第51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二)

    【有了秦朝的基础打底,到了汉朝的时候,医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仅东汉末年,就有两位名医登上我们的古代十大名医榜单,一位就是写下了《伤寒杂病论》,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张机张仲景。】

    天幕上出现了一张历史课本上见到过的古代老者画像。汉武帝刘彻哼了一声,又坐了下去。原本在讲到汉朝医学发展一日千里的时候,他默默地站了起来。

    对,快夸夸我大汉!

    连秦朝的制度都被夸得像朵花一样,那大汉肯定也得上上榜啊,刘彻如此想道。结果,的确是上榜了,却是东汉,还是末年。

    刘彻觉得这后世女子估计是对西汉有偏见,他西汉这么多的名医,淳于意难道不值得上个榜吗?

    没眼光!

    【张仲景出生在南阳,就是现在的河南邓州市。他原本是官宦子弟,从小学医,更大的追求和热爱是治病救人。但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医家可没什么太高的地位,只有当官出仕才是好男儿。于是,后来他通过举孝廉的制度当上了长沙太守。】

    【当了太守之后那可就不能再大街小巷的背着药箱去给老百姓看病了,老百姓也不敢靠近你啊。在那时候,一个普通平民和官府有了牵扯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张仲景愁得慌,心想怎么办呢?他索性让衙役贴出了告示,告诉长沙的老百姓们,每个月初一和十五两天,他就在这衙门大堂上坐着,有病的人可以进来看病,大门敞开,你们也不用害怕。】

    府衙的正门大开,青年张仲景坐在高堂之上,等待着自己的病人。这正堂平素用得并不多,他觉得不如让它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两个衙役拿着杀威棒一左一右的守在门口。门口很快就围绕了一圈以为这里要开始审案子的吃瓜群众,这可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热闹。

    但看着看着,好像还没什么动静,有人不由得就犯了嘀咕,大着胆子问身边站着的衙役:“大人什么时候开始审案子?

    衙役翻了个白眼: “敢情这贴着的告示你们不看是吧?今天不是审案子,是大人免费给你们出诊

    看病。”他朝人群中吆喝一声:“要看病的排队啊,不准喧哗。”

    百姓们都觉得惊奇极了: “大人还会看病?”不会是哪个权贵吃饱着没事干想要拿他们寻开心吧。

    衙役冷笑一声:

    “我们太守大人从小就是师从名医,在南阳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夫。现在免费给你们出诊,你们可就烧高香吧!

    有人怀疑,有人不屑,但有人也想要赌一把。

    “我去!一个看着就病恹恹的中年男人站了出来,面色惨淡道: 反正也看不起病,不如让太守大人给我看看,说不定也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呢。

    镜头一转。

    原本病恹恹的男人如今脸色已经恢复得好看多了,最起码看着不再死气沉沉。他和自己的一家人朝着张仲景结结实实的磕了两个头,然后将早准备的一篮子鸡子送了上去。

    多谢太守大人的救命之恩!太守真神医也!

    而太守府每月两次的坐堂开诊,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天还蒙蒙亮,就已经有从外地赶来的人守在了门口。

    这张仲景倒是个妙人。刘彻哈哈笑起来。

    他对张仲景这样不顾本职工作只想着给百姓看病的行为倒不觉得惊奇——文帝时期的名医淳于意,就是生了个女儿叫缇萦的那位,本职工作是太仓令,管粮库的,但他在看病救人方面的名气却要大得多。①

    因此,刘彻是见怪不怪的。

    只是笑过之后,又觉得哪儿似乎有点别扭。

    像淳于意和张仲景是将兼职做出了名堂出来的,而且这兼职还于天下百姓有利,尚且好说。但若是别的太守,每天不务正业只知道斗鸡玩狗,那可就不好笑了。刘彻挑眉,想想那个画面都觉得火气上升。

    不行,得想个办法。

    而在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也忍不住评论道:“西晋时设立太医署还是很明智的。擅医者就该进太医署,当一城太守岂非浪费?②

    能当太守的人常见,但如张仲景一般的大医却难寻呐!东汉末年。

    在岭南的一间屋舍里,躺着十几个病人。

    张仲景带着自己的弟子正挨个的给这些病人们诊脉。

    这些病人穿着都很破旧朴素,一看就不是什么有钱人家。

    诊脉结束后,张仲景带弟子穿过天井,回到内堂。一侧的厨房里,小药童正在努力的扇着蒲扇在熬药。

    弟子惊喜极了,甚至整个屋舍都陷入到了喧哗和沸腾之中: 师父,这上面说的是你哎!

    医圣!

    弟子看向自家师父的眼神中透着崇拜。自己师傅居然这么厉害的吗?

    张仲景也有些惊讶,他现在可还不算是名满天下,名头并不如和自己同时代的华佗。

    不过,他虽然不是贪图名利之人,但看到后依然心里如同吃了饴糖一般舒服,笑呵呵的道: “的确是为师年轻的时候。

    现在想到在长沙当官的那段时间,张仲景不免有些怀念,也有些惆怅。那时候,疫病还未起

    他打起精神,转而提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刚才诊脉时的发现,免得待会儿忘记。一边忙碌一边抽空看两眼天幕。

    【就这样,来找张仲景看病的人真的就慢慢多了起来。身为官宦,却能够放下架子为贫苦老百姓看病,长沙的老百姓都非常的感激和拥戴他。】

    【现在咱们都会说坐堂大夫这个词,其实就是从张仲景这里传下来的。】【咱们现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也和张仲景有关。】【那就是冬至吃饺子。】

    【话说张仲景在长沙当了那么些年的太守,觉得当官还是没意思,他还是想要走遍天下给老百姓们看病。于是他辞去了太守的职位,回到了自己的南阳老家。】

    中年张仲景站在船头,看着河边的景象。

    每到一个城池码头,他就发现民生凋敝,愈发凄惨。入眼所及之处,百姓们穿着破破烂烂,在寒风中只能抱成一团。

    “这些年的冬天好像是越来越冷了。”他向弟子感叹道。

    弟子称是,道: 以往要到一两个月之后才这么冷,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寒冬。张仲景眼中带着悲悯之色,叹了叹: “寒冬啊……”不知道又要死上多少的人。

    【南阳那时候冷啊,东汉末年也就是三国初期的时候战乱频发,老百姓们也没办法踏实的种地生活,日子都过得特别的苦。张仲景回来后看到很多人饥寒交迫,衣不蔽体,手脚都生了冻疮,甚至连耳朵都冻烂了。他心生怜悯,思考了很久,有什么东西可以既能治好他们的冻疮,又能让他们饱腹呢?】

    【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方子。】

    【他让自己的弟子们在南阳东关支起了医棚,然后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的羊肉、花椒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口大锅里慢慢的煮。等到羊肉和药材都煮烂了,就捞起来做成馅包在面团里面。因为像

    耳朵,所以也被称为“娇耳”。】

    棚子前摆着两口热气腾腾的大锅。

    一股药味和辛香味儿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有瑟瑟发抖,脸色青白的乞儿和贫民在棚子前轻声问: 这真的不要钱吗?可以免费吃?可以,不要钱。”张仲景的弟子笑呵呵的道, ”我师父免费施祛寒汤,每人限一碗。

    旁边有仆妇将锅中的羊肉和药材捞起来放在案板上,当当当当的剁碎,然后用面饼包住。这是她主家张神医想出来的办法,羊肉贵、药材不抵饿,加一点面饼的话就能让人吃饱。

    她一开始包的时候还有些生涩,到后面越来越熟练,甚至包了几个月牙形出来。

    给!仆妇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给一个七八岁的小乞儿。

    这么小的孩子,要是没有这碗汤,可能就在城墙根儿下被冻成僵僵的了,活不过几个晚上。小乞儿喝下药汤后,只觉得原本被冻僵的身子一下子就暖和了过来,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

    好吃!

    “我知道,娇耳就是饺子!”百姓中有小孩儿喊了出来。她转向自己的父母: “娘,明天吃饺子可以么?”忽然就有些馋。

    妇人本有些不舍,但此时寒风刮过,将小丫头冻得打了个寒噤,她赶紧将女儿抱在怀里道:“吃!明天娘就去买点羊肉和花椒,咱们也吃羊肉饺子。”

    她没怎么读过书,也不认识张仲景,但能被仙画记住的肯定不是凡人。他说这个能祛寒,那就肯定能祛寒。

    马上安排!

    也有大户人家,看了后生出今年冬至也要学这张神医在城外设义棚布施祛寒汤和饺子的念头,广结善缘,也给自家博个好名声。

    东汉岭南,张仲景的所在之处。

    在前厅躺着的病人们也能看到仙画,感激涕零: “张神医不仅医术高,而且心肠也好。”

    像他们这样的病,寻常药铺大夫是不敢收的,而张神医不仅敢收,还免了他们的诊费,只出了

    一些药材钱。如果没有他的话,自己的下场恐怕就是被破草席一卷,直接扔在乱葬岗上。

    而也有人关注了天气的变化——

    原本和老友正在弈棋的李时珍看到这儿,忍不住问:“我怎么觉得,咱们这儿好像一年也比一年冷了?

    老友抚须点头: 这两年冬天,找来看风寒和冻伤的是越来越多了。

    还有草药,李时珍皱眉, “我走遍天下,草药的收成这几年也愈发的不如以往了。可别再继续冷下去了。

    李时珍想起张仲景所在的东汉,忽然就有些忧心。

    【娇耳就是饺子的雏形。这汤呢,就叫做“祛寒汤”。】

    【一份饺子一份祛寒汤。老百姓们吃了之后,浑身发热,将寒气从身体里赶了出去,冻疮也就慢慢的好了。】

    【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冬至吃饺子也就慢慢的流传了下来,所谓“冬至不吃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就出自这里。】

    【张仲景还特别擅长方剂,中医里的十大名方,他就贡献了四个,小青龙汤、大承气汤、小柴胡汤、五苓散。这里面就连up主这个不是学医的也听说过小柴胡汤,赫赫有名呐。】

    【而且张仲景特别为贫苦百姓着想,很少开特别名贵的药方,用的都是常见的普通药材。】中年张仲景在游历天下的时候见有人请了巫祝来为一位老者做法。

    他相询之下才知道,这位老者刚刚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老伴也悲伤过世,成日精神恍惚,昏昏沉沉,就想让巫祝做法来安神。

    巫祝做法走后,张仲景自荐为他诊治,熬汤喂老者服下。没想到半日之后,老者就清醒了过来,不再浑噩。

    围观众人以为他用了什么贵重药材。

    张仲景笑道为众人解释: “其实不过是甘麦和大枣而已。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鬼神呢?不过都是些骗子罢了。甘麦和大枣可安神,调心,正好对症。

    【他的《伤寒杂病论》里面收录了269个方剂,被称为“方书之祖”,现在中医院的学生们依然要学这本书,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而《伤寒杂病论》也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成就!】【要聊这本书,就必须聊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在张仲景之前的年代,宫廷之中,甚至是民间的百姓人家,都在努力的记着仙画上出现的这些方子。

    甘麦和大枣都不算难得之物,关键时候这种汤方可是能救命的。李世民凝神想了想: 这甘麦大枣汤好像朕都曾经喝过。这医圣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孙思邈却随着仙画的提醒想到了这位医学先辈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由得眯起了眼,总觉得仙画要像之前一样,抛出一些了不得的言论!

    他也顾不上自己的丹炉了,站起了身。

    小童有些不解自己的师傅为何忽然变得如此端凝紧张,甚至是如临大敌一般。

    师傅?

    孙思邈摸了摸他的颅顶,淡淡道: 建安年间,大疫盛行啊!

    【在张仲景生活的建安年间,是华夏古代史上瘟疫频发的一年,或者也可以说是华夏瘟疫史的一个开端。现在大家都知道,瘟疫来自于病毒病菌的传播,只要人口流动变多,瘟疫自然就会慢慢的变多。像秦朝的时候,瘟疫可能就是麻风病,也就是疠。后来,和匈奴西域那边的来往变多,各种不同的病毒也就随之而来,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就是这么一个病毒的爆发期。】

    路小柒剪了一个后世比较常见的病毒传播小视频。

    在显微镜的放大下,一只老鼠身上布满了病菌。

    它溜到一户人家,身上的虱子就留了下来,然后这些虱子在主人身上寄生,病菌也就跟着带了过去。

    一个个像是小球但是上面又有着许多触手突起的病毒附着在人身上。

    当这人在和家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病毒从唾液里混入到了饭菜中,然后进入到了家人口中;当这人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病毒就被沾染在了他的桌椅和面前文件上;当这人在电梯里和其他人挤着的时候,病毒在呼吸之间就被他呼出到空气中。

    东汉。

    张仲景本来端坐在书桌之前写脉案,书桌旁的窗户被打开,透过窗户他可以看到天幕。但看到这一段时,他的呼吸却忍不住变得急促起来。

    这是……

    这是!

    他将手中毛笔一扔,也顾不得脉案,直接奔到了室外,站在天井之中,甚至还踉跄了一

    下,可见其心情之激动。

    原本散在四处忙活着的弟子们也都围了过来。

    师父,瘟疫!有弟子惊呼出声,'帝颛顼有三子,有一子常居江水,被称为“瘟鬼。'③

    那些仙画上出现的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难道就是“瘟鬼”?

    有风吹来,张仲景的衣袖被吹起。

    他喃喃念道自己听到的: 瘟疫来自于病毒病菌的传播……病毒病菌是何物?不止是张仲景,各个朝代能够看到仙画的医生大夫们都沸腾了。

    孙思邈皱眉在想,那不断放大的景象是否是由那奇形怪状的仪器所看到的?那仪器又是什么?李时珍失手打碎了身边的茶杯,茶水泼在身上却全无感觉,惊骇道: 就是这些造成了瘟疫?

    老鼠、一起吃饭,然后聚集?

    张仲景倏地转头对弟子道: “若仙画为真,那是否可以推断,灭鼠、不一起吃饭、不和人聚集就能避免瘟疫的传播?古时秦建迁疠所,后人认为残暴不仁.…

    难道迁疠所的处置措施才是正确的?

    他在治疫这么多年的过程中,其实也隐有所觉。

    一时之间,张仲景希望仙画不要停,再讲多一点,再多一点.

    · …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的时候发生了三次大瘟疫,灵帝的时候五次大瘟疫,献帝的建安年间,瘟疫更是肆虐,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十室九空。】

    【大家在历史书上都学过“建安七子”,就是建安年间出名的七个文学家,这七个里面有五个是死于瘟疫,另外两个呢是死得早,不然可能全灭!】

    【瘟疫到来了,家家户户只能坐在家里等死,一座城市很快会成为空城。】

    【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如人间地狱一般的情景。】

    城池中,家家户户都挂了白绫,每家每户都传来了哀哭之声。守城的士兵早已不知去向。

    而抬着棺材举办丧事的队伍之多,竟然将街道堵塞。至于农村,风声四啸,将门刮开但无人来关。一村死绝都无人知晓。

    只有一片静寂以及在顶上盘旋

    着的秃鹫说明了一切。

    东汉,许昌,建安十三年。

    曹操正在自己的宅邸之中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和心腹谋士与将领一起看着仙画。看到仙画中瘟疫的场景,即使是军中最硬心肠的将领都沉默了。

    他们南征北战,谁没见过大疫之后十室九空的场景?

    曹植喃喃道:“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④

    曹丕瞥了一眼自己这个弟弟,也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这是王粲的《七哀诗》。

    建安七子,除了孔融之外,其余六人都投靠了曹家父子。

    曹操和曹丕也没想到这六人竟然都在后续因为瘟疫而死。他们是请得起大夫也吃得起药的人,但却依然逃不过瘟疫,其酷烈程度可见一斑!

    荀彧恨恨道: 若不是因为疫病,主公怎会兵败赤壁?想想就气。

    十万曹军,竟然败给了只有六万的刘孙联军!若不是因为士兵之中爆发了瘟疫,死伤大半,主公岂会宣布退兵北归?⑤

    这该死的瘟疫!

    曹操却在一旁老泪纵横,想起了伤心事: 冲儿啊!

    他聪明的小儿子曹冲,也是在军中染上了时疫,这才不治身亡。去!帮我把张医圣给请来,不许怠慢!曹操下令。

    而和他一样,处于东汉末年的这些实权人物,刘备、孙权也都下令让人去延请张仲景张神医。

    【这场瘟疫持续了十几年,从建安九年到建安二十四年。汉灵帝时期,汉朝上下户籍有一千多万户,到了建安中期只剩下三百多万户,在瘟疫和战乱中,全国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而且,这里面瘟疫恐怕才是罪魁祸首。】

    【这场灾难一点都不弱于中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只不过因为话语权和东汉离咱们实在太过遥远的关系,不那么的为人所知而已。】

    【那时候还是小冰河时期,气温很冷,更适合病毒的培养。说实在的,遇到这样的开局,就算是秦皇汉武在世,可能也难以挽救灭国的结局,太难了!】

    嬴政在心里演算了一番。

    若是大秦的

    场景也如这东汉末年,爆发了这么多场瘟疫,而且一场瘟疫可以持续这么多年,他还能不能挽救大厦于将倾。

    不!

    朕不可能让一场瘟疫延续这么长的时间,他在心中不屑的想。

    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就大建迁疠所!

    怎会和那几个废物一般,竟然让瘟疫蔓延得如此厉害?但始皇帝也承认,瘟疫的可怕。

    时疫到来,无人种田,就没有粮食,无人参军,就失去了兵源。只会是人间惨象。

    他吩咐下去: “夏无且,待仙画之后,你与丞相一起,再将各种疫病措施重新整理一遍,必须让世人都严格遵守,违背者按罪犯处理!

    唯!

    【张仲景当时的族人也遭受了瘟疫,他的家族原本有两百多人,但是在十年里面,三分之二的人都因为疫病去世。这一切也被他写在了《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

    天幕上出现了一行小字: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沉哑的男声道不尽沧桑与悲悯。

    【他发现死去的人有一大半都是相同的症状,他将之称为“伤寒”,又将类似的一切病症都归于这个范畴。张仲景决心好好的研究这个东西,于是避居在岭南,花了五六年的时间,终于写下了《伤寒杂病论》。】

    【很难说《伤寒杂病论》对当时瘟疫的治疗起到了多大的影响,毕竟咱们都知道,瘟疫这个东西,是集举国之力来对付还不一定能全胜的,而张仲景生逢乱世,又只是一个医生,影响身边一里—乡一县或许可以,但想要推及到全国……】

    【难!难!难!】

    后世女子惋惜又痛心的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张仲景转回身望向自己的弟子。弟子竟然发现他眼中有泪,不由得慌了神。

    张仲景缓缓道: 你曾问我,有良方却为何救不了天下人?这就是答案。

    他看向前厅躺着的那些病人,这都是周围的乡人,岭南之地瘟疫之势还不算严重。他竭力救治,陆续试药,这些人当中,十个或许能活下来五个,少死那么几个。

    但

    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可以救周边的人,却救不了天下人!

    何其悲哀!

    何其无奈!

    【史学家和医学家们后来也研究过建安时期的这场大瘟疫,主流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或者是欧洲黑死病的主因,鼠疫!】

    【甚至,可能是两者一起流行!】

    第52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三)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前面这两个是地名,表示是在这两个地方首次发现的这种病症。】

    【它实际上是由蜱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生类的疾病。蜱虫大家都知道,喜欢生活在牲畜和动物身上,也喜欢生活在茂密的草丛里。】

    一头牛在河边悠闲的吃着草。

    镜头放大,在它的毛发深处,有小虫子正紧紧的巴在它身上叮咬着它的血。河边,一个人正在垂钓。

    他没穿防护的小腿就这样大喇喇的放在草地上。一不留神,一只其貌不扬的蜱虫就爬到了他的小腿上。

    口器深深的扎了进去。

    是狗爬子!

    是草爬子!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百姓群中都冒出了惊呼声。

    蜱虫这东西分布极广,很多人尤其是农人都是认识的,并且十分厌恶这种小虫子,它爱叮在牛这样的牲畜上吸血。

    很多帮家里放牧牛羊的小童兴奋的叫: “把它们扫到地上,啪一声踩上去就死了。”而且能爆出一汪血。

    也有大人吓白了脸,赶紧叮嘱:以后可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让它们给爬到身上来,知道吗?虽然那什么什么出血热他们没听太懂,但也能知道这是一种疫病!

    是要人命的!

    有心细的母亲已经打算让自己的子女去放牛的时候一定要扎好袖子和裤腿,不能让那虫子钻进去。

    也有人响起了往事,惊疑不定:前几年村头那老王……死之前是不是也说过被虫子给咬了?

    好像是。

    周围人也想起来了。

    老王死了之后,村里还死了两个人,是为他丧事上净衣擦身的。那会儿大家都觉得惶恐不已,以为是中邪了,还请了巫祝来跳大神。

    没想到,竟然是狗爬子……哦不,蜱虫传染的疫病!

    【持这个观点的医学史家认为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域来往已经频繁,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就是在当时的中亚新疆一带。所以,这些病菌可能是由匈奴人以及他们的牲畜战马带来的。】

    【在史料记载的汉匈战争里,匈奴人也会有意的使用

    得了疫病的牛羊马等牲畜,埋在汉军取水的水源地上游,叫做“巫埋羊牛”。因为他们认为,瘟疫是神鬼带来的,这些的了疫病的牲畜是被巫术给诅咒了。顺便一说,汉武帝时期,封狼居胥的天才少年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因为喜欢实施闪电战,身上不带辎重,一般就以从匈奴败军这里缴获的牛羊和水为食,尤其是野外直接饮水,这或许也是造成他英年早逝的一大原因。】

    【包括现在,大家在野外也最好是把水烧开再喝。这是题外话。】在河边驻扎的军营里。

    有军医对着帐篷内奄奄一息的士兵们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出了帐。镜头拉远,在几里之外的河流上游,马和羊的腐烂尸体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大量的苍蝇在尸体堆上喻喻的飞来飞去。

    未央宫内。

    刘彻狠狠的在案几上砸了一拳: 匈奴人卑鄙无耻!竟然敢用这种招数来坑害他大汉将士!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众臣也都群情汹涌。

    卫青被气到脸发白,出列道: “陛下放心,既然如今已经知道匈奴会用这样的卑鄙诡计,臣日后自会有所防范,绝不让匈奴的诡计得逞!

    刘彻颔首。

    他想起仙画中所说的少年将军霍去病: “卫卿,这仙画中所说的可是你的外甥去病?”

    封狼居胥!少年天才!

    冠军侯!

    这些词语堆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物!

    狼居胥山可已经是深入到了匈奴的腹地,莫非霍去病竟将匈奴赶到了狼居胥之外?

    刘彻心中一片火热。

    卫青既惊喜又忧愁: 如果大汉现在没有第二个叫霍去病的,那的确就是臣的外甥。只是这仙画说他……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外甥在军事上的确是极有天赋。他也正在全力的培养他往武将帅才的路子上走。

    只是.……英年早逝啊!

    卫青的心头浮现起了一片阴影。

    刘彻也默然,旋即安慰他道: “既然仙画中说了原因,那日后也可避免。”同一时间,霍去病在自家的庭院内自然也听到了这一段。哪个年轻人不想着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他哈哈

    一笑,大咧咧的道: 大不了日后我也把水烧开再喝。封狼居胥一事,他做定了!

    【说回正题,当时建安大瘟疫的一些症状是符合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

    【但是,这些症状其实和鼠疫也很像!所以有部分医学史家认为建安大瘟疫实际是鼠疫。他们觉得张仲景在书中曾经提到过的“阴阳毒”就和鼠疫挺像,只是相对简略,而且当时也没有见死很多老鼠的记录,所以不好下定论。】

    自从仙画开始提到了瘟疫之后,所有在观看的名医的脸色都变得凝重无比。张仲景在心中默念自己写下的阴阳毒。

    不只是他,后世的孙思邈、李时珍等都在默念: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①

    鼠疫!

    他们知道这是后世在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对疫病的研究。

    张仲景迅速的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自己曾经经历的大小疫病,竟然真的在其中几处回想起了老鼠的存在,

    家有死鼠。

    但疫病往往也经常伴随着动物的大量死去,不仅仅是鼠类,还有狗、牛、马等等。他以为死鼠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太在意。

    原来有些疫病居然是由鼠类身上的某种病毒——张仲景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说法——传播开的吗?那是不是只要做到灭鼠,就可以防范病毒的到来?想到这里,张仲景觉得自己的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

    【这一派还有一个论据是建安大瘟疫的酷烈程度和在几十年之间反复发作的程度也像是鼠疫的特征,出血热不一定能有这么大范围的传播,死亡率也没那么高。而现代医学里面的“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带来的肠胃传染类疾病,造成这么大规模的十室九空的瘟疫也相对比较困难。】

    【唯有鼠疫,让人闻之色变。】

    【1894年,香港鼠疫期间,一位叫做亚历山大·耶尔森的人第一次在香港鼠疫患者的身上发现了鼠疫杆菌。从此,世人才知道鼠疫的传播原理。它的病原体其实是寄生在老鼠田鼠等鼠类动物身上,然后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人传播给了人类。】②

    鼠疫杆菌在显微镜下就像是一条毛毛虫,

    身上长着突起状的触手。它们在老鼠身上寄生,和他们一同存在的还有老鼠身上的跳蚤。

    这些跳蚤被老鼠带入到人类的居所,然后又藏匿于各种帷幕上、草席子上。当人接触的时候,跳蚤就来到了人身上,开始了他们的吸血之旅。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百姓们都忍不住抓了抓自己的胳膊。

    谁还没被跳蚤咬过啊?

    这东西仿佛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中招。

    也有老母亲捏了自己儿子的耳朵: “老娘早告诉你要勤洗澡,不然就会跳蚤,你还不听?以后要是还敢那么脏,小心老娘扒了你的皮!

    太极宫中。

    大家正看得入神的时候,一个小宫女却惊叫起来。为何喧哗?

    小宫女连忙跪了下来,声音都还在发抖: “奴婢刚看到了一只老鼠,心中惊慌。请陛下和皇后娘娘责罚。

    李世民皱起眉。

    这宫殿之中的确可以常看到老鼠,还有专门抓鼠的太监。他原本不将这种小事放在心上的,但看了这一期的仙画之后,却觉得对这些老鼠不能再忍。

    让小宫女起身,然后拍了拍妻子的手安慰她,李世民道: “宫中再多养一些猫。另外,让人赶紧来灭鼠。

    长孙后也连连点头。不仅如此,她还决定让人赶紧把宫中各个角落都清洗一遍。虱子跳蚤什么的实在是太可怕了。而在山上隐居着的孙思邈陷入了思考。

    这鼠疫杆菌为何肉眼看不见?是不是因为它实在太过于微小,所以必须借助特殊的器物才能看到?

    听说以往宫廷之中有用水晶和琉璃磨成的镜子,可以将物品放大,那仙画之中显示的特殊器物是不是也是同一个道理?

    鼠疫杆菌可以引发鼠疫,那之前说的病毒病菌肯定不止一种。天底下的疾病难道都是由这些东西引起来的?

    孙思邈觉得自己活太久,原本已经对任何事都波澜无惊,但此刻却重新燃起了对未来医理和知识的渴望。

    这种感觉就像是他第一次接触医术,第一次听到道家的经典时那样。让人忍不住都要颤抖。

    【欧洲的黑死病就是败血性鼠疫,鼠疫的一种,死了之后皮肤呈现紫黑色。它像是幽灵一样的盘旋在欧洲上空,持续了

    整整三百年之久,反反复复!】

    【而在欧洲流行黑死病的时候,明朝末期同样流行了一场大瘟疫,《山西通忘》中记载: “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早上染病,傍晚可能就一命呜呼,暴烈程度让人咋舌。】

    【从山西到陕西再到河北,这场大疫迅速传播,又导致了饥荒,直接促成了李自成的起义。】【现在也有学者认为那其实就是鼠疫。】

    大地一片荒芜,土地裂开了缝隙。

    秃鹫和老鹰在上面盘旋。

    城池之中,街上几乎没有人影。偶尔有一两人在行走,但很快就跌落在地,全无气息。

    路小柒还选了一副欧洲中世纪的名画《死神的胜利》放在视频里。

    象征着疫病的骷髅在死神的带领下攻入了人间,到处是浓烟和绞刑架,即使是皇帝和主教都无法幸免。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老鼠身上所携带的那一些小小的,甚至无法被肉眼看到的病菌。

    ·

    朱元璋要炸了。

    他没想到,亡了他老朱家天下的不仅仅是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还有如此可怕的瘟疫!官场里的硕鼠可恨!

    这真正的老鼠更可恨!

    他决定由朝廷颁布诏令,鼓励民间的老百姓们主动的去灭鼠,并且以后一定要留下旨意给接下来的大明皇帝,将灭鼠继续进行到底!

    朱元璋在心里安慰自己,现在离明末还早,一切还来得及。

    东汉。

    一处原本还算是繁华的村落里,如今已经人丁零落,荒凉无比。

    他们刚遭受了疫病的来袭,无力抵抗,十室九空。

    即使有仙画这样的“神迹”,也照样是满脸麻木之色,磕了几个头之后就继续靠在墙边苟延残喘。

    也有人好一些,试图鼓动身边仅剩不多的邻居和村人: “是老鼠!仙人说是老鼠带来了这场瘟疫,我们只要将老鼠灭掉就可以了。

    没有人理会他的呐喊。

    有人从田野里走了回来,手里拎着几只已经被打死的田鼠。

    虽然没人去灭鼠,但当他们看到田鼠的时候依然后怕的往后缩了缩: “李大,你把这些腌媵东西拿回来干嘛?不知道它会传染疫病吗?

    李大却不理他们,直接生了火,把田鼠剥了皮放在火上烤。

    他咳几声,淡漠的说道: “疫病?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只知道,要是再没有东西吃,我就要饿死了。既然左右都是一个死,那就让我当个饱死鬼吧。

    其他人都惊叫起来: 你疯了!你疯了!

    但当烤老鼠的香气传来时,他们却默默的往那边围了过去。

    刚才劝大家灭鼠的人怔怔的立在原地,看着此情此景,忽然痛哭失声。岭南。

    张仲景对弟子道: “看来为师的《伤寒杂病论》也需要再修改一番。接下来的病症,需要问清楚家中环境,是否接触过老鼠、蜱虫等物。

    他也想看看,如今的疫病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弟子点头: 是,师父。他看向天幕,遗憾痛心不已, 可惜仙画并没有讲,出血热和鼠疫到底要如何治?

    张仲景却道: “能够听到这些已经可以救下很多人了。灭鼠、保持屋内清洁、不让蜱虫叮咬,水烧开再喝,我们平时也要向周围的乡邻们主动宣讲这些才好。”是,师父。”

    张仲景看向天幕,心里浮想联翩,不知道后世是否已经没有了这样的瘟疫?

    人类是否已经战胜了“瘟鬼”?

    【回到建安大瘟疫,它的部分症状与惨重程度的确有点像是鼠疫,所以这一派的观点也有很多支持。当然,不管是出血热还是鼠疫还是流行性大感冒等等,我们都只能通过史料记载的一些症状来做推论,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而且东汉末年那样的乱世,三国鼎立割据一方,战争不断,根本没有官方组织起来的抗疫行为,那么几种传染性疾病混杂在一起流行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一直与瘟疫作斗争,并且不畏艰险研究着它的张仲景也就更显得可贵!】

    “主公,张仲景此人医术不下于华佗,且宅心仁厚有兼济天下之心。”诸葛亮对刘备道, “若有此人相助,主公可无忧于疫病,如虎添翼。

    张神仙目前居于岭南,离江东也近,我们一定要赶在其他人之前找到他。“速去。万万不可怠慢于张神医。”一时之间,从割据的各大势力的领地都驶出了使者,前往岭南寻找张仲景。

    【在没有微生物学也没有病毒学的古代,他概括了“伤寒”的这个概念——有学者解释,《伤寒杂病论》里的伤寒指的是一切外部病因导致的疾病,而不是现在由伤寒杆菌感染的疾病。它不能直接等同于当时流行的瘟疫,范围要更大。】

    【足以见,张仲景在疫病横行、世人尚且觉得瘟疫是神鬼降罪的年代里,俨然已经闪现出了超越了人性的理性与智慧的光辉。】

    ·

    西汉的董仲舒在经历过疫病惨相的冲击之后,悠然长叹一声。原来瘟疫并不是神鬼作崇,也不是上天对人间降下的天罚。他的天人感应论又要改一改了!北宋

    赵匡胤挑起了眉,他当然知道天然感应论其实只是为了迎合君主的统治。

    但有的时候心里也不免犯嘀咕,这些天灾、瘟疫的出现真的不是因为帝王没做好所以才引发的“天罚”吗?

    现在仙画讲出来了,真的不是。

    不过……赵匡胤的脸又黑了下去,若真是在位的时候出现了天灾瘟疫,还没好好善后的话,那照样会被骂,而且还可能被仙画给挂上天来骂。

    一想到这里,一点点懈怠的歪心思都没有了。

    还是要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啊!

    · …

    【而且,除了留下的诸多现在还在用的药方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它开启并指导了中医辩证治疗的思想基础。】

    【up主不是学医的,但是也经常会听到到中医“辩证一下”这样的说法。不是特别懂,了解了一下大概意思是指医生们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法以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症状和病理反应,来确定这个病的本质,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不能单纯的头痛治头,脚痛医脚。】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说法叫中医治本。】【而张仲景可以说是这一诊疗方法的祖师爷!】

    【张仲景在写完了《伤寒杂病论》没几年之后就死了。最可惜的是,他的《伤寒杂病论》在他死后就失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他的弟

    子王叔和根据自己看过的内容和残本整理出来的《伤寒

    论》!】

    【宋代的时候,发现了《伤寒杂病论》中另外一部分内容,于是整理出了《金匮要略》。这两本书经历了几千年的时光,到现在都还是中医学院的必学教材之一!】

    张仲景原本在听闻自己上榜之后还是有一些欣喜的。

    谁会不得意呢?

    但在听了仙画讨论这么久的建安大瘟疫之后,他的全部心神已经放在了如今的疫病上。听到后世女子对自己这么高的评价之后,也只是微微的扯了扯嘴角。

    他的徒弟们忧心不已,仙画说师父写完《伤寒杂病论》没几年就去世了,而现在,这本书已经快要写完了。

    张仲景安慰他们: 生死有命,为师在乱世之中能够活到耳顺之年已经足够了。

    他对自己的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里默默打算一定要把《伤寒杂病论》给好好的誉写几份,再让自己的徒弟们都抄几份,可别再失传了!

    …

    【关于张仲景葬在哪里还有个传说小故事,据说长沙的百姓想让他葬在长沙,而南阳的百姓想让他葬在家乡。】③

    病床之上的老年张仲景声音有些虚弱:

    “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④

    他死后,族人和乡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抬棺从南阳往长沙走。

    一路之上,百姓都戴上了白色的袖章前来相送。

    当行丧的队伍走到南阳城外,白河旁边,却看到不知道是谁搭了义棚正在煮着娇耳祛寒汤。有人高声喊道: 以此汤为张神医送行!

    为张神医送行!

    百姓齐声喊道。

    扛着棺材的麻绳忽然就应声而断,棺材落在了地上。

    【于是,张仲景就葬在了他给贫苦百姓们发放饺子和祛寒汤的地方。后人在他的墓地旁又建了“医圣祠”,历朝历代都会修葺。】

    【斯人已逝几千年,但他的医术和理论却依然还活跃在当世,依然还在恩泽世人!

    】【张仲景,医圣之名,十大名医之二,实至名归!】

    【刚才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丢失,但好歹也被后人给复刻了出来,另一个和他同期的建安神医”,运气可就没那么好了。】

    【他的《青囊书》在许昌的监狱里被他自己一把火给烧掉了,从此华夏医学史上少了一本经典巨作。】

    【这就是华佗!】

    穿着锦衣的枭雄躺在椅子上,忍受着脑袋里传来的一阵阵痛楚。而青衣老者正在为其针灸。

    青衣老者收起金针:大王现在感觉如何?

    枭雄的脸色平静了不少: “先生果然医术高明,孤如今好多了。只是这头痛时不时就来一次,不知可否能根治?

    青衣老者道: 大王头痛是患风而起,病根在头颅之中,只服汤药是无效的,须得取出脑中的风涎,方可根治。

    锦衣枭雄奇道: 这风涎在脑中,又如何取出?

    青衣老者从自己随身带着的布袋子中先取出几贴药剂,然后又取出了一把被磨得锃亮的斧头:“先饮下麻沸汤,再用利斧砍开头颅,自可取出脑中风涎。”⑤

    ·

    在许昌的曹操沉默了:

    刚被关进了许昌监狱的华佗也沉默了:

    第53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四)

    仙画还在继续。

    锦衣男子看到斧头后勃然大怒: 大胆!你把斧头给孤放下!说,你是不是要害我?!孤听说你与那关羽相熟,交情深厚,要趁此机会与那关羽报仇,是也不是?

    青衣老者赶紧解释:误会,大王你误会了!

    大王说我不听我不听(误): “来人,将华佗给我押进大牢,严加拷问!”①

    沉默是今晚的三国。

    刚从外地回来的将领不了解情况,怒发冲冠:“主公,这华佗当真想要给主公开颅?!如此大胆奸贼关于何处?我要一斧子砍了他。

    曹操从后世编排自己的荒诞剧情中醒了过来,笑道: “哪有这样荒谬之事?那华佗的确被我关在了牢里面,却不是因为他要为我开颅。

    而且,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从自己的行囊中拿出一把亮斧,真当他身边的侍卫都是死人吗?

    荀或趁机站了出来:“主公,如今仙画提到华佗,其名气必然在民间传播,若是他们得知华佗被主公问罪下狱,恐怕对主公的名声有碍呀。

    荀或本来就反对曹操将华佗下狱。

    要知道,问罪谋士和将领,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华佗是医,这听上去就有些尴尬了。

    之前他也曾劝过主公,但曹操反问他,这天底下难道就没有比华佗更好的医生了吗?最终还是下令将华佗关了起来。

    现在,曹操自然也想到了这一层。

    其实将华佗下狱后,他也有些后悔。后面召的这些大夫,针灸术都不如华佗。只不过他碍于脸面加上日理万机,也就没再过问这件事而已。

    此时听荀或这样说,连忙道: “快去监狱,把华佗给孤请出来。”

    【华佗和扁鹊一样,也是被后人赋予了各种神话光环的医生。】

    【麻沸散、开腹手术、给曹操开颅,每一个点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这其中,最起码有一半是由后世的通俗小说和各种演义加在他身上的。】

    【比如刚刚老版《三国演义》中给曹操开颅的那一段。】

    【哇,罗贯中或者说是编剧还真敢写啊,那么大的斧头拿出来,我要是曹操我也得怀疑你是何居心!是不是要谋杀本大王?不把你关牢里我都对不起自

    己的智商。】

    不仅是曹操,就连正被关在监狱里的华佗都听得猛点头。

    心有戚戚焉。

    要换了自己,也会有所怀疑啊。

    而且,他如何敢拿着一把利斧对着曹丞相说要劈开他的脑袋?

    又不是得了失心疯!

    华佗看了看自己身处的牢狱,叹了一声。

    也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出去的一天。

    正这样想着,就听到狱卒的脚步声传过来: 华佗,主公说要见你,要放你出去。恭喜先生。

    【实际上,历史上是没有这一幕的,华佗的确是被曹操杀害的,这是古代著名医闹事件。但是!华佗绝对没有拿出斧头说要给曹操开颅。】

    【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华佗呢可能是不愿意去给达官贵人诊治,也可能是性格比较傲,所以每次曹操派人来请他都因故不去或者是因故拖延。】

    侍从行至室内,曹操见他孤身一人,疑惑的问: 华佗呢?

    侍从对曹操行礼道:“主公,华佗说家中妻子生病,他须留下照顾,因此并未前来许昌。”

    曹操脸上浮现起不虞之色,对侍从道: “你去一趟华佗家中,替孤看看他妻子是否真的生了病。若是真的,可以允许他晚一些再来许昌,并赐小豆四千升。若是假的,就立刻押送他来许昌。

    是!

    【曹操本来就疑心病重,一听下边人禀报说华佗的妻子并未生病,正好自己可能又处于偏头痛中,一下子就怒了,就下令把欺骗自己还抗旨的华佗给关进了牢里,大刑伺候。】

    【华佗没挺过去,就死了。】【一代名医,陨于医闹之手,可悲可叹。】

    在荆州的刘备和在江东的孙权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医闹!这个形容有些滑稽但是却也贴切。刘备笑道: 曹操急而暴,这的确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和曹操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反面,想到这儿便对旁边的诸葛亮说: 曹操和我,就像是水和火。他急躁,我和缓,他暴烈,我宽仁,他以诡谲行事,我却以忠义待人。只要和他往相反的方向走,事情必然是会成功

    的!②

    这话带着几分揶揄,周围几人都笑了起来。

    主公高见。

    而在太极宫中的李世民看了这段后也和李治道: “曹操,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③

    他觉得曹操有将才,但是呢因为性格原因却也有极大的缺陷。

    作为一国之君,想要成为一代雄主,还是略差了那么些意思。

    李世民趁此机会和李治掰开了讲其中的为君之道,做对了的地方,做得不对的地方,可谓煞费苦

    另外还叮嘱李治:雉奴,你要记得,生死有命,学会接受结果,日后万万不要迁怒于太医。眼里没直接说出来的是,不要和曹操一样成为史上留名的医闹。

    而且,这些大夫医生医术高明,说不定就能研究出瘟疫和其他病症的解救之法,若是因为一人之怒而囚之杀之,未免太过可惜。

    也难怪后世女子在提起曹操华佗一事时,语气中的讽刺与痛心简直溢于言表。

    李治却以为是说他身体逐渐不好,不管日后诊治结果如何都不能迁怒,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儿臣明白。

    …

    【这大概是古代最出名的杀医案。带来的后果就是华佗写下的医书《青囊书》失传了,据说当时华佗是想要把它托付黑狱卒,结果狱卒怕事不敢要,华佗失望之下就自己一把火把它给烧了。】

    【可惜,可惜!】

    曹操听出来了,这后世女子是真觉得可惜可悲可叹。甚至还说了整整好几遍!他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华佗居然敢口出谎言欺骗自己,难道不应该被关起来吗?而且,他虽有一身医术,但是却推三阻四,不想前来医治,这难道不是恃才傲物,大不敬?!

    曹植和曹丕都眼观鼻鼻观心,可不敢惹上正在生气的父亲。

    这时候,侍从却领着刚从监狱里被放出来的华佗到了。

    之间曹操原本还在盛怒之中的表情立刻隐了起来,换上了笑脸,竟然倒履相迎,一直迎到了门外: 华神医!之前是孤怠慢了神医,在此向神医请罪呀!

    华佗如何敢应,赶紧拜了下去: 丞相

    言重了,言重了。荀彧见华佗看上去颇为憔悴但身上并无伤口,这才放下了一颗心。

    现在的神医可是稀缺资源。

    而且,主公能屈能伸,实乃豪杰也!不愧是他选中的英主!荀彧在心里给自家主公拍手点赞。

    【《三国演义》给华佗安排的还不止是给曹操开颅的剧情,还有他给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听过,都得在心里赞一句,关二爷实乃硬汉也!】刚才的青衣老者华佗又出来了,这一次是对着一位红脸长髯的将军。青衣老者道: 将军,这疼痛恐怕难以忍受啊。

    将军不畏道: “我非世间俗子,何惧疼痛?我戎马一生,视死如归,不过是刮骨之痛,又何惧之?华先生,趁我酒兴未散,赶紧来吧。

    于是,长髯将军一边与人下棋,一边撑起手臂,任由华佗掌刀划开自己胳膊上的伤口,将腐肉清除,深可见骨。

    这整个过程中,长髯将军颜色不改,谈笑风生。

    这是二弟?”刘备惊叹道,转向旁边的关羽: “二弟真英雄真豪杰也!关羽一脸懵逼: “我什么时候中过毒?我自己怎么不记得了。”

    诸葛亮摇扇笑道:这恐怕也是后人附会而已。不过,关将军之名恐怕也要传遍天下了。这对他们是有利的。

    关羽不胜惶恐,只觉得这名气来得有些莫名其妙。

    他想起刚刚仙画里那一幕,都忍不住要“嘶”的一声吸口凉气。难道以后自己中毒了真要搞这么一出?

    看着都痛!

    不过,那仙画上的关羽,倒还真有几分自己的气度,不错不错.…

    没人提起要去请华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他现在在曹操手上,估计是请不来的。还是指望一下正在岭南的张仲景吧!

    【历史上关羽刮毒却有其事,这是在《三国志》里面有记载的。但他中毒那会儿,华佗早已经被曹操处死了,而他可能根本就不认识关羽。】

    华佗点头: “我的确不认识这关将军。”

    他知曹操多疑,这是特意解释给他听的。

    说起来自己为什么之前一直推三阻四的不愿意来为丞相医治呢?不就是觉得伴君如伴虎,小心谨慎没意思吗?谁知

    道,他算错了上位者的威势之大,还是惹上了这一出官司。

    华佗心中苦涩。

    但此时他也不愿意再入牢狱。

    不说别的,这《青囊书》自己可要好好传下来,可不能再落得像是仙画中所说那样的结果!

    【《三国志》呢是咱们华夏二十四正史之一,由西晋人陈寿所作。西晋离三国时期距离年代不远,所以可靠性还是很强的。而《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写的演义小说,是小说!不要把它当成历史。】

    【真正的历史上的华佗是什么样呢?】

    【《三国志》里面有写: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毫州人。他懂得儒家经典,应该也是读书人出身,在汉代的举孝廉制度下,也有人推荐他去做官。这一点倒是和他的同行张仲景比较像,但是华佗选择了一条和张仲景截然不同的路,他拒绝了征召,而是选择行医天下,治病救人的道路。】

    【久而久之,他的名声也就传遍了天下,也和董承、张仲景一起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中年华佗正在给郡守诊脉看病,半晌不语。

    太守儿子见状,偷偷的问华佗: 大夫,我父亲的病是不是不大好?您实话实说。华佗道: 公子放心,郡守的病可以治,只是须得讲究方法,我们这样……他俯身过去,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太守儿子连连点头。

    太守儿子对太守说华佗医术高明,要让他全心全意治病必须要赠予百金,太守答应了,还送了很多礼物。

    结果第二天,下人却匆忙来报: “那华佗,竟然卷着钱财逃跑了!”

    太守暴跳如雷: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快去派人将他追回来,我要治他的罪!”太守儿子却在一旁道: 先别追,说不定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太守更生气了,对着儿子骂得狗血淋头,骂着骂着,气急攻心,竟然吐出了一口黑血。

    这时候,却看到华佗从屋内进来,抚掌大笑: 恭喜郡守,吐出这口血,您这病就算是好了!郡守惊讶之极: 你……?这又是为何?

    华佗行了一礼: “我给郡守诊脉,发现您的病是郁结于心,服药尚在其次,

    更重要的是得趁着气急之时将心中郁结瘀血吐出,因此才与令公子商量了这出戏。还望郡守不要责怪。

    …

    原来如此!

    天下人心中都浮现出这句话。

    当看到华佗卷着钱财逃跑的时候,他们都陷入到了深深的怀疑,觉得如此行为,岂能登上十大名医榜?

    却没想到这竟然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华佗真名医也。”孙权感慨道,又嗟叹, 若是他在我江东就好了,公瑾的病或许还能治好.

    而曹操瞥了一眼坐在自己下首的老者,在心中说,原来这厮竟然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做派,被自己关在牢里还真是他自找的。

    真心不冤!

    …

    【当然,华佗能够拥有如此的名声,和他所发明的麻沸散以及外科手术有关。】

    【三国志讲他,如果发现病人的病是在体内,就会让病人服下麻沸散,服下后像是睡着了一样,然后就开刀取出病灶。如果病灶是在肠子里面,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然后再缝合腹部,抹上药膏。四五天之后,就好了,一个月之后,就痊愈了。】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开腹手术!】

    【因此, 麻沸散之名开始传到了天下,并成为后世的传说。】【可,这是真的吗?】【up主个人所见……此事存疑。】

    【这可是要切肠子的开腹手术哎!就算是麻沸散真的那么有用,达到了全麻的效果,华佗也精通脏腑和外科手术,但真的能四五天就好?一个月就痊愈?】

    【就算病患成功的熬过了手术,也不一定能成功的熬过术后的恢复期吧!】

    【这样开膛破腹的手术在那时候肯定不可能是微创吧?那失血过多就需要同时输血,怎么输?那时候都还没有血型这个概念呢!】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浑身都插着管子,还连着无数的医学仪器。他正在进行着腹部的肿瘤切除手术。

    “病灶已切除……”戴着医用手套的主刀医生将切下来的血呼啦擦的一团放在一旁的盘子里,准备给病人进行缝合处理,这时候,机器响起了警报声。

    4;病人心率在急速下降。旁边的护士喊道。病人出现了大出血,必须立刻进行输血。

    手术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直到输血的管子被插入,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进入到人体内时,机器的警报声才渐渐的平息下去。

    输血的这一幕在各朝代的老百姓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喧哗。

    甚至有些性情软弱一点的人腿一软直接晕了过去,受不住这刺激。

    好在,经过几期仙画的洗礼,大家对于仙画的信任甚至是说信仰已经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地步,没人觉得这是邪术,而是后世救命的仙术。

    这才没有引起大的恐慌。

    宋朝。

    一名穿着布衣,蓄着短须的中年人正坐在府衙后,而往里走,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地方。

    仵作房!

    “我之前就在想,这开膛破肚必然会造成大的鲜血流出,仙画中一次提到换心,一次提到开膛破肚,却为何没有危险,原来是靠这个!中年人恍然大悟。

    他旁边的文士却看得略有些不适。

    中年人瞅他一眼,笑道: 这些不过是我的日常罢了。更可怖的他都看过。

    不过的确还没看过活的。

    中年人寻思起来: “那他们用的血又来自于哪里?”文士打了个寒噤:不会是……?

    中年人失笑:断然不会。后世对贫苦百姓的态度你也清楚。也是。文士抚了抚胸膛给自己压了压惊。而在东汉。

    曹操和荀彧等人都默默的转向了华佗: “华先生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医术?”

    居然能给人破腹洗肠?

    华佗带着几分茫然,几分汗颜:……这……连老朽自己都不知道……这后世是不是将他传得过于神奇了些?

    【关于华佗,还有一个疑点——和张仲景不同,华佗在《三国志》这样的正史中有传,但是在其他的历史文献中却几乎不见踪影。】

    【《后汉书》里面也有记载,但是和《三国志》的内容大半雷同。待他出现在隋唐和宋明的书里时,大多已经是神仙模

    样,传说性质特别的重,比如《搜神记》、《独异志》这样的传奇志怪类小说里,写他看一眼病人,就知道他十八年后会死,然后治疗一个喉咙有问题的病人,那病人竟然吐出来一条蛇。】

    【这就纯粹是神话故事了。】

    【而张仲景不见于正史,在其他文献中的记载却要翔实得多。他有书流传下来,有弟子,还有魏晋时期的名医在自己的医书里也提到过他的二三事,还有地方志。甚至是他的宗族,也有人考据,应该是南阳张氏的一处分支。】④

    【两人的史料方向简直截然相反。】

    【所以,现在甚至有一派新奇的史学观点认为,华佗其人根本不存在!】

    第54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五)

    不存在!?

    三国时期的诸人尤其是身在许昌的诸人都迷茫的眨了眨眼。

    华佗原本还沉浸在后世的开腹手术所带来的震撼之中——之前他在的监狱是小黑屋,没有窗户,只能听到些许的声音,所以没看到心脏移植术的画面,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后世的手术过程画满,然后就陷入到了一言不发的呆滞状态。

    他没忍住在心中推演,这手术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自己在之前为病患看病,也曾经开创性的想要进行后世所说的“外科手术”,但每次都遇到了无数的疑难点,比如,如何保证病人全程沉睡?真有如此强效的“麻沸散”吗?如何精准的找到病人体内的郁结之处?如果引发了大出血怎么办?

    后世都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吗?华佗甚至觉得自己连嘴唇都在颤抖。

    真的好想钻到天幕里去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啊!

    朝闻道,夕死可矣!

    然后,华佗就听到了后世关于自己不存在的言论。他由震撼转为了迷茫:???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儿去?

    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疑问三连。

    · …

    【这个观点的来头还不小,它来自于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遗稿。大家知道,陈寅恪被称之为“华夏最后一位鸿儒通才”。在他去世十余年后,人们在他的旧居里面发现了一份手稿,这份手稿显示他之前曾经研究过华佗,并且认为华佗并不存在。】

    【陈寅恪大师认为,《三国志》中关于一个华佗催吐线虫的案例和印度佛经故事里面“赖佛成神”的神医耆域治病的故事简直一模一样。他觉得这一点过于巧合,且东汉末年的时候正是佛教传入到中原的开始,这些佛经故事在民间也有所流传,因此就产生了那么一点怀疑。】

    一个病患喝下华佗端来的汤药后趴在床边大吐特吐。

    而他吐出来的东西里竟然有线虫在蠕动。

    华佗在旁边摇头道:“这次还好,吐出来了,下次可未必就这么幸运了。生鱼脍之类的东西还是要少吃啊!

    病患惊疑不定: 这虫竟然是来自于生鱼脍?

    然也。

    【另外的

    疑点就是麻沸散,日本的一个麻醉教授曾经做过研究,传说中的麻沸散的主料应该是曼

    陀罗花,而曼陀罗的原产地就是印度,并且华夏关于曼陀罗最早的记录是宋朝。也就是说,曼陀罗传入华夏应该是在宋朝前后不久。】

    李时珍表示曼陀罗他熟啊!

    他走遍了各地,就是为了寻找不同的草药,并且试验其药性。曼陀罗花正好也在其中。

    他打开桌上的《本草纲目》,对自己的友人道: “有些地方,也把曼陀罗叫做风匣儿和山茄子。此花的确有着麻醉之用。

    而且,这一点是他自己试过的。

    他喝了用曼陀罗酿的酒,饮到半醉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举止不再受到控制,并且昏昏欲睡。另外,他还尝试过在给人用炙火割疮的时候让他们服用曼陀罗,病患的确能够不觉疼痛。友人问: “那如果像是后世那样开膛剖腹,曼陀罗可否起到如此效果?”李时珍思凝片刻,苦笑道: “那我也不敢保证。”

    毕竟他可不敢这么尝试。

    那样的疼痛,后世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药物才能让病患毫无所觉?他也很想知道!而天底下喜欢吃生鱼脍的人都打了个寒噤,略觉得有些恶心。

    难道生鱼中真的有虫子寄生?

    【当时呢正是疫病横行的时候,因此,陈寅恪认为采用一个佛经故事里面的人物作为灵感而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来,寄托自己对于“神医”的向往,也是能说得通的。】

    【这里要说的是,陈寅恪的观点应该是“印度佛经人物”,但是呢,很多营销号为了夺人眼球,直接写惊!华佗居然是印度人!这样的标题,简直是让人想要翻白眼。长点脑子要点脸吧!】

    【up主虽然不是学医的,对于历史也只是野生爱好者,但也有自己的一点浅见,抛砖引玉。】【个人觉得陈寅恪大师遗稿上的观点也不是很能站住脚。】

    【第一,这个手稿是他是他未发表的,他生前也从来都没有提到过这一点。那么,对于他是在什么时候写的又是以什么心态来写的我们其实全无所知。说不定这只是他的娱乐游戏之作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研究,或者是他后来自己也觉得这个观点有漏洞所以才没有拿出来呢?】

    【这也不是没可能吧?】

    穿着长衫戴着圆圆眼镜,头发略显凌乱的中年男人正在课堂上对着下面端坐着的学生们讲课。而夜晚,他点燃了煤油灯,正在书桌前做着学问。在他身后,书籍满墙,而这些书籍所使用的的文字涵盖十几种语言,盖因主人博学多才。

    【第二,《三国志》好歹是正史,陈寿虽然可能和司马迁写扁鹊一样,将华佗的医术做了夸大的处理,春秋笔法,或者是将自己听到的民间传闻当做史实写了上去,但是up主不认为他会凭空的杜撰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人物。而且西晋距离三国的年代并不遥远,紧挨着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 …

    司马迁在自己的宅邸里点点头。他身为一名史官,对此深以为然。写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斯人早已远去,想要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就需要到处走访。

    司马迁自己从二十岁时开始就离开长安,实地的去考察了那些历史的遗迹,还根据那些历史事件去采访了目前在世的当事人与其亲朋好友,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他虽然也觉得,有些事情,没必要交代得那么清楚……咳咳……有些事情也可以因为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适度夸张

    嗯,就比如那扁鹊.…

    但完全杜撰出一个不存在的人,这种错误,一个优秀的史官是不会犯的。

    既然仙画说《三国志》这本书在后世的评价也极高,那么司马迁觉得在这卷史书之后持笔的人,自己的同行,绝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

    【第三是华佗虽然文献记载不多,但也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他发明的五禽戏的确是存在的,而且至今都还有人在练,据说对强身健体有很好的功效。】

    一位老者正在院子里悠悠的打着拳。

    他的动作并不快,而且颇有趣。细看之下,有的动作像是虎,有的动作像是鹿,有的动作却像是熊…

    一套拳打下来,老者脸色红润,略有薄汗,看上去却神清气爽。

    【他的弟子有多人,吴普,著有《吴普本草》,虽然也失传了。还有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善于针灸的樊阿。】

    【这几位也都是华夏医学史上有名有姓的人,如果华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的话,那不可能给他虚构出这么翔实的背景和人际关系。】

    【UP主倾向于认为,

    在三国时期,的确有华佗这位名医,他虽然达不到徒手做开腹洗肠这样神奇的程度,但肯定在外科上面是有所建树的,而且的确也有麻沸散这样的东西,甚至也做过一些外科小手术——不然时人和后人不会特地的点出这件事情。对于不懂医的人来说,这应该是很难靠自己编出来的吧?】

    【他们根本没办法想象啊!】

    【Up主觉得,外科在当时肯定是很惊世骇俗的东西,常人恐怕无法理解。于是,华佗给人治病的金国,通过民间百姓们的一传十,十传百,就越传越夸张。这一传,就传到了西晋陈寿的耳朵里。】

    天幕前的华佗微微点头,复又叹气。

    现在的“外科”的确是不受人待见。

    上次他出诊一个病人,小腿上长了一个大的疖子,已经占据了小腿的一半甚至还在灌脓,他想要用刀将这疖子给割下来却被病患一力拒绝。

    毕竟在世人看来,治病怎么能用刀呢?

    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么能随便下刀!

    如果他真是像仙画所说的那个随身带着斧头的华佗一样,恐怕不用等到给曹丞相治病,早就被乡民们给打死了!

    曹操在旁边问: “先生何故叹气?”华佗犹豫了一下,将自己心中的郁闷告诉了他。

    曹操大笑道: “先生尽可放心,如今仙画上提到了外科,你之后行医之时不用再担心世人不解。”他心念一转, 先生如果想磨炼外科之术,孤倒是有一个好去处。

    华佗问他: 丞相指的是?

    “军营!曹操眯起眼, 几十万曹军,要什么病症没有?且有我的手令,先生只管放心大胆的医治。

    曹操越想越觉得可行。

    而华佗心动了!

    这对于看了仙画之后,对外科一道更加蠢蠢欲动的他来说,这的确是好地方!

    …

    【这个解释是不是合理了很多?】

    【只能再叹一句,可惜《青囊书》已经失传。如果它能够流传下来,或许我们还能看到麻沸散的配方和华佗行医手术的真实案例。】

    【说不定华夏的医学史上也能真正多出外科的这一分支!】

    【这

    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历史和保护历史文物,因为如果没有从各种遗址和陵墓里保护下来的书籍、竹简、器皿等等等等,我们就没办法得知祖先达到过什么成就。那我们的五千年历史也就会被其他国家说成四千年、三千年,夏朝直接变成不存在,华佗也会被以讹传讹变成印度人。】

    【而这些东西,正是华夏民族自豪感的由来!】

    因为一直在讲东汉末年,汉朝马上就要灭亡的那些事儿,所以听着没太大精气神的刘彻:!!!这就是你们那么热衷于盗墓的原因吗?虽然……听上去也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

    他转向主父偃和桑弘羊,面无表情: 朕决定了,朕的陵寝之中多放书籍,将咱们大汉的典籍以及人物传记都统统的放进去。不够的话,现在就去找人写。

    他要让后世之人知道大汉有多么的辉煌!

    至于那些金银珠宝……刘彻惆怅的想:听仙画所言,这世上并无鬼神,死后世界估计也是没有的。那这些宝物还不如在他活着的时候用了呢。

    省得一直被人惦记!

    而始皇帝嬴政还是更执着,书籍可以多放,但其他的,朕也要!朕的陵寝之内,必须百川随行,江河相伴!

    天幕

    【华佗,华夏医学史上的“外科鼻祖”,位列古代十大名医,实至名归!】

    【好了,讲完了外科鼻祖的故事,我们接下来迎来的是有着针灸鼻祖之称的古代十大名医之四,皇甫谧!】

    第55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六)

    【针灸,中医里面一种独特的疗法。】

    【如果说草药学在全世界范围内还能找到类似的文化,那针灸绝对就是全世界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悠扬的音乐响了起来。

    病患安静的趴着躺在床上。

    戴着口罩的针灸师拿出长长的金针,用手摸了摸病患的穴位,快狠准的扎了进去。

    那长长的金针瞬间进去了一半。

    从头部到颈部再到背部,病患被扎了整整几十根针,看上去有点像是刺猬,乍一看有些神秘也有些可怕,

    但病患全程清醒,似乎并无任何疼痛和不适感。

    秦朝的时候,针灸还没发展成为主流的医疗方式。

    不管是天下百姓还是咸阳宫中的帝王士卿,都被这天幕上出现的画面惊到了。王翦忍不住问夏无且:“这人身上扎这么多针,真的不会出事?”

    夏无且正凝神看仙画,记下里边扎针的准确位置,但王翦这样的老将问,又看到嬴政和扶苏也都好奇的回转头来,不敢怠慢:“《黄帝内经》中的确有关于针灸的记载,认为可用微针调理经脉和气血,只是所用者相对较少。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和华佗也都认真观摩,不漏过一字一句。他们是会针灸之术的,只是现在的针灸还没发展出那么多的穴位,相对要简单很多。

    【up主每次因为肩颈僵硬去做针灸的时候,都觉得很神奇。古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啊?居然能想到把这么长的针戳到人的身体里,不会出血,而且还不痛!而且还真的很有用!】

    【佩服佩服!】

    【而提到针灸,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西晋时期的名医,皇甫谧。】【他所写下的《针灸甲乙经》至今都还是中医学院的教科书,是针灸行当的祖师爷!】

    【而且这样一个开山祖师的存在,居然还是自学成才,而且是高难度的跨行自学,绝对的天纵奇才!】

    【该怎么描述他的天才呢?在二十岁之前,他还一事无成,整天只知道吊儿郎当,作为世家子弟竟然不读书。】

    在外面浪荡了一天的青年皇甫谧带回来一堆瓜果,想要用这个哄哄因为自己不喜读书而生气的母亲。

    按照以往的例子,向来疼爱他的母亲很快就

    会消气的。

    但没想到,这一次他母亲却依然很生气,并且把那些瓜果都扔在了地上,骂了他一顿。皇甫谧本来也没放在心上的。

    但没想到皇甫母却失望至极的说了一句:“你以为让你读书是为了我吗?学到了东西,那是你自己的,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说完后,她拂袖而去。

    只剩下青年皇甫谧怔怔的呆在了原地。

    …

    西晋。

    正在给自己扎针的皇甫谧脸上浮现起古怪之色,难得的有那么几分窘迫。被全天下人看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黑历史,怎么办?急,在线等。不过仙画有一个说得不对。

    那不是他的母亲,而是叔母。当然,胜似母亲。他的堂叔一家无子,于是他被过继给了堂叔。

    叔母对他一向宠爱,但那次却是真的动了脾气。要不是那次被骂醒,皇甫谧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成一事无成的纨绔。

    更别提上天幕了。他心中充满了对叔母的感激之情。

    【其实这样的话咱们从小到大也没少听吧?但好像听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不想读书的还是继续不想读。可皇甫谧不一样啊,他这一次还真的被家中长辈给骂醒,从此就好像是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飞冲天!】

    【读书著作,很快就成为了西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名士。】

    【一直到了不惑之年,他和医学都还没有扯上什么关系。咱们有句话叫做“久病成良医”,皇甫谧也是因此自己的病才开始研究医学,然后又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刻苦,成为了个中翘楚。】

    【史料记载,他因为太爱看书,久坐不怎么运动,还因为跟着时下风潮服用了几年的寒食散,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垮了。估计还有他隐居在山野,环境水汽重的缘故,一番折腾下来,皇甫谧就得了痹病,很大概率就是现在俗称的“风湿”。】

    中年皇甫谧躺在床上,头发凌乱,不停的翻滚。

    从双腿传来的一阵阵疼痛让他几乎想要晕过去。痛苦的哀嚎之声在室内回荡。

    他使劲的捶打着双腿,似乎这样可以让自己好受一些。疯狂之际,看到桌上放着一把匕首,竟然心生疯狂举动。

    皇甫谧想要扑过去拿起匕首就想要自裁,不再受这份罪,但却被自己的叔母紧紧的抱

    住。

    你快放下!儿啊,不能这样做!

    叔母的哭声传入了他的耳中,匕首哐当一声的掉落在地。

    旁边的弟子默默的投来崇拜的眼神:“老师的确是博学多才。”

    风湿……?皇甫谧则玩味着这个后世的疾病。

    没想到痹病在后世被称之为风湿。

    他更没想到的是,即使是后世,风湿同样也困扰了无数的人,并且极难根治,而他所开拓的针灸术则是风湿的一项重要诊疗手段。

    仙画如今提到风湿,又联系起刚刚这后世女子称自己是针灸鼻祖。

    意思是自己钻研的针灸之术在后面成功的治好了自己的痹病吗?皇甫谧不免有些惊喜。

    鼻祖什么的他是不太在意的,但这风湿痛起来可真是太让人难受了!不说根治,假使能缓解上一些也好啊!

    而和皇甫谧有着相同感受的,是正在东汉末年观看仙画的诸葛亮。

    他的膝盖一到阴雨天气就有些不舒服,诊断之后也是痹病。他正在研制一种带轮子的木制椅子,打算在自己膝盖疼的时候坐着,这样会好受一些。

    旁边的刘备惋惜叹道:“可惜这皇甫谧是后世之人,不然可请他来医治丞相的痹病。”

    又可恨那同样擅长金针之术的华佗竟然被曹操抢先一步。

    那也就算了,那贼子居然还不珍惜!

    可恨!

    刘备命医官一定要记下后续仙画中出现的任何针灸相关,文字也好画面也好,看看能不能从里面

    学到一点皇甫谧的医术,找到治疗自家丞相的方法。

    诸葛亮感激涕零:“主公有这份心意,亮已经知足了。”无以为报,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时之间,二人执手相看泪眼,演绎了一番颇为三国气质的君臣相得。

    【风湿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皇甫谧想要自杀结果被家人给劝阻了,他清醒过来后一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想想要怎么治。】

    【他就开始看《黄帝内经》、《素问》这些从秦汉时期传下来的中医典籍。对了,他应该还看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为他在自己的《针灸甲乙经》的序言里提到了张仲景,并且认为他医术极其高明。当时张仲

    景已逝,名声不显,而皇甫谧却是名满天下的名士,于是张仲景之名也一下子就传遍了天下。】①

    【这是后话。】

    【我们回到皇甫谧研究中医的事情上来。话说,他看了《黄帝内经》这些后,觉得针灸应该能缓解自己的痛苦。但是呢,以前这些中医典籍,实在是有点晦涩难懂,特别的形而上——不瞒你们说,up主也这么觉得,看中医古籍完全看不懂,看得云里雾里。】

    【但皇甫谧是谁?是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天才啊!】

    【他决定把这里面关于针灸的部分整理一下,然后自己也写本更具体的更好懂的书。】皇甫谧的书桌前摆了一堆堆的书籍。

    蜡烛的光一直从傍晚燃烧到天亮才稍稍的熄了一会儿。

    他被人称为“书淫”,正是因为他看书的时候浸淫其中,常常忘记了时间。只是这次,皇甫谧眉头紧皱,似乎看书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

    片刻后,他将手中书籍扔在了桌上,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对自己的弟子说:“这些古籍未免过于整牙佶屈,且同样的病症,这本书说的和那本书说的却又自相矛盾,谬误颇多。

    弟子为难的道:“可如今的医书都是如此,大夫们也都是要看这些医书的。”

    皇甫谧忽然停了下来,正色道:“或许应该将针灸的部分再重新编撰,出一本专门的关于针灸的书籍。

    弟子微微张开嘴,很是惊讶。

    镜头一转。

    皇甫谧半躺在病榻之上,旁边站着弟子,皇甫谧一手持书,一手正拿着金针往自己的腿上试针。一开始,穴位没摸好,扎下去立刻就见了血。

    马上抽出来,用布一抹。

    弟子有些看不下去了,道:“老师,要不先歇一下,明天再来吧。”

    皇甫谧倒是云淡风轻:不用。记下来这个穴位,不能像刚刚我这样扎得那么深。

    他又开始了在自己身上的摸索,好不容易成功了,体会再三,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这个穴位扎针进去,痹病之痛的确可以减轻。记下来,记下来。

    【就这样,皇甫谧翻遍了各种典籍,然后拿自己做试验,记下自己的切身体会,数年之后,《针灸甲乙经》一书就横空出世了。】

    【就问你,服不服?】

    天空出现三个字:服不服?

    然后又变成一个大字:服!

    各朝代的人也都服了!

    有人嘀咕道:“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别人浪荡了二十年,一朝开始努力就能成为名士,还能又成为名医,甚至都上了古代十大名医榜,啧啧。

    而他寒窗苦读十八年,至今还只是个童生。哎,不能比,不能比。

    曹操感慨:“这世间的确是有如此天纵奇才……”说着,忽然想起了曹冲,眼里又泛起了泪光:“孤的冲儿若是还在世,一定也会成为大才。”

    在旁站着的曹丕和曹植赶紧前来劝慰自己爱哭的老父亲。只有一旁的荀彧面色凝重:“主公,此事有点蹊跷。”“嗯?”曹操抬起头:“何处蹊跷?”

    “皇甫谧是西晋时的名士,而张仲景却是东汉人。”荀彧拧眉,“《伤寒杂病论》在张仲景死后失传,但皇甫谧却看过……

    在场的人没一个是傻子。

    曹丕当下反应过来:“也就是说,西晋和现在差不了多少年。”

    那西晋是灭汉吗?

    西晋的开国君主又是谁?姓什么?

    曹?刘?孙?

    这几个姓氏在在场人的心中迅速滑过,一时之间惊疑不定,甚至都把仙画正在说的“针灸”给抛在了脑后

    【《针灸甲乙经》都讲了什么呢?】

    【人的身上有365个穴位,而其中的349个是他定下来的,现在的针灸师们还在用。而且,这些穴位的名字也都还在沿用他当时的命名。】

    【这300多个穴位要怎么扎怎么艾灸,有哪些禁忌,他在书里面也写得清清楚楚,非常好懂。完全就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操作手册!】

    【然后呢,这本书里还有一千多个针灸方,哪个穴位主治什么病都给标注出来了。】

    【不得不说,皇甫谧实在是太贴心了!这就好像学神给天底下的学渣们扔出了一本自己主编的还有详细注释的新版教科书,说,喏,知道你们也搞不懂,你们照着做就行了。】

    一个布制的医用人体穴位模型出现在天幕上。

    从头顶的百会穴到肩井穴,再到腰

    部的命门穴、腿部的膝眼穴再到足底的涌泉穴,几百个穴位被标注得密密麻麻,却也清清楚楚。

    年轻的学子们正在拿着金针对着模型学习穴位分布,也练习扎针手法。

    有的学生被老师用书在手腕上轻轻的敲了一记:“手重了,刺得也太深了,把这个穴位背给我听一下。

    学生老老实实的背诵:承光穴,在五处后二寸,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禁不可灸。

    继续炼,不仅脑子要学会,手也要学会才行。

    n

    皇甫谧也没有再给自己扎针了。

    仙画上的穴位图一出来,他就立刻持笔在纸上唰唰唰的开始了自己的书写。

    多亏他之前著书多,写字速度极快,竟然将穴位图记下了一大半。

    皇甫谧看着眼前的成果,满意得点点头,差点要大笑出声。

    这有现成的可以看,谁愿意自己不断的给自己扎针啊?当然,日后还是要照着扎,体会一下感觉,但最起码不用再担心扎错位置了不是。

    感谢几年后的自己,哦不,或许应该说是另外一个自己……

    【隋唐太医署在学习针灸的时候就是以《针灸甲乙经》作为教材,后来这本书传到周边其他国家后也广泛受到重视。比如倭国,在公元701年就曾经以律法的形式将《针灸甲乙经》列为必读的参考书。】

    【可惜的是,皇甫谧在当时的身份,是名士,是文人,虽然他写出了《针灸甲乙经》,但是并没有多少病案留存下来。他更像是现在那种专门做研究的医生。但自他之后,针灸这一脉在中医里面开始受到重视。】

    【可以说皇甫谧一人奠定了针灸学的行业基础和地位!】【作为华夏古代十大名医之四,实至名归!】

    孙思邈在大唐的山野之间抚须点头:“以一人之力确定了黄帝明堂派的地位,的确是实至名归。

    黄帝明堂派就是以针灸为主,之前不受重视,自皇甫谧之后才一跃成为主流。现在的大夫,想要坐堂开诊,不会几手金针之术是不行的。

    小药童如拨浪鼓一般的点头:“知道了,师父。”

    而其他的名医,如李时珍等也都点头,对将皇甫谧列入为十大名医之列毫无异议。友人对李时珍道:“我大明杨继洲作《针灸大成》,三针往往可以治愈顽疾,也有人称其为‘针

    圣',不知可有资格列入这十大名医榜?

    李时珍思索了片刻,摇头道:“难。现在出现的这几位都是开山祖师级别、直接奠定了一脉基础的人物。

    友人有些遗憾,却也认同李时珍所说的。

    … …

    【刚刚说了,皇甫谧在转行当医生之前,是除了医书之外,皇甫谧在史学著书上面也颇有成就。“著述之多,属魏晋首富”。】②

    【什么《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等等等等,写了一长串的历史巨著。而且关键是,人家不仅写得多,还写得好!】

    一本本皇甫谧所写的古籍被列了出来。

    如此之多,以至于一个屏幕差点放不下。

    【比如,现在熟知的“三皇五帝”的概念就是他在《历代帝王世纪》中提出来的,而且这本书里

    还第一次统计了历代的人口和土地情况,整理了很多资料,因此也被后世的史学界评价为“弥堪宝重

    【魏晋多名士。】

    【当时司马氏以阴谋篡位,惹得众多士族不满,又因其对言论控制极严,在这样扭曲的环境里,这些名士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极端,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逍遥自由、狂猬率性。】

    【皇甫谧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他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是和曹操一起平定过黄巾之乱的皇甫嵩。但是他自己对于当官却是不屑一顾的。他名气那么大,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多次想要征召他出仕,但屡次被皇甫谧拒绝。】

    第一次。

    陛下,臣等并未将诏书送到皇甫谧手中,他并不在家中。晋武帝司马炎轻哼一声:这是躲出去了,算了。

    第二次。

    “陛下,皇甫谧说自己只是一草莽之人,当不得此大任。”

    司马炎面无表情:“写出了《历代

    帝王本纪》的人说自己是草莽之人,呵……”

    第三次。

    “陛下,皇甫谧说他身患重症,无意出仕,并让微臣给陛下带来手书一封。”

    司马炎打开一看:“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

    第四次。

    陛下,皇甫谧说他这次真的是活不太久了。而且….而且.…在羊车上坐着的司马炎道:“说!”

    “而且他说,他没书可看了,望陛下赐书。”司马炎半晌不语,忽而笑出来:好一个皇甫谧。朕成全他,给他赐一车书!

    【也就是皇甫谧声望摆在那里,晋武帝司马炎也不好发脾气。要是换个人,估计早就被下狱了。】

    … …

    同样是史官的司马迁感慨颇多。

    一是没想到这位名医居然和自己是同行,而且不仅是医术学得好,这写史居然也写得好。二是没有想到后世的名士们居然狂猬至此,敢三番五次的拒绝皇帝的征召。

    这晋武帝司马炎的脾气也未免太好了些!被人拒绝了一次也就罢了,竟然还接二连三的给自己找不痛快。

    像三国后的朝代,李世民和赵匡胤等人都大概的听过皇甫谧的故事,毕竟他著的史书也常看,他们也听出来了后世女子是在调侃曹操和华佗的故事,一时都忍不住轻笑起来。

    嬴政和刘彻这样的强硬派的帝王却都不约而同的哼了一声。

    嬴政看向扶苏:“扶苏,你来说说,晋武帝为何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皇甫谧的拒绝?”扶苏心道:“来了,来了。”

    就知道父皇肯定要考校他,心里颇有一种第二只靴子终于落地了的感觉。

    他当下就回道:“父皇,儿臣认为司马炎是在仿效商鞅当时城门立木的做法,告诉天下的名士们他求贤若渴,且有容人之量。

    嬴政赞许的点点头:“身为帝王,有时候也要压制住自己的脾气。容其他人所不能容,忍其他人所不能忍。

    就像那些鲁儒,他不也是忍下来了?

    …

    【皇甫谧写的《高士传》,里面列举的都是隐居

    不出仕不当官的文人,和之前的史书完全不同。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表明了他的喜好——不管你官做到了什么程度,也不管你是什么政治主张,只要你不入我的眼,那你就不是高士。】

    【的确是魏晋的“狂士”风骨。】

    【这也可能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皇甫谧这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生于东汉,长于曹魏,死于西晋。朝政更替他看得多,百姓的颠沛流离他也看得多。】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路小柒的声音也变得唏嘘不已。【当什么官呢,不如归去!】【研究一下自己的史学,研究一下针灸医学,就够了。】

    三国的人们如遭雷击。

    听听,仙画都说了什么?

    东汉!曹魏!西晋!

    而且西晋竟然是司马氏阴谋篡位而得,篡的是曹魏的位!

    一时之间,有人失意,有人恐慌,有人得意。

    曹操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自己的头痛又要犯了,从牙缝里挤出来:“司马!”自己的一番谋划,竟然是给他人做了嫁衣不成!

    可恨!

    … …

    天幕可不管自己无意间掀起的三国风云。路小柒也有自己想要吐槽的点:

    【说完了皇甫谧,正好聊到针灸就顺便胡扯一点别的,关于现在中药和针灸国内不亮国外亮的现象,UP主也是不吐不快!】

    第56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七)

    【想聊这个的契机是因为前几天查针灸资料的时候正好看到了一条新闻。】天幕中传来了新闻主播字正腔圆的声音:

    不日前,美总统签署了代号为H.R.6的法律。这项法律旨在减少美国人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其中提到要在一年之内评估针灸、医疗按摩在镇痛方面的效果。”①

    镜头中,一个黄头发飘飘的老头坐在巨大的胡桃木桌上,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然后我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美军在2020的时候就曾经发布过一个《军事医疗机构中使用针灸疗法的指南和规范大纲》,由此可见针灸在他们那边其实已经逐步的走向了正规化,而且似乎还挺受欢迎。】②

    【这个指南连什么部位用什么材质的针都有规定,为了避免过敏,可以说是非常的细致。】宽阔的会场里坐满了人。

    这里面有黑发黄肤的东方人,也有金发碧眼的白人,还有不少的黑人。

    有男也有女。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穿着军装。

    而在讲台之上,幕布用中文和英文写着“中美军医针灸交流活动”。

    有黑色皮肤的军医在台上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他的PPT之中,所有的穴位均用英文和拼音标注。

    虽然之前天幕上也出现过几次世界上其他人种的影像,但乍一看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白种人和黑种人坐在一起,天幕前的老百姓们还是吓了一跳。

    有人咋舌:“这人咋能长得那么黑?他们晚上的时候能够看清楚别人不?”还有那人,头发居然是红色的。

    这就是你们没见识了吧?听说长安城中的贵人喜欢养昆仑奴,就是黑皮肤的。而且那东市的胡商,头发各种颜色的都有。

    此人立刻成为了人群之中的焦点。

    而军中的将士们则是在关注“军医”这个职位。军医在古代的时候一向是不怎么受待见的。

    医这个行当本来就低人一等,甚至在有的时候还被视为“贱业”。而军卒同样低人一等,因此这两者重叠的时候,地位就更尴尬了。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游方郎中才会想要去当军医。

    有什么好治的呢?反正都是要死的。

    所以,当有识字的兵卒看到了天幕上的这行字,并且告诉了旁边的同僚们时,所有的士兵都喧哗了起来。

    有老兵往地上啐了一口:这后世还真是他娘的好,连军医都配得那么齐整。

    虽然他是文盲不识字,但是他能看得出来天幕上出现的这些军医,一看就是些精英模样,气度让人自惭形秽。

    有兵油子喊起来:“看看后世,再看看咱们,这日子是越来越没法过了!”

    有理智的人冷笑道:“你省省吧,那是后世,就算是你现在能逃,你还能逃到那儿去吗?还不如好好在军中看看能不能拼个出身。

    就算不能拼个出身,好歹也有点抚恤可以留给家里。

    “现在要是闹事或者是私逃,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还要连累家人!”

    所有的士兵们都沉默了。

    原本在旁边听着的将领默默的放在了自己搭在剑柄上的手,暗地里擦了一把冷汗,还以为要发生营啸呢。

    他从暗处走出来:大家别急,说不定上头的人看到这些,也能够给咱们指派几个军医过来呢。

    哎,他自己也羡慕后世啊!

    … …

    【这也和针灸对于疼痛和压力立竿见影的实用效果有关系。】

    【现代医学里面用来缓解疼痛的药物大多是阿片类,吗啡、杜冷丁等等。这些药物的确有用,但是成瘾性也非常的强。对了,阿片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鸦片!】

    【鸦片战争是咱们华夏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历史创伤。咱们国家对于这一类药物的控制是极为严格的。】

    【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的药企是政界的大金主,所以对于止疼类的药物管制很奇葩,几乎可以说不存在。他们滥用药物是非常严重的,各种上瘾的药物从不管制。而众所周知,美军的压力更大——毕竟,哪儿哪儿的战争都没少见到他们的影子。压力一大,再加上各种战争创伤,就忍不住想要磕点药,所以在美军里,像阿片和吗啡滥用情况出乎想象的严重。】

    晚清。

    破旧的大街上,有留着长辫子穿着马褂的孱弱男人扯着一个小女孩儿向前走。

    在他的身后,女人一边哭一边紧跟着苦苦的哀求:“囡囱还那么小,我求求你,把囱囱放了吧。

    小女孩也惊恐万分的不停挣扎:“娘,娘!放开我!我要娘!

    男人步履不停,不耐烦的道:小什么小,都十二岁了!你给老子滚开,不然老子把你给卖到窑子里去。

    就这样一路哀求着,男人来到了一家烟馆门口。

    烟馆的掌柜走了出来:张三儿,不是说没钱了吗?怎么又来了?

    张三儿卑躬屈膝,将自己的女儿推了上去,带着谄媚的笑:“胡掌柜,你看,我把我女儿抵给你们,可以吗?

    那位掌柜像是看牲口一样的抬起小女孩的下巴,满意的点点头:“十天,可以提供给你十天的福寿膏。

    “十天,十天太短了。张三儿想要讨价还价:“您看,半个月可以吗?”

    跟过来的女人原本在一边苦苦哀求,闻言忽然暴起,对着张三儿满头满脸的打去:“你放开我女儿!你还是不是个男人!今天你要是敢卖了女儿,我……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周围人窃窃私语:“抽鸦片的人是这样的,连畜生都不如。”

    张三和她缠打在一起,不一会儿他却忽然倒在地,眼泪鼻涕直流,浑身颤抖,不停的用手在喉咙上抓着痒,看上去恐怖极了。

    烟瘾犯了。旁边有人道。

    镜头略过张三,一直到了室内。

    有人躺在罗汉床上,抽着鸦片烟斗,吞云吐雾,醉生梦死。有人和张三一样,跪躺在地上,不停的流泪磕头。

    骨瘦如柴、眼神麻木,如行尸走肉。

    镜头又放大到整条街道、整个城市、整个国家。这样的人却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在天幕前的皇甫谧直接站了起来,面容凝重。

    “福寿育……”他喃喃道,脑海里却直接闪过了一个名字:寒食散!

    但后来他发现了不对劲。似乎一天吸食寒食散,就浑身不对劲。

    皇甫谧是有大毅力的人,这种毅力让他二十岁开始读书却很快成绩斐然,这种毅力也让他生生的戒掉了寒食散,虽然过程很痛苦。

    但是,这几年的经历却给他的身体留下了很大的伤害。

    皇甫谧在心中自嘲道:“原来犯瘾时候的样子,竟然如此丑陋!什么名士风流,不过是一群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可怜虫罢了!

    他让弟子摆开纸墨,决定给自己还沉迷在寒食散的朋友们写信,劝谏他们别再吸了。唐朝也是知道魏晋时期寒食散危害的人。

    因此看到仙画里的这一幕,李世民正色对李治道:“这阿片竟让人想到了前朝的寒食散。之前孙思邈孙老来长安,就曾说过寒食散对人体的危害极重。我大唐一朝,只要李家还坐在这皇位上,就不允许此类毒药再流行开。雉奴可明白?

    李治同样正色点头:“明白,父皇!”

    仙画里的满街大烟鬼的情形也真是吓到他了,若是大唐的子民都是这个德行,恐怕别说万国来朝了,在旁边虎视眈眈的突厥就能立刻反了。

    秦汉时期还没有这种上瘾药物,但是嬴政和刘彻看了仙画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鸦片战争!”嬴政拧起眉头。

    刘彻却挑眉回味后世女子那个词:历史创伤……

    看来这玩意儿估计是给华夏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不然她不会这样用词。两人也都下令,民间如有发现此类致人上瘾的药物,一律要上报官府,严惩!只有明朝的李时珍,满脸惊疑,在心中冥思苦想。

    “阿片,鸦片,可缓解疼痛……”他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喊道,这就是阿芙蓉啊!

    西南边陲之地有一种花叫做罂粟,花开即落,收取研末。他还将其收录到了《本草纲目》之中,因为阿芙蓉对于治疗久痢有用。

    李时珍赶紧翻到那章,眉毛拧起:这一条必须要删掉。

    比起治疗久痢的效果来说,让阿芙蓉传播开才是天大的错误!遗毒无穷!

    他的友人嘶的一声,竟扯掉了一根胡须:“我有听闻,当今陛下服的药方之中就有阿芙蓉!”③两人面面相觑,当下立即决定:“要找人上疏!”

    【而且,阿片类的药物可不便宜,还极大的损害战斗能力,人家国防部也不是傻子,因此就将视线转到了没有副作用而且相对来说成本更便宜的针灸上了。】

    【95年的时候,针灸就在美军基地正式出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他们还开发出了一种“战地耳针”,比普通的用针短得很,埋入耳内之后可以不用管,三四天后自动脱落。】

    一段摇晃的随行采访被路小柒剪了进来。

    士兵,可以问一下你的经历吗?

    “当然。我们当时正在巡逻,我前面的倒毒蛋儿踩中了地雷,炸断了双腿。我幸运一些,只是得了三级脑震荡。

    那你现在有什么症状?

    “脑震荡该有的都有,眩晕、头痛、不能平衡、对光敏感。所以,我们基地的医生建议我试一下针灸。

    “你已经治疗了几天?针灸对你来说有用吗?”

    “我已经接受了四次针灸治疗。的确是有用!我的睡眠开始变好了,头也没那么痛了。接受第一次治疗之后我甚至睡了整整十个小时!这很不可思议对吗?

    的确。那你对于针灸有什么看法呢?

    “呃,我只能说很神奇。你知道,我大学的专业和生物细胞学有关,所以我没办法从细胞学方面来解释它的原理。甚至它可能还和心理安慰剂有关。但是管它呢,对我来说,只要它能让我的头痛消失,我根本不在乎它到底是怎么回事!

    “祝你好运,士兵。”

    记者还采访了该基地医疗中心疼痛治疗科的主任,一位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博士。

    “主任,您对针灸有什么看法?您觉得它可以成为有效的医疗手段吗?”

    “当然!而且比起阿片类药物,至少它没有风险,它只可能给你带来好处。我们的目标,或者说我的最终评判标准,是疗效。

    【这些白大个儿肯定不懂什么是经脉,什么是阴阳,但他们能懂得疗效。】【这也是针灸为什么成为中医走向世界的“排头兵”的原因!】

    河南地区,秦军营帐。

    蒙恬正在给自己的兄弟蒙毅,还有始皇帝陛下写信,建议也在军中多设军

    医,甚至是将军医作为单独的一部。

    如果军医数量足够的话,那秦军的伤亡人数将会急剧下降。一个合格的军医负责的军营,死亡率要少了三分之一。

    这些都是他曾经观察到的,只是之前没有把这一块单独的拎出来想过,仙画启迪了他。当然,蒙恬不懂统计学,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这个事实。而卫青同样在向刘彻建议此事。

    “陛下,军医一事,事关万千军中士兵的性命,也事关我大汉对匈奴的对敌作战之威,臣以为可

    效仿后世,在军中建立专门的军医处所

    刘彻点点头,让他回去考虑仔细,过两日再写封奏疏上来。

    “卫将军,这天下医师本就不多,”主父偃提出异议,“更何况愿意往军中去的医士,肯定就更少了。

    就算是你提了,朝廷也不一定能做得到。

    卫青忙道:“自然不是说立刻就要配齐,此事需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他倒是想和后世一样,但问题是做不到啊!

    但他决定,在自己外甥霍去病出征的时候,一定要在他的队伍里塞上两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刘彻摸了摸下巴:“你们说,这后世有农学院,是否还能有个医学院?”

    “医与农不同,张汤道,农关乎国本,农人彼此之间也不涉及到利益冲突。但医却不一样,徒弟学会了师父的医术,那就是抢了师父的饭碗。因此即使是师徒,也难有倾襄相授的。臣以为,医学院应该是没有的。

    “倒也是。”刘彻若有所思,“那他们到底是如何培养了这么多的医生?”连军医似乎都细分了很多类!一群人陷入了沉默。不会真的有医学院吧?

    唐朝。

    上官婉儿注意到之前的军医交流会上,有不少的军医都是女人,而这一次出镜的士兵竟然是位女兵!

    她在想,后世的女人们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可以读书,可以当农官,也可以当医生,还可以参军入伍……她们难道真的没有什么限制吗?她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一旁的武皇。

    武则天悠然笑道:“男人总是认为战争和女人没有关系,但怎么可能呢?战争来临之时,最先倒下来的往往就是女人和孩子。况且,女人上战场却也不是没有先例,并且还做得极为出

    色。

    她想起本朝开国时的那位平阳昭长公主,惊才绝艳。

    如同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大唐的夜空。

    可惜天妒英才,那么早就过世了。

    武则天想起自己听到过的关于平阳昭公主的往事,一时之间恨不得自己早生些年与她结识才好。

    她一定能够懂得自己

    【而国内的话,针灸得到的待遇却截然相反,似乎失去了旧日光环。】

    【国内医院里,针灸科室一般是和康复科结合的,普通的病患很少能接触到它,这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对针灸的不了解。】

    【而且,它太便宜了!】

    【在公立的三甲医院针灸一次大概也就是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连买根针都不够的。所以去过康复科的都知道,医生基本都会搭配上理疗、红外线这样的项目。】

    【便宜不好吗?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是低于人力和物力成本的便宜,不能产生利润的便宜,对整个行业却不一定有利。】

    【所以现在有很多针灸师选择去国外就业。美国、日本、欧洲都活跃着国内针灸师们的身影。】不同文字的针灸馆、针灸诊所的招牌闪过。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法文但在这些文字的下面,都有着同样的中文,大大的“中医针灸”四个字在异国的街道上闪烁。

    有朝臣没听明白:“为何便宜反倒不好?”

    刘彻朝桑弘羊抬起下巴:桑弘羊,你来解释解释。

    桑弘羊笑道:“这就和之前仙画解释为何科学得不到发展一样,因为没有利润,就没有人愿意再来到这个行业里,自然这个行业就会慢慢的消亡。

    商之一事,莫过于此。

    朝臣哼一声:所以说商人逐利,非君子也!刘彻也轻哼一声,脸上似笑非笑。

    看了这么多期仙画都还停留在老一套的言论里,看来,他也可以回家养养老了。而民间的百姓们却沉浸在针灸的神奇之中。

    原来针灸这么有用的吗?那我明天也去找大夫看看,扎几针。

    “肯定有用,你没看这些白人黑人都在研究针灸,没用的话他们研究个啥。”秦朝,

    嬴政转向夏无且:“朕近日来也感觉有些头疼。”

    夏无且慌忙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力研究这金针之法。”赢政这才满意的转回了头。

    而看到自己每日辛辛苦苦给自己扎针终于才摸索出来的针灸之道,在后世居然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皇甫谧虽然脸上还维持了名士风范,处变不惊,但内心实在是乐开了花。

    高兴了一阵之后,他才对旁边的弟子说道:你看,这不比出仕当官来得好?

    当官能当出个开山鼻祖吗?

    当官能当出个青史留名吗?

    弟子点头称是,内心默默的道: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你是真的不想当官了。

    【和针灸类似待遇的是中药。】

    【或者说,针灸好歹咱们还占据了优势地位,向全世界输出。而中医药呢,却呈现出一种极为吊诡的现象。】

    【那就是国内半死不活,甚至遭受到无数质疑,但国外却俨然一副欣欣向荣之景。】

    【之前有一则新闻刷爆了网络。】加粗的黑体新闻标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日本巨头收购中国百年药企,中药该何去何从?》

    《老祖宗留下的家业都要被败光了!老字号中药企业被日资收入囊中!》④看上去有一种颇为惊悚的效果。

    【然后UP主就好奇的点进去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日本企业收购中国传统药企已经不是第一例了,他们在国内早就有了布局。】

    【这次出手的津村集团就是一家专门经营“汉方药”的企业,他们也是日本“汉方药”市场的老大。】

    【汉方药其实就是中药,这名字倒是挺一目了然的,很好猜。这一点比偷国好,毕竟偷国是直接把中医都给改成“韩医”了。】

    【提到日本的汉方药,不得不说的一个流派就是他们国内的“古方派”,这也是日本汉方药的开端。而古方派兴起于17世纪的江户时代,本源就是当时从华夏传过去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现在的汉方药,也都是来源于张仲景留下的汤方!】

    天宝年间,扬州大明寺。

    穿着唐人衣裳的日本遣唐使跪在蒲团上,潜心礼佛。

    鉴真大师,我们的天皇想要邀请一位

    大师前往日本,弘扬真正的佛法。

    见诸弟子无人应答,鉴真微微低头:“阿弥陀佛,弘扬佛法乃是大功德,小僧愿往。”挂着桅杆的大船在风雨交加的海面上摇晃,几次都要被风浪拖入海底。经历过无限艰辛之后,鉴真终于到达了日本。

    从萨摩到奈良的道路上铺满了鲜花,民众在道路两旁身体伏地,以示对大唐高僧的敬意。

    到了奈良后,天皇带着全体皇室成员前来迎接。

    鉴真治好了天皇的疾病。

    天皇问:大师,我欲在日本也开设医堂,效仿大唐。不知大唐太医院中有什么必学的医学典籍?

    鉴真沉吟了一下:“除《素问》《灵枢》之外,还有前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是必学的。”

    【想不到吧?】

    【所以up主才想要放在这里一起说,因为我们也刚讲完张仲景。】

    正在岭南的张仲景没想到还能继续提到自己。

    而且一时之间,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忧还是该喜。

    将自己的汤方在后世继承得更好的,似乎反倒是另外的国家。尤其是,这个国家看上去似乎还和华夏有点不对付。

    不过,他转念一想,不管是战争还是疫病,先倒霉的往往都是百姓。那这些汤方若能救治其他地方的百姓,同样也算是发挥了他们的功效。大医大德,不过如是。

    【单纯收购一家药企这种商业行为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咱们国家的企业也经常在国外进行各种收购,所以没必要那么义愤填膺。】

    【但是呢,再往下查一查,我们就能知道,日本的“汉方药”最近这些年发展是非常猛的。他们的“汉方药”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海外专利,而咱们国家只有0.3%。】

    【UP主一向反对制造焦虑,但这个数据差异还是有点触目惊心。倒不至于就说“中医要亡”,但的确也折射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咱们国家中医药这一块其实在布局上,在走向世界甚至打响自己招牌的这些步骤上,走得好像是不如人家的?】

    【不说别的,在中成药现代化方面,日韩都超越了我们。在中药材的微生物和农药残留、成分分析上他们也做得要更加细致更加完整。】

    【国内共20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日

    本津村占了70多个,有三分之一。GAP就是国内制定的中草药栽培标准,严格规定不能使用一些农药什么的,对加工也有规定和限制。】

    在绿树如茵,小溪潺潺的山脚下,一块块药田覆盖了整片土地。

    这些药田非常的整齐,而且看上去草药生长得极好,茂盛葳蕤。有的药田甚至还在上面搭了黑色的防护网。

    一切看上去都井井有条。

    每一块药田旁都立着一块牌子。

    牌子上面写着:“津村制药集团,三七GAP种植基地”

    而沿着蜿蜒的小路,走上茂密的山坡,看似纯天然的环境,却同样是药材种植基地。一块牌子映入眼帘:“万亩GAP中药材林下种植示范基地”。

    李时珍吸了一口凉气,从本朝的皇帝陛下居然用了阿芙蓉的震惊中走了出来,又进入到了另一种震惊!

    他的友人同样是大夫,对草药也颇有研究,并且因为经营药堂的关系知道如今市场上草药的行情,激动得一拍桌子:

    “三七价格昂贵,往往只有西南边陲之地有得。这里竟然有这么多三七!”

    他眼睛都要羡慕得红了,后世居然像是种菜一样种三七!

    知道现在的三七有多么的难得吗?

    李时珍同样感叹:三七有一个别名也叫金不换,如果文山州的采药人看到这片三七,肯定要发疯。

    采药人为了寻得品质上乘的三七,要深入山林之中,有的时候甚至要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

    友人却还有点不解,问道:这‘林下种植’却又何解?

    李时珍笑道:“这我大概懂得意思。很多草药离开了原始天然的环境,药性就会发生改变。后世倒是想得好法子,直接在山上播种,大概是效仿之意。

    他走遍大明江山,也见过农户种植草药为生,但很多草药都无法人工种植,野生的和种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但现在看了仙画之后,李时珍忽然觉得,这法子还真不错。

    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的话,不仅农户们的收入可以提高,草药的来源也能够有保证。他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立刻就给自己认识的种药农户们写信。

    【所以说,日企这些中成药的原料栽培,其实75%都是在咱们国

    内。】【但大头和名气却都被他们给占了。】

    【之前舆论喧嚣,各种“中医无用论”,搞得好像整个中医学界都似乎是要低人一等,谈起来就灰心沮丧。甚至有业内人士都觉得中药这东西怎么能走出国门呢?根本通不过别人的各种检测嘛!】

    【现在怎么样?】

    【讽不讽刺?!】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就觉得国人很喜欢自省,而且也很容易想得更多,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往往慢了几拍。】

    【当我们还把时间花在“中医到底有没有用? 中药到底靠不靠谱”这样的辩论自证时,有这工夫,偷国和日本这俩国家早已经偷偷的走在了我们前头!】

    源源不断的药材被收割下来,送进了高端大气的现代工厂里。

    而进工厂之后,先要进检验机构。

    穿着白大褂的检验员将药材取样,放入到仪器里。

    “我们所有的药材都是可追溯的,这里是在检测它有没有农药残余,尤其是膨大剂之类的药物。另外,还会给它根据品质来定等级。

    而与此同时,一张张网络上的发言截图被放了上来。

    中医不过就是巫术而已,谁会真的用中医来治病啊!

    中医就是忽悠一下自己人而已,你看世界上哪个国家接受中医治病?

    皇甫谧不悦的道:无知小儿!竟然敢口出狂言!若是中医没有用,针灸没有用,他自己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他虽然也狂,但是和名士们清谈的时候也从不会在自己不懂的领域大发厥词。这样的人,是要被其他人耻笑的!

    而其他朝代的医生们也都面色沉重。

    看前面的时候以为医学在后世也和农学一样,发展迅速,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但没想到,却是如此局面。

    孙思邈两条白白的长眉毛皱起,心下寻思:“之前仙画有提到现代医学,而中医却是另一个词汇,也就是说后世肯定存在两种不同的医学流派。

    而且似乎是现代医学占了上风。

    他对那现代医学的好奇心已然达到了顶峰。

    【up主只想说一句,不要陷入自证的窠

    臼!】

    【不要自证!】

    【中医这么多年的历史摆在这里,无需自证!】

    【但遗憾的是,关于中医该往哪里走,中医学界似乎连自己好像都还没有统一观点,各有各的看法。】

    【拿汉方药来举例,UP主之前就看到过有业内人士的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实更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在树立“辩证治疗”上面,甚至比他遗留下来的一百多张经典汤方还有用。】

    【他举的反例呢,正好是日本的“古方派”汉方医家。】

    【他觉得日本人将张仲景遗留下来的一百多个方子用现代的实用主义的方式进行了解析,最后出现了“中药西用”,甚至是“轻中医而重中药”的现象,是不对的,是对中医有害的。】

    【我想说的是,这个观点对于中医本人和中医学界来说可能是对的,“辩证”的治疗体系是核心,的确更重要。但是呢,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我实在是不懂“辩证”到底讲了些啥,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只知道一个方子对我来说到底有没有用。】

    【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选择的“汉方药”的确是很有利于推广的。】

    【所以,为什么这两者不能是双管齐下,同时进行呢?】

    【实用主义,就是中医融入现代医疗体系的最好方式。】

    工厂里面,无数的中成药出了纤尘不染的操作间。

    他们被卡车、火车和轮船运到各地,然后摆在了药店的架子上。

    又通过医院和药店,进入到了每一位的病患家中。

    【其实中医药和针灸走向世界是我们喜闻乐见的,谁不希望自己家里的东西能够被人喜欢呢?我们之所以对日企收购案感到愤怒,并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愤怒于原本走在前面的应该是自己,将它发扬光大的也应该是自己。】

    【但现在却被后来者抢了先。】

    【叫人怎么能甘心呢?】

    一位穿着日本服饰的老者躺在床上,看上去已经气若游丝,眼看要不久于人世。他是日本的医学权威和汉方名家大塚敬节。

    留下这一句遗言之后,大塚敬节溘然长逝。

    朱元璋哼了一声:“倒是有志气!”

    他原本还停留在儿子死了,这天下的医生都是庸医的愤恨之中,但听着听着却也入了迷。勉强承认这天底下还是有好医生的,只是自己儿子没遇到。

    日本,也就是倭国他熟啊。

    东南沿海一带,经常会有倭国的士兵们来抢掠百姓财物,一群要下油锅的鼠辈!他之前下海禁的命令也有一半原因是由于此。

    对倭国,朱元璋还不怎么放在眼里。

    没想到的是,后世的倭国居然好像还发达了!真是岂有此理!

    【这话听上去有些狂妄,也有些扎心。但我们若是还不奋起直追的话,或许这就将成为真正的现实。】

    【一不小心就聊太多,我们还是扯回正题,继续来聊我们的古代十大名医。】

    “救命啊!有人掉到水里了!”

    噗通一声,又是噗通一声,有人将落水的人救了上来。

    “怎么办,好像没呼吸了。”旁边的围观群众们热心肠的将两人拖上来,然后检查落水之人的情

    况。

    “赶紧先急救吧!”

    【对,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华夏医学中的急救鼻祖,葛洪!】

    第57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八)

    【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常见的溺水事故。】

    【这样的溺水事故,只要是有点急救知识的都能想到接下来要怎么处理。】仙画仍在继续。

    赶紧让他躺平,我是医生。围观的群众中有人走了出来,开始指导大家怎么急救。

    将已经失去了呼吸和意识的小小少年放平,然后那位医生跪在他的一侧,快速的捏开他的嘴先将嘴巴里和喉咙里误吸入进去的水藻给掏了出去。

    随后开始给他进行按压式的心肺复苏,以及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这种口对口的呼吸乍然出现在天幕上,有人小小的“呀”了一声,有女子举起手来遮住了眼睛,但是又忍不住从指缝里观看。

    但是不知道为何,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却没人觉得这个举动有什么不妥,因为这个医生说得很清楚,他是在救人。

    所以即使内心有点别扭,但是很快也都变成了提心吊胆。

    这孩子真的能被救醒吗?

    有人摇摇头:“肯定没用的,咱们县里面每年夏天都要淹死好几个孩子,哪个成功的救回来了?

    也有人反驳他:“话先别说得那么早,要是救不醒的话仙画肯定也不会放这一段。”在一声一声清晰的按压声中,不知道过了多久。

    忽然那孩子就动了一下。

    你看,你看,他动了!

    然后所有的百姓们就看到仙画上那个溺水的小孩“咕涌”一声,从嘴巴里吐出一口水来,然后开始咳嗽起来,手脚也恢复了动作。

    他真的醒了过来。

    醒了,醒了!有拄着拐杖的老者神情激动:这是起死回生之术啊!

    人群中也处处传来这样的问话:

    你记住那医生刚才的动作了吗?

    记住了,先这样,再那样……

    这必须要记住啊,关键时刻可以救命的!

    当然也有有些老道学,气得暴躁如雷,嚷嚷着“成何体统”之类的话语,但此时此刻是没人搭理他们的。

    而正在罗浮山上炼丹的葛洪,做道士打扮,穿着朴素的麻布衣裳

    站在竹屋前,脸上的神情有些恍然大悟。

    原来要这样呼吸!这比用芦管要好,虽有些不雅,但人命关天的时候,的确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的妻子,同样是一位针灸高手的鲍姑在一旁点头:的确。葛洪提起笔来,赶紧将刚才的方法记下,打算编入到自己正在写的医书之中。

    【这就是现代最基础的急救知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有研究表示,在心跳呼吸停止的四分钟之内,抢救成功的概率可以达到50%。】

    【能把心跳和停止呼吸的人都救回来,和传说中的起死回生其实也差不多了,它的发明者正是急救界的泰斗,奥地利的医生彼得·沙法。】

    【但是在东晋,一千七百多年前,华夏一个葛洪的人,就曾经在自己的医书中记载了最早的人工呼吸”的抢救方式——】

    天幕上出现了一排小字:

    治自缢死,心下尚微温,久犹可治方…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①

    【虽然不是口对口呼吸,但是能在一千七百多年就能想到“人工呼吸”的方法来抢救病患,葛洪的脑回路也的确是超越了时代。】

    有觉得自己医术了不起只是怀才不遇的庸医们酸溜溜的道:“不过就是发现了这么一个小法子,也能上十大名医榜?

    如果不是他早就提出来了,说不定我也能发现。

    而像是张仲景、华佗和皇甫谧这样的大医却频频点头,都觉得葛洪的确了不起。

    这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是如果不是有丰富的经验,不是有能急中生智的脑子以及敏锐的直觉,是绝对想不出这样的诊疗方法的。

    不然,这天底下医生那么多,为何偏偏就是他呢?只是因为运气吗?

    反倒是葛洪,听到仙画这样评价,谦虚的摇摇头:“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妻子鲍姑给他研墨,毫不留情的戳穿他:“你就别装了,开心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朵根去了。”葛洪幽怨的看她一眼。

    【事实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不单单是这个,还记载了其他许许多多的急救方法。】【比如,吃了有毒的食物怎么办?这里面有世界上最早的洗胃术记载。】

    “葛道长,葛道长!”有人扶着病患来到了葛洪的家里,焦急万分,“我家人吃了野葛之后,一直说肚子痛,求求您给看看。

    “快进来。”葛洪赶紧给病患诊脉查体。

    他沉吟一下:“当务之急还是要让他尽快把吃下去的野葛给吐出来。这样吧,”他吩咐旁边的妻子,“去拿两个鸡子来。”

    两个鸡蛋被敲在了碗里,用筷子搅了搅之后葛洪就让病患一口气喝下。

    生鸡蛋极腥,那病人强忍着不适喝下后只觉得从喉咙到胃里面都恶心之极,过了才几秒钟,就哗啦一声,将自己胃里面的东西全都吐了出来。

    吐出来之后,忽然就觉得自己轻松了几分。

    而这个时候,天幕上也出现了《肘后备急方》里相应的文字——

    以物开口,取鸡子三枚,和以灌之,须臾吐野葛出。②

    【下颌关节脱位了怎么办?这里面还有一直沿用至今的下颌复位术。】

    葛洪让两个人固定着患者的头,大拇指伸到患者嘴中,托着下颌的位置,轻巧急速的往上一推。

    好了?

    病患有些不相信:“就好了?”

    自己问完这句话,才发现下颌骨真的不疼了,而且也复位了,嘴巴可以正常的张开了。【骨折了该怎么办?书里面还写了最早的小夹板外固定疗法。】

    葛洪给小臂骨折的人敷药,一边叮嘱他:“你别动。”

    敷完药之后,用竹简将两边固定,又用麻布缚住:“怕你乱动,给你做了这个,千万别动啊,不然骨头容易长歪。三天后再来换药。

    【《肘后备急方》里的这些方法其实很多到现在都还在用,在当时更是属于跨时代的开创。】

    鲍姑揶揄葛洪道:“没想到葛道长竟然是如此聪明之人。”葛洪咳嗽了两声:“夫人谬赞了。”两人相视而笑。

    两人志趣相投,一人炼丹行医,一人研究针灸之术,安于清淡贫苦的隐居生活,感情非常好。

    葛洪看着自己已经写了一大半的《肘后备急方》——这本书其实没有完成的概念,每次有新案例了就往上添点东西,他叹道:“这东西虽好,但还是要让村民乡邻们都能知道才行,不然写

    了和没写也没什么区别。

    可是这时候的平民百姓,识字的就没几个。

    鲍姑道:“慢慢来吧。每次都和他们讲一遍,讲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也会慢慢的向外传开。”古 上 □△k 业乙

    … …

    【而这本书的出现,也和葛洪的医者仁心有关。它是写给那些看不起病的老百姓们看的。所以里面少了那些晦涩的理论知识,几乎全都是实用性的操作。】

    【这和他的人生经历也有关系。】

    【葛洪从本质上来讲也并不是和华佗、扁鹊这样从头到尾都行医的职业医生。他同样出身于士族,只是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家道中落。但毕竟出身摆在那里,人脉关系也还是有一点的,因此葛洪成

    年之后给自己谋的第一份差事就是去军队当了一个都尉。】

    【那时候已经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汉人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

    仙画中传来的声音和配乐开始变得沉重起来。甚至还带了一丝丝的恐怖之情。穿着胡族服饰的骑兵们一手扬着马鞭,一手举着刀枪,喉咙里发出兴奋的“喻 喻”之声。

    “勇士们,随我一起南下,抢了那汉家的城池和金银珠宝,杀了那汉家的儿郎,夺了那汉家的女人!

    有人出列:将军,要南下,这点军粮可不够。

    那蛮族哈哈对天长笑:“要什么军粮!那大汉之地,锦绣成堆,粮食满仓,到时候去抢不就行了!

    他停顿一下,眼中闪过嗜血残暴的光芒,舌头舔过刀刃:“再说了,汉人们一个个生得白白嫩嫩,不知道滋味尝起来如何?

    “男人和老人的肉不行,太老,女人和小崽子倒是正好。”军粮不够,就用他们来充!

    残酷的话语轻飘飘的从长得像人一样的东西嘴中说出,它马鞭一指:“出发!”在它马鞭指向的前方,汉地即将迎来如地狱一般黑暗惨烈的景象。

    凄切阴森的曲调响了起来:

    怜我汉家儿,惨做两脚羊。只恨为人身,家破又人亡。③

    葛洪和鲍姑在罗浮山上痛哭出声。

    北方乱世如鬼蜮,而朝廷却龟缩在南方,而他们这样的人更是隐居在岭南山野。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秦。

    咸阳宫中竟一时无人说话。

    随即“轰”地一声,文武群臣们群情激奋,就连平时自诩为士卿风仪的文臣们都忍不住恶狠狠的诅咒唾骂起来。

    打仗归打仗。

    自周朝后期,诸侯国打来打去,大家见识过的乱世乱象多得是。

    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简直如丛林之中还未开化的野兽一般。

    有士卿愤恨之极:“不!野兽尚且只为饱腹生存,这些蛮族却只是为了私欲,比野兽还不如!他们不配生存在世间!

    嬴政双手在一侧紧捏着,脸上青筋暴起,俨然是怒到了极致的模样。

    这晋朝的皇帝难不成是废物吗?!

    竟然让蛮族压迫至此!

    他狠狠一拳砸下。

    而比嬴政和秦朝百官们更生气的是正在未央宫之中的刘彻和汉朝的一众官员们。

    刘彻直接一脚踢飞了眼前的案几,那案几在地上翻滚两圈,这才停止不动,可见踢它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

    刘彻拔出身后侍卫的利剑,狠狠的插入眼前的地面石缝中,眼睛发红:“不将匈奴驱逐出漠北,朕誓不为人!

    卫青和一众武将也都出列下跪,一个个怒发冲冠,牙吡目裂:“臣等皆愿率大军前往与匈奴一战!护我大汉天下!

    文臣们若不是还保存着最后一丝的理智,恐怕也要自请出战了。

    一时之间,未央宫中上下一心,拧成了一股绳,金戈铁马之气直冲云霄——听听这歌谣里说的是什么,汉家儿,他们自称是汉家儿啊!

    是大汉的后世子民!

    不管这五胡乱华的胡族里有没有匈奴,但此刻汉朝的文武百官们都将匈奴视为了大汉天下的生死仇敌。

    而汴梁宫城之中的赵匡胤道:“五胡乱华,若无冉闵,恐怕中原的汉族就要所剩无几了。”

    冉闵身为汉人,被羯人暴君石虎收养。

    羯族就是五胡乱华中,最残暴无道的那一族。

    在石虎时候,冉闵夺得大权,诛灭石氏,并发布了“屠胡令”,汉人纷纷应召起义,诛杀百万胡人,羯族被族灭。

    赵匡胤的次子,也是刚被立为了太子的赵德昭道:“可冉闵此人,残暴无道,史书对其也多有指责。

    赵匡胤冷哼一声:“‘屠胡令’的确是残暴,但若无杀胡令,汉人的心气却燃不起来。”他看向自己这个儿子,日后宋朝的新帝,语重心长的道:“史书是谁写的?只有胜利者才拥有编史的权力。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汉军屠城数次,项羽更是视人命如草芥。可刘邦给后世留下的名声是‘仁厚',而项羽,则是气吞山河的西楚霸王。”④

    若是冉魏能够持续得更长一点,焉知那些文人大儒们是不是也会将冉闵捧为圣君英主呢?

    赵德昭若有所思。

    【司马懿家族以杀戮和算计篡得了曹魏的江山,以阴谋立朝,于是阴谋、狡诈与杀戮便浸透到了晋朝的血脉之中。】

    【但最惨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贫苦百姓。刚经历过建安大瘟疫,没有消停多少年,又变成了胡族刀枪之下的亡魂,甚至是口中食粮。】

    【中原陆沉,华夏文明差一点就倾覆灭亡了!】

    【这也是晋这个朝代,虽然西晋东晋绵延两百多年,但是在华夏历史上一直都被人不待见甚至是厌恶的原因!】

    【大家根本不承认它是个正式的统一王朝!】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那时候的官场其实也没什么好混的,葛洪当着当着觉得没意思,不如隐居去炼丹修仙——葛洪的父亲就是很有名的方士葛玄,这是家传绝学。】

    …

    三国,许昌。

    自从仙画剧透了汉室会被灭,然后接下来的朝代是以司马为皇室的晋之后,曹操和身边谋士将领们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

    居然是司马!

    现在三分天下的,是曹、刘、孙,司马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而接下来,真相总算是大白了。

    原来竟然是自己身边的司马,竟然是篡了自家的天下!

    曹丕一阵恍惚。

    他与司马懿交好。之前父亲说司马懿其人“有雄豪志”,他还为司马懿解释求情。

    现在想想,若是自己真取得了天下,那父亲有极大的概率是传位于自己,而自己对司马懿信任有加,肯定会将他视为心腹大臣。

    而司马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接近那张皇位。

    旁边的曹操已经下令:“来人,将本相的文学掾司马懿请过来!”这句话仿佛是从牙齿缝里面挤出来的,让人心生冷意。

    【虽然炼丹求仙什么的不靠谱,但是那时候的方士大多都是通医术的,葛洪也不例外。】【他隐居的地方就是现在广东的罗浮山。】

    【居住在山里的村民们,往往生了病是没办法医治的。需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去到县城里,而且看病也需要钱,哪里有钱?往往是小病不用治,大病熬一熬,熬死了也就无所谓了这样的想法。】

    山高路陡,树林茂密。

    林中是没有路的,只是野草丛中偶尔能看到踩踏的痕迹。山坳之中,几户人家升起了炊烟。崇山峻岭将他们与文明隔绝。

    【葛洪隐居在山林里时,经常给村民们行医,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了《肘后备急方》。】

    【这本书不大,可以直接绑在自己的肘后,应急的时候就拿出来,所以叫“肘后备急”。他把自己见过的各种病症该怎么急救都记录了上去,简直就是一本家庭“不求医”指南,村民们学习了之后很多情况就可以自救。】

    【而且这些方法大多数都不涉及药物,或者说不涉及昂贵的药物,都是唾手可得的东西。】仙画里的葛洪进入深山采药,晚上在一户山民家中借宿。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能听到隔壁传来一阵一阵的咳嗽声。葛洪起来熬了一碗药汤送过去:“我是大夫,你喝了这个汤,咳嗽能好一些。

    病患喝下一碗后,果然觉得喉咙里似乎没那么痒了。

    第二天,葛洪和这家人道别:“我把昨晚的药方给你,你再喝三天,咳嗽就能全好。”那家人叹口气:道长,您就是留了药方,我们又哪有钱去抓药呢?

    葛洪笑道:“那药,在你们厨房里就有。不过是葱白和豆豉而已。”【这就是现在广东地区防治感冒,流鼻涕的时候经常煮来喝的葱豉汤!】

    的确是有这件事,葛洪翻开自己写的书,找到了那一行记录,“我还记了下来。”鲍姑道:看来你的《肘后备急方》的确保存得很好,没有失传。

    葛洪也觉得十分安慰。

    但他看向自己的妻子,却又有些其他的情绪,是惭愧,是不平:可是仙画中并没有提起你……

    鲍姑擅长针灸,尤其是擅长用这边盛产的红脚艾来为病患做灸治,效果非常好。他的书中一些治疗思路和方法其实也是和鲍姑一起想出来的。⑤

    可是自己青史留名了,鲍姑却默默无闻。

    葛洪替妻子不平。

    鲍姑也是修道之人,极为洒脱:“留不留名于我现在来说都没什么影响,隐居修道学习针灸之术才是我心所愿,正好还少了人叨扰。

    她可以预见,之后来罗浮山拜访他们夫妻的人会很多。

    葛洪内心暗道,他得在自己的《肘后备急方》里,把妻子的贡献也加上去。或者,你也应该写本医书,把你这些年行医的经验记下来。葛洪对鲍姑说。鲍姑有些心动:“我考虑一下。”

    【另外,葛洪的这本医书,还启迪了我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疟疾大家都知道吧?是一种由带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之后产生的传染病。史学界传言,史上最让人惋惜的冠军侯霍去病之死除了是喝脏水传染疾病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得了疟疾。】

    【21年的时候,我国已经被世卫组织认定为无疟疾。】

    【但是,疟疾在中美洲在非洲在东南亚等地还在肆虐。去过非洲的都知道,去之前肯定是要打疟疾疫苗的。】

    非洲满是泥水的村庄里。

    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医生们将得了疟疾的病患抬出村子。有的是活的,有的是死的。

    活着的正蜷缩在担架上全身发抖,连牙齿都在打颤,口唇苍白。还有的患者已经出现了谵妄现

    象,无法控制自己,使劲的撞着头部,直到有人将他手脚绑在了担架上。

    又提到了去病!卫青心一颤,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未来。

    刘彻看出他心中所想,挥挥手:“朕未来的冠军侯可不能死在几只蚊子手里,传令给太医,让他好好的听着这治疗疟疾的方法!以后专门研究此病!

    卫青连忙道谢。

    也

    是,知道了死因就可以规避,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只能看着他走向死亡来得好。而霍去病却毫无惧怕之意。

    他挥挥手对身边担心的老仆说道:“既然知道了死因,我若是还犯同样的错误,岂不是白看了仙画!

    十三四岁的少年,天不怕地不怕。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写如何治理疟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一千七百年后,这个青蒿方启迪了一位女性医学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出了青蒿素,成为救治疟疾的特效药,挽救了全球几百万人的性命!】

    【敲黑板,记住以下知识点,药物学中的青蒿就是植物学之中的黄花蒿。】

    【屠呦呦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一个面目慈和的女性站在了领奖台上。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⑥

    中医药这个词语,在这一刻传遍了全世界。

    【从葛洪到屠呦呦,中医学穿越千年,迸发出了耀眼如恒星的光彩。】【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

    鲍姑刚才还在犹豫,此刻却下定了决心,对葛洪说道:“我想好了,我要把这些年的一些针灸心得给写下来。

    不求能超越祖师爷皇甫谧,但求能帮助到更多的后世同行们。也能让人看到,女医也是可以学习针灸的。

    而在唐朝。

    长安的一家医馆后室内,一名少女振振有词:

    “阿耶,你看!女人也是可以行医的,而且还能做得很好,所以您为什么就不能把医术传给我呢?

    她从小跟在阿耶身边看他给人行医,连阿耶都夸过她在医学一道上是有天分的,但是就是不肯把压箱底的绝学和这个医馆交给她。

    什么狗屁“传男不传女”的家训!

    少女昂起头:“我学会了咱家的医术,到时候再招个夫婿,生个孩子跟着我姓,不照样也能继承医馆吗?

    为何非要让弟子成为女婿来继承医馆?难道女人就只能待在后院?她不服气!

    “

    胡闹,胡闹!”那中年男子被少女缠得头疼,忍不住开口斥责,这老祖宗的规矩是能说丢就丢的吗?

    少女不高兴的哼了一声。

    中年男子的神色变得缓和了起来,心里闪现刚才仙画中那位领奖的女医学家,忽然觉得,女儿的提议貌似也不是不可以…

    【除了疟疾之外,《肘后备急方》还第一次记载了一种让古人闻之色变的瘟疫。】

    【那就是天花!】

    第58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九)

    【提起世界范围之内的古代瘟疫,有两个肯定是榜上有名,让人瑟瑟发抖,一个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鼠疫。】

    【还有一个,就是天花。】

    葛洪有点懵: 天花是何物?我什么时候记载过天花?

    莫非是在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岁月里又遇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疾病大瘟疫?他忧心忡忡。

    老天就不能绕过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吗?这时候,几行竖着的字出现在了天幕上——

    此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①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的记载是历史上能找到的华夏国内对于天花的第一次文字记载,可以从中看出来,天花是光武帝时期征讨越南也就是交趾的时候带回中原的,从此就在中原大地扎下了根。】

    【那时候,天花被称为“虏疮”,虏就是俘虏的虏。】

    葛洪这才恍然大悟,失色道:“原来是‘虏疮’!”

    鲍姑默然道: “莫不是因为有些病愈之人,脸上会留下痕迹,形似花斑,所以后世才叫为‘天花'?

    应该是。葛洪顿了一下,的确是很凶险的一种疫病。

    他曾经见过的患天花的病患里,十个里面就有四五个死亡,而如果是幼儿,甚至可以达到七八个!

    可悲的是,他对这种病也只是记录,束手无策,在《肘后备急方》里面留下的资料方子说实话也并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他特别想知道,天花在后世有没有什么确切的治疗方法。

    实际上, “天花”这个说法源自于五代,但是在唐朝的时候都还被叫做“豌豆疮”,一直到更晚的时候才逐渐统一叫法。

    但是葛洪的这段记载非常形象,很多老百姓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而有出过天花,在脸上留下了瘢痕的人想起往事,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是‘痘疮’!当年咱们这儿就流行过痘疮,我挺过来了,我的姐姐和弟弟都没有挺过来……

    天花肆虐过的地方,谁家没用死过一两个亲人呢?那一段时间里,城外的乱葬岗都要放不下了。一些老

    一辈的直接跪在了地上,嘴里念念有词拜起了“痘神”,让痘神娘娘把疫病带走。

    而旁边年轻一点的俨然已经建立起了一点点科学精神,直接说道:“您拜这个没用,仙画已经说了,这也是一种病。

    【而差不多同一时间在欧洲,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爆发了天花,无力遏制,几十年间上百万人死去,导致国力日渐衰微。】

    【16世纪,西班牙人踏上美洲的土地,将染有天花菌丝的毯子作为礼物送给了当地的印第安人。一百年间,印第安人锐减了90%,辉煌一时的印加帝国迅速崩塌。】

    石头建成的城池盘踞在高山上。

    这里有着宏伟的神殿、灿烂的黄金、骁勇的战士。

    戴着长长羽毛的酋长友善的迎接来自于远方的白肤来客,接过了他们的礼物,将黄金赐予他们。病菌迅速的传播。

    下一秒,原本繁荣的一切如风沙一般散去,只余下石头造就的残桓断壁还留在高山之上见证着世间的悲欢。

    一代帝国,就这样消失了。

    老百姓们都安静了,直到有人喃喃道: “他们是魔鬼吗?”

    不是魔鬼的话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扶苏在咸阳宫中瞪圆了眼,感觉到又受到了一次冲击: 这世间竟然有如此狡诈凶恶之徒!果真如荀子说,人性本恶吗?

    赢政看他一眼,并未答话。

    有些事情需要他自己想。

    正好他也可以通过仙画多看看其他朝代的兴衰和其他国家的手段,是好事。

    嬴政自己也同样不喜这样偷偷摸摸的阴险恶毒行为,毫无大丈夫之气概。但他转念一想,决定日后对进贡来的物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不可懈怠。

    眼看着一个偌大的帝国顷刻之间化为飞灰的感觉实在是太不好了。

    民间。

    平时自诩不是什么好人的刘邦咋舌道: 乖乖!

    开了眼了!

    这也不怕天上一个雷劈下来把自己家的祖坟给劈咯!

    他一时之间竟然说不上是刚刚放的五胡乱华中的胡族恶毒,还是这些西班牙人更恶毒?

    萧何道: 后者。

    刘邦好奇的问: 为何?

    萧何脸上浮现起厌恶: 口腹蜜剑之辈,更让人生厌!

    人家好心好意的招待你,结果你竟然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将恶毒阴狠包裹在蜜糖之中,这样的奸险小人,简直人人可诛之。

    刘邦点头: “是极,是极。”

    【这些都是天花对人类的辉煌战绩。】

    【当然了,现在天花已经找不到了,成为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消灭的病毒。】【这是后话,我们待会儿讲,先卖个关子。】

    如果脑海中的念头可以具象化,那各朝代的天空中应该飘满了问号。????

    什么!天花被消灭了?!怎么消灭的?

    刚想竖起耳朵来听,结果就听到仙画里说要卖个关子。李时珍因为激动站了起来,又坐了下来,苦笑一声。友人道: 东璧,你可信?我怎么觉得这么不真实呢?

    天花是多可怕的东西啊,如果说后世发明出了什么可以治疗它的药物,他是信的。但是消失?如何定义消失?难道所有人都不会再得天花了吗?

    李时珍问他: 君可知‘人痘法’?

    友人点头: 有听说,民间也有类似的做法。东璧的意思是?

    “隆庆年间,太平县出天花,陛下曾经命太医院研究‘人痘接种术’,只要挺过来了的人以后都不会再得天花。”李时珍将具体的操作告诉友人, “我们在死囚身上尝试,可惜后来太多没熬过去的,就作罢了。”②

    “我在想,是不是后世也找到了一种安全的预防方法,所以天花才消失的?”

    友人听了后,看了一眼天幕,苦笑道: “那只能等这后世女子稍后揭晓了。”

    而同一时间,唐朝的孙思邈也在和弟子讲一桩往事: “我把痘疮里的脓液涂抹在那患者身上,希望能够以毒攻毒,但是收获甚微……

    【回到葛洪和他的《肘后备急方》。除了刚刚列举的那些,这本书中还有许多个“第一”,比如

    第一次记录了脚气病,比如第一次发现了沙虱可以传播“恙虫病”,比西方

    早了一千多年,比如第一次提出治疗心脏病可在舌下含药,等等等等。】

    仙画中的葛洪正在草丛中寻找着什么东西。而现实中的鲍姑也想起了这一个案例。

    恙虫病我还记得。

    葛洪翻开自己的书: “你看,我的确是写了这一段。当时我就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好几个人的病症都是一样,而且他们还都去过山中的同一个地方。

    后来他去那地方寻访,才发现那里的山水间有一种小小的虫子,小到几乎不可见,叫做沙虱。只要有人经过,沙虱就会附在人的皮肤上,然后开始发热生疮。

    鲍姑想起之前仙画所说的出血热和鼠疫,一个是蜱虫,一个是老鼠,一边思索一边说: “后世似乎认为是这些东西身上携带了一种叫做病毒或者病菌的东西,然后传给人,人就会生病。

    葛洪点头赞同,又皱起眉: “那病毒病菌似乎肉眼无法发现,要借助特别的工具才可以。”两人想起仙画中出现的那些工具,相视苦笑。

    这还真是难倒他们了。

    【一个医生一生之中可以达到其中一项成就,就已经足以被历史记住。而葛洪,却一个人哐哐哐

    的将这么多“第一”都囊入怀中。】

    【《肘后备急方》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而葛洪作为华夏“急救科鼻祖”,登上古代十大名医榜也实至名归!】

    【另外,多提一句,葛洪不单单是个医学家,在化学一道上也颇有些发现——毕竟沉迷于炼丹嘛,古代的方士炼丹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做化学实验。他的另一本书《抱朴子》主要讲的是一些道教思想和炼丹术之类的东西。里面就曾经提到过“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等等这些化学反应过程。】

    【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这些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错过了化学发展的时机,也是一大憾事。】

    穿着道服的方士正在炼丹,神情肃然的将各种矿物投入到丹炉之中。时不时还走起来摇一下铃铛。

    开炉一看,原本投进去的矿石竟然成为了银色的液体。镜头一转,来到了现代。

    穿着白色大褂的化学博士站在实验室内,俏皮的

    眨了眨眼睛: “今天带你们来看一个很神奇的化学小实验。

    “我们先来将海藻粉加热……”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粉末加热,一步一步看似简单而流畅。

    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女博士将圆形长颈瓶放在黑色的幕布前,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原本瓶内黄色的液体忽然就变得透明了起来,然后瓶子里竟然开始出现了状似繁星的点点金光,就好像下了一场黄金雨。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金雨’小实验了。其实这就是碘遇上醋酸铅之后出现的碘化铅溶液,这些金色的小碎片呢其实就是溶液冷却之后形成的结晶体,并不是真正的黄金哈。”③

    欢迎来到神秘的化学世界!

    葛洪原本是疑惑,看到黄金碎片在瓶子里出现的那一刻,简直要激动得跳起来。

    应该说天底下的方士,孙思邈等等……包括已经被带到了咸阳、长安、汴梁等地被严格管控起来的方士都激动极了。

    这不就是书中所写的炼金之术吗?

    但是听完讲解后,大多都冷静了下来。鲍姑喃喃道: 不是真的黄金,只是一种假象……

    葛洪挠了挠头: “海藻我知道,大概是海边渔民们经常吃的一种从海里面捞起来的草,但是醋酸铅溶液是什么……

    化学又是什么?

    他们平时的炼丹术其实是化学中的一种?葛洪一会儿兴奋,一会儿又颓唐。

    他觉得自己好像走到了一扇宏伟的大门之前,只要推开那扇门就能看到一个崭新的天地。但是那扇门沉重无比,靠人力很难推开。

    可能这辈子都推不开。

    鲍姑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在活着的时候能够得窥天机,已经是足够幸运的事情。正好也给咱们的下半辈子找点事情干,不是挺好吗?

    葛洪一听,也是这个道理,这才又变得振奋起来。

    【皇甫谧和葛洪,都出自于晋朝。】

    【这个历史上屈辱黑暗的时代,政治混乱动荡,但是文化却出人意料的兴盛灿烂。可能因为少了许多政治上的条条框框,似乎又回到了先秦时代的自由,形成了独有的魏晋

    风骨。】

    【魏晋南北朝的医学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而到了唐朝,我们十大名医榜中的第六位名医要出场了。】

    【相信大家很早就猜出来了,那就是相传活了一百多岁的“药王”孙思邈!】

    淙淙的古琴声响了起来。

    一位头发和眉毛胡须全白的清耀老者在云雾缭绕的山中采药。端的是仙风道骨,隐世高人的风范。

    孙思邈的形象一出来,大唐的百姓们都与有荣焉。

    这就是药王!

    是孙仙长!我上次还遇到过他老人家,不过怎么好像长得有点不一样……你傻啊!这仙画上是伶人扮演。

    李世民在太极宫中长笑出声,骄傲的道:“孙道长的确是无愧十大名医之名,可惜他就是不愿意一直待在长安。

    他大唐也是人才济济的嘛!

    李世民极为尊重孙思邈,上次孙思邈来长安,李世民本想授予他爵位好让他留在长安,但孙思邈推辞没有接受,说自己的毕生愿望就是济世救人,行遍天下。

    孙道长如今已有九十高龄了吧?一旁的李治好奇的问。

    李世民算了算,还真差不多,顿生羡慕之情: “之前见孙道长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耄耋之年,但是看上去身体依然硬朗得很呐。

    也不知道人家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长孙后心里飘过忧思,她希望这一次能再邀请孙道长前来长安,陛下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

    【刚刚说到天花要卖个关子,其实就是和孙思邈有关。】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提出用“种痘”来治疗天花的医生!】

    【在他的千金方里面有这样的内容——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用小刀子将痘疮之内的汁液取出来,然后涂抹在人的皮肤上!】

    孙思邈愕然的抬起头。

    他没想到仙画之前说卖个关子,是把答案放在了他这里。一时之间,倒顾不上自己也上了名医榜这件事。

    他的弟子高兴道:师父,这不就是你刚刚和我说的那个以毒攻毒之法?的确是。孙思邈道,不过现在他还没将这个方法记录在《千金要方》中。他皱起眉: “可是上次我试过效果并不是太好。”所以最终才放弃了,而且之后也没有怎么用过。

    孙思邈心中一动,难道后世天花消失的思路竟然和他使用的这个方子类似?“到底要怎么做?”他百思不得其解。

    【但可惜的是,咱们现在都知道,这样的方法主要是用于预防更好,用于治疗的话可能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孙思邈的这个法子也只是在《千金方》中出现过,其他的史料中并没有什么记载,估计是后期也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开。】

    【反倒是到了宋朝,有医生因此受到启迪,研究出了“人痘法”,进行小范围的接种来防止天花。】

    在宋朝的乡间。

    大夫,真的没关系吗?有村民害怕的问。

    “种完之后会发烧,如果挺过去了就没问题。大概需要持续十到十二天左右的时间。”大夫和蔼的道, 当然,也有一些病弱之人,可能挺不过去。

    听得这句话,有的村民退却了。

    却也有自持身体健壮的村民准备接种: 横竖是一刀,现在还更有保障。我种!医生从随身携带的竹筒里取出痘苗,用细细长长的竹管吹到病患的鼻孔里,全程都很小心翼翼。

    各个朝代的医生连眼睛都不敢眨。尤其是已经开始流行开天花的朝代。天花的可怕之处,他们最清楚。

    他们自己舍不得错过仙画上的任何一个细节,便叫了身边的子侄和弟子记录;也有正好遇到严重的需要立刻出诊的医生,谆谆嘱咐家人一定要把方子记下来。

    一时之间氛围十分紧张。

    “原来是预防!”孙思邈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也对,天花出过一次之后就不会再出了。假使给健康的人种下天花痘苗,然后情况仍然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话,这的确是好法子!

    他来回的踱步,问弟子: 可是如何确保发病时是可控的?

    弟子眨眨眼:………师父,您都想不到,我怎么会知道呢!

    好在,孙思邈也并不是真的问他,只是自言自语,转过身,继续盯着天幕,希望天幕能够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

    【可惜的是,这种人痘法因为风险还比较高,一直没有大范围的流传下来,不是被逼急了,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去接种的。到了清朝之后,来到中原的清军广受天花的折磨,根据传教士汤若望的记载,顺治帝在立太子的时候,他更喜欢的是次子福全,但最后立的却是康熙帝玄烨,就是因为玄烨已经出过一次天花,以后再也性命无虞。】

    【连享受了最多资源的皇室都不得不在天花的面前低下了头颅,天花影响朝局和人类文明的威力可见一斑。】

    【也因此,清朝致力于推广“人痘接种法”,并且这种方法也通过俄罗斯和土耳其传入到了英国,并且经过本土化的一些研究,比如萨顿医生将人痘接种的方法改为了皮下之后,被广泛接受。】④

    【因为发明牛痘的一声爱德华·詹纳在自己的《疫苗接种的起源》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男子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对牛痘研究的开端,要追溯到25年前。”

    作为一个乡村医生,我那时经常被叫去为当地人进行天花接种。期间我发现,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无论怎么去进行天花接种他们都没有反应。我发现这些人都曾经患有过一种当地人称为‘牛痘'的病,”④

    年轻的爱德华·詹纳在一个农场休息。年轻或年长的挤奶女工们在他的身边走来走去。

    爱德华·詹纳忽然发现了一点,那就是这些女工露出来的皮肤都是很漂亮的,没有任何天花的痕迹。

    这在天花大流行的时期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经过询问之后,这些女工告诉他,他们有的时候会触碰到长了痘疮的牛,有的时候还会特意把牛痘疮里的脓液挤入到自己手上的伤口里。

    很神奇,可能是上帝保佑,”女工道, 这样做之后偶尔会发烧,但是没有人因此而丧命。而且从此之后也不会再感染天花!

    李时珍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原来是牛痘!

    要用牛的,而不是用人的。

    虽然他还没搞清楚里面的原理,但想起太平县那些备受天花折磨的病患,不得不忍受阴阳两隔

    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些被送来做人痘试验的死囚们。

    他忽然觉得身体陡地轻松了很多,就像是卸下了什么负担一样。对那段往事终于可以有所交代,终于可以释然。

    而孙思邈却将眼前丹炉的火熄灭,转身就回了身后的茅屋。

    收拾东西,我们走!

    弟子追了上去: 师父,我们又要去哪儿?

    上次仙画讲到火药,师父为了怕人打扰不得不换了个地方隐居,难道现在又要换地方了?孙思邈头也不回的说: “收拾东西下山!我们去试试这牛痘之法!”

    …

    【就这样,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和试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牛痘法”横空出世!它更安全无风险,一度被列为小朋友出生后都要接种的疫苗。在1982年出生的人,胳膊上往往有比较大的花状疤痕,那就是牛痘疫苗曾经留下来的。而1982年后出生的人,胳膊上是小小的疤痕,那是卡介苗留下的,防结核的。】

    【为什么82年之后出生的不需要打牛痘疫苗了呢?】

    【因为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地球上,再无天花病毒!】1979年10月26日。

    带有着时代色彩的画面出现了。非洲,内罗毕。

    一位络腮胡的西装男士站在台上,而台下的摄影师和记者们长枪短炮的对着他,听着他平静又激动的宣布:

    今天,我很荣幸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经在全球范围之内消灭了天花病毒。天花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消灭的病毒。它曾经困扰人类至少3000年,仅在20世纪就导致3亿人丧生。消灭天花是史上最大的公共卫生胜利!”⑤

    台下的记者纷纷鼓掌。街头上,人们载歌载舞。夜晚,绚烂的烟花点燃了内罗毕的夜空。

    隔着天幕,隔着上千年的时光,但人们也依然能感受到这份喜悦。

    这是属于人类的胜利!

    李世民似乎能够听到从时光之中传来的厚重悠然钟声,从和他同一时代的孙思邈,一直到一千多年之后,人类在瘟疫、病毒和战乱面前似乎无比的渺小。

    但是却又有无比的韧劲。

    在这一刻,似乎个人的微观的

    欲望都变得不那么的重要。他好像想通了什么。

    战事失利的颓然、儿子不听话的痛苦、对于年老的恐惧,这些这两年一直暗地里困扰着他的负面情绪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⑥

    【从唐朝的孙思邈首次提出具有现代免疫学思维的“取疮中汁黄脓傅之”,到后来的“人痘”

    再漂洋过海,一直到“牛痘”的诞生,或是受前人启迪,或是恰好心有灵犀,在一代一代的医生们的努力下,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爱德华·詹纳固然可敬,但是一千多年前的孙思邈,宋朝那些提出了“人痘接种法”的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医生们,改良了人痘接种法的萨顿医生,都应该被记住。】

    【好了,让我们继续来讲孙思邈。】

    第59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

    【如果说之前华佗、皇甫谧、葛洪等都是在某一个医学的分支科学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那孙思邈就更像是张仲景,甚至可能比后期专研伤寒的张仲景,还要更偏综合性。】

    【他会内科、还会妇科、儿科,还会临床急救,还能针灸,药方还开得好。而且,各方面还都做得非常的好,没有短板。】

    【所以他总结自己一生行医经验写下来的《千金要方》,同样是一部综合性的医学书籍,也是华夏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主打的就是一个全面。后来传到海外,这部书也被国外的医学者誉为人类之至宝”!】

    各个版本的《千金要方》依次出现在了天幕上。

    有最古老的线书版本,到后世的普通版本,再到硬壳的精装版本。然后,中文、日本、韩文、英文….足见其流传时间之久,流传范围之广。可惜的是

    仙画中出现的都只是封面,而没有里面的内容,这让在孙思邈之前的朝代的医生们都扼腕不已。就连已经上了名医榜的张仲景和华佗等人都哀叹了几声。

    从孙思邈之前对天花的救治方法来看,此人的医术水平毋庸置疑,而且思路大胆。他们也想要知道这被誉为“临床医学百科全书”的医书里到底写了些什么啊!

    【但UP主在这里,并不想先聊孙思邈治愈过什么样复杂的疾病,反倒是想聊一下孙思邈的一些超越了时代的思想,以及孙思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他的“仁善”之心。】

    【孙思邈在世的时候,名气就已经非常大了。而且他历经几朝,从西魏到隋再到唐,隋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曾经想让他做官,但是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更想要行医天下,为穷苦的老百姓们看病。】

    李世民点点头,嘟囔一声: 若是孙仙长愿意留在长安的话,那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可惜他心系的是天下苍生,那他即使是贵为皇帝也不能和全天下的老百姓抢大夫。

    而大唐的百姓们纷纷点头——孙思邈虽隐居在太白山上,但是他也经常出来游方天下,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是见过他的。

    孙思邈是全大唐人的孙思邈!

    而在山上,孙思邈说走就走,已经返回了竹屋和弟子一起收拾行李。

    弟子倒是习惯了跟着孙思邈这样全天下的行医,问: “师父,我们这次去哪儿?”孙思邈想了想: 去长安。

    “哦。弟子应了一声,然后才陡地反应过来,声音都高了几度: “去长安?”之前不都还要躲着朝廷来找的人吗?

    孙思邈点点头,道:“仙画横空出世,天下医学即将翻天覆地,长安必然是中心。”他有预感,这次的变动可能正是自己之前希望看到的方向。

    而且从仙画传授的后世经验来看,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朝廷的力量才能做到的,必须研究病毒,消灭瘟疫。

    他之前觉得自己行走在民间,才能给百姓更好的看病救人,但是现在发现,趁着有明主在,在朝堂说不定还能做到更大的更多的事情。

    ·

    【这句话可不是我臆想出来强行来感动大家的。】

    【现在大家喜欢说“医德”,一个医生如果有水平有技术但没有医德,也要被大家看不起。而医德的首创者就是孙思邈。】

    【在他的《千金方》里,首卷“大医精诚”就是写“医德”的。他认为医生在为人治病的时候,对病人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借机索取财物,而要无欲无求等等。】

    【当然了,他指的“无欲无求”应该是道家中的一种心态,肯定不是说要白干的道德绑架。而且,这也和他提出这一点时的背景有关。】

    【隋唐时候,职业医生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掌握在世家的手里,等于是私人医生,行走民间的大多都是一些游方郎中甚至不乏招摇撞骗之人。】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指导价的说法,反正收多少钱医生说了算,而且药铺往往也都是医生开的,医药不分家。唐朝时候的药铺收费肯定是不便宜的,比如唐朝诗人张籍就写过“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张籍那时候在水部供职,算是朝廷公务员,连他都觉得医药费贵,那更别提其他普通百姓们了。】

    某医馆内。

    穿着朴素的病患惴惴不安的问大夫: 大夫,我这病还能治么?

    能治。医生唰唰的给他开了一张方子: 按照这方子,吃七天,肯定药到病除。病患看了看方子,大惊失色:“我这病需要用到人参吗?”

    那医生瞪他一眼:“还想不想好了?不用人参来补一补身体,怎么能

    好?”病患左思右想,还是舍不得,最后一咬牙花光了自己身上的钱买了几贴药拎回了家。

    待到病患走后,那医生的徒弟好奇的问:“师父,刚刚那人不过了得了轻微的风寒,不用人参也可以啊。

    那医生恨铁不成钢的敲了自己徒弟一记:不开点人参之类的药材,药铺如何盈利?!真是猪脑子。

    张仲景虽然是士族出身,但是他当过太守,还去过很多地方,见过的事情不知凡几。

    唐朝的事情他不清楚。但是在他现在生活的年代,医生大夫是极少极少的,有的时候可能小城都没有一个大夫一家医馆,要到大的城池才有。

    人多医馆少,有的大夫就张口漫天要价。

    百姓们遇上善心的大夫还好,若是遇上利欲熏心之辈,像是仙画中这样的并不少见。而更常见的是将贫苦百姓拒之于门外,只为大户人家看诊。至于更高一层的世家士族,人家族内是有自己的医生的,根本不用向外求诊。

    像张仲景现在对外出诊,若是大户,就多要些诊费,要是贫苦人家,就少要些诊费甚至是不要诊费。

    但他的确不能指望所有的医生大夫都像自己一样。一时之间,张仲景与后世的孙思邈心有戚戚焉。

    医德,医德,医之一事关系到性命,医术和德行的确是要兼修才行!

    唐朝。

    李世民沉思这件事: “这件事情关系到民生,得从律法上予以限制规定才行。”①

    比如不能乱开方,不能故意加贵重药材来索取财物,还有如果医生诊断错误,导致病患死亡要怎么办……李世民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决定第二天再拿到朝堂去议论一番,把律法在这方面的疏漏给补上。

    旁边的李治弱弱的道: “儿臣还以为,需要让百姓们知道一些简单的医理,这样即使遇到大夫乱开药方,他们也能发现端倪。

    李世民挑起眉: “雉奴这个想法倒是好,继续说说。”

    李治被夸奖后胆子更大了,侃侃而谈: “比如在州县乡坊的告示牌上将一些经常遇到的病症的药方告诉乡邻百姓,还有平时要注意什么,像是之前仙画提到的要灭鼠,要防止蜱虫叮咬,怎么防范疫病等等都可以写上去……”②

    李世民不住的点头,和长孙后两人相视而

    笑,有点欣慰。而在民间。

    有遭受过相同事情的百姓们义愤填膺。

    像是城中的曹大夫,从来不给贫家看诊,比起这等骗人钱财的倒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我上次就遇到过,一个药方花了我一两银子!结果病还没治好,后来换了个大夫,告诉我那方子只需要三百多文!

    你没报官?

    那是个游方郎中,早走了。而且这种事情,报官也不好用吧?古人对于报官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某医馆中。

    之前长安医馆中歪缠着父亲要他将祖传的医术教授给自己,想要继承医馆的小娘子忽然跳了起来。

    “阿耶,您得赶紧去写个告示贴在门外!”

    她爹一脸迷糊: 贴啥告示?

    小娘子扶额: 当然是告诉坊里的邻居们,咱们医馆可从来没有乱开过方子!让他们放心。她倒不怕别的,自家行得正坐得端,但是怕有居心叵测之辈来借机闹事。她爹这才恍然大悟:“哦哦,你说得对,是要赶紧贴一个。”

    在一旁观看全程的家中祖母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孙女可比儿子顶用多了,她倒是支持让孙女来接班!

    【“因病致贫”,在现代,可能特指大病重病,尤其是没社保没保险的情况下。但是在古代,那可就真的就是泛指了。】

    【生不起病,不敢生病!】

    【孙思邈的“医德论”就是在这时候提出来的,可想而知他在民间行走的时候肯定看过了很多类似的情况,所以才有此感慨,专门花费了一卷的时间来苦口婆心的说,咱们做医生的要讲究医德。】

    【同时,孙思邈还是一个对弱势群体非常有怜悯之心的人。】

    【他很看重妇女与儿童的身体健康,认为,妇女治病比男子治病要难上十倍,他也是第一个主张要将妇科和儿科独立设立的医生。】

    中年孙思邈背着药箱行走在官道上。

    这时候,迎面走来了一队出殡的人,正扛着棺材经过。孙思邈站在路边等他们先过去。

    但是他无意之中瞥了那一眼那棺材,眼神却凝固住了。那薄薄的棺木底部,好像滴下了一

    两滴血水。

    他赶紧上前去问正在恸哭的家属。

    一位老妪说: “道长,那是我苦命的女儿,刚生下孩子,自己却难产没有呼吸了!”多久之前的事情?“一两个时辰吧。”

    孙思邈一沉思: “或许,你的女儿还没有死,还能有救。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可以打开棺材让我看看。

    老妪半信半疑,但怀着一丝希望还是打开了棺木。

    孙思邈拿着金针,在那女尸的身上扎了几针,稍等片刻后,那女尸果真悠悠的睁开了眼睛。在场的人又惊又喜,朝孙思邈跪下了,大呼神仙。

    师父,你还能让人起死回生?弟子一脸震惊的问孙思邈。

    孙思邈扶额: “印象中是有这么个事,但绝对不是在棺材中,就是见一女子难产,正好被我遇到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传到了后世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哪有一过世就立刻放到棺材里的?

    不过,女子看病的确是艰难。”孙思邈对弟子感慨, 不仅是因为男女有别。还因为女子需要经历怀孕、生产,这些都是消耗自身精气的行为,所以她们的病往往也更加复杂难治。

    身为女子,大不易啊!他摇摇头。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将“妇人方”放在了很首要的位置,有整整三卷,搜集了540余种处方,灸法20多种。可见他诊治过的女性有很多很多例。】

    【宋朝正是在孙思邈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妇科和儿科。宋朝的医生陈自明就著有《妇人大全良方》,钱乙则是儿科圣手。而且宋朝的太医局中也有妇科,民间还有很多女医专门为妇人看病。】

    宫城里,女医在为妃嫔宫女看病。

    而在各大宅院里,同样有背着药箱的宋朝女医们出没。甚至在刚遭受了瘟疫的城池中,也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而药铺医馆门口,同样有不少的女性病患前来看病掌药。【这些都得益于孙思邈思想的影响。】

    【可惜的是,到了明朝,因为各种陈腐学说的兴起,妇女的地位更加卑微,全面倒退。说到这里就索性多说几句,据传,朱元璋当时就特别规定,妃嫔如果生病了,不得让医生近身查看诊治,只能通过口述等方式让医生

    来开药方。上行下效,占据了大量资源的宫妃尚且如此,就更别提民间的普通女性了。】③

    深宫之中。

    和刚才截然不同的氛围以及画面,连颜色都要深沉了几分。发须皆白的太医恭谨的候在殿外。

    有宫女从内室中出来,将自己主人的情况转告给太医: “娘娘觉得身上不太爽利,吃不下饭,然后头部有点昏沉。

    太医沉默了一下,斟酌着用词: “不太爽利是怎么个不太爽利法?可否请娘娘描述得更详细一点?另外,娘娘的舌头上是否有白色的舌苔?

    宫女忙道: 劳太医在此等候,我再进去问一下娘娘。宫女匆匆而去。

    太医在背后轻轻的叹了口气。

    洛阳唐宫。

    武则天怫然不悦:后世居然迂腐至此!越活越回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她身边的太平公主也不悦之极,出言讽刺道: “只有内心自卑懦弱的男人,才会将自己的女人锁起来,不让别人看到她。

    身为帝王,却如此小肚鸡肠,如此狭隘!让人看不起。北宋的赵匡胤很高兴。

    他倒不在乎什么女性权益,也根本没有想过女人看不了病的这个问题,但是仙画表扬大宋了,这说明宋朝还是有些地方做得不错的。

    乐呵呵的。

    但一想,这做得不错的地方,也是他那好弟弟的子嗣做出来的,嘴角一时之间又往下耷拉了。哼哼,赵匡胤在心中发狠,他和他的儿孙们只会做得更好!

    男人莫名的攀比心和胜负欲忽然就上来了。

    但可能,这次用对地方了。

    而在大明的宫殿中,朱元璋气得跳脚,差点要吐血。

    仙画是没什么好说的了吗?!连他的妃嫔们怎么治病的都要拿出来讲一讲?

    朱元璋觉得仙画对自己对老朱家肯定是有偏见,这几期听下来,几乎就没听她说过什么好话。

    马皇后赶紧劝他: 别看了,别看了,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

    她的心情平静得很。

    身为皇后,在看病的时候倒不用遵守这么多规矩,但是有时候一想,却也有那么一点点的不适。凭什么女人连看个病都这么的麻烦呢?

    以前在民间的时候,可没有那么些条条框框。朱元璋气呼呼的:朕还偏就要看!

    路小柒若是能知道朱元璋的心理活动,她可能会叫冤。

    她对明朝真没什么偏见,但是谁让她讲的是科学思维,这会儿又正好讲到妇女权益上了呢?明朝正好在这两点上都撞枪口上了,比如下面这段,其实于整体视频内容来说是可放可不放的,放了后可能还觉得冗长杂乱,但路小柒出于私心,最终还是决定放上去了——

    【而且,裹小脚的变态审美从宋朝开始,却鼎盛于明朝,只为了走路时候因为疼痛而产生的特殊体态,就用布条来禁锢脚掌的正常生产,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压迫到了一个畸形的程度。】

    路小柒找到了解放后的一段老影像资料,当时的妇联正在组织给一些裹了小脚的女性放脚。

    “可以拍吗?”

    一位大概二十多岁的女子坐在镜头前,将自己的脚伸了出来:“拍吧,我愿给那些没有胆子来放脚的姐妹们做一个榜样。

    长长的布条被解开。

    女子猛地瑟缩了一下,但依然勇敢的把自己的脚给伸了出来。

    她的脚部俨然已经变得畸形,中间原本应该正常生长的部分被常年外力的压迫全都挤在了一起,形成了高高的弓形。

    在去掉绣花鞋的修饰之后,显得畸形而丑陋。她的脚趾全部挤在了一起,早就分辨不出正常的构造,还因为感染而出现了坏疽。脚间的褶皱清洗困难,甚至化了脓。

    医生仔细查看: 中间的部分需要用手术将卷曲的地方放开。

    女子含泪,眼里却带着高兴: 能做就好,谢谢医生。我不怕痛的。

    医生叹口气: 你这样还算是好的,我有遇到因为缠足,血管坏死导致必须要截掉下肢的!还有各种并发症,身材矮小,发育不良,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裹脚的时候痛吗?

    她深深的看了镜头一眼: “痛啊,怎么不痛?不单单是裹脚的时候痛,之后的每一天,站在地上的每一刻,都在痛。

    随着她的话,镜头一转,阴森

    的音乐响起来。四五岁的小女孩被父母长辈按在椅子上,发出绝望的凄厉哭声。

    其他小孩子可以自由玩闹,她却只能安静如木偶的坐在椅子上,偶尔扶着墙走两步,忍受从脚底传来的钻心刺痛。

    慢慢的,她长大了。她的笑容越来越麻木,眼里的光彩也越来越黯淡。

    在那双脚出现在天幕上的时候,一片哗然。

    人群之中甚至还响起了干呕之声。

    太可怕了!这是人的脚?!

    刘彻身边的酷吏张汤有些茫然: “这是他们针对女子想出来的一种酷刑?但为何针对的却是女童?

    他很不能理解。

    就算他被人称为酷吏,但他可没有针对几岁女童来做刑罚的爱好。武则天怒极反笑,连拍几下桌子: “荒唐,荒唐!荒唐!”女子竟然被作践至此。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对看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悚然。

    赵匡胤敏锐的捕捉到了仙画中说的这东西竟然是起源于宋朝,连连摇头,但下一秒就反应过来,这就是机会啊!

    来人,给朕下旨,大宋上下,不允许出现此等为女性缠足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刻重罚!

    这一局,他赢!

    就连在缠足已经开始出现或者是已经开始盛行的一些朝代,也有人惊愕连连。

    某个钟爱三寸金莲,并且写诗赞叹的文士直接吐了一地——他喜欢小脚没错,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解开那些布条后,里面的形状与构造竟然是这个样子!

    他忽然觉得自己的雄风正一点点的消逝。

    某个明朝的家庭内,妇人正颤抖着手拿起剪子将自己女儿刚裹上的布条剪开,和女儿哭成一团:“我们不缠足了,不缠足了。”

    太可怕了!

    一家之主的男人也在一边叹气,但却并没有阻止。谁在看到了那么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知道这会危害女儿健康之后,还能一意孤行呢?

    如果能的话,那也不能称之为人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男性患病可能只需要考虑钱够不够的问题,但是女性患病却要面临更多的因素,对病情难以启齿、遮遮掩掩,甚至根本找不到愿意为女人看病的医生!

    】

    【生了病之后,小病靠熬,大病就只能在家绝望的等死,这是那时候大多数女性的真实遭遇!甚至是包括家中其实有余钱去看病的女人!】

    【“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这句话就是明朝传下来的。】④【有这样想法的医者,根本不配看孙思邈的医书!】

    孙思邈面沉如水: 如此之徒,的确不配行医!

    行医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性别之分,也不能有贵贱贫穷之分。这是他一直以来就倡导的。

    而生活在明朝的李时珍对此感受更深。

    他对友人回忆了一桩往事: “当年我行医至华阳县,当地有一位寡妇,身上生了脓疮,但是因男女有别,拒绝就医,最后竟然生生的痛死了。这件事情还被当地的县志给记录下来,称呼其为节妇’。”⑤

    他苦笑摇头: 此事于我触动颇大,但后来见多了,却仿佛也视为了常理。如今一想,惭愧之极!惭愧至极呀!

    【女人,占据了世间一半的人口。从遗传学上来说,母亲健康与否,对下一代的影响极大,只有健康的女人才能诞下健康的孩子,让民族得以存续。】

    【伟人都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

    路小柒顿了一下,声音变冷:

    【这般裹小脚、让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阻碍女人正常看病的封建朝代,也折射出他们本身的守旧与固执以及内心的软弱不堪,压抑久了到了后期往往社会畸形、风气颓败,还是早死早超生来得更好!】

    第60章 盘点十大名医,长寿的秘诀(十一)

    金陵城的宫城内,传来一阵阵的喧哗声。

    听说,陛下直接被仙画给气昏过去了。

    太医瑟瑟发抖,从太医院赶过去的时候腿发软,差点摔倒了地上。

    不怪他害怕,朱标死的时候,朱元璋可是将给朱标治病的医生们全都砍了,说他们是庸医。①这陛下现在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估计也活不成了。不仅活不成,家人说不定还要给自己陪葬。

    太医一脸悲愤,心中满是绝望。他恨恨的想,这次的事情要是安全过去了,自己就辞官,一定要辞

    官!

    回乡开个小医馆不好么?最起码不用担心随时有掉脑袋的风险。

    这破太医谁爱当谁当去!

    他抬头看了看仙画,对逍遥自在,对皇室不搭不理的皇甫谧、孙思邈等人羡慕不已。还是前辈们有远见。

    而收到的消息的燕王朱棣和秦王朱横等都纷纷的赶到了宫中。这要是太子刚死,父皇又挂了,这场面可就刺激大发了。

    一时之间,金陵城中风雨飘摇。

    好在,太医在给朱元璋把脉之后,松了一口气,宣布: “陛下不过是气急攻心,一时闭过了气,稍后自然会醒来。

    一众人等这才放下了心——真放心还是假放心那就不得而知了。此乃后话。

    【除了呼吁要呵护妇女儿童之外,孙思邈还是一个动物权利保护者。】【他从来不用动物入药。】②苍老的声音传来: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③

    【中医现在被人诟病和攻击的一条就是涉及到很多珍稀动物作为药材,在古代的时候这不是个什么事儿,但是文明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在现在就的确是被大家的价值观所不能接受。】

    · …

    明朝的李时珍咯噔了一声。

    他写的《本草纲目》里关于动物入药的条目可是多得很。看起来,后世似乎也遵循着和孙思邈相仿的意见。那自己写下的这些条目到底还要不要保留李时珍陷入到了纠结之中。

    【不讨论这些是与非,只是想说由这件事可以看出来,在孙思邈的眼中,所有的生命不论性别,不论种族都是一样

    的。他的确是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践行了他“大医精诚”里提出来的“医德”之论。】

    【就像他为何要将自己的医书命名为《千金要方》,不是因为他觉得里面的药方价值千金,而是因为他觉得人命贵重,重若千金!】

    老年孙思邈提起笔,在自己的医稿上郑重的写下《千金要方》几个字。并且留下一行小字:“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④

    孙思邈在看着天幕上的自己写下那行字的时候,自己也情不自禁的跟着念了出来。转身对弟子道: “这句话,你要谨记。”弟子肃然: 谨遵师嘱。

    而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医者或是在心中默念,或是跟着诵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声量,却仿佛汇成了洪流。

    就连不少的读书人,文士和良臣,也似乎从“人命千金重”的形容里感受到了那一份沉甸甸。

    【当然了,除了医德之外,孙思邈的医术和成就同样是他被后世称为“药王”的原因。】

    【《千金方》里,他留下了治大脖子病的方法。】

    【大脖子病在咱们建国初期的时候还很是常见的,本质是因为缺碘,后来咱们推广碘盐之后这病就很少见了。可孙思邈在唐朝的时候就知道用海藻这类含碘丰富的食物来给缺碘患上大脖子病的山区百姓治疗。】

    【他还会用动物的肝脏来治疗夜盲症,用谷糠、麦麸皮来治疗脚气。这些治疗方法都是他的首创。】

    长安城豪华的宅邸内。

    身着富贵绫罗的中年病患看着仆人端过来的一碗糙米粥,有些惊讶,向在旁边等候的孙思邈确认: 孙道长,果真只要喝点糙米粥就可以治好我的病?

    还需要用谷糠和麦麸皮,还有褚树皮煎水来喝。孙思邈补充道。

    见他不信,老想着要让自己给他开一点人参呐之类的贵重药材,孙思邈便细细解释: “你府中和你有同样病症的是你的书童,我问过厨房,厨子说你喜□粮,谷和麦都要用石磨碾过好几遍才入口。你的书童和你的饮食类似。我还去长安城中和你有同样病症的府邸里问过,他们也有一样的习惯。

    中年病患大惊失色:这病还是□□粮白面给吃出来的?

    孙思邈一

    笑, 任何好东西,吃太多都容易过犹不及。总之,你先喝上半个月的粗粮粥,我们再看。

    十天之后,中年病患只觉得自己的脚舒适许多,浮肿消失了,整个人似乎也有了些力气。

    喜得他对着孙思邈不断作揖:“孙道长果真神医!”

    孙思邈不用开什么特殊的药,只是一点粗粮粥就治好了多位达官贵人的病一事也在长安城中传开了,孙思邈再次享誉长安!

    不愧是孙仙长,就是厉害。这是对孙思邈极为骄傲的大唐百姓们。能用食物就能平息病情,我不如他。这是看了后大为叹服的张仲景。

    向来谦虚的他已经将自己用娇耳来为贫苦百姓祛寒治病的事情忘到了脑后,此时只恨不能与孙思邈生于同一个年代,这样就可以互相切磋。

    这也是因为张仲景与孙思邈同样将重心放在内科上,比起之前提到的医生们,他对孙思邈反倒要更为熟悉更亲切。

    张仲景想不到的是,在孙思邈写下《千金要方》之后,正是因为拜读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惊为天人,有了颇多新的感悟,于是又写下了《千金翼方》,意思是如虎添翼。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时空交集。

    【不用吃药,更不用吃贵药。】

    【这可把老百姓们高兴坏了,孙思邈的名气呢也就一下子誉满京城。】

    【现在咱们都知道,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肝脏类食物正好富含维生素A;而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粗粮糙米里面正好富含维生素B。】

    天幕上出现一张图表。

    这张图表将缺乏主要几种维生素容易引起的疾病,以及哪一些食物里面含有这些维生素都详细的列了出来。

    很多疾病的名称很多和古时候的用语是不同的,即便是大夫们也都看得懵懵懂懂。维生素是什么,他们也不懂,只是强行记住了这个名词。

    但出现在上面的食物名称还附有图画,这就很容易看懂了。

    一些小郎中们记录得尤其勤快。

    原来夜盲症要多吃肝脏,红薯……小郎中感慨道, 如果不是仙画,这些知识可没人教你。他之前是药铺的伙计,后来给药铺里的坐堂大夫当了徒弟。

    但他的师父也只是把他当成了不要钱的伙计,平时吆喝来吆喝去,很少教他正儿八经的医术,生怕他学会了之后和自己抢生意。他现在会的这几招都是自己平时偷学来的。

    后来,就索性自己出来当了游方郎中。

    他的家人有些担心:可是仙画现在都把这些方子给公开了,还能有人找你去看病吗?

    您放心吧,这天底下的人那么多,不是人人都能记得这些知识的。小郎中是个聪明人,不然他也不能偷学到一些真正的医术。

    他啧啧两声,看着仙画笑了起来,然后又面无表情,带着某种复杂的意味: “真大方啊!”

    不像他的那位师父。

    而在西汉。

    少年霍去病念念有词:“夜盲症……动物肝脏……”

    他兴奋的用银枪往地上一砸: 我明白了!

    他经常随舅父卫青去军营,对士兵们都非常了解。很多将士的确是到了晚上,光线开始变暗,他们就看不太清楚东西了,说眼前模模糊糊只有影子。

    原来这就是夜盲症!

    舅父曾经说过,行军的时候,一到晚上就必须安营扎寨不能再往前走,除非点亮火把。就是因为军中很多士兵都无法夜行。

    那是不是只要多吃些动物肝脏之类的东西就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那连夜奔袭匈奴也将不是梦!

    霍去病决定等舅舅回来后就和他提一下这件事情。

    别的他不管,到时候他的亲卫和手下将士一定要改善伙食,不能让夜盲症影响到他的军事安排。

    【但是在一千多年前,在没有生物化学的古代,孙思邈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总结出这样非常具有现代医学意识的方子,不愧被誉为药王的人!这认知,绝了!】

    【可惜的是,在唐之后的朝代,也没有人把这些治疗方案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这又和咱们之前讲到的,古代科学思维为什么发展

    不起来有关系了。】

    【一步差,步步差!】

    【我们在讲秦朝的时候,讲了“疠”,这是秦朝就已经可以诊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当时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拉去隔离,然后一杀了事,就很简单粗暴。】

    【而孙思邈,专门对麻风病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麻风病现在很少见了,很多人都不清楚是个什么样的病,它的致死率不算很高,比不上天花鼠疫什么的,但是它的症状非常的奇特,有着“非人化”的效果,比如须眉脱落、关节僵硬、鼻梁塌陷、四肢畸残”,看上去和恐怖片似的。得了麻风病的人就算是不死,也会被周围人排挤歧视。】

    一群人聚集在一户宅子的门口。

    群情汹涌。

    你家娃儿就是得了麻风病,你还不把他交出来,是要害得我们所有人都一起陪葬吗?

    “就是!谁不知道麻风病是会传染的?快交出来!不然我们就报官了,连你们一家都一起抓进去关起来!”

    那家人苦苦哀求,想让他们再宽限几天的时间。

    我们会找大夫来还孩子看看,说不定有救呢?

    人群中冷哼一声,喊了出来: “哪个大夫会冒着危险来看麻风病!你们别挣扎了,赶紧把人送走!

    里长站了出来:

    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是把他送到疠人坊去,一个是把他流放到海里,自生自灭随他去了。那家人知道势不可阻,痛不欲生,商量半刻之后选择把孩子流放到海上。

    一艘小船,带着衣服,载着惊慌失措一直在哭泣的年轻病患,慢慢的被推到了海里面。

    家里的母亲忍受不了,挣脱开旁人的禁锢跑了过去,哭得撕心裂肺: “你好好的在船上待着,等再过两天,娘再给你送衣服鞋袜来!

    回答她的唯有海浪的声音。

    是疠!

    麻风病一出来,咸阳宫中都开始骚动了。

    但是疠,他们却是见识过的,而且很有发言权。想到感染到了麻风病的人之后会变成的恐怖模样,一些士卿甚至忍不住打了个寒蝉。

    夏无且却眼睛一亮:可有治愈疠之方法?

    赢政淡淡道: “世人言秦律严苛,迁疠所过于残暴无道。但朕观之后的朝代,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疠人坊恐怕也和迁疠所类似吧?

    唐朝。

    李世民正在向李治解释: 自隋以来,就开设了疠人坊,收容患了疠病,也就是麻风病的百姓。但是这疠人坊和秦朝的迁疠所还是不同的。毕竟,他们是送进去后直接水淹土埋,未免过于残暴。

    而大唐的疠人坊还是能保证生存下来的。

    李治好奇的问:那为何这位母亲却不选择让自己的儿子去疠人坊?他见仙画里的那些伶人穿的都是类似大唐的服饰。李世民语塞。

    长孙后柔声道: “进了疠人坊,以后就不允许探视也不允许出来,身为母亲自然会担心。不如独自生活在海上,或许还可以时不时的送点吃食衣物照顾一下。

    她很能理解仙画中那家人的选择。

    李世民又道: 疠人坊却也不是什么好去处。具体情况你可以自行去调阅相关卷宗。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没人想要去疠人坊。送到那里的病患,从来没有活着出来的。冷酷一点讲,朝廷设立这个场所,不过是为了把染疠的病患圈在一起等死罢了。

    他纵使是仁厚主君,但在面对这件事上也没有办法。没有大夫愿意前去为这些染疠之人治病,也治不好。难道这些年孙道长在民间竟然医治好了疠病?李世民心下惊疑,对接下来的内容更加期待起来。

    ·

    【大家都学过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卢照邻写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名句。但是写出这样浪漫诗句的诗人,自己却因为患上了麻风病,不得不辞官,隐居太白山。】

    【他和孙思邈成为了邻居,并且拜孙思邈为师。但终究因为病痛折磨,不堪忍受,投江自杀。】

    【孙思邈深受触动,再加上在民间行医的时候看过太多被麻风病折磨的百姓。于是,他在

    远离人间的深山里开辟了隔离所,然后收治了六七百个病人,并且从不畏惧自己也会感染麻风病的风险,和他们同吃同睡。】

    苍老的声音响起:

    “余以贞观年中,将一病士入山…”⑤

    患了麻风病的病患,将头脸包起来,不敢让人看到自己的真容,也不敢走官道接近人群。跋山涉水之后,终于找到了在深山之中孙思邈设立用来医治疠病的场所。这时候,这处场所已经有了一些规模。

    数间竹屋立于山间,炊烟四起,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药味。

    “孙道长!”那病患见到孙思邈之后直接跪了下来, “听说您这儿可以收容医治染疠之人,不知是否为真?

    孙思邈看看他,叹口气: 的确为真,起来吧,把头脸露出来,让我先看看你的情况。

    病患不敢:道长就不怕自己染病吗?

    孙思邈一笑,挥手指向身后的竹屋和出入其中的病患: “若是害怕,我为何要建起这偌大的医治之所?你若想在这里住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信任我。

    你们将性命托付于我,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病患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不管能不能治愈,道长恩德,永世难忘!画面隐去,苍老的旁白声又响起:

    “予尝手疗六百余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亲自抚养,所以深细谙委之……”⑥《千金要方》一书中“恶疾大风”卷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了天幕上。

    夏无且不顾始皇帝在侧,往前面疾步走了一段,只恨不得离仙画再近一点,将孙思邈治病的手段看得更清楚一些。

    治愈的人十分有一!他激动的转向赢政,甚至忘了礼仪, 假若为真,这已经堪称神迹!王翦在旁皱眉: “十个里面只能治愈一个,这并不算高吧?”

    夏无且苦笑: 将军,你可知现在的染疠之人,只能在迁疠所中等死?或土埋,或水灭。从迁疠所成立以来,进去的不知凡几,即使十个里面只能治愈一个,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

    扶苏点头: 的确,他们每一个都是我大秦子民。

    李

    斯忽然道:“可是,咱们的医工,可能像这孙思邈一般,做到和病患同吃住?”他这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包括夏无且。嬴政看了看众人,淡淡道: 之后再议。说不定仙画对于疠病,也有不同的见解。

    唐朝。

    孙思邈叹息,原来如此!他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染疠之人来做研究。

    但未来自己的这个做法倒是可以参考,而且这次去长安,说不定他还能争取到更多的人力物力支持!

    孙思邈打包行李的动作又快上了几分。

    哪里像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虽然只有十分之一被治愈,但是在当时已经称得上是奇迹!甚至在之后的朝代,也没能再复制这样的奇迹。】

    【一直到了现代,麻风病的治疗才有了飞速进展。】

    【1875年,挪威医生汉森发现了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而1938年,医学界发现麻风杆菌是由近距离的飞沫和密切接触进行传播,1940年,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氨苯砜横空出世。】

    【由此,麻风病才逐渐的在人类族群之中慢慢销声匿迹。】

    【就像是孙思邈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治愈了麻风病的医生,同时也在呼吁要重视妇女的健康与看病权一样,就像是历史对他的奇妙回应,咱们国家在消灭麻风病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正是一位女医生!】

    【李桓英医生!】

    【李医生原本是世卫组织的官员和专家,在国外拿着高薪,但是六十年代的时候,她毅然决定要回国发展,报效祖国。】

    【之后她一直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然后第一次接触到了麻风病。】年轻的李桓英随着传染病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去乡下查看情况。

    到一处村子前,同事将自己全身上下裹得紧紧的,只露出了两只眼睛。她提醒李桓英: 这村里面可全都是麻风病患者,你要做好防护措施,千万不要接近他们。

    李桓英啼笑皆非,只戴了口罩: “麻风杆菌也没那么可怕,它的传染性其实不算强,只要做到戴好口罩勤洗手,进出换衣服,完全是可以防护的。”⑦

    但同事不信,去到了麻风村里面之后离病人远远的,连发药都是拿小木棍拨了过去。

    戴好口罩勤洗手!

    孙思邈的弟子嘀咕道:原来这东西叫做口罩。

    之前仙画中后世的医生出现的时候就闪过了几个戴口罩的画面,他现在才懂是什么意思。孙思邈赞叹: 飞沫……掩住口鼻,的确有效。

    飞沫不难理解,偶尔遇到几个情绪激动之人,那唾液沫子都能直接飞到脸上。有了这东西,倒是省掉很多诸如此类的烦恼。

    原来那“麻风杆菌”是通过这个传播。

    他也得找村中的绣娘做一批出来才行。

    他心中一动,同样是病菌,不知道之前的鼠疫和天花,口罩是不是也能发挥作用?

    而秦朝,被李斯问住了的夏无且松了一口气,觉得仙画简直就是自己的救星。

    若是能有适当的防护,我相信医工们还是愿意的。他认真的回李斯。

    大不了,也学另外一位医生,将自己全身上下都包起来嘛。

    【在麻风病的特效药问世后,李医生为咱们国家争取到了世卫组织的免费试点资格,可以率先拿到药物。她带着这些药物,亲自去了麻风病最严重的西双版纳,在那里和病人同吃同住,一住就是几个月。】

    年老的李医生接受记者的访问,提及到这一段往事,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就是个医生,下去你不要表现出你很特殊,很高贵的样子,你高贵你在家里自己高贵去。⑨

    原本是留洋归来,世卫官员,但此刻的她看上去却十分接地气。

    【在李桓英医生的努力下,经过长达10年的跟踪监测,咱们国内这些使用联合用药后的患者,复

    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

    【1994年,基于她的这份数据,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世界推广这个治疗方案。】

    夏无且和孙思邈在不同的时空,同一时间叹了口气。身边人都知道他们为何叹气。

    后世的治疗方法如此有效,但是他们却根本学不了,没法学!

    仙画中闪过的那个药物,根本不是草药,而是诞生于那些奇怪的透明的瓶瓶罐罐里。他们就算是想要抄也抄不来!

    因为根本看不

    懂是如何操作的。

    汉武帝刘彻在听了被召来的太医解释后,也才明白过来。

    他忽然想起之前后世女子感慨的那句一步错,步步错”还有她之前也曾经说过的“现代科学里面,一环套一环,所有的学科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刘彻之前不以为意,现在才真正的若有所思。

    就算是他只想要制出火药来对付匈奴,只想要达到后世的亩产,但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帮助,或许也无法成功。

    刘彻一时之间觉得,这事情实在太麻烦,不如躺平。

    当仙画不存在,继续顺着历史的路子走,将匈奴赶出中原,继续当自己武功卓著的汉武帝不好吗?省得一会儿操心这个,一会儿操心那个。

    当然,人头税还是别加了,容易被天下人骂。

    骂一骂还好,现在他们是真敢造反。

    但这个念头刚在心里露头,就被刘彻自个儿给摁下去了。他一直觉得,为什么自己父亲的朝代,祖父的朝代没有仙画?偏偏就选中了他?

    肯定是因为他是特别的啊!

    他是被上天选中的,上天正是让他好好的看看仙画,然后当个“千古一帝”,这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他不折腾个几回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上天?

    刘猪猪心里跑题已经跑到八百里外了

    【孙思邈和李桓英,隔着遥远的时空,却都做到了“大医精诚”,纵然人类的天空经常被疫病、战争的黑暗所遮蔽,但人性的光芒永远如群星一般照耀着夜空。】

    天幕上。

    仙风道骨的孙思邈在左上角,仔细的观看染疠病患的情况。

    而右下角,戴着口罩的李桓英正在西双版纳的村民里亲切的询问着他们的病情。路小柒用了特效将两个人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倒真是有些“穿越千年,遥相呼应”的意思。

    “惭愧!惭愧!有不少大夫摇头道,一脸愧色, “和他们比起来,我实在是不配这个‘医’字。

    或许之前学医只是为了能有一口饭吃,但心中未尝没有闪过要济世救人的想法。只是世事蹉跎,难免会迷花了眼,看不到初心。

    仙画的这一番操作,倒是将一些大夫眼中的迷障吹走,唤起了几分

    初学医之时的热忱。有人在为病患出诊的时候更加用心;有人不再拒绝贫家的延邀;有人设置了每月一日的义诊;

    也有人偷偷的将自家药铺的价格往下调了调。这些都是后续的意外之喜,不足——道来。

    【除了这些光环之外,孙思邈身上还有一个历史谜团,那就是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天幕前的观众,无论是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迅速的抬起头来。

    这个事情,大家都很感兴趣!

    孙思邈的弟子忽然问他: 师父,您今年到底多少岁了?

    他拜师的时候,师父就是这副须发皆白的样子,这么些年过去了,还是这副样子。孙思邈一笑,诙谐的眨了眨眼睛: 你猜?弟子:

    【历史上有四五种说法,最长的是142岁,最短的是101岁,反正没有低于100岁的。他的出生之年不确定,但是卒年是有记录的,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⑧

    【生生的熬走了李世民,还差点就熬走了他儿子。】【现在史学界比较倾向于孙思邈只活了101岁。】

    …

    赢政很想再把自己面前的那张案几给掀了。

    忍不住在心里咆哮:什么叫做只!

    活了101岁还是“只”!

    这让一路虔诚,求仙问药,最后还早死的他情何以堪?!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刘彻,差点要不顾帝王的威仪对仙画翻个白眼。只有李世民,忧愁的看着李治。

    儿啊!你怎么也没活久一点时间啊!长孙后更是要掉下泪来。

    倒是李治,安慰父母道: 父皇,母后,是孙道长实在是太能活了!

    谁也不知道孙道长到底是活了多少岁,万一真是活了一百三,一百四,那也就是说他还能有几十年可以活,现在没什么可担心的。

    他担心的,反倒是李世民和长孙后的身体啊!太极宫中的一家人,都陷入到沉默与忧愁之中。

    【大家都很好奇他的长寿秘诀,难道真的和炼丹有关系?】

    【当然没关系,但是!和他的医术肯定是有关系的。现在经常有一些对百岁老人进行的官方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长寿与否,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方面的原因占到了8%。】

    【越是发达地区医疗条件越好,寿命自然也会更长。比如日本、瑞士、香港,他们的平均年龄可以达到八十多岁。】

    路小柒放出来一张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寿命排行表格。

    前十名,基本都是等发达国家与地区。

    医疗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的国家无一上榜!

    【就好像咱们建国初期,平均寿命是35岁,而现在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8.2岁!】【这和医疗水平的上升,经济发达对医疗的投入增大肯定是有关系的。】

    【所以大家看到之前咱们的那些名医们,虽然不是个个都活到了百岁,但是在古代来说也都算是长寿。】

    天幕上,后世女子的语调是轻描淡写的,似乎平均年龄八十多岁并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事情。但古人们却受到了大刺激!

    每个人都只能活到八十岁是什么概念?!——如果路小柒能听到他们的讨论,肯定会激动的解释,平均预期年龄并不是指每个人真的都能活到八十岁啊!

    大误!

    但在平均年龄可能只有三十岁左右的古代,八十岁真的属于要仰望的程度。“八十啊!”嬴政酸溜溜的道。

    他要是能活到八十,何必去寻仙问药呢?

    即使是宋朝,在赵匡胤的年代,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八十岁的老者都是非常少见的。

    他对身边近臣说道:“昔日,唐高宗曾大赦天下老人,百岁以上者扳授下州刺史,九十以上者板授上州司马,八十以上板授县令。这要是按照后世之人的年龄来,恐怕这县令要满天下了!

    虽然是笑着说的,但酸气四溢。

    陛下,还是要大力的发展医疗才行啊!近臣上谏道。

    这长寿可是关乎到所有人的福祉。这样的上疏绝对不会有什么人会坚决反对。赵匡胤重重点头: 爱卿说得对!他现在可惜命得很。

    【而另外几个因素,遗传基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条件占7%,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吃得好不好,心态好不好之类的因素了,就像是想得开乐观的总是比悲观主义者要活得久。】

    【这里不多说。】

    虽然所有人都在心里暗自咆哮,甚至有的人还急得喊了出来:你再多说一点啊!但是仙画显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总之,希望up主的观众们都像孙思邈孙药王一样,长命百岁!】

    【好了,我们的视频暂时就到这里,一个礼拜后,再来揭晓《华夏古代十大名医榜》的剩下四位,顺便聊一聊现代医学,下次见。】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