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事情走到这一步, 况叶虽然还没有真正答应,但其实也差不多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可以争取一些便利,这课时的安排就是其一。

    九大队离场镇的距离,算得上公社中远的那一批, 每次他来场镇都要走两个小时。

    之后加入培训班的教学队伍, 来返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

    当然他也可以在场镇上留宿, 这样一来能免去每天来回奔波的辛苦。

    但他屋子和小菜园这些就没有人看顾了, 而且他制售药品这事不能丢。

    虽然大队长陈庆国那边说愿意照看一番, 但并不能全指望着他人,毕竟其他人不可能时刻都注意到。

    万一有偷儿盯上了他那, 损失可就有些大了。

    屋内的粮食况叶损失的起,但小菜园中的药材、灵植,却不想被人糟蹋。

    他还是准备每天都回九大队,这样至少晚上家里有人。

    像陈祥富他们一样,每天早出晚归, 况叶自认是做不到的,短时间还行,时间太长他肯定接受不了。

    所以就希望之后安排的课时,能尽可能的符合他的要求。

    对于这点,乔书记倒没异议, 不过这事却得和小徐医生他们商量一番才能做决定。

    于是两人加快了脚步,很快就抵达了培训班。

    公社开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授课的地点在场镇上唯一的一所学校内。

    这几年时局动荡, 学校一度停课,后面虽然复课了, 但学校明显萧条不少,也有空出来的教室, 正好用来做赤脚医生的培训地点。

    丰水场镇不大,学校离公社办公处也不远,也就两三分钟的脚程。

    况叶被乔书记领到培训班的时候,小徐医生正在给学员们上课,不过他现在讲得课和草药不太相干,而是讲针灸和推拿相关的课程。

    为了不打扰小徐医生讲课,乔书记并没直接叫人,而是带着况叶从教室的后门进去,准备等人下课再说。

    况叶跟着乔书记进入教室,引起了后排学员的注意,站在讲台上的小徐医生自然也发现了两人。

    学员们都认识乔书记,见他领着个人进来,但示意几人继续听课,也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小徐医生身上。

    小徐医生见到乔书记和况叶,先是愣了一会儿,但很快回过神继续讲课。

    如此,况叶就站在教室的最后边,听着小徐医生讲课。

    看到黑板上画的穴位图,这样的课程对况叶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他学习丹修留下来的《万物相生》之前,就把人体的穴位认了个遍。

    如今进入练气一层,灵气时刻在经脉中流转,夸张的说他闭着眼睛都能摸出手下的穴位是什么。

    但对于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这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除了原本有接触过的几个学员,其他的学员在这之前从来就没接触过穴位的事。

    而每个穴位的名字又大都很奇怪,比如承泣、地仓这样的名字。

    记住这些穴位的名字、位置,还是最基础的。这些穴位如何针灸、相应的针感如何、针灸后作用,小徐医生现在还没讲到,但在教学的时候也简单的提了两句。

    如今这些学员只能死记硬背住这些穴位,甚至手上的教材也很简单。

    培训赤脚医生,是去年十月省上会议才确定的,之后安琼县在十二月底才把事情落实下来。

    但这事还是有些匆忙,很多东西都跟不上。

    比如这教材就是其中之一。

    丰水公社这次参与培训的学员,况叶知道有七十人。安琼县下辖的公社有七十多个,加起来的总学员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以丰水公社作参考,最多能有近五千名学员,就算折半算也有两千五百左右。

    而这个时代想要一下凑齐这么多教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而且这几年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大量的书籍被毁坏,特别是一些和中医沾边的书籍。

    丰水公社的显然也没有能力凑齐七十名学员所需的教材。

    东拼西凑,凑了一些教材,为了让所有学员都能有教材可用,如今这学员手上的教材很多都是手抄的。

    不过小徐医生的教学到很适合在场的学员。

    黑板上的穴位图,并不是全身的,而是一些常用的穴位,甚至还单独分成各个部位,方便大家记忆。

    课堂的气氛也并不沉闷,小徐医生甚至拿自己做参照,让学员们和身边的同桌相互协做找所学的穴位。

    不过人的注意力有限,为了更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每堂课培训班也是跟着学校的时间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室外面传来铜铃声,表示一节课结束。

    听到这个声音,小徐医生稍稍收尾了这堂课,就让学员们先自由活动,等下一堂课开始。

    “况知青,好久不见。”收拾好桌案上的东西,小徐医生也很快和况叶他们汇合。

    “小徐医生,你好。”况叶也笑着招呼一声,他现在和乔书记已经走出了教室。

    自从六六年时局动荡开始,场镇上的徐家药铺受到冲击,就歇了业,之后闹事的人被乔书记摆平,药铺却也没再开起来。

    原本在药铺坐诊的小徐医生,就回到了所在的生产大队,把大队上的医疗站开起来了。

    这几年况叶见到小徐医生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不过两人还算熟悉,毕竟之前打了不少交道,而且卫生院的徐医生还经常提起况叶。

    “小徐,我带小况过来,是他想了解一下关于草药的教学任务,他来不来上课,就靠你这边了。”见两人招呼过了,乔书记就开口说明了来由。

    “麻烦乔叔了,我肯定不会让况知青溜走的,走,去办公室那边谈。”小徐医生自然明白乔书记的意思,脸上挂起笑容,拉起况叶就往前走。

    人都到这了,他怎么可能把人放走,不就是教学任务的事嘛,简单!

    被拉小徐医生拉着往前,况叶有些无奈,但也只得配合。要不然,以他现在的力气,小徐医生根本拉不动他。

    “况知青,这就是我们原本商量的教学计划,这一部分是关于草药的,你看看。”

    不一会儿小徐医生就拉着况叶走进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里面的陈设倒是比较齐,有书桌、书柜、凳子,还有一堆明显是教学用具的物品。

    小徐医生从桌面的一个立架上拿出一个笔记本,哗哗的翻了一会儿,找到相关的内容,就把笔记本递给况叶。

    当初小徐医生和卫生院的众人,接到任务的时候,根据县城下发的相关要求,商量制定了大致的教学任务。

    况叶想了解,倒真不是难事。

    “好,我想看看。”接过笔记本,况叶仔细的阅读起来。

    笔记本这一部分记载其实不仅仅是草药相关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常用中成药、常用西药,甚至注射类药物的相关教学任务。

    况叶大致扫了一眼,其实都是很基础的内容,草药知识也自然是。

    这样的内容,让他来教倒是没什么问题。

    “怎么样?”见况叶把笔记本合起来,小徐医生就忍不住问道。

    “内容很基础,我这边没什么问题,之后麻烦小徐医生多关照了。”况叶笑着回道,这事他应下来了。

    “哈哈哈,欢迎加入!有况知青,我们也能轻松点。”小徐医生高兴的握住况叶的手,摇晃了两下表示欢迎。

    这十来天,他和卫生院的几人为了保证教学顺利展开,几乎把自己劈成好几瓣,每个人担任的课程不止一门,还要同时兼顾行医治病的事。

    当然为了方便错开时间,有些课程也会有不止一个老师。

    就比如徐医生父子两,中医的基础理论、针灸推拿、中药学两人都是谁有时间谁上。

    这方面的课程,除了徐医生父子两,一直跟着小徐医生的徐小哥,也会在两人走不开的时候来代课。但徐小哥中药学还好,另外两个就有些捉襟见肘。他这几年跟着小徐医生在学相关的知识,但还没出师呢。

    徐小哥更多的时候,还是留守在自家生产大队的医疗站。

    “咳,小徐医生,关于课时安排的问题,我想和你们商量一番。”看着高兴非常的小徐医生,况叶轻咳一声,表示他还有点要求。

    “你说,这方面我们很好商量的。”对于况叶的这个要求,小徐医生很干脆,让况叶尽管说。

    见此,况叶也把自己的难处说了说,他希望安排的课时尽量能在上午的后面两节课,当然下午也可以早一点,这样他每天不必太赶着时间来场镇,也能早点回去。

    “可以,这是我们的课程表,你看这样怎么样?”听完况叶的要求,小徐医生思考了一会儿,应了下来。

    况叶的要求,其实正好也错开了他和卫生院众人的时间。

    小徐医生所在的生产大队离场镇不算远,从另外一个场口出去,走四十分钟就能到。

    上午的前两堂课,他或者徐小哥都可以赶得上。

    至于卫生院的几人,在赶集日上午基本没时间,下午也要忙活一段时间。至于闲日,卫生院也是要留人的,不可能全部都来上课。

    小徐医生直接拿出课程表,现场规划起来。

    况叶看了一眼课程表,这不是一个星期的,而是一个月的课程规划。

    之中关于草药知识的课程不算多,但每天都有,不过有些时间比较早、有些比较晚。

    经过他和小徐医生的一番商量规划,他的课大部分都排到了上午的后两节,有一少部分排到了下午。

    第162章

    “况知青, 这个课表你先抄一份,我先去上课,我们待会儿再聊。”

    况叶和小徐医生商量好课程的安排,课间休息的时间也结束了。

    随着铜铃声再次响起, 小徐医生给况叶拿了一张空白的纸张和笔, 和况叶说了一声, 就连忙抓起身边的教材, 继续去教室上课了。

    “好。”况叶只来得应一声, 就看到小徐医生匆匆离去的背影。

    之后他不由的看了一眼,刚刚调整完的课程表, 此时的这堂课,仍然是刚刚的针灸推拿相关的课程。

    “小况,既然你答应来培训班上课,有些事我这边给你说说。”旁边的乔书记一直没有干涉两人的对话,现在事情落定, 有些事他得交代一下。

    “乔叔,你说。”况叶坐直身体,他大概知道乔书记要说的是什么。

    “你来上课,队里上工的事就得耽误,考虑到这一点, 公社会给出一定的报酬,每个月给你补助十八块钱,怎么样?”乔书记笑着说道。

    每个月十八块, 已经算的上不错的报酬了,这基本上是学校任课老师的三分之二的工资。

    况叶上的课, 其实不多,基本上每天只有一节课, 至多有两节课,而培训班的其它事也基本不负责。

    这三分之二的工资,已经是考虑到这是技能教学,特意调高了一节。

    “这个没问题。”果然是报酬的问题,况叶对这个水准的报酬,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他来上课,每天花费的最多的时间,可能是在来回奔波的路上。

    十八块钱,看似不多,但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可不小。

    “那行,你真的不考虑在场镇上住宿?这样每天来回奔波,太费时间了。”

    此事定下后,乔书记还是忍不住再问一句,虽然况叶已经表明他要每天都回九大队。

    “有特殊情况的会考虑在场镇上住一晚,一般情况下还是决定回去,家里的小菜园可种着云芝草呢,不回去我心里不踏实。”

    况叶摇头,也小小的透露了一下原由。

    “是得回去,不过每天来回靠走的话得花四个小时,你要买一辆代步的自行车不?”

    听到云芝草,乔书记就不再劝况叶不回去,这草药有多重要他是知道的。不过也给出了一个提议,要是有一辆自行车,这来回花费的时间能缩短大半。而且有了自行车,就算以后不给培训班上课,来场镇或者去其他地方也方便。

    而况叶的经济情况他也是清楚的,买一辆自行车完全没问题。

    “乔叔,自行车是大件,买一辆太打眼了,而且我也没票。”况叶有些无奈的回道。

    六九年他把住的房子买下来了,要是现在再买一辆自行车,这得多招人眼啊,想想还是放弃了这个相法。

    而且就算他想买,这个时代一辆自行车需要的票证可不好凑。

    “小况,今年你才二十四吧?”听到这,乔书记不仅有些失笑,让不住打趣一下况叶。

    这个年龄的小青年,哪个不喜欢自行车,有条件的话早就忍住不卖一辆了。

    但况叶愣生生硬是没买,他这边提起这事,还一口拒绝了。

    “嘿嘿~”听出了乔书记的调侃之意,况叶傻笑一声,试图蒙混过关。

    “行了,我认识一人想把旧的自行车出手,我就想着你这边要不要,也不要票,你看怎么样?还有,自行车有些旧,不怎么招人眼。”

    见此,乔书记也没绕弯子,直接说了他原本的意思。

    “这样啊,那这自行车多少钱?”乔书记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况叶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稍稍纠结了一下,就决定承这份情。

    这个时代,哪怕是旧自行车,只要能正常的上路,有的是人要。但乔书记既然和他提起这件事,显然早就做了准备。

    “这车是一辆锦城牌的自行车,当初买成一百三十八,车龄差不多有十年了,不过我看过保养的还不错,车主那边愿意七十块出手。”

    车辆的信息,乔书记很清楚,详细的给况叶讲了讲。

    “这价钱我也可以接受,那就麻烦乔叔了,我们什么时候去看车?”

    既然乔书记说车保养的不错,这价格也只有原价的一半左右,还不需要票证,况叶自然愿意拿下。

    车虽然是锦城牌的,但也应该不错。

    没来这个时代之前,况叶对于这个时代的自行车,大概只知道三个比较有名的牌子,飞鸽、永久、凤凰。

    但实际在这生活了六年多,才知道不仅仅是这三个品牌的自行车,在安琼县流行的还有一个牌子,那就是锦城牌的。

    这个牌子的自行车,质量比起三大品牌有些逊色,但也不算差。

    “车的话,明天吧,你上完课来公社办公处一趟。”乔书记还得和车主那边说一声,今天这事暂时不成。

    “好的,麻烦乔叔了。”

    “那你先在这等小徐医生,我就先走了。”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乔书记也准备离开。

    送乔书记离开后,况叶回到办公室就开始抄录课程表。抄完后在仔细的对照一番,确认无误后,才把注意力转到其他地方。

    培训班的上课时间跟着学校走,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况叶看了一眼手表,现在离下课时间还有近二十分钟,这个时间他不算浪费。

    为此他之前准备好的教案拿出来,再仔细的翻看一番,想着怎么规划后边的教学。

    铛铛铛~

    随着铜铃声的响起,一节课结束,不久后小徐医生再次出现在了办公室。

    “让你久等了,况知青下一节课就是你的课,没问题吧?”回到办公室的小徐医生,有些担心的问道。

    他虽然认同况叶的教学能力,但教两个学生和教七十名学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哪怕是他,在最开始给学员们上课的时候,也相当的紧张,有些放不开。

    况叶刚刚应下此事,就要立马给人上课,小徐医生怕他过于紧张。

    “没事,小徐医生你给我讲讲,关于草药的课程如今上到哪儿了,我心里好有个数,还有这个是我之前教陈祥富他们准备的教案,你看看有问题没?”

    给人上课,况叶倒还真不紧张,毕竟之前他教队员们认识草药的时候,人数可比学员多多了,这方面算是有经验。

    现在他关心的是,学员们学习的进度,这样一来他才好规划接下来的课怎么上。

    “这课前几天才开始上,还没讲多少,这是之前教授的内容,你先看看。”

    见此,小徐医生也不多纠结这个问题。况叶想了解教学进度,他这边也有之前的备好的教案,麻利的翻找出来递给况叶。

    就着样况叶拿着小徐医生给的教案看起来,而小徐医生拿着他给的资料翻看起来。

    小徐医生给的教案本子内容不多,况叶很快就看完了。

    培训班的节奏要比他教授陈祥富两人时快,基本上是按照每节课十种草药的进度。

    这几天的课程,学员们就学习了近五十种草药。

    这样一来,他待会要讲什么也有了大致的计划。见小徐医生还在看他给的资料,况叶也没打扰他,而是拿出一个自己准备的本子,把要讲的内容大致写了写。

    “这些资料没有问题,况知青可以直接拿着讲课,就是今天学员们得抄不少字了。”

    小徐医生估量着时间,只是大致过了一遍况叶准备的教案。看完之后,心下有些感叹。

    这些教案,其实比陈祥富和陈繁兴两名学员的笔记要多近五十种的药材,药材的参照物也不是实物,而是详细的插图。

    “培训班的学员们,现在手上的教材,我看着好多都是手抄的?”见小徐医生说起手抄的事,况叶还是有些好奇。

    七十个学员的教材难以凑齐,况叶理解,但要全是手抄,这得多耽误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学校有油印机,不过这东西费时间,一时间想要弄周整也来不及。”

    小徐医生有些无奈的回道。

    草药相关的教材,他们东拼西凑凑了十来本,但七十个学员根本不够分,为了保证教学,都是几个人共同使用一本书,期间让学员们自己抄。

    不过考虑到抄写的时候可能出现错漏,以及太费时间,小徐医生他们也油印了一些内容。

    但油印是一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的事,他们本来就忙不太过来了,产出就相当的有限。

    而且油印也是一件技术活,光是刻写就有得磨。所以这件事,小徐医生他们还是委托学校的校工在做。

    但学校的校工还要忙着其他事,因此也没多少精力在此事上。

    “那没办法了,只希望后边县城那边能弄到足够的教材吧。”况叶也有些无奈。

    他也是知道油印机的,这个东西是一个简单的印刷工具,这个时代的学校或者机关单位基本上都有。

    只不过在他原本的时代,已经淘汰了。

    对于油印机的工作原理他也大致了解一点,这其中有一个步骤相当的考验技巧,那就是在蜡之上用铁笔刻画要复印的内容。

    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一般由专门的校工来操作这一步,当然也有熟练的老师会刻,但小徐医生等人和况叶明显不在此列。

    如今,况叶也只能期望安琼县能拿到足够的教材了。

    他记得,这个时代好像有一本书,正是为赤脚医生专门编撰的。

    不过其出版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他不太清楚,如今唯有希望它早一点问世。

    第163章

    课间休息的时间不长, 很快上课的铃声再次响起。

    况叶和小徐医生走出办公室,来到培训班的教室。

    “这是况老师,这几年一直给卫生院供应成品药,制药经验相当的丰富, 以后草药相关的课程就由他来给你们上, 大家欢迎况老师。”

    两人走进教室, 小徐医生看着大部分学员们疑惑表情, 很直接的介绍了况叶。

    他的话音落下, 教室里也想起了欢迎鼓掌的声音。

    学员们之前就因为陈祥富和陈繁兴二人知道了况叶,没想到今天他竟然被请来培训班给他们上课。

    对于况叶的能力, 学员们从陈祥富他们那已经了解到了一些。

    而且一些学员,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听说过况叶的名字。毕竟丰水公社这么多生产大队,能出个会制药的知青,很是罕见。

    “大家好,我是况叶, 以后草药相关的课程就由我来上,为了不耽误时间,我们现在就开始怎么样?”听着学员们的掌声,况叶也笑着开口。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就进入了正题。

    “好!”有活泼的学员直接应了声好。

    之后教室也随着安静下来, 坐下讲台下边的学员们也都把目光望向况叶。

    而小徐医生也走到教室后边,找了一个位置和学员挤着坐下,他准备听听况叶如何讲课。

    面对望着自己的众人, 况叶并没有紧张,而是按照他之前计划的开始上课。

    “草药的种类繁多, 为了方便你们记忆,我会按照它们不同的分类来教你们认识草药。”

    况叶准备按照中药材功能分类的方法, 来教授培训班的学员。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解表药中的这几种。”话音落下之后,况叶就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紫苏、黄荆、柴胡等十种药材的名字。

    这十种药材,他来之前就准备了一些以备不时之需,除了现采的新鲜药材,也有这个季节没有的炮制好的药材。

    他在讲解每一种药材的时候,把带来的药材分发给学员们,让他们相互传递,具体的观察这些草药的模样。

    这期间,每一种草药的详细知识,况叶也迅速的在黑板上写清楚,让学员们跟着把笔记记好。

    况叶的字不算多好看,但也算规整,学员们抄写起来到没有多少困难。

    也不知道是不是练气一层体力加持,况叶板书的速度不慢,一堂课下来十种草药的详细知识写下来,几乎不太费劲。

    讲解、抄写、提问、解惑,一节课的时间很快流逝,随着铃声的再次响起,一节课也结束了。

    这是上午的最后一堂课,况叶收拾桌案上摊开的教案时,听完整节课的小徐医生邀请他今天中午聚一聚。

    在他俩离开教室的时候,还有不少学员没离开教室,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抄写黑板上的内容。

    有些学院写字慢,一节课不足以他们抄写完所有的笔记,只得在课后加班加点的补齐。

    好在这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黑板上的内容在下一节课开始之前都会保留,要不然学员们只能借旁边其他的人笔记了。

    “感觉怎么样?”离开教室后,小徐医生问况叶上课的感受。

    “还行,不过没足够的教材的确是件麻烦事。”况叶点头,一堂课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花在了抄写上,拿来讲课的时间不多。

    “唉~目前只能暂时这样。先不说这个,你觉得学员们学的如何?”对于这个问题,小徐医生也只能叹气。

    一堂课听下来,小徐医生知道况叶上课没问题,教学氛围也拿捏的不错。不过作为之前担任这门课的老师,他还是相和况叶探讨一下。

    “这门课前期的话,还是得靠学员们自己记忆。不过就算记住了,要如何分辨药材,还得有实际的操练才行,要是认错药那是要命的事。

    后面我计划带他们去野采,不知道行不行?”

    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培训班的学员们和之前陈祥富他们不一样。他们每天的课程都比较满,加上还要每天来返,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实践学习的内容。

    所以,况叶计划花一些上课时间,带着学员们去野采。

    “这个你安排就好,只要下一堂课能带人回来就行。”对于况叶的计划,小徐医生是支持的。

    他儿时跟着自家老爹学习,田间地头没少去,为的就是最直观的认识药材。

    “那我得好好规划下。”课程表上,有些时间况叶是一天两节课,这样的日程时间比较充足,倒是可带学员们出去。

    野采也不需要离学校多远,这个时代工业化的痕迹不多,学校附近大都是田地山林,要采摘的药材不难找。

    “走,我们去卫生院那边找我爹他们。”小徐医生带着况叶回办公室收拾了一下,就带着他去卫生院那边。

    “好。”

    况叶也没拒绝,他加入培训班的教学队伍,自然得和卫生院的几人见见,相互沟通一下也好,毕竟他之前才让小徐医生重排了课程,其他人的课程安排总会受到些影响。

    抵达卫生院的时候,来看诊的老乡还没有走完,况叶和小徐医生等了好一会儿才和卫生院的四人聚在一起。

    之后六人决定去旁边不远的国营饭店聚个餐,也顺便相互交流一下。

    对于况叶的加入,卫生院的徐医生、熊医生等人也是相当高兴的,毕竟多一个人多一份力,他们也能轻松一些,至于课程调整的事,也正好符合他们的利益,倒没有什么意见。

    中午休憩的时间不长,毕竟这个季节白昼比较短。

    随着卫生院再次营业,学校上课铃再次响起,卫生院的众人和小徐医生也都有事忙。

    见此,况叶也就提出了告辞,直接回了九大队。

    回到九大队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况叶简单的收拾了一番,就外出采摘明天要用的药材,这次采收的数量比较多,以便明天足够培训班的学员分。

    这些药材之后也不会浪费,到时候直接让学员们制成标本,也算缓解一下教材不足、没有插图做参考的困境。

    当然在采药之余,况叶也顺便给自己的药材储备再添一分,毕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像之前那样集中时间制药。

    采完药后,时间已经是傍晚,况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转道去了小队长陈繁荣家。

    他去培训班上课,上工的事必然会被耽误,虽然大队长陈庆国说队里会支持,但这件事他还是得和小队长陈繁荣说一声才行。

    好在陈繁荣对此事早有准备,之前他堂侄子陈祥富就说过这件事。

    给小队长打了招呼后,况叶才回到家中,之后准备晚餐的时候,特意多准备了些菜。

    今天情况特殊,午餐是和小徐医生他们在国营饭店解决的,但后面每天都去场镇,他不可能都在饭店解决。

    毕竟他手上的粮票可没这么多。

    后边吃饭问题,他这边准备和学员们一样,每天带饭盒去学校,借用学校的锅炉蒸熟米饭和热热菜。

    使用学校的锅炉是要交费的,毕竟锅炉的工人和燃料都是要开支的,不过平摊到人头上的费用不高。

    况叶之前和小徐医生打听好了,准备明天就去教务处交钱。

    翌日清晨,况叶和往常一样醒来,看了一眼手表,时间也才刚刚六点。

    花了些时间吃了早饭,在七点前天还未完全亮开的时候,况叶背着准备好的背篓往场镇而去。

    抵达场镇的时候,也才堪堪九点。

    今天不赶集,街上的没什么人,他直接往学校走,找到昨天的办公室把背篓放下,之后去学校的教务处把吃饭这一问题解决了。

    之后和上完一节课的熊医生简单的招呼一声,就带着准备好的教学材料等物品给学员上下一堂课。

    这一次比昨天准备还要充分,这课上得更加的顺利,学员们的收获也不错。

    就在他下课准备离开的时候,还有几个学员找到他。

    原来是这几个学员昨天回去之后,就把昨天教的十种药材中能找到的采摘了一些,准备学陈祥富他们做成标本,以后用来做参考。

    今天是让况叶帮忙看看,这些药材有没有采错。

    辨别了这些药材,况叶同时对这样的行为表示了赞同。能够被选上参加培训的学,大都是有明确的目标的,这样主动的深入学习,一旦有了领头,后面的效仿者会不少。

    这样一来,他相信半年的时间,学员们还是能掌握不少医学相关的知识。

    下一堂课开始的铃声响起,况叶才离开了教室。

    会办公设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他就去了公社办公处,昨天和乔书记约好了上完课去找他。

    “小况,这就是要出手自行车的米老三。”乔书记今天在办公处,况叶找到他之后,就被带着去见了一个人,正是要卖自行车的那人。

    “米三叔,你好。”米老三看着和乔书记差不多大。

    对于他为何要出手自行车,还不等况叶打听,米老三就简单的说了说。

    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家里准备再添一辆飞鸽牌的自行车,这个牌子的自行车,如今的市价是一百六十元左右。

    把旧的这一辆出手换点钱,也算是凑点钱,减少一部分开支。

    况叶仔细的看了看米老三身边的自行车,除了油漆有了损坏、车铃的敲击锤不见了之外,其余到没什么毛病。

    价格七十块,对此况叶没有什么异议。

    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不过想要真正的让这辆自行车属于他,还得办理一些手续才行。

    手续的事,况叶并不清楚,还是乔书记带着他和米老三公安机关那边办理的。

    米老三带着这辆车原本的购车发票、自行车执照,在公安机关办理了过户手续,况叶把车钱付给他之后,米老三算是没啥事了。

    而况叶还需要办理一个自行车执照,车牌的还是原来的那个,但要交一笔过户费和车辆牌照税。过户费包含了车辆再次交易的税费、工本费等,这个不多,加起来一块出头。车辆牌照税也不多,也就一年两块钱。

    最后况叶拿到了一个红色小本,这就是自行车执照,这样他才算正规合法的拥有一辆自行车。

    第164章

    从公安机关出来, 况叶除了拥有了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还揣着新鲜出炉的自行车执照。为此,他很是感谢了乔书记一番。

    在这之前,他完全不知道这个时代买自行车后, 还有这么多的手续。

    要不是乔书记帮忙, 他还真搞不清楚, 拿证也不会这么迅速。

    “小况, 你好好在培训班上课就行。”最后乔书记在分开前拍了拍了他, 笑着勉励了一番。

    “嗯,乔叔我会的。”况叶点头道。

    虽然他原本也会认真的教学, 但有乔书记这般的照顾,这心底自然也有更尽一份力的想法。

    和乔书记分开后,况叶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学校,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也快要结束,他准备把午饭解决了, 才回九大队。

    在锅炉房取到饭盒后,况叶正巧遇到了下课的熊医生,之后就和他去了卫生院那边,和徐医生等人一起用饭。

    昨天是逢场日,他和几人聊的不多, 今天正好再交流了一番。

    这期间也了解到徐医生他们这段时间的纠结。

    在培训班没有开设之前,每到闲日徐医生或者熊医生之中,就会有一个人下乡巡诊。

    现在为了保证培训班的教学, 两人巡诊的时间不得不缩减。

    原本他们还在为此事忧心,但如今有了况叶的加入, 两人终于能挤出一点时间,但也不多。

    这个时候, 他们就恨不得时间能够过快点,培训班的学员们能早点完成培训,到时候各个生产大队都能有一到三个懂医的人,那么他们以后也能稍微轻松些。

    除了这个,几人也谈到教材缺失的问题。

    “我听说上个月已经有教材的消息了,不过安琼县能不能拿到足够的数量,还是一个未知数。”徐医生听着众人的担忧,提起了他刚得到的一个消息。

    “有消息了!徐医生你从哪知道的?”听到这,蒋卫生员不由得惊讶道,有些好奇的问道。

    旁边的况叶也很好奇,不由的把目光望向徐医生,在场的熊医生和伍卫生员也一样。

    “县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听说是一本叫做《赤脚医生手册》的书,在去年十二月就出版了,好像是海市出版社出版的。不过安琼县想要拿到,怕是要等一段时间了。”徐医生回道。

    赤脚医生培训班开始后,遇到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丰水公社有,安琼县下辖的大多数公社都普遍存在。

    给培训班授课的医生、卫生员,有许多都是徐医生的熟人,相互的交流自然不少。

    他得到这个消息,就是从相熟的同行那知道的。

    “《赤脚医生手册》?真希望它快点来。”熊医生感叹到。

    这段时间他给学员们上课,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西医相关的专业教材,其实也有一些问题。

    倒不是书不够,而是不知道选那本才好。

    培训班的教学任务重,但时间却比较短。要在半年的时间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专门的教材却没有。

    而熊医生计划的教学任务,分散在好几本不同的书册上,所以也有着和徐医生他们一样的烦恼。

    “有希望就好,我们再坚持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这样的教学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所学的知识都是学员们自己用笔记下来的,能有比较强的印象。”听到《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的消息,况叶心下也很高兴。

    他是知道这本书的,曾经在网络上被戏称为“穿越必备的三大神书”之一。从这个称呼上,就能知道它的影响力。

    但它具体的出版时间,况叶是不知道的。

    昨天他还在期盼它能早点问世,没想到在去年十二月,这本书就已经正式出版了。

    现在是一月中旬,书从海市调运过来,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而安琼县不知道能抢到多少。

    尽管有这么有这么多的担忧,但这本书问世,他还是相当的高兴。

    “说的是,让学员们再辛苦一段时间也不错!”听到这话,蒋卫生员笑着道。

    他也是经历过不少培训的,用笔实实在在的记下的笔记,的确会有更深的印象。

    蒋卫生员的话音刚刚落下,旁边的徐医生等人也都笑出了声。

    专门编撰的《赤脚医生手册》已经出版,之前对教材的担心,大家也放下不少,此时自然是轻松不少。

    结束和徐医生他们的聚餐,况叶也准备回九大队。

    收拾整理好饭盒,以及今天背出来背篓,他骑着自行车就回去了。

    回去的道路并不平坦,甚至还要爬坡上坎,但这样的路况对况叶完全不是问题。

    他原本就会骑车,如今的体力更是超越常人,感知也相当灵敏,很顺利的就骑着车回到了九大队。

    第一次从场镇上骑车回来,他特意的关注了一下时间。

    原本步行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如今骑车只需要约四十分钟,时间缩短了一半不止。

    想到能省下这么多的时间,以及以后出行更加的便利,况叶就觉得他这辆车实在是买的值。

    而买车带来的另一个影响,也在这个优点下,让他释怀了不少。

    骑着自行车抵达九大队的时候,况叶就吸引了不少队员的目光,这其中还要有些小孩跟着他车后跑。

    买自行车在这个时代是经济和实力的证明,在农村很少有人家能够买的起。

    目前九大队有自行车的家庭,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现在况叶骑着辆自行车,可谓相当的醒目。

    看到的队员都忍不住注目,随着身后的小孩越来越多,甚至前面还有队员拦着他准备打听,况叶不得不把自行车停了下来。

    “况知青,你会骑自行车啊?”队员一开始并没有直接问车的来源,而是感叹况叶会骑自行车。

    因为自行车在农村相当稀少的原因,很多队员们没有机会学,所以大都不会骑车。

    而况叶下乡六年多,也几乎没有骑过自行车,所以队员们都不知道他会。

    “以前在家里学过。”况叶简单的解答了一下,原主也的确会骑车。

    “这车看着真不错,是况知青你借的吗?”旁边的另外一个队员,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自行车,不由的想打听一下。

    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猜测这车是况叶买的,也是因为这辆车看着并不新。

    不过尽管油漆脱落了不少,甚至铃铛都有缺失,在队员眼中这样是一辆很不错的车。

    而问况叶是不是借的,也是好奇自行车的来源,毕竟这辆车一看前边龙头上的车标,就知道不是九大队的。九大队的自行车少,每一辆队员们都很熟悉,锦城牌的自行车却是没有。

    尽管安琼县有不少锦城牌的自行车,但在当地最受欢迎的其实是三大品牌中的永久牌自行车,目前九大队的自行车都是永久牌的。

    “不是借的,托乔书记的福,从一个叔叔那买的二手车。”况叶并没有隐瞒自行车是自己买的事实。

    这事是瞒不住的,之后他每天都要去公社,自行车也会频繁且长时间的使用。

    而在这个时代,把这么贵重的物件借给他人,必然是关系极好且相当信任的人才行。

    到时候这车是他的根本就瞒不住,还是一开始就说清楚才好。

    至于招人眼的问题,他在决定买下这辆车的时候,就有了准备。这也是他把乔书记提出来的原因。

    有了乔书记这层关系,也会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忌惮几分。

    “这是你买的?!”知道这辆车不是借的,而是况叶买的,围在这里的队员和一些小孩很是吃惊。

    “哇,况知青你这日子越过月好啊,不仅房子有了,现在还买了车,现在就缺个婆娘了,不知道你喜欢啥样的,我这边给你介绍介绍!”

    队员中一个大娘两眼放光的看着况叶,这可是好对象啊,盘点一番自家和亲戚家中的适龄的女孩,准备让这份肥肉捞到自家的碗里。

    “张六婶子,我现在不打算找对象,谢谢你的好意了!”张六婶的目光让况叶背后一紧,想到去年给他介绍对象的那群人,他就恨不得马上跑路。

    但此时他身边围着不少人,根本没有溜走的机会。

    “况知青,这车你买成多少钱啊?”

    “况知青,这车是乔书记帮忙买的啊?”

    好在旁边的队员给他接了围打听起买车的事。

    “这是二手车,要不然我也买不起,只有这个不要票。它有十年车龄了,价格比原价少一半左右,加上税费花了七十四不到,这多亏了乔书记帮忙。不过为了买这车,我兜里又干净了。”

    况叶此时宁愿正面回答其他队员的问题,也不想面对想要给他介绍对象的张六婶。

    价钱的事他没瞒着,这个价格对于一辆自行车来说,哪怕是十年车龄的自行车,也算比较低的,在队员眼中他能拿出这些钱也算得上正常。

    其实一些队员家,咬咬牙也能买的起,只是缺少有人牵线。

    一般一个劳壮力,在年成不错的时候,一年的分红也差不多有这个数,甚至更多。

    不过况叶也要哭哭穷,毕竟这是一笔大的开支,不能让队员们认为他不差钱,要不然之后的日子别想平静了。

    这不,张六婶就是最为直观的例子。

    “七十四,还不要票,这是捡着便宜了!”况叶的解释,让周围的队员一脸羡慕,要是他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也不会错过。

    “是啊,这车看着还结实呢!”

    “况知青,我家老幺你知道不?要不你处处?”

    “况知青,我想坐一下后座,可不以?”

    一时间,况叶周围的队员们和小孩七嘴八舌的找他说话,等他脱离众人的包围,整个人的精神都有些萎靡。

    第165章

    从围观中突围之后, 况叶迅速的回到家中,心底也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今天这样的情况,他虽然有所预料,但真正面对的时候, 还是有些疲于应对。

    好在, 张六婶这样想要给他介绍对象队员, 在他明确拒绝之后, 不会太过纠缠。

    毕竟之前那些说不通的人, 也是前车之鉴,要是真惹来大队长这边调解, 大多数队员还是要脸的。

    回到家中,把自行车推到屋内,在歇息了一会儿,况叶就准备出门去采药。

    此时时间还不到三点,采完药回来, 还能打理一番小菜园。

    有了自行车去场镇方便了不少,第二天况叶就没那么急急忙忙的出门,而是先把家里收拾规整了出门。

    而他七点半左右出门,抵达场镇的时候,也才八点出头, 这个时候培训班的第一堂课才开始。

    况叶在办公室,把今天要上课的内容准备好后,离他上课还有不少时间, 但总不能这么干等着,于是就准备去学校外边逛逛。

    之后的课程, 他计划带着学员们去野采,正好趁此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从学校出来后, 沿着旁边挨着公厕的小道往下走,不久后况叶就看到一片田野。

    说起来这条小道,他还相当的熟悉。

    之前去熊哥的小院采买东西后,每次都会从小院的后门出来,之后就会顺着这条小道再次回到街道上。

    不过后面因为解毒丸的事,他就再也没去过熊哥的小院,而熊哥经营的小院,在动荡开始之初就完全关停了。

    这几年更是没有再开的痕迹。

    想到这,况叶不禁有些感慨。

    不过眼前的田野,和更远处的小河沟以及山坡更吸引他的注意力,况叶并没有回忆多久往事,而是顺着田间小道在附近逛了起来。

    这期间他也没闲着,而是仔细的观察周围生长的植物,为之后带学员出来做准备。

    期间他也遇到了在附近劳作的队员。

    有些陌生的他出现在这里,自然引得人关注甚至警惕。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况叶第一时间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在附近闲逛的目的。

    幸而他丰水公社有一定的知名度,身高又是最为显眼的特征,倒是人社员们放下了警惕。

    知道他是为授课在做准备,队员们还变得友善不少。

    在周围走了一圈,大致了解到周围的一些草药的分布,况叶按着上课的时间提前回到了学校。

    今天他的课是上午的最后一堂,等到课程结束后和学员们交流了一番,就拿着热气腾腾的饭盒去卫生院找徐医生等人一起用餐。

    午休结束后,他去了供销社一趟,才准备回九大队。

    昨天买车的时候,除了自行车本身,还有一个米老三送的打气筒,应该就是车辆原本的打气筒。

    但当时他也太过兴奋,有些事都给搞忘了,昨天回到家中的时候才想起,想要保养好一辆自行车,还得需要些小工具才行。

    就比如这链条,得时不时的上润滑油,才能保证它运转顺畅、保证更长的使用寿命。

    还有车上的零件可能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动,需要一些再次固定等,也需要扳手或者螺丝刀等。

    去供销社把这些东西都添置好了,之后遇到小问题也能自己解决。

    从场镇上回来,今天就基本上没有队员拦着况叶了,只是跟在他车后的小孩还有一些。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买自行车这事也不再是九队队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就连想要给他介绍对象的队员,也逐渐因为他的态度,也逐渐消退。

    就这样,况叶每天的生活,也逐渐规律起来。

    早上一般七点半出门,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午餐过后就会回九大队,继续忙他自己的事。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课程是下午的话,他还是会上午就去场镇,只不过回到九大队色时候,差不多是三点左右。

    每天的课程轻松,况叶备课花不了多少时间,这样一来他待在场镇上空闲的时间就多了起来。

    前两天,趁着这个时间探了探学校准备的田间山头,为之后的野采做准备。

    但这事忙不了太久,后面的时间况叶就这么闲着,又非常的不得劲。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他似乎适应了忙碌,没事做还真有点不适应。

    最后为了打发这些空闲的时间,况叶干脆到培训班去蹭课去了。

    虽然看过的医书不少,但也一直是处于理论的状态。正好趁着这个时候,也跟着学员们一起学习一些。

    对于他的加入,学员们和授课的小徐医生等人倒没什么意见,甚至徐医生还了乐见其成。

    况叶的基础比起一般的学员好多了,要是学有所成,倒不失为一个有力助力。

    但徐医生的愿望显然落空了,先不说况叶蹭课的时间也就空闲的两个小时,能学到多少得打个问号。

    甚至蹭了一段时间的课后,况叶蹭课的时间减少,原因之一是有些课程对他来说用处不大,另一个原因是他一件是吸引了他注意力。

    这件事的原由,就不得不说到学校放寒假的事。

    况叶刚来培训班上课的时候,学校的学生还没放假,但还没上到十天课,寒假就开始了。

    学生放假回家,学校一下空了不少,但考虑到还有培训班的学员每天来上课,学校的有些员工并没有休假。

    这其中就有印刷室的校工。

    减少了给学生们印刷学习资料、学校工作需要的相关资料,印刷室的校工就把精力放在了给培训班复印教学资料的事上。

    看着增多的教学资料,况叶也对油印技术产生了兴趣,时不时跑到印刷室去观摩校工复印各种资料。

    这期间,他甚至也尝试着自己刻画复印蜡纸。

    校工对于况叶的举动,倒也不阻止,毕竟要是他能学会油印的相关工序,校工也能轻松一些。

    至于期间消耗的蜡纸,没有超出一定范围内,就不是什么问题。

    就这样况叶,一有空闲时间,就往印刷室跑,经过不断的练习,油印的技术还真让他掌握了。

    油印的技术,其中最难的一点就是因铁笔在蜡纸上刻画出要复印的内容,其他的工序就相对容易很多。

    而况叶如今对自身的掌控、以及敏锐的感知,都让他能较为顺利的掌握相关的技巧。

    最后他仅仅花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就成功的刻画出一张合格的蜡纸。

    学会了油印的技术,况叶就开始自己复印一些教学资料,这其中更是少不了试卷。

    随着学习资料的增多,培训班的学员们可谓快乐和痛苦参半。

    快乐的是,有些资料终于不用手抄;痛苦的是,资料中有不少试卷,考试变得频繁起来,实在是有些头疼。

    就在况叶和徐医生等人趁着这个时间,频繁的考教学员们的学习成果时,时间也在不断的流逝。

    这条况叶骑着车回到家不久,小队长陈繁荣就找上门。

    这个时候,况叶才恍然年关将近。

    “况知青,明天队里分红,你下午回来的时候记得去领啊。”

    “明天分红,那岂不是后天就是小年了?要不是繁荣哥你提醒,我还真忘了,谢了啊。”

    陈繁荣来找况叶就是来通知他一声,也没久留,和况叶聊了两句就离开了。

    知道明天队里分红,况叶还是挺高兴的。

    这几年以为政策的关系,过年的气氛也淡得很。不过时人对春节还是相当重视的,就算不休假,年关将近的时候,周围都气氛还是不一样。

    队里分红这事,在动荡没开始之前,往往都是春节的开端,毕竟分到钱后就是小年,之后杀猪、捞鱼,打扫房前屋后等活动,都是一年到头难得的好日子。

    如今很多活动都取消了,也不放假,但分钱本身就是一件人所有人都盼望的事。

    于是第二天,况叶午后不久就回到了九大队,也没直接回家,而是先到二小队的仓库前的晒坝找会计陈庆方等人。

    此时晒坝里还排着一些队员,况叶抵达后就坠到了队伍的末尾。

    之后况叶和挨着的队员打听了一下,去年九大队的总体收入怎么样。

    上午的时候他不在场,会计陈庆方宣讲的时候当然听不到,现在只得找队员们打听。

    “去年队里的收入还不错,均摊下来每个公分能有两分四厘呢!”说起收入,队员们脸上就扬起大大的笑容。

    这几年因为时局动荡、以及一些气象灾害,九大队总体收入波动颇大。

    六九时局终于没那么乱了,加上老天赏脸,九大队的总体收入总算有了回暖。

    虽然比不上以前最好年成,但也是相当不错了。

    按照每个公分两分四厘来算,队员们这一年的收入算得上不错。

    队里最能干的劳壮力,如果每天都是满公分,算下来能领八十块出头的分红;就是体力稍差的妇女,要是每天能有六个公分,领到的分红也有近五十块。

    而如今这个时代,一户队员家成员不少,分红加起来自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想到这,如何不让队员们高兴。

    从队员们这打听到了消息,况叶也自己核算了下,他去年差不多有两千出头的公分,算下来也能领到五十来块呢。

    这笔收入虽然还比不上他制售药品两个月的收益,况叶还是相当的高兴,这个时代五十块不是一个小数。

    而且队里的收入,一年算下来现金虽然不多,但口粮也是收入的一部分,真要算下来,实际也值一百多,这也不算少了。

    下午的队伍不长,况叶排了半个多小时,也轮到了他。

    最后领到的分红,和他估算的差不多,有五十一块八毛多。

    第166章

    领完分红, 小年也很快到来,况叶每天去场镇上完课之后,回到家中也在为年关做准备。

    现在虽然过春节不放假,但有些事还是要准备的。

    比如, 趁着寒冬腊月, 收拾房前屋后的阳沟、清理屋檐瓦顶的扬尘等。

    当然还有准备一些年货, 除了丰富一下自己的餐桌, 还有一部分拿来做人情礼往。

    在除夕之前, 况叶给乔书记、徐医生等人、大队长陈庆国等人、周光旭四人、以及一些相熟的人家都准备了些年礼。至于况家人和刘康民、简修文、张友岁他们,况叶也在送上拜年的信件之余, 寄送了一些不算出格的年货。

    也不是多么贵重的礼物,就是他自己做的一些水果糖、糕点、茶饮等。

    当初用红薯淀粉制作了红薯糖,不仅他自己喜欢,也很受其他人的欢迎。

    空间中的产出他自己一个人实在消耗不完。

    尽管他这几年大部分的田地都用来种植药材了,但始终留有一亩地来种植蔬菜或者粮食。

    空间的加持, 让地里的蔬菜、粮食能随时随地的栽种,产量也能达到该品种的最佳产量。

    甚至空间还有优化作物的效果,况叶经过几年的观察,他这几年一直在种植几种蔬菜,产量都比原先的要好上一分。

    不过这个优化不是陡然提升的, 而是经过一轮轮选育优良的种子,逐渐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增量。

    就去年,他种植在外面小菜园的蔬菜, 也是空间中选留的优质菜种。

    这让他的小菜园的蔬菜长得非常的喜人。

    也因此,有一些相熟的队员家, 还找他换了一些菜种。

    而空间中,况叶还种着不少果树。自从它们开始结果后, 产量是一年比一年高。

    甚至因为空间能模拟出作物的最佳生长时间,种在空间的果树很多都能一年收获两次,更甚者还有花果同期的水果。

    空间虽然每种果树都只有两颗,但架不住况叶种植的种类多。

    樱桃、枇杷、杏子、李子、桃子、梨、柑橘、橙子、花红、甚至后面还栽种了在安琼比较有名的一种柚子。

    除了空间,外面的小菜园周围,他也同样栽种了这些品种的水果。

    小菜园周围的这些水果,虽然产量比不上空间,但况叶却还是认真的打理,每年的产量也不少。

    因此每年的水果况叶根本吃不完,小菜园收获的他大部分可以送出去,但空间中的想要送出手,就得谨慎许多。

    这样一来,空间中的水果越堆越多,况叶不得不花心思把它们制作成果干、果酱、甚至是糖果等物品。

    空间中的储物柜有延长保质期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放的东西越来越多。

    要是不把尽快把东西消耗掉,总有一天会“爆仓”。

    为此,况叶准备趁着过年,送出去一部分。

    这个时候,他不由的有些想念熊哥经营的小院。如今想要卖点东西都困难,稍不注意就容易被人盯上举报。

    想到仓库里堆放的一堆东西,况叶就希望十年动荡早点过去,他也好清理一下仓库,更能有一笔入账。

    “明天培训班不上课,在这里我先给大家道一声过年好。”

    除夕的前一天,况叶中午和徐医生他们聚餐的时候,就听到徐医生说起明天的安排。

    因为时局的原因,春节不放假被当成了政治口号,正所谓“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

    不过考虑到培训班的学员来场镇上课,离得远的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

    要是明天也继续来上课,远一些的学员回到家中必然会很晚了,徐医生找乔书记那边商议了一番,决定明天培训班不上课。

    毕竟除夕这一天,一家人团聚,是国人非常注重的一点。

    要是离得远还好说,学员们都是丰水公社底下的社员,这一天都不能和家人好好团聚,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至于春节不放假这一口号,对学员们来说,其实限制没有那么大。

    毕竟按照学员们现在的身份,还只是学生,不是促生产的主要对象,放一天假没人会抓着不放。

    “那我也先祝各位新年好。”明天不来场镇,在见面也就是正月初一,况叶也先给培训班的给位教职人员道一声贺。

    在场的熊医生、蒋卫生员等人也纷纷提前道贺。

    相互道贺间,况叶也收到了徐医生等人回给他的年礼,最后会九大队的时候,背篓里面的东西比原计划的要多不少。

    除夕这天,上午把家里在收拾了一番,期间还给堂屋大门、以及厨房门这边贴了红色的对联。

    贴对联,是这几年动荡下来,唯一能在春节保留的习俗了。

    不过之前那种辞旧迎新的祝福语,以及对来年的美好期盼,这样的对联基本上见不到了。

    如今贴的对联,大多是一些政治类的语言。

    尽管如此,对于这唯一能留存下来的习俗,队员们还是非常的积极的。

    门帘上有红色对联,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都是一个喜庆的符号。在这个时期是难得一抹亮色,谁也想让这日子过得有滋味一些。

    况叶也和队员们一样,当然他还有另外的一个目的。

    那就是,这些政治类的对联,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这个时期,一些小东西能向外展示一些立场,能提防一些有心人。

    不过除夕的晚上,况叶也没能第一时间吃上准备好的大餐,而是和队员们一起聚集在一起,再次参加了一场“忆苦思甜”的大会。

    这几年况叶和队员们都有些习惯了,所以面对特意弄的很难吃的“忆苦饭”大家还能苦中作乐的吃下去。

    不过在大会结束后,大不部分人还是会悄悄的在除夕这天晚上吃点好的。

    毕竟一年到头,所有人都期盼能在过年的时候好过一点,这个时候哪怕是有时局的影响,也很难磨灭大家对美好日子的执念。

    况叶自然也不例外,大会结束后,就在空间中享用了早就准备好的大餐。

    除夕一过,正月初一这天,大家也都继续忙活。

    况叶忙着采药制药、给培训班的学员上课。期间每次去印刷室给学员们复印教学资料的时候,他都期盼着专业的教材能够早一点发放到学员们的手中。

    这样不仅仅是他,教学队伍的徐医生等人、甚至学员们都能轻松一些。

    而就在这份期盼中,《赤脚医生手册》终于有了明确的消息。

    “听说县城那边已经拿到《赤脚医生手册》了,过两天就会分发到各个公社。”二月中旬的一天,徐医生告诉了况叶等人一个好消息。

    “真的吗?那太好了!”

    “终于等来了啊,这段时间我头都快大了!”

    “县城拿到多少本啊,到时候公社能分到足够的量吗?”

    得知这个消息,况叶和熊医生等人都非常高兴,但对于书册的数量还是有些担忧。

    “不清数,不过应该很难有足量的书。”对于这个问题,徐医生也有担忧,不过以他的推测,公社应该很难拿到足够的量。

    听到这,况叶等人有些兴奋的心情,也平息了下来。

    书册不够的话,情况就不会如预计了难么乐观了。

    而这份猜测,也终于在两天后被证实。

    为了能第一时间看到《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况叶特意早了些时间出门,在八点中之前抵达了场镇。

    “书拿到了吗?我们拿到多少本?”走进办公室,况叶就和已经在办公室的小徐医生打听一番。

    分发给丰水公社的《赤脚医生手册》,根据通知要公社这边派人去县城领取。

    本来昨天况叶就想等着去领书的人回来,好在第一时间一睹为快,但奈何他特意延迟了回九大队的时间,也没等到人回公社,只得今天早上来问了。

    “拿到了,就是这些,只有二十六本。”小徐医生直接打开办公室唯一的书柜下方的柜门,指着里面扎成两捆的书册道。

    书册是昨天傍才领回来的,当时无论是况叶还是培训班的学员都已经归家。

    倒是留守在学校等待的小徐医生第一时间得知了具体的数量。

    “二十六本!这完全不够分啊!”

    两捆书册堆起来有半米高,但每本书厚度都不小,况叶仔细的数了一下,加上抽出来的两本,的确只有二十六本。

    “唉,这没办法,我听昨天去领书的办事员说了,县城那边能拿到这些书已经是好的那一批了,至少是保证了每个公社的生产大队能分到一本。”

    经过一夜的时间,小徐医生已经能平静的看待这件事了。

    昨天拿到书后,他就听取领书的办事员讲了不少领书的经过。

    县城拿到的书不多,为了保证自家公社的生产大队至少有一本书,这期间各个公社领书的办事员扯了不少皮,所以昨天况叶才等了那么久都没等到书册被领回来。

    听了办事员的述说,在翻了翻《赤脚医生手册》,小徐医生也无奈的接受了这一事实。

    去年十二月出版的《赤脚医生手册》,总共有四十多万册。这个数量看着多,但却根本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

    安琼县城能拿到足够每个生产大队一本的数量,已经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了。

    而丰水公社拿到二十六本,在保证每生产大队的学员们能共用一本书之外,还有两本给况叶他们教职人员使用,已经很不错了。

    况叶从小徐医生这了解到这些,也只能接受现实。

    放开这个纠结,他就拿起一本《赤脚医生手册》看了起来。这本被后世称为神书的书,到底是怎样的,他得好好的看看。

    第167章

    翻开书, 最前面的内容,具有这个时期明显的特征。政治性的话语,在开篇占据了一部分。

    对此,况叶也没什么意外。

    毕竟这几年书店中出售的书籍, 大都有这样的情况。

    而且培训班的学员们也是有思想教育课的, 公社的宣传员, 对这方面的可还是抓得比较紧的。

    不过来上课宣传员, 还有其他的事要忙, 每次上完课,和况叶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

    除了政治性的内容, 后面的内容就是和医学相关的知识了。

    内容包括卫生防疫、看诊的方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常用中西药的的介绍、一些常见病的资料以及预防、甚至针灸推拿、外伤处理等医疗手法。

    其中更有一个章节的内容,况叶都没想到。

    他虽然知道《赤脚医生手册》这本书,在后世被戏称为“穿越的必备三大神书”之一,但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却是不知道的。

    这次翻看, 他才知道里面竟然有一个章节,是专门为如何防护核污染的内容。

    看到这,况叶心中复杂难明。

    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深刻的感知到这个时候国人对外界的安全焦虑。

    如今和北边的老大哥关系破裂,更加剧了这份焦虑。

    这个时代两个顶尖的强国, 更是在掰手腕,它们手上拥有的武器,不仅是威胁对方的武器, 也威胁着全世界的其它国家和人民。

    因为这份焦虑,才会有书中相关的知识。

    “上课了。”小徐医生突然道。

    况叶心中正复杂着呢, 上课的铜铃声就响起了,因此他不得不整理好情绪, 他要帮忙把两捆新书送到教室,得和小徐一起。

    办公室里培训班所在的教室不远,两人各自提着一捆书册很快就抵达了教室,之后更是把书册分发给学员们。

    因为数量有限,发放的原则就是一个生产大队的学员共用一本。

    同属一个生产大队,每天上下学基本上都在一起,书籍周转起来方便。

    拿着新书的学员们,都有些兴奋。虽然不能每人一本,但一般是两三人共用一本,关系好挤着一看也是可以的。

    有了新书,他们至少不用记那么多笔记了。

    而且书中还有详细的插图讲解,无论是草药、还是穴位、包扎,甚至卫生防疫等方面的都有。

    培训班的学员们大都没什么绘画水平,教课的徐医生等人也是,以往的教学除了况叶还会画些插图,其他人基本没辙。

    如今有了这些插图,他们之后也能更好的学习和查询。

    学员们兴奋了一会儿就消停了下来,毕竟这课还是得继续上才行,而况叶也回到办公室继续翻看赤脚医生手册。

    刚刚他只是大致的看了一眼,但更具体的内容却是没有细看。

    等仔细看完一些内容后,况叶也察觉到这本书的一些不适用的地方。

    比如有些用词过于专业,而有些草药在当地并没有等。

    不过这些问题,都不能否认这一本好书。

    拿到《赤脚医生手册》后,况叶和徐医生等人的教学的确顺利了一些,但他们却没有完全照搬手册上的内容来教。

    而是结合当地的情况,做最适合当地人的教学,毕竟培训完的这批学员,最终还是在当地行医治病。

    况叶教授学员们认识草药的课程并没有持续多久,毕竟每天十种草药知识,一个月下来,出去野采和考试,也有两百五六。

    而对于学员们来说,认识五百来种草药,其实已经是极限了,毕竟再往后学,半年的时间不足以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来记忆这些。

    给学员们上了两个来月的课程,况叶原本要功成身退,但经过徐医生他们的一番劝说,况叶又继续接了另外一个课程,那就是制药相关的。

    这是考虑到学员们完成培训后,开始行医时药物短缺的一个问题。

    就是现在卫生院这边都得面对这个问题,要不然况叶制售药品这事的利润一直没怎么降。

    之后各个生产大队都有了赤脚医生,这药品的需求自然是会增大的,但想要采配到足够的药品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就要想想其他的办法。

    办法《赤脚医生手册》这一书中其实也有给,那就是希望之后赤脚医生们依靠这些乡间能够采摘到的药材。

    但仅仅靠这个,却也不行。

    半年的时间,培训出来的赤脚医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他们这半年所学的知识,毕竟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而且这么短的时间,也不足以学员们掌握多么精妙的医术。

    哪怕是照猫画虎,在行医的过程中开方剂,也不一定能行。

    这个时候,另外一种东西,就非常的实用,那就是有明确疗效的中成药。

    《赤脚医生手册》中其实记录了多种中成药的名字、药效、甚至它们其中饱含的药材。

    但也仅此与之,其中的药材比例分量到底如何是没有的。

    为了方便学员们以后行医,徐医生和况叶商量了一番,希望他这边能教学员们制药相关的知识。

    当然也不是让况叶拿出看家本领,而是希望学员们能够根据药物的配比,粗略的配制疗效明确的药。

    卫生院这么多年都使用这况叶制售的成药,这些成药比市场上的同类型的药品效果都要好不少,徐医生自然也是知道这其中必然有况叶独家的本事。

    对于这种独门传承,他没打算人况叶公之于众。

    而是希望教授学员们如何配比,制成相关的中成药。为此徐医生这边他特意提供了一些药方,和常规的制药手法。

    这些虽然也是徐家的传承,但早在五几年的时候,它们就不在是秘传了,当初为了保全自家,徐医生配合当时的政策,把这些东西献了出去。

    所以现在也用不着保密,给况叶也算是劝他接下这个活的筹码。

    其实这课,徐医生父子也可以来上,但他们一个还有卫生院的工作要忙,一个是生产大队的坐诊医生,能挤出时间来培训班上课已经忙得团团转了。

    况叶能接手这门课的话,他们也能轻松不少。

    既然事情都说道这个份上了,况叶自然也不能再推脱,而且徐医生拿出的东西,其实对他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他制药的手法,和传统的有很多的不同。

    之前刘医生那边给了他不少书,倒是了解了一些,现在徐医生这边给出的这些资料,有不少也是他不了解的。

    这样一来在教授学员们的时候,他自己其实也可以在学不少东西。

    就这样,况叶开始给学员们上制药相关的课程。

    这期间,他也在学习着传统的制药手法,甚至还结合他本来的所掌握的制药手法,实验了他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而在教授学员们的时候,况叶也不会全部藏着掖着,有些相对简单的操作手法也会交给他们。

    虽然这些手法制作出来的药,没法和他制售的药品相比,但其易操作、药效也和市面上的同类差不多,就是很大的一个优势。

    制药的课程,也持续了近两个月,毕竟每节课况叶一般也只教学员们制作一种药品,而且还不一定一节课能完成,有些甚至会花上两节课,三四节课也不是没有。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学员们记下的中成药制作方法有二十来个品类,这也基本上够用了。但想要熟练的掌握这其中的技巧,之后还得他们不断的练习才行。

    况叶这边也只是告诉他们怎么做,带着实践操作了一段时间,更多的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结束了这两门课,他也算真正的功成身退。

    在学员们和徐医生等人的不舍中,况叶恢复了以前的生活规律,回到九大队制药、上工。

    这个时候,正是五月的中旬,也正是一年一度农村正忙活的日子。

    “双抢”让整个九大队的男女老少都忙碌了起来,况叶继续上工之后,也加入了这场忙碌之中。

    四个月左右的时间没上工了,恢复上工后他倒是没有不适应。

    先不说况叶如今的体力,就是这五个月,他其实也没少干活,只不过是忙着打理空间和屋子旁边的小菜园。

    不过没等忙几天,忙碌的日子就逐渐进入了尾声。

    小麦、油菜、杂粮等归仓之后,玉米、红薯、水稻等作物逐渐栽种到田地之中,剩下的收尾工作就可以慢慢来了。

    看着栽种下去的秧苗,九大队的队员们,脸上都松了一口气,期盼着丰收的到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气象灾害,却让所有人的心情都变得相当的差。

    五月下旬中,安琼县内经历了一场大风暴雨,甚至局部有冰雹落下,有近十来个公社因此受灾。

    而丰水公社这次就是其一。

    看着被水淹、风吹、甚至冰雹砸坏的秧苗,队员们心里都不好受。

    而在这次气象灾害中,也不仅仅是农作物受到了损害,也有许多队员家的房屋遭到了损坏。况叶家的屋顶也有不少瓦片被砸坏,从来导致漏雨的地方增多,导致屋里不少地方受潮严重。

    值得安慰的是,这次冰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有几个队员受了轻伤,有陈繁仪那边的处理,要不了多久就能好。而且时间来的还算不那么糟糕,至少小麦、油菜等作物已经归仓。

    天灾无情,但日子还是得照常过,地里损坏的作物,得及时进行补种。

    等天气转好,队里就快速的组织队员们干活。

    时间还不到六月,赶紧把地里的秧苗补齐,后续的粮食产量受到的影响应该不大。

    第168章

    忙着补秧苗之余, 况叶也抽时间修补屋顶和打理小菜园。

    这次他屋顶的瓦片被冰雹砸坏了不少,得趁着天气还晴朗的时候,赶紧换上新的瓦片。

    现在已经是五月末,已经是夏初, 而当地夏季的雨量大, 不快点修好屋顶, 这屋子得成水帘洞。

    这次修补屋顶, 况叶没打算一个人弄, 为了尽快弄完,还是请了相熟的陈繁勋等人帮忙。

    瓦片他也不用去买, 之前翻修的时候,购置的瓦片有多的,为的就是之后有情况能及时用上。

    正好这屋顶从去年开始就没翻过,趁着这修补也在仔细的检查了一片,有情况就及时处理了。

    这样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 屋顶总算修补好。

    除了修补屋顶,这次小菜园也得好好打理一番。

    大风暴雨加冰雹,也给小菜园带来了不少损失。栽种在里面的蔬菜瓜果先不说,况叶种植的药材和灵植也受到不少影响。

    小菜园的地理位置不算多低,里面的作物倒没受到水淹的困扰, 但大风和冰雹造成的损失不算小。

    小菜园周围栽种着一圈果树,大风虽然没有把这些果树连根拔起,但有不少枝丫还是遭受到了摧残。

    有些折断的枝丫直接砸到了小菜园中, 底下的作物也因此遭殃。

    除了被折断的树枝砸,有些作物本身也被大风吹的倒伏, 有些已经无法抢救,有些需要后期扶正。

    药材和蔬菜的损失, 况叶都能接受,灵植若是遭到了破坏,这损失也真就有些大了。

    但之前狂风暴雨还伴着冰雹,况叶想抢救,想了想还是没有出手。

    狂风暴雨他不惧,但冰雹却是一个要命的东西。尽管他现在是练气一层,还有着敏锐的感知,但在自然天灾面前还是很渺小。

    正所谓“善泳者溺于水”,要是他仗着这身本事去冒险,会不会出意外谁也说不准。

    后面不再下冰雹,况叶才穿着蓑衣斗笠去查看种植在小菜园的灵植。

    损失的确有,不过也在他能接受的范围。

    小菜园中总共种植的四处灵植,除了最开始三种灵植混合着种在一起,剩余的三处都是单独的一种。

    这其中,朱栗果和晴玲花,现在都能时不时的采收,只有云芝草因为其生长特性,差不多五个月能采收一次。

    前不久况叶才采收过一次云芝草,现在的云芝草全株都是天蓝色的。

    而这次的损失,主要也是云芝草和朱栗果,云芝草的叶片肥厚,能容易被砸伤,朱栗果植株如同小灌木,上面的果子被砸落不少。

    好在没有一株灵植死亡,加上况叶后续处理的及时,养一段时间就能让植株恢复。

    就这样,每天忙着上工和打理灾后的小菜园,时间逐渐流逝。

    七月二号这天,况叶骑着自行车早早的去了场镇,给卫生院那边送货。

    这个季节天亮的早,天刚刚亮开的时候出门,抵达场镇时,时间也才七点左右。

    而场镇上的卫生院此时已经开门。

    老乡们赶集一般都会很早出门,离场镇近的老乡们,自然也来得早。

    为此在赶集日这天,卫生院的徐医生等人也早早的开始工作。

    不过七点的时候,不是院内的人流高峰期,蒋卫生员他们此时并没有多忙。

    况叶走进卫生院后,就和蒋卫生员接上线,很快把这次的货品交接清楚。

    “况知青,明天上午九点培训班结业典礼,作为授课老师的你可不能缺席。”清点完这次的药品,蒋卫生员在递给况叶货款的时候,也笑着开口道。

    “一定来,这事我可不会错过。”关于结业典礼的事,早在前不久陈祥富那边就给他说过。

    今天蒋卫生员再次提起,况叶当然不会不去。

    “哈哈哈,那就明天见了。”

    “嗯,明天见。”况叶见蒋卫生员又要开始忙活了,就没再和他闲聊,挥挥手和人招呼一声就离开了卫生院。

    而此时时间才七点半不到,场镇上赶集的老乡还不算多。

    见此,他连忙往卖肉的铺子走去,这个时候应该还有货,正好他手上有票。

    之前采摘的云芝草,总共有四片,制成的药丸有三十来粒,交给乔书记后,得到的报酬比起之前要丰厚得多。

    考虑到他现在有了自行车,来往场镇方便了许多,况叶特意提出想要些肉票作为报酬。

    对于况叶的这个要求,乔书记那边说没问题,但也说了量应该不多。

    毕竟这肉的供应量在那,肉票的数量也是有数的。

    所以最后,况叶拿到的肉票不算多,总共五张票,每张都是半斤的量,差不多是城镇人口一个成人五个月的标准。

    五张票他也没打算一次性用完,这个肉票的期限是一年,他打算每个月用一张,这样每个月都能尝个鲜。

    来到卖肉的铺子前排队,前面还有几个人在等待,不过没多久就轮到况叶了。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些晚了,肉摊上的肉成色已经没那么好了。

    这个时代对于好肉的标准,和他原本的时代不一样,肥膘越厚的部位越受欢迎。

    现在肉摊上的最肥厚的部位早就卖完,就是稍微次一些的也都买得差不多,至于猪下水早就没了。

    猪下水一般很少出现在肉摊上,一般早早的就被饭店定了。

    饭店用它们做面条的浇头,或者特色的炒菜。也不用担心消耗不完,毕竟肉也不是每天都有,饭店的厨师自有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

    而一旦下水出现在肉摊上,也因为价格相对比肉价便宜,早早的就会被人买走。

    现在肉摊上剩下的肉成色不好,况叶看了一眼,挑出其中最好的一份,让卖肉的工作人员给他切了半斤。

    来到这个时代后,原本就对肥肉没多少抵触的他,如今也和时人一样,偏爱更肥的肉。

    当然这些肥肉的最终归属,也基本上是来炼制猪油,用来填补每个月的食用油不足。

    买好肉,他在场镇上逛了一圈,之后在去公社办公处缴税办事等。

    等到来场镇的事办完,时间还不到九点钟。

    不过他也没继续在场镇上待着,而是骑着车回了九大队。

    回到家中,也才九点半左右。这和没有自行车之前,相差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在这个时候他就觉得那不到七十四的钱花得很值。

    整理了一下买回来的东西,特别是把肉保鲜好。

    上午的时间他也不打算出去了,而是继续打理小菜园,这个季节万物生长相当的迅猛,要是不注意,小菜园中的作物和药材都会错过最佳采摘时间。

    中午的时候,添了一道辣椒炒肉,馋了许久的味蕾稍稍得到了满足。

    带着这份惬意,他拿着小锄头干劲满满的出门采药。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就是培训班的结业典礼。

    虽然典礼是九点钟开始,况叶却还是在七点左右出了门,提前到才比较礼貌。

    在八点前抵达场镇,况叶直接朝着学校走。

    刚刚走到学校门口,就遇到几个学员。

    他在培训班上了四个月的课,对于这些学员自然是相当的熟悉,因为年龄比较接近,他和学员们处的也不错。

    因此,他就被学员拉到一起聊天,差不多四十来天没见面,学员们倒是有很多话想和他说。

    对此,况叶也乐呵呵的跟着学员们一起行动。

    不过后面小徐医生找到了他,才和学员们分开。

    为了今天的结业典礼,学校这边聚集了不少人,除培训班的授课老师和学员,还有学校的校领导和校工、公社的乔书记和一些干事。

    在九点钟的时候,典礼准时开始。

    学校的讲台作为此次典礼的舞台,乔书记等相关的人员轮着上台演讲了一番。

    不过这些演讲都不算长。

    之后就是学员们的主场,各个胸前都被带上了一朵大红花,表示他们顺利的从培训班毕业。

    之后宣传委员,让在场的众人合了几张影,这次典礼就算结束。

    而这个时候,也才十一点不到。

    典礼结束后,况叶和相熟的人唠了一段时间,最后和徐医生他们聚了一餐,就和陈祥富他们回了九大队。

    三人也是骑着自行车,也不怕跟不上。

    “陈医生,在忙啊!”骑着自行车回到九大队后,况叶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带着陈祥富三人来到医疗站。

    三人结束培训,今天的结业典礼上,更是领到了赤脚医生配备的医药箱,可以立即到岗了。

    “结束培训了?那你们过来,先跟着我学。”陈繁仪对况叶点了点头,接着把目光看向背着医药箱的三人。

    她是知道培训班的教学内容的,半年的时间只能够让陈祥富三人掌握少量的医学知识。

    但在陈繁仪看来,他们目前能行医都很勉强。

    大队长陈庆国也了解其中的差距,早早的就找过她,希望三人从培训班之后毕业后,能够继续在医疗站这边学习。

    对此,陈繁仪没有拒绝。

    先不说大队长的委托,就是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她也不会拒绝这个要求。

    “好的,老师!”和三人中个陈繁仪最为熟悉的胡琴,第一时间应道。

    “哎!麻烦陈老师了!”

    “好的,谢谢陈老师!”

    陈祥富和陈繁兴也连忙跟上,最后三人围站在了陈繁仪的后边。

    第169章

    三人跟着陈繁仪, 也很快进入了学生的状态,况叶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直接离开了医疗站。

    这个月医疗站的药还没送过来,他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回去拿货。

    骑着自行车非常的方便, 以往要花十来分钟的距离, 如今三四分钟就可以。

    所以哪怕是七月的午后, 况叶也很轻松的来回了一趟。

    给医疗站的货, 早就准备好了, 他回去也就待了一会儿,就再骑着车来到医疗站。

    一个来回, 也就堪堪十分钟。

    而这个时候,陈繁仪也指挥着陈祥富三人,进行这现场的教学。当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护理,她直接让三人上手,准备看看他们的水平到底如何。

    好在三人这半年的培训班没白上, 也相当的努力,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也很快的调整了过来。

    来医疗站看诊的队员,大都都是些熟悉的面孔,三人从小到大都认识, 没有什么距离感,聊了两句就让气氛轻松了下来。

    有三人的帮忙,医疗站本来就没多少的病患很快就看完, 况叶在这等了不到二十分钟,陈繁仪四人就闲了下来。

    趁此, 况叶也把带过来的药赶紧拿过去。

    “况知青,麻烦你送药过来了。”陈繁仪看着提篮中的陶瓶药罐, 先和况叶招呼了一声,就把目光转向身边的三人。

    “你们也来看看这些药,先熟悉熟悉它们,之后也好方便用。”

    医疗站的药,况叶这边提供了不少。因为药效出众,且价格也不贵,看诊的队员们一般会优先选择。

    至于陈祥富三人学过一些制药的事,陈繁仪是知道的,虽然她没有去培训班上课,但这几个月也不是对培训班的事一无所知。

    不过之后三人后边制不制药,得打个问号。所以现在,还是先熟悉一下况叶制售的药品,以及医疗站的其它药再说。

    “这是消暑丸?和我们学的藿香正气丸不一样呢!”

    陈祥富拿着一瓶消暑丸,就翻看其瓶身上的说明书,看着上面明星不一样的药材配方,有些感叹道。

    消暑类的药品,《赤脚医生手册》上记载了好几种,不过况叶和徐医生他们商量了一番,决定精简掉一些药品,消暑类的药品只教了藿香正气丸的制作方法。

    而其他几种消暑类药品的药物组成,陈祥富只知道书上记载的那几个药材,至于更详细的就不得而知了。

    没想到他用过不少的消暑丸的说明书上的药物组成,竟然和一些书上记载另一种消暑类药有些相似。

    在没进入培训班之前,他其实更加熟悉消暑丸,毕竟自从况叶自开始销售这款药的时候,九大队的每家每户都基本上用过。

    一般当地从四月开始,气温就会逐步攀升,有时候还会出现异常的高温。而地里的农活可不管太阳有多晒人,顶着烈日干活,很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所以从初夏开始,况叶制售的消暑丸就成了防暑的必备药品。

    不过消暑丸用了不少,陈祥富在之前却也没怎么关注过它的药材配方,后边这药况叶也不再向私人出售,相关的药物组成他就更难看到了。

    现在经历过半年的培训,又跟着况叶学习了两个月制药相关的知识,知道了藿香正气丸的制作方法,如今在看消暑丸,就不由的关注起药物组成的事。

    “还有这个肠胃舒,效用要更广一些。”旁边的陈繁兴也看了看肠胃舒的说明书,也发现了一些不同。

    他们之前学的关于肠胃方面的中成药,效用相对少一些。

    “培训班也就半年,你们学的那三瓜两枣,制作不了太复杂的药,这个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还要有天赋才行。”

    听着两人的对话,陈繁仪心中摇了摇头,制药的事哪有那么简单。她跟着家中长辈学了这么多年医,也就开方看诊还行,制药的话比起况叶要差不少。

    “我们会好好学的,不过想要和况老师一样,怕是有些困难。”对于陈繁仪的话,陈祥富三人也认同。

    两个月的时间,跟着况叶学了不少制药相关的知识,那二十来种的中成药,他们虽然学习了怎么制作,但想要制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需要看笔记才行。

    而这二十来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其实已经是精简了不少,这一点他们是从徐医生父子两那知道的。

    况叶授课的时候,徐医生父子两也有关注,自然也注意到他交给学员们的一些手法,和之前他们提供的制药手法有些不一样。

    有些操作更加简单,但药效却没有降低。

    这在两人眼中,是一件非常值得说道的一件事,因而在给学员们上课的时候也提到过这其中的差距。

    “先把药清点了再说吧,待会儿给你们开了瓶的看。”陈繁仪看了一眼从提篮中拿出来的药摆了一桌,三人甚至想倒出来细细再看,连忙制止。

    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虽然知道药品的保质期基本上都在两年,但为了以防万一,药品都是在使用的时候才开封。

    “哦,好的。”见此,三人也乖乖的清点药品,期间只是仔细的看了看外面的说明书

    “我和况知青要去仓库取药材,祥富你留在这,有人来看诊的话先接待着,繁兴和小琴跟我过去熟悉熟悉仓库。”

    清点完药品之后,陈繁仪和况叶准备,按照以往的惯例去仓库那边取些药材,用以抵扣这次药品的货款。

    离开医疗站的屋子时,陈繁仪也安排好了三人。

    现在有了三人,医疗站内什么时候也可以留一人了,不怕队员们来看诊的时候找不到人。

    而仓库中存放的药材,以往是陈繁仪一个人在管,现在胡琴他们也来医疗站了,这事就可以放手了。

    不过在这之前,还得让三人熟悉熟悉仓库的药材和管理才行

    从仓库出来,况叶兑换了不少药材,看着医疗站这边再次忙起来,他也就没有久留。

    顶着烈日回到家中,休息了一会儿,就接着处理兑换来的药材,为之后的制药做准备。

    手上忙活的时候,心中的思绪也相当的活跃。

    陈祥富他们三人结束培训,正式加入了队里的医疗站,那么九大队就有四名医务人员。

    而其他的学员回到各自的生产大队,各个生产大队的医疗站也早早的准备好,等待这他们的入驻。

    这样一来,丰水公社底下的生产大队,基本都有了医务人员。

    虽然这只是接受了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但况叶相信,这会给农村带来不小的改变。

    他也是培训班的教学队伍的一员,这些学员到底学了些什么,是相当的清楚的。

    虽然半年掌握不了太多东西,但这半年学到的东西,对现在的农村来说,还真能起到不少作用。

    先不说这一批学员们掌握了多上治病看诊的知识,就是培训期间给他们上的卫生防治相关的知识,就有很大的用处。

    这其中有关于饮水卫生的,如何保护饮用水源、饮用水消毒这些都有教。

    虽然从建国之后,国家就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爱国卫生运动,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却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就比如喝热水这件事,虽然不断的宣传,但因为种种原因,农村地区的农民却有不少还是习惯生水。

    毕竟喝生水比起喝热水方便许多,特别是在夏天这样的季节,回家到家就能从水缸里或者水井中取水,清凉又带着一丝甘甜,比起还要废柴费时烧的热水更让人喜欢。而且保温瓶在这个时代是稀缺货,并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的。

    但饮用生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学员们学到的相关知识,能让这些安全隐患减少不少。

    除了饮水卫生,卫生防治相关的课程中,还有粪便管理、灭蚊虫、灭鼠、防治寄生虫等,以及一些化肥农药的中毒防御知识。

    化肥队里用得少,但不代表没有,而安琼县的化肥厂今年也建成了,化肥之后必然会越来越多。至于农药,这东西一直都有。

    他们的保管、使用禁忌、防止误用误食等,要是不做好宣传讲解,还真容易发生意外。

    这些知识,在况叶看来,就能给农村带来不小的改变。

    更何况,培训班的学员们还掌握了简单的医疗知识,以及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也能解决很多老乡看病难的问题。

    不过半年的培训时间的确太短了,其他学员中的大部分人没有陈祥富三人这般幸运,后续还能跟着医术不错的陈繁仪继续学习。

    要是不精进学习,那么他们也就止步于此了,各个生产大队能获得的便利也有限。

    对于这一点,公社的乔书记和徐医生他们也早就想到了这点。

    为此,还会安排这一批学员继续培训。

    今天上午参加结业典礼的时候,况叶也从乔书记他们那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么早告诉他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邀请他继续参与下一次培训的教学。

    之前他教授了两门课程,作用不小,也减轻了徐医生等人的工作量。

    培训班还要再开,徐医生他们自然想再次邀请他。

    这个邀请况叶思考一番后,也应下来了,毕竟下一次培训的时间不算长,课程也是继续教学员们制药相关的知识。

    至于什么时候培训班再开,据徐医生那边说,也就是今年年底的时候,冬季农闲也方便学员们来上课。

    就在心底思绪乱跑的时候,况叶手上的活也忙得差不多,而这个时候外面的太阳已经西斜。

    但夏季天黑的晚,他准备趁着凉快一点出门采些药材,尽快凑齐这个月需要的原材料。

    第170章

    太阳西斜, 况叶出门采药,走在田间地头还能看见在地里忙活的队员。

    七月午后的太阳太烈,为了避免过多的人中暑,上工的安排就调整了一些。

    早上趁着温度还没有升太高, 队员们早早的出门上工, 等到气温升得较高后便下工, 这个时候上午已经过半, 队员们也在地里干了四个来小时。

    上午的的时候上工早, 下工早;下午的的时候,考虑到烈日当空, 会晚一些上工,下工自然也要晚些。

    况叶看了一下空间中放着的手表,此时时间五点左右,这些天队员们下工的时间一般在七点半左右。

    这个时候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也不耽误队员们傍晚前的活动。

    而他这个时候出门, 也还有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

    想到一味药材最近可以采摘了,他准备先去这味药材生长的地方。

    目前这味药材生长的地点只有一个地方有,得往丰禾碑那边走才行。

    为了尽快采摘到这味药材,前往目的地的途中遇到的一些药材都没有采摘,准备回来有时间再说。

    走了近二十分钟, 况叶继续沿着山坡上的小道往更高处走。

    今天想要采摘的这味药材,生长在比较高的山坡上。

    在爬坡的时候,况叶就琢磨了一番, 决定这次看看其周围有没有幼苗,准备移栽一些, 或者折些枝条进行扦插。

    这味药最好的药用部位,一年能采摘的时间也就是七月到十月, 却是他制作肠胃舒的一味药材,一年到头都要用到。

    特别是在夏季这段时间用得更多。

    之前他没有想着繁育。

    一是这处生长点也是去年才发现的,当时的时候还有些不对,不是采摘的季节。当时还没完全确定这味药材是否是他想的那种,毕竟他以往用到的都是它炮制后的药材。

    二是,每次乔书记那边还能帮他凑齐,也没有必要移栽。

    现在考虑繁育,也是他前不久确认了这的确是他想的那味药材;再加上大量的赤脚医生到岗,之后的一些药材,乔书记那边也不一定能给他凑齐。

    爬到坡顶,况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再沿着一条小路,朝着山坡的另一面往下走了一小段,才真正的抵达目的地。

    这里有一处较平坦的长条形岩石,但岩石外延就是比较陡峭的斜坡,岩石的面积不大,仅能容纳两个成人并排站立。

    而他要采摘的一味药材,就是从这处岩石的底下斜着长出的一株小乔木。

    尽管生长在这个位置,这株小乔木却长得很茂盛,原因得益于这里的阳光还不错。

    这个位置很少有人光顾,这也是况叶这么就才发现它的原因。

    此时这株小乔木上面挂满了青色的小果,这正是他要采摘的东西。

    小心的下到岩石顶部,之后从背篓中拿出一副劳保手套和一把剪刀,才小心翼翼的开始采摘。

    这是一株野生的枸橘,也是橘生淮北则为枳中的那个“枳”。植株遍布尖刺,甚至叶片都是有小锯齿的,所以采摘果实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枸橘未成熟的果实,采摘下来炮制一番后,就是中药材中的枸橘李,效用是利气、健胃、通便。

    况叶这些年也就发现了这么一株,今天也是第一次来采摘。

    不过它如今能好好的生长在这,除了地点比较偏僻以外,味道不好也是一个原因。

    要知道农村的小孩,哪一个不是满山偏野的跑,满山偏野能吃的东西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只有那些味道不好的才能好好的留着。

    枸橘果哪怕是长得像小柑橘,成熟后也会转色,但味道却是又酸又苦,个头还非常的小,几乎没有小孩会吃它。

    带着防护的劳保手套和剪刀,采摘倒也不怎么麻烦,树上的果实结得更是不少,况叶花了半个小时就采摘了小半背篓的枸橘果。

    此时他便收手,虽然树上的果实还有,但都还太小,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行。

    不过来之前他就计划自己繁育枸橘,就再剪了些嫩枝条放进空间准备扦插。

    尽管有空间这以作弊器,扦插繁育的成功率应该会很高,但他也想弄些实生苗。

    所以他还准备看看岩石的下方有没有实生苗,准备挖几株回去。

    不过下方的山坡比较陡峭,下去的时候的小心注意。

    观察了一番,况叶尽量选了一条比较好走的道,缓缓的朝着岩石下方的山坡往下去。

    在下到这株枸橘下方三米左右的时候,况叶往上看了一眼,枸橘树的树根盘在岩石的底部,下方空间很大一块都没有其他的植物,更别说实生苗了。

    看来要找实生苗,还得继续往下走才行。

    好在再往下一段距离后,山坡变得要平缓不少,他也很快的发下了一些实生的小苗。

    按理岩石下方的那株枸橘长得这么大,下边应该有不少和它差不了多少的枸橘才对,但放眼望去却只有一些嫩枝大小的小苗。

    再仔细的在周围看了一圈,看着身边一颗枝干下方被剃得很干净柏树,况叶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由。

    这处地儿的草木还算茂盛,落下来的枸橘果能发芽生长的本就不多,再加上这还是一块柴山地,每年都会有队员来割草砍柴。生长在这块地里的枸橘苗,也没有长大的机会。

    就算长大了,它的味道也不会让人想要把这树留下。直接砍了拿回去当柴火,还不用担心长大后的尖刺。

    而况叶现在看到的小苗,应该是还没来得及被割的。

    虽然只有三株,但也够用了,他准备全部挖走。不过这三株小苗长得有些分散,特别是一株还得往跟下边走才行。

    先挖了上边的两颗,他才继续往更低处走去。

    就在快要接近这株小苗的时候,况叶听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动静。

    声音很微弱,他不由得停下脚步,集中注意力去分辨这个声音。

    嘤嘤~

    好像是小动物的叫声,声音很是微弱,还带着焦急惶恐。

    判断出这是动物的声音后,他就先把挖小苗的事暂时放到了一遍,决定先朝着声音的来源处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走了好长一段距离,来到一处杂草有些茂盛的水渠边,他确认了这到底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叫声。

    竟然是刚出生不久的小奶狗!

    水渠的底部的杂草丛中,此时有一只还没睁眼的小奶狗颤悠悠的蠕动着身躯,还时不时发出有些沙哑的嘤嘤声,试图呼唤和寻找着什么。

    除了这只小奶狗,水渠底部还有另外两只奶狗,不过此时已经没有动弹,应该是和这只还在叫唤的小奶狗同一窝出生的。

    况叶凭借着敏锐的感知,这两只小奶狗已经没了气息。

    而还在叫唤的这一只小奶狗,要是他不插手,再过不久也会步入它同胞的后尘。

    嘤嘤~

    听着这一声声微弱的叫唤声,况叶叹了一口气,还是有些于心不忍,这事既然遇上了,他决定把这只小狗救上来再说。

    下到水渠底部,踩在有些浅浅的水汽的杂草上,他伸出一只手把手掌大小的小奶狗捞了起来。

    感受到他的气息,刚刚还一只叫唤的小奶狗,仿佛找到了温暖的港湾,叫唤声都不由得停了下来。

    不过没过一会儿,就在况叶的手上乱拱起来,发出嗯嘤的撒娇声,似乎是在找口粮。

    看着手上活力还挺不错的小奶狗,他心中倒是安稳了一些,看模样应该能活,不过还是得先检查检查小奶狗的情况。

    把小奶狗翻来覆去的看了两遍,也算明白了它为何会出现在这。

    小奶狗肚脐上的脐带都还没有脱落,显然出生也没两天,再一看性别是一只草狗,当地人一般把母狗叫做草狗。目前除了饿,以及声带叫唤久了有些受伤以外,情况倒还算不错。

    检查完手上这只小奶狗后,况叶也查看了旁边的两只已经没了气息的小奶狗的情况,同样是草狗。

    看到这,况叶也基本上明白了,它们三为何会被丢弃在此的原因。

    这个时代农村养的狗不少,但没有谁会有给狗绝育的想法,这样一来大狗一年能生两窝小狗。

    但狗一多,在这个时代的农村,却没有足够的食物养活这么多狗子,一般都会等小狗大些就送人。

    而能够送出去的狗,大都是牙狗,也就是公狗。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牙狗不会下崽,不会有再添小狗的麻烦。而草狗就不那么容易送的出去了,毕竟养它就意味着其成年后会有更多的小狗出生。

    因此,在农村一旦大狗生了小狗,很多主人就会把其中的草狗丢掉,甚至有些无论性别一窝都不会留。

    更有甚者不会扔,倒不是怜悯,而是想要吃肉。正所谓“鸡豚狗彘之畜,可以食肉矣”,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除了实在过不去那道坎的人,还是有不少人选择满足口腹之欲。

    他手上显然没有小奶狗想找的东西,急的这小东西又开始着急的叫唤。

    “我现在可没有东西给你吃,先忍着吧。”况叶不知道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奶狗除了奶水,还能够吃什么,看到它着急的模样只能先安抚道。

    运转了一些灵气到手掌中,小奶狗感受到舒服的气息,倒是渐渐安静了下来。

    见此,况叶心中松了一口气,不过今天采药的事怕是不能继续了,得尽快回去才行。

    不过在回去之前,他先花了点时间把另外两只奶狗埋了,再把第三株小苗挖了,才揣着怀中的这只小奶狗往回走。

    第171章

    揣着小奶狗往回走, 翻过枸橘树上方的坡顶,再接着往下走,来到大路上,地势就平缓了不少, 况叶的脚步不由的加快了些。

    “况知青, 你这是揣了个啥?”不过在回到家之前, 他就遇上了其他人。

    因为小奶狗的事, 他提前回家, 此时也才六点半不到,在地里干活的队员们还没有下工。

    远远的就见着况叶手中揣着个东西, 就有些好奇的问道。

    “是条小狗,刚刚采药的时候,在山上水渠沟里捡到的。”况叶走近一些后,把揣着的小奶狗往前举了举,让队员看清楚, 也解释了一番它的来源。

    对于捡到小奶狗这事倒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到时候这要是能养活,迟早是要让人知道的。

    这么一路揣着回来,倒不是他特意的,而是小奶狗一旦被放开, 就开始嘤嘤的叫唤,无奈只能这样揣着。

    “这小狗眼睛都还没睁开,况知青你要养?这个可不好养活?”队员看清楚况叶手中的东西, 再看况叶的表情似乎想养,不由的想劝说一下。

    出现在水渠沟里的小狗, 队员倒是不怎么意外,这是在农村太常见了。

    倒是况叶这样把小狗捡回来并且想养的人很少。

    有没有多余的粮食养狗先不说, 这些被丢弃的小狗一般都是刚出生没多久的,离开了母狗没有奶水几乎很难养活。

    “正好遇到了,加上我屋里也缺个看家的,就想先养养看,能不能活看运气吧。”

    队员说的,况叶不是不明白,但既然决定救起这只小奶狗,他就做好了喂养的准备。

    加上他原本就有样个宠物的想法,因为种种顾虑一直没有踏出那一步。今天采药遇上这只小奶狗,也算是缘分。

    至于养不养的活,他倒是有点信心。

    “养条狗也好,那就看况知青你的运气了。”听见况叶这么说,队员也没再劝什么,而是笑着回道。

    见此,况叶笑着点头,和队员闲聊了这么两句,也没耽误他回去的脚步。

    离开队员干活的田地,之后也还遇到三两个队员稍微问了问。

    不过况叶没有因此停留,之后顺利的回到了家中。

    把背篓先放下,他望着手上哼哼嘤嘤的小奶狗,一时间有些发愁。

    这么小的奶狗除了奶水,到底还能吃什么,他是一点都不知道。至于泡奶粉喂养,现在也没这个条件。

    奶粉在这个时代可是很难得的都西,他又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手上自然是没有的。而且这东西拿来养狗,要是有人知道怕是得吐口唾沫淹死他。

    回忆了一下自己现有的物资,其中还真没有适合喂养小奶狗的东西。

    唉!

    叹了口气,况叶最后决定先用米汤喂着。米汤的营养应该满足不了小奶狗的生长需求,他还得准备些其他的东西才行。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先让这个在他手上乱拱的小家伙填饱肚子。

    好在厨房的瓦罐中有煮好的稀饭,原本是等其放凉作为晚饭的,现在正好能用上。

    来到厨房,打开瓦罐的盖子,况叶先舀了一勺米汤尝了一口,自己感受了一下温度。

    中午煮的稀饭,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放置,早就凉透了。

    这个温度并不适合拿来喂小狗,得先热热再说。于是架柴烧火,准备把米汤盛放在有个陶碗中隔水热一热。

    也就一把小火的功夫,米汤就热了不少。

    不知道怎样的温度适合,他干脆用手背测试了一下,按照触之温手却不烫的标准。

    得到这个温度的米汤后,况叶还从空间中采摘了一颗新鲜的朱栗果,挤了些汁液加入米汤之中。

    米汤的营养不够,而朱栗果含有较高的能量,还是小回丹的主料之一,他就想着滴一些果实的汁液到米汤中,增加一些营养。

    朱栗果不大,挤出来的汁液就更少了,加入米汤后甚至没有让微甜的米汤变酸。

    这也是怕加多了,小奶狗承受不住。

    现在朱栗果的种植规模不算小,每天都能收获不少,拿来制成补益丸的话,他就是用来当饭吃都绰绰有余。

    消耗这么一颗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不过避免浪费,挤压过后的果子他暂时收起来,准备看看后边能不能再利用一下。

    准备好小奶狗的口粮,就开始给它喂食。

    没有趁手的喂食器,他只能拿着一个陶瓷的小勺喂。一开始没有经验,有些手忙脚乱。

    好在小奶狗的确是饿坏了,哪怕是米汤也吃得津津有味,掌握了喂食的技巧后,小半碗的米汤很快就见底了。

    摸了摸小奶狗圆滚滚的肚子,知道这个量也足够了。

    吃饱喝足的小奶狗狗,在况叶手上安静了许多。

    拿出一块抹布,把刚刚弄到小奶狗皮毛上的米汤擦干净,况叶准备给小奶狗做个狗窝。

    一个破旧不用的提篮,加上一些干燥的稻草,很快一个狗窝就做好了。

    把吃饱后很快就熟睡的小奶狗放进去,见它也没有醒来,况叶就准备去忙自己的事。

    采摘枸橘李的时候,折了不少嫩枝条和挖了三株小苗,这个他得尽快处理,时间久了成活率会大大降低。

    为了保证最大成活率,小苗和嫩枝他都准备先在空间中养养。等嫩枝生好根,小苗更壮实些,再在气候适宜时候移栽一部分到外面。

    处理完嫩枝条和小苗,就接着处理采摘回来的枸橘李,等到忙完这些,天色已经渐暗。

    之后简单的吃了个晚饭,屋外就已经黑了下来。

    嘤嘤~

    就在他洗漱冲凉的时候,又再次听到了小奶狗的声音,显然之前睡过去的它又醒了。

    为此不得不加快了洗漱的速度,赶紧去看看小奶狗。

    “这是又饿了?”捞起狗窝中的小奶狗,叫唤的声音就变成了嗯嘤,同时也在他的手上再次乱拱。

    摸了摸小奶狗的肚子,竟然有些瘪了,显然是想再吃东西。

    离上次喂食也才两个多小时,间隔的时间实在有些短。

    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况叶不得不再给小奶狗准备吃的。

    好在他大致知道这个时期的小奶狗进食相对频繁,晚餐的时候留了一些米汤,再次准备也没话多少时间。

    不过留的量只够这一次,后面的话就得现煮了。

    再次喂完加了朱栗果汁液的米汤给小奶狗,况叶准备把其放回狗窝中的时候,发下了提篮中的稻草有一处被打湿了。

    不用细看,凭着敏锐的嗅觉,就知道这应该小奶狗的小便。刚刚光注意小奶狗去了,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发现。

    把提篮中的稻草换了一些,他才把再次吃饱的小奶狗放回去。

    此时小奶狗还没睡,被他放下来之后就开始嘤嘤的叫,圆滚滚的身体也努力的朝着他这个方向蠕动,似乎在找他。

    见状,况叶把手伸过去,摸了摸小奶狗,嘤嘤的叫唤声就停了下来,但把手收回来,声音又再次响起。

    实验了好几次,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也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小奶狗显然缺乏安全感,而况叶是让他感觉到安心的存在,清醒的时候就下意识的想黏着。

    但他不可能一直揣着小奶狗,得想个办法才行。

    尝试了一番后,找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他身上一直带着的聚灵阵符牌放到小奶狗身边。

    “你还挺识货的。”看着小奶狗用两只前爪压着符牌然后团起来,一副想要睡过去的模样,况叶有些哭笑不得。

    看来他的重新换一块符牌才行了,好在青蕴竹制成的符牌他做了不少,每天轮着戴都行。

    小奶狗安静下来,况叶却还得忙空间中的事,还得抽时间在给它准备一些口粮。

    按照它现在两个多小时要进食一次的情况,这米汤可得多备一点才行。

    接下来的三四个小时,他都会在空间中,为了方便就直接把小奶狗带进了空间中。

    所处环境的变化,完全没有影响还没睁眼的小奶狗。

    放好提篮,况叶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干活,期间还再煮了一锅稀饭。

    米汤留给小奶狗,而米饭则是他加餐的主食。

    在睡觉之前,小奶狗再吃了一餐。睡觉之后,在熟睡之中的况叶甚至还被嘤嘤的叫唤声吵醒,不得不爬起来再给小奶狗喂食。

    好在小奶狗的口粮一直在空间中温着,加上况叶本身的精力充足,才让他能每次都能爬起来。

    第二天起来,况叶心下叹气,虽然知道养这样的小奶狗非常的麻烦,但没想到这么的麻烦。

    但既然小奶狗已经捡回来了,他也不会容许自己放弃,只能坚持一段时间了。

    等到之后小奶狗长大一些,不需要这么频繁的喂食就好。

    就这样,小奶狗在精心的照顾下,存活了下来,还在捡来的十天睁开了眼睛。

    之后晃悠悠的学会了走路,甚至会随时随地的跟着况叶。

    等到八月的时候,小奶狗满月,可以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走路也越来越稳当。

    为了养活这只小奶狗,况叶在最初的时候,虽然费了不少精力,但他却也觉得相当的值。

    有些冷清的小院,有了小奶狗的叫唤声,显得热闹了不少,况叶这段时间的心情都比之前要好不少。

    第172章

    九月初, 况叶照常去丰水场镇给卫生院那边送货。

    有自行车的辅助,他在十点左右的时候就从场镇回到了九大队,在接近自家小院的时候,小院内一个圆滚滚的身形向他跑来。

    汪汪~

    这是已经两个月大小的小奶狗, 见到它况叶停下自行车, 然后下车推着自行车往小走。

    小奶狗实在太热情, 继续骑车的话, 很容易压到它。

    而推着车步行, 小奶狗又一直嗯嗯嘤嘤的在他脚边撒娇,走两步都有些困难。

    “豆豆, 靠边一点。”为此况叶不得不用脚轻轻的把小奶狗推开下,才得以前进两步。

    不过被推开的小奶狗又很快会再次跟过来,继续围着他脚边挨挨蹭蹭。

    况叶继续推开,小奶狗又继续回来,它仿佛把这个当成了一个游戏乐此不疲。

    好在就十来步的路程, 自行车没有推多久。

    把车停好后,况叶也没第一时间开门,而是蹲下来而小奶狗玩了一会儿。

    刚刚捡到只有他一只手掌大小的小奶狗,经过两个月的成长,已经长大不少, 用手掂量一下差不多有四斤左右。

    小奶狗活了下来,况叶就为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豆豆。

    名字的由来也很简单, 就是根据豆豆的长相取的。豆豆是一只铁包金,是当地比较常见的土狗品种。

    这个品种的狗狗, 身上的大部分的毛发都是黑色的,四肢和胸腹的毛发多是黄色, 下半张狗脸也有些是黄色的皮毛。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眼睛上方的眉毛处有两个黄点,又被当地人称呼为四眼狗。

    他就是根据小奶狗眉毛上的两个黄点,给它取名豆豆。

    和豆豆玩了一会儿,让它不再那么激动,况叶才把堂屋的大门打开,把自行车推进屋子。

    时间才十点左右,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把从场镇上买的东西收拾了一番,在小菜园中忙活了一会儿,才开始准备午饭。在场镇上购买的半斤的猪肉,让中午的菜色丰富了一分。

    豆豆也因此吃了一顿沾了些油水的口粮,很是津津有味。

    小土狗很好养活,当初靠着加了些朱栗果汁液的米汤活了下来,现在的口粮也基本上是况叶吃啥,它就吃啥。

    不过况叶还是知道狗不能吃太咸,给它的饭食中只是少量的添加了些剩菜和菜汤,有个味道就行。

    吃饱喝足,歇息了一会儿,准备了一水壶的酸盐水,况叶就带着农具出了门。

    趴在地上玩的豆豆见状,也颠颠的跟了上来。

    见此,他也没阻止。

    农村的狗有不少都是散养的,豆豆他也准备这么养。也不用担心豆豆走丢,如今它已经认家了。跟着他出门,还可以和队里的其它狗交流。

    就况叶观察,农村的土狗是有自己的社交圈的。豆豆想要在这生活的好,需要得到其它狗的认同才行,否者会被欺负。

    豆豆现在还是幼崽,其它的大狗对它的的态度还好,长此以往也能很好的融入。

    “况知青,你来了。”看到况叶,正准备干活的队员连忙招呼道。

    “繁林哥,来这么早?”队员况叶也熟,连忙招呼道,不够还是有些感叹其来得有些早。

    “早点好啊,今天下午尽量把这块田的稻子割完吧。”旁边又来了一个队员,顺着接了一句。

    “割完?那可得攒点劲了!”看着眼前这一大片稻田,况叶有些感叹的说道。

    今天下午他没有和往常一样去忙自己的事,而是拿着拿着镰刀和队员们一起上工。

    直接到这块稻田,也是昨天就和小队长陈繁荣那边确定好的。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节,队里的所有人都忙活的不得了。

    这个时候请假不上工,显然非常的不合适,他在之前就计划好了,等秋收忙完,再忙制药的事。

    也不用担心时间来不及,按照往年的经验,差不多九月中旬秋收就会忙得差不多,剩下的半个来月足够他完成下一个月的订单了。

    就在说话间,更多的队员聚集了过来,所有人也开始忙活起来。

    割稻子、脱粒、运送,况叶和队员们顶着烈日,很快就汗流浃背。但所有人都在坚持,农时不等人,成熟的水稻得尽快的收割才行。

    趁着现在天气好,抓紧时间把稻谷归仓,之前的辛苦才不算白费。

    好在这是队里最晚一批的稻田了,忙活了快十天,九大队的稻谷全部收获完成。

    把晒干的稻谷用风车除去杂质,之后一担担的挑进仓库存放好,况叶和队员们的心才算安定了下来。

    今年五月下旬的时候,一场夹杂着冰雹的狂风暴雨,让刚刚才栽种下的玉米、水稻、红薯等秧苗遭受到了不小的破坏。

    队员们虽然及时的再补种上了,但对于后面能不能顺利收获,还是有着不小的担心的。

    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一旦这期间出现一些不和适宜的天气,那么之前的辛苦可能到头来是一场空。

    秧苗栽种下去之后,作物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队员们都时刻关注着。

    比如水稻,分蘖、抽穗、扬花、灌浆等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注意点。等到稻穗变得沉甸甸的,稻叶开始变黄,能够收获时,这心却还是不能完全放下。

    此时,所有人盼着天气晴朗,要是下雨手上的稻谷晒不好,损失又是不少。

    好在今年的天气,五月末之后,就还算不错,没有耽误农时影响产量。

    玉米、水稻顺利的完成秋收,收上来的粮食被好好的存放在仓库中。

    只有红薯还得等上一段时间。不过红薯和另外两种主粮不一样,收获的时候不必赶得太急。

    随着稻谷归仓,队里的农活相对没那么忙了,况叶也就在小队长陈繁荣那请了假,开始忙活制药的事。

    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在九月底的时候,完成了下个月的订单。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份,当地的秋雨季节也随着而来。

    二号的清晨,况叶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忙活了一会儿准备早饭,早饭结束后,外面的雨还没有停。

    就算这样的天气,他还是得给去场镇,把卫生院需要的药品送过去。

    把装药品的背篓遮掩好,再穿着蓑衣斗笠,况叶就出了门。不过因为下雨道路泥泞,今天他并没有骑车。

    汪汪~

    看着况叶出门,还没有骑车,豆豆以为和往常一样,也想跟上。

    “停,你今天留下看家。”看着跟过来的狗子,况叶把它给撵回去了。

    豆豆虽然只有三个月大小,但已经很聪明了,很快也明白了主人的意思,最后留在了家中。

    花了近两个小时来到场镇,况叶还有些不习惯。

    把药给卫生院那边送过去之后,再去了趟公社办公,以及在各个店铺采买了些生活物资,他就回了九大队。

    回到九大队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一点左右,这个时候雨已经停了。

    况叶先歇了一会儿,就又出了门,他得把医疗站订的货送过去。

    而这次,豆豆就跟着他一起出了门。

    “祥富,今天是你值班啊?”来到医疗站,况叶见到陈祥富在值班,就招呼一声。

    “嗯,况老师你送药过来?”陈祥富笑着点头,然后把不目光望向况叶手中的提篮。

    “正好现在有空,你清点一下吧。”

    此时医疗站除了陈祥富,也没有其他来看诊的老乡,况叶直接把提篮放到问诊桌上,让他清点一下。

    “好,你等我一会儿。”

    从七月份开始,陈祥富已经经历过三次清点药品了,倒也不再陌生,现场就取出提篮中的药清点起来。

    见此,况叶也就自己找了根凳子坐着等。

    他也不打扰陈祥富,毕竟其清点药品没有蒋卫生员那么熟练,要是中途和他聊天,可能会出错。

    现在下午两点左右,医疗站内却只有陈祥富一个人守着。

    这样的情况,从八月初就开始了。

    陈祥富三人结束培训班的学习后,回到九大队就加入了医疗站,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

    加上陈繁仪,医疗站总共就有了四人。陈繁仪作为医术最好的,三人还跟着她学习,自然就成了医疗站的领头。

    第一个月,陈繁仪考虑到三人刚刚接触看诊,就没有考虑排班的事,而是让三个人一起上下班。

    经过一个月的熟悉,排班这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赤脚医生本来就是半农半医的存在,也就是说陈祥富他们行医的同时,还要兼顾上工干活的事。

    经过一番考虑,医疗站的排班也就大致安排好了。

    医疗站这边必须得留一个人,以防有什么突发情况。而另外的三人,陈繁仪上午一般在医疗站,下午会外出看诊;剩下的两人,一人上午来医疗站,另一人下午跟着陈繁仪出诊。

    医疗站值班一天、上午来医疗站、下午跟着出诊,陈祥富三人基本上轮着来。

    而今天正是陈祥富值班的日子。

    “况老师,药清点好了,你对一下。”提篮中的药很快就被清点完,陈祥富那边记好数据,就拿给给况叶看了看。

    “没问题,我还要兑换些草药。”况叶看了一眼数量,点头,又接着说道。

    兑换草药这事,陈祥富也知道流程,仓库中的草药他也很熟悉,就领着况叶去拿药。

    “我先走了,回去还有事。”兑换完草药,况叶和陈祥富聊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

    这个月的制药工作他得尽快弄完,后边队里收红薯,还得忙上一段时间呢,这活他也的参加才行。

    第173章

    连绵的秋雨下了半月有余, 况叶把下个月的订单制作完成后两三天才停歇。

    地里的红薯这个时候收获不太合适,被雨水浸润的土壤,会让劳作很是麻烦。

    等到十月下旬,连续出了几天的太阳, 队里才组织所有人收红薯。

    忙着地里的农活, 时间转眼就到了十一月。

    收完红薯, 大家继续忙着播种小麦、油菜等作物, 直到时间来到十二月, 地里的农活才变得清闲些。

    这个时候,公社再次开办了赤脚医生培训班, 参训人员就是上一批学员。

    而况叶,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确定了继续教授制药相关知识的课程。

    培训班开班的前夕,况叶给卫生院那边送货,也顺便和卫生院的众人聚一聚, 商量开班后的课程安排。

    “这次的培训时间是三个月,但考虑到各个生产大队的医疗站不能缺人,每天学员们上课的时间只在下午。”

    中午卫生院的众人终于能休息时,徐医生带着他们和况叶聊起这次培训班的细节。

    “半天?那三个月也就相当之前的一个半月,学员们能学的东西不多啊。”计算了一下, 这比起第一次培训少了不止一点半点啊。

    况叶提前做了教案,这次怕是用不完。

    “能空出三个月的时间,已经是多方周旋的结果了, 而且学员们已经有了基础,这次培训比之前要容易些。”

    徐医生知道这个时间对于医学培训来说的确太短, 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很多的时间。

    自从七月开始,学员们结束第一期的培训, 各自回到了所在的生产大队。他们成为赤脚医生,给各个生产大队也带来不少的改变。

    相关的卫生防疫知识,在这约半年的时间,也配合着公社的卫生活动,逐步的展开。

    除了卫生防疫,更多的是解决一些队员看病难的问题。

    在没有赤脚医生之前,丰水公社除了场镇上的卫生院,就只有三个生产大队有医疗站,而剩下的二十一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医务人员。

    队员们想要看病,有医疗站或者离卫生院比较近的生产大队还好说,离得远的生产大队就有些困难了。

    而且,整个丰水公社的人口有近四万,卫生院和三个医疗站,根本就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医疗需求。

    赤脚医生的出现,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所采摘的药材等填补了不少医药缺口,让队员们看病变得容易不少。

    这样的改变,每个生产大队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也逐渐离不开赤脚医生。

    但只经历过半年培训的赤脚医生们,医学知识有限,学习进修必不可少。

    靠着平时卫生院的管理和考核,远远不足以让他们更进一步,集中培训必须得安排上。

    再考虑到赤脚医生半农半医的属性,公社开办的培训班只能选在冬季农闲的时候。各个生产大队在这期间医疗工作也不可能再次陷入空白,所以培训班的课就只上半天。

    “那课程安排怎么弄?”既然事情定下来也没有更改的余地,况叶就把注意力转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上。

    “这三个月的时间,总共有五门课程,中医诊疗、西医诊疗、制药学、卫生防疫、以及思想教育。前三门每天都有课,后面两门隔天上一次。”

    徐医生解答道。考虑到时间比较短,再加上大部分教职人员还有其他工作,课程的安排就比较紧凑。

    下午四堂课,基本上没有空闲下来的时间。

    “小况,制药学这门课你上,中医诊疗我或者我家小子来上,西医诊疗熊医生担任,剩下的卫生防疫和思想教育,是蒋卫生员他们和丁宣传员。你们看一下课程表,有什么建议现在就说。”

    紧接着徐医生就拿出几张课表,依次分发给在场的各位。

    “我先看看。”接过课表,况叶就看了仔细的看了起来。

    首先看了一眼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开始;最后一节课结束,时间是四点五十五。

    这次培训的三个月正值冬季,白昼时间比较短,天黑的比较早。最后一节课结束,一部分离场镇远学员们回家的后半段路程可能要摸黑了。

    至于关于课程的安排,况叶上的制药课程,差不多都是在第二节,偶有第一节和第三节,至于第四节直接没有。

    这样的安排,显然也是考虑到从九大队来场镇的距离,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课程表上的其它课程安排,也显示都有这方面的考虑。就比如第四节课,大都是有熊医生负责西医诊疗,而他是离场镇最近的一人。

    “我没什么意见,这样安排就行。”况叶把课程表交还给徐医生。

    “那就行,熊医生你们呢?”徐医生望向其他还在看课表的人。

    “我没意见。”

    “我也是。”

    熊医生和蒋卫生员他们对此也没意见,课程安排就这么定了下来。

    至于教授思想教育课的丁宣传员,他的课程安排,徐医生早在之前就询问过其意见。

    和卫生院众人商量了一番后不久,培训班正式开课,况叶也开始了每天去公社上课的生活。

    因为课程大都在下午第二节,上课时间在两点二十五,他一般都会吃完午饭才骑着车去场镇。

    他教授的课程,早在接下这门课的时候,就在准备相关的教案了,上课倒是不太费精力。

    不过每天在公社待的时间也不仅仅只有一节课的时间,除了上课,还有其他事要做。就比如给学员们准备考试的试卷,以及一些学习资料,这些都要用到油印机,校工那边负责徐医生他们需要的资料已经忙不过来,况叶会这个就基本上是自己弄。

    除了这些试卷好和资料,学员们还有很多问题想找他解惑,其中主要就是上次培训教授的内容。经过半年的实践,他们遇到不少疑惑,平时很难抽身来找况叶,现在正好趁着培训多问问。

    为此,况叶统计了学员们问较多的问题,又再准备了一些解答的资料,就更费时间了

    在寒冬腊月骑自行车可不是一件好受事,尽管况叶已经算的上修士,但练气一层的修为,还不足以让人寒暑不侵。

    为此,他给直接装备了几样御寒的物品,手套、围巾、雷锋帽让骑行没那么难受。

    而就在他顶着寒风去上课的时候,一则消息在知青间流传开来。

    元旦过后没几天,队里组织队员们分口粮,况叶早早的就到二小队的仓库前排队。

    住在仓库对面山脚下的周光旭四人也来得很早,正好排在况叶的前面。

    “况叶哥,早。有件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前面的许诚转过身来,有些神秘兮兮的说道。

    “啥事?”没头没尾的,况叶也猜不到,直接问许诚。

    “我听说从今年开始,下乡满两年的知青可以通过推荐参加招工。”许诚有些兴奋的说道。

    这消息是前不久,来九大队串门的其它知青告知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恨不得跳起来。

    当然除了许诚,另外的三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下乡快两年,无论是许诚还是周光旭、朱静、以及姜雨,都觉的这日子很辛苦。

    尽管他们已经是周围一批知青中过的不错的,九大队的队员们也好相处,但每个人都想回城里。

    周光旭因为还要照顾外公、外婆,虽然有这方面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

    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虽然有些激动,但却很快的冷静了下来。

    而许诚三人不一样,他们在九大队没有牵挂,有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如何不激动。

    “这事我知道,你们也别抱太多希望。”看着激动的许诚,以及脸上隐藏不住期盼的朱静和姜雨,况叶在心中叹了口气,稍稍的劝说了一下。

    这个消息,他其实在上个月就知道了。

    从今年开始,在上山下乡满两年的知青中推荐招收工人,这个政策在上个月就有相关的报道了。

    这个政策,带来的影响,况叶在知道的第一时间就能推测到。

    但他却不怎么看好这件事,通过推荐招收工人,这件事本身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推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有太多的操作空间。而想回城的知青那么多,为了这个推荐的名额又会产生多少事端。

    想到这,他就想起在原本的时代,流传下来的知青回城的故事。

    政策伊始,名额必然不多,而能够分到各个公社的也必然很少,甚至一两年才可能一个。

    毕竟城里的工作岗位本来就少,一旦出现最先有机会的事城市居民,留给下乡的知青只能是少数。

    而之所以从今年开始在知青中招收工人,况叶根据看到的报道,大致理出来一条线索。

    十年动荡时期,很多生产生活找到破坏,国家的一些生产计划被迫停滞。

    他现在所在的省也也一样,原本计划的三线在前几年因为一些政治斗争被迫停滞。

    不过在六九年的最后一个月,省革委的核心小组重组,造反派的两名领头被排除在核心领导层之外。

    随后省内的时局就稳定了不少。

    就在这个时候,关于三线建设的计划,去年四月开办的一场会议,让其重新的启动。

    随着计划的启动,相关的工作岗位也需要人。

    有了新增的岗位,还有一件事,促使在知青中招工的政策发布。

    知青下乡从五几年的时候就有了,简修文他们那一批,以及况叶和陈繁仪他们这一批,再到周光旭他们以及去年的知青。

    如今下乡的知青已经是一个不小的群体,相关的问题也出现了不少。

    去年六月开始,省上还组织了访问小组,开展了对全省知青的访问工作。

    其他省也进行这相关的工作。

    访问结束后,相关的会议是展开一轮又一轮,为的就是解决知青这个群体存在的一些问题。

    开始招工就是缓和这些问题的一个办法。

    第174章

    不过就算一些生产计划开始复苏, 产生的工作岗位,能够分给知青的也不会很多。

    这个时代一个工作机会,所代表的东西可不是后世可以比拟的。

    知青这一群体,比起其它想要竞争这些岗位的群体, 就显得体量非常的小。

    “况叶哥, 我知道推荐名额肯定没那么好拿, 但它是一个回城的希望, 怎么也得努力去争取。”许诚笑着回道。

    希望不大这件事, 许诚和朱静、姜雨三人心中其实有些眉目,但不到最后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你们心底有数就好。”见许诚几人的表情, 况叶知道他现在说再多,也不能打消几人的念头,也就没在多劝。

    九大队的知青目前有六人,他、陈繁仪、以及周光旭四人,其实现在符合这一政策标准的只有两人。

    他六三年秋下乡, 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陈繁仪64年春下乡,到现在已经六年有余。

    而周光旭和许诚他们,六九年三月初下乡,要到今年三月初才满两年。

    他没有争取推荐名额的打算,毕竟他要是愿意, 在云芝草那件事的时候就有机会。

    陈繁仪应该也不打算参与,她下乡六年多,九大队的医疗站基本上是她撑起来的, 这些年也一直没表露过想回城的想法。

    剩下的四名知青,周光旭在这里有牵挂, 也走不开;剩下的许诚三人,虽然有想法, 但目前还不够资格。

    许诚三人现在的想法,况叶劝不住,也不打算多劝。这事只有他们真正经历过,才会真正的感受到其中的困难。

    “况叶哥,你就不想回城?”况叶这样的态度,让许诚三人有些疑惑。

    插队的生活,和城里的生活对比,其中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他们下乡这一年多,回城的想法非常的强烈。这个想法也不止是他们有,其他的知青也都一样。

    但九大队的两个老知青,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想,但推荐名额这件事就算了。”况叶先是点头,再摇头。

    回城当然也是想的,不过他知道后面大致的走向,知道知青下乡这事终究会成为历史,所以没有那么急迫罢了。

    十年动荡时期,人和事都太混乱,他回城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而在九大队生活也不是一件坏事。

    “这样啊,要是错过了推荐招工,想要回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许诚表情有些纠结说道。

    况叶不争取推荐名额这件事,对许诚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受况叶照顾不少,又想劝说一番。

    “以后还有机会。”

    见状,况叶笑着开口道。这个机会虽然还要等到七七年,但却是最为公平的机会。

    “嗯,肯定会有机会的。”许诚点头,他相信除了推荐招工,一定还有机会的。

    这个时候他们这一批知青还没在农村待多久,回城这事都还抱着希望,所以相信着还有机会。

    关于推荐招工这事,况叶和许诚他们之后没有再多聊,而是闲聊起最近的事,领口粮的队伍也在闲谈间不断的前进。

    随着队伍的前进,也最终轮到了许诚四人。他们的口粮有多少,排在他们后面的况叶自然也知晓了。

    下乡的生活虽然辛苦,但许诚四人也不是偷奸耍滑的人,每天上工也都不缺席。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不适应,所得的工分不怎么样,后面适应了地里的农活,到还是干的有模有样。

    七零年更是他们下乡的第二年,地里的农活就更加的熟悉了,所以这一年四人所得工分还算不错。

    虽然还是赶不上一些队员,但也处在中等的水平,分到的口粮也不用队里给补齐基础口粮,反而比起三百六十斤的基础口粮要多不少。

    其中最多的是周光旭,他虽然看着比较文气,但工分的确是四人中最高的;其次是许诚,他毕竟体力上要优于姜雨和朱静;接着就是姜雨,最后是朱静。

    四人领完口粮,就轮到况叶。

    而他这次领到的口粮却是比不上四人,也就堪堪三百六十斤,基本上保证了一年的基础口粮。

    七零年,况叶应下赤脚医生培训班的授课工作,差不多有五个月的时间没有上工,这一年的工分就自然挣得少。

    上工所获得工分,他计算了一番,只有一千二百六十多分。这样的总公分,在整个九大队来说是属于垫底的那一部分。

    一年一千二百多工分,按照每个月二十八天来算,每天还不到四个工分,和一些十来岁的小队员差不多,甚至都可能比不上。

    要是真拿着这样的工分到队里分口粮,况叶自己都不好意思。

    为了凑齐基础水准的工分,他早在去培训班上课不久后,就找到了大队长那边商量。

    没法上工换取工分,那就用其他的途径获取。

    最终队里决定让他用制成的药品换取一定量的工分,不过数量有限。

    用药品换取了一些工分,况叶凑齐的工分,基本能领到三百六十斤出头一点点的口粮。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在一众能领到四百多斤的成年队员们中,显得有些独特。

    临近的队员见到这个情况,不由得纷纷侧目。

    不过他们很快想起况叶去年好几个月天天都跑场镇,就不怎么奇怪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或许不够况叶吃,但那几个月他们也是听说了公社有补贴的,根本轮不到他们操心够不够吃。

    毕竟况叶的日子过的怎么样,队员们还是知道大概的。

    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也属于队里好的那一批,毕竟他也是有手艺的人。况叶没有明面上表露过自己的财产,但从他面相上就能看出,吃饱是没问题的。

    而这个时代,能吃饱饭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了。

    三百六十斤的口粮,况叶花了些时间挑回家中,其中的红薯也好好的放到了土窖中。

    今天他特意起早,排队比较靠前,所有的事结束后,时间也才堪堪到中午。

    不过存放好口粮,磨面包饺子这事是没有时间做了,中午加紧时间解决了午餐再收拾了一下,他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上去。

    培训班的课还得上,今天是下午的第二节,他得提前到学校才行。

    一月初领完口粮,况叶每天还是继续到场镇上去上课。今年的春节来的早,时间就在一月底。

    忙着上课的同时,他也为过年做着准备。

    收拾屋子、准备年货,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除夕。

    还是很去年一样,除夕这天培训班停课,当天晚上九大组织了一场忆苦思甜大会,除夕夜就这么没滋没味的的过去。

    正月初一这天,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继续上课。

    春节的气氛也很快消失殆尽,接下来的二月,所有人都继续忙活着。

    况叶忙着制药、上课、管理小菜园等;队员们一部分忙着地里的农活,一部分被队里安排着去修路、修水渠等劳作。

    二月一过,初春气温开始回暖,地里的农活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个时候,培训班的三个月也到了尾声,随着这一次的培训结束,况叶继续回到九大队跟着队员们上工。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知青的消息再次传来。

    六九年,九大队来了周光旭四人,当年整个丰水公社来插队的知青加起来有九十多个。

    这一年基本上每个生产大队都来了四个新知青。

    根据这一年的经验,大家都以为七零年的知青应该也不会少。

    但实际情况却和预想的有很大的出入,七零年的知青非常的少,整个丰水公社也就分到了两人。

    这两名知青没有一个被分到九大队。

    七零年的知青数量这么少,让况叶有些好奇,不由的打听了一下其中的原由。

    和他一直保持联系的张友岁等人,回信的时候也给出了答案。

    六九年作为重启知青下乡的第一年,当时的动员力度之大,有不少符合标准的人都被动员下乡,积累了三年的毕业生,加上社会上的闲散知识青年,所以才有了这一年的盛况。

    但随着大规模的知青下乡,他们下乡后的生活也逐步的传回了城里。

    其中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多是述说生活上的困苦。

    这也使得还没下乡的知识青年,再次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七零年的动员工作进行的相当的困难。

    据张友岁那边给出的锦城两年下乡人数的对比,就可以从中窥探一二。

    六九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多达六万人,而七零年锦城下乡的知青只有四千多一点。

    刘康民所在的斗城,以及况家所在的潭城,情况和锦城也差不多。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

    去年十二月公布的推荐招工政策,加上动员上的加强,今年下乡的知青又多了不少。

    前两天况叶就从大队长那得到了消息,不久后九大队这边要来两个新知青。

    而整个丰水公社要接收的新知青,有三十二人,大部分生产大队都能分到两人。

    为此,大队长这边也开始为新知青的到来做准备。

    不过这次,相关的准备和况叶没有太多关系。

    新来的知青,队里准备安排他们和周光旭他们住一起。新修的知青宿舍,总共有四个卧室,再来两个人还能挤得下。

    队上目前没有再建新宿舍的打算,除非再来几个新知青,这样一来建房的资金才够。

    不找他,况叶也落得清闲。

    不过他还是有些好奇新来的知青,等两人到了还是得去见见才行。

    第175章

    三月初, 温度已经开始逐步的回暖,地里的农活也不少,一些育苗的工作也要开始进行了。

    况叶按在往常的计划,给卫生院和医疗站送完货, 就开启了下轮的制药工作。

    就在他和队员们忙活的时候, 新知青也有了消息。

    三月十五号这天, 况叶结束制药的工作, 和队员们一起上工的时候, 就从同组的队员那听到了消息。

    “庆国叔今早牵着驴去了公社,说是去接新知青呢。况知青你知道这次来的新知青的情况吗?”

    今早有不少队员看到大队长陈庆国牵着驴往公社走, 这消息一上午的时间就在队里传开了。

    关于新知青的消息,队员们虽然知道有人要来,但更加具体的却是不知道,所以想问问同是知青的况叶。

    之前周光旭他们来插队的时候,况叶还跟着一起去接了人的, 大队长这边提前准备的时候,也大都找他们这些知青。

    “我只知道是来两个新知青,具体的也不太知道。”况叶笑着摊手。这次新来的知青的信息,他还真不是很清楚。

    新知青计划安排到知青宿舍那边,队里提前准备的时候就没怎么找他, 再加上他前十来天还忙着自己的事,就没怎么打听他们的消息。

    “这样啊,看来只能等两个新知青到了才知道了。”从况叶这打听不出更多的消息, 队员有些失望。

    要来两个新知青的事,基本上在九大队是公开的消息, 没想到况叶和他们知道的也一样。

    不过今天人就会到,这份失望也很快消散, 反正最迟明天就能知道具体的消息。

    新知青的事被暂时放到一边,队员们聊天的内容转到其他上事上,况叶也就跟着他们知道了一些最近的八卦消息。

    就在他忙着上工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和两名新知青在下午的时候回到了九大队。

    两个新知青到了的消息,他是在下工的时候知晓的。

    况叶对两人有些好奇,不过却没有第一时间过去拜访。

    这个时候已经不早了,而且刚来的两人此时应该忙着安置,他就不去打扰了。

    第二天上工地的时候,两名新知青的消息,况叶又从队员那听了不少。

    “新来了两个女娃,说是看着不怎么结实呢,怕是不怎么能干活。”

    新来了知青,队里的所有人都相当的关注,几乎是第一时间她们的消息就传开了。

    队员们关注两人,却也不会贸然的接近,最开是只能通过外表判断一番。

    新来的两个知青,是两个女知青,据说有些瘦弱,一些队员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能不能干活。

    “刚来的知青干活不利索正常,就看她们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这个慢慢看吧。”

    两个知青才来,她们后面的表现如何,队员们才能判断两人到底如何,所以准备在观望一段时间。

    “而且看着不结实,不一定干不了活,况知青当时下乡的时候看着也不结实,但干活却是这个!”

    一个队员笑着说道,看向况叶的时候还比了个大拇指。

    “的确是,况知青当年可瘦了,我当时都怕他被风吹走了。”

    旁边的队员也笑着到,当年况叶的模样的确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

    况叶无奈,他当时的确非常的瘦,但那个时候他其实在人群中不算特别突出。

    六三年的时候,三年困难时期也就才过一年多。经历过这场困难时期的人,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虽然慢慢缓了过来,但也不多。

    当时的人群,一眼望去就没有不瘦的。

    况叶之所以这么突出,还是因为他的个子在当地中比较突出,又高又瘦可不就显得更加瘦弱。

    之后有空间的便利,加上青蕴酒、补益丸等,他不复最开始的瘦弱状态,却也没胖起来。

    以这个时代的物资困乏程度,想要养出一个胖子相当的困难。

    九大队的队员们,三餐能吃得饱就已经是条件不错的家庭了,每天的劳作还很费体力,想养胖点都不可能。

    “所以瘦点不怕,就怕拈轻怕重的。”

    这些年下乡插队的知青不少,什么样的人都有,九大队这边遇到的知青还好,但丰水公社的其它生产大队,也不是没有让人头疼的知青。

    “就是,五大队那边不是有个叫”讲到这,队员们的话题一下转到了其他知青上,一个队员分享他最近得到的消息。

    时间就在忙中偷闲中过去,傍晚下工回家,况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提着些东西去知青宿舍,准备和两位新来的知青打个招呼。

    “况叶哥,你这是要去哪?”

    不过还没等到他走到知青宿舍,就见到了两名新来的知青。

    就在他接近医疗站的时候,在外边阶沿上的朱静看到了他,连忙招呼一声。

    “朱静,我正打算去你们那呢,你这是陪新来的知青?”

    见到朱静,况叶也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就猜到了原由。

    之前朱静他们四人,第一天上工结束后,没去医疗站找陈繁仪针灸或推拿、以及拿药,结果第二天直接晚起,没能赶上开工的时间。

    当时还是二小队的小队长找过去,把四人带去医疗站,找陈繁仪这边处理了一番,才不至于被累瘫。

    吸取这个教训,新来的两个知青,应该是听取了他们的建议,来了医疗站。

    “嗯,我带王知青和罗知青他们来看看。”朱静指了指正在医疗站屋里的两人。

    况叶也随着她的目光方向,看到了两名新知青。

    “静姐,这位是?”屋里的两位之知青,也发现了况叶,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就是况叶知青。”朱静先介绍了况叶,之后转头介绍了两人。“这位是罗佳知青,这位是王月兰知青。”

    “你们好。”

    “况知青,你好。”

    “你好。”

    有朱静的介绍,况叶也就和两名新来的知青打了个招呼。

    知道了两人的姓名,况叶也稍稍观察了一下两人。

    罗佳,个子比朱静稍稍高一点,但和圆脸的朱静不一样,有些凹陷的脸颊,显得人更是瘦弱,好在一双眼睛看着明亮,看着倒还精神。听她说话的口音,应该是本省的人。

    王月兰,个子比罗佳还高一点,身板看着有些消瘦,一口带着吴地口音的普通话,让她更显弱气。

    看来今天上午队员们的担心,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不过况叶知道,这事现在还不能下结论,等一段时间才能看得出来到底如何。

    王月兰和罗佳昨天就听朱静他们说过队里的另外两名知青,不过看着个子有些惊人的况叶,她们还是有些被惊到,一时间也有些拘谨。

    看出两人的拘谨,朱静缓解气氛,和况叶闲聊起来,不是还让王兰月、罗佳加入话题。

    等到两人拿到医疗站开得舒活膏,那分拘谨也消散了许多。

    见到了两人,况叶没有第一时间回家,而是跟着朱静三人一起去了知青宿舍。

    虽然他的主要目标是见见两位新来的知青,但也想和朱静他们四人叙叙。

    因为不住在一起,平时无论是况叶还是周光旭他们,都要忙着制药或上工,碰面的时候也不多。

    正好趁此叙叙旧。

    再去知青宿舍的途中,况叶在和朱静三人的聊天中,也更加详细的了解了两位新知青的信息。

    两人年龄都不大,罗佳18,王兰月17;一个来自山城,一个来自苏城。

    也从她们口中了解到今年下乡的知青的一些信息,可以说来自四面八方的都有。

    而今年插队的知青其实不算多,据罗佳说,今年下乡的知青,很大一部分都被安排到云省的建设团去了。

    听到这,况叶心下叹息。

    去云省建设团的知青,他在没来这个时代就知道一些相关的消息。下乡到此的知青,生活的艰苦自是不用说,之后的回城之路比起普通的知青更多了不少艰难。

    到知青宿舍,和周光旭他们聚了聚,他也没有久留,在傍晚十分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认识了两位新来的知青,日子还是照常的过,只不过偶尔听到两人的一些消息。

    就这样三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四月开始队里的农活越来越忙,一年一度的“双抢”又将开始。

    而就在所有人都忙着上工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的知青都激动起来。

    去年十二月说的推荐招工,如今终于有了动静。

    丰水公社这次就有两个名额。

    名额事很快就在知青中传开,一时间知青们走动频繁,都想争取到一个名额。

    但丰水公社的知青可不少,有资格争取名额的知青,况叶稍稍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八十多人。

    这其中除了他和陈繁仪这样的老知青,还有刚刚满两年的周光旭他们这一批知青,光是他们就有足足八十人。

    况叶先不说,毕竟他是不打算去争这个推荐名额的。

    八十多个知青,争取两个名额,这其中竞争有多激烈可想而知,而且他们要过的首道关卡是所在的生产大队愿不愿推荐。

    第176章

    因为招工名额而人心浮动的知青们, 在忙碌的“双抢”期间,也四处走动,动用能用的一切关系。

    但丰水公社这次的名额只有两个,一时间竞争非常激烈。

    九大队的许诚、姜雨、朱静三人, 他们目前也达到了招工标准, 自然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况叶不用打听, 就能从队员们的口中得到三人最近的一些动向。

    三人都找过大队长这边, 公社也去了, 甚至还听说给家里发了电报。

    不过名额就两个,还是整个公社, 大队长这边也做不了主。

    最后公社看知青们实在闹的厉害,干脆组织了一场会议,所有符合招工要求的知青,都到场镇上去一趟,会议决定这两个名额的归属。

    八十多名知青齐聚一堂, 况叶也在其中。

    虽然他没有争取名额的打算,但作为符合要求的一员,会议的表决需要八十多名知青全员到场。

    除了他们这些知青,还有各个生产的大队长也到场了。

    他们对各个生产大队的知青的评价,也至关重要。

    会议内容也简单, 想要这两个名额的人,由在场的人投票决定,不过在投票之前, 每个参与竞争的知青可以发言进行拉票。

    八十多名知青,除了不想竞争的况叶和陈繁仪等一些在此安家的老知青, 其余的基本上都上台进行了拉票。

    这期间,底下的知青也会对一些知青所说的进行反驳。

    毕竟下乡两年, 不是每个知青都积极参与劳动,甚至还有些行为很不妥当。

    对于这些反驳,台上的知青可以辩驳,不过一旁的大队长会不会帮忙说话就看情况了。

    八十多名知青,其中八十人都是六九年三月初同一批来到丰水公社的。

    虽然被分散到各个生产大队,但这两年来都有联系,相互之间还是知道一些实际情况的。

    况叶虽然和这些知青不太熟悉,但这两年也从队员们口中听到不少和他们相关八卦。

    哪怕之前他不认识,等以往八卦中的主角站上台自我介绍之后,也就把人和相关的八卦联系起来。

    这样一来,也就能对其的发言有了些具体的判断,更何况底下还有一堆竞争者,这个时候揭老底的可不少。

    但除了这两年表现不好的知青,也还有不少的确是勤勤恳恳的知青,他们想要获得大家的投票,就得靠其他的了。

    这个特殊的时候,政治身份也是能拿来做筹码的。出生红,就是其一。

    毕竟这个时候招工,政治审查要是过不了,一切也是白搭。

    想要竞选的知青们在台上各显神通,等他们发言结束后,给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投票。

    每人一票,不能给自己,最后获得票数最多的两人得到名额。

    投票的这半个小时,不少知青们凑成一堆,想要在最后时刻在活动活动。

    不过时间不等人,半个小时后,随着唱票结束,有四人获得了最多的票数,但却是相同的票数。

    但名额只有两个,之后还进行了一轮投票,在这四人中最终确认了两人。

    被推选出的两个知青,虽然其他竞选者很是不甘,但也都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一个是和张友岁他们一批下乡老知青,当初时局动荡没有跟着回城,一直在所在生产大队表现良好,他获得这个名额,在场的知青也都没有意见。

    另一个是六九年下乡,但不是九大队的三个知青之一,而是十七大队的一名女知青。她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这两年表现良好,还因为其去年识破了两名人贩子的拐卖行动,救助了被拐的三个小孩。

    这件事,在丰水公社流传的很广,况叶和在场的其他人自然是知道的。

    两个推荐名额有了最终的归属,会议也就很快散场了。

    落选的许诚三人心情自然是不怎么好,回九大队的路上,况叶看着三人失落的模样,却没有多说什么。

    这次丰水公社确定两个名额的方法,是他都没有想到的,但却不能否认这个方法已经相当的公正。

    三人落选,的确是在八十多人中不算最好。

    后面这样的事,他们可能还要经历不少,能选上自然是皆大欢喜,选不上只能自己想开才行。

    不过他不多言,许诚他们却还是想找他倾诉倾诉。

    “况叶哥,后面还会有机会是吧?”过了丰禾碑之后,三人终于收拾好了心情,许诚就开口道。

    “会有的。”况叶点头。

    这次的两个名额,只是推荐招工开始。既然相关的政策公布了,不可能只有这么一次,只不过是招工名额多少的问题。

    “那下次努力吧。”许诚三人其实也知道还有机会,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想和熟悉的人再次确认一番。

    得到肯定之后,三人在心中给自己打气,希望能够在下一次被选上。

    公社这次确定名额的方法,其实让三人,甚至其他大部分参选竞争的知青心中落下了一块石头。

    他们算得上幸运,丰水公社至少愿意让所有人公平竞争。

    推荐招工这事就这么落下帷幕,况叶回到九大队之后,很快就把这事忘到了一边,地里的农活太忙,他还得抽时间制药,根本分不出太多的精力去关注。

    推荐招工这事的后续,也是从许诚他们的口中得知的。

    两名被推荐的知青,通过一系列体检、审查之后,在四月底的时候被召集到了县城,和这次在整个县城招收的一百余人,经过了半个月的培训,就被分配到岗。

    据说他们分配的地方比较偏远,只不过那里有建厂,有相应的生活设施。

    但尽管如此,说起此事的许诚三人还是羡慕不已。

    尽管是在较为偏远的工厂,却也脱离了农村,有相关的福利工资,虽然还是离家远,但至少生活上有了保障。

    看着三人羡慕的模样,况叶心下一叹。

    这个时代农村生活的确太苦,他要不是有空间,如今还有制药这一本事,生活上算是有保障,招工这事也必然会和三人一样。

    知青们还可以通过招工的方式脱离农村,但广大的农民群体,想要走出农村机会又是何其的少。

    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去哪都还要介绍信的时候,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农村人大都只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打转。

    知道了招工的后续,生活还是得继续。

    “双抢”的忙碌结束,已经是夏季。六月、七月,头顶这烈日在地里忙活的队员们期待着秋季能够丰收,但意外就是那么猝不及防。

    就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整个县城再次遭受了狂风暴雨的袭击,还有一些公社还有冰雹。

    被淋成落汤鸡的况叶回到家中,看着屋外在大雨中被吹得东倒西歪的树枝,心中担心不已。

    在这里生活了快八年,当地的气象灾害他也摸到了一些规律。

    一年中从初夏开始到夏末,一旦遇上这样的强对流天气,不仅容易涨水,通常还伴有冰雹。

    这些年,他就遇上了好几场。

    午后两点多的时间,原本应该是天光明亮的时候,但此时却是乌云压顶,屋外黑沉沉的一片,仿佛是夜幕临近的时候。

    屋外大雨倾盆,况叶在屋内也静不下心来。

    地里的庄稼,再过不久就能收获了,这个时候的天气影响实在太大了,严重的话今年的粮食又得减产。

    按不住胡思乱想的心,他只得找点事做。

    换了一身干爽的衣物后,就在屋子里的各个房间装了一圈,查看是否有漏雨的情况,有的话及时撤开底下的物品,并且找一个容器接水。

    检查了一圈,他又忍不住望向屋外,屋檐一角的雨水如水柱一般倾泻而下。

    站在阶沿上的一角,伸手去感受一番,发现其中夹杂这一些冰粒。

    他担心的还是成真了,这次狂风暴雨中夹杂着冰雹。

    好在九大队这边的冰雹应该不大,没有造成什么较大的损失。

    雨一直下到深夜才停,第二天一早况叶就跟着队员们去检查水渠田坎,以及地里的农作物情况。

    这次大雨让一些地势较低的旱地被淹了不少,水田更是不用说,好在地里的作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及时排水后,产量的影响能降到最小。

    除了被被淹的田地,还有一些坡地出现了滑石,以及一些水田的田坎被冲垮,况叶和队员们也得及时的修复。

    一些倒伏的农作物也的及时的扶正,一时间队里又忙的不行。

    就在况叶和队员们忙着这些的时候,一个消息也传到了九大队。

    就是这次的受灾情况。

    整个安琼县这次被水淹的地方不少,县城的南郊又被暴涨的河水淹了一次。而这次受冰雹破坏最严重的公社,还是丰水公社紧挨着的三汇公社。

    这次三汇公社不仅地里的农作物损毁不少,沿河的田地也被淹不少,更有数十人被砸伤,甚至两名队员身亡,房屋更是在这次灾害中损毁百十间。

    听到这,九大队的队员们一阵唏嘘。

    他们可就紧挨着三汇公社,三汇公社受灾最严重的生产大队,离九大队也不算多远,这次九大队算的上幸运,要不然也和三汇公社一样了。

    看到三汇公社的情况,队员们同情中带着庆幸。

    第177章

    三汇公社的受灾情况, 让九大队的队员们唏嘘不已,但所有人却没有停下手中的农活。

    忙着抢救灾后的农作物,尽可能的挽救这次造成的损失。

    八月上旬的日子,况叶也因此忙碌非常。

    这个时候请假制药, 显然非常不合适。他一边要忙着上工, 一边要忙着制药。

    好在夏季的白昼时间长, 地里的农活在温度最高的时段, 队里为了避免过多的人中暑, 上工会避开这个的时间段。

    这个时间正好被况叶用来制药。至于采摘药材,这次他就暂时歇着了, 尽可能的用备用的库存。

    忙活的一旬的时间,灾后的抢救工作算是初步结束。

    不过这之后队里并没有闲下来,现在已经是一些农作物的收获前夕,最是不能马虎。

    公社对这次受灾的后续处理也相当的重视,这关乎到今年的秋粮产量。

    这段时间, 公社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也忙着到各个生产大队指导灾后的处理。

    等到农作物可以收获,所有人又继续忙。

    况叶也不例外,等到玉米、水稻全部归仓,时间也来到了九月下旬初。

    今年这两样主要的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也很快的统计了出来。和去年相比, 今年的产量减产了一成有余。

    显然七月底的那场狂风暴雨,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今年九大队种植的红薯, 有七成都是蜜薯,它的产量不低, 明年倒是不用担心饿肚子。

    当然今年红薯亩产也必然会减产一些,虽然地里的红薯还没收上来, 队员们已经有了心里准备。

    上了年纪的队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水灾过后就算及时的排水,红薯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地里的红薯藤会长得非常的茂盛,但地下的茎块却相对会减产。

    以前他们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何,这次问了来指导的农业技术员,才大致明白的其中的原由。

    雨水中含有微量的氮,这些氮元素会使作物生长旺盛。而农作物过于旺盛也不是一件好事,大量的营养被供应给了枝叶,那么其生殖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能及时的给农作施用一些磷钾肥,这样能够促进其生殖生长。

    但目前的情况却不怎么允许,主要是磷钾肥比较紧缺。

    安琼县去年开办的一家化肥厂,是一家氮肥厂。县城想要磷钾类的肥料,需要从外地调配。

    但磷钾肥在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还很低,大部分都是单质的化肥,且磷、钾含量也较低。

    这个时候,国内的复合类磷钾肥大部分都是靠进口的。

    没有磷钾类的肥料,也就只能使用更为低效的办法,尽量让产量的损失没有那么大。

    好在蜜薯的产量,就算受到水灾的影响也不算小。

    今年的粮食产量,况叶和队员们大致有了一个底之后,原本有些提起的心倒是放了下来。

    明年口粮中的红薯比例不会小,让已经吃伤了队员们有些为难之外,却也不至于饿肚子。

    这已经算的上难得的日子,至少比之前勒紧裤腰带还没得吃的日子好过。

    有了这个认知,队里的气氛也就变得轻松不少。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则招工的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的知青们再次活跃起来。

    不过在得知招工的具体要求后,有一半的知青不得不偃旗息鼓。

    因为这次的招工有性别要求,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质,需要高强度的体力劳作,所以这次只招男性。

    这一要求一出,女知青们也只能偃旗息鼓。

    符合标准的知青们,在这个时候都积极的走动,九大队的许诚也一样。

    况叶也从他人的口中知道了他这段时间的大致动向。

    这次招工的名额不少,整个丰水公社有二十个。

    听到这么多个招工名额,他也相当的吃惊。上一次才两个,这次二十个是在有些超出况叶和一众知青的认知。

    就是城里招工,除了那些新建的工厂,或者要扩大生产线的工厂,一般的工厂一次性都不可能放出这么多招工名额。

    更何况,这还只是在一个公社的招工名额,据况叶得到的消息,整个安琼县城的公社,每个都得到了不少的名额,整个县城加起来,都快有一千出头的名额了。

    许诚他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在惊喜的同时,由有些不确定。

    为此,找人打听了其中的一些消息。

    况叶也和许诚等人一样,也有些好奇能有这么多名额的原因。

    最后得知,这次招收的工人主要是铁路工人和相关的生产线的工人,需要的工人直接是以万作为单位的。

    目前省内有一个连接临省省会的铁路项目,需要大量的人手。

    所以才有了这次相当夸张的名额数量。

    知道这个原因,况叶就不怎么奇怪了。

    这个时代修建铁路,先进的机械国家也用不起太多。在这个时代每一条建成的铁路,其耗费的人力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二十个名额,丰水公社这次符合招工标准的人,大致有五十人。

    不到三个人竞争一个名额,比起四月份的那两个名额,有八十多人竞争,这激烈程度降低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这个岗位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五十人中有不少连体检这关都过不了,竞争强度又再次降低。

    再排除一些政治审查不过关的,一些在下乡插队期间表现不好的,竞争就更小了。

    最后二十个名额,公社这边没用和上次的会议表决。

    而是按照前边的那几个条件,筛选一番后,直接选出了二十个人。

    许诚就在这二十个人之中。

    确认了这二十个名额,时间也已经来到十月中旬,况叶和九大队对的其他几名知青,在恭贺了获选的许诚之后,不久后就送他离开了九大队。

    许诚和另外的十九人,和之前两名知青一样,先到县城和其余的人汇合,不过这次就没有培训,直接被送汽车送走了。

    这一次招工,直接让丰水公社的知青离开了约七分之一,留下来的知青们也人心浮动。

    况叶所在的九大队也是如此。

    队里的知青,加上他和陈繁仪,原本有八人,如今许诚离开,就剩下七人。

    除了新来的罗佳和王月兰,其余的都下乡满了两年。

    况叶、陈繁仪、以及周光旭,对于许诚的离开,到没有什么不甘的情绪。毕竟他们三个人,目前都没有离开此地的打算。

    罗佳和王月兰,因为还没下乡满两年,虽然羡慕许诚离开,但也知道现在轮不上她们。

    姜雨和朱静却不一样,她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因为性别不符合这次的招工标准被刷下来,一想到这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但招工的要求如此,两人也无法。

    难受之后,只能重拾心情,期待下一次招工的到来。

    不过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就只剩下周光旭一个男知青,其余的四人都是女知青。

    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一时间生活上有了很多的不便利。

    况叶一次采药的时候遇上周光旭,两人聊了一小会儿。

    因为这些不便利,周光旭甚至有搬出知青宿舍的想法,但最终考虑一番后还是作罢。

    他和周岩柏的关系,虽然没有在队里公开,但其实很多队员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但要是他搬出来和周岩柏他们住一起,就太明目张胆了,不利于他以及周岩柏三人维持难得的平静生活。

    周岩柏和其妻子吕兰生,以及刘存厚,毕竟是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的。

    他们如今的政治身份,让他们极易被人攻讦。

    九大队这边不折腾三人,甚至还尽量照顾,已经是队里尽力了。

    要是太明显的偏颇,一旦被人发现,九大队的大队长等人怕是不好过。

    考虑到这些,周光旭就不可能搬到其外公周岩柏现在的住所。

    况叶这边,到也是一个选择。

    但况叶住处,现在已经是他的私产,并不是大队上的公有资产。

    周光旭想要住这里,就得征得况叶的同意才行,思考了一番后,他就放弃了这个相法。

    除了以上两个选择,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那就是他单独一个人住,反正最开始九大队给知青安排的安置房屋,现在还能住人。

    不过一个人住,事情都得一个人做,这其中消耗的精力更是不少。

    最后,周光旭两相对比,还是放弃了这想法。

    相比现在和姜雨她们住在一起的不便利,一个人住的难处更让人难受。

    而且知青宿舍的修建,所用的资金还是从他和姜雨等四人中的安置费中出的。

    搬离知青宿舍,显然划不来。

    周光旭现在的烦恼,况叶听完后倒是能理解。

    除了周光旭和姜雨她们因为性别不同,生活上的一些不便利,比如有些话题周光旭必然会被排除在外。

    还有一件事是让其有搬出来的想法的原因,这个时代时人的观念中,男女大防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知青宿舍如今性别比例不平衡,必然会招来一些闲言碎语。

    这让况叶想起当初,张友岁和陈繁仪下乡的时候,当时住宿的安排。

    如果不是陈繁仪本来就出自陈家,一开始住在了其堂叔家,大队长这边必然会给她另外安排住处。

    许诚离开后,知青宿舍的几人,心思浮动了一段时间,也就平息了下来,期间也没有影响上工这些事。

    况叶察觉到几人的状态变化,对几人的感官倒是再提升了一番。

    这段时间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因招工落选心态变化不小,其中有和周光旭他们一样,再怎么也没影响干活的;但也有破罐破摔,上工都不积极的。

    第178章

    等到这次的招工影响逐渐淡去, 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中旬。

    下了许久的秋雨,也终于停歇,九大队的队员们忙着收获地里的红薯。

    尽管八月初,在雨后及时抢救了地里的红薯, 也做了一些善后的处理, 今年的红薯还是不如往年正常的产量。

    红薯藤哪怕是经过控旺, 也还是长得非常茂盛, 而地下的茎块比往年要小。

    红薯藤一部分可以晒干食用, 一部分可以留作牲畜的饲料,甚至还可以晒干后当作柴火。

    不过在有粮食可以吃的情况下, 这个年代的人很少会选择食用红薯藤,哪怕是嫩尖也一样。

    和后世不一样,红薯藤或者红薯尖,是许多人喜爱的蔬菜之一。这个时代因为缺少油水,这些东西想弄的好吃, 那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队员们,只弄了少量的红薯藤制作成干菜,算是添加一道菜色,更多的就没有了。

    这事况叶没跟着一起弄,实在是他空间中的干菜已经不少。

    空间中种植的蔬菜, 在吃不赢的情况下,大多被他制成了干菜或者酱菜。尽管他现在的饭量不小,想靠他一个人消耗完却是相当的困难。

    为此他还减少了空间中的蔬菜种植面积, 还不时寄些干菜、酱菜给况家,或者简修文他们, 尽可能的减少库存。

    红薯藤制作干菜这事他不掺和,但每天的事依然不算少。这几年在收红薯的时候, 他都被安排去挑红薯。

    两个箩筐磊满红薯差不多有一百多斤,这样一担的红薯,队里的劳壮力挑一两趟还好,但要不停的来回,时间持续整天,那就是相当的辛苦了。

    这活一般只有能拿满公分的劳壮力能做。

    况叶的体力远超普通人,如今干活每天基本上都能拿满公分,所以这挑红薯的活自然有他一个。

    这活对于其他人来说辛苦,对他来说也还算轻松,但每天也要耗费不少精力。

    这天上午他正挑着红薯,往队里储存红薯的窑窖走去。

    汪汪!汪汪汪!嗷~~嗷!

    正走在田坎上的时候,就听到一阵阵狗叫的声音。这还不是一条狗在叫唤,似乎是一群狗在叫唤,听声音似乎是在打架。

    有几条狗的叫声似乎打输了,发出一声声有些惨痛的叫声。

    听到这个声音,况叶不由的有些好奇,脚步加快了几分,绕过一个弯道,就看到前方不远处聚集在一起的狗子们。

    “豆豆!”第一眼,他就认出这群狗子中有自家养的豆豆。

    打架的狗子中,最凶的正是豆豆,几条平时看着威风凛凛的大狗,此时正被它追着咬。

    被咬疼的狗子,不由得发出嗷嗷的叫声。

    听到嘴下的败狗发出求饶的声音,豆豆才松口放开。但很快又有狗子跟在它后边转悠,豆豆见此很是恼怒,继续追咬跟在它身后的狗子。

    再次收拾了一只狗子之后,豆豆听到了况叶的呼唤声,转头看到自家主人。

    汪汪~

    豆豆也顾不上身边的狗子了,颠颠的往况叶方向跑,不一会就凑到了他跟前。

    “你自己玩,还是跟我走?”伸出一只手,胡乱揉豆豆脑门上的毛发。

    去年捡到的小奶狗,现在已经长成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狗,甚至体型比一般的成年土狗要大上一圈,这也是它能追着几条狗咬的重要原因。

    对于豆豆打架这件事,他并没有过多的干涉。

    在农村,散养的狗子打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其中涉及争地盘、争地位或者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

    而且除非情况特殊,一般打架的时候不会下死手。

    就比如这次,被豆豆追咬的狗子,况叶也认识,都是队里的狗子,被追咬的几只狗子虽然叫得嗷嗷的,但实质性的伤却是没有的。

    对于跑到跟前的豆豆,他之所以这么问,也是确定豆豆能大致听懂。

    也许是当初喂了不少朱栗果汁液,或者被挂在豆豆脖子上的小符牌的原因,豆豆相当的聪明。

    来怕它现在只有一岁多,一些简单的交流还是能够听懂的。

    汪汪~

    豆豆应了一声,然后在况叶的腿边绕了一圈,就直接走到他的前面领路。

    走远一段距离,还回头看一眼,意思显然是跟着一起走。

    见此,况叶也笑着跟上。

    不过刚刚还跟豆豆打架的一群狗子,在豆豆经过它们的时候,又再次围了过去,想要继续跟在它身后打转。

    呜~

    见状,豆豆发出警告的低鸣声,一旦有狗子赶近身,迎接的将是它的尖牙。

    “去~”这个情况明显有些不对,况叶不由得轻喝一声,驱赶围过来的狗子。

    因为有人驱赶,想围过来的狗子,倒是没再跟过来。

    农村的散养的狗子,在外面其实一般不咬人,它们也不傻,知道一旦在这样环境下咬了人,那么迎接它们的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驱离了这些狗子,况叶才把目光放到豆豆身上。

    今天队里的狗子情况有些不对,以往只要是他出现后,这些狗子一般不会再围上来。

    而这问显然出现在豆豆身上。

    刚刚那些围在豆豆身边打转的狗子,好像全部都是牙狗。

    想到这,况叶心底很快就有了答案。

    豆豆到现在已经一岁零四个月左右,按照狗狗的成长期来算,它已经成年了。

    而成年的狗子,是有固定的发情期的,今天的情况显然应该是豆豆的发情期到了。

    之前决定养豆豆的时候,他就考虑到这件事,他有想过给豆豆绝育。

    但这个时代,专门的兽医,一般是给猪牛羊等牲畜准备的,要他们给狗绝育还有些难度。

    特别是给成年的草狗绝育,操作难度要更大。

    为此手术绝育的方法,况叶就不准备弄,而是准备采取用药的方式。

    不过这也要等到豆豆出现第一次发情期过后才用,他也有考虑要不要豆豆生一窝再说。

    他问过队里养草狗的队员,队里的大多数草狗也就是一岁的样子就会开始发情。

    所以在豆豆满一岁的时候,就特意观察了一阵子,但却一直没有出现什么症状。

    之后的时间,他也就把这事儿忘到了一边,而且最近也没看到豆豆有来生理期的血迹。

    而现在的情况,应该错不了。

    但现实情况却是,豆豆显然没看上队里的狗子,要不然也不会它们一靠近就被它追着咬。

    看来今天下工之后,的把他之前准备好的药拿出来了,看到时候豆豆吃不吃。

    这药是他专门为豆豆准备的。

    要是草狗不绝育,一年一般能生两窝,况叶自然是不打算让豆豆这么一直生养小狗。

    手术绝育的办法这个时代比较难办,用药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狗狗专用的相关药品,所以这药是他自己制作的。

    能够成功制作这类药,还得益于丹修留下来的资料。

    在修行界,也是有灵兽之类的存在的。尽管是灵兽,兽类的天性却不会因为修行而被磨灭。

    但灵兽之类也因修行有了更加聪明的头脑,甚至一些完全不输人类。这个时候就有些灵兽就不想受到一些天性的限制,于是就有了专门针对这类情况的丹药。

    丹修留下来的资料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况叶根据这些记载,研究实验了许久,终于用一些普通的药材制成了豆豆可以使用的药品。

    这款药被他命名为兽安丸,能够抑制狗狗发情期的各种不适症状,以及长效避孕的效果。

    一粒兽安丸的药效时间挺长,可长达三十五天。

    而兽安丸也对狗狗基本上没什么副作用,被检测灵器评为凡药上品。

    因而它的制作难度较高,是目前况叶制售药品种数一数二的存在。

    为了研制这款药品,他消耗了不少精力,好在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当然费这么大劲儿研制兽安丸,也不仅仅是为了豆豆。

    这款药品目前的确只会给豆豆用,但后续时局平稳了,社会环境宽松了,这款药品将会有着不小的前景。

    也算是他为之后做些打算

    忙完一天的农活,刚刚走近小院,趴在阶沿上的豆豆就迎了上来。

    打开堂屋的大门,再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况叶找了根凳子坐下,就从空间中取出一个小瓷瓶,然后对豆豆招手。

    汪汪~

    豆豆很快端坐在他面前。

    “吃么?吃了这个可以不那么难受,也不会生小崽子。”从瓷瓶中倒出一粒圆溜溜的兽安丸,递到豆豆的嘴边。

    对于嘴边的药丸,豆豆先是轻轻的嗅闻了一下,接着在用舌头舔了舔,尝到味道后便用舌头一卷,就把兽安丸给吞了下去。

    汪汪~

    兽安丸吞进去之后,豆豆朝着况叶叫了一声,用一副期待的表情看着他手上的瓷瓶,似乎还想再吃一粒。

    “没了,就一粒!”把手上的瓷瓶收进空间,再拍了拍豆豆的脑门,况叶有些哭笑不得。

    这狗子显然没听进去之前的话,显然是兽安丸的味道吸引了它,加上这又他喂的,就馋嘴的吃了,甚至还想再来一粒。

    见况叶收了瓷瓶,豆豆有些失望的趴下,然后嘤嘤的叫唤两声,希望能通过可怜的表情让他心软。

    之前每次想要吃的,都是这一招,但这次显然没能成功。

    毕竟兽安丸是药,不能过量服用。

    没得到想要的,豆豆也见好就收,自己跑到一边玩去了。

    况叶也没管它,而是去忙着准备晚饭。

    豆豆的事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整个大队为收红薯这件事,况叶和队员们一直忙到十一月初才结束。

    第179章

    进入十一月, 当地的气温降低不少,所有人的衣物也变厚,初冬的季节到来,地里的农活也相对清闲起来。

    冬季作物的种植管理, 和一些修缮工作, 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况叶也可以和小队长那边请假, 花些时间完成采药、制药的工作。

    除了忙着制作药品这件事, 他闲暇的时间, 还为另外一件是做准备。

    和去年一样,公社准备在冬季农闲的时候, 再次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让之前的学员们继续进修。

    而况叶这次仍然被邀请去参与授课。

    从七零年下半年开始,完成第一次培训的学员们回到各自的生产大队,开始了行医治病。

    到现在,他们已经在乡间行走了一年多。

    这期间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药品短缺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之前跟着况叶学了不少制药相关的知识,但真正要用的时候,却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些原材料凑不齐,有些没有空闲的时间制药,有些这门课程还不及格。

    卫生院这边平时会管理和考核各个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 一些问题徐医生等人也清楚,因此决定今年培训班开课,制药相关的课程还是不能少。

    至于教学的人选, 还是况叶。毕竟之前都是他来上的课,公社也的确抽不出更多的人手。

    因此, 他还得准备授课的教案。

    这次教案,是根据卫生院那边总结的相关问题准备的, 力求解答各个学员们的疑惑,以及让他们多掌握一些符合当地的药学知识。

    在准备教案的时候,他还去两趟卫生院,和徐医生他们商讨培训班的事。

    这个时候,一则消息让他有些惊讶。

    “九月底的时候,县城那边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上个月的时候县委那边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这天中午和徐医生他们闲聊的时候,就说道这个消息。

    “上个月?”况叶有些惊讶,所以重复的问了一句。

    “嗯,你看这报纸,上面有报道。”徐医生从看诊桌的一侧翻找出被压在书下的报纸递给对面的况叶。

    接过报纸,不用翻页,就在报纸的第一版面看到了相关的报道。

    “县委为都恢复了,之后的日子能好点吧?”在况叶看报纸的时候吗,伍卫生员开口道。

    县委正常工作这事,按照伍卫生员的理解,这是党政工作走向正轨的标志。

    之前混乱的局势,也会因此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的日子比之前要好,但后面”徐医生先是笑了笑,接着就又叹了口气。经历过这么多事的他,对之后的时局却不敢肯定,他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这个时候况叶也把相关的报道看完,徐医生的表情他也看在眼里。

    一时间也有些无言。

    安琼县城的县委,在六七年的时候就因为时局动荡陷入了瘫痪。到今年九月份,大不多快有五年的时间,县委的工作没法正常的展开。

    县委能恢复,按道理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况叶却知道,十年的动荡才堪堪过半,事情并不会如伍卫生员希望的那样发展。

    这其中局势的走向到底如何,他自己也不清楚。

    关于十年的动荡,当初他还在上学的时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相当简洁。

    期间具体发生了什么,除了特别关注此事,去详细了解了的人,他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很少有知道其中详情的。

    现在十年动荡才过半,就算他对其中的详情不了解,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县委的恢复,并不能让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个消息,并没有让他多高兴。

    不过出了徐医生和他,熊医生和蒋、伍两个卫生员对着是还是有着期待的。

    见此,徐医生和况叶也没多说,不久后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事上

    制药的工作忙完,在上工的同时,继续完善这次的教案,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气温变得更低,十二月也随着而来。

    公社的培训班也再次开课。

    和去年一样,还是每天下午上课。

    况叶的课虽然在下午的第二节居多,却也不是掐着点去上课。他会提前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能赶上第一节课开始。

    这个时候,要是没什么事,第一节课的内容他感兴趣的话,也会跟着学员们一起听听。

    十二月中旬的一天,他正好在第一节课之前到学校。

    “况知青,要不要一起去?”抱着授课要用的书本和器具,蒋卫生员就看到往办公室走来的况叶,就笑着问道。

    况叶蹭课这件事,他和卫生院的其他人都已经习惯了,甚至会主动的邀请他去听课。

    “好啊,我把东西放好就去。”况叶欣然接受,他今天除了上课,正好没有其他的计划,去听听蒋卫生员的这堂课也好。

    前天他还听说,今天的这堂课是关于最新的卫生工作的宣传讲解,正好他也比较感兴趣。

    之后他就和蒋卫生员一起,在上课铃响起之前来到培训班所在的教室。

    等到上课铃响起,最后一位学员也赶到,这节课也正式开始。

    上课开始,蒋卫生员就拿了一沓小册子,让最前面的学员依次往后面递,让每一桌都能有一册。

    “这是县城卫生部门册印的小册子,是关于明年的卫生工作计划,你们先看看,等一会儿我再进行讲解。”

    蒋卫生员解释了一下小册子是什么,准备先让学员们先看看。

    此时况叶手上也有一本,是刚刚蒋卫生员提前给他的。

    说起来这个册子,卫生院那边应该是昨天才拿到的。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内容,他也不知道,正好趁此翻阅一番。

    册子不厚,只有几页,但里面的内容却不算少,除了一些常规的卫生工作,还有一个计划让况叶有些惊讶。

    这竟然是计划生育的工作宣传。

    原来计划生育工作这么早就开展了吗?

    计划生育政策,况叶所了解的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一孩政策,再到后面的二孩、甚至三孩政策。

    但这之前有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是一点都不了解。

    “计划生育?这是让人少生孩子吗?”学员们对于这个政策也很是好奇,在蒋卫生员准备讲解这个的时候就提前开口问答。

    “可以这么说,这是今年七月中央通过的相关工作计划。”蒋卫生员点头,之后讲解起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原由。

    其实关于计划生育,在这之前也是有相关政策计划的。

    建国之后,第一次人口统计出来后,全国人口并不是印象中的四亿,而是六亿。之后每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也不低,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

    过快增长的人口与社会资源的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出,所以在六六年的时候就开始推行相关的生育计划工作,以限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不过因为时局的动荡,相关的工作计划实施遇上了不少问题。

    这几年又因为时局混乱的原因,很多相关的部门都处于瘫痪状态,“无政府主义”泛滥,人口的增长处于一个无秩序的状态。

    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让生育有计划。

    在今年七月的时候,计划生育工作这事再次被提上议案。

    中央批示了相关部门提交的《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让这一政策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而为了响应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省上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

    安琼县自然紧跟省上的脚步,在之后也成立的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那这个计划生育工作,到底要怎么开展?”听完蒋卫生员的讲解,一个学员举手问道。

    这个时候的农村,多子多福的观念还是主流,想要他们少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

    而且现在的避孕手段有限,就是大家不想生,也很困难。

    毕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特别是在娱乐匮乏的农村,夫妻生活是难得的娱乐之一。

    “宣传的工作,得慢慢来,让大家接受少生孩子不能急,之后这事得靠你们配合。

    频繁的生育,对女性的身体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个你们也知道。少生孩子的好处不仅仅是这,大家了解后,观念应该会逐步的改变。”

    对于宣传的工作,讲卫生员还是有一点经验的。他知道这事急不来,之后有的是时间来改变大家的观念。

    “明年我们肯定配合,要是队员不想生,那有什么措施吗?”宣传工作学员们知道得慢慢来,不过如何避孕却是一个问题。

    “当然有,看到我手上的这两样东西没,这是今年省医学制药厂生产的两款避孕药物,一款是针剂、一款是药片。

    针剂使用有些门槛,药片倒是比较方便,之后各个生产队的医疗站都会配备一些,有需要的队员们可以免费领取。”

    对于学员的问题,蒋卫生员早有准备,拿起准备好的避孕针剂和药片,向学员们介绍到。

    之后还让学员们一一拿到手上认了认,蹭课的况叶也跟着看了几眼这两样药物。

    第180章

    两种药品, 况叶拿在手上看了一番,它们的说明书也仔细的看了看。

    无论是针剂还是药片,都是属于激素类的避孕药剂,剂量都还比较大。

    两种药品的生产技术, 况叶了解的不多, 这和他所学的不是一个知识体系。

    但它们相关的效用还是了解一些的, 这些年他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

    国内如今能有生产这类药品的技术, 应该付出了不少代价。

    这两种药品应该是第一代的避孕药剂, 在六十年代初就有了,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 国家面对的技术封锁一直都有。

    第一代的避孕药,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以及剂量比较大,除了避孕效果,也有着较强的副作用。

    尽管如此, 这两种药品,却也是现在能拿的出的最好的。

    当然除了药物避孕,还有手术避孕的方法。

    但手术避孕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更难让民众接受。时人很多因为缺乏相关的认知,哪怕不是避孕类的手术, 也不愿意接受一般的外科手术。想要推广这个方法,比推广药物避孕困难太多。

    两种药品在况叶手上没停留多久,就转交大其他学员们的手上。

    对于他的这些担心, 学员们倒是没想那么多,他们更加好奇的是这些药物的避孕作用。

    随着课堂的进行, 时间也一点点流逝,第一节课也在铜铃声响起之后结束。

    蒋卫生员收好带来的东西, 就和况叶回到了办公室。

    之后蒋卫生员也没在学校久待,卫生院那边还有事要忙。而况叶也很快收拾好心情,准备接着上下一节课。

    结束今天的课程之后,他也没在学校里久待,骑着自行车回了九大队。

    在回九大队的途中,计划生育这件事一直萦绕在他的心间。

    这一政策,在他原本的时代,已经实施了近五十年,期间政策的调整变动很大,影响也甚远。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具体政策,他并不清楚,但八十年代起,后续的政策他多少都知道一些。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和计划生育相关的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这部作品表现的内容他至今都还记得。

    八十年代后计划生育政策,愈加的严格,相关的事件层出不穷。他也听家里的长辈说起过一些当年的情况,那部小品中表现的只是政策下的冰山一角。

    思绪乱飘了一路,回到家中后他才收敛好心绪。

    这种全国性的大方针政策,想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还是着眼于眼前的生活最为实际。

    虽然给培训班上课这几个月不去上工,手上的事却也不少。

    采药、制药、打理空间、以及看书修行也占据着他不少精力。

    时间就这么流逝,七一年结束,元旦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组织队员们分口粮,况叶早早的去排队,毕竟他下午还得去公社上课。

    这一次他有碰巧的和周光旭他们排在了一起,不过这次是他在前,周光旭五人在后。

    在等待期间,他和五人也闲聊起来,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到探亲假这件事上。

    “况叶哥,探亲假你不回去么?”姜雨问道。

    “我这边走不开,就不回去了,你和朱静今年打算回去?那可得好好准备。”况叶摇头。

    六五年探亲假那次他回了潭城一次,之后就一直没有回去过。

    原因一是时局动荡,这几年探亲假这一事,当地也有不少政策上的的调整。

    就比如原本两年一次的探亲假,变成了三年一次,日期也缩短到了二十天,有些离得远的知青,一个来回能在家里待的时间可能就三、四天。

    之前他所在的省市,又混乱不已,出行并不方便,也就这两年稍微安定了些。

    潭城的情况,倒是要好不少,这几年他和况家的通信也没断过,知道况家的人的情况还不错,也就没回去探亲的计划。

    尽管这些年和谭家人的关系出处得越来越好,但他毕竟不是原主,有些感情还是有差别的。

    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他不比其他人少,但他思念的家人和家乡,却是隔着时空的距离,已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除了没有那么强烈的探亲意愿,他也的确走不太开。

    首先就是培训班这事,今年还是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探亲回家也基本上在春节的前后,今年的春节是2月中旬期间,时间上有冲突。

    接着就是他小院中的事离不了人。

    他是一个人住,要是回潭城,豆豆得找人代养,小菜园的药材和灵植得找能信任的人照顾,家中的一些物品也得有人看着才行。

    想要找到一个能把这些托付出去的人,况叶心底没有合适的人选。

    “嗯,况叶哥你之前回去过,这事还得向你请教一番,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的还请你指点指点。”姜雨点头。

    知青宿舍今年可以回家探亲的有三人,她、朱静、周光旭。周光旭因为特殊原因,不准备回去,所以只有她和朱静。

    两人是第一次回去,了解到况叶之前有回去过,就准备向他取取经。

    “有熟悉的同乡没?有的话最好联系他们一起走。”这个时代出门可不像他原本的时代,一个人可以走得潇潇洒洒。

    结伴出行,在这个时代不仅更加安全,还能方便许多。

    “有,我和静静已经联系好了今年要回去的同乡。”姜雨答道,知道今年能回家探亲,她和朱静早就盼着这一天。

    其他的知青也一样,结伴而行的人,早早的就联系过了。

    “那就好,其实能给的建议不多,毕竟我上次探亲回去已经是六年前了,有很多东西都和现在不一样。”知道两人已经联系好了结伴同行的人,况叶点头。

    两人这么早就联系好了人,说明她们为此也准备了不少,其实很多事应该也考虑到了。

    这几年的变化应该不小,他能给的建议也不多。

    “我和静静还是有些担心,能多一些况叶哥的建议,也尽量能周全些,还是麻烦你给我们说说吧。”姜雨并没有放弃,能多取点经也能让心里更安定一些。

    “行吧,我这边也说说。我记得你们这一批知青不少,今年探亲回去的人应该不少,到时候车况应该非常的拥挤,这个你们得做好准备。

    提前把票订好,还有行李的话尽量精简些吧,太多了上车困难不说,还得花费更多的精力看顾。”

    见此,况叶也就提了一个建议。

    这个时代的长途交通,大部分都得坐火车。

    姜雨和朱静,一个家在斗城,一个在锦城。回去的话,都得去观市乘坐火车。

    而这个时代的火车,况叶是深有感触。

    回潭城的时候,正值春节的前夕,乘车的旅客非常的多,幸而提前买好了票,要不然一天两夜的时间,在车上没有座位,挤在走廊过道中,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特别是晚上休息的时候,很多无座位的旅客,都是挤在犄角旮旯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他记得当时座位底下、行李架上都有人睡觉,过道中更是挤着相互依靠的乘客,想要上个厕所都得“翻山越岭”惊动一大片人。

    而这次回城探亲的知青肯定不少,比起他那个时候要多太多,火车上的拥挤程度必然跟上一层楼。

    “嗯,我和静静记下了,况叶哥还有需要注意的吗?”姜雨和朱静点头。

    提前买票这事她们是有准备,但精简行李这事倒是没怎么考虑过。就算插队的生活有些困苦,但回家的时候,她们还是想带些礼物回家,再加上路上要用到的东西,以及一些换洗的衣物等,到时候行李应该不少。

    有了况叶的提醒,两人也想起和她们同一批下乡的知青总人数不少。

    这个具体的数字,在七零年的时候有相关的报道,仅仅六九年,全国下乡的知青就接近三百万人。

    要是在加上前边的老知青,这人数还要更多。

    有机会回家探亲,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错过的,到时候乘坐火车的人必然不少,的确需要考虑行李的问题。

    看着两人望向自己的目光,况叶也思考了一下,在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了几个小小的建议。

    比如这途中的口粮准备、转成间的休息地点选择、不要和同伴走散、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问题等等。

    对于他的建议,姜雨和朱静也频频点头。

    她们其实出远门也只有当初下乡的那一次,当年大串连的时候因为家中管束,并没有跟着去外面见识。

    所以经验不多,这次探亲假要经历这么远的路途,两人心中的忐忑不少,况叶给出的建议,也能帮助她们建立些信心。

    就在交谈间,队伍也在不断的前进,最终也轮到了况叶。

    七一年的粮食产量,相比七零年要少一成,主要是秋粮因为七月底那场自然灾害减产了不少。

    不过好在有蜜薯产量的支撑,队员们领到的口粮还是够每人三百六十斤的基础。

    况叶去年有三个月的时间没上工,按照他上工获得的工分来算的话,是领不够这三百六十斤的口粮的。

    为此,他还是和去年一样,用药品兑换了一些公分,补齐了这之间的差额。

    但兑换的工分这事有限制,今年他领到的口粮还是只有三百六十斤出头,其中红薯更是占据了不少的分量。

    领到口粮后,花了些时间运回去并储藏好,时间也才十点左右。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