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储存好自己的口粮后, 况叶挑着空出来的箩筐再次出门。
同为知青,有时候他也会给周光旭他们搭把手。
住在知青宿舍的五人,今天要把他们分配到的口粮运回知青宿舍,得费不少劲。
五个知青, 按照最基础的三百六十斤口粮计算的话, 加起来就有一千八百斤。
更何况, 周光旭几人, 除了今年下乡的王月兰和罗佳只有三百六十斤的基础口粮, 另外的三人都要比这多。
而今年的口粮中,红薯的占比不小, 按照5:1换算下来,这分量就更是不轻。
五人实际要搬运的粮食总重量,大约有三千多斤。
所以趁着还有些空闲时间,况叶准备去搭把手。
走到二小队的仓库位置,他很快就找到周光旭几人, 此时他们已经把小麦、玉米等粮食运送回了知青宿舍,现在正在窑窖旁边运红薯。
有况叶的帮忙,跑了两趟就几人的红薯就被全部运回知青宿舍。
关于窖藏红薯,周光旭他们经过前两年的讨教,如今也有了经验, 土窖也早早的准备好了。
等到他们把红薯窖藏好,况叶看了一下时间,也才十一点出头。
周光旭几人为答谢他的帮忙, 以及平时的照顾,极力留他在知青宿舍吃了顿午饭。
等到午饭结束后, 况叶几人闲聊了一会儿就提出了告辞,下午他还得去公社上课。
领完口粮后十天左右, 就是农历腊月。
况叶忙着自己的事的时候,今年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也在活动。
这段时间,他好几次都在九大队看到了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
这些知青,他大致都有些印象。之前招工的时候,姜雨他们那一批下乡的知青,因为当初的那场会议,他基本上都认了个脸熟。
来九大队找姜雨、朱静的知青,据他了解都是两人同乡。
除了九大队,这段时间场镇上也经常见到知青的身影。
冬季农闲比较好请假,加上知青们要回家探亲,各个生产大队就更是放宽了不少。
来场镇的知青,都是在为回家探亲做准备,有联系同行者的,有为提前购买车票做准备的,也有购买探亲要带的物品的。
随着时间越发的接近年关,要回家探亲的知青们也陆续的动身,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两人,也在小年后的第二天和结伴同行的知青往县城而去。
丰水公社的知青,今年回家探亲的不少,随着他们的离开,除夕也越发的接近。
不过因为春节不放假的原因,今年的春节和往年也过得差不多。
除夕一过,大年初一该上工的上工,该上课的上课。
过年的气氛,仅仅在几天时间就消散的一干二净。
就在有些冷清的气氛中,一则消息让整个丰水公社都热闹起来。
从这个月开始,全省的多所院校一百多个专业恢复招生!
招生的对象,包括工作2年以上的工人、农民、服役2年以上的军人(包括退伍军人)、以及下乡2年以上的知青。
况叶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十年动荡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工农兵学员,常被称呼为工农兵大学生。
消息在报纸上刊登、广播中播出、甚至电视台播放,也让它很快传到各处。
丰水公社了解这则消息,大多是通过报纸和广播。
况叶也是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的,报纸上面详细报道了招生的其它信息。
这其中有招生的几个原则,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以及不进行文化考试。
这则消息,不仅仅吸引了知青们,也吸引着公社的其它人。
招生的对象包括农民,这对队员们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从六六年动荡开始之初,高等学院都陆续停课,甚至院校内的很多老师也被迫下乡,让大学的招生一度停滞。
如今全省的多所院校恢复招生,甚至都不需要文化考试,有想法的队员们都想去拼一拼。
工农兵大学生,其实从七零年国家就有了试点的院校,稍一打听大家就明白这一身份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和十年动荡前的大学生一样,一经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能直接被分配到岗成为“干部”。
这个时代在农村,哪怕是读过书,甚至高中毕业,不费些心思都能难脱离农村。
户口的限制,加上资源的不对等,农村户口的人脱离农村的机会,完全不能和城市户口的人相比。
工农兵大学生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符合报名条件的队员们自然不愿意错过。
一时间报名的知青、队员不少。
等到二月底,探亲假结束回来的知青回来,得知这一消息,也都抓紧机会报名。
但招收的原则,除了自愿报名,还有后面的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看公社这边有多少名额,群众愿不愿推荐,大队长、公社领导愿不愿意批准。至于最后的学校复审,只要前面的流程走完,大致是不会被打回来的。
而这次整个丰水公社只有一个招收的名额,竞争者却不少。
符合条件的报名者,除了接近百名知青,还有近百名队员。这比起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竞争还要激烈。
况叶在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就预想到了这个场景。
他对现在的生活也还算满意,就没有想着去争取这个名额,所以这场激烈的竞争者他是一个局外人。
近两百人争取这个名额,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但这期间竞争人为此走动他倒是看了不少。
九大队的姜雨、朱静也报名了,不过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两人陪跑了一程,名额两人根本没有沾上边。
名额确定下来后的当天,消息就在丰水公社传遍,况叶也第一时间从参与竞争的姜雨、朱静两人那得知了情况。
这天他外出采药,正好遇上从公社归来的两人,就聊了聊。
“唉,工农兵大学生那个名额确定下来了。”姜雨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谁?”他没有报名,这段时间就没怎么关注此事。
三月份已经是初春,队里的也开始忙活起来,今年的天气又有些异常,他忙着制药、上工也没有什么精力关注此事。
“二大队的一个叫熊斌的队员。”姜雨其实知道这个名额,她和朱静应该没什么希望,但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
“熊斌?是他啊。”被选上的人,况叶倒是认识。
二大队就在场镇旁边,姓熊的队员他更是认识不少。
卫生院的熊医生出自二大队,之前经营黑市的熊哥也是这个生产大队的。再加上去培训班上课,他带着学员野采,场镇附近都大致走了一遍。
这期间认识了不少附近的队员,这熊斌就是其中一员。
说起来这熊斌,在公社还是有小小的知名度的。
他年龄不算多大,今年也才二十二岁,初中毕业的文凭。这样看的话,在这次近两百名竞争者中也不算多突出。
但熊斌的动手能力极强,在丰水公社都小有名气。一些机械的修理他能很快的上手,甚至还有很多的巧思,公社一些出问题的机械都是他修好的。
小年轻人也不错,积极肯干,能帮忙的话也都会尽力。
当然除了他自身条件不错,这次竞争中的人情来往肯定也不少,熊家人还是不少能说得上话的人。
他被选上,况叶倒也不算多意外。
“况叶哥也认识熊斌?”见况叶的表情,旁边的朱静不由的问道。
况叶点头,也随便说了说他对熊斌的一些印象。
“原来如此,看来这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之后我们怕也是没什么希望了。”
朱静点头,对于被选中的熊斌,她和姜雨其实也都有打听过,有了解他的一些情况。
但况叶这边也补充了一些其他信息。
了解到这些,她对熊斌能被选上,也多了一分释怀。
但也因此对工农兵大学生招收这事失去了信心。她和姜雨本来就不是知青中最有优势的那一批人,丰水公社本身还有着一大批参与竞争的队员。
这些队员中,也有不少条件不错的人选,他们也有着不小的竞争力。
这次公社的名额只有一个,后续的名额也应该不会多。
招生毕竟和招工不一样,名额不可能太多。
就今年招收的名额总数,全省的多所院校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人,分配到各个单位和地方,也就是一两个的事。
“除了工农兵大学生这个名额,还有其他的机会,招工今年应该还会有,也不要放弃希望。”
见两人的情绪似乎有些不对,况叶劝慰道。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是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机会。三月份他虽然非常的忙碌,但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在知青中招工的事,今年应该还有。
除了招工,还有一则不太能确定的好消息。
多所高等学院恢复招生,虽然是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却也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
从时局动荡开始,公社学校先是停课,到后来恢复上课,但就读的学生一直不多。
农村有一大批适龄的小孩,没有上学。如今有了希望,一些生产大队也意识得让队里的小孩上学。
而丰水公社的学校只有场镇上的一所,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公社的需求。
现在丰水公社准备再建小学校的事,已经有了些风声。
要是这则消息能确定,到时候任课老师的名额,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第182章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确定下来后, 因它也掀起的波澜也逐渐归于平静。
况叶的注意力很快就从这件事上移开。
九大队的队员们也一样,现在有更重要的一件事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时间已经进入四月,今年比往常的年份要热得更早一些,这几天穿短袖完全不会有感冒的风险。
但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队员们望着一些已经干出裂缝的田地叹气不已。
当地冬季本来就是少雨的季节, 不过这个季节地里的农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那么大。再加上秋天雨季降水不少, 足够支持冬季的用水。
但要是春季遇上旱情, 本就消耗不少的水资源得不到补充, 那么地里的农作物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安琼县今年从二月立春之后,降水就少的可怜。
在最初, 队员们还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时间进入三月,降水还是非常的少。
连续两个月的时间,下了不到两场雨,而且每次还只是飘了一小会儿, 连地面都很难打湿。
而随着天气的转暖,地里的小麦、油菜等作物,又处于关键的生长期。
时间进入四月,正是小麦抽穗、灌浆的重要时节,一旦用水不足, 最终的必然会减产,甚至绝收都有可能。
油菜、豌豆、胡豆等作物,同样也不能长时间的缺水。
这天况叶和队员们一起上工, 从还能取出水的堰塘挑水,为刚刚育苗不久的红薯、玉米等地浇水。
中途歇息的时候, 也闲聊了起来。
“这天看着也没要下雨的样子,水田都快干透了, 唉~”望着头顶的艳阳,坐在田坎上歇息的队员开口道。
“从安溪河提水灌溉,怕也是不行了,我家闺女前两天回家说,他们生产大队连吃水都有些困难了。”一个队员也一脸唏嘘的说道。
安琼县的灌溉系统这些年倒是修建得愈发的完善,但在完善的灌溉系统,遇到没有水的时候还是白搭。
三月份的时候,丰水公社和附近的几个公社,就因为地里缺水,从安溪河提水给下辖的各个生产大队灌溉了一次。
这个月开始,还是没有下雨,所有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当然也是安溪河。
但这次想从河里提水灌溉,怕是难了。
大队长陈庆国,一直没从公社得到消息,心底知道指望不上这,和各个小队长商量之后,如今只能力求保住地里的一些作物。
今天况叶和队员们从堰塘中挑水,就是为保住接下来要种植的红薯、玉米。
“老五你闺女,我记得是嫁到兰江公社的吧?她那都吃水困难了?!”旁边的一个队员惊讶道。
兰江公社离丰水公社比较远,但其场镇也是临河而建,怎么就吃水困难了呢!
“是兰江公社,现在的确是吃水困难,唉。他们那地势你们可能不知道,那边的坡比我们这边要高,又是安溪河的最上游,旱起来最先缺水的就是他们那。”闺女嫁到兰江公社的队员说道。
这个时代出行困难,人员流动受到限制,大多数队员都没有走出过周围的几个公社。
除了附近的几个公社,更远的地方方向如何、具体的环境如何,大都不是很了解。
队员所说的兰江公社,是离丰水公社很远的一个公社。
两地的距离,比起丰水公社到县城还要远不少。嫁闺女到此的队员,要不是闺女嫁到此地,去过这里,也不了解兰江公社到底是什么样的。
“唉,我听过他们那吃水大多是从山上引下来的,这不下雨的时间长了,的确会吃水困难。”旁边另一个队员开口道,他对兰江公社有点了解。
“唉,再不下雨,我们这也得一样”知道别处的公社都吃水困难了,在场的队员们心下也不好受。
现在九大队的水井还能供应队员们吃水。但队里的水田逐渐干涸,不下雨的话,水井中的水迟早会供应不上。
到时候就不仅仅是地里的农作物减产的事,而是人怎么在缺水的情况下生活下去。
“不聊了,赶紧继续挑水,走走走!”看着身旁三三两两的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好,唉声叹气的实在太难受,年龄最长的队员起身挑起扁担,领头走向堰塘边的取水出。
“走走走!”
“先浇水好,怎么也得把红薯苗育起来!”
聊天的队员们也不歇了,准备接着在干,况叶也跟着队员们一起行动。
现在已经是四月中旬,却还是没有一点要下雨的征兆,看着这样的情况,大队长陈庆国组织各个小队商量了一番,今年夏季种植的作物准备都种些耐旱的。
红薯、玉米就是很好的选择。
至于水稻,如今一些水田都快干裂了,育苗难不说,到时候苗育好了,水田中没有水也种不下去。
因此,今年九大队红薯、玉米的育苗量远远大于往年。
为了保证它们的正常生长,况叶和队员们才人力挑水灌溉保生长。
因为春旱,往年四、五月非常忙碌的“双抢”似乎都没那么忙碌了,但九大队的所有人都恨不得再忙碌一点。
况叶和队员们都盼着能下场雨,滋润一下缺水的大地。
四月下旬初的一天午后不久,他和队员们正在上工的时候,天色突然变换了起来,一时间云层遮住了艳阳,风也肆虐了起来。
“这是要下雨了?!”见到此种场景,队员们不由的有些兴奋。
“好像是的!”另外的队员也惊喜道。
看着期待不已的众人,况叶却没有这么乐观,他并没有感受到有降雨的征兆。
六九年他修行入门,成为练气一层的修士,本就敏锐的感知更上一层楼。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经历了近三年的修行,终于突破到了练气二层,这份感知就更加敏锐,甚至能比较明显的感知周围的水汽变化。
此时虽然一副要下雨的模样,但他却没有感到空气中的水汽有明显的变化,这雨不一定能下来。
事情也如况叶推断的那样,吹了一下午的风,原本被乌云遮住的天空又再次放晴,而这雨是一滴也没落下。
对此,众人失望不已。
而后两天听说了一件事,对这场戏耍般的天气变换,倒也感到一丝庆幸。
那天下午,安庆县有几个公社降下冰雹,砸坏不少农作物吗,甚至有队员因此受伤。
不过这份庆幸还是早了。
四月一过,等到地里的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收获的差不多,红薯苗、玉米苗也种下去不少,安庆县又迎来了一次冰雹,且波及的范围比上次广很多。
而九大队所在的丰水公社也在其中。
五月十九号这天,也是午后不久的模样,天空骤然暗了下来,不久后就噼里啪啦的一阵作响,砸的人生疼的冰雹落下。
刚刚上工的队员们,不得不急忙的寻找躲避点。
冰雹下了十几分钟才停歇。
确认不再下冰雹,况叶和躲避的队员们才看向因冰雹变得一片狼藉的田地。
十几分钟的冰雹,让地面积累的冰雹厚度都快有一指深,细细的看了一下,里面最大有汤圆般大小。
这样的大小,要是人不注意,运气差点的可能被砸死。
后面经过队里的统计,这次不仅刚刚种下不久的红薯苗、玉米苗毁坏不少,不少队员的房屋也因此受损,甚至还有来不及躲避的家畜被砸死的。
这其中就有况叶养的母鸡,这次因太过凑巧被砸死。
他回到家中时,豆豆就守在阶沿上,旁边是已经没有了声息的母鸡。
汪汪~
豆豆看到他就摇着尾巴上前邀功,期间还时不时回头看看母鸡。
况叶一下就明白了它的意思,看着一路滴到阶沿上的血迹,家里的母鸡明显是在外面被砸死,之后又被豆豆给叼了回来。
“今晚上我们加餐”撸着豆豆的狗头,况叶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
家里唯一养的母鸡被砸死,之后每天一个鸡蛋的日子,得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继续了。
这对他的影响到不是很大,这两年因为“回生丸”得到的报酬,让吃食方面丰富了些,再不行也可以和相熟的队员换些鸡蛋、鸭蛋。
就是砸死的母鸡,是新养不到一年的,如今正是下蛋的黄金年龄,有些可惜。
不过死于冰雹,倒也不影响食用,多少能让餐盘丰富一些。
一只三四斤大小的母鸡,收拾完之后也没多少,这个季节气温也升高不少,食物不能放太久。他省着点吃,也就两天的时间就没了。
不幸遇难变成盘中餐的母鸡,不知道是好是坏。
第二天,况叶和队员们又继续忙碌起来,地里被冰雹毁坏的红薯苗、玉米苗得补种。同时还得尽快在育一批新的玉米苗,苗床中剩余的完好玉米苗,根本不够满足接下来的种植计划。
这次冰雹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少,唯一能算的上的好处,就是融化后的水,能稍稍滋润一下干旱已久的土地。
等到地里的秧苗补齐,时间也进入了六月份。
看着头顶的万里晴空,况叶和队员们都不由的狠狠的摸了一把脸,当地的旱情还在持续。
六月虽然降了几场雨,但雨势都不大,对旱情的缓解不大。
几场雨,只是让地里的红薯、玉米等作物不至于干死,让大家还能看到希望。
但随着时间进入七月,盛夏的高温加上降雨稀少,让旱情愈发的严重起来。
看着土地干裂,一部分农作物因缺水枯萎,况叶和九大队的队员们心中都不好受。
七月、八月连着两个月,往年雨水正常的年份,降雨的至少有一百毫升以上,而今年却只下来一丁点。
两场如同儿戏的雨落下,地面还来不及打湿,就被蒸发殆尽。
唯一算得上幸运的是,队里今年种植是红薯、玉米这样比较耐旱的作物,不至因旱情绝收。
第183章
唯有耐旱的作物, 才能在伏旱严重的情况下保存一部分。
尽管如此,在盛夏的烈日下,红薯、玉米的情况也看着不怎么好,九大队一下特别缺水的地块的作物, 已经出现了焦枯的状态。
其他田地中的红薯秧, 在烈日下也显得有些萎靡。而今年的玉米因干旱的原因, 结的玉米棒子也比往年都要小。
因为伏旱加上高温, 队里安排上工的时间都少了, 不过每天队员们都还是习惯性的去地里看看。
不看两眼地里的粮食,这心实在安定不下来。
但看完之后, 所有人的心里有不好受,一时间九大队心焦上火的人不少,竹林里的竹叶都被薅秃许多。
尽管每家每户的自留地里种植的作物,这段时间队员们都尽力保住了,到时候能收获一些粮食添补家里的空缺。
但队里的粮食产量, 才是大家口粮的重要来源。自留地那么两分地,也就是杯水车薪。
本来今年开春就因为春旱,导致夏粮减产不少。结果紧接着又遭遇了严重的伏旱,这对秋粮的产量更是严重的打击。
两项加起来,队员们已经可以预想到今年的粮食产量。
面对这样的天灾, 人力始终是有限的,终究是无力改变太多。
况叶自然也无力改变这一切,他虽然已经是练气二层的修士, 但在大自然面前也不比他人强大多少。
他能做的,就是尽力的在空间多种些粮食, 保住外面小菜园种植的作物。
所有人都祈盼着旱情能够得到缓解,盼着来一场透雨滋润大地。
八月就在众人的祈盼中过去, 眼见地里的玉米将要成熟,又一场灾害给本就不容乐观的现状再泼了一盆瓢泼大雨。
九月七号接近傍晚的时候,况叶正趁着此时气温稍微低些外出挖采缺少的药材。
从山坳中走出来,迎面吹来的风,还是和往常一样带着些温度,但他却感觉到了一丝不同。
风中夹杂这一股水汽,仔细感受一下,周围的水汽明显在增加。
看着还没有云彩的天空,况叶感知到一场雨即将落下,为此他早早的归家。
一是避免被雨淋;二是干净回去收拾晾晒的东西,再检查一下房屋预防漏雨的情况。
事情也不出所料。
就在他收拾了几个空置的容器,屋外就响起了雨声。
走出房间望向屋外,此时外面的天空已经变得昏暗低沉,黑压压的仿佛是夜幕降临的时刻。
豆大的雨滴砸落在地面上,首先溅起的一圈尘土,一时间泥土的腥气弥漫在周围。
雨势从一开始就相当的急,不一会儿整个九大队就笼罩在哗哗的雨幕之中。
尽管雨声很大,况叶还是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吼叫声。
是队员们发出的,干旱已久的大地,终于迎来了一场雨水的洗礼。
这个时候他和队员们的心情差不多,只不过控制住了自己,没跑到雨幕中去享受这一刻的欢快。
家中的豆豆倒是欢快的表达了它的兴奋,在雨幕中跑跳了许久,变成了一只落汤狗还不愿意回来。
咔嚓!
天际一道闪电轰鸣,才让兴奋过头的狗子吓回了屋。
结果回来后的豆豆,抖了一身的水在况叶的身上,被况叶狠狠的揉了揉狗头。
听着外面的雨声,这天晚上况叶和九大队的众人都睡得比较香甜。
但在第二天早上醒来时,这份高兴的情绪就退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担忧的情绪。
从昨天傍晚开始下的雨,这一晚上的没怎么停歇,早上起来外面的雨势还是非常的大。
持续时间过久的滂沱大雨,所有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看着水田中逐渐积蓄的雨水,逐渐漫过低洼的地势,况叶不由的担心其地里的农作物来。
干旱已经的土地,突然迎来暴雨,除了水灾之外,还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想到九大队这边的一些坡地,这份担心就挥之不去。
之前因为政策的原因,许多山坡上的荒地被开垦出来,队里也因此增加了耕地面积,和一定的收入。
但开垦荒地,坏处也是不少的。
保水固土的树木等植被砍伐,遇到这种突降暴雨且持续时间过长的情况,就能容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
更何况,地里的玉米眼看着就要收了,这么一场暴雨把地给淹了,这又是不小的损失。
眼看着这雨势不停歇,大队长陈庆国和各个小队的小队长们,连忙组织队员们冒雨进行排水工作。
挖沟通排,尽量减少雨水的蓄积,让它们尽快的排向河渠,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况叶在小队长找到他之前,也先检查了一下自家房前屋后的排水情况,尽可能的把排水口扩大些,并加固一番。
之后就和队员们汇合,三三两两的组成小组,去往各个地方检查积水情况,及时疏通排水口和沟渠。
但这事却不能持续太久,就算有蓑衣斗笠的遮挡,在这样的雨势下作用也不大。
哪怕是九月的气温,在暴雨中淋太久,也会有失温的危险。冒雨作业的队员们,在外面忙活了两个小时左右,不得不打道回府。
况叶也跟着回去了,换上一身干爽的衣物后,还给自己煮了碗姜葱水驱寒。尽管以他现在的体能,没那么容易生病,一个人生活还是得注意。
喝着冒着热气的葱姜水,他不忘观察外面的情况。雨还在下,雨势稍微减弱了些,但却没有停歇的兆头。
天空仍然是乌云密布没有亮开,这雨怕是还得下。
事情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这场雨一直下到了九月九号的早上才停歇。
雨停之后,天空就很快变换了一副模样,不到十点就呈现出一片湛蓝。
但天空之下的大地却还留有这场暴雨的痕迹。
九大队地势较低的地方,如今仿佛一片“汪洋”,混杂着泥土的积水中,玉米秸秆露出半截身子。
就连况叶房屋前的水田,积水都快要漫过田坎。要是这雨再下久一点,积水来不及排除,他的屋子都会被淹。
看着屋外的一片狼藉,他和队员们也都匆匆的出门,开始了暴雨之后的抢救工作。
况叶和同行的队员扛着锄头来到一块被淹了大半的玉米地,旁边的队员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的哀叹道。
“老天爷,这是不让人好活啊”
“之前一直不下雨,现在又一次下太多,唉”另外一人也叹气。
眼看着玉米就要收获了,虽然因为干旱的原因,今年的玉米本就要减产不少,队员们对此都有准备。
但谁也没想到,事情还能更加的糟糕。
被水泡过的玉米,又得减产不少。
“赶紧把地里的水排出去吧,泡水的时间少一点,这玉米也能少点损失。”眼前的一切,况叶看着也不好受。
但现在不是任由情绪掌控的时候,早一步完成抢救工作,就能少一些损失。
“嗯,去看看排水口。”一组的队员也都知道情况,脚下的步伐不停,快速的朝着排水口的方向而去。
况叶自然也赶紧跟上,除了排水口,旁边的沟渠也得看看情况,要是有淤堵的杂物得及时的清理。
就在九大队的众人忙着抢救地里的农作物时,其他地方因这次暴雨的受灾情况也传到了况叶等人的耳中。
“圆坝公社那边涨水太凶,听说好多房子的被冲垮了!”
“我还听说,有三人淹死了,唉”
“河坝边的田也好多都被冲毁,里面的种的玉米啥的都没得了”
圆坝公社的受灾情况传来,九大队的队员们唏嘘的同时,也不由得庆幸几分。
九大队的受灾情况也不算小,大量低洼的田地被淹,山坡上的田地甚至出现了滑坡,但比起圆坝公社来说,相对就要小很多。
圆坝公社临近安溪河,本来地势就比周围的公社要平坦,且这次的雨势比周边的公社要强,再加上周围汇入小河渠的雨水,又都汇集到安溪河中,就造成了这次圆坝公社受灾情况比周围的公社严重许多。
沿河的农田中的作物,因为洪水的冲刷,基本上就面临绝收。
九大队这边相对来说就好一些,低洼地势的积水,在十一号的时候就基本上排干了。
雨后的迅速放晴的天气,也让泡水的玉米损失相对降低了些。
至于被淹的红薯地,及时排水之后,后续的管理队员们也没有忽视。
红薯目前还不到收获的季节,这段时间要是管理得当,对产量的影响倒也不会太大。
好在一场暴雨过后,天气似乎恢复了正常,之后的就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被水泡过的玉米,很快也到了收获的时节。
顶着烈日,忍着刺挠的玉米叶,队员们终于把今年的玉米采收了。
想想之前的冰雹、干旱、水灾,收获的这一刻,况叶和其他人心里都相当的复杂。
最后玉米归仓,具体的产量出来后,所有人也都不怎么意外。
细算到亩产,今年的玉米减产约五成。也就是说按照往年平均亩产约一百三十多公斤来算,今年的玉米亩产大约只有六十多公斤。
这六十多公斤,还有一些因为被水泡过质量不佳,又得去除一部分。
但能有这样的产量,队员们心里不好受的同时,又有些庆幸。
虽然只有五成的产量,但比起绝收,这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想想今年从开春到九月,这天气就没怎么好过,秋粮的种植更是一波三折。好在九大队调整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种类,今年的玉米面积种的比往年要多,加起来的总产量倒是和去年齐平。
第184章
当然玉米的产量和去年的差不多, 也不是一件值得多么高兴的事。
今年为了应对干旱的天气,九大队这边种植的水稻几乎是没有。
在四月计划后续种植作物的时候,大队长陈庆国等人,其实一开始也没有完全放弃水稻种植。
毕竟之后的天气谁也说不准, 万一春旱结束后, 降雨就正常起来, 田里有了蓄水也可以种植水稻。
而且一旦有这样的机会, 队员们也更愿意种植水稻。
玉米在当地人眼中算是杂粮, 水稻毕竟是重要的主粮之一。
九大队的水稻亩产,按照往年产量正常值来算的话, 亩产一般都在两百公斤出头,多的甚至可以到两百四十公斤左右。
队员们也更愿意种植。
但现实情况却是,今年九大队的水田根本没法种植水稻。
春旱过后的五六月,降水其实也是偏少的,对旱情的缓解不大。这个时候水田中无法蓄水, 队员们也只能放弃了种植水稻。
玉米的总产量能与去年相当,是因为种植面积扩大。但占据的田地,一部分是原本种植水稻的。
同样今年红薯的种植面积也扩大了许多,占据了剩余的水稻种植面积。
红薯现在还没有收,不知道具体的产量。
但大家已经对今年的收成有了大致的推断。
情况不是最糟糕的确有些小庆幸, 但要说高兴却是没有的,毕竟明年的日子必定不怎么好过。
随着玉米的归仓,九月也一晃而过。
况叶先给卫生院和医疗站送了十月的货, 趁着还没开始收红薯,忙着把下个月需要的药品制作完成。
也趁着这个时候, 把空间种植的粮食作物收获了。
因为春旱的关系,为以防万一, 这一次空间中空出来的那一亩地,全部被他种上两种主粮,小麦和水稻。
至于蔬菜,则是在其他几块田地中找了一小块地种下去。
如今空间种植的小麦和水稻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它们各有半亩。
忙完空间中的收获工作,经过称量,小麦收获了堪堪两百斤,水稻收获了两百六十斤左右。
两中主粮,加起来四百六十多斤,但要是顿顿都以它们为主食的话,对况叶来说却是不够一年的消耗的。
他的饭量不小,在没有吃补益丸的情况下,敞开了吃的话,抵得上五个劳壮力的饭量。
就算有补益丸,想要不挨饿,况叶每餐的饭量也比两个劳壮力加起来要大些。
好在他不止新收的这点粮食,空间每年都有种,如今中也还有几百斤的存粮。而且他能从大队上分一份口粮,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
只不过,下一次分口粮的场景,他现在也能大致猜到。
这也是他这次在空间中没有种植红薯的原因。
蜜薯在空间中的亩产虽然高,但他也实在是不想种太多。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些年,他也总算明白了当年家中长辈的对红薯的不待见。
他一个原本比较喜欢吃红薯的人,在九大队待了差不多八年,也逐渐丧失了对红薯的喜爱。
实在是一年间大半年的时间顿顿都把红薯当饭吃,而红薯吃多了烧心、反酸、多屁,是谁都会不待见它。
虽然他有空间这个作弊器的原因,主粮倒是不缺,但每年分口粮的时候,红薯的占比也不算小。
这些红薯也不能浪费吧,一部分被他制成了红薯淀粉或其他衍生食物,但也有一部分是他每餐饭碗中的食物。
想到明年分得的口粮中,红薯的占比,况叶就不由的按了按自己的胃部。
尽管他有些嫌弃,但在收红薯的时候来临时,还是积极的跟着队员们忙活。
红薯就算有在多的缺点,但它却也是救命的粮食,特别是在今年前期糟糕的气候环境下,它是难得能存活的粮食作物之一。
从十月中旬开始,地里的红薯被一挑挑的送到窑窖中储藏,直到十一月初,地里的红薯才算收获完成。
看着被堆满的窑窖,以及新挖的不少地窖也被堆满,所有人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今年红薯的种植面积,比去年要多近一倍,最终总产量因为灾情的影响,只有去年的一点五倍左右。
去年的红薯产量本来就不小,多了一半的产量,一时间让队里的窑窖都堆放不下。
队里的窑窖数量,其实在这之前还有新建的,是因为蜜薯种植的占比扩大。
但今年的红薯更多,所以就又挖了不少地窖临时储存。
时间已经十一月,关于今年的粮食总产量也很快上报到公社。
九大队的夏粮减产约三成,秋粮也差不多,全年的总产量也就减产约三成。
这样的产量,在丰水公社已经是好的那一批。
毕竟不是每个生产大队,都能像九大队这般有魄力扩大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甚至是放弃了水稻种植;就算有人想这样做,各个大队的大队长也不一定能够调动各个小队按照计划行事。
减产三成左右,按照正常今年的上交的公粮有一定的减免。
不过就算有减免,对交公粮这事,九大队的队员们谈起这事,这心里也不怎么好受。
交公粮是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但今年水稻根本种不了,自然就没得交。
这样一来为了交足公粮,就得拿小麦和玉米填补水稻的空缺。
而小麦因春旱今年的总产量还比去年低三成。交完公粮,再除去队里留的备用粮,留给队员们分配的口粮,这红薯的占比比以往都要大。
这就意味着,明年顿顿都是红薯的日子不会少,想到这所有人胃部都有些抽抽。
不过事情已定,队员们也就想想,很快就把注意力转开了。
九月下了那么一场大暴雨之后,天气就恢复了正常的状态。秋雨连绵了一段日子后,旱情也不见了踪影。
如此,地里的农活也就不能耽误,小春作物的栽种也的准备起来。
而在这个时候,一则招工的消息也从公社传来,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朱静等人又再次活跃起来。
三月份那次工农兵大学生的招收,整个公社的队员们和知青都特别关注,不过名额确定好后,这事就逐渐退出了热门话题。
之后因为干旱的原因,在四月的一次招工,况叶都没怎么关注。
虽然队里的朱静、姜雨两人也参加了竞选,但两人依然是没被选上。
没能选上,两人也更加的沉寂。
不过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她们还是迅速的恢复精力,准备再战。
因为不参与竞争,况叶只是偶尔抽点精力关注下,更多的是忙自己的事。
十二月快到了,今年公社准备和之前一样,再次集中培训各个生产大队的赤脚医生。
这次况叶依然要去担任授课老师,在这之前他得准备好教案。
其实关于制药相关的知识,他已经给培训的赤脚医生他们上了三次,加起来的时间差不多有八个月。
八个月,教授的东西已经足够现阶段的赤脚医生用了,再多他们也没有精力再关注。
不过卫生院在管理和考核公社的赤脚医生期间,也整理归纳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得解决才行。
而培训的这三个月,正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之一。
况叶这次给培训的赤脚医生上课,课程内容和之前的很不一样,但确实和其有点关系。
这次他主要教授的课程是,药材的栽培种植技术。
这门课,其实可以找公社的农业技术员上的,因为他们才是专业农业技术人员。
但公社的农业技术员一是抽不开身;二是要教学这门课的话,也得再特意学习相关的知识。
毕竟丰水公社这边,没有专门种植药材的生产大队,配备的农业技术员没有专攻这方面的知识。
要任职这门课的老师,也得查查资料才行。
最终这门课还是况叶顶上了。
当然他能顶上,也是因为有相关的经验。
他屋子旁的小菜园种植了不少药材,这是从六七年的时候就开始种植的,到现在已经有六年左右。
这期间这些药材,长得还不错,每年能补充他不少药材的缺口。
这事是摆在明面上的,除了九大队的队员,公社的乔书记、徐医生他们也知道。
因此这门课,他来教也是可以的。
徐医生还专门问过他小菜园栽种的药材品类,正好适合教授培训的赤脚医生们。
赤脚医生的管理和考核一直是卫生院在做,他们遇到的问题自然是清楚的。
只其中就有关于一些药材短缺的问题。
随着各个生产大队都配备了赤脚医生,其大队上的一些药材也被采摘了不少。
常见的药材,倒是没有短缺的,但一些不常见的药材,却难免供不应求。
而通过医疗站向上级采购,却也是有些困难。
这个时候,自己在栽种就是一个解决办法。
不过药材的种植和种庄稼又有些不一样,没有相关的知识,赤脚医生们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于是培训班这边,就决定开设药材的栽培技术的课程。
为了准备这门课,况叶翻出了他前些年买的一本书。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1963年出版的。这是本省出版的,里面很多的药用植物,安琼县当地都能进行栽培。这其中也有不少,正是目前赤脚医生们短缺的药材。
他准备根据此书,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备课。
就在他备好课,时间来到十二月,培训班再次开课,关于这次招工的事也有了结果。
第185章
这次招工, 九大队只有知青宿舍的朱静和姜雨参与了竞争。
至于知青宿舍剩下的几人,周光旭因为有长辈在此,几次招工就没有参与过;王月兰和罗佳是七零年下乡的,目前还没有资格参加。
况叶和陈繁仪就更不用说。
目前九大队的知青加起来也就他们七人, 今年队里也没有新知青。
年初三月的时候, 丰水公社也来了一批知青, 总共十四人, 都分配到其他的生产大队。
而这次两人中的姜雨被选上, 获得了一个招工名额。
同时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丰水公社的其他九个知青,这一次招工丰水公社总共有十个名额。
十个名额看起来不少, 和第一次招工的两个名额相比,甚至是它的五倍,但竞争同样不小,因为谁都不想落选。
被选上的姜雨自然是高兴万分。
不过和她一起竞争的朱静的心情就不那么好受了。
好在姜雨和朱静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这几年关系处的还不错, 两人也没有因此事闹出什么矛盾。
况叶得知姜雨被选上,去恭喜的同时,也稍稍打听了一下这次招工的具体信息。
十个招工名额,相对于丰水公社符合招收条件的知青来说,的确有些少。
但这十个名额其实不算小, 要知道当初许诚他们那一批被招工走的知青,还是因为铁路修建以及相关的产业需求的人多,也才二十个名额。
况叶虽然这次公社有招工名额, 但具体是招什么样的工,以及是哪个单位招工, 都不是很清楚。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一个将要投产的钢铁大厂在招人。
而这个钢厂其实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项目。据说当初其实在六五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建厂, 其名下的二分厂在当年年底就投产了。
但剩下的几个分厂,却因从六六年开始的动荡,施工建设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后面还是因为局势稳定了一些,省上重新启动三线建设的相关工程建设,剩下的几个分厂才得以修建完成。
几个分厂的建设即将完工,也即将投产,自然新增了不少岗位。
因为厂区离安琼县不算多远,所以这次得到了名额相对要多一点,丰水公社才能有十个招工名额。
招工的名额定下来之后,姜雨等十名知青,也很快的通过了体检、审查,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后,就离开了丰水公社。
姜雨的离开,对整个九大队来说,没多少影响。
除了知青宿舍的朱静等人,队员们更多的还是关注眼前的事物,地里种的粮食可是关乎到切身的口粮。
而况叶也没有对此事再过多的关注,他每天的事也不少。
培训班那边上课,每天虽然只有一节课,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可不仅仅只有那四十五分钟。课堂外的工作,才是最消耗精力的。
回到九大队,除了制药也还要忙不完的事。
小菜园需要打理、果树需要剪枝、房前屋后需要清理、消耗大半的柴火需要补充、粮食需要加工脱壳等等,这些繁杂的小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打理。
这也就是一个人住的坏处了,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来。
当然也可以摆烂,但况叶又做不到。
收拾屋子,把周围的东西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而时间就是这样的悄然流逝,七三年的元旦到来。
元旦后的第五天,队里组织所有人分口粮,况叶这次也是早早的去排队。
最终拿到手上的粮食,也和他之前预料的那般。
小麦、玉米这类的主粮占比少了很多。就是杂粮比如豌豆、胡豆这类,也因为减产的关系,在口粮中的占比也下降了少许。
今年口粮中占据大头的就是红薯,足足快有一半的占比。
又因为减产,今年能分到足够三百六十斤口粮的队员,也只有一小部分。
剩余的大部分队员,分到的粮食都不足三百六十斤。
况叶这次也一样,哪怕他兑换了些公分,最终分到的口粮也只有三百斤出头一点点。
他这个水平,基本上和队里普通的队员差不多。
三百斤的口粮,近一半的都是红薯,按照5:1算的话,实际领到的红薯有七百多斤。
只要红薯保存得当,或者进行些加工以延长保存时间,这七百多斤的红薯其实也还行。
但红薯这东西,吃多了是真的很伤人。
无奈现实就摆在面前,有的吃和没得吃之间,所有人还是会选前者。
把口粮运回家中,况叶看着地窖中的七百多斤红薯发愁。
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这么一摞小山似的红薯摆在眼前,他还是忍不住思考要如何消耗完它们。
明面上他的口粮不多,也不能大张旗鼓的把红薯加工成淀粉。而且面前的红薯是几个品种混杂,其中蜜薯明显占据大头,用它来加工成淀粉也出不了多少。
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慢慢的自己动手加工,把适合制成淀粉的制粉,适合制成红薯干的制成红薯干。
不过这些事得后面慢慢来,现在他得去办周光旭他们把口粮弄回知青宿舍。
去年知青宿舍还有五人,加起来的红薯有一千多斤;如今剩下四人,但红薯的分量却是一点也没减少,甚至有近三千斤。
这么多红薯,光靠周光旭四人,怕是得弄上许久。
“谢了况叶哥,我们几个现在看着这一窖红薯,现在是真的有些愁。”
把最后一箩筐的红薯倒进土窖中,周光旭撑着扁担歇气的功夫,看着还没封口的土窖,脸上的表情有些扭曲。
去年他们五个知青,分到的红薯也不少,上半年的时间几乎是变着花样在吃这些红薯,甚至也加工了一批延长保存时间,才把分到的红薯吃完。
这红薯几人也实在是吃伤了,但不想挨饿,就越不过这红薯。
除了每餐的主粮,还得夹杂着红薯,以及平时佐餐的蔬菜等物,才能让五人坚持到年底。
结果今年分得的红薯比去年还要多,而他们知青宿舍的知青,还从五个减少到了四个。
想到这,快三千斤的红薯,要四个人在半年的时间消耗完,周光旭的胃部就忍不住抽搐。
“这些红薯你们还是加工一部分吧,或者问问其他队的知青要不要换点,今年九大队的收成算是好的。”
对于周光旭到底在愁个啥,况叶大致也能猜到。
这一地窖的红薯,光靠周光旭四人消耗,想想那个场景他就打了个寒战,这就是真顿顿当饭吃也能吃上小半年。
队里的其他队员家现在的情况也应该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夸张,很多队员家的人口可不只四个。
每年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队员们就会抽出人手,加工一部分红薯,或制淀粉或制成红薯干。
不过队员们自己加工的量不会很大,还得保证后续的口粮够吃。
今年可能会多加工些,毕竟每家每户分到的红薯都不算小数。
当然也可以和其他生产大队的人互通有无,用红薯交换些其他粮食或物品。
虽然时局动荡,这样的交易只要数量没超过红线,在农村却也是允许的。
“和其他知青换?这倒是可以问问。”周光旭眼前一亮,这段时间正是各个生产大队分口粮的日子。
对于丰水公社底下的各个生产大队今年的粮食产量,周光旭也从相熟的知青中那知道些。
能和他们分到这么多粮食的,今年在整个丰水公社都是少数。
知青中的很多人应该都有这个需求,红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可它管饱啊。
鲜红薯还是按在5:1的口粮换算的,对于那些真正不够吃的人来说,还是很愿意换的。
歇了口气,周光旭也终于缓过劲来,之后和况叶以把土窖先封好。
而况叶和几人吃了顿午饭,就很快告辞回家。简单的收拾了两下,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去。
口粮分完后,时间仿佛过得愈发的快,腊月的日子悄然而过,很快就迎来了春节。
因为政策的原因,况叶和九大队的所有人,都仿佛适应了这样的过节气氛,简单的准备了一番,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就在春节的气氛散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意外让九大队在午夜的时候,还喧闹了一回。
刚刚入睡没多久的况叶,突然心中一悸,就从床上直直的起身,而后原本安静的豆豆也开始叫了起来。
汪汪汪!!
突然醒来,他本能的感觉到一丝危险,再听到豆豆有些惊慌的叫声,他拿起一件棉袄披上并迅速穿鞋,按照直觉离开了屋子。
来到小院中时,漆黑一片的九大队,此时却没有了夜深人静的静谧,而是充斥这此起彼伏的犬吠声,以及其他牲畜的叫声。
就连依靠在他脚边的豆豆,此时也发出呜咽的嘤嘤声。
不少队员因此被吵醒,有担心是不是遭贼的队员,也迅速的起身准本点灯,想要一探究竟。
可还没等灯点燃,一阵晃动就传来。
站在小院中的况叶自然也是感觉到,此时他也反应过来,这竟然是一场深夜地震。
不过他也能感知到九大队这边的晃动不大,稍稍有些晕眩感,且震动的持续时间只有十几秒。
这次地震对丰水公社的影响应该不大,就是不知道它具体的震源在哪,强度到底是多少。
震源离安庆县近的话,他感受到这番强度,地震强度应该不算多大。但要是震源离安庆县远的话,以刚刚震感,这次地震怕是不小。
第186章
地震持续的时间不长, 而因它被惊到的动物,在疯狂的嚎叫了一段时间,没再感受到危险后就逐渐了停歇了。
至于被鸡狗等家畜吵醒的队员们,有一些感知比较敏锐的感觉到了晃动, 但都时间太短以为只是自己的错觉, 一些以为谁在摇床就嘟囔了两句。
对于外面的鸡叫狗吠, 有一部分选择起身查看, 一部分根本就懒得起床, 而是高声呵斥了自己家的狗子,就再次躺进被窝中睡了。
二月初, 白天的农活已经逐渐多起来,原本就累得不行的队员,可不想在寒意较重的深夜离开温暖的被窝。
况叶穿着棉袄在院子里站了一小段时间,看着远处的几家亮起了微弱的灯光,但等队员查看没发现什么异常, 也就吹灭了灯盏重归黑暗。
等到整个九大队再次陷入安静,深夜的冷风吹在只穿了一薄秋裤的腿上,还是有些冻人的,况叶没有再感觉到余震,也就回到房间继续睡下。
而之前在他腿边嘤嘤叫唤的豆豆, 这次死活也要跟着他一个屋子睡。
对此,况叶也没赶它出去。
豆豆常常和村里的狗子混在一起,但也有做定期的体内外驱虫, 倒是不怕他身上有跳蚤。
而且况叶对于自己的床铺,也会定期的做清洁、底下垫的稻草也换得比较勤。
他养了豆豆着两年多, 家里几乎是见不到跳蚤的身影。
听着屋内另外一个呼吸声,况叶也很快的再次进入梦乡。
但第二天的早晨却不是自然醒来的, 在余震来临的前一秒,他再次醒来。不过这次余震只小小的震了一下,整个木架床也就摇晃了一下,就没有了任何动静。
再次醒来的况叶,此时却已经没了睡意,屋外此时还是一片漆黑。
看了一眼手表,才五点半不到。
而昨天晚上的地震时间,况叶在其结束后看了一眼手边,是深夜的零时六分左右。
之后他在外面待了约二十多分钟,从他再次入睡开始算,这天晚上差不多睡了五个小时。
虽然起的比往常要早,但况叶的精神头还是非常的好。
既然醒了,也就收拾了一下起床,正好可以悠闲的做个早饭。
早饭吃完,时间才过六点半一会儿,而此时外面的天却还没亮开。这个时候九大队却已经苏醒,家家户户的屋顶此时已经升起了炊烟,起得早的队员们也开始活动起来。
收拾完碗筷,况叶坐在堂屋加工药材的时候,外面的天色也逐渐的亮开,而此时整个九大队已经彻底苏醒。
不远处传来或笑、或交谈、或熊孩子一早弄的鸡飞狗跳的笑骂声,让整个九大队显得生机勃勃。
听着屋外的动静,况叶手上的活进入了收尾的阶段。
忙完手上的活,看着不知从哪窜回来的豆豆身上的露水,他暂时按下把药材拿出来晒的打算。
等到早上的水汽消散得差不多再弄,也免得白忙活一场。
今天上午的时间,他准备按照原计划去采摘一些库存快要见底的药材,收拾了一下,穿好雨靴带到工具就出了门。
豆豆看着他出门,也颠颠的跟在身后。
采药的工作况叶如今非常的熟练,要采摘的药材生长在那一片地界,都是一清二楚。
等到背篓被三样药材装满,时间才堪堪半上午。
身披初春的暖阳,况叶背着分量不轻的背篓往回走,而跟着他的豆豆早在之前遇上同村的狗子后就跟着跑去玩了。知道豆豆会自己回家,他也不多管。
“况知青,你这是采药回来了?”刚刚坐在田坎边歇息的队员,老远就看到了况叶,热情的招呼一声。
“是的,庆吉叔,我今天出门比较早。”打招呼的队员,况叶自然是认识的,时不时上工都会遇到他。
和其打了声招呼,他也和旁边的其它队员招呼一声。
“昨天半夜的时候,队里的狗叫得厉害,就连家里的鸡也在乱飞,你们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其他队员也一一招呼况叶,之后一个队员就说起昨天晚上的事。
“我还以为只有我家的鸡在乱飞呢,原来你家也是!”
“我家也一样,这狗也叫得好凶。”
“也没听谁家遭贼了啊?而且遭贼的话,鸡叫唤啥,怕不是有东西进屋子啰?”
“你说黄皮子,这东西我好多年都没见到了,应该不是。”
安庆县这边虽然多丘陵,山坡上的树木也不少,但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这些年对土地的开垦,以及一些猎捕行动,大一点的野生动物都不怎么见得到了。
唯有繁殖力较强的野兔、野鸡比较常见,黄鼠狼这样的野生兽类倒是不常见到。
“庆吉叔,你们昨晚上醒了,没感觉到摇晃?”况叶在旁边听了一耳朵,见几人都没往地震方面想,就问了一句。
“是感觉脑壳昏了一下,我还以为是累着了呢。”陈庆吉回想了昨晚上的情形,才有些不确定的回答道。
“摇晃?我还以为是床不稳呢,今早还特意检查了一下家里的床。”
“是有摇晃的感觉。”
旁边的队员也都回想了一下昨晚上,醒来的时候的确有一阵摇晃感,以为只是个例或者错觉,没想到其他人也都有感受到。
“这就是昨天晚上狗叫得厉害的原因吗?这是咋回事?”大家的都感受到的摇晃,队员们自然就联想到昨晚上全队的犬吠声。
“这怕不是鳖鱼翻身哦!”陈庆吉反应过来,一拍大腿有些激动的说。
“鳖鱼翻身?庆吉你说的是地震!”这个时候旁边的队员也反应古来,想到昨天晚上竟然是地震,这个时候不由的有些后怕。
“应该是,我以前也感受到过。况知青你也感到摇晃了,这是地震吧?”陈庆吉先点头,但上一次感受到地震的时间已经很久远。
就转过头问了况叶一句,想和他确认一番,毕竟这可是高中毕业的知青,见识要比他们广些。
“应该是,我今早还被余震摇床弄醒了,就是不知道是哪发生的地震。”况叶点头。
他还是有些担心,到底是哪里发生了地震。
但这个时代的通讯极不方便,九大队这边目前还没通电,就连广播都听不到。
所以想在第一时间得到具体的消息,是不可能的。
“那就是了!唉,这又是哪遭罪了,希望地震灾区的人平安吧。”陈庆吉和况叶确认后,叹了一口气。
安琼县历史上也很少有地震发生,但省上的地震历史上发生了不少,历史上甚至有因地震逃往安琼县的灾民,陈庆吉虽然没见识过真正的地震场景,但也听人说起过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希望平安吧,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地震还是三三年的时候,当时听人说死了六千多人,地震好像在阿娃那边,但当时锦城都有不小的动静。”旁边和陈庆吉年龄差不多的一个队员说道。
当时他也才十来岁,正是好奇的时候,哪怕当时的时局还很动荡,但也喜欢往人堆里钻,因此也涨了不少见识。
记得三三年这次地震,应该是在秋收前发生的,不过当时消息的传播更是不通畅,等消息传到他们这些民众耳中,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
“是啊,我还记得当时因为这事,还乱了阵子呢。”其实三三年的地震,安琼县也有震感。
但当时人们对地震的认知比现在还不如,民众感知到后虽然议论了一下,但因为糟糕的局势很快就没有精力关注此事。
不过当时割据的军阀,以及一些消息灵通的人知道的时间不晚。也因着此事,给当时动荡的局势再添一份混乱
“太远的事我们也管不了,还是管好自己吧,歇好了干活吧,况知青你忙。”坐在田坎边上的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说起他们知道地震相关的事,许久之后陈庆吉总结一句,就带头起身,同时也和况叶招呼一声。
“庆吉叔,你们忙。”见此,况叶也和几人告别。
听着队员们聊天,况叶也了解了一些地震的历史。
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自己其实也经历过不少地震。况叶原本的家乡和安琼县本来就离得不算远,自然也离南北地震带不算远。
但印象中比较深刻的地震,除了自己经历的两场比较大的地震,就只有七六年发生的那场大地震。
至于历史上到底发生了那些地震,他也没有专门的查阅过,也都不怎么了解。
就是这次地震,他也一头雾水呢。
回到家中,况叶也没再纠结这件事,在中午之前把采摘回来的药材进行了初步的处理。
热了一下今早准备的饭菜当作午饭,又忙活了一会儿,才在一点钟的时候骑着车往场镇去。
抵达学校的时候,时间还不到两点,此时培训班的第一节课还没过半,他还有时间准备下一堂课的要用的东西。
等到第一节课结束后,况叶和来上课的徐医生也聊到了昨晚地震的事。
徐医生当时也被吵醒了,他倒是第一时间肯定了这是地震。
但相关的消息报道,却没有听到。
对此,况叶也觉得正常,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没那没快,报道可能要等一段时间才行。
徐医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两人聊了一会儿,第二节课就开始了,况叶带着准备好的东西去上课。
当天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关于此次地震的报道还是没有。倒是因为比常人更敏锐的感知,再感受到了几场余震。
第187章
感受到多次余震, 经历过两次大地震的况叶,根据自己经验,已经能大致确定昨天凌晨发生的地震等级不低。
但现在通讯不如后世那么方便迅捷,想要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信息是不可能了。
为此, 他只能暂时把这件事放到一边。
在公社上完课, 再处理好一些问题, 他就回了九大队。
回到家中的时候, 时间已经是五点左右。
现在是二月初, 白昼时间还不长,此时离天黑还有一个小时左右。
去采药已经不方便了, 就在天黑之前打理一番小菜园,菜园周围的果树也进行了一番管理。
去年因为春旱的关系,接着又是伏旱,菜园边的果树结果也受到些影响。
他准备今年好好管理一番,争取今年能收获多一点。
虽然他实际上不缺水果吃, 但地理的活接触多了,就养成了一些习惯。
看不得植物没人管。
天色黑尽之后,厨房中亮起了有些昏暗的灯光,况在在准备晚餐的时候,再次感受到一次余震。
这次余震的强度不算小, 吓得豆豆又躲在他脚边嘤嘤的叫唤。
见此,况叶不由得有些愁。
他的感知比常人敏锐太多,晚上要是余震不断的话, 今晚上他就别想睡个好觉了。
要是想睡好,今天晚上得在空间中休息才行。
但得到这个低等灵植空间之后, 他其实一直没有在空间过个夜。
哪怕是当时修行入门,冥想的时间太长, 最后也是出来了的。
也不知道在空间中休息,能不能睡得着。
至于豆豆,他到不用担心,这两年它也进过空间,在里面也很乖,哪怕是在田地中撒欢,也很注意不祸害里面的作物。
到时候带豆豆一起进空间也是可以的。
晚餐过后,休息了一会儿,况叶就带着豆豆进入了空间。
忙完空间中的一切活计,他把空间中的卧室收拾好,就准备今天晚上在空间中休息。
让好不容易进入空间一次有些兴奋的豆豆安静点后,他就躺倒铺好的床上准备入睡。
原本还担心睡不着,但刚刚躺下不久,就进入了香甜的梦中。
没有余震的干扰,这一觉睡得很好,第二天在生物钟的影响下起床,伸了一个懒腰,况叶感觉自己现在精神前所未有的好。
就连在经脉中运行的灵气,都比往常都要顺畅。
对于这样的变化,他稍稍猜测一下,也就知道了原因。
空间中的灵气虽然算不上浓郁,但比起外界那微弱的灵气含量,还是要充裕许多。
在这样的环境中久待,本来就要比在外界舒服。
但况叶却也不能时时刻刻待在空间,毕竟这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待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况叶虽然习惯一个人独居,但也并不意味着他不和他人交流。
不过这次尝试到这样的好处,以后晚上倒是可以多在空间中休息。
出了空间,外界的天色还没有亮开,但这个时候沉睡中的九大队也已经苏醒。
还是和昨天一样,上午出门采了些药材,下午就到公社去上课。
对于地震的消息,况叶今天也问了一下遇到的熊医生等人,但还是没有任何报道。
这个时候,他就有些奇怪了,这个时代消息虽然传播不如后世方便迅捷,但地震的消息政府和相关的单位应该早就知道了啊。
怎么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都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呢。
带着这些疑惑,况叶又等了一天才打听到这次地震的相关报道。
这一天,已经是二月八号。
“徐医生,下课了,前天地震的消息你听到报道没有?”第一节课结束后,况叶看到回办公室的徐医生,第一时间就向其打听。
“今天早上的广播有相关的报道。”徐医生点头。
“是哪?地震强度是多少?”
“报道说,是康巴地区的霍尔章谷地区,地震强度的话则没有具体的说。不过救援队伍,已经第一时间组织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工作了。”见况叶问的急,徐医生摇摇头,但还是告知了他知道的相关消息。
“只说了地震地点,其他的相关信息都没有吗?”听完,况叶有些疑惑。
他知道康巴地区,但霍尔章谷在那里却是不太清楚。不过他在原来的时代经历的第一次大地震,也是发生在康巴地区旁边的阿坝州。
它们都在安庆县的西北方向,应该都处于南北地震带上。
知道大致的位置,但却没有更多详细信息,况叶还是有些奇怪,这报道也太过简洁了。
“没有了,这事应该也不会有更详细报道。”徐医生摇头,今天早上的广播,就只播报了这些。
“这是?”听到这,况叶就有些好奇,徐医生怎么确定后续不会有更详细的报道。
“自然灾害发生时,相关的消息属于保密信息,一般不报道具体的相关消息,只有在通过上级确认之后,有些消息才会被报道。”见况叶不明白,徐医生稍稍解释了一下。
“是这样么”况叶有些无言,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一些相关的政策并不是很清楚。
不过这个政策后世应该也有,只不过进行了松绑。
就比如在他儿时的时候,其实听到的灾情报道也很少。但自从阿坝州那场大地震之后,感觉每年听到的灾情报道变得越来越多。
这其中有得益于通讯变得通畅,但相关的政策变化应该也有。
从徐医生这得知这个消息,那么后续这次地震的相关消息,他怕是不能知道了。
叹了一口,况叶就把这事抛到了一边。
就算他知道更详细的信息又如何,如今人员流动受到的限制很多,对这事也帮不了什么忙。
之后的日子,除了每天都有的余震,让他给带来了些影响,这次地震就没再其他人口中在谈论过。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吸引了不少的注意力。
安琼县准备在二月13日到17日这几天,召开一个会议。
会议的名称叫做,农业学大寨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大寨模式的总结和宣传,以及在安琼县推广大寨模式中的经验,以及吸取在推广中的一些教训。
这里的大寨,指的是晋省的大寨村这个地方。
至于为何要学习大寨,是因为大寨村原本是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穷山恶水”的地方。
全村六十户人,在建国后,为了改变恶劣环境,摆脱贫困的现状。全村人努力奋斗,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改变了当地的地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到底,最终靠着自身的艰苦奋斗,彻底的甩掉了贫困的包袱。
最开始的时候,学习大寨村的经验与精神,只是在晋省中铺开。
但随着这场学习的运动愈演愈烈,在□□年的时候,中央领到人就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此后大寨成为一个生产典型,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张旗子。
在这一运动上的思想指导,在最初的时候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况叶下乡之后,九大队这边其实也有相关的学习运动。
比如垦荒、水渠的修建等等,期间整个九大队的队员们一起行动,不惧艰苦,就是大寨的一种精神。
但随着十年动荡开始,农业学大寨的相关运动,就况叶就有一种越走越偏的感觉。
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出在十年动荡上。
这个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相关运动,让这一运动中人为制造了一些阶级斗争,让期间也些人收到了不公的对待。
而之后,有些地方为跟着政策走,在实施的过程中脱离了实际。
毕竟不是任何地方都和大寨一样,根据当地的客观实际进行相关的调整才是最好的。
就是安琼县这边,也有相关的公社因为在政策推行中过于脱离实际,产生了一些问题。
就比如为了强行推行,大寨和晋省一些地区实行的先生产大队所有制过渡的做法,取消了队员的自留地、取消了集市贸易,甚至搞“平均公分”等等举措,都太过脱离实际。
这其中对农民造成的损失,也非常的大。
就说自留地,这可是农村人非常重要的资产。
生产大队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公有的,但自留地的产出却是属于农民自己的。
自留地的产出,是农村人补贴家用,口粮、蔬菜等东西的来源。
取消自留地,这其中的损失,是谁也承受不了的。
集市贸易,更不用说。
虽然现在私人售卖东西受到了限制,集市已经萧条了不少,但每家每户总有要换东西的时候。
而搞所谓的“平均工分”,这简直就是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东西。
反正干多干少都是那么多公分,谁不想轻松一点。
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况叶相信地里的草可能长得比人还高。
去年的时候,安琼县就有些公社,取消了队员的自留地,丰水公社虽然没有这么做。
但农村的消息还是非常灵通的,丰水公社的队员们也都听说了此事。
学大寨的会议要召开,大家对此事自然就十分的关注。
第188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 让队员们比较关注这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这次会议的参会人员比较多,九大队的大队长和各个生产小队的队长,以及公社的一些干部会参加。
难得有集体去县城开会的时候,这也让队员们比较在意。
会议就在所有人的关注中开幕, 五天的会议也很快的结束。
去县城参加会议的大队正等人在会议结束后, 也带回来了这次会议的消息。
首先就是这次会议总结了之前安庆县各个生产单位, 对农业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
这其中就有提到, 关于急于改变所有制, 取消队员们自留地这件事。
对于此事,省革委不持支持的态度, 甚至严肃的制止这一行为。
五十年代末的时候,当时建设公社,其实就大搞过“共产风”,当时就造成了一些很不好的后果。
最后领导人提出,农村人民公社要坚持“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体制。改变所有制不要过于急迫,最好以三十年为一期限。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况叶如果是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也不了解这到底是什么。
但在九大队生活这么多年的他, 早就清楚这到底是什么。
三级所有指的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别归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队为基础, 则是人民公社的三级集体所有制中,生产队一级是基本的核算单位。
坚持这个体制的同时, 省革委还提到对农民的自留地一般不要动,也不要搞捐献。
有了上级的指导, 安琼县也根据在这次会议中强调了此事。
这个消息意味着,之后他们不用担心自家的只留地被取消,队员们心下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况叶的想法和队员们也差不多,他屋子旁边的自留地,可是倾注了他不少心血,要是被收回取消,他的损失也不小。
除了关于自留地的消息,这次会议还评选出八百来个先进集体,以及一千两百多个先进个人。
会议以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继续推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希望治下的各个公社能积极的响应号召。
有了这一次的评选,与会的各个公社干部,以及各个生产大队的队长等人,仿佛都被打了一次鸡血,变得热烈兴奋。
就连九大队的大队长和小队长们都是,他们从县城刚回来的状态,况叶在和其中部分人交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
仿佛下一刻就要计划搞一个大工程,治山、改水仿佛只要人力坚持不懈,就能达到想要的目标。
好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初春的时节,地里的农活逐渐多了起来,并没有多余的人手去搞什么大工程,完成一些过于“激进”的目标。
去年的经历了春旱、伏旱、水灾这些气象灾害,让九大队这一年极为艰难。
但正所谓祸福相依,今年的从开春起,就算的上风调雨顺。
雨水、温度这些都非常的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不过这样的好气候,也不仅仅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地里的杂草等也疯涨,才拔除没多久就得再拔一次。
小春作物随着气温的升高,也进入了重要的生长阶段。
这段时间的田间管理相当的重要,队员们不得不为此花费大量的精力。
二月份一过,等到日均温度不低于15度的时候,相关的育苗工作也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管理小春作物的时候,队员们还要忙着为下一批种植的红薯、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的育苗做准备。
等到三月一过,四月开始小麦、油菜等作物进入灌浆、结荚等重要的生长环节,在这之后不久就会迎来收获的时刻。
而育苗的红薯、水稻等作物,也等待这队员们移栽。
就这样一年中忙碌的“双抢”时节来临,直到五月底,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归仓,红薯、玉米、水稻等作物移栽完成,队员们才能稍微歇一口气。
在番忙碌过后,最开始被打了不少鸡血的大队长和小队长们也逐渐的冷静下来,之前想要计划的一些有些超出实际的目标,也被现实干趴下。
人力始终是有限的,人的主观意志能改变的东西,终究不能不考虑客观的条件。
况叶跟着队员们忙完双抢,却没有停歇下来。
这个时候地里的农活少了,一些队员们也终于能空出手来,他的趁着这个时候,请相熟的队员帮忙翻一下屋顶的瓦片。
去年九月那场大雨,屋里漏雨的情况就有好几处,后面在秋雨季的来之前,他只是按照当初漏雨的地点,自己翻检了一下。
勉强的支撑到了现在,但进入六月夏季的雨势较大,得再仔细的翻检一番,才能保证屋里尽量不漏雨。
“况叶哥,梯子在哪?”一早周光旭就领着两个今年新下乡的男知青来到小院,和他们同时到来的还有况叶请的陈繁勋以及他的两个堂兄弟。
况叶先招呼了几人一番,就准备动工。
“我去拿,你和张知青、龚知青待会儿小心一点。”梯子况叶放在柴房那边,他准备自己去取,不过在这之前叮嘱了周光旭和另外两名知青一番。
周光旭还好说,下乡有几年了,上房顶干活也有了些经验,但新来的两个知青可不一样,这活应该是第一次。
新来的两位知青,是三月初到的,这一次丰水公社来了十八个新知青,九大队这次分配到两名。
两人分别是龚振江,19岁;张志为,17岁。至于他们的老家,和朱静一样都是锦城。
两个小伙子下乡之后,况叶在最初的时候也见过两面。
一开始和所有刚来的知青一样,上工干活把两人折腾的够呛。好在队里的医疗室如今人员配备不少,加上况叶制作的舒活膏,身体上的不适也慢慢的减轻。
两人都是十几岁的年龄,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在,看着知青宿舍三位女知青都能坚持下来,更是咬咬牙渡过了这艰难的适应时期。
从三月开始,况叶小菜园周围的果树,也陆陆续续的结了不少果子。
直到五月底,已经收获了樱桃、枇杷、李子、杏子,甚至这个时节桃子也开始成熟。
小菜园旁边的果树结的果子,他基本是只留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都会送给相熟的队员和知青宿舍的几人。
送了好几次果子过去,况叶也和两位新知青逐渐熟悉了起来。
这次他要翻屋顶的瓦片,周光旭和新来的龚、张两位知青得知了消息,也就提前说了要过来帮忙。
况叶本打算拒绝,但三人说他们之后也准备翻翻知青宿舍屋顶的瓦片,这次正好跟着学学,当然也想请况叶到时候搭把手。
话说到这,他自然就没拒绝。
当然知青宿舍的另外三名女知青,朱静、王月兰、罗佳三人也是想来的。
不过况叶原本就请了陈繁勋三人,在加上周光旭三人和他,就七个人了,再多的话就不合适了,也就婉拒了朱静三人。
“况知青你放心,还有我们在呢。”旁边的陈繁勋开口,他和两个堂兄弟都是老手,对于上房顶干活可谓驾轻就熟。
这期间帮忙看顾一下周光旭三人还是可以的。
而且翻瓦片这活也是考验技巧的,最开始的时候,陈繁勋兄弟准备让三人先递递瓦片,后面在看情况让他们上手。
“那我先去拿梯子,你们先分下工。”闻言,况叶笑着挥手,往柴房而去。
今天人多,屋顶不能上太多人,他就在下面打下手,上面的活如何安排就看陈繁勋这边了。
等到梯子拿出来,陈繁勋带着人上了屋顶,翻瓦片这活就热热闹闹的开始了。
由于人多,陈繁勋三兄弟每人都有一个副手,这活干地相当的快。
仅仅大半天的时间,屋顶的瓦片就被重新翻整了一遍。
第二天,天气仍然是阳光正好,况叶也一早到知青宿舍那边帮忙。
昨天他就问好周光旭他们准备翻一翻知青宿舍屋顶的瓦片的具体时间,三人的意思是要是天气好,就紧着来。
正所谓六月天小孩脸,说变就变,谁也说不准具体的天气,趁着天气好早点把事做完他们才放心。
来到知青宿舍,周光旭等人显然已经准备开始。
有了昨天的经验,在加上朱静、王兰月、罗佳的打下手,一行人干活的速度也不赖。
期间还有精力聊点八卦,这其中主要说的事知青相关的事。
从龚振江、张志为两人口中。况叶得知今年关于知青下乡的政策有一些小小的调整。
现在的动员对象,更加的广泛,凡是年满17岁的中学毕业生和社会知识青年,除了少数符合留城标准的,均是动员下乡的对象。
安置方式也有些小变化,主要采取插队的方式,适当的集中,建立知青点和集体所有制的青年队和农场。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就是,关于知青安置经费的调整。
如今每个插队的知青,安置费是480元,比起周光旭他们下乡时的两百三十元高了一倍还有余。
除了安置费的提高,还有给七三年以前下乡到现在生活都不能自给的知青,每人补助100元;以及没有建房的另外补助200元每人。
当然政策是有了,但符合发放标准的知青九队这边,除了建房补助,另外一个补助是一个都没有。
当时知青宿舍建造,是从周光旭他们那一批知青的安置费中出的。
后续考虑到住房还够,王月兰、罗佳下乡时就没有建房,也就他们两人符合标准。
不过这笔补助款,也不会现在给到两人手上,等到她们有建房需求的时候,大队上才会动用这笔补助款。
目前知青宿舍六个知青,暂时还住得开,新建房屋这是暂时不行。除非,他们几人有成家,倒是可以申请另建房屋。
第189章
听着龚、张两人说的新政策, 况叶和周光旭等人,都有些感叹政策的变化。
后期下乡的知青,待遇比起早先的好太多。
但尽管如此,符合下乡动员标准的知识青年, 还是大都不愿意下乡。
从六九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再次兴起, 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 但能在这期间回城的知青都是少数。
而无论是插队、还是支边, 上山下乡的生活, 比起城市中辛苦太多。
尽管有着各种口号宣传,但人都是驱利的, 面对看得见的不好,许多人都不愿意下乡。
如今都是靠着强有力的政策在驱动,才有这么多的知青下乡
知青宿舍的屋顶,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六人,虽然动作不如陈繁勋他们熟练, 但也在一天的时间内翻整完成了。
只不过等到最后一片瓦铺好,时间已经临近夜幕时分,再过一会儿天色就会完全暗下来。
吃完晚饭,况叶也没在知青宿舍久待,很快就提出了告辞。
“况叶哥, 我送你一趟。”见况叶要走,周光旭起身打算送他一程。
“就到这吧,要不然你回去不方便。”被周光旭送到接近二小队的仓库时, 他就开口让人不送了。
现在天上挂着的是一柳残娥眉月,照在大地的月光相当的微弱, 走远了不好回头。
“行,那况叶哥你小心点。”看着况叶手上的手电筒, 周光旭倒也没拒绝,他这边没拿,就不走远了。
就此和周光旭分开,况叶打着手电筒往家里走。
夜幕下的九大队,只有家家户户的微弱的灯光,让黑暗的夜色有了些光亮。
但这个时候,九大地却没有安静下来。
此时下工的队员们,应该也才刚刚吃完晚餐,各家的小院中都有人声传出,甚至一些调皮的小孩在满大院的乱跑。
夜晚是躲猫猫的好时机,况叶回程的途中,还遭遇了躲在柴垛旁边突然现身吓人的小孩。
不过感知敏锐的他早就察觉到了有人存在,惊吓倒是一点都没有。倒是想吓人的小孩,陡然见到是他,有些被吓着。
好在这几年,他在队里的小孩中人缘还不错,主要是家中的水果的贡献,小孩只是愣了一番。
见此,况叶也就笑笑,和小孩聊了两句就离开了。
走到一小队的堰塘堤岸边的时候,况叶凭借着不错的视力,看到远处向他奔来的一个身影。
“豆豆。”
听到况叶的呼唤,前方的狗子加快了速度,不一会就凑到了跟前。
汪汪~
看着兴奋的扑过来的狗子,他伸出一只手狠狠的搓了几下狗头,才让其平静下来。
之后一段路,有着豆豆的陪伴,倒是更快了几分。
回到家中,点燃煤油灯驱散屋内的黑暗,他先喂了豆豆一番,才准备进入空间忙活。
忙完空间中的活,况叶回到自己的卧室休息。
之前二月的那场地震,之后的余震持续了近两个月。为了能睡个好觉,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他有一大半都在空间中休息。
不过在余震停止过后,就减少了在空间中休息的频率。
一夜好眠,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
家里的事忙完了,况叶又继续跟着队员们上工。忙完一天农活,下工回家的时候,天空的云层已经有了变换。
感受这空气中增加的水汽,今天晚上怕是会有一场雨。
这个时候,他不由的庆幸,屋顶的瓦片在这之前翻完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回去后家里的药材还是得好好收捡一番,避免被雨水打湿。
哗哗哗~
这场雨来得很快,况叶还没进入空间忙活,雨势就变大了不少。
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这天也正好是六月开端。
雨停后的第二天,他骑着车载着装有药品的背篓,去了一趟卫生院。
有些泥泞的道路,让骑行变得有些麻烦,以往四十分钟的路程,走了近五十分钟。
先到卫生院和蒋卫生员把这个月的药品交接清楚,况叶去了一趟集市,找到买土陶的蒋叔,再定了一批陶罐、陶瓶。
“蒋叔,最近怎么样?”这些年他在蒋叔这订货已经相当的熟练,不一会儿就确定好订单,况叶见蒋叔这边没啥事,也没有立即告辞而是寒暄了起来。
“还是那样,现在的赶集的时候人不多。”蒋叔笑着说道,同时也指了指眼前的集市。
现在的集市,因为政策的限制,很多老乡已经不来摆摊了,当然来买东西的人也少了很多。
比起况叶当初刚下乡的那会儿,集市萧条了许多。
“现在买卖东西的老乡少了,但赶集日场镇上的人还是不少,蒋叔你们村的生意应该影响不大。”
蒋叔在场镇上支的这个摊子,是属于他所在的生产大队集体作坊,相关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土陶的制品,是日常用品,丰水公社的市场一直变化也不大。
“这个说不准,这后面说不定我们的摊子也一样。”蒋叔摇了摇头,他这段时间听到了一个消息。
要是这个消息属实,那么他们村的土陶生产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是?”见蒋叔明显知道啥的模样,况叶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我们这的赶集日,基本上是三天一场,丰水、圆坝、三汇这几个临近的公社,赶集日也基本上是错开的,小况你是知道的。这样的话,我们队的土陶,在三个场镇轮着卖,基本上不会断趟。
但我听说了一个消息,说后面要固定时间赶集,而且时间三天一场要间隔更长,之后三个场镇赶集日都一样,这样一来这日子”
蒋叔倒没瞒着,反而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
“赶集日要调整?”听完,况叶有些惊讶。
如果真如蒋叔所说,他们村的土陶生产和售卖的确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不过更多还是对集市的影响。原本就已经萧条不少的集市,这之后怕是会更加的萧条。
“这消息是在传,听说已经有地方是这样的固定赶集日。不过我们这什么时候改,倒是没什么消息。”
“那等消息确定吧。”这事还不确定,担忧再多也是白费心思。
之后土陶的摊子有客人来,况叶就没在这逗留,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
缴完税款,购买了些日用品和食物,他就回了九大队。
进入六月之后,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炎热,接下来的七月、八月则是更上一层楼。
这三个月的时间,关于蒋叔说的赶集日要改的事,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不过其他的事却是不少。
况叶每次去场镇,都能从报纸上看到有些报道,其中三则报道比较吸引他的注意力。
这三则报道,分别是省城在六、七、八这三个月召开的三次会议。
三场会议,是三个组织团体的会议,它们分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
会议的任命了三个组织团体的领导人,也就意味这因为十年动荡而停摆的三个组织团体,再次恢复工作。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现在的局势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就在这炎热的八月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则消息也让况叶再次感受到了局势的变化。
八月下旬,党的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召开。
对于会议的内容,生活在农村的况叶没有更多的渠道得知,但一言半语也是听到一耳朵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有新的发展和改变。
不过他也只能抽出一点点精力去关注这次会议,更多的还是消耗在九大队的田地中。
八月底也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玉米、水稻已经成熟,他和队员们和天抢时,力求今年的秋粮能顺利的归仓。
忙活九月下旬,秋收的工作才基本上收尾。
在队员们喜迎丰收的同时,况叶也听到一个不错的消息。
十大的会议后,一批在动荡中备受迫害打击的的老干部被选为了中央委员。
其中就有他熟悉的一人,那就是后世推动改革开放的领导人。
他的复起,也代表这局势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这样的认知,况叶心情着实好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也许是乐极生悲,十月的一项政策宣布,让他的心情不怎么好。
之前和蒋叔聊天的内容,在十月终于成了真,赶集日的改动通知已经下来了。
从十月开始,观市规定,场镇的赶集日由三天一场变为七天一场,每个星期日就是赶集日。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场镇,都是星期日赶集。
至于有这一政策的原因。一是之前的赶集日,农民甚至可以赶个圆集,也就是每天都可以到不同的场镇赶集,这样一来会影响农村的生产。
二是,动荡时期,反资本的主义认为集市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限制赶集对其相关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是正确的政治方向。
赶集日的变动,不仅况叶心里不好受,九大队的队员们也都议论纷纷。
本来就因为动荡的原因,赶集的限制增多,现在这一政策的宣布更是雪上加霜。
第190章
赶集日的调整, 无论队员们议论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也逐渐接受的了这个事实。
而每个月基本上趁着赶集给卫生院送药的况叶,倒也没受多大的影响, 还是每个月二号去送货。
只不过遇不遇得上赶集, 就得看情况了。
要是不是赶集日, 他想买肉的话就有些困难, 场镇上的肉摊一般在赶集日都是有肉卖的, 闲日的话就要靠运气了。
十月一过时间,时间进入初冬十一月。
二号这天, 况叶骑着车去给卫生院送药。
这天不是赶集日,场镇上显得相当的冷清,不过在靠近卫生院的时候,人变得多了起来。
尽管赶集日进行了调整,但看病的老乡的病情却是等不得的。
虽然各个生产大队有赤脚医生, 来卫生院看病的老乡已经减少不少,但一些病症赤脚医生们也处理不了,只能让老乡来卫生院这边。
进入初冬,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有些大,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老乡, 很容易旧疾复发,因此卫生院的人不算少。
况叶有自行车,来场镇方便了许多, 抵达时才八点左右,但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在卫生院屋子里排队等候。
好在这个时候, 蒋卫生员他们的还没有忙起来,他趁此赶紧把药品交接清楚。
之后卫生院这边也忙起来, 他就没多打扰,公社办公处那边还得去一趟呢。
不久后找到夏办事员,把账目交给他之后,况叶也没离开,而是在办公室等着后续。
如今账目相对简单了许多,核算的话花不了多少时间。
等待的时候,和夏办事员招呼一声,他拿起旁边的报纸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发现了两则消息,其中一条更是和他息息相关。
这就是,在上个月的时候,县委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到小组,下设各级办公室。
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对上山下乡知青工作的领导,做好知青的管理教育、安置工作。
这件事的原由,报道上也有,是今年八月份结束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确定的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后续。
其实在这之前,当地也是有管理知青的相关单位的,安琼县的叫做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
负责的内容有动员符合标准的对象下乡,以及管理整个县的知青。
各个公社的也有兼任管理知青公社干部。
这一次,成立的领导小组明显要更加的正式,甚至更加的完善。
看到这,况叶知道这应该不是结束,各级办公室的设立,后续的变动陆续的会有。
只是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是坏。
现在已经是七三年末,离知青下乡结束的八零年还有好几年。
他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因而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就好比上一次,十大结束后复起了一批老干部,原本以为局势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
赶集日的调整,就是局势还不明朗的具体表现。
除了和知青有关的这则报道之外,还有一则消息。
上个月下旬的时候,县城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的筹备委员会,准备重新组建贫下中农协会。
之所以说是重新组建,是协会其实早在六三年的时候就有了。
但因为十年动荡的原因,贫下中农协会的活动停摆,由“贫代会”代替。
就是现在每个公社也有近十名的贫代会的组织成员。
而这次县城成立的筹备小组,旨在整顿原有的贫代会,健全贫下中农协会的组织架构,让其恢复运行。
对此,况叶的心情有些复杂。
无论是贫代会,还是贫下中农组织,它们都算是时代的产物,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之前六三年成立的时候,掀起的“四清”运动也的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事情都有两面性,这其中也造成了一些不当的结果。
而因为十年动荡兴起的贫代会,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宣传队伍进驻学校和机关进行“四管一教”。
因此而产生的影响,身在其中的人感受最为清楚。
现在相关筹备小组的成立,也不知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他只希望事情不要再糟糕就行。
两篇报道看完,没花多少时间,夏办事员这边也核算的差不多了,缴完税款再闲聊了两句,拜托夏办事员把下个月需要的药材的单子转交一下,况叶就提出了告辞。
离开公社办公处,时间还不到九点,再去供销社等店铺买了些日用品,他就回了九大队。
十一月的气温越来越低,地里的农活也逐渐清闲了起来。
今年况叶也跟着闲了下来,今年公社仍然会在冬季农闲的时候再开赤脚医生的培训班。
不过这一次,相关的课程就不在需要他了。
不用去公社上课,况叶倒没有觉得不适,正好还乐得清闲。
七三年就这么一晃而过,元旦不久后况叶和九大队的队员们分得了今年的口粮。
上一年风调雨顺,算得上一个丰收之年。
就连况叶这个缺席了近两个月的人,也分得口粮四百斤出头,其中的小麦、稻谷这样的主粮,也恢复了以往正常的比例。
领到口粮的这一天,九大队的队员们无不洋溢着笑脸,到晚餐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都飘出热气腾腾的饭香。
况叶也趁此,给自己准备了一顿饺子。
说起来,他有几年都没在领口粮这天吃饺子了,之前因为要去上课,基本上没有时间准备。
为了表示庆祝,这次他还特意弄了鱼肉馅的饺子,因为葱姜等调料给到位,加上又是空间中喂养的鱼,这饺子非常的鲜。
汪汪~
一直跟在身边转悠的豆豆,也有幸得到几个尝尝鲜,吃完之后朝着他叫唤。
“没有了,你看嘛~”难得的一顿饺子,让况叶胃口大开,几乎是一口一个,碗中也很快就见了底,就连汤底都喝的精光。
见豆豆还想要,况叶笑着把碗倒扣,表示已经没有了。
至于豆豆没吃饱,也没事,他还给其准备了其他的口粮,后面在补就是。
汪汪!汪!
“哈哈哈~”看着豆豆一脸控诉的小模样,况叶不由的乐出声
今年的春节就在一月下旬,分完口粮后不久,分红的事大队上也通知了。
去年的收成还不错,以况叶的公分算下来,领到了近六十的分红。其他几乎没有缺席上工的队员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只要是肯干的队员收入都还算不错。
领完分红,时间也很快到了春节,不过这个原本该热闹非凡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过的相当的平淡。
这期间,队里的活还是得继续干。
当然政府等机关单位也一样。
春节后不久,一月末的最后两天,大队长这边接到公社的通知,要去参加县城的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一开始九大队的队员其实不太清楚这件事,只是好几天都没见到大队长人,问了一下才知道他去了县城开会。
直到况叶给卫生院送完药品的第三天,才见到从县城回来的大队长。
陈庆国回来之后,九大队这边也因这次会议,有了些变动。
生产队的相关代表小组成员,进行了重新的选拔,以及关于“四管一教”的宣讲,特别是其中的“一教”和况叶等知青更是息息相关。
“一教”指的就是对上山下乡的知青进行再教育。
好在九大队的这边的对于知青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况叶和周光旭等人也和队员们的关系不错,倒是没受到什么为难。
这次会议带来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趋于平淡,加上开春气温上升,地里的农活多了起来,所有人也没有太多精力去管这些。
“况知青,大队长那边叫你去一趟知青宿舍。”这天况叶正在和队员们一起干活的时候,有相熟的队员叫住他。
“大队长叫我,有说是什么事吗?”
况叶抬头望向叫他的队员,问了一声。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刚刚有两个穿得像干部的人来了队上,可能是这个原因吧?”队员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队里来了两个人。
“好勒,谢谢。我和人说一声,马上过去。”听到这,况叶也不多问了,谢过传话的队员,就和今天领着他干活的小组长说了一声,简单的捯饬了一下就往知青宿舍走。
他今天干活的地点,离知青宿舍不算多远,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
还没走近,远远的就看到知青宿舍的小院中坐着好些人。
这其中除了他熟悉的大队长和周光旭几个知青,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应该就是队员传话时说的两人。
“庆国叔,你找我,还有这是?”靠近小院,况叶就招呼一声,也把有些疑惑的目光转向两位陌生人。
“况知青,你来的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洪安同志,这位是石丽华同志,是省城来的带队干部。”大队长陈庆国连忙招呼况叶靠近,然后一一的介绍了两位陌生的来人。
况叶也跟着他的介绍,简单的观察了一下两位。
刘洪安,是一位中年男性,穿着的确和之前队员说的一样,是干部比较普遍的着装。此时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况叶,同时也开口道。
“况叶同志是吧,你好,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联系我。”
“刘干部你好。”见人伸过来的手,况叶连忙回握,笑着打了声招呼。
旁边的另一位叫做石丽华的女干部,年龄也和刘洪安差不多,也笑着和况叶招呼一声。
认识之后,大队长招呼几人坐下来谈,见此,况叶也干脆找了一根空着的凳子坐下。
坐下来之后,刘洪安和石丽华就和他以及旁边的周光旭等人聊了起来。
在最初的时候,两人也稍稍解释了一下他们的身份。
两人是锦城来的知青带队干部,之后会常驻公社这边的知青办公室,况叶和周光旭等知青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找他们帮忙。
这次来九大队,主要是先认识一下况叶等人,同时再了解一下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刘洪安和石丽华的年龄都不算小,其中刘洪安的子女甚至也都到了下乡的年纪,就在去年也下了乡。
随着况叶等人和两位相互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双方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陌生,甚至还因为刘洪安也是知青的父母,周光旭等人对他的态度更是亲近了几分。
两人又本就是在原本的单位担任干部的,待人处事本就有不少经验。
因此在聊天的过程中,双方都算的上融洽。
两人几乎从衣、食、住、医疗,甚至娱乐活动,全面的问了况叶和周光旭他们的生活状况。
因为知道两人的身份,加上其谈话非常有技巧,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倒也实实在在的述说了自己在九大队的生活状况。
这期间,两人甚至还穿插这问了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
况叶这边基本上没什么,毕竟他有制售药品的收入来源,甚至还有空间的加持,生活其实比大多数人都要过得好。
而且九大队这边对待他们这些知青,也算得上公正,极少数想要找麻烦的队员,也被大队长等人约束得很好。
在加之他教授过队员们认识草药,大家也承他的情,在九大队况叶算是过的相当的不错。
而周光旭他们,倒是有些困难。
这其中和队员们相处倒还好,虽然比不上况叶和陈繁仪,但队员们也大都很友善,就算想找麻烦的人,只要找到大队长这边也会很快处理。
不过在其他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困难。
农村的生活和城镇的生活相差不小,上工干活有相当的辛苦,但最终的收入却有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这点收入,想要过得很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至于娱乐活动,这个时代的农村少的可怜,加上十年动荡,春节放假都取消了,相关的节目更是再也见不到。
下工之余,周光旭等人能够消遣的方式,也就是和同住的几人聊天唠嗑。
再多就是那几本快要翻烂的书籍。但现在能不违规的书,内容也就那么些,多翻阅几次也就没了兴趣。
“陈队长,陈知青,现在还没回来吗?”聊到最后,时间也快十一点了,石丽华问了一声旁边的大队长。
石丽华和刘洪安今天就见到况叶和周光旭六人,大队上的另外一名知青陈繁仪到现在都没露面。
他们是知青带队干部,自然是希望这一次能基本上摸个底。
虽然也从况叶他们这了解了一下陈繁仪,但没见到人,还是有些遗憾。
“应该是,今天早上隔壁三大队的队员急着把人拉过去了,说是家里的媳妇生产,现在应该回不来。”大队长陈庆国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今天石丽华两人实在来得不凑巧。
要是平时的话,陈繁仪上午的时候,一般是在在医疗站的,但今天不实在是事出有因。
三大队那边有孕妇生产,其家里人为了安心,找到陈繁仪这边,她自然得过去一趟。
虽然每个生产大队都有赤脚医生,陈繁兴他们也接受了好多次的培训了,但真到关键的时刻,附近的队员更愿意找的还是陈繁仪。
她的医术在这些年,已经深受大家的认可,妇科方面更是受女性队员们的信赖。
而孕妇生产,最是没有个时间定论,这个时候陈繁仪还没回来也实属正常。
石丽华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对于大队长的解释也理解,最后只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
不过他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三大队,要是情况允许的话,或许能和陈繁仪聊上一会儿。
随着两位带队干部离开,况叶也和周光旭他们告辞。
回去的路上,他就在思考知青带队干部这一事,之前他和两位干部聊天的时候,也稍稍打听了一下他们来此的原由。
在结合之前看到的报道,也算是清楚了事情的原由。
这其实也应该是,去年八月全国知青会议确认的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后续。
据刘洪安两人所说,他们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报名申请了成为知青带队干部。
在一月的时候,省城就组建了第一批知青带队干部,人数约有三百六十多人。
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陆续的前往全省各地。
和以往的带队干部只是护送知青下乡,以及待个把月调研不同;他们会常驻县城的各级知青办,协助搞好知青工作。
而且除了省城,其他各地有知青下乡的城镇,都派遣了同样的带队干部下乡。
他们的出现,况叶倒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之前和两人聊天,他敏锐的感知,其实也能稍稍判断两人的情况,其作风应该是比较正派的哪一类干部,之后应该会给知青这个群体带来一些好的改变。
想到这,他的心情自然是不错。
带着这样的好心情,丰水公社又迎来了一批新的知青,这一次不知道是因为带队干部的原因,下乡的知青比前两年多了三分之一左右。
丰水公社迎来了二十名新知青,这次九大队这边也分配到一名叫做严国胜的知青。
是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和龚振江、张志为一样,都是锦城的。
有了他的加入,知青宿舍一下就有了七个知青,虽然还住得下,但有些稍显拥挤。
为此九大队这边也考虑再建新宿舍的事,不过目前还没确定下来。
新修宿舍这件事还没定下来,春季招工的事又有了消息。
而这一次有了刘洪安和石丽华他们这些带队干部的协助,这次招工的事朱静等符合条件的知青,倒是没之前那么忙乱。
不过这次的名额不多,四月初结果出来的时候,九大队这边的几个知青没有一人被选上。
落选的朱静,从最开始的招工到现在已经参加了不少次,其心态都有些崩了。
最后还是石丽华这边给其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才让她把心态调整过来。
况叶对此事,稍微关注了一番,也感受到了带队干部带来的改变。
这段时间,其实不只是九大队,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因为带队干部的到来受益不少。
就比如,有些作风不是那么好的生产大队,在此的知青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经由带队干部的努力和调解,让其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刘洪安等带队干部,也会不时的前往各个生产大队随访,甚至有时候还会在大队上停留几天。
这样一来,也算是一种震慑。
当然带队干部的到来,不仅仅是知青受益,生产大队这边也有不小的好处。
知青中也有一些不安分的成员,带队干部也担任着教导的职责。
能够被选上的成为带队干部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且大多数是党员,像刘洪安他们这个年纪的不少。
他们做事有手段,面对这些思想上有问题的知青,自然有办法解决。
这样一来,也算减轻了这些知青所在的生产大队的负担。
况叶上工的时候,听着队员们八卦闲聊,不用特意的打听,关于知青带队干部带来的改变,哪些生产大队有什么新闻,也基本上不会错过。
不过随着四月的来临,“双抢”的忙碌袭来,他和队员们的精力就没有到多能分到这些事上。
等到五月的时候,另外一件事成为了队员们的话题中心。
尽管五月也忙碌不已,但这事对于队员们的观念冲击太大,因而反应比较激烈。
上个月的时候,县城的火葬场竣工,县城开始革新殡葬旧俗,提倡火葬。
这对以土葬为传统的当地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尽管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领导人就提出推行火葬,简化葬礼等,甚至一批领导人带头做示范。
但火葬还是不被广泛的接受。
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入土为安才是身后事的好归宿。而火葬遗体被火化,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几乎和他们观念中的挫骨扬灰差不多。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有其他比如葬礼简化、公墓等客观因素,都是火葬不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虽然火葬场的建成,以及殡葬旧俗的改革,现目前还和农村没太对关系,但队员们还是对这事议论纷纷。
一些看得比较远的人,甚至担心起他们自己的身后事。现在县城开始提倡火葬,但政策一旦开了头,涉及到农村是迟早的事。
对于队员们的讨论,况叶在一旁不发表太多的意见。
他自己能接受火葬,并不意味着其他人能接受。
哪怕是在他原本的时代,农村已经提倡火葬多年,但老一辈还是大多不愿意的。
就是他自己已经逝世长辈,在生前都特别的嘱咐过后辈,不想进行火葬,为此还在生前给自己造好了棺函,甚至埋葬地点都早早的建好。
不过这件事毕竟目前和农村还没太多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队员们对它的讨论也逐渐消失,有其他的事情吸引了他们的关注点。
六月初,况叶按照惯例给卫生院送药。
夏季天亮的早,他背着背篓骑上车早早的出了门。
在经过丰水到三汇这条主路的时候,一场意外,让他的行程耽误了不少时间。
正骑着车不断前进的他,看着前方转角处出现了一队追逐的身影。
跑在前面的汉子,也在第一时间发下他,不由的眼前一亮,奋力的加快了速度朝着他袭来。
紧跟在汉子身后的一行人,跟着转过弯道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一人大声的朝着况叶这边喊道。
“小心!”
喊话的人,尽管隔得老远,况叶却是一样就认出了是武装队的林队长,其身后跟着的也是他那一队的队员。
而朝他奔来的汉子,带着明显的恶意。
很明显,他遇上了一场抓捕行动。
不过和上次单独面对凶徒不同,况叶的情绪平稳了不少,就他如今的体能和身手,对付快到跟前的汉子相当的容易。
听到林队长的提醒后,他干脆及时的刹车,迅速把车停到路边再上前几步,挡在了汉子前进的路上。
汉子的目标不是他,而是停在后边一点的自行车,靠近他的时候试图绕过去。
但况叶的动作比他更快,直接照着汉子的腰腹部提了一脚,虽然控制了一些力道,却也让汉子倒退了好几步并仰面摔倒。
路面没有做硬化处理,但已经有好几天没下雨,加上整条主路平时来往的人不少,就算泥路也让汉子直接摔蒙了。
趁此,他迅速上前,反剪其双手,一膝盖压住其背心,把人死死的压在了地上。
制服汉子后不久,林队长等人也跑了过来。
“况知青谢谢你。”不等气息喘匀,林队长就开口道谢,同时从身上掏出手铐,借着况叶目前的姿势,把汉子铐了起来。
随着人被铐起来,况叶也逐渐松开了对汉子的压制,之后旁边的两位武装队员把人拉起来准备带走。
此时汉子脸上一副认栽的表情,不过看向况叶的时候,还是瞪了两眼,原以为能抢车逃生,却没想到直接提到铁板被抓。
“干什么!”旁边的季小七看到汉子瞪了况叶,狠狠的拉了一下,同时警告出声。
汉子也是欺软怕硬的人,如今人已经落到武装队手里了,不得不老实起来,很快就移开了眼。
人被抓住了,林队长等人也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有精力关注其他的事了。
“况知青,见义勇为的确值得赞扬,不过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自身安全。”
人虽然被况叶轻松的制服,也给林队长他们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但事后林队长还是想多说两句。
他和况叶还算交情不错,之前季小七还因为回生丸捡回了一条命,因而有些话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但还是得交代一番。
况叶怎么也是普通的群众,在面对罪犯的时候,保护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次幸好被追捕的汉子身上没有带凶器,要不然很容易受伤。
“我会注意的。”对于林队长的叮嘱,况叶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他要不是制服汉子有一定的把握,也不会冒这个险。
就像上一次遭遇凶徒的时候,都是先用药,削弱了对方的行动力才趁机动的手。
“林队长,这汉子是犯了什么事,方便透露一下么?”不过紧接着,他也有些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林队长一行人追着人跑到了这。
“没什么不方便的,近期全县展开打击人贩子活动,没想到这人竟然顶风作案,今天正巧被我们遇上。况知青要是发现什么可以人物,也可以到武装这边说一声。”
林队长倒也没瞒着,稍稍的解释了一下,同时还不忘发动一下群众的力量。
人贩子!
况叶看向此时一脸老实相的汉子,心中一惊。尽管之前他有无数猜测,却也没想到这人竟然是一名人贩子。
想到这些人犯下的罪行,造成了不知多少人的苦难,他就觉得刚刚踢人的一脚实在是有些轻了。
要是早知道,他那一脚就不会收着力气。
不过人贩子一般都是团队作案,不知道这汉子的同伙情况如何。
“那他的同伙抓到了吗?”
“放心,已经被齐队长他们抓住了。”林队长知道况叶的意思,也告诉了他情况让其安心。
“那就好。”
之后况叶再和林队长一行人聊了一会儿,今天正是赶集日他得早点去卫生院那边送药,最后就骑着车自己离开了。
在前往场镇的途中,他也思考起关于近期打击人贩子活动这事。
汉子和其同伙被抓到,后期林队长他们应该还会追踪其上下游,着手解救被拐卖的人。
这个时代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但人贩子却是相当的猖狂。
这些年,他听到不少被拐卖的消息。
而被拐卖的对象多是男童和妇女,甚至还有少数男性。
之前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知青因为协助打击人贩子活动,有了不错的表现获得了一个招工名额。
如今政府开展这样的活动,况叶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就在他思绪乱飞的时候,场镇入口也逐渐出现在眼前。
今天是星期日,正好是赶集的日子,场镇上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为此他进入街道之后,就下车推着走了。
赶集日调整后,一个月的赶集日最多五个赶集日,老乡们赶集变得没那么方便。
因此,每到赶集日场镇上的人非常的多,甚至还有不少小孩。
丰水场镇的街道本来就没多宽敞,骑车的话很容易出现意外。
穿过稍显拥挤的人群,况叶来到卫生院,此时这里也已经有了不少等待看诊的老乡。
为此他不得不等待了一段时间,才和蒋卫生员交接了这个月的药品。
之后他再去了一趟公社办公处,办完税款的事,再次回到街道上,时间也不过八点左右。
但这个时候,炙热的太阳已经半挂,肉摊上的肉也早就卖完,就连供销社这些地方都排着老长的队伍。
期盼了许久的肉是买不着了,供销社这个时候也挤不进去,况叶只得先去邮局这些地方看看。
上个月他给况家和简修文等人寄了些信件,不知道回信有没有到,正好可以去看看。
在邮局排了一会队,最终收获了一封自己信件,以及代领了两封朱静、张志为的信件。
三封信件都是锦城寄过来的,况叶手上的自然是张友岁的回信。
他也没有现场拆开来看,而是准备回去再说。
之后的回信,到时候交给来九大队的邮局工作人员就是,或者找周光旭他们代寄也是一样的。
和况叶一样,周光旭他们每个月也会抽个时间来场镇上赶集,补充一些日用品的同时,必然光顾的也有邮局。
拿到信件后,他也不得不往挤满人的店铺去,费了一番功夫才把需要的东西买齐,等到离开场镇的时候差不多快到十点。
回到九大队,先把朱静和张志为的两封信转交给两人,他才回到家中。
把买回来的东西规整好,歇息了一会儿,他才打开张友岁的回信看了起来。
信件内容也很平常,就是唠唠嗑,讲述一下最近的锦城发生了些什么事,以及张友岁自己的生活境况。
这基本上是这几年况叶和几位前室友通信的主要内容。
不过尽管很平常,也是他了解一些时事的途径之一,张友岁所在的锦城更是省城,很多事其实都和安琼县这边息息相关。
就比如今天早上,他遇到林队长等人抓捕人贩子这件事,其实和省城那边也有些关联。
在三月末的时候,省委就发出了打击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活动的通知。而且还有一则关于省内拐卖犯罪的初步调查,全省108个县(区),就有90个县(区)存在相关的问题。
其中更有超过一半的地区属于问题严重,特别是安琼县以及另外三个县最为严重,四个县加起来被拐卖的妇女竟然多达一万余人。
根据省委的通知,各地也积极的展开相关的打击活动。
而安琼县作为问题最严重的四个县之一,相关的活动持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对于此事,张友岁也是鼎力支持,甚至在信件中表示,人贩子被捕后见受到严厉的制裁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从张友岁这知道之前被逮捕的人贩子,是如何处置的,况叶的心情也相当的不错。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这个时代的对于一些犯罪分子的制裁,其实比起后世更能让人心得到抚慰,让罪恶者畏惧。
第191章
从遇到林队长他们抓捕人贩子, 再加上从张友岁那得到的相关消息,况叶就对安琼县打击人贩子活动投入了些关注。
之后陆陆续续探听到一些消息。
武装部的行动,加上宣传活动的逐渐展开,丰水公社和其他周边公社的队员们也对此事逐渐有了了解。
也都积极投身到协助打击犯罪活动中去。
对于人贩子, 大多数人都是痛恨的, 安琼县城这边因为他们, 有不少受害者。
因此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的, 绝大多数人也都愿意配合, 积极的协助武装部的队员们办案。
况叶从六月份之后,就陆续听到好几起抓捕的行动。
被抓的人员, 后续情况如何,倒是暂时没有详细的消息,倒是一些站被解救的妇女儿童,陆续的回到了原来的家中。
不过据况叶了解,目前回到家中的受害者, 都是人贩子还没来得及转手的,之前那些已经被转手卖出去的,此时都还没有消息。
被解救回来的受害者,虽然没被转手,但也受到不小的伤害。而这其中的大部分的女性, 回归家中后,更要面对一些流言蜚语,甚至是家人的不理解。
因为时代的限制, 人们的还是有不少老旧的思想。
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的组织, 也积极的出手解决。
六七月这样炎热的夏天,况叶经常看到妇联和公安的同志奔波在乡间。
从去年八月开始, 省妇女代表大会召开后,妇联的工作也逐步恢复,安琼县的妇联自然也逐渐恢复了工作。
这次被解救的受害者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她们回到家中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
在农村这个环境,又是七十年代,回来的受害者想要好好的生活,是一件需要多方努力的工作。
九大队这边也有一个被解救回来的小姑娘,因为陈家风气的原因,其家人对回到家中的闺女只觉谢天谢地。
队员们也大多没有说什么不好,毕竟整个大队多数是同族,但总归是有些流言蜚语的。
这个时代生产大队之间的联系也频繁,就是九大队的这边说闲话的人不多,隔壁的生产大队就不一定了。
因为这些指指点点。
被解救回来的小姑娘,况叶也就在最初的时候见过,后边几乎没看到人出门。
这个时候,妇联和公安的同志的到来,让情况好转了许多。
妇联的同志会到受害者的家中拜访,给受害者和家人做相关的思想工作,让受害者至少能被家人接纳。
之后妇联的和公安的同志,还会给整个大队的队员们做教育宣传活动。
况叶也因此听了两场。
宣传活动,讲解的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宣传被拐卖的妇女也是受害者,消除队员们对被受害者的歧视,妥善安置受害者。二是,防拐骗的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后续,妇联和公安的同志,也会不时的走访各个受害者所在的生产大队和家中,持续关注受害者回乡后的生活。
因为他们的工作,目前被解救回家的的受害者们,倒是陆续的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但况叶知道,这件事其实还没完。
目前被解救的受害者们,都是情况较好的那一批,他们能这么快回归正常的生活是一件好事。但那些已经被拐卖的,之后被解救回乡的话,相关的安置工作比这个困难太多。
就在关注此事的同时,时间也缓缓的流逝,六七月一过,时间来到八月份,看着玉米杆上鼓囊囊的玉米棒子,九大队的队员们心中期盼今年能是个丰年。
但事情就是那么轴,一场兼旬的大雨给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八月中旬初的时候,况叶和队员们正一挑挑的收玉米棒子时,一场大雨落下。
一开始队员们还以为只是寻常的大雨,下一段时间就会停,也就没怎么注意。
玉米的收获因此中断,倒也没有心焦。
但随着雨势持续,水渠河沟积聚的雨水越来愈多,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不对。
“繁荣哥,这是?”况叶听到铜锣的声音,和小队长在一小队的高声喊话,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感到平时集合的库房这边。
此时库房这边已经挤满不少人,看到人到了的差不多,陈繁荣也没啰嗦,连忙开口道。
“这雨下了三天了,看样子还得下,但这地里的玉米棒子可等不得了,在这么淋下去,今年的收成就难了。庆国叔和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趁着雨势变小,把地里能收的玉米棒子掰回来,怎么也能减少点损失。”
听完这话,聚在库房中的队员们“嗡~”的一下就和身边的人聊了起来。
“收收收!必须得收,这几天我看着这雨心头焦得不行!”
“再淋两天,这玉米得生芽了,冒雨收不算啥,赶紧收回来好。”
“就是,家里人全都去,地里剩的那些,两三天功夫应该能掰完。”
“可这掰回来放哪,这淋了雨的玉米棒子不能堆在一起,要不然得发霉。”
“没事,棒子叶不摘,回来把玉米棒子串到一起,直接挂起来晾着。”
“这样行吗?”
“行,肯定行!”
况叶在旁边听着队员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心里也是赞成趁着雨势小,把玉米先收回来。
这三天下雨,大多时候雨势都比较大,但也不是没有变小的时候,甚至还会有短暂的停歇。
之前他和队员们会趁着这个间隙出门,去检查各个水渠和排水口,尽量的保持这些地方的通畅,减少田地中的积水。
但目前天上的乌云仍然没有散去,况叶也感知到周围的水汽仍然很重,这雨应该还得下。
但地里的玉米,本来就到了收获时候,这个时候最是不能被淋雨的。
要是不及时处理,准得发芽或者霉变,这半年的忙活就得白费。
玉米减产,关乎队员们的口粮问题,谁也不想有损失。
库房中的商讨没一会儿,面对这样的情况,小队长陈繁荣的安排,大家也觉得行。
事情一商定好,况叶和队员们就行动起来。
除了一小队,其他的六个生产小队也一样,都准备冒雨抢收玉米。
一时间,家家户户能出动的人都出动了,或背着背篓或挑着担子,踩着泥泞的小路,顶着雨水往各个玉米地去。
而行动不那么方便的队员也没有闲着,他们大都集中到库房,准备把收回来的玉米棒子串起来,方便之后的控水晾干。
冒雨抢收,进行的也并不是一番风顺,雨势过大的时候,这事必须的停歇。
虽然是八月的天,但连下了三天雨,气温本身就不上高,再加上过强的雨势,很容易造成失温,为了队员们的健康安全,这样的情况下劳作不可能持续太久。
考虑到就算是夏天淋雨太久也容易造成感冒等问题,大队上为此次抢收还准备了相关的后勤。
为此,医疗站的陈繁荣几人也没闲着。
各个生产小队,都用大锅熬煮这预防的汤药,冒雨干活的队员们都得喝上。
相关的药材,九大队倒是不缺。况叶教队员们认识草药后,能换工分的草药,队员们采摘还是很积极的。
除了医疗站和况叶消耗的,仓库中还存放有不少,每年九大队都能靠着这些草药多一笔不算小的收入。
为了能持续采摘这些草药,队员们还在况叶的建议下,有意识的进行了野播。
陈繁荣几人也随时待命,一旦有队员情况不对,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就这样,忙活了近四天,地里的玉米棒子才基本上掰完。
忙了四天,已经是队员们拼尽了全力,尽管有医疗站等人的后勤保障,还是有不少队员着了凉。
好在陈繁仪几人处理及时,生病的队员们情况都还好。
玉米棒子掰回来,事情却还没有结束,况叶和队员们还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玉米棒子晾晒起来。
“这雨得下到什么时候啊?”况叶接过编好的一串玉米,便听着旁边的陈祥军抱怨道。
“不知道,不过现在停不了,唉”把玉米挂到新做的架子上,况叶看了一眼屋外的天空,也叹了一口气。
从第一天算起,这雨下了八天了,但天上的云却还是没散开。
现在九大队这边好多水田中已经灌满了水,甚至一些地势低洼的旱地也积水很多,小河渠更是满满的。
他和队员们虽然把玉米棒子掰回来了,但地里的作物可不止这一样,红薯、大豆、水稻这些都还没到收获的时候,但离收获的日子也不算多远了。
如今这连绵的雨势,人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这段时间,他还从队员们那听到了一些其他公社的情况。
安琼县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都一样,大雨持续时间长,一时间河水暴涨,一些沿河的公社情况相当的不妙。
这其中还有一些公社的雨势比周边的要大,就况叶听到的消息,圆坝公社隔壁的一个公社比起丰水这边情况严重许多。
和圆坝公社一样,这个名叫东盘公社地方,也是临河的,他是安溪河上游的另一条支流,这次降雨据说比周边的都要大。
因为暴涨的河水,临河的生产大队,冲垮的房屋不少,田地就更不用说,甚至还有队员溺毙。
而因为长时间的大雨,一些地势比较高的公社,还出现了山洪滑坡等灾情,造成的损失同样不小。
比起这些受灾相当严重的地区,况叶所在的九大队情况都能说的上不错。
这里只有一条小河渠,周围的山坡不高,虽然有不少积水,但因为小河渠连接这安溪河,也能泄掉不少。
因此目前,除了地里的作物受损比较严重,房屋和人员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希望快点停吧。”旁边的陈祥军也和况叶一样,望着外面的天空,脸色有些难看,他只希望这雨赶紧停。
所有人都盼着这雨赶紧停,但等到队员们把掰回来的玉米棒子晾好,这雨还在下。
一直到八月下旬,雨势才逐渐停歇,直到八月二十三号这天下午,许久不见的太阳才露出了身影。
随着雨停,这场水灾留下的一片狼藉,也让况叶和队员们忙碌不已。
秋收的季节,遭遇了这么一场灾害,今年的秋粮产量再次受到了影响。
就是况叶他们冒雨收获的玉米,也有不少因为水分的关系出现了发芽的症状。
但这一场抢收也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玉米虽然有减产,但队里最后统计出来,大约减产不到两成。
水稻也因为水淹的问题,有减产的情况,不过因为倒伏较少的关系,损失都还在队员们的承受范围内。
至于地里的红薯,积水退去之后,藤蔓疯涨是常见的情况,甚至还有被水泡坏的。好在队员们也接受过农业指导员的指点,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
水灾过后,况叶和队员们忙着抢救地里的作物和秋收,但一些关于此次水灾的后续情况他也是了解了一些。
这次受灾的地方不仅仅是安琼县,相邻的几个县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
而关于此次受灾的情况,安琼县在后续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这次连绵一旬左右的降雨,整个县城的平均降水量有三百三十多毫升,其中雨势最大的东盘公社降水甚至超过了四百。
而安庆县的年降水量,况叶通过此次报道有所了解,大约是六百毫升到九百毫升。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降水量,抵达上安琼县年平均降水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从数据上来看,就知道这次降雨,是一次多么严重的灾害。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降水量是一旬左右的降雨,没有太过集中,要不然造成的损失更严重。
当然这次的造成的损失也不小,房屋被冲毁近两千多间,沿河的作物更是被冲毁近万亩,水淹的更是不少,期间还有多人溺毙、受伤。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灾情也逐渐不再被人提及,事实已定,所有人都得往前看。
九大队经过队员们的忙活,灾后的狼藉也被清理干净,况叶和队员们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带队干部刘洪安他们又给知青们带来一则招工的信息,一时间九大队的朱静等人把目光转到了此事上。
况叶也属于符合招工的对象,虽然不想参与竞争,但还是把注意力分过去了一些。
这次招工的听带队干部刘洪安说,是一家新建的汽轮机厂招工,丰水公社这边有三个名额。
听到这,况叶就知道这次的竞争情况了。
目前丰水公社的知青已经过百,除了今年和去年下乡的知青不在招工范围内,符合标准的都有近百。三个名额,近百人争夺,这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一个月的竞争,十一月的时候结果也出来了。
九大队的朱静等人,这次仍然没有被选上。
这次朱静的情绪倒是没有崩,但另外的罗佳和刘月兰倒是心态有些崩。
哪怕是有石丽华这边做思想建设,以及朱静等同住的知青安慰,两人也没有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况叶这段时间,也遇到过两人,但因为性别得避嫌的关系,最多也就聊两句开导,也做不了太多。
这件事只能两人自己想开,或者其他的途径解决。
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算得上机会的事出现了。
早在高等院校恢复招生的时候,就传言要在生产大队建设学校的事,终于有了明确的消息。
随着动荡开始,学校停课又复课,但去学校上课其实也学不到太多多东西。
为了顺应时局,学校的课程大部分都被改成思想教育等相关的。
甚至是工农兵大学生,入学都不需要进行文化考核。再加上大量的知识分子被下放,一时间队员们对上学这事其实没什么热情。
但随着“十大”过后,一些时局的变动,其中也有些在逐渐朝着好的方向走。
而这几年的在知青中招工的事,也让队员们看到上学其实也是有必要的。
从七二年开始,被选上的知青,除了政治审查过关,以及平时的表现良好,甚至也有些是学历上的优势。
被选中的,基本上都是初高中毕业的知青。
虽然知青中大都是这样的学历,但其实也不乏只有小学毕业的,但这些小学毕业的知青,在招工中几乎都没有竞争的优势。
而这些年,其实县城这边也有在农村招工的情况,虽然数量极少,但其门槛就是学历。
没个初中毕业,连个机会都没有。
为此,家中适龄孩子上学这事就成了一个问题。
首先就是公社的教学资源不够的问题。
除了场镇上的学校,现目前各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学校,想要上学就得去场镇。
但场镇上的学校先不说接受不了如此多的学生,就是上学距离也是一个大问题。
就比如九大队这样里的远的生产大队,去上学来回得走四个小时,要是遇到冬天白昼比较短,起早贪黑是必然的。
而这样一来,上学途中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之前打击人贩子活动中,有一些被拐卖的受害者,其实并不是没有警惕心,而是摸黑赶路或者远离了人家被人趁机绑走。
考虑到这些,之前一直说要在各个生产大队建学校的事,终于在十一月的时候有了眉目。
听到这个消息的朱静等知青,以及一些学历不算低的队员,此时也都行动起来。
这学校建起来,授课老师总是要的。
教学生和干农活比起来,至少是体力上没那么大的消耗,对于朱静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不过这授课老师这个岗位也是要争取的。
先不说朱静他们总共有七人,就是九大队也有好些个学历不算的低的队员。
大队上要建学校,授课老师也不可能全部都选知青。
一时间,找大队长陈庆国知青和队员都不少,都是希望能争取到授课老师这个岗位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队上还因此开了个小会。
况叶作为知青中的一员,也参与了此次小会。
“学校下个月就要动工,队上计划五个年纪各安排一个授课老师,我知道想要这个岗位的人不少,但只有五个名额,今天找你们来也是为这事。”等参与的人到得差不多,大队长陈庆国就开口道,同时也向下方扫了一眼。
此时他面前坐着近二十多人,除了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加起来的八名知青,其余的都是九大队的队员。
而队员中,除了和知青数量差不多想要竞争这个岗位的年轻人,其余都是队上的说得上话的小队长等。
“庆国叔,这事队上具体什么安排?”大队长话音一落,坐在下方的一个年轻小伙就开口道。
况叶看了一眼开口说话的人。
这人他认识,是四小队的陈家人,和陈繁仪他们一辈的,年龄也有二十出头了。
之前不知道他的学历,最近也从关注此事的队员们口中听说了,在动荡开始这人就完成了初中的学业,高中正好赶上动荡开始,就没再去学校。
“队里商量一番决定给你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想要当授课老师的人找我这边报名,之后队里会安排一场考试,直接取前五名的人担任授课老师。”
陈庆国直接说道。
之前他和人商量的时候,其实还有另外一趟方案,但考虑到只有五个名额,知青和队里的小年轻不好分,干脆就采取了考试的方法。
“考试?这题谁出啊?”听到这,知青中的龚振江问道。
他下乡也将近有两年了,知道九大队的干部处事算是比较公正的,但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关乎切身的利益。
要是出题人提前把考试内容泄露了,这场考试的公平性就将不复存在。
“我们到时候找公社那边出,这个龚知青你们不用担心。”陈庆国知道龚振江的言下之意。
队上既然准备考试成绩选取授课老师,也不准备打破这次选拔的公平性。
之后他会找公社那边,让公社来出这次的考试题,最好还能出个人来九大队,也算是帮忙做个见证。
大队长的话,让龚振江的担忧放下了些。
随着他的提问结束,在场准备参与此次竞争的知青和队里的年轻小伙,也都一一的问了一些问题。
陈庆国这边也都给出了让他们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次小会也算是告一段落。
会后,想参与竞争的让人都找陈庆国报了名,最后准备散场的时候他还给到场的几个小队长说了一声。
“你们小队,还有那些想参加的,下次赶集之前都可以找我报名,这样我统计好人数,到时候公社那边也好做打算。”
离下次赶集还有三天左右,这个时间足够想报名的人来登记了。过了这个时间,再来报名就不行了。
授课老师本来就是抢手的活,想要岗位还不积极的人,没有必要再给机会。
而且统计好人数,到时候公社那边也好印刷试卷。
“我回去后通知一下。”
“我也是。”
几名小队长回应到,其实他们知道,后面再来报名的人应该不多了。
有想法的,早在前些天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今天到场的知青和队里的小年轻大都是。
况叶没有报名,他如今的生活已经比其他人好太多,而且每个月还有一旬的时间要忙着采药制药,也不适合担任授课老师。
这和去给培训班上课不一样,队里的授课老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的花在学校里面。
每个年纪一名授课老师,也就意味这除了负责带教年级的课程,其他年纪的课程也得轮着上,一天下来空闲的时间不会太多。
小会之后,朱静他们倒是安静了下来,队里其他的想要竞争这一岗位的队员也一样。
授课老师直接选这考试的前五名,这也算是给他们不小的压力。
尽管报名的人都是初高中毕业的,但对于所学的知识,其实已经生疏了不少。
动荡开始前就结束了学业的,这几年基本上就没再怎么摸过书。而动荡期间完成学业的,所学的知识其实没那么扎实。
这些年,学校就算复课了,学生们也大都没学到什么知识。不是忙着闹革命、就是各种思想教育课、以及相关的劳动课程。
书本上的知识,倒是没学到多少。
这个时候听说要考试,一时间朱静等人还真的有点慌,不得不临时抱个佛脚。
四处搜罗了些课本,准备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应对后边的考试。
好在考试的安排在十二月底,他们还有复习的时间,这段时间也就安静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随着进入十二月,学校的修建也开始动工了。
大队上召集了队员们商量了一番,学校的地址选在了磨坊下边点的位置。
也正是最初安置周光旭他们的那个地方。
当初的临时安置点,房屋到不会拆除,周光旭几人没住这后,这房子被安排给了其他队员。
这处房屋经过了修缮,看着虽然破了点,但对于那些刚刚分家的队员还是有着不小的吸引力的,房子不算小还近期修缮过,旁边还有现成的自留地,几乎搬过去就可以开火住人。
它旁边还有一大块空地,学校就准备建在这。
确认的学校的地址,大队上再组织队员们准备建筑材料,以及一些需要购买的建材,时间也就来到十二月。
学校建设开工这一天,况叶和队员们还齐聚此处,搞了一个开工仪式。
这是为自家小孩上学修建的学校,干活的队员们大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干活的时候非常的积极。
加上队里组织的人不少,况叶也都参与到了其中,在材料备齐的情况下,一所小学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建好了。
不过房子建好,教室里面的课桌还得备齐,这得花些时间才行。
毕竟想要座椅耐用些,最好还是会木工的队员来干才行,而且需要的木料也的准备好才行。
不过这事可以慢慢来,毕竟离开学还有不少时间。
在学校建成之后,授课老师的事也确定了下来。
周光旭等七名知青和队里的十一名队员一同考试,最终考试的前五名中有两名是知青,其余的三名是队里的队员。
知青中的周光旭、朱雨,分别是考试的第一名和第五名,而中间的这三名都是九大队出生的队员。
对于这个结果,落选的人虽然失落,但也都能接受。
和周光旭他们关系不错的况叶,也找了个机会上门道贺了一番。
经过这次考试,知青宿舍的其它五个人落选,但因为这是实打实的考出来的结果,龚振江几人也都输的心服口服。
甚至因为这场考试,原本因为招工心态有些崩的罗佳和刘月兰也调整好了自己。
这次考试,她们也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一些原本有些自傲的地方也逐渐散去。
九大队这次参考的十一个队员,她俩大都考不过,这其中甚至不少是学历比两人低的初中生。
动荡开始之后,罗佳和刘月兰等人在学校中学到知识的确不够,这也是造成了他们这次考试排名几乎垫底的原因。
授课老师这事定下来,七四年也基本上结束了,元旦过后几天九大队组织队员分了口粮。
因为八月份的那场水灾,七四年的粮食产量也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其中的玉米和水稻。
因此这次口粮,比起上一年也减少了一部分,且其中主粮的占比也下调了,红薯再次成为主角。
不过情况也不算多严重,以况叶中等偏上的水平的工分,他领到的粮食也有三百八十来斤。
一般的队员家,分到的口粮倒也能坚持一年,因此队员们也都高高兴兴的领完口粮,当天家家户户也都吃了顿好饭。
今年的春节在二月十一号,领完口粮几天后时间才进入腊月。
按照季节这个时候属于农闲时刻,开春还有一段时间,地里的农活不多,但队员们却也没闲下来。
之前县城开展农业学大寨会议,对九大队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队长等人已经不处于那种打鸡血的状态,但有些相关的动作还是有的。
此时整个安琼县城都在各开展新修水利、改田改土的工作。
除开地里必须的劳力,其他空闲的劳动力都被组织起来,分成小组修路的修路、修缮水渠的、挖水库的,甚至还有垦荒扩展耕地的。
况叶也在忙完制药的活之后,被陈繁荣安排着上工。
以他的体力这些繁重的体力活倒没有什么影响,再加上他每顿都没亏过嘴,身体倒是越干越结实。
但其他的队员就不一样的。
修路、挖水渠这些活,比起农活并不轻松多少,甚至更为繁重。
但队员们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这个时候口粮也不能敞开了吃,毕竟的到年底断炊了,谁也没多余的粮食来救济你。
往年冬季农闲队员们大都能轻松点,但现在却得干更重的活,虽然有精神指示在前面挂着,但这个东西也不管啥用啊,一时间队员们牢骚不少。
“唉,我这几天回去躺下就不想起来,这浑身上下酸痛得很。”休息的空隙,同组的队员坐在土堆旁,在捏揉自己酸痛的肩膀时,叹了口气道。
“回去让你媳妇儿给你按按吧,有舒活膏的话也抹点,实在不行用热毛巾敷一敷也好。”旁便的另外一个队员也开口道。
“舒活膏,医疗站那边也不多给,屋里早就没了。”
“咳,况知青,感觉这么样,话说这舒活膏你这边能不能多做些啊,这东西啊好用是好用,就是太少。”
在队员开口的时候,况叶就察觉到两人不时瞥向自己的目光,在听到两人说起舒活膏这事,就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这些天跟着队员们干活,没少被他们明里暗里打听过。
他其实也知道舒活膏在队员们心中的受欢迎程度,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但扩大产量这个问题,目前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已经尽量了,但药材不够实在是没法,你们也知道这几年场镇上的徐家药铺都没开,我拿药还是找的公社。”除了自己的精力不允许之外,舒活膏产量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不足。
尽管他空间中不缺药材,最开始种植的人参,到如今也有十年有余了。但这些药材,他能拿到明面上的不多。
要是不管顾不的拿出来,这账目就是明显有问题。
而这几年他找乔书记帮忙那药材,每次给的药材清单,乔书记这边能凑齐都是少数。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目前整个安琼县甚至其他地方,药材短缺都是一个问题。
这也是之前他为何还给赤脚医生们上了一门药材种植课的原因。
因为药材的短缺,如今一些药材,能在当地种植的他的小菜园中也不少。
但尽管如此,他每个月出的舒活膏,对于医疗站和卫生院来说,都还是紧俏的东西。
为了坚持到下次供货,陈繁仪和三个赤脚医生,给队员们开药都是按着量来。
“唉”
“舒活膏没法多做,那况知青知道什么可以减轻我们这些症状的办法吗,这些天干活实在是累得慌,和双抢都差不多了。”
况叶的回答,两位队员其实也知道,他们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问一下。
“也有,最简单的就是回去好好休息”无奈一笑,身体超过负荷之后,休整才是最好的修复方法。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上工这事关乎收入和家里人的生计,再怎么辛苦队员们还是会坚持。
“也是。”
“这谁都知道,但不行啊。”
小小的开了个玩笑之后,况叶倒是给两位队员讲述了些简单易操作的办法。
休息的时间不长,还没等他说完,领头的组长就起身喊开工了。
得,这活还得继续干。
就这样,在忙碌间,队里组织完分红,春节也在不久后到来,时间也来到二月中旬。
这个时候气温也逐渐回升,修路、挖水渠等活也暂时告一段落。
地里的活逐渐多起来,但人却要比前段时间轻松一点。
这个时候,外面的时局又有了新的变换,况叶给卫生院送药的时候,还从报纸上看到一则省城那边的消息。
去年十二月的时候,当初被中央派遣到省上来执行军管任务的司令员被免职,他所担任的职位有其他人接替,甚至省委还补增了五名书记。
领到层的职权更替变化,让况叶也窥探到了一丝时局的变动。
除了省上的消息,中央方面也有些变动。
之前复起的老干部,在病重的□□人的支持下,主持了中央的日常工作。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况叶心下有些激动。
但他又安耐住这股激动的情绪,黎明前黑暗需要等待,只有冲破黑暗,才会迎来最终的光明。
他不知道历史的具体走向,但知道离动荡结束还有一年多,还得耐心的等待才行。
安耐住激动的心,况叶在场镇好好的逛了一圈,特别是书店的和废品站,想要收集一些课本。
但结果让他有些失望,想找的东西场镇上基本上没有。
现在离高考恢复的七七年也不算远了,有些事情可以提前准备起来了。
他手上倒是有足够自己使用的书册,而且这些年也多多少少还坚持着学习,到时候倒也不用临时忙乱找书。
但其他不知道历史走向人,真正到知道消息的那一刻,想要凑齐这些书,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
况叶准备提前准备一些,也算是给亲朋好友备个份。
简修文、刘康民、张友岁,三名前室友是他在这个时代相处的最多的人,这些年也没断过联系,他希望到时候三人要是有想法的话,也能够抓住机会。
况家的小弟和小妹,这些年也时常和他通信,特别是况家小弟,经过这几年的联系,况叶和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自然也希望他倒是后能不为此发愁。
而九大队的知青,甚至是有些关系好的队员,他也不希望这些人错过机会。
但这些年,因动荡,相关的书籍很多都被弃之如敝履,想要凑齐还真是个问题。
看来他得找个机会到县城去看看。
有了这个相法,况叶却没有马上动身。此时的时间已经是三月,春耕、双抢的日子也陆续的来临。
没有特别的事情,他还真抽不开身,只能暂时把这个计划压在心底,毕竟时间也还早,晚点去县城也是可以的。
回到九大队,继续这平常的生活,况叶跟着队员们上工的时候,也时不时听到一些八卦。
这天,趁着休整的时候,同组的队员闲聊起来。
一开始,况叶就听到一个不幸的事故。
“前段时间,马家公社那边出事呢,你们听说了没有?”
“啥事?马家公社的事你都知道,狗二娃你这耳朵也忒灵了啊!”
“叫啥狗二娃,叫狗哥,马家公社的事算啥,更远的地方我都能打听到。”被叫做狗二娃的队员,使劲拍了一下回话的队员,纠正了一下称呼问题,就开始吹嘘起来。
“狗哥,马家公社那边发生了啥事,你说说。”况叶也在旁边,他倒是直接称呼队员为狗哥,也有些好奇到底是啥事。
被叫做狗哥的队员也姓陈,不过比况叶也就大个两三岁,家中排行老二,当初为了好养活直接取了个贱名,大家叫着叫着也习惯了,他具体的名字说出来,倒还要反应半天才对得上号。
“唉,也不是啥好事,听说一家姓向的三兄弟全部死了,说是下沼气池检查中毒死的。”狗哥也没卖关子,叹了一口气说了这事。
下沼气中毒身亡,这事儿在安琼县城算是一件比较稀奇古怪的死法,消息传的很快。
马家公社里丰水公社隔了不少距离,一个位于县城的西南方向,一个位于县城的东北方向。
这么远的距离,但就短短几天的时间,处于九大队的队员就听到了消息。
“啥?!下沼气池毒死的,沼气池还有毒!”听完狗哥这话,旁边的队员惊叫出声。
沼气池,九大队这边也有些队员家有修建。
七零年之后,安琼县兴起了一股建设沼气池的风气,用家里的牲畜的粪便,以及一些植物、食物残渣发酵形成的沼气来作为燃料。
这样能解决一些燃料短缺的问题。
别看九大队这边家家户户都有柴火烧,但其实柴火在这个时代在有些生产大队也是紧俏的东西。
一些临河的生产大队,坡地较少,山林的面积也少,枯枝杂草不足以支持队员们的烧柴做饭的需求。
因此沼气池在当地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存在。
一些临河的生产大队,因为缺少柴火的问题,甚至会面临娶妻困难。
据况叶这些年的观察,向九大队这样山林比较丰富的生产大队的姑娘,在被介绍烧柴都困难的生产队的相亲对象后,很多都会拒绝。
之前他赶集的时候,听到旁边老乡聊天,其中不乏有对九大队这样的生产大队羡慕的生产大队。
这其中就有不缺柴火的一因素。
因此这几年,农村修建沼气池的农户不少。
就连九大队也有好几户,倒不是缺柴火,而是为了方便。
有了沼气池,能减少柴火的消耗,能省下不少收集柴火的精力,除了清理的时候麻烦点,沼气池在九大队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但这个时候,听到有人进沼气池检查被毒死,旁边的队员确实被惊到了。
“听说里面有甲什么烷的毒气,要是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引起中毒,况知青你知道这个不?”狗哥把听到的消息回想了一下,他当时也很吃惊,还特意的问了一下,也不知道这毒气的名字对没对。
“是叫甲烷,沼气池中毒其实和窑窖中毒是差不多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打开窑窖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才能进去,要不然也很可能中毒身亡。
沼气池里面的气体虽然和普通窑窖中的不一样,但也是的提前通风的,让里面有毒气体散出去,之后保持通风状态才能进去。
之前修沼气的师傅不是说过吗,在清理沼气池之前最好提前两天进行通风处理,马家公社那三兄弟是不是进去得太早了?”
对于沼气池中毒这事,况叶还真有些了解。其实不仅仅是这个时代,就算是他原本的时空,类似这样的中毒身亡的事,其实也有。
这样的悲剧每发生一起,都令人惋惜不已。
如果当事人有充足的认知,相关的教育宣传做到位,以及不报侥幸心理,很多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
“好像是的,听说当时向家三兄弟,是看前面的下去的兄弟没动静,担心出问题就跟着去下去找人,结果三兄弟就这么没了。”狗哥想起之前得到的消息,也唏嘘不已。
这本来就发现了不对劲,结果急于救人反倒把后面的两兄弟也搭进去了。
“唉,这事”听到这,旁边的队员不禁叹了口气,这还真不好说什么。
听到这,况叶心中也叹了口气。
这事在后世也是屡见不见,他甚至听说一家人都被搭进去的都有。
“嗐!不说这事了,我这边有个好消息你们听不听?”看着周围的人都是马着个脸,狗哥抹了把脸聊起另外一个话题。
“啥好消息?说说。”刚刚叫直接叫狗二娃的队员,直接把住狗哥的肩膀,催促他赶快讲。
“三汇公社那边,听说今年被选为新水稻的种植试点,说是什么杂交水稻,听说比起普通的水稻产量高了不少。”
要是这杂交水稻真如消息传的这般,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前面疑问句的的是旁边队员的回应,后边这句话是况叶的惊呼。
杂交水稻是这个时候开始逐渐问世的吗?有了杂交水稻,粮食问题也将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他那个时代的人,谁不知道杂交水稻,但其详细的发展历程,不仔细查阅过资料的人,还真的不太清楚它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推广的。
而况叶就是这一类人。
他的空间虽然也有改良龙作为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它们增产,但其中的原理他并不是太清楚,且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这还是他使用空间比较久,才发现的作用。
当初来到这个时代,在见识了水稻等粮食作物在这个时代的亩产后,他就期盼这杂交水稻等农作物的推广,实在是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太低了。
虽然在后世,大家在吃饱之余,吐槽米饭和蔬菜没有原来的味道,甚至追求原生态的品种。
但那也是在吃饱之余的才能考虑的问题。
这个时代连吃饱饭都是问题,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增产的问题,至于什么口感味道顾虑不了那么多。
但作为一个对历史只了解简单的轮廓的况叶,并不清楚农业上相关事件的具体进程。
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听到了杂交水稻试点种植的消息。
试点种植有了,这后面的推广还会远吗,想到这他喉咙竟然有些哽咽。
挨饿的日子不会久了,能吃饱饭的的日子也不远了。
想到还活跃在田间地头的那位杂交水稻之父,况叶的心情有更好了一分。
这个时候他还在。
“确实是个好消息。”惊呼过后,况叶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杂交水稻啊,以它为开端,国家的农业将走向一个新的开端,其他作物也会以此为参照,获得新的突破。
“杂交的?希望能增产吧。”旁边的队员也抱着一丝希冀。
杂交作物,其实队员们并不陌生,在田地中劳作的他们见识过不少自然杂交的作物,但其却并不一定是增产。
甚至一些自然杂交的作物,还会出现品质变差的情况。
但既然已经安排试点种植,想来结果相关的农业研究人员也有些把握吧?
抱着这一丝希冀,队员们后面继续干活的时候,心情都还不错。
随后两天,关于马家公社三兄弟沼气池中毒身亡的事在九大队传开,大队长陈庆国和各个小队长为此也展开了一场安全宣讲。
队里有沼气池的队员家,甚至被特别关照一番,那些想要修建沼气池的队员家,也因为此时有些犹豫。
沼气池虽然方便,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要是发酵物不够,沼气不足,烧火做饭其实也是一件麻烦事。
现在又因其死了三人,自然引得人有些动摇。
关于杂交水稻的事,也逐渐在九大队传开,但这件事要有结果得等到九月份去了。
所有人都期望它是真的能丰产,但也把这个希望藏在心底,避免倒是空欢喜一场。
忙完双抢,时间进入六月份。
因为杂交水稻的事,况叶还特意和好奇的队员们组队,往三汇公社看了一眼。
但刚刚移栽下去没多久的水稻,除了看着比一般的壮实点,现在也没多大差别。
这份壮实,还不乏专家的指导,因此除了况叶同行的其它队员这次行程也之后也没多高兴。
况叶也看不太出此时水稻具体有多大的差别,但他知道杂交水稻之后必然会被推广。
见证了它的试种,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
回到九大队之后,他也持续的关注这三汇公社的杂交水稻。
但相关的消息,一直没太多。
不过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以往的风灾、水灾、冰雹、干旱等问题是一个都没有。
这样一来,地里的农作物倒是长得相当的壮实,想来有专家指导的试种的杂交水稻应该也不错。
随着时间进入八月,秋收也逐渐开始。
仍然是天气不错,秋收的工作顺利的展开,这个时候况叶和队员们忙着地里的活,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三汇的杂交水稻。
知道九大队的秋收进入尾声,三汇公社试种的杂交水稻的收获情况,也逐渐传了开来。
一千两百斤!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况叶倒是没多吃惊,但知道这个产量的队员们却是非常的激动。
甚至组团的往三汇公社跑,想要亲眼见证这一消息的真实性。
实在是这个产量太惊人了!
要知道今年丰水公社亩产最高的水稻,也才堪堪五百斤!
杂交水稻的亩产,是其两倍还有余。
虽然这是三汇公社试种点最高的亩产数据,但其他的亩产稍低的也都有一千出头,还是传统品种的两倍有余。
这如何不让人吃惊,队员们第一时间根本不敢相信。
当年吃过“放卫星”的亏,不亲眼见到,他们始终心底没底。
况叶对杂交水稻的产量有准备,却也和队员们一起组团在去了一次三汇公社。
倒不是去确认产量的真伪,而是想去见证一下历史的性的时刻。
三汇公社杂交水稻亩产一千两百斤的消息,不仅仅是九大队这边好奇的跑过去围观确认,相邻的公社听到消息的,都有人想要确认这一事的真伪。
对此,三汇公社这边早有准备。
来围观的队员,被有序的组织了起来,领着去参观了一场场收获的现场实录。
看着沉甸甸的稻穗被割下来,脱粒再称重,等到明确的重量报出来,再加上堆积在旁边装得满满的袋子。
杂交水稻的产量,队员们真的亲眼证实了!
“哈哈哈!”
“这是真的!哈哈哈~”
“呜真的能产这么多”
“啊啊啊~~”
在欢呼声中,有些队员们甚至现场哭了了出来,有的还发泄般的嚎叫。
杂交水稻的产量确认,作为农民的队员们,最清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年蜜薯产量那么高,种植出来后,大家都没有现在这么失态和高兴。
红薯虽然是可以救命的粮食,但它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水稻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从五百斤,到一千斤甚至一千两百斤,这个跨度不可谓不夸张。
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带着激动的心情,况叶和队员们该回去的路上,对于之后的畅想就一直没停下来过。
所有人都期盼着能早点种上杂交水稻,这样一来,每餐的饭碗中也能多些米粒,少些烧心的红薯。
但围观过杂家水稻的队员们,也被科普了和其相关的一些知识,知道明年是种不上杂交水稻,得等到明年制种,后年才能拿到杂交水稻的种子。
这也难免有些失落,不过这份失落也没影响到所有人的好心情。
回到九大队后,没去围观的队员们也从回来的人口中得到消息,证实了一千两百斤亩产的真实性。
一时间,整个九大地都处在一片欢腾之中。
就连之后连绵的秋雨,也没影响到大家的好心情。
等到秋雨季渐歇,况叶这边受到况家人的一封信件,倒是有了些烦恼。
信件的内容除了寻常的问候,还有况家父母的催婚。
况叶如今已经二十九岁,在这个时代属于真正大大龄未婚男青年,前些年况家父母还不怎么着急,来信的时候也就偶尔提了提。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况家小弟和小妹也都结婚生子,还单着的况叶就成了况家父母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去年开始,每次来信,内容都有相关的催婚内容。
对此,况叶早就有了决定,其实也影响不到他太多。
和况家人认知这么些年,以及这些年的通信,他其实也摸到一些况家父母的脉门。
结婚这件事,只要他态度坚决,况家父母出于之前让原身下乡的愧疚,也不会逼迫太多。
令他真正烦恼的是,况家父母让他回家探亲的事。
来这个时代十来年,他只在六六年春节的时候回去过一次,到现在也差不多快十年。
这些年况家父母虽然和自家老三一直有信件来往,但也差不多十年没有见面了,作为父母的他们如何不想念。
其实从七三年开始,每到临近年底的时候,况家父母都是试探性的问过况叶,过年的时候回不回潭城探亲。
甚至为了让他回潭城,和信件寄过来的还有一笔回城的经费。
但在这之前,况叶都拒绝了,而相关的费用,况叶干脆换成比其价值稍高的特产或者药品寄了回去。
今年的情况又有些不同,况家父母见前几年他不回去,这次想了另外的一个招。
要是况叶今年确认不会潭城探亲的话,况家父母就直接来安琼县,所谓山不就我我就山。
这一招,也是令况叶没辙。
看来今年他得考虑回潭城看望一下况家父母了。
至于让况家父母来九大队,这事还真不成。两人的年纪不小了,都快是六十岁的人,这个时代的出行条件比不上后世。
这个年纪的人出门一趟,运气不好命都得丢半条。
叹了一口气,况叶也下定了决心,同时也把给况家人的回信写好,早点把信件寄出去,也让况家父母那边早点收到回信,不必采取另外的计划。
在写好信件之后,况叶走到小菜园边上,看着地里还葱葱郁郁的作物和草药,以及隐蔽些的灵植,心中盘算起他回去的那段时间,这些东西该托付给谁。
第192章
探亲假有二十天, 这段时间无论是小院和菜园,都得有人看顾才行。
思考了一番,在几个人选中,况叶先敲定了陈祥富。
他和陈祥富也认识了十来年, 之前本来就交情不错, 后面还教授了其一段时间草药等知识, 这份交情就更深了。
离开这段时间, 把家里的东西托付给他看顾, 也比较放心。
而且比起其他人,选择陈祥富还考虑到他也是一小队的队员, 离的近也方便,还有学过草药的知识,小菜园中的药材也方便打理。
九大队的其它队员或者知青,交情也有不错的,但一番比较下来, 还是陈祥富这边比较方便。
至于找乔书记那边,倒也不至于。
毕竟不是九大队的队员来帮他看院子,这就太过显眼了,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小菜园中的几处灵植,的确是需要尽量隐藏, 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修炼了这么久,虽然还是在练气二层,但一些相关阵法倒是也了解了一些。
当初成功在竹牌上刻画出聚灵阵, 况叶就对相关的阵法产生了不小的兴趣。
这些年也有一些小收获,最基础的隐匿阵也是会的。
基础的隐匿阵激活后, 会让人下意识的忽略处在其范围类的物品,也会让人下意识的避开此处。
对于修士来说效用不大,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却也很难摆脱隐匿阵的影响。
小菜园中的灵植,到时候用隐匿阵隐藏起来就是。
心底有了规划,况叶抽了个时间去了陈祥富家一趟。
帮忙照看一段时间屋子和菜园的事,陈祥富这边一口应了下来,拍着胸口保证况叶回来后屋子和菜园绝对好好的。
事情定下后,况叶心底也落下一块石头。
给况家那边回信之后,也开始为回潭城探亲做准备。
回潭城的火车票,得到观市去买,这件事只能委托他人帮忙,好在现在有了刘洪安等带队干部的帮忙,探亲车票这些事倒不是难题。
不过他借着给家人买些土特产的原由,和队里请了两天的假,去了一趟县城。
找大队长那边写了介绍信,第二天一早天不见亮,况叶就骑着自行车出了门。
八点不到的时候就到了丰水场镇,今天是闲日,场镇上也看着有几分寂寥。
也没去卫生院那边和人招呼,骑着车从另外一个场口,沿着公路朝着县城去了。
班车两个小时的路程,靠着超出常人的体力,也只骑了两个小时就抵达了县城。
抵达县城的时候,也就十点左右,剩下的时间一天半时间足够况叶办很多事了。
许久没来安琼县,况叶都感觉有些陌生了,之前来县城住的旅店,再去的时候已经不是旅店,只能另寻住宿的地方。
好在县城的基本规划没怎么变,住宿的旅店不难找。
不过在确定住宿之前,他先骑着车先把县城逛了一圈,再次熟悉了一下县城如今店铺的位置。
期间遇到药店会进去,采买一些中药材。
回潭城这段时间,卫生院和医疗站的药品供货得提前备好,需要的药材光靠乔书记这边可能不够,他也得准备一些才行。
不过这次买药就没有之前那么方便了,尽管他拿着相关的证件,药店的工作人员卖给他的药材也不多。
县城有中药材售卖的药店,他都光顾了一遍,结果连一个月的量的都没有凑齐。
自行车后座两侧的箩筐还有一半没装满,见此,况叶心中叹了口气,但也无可奈何。
目前时局对个体户的限制颇大,在加上药材本身的货源就紧张,他能买到这么药材,靠的还是他如今成药都是销售给公家。
除了药店,书店以及废品回收站和旧货市场也都逛了逛。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就计划来县城一趟,为的就是收集些初高中教材,为之后的高考恢复做准备。
不过一圈逛下来,为了节省些开支,主要选的是旧书,最终东拼西凑凑齐了三套有些破旧的教材。
至于原本就打算买的土特产今天就没有买,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在傍晚的时候在县城南边的位置找了一家旅店,歇息了一晚后,第二天去百货商场那边完成了这次采购,同时也帮知青宿舍的朱静他们和相熟的队员们代买了些东西。
今年探亲假,不仅仅是他要回去,知青宿舍的朱静、龚振江、张志为也都要回去。
买完这些东西,他来县城的事也就办得差不多,吃了顿午饭就骑着车回了九大队。
回到九大队把给代买的东西一一送到其主人的手上,到家的时间也差不多是傍晚十分。
汪汪~嘤嘤嘤~
刚刚看到小院的轮廓,守在小院中的豆豆就叫了起来,确认是况叶后更是跑到了他的车旁。
吱~
无奈,他只能停下车,五岁多的豆豆虽然颇为聪明,但激动的时候还是喜欢往他身上扑腾,为了安全还行推着走吧,反正也没几步路。
“好了,好了。”使劲的搓揉了一番豆豆的狗头,况叶轻拍一下让它平静下来。
这两天他去县城,没带豆豆去,喂食都是委托相熟的队员。
两天没见,豆豆的情绪有些激动,在他身边嘤嘤嘤的叫唤了好一会儿。
这种情况,让他也不得不考虑,探亲回去这二十天,豆豆该如何的安排。
留在九大队,想想还是有些不忍心,但要带着回潭城,沿途也有些不方便。
到时候,找个机会把豆豆放到空间中倒是可行。只是后面解释豆豆的行踪有些麻烦,但散养的狗不见踪迹一段时间,在农村也是比较常见的事,他也不惧。
从县城回来后,况叶恢复了往常的生活,制药、上工,时间也很快来到十二月。
“呼~,今年比往年都要冷啊。”一大早,队员们吃完早饭,就往一小队的库房走去,正巧和况叶同行的队员呼了口热气搓手的同时有些感叹到。
“是要冷不少,这个月的霜打了好几天了。”旁边的一个队员用脚踢了踢路旁被薄霜包裹的杂草,“嚓嚓”的声响如同纸磨。
况叶也四处张望了一番,目光所及的地方,此时都是一片白茫茫的状态。
这几天每天早上都是大雾笼罩,路边的杂草也都打上了薄霜,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太阳露出头才能让大雾散开。
因为持续的打霜,他小菜园中栽种的一些蔬菜,都出现了冻伤的情况。
十二月开头就这么冷,不知道今年这个冬天后边的情况会怎么样。要知道当地有一句俗语“三九四九冻死老狗”,这还不到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四九呢,要真到了那个时候,这温度岂不是会更低。
而事情就是这么轴,况叶的担心在十二月下旬成了真。
呜呜~
凌晨他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房间有响动,此时缩在床尾狗窝中的豆豆冷得发抖,不由的发出呜咽声。
坐起身,况叶点燃煤油灯,期间也感觉到温度有些不对,此时的温度不正常。
在九大队这么些年,他就几乎没见过这么低的温度。
以他现在的体质,这样的温度对他没多少影响,但从豆豆现在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对家畜等影响有多大。
穿上棉袄,再给豆豆披了件破旧的衣物保暖,他在床头的竹柜中翻找起来。
之前为了确认地窖温度购买的温度计,被他收捡在抽屉中,正好可以用来确认现在的温度。
不一会儿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装温度计的盒子。
打开盒子,取出温度计。
这是一款非常简单的温度计,中间装红色液体的柱管也比较粗,此时红色液体已经落到零度以下。
再仔细一瞅,竟然是零下五度。
这还是刚从盒子拿出来的温度,应该要比外面屋外实际的温度要高。
这样的低温,这十来年安琼县就没出现过。
难道外面下雪了?
望着从窗外透出进来的一丝亮,有些显白,况叶不由的猜测到。
为了确认自己的猜测,况叶还特地的到小院中走了一圈。
“没下啊~”
没有任何的雪花落下,但凭借着优秀的视力,他看清楚了此事外面的情况。
整个九大队都被浓雾笼罩,地面更是结了一层白霜,显然是出现了较为罕见的低温霜冻。
再看一眼带出来的温度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温度计中的红线再次下降,已经到了零下七度的位置。
此时整个九大队更是一片寂静,就连狗叫声都没有。
况叶有些担心,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拿着手电筒决定去小队长家一趟。
砰砰砰!
“繁荣哥!”敲门的同时,他也呼喊屋内的陈繁荣。
“谁啊?”不一会儿,屋内传来陈繁荣的回应。
“是我,况叶。”
“等会儿。”
得知外面敲门的是况叶,不是什么要紧事,他不会来敲门,想到这陈繁荣也迅速起身。
他本来就睡的不怎么踏实,总感觉被窝中有股冷风。
起来的时候,更是迅速感觉到空气中的一股凉意,不由的裹紧了身上的棉袄。
“况知青,这是有啥急事?”打开大门,陈繁荣就连忙问道。
“繁荣哥,今天晚上的温度有些不对,我刚刚看了一眼温度计,都零下七度了,我家里的狗都冻得直哆嗦,这个时候队里的牲口怕是有些熬不住。”
况叶把温度计也带过来了,说话间也递给陈繁荣让他看一眼。
期间也看了一眼,此时温度计上的红柱竟然又下降一度,此时温度竟然是零下八度。
这么低的温度,也难怪他走了这么一段距离,竟然连声狗叫都没听到。
“零下八度!?”看清楚温度计上的刻度,陈繁荣也惊到了。这么低的温度,他这些年也是没见过。
难怪就这么一会儿,他的手指头都有些僵硬,之前在被窝中感受到的那股冷风也不是错觉。
这么低的温度,不说队里养的牲畜遭不遭的住,有些缺少御寒物品的队员家怕是也有些遭不住。
“嗯,繁荣哥你看是不是通知下队员们?”面对陈繁荣有些不敢相信的目光,况叶点头肯定了这一事实,同时也提议到。
“通知吧,牲口棚那边也得去看看。”陈繁荣沉吟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
至于陈繁荣自己家的人,在他俩交谈的时候,也陆续被吵醒,有好奇的已经来到堂屋知道了况叶找来的原因。
“爹,我去拿铜锣。”陈繁荣的大儿子就是其中一个,听到要通知队员,就连忙去找铜锣。
就这样,由小队长陈繁荣带头,一小队的队员们被叫醒,提醒他们添置御寒物保暖的同时,也带着人去了牲口棚查看。
这期间临近的生产小队也被吵醒,其他小队的队长也很快得到了消息,一时间整个九大队的队员都醒了过来。
被吵醒的队员都深切的感受到了此时的低温,这其中真还有些老年人情况有些不对,好在被及时发现,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不过队里的陈繁仪和几个赤脚医生倒是忙了起来,因为有不少队员找他们。
天色渐亮,队员们看着被浓雾笼罩的九大队,才真切的感受到这次的低温的影响有多严重。
就算浓雾下的能见度不高,但房屋周围的情况却是能探查清楚的。
没有任何植物的地面,因为霜冻的关系,踩上去也是吱吱的作响,自留地的冬季蔬菜也都结上了一层较厚的冰霜,甚至是屋子旁的竹林都附上了一层冰霜。
房前屋后有积水的地方,水面都凝结了一层比往年都要厚不少的冰凌。
今天的浓雾到中午的时候也没完全的散开,直到下午两点左右太阳才驱散了这些雾气。
田地里面的情况,队员们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查看。
小麦倒还好,但油菜等一些叶片比较肥厚的作物这次影响比较严重。
对此,队员们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无声的叹气。
好在昨天晚上及时被叫醒,队员家中受到的影响基本上不大,队里的家畜也没有什么损失。
就在今天中午,隔壁生产大队的一些消息也传了过来,据说因为这次低温霜冻,一些家畜被冻死了。
这时代,家畜都是队员们的重要资产,这损失可不小。更何况这次大降温,也让一些队员们着凉。
隔壁大队的医疗站人都快挤不下了,为了及时就医,都有队员跑到九大队这边的医疗站来看病。
低温霜冻却还持续着,一直到元旦,整个安琼县不时有霜冻的天气。
这期间,况叶去卫生院送过一次药品,看病的老乡比往年又多了不少。
不过日子还是的照样过,队员们对于低温有了准备,倒是也逐渐习惯了。
元旦后不久,九大队就组织了分口粮。
七五年除开年尾,倒算得上是一个丰年,况叶这次分的口粮也有四百斤,就更不用说其他的队员了。
塞满的粮仓,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尽管有着霜冻的影响,队员们的心情也还是不错。
但这份高兴的也没持续太久,一月九号的时候,一则消息让所有人都有些懵。
昨天上午,中央一位领导人逝世。
况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和周围的队员们一样,心中有些茫然。
反应过来后,一股酸涩的情绪就袭上心头。
这位领导人,在国人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哪怕是后世出生的他,也对其崇敬不已。
得知他逝世的消息,情绪也有些失控。
虽然知道他会离开,但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会有些茫然无措。
得知消息的队员们就更不用说,整个九大队都陷入了低迷的情绪中。
“公社设了灵堂,明天叶子哥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这天下午,龚振江找到况叶,同时也给他带来一个消息。
“去,明天几点钟走?”况叶点头。
“七点半。”
其实当时在消息传来的时候,还有相关的禁令,但这则禁令显然不能阻止干部和群众。
丰水公社这边很快就设好了灵堂,他怎么也得去一趟。
送龚振江离开后,况叶翻找起空间中的东西,找出之前储存的白纸,为悼念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穿着一身深色的衣物,手臂上缠着黑纱,况叶就出了门。
和龚振江他们汇合的时候,知青宿舍的几人都到齐了,甚至陈繁仪也在,众人的打扮和况叶都差不多。
除了他们这些知青,还有不少队员也在。
这次去场镇没有骑车,众人走了两个小时才抵达丰水场镇。
原本是闲日的场镇,今天却有许多的老乡,他们都是得到消息来悼念的人。
人虽多,但却并不显得混乱。
在公社干部等人的维持下,况叶和陈繁仪等人有序的进入了灵堂。
望着灵堂正中一张黑白色的照片,众人显得非常的安静,但也有人控制不住情绪,小声的呜咽。
况叶拿着昨天折好的白菊,在靠近的时候放到了照片的下方。
总理走好,后世会是如你所期的盛世。
悼念结束之后,中央相关的报道也出来了,一直到官方的悼念会结束,况叶和队员们的情绪都不怎么高。
不过时间却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月二十二号这天,九大队组织了年底分红。
况叶得到近六十的分红,去年的劳作也算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的探亲假也即将开始。
第二天把一切都打理好,家里的钥匙交给陈祥富后,况叶就和朱静三人一起启程。
上次回潭城差不多已经是十年前了,但交通方式却还是没多少变化。
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四人做班车到了县城,在县城解决了午饭问题,又乘班车花了两个小时左右到了观市。
朱静、龚振江、张志为三人都是锦城的人,回去也不需要再另结同伴。
因为有带队干部刘洪安等人的帮忙,车票也是当天的,况叶送几人挤上了火车,不久后他也乘上了回潭城的火车。
这个时代的火车,难得有准点的时候。
这一次他在车上呆了近五十个小时,才最终抵达了潭城。
走下火车,太阳都已经西落,再过不久天都快黑了。
“二哥!”但没想到走出车站,他就看到有些熟悉的面孔向他招手。
“小妹,你等了多久?”看着向自己招手的年轻女子,况叶仔细辨认了一下五官,才认出这是况家小妹况欣。
十年没见,当初梳着两股麻花辫的小姑娘,变得更加的高挑,发型也变成了利落的刘兰头,也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没多久。”见到和记忆中没多大区别的二哥,况欣心中的陌生感很快就消散了,笑着拥了拥况叶。
况叶这次回来探亲,倒是给家里说了具体的上车时间,就怕出现上次况家小弟连续来车站等人的情况。
况家小妹知道火车今天到,午后不久就来车站等着了,尽管等到了傍晚十分,但她却也觉得不算久。
松开的同时,伸手想帮况叶提手上的行李。
“二哥,这是唐浩,东西就交给他提。”
况叶顺着况家小妹的动作也松开了手上的行李,同时也把目光转向刚刚就一直在旁边的年轻人。
“唐浩是吧。”
“二哥,你好。”年轻人有些腼腆的露出一个笑容,同时也连忙把行李接到手上。
“你好。”
对于刚刚见面的妹夫,况叶不太了解,但这几年和况家人通信,大致是知道况家小妹过的还不错的。
况家小妹是三年前结的婚,如今孩子都快两岁了。
今天见着,况家小妹露出的状态,也说明这几年过的不错,这也说明唐浩也还不错。
出站有人接,回去的路程也很顺利,这一路上况家小妹就没歇过嘴,问着况叶这些年的生活。
对于她的问题,能答的况叶也没隐瞒。
不过况叶也没让她一直问,也询问了一下况家这十年的情况。虽然这些年通信不断,但信件中能说的事情有限,更具体的还得当面聊才清楚。
这一路,唐浩倒是显得比较安静。但况叶却还是观察到,人虽然少言了些,但做事却很周到稳妥。
第193章
从火车站乘车到况家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从公交车上下来后,况叶跟着况家小妹往有些陌生的小巷走去。
自从上次回来后,他已经有十年没有回潭城。
尽管这十年时局动荡,让社会生产或停滞或倒退, 但潭城的变化还是有的。
就比如况家小院附近的小巷, 况叶感觉已经陌生了许多。
“这变化不小啊。”为此, 他不由的感叹一番。
“二哥, 你都十年没回来了, 变化自然是不小。”旁边的况家小妹接了一句,她这些年都生活在潭城, 小巷的变化都是看在眼里的,倒没感觉变化有多大。
不过回想一下十年前的模样,竟也有几分恍然。
没想到自己二哥已经离家十几年了。
再看一眼高出自己一个头左右的二哥,除了气质成熟了些,和十年前相比变化却不大。
这一点, 倒是让她的心放下了些。
这些年,回城探亲的知青不少,从他们的精神面貌都能看出下乡插队的生活些许境遇,大多都不怎么好。
在没见到人之前,况欣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忐忑。
“也是。”况叶点点头, 之后问起一些新建或拆除的建筑的具体时间。
况家小妹倒是记得清楚,一一的回答了况叶的问题,期间还说起了一些小巷中邻里的变化。
十年间, 因为□□势的变化,一些熟悉的人已经不在原处, 而一些原本陌生的人住了进来。
谈话间,三人就接近了况家的小院。
“奶奶, 小姑他们回来了!”还没等况叶三人进屋,一直守在门口的一个少年就朝着院内喊道。
“回来了!?”
“小姑接到二叔了么?”
“哇~妈妈~”
……
随着少年的声音落下,况家小院就响起了嘈杂的声音。
“那是果果?”看到往院门内跑去的少年,况叶有些不确定问了问。
“是那小子。”况家小妹点头。
“个子都这么高了啊。”十年没见,当初还被况家小妹抱在怀里的小侄子,如今都和当初的况家小妹差不多高了。
感叹一番后,况叶的脚步也不由的加快几分,很快就到了院门口。
而这个时候,刚刚跑回去的果果,有带着一群小孩围了过来,不过领头的却是况母。
“妈,我回来了。”看见况母,况叶向前快跨了两步,展开双臂拥抱了一下况母,不过现场人很多,他也就很快放开了。
“老三,你回来了就好。”况母被放开后,就一直拉着况叶的手,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十年未见的儿子,看到他精神不错,心下稍有安慰,但更多是复杂,眼眶也忍不住湿润。
“妈。”
“妈。”
“哎,先把行李放你哥他们的屋里,饭早就做好了就等你们三人了,先吃饭。”
走在后边的况家小妹和唐浩,连声叫人,才让况母克制住了情绪,只不过领着况叶去堂屋的期间,一直没放开手。
“奶奶,这是二叔么?”
“外婆,这是二舅舅?”
“你是我二叔?”
……
去往堂屋这短短的一程,况叶走的极慢,这期间他身边围了一堆小孩,显然好奇他这个有些陌生的长辈。
看着眼前这六个小孩,况叶有些感叹,他们都是况家几个兄弟姐妹的孩子。
十年间,况家的第三代增加了不少人丁。
随着小孩好奇询问,在加上况母的介绍,他也逐一把眼前的六个小孩对上号。
六个小孩是况家大哥和大姐家的,每家三个,年龄也是差不多分成三个阶段。
最初在门口喊话的是十一岁的果果,况家大哥家的老大。和他年龄差不多的是妞妞,况家大姐家的老大。
果果后边还有一个九岁的妹妹,小名叫香香;一个六岁的弟弟,小名叫嘟嘟。
妞妞有两个弟弟,一个也是九岁左右,小的比嘟嘟小一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凑在一起,十分的闹腾。
走到堂屋,况叶的耳边就没有清净过。
抵达堂屋的时候,况叶见到正在屋子照看两个奶娃娃的况父和况家大哥。
“爸,我回来了。”
“大哥,好久不见。”被况母拉着手的况叶,和况父见面的场景就没那么亲密了,只是走到他跟前,笑着打了声招呼。
旁边正在抱着闹腾的子侄的况家大哥,也招呼了一声。
“回来了就好。”况父的情绪比况母还要内敛,要不是说话间有些微妙的停顿,况叶还以为只是平常的招呼。
“叶子,好久不见,这是小禾家的团团,爸旁边的是小妹家的文文。”况家笑着回应道,同时把手上不停蹦跶想要伸手要况母抱的小侄子介绍了一番。
旁边的小外甥当然也没落下。
“我记得团团满两岁了吧?文文比他小半岁。”看着蹦跶的小侄子,况叶干脆伸出空着的一只手把人接了过来。
小家伙倒也不认生,乖乖的让人抱着,见熟悉的奶奶在身边也就安静了下来。
“嗯,这两个相差半岁。”况家大哥点头。
况家小弟和小妹,结婚都是在同一年,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到最后,第一个小孩年龄也差不多,情况和况家大哥和大姐有些相似。
况叶这些年和况家的联系就没有断过,家中添了哪些小辈还是清楚的。
“二弟,好久不见。”说话间,况家大姐就端着菜从厨房走了出来,看到况叶也笑着开口道。
跟在她身后还有况家大嫂,和大姐夫,也和况叶招呼了一声。
“好了,吃饭吃饭。”这个时候,放行李的况家小妹夫妻两也到了堂屋,况母见人齐了就招呼众人找位置坐。
这个时候况母也放开了况叶,把他手上抱着的小家伙接了过去。
“妈妈。”另外一个小家伙,看到况家小妹也摇摇晃晃的想走过去,况家小妹看见几个快步走到小家伙跟前,把自家的崽抱了起来。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也都行动起来,去厨房和去厨房,搬桌椅板凳搬桌椅板凳。
“小禾他们呢?”况叶也一起帮忙,这期间小声的问了一下况家大哥。
“他们还回来不了,过年的时候才见得到。”况家大哥解释了一下。
况家小弟虽然是下放到潭城近郊农场,假期也有。不过在这个提倡艰苦奋斗的年代,到年底的时候也不一定有时间。
今天虽然是周末,但况家小弟夫妻两也回不来。
说起况家小弟的对象,同样也是农场的知青。两人在农场也不得闲,两岁的团团从断奶后,就基本上是况母在照顾。
“哦。”对此,况叶也不怎么意外,这几年和况家小弟通信,对于他在农场的生活也算有些了解。
一番忙乱之后,两张拼在一起的饭桌上摆上很是丰富的菜色,周围的长凳上也围坐了况家十几口人。
看着桌上的菜色,况叶知道这应该是况母等人精心准备了许久的,炖的鸡肉都已经有些酥烂。
更有些菜色是寻常难得,这可以从旁边眼巴巴望着都快流口水的几个小孩知道。
随着况母一声开饭,桌上才热闹起来,一时间筷子齐飞,特别是难得能吃得这么好的小孩更是不矜持。
“吃。”饭碗中突然多出一块肉,况叶不由的望向给他夹肉的人,正是况父。
“谢谢爸。”看着转头继续夹菜就是不和他对视的况父,况叶咧嘴笑了笑。
碗中的这块肉是扎实的鸡大腿,食物能说明很多东西。
热热闹闹的一顿晚饭结束,杯盘狼藉被况家大嫂、大姐接手处理,桌椅板凳几个正是壮年的男子两三下归位,狼藉的地面则由两个最大的小孩清扫干净。
这个时候,况家小妹从厨房的炉子上提来一壶开水,把家里能用的茶缸拿出来,准备泡些茶水佐以聊天。
“要泡茶?等一会儿,我这次带了点回来,正好试一试。”见到况家小妹的动作,况叶连忙说道。
这次他带回来的行李,除了自己的换洗衣物,其余的全是准备的礼物,这其中就有好些茶叶。
“好。”况家小妹点头后,况叶就往几兄弟原来的房间中去,刚刚他的行李被放到这屋。
房间被收拾的很干净,不过床铺和十年前有些不一样了,原先有些破旧的木架床已经换了新。
把装有礼物的行李拿好,同时也把茶叶单独拿出来,他就回了堂屋。
“试试这个茶怎么样。”把一包用油纸包裹的茶叶递给况家小妹,让她先试试这个。
这茶并不是观市那边的特产,而是况叶自己炒的,但味道却也相当的不错。
主要是这茶是他种在空间中的,产量一年也就两斤左右。
至于炒茶的手艺,况叶虽然不算精通,但也比普通人要好些。炮制药材和炒茶其实有些相似之处,更何况无论是丹修留下来的资料中,还是他之前卖的一些杂书,都有炒茶技术相关的记载。
不过因为条件有限,他炒制的这些茶,都是经过简单炒制的绿茶。
“我看看。”看到况叶拿出的茶包,旁边的况父也凑了过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他对茶是越来越爱。
“好香,颜色也漂亮。”打开油纸包,一股茶香就弥漫开来,浓淡适宜墨绿色也非常的喜人,况家小妹不爱茶,但也不由的夸赞到。
此时旁边的况家大哥和大姐夫以及小妹夫唐浩也忍不住凑过来,除了唐浩还不怎么爱茶,另外的两个却也是常常抱着茶杯的人。
“哎,少放点,这茶看着就香,多了反而不好。”看着况家小妹一小撮一小撮往茶杯里放,况父连忙阻止到。
况家小妹这一小撮的量可不小,是按照家里平时泡茶的量来的,因为茶叶品质一般,就得多放些才够味。
但今天这茶,光闻着就香,况父就知道不能放多了,当然更多是心疼,这茶看着就不错,可得省着点喝。
“爸,没事,我还带了几包,待回儿给你。”况叶看出了况父的心思,笑着宽慰到。
这次回潭城,这茶他带了不少,空间一年的产量都包圆了,到时候大头给况父。
“那也不行,还是少放点。”知道还有,但况父还是坚持。
最终况家小妹不得不减少了茶杯中的茶叶量,好在还没有把水倒进去,茶缸也比较干爽。
等到茶泡好,况家大嫂和大姐也把厨房收拾好了,一家人又齐聚在了堂屋。
这个时候,况叶也把他这次带回来的礼物一一的从行李中拿出来,准备分给大家。
除了一开始说的茶叶,他还给况父和况母准备也些药茶,都是用空间中种植的药材炮制的。
还有些观市的特产,主要是吃食糕点,除了今天晚上分给小孩们的,其余的况母都收了起来。还有两双厚实的棉鞋,是他根据况家父母的尺码托齐幺婶做的。
况家的几个兄弟姐妹如今都已经成家,况叶给他们准备的礼物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每家一包茶叶、一包糖、一包果干和观市当地的特色糕点。
看着多,其实这四样加起来还不到四斤,其中茶叶和果干都还是他自己空间中的产出。
当然家里的八个小辈,他是单独准备了礼物的,除了每人一小包自制的红薯糖。
在已经上小学学的四个小孩,每人一个笔记本;还没上小学两个五六岁的子侄,是两本小人书;至于两个两岁左右的小家伙,和上次一样各一块柔软的棉布。
知道礼物好坏的六个小孩,都高兴的不得了,叽叽喳喳的围着况叶说话。
还是况家大哥看不下去,六人闹腾了一会儿,就让他们自己去玩。
正好况叶给的两本小人书,也比较吸引人,堂屋中倒是清净了不少。
至于两个还走不太稳的小家伙,就由况母和况家小妹带着,两个小家伙年龄接近,也能玩到一块去。
之后堂屋中就是况叶和况父他们在聊天,十年未见,有很多事都可以聊。
况父等人对他这些年在九大队的生活也很好奇,况叶对于潭城这些年的变化也有些好奇,况家人的近况也一样。
家常的唠嗑,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看着两个小孩脑袋一点一点困倦的模样,况家大哥抬头看了一眼旁边摆放的钟表,发现已经九点半了。
“爸,时间不早了,我和罗敏带着几个小的先回去了。”明天还得上班,回去还得花点时间,再洗漱一番睡下的时间再晚就不行了,况家大哥提出了告辞。
“爸,我这边也是。”
……
旁边坐着的况家大姐和小妹也一样,他们明天也一样得上班。
今天之所以聚得这么齐,也是因为况叶今天回来,正好聚一聚。
况家大哥夫妻俩工作了这么些年,前几年申请到了宽敞些的宿舍,孩子也都不算小了,平时除了周末回况家小院,上班的时间只是偶尔过来。
况家大姐和小妹则又不一样,她们回来的还算勤快,但毕竟成家后得顾着夫家,相对比况家大哥还要少些。
至于况家小弟夫妻俩,一个月能回来两次次都已经算的上不错了。
况父况母知道几个儿女的情况,也没有挽留。
不过况家大哥几人帮着把堂屋收拾了一番才离开。
看着呼啦啦离开的一行人,况叶回望了一下况家小院,比起之前的热闹冷清了不少。
关好院门,况母带着团团洗漱好就准备先哄睡小家伙。
“老三,做了这么久的车,你今天先好好休息。”洗漱间,况叶察觉况父似乎有话想要说,但最后却只听到这么一句话。
“好的。”见此,他也没多问,简单的洗漱一番后,就回了房间。
床铺都是准备好了的,况叶脱去外套躺进被窝就可以直接入睡。不过闻着有些肥皂味的床单被套,他却有些精神,一时间有些难以入睡。
十年后,再见到况家人,他心中的感触很多。
况家几个兄弟姐妹倒还好,况家父母的变化挺大,特别是两人头上的白发,无不显示着两人已经朝着暮年走去。
他代替了原身,和况家父母虽然有些隔阂,但有些事还是得做。
不过也因为这层隔阂,他也自然的想和他们保持一些距离。
“那件事,你和老三说了没?”
“没,老三不是刚回来嘛,先让他睡个好觉再说吧。”
“……行吧,要不明天找给时间,我来说?”
“也可以……算了,我明天下班和老三说。”
……
就在这胡思乱想间,况家父母在房间中的小声谈话,也传到了况叶的耳中,让他知道之前况父有话要说并没有看错。
后边况家父母的谈话也渐歇,整个况家小院陷入了一片寂静中。
这个时候况叶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快接近十一点,但他还很精神。于是就锁好了房门,准备进空间看一看。
嘤嘤嘤~
进入空间后,就被豆豆察觉,很快跑到他身边嘤嘤嘤的撒娇。
这次回家探亲,他把豆豆放到了空间中,为此还特地准备了方便的狗粮,方便解决喂食问题。
对于能待在空间中,还每天能见到一会儿自家主人,豆豆倒是没有因为空间没有乡野宽敞而抑郁,反倒是相当的高兴。
和豆豆玩了一会儿,况叶也没有去田地间忙碌,而是在书房中找了些书来看。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了些睡意,他才回到房间休息,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是凌晨两点左右了。
这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直到清晨小院中有了动静,他才从睡梦中醒来。
穿好衣物,看到厨房中亮起的灯光,走进去一看,是况母正在准备早饭。
见此,他也帮忙打打下手。
不久后,况父起来正是早饭快好的时候,这个时候两岁的团团也醒了。
照顾小家伙,吃完早饭,时间也不早了,况父上班的时间也到了。
送况父离开后,小院中就剩下了况母、团团和况叶自己。
“妈,我们今天上午干啥?”打扫了小院,况叶竟然找不到事做,就不由的问了问况母。
“跟我去买些东西。”况母把团团放到竹制的小推车中,让况叶拿上装东西的背篓就准备出门。
接近年关,虽然现在春节不放假,但年还是得过,今年老三也回来了,更得好好的过一过。
这过年要买的东西,自然得在除夕前准备好。
如此,况叶就背着背篓和况母出了门,开始在附近的商店和集市逛了起来。
直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况叶才背着分量不轻的背篓回到况家小院。
而下午,况母带着团团睡了一会儿,再处理一下今天上午买回来的东西,就带着团团出了门。
况母已经办了退休,日子也过得相对清闲起来,家里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是带团团,下午的时间一般是她和周围的邻居老太太们带着孙辈小聚。
出门的时候,况母还问了一下况叶,要不要和她一起去。
对于这个提议,况叶摇头拒绝了。
他都不用想,就知道他这么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在一堆老太太面前,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上午和况母买东西的时候,况母对他的个人问题都已经旁敲侧击了不少。
他可不想今天下午还被更多的人问道。
见况叶不去,况母也不勉强他,带着团团就除了门。留在家中的况叶,一时间也没什么事做,干脆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也出去了。
正好趁着这个时候,他好好的逛一逛潭城。
十年时间,潭城的变化也不小,不知道当初那些黑市街道如今又是什么模样。
当然,为了自身的安全问题,况叶这天下午并没有去那几处黑市街道,而是在潭城的街道中穿梭,大体感受一下潭城的变化。
直到时间渐晚,他才带着闲逛期间买的吃食回到了况家小院。
等他到家不久,况父也下班回来了。
晚饭简单的解决了,况父就让他泡了两杯茶水,准备继续昨上的谈话。
“老三,你下乡也有十二年了吧。”喝了一口茶,况父叹了一口气,有些怅然的开口道。
想到这事,况父心头有些不是滋味,他这五个儿女,其他四个他都可以说是问心无愧,但对老三却不是。
“算起来,是的。”况叶点头。
十二年,从六三年秋,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啊。他来到这个时代竟然这么长时间了,这些年他也变了不少。
原来那个时代,有些疲懒的况叶,面貌都有些模糊了。
“这几年,知青可以招工回城,你有这个相法没?”这些年,和自家老三的通信未断,对于他的下乡生活况父有一点的了解,但却也不多。
对于插队知青在当地的生活,也更多是从周围邻居的口中,甚至回家探亲的知青口中得知的。
况叶每次回信,其中写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抱怨,更多的是聊聊家常。
虽然知道自家老三有一门制药的手艺,但农村的生活,在况父看来和城镇比起来条件差了很多。
更何况,这十二年间,况叶插队的地方太过遥远,回来都不怎么方便。
他不在自己身边,况父和况母难免担心。
而且,作为家里的老三,却是五个儿女中唯一没有成婚的,这更是令人心焦。
要是况叶能回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爸,招工这事挺难的,而且我现在过的也不错。”况叶没明着说他这几年没参加过招工竞争,他是知道况家父母心底还是希望他不留在农村的。
实际情况是,他目前没有回城打算,而是准备等到七七年高考恢复,他还想完成高考,进入学校完成学业,到时候也自然回了城。
而且在九大队,他靠着制药的手艺,以及乔书记等人的庇护,实际过的是真的不错。
通过招工回城,这样的生活还不一定能有呢。
“招工难这事我知道,不过不是还有一个办法吗?……我再干两年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索性早点办,到时候你接班怎么样,这样也能回城。”
况父说道另外一个办法的时候,稍稍停顿了一下,况叶也很快反应过来,况父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从七一年开始,从知青中招工、招生、招兵之后,后面也出现了一种另类的回城方式。
这个方式就是家中有长辈退休,子女可以接班进入单位另行分配工种。
这也算是招工的另一种方式。
从七四年开始,况叶也零星的听到一些知青,靠着这样的方式回了城。
但他没想到,况父这边竟然准备让他以这种方式回城。
“……爸,这件事有点突然,你让我想想怎么样?”况父突然给了一个这样回城的机会,况叶一时间有些纠结,他不能第一时间给出答案。
“这有啥好想的,能回城是多少人盼着的……”见自家老三竟然还犹豫,况父都有些急。
这么多知青都想回城,结果这机会摆在自家老三面前,他竟然没一口答应,况父原本笃定的事竟然有了变动。
“爸,这事我真得好好想想,过完年我肯定给你答复。”况叶还是坚持,毕竟这和他原本打算相悖。
“……行吧。”见自家老三的表情坚决,况父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应了下来。
虽然这事应下,他这心底怎么都有些不踏实,唉!
第194章
和况父谈话后, 况叶暂时没有给出答复。
之后的两天况父这边,也只是偶尔提醒他好好考虑考虑,因为要上班也就早晚能见着面。
倒是已经退休在家带孙子的况母,后面这两天倒是时不时旁敲侧击一番。
对此况叶的回答, 也和最初一样, 准备过年后再给个准话。
倒也不是没想好, 其实在况父说完接班的那个晚上, 他回房间后就好好的考虑了一番。
经过一番思量, 他还是不打算接况父的班。
他在九大队的生活,除了没有城市方便以外, 其实生活水平并不差。
每个月制售药品的收入比一般的工人也高不少。再加上时不时供给刘医生他们的回生丸,还有另外一笔进项,算是解决了票证难的问题。
可以说对大部分知青都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回城,目前对他来说吸引力不大。
而且,一旦他接了况父的班回城, 那么即将面临的事可不会少。
首先就是婚姻问题。
这次回来况叶可是深有感触,回潭城也就三天的时间,况家父母虽然没有强硬的态度,但说话间很多时候就会提到此事。
要是他靠着接况父的班回城,这个问题到时候肯定会令人头疼不已。
他本身没有结婚的打算, 但这样的观念,在这个时代并不是那没让人容易接受的。
而他接受了况父的条件,再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难免会气短。
再有就是, 他毕竟不是原身,还是想和况家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回潭城, 频繁的接触下,很多将打破他原本的计划。
不过有了这个决定, 却不能第一时间直接拒绝,得好好考虑如何和况家父母说,才不至于伤人。
好在,况家父母看他明确表示过完年在说,就安耐住了情绪,没有再多问。
此时已经临近除夕,他和况母每天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当然空闲的时间也不算少。
下午的时候基本上没事,他会到潭城各处去逛逛。
这期间,每路过书店或者旧货市场,都会进去看看,购买一些他感兴趣的杂书,以及初高中的教材。
他当时在安琼县凑齐的三套教材,但感觉还是有些不够。
遇上了,正好再凑些,以防万一。
除了再潭城闲逛,他还挑了个时间,去拜访了况家堂叔。
毕竟这是况父唯一还在世的堂兄弟,两家也走得比较近,他十年没回来了,怎么也得上门去拜访一下。
况家堂叔比况父要小,但也有五个子女,最小的小儿子年龄比况家小妹还要小三岁。
因为这几年知青下乡的动员力度比较大,况家堂叔的几个子女中也有两个下了乡。
下乡的是老三和老幺。
这次拜访堂叔家,况叶在带了常规的礼物外,还带上了专门准备的一套初高中教材。
“幺叔,这个到时候给小弟他们寄过去,让他们多看看。下乡的生活我知道,有时候挺无聊的。”况叶把这套教材交给况家堂叔的时候,并没有明着说什么。
高考恢复这件事,要到明年去了,这个时候不好多说。
但要是书是况家堂叔寄过去的,两个下乡的堂弟,也会好好的保存,到时候哪怕是临时抱佛脚也有书可看。
好在两兄弟下乡在一个地方,准备一套教材就可以了。
“我就替老三他们谢过了,到时候一定寄过去。”接过这一套教材,况家堂叔简单的看了一眼,知道是教材倒也收下了。
这东西如今倒也不犯忌讳,寄给家里下乡的两个小孩也好。
之前两人回家探亲的时候,也说起过下乡生活娱乐少,后面来了带队干部,不时组织一些娱乐和学习活动,这份教材正好能用上。
而且教材这东西,多看点也好。
这些年时局动荡,让很多读书人遭了罪,但况家堂叔看得清楚。他单位上混的好的,除了那些长袖善舞的,就是肚子中有货的人。
像他这样没什么文化的,想学点技术性的东西,都难得很。
抽空拜访了况家堂叔,除夕也很快到来。
叮叮~
这天晚上他和况家父母吃完午饭没多久,就听到小院外面由远及近的车铃声。
“妈,我和孟丹回来了。”不久后,况家小院的大门就被敲响。
听着和况家大哥有几分相似的声音,况叶却知道这应该是况家小弟,不过还是和况家父母确定了一番。
“是小弟他们?”
“是。”况母点头。
见此,况叶加快了走向院门的脚步,抽开门闩,双手拉开大门,就看到站在门外风尘仆仆的两人。
“小禾,好久不见。这是弟妹吧,快进屋!”
十年未见,当初还带着青涩模样的少年,如今已为人父,气质也成熟了很多。
此时正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外,旁边还有一名个子高挑的女性。
况叶虽然没见过孟丹,且现在人还用围巾蒙着半张脸,却还是知道这是况家小弟的妻子。
“二哥!好久不见,这是我爱人孟丹。”见到开门的况叶,况家小弟十分的惊喜。
知道今年况叶会回来探亲,在真正见到人的时候,况禾心中的惊喜还是不少。
当然也不忘介绍一下旁边的妻子,毕竟这算得上是两人第一次见。
“二哥。”孟丹看着眼前和丈夫有些相似的面庞,也拉下面上的围巾,笑着打了声招呼。
虽然没有见过况叶,但孟丹对于这位同样下乡的况家二哥却是一点都不陌生。
先不说,这些年丈夫和其的通信不断,和家中人对他时不时的提及。
还有一样东西,让孟丹印象十分的深刻。
说起来,这还是她和况禾结缘的缘由。
况叶寄来的药品,因为其药效突出,在农场的知青中非常的有名。当初她在干农活的时候不小心受伤,幸而况禾身上有药,得到了及时的处理,两人才逐渐认识最后组成了家庭。
最后知道这药是况叶寄来的,孟丹还和丈夫笑说,他家二哥算是两人的媒人。
“哎,赶紧进屋,这外面可冷了。”应了一声,况叶连忙催促两人进屋。
看况家小弟两人的模样,就知道两人是匆匆忙忙从近郊农场赶回来的。
腊月的天,潭城的气温可不高,特别是在天黑之后,两人身上包裹的衣物虽然算得上厚实,但露在外面的皮肤通红,说明还是冻着了。
就这样,况家小弟夫妻进了小院。
这个时候况父也抱着团团从堂屋中出来,而况母这个时候去了厨房,为两人准备口热乎的吃食。
“回来了。”
“团团,看谁回来了?”况父先招呼一声,就颠了颠臂弯中的小孙子,让小孩认认况家小弟夫妻俩。
“爸。”
“爸,团团,还记得妈妈不?”夫妻俩先和长辈问了声好,才把目光装下自家的小崽子。
两人平时在农场忙活,没有太多的精力照顾小孩,才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家中父母照顾。
为人父母,团团又是两人的第一个孩子,见不到面自然是想念的。
但他们一个月难得回来两次,能呆的时间也不多,和团团相处的少,如今孩子都对两人有些生疏了。
不过团团倒是没有抗拒孟丹的怀抱,被抱过去之后,也许是熟悉的气息让他感到安心,倒也开开心心的呆着。
孟丹逗他叫人,也含糊的会叫。
旁边的况家小弟看着眼馋,也想伸手抱抱,但这个时候那挣得过妻子,听了一声团团还有些模糊的“爸爸”,就先把自行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况叶搭了把手,之后一行人就进了堂屋。
见夫妻俩的此时的注意力在团团身上,况叶干脆去厨房帮忙。
忙活了没一会儿,给两人准备了两碗汤面,一家人在堂屋中闲聊了起来。
况叶和况家小弟许久未见,这些年能聊的事不少。
直到晚上休息的时候更是继续回屋聊。
况家小院的房间有限,除了况家父母的屋子,剩下的两间,一间是况家三兄弟的屋子,另外一间是况家两姐妹的屋子。
五人还没有成家的时候,屋子倒是够住,但现在却是不够的。
好在况家大哥有单位的宿舍,况家大姐和小妹只是偶尔回来,况家小弟夫妻俩也一样,况叶的话也就回来了两次。
因为剩下来的房间使用率不高,也就是临时住住,因此晚上住宿的安排况叶和况家小弟还是住一屋。
至于孟丹,则住况家姐妹原先的房间。
十年未见,况家小弟有些兴奋,和况叶一直聊到了深夜,直到实在困倦房间中才安静下来。
但第二天早晨两人还是起了个大早,除夕这天要忙的事可不少。
虽然因为局势的原因,祭拜先祖这事暂时停了,甚至提倡春节不放假。
但大家对过年还是有着执念。
没上班的人,早早的就为除夕也准备起来。
之后随着各个工厂和单位的下班,况家小院所在的小巷越发的热闹起来,况家也同样如此。
况家大哥家的几个小孩在上午的时候就到了,傍晚的时候夫妻俩下班后也急忙赶了回来。
虽然少了况家大姐和小妹一家,但这个除夕夜况家小院也热闹非常。
除夕后的两天,况家小院的这份热闹也没有消减下去。
初一,况家堂叔带着家口来拜访;初二,况家大姐、小妹也带着一家人来小院。
因为这份热闹,况家父母也没能抽出时间找况叶问关于接班的问题。
不过况叶知道这件事是躲不掉的,等到况家小弟夫妻俩回了农场。
在初三这天晚上,况父上了一天班回家,就找他聊起了此事。
“老三,这年也过完了,接班这事你的想法是?”一回到家里,况父见到况叶就招呼他进堂屋,开口就想知道答案。
“爸,你先喝口茶,这事我也考虑好了,慢慢给你说。”对此,况叶早有准备,甚至还掐着时间备好热茶。
虽然他不准备接班,但也不能一上来就说,让况父喝口茶,也让其情绪平复一下。
“你说,我听着。”无奈,况父只得先喝完一口茶,此时他心中那份不好的预感似乎更强了。
“爸,你还有两年就能正式的退休了吧,我听说这干满退休和提前退休,退休后的待遇差别可不小。”
况叶打算劝况父再干两年,有了这两年时间的缓冲,倒时候高考也恢复了,也不用明着拒接况父的好意。
“这个你不用管,也没多大的差别。”听到这况父心中倒是松了一口,至于退休待遇这个事,在他看来不算什么。
如今虽然有退休的政策,但真正退休的其实少,干满和提前退休的差别其实差别也不算大。
主要看的还是工人职称和工龄。
“爸,这是你可唬不了我,再干两年你就能满三十年工龄,这待遇差别我可是打听过的。这两年你还是干满吧,到时候你手头退休金能多点,我和大哥他们也放心些。”况叶没接这个茬,这些天他在潭城闲逛,也没少打听。
目前办理了退休的工人,退休金的确不算多,但后世的政策他是知道的。
以况父现在的职称级别,再加上三十年的工龄,到时候他一个人的退休金就能让老两口的日子过得非常不错。
况家的几个兄弟姐妹,经过这十来年的认知,况叶知道他们算是孝顺的人。
但每个人成家之后,生活的重心肯定不会在况家父母身上,他们得顾好自己的小家。
这之后能给况家父母多少金钱上的支持谁也说不准。
况家父母自己手中有钱,至少不用向儿女伸手,这对他们的老年生活的助益可不小。
“我现在退休也不少,你少操心这些。下乡的生活,你不说,我也知道是啥样的,而且你现在也没成个家,今年你就三十了,不小了。”见况叶不接茬,况父把茶缸一放,就说起成家这事。
在他的观念中,这个年纪的男子,哪一个不是想着要成个家,自家老三也应该差不多,正好让其感受一下这个急迫性。
“爸,三十和三十二也没多大差别,你就先干满这两年,到时候你退休我接班也不差这么两年。你知道我有制药的本事,下乡的生活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况父的最后一句话,让况叶更加坚定了再拖两年的打算。
他内芯可不是男性,结婚这事早就没了想念,这班可不能接。
“咋不糟糕,你两个堂兄去年回来的时候,人都瘦成骨架子了,在家养了半个月都不见涨点肉。”
乡下的生活,况父这些年从回城的知青中能窥探一二,特比是堂弟家的那两个小子,去年他见着的时候,都差点不敢认。
而且知青下乡这时都好些年了,一直不见有什么大的回城政策,每年招工的就那点名额,要再过两年,这日子可咋挨啊。
“爸,这不一样。你看我的模样,和小禾站在一起,不认识的人怕是会把小禾认成哥哥。”听到这况叶有些哭笑不得,不由的站起身,在况父面前转了一圈,让其仔细看看他的模样。
虽然他已经二十九了,除了黑了点,样貌比起实际年龄看着要小不少。
因为空间,他并不缺吃的,有因为修习《万物相生》,成为了修士他的状态非常的好。
地里的农活,对他来说费不了多少力气。
前几天况家小弟回来,虽然个子没他高,但脸上的沧桑感却比他重多了。
潭城近郊的农场知青,待遇可比下乡插队的知青好太多,但况家小弟的状态却还是比不过况叶。
这也让况家小弟有些稀奇,还和况家小妹打趣了他一番。
“……”况父仔细的看了看眼前的老三,也不由的哑口无言。
要不是黑了点,说况叶刚刚二十出头都有人相信。看着虽然消瘦,但饱满的脸颊,以及挺拔的姿态,无不说明人只是看着瘦,身板应该相当不错。
这要说他在乡下的生活清苦,就是况父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
这样的状态,就是生活在城镇中的工人,也不一定能有。
“爸,我就再待两年,你也不用担心我,先把这两年干满再退休才是。”见况父的生态,况叶趁热打铁。
“可……”况父有些动摇了,但考虑到老三已经下乡十二年了,还想劝说一番。
“要是回城,我制售药品这事可做不成了,爸,你就让我再待两年吧。”不等况父再开口,况叶继续说道。
对于他制售药品的具体收入是多少,况父并不清楚,但从况叶这次回来的状态、穿着、带的礼物和时不时买点都西回来,就知道他不缺钱。
而且十年动荡间,还能继续制售药品的事,况叶也给他讲过,是有当地书记背书。
回城的话,没有相关的证件以及人脉,这事也的确持续不下去。
况父也知道,要是况叶到时候接了自己的班,会重新的定岗,最开始能拿到的工资肯定不高。
不知道比不比得上况叶制售药品的收入。
想到这,他又有些犹豫了。
但再想到几个子女中就老三没成家,这事还是没松口。
不过况叶已经看出况父的松动,继续劝说。
最后等到况母在厨房中喊饭好了,两人也没有谈拢。
晚饭过后,况家父母干脆一起和况叶谈话,但始终也撼动不了况叶的决定。
最后团团都睡着了,双方才各退一步,暂时把这事按下不表,各自回房休息。
回房房间中,况叶没有第一时间休息,而是侧耳听了一番况家父母在卧室内的谈话。
知道两人已经被说动,这心也就放下来了。
果然之后再谈了一次,况父最终还是应下了况叶的提议,决定干满退休。
不过同时也表示,到时候况叶不能在推脱,得回潭城接班。
事情落定之后,况叶的心情也不由的飞扬了几分。
等到况父干满退休的时候,高考已经恢复,到时候第一次考试也已经结束。
要是他能考上大学,这接班的事也就能迎刃而解。
毕竟接班和读大学,这两个选择,况家父母也知道怎么选。在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为人父母的自然希望能选更好的那一条路。
不过为了计划不出差错,这复习的事可得好好的做,要是到时候考不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这事情谈拢之后,还剩余的几天假期,时间过得飞快。
在给况家小妹和小弟各自留了一套初高中教材,交代他们也花点时间看看后,况叶就带着况家父母和几个兄弟姐妹为他准备的东西踏上了回观市的火车。
因为准备的东西太多,行李比起他回来的时候只多不少,十分艰难的上了火车之后,随着火车的启动,月台上来送行的况家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小。
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况叶才回过头,和上次一样,这次他的心情也相当复杂。
不过拥挤的火车,同样让这份情绪没持续多久。
车厢中和他一样探亲结束的知青不少,在一些健谈的知青的组织下,车厢中的沉闷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
况叶也感兴趣的加入其中,从这些知青中了解他其他地方的下乡生活。
有悲苦,有欢笑,也有奋斗。
尽管乘车的途中还算愉快,但下车的那一刻,况叶的脚步还是有些僵硬。
长时间的坐着,就是他如今的体质,也免不了小腿有些肿胀。
出了车站,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也才八点出头。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今天就能回到九大队。先去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买了回安琼县的汽车票,趁着发车之前吃了个早饭,在九点钟的时候况叶已经坐上了回安琼县的汽车。
之后又是乘坐回丰水公社的班车,这么一路颠簸,差不多在下午两点左右就抵达了丰水场镇。
今天是二月十二号,并不是赶集日,场镇上的人不多,况叶也没久留,直接回了九大队。
在回去的途中,走到一个无人隐蔽的角落,他把在空间中待了二十天的豆豆给放了出来。
汪汪汪~
许久未见到外面世界的豆豆,一出来就高兴不已,不由得到处乱窜,跑远了之后有继续返回主人的身边。
嘤嘤嘤的一番撒娇之后,又继续窜出去,之后再回来,如此来回乐此不彼。
空间中待着虽然也不错,但没有外面世界的广阔,豆豆还是十分想念的。
等到抵达九大队,看见相熟的队员,况叶和其打招呼的时候,有队员们竟然问起了豆豆。
“况知青,你家狗原来没丢啊,你回去探亲这段时间,好像都没见到它。”
“可能是跑到附近的大队去了吧,我回来的时候在路上遇到的。”况叶也笑着解释了一番。
“应该是。”队员点头。
农村散养的狗子,时不时见不到也常见,过段时间又回来的也不少,队员倒也不意外。
之后这么一路,和相熟的队员打招呼,还见到了在地里干活的周光旭他们,闲聊了一会儿,才继续往家中走去。
抵达小院的时候,况叶特意看了一下时间,时间差不多五点钟了。
先是大致看了一眼小院,院子干净整洁,只有少量的落叶,想来这段时间陈祥富没少过来打扫院子。
拿出备用的钥匙打开堂屋的大门,况叶先把行李放下。
这期间,他还观察到屋内的桌子和凳子显然提前打扫过,没有一点灰尘。
之后再去小菜园中逛了逛,二十天没见着,菜园内青菜生机勃勃,旁边的药材更是被打理的相当的整齐。
而被隐匿阵隐蔽起来的灵植,状态也非常不错,除了有几粒熟过头的朱栗果掉落了,没有任何损失。
这一切,无不说明陈祥富这边付出的心里,这可得好好的感谢一番。
把行李简单的整理了一番,他就拎着潭城的特产,往陈祥富家走去。
知道这个时候可能赶上晚饭,况叶感谢一番后并没有久留,而是在天黑之前会到了小院。
至于晚饭,他自己也没花多少精力。
煮了一大碗面条,伴着况母准备的肉酱,呼呼的吃下去,就是一顿非常不错的晚餐。
之后回到房间,把被褥换了一下,也没有进入空间,而是早早的就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饭后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就和队员们一起集合,恢复了上工的日常。
二月的气温还不是很高,地里的农活算是轻松,趁着这个时候他抓紧时间,忙着把下个月的药材订单做了。
虽然回潭城探亲,他给卫生院和医疗站备齐了两个月的货,但昨天回来的时候,和陈祥富闲聊的时候,还是提起了药品供货这事。
虽然还没见着陈繁兰,况叶不用想就知道,两人见面必然也会提起此时。
主要原因是,这个季节气温低,是用药的高峰期。
况叶之前准备的药,也就堪堪够用。
因为刚回来,他也不好再和队上请假,只好抽空闲的时间制药。就这样二月就在一片忙碌中渡过。
等到三月初,况叶给卫生院那边送货的时候,气温也逐渐温暖起来。
但和逐渐温暖的气温相比,外面的时局却陷入了寒冬之中。
一月总理的去世后,中央的局势越发的紧张起来。
原本从去年十月开始,领导中央日常工作的领导人,因为一系列想要纠正之前错误的政策,被最高领导人不能容忍,因而掀起了一场“批*,反击□□翻案”的运动。
而这场运动,随着二月份的相关报道,加上中央一些人士的支持,况叶所在省的造反派的头头们又再次活跃起来。
在他们的带领下,省委机关先是受到冲击,之后一些列逼迫站队的情况,逐渐蔓延到各个地级市,一时间原本开始稳定的局势,再次出现了动乱。
这样的局势,让况叶不免担心起来。
他虽然知道黎明会到来,但真正身处黎明前夕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担心黑暗中的魑魅魍魉。
给卫生院送完货之后,去公社办公处的时候,这次他正巧遇上了乔书记。
两人许久未见,正好聊了一会儿。
这期间,况叶还是忍不住旁敲侧击了一番,乔书记这边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而乔书记的态度,让他原本的担心放了下来。
再一次出现的乱象,已经有很多人不能再容忍了,十年的时间造成的损失是在不胜枚数。
一月初总理的去世,更是让很多人坚定了态度。
知道这些,况叶就知道事情会朝着他知道的那个方向发展,因而也没有了过多的焦虑,他现在顾好自己就行。
当然,有些事他还是得做。
这个时候乱象丛生,而被压抑久了的人,有可能再也忍不下去,有了错误的选择,从而导致没能坚持到黎明的到来。
而他的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那就是简修文。
简修文的外祖家,在最初的时候因为时局的波及去了北方,他本人也跟着去了。
现如今已经快十年了,这两年和他通信的时候,况叶从其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简修文的一些心态变化。
他不希望,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好友乱中出错,打算写信隐晦的提醒一番。
同时也寄些药材,也算给其一些保障。
当然,刘康民和张友岁虽然生活还算稳定,但这件事也得提醒一下。
至于九大队的知青,他就在这,多关注几分就是,更何况还有带队干部呢。
说起带队干部这事,原先石丽华干事,如今已经回到了原籍,只留刘洪安干事还在丰水公社。
说起原因,还是带队干部相关的政策规定。
带队干部下乡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在三年间会有一部分返回原籍,由新来的带队干部接替其原来的工作。
前不久,况叶听刘洪安干事说,今年回来以为新的女性带队干部,接手丰水公社以及周边的几个公社的女知青的管理工作。
而今年下乡的知青,也会随着带队干部一起来。
等到况叶完成三月份的制药工作,时间来到三月中旬末,今年的丰水公社的新知青也来了。
不过这次知青却不多,只有十人,九大队这边一个新的知青也没有。
看着这样数量的新知青,况叶还以为今年下乡知青不多,但最后通过新来的带队干部陶秀干事了解到,今年下乡的知青其实并不少。
陶秀干事是来自锦城的干部,据她说今年锦城这边下乡的知青人数比起去年还要多将近一千人,有近两万二。
不过现在的知青下乡政策有了调整,以集体安置为主,插队的知青只是少数。
而且从今年开始,原本分散插队的知青,也将采取合并、充实、调整的办法们逐渐的进行集体安置。
九大队这边的情况倒是比较符合集体安置的要求,倒也不用调整太多。
但一些生产大队的知青,分散居住的比较多,相关的知青宿舍的建设也将陆续的准备起来。
除了这些,知青的政策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调整。
况叶在不久之后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些。
今年的大队干部队伍,明显又壮大了一分,丰水公社的带队干部来访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因此况叶和周光旭他们的集体行动也多了起来。
不过因为“双抢”忙碌的日子,带队干部们没有打扰太多。
而在况叶和队员们忙着地里农活的时候,外面的时局又再次有了变化,但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四月初,首都发生的一场政治事件,引起了连锁的反应,主持中央日常任务的老领导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一系列原由让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对“几人帮”的运动。
但因为最高领导人的错误判断,这场运动没能让被反对者下台。
直到双抢结束,地里的农活清闲起来,这事依然还处于未明状态。
不过在农村的况叶等人,受到的影响不大,他们虽然关注着此事,但更多的注意力是在眼前。
这其中九大队最为关注的是,杂交水稻制种的事,这关乎到他们明年能不能种上杂交水稻,能不能多收些粮食。
三汇公社就那么大点地,制种用的田地也是有范围的,到时候种子的产量必然有限。
而杂交水稻这件事,在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知道它真实产量的公社不少,这个时候谁都想获得足够的粮种。
从制种开始,九大队的队员们就关注着此事,大队长等人更是不时的往公社跑,让乔书记这边牵头,找三汇公社谈粮种分配的事。
不过先分蛋糕的人太多,这事一时间谈不下来。
除了这事,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几个知青因为带队干部的组织,也多了许多接触的时间,关系也更加的亲近了起来。
在空闲的时候,周光旭他们也会时不时的来一小队找他。
趁着这个机会,他把之前收集的一套初高中教材摆在了堂屋。
果然,引起了几人的注意。他也就顺着这个机会,说起闲时看书打发时间,也能加深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呢。
对于他这这个说法,周光旭等人倒是比较认同。
之前九大开办的小学,任课老师录用的时候,是采取考试的方式,想要竞争这个机会的几个知青,也都认识以往学的东西还是有用的。
知青中,唯有知识记得还牢靠的周光旭和朱静得到了名额。
听到这,几名知青倒是有些心动,有人也提出了借书。
对此,况叶乐见其成,甚至还问了旁边的人,因为有人牵头,知青最后倒是人手一本教材。
不过他们借回去到底有没有看,况叶就管不着了。
目前离高考恢复还有一段时间,他也不能做得太刻意。
五月一过,时间来到六月。天气也逐渐炎热起来,好在今年的雨水这些都正常,地里的农作物倒是生长的不错。
而况叶在这个月,修行又有了再次突破。
在一个晚上,他正在空间中练习体术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契机,一夜的入定后进入了练气三层。
自从七二年三月突破后,到如今已经四年多,《万物相生》终于又有了进展。
入定结束,感受到这番变化,他不由得在空间中翻腾了一阵。
按照这样的速度,也许筑基也是可以期待的。
不过平静下来后,看着时间不早了,他就很快的出了空间,上工可不能耽误。
如今天气炎热,上工的时间早,等到气温升高队员们为避免中暑,也会早一点收工。
所以,尽管晨曦微露,况叶简单的填了下肚子就带着工具出了门。
等到烈日高照,他也随大流的收工回家。
嘤嘤嘤~
等他刚刚靠近院子,阶沿上趴着的豆豆就凑了过来,撒娇卖萌想要混吃骗喝。
“等一会儿~”至于为何况叶判断它的目的,原因是这狗子直接想把他往后边水井带。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他空间中的西瓜也逐渐成熟。
这个季节,西瓜可是消暑圣品,豆豆自从吃到今年的第一口瓜,就对其念念不忘。
这几年它也知道,况叶基本上会把西瓜冰镇在水井中,所以目的非常的直接。
歇息了一会儿,况叶捞出水井中的西瓜,顺便简单的清洗了自己一番,就和豆豆分享了一个西瓜。
空间中的西瓜,为了控制大小,他一根藤上留的比较多,一个西瓜也不算大,给豆豆分一块后,剩下的全部吃下肚,也还有空余的位置留给午饭。
在小菜园中采摘蔬菜的时候,他也看了一眼种在外面的西瓜,再过几天也应该能摘第一批了,到时候给相熟的几家送去。
计划着西瓜的归属,况叶还不忘规划一下菜园便果树上的果子的归属。
随着树龄的增长,加上他的管理施肥,还有聚灵阵的一点点影响,今年的果子产量不少。
之前成熟的樱桃等水果,他就送了不少出去。
六月能剩下的水果品种也不多了,也就柑橘类和柿子,但树枝上沉甸甸的果实已经让枝条被压弯,可以想象成熟后的产量。
这段时间,哪怕气温再炎热,已经有队里的小孩在他小院边徘徊,期盼着这些果子能变色成熟。
解决了午饭,下午的上工还得等到温度稍降之后,期间空闲的时间,况叶就忙活起自己的事。
这个月他制药的工作已经结束,一般空闲时候,会复习一下初高中的课本知识,为之后的高考做准备。
但今天他突破了练气三层,就打算把复习的事暂时放到一边。
刚刚突破,因为时间的关系,好多东西他还没有适应,得花点时间在锻炼一下,适应现在的身体状态。
今天上午干活的时候,因为力量的变化,他差点把锄头把给折了。
而且这次突破,他的身体似乎也有了些变化。
今早有相熟的队员,还有些奇怪的问了他一下。
说怎么一天没见,他的皮子好像变白了点,身高好像又高了点。
因为今早急着出门,这些变化况叶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时候正好好好观察一番。
肤色变白这事,上午的时候他自己就仔细看了一下双手和双脚,颜色是变浅了些。
好在变化不是很大,倒也不是多显眼。
之所以被相熟的队员察觉,还是之前闲聊时,几人谈笑间对比了下,队员还有比较深的印象。
身高的话,他直接在以前测量刻画的门柱边再测了一次。
还真的高了点啊!
看到最新的划痕,况叶心下感叹一番。一夜间,他竟然又冒了两厘米!
如此一来,他的身高就超过了一米九,这样高个子好处是不少,但同样也会带来不小的烦恼。
就比如以后,做衣服需要的布料又得多费些料了。
不过好在这身高变化不是很大,他现在的衣物都还能穿。
除了身高、肤色,身体上的变化还有,不过这些只有他自己能察觉。
首先就是体能的再次增加,在此练习体术的时候,况叶明显感觉他现在做的这些动作更加的流畅。
就在他适应着突破带来的身体变化,时间也进入了七月。
这个月上旬,一位中央委员长逝世。
外面的局势越发的紧张起来。
但尽管如此,九大队的生活还是的继续,随着七月一过,时间来到八月。
地里的农作物也逐渐进入收获的季节,况叶和队员们也开始忙碌的秋收工作。
今年当地的气候适宜,秋收这段时间也是。
随着玉米逐渐归仓,队员们忙着收获稻田中的水稻时,一则轰动全国的消息迅速的传开。
九月上旬末,中央的最高领导人因病逝世。
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况叶虽然早有准备,也是忍不住一愣。而他周围的队员们受到这冲击则更大,有的人甚至当场就忍不住落泪。
这个时代的人民,对这位领到人的感情,在原来的时空况叶就算有所耳闻但却没多少真切的感受,但来到这个时代后,他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份近乎朝圣的崇拜。
他的逝世,对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打击颇大。
之后各个机关、学校、企业单位设立灵堂,队员们也佩戴起了黑绸白花,表示深切的哀悼之情。
因为这件事的打击,九大队今年丰收的景象,也没能让队员们心情有多好。
不过农业的生产生活,还是得继续下去。
三汇公社的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终于有了消息,经过近四个月的拉扯,九大队这边终于争取到了不少种子。
大队长等人怕夜长梦多,定好的事出现意外,在杂交水稻粮种收获的前期就到三汇公社蹲守起来。
势必要把争取到粮种数量拿到手,才算安心。
经过近半个月的蹲守,大队长等人带着收获终于回到了九大队,为低迷的气氛注入一番活力后,十月份也正式到来。
十月当地已经进入了秋雨时节,时不时的雨天,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清新了几分。
而就在这个月,外界的时局也终于清明的起来。
因为最高领导人的去世,“几人帮”想要夺取最高的领导权,但十月上旬他们的夺权行动被粉碎,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从此落幕。
得知这一消息的况叶,看着仍然下着小雨的天空,不由的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天亮了呢!
几人所代表的的集团落幕,也就意味这十年的动荡已经结束,新的开始即将到来。
带着这份好心情,况叶连番的给极为好友写信,当然况家人也没落下。
这次他在信件,给出了一些对未来的猜想,也算提醒三位友人和况家的几个兄弟姐妹,把握住机会。
十年的动荡让相关的教育跟不上,人才的出现了断层。
而随着动荡结束,国家各行各业都急需相关的人才,而想要合格的人才教育自然得跟上。
这就是机会,虽然况叶不能明着说高考会恢复,但话语中无不提示着这一点。
至于收到信件的友人和况家小弟等人,相不相信他的猜测,以及能不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就是另外的事了。
随着时局的变化,外界相关的清算也在逐渐的展开,同时当初受到波及的一些人也开始了平反。
虽然被下放到九大队的周岩柏三人目前还没有动静,但况叶却知道迟早会轮到他们的。
特别是周岩柏夫妻俩,他们如今年龄虽然大了,但这些年有外孙周光旭的照顾,在加上陈繁兰这边也会看顾。
两人虽然是七十来岁的人了,精神头还是非常的不错。另一位,刘存厚和两人也是好友,这日子自然也算不得差,也都精神着呢。
之后高考恢复,这学校需要老师,周岩柏夫妻俩的情况,应该还能担任一下授课老师。
十月就在一片庆贺中过去,十一月到来。
不知道时不时因为秋收前的风调雨顺耗尽了好运,从九月下旬开始这连绵的秋雨,持续到了十一月。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都来得早。
一直到十一月的下旬,这连绵的雨势才终于停了下来。
终于见到阳光的况叶,穿着胶鞋和队员们继续地里的农活。
雨停了,小麦播种的事也要提上日程了,等到地里的土壤墒情合适,把小麦播种下去,今年冬天的农活就算完成了一小半。
而这个时候,一件事让况叶的注意力转到了知青宿舍那边。
“志为你要结婚?这件事你真的考虑好了么?”听谁知青中的张志为要结婚,对象还是九大队的队员,况叶抽了个时间到知青宿舍。
和张志为聊了一会儿,就问出了这个问题。
知青和队员结婚这事不算稀奇,不过在九大队的这些知青,目前没有一个和队里的队员结婚的。
如今据况叶所知,知青中唯一凑成对的还是周光旭和朱静。
这还是今年年初的事,不过因为周光旭外祖父的关系,目前朱静家里还不同意两人的婚事,所以两人还没有成婚。
另外的罗佳和刘月兰,下乡的这几年,也不是没有九大队的男青年对两人表示过好感。
但两人没有和队员结婚的打算,态度了干脆利落,不借此承情。在大队长等人的周旋下,目前也生活得平静。
知青和队员的结合,来自后世的况叶知道,这其中产生了无数的人伦悲剧,他对张志为要和队员结婚这件事,第一感觉是不看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知青和队员结合都是悲剧,这其中也有不少结局不错的。
他在原来的时代,甚至还和当时人聊过。
遥想当年,他去一位不算熟悉的长辈家拜访,在聊天中才得知他竟然是当年来此下乡的知青。
多年在当地的生活,已经让他的口音完全改变,要是不清楚内情的人,绝对不会知道他其实是外乡人。
这位长辈和其爱人,就是知青和队员的结合。
当年有回城的机会,这位长辈却没有选择回去,而是留了下来,在当地的一所中学担任老师,和其爱人相伴到老。
当时看着两位六十出头的老头老太拌嘴,况叶就能从中感受到这些年两人的感情。
见过这样美好的结局,况叶却还想劝劝张志为,他是不是真的想清楚了,到时候能不能守住这份责任。
因为美好的结局虽有,但况叶听过的悲剧也不少。
“叶子哥,这事我肯定想清楚了的,我和我对象处了其实挺久的。”张志为见况叶的表情严肃,有些不好意思的摸头,但很快正了正表情答道。
对于张志为说的对象,况叶其实也知道,是赤脚医生胡琴的妹妹胡月。
这个小姑娘他也见过,和她姐姐胡琴一样,是个性子要强的姑娘,书也读了不少。
对于张志为能和胡月看上眼,他也能理解。
这小姑娘在周围的几个生产大队还挺受欢迎的,张志为长得还不错,脾气比较温和,在九大队也挺受小姑娘喜欢。
“你们也不大,我记得你今年才二十岁吧,这么早就急着结婚?”见小伙子的模样,况叶也从中看出来,这的确是对小姑娘有感情,不过两人年龄都还不大。
“不小了,已经可以□□了,而且月月今年也二十了。”对于况叶这话,张志为可不赞同。
二十岁,已经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怎么就小了。
“这事,你父母同意了?”听张志为说道办结婚证,况叶对这事也算有了点底。
张志为看来的确是认真考虑过此事的。
这个时代农村结婚,好多人都没考虑过办结婚证的事。这也是后面知青回城时,发生了许多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知青和当地人结婚,只是办了婚礼,但相关的结婚证却是没有。
在当年法律还不是那么健全的时候,很多不愿承担责任的知青,干脆不承认这段婚姻。
而被他们抛弃的另一半甚至是子女,其遭遇更是被这些负心人漠视。
至于问张志为的父母是否同意,则是这个时代许多知青结婚时将要面临的问题。
并不是每一个知青的父母,愿意自家的子女嫁娶一个农村人,有的父母为了反对婚事,甚至以断绝关系为威胁。
当然也有在父母反对下固执的要结婚的,或者干脆隐瞒结婚的事。
前者,让许多知青的另一半,在之后的人生中受到了对方长辈的不少刁难;而后者,大多在回城的时候一走了之。
“这个当然,上次回家探亲的时候,我就给家里说了,当时已经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之说现在才通知叶子你们,是因为我爸妈和月月对象爸妈终于商量好了婚期。”张志为理所当然的点头,甚至解释了一下具体的时间。
到这,况叶也就按下了他准备继续问的问题。
事情既然商量到这个份上,甚至双方的父母还商量定下了婚期,后续的那些问题也不必再问出口。
想来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这件事既然双方家长都过了明路,而且张志为本人还有□□的打算,且胡月也是性格好强的人,就算后面除了问题,况叶相信他们也能自己解决。
他这个外人,说太多,反倒是不美。
“那就恭喜你了,时间定在什么时候,这礼我可得准备好。”况叶笑着恭贺道,也询问了一下具体的时间。
“哈哈,多谢叶子哥,时间定在明年正月初十。”听到况叶的祝福,张志为也十分的高兴。
后边还凑到况叶身边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这日子,我爸妈还偷偷找人看过,说是好日子了呢。”
“那不错啊!”
听到这句嘀咕,况叶笑着应贺到。因为十年动荡的原因,这个年代有些活动被禁止。
但也止不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比如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为人父母的为表示重视,也会偷偷的找人看期。
张志为的父母想来就是,要不然也不会冒着风险去给儿子选个好日子。
这件事算是这个冬天,九大队知青中的一件大事。
而七六年就在这期间结束,七七年的到来,让况叶的心情多了几分期待。
九大队的周岩柏几人目前还没有动静,但这期间周围一些被下放的干部陆续的平反。
而元旦结束后,去年的风调雨顺的日子,让他和九大队的众人分得了不少的口粮。
今年的春节在二月,因此分红稍晚些。
最终在那天,他拿到近七十块钱。这是这几年难得的高分红。
拿到分红后,春节也接踵而来。
因为动荡结束,虽然春节不放假的提倡还在,但今年的春节明显比往年要热闹。
况叶和队员们的心情都要放松几分。
不过活还是的继续干,初三这天大多数队员们都恢复了上工。
这个时候离张志为的婚礼也不远了,后面这几天,况叶作为知青也不是到知青宿舍帮忙,为他的婚礼做些准备。
就在婚礼的前夕,初八这天傍晚,张志为的父母竟然来到了九大队。
看到两位长辈,况叶知道这个婚礼稳了。
初十这天,他早早的起床,穿上早就准备好的衣服,就往知青宿舍而去。
之后接亲、婚礼仪式,中午人不算多的婚宴,之后还一顿简单的晚宴,最后布置好的婚房中来贺的人小小玩闹,加上滚床的童子,这场婚礼算是完美的落下帷幕。
带着笑意回到家中,况叶揉着豆豆的狗头,却也不觉孤单。
之后的日子过得飞快,三月气温升上来之后,九大队逐渐进入忙碌的“双抢”时节。
而就在这个时候,队里的周岩柏三人也终于等到了平反。
看着被接走的三位长辈,况叶拍了拍有些恍然的周光旭。
“不用担心,想来不久后你就能和吕老师他们相聚了。而且我在这要恭喜你一声了,想来你和朱静的婚事应该能顺利了。”
随着三人的平反,况叶知道高考恢复的日子也不远了。
以对周光旭的了解,知道到时候高考对他来说不是问题。就算周岩柏等人不动用人脉关系,周光旭也通过高考和亲人团聚。
而且随着周岩柏等人的平反,之前因为政治身份反对他和朱静结婚的朱家父母,也应该会松口。
毕竟两年,他也从朱静口中得知,其父母对周光旭还是有几分认可的。但碍于其家人政治背景,始终有些犹豫。
“嗯,借叶子哥你的吉言了。”周光旭感受肩膀上的力道,以及身边对象的目光,也很快回过了神。
谢过况叶之后,就和朱静对视了一眼,其中的情谊,看得旁边的况叶恨不得躲到一旁去。
他这个电灯泡,还是独自待着比较好。
随着周岩柏三人的离开,九大队的生活还在继续,不过也有些不小的变化。
就比如,还没等明确的高考消息恢复,周光旭这边似乎也得到了消息。
甚至专门来拜访了他一次,为的就是提醒他,趁着这个机会抓紧时间复习。
对此,况叶倒是乐呵呵的点头。
看来周光旭的消息,应该是来自其外祖父母周岩柏夫妻俩。他原本计划自己提醒知青宿舍的众人,都用不上了。
有了周光旭的这个消息,知青宿舍的知青们,甚至已经和妻子住在岳家的张志为开启了复习之路。
第195章
周光旭提醒况叶这个消息的时候, 时间正是七月中旬。
七月中旬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伏天,地里的农活倒也没那么忙,况叶和其他知青也没有因为复习的事耽误上工。
毕竟这个消息,也只是周光旭外祖周岩柏给的小道消息, 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而且除了笃定高考能够恢复的况叶, 罗佳等人心中其实也有几分忐忑的。
当然这些忐忑并不能阻挡他们开始复习, 万一这是真的呢, 毕竟谁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九大队的下乡生活, 虽然比起某些下乡的地方要好不少,却还是远远比不上城镇的生活。
今年招工这事, 上半年的时候有一场,但罗佳他们运气不佳,都没能竞争到名额。
如今有了另外的机会,虽然还不太确定,但他们都想牢牢的抓住。
开始复习后, 一个问题却摆在了罗佳等人的面前。
那就是复习要用到的教材缺失。
去年几人去找拜访况叶的时候,当时借了一两本教材,当时拿回来认真看的人并不多,最后感觉用不上就又还给了况叶。
最初的时候,罗佳等人无奈只能找到况叶再借书。
九大队的知青, 除了况叶和陈繁仪,如今还有七人。除了张志为不住在知青宿舍,周光旭等六人如今都住在知青宿舍。
况叶这借来的教材只有一套, 再加上周光旭外祖寄来的一套,分开来用, 倒也勉强周转得开。
除了周光旭和朱静两人,因为是队里小学老师, 平时接触书本较多。其余几人离开学校已经太久,对很多知识已经陌生。
且罗佳、刘月兰、龚振江、张志为、严国胜五人,最早来下乡的也是七一年,也就是说他们整个中学时期,其实都处于十年动荡的前期。
这个时期,学校复课后,能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却是不多的。
从况叶那借来的高中教材,竟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最后经过摸底,除了周光旭和朱静稍好一些,其他几人初中的知识都有些够呛。
面对这一情况,几人复习这事得从初中的知识开始。
这样一来,罗佳等人不仅需要高中的教材,就是初中的教材也得找几套才行。
好在找教材这件事,在这个时候到还相对较容易。不过罗佳等人为凑齐教材,倒是先来问了问况叶。
“叶子哥,高中的教材你是从县城的旧货市场买的?”严国胜和况叶确认了一番。
他们从况叶这借了一套高中教材,知道况叶有经验,所以想来取取经。
况叶自然也没瞒着,仔细的给几人讲了讲。
“嗯。”况叶点头,紧接着再提醒了几人一番。
“县城的旧货市场要是买不着,你们可以去县城北边的第一中学和南边的红专中学看看,说不定这两个地方有收获。”
当初况叶能够凑齐三套教材,但严国胜等人需要的数量,旧货市场那边不一定能凑齐。
十年动荡时期,虽然很多书籍都被当作废品处理掉,但教材类的书籍却不一定。
他后面说的这两所学校,是安琼县县城的两所中学的高中部,到时候要是凑不齐,可以去这里问问。
“嗯,我们到时候也去看看。”严国胜和罗佳等人点头,他们对县城其实不太熟悉,有况叶的提醒,到时候也不至于无头苍蝇般乱转。
“要是这两个地方也凑不齐,还有三汇公社的六中、东盘公社的三中也有高中班,到时候也可以找人问问。”
况叶没提初中教材的事,主要是这个比起高中教材来说,要好凑齐得多。
整个安庆县的中学,除了县城的两所中学有高中的分校区以外,其余开办在公社的中学有近十所,这些中学主要是初中班,附设的高中班人数非常的少。
而前些年的动荡,还导致了一些公社的中学停办,今年春停办的中学才恢复教学。
尽管有许多坎坷,总体来说初中的办学规模在那,初中的教材也比较好凑。
严国胜等人点头到,心底的担忧也稍稍放下了些。这些事实他们自然也知道,最担心的也是高中教材的事。
之后严国胜等人再在况叶这留了一会儿,外面的天色已经渐暗,就提出了告辞。
看着推着自行车远去的几人,况叶转身回到了堂屋中。
复习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其实不算大,因为早就为此准备着,关于课本上的知识他大多都显得游刃有余。
不过倒是有一门课程让他有些头疼,那就是外语。
原来的时代他学的是英语,但这是他学的最差的一科,毕业过后更是把这忘到不知哪去。
原身虽然学过俄语,但也学的不咋样,且当年参加的高考是文史类的,考试科目中不包括外国语,这就更摸不到门了。
原身参加高考的时候,还分文史、理工、农林医三大类;但□□年开始,高考进行了变革,农林医合并进理工类,最终分成文史和理工两大类。
变革之后,外国语无论文史和理工都是必考科目。
况叶虽然知道高考的恢复的时间,但这一年具体考试的科目却是不怎么清楚,只能按照□□年之后的高考政策来复习。
这样一来,外语就成了一个问题。
从去年开始,他自己也尝试自学,但语言这门课程没有人教的话,始终都是不如意的。
不过现在倒是有了机会,周光旭等人也开始复习了,他也可以顺便请教一番。
第二天严国胜和龚振江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次日。
好在两人运气不错,知青宿舍几人需要的教材倒是凑齐了。
当然也没能人手一套,而是凑齐了四套,不算从况叶借来的那套,四套教材也至少能让每两人共用一套。
教材凑齐,这复习的事就走上了正轨。
在闲暇之余,知青宿舍的几人几乎手不释书,况叶也因为讨教外语,加入了其中。
这个时候,也免不了被严国胜他们请教一些问题。
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没有总体的规划,显得有些混乱。为了让复习更加的有效率,一行人商议一番后,干脆开设了小课堂。
课程则由擅长某个科目的人来讲解,陈繁仪也被拉到了小课堂之中。
周光旭和陈繁仪,因为家中长辈的关系,本来就交情就不错,这个消息自然也没瞒着。
陈繁仪自己还有着渠道,她这些年一直在医疗站担任着医生的工作,但十年动荡结束,机会有摆在了面前,自然也不会错过。
至于医疗站那边的工作,这几年,陈祥富几人跟着陈繁仪学习,也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
当初在公社培训的几名赤脚医生,因为后续有人带,医术是当初培训的那批赤脚医生中顶尖的存在,如今在九大队甚至附近都有着不小的名声。
陈祥富、陈繁兴、胡琴三人早就能独当一面,陈繁仪这边倒是能空出手来。
况叶等人没有耽误上工的事,复习这件事动静却也不算小,队员们自然有所察觉。
因为没有耽误上工,队员们的态度也还算好,只是有些好奇的打听了一番。
恢复高考这件事如今明面没有什么风声,况叶等人自然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宣扬。
队员的打听,关系一般的况叶等人只是打哈哈的糊弄过去了。
而那些关系还不错的,他们倒是解释了一下,但没说是从周光旭外祖那得来的消息,而是说起去年“几人帮”倒台,加上今天春多所中学恢复教学秩序,他们有些猜测,为此做着准备而已。
这也算提醒一下,至于信不信就看队员自己的。
对于这番猜测,不信的人其实居多,甚至还有听到这番言论的闲人,笑他们知青异想天开。
但也有相信的。
队里几个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先是到知青宿舍打探一番,之后也拿出了尘封多年的课本,加入了他们的复习队伍。
就这样,每天下工之后,况叶简单的解决了晚餐,就带着书本去知青宿舍集合,直到夜深才回到家中。
七月匆匆而过,时间来到八月,随着稻穗金黄,忙碌的秋收来临。
况叶和周光旭等人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课本,加入秋收的队伍中。
今年的秋收和往年不一样,九大队的所有人都带着无比的期待,从杂交水稻被栽种下去的那一刻,队里的水田边上的道路都比往年要瓷实。
去年杂交水稻最高亩产一千两百斤的震撼,还历历在目。
今年九大队拿到不少粮种,经过近半年的照顾,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如何不叫队员们激动。
“看着穗子,比以前的穗子可重不少,粒儿也多,这杂交水稻的产量稳了啊!”
这天,况叶和同组的队员们来到水田边上,准备收割今年的第一批水稻。
一位队员就忍不住拉着一穗金黄的稻穗欣喜道。
地里的农作物,队员们非常的熟悉,哪怕是还没真正的收割,他们也能大致的判断出产量如何。
“别墨迹了!自从这稻子灌浆后,我就天天来看,越看这心底就越急,今天终于能收了,赶紧干活吧!”旁边一个性子急的队员可不管那么多,扎好裤脚就下了田,扬起手上的镰刀就割起了水稻。
“哈哈哈,就是,赶紧下田!”同组的其它队员见此,都哈哈一笑,紧接着麻利的下田割稻。
收水稻不是轻松的活,但面对这番丰收的景象,队员们的干劲十足,都想早一点把田里的稻子收完。
况叶也拿着镰刀,刷刷的割起了水稻。
在这期间,他能敏锐的感觉到今年的稻杆和往年的不同,沉甸甸的。
这番沉甸甸,却让他的心情飞扬了几分,今年的水稻产量稳了!
第196章
况叶和同组的队员收割水稻的热情高涨, 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把眼前这一大片稻田割完,期间还有另外的队员用脚踏的打谷机脱粒。
脱落的谷粒逐渐填满秧斗,之后被装到箩筐中, 准备运到晒坝中去晾晒。
不过第一收获杂交水稻, 队员们都想第一时间直到这产量到底如何。
所以箩筐中的稻谷, 在被挑走之前, 都在田边简单的称量了一下毛重。
最后况叶他们今天上午负责的这块稻田, 平均亩产算下来竟然有一千斤。
这样产量虽然和去年三汇公社试验点的最高亩产有差距,但队员们得知今天收获的平均亩产有一千斤, 就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刚刚收获的水稻,因为水分和一些杂质的原因,一千斤这个数其实有些虚。
但哪怕是经过晾晒,再筛除杂质,一千斤最后至少也能落个八百斤。
要知道之前种的水稻, 最高的亩产也才五百多斤。
两相对比起来,八百斤的亩产翻了近一倍。
况叶他们今天收的这块田,还不是最好的田地,也就是说后面绝对还有更高的亩产。
忙了一上午,中午回去吃了一顿饭, 为了尽快把地里的粮食收割了,九大队的所有人都没怎么歇息,顶着大太阳继续干活。
又是一下午的忙碌, 况叶和同组队员下工回家的途中,一路上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 但情绪却有些亢奋。
一天的时间,已经有多块水田的稻谷收完, 更多的亩产数据也出来了。
果然也出现了更高的亩产,其中就有好几块田的亩产,目前估量的毛重接近一千四百斤。
按照晒干除去杂质折损率最多两成来算的话,那么实际的亩产应该是一千一百斤左右。
这样的数据,和去年三汇公社最高亩产虽然有差距,但却不算多大。
“要是今年队里的田能全部种上杂交水稻就好了,这样一来今年收的谷子能比去年多出一倍!”
这样的丰收摆在眼前,队员们高兴之余,也难免有些遗憾。
三汇公社制种的杂交水稻今年数量有限,经过九大队这边得到一批粮种,但也不足以种满整个大队的水田。
“明年应该可以,我听说县政府扩大了制种的范围。”况叶在旁边回了一句。
他今年上半年在公社办公处那边看到了相关的报道。
杂交水稻的产量,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从最开始的试点,有了实实在在的数据证实,任何一位领导人都不会错过。
“哈哈哈,那就好!不过到时候还是得让庆国叔他们跑一趟了!”
得知这个消息,队员们脸上的笑容更加大了,不过后面还调侃了一句。
今年九大队能有杂交水稻的粮种,也多亏之前大队长等人跑得勤快。
一路闲聊,之后况叶就和队员们分开了。
回到家中,他第一时间就开始洗漱。
今天的农活对他来说到不至于累,但沾黏在身上的稻叶等杂物比较刺挠,一旦闲下来就特别明显。
收拾好自己后,况叶才慢慢的做起晚饭。
秋收上工对于周光旭等人来说,是非常累的一件事,之前几人还坚持晚上继续上课复习,但几天过后就完全遭不住了。
最后况叶和他们商量一番,秋收这段时间,晚上复习的这件事暂停。
所以,这段时间晚上他就不去知青宿舍那边了。
吃完晚饭,时间已经是九点钟,不过况叶却还没闲下来。
倒不是复习的事,而是制药的事。
这段时间秋收农忙,制药就只能抽空闲的时间来做。忙完今天的制药工作,他还抽时间去了空间一趟,迅速的打理了一下空间中的田地,时间已经接近凌晨。
回到卧室休息,之后就是一觉到天亮。
天边刚刚露白,整个九大队就苏醒了过来。
趁着早上温度相对没那没热,况叶和队员们有继续在田地中忙碌了起来。
忙碌的秋收一直持续到九月上旬末,水稻、玉米等作物成功的归仓,地里的活才相对轻松了起来。
今年的天气还算适宜,不过夏粮的小麦因为病虫害的关系,和去年相比减产了快两成。
秋粮中的稻谷,因为八成是杂交水稻,比去年增产了约四成,这样算下来,今年粮食比去年产量要多。看着满仓的秋粮,队员们的自然高兴不已。
随着秋收逐渐收尾,况叶和周光旭等人恢复了晚上一起复习的事。
就在况叶忙着复习的时候,公社那边找到了他。
“乔叔,各位同志好,这是?”
况叶敲响乔书记的办公室门,进门后就看见里面还有其他人,招呼一声后就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昨天下午公社找人传话,让他今天来一趟,也没说到底是啥事。
办公的这几位陌生人,应该是事情的原由。
“小况,这是县中药研究院的李工,另外三位是他的学生,找你来也是有事需要你协助一番。”
乔书记招呼况叶进门之后,就介绍了一下办公室的几位陌生人。
“李工你好,我是况叶,你叫我小况就是。三位同志你们好。”况叶也连忙问好。
“小况同志你好,这次要麻烦你帮忙了。”相互问好之后,李工拉着况叶坐了下来。
紧接着就讲起他们到底是有什么事要让况叶帮忙。
其实这和李工他们的工作有关。
今年年初的时候,省科委组织省中药研究等十多个单位,开始展开对全省中草药资源的普查工作。
李工他们这次来丰水公社,是进行野外标本采集,以及调查当地中草药的分布情况。
这就需要一个向导,乔书记这边就想到了况叶。
他制售药品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自己采摘炮制的,之前赤脚医生培训班中草药知识也是由他来教授的。
可以说整个公社的赤脚医生,没有谁不认识况叶,哪怕到他不太熟悉的生产大队,况叶也能很快找到相熟的赤脚医生,这向导的工作就更适合了。
见况叶清楚了其中的原由,李工这边也是雷厉风行,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况叶本身对中草药这方面的知识也算精通,在李工说起工作计划的时候也能跟得上。
一行人商量好了行程,当天就下乡开始了采集等工作。
几乎每天一个生产大队,忙到十月初的时候,李工他们在丰水公社的调研工作也算完成了。
“小况,这次谢谢你的协助,你中草药这方面的知识非常不错,不知道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在分别的时候,李工拉着况叶试探性的问。
丰水公社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李工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最为顺畅的一次。
期间和况叶的交流也不少,发现其对各种中草药的知识信手拈来,甚至相关的种植也不差。
省科委组织的这场中草药普查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学术,更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普查之后,有利于开发、利用、保护和发展全身的中草药资源,这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况叶正是后续动作需要的人才。
就起了爱才之心。
但之前和乔书记打听的时候,了解况叶曾经还拒绝过刘师,就有些摸不准。
不过在离开之前,他还是忍不住想探探况叶的想法。
“有的,不过目前我深觉自己还不够火候。”况叶点头。
他自然是知道李工的意思,不过后面那句话也有委婉拒绝的意思。
这段时间他跟着李工一行人,在山间田野到处跑,在忙碌之余心中也有一番思考。
其实有个问题堆积在他心中已经很久了。
从考试准备高考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考虑一个问题。
到底要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
跟着李工跑了这么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倒是有了明确的答案。
他准备继续在药学这条道路上深耕,同时也想兼顾种植培育的道路。
有了这个方向,到时候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请教一下相关领域的人。
眼前的李工就是一个。
还有和这些年一直有联系的刘医生也是。
不过高考恢复的消息还没确定下来,这个时候他还不好问。
“有就好,小况你知道之前十年很多教育没跟上,现在国家急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你回去把高中的知识捡起来,会有意外收获的。”况叶的委婉拒绝,李工并不在意,反而是笑着隐晦的提醒他一番。
李工从一些渠道也大致的知道后面教育方面的政策变化。
他有爱才之心,但也知道进入他们这个行业,没有那份敲门砖,很多事也办不了。
到时候况叶能在去大学进修一番,也是件好事,知道他有想法就行了。
“谢谢李工,我会的。”况叶有些意外,没想到会从李工这得到提醒,郑重的点头应道。
李工一行人离开后,况叶恢复了和周光旭等人一起复习的生活。
就这样时间来到让无数人改变命运的那一天。
七七年十月二十一号,日报的头版刊登的《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示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
“高考恢复了!”
“哈哈哈,高考真的恢复了!”
“光旭谢谢你!哈哈哈!”
“呜呜呜~”
消息传到九大队的时候,知青宿舍的众人不由的欢呼,甚至还有呜咽出声的。
看着显得有些癫狂的众人,况叶脸上的笑容怎么也落不下去。
虽然他知道高考恢复的时间,但这个消息真正传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激动雀跃。
第197章
高考恢复的消息, 让况叶和周光旭等人情绪激动了一段时间。
不过这份激动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随着这份消息传来的,还有高考的考试时间。
这次高考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而是各个省自行命题, 且考试时期间也不是统一的。
而是各个省根据自己的情况, 大致在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中旬完成考试。
这样算一下, 离高考的考试时间最短也只有一个月左右。
如此的短的时间, 就是从七月份就开始复习的周光旭等人也没有底, 更不用说其他的没有准备的人。
复习的时间就剩这么点时间,却不能全心全意的把精力花在这上面。
因为想要参加这次高考, 还得经过好几道考验才行。
首先就是这报名。
这次招考的对象很广,有工、农、复员的军人和干部、下乡的知识青年、留城的待业青年,以及应届的高中生。
当然也有相关的条件,一就是政治历史清楚,思想考核过关;二是, 具有高中毕业或者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最后要求体检合格。
政治审核,这一条很多人在看到这的时候,心底就漏了一拍。十年的动荡,如果按照以往的审核标准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被筛选下来了。
不过好在主持中央的领导人,知道十年动荡的影响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全国, 为了扭转这一事态,亲自修改了政治审核的相关意见。
政治审核的标准主要抓两条,一是个人的表现好, 二是择优录取。
这让许多政治背景不那么清明的人,也有了报考的机会。
九大队的况叶和周光旭等人倒是没什么问题, 他们关注的不是第一个条件。
而是后面的两个条件。
报考是有着文化水平的限制的。
这对本来就是高中毕业的人来说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毕业证就能证明。
但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学力水平, 这件事却不是一个好容易做评断的事。
好在考虑到十年动荡,教育本身就受到不小打击,甚至有小学毕业就下乡的青年,这其中有一些凭着自学有不错的学力水平,却没去得相关学历的。
所以在高考之前,由地方市级单位还组织了一场初试。
而况叶他们所在的观市,初试的时间已经确定,就在十一月的二十五号。
只有通过了初试,才有拿到高考的准考证,参加正式的高考。
况叶他们最开始组织起的复习小班,除了他以及零星的几人,其余的在复习之初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严国胜等人,最开始的时候初中的知识都够呛。
经过不到四个月的复习,一行人才勉强捡起初中的知识,至于高中的知识很多还是很陌生。
除了初试,体检这事也要花费些时间去制定地点做。
“队里的麦子已经大部分种下去了,我准备回去找大队长请长假,专心复习。”
在回九大队的途中,严国胜说起了请假复习的事。
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六号,况叶和九大队准备参加高考的一行人,专门请了假一起去公社办公处报名。
此时距离初试也只剩下二十天不到,严国胜等人心底却没有底。
前段时间,因为九大队的农活还没有清闲下来,他和况叶等人也没有请假。
每天还是正常的上下工。
但现在已经报名成功,马上就要迎来初试。他也顾不上上工的事了,只想把心思全部花在复习上。
“一起去,我心底也没底,叶子哥你们请不请?”旁边的龚振江也准备一起,同时也问了问同行的况叶等人。
“当然要请。”况叶点头。
虽然他复习的时间比在场的所有人都长,但到即将开考的时候,还是觉得有许多的不足。
加上这段时间,除了复习他还得处理一下其他事,上工就太耽误事儿了。
随着的他话音落下,旁边的罗佳、刘月兰也纷纷表示到时候一起去。
“我和小静就不请了,学校那边暂时离不开。”而周光旭和朱静两人则和况叶他们不一样。
两人还是大队上的小学教师,这学期早就开学了,每天还得去学校上课。
至于找其他人代课,却也不是一时间能解决的。
当初周光旭的外租来信,但因为不确定高考具体的恢复时间,所以他和朱静就没有卸下学校任课老师的职位。
而等到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开,再想找人代课又成了一件难事。
除了况叶等知青,队里也有不少学历不错的队员,他们也燃起了对高考的希望,加入了复习的队伍。
此时谁也没有接任小学任课老师职位的意思。
至于同行的张志为和其他队员,他们和况叶等人不一样,在高考恢复传来的第一时间,有意愿参加高考的,基本就没再上过工。
他们不上工,队里也没有多说什么。
除了张志为是岳家支持,其余的队员家中的长辈知道他们要参加高考,第一时间就找各自的小队长请了长假。
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上工,这点时间损失的工分,和高考比起来就不值得一提。
至于陈繁仪,她请假这件事就更难了,虽然陈祥富三人已经能独当一面,但出于对她医术的信任,在情况特殊的时候,一些队员还是愿意找她看病。
况叶和严国胜几人确定好要请长假,回到九大队后也没耽误,几人稍稍收拾了一番,确定好时间就结伴前往了大队长家。
“庆国叔,在家不?”这个时候队里基本上已经下工,但大队长在不在家几人也不确定,只能找院门外先询问一番。
“在,况知青你们找我是?”陈庆国也没回来多久,正在后院忙活,听到动静就走到了前院。
见况叶和知青宿舍的几人结伴而来,心中也有了些猜测。
“叔,我和振江他们今天去公社报名高考了,现在离初试也不到二十天了,但书上的东西我们丢了好些年了,想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时间复习,就想找队上请个长假。”
况叶直接说明了来意,请长假这事队里应不应,他心底也有些没底。
但想到周围大队的情况,大队长这边应该会考虑。
“报名成功了?请假这事队里也商量过,你们好好复习就是。”况叶的话印证的陈庆国心中的猜测,他很是干脆的同意了况叶几人请长假这件事。
这件事队里早就有了准备,陈庆国还以为况叶等人会早点过来了,没想到今天才过来说。
至于为何有这番准备,也是周围生产大队因为复习这事闹出不少动静。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得知这一消息的广大下乡知青很多都是没有准备的。
突如其来的消息,给人带来惊喜和希望之余,也让没有准备的人十分的惶恐。
多年的下乡生活,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丢了太久,而高考的时间却在一个月后。
如此紧张的时间,让想要抓住这次机会的人,恨不得在睡梦中都在学习。
要参加高考的队员,有家人的支持倒还好,上不上工都没啥;但知青却不一样,他们大多还得兼顾上工。
于是冲突就这么产生了,为了复习,一些知青甚至一天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上工和复习之间不能平衡好,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上工自然也就顾不上。
最开始的时候,一些本来就和知青关系不好的生产大队闹出了不少事。
九大队的陈庆国等人见此,各个小队长以及队里其他的管理者商量了一番,就决定况叶等人要是不能上工的话,也就随他们去。
这些年队里的知青可谓是整个公社最为省心的,临到这个时候了,队里也愿意和知青好好相处。
当然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况叶等人组织起的小课堂,这段时间深受大家的欢迎。
随着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复习的教材和资料一时间成为紧缺的东西。
况叶等从七月起就有准备知青和队员,手中的教材和资料倒是有。
但十月二十一号后才开始复习的,有很多人不说辅导的资料了,就是连教材都拿以凑到。
况叶他们这有教材和资料,就吸引来了不少人。
借书的,蹭课的,最开始还只是九大队新加入的队员。
后来旁边大队的知青和队员,知道他们的小课堂,也都凑了过来。
原先只有十余人的小课堂,如今每到晚上上课的时候,已经有近六十余人参加,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而知青宿舍用来上课的堂屋,早就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来听课人,据况叶所知,其实有些是有教材和资料的。
九月份的时候,新华书店出售了一版新的《代数》,有渠道的人倒是抢到了。
至于更多的,基本上都是旧书。
况叶当初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套十七本,竟然也有几人手上有全套的。
这些人过来主要是蹭课。
这段时间以来,各个中学的高中课堂比起况叶他们这个小课堂还要夸张得多。
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室爆满,就连走廊上都是来听课的人,多的甚至达几百人。
但九大队和附近的大队,离最近的两所中学都有一段距离,要去这两所中学蹭课,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少。
况叶他们开设的小课堂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离得比较近,经过四个月的磨合,讲课也比较有条理,甚至还有初中的知识讲解,更有之前严国胜等人关于初中知识的习题,都成为他们加入其中的理由。
“嗯,谢谢庆国叔和队里的理解。”况叶和严国胜几人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几人再和陈庆国寒暄了一回儿才离开。
请好了长假,况叶和严国胜等人也开始了专心的复习。
第198章
虽然是专心复习, 况叶却也没有把时间全部花在上面。
成功报名后,他也确定了报考的科目。
因为想报考的专业的原因,他准备参加理科高考。
之前在高考没有恢复之前,因为不确定考试的相关政策, 当时复习就是一把抓, 什么都学。
现在知道相关的高考政策, 有些科目就被剔除在外了。
就比如况叶报名的理科, 考试的科目, 有政治、语文、数学,再加考理化。
他之前担心的外国语, 只有报考语言类专业的才需要考。
这门让他有些头疼的科目就被放到一边,至于文科加考的历史、地里,他也不需要再在上面花时间。
和他一样,周光旭他们确定了考文科还是理科后,复习的事都进行了调整。
因为复习的时间太短, 这次参加高考的人,大多报考的是文科,理科的除了况叶,只有少数几人。
这样一来,不同的科目, 知青点开设的小课堂就分开了。
几门课程,况叶因为早就有准备,情况还不错。
也就不像其他人挑灯夜战般, 该休息就休息,同时还能兼顾一下其他事。
自从高考恢复的消息确定后, 他也在为离开做着准备。
制售药品这件事首先就摆在了面前。
这些年,况叶制售的药品, 给丰水公社卫生院和九大队的医疗站带来了不少方便。
提供的药品也深受大家的欢迎。
但高考在即,离开也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事,药品的供货自然也会断掉。
但断货这件事,也不能立马就不给卫生院和医疗站供货。
总得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时间。
就在上个月月底的时候,况叶就找卫生院的熊医生和大队长他们谈过这件事。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后卫生院和九大队这边就有了准备,况叶去找两方谈的时候,熊医生和大队长都表示理解。
不过这些年况叶每个月提供的药品,分量也不算小。
突然有这么多缺口,想要申请增加足够药品采购,一时间还真不一定能行。
于是就和他商量了一番,这段时间供货可以减少大半,但还是希望能少量的供货。
这对于况叶也不是什么难事,就应下了此事。
卫生院和医疗站要求的这点供货量,花不了他太多时间。
制作这些药品的时候,他还可以调换一下心情,甚至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复习。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准备把库存的药材消耗完,以及处理一下小菜园中种植的药材。
说道小菜园的中的药材,就不得不说种植在旁边的三种灵植了。
它们的归属况叶也早就计划好了。
三种灵植都有一点的生长年限,早在几年前他就规划好了,等到他离开的时候,除了朱栗果需要挖走,云芝草和晴玲花基本上也达到了最大的生长年限而枯萎,也不用特殊的处理。
就这样在近二十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时间来到初试前一天。
为了准时进入考场,况叶和周光旭等人,在考试的前一天就抵达了考场所在的场镇。
参加初试的人不少,安琼县开设的考场不少。
除了县城的几所中学有考场以外,一些开设在公社的中学,也被设置成了考场。
而况叶和周光旭等人的考场,在离九大队不算太远的三汇公社的六中。
提前一天到,住宿问题况叶和周光旭是托九大队参考的队员帮忙弄的。
考场设在六中,但三汇公社的场镇并不大,附近参考的考生很多,一时间场镇能住的地方相当的抢手。
况叶他们对此也有预期,所以早早的就托人解决了住宿的问题。
虽然没有抢到场镇上的屋子,但也是在临近场镇的生产大队。
九大队的知青和队员,一行人有近二十人,抵达借宿的生产大队后,和主人家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就往六中那边去了一趟。
“这就是六中?”严国胜看着并不大的校门口,有些惊讶的问道。
他七五年才下乡,对于九大队周边还没怎么逛明白,六中也是第一次来。
“嗯,六中不算大,但听说在安琼县也是排得上号的。”况叶点头表示肯定。
眼前的校门和丰水场镇的小学校的校门相比,看起来似乎都还要朴素些。
但六中的名声,其实在安琼县还不错。
整个安琼县,开设了近十所中学,除了县城的两所中学,六中的教学水平算的上数一数二。
这也要得益于三汇公社发展,这里有两所小厂,造纸厂和缫丝厂,让三汇公社的比起一般的公社有更多的资源。
也就留得住相关的人才。
不过尽管六中的教学水平不错,但整所学校却不算大,作为主体的教室只有四间,其余配套的建设也只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再加上一间锅炉房煮饭烧水,就没有更多的了。
在加上六中并没有紧邻三汇场镇的街道,而是由街道延伸出的一条小道尽头,通往学校的小道旁边还有队员自家的房屋,看着是建在相邻的生产大队一样。
也难怪严国胜有些惊讶。
“走,我们先进去看看再说。”龚振江看着还在校门口站着的况叶和严国胜,连忙招呼一声。
“马上来!”两人连忙跨步走进六中的大门。
这个时候,六中相当的热闹,今天来看考场的人不少。
走进六中后,没几步,况叶就看见前面的墙边围着一群人。
罗佳他们这个时候,也都往墙跟前挤,后面跟过来的严国胜正想打听一下前面到底在看什么。
况叶就占着个高,看清楚了墙上有什么,让一群人往里边挤。
“前边是考场布置的公示图,以及各个考场的考生名单。”况叶先一步解释了,他也不跟人往前挤,反正站在最外围也看得清楚。
“叶子哥,你帮我看看,我在哪个考室?”严国胜看了一下前面的情形,发觉自己是挤不进去了,只得停下脚步,麻烦况叶看看。
“你的准考证号是多少?”一个个的找名字,太麻烦,况叶先问了问严国胜的准考证号。
“100824,我看看,在确认一下。”严国胜立马就说出了自己的准考证号,但又怕不确定,从衣兜中掏出准考证,再确认了一番。
“是100824,没错。”没记错,他不由的再给况叶说了一遍。
“就在第一考室,我们待会过去看看?”得到准考证号后,况叶很快就确定了严国胜的考室。
整个六中考场,参考人员应该有两百人,每个考室五十人。
他和严国胜确认好考室之后,正在往前边挤的龚振江等人见一时间挤不进去,也过来找他帮忙。
况叶也没推辞,一行人确定好各自的考室之后,就离开了这边,往更里边走去。
经过一个栽种着桂花树的小院,一行人来到了一栋青瓦房。
这就是六中的四间教室,整栋青瓦房,中间是畅通的过道,两侧各有两间教室。
知道自己的考室是哪一间,况叶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九大队来的近二十人,每个教室都有。
经过况叶观察,他们这一行人的队伍是最大的,其余来参考的最多也就堪堪十人。
确认好考场后,一行人在六中逛了一圈,遇到相熟的人聊了聊,也没再此停留多久。
明天七点五十五之前就要进入考场,况叶他们准备早点回去休息,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
况叶和周光旭等人回到借宿的地方后,和主家相处也算的上愉快,主家知道他们要参加明天的考试,也都没有多做打扰。
早早的上床休息,一些人还有些不习惯,加上担心明天的考试,辗转反侧睡不太着。
况叶也因为比原本的休息时间早,十分的精神。
吱呀吱呀的动静,在黑暗中听的相当的清楚,最后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开始说起考试的事,以及对以后的畅想。
听着担忧和期盼,况叶也忍不住加入其中。
害怕考砸,有希望考试取得好成绩后有更好的发展,相关的话题仿佛说都说不完。
况叶其实也有些担忧,倒不是担心考不好。
而是对即将迎来的变化,有些担心。
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成为了一名知青,十来年间一直生活在九大队,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环境。
而高考之后,他即将离开熟悉的环境,去迎接不同环境的生活。
虽然他早早的给自己做了规划,真正面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担心。
夜聊触动着在场的所有人,但况叶等人也没有忘记时间。
为了这场考试,不仅是况叶把手表摆在了明面上,其他人有条件的也准备了。
看到时间指向十点半,况叶和其他人默契的止住了聊天,之后各自躺好强迫自己入睡。
况叶虽然还有些精神,但和大家一样,调整好状态,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天色还未亮开,房间中就有了动静。
况叶第一个起身,这个时间基本上他平时起床的时间,时间差不多六点出头。
听到他起身的动静,其他人也很快有了动静。
看来其他人,昨晚上睡得不怎么踏实。
况叶等人委托了借宿的主家准备早饭,一行人洗漱过后,吃了早饭,简单收拾一下,就结伴往六中去了。
抵达六中的时候,时间也才七点二十不到,此时六中的大门都还没开。
但校门外已经聚集起了一批人。
也没等多久,七点半的时候,六中的校门打开,况叶一行人也就陆续进场。
各自找到自己的考室和座位,等到八点的时候,考试正式开始。
况叶在原本的时代,是经历过大量的考试的,所以并不紧张。拿到试卷的时候,就大致的把试卷看了一遍。
今天上午考试的科目是语文,考题在况叶看来相当的简单。
心底有了底之后,他做起题来就相当的从容。
整套试卷做完,离考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先检查是否有错漏,过了一遍后,竟然有不少剩余的时间。
一时间无事,况叶干脆观察期教室内的其他考生。
他这一考试满员五十人,但却有好几个空位,显然是考生没有到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意外。
四十多人,年龄跨度非常的大。
有正值青葱的少年,也有有些沧桑的中青年。
每个人此时的状态也各有不同,和况叶这般从容的且已经完成考卷的不多,也就两三人。
其余的大都在努力的书写,但也有状态明显不怎么好的。
光是从其表情,就能明显的感觉到,甚至有人拿笔的手都忍不住颤抖。
看到这,况叶心中叹息一声。
十年的动荡,让很多人离开书本太久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的复习,却让他们对还算简单的题目都无从下手。
看完一圈后,况叶也收回了目光,专心的等待考试结束。
铃声响起,不久后各位考生就离开了教室。
况叶和周光旭等人汇合,他们准备回借宿的地方,解决午饭问题。
至于场镇上的饭店,怕是一时间挤不下太多的人。近两百名考生,虽说有不少人自带了干粮,但还是有不少要去其他地方解决吃饭问题。
离下午的数学考试开考,还有好长一段时间,足够他们往返一趟了。
回去的途中,严国胜等人忍不住开始讨论上午的语文考试,想要确定做得对不对。
况叶虽然没主动的参与,但偶尔也被问到。
随着不断的相互印证,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愁。
见此,年龄大些的况叶和陈繁仪安抚住情绪不对的人,让他们尽量收拾好心情,好好准备下午的考试。
下午的考试,也很快到来。
试题在况叶看来还算简单,但和上午一样,对于一些考生来说也无从下手。
考试结束的时候,有考生当场就哭出来了,甚至有人情绪崩溃软到在地。
九大队来参考的一行人中,也有几人情绪有些不对。
“我完了,今天上午的语文没写完,下午的数学有一半都不会!”况叶和其他人汇合的时候,就看到五小队的一名二十出头的队员有些崩溃的蹲在地上揪头发。
旁边的人见他如此,也忍不住安慰。
但这个时候,此人完全陷入了自己的情绪中,一时间旁人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
除了这个情绪最为外露的,九大队一行人中还有还几个脸色不对的,但性格比较内敛,没有太过外露。
劝解了一番,况叶见蹲在地上的人还是陷在自己的情绪中,就忍不住直接上前把人提了起来。
“陈令远,这次考砸了不要紧,大不了之后继续努力,好好准备下一次高考!”
把人提起来的同时,况叶也试图劝解这人。
“况知青?下一次高考?”被人提起来,陈令远也有些懵,望着眼前的人还有些恍惚。
但尽管恍惚,他却没有错过况叶后面的话,不由的问道。
“当然还有下一次高考,这次考不好又不是没希望了。”听到这,况叶有些哭笑不得,把人扶稳后稍稍解释了一句。
“高考恢复了,这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嘛,小远可别丧气。”旁边相熟的队员,见陈令远终于从自己的情绪中出来了,也加入劝说的队伍。
“就是,大不了之后好好复习,再战高考就是!”
旁边脸色不对的一人,也突然大声道,劝解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加油鼓气。
一时间,况叶一行人气氛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之后回程的途中,经过大家的相互劝解和鼓励,况叶一行人回到九大队的时候,情绪都还行。
而这一次初试也算暂时告一段落。
初试的考试科目,只安排了两门,所以一天时间就搞定了。
况叶他们现在,只需要等到初试的成绩出来,通过了初试的人,高考的准考证才拿得到。
而高考的时间也不远了,一行人回到九大队后,又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
之前觉得考试不理想的陈令远等人也在其中。
现在初试的成绩还没出来,到底有没有通过还不确定,万一通过了,没继续复习岂不是更没希望。
就算没通过,复习也算是为下一次高考做准备。
“况知青,你的信!”这天,况叶正在知青宿舍和严国胜等人复习的时候,老远就听到有人在叫他。
“我出去看看。”况叶放下手中的笔,走出知青宿舍,就看到不远处一位相熟的人骑车过来。
“刘七叔,有我的信?”况叶连忙往前走几步,和人碰面后就问道。
“喏,两封呢,拿着。”刘七叔,丰水公社的邮递员,笑呵呵的应道,从包里的一沓信件中取出两封递给况叶。
“哎,谢谢七叔!”拿到信的同时,况叶也看了一眼寄信人,知道是哪寄来的,不由的笑开道。
“好了,我也不耽误你了,我去把手上这沓信送完。”刘七叔也没久留,笑着招呼一声就继续往下一家送信去了。
“刘七叔,你忙。”况叶和人挥手道别,就收好信件回了知青宿舍,继续之前的事。
至于信件,他也不忙着开,回家后也来得及。
和严国胜等人道别,况叶回到家中已经是傍晚时分。
冬天黑得早,屋顶的亮瓦尽管清理得很勤快,此时堂屋中的光线也已经很是昏暗了。
先点燃煤油灯,况叶把今天收到的两封信件拿出来,打开封口看了起来。
两封信件并不是好友和况家人寄来的,而是来自刘医生和李工。
这是在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后,况叶给两人写的信的回信。
确定好自己之后想学哪方面的知识后,但对于到底哪个专业比较符合他的要求,却不怎么清楚。
为此,况叶准备问一问这个领域比较了解的刘医生和李工,希望他们给他参考参考。
信件寄出去一个月左右,今天他终于受到了回信。
两封信件看完之后,况叶也收到了刘医生和李工的建议。
根据况叶想要在药学上更进一步,同时还兼顾中药材的培育的想法,两人给出的意见差不了太多。
刘医生这边,最推荐他报考制药学;考虑到他还想兼顾中药材培育,还推荐了一个药用植物的专业。
李工这边,也差不多。不过考虑到况叶对中药材的熟悉程度,更推荐后边的药用植物专业。
对于两人的建议,况叶了解了一下两个专业的情况后,也有了自己的思量。
药材培育的事,他只是准备兼顾,更重要的还是药学上的精进,所以他决定优先考虑制药学。
他在制药这方面,虽然也算不错。
但始终和现在的制药学有些差别,加上现代科学相关的知识,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始终没有掌握系统性的知识。
这些都是他需要学习的地方。
报考专业有了头绪之后,况叶照常复习。
时间进入十二月,但初试的结果却还没有出来。一时间知青宿舍复习的众人有些浮躁,好在这结果没让他们等太久。
三号这天,公社这边就通知了通过的考生,第二天到公社的办公处去取准考证,同时准备填报志愿的事。
九大队参考的近二十人中,有六成通过了初选,况叶等知青,因为从七月份就开始了复习,全员通过了初试。
第二天,况叶和约好的严国胜等人一早就朝着场镇上去了。
因为人多,大家也没骑车,而是走着去的,今天是闲日,公社办公处开门没那么早。
不过一行人到地方的时候,公社办公处却来了不少人。
况叶一看,全是这次参加完初试的考生,加起九大队的人,总共有近六十人。
领到准考证后,还没等激动,况叶一行人就被领着去看贴在公社报刊亭的招生简章。
上面贴有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相关的专业编号等资料都有,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找相关的工作人员翻阅更详细的资料。
站在报刊亭的大多数人其实有些懵,没想到今天就要考虑填报志愿的事,除了早有准备的况叶,其他人大多是没有准备的。
而且给他们的考虑时间也不多,三天内他们得把志愿填好。
之后紧接着就是正式高考的时间,况叶他们所在的省考试时间定在这个月的十号、十一号和十二号。
虽然有些懵,但严国胜等人也很快反应过来,连忙查看招生简章,并且把感兴趣的专业记录下来,准备之后再考虑到底报考哪一个。
况叶也一样,虽然他以及确定了要报考哪个专业,但学校该如何选却也是要考虑的。
而这个时代的学校,和后世也有些不一样。
综合类的大学不多,很多学校是诸如工科、农林科、医药、师范等单科类的院校。
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志愿可以填报六个,择优录取。
他也要从中选出满意的六个才行。
因为提前确定好了专业,况叶当天就把志愿填好了,而周光旭等人当天并没有确定好。
之后两天,他们才陆续填报了志愿。
确定好了志愿,高考也随之而来。
而这次况叶等人的考场,却没有在三汇公社的六中,而是在县城。
为了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他们自然也提前了一天到场。
这次的住宿,不是况叶他们托人准备的,而是丰水公社帮忙准备的。
公社这边考虑到有近六十人参考,可谓是附近参考人数最多的公社,也就提前定好了住宿地点。
甚至况叶等人还统一的集合,之后由公社干部带队统一前往了县城。
有统一的安排,况叶和参考的人员也乐得轻松,提前熟悉了考场之后,第二天带着饱满的状态进入了考场。
第一天上午数学、下午语文,第二天上午政治、下午理化或史地,第三天英语加考。
况叶和严国胜等人,很少有报考语言内专业的,因此在两天时间就结束了高考。
和上次考试有些不一样,考试结束后,严国胜等人显得有些沉默。
走出考场的时候,况叶观察到,他们很多人的情绪都不太好,想来这次考试有些不太理想。
之后一行人也没在县城久留,统一回到公社后,也各自回了各自的生产大队。
就这样,七七年的这场特殊的高考就结束了。
也许是终于松了口气的原因,又或许是冬季寒冷的原因,知青宿舍有还几人回到九大队后还病了一场。
好在,医疗站就在知青宿舍对面,陈繁仪的医术也非常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这病倒也好的很快。
高考结束,但结果还要等。
而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能不能够被录取,但继续请长假复习显然又不太合适。
如此,况叶和严国胜等人也陆续的恢复了上工。
因为冬季的农活相对清闲,到也没有停下继续复习的脚步,只不过小课堂暂时停了。
队里关于况叶等人高考的讨论,也逐渐平息了下来。
只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到来,才会再次活跃在队员们的口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气温越来越低,七七年也走向了结束。
新的一年到来,元旦结束之后,分口粮这事占据了队员们的视野。
去年因为杂交水稻,整个九大队的收成不错,哪怕是况叶缺席了不少上工的时间,也分得了近四百斤口粮,其中这稻谷的占比还相当不错。
领到口粮后不久,况叶又收到了几封信件。
有来自简修文、刘康民、张友岁的,还有来自况家小弟和小妹,甚至是况家的另外两个堂弟的。
来信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最主要的说的就是这次高考的事,同时在在信件中感谢况叶当初的提醒,以及赠送的全套教材。
因为早早的有准备,在加上教材齐全,这次简修文等人都觉得考试比较理想。
只等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再给况叶好好道声谢。
得知亲友的情况,况叶心情自然不错。
这样的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临近年关,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是二月初。
在此时他也收到了况家父母的来信。
参加高考这件事,况叶也和况家父母说过,之前况父让他接班这件事也因此暂时告一段落。
不过这次来信,况父在信件中还是委婉的提到,要是没有被录取,就让他回去接班。
看到这,况叶一时间还是有些无言。
高考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但九大队收到通知书的,现在却没有一人。
在焦急的等待中,严国胜等人心中的已经开始失落起来。
况叶其实也有点,但他也听说过,这个时代录取通知书也许会来得比较晚,倒也还稳得住。
但等到春节过完,通知书的影子还是没有见到。
见此,知青宿舍的严国胜等人,失落之余有恢复了比较高强度的复习,为下一次高考做准备。
但有有些不死心,时不时的打听一番。
况叶有些笃定的心,也有些动摇起来,也不由的写信询问亲友的情况。
在焦急的等待中,亲友这边倒是传来些好消息。
简修文最先收到录取通知书,他被北边的一所工科院校录取。刘康民和张友岁后面也陆续收到,两人报考的学校就在附近,也都是师范院校。
况家这边,况家小弟和小妹,只有况家小妹这边传来好消息。况家小弟则和况叶一样,还在等。
况家的另外两位小堂弟,选择的中专,倒是早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随着远方的亲友传来一个个好消息,九大队这边也有了喜讯。
张志为,最早受到了录取通知书,他被观市的一所师范院校录取。当初他考虑到自己已经成婚,报考的院校都离得不远。
如今学校就在观市,就更加方便了。
况叶等人为他贺喜一番,心情也明亮了几分,有了第一份录取通知书,下一份可能也不远了。
事情也果然如众人期盼的那般,后续再来了三份录取通知书,分别是周光旭、朱静,以及九大队一名叫陈繁胜的年轻小伙的。
周光旭和朱静,也被他们理想的院校录取,学校在朱静的家乡锦城。
陈繁胜也是在锦城。
张志为等人受到录取通知书后,看到上面的报道时间非常的紧,也迅速的收拾好行李,办好相关的手续就离开了。
况叶和剩下的人送几人离开后,心底也是有些忐忑的。
周光旭等人离开了一周左右,时间也已经来到三月初,而这个时候除了况叶,严国胜等人已经对能被录取这件事不想了,开始专心的为下一次高考做准备。
就在况叶考虑是不是也要放弃的时候,他在三月上旬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况知青!况知青!有你的信件!是录取通知书!”三月六号这天,况叶正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就听到刘七叔的呼喊声。
听到后面的那句话,况叶一愣,不由的站直身体,看向远处而来的自行车和车上挥舞招手的人。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直接几个跨步从跳到了田坎上,之后迅速的往刘七叔那边跑去。
吱!!!
因为速度太快,骑着车的刘七叔连忙一个急刹车,才堪堪停到了况叶的身边。
“恭喜,来,拿好!”对于况叶的激动刘七叔也能理解,也就没有计较这样危险的行为。
把车停稳之后,就从斜跨的背包中,取出一封来自京市的信件。
上面的寄信单位,也是他能肯定这是录取通知书的原因。
“谢谢刘七叔!”拿到信件的第一时间,况叶就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寄件单位,看清楚之后连忙高兴和刘七叔道谢。
“哈哈哈,能帮你投递这个也算沾沾喜气,我家小子明年也要参加高考呢。”刘七叔拍拍况叶的胳膊,笑着说道。
“那预祝小兄弟金榜题名!”况叶也应景的回了一句。
之后两人寒暄了一会儿,刘七叔就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了。
挥手和人道别,况叶也管不了其他,就地把信件拆开。
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纸,但代表的分量却不轻。
这是况叶等待了许久的录取通知书!
而且还是他第一志愿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的内容非常的简单。
最上边是京市中医药大学,接下来是学生入学通知书几个大字。
之后紧接着就是正文,有况叶的名字,和被哪个专业录取,以及报道的时间。
以及上面的好几个红色的公章。
最后落款的时间,况叶特意的看了一眼。
时间竟然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也就说信件从寄出来,到况叶手上也才一周的时间。
想到京市的距离,他也明白了为何现在才收到这份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上的报道时间,也相当的紧。
这个月的18号之前报道。
时间紧迫,况叶也顾不得上工的事了。
不过不上工,总得和小组长说一声。
收好录取通知书,况叶回到刚刚干活的田地旁边,这个时候早就相当好奇的队员们也为了过来。
“况知青,你被录取了,是哪里的学校啊?”
“况知青,恭喜恭喜!”
好奇的,恭贺的,显得十分的吵闹,不过况叶却也乐呵呵的应答着。
过了好一会儿,才和小组长说了一声,因为报道时间太紧,他得赶紧去处理其他事才行。
小组长也答应的很干脆,直接让况叶去忙自己的。
况叶离开后,也没有回家中,而是找到大队长陈庆国。
去学校报道之前,他要办的事情不少,首先就是档案转移的事情。
六三年的时候,他随着下乡到九大队,户口等档案都落到了丰水公社的九大队。
现在他要去学校报道,这些需要提前转出来,之后到学校才能比较顺利的办理相关的手续。
办理这些东西,需要大队长这边出具相关的证明,之后他还得去公社那边跑一趟才行。
除了办理档案转移的事,况叶还有另外的一件事找大队长这边帮忙处理。
那就是关于他现在住的房屋问题。
到时候随着他的户口迁出九大队,那么队上的房子在留下来,就存在一定的隐患。
为此,他也准备把屋子处理了。
这件事,其实他在去年年底就找大队长这边谈过,想委托大队长这边问问队里有谁想要接手这间屋子,到时候他也相对低价的出手。
不过录取通知书一直没有到,这件事就这么僵持着。
毕竟买方也不确定,况叶这边到底会不会离开。
如今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他离开九大队这件事落定,这件事也可以继续了。
“叔,我十八号前就得到学校报道,去京市的我至少得提前一周,所以房子这事比较急,麻烦你这边帮忙快点解决,最好能近三天把事情办了。”
况叶知道这事的确太急,但也没有办法,只能郑重的委托陈庆国。
“我帮你问问,之前不是有两家愿意接手吗,不过这事有点急,你这边可能要被压价。”陈庆国点头,见况叶着急,他也提前说一句。
“叔,这屋子其他都不值啥,最值的就是屋顶上的瓦片和那块地,只要这两样不亏就行。”况叶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也不计较太多。
他那屋,住了十来年,虽然修缮的还算勤快,但这屋子还真不值啥价钱。
当初花在上面的钱,亏点就亏点吧。
“行,你知道叔就尽快给你办好。”见此,陈庆国也有了底。
之后况叶再和陈庆国聊了一会儿,拿到了相关的证明,就提出了告辞。
时间紧迫,他也顾不上吃午饭了,这个时候他的去公社一趟,把接下了的事情办了,同时也借用一下公社的办公电话,给观市的张志为打个电话,委托他帮忙订一张去京市的火车票。
骑着车,匆匆忙忙的往场镇上赶。
正好赶到公社午休的前夕,先给张志为打个电话,说订车票的事,才和办理的转移档案手续的工作人员接上头。
好在这些年,况叶和公社的工作人员打交道多年,快到下班的点了,人家也愿意先帮忙把事办了。
忙活到十二点半的时候,一切手续才搞定。
为了表示感谢,况叶拉着人去饭店吃了一顿,之后也在聊天中了解到这一次公社参加高考的录取情况。
可以说丰水公社的二十四个生产大队中,况叶所在的九大队简直就是一枝独秀。
到现在为止,九大队参考的十二中,加上他已经有五人被录取。
其他生产大队加起来的录取人数都没这么多,只有少的可怜的两人。
这样的录取率,况叶细细的一琢磨,近六十人参考,到目前为止录取的人数只有七人。
算下来,差不多是百分之十一的概率。
但这其中,还算上了九大队这个算的上bug的录取人数。
要是按照正常的来算的,最多三人,也就是将近百分之五的录取率。
这样的录取率,在周围的公社还算是不错的,况叶还了解到有的公社,到目前为止一个人都没被录取。
当然,这只是农村的相关录取率,城镇等教育资源好些的地方,相对来说要高一些。
和工作人员分开后,况叶在为自己欣喜之余,也在心中叹气。
高考的录取率,在他原本的时代,和现在已经大为不同。
但他父辈那个时候,他其实也听说了一些。
那已经是八十年代末了,据他的父辈说,当时他们高中的一个班,能有一两个考上大学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从此也可以推断,更早之前那低得可怜的录取率。
这番感慨也没有持续多久,况叶还准备在场镇上半点其他事。
首选当然是给亲友报喜,不过除了给况家父母打了封电报过去以外,其余的人他都是写信报喜的。
至于给况家父母这边打电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及时通知他们。
主要是,前不久况父又来信问起他接班这件事,要是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他那边就帮他把接班这事办了。
幸好,录取通知书下来,况叶也可以直接的拒接这边的安排了。
当然因为电报实在有点贵,传递的消息也有限,况叶后边还补了一封信件给况家父母,详细的说明他后边的安排。
这次报道的时间实在太紧,潭城他就不回去了,之后等学校放长假再回潭城看望两人。
在邮局把信件写好并寄出,况叶在场镇上的算是忙得差不多,想到之后要乘坐较长时间的火车,他还得准备些东西,也就在供销社这边买了些手里缺的东西。
之后他就回了九大队。
回到九大队后,况叶也没有闲着,屋子还得收拾了。
这房子要出手,但里面的好多东西啊,他自己却是要留着的,比如一些生活用品,书籍和少量的药材。
其中还有好几百斤的粮食,以及地窖中的红薯,这些他倒不准备带走,但也得找人处理了。
除开粮食,他想要自己留着的东西大都放到了空间中。
这个时候,况叶不由的庆幸,空间的存在,让他不必纠结太多,想留下的多上都西都带得走。
收拾好屋内的东西,留下到时候明面上的要带走的东西,这件事就暂时告一段落。
而这个时候,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傍晚。
就在况叶准备做晚饭的时候,大队长这边直接找到了他。
“叔,你怎么来了,这是房子的事有信儿了?”见到陈庆国,况叶连忙招呼人坐下,紧接着倒了杯热茶,就问起来意。
“你上午给我说了这事,我就转头找之前的两家人问了,确认之后我就过来给你说说。”陈庆国坐稳之后,稍稍歇了口气,就说起买家的情况。
“麻烦叔了,现在是什么情况?”能当天有信儿,就说明陈庆国这边真真的把事放在了心上,况叶相当的感激。
“两家听到你要尽快出手,二小队繁全家,当时就压价太低两百块就想拿下来,我不建议你出手给他家。
还有一家就是你庆方叔家的侄子,你也认识的繁开家。他家现在住不太开,也着急要房子,倒也没想着压价,而是先问问另外一件事,要是你这边愿意的话,他们愿意出两百八。”陈庆国也没忙着,干脆的说明目前的情况。
“啥事?”听到后面一家开价两百八,到也在况叶的接受范围。虽然他在这屋子上花的价钱不止三百,但也住了十来年。
现在的房屋可不像后世那般值钱,特别是农村的房屋,如今有人愿意两百八接手已经是相当不错。
但对于繁开家的条件还是有些迟疑,万一是他接受不了的,这件事还是得另做考虑。
“这件事对你来说应该不是啥难事。”见况叶的表情,陈庆国先安抚一番,紧接着就开口道:
“你后边不是要去学校报道吗,年前领的口粮打算怎么处理,繁开这边的意思是,考不考虑把口粮出手给他们家,他们家人有点多,粮食不够吃呢。当然按照正常的市价给。”
“这事?倒没什么问题。”听到陈庆国的解释,况叶心下倒是松了口气,这个条件他能接受。
甚至还正好解决了他的另外一个问题。
要知道现在粮食的交易,明面上倒是允许了,但却有数量上的限制,就拿丰水公社这边为例,场镇上允许社员们交易的粮食最多为二十斤。
当然规定是规定,在农村也有其他的办法交易粮食,就比如之前的互换有无,只要不涉及到钱,也没谁多嘴。
随着十年动荡的结束,造反派等一些列搞事的人被批判,相关的交易又松泛了些。
像况叶这样要离开的知青的粮食,九大队在之前就有了处理的先例。
张志为,因为岳家的关系,粮食直接留给了岳家,这个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但周光旭和朱静的口粮,当时一部分出手给了知青宿舍的几人,更多的也是出手给了相熟的队员。
“那行,明天上午我把人叫过来,你们谈谈?”见况叶这边没问题,陈庆国也笑开来,商量明天就把事情办妥。
“好,谢谢庆国叔,能早点解决我这边也好放心。”对此,况叶自然双手赞成。
商量好这事之后,陈庆国不顾况叶的挽留就离开了。
把人送了好远,况叶才回到家中,之后带着相当不错的心情准备起晚饭。
晚饭结束后,况叶洗漱一番后,进入空间整理之前放进去的东西。
期间,也专门准备了好几分礼物。
他委托张志为买十一号左右的车票,也就是说他在九大队能待的时间也就四天左右。
离开之后,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因此,离开前,他准备去拜访一下这些年对他关照有家的长辈和朋友,这些礼物就是为此准备的。
忙完空间中的活,况叶除了空间,躺在收拾了一番的床铺上也很快的睡去。
第二天一早,还是很往常一样的时间起床,吃完早饭后,在旁边的小菜园转了一圈。
唯一还生长在外边的朱栗果挖出来放进空间,就再打理了一下旁边的各种果树。
看着樱桃树上青色的小果子,心中还是有些不舍的。
他在九大队待了十来年,这屋子也住了十来年,旁边的菜地自然也打理了十来年,而最初种植的果树,开始结果后几乎每年都硕果累累。
当初的小苗和枝丫,长成如今的大树,它们见证了他这十来年的生活。
这里差不多已经成了他半个故乡。
但况叶也知道,随着他户口迁走,再留这栋房屋就不行了。
除了菜园边的果树,之前大半被药材占据的菜园,如今也没了药材的踪影,被他种上了其他的蔬菜。
正在况叶有些不舍的时候,小院外传来了脚步声。
“况知青,我带繁开他们过来了。”
紧接着大队长的声音,让况叶知道是什么情况,他连忙从后门穿过厨房,迎上陈庆国等人。
“叔,还有繁开哥,嫂子,你们好。”招呼众人的同时,况叶也从堂屋中拿出两根长凳让人坐着谈。
陈繁开和妻子与况叶也相当的熟悉,毕竟这么些年,怎么都认识了。
坐下来之后,他们也没绕弯子,直接就说明了来意,关于价钱和想买粮的事,和大队长昨天傍晚说的一样。
“况知青,我们这边就是这么个情况,你这边要是觉得可以的话,我们看看房子。”陈繁开说完后,提出看看房屋的事。
要是这期间有什么疑虑,有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商量一番。
“行。”看房子当然得看,况叶直接起身,带着两人开始参观起屋子。
“这是堂屋,这些年就我一个人,也没添置些什么,就只有简单的桌凳和一个立柜。”况叶也介绍这房屋的情况。
九大队这边也没有通电,土墙这些年一直有维护,除了些许的掉灰,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经过昨天的收拾,看着还相当的整齐。
之后况叶带着人,参观了四间卧室,以及堂屋后边的小储藏室。
这些年他一个人住,每间屋子却是利用了起来了。
空余的三间房,现在有空着的晾晒架,之前是他摊晾药材的屋子。后边的小储藏室,自从刘康民等人离开后,他就把粮食和药材等杂物放进去了。
参观完这几间屋子,况叶带着人继续往厨房、柴房这边走。
厨房中他也收拾的相当的整洁,相应的水缸、橱柜、铁锅这些都是好好的。
柴房中的柴火也不少。
光是这些东西,陈繁开他们能二百八拿下屋子,也算赚了不少。
至于况叶为何不带走,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是大件,虽然值点钱,但也不多。
参观完房屋,尽管陈繁开夫妻两没有高兴的溢于言表,况叶却也能敏锐的感觉出两人相当的满意。
之后带着两人参观完菜园和后边的水井,两人脸上直接露出了明显的笑意。
“况知青你这屋子收拾得真好,那菜园中的菜,你真留给我们?”陈繁开妻子看完菜园,规规整整的蔬菜,以及旁边一副丰产模样的果树,这心里简直满意的不得了。
更让人心动的是后边的一口水井,算是小院独用的。
要是真向队里申请一块屋基地,再建造房屋、养好菜地、再打一口水井,那花费可不小。
除了钱财,这其中的时间成本还得另算。
现在她家的几个小子都成婚了,孙辈也有好几个了,房子早就不够住了。
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难免也有不少摩擦,不仅家里的小子想着要分家,就是她和丈夫陈繁开,也考虑起此事。
但这家能不能分得起还是一个问题。分家后住在一起,那只能算分产不分家,摩擦照样也会不少。
想到队里其他的人家,夫妻两还是决定人留小儿子养老,其余的几个人儿子都分出去住。
但分出去,住的地方就是一个问题。
总不能分家后,让家里的小子没地方住吧。
这住处,最好当然是自己建造。但这样算下来,几个儿子的建房费用一出,说不定还得拉饥荒。
为此两人考虑买队上的一些老旧房屋,后边花点钱修缮一番,也能将就住人,之后在过渡几年,几个儿子手里有了子儿,也能自己把房子修起来。
但左看右看,能入眼的旧房屋却不多。
况叶这边有处理屋子的相法透露出来后,夫妻两就商量了一番,如今看完房简直满意的不得了。
这屋子就是他们自己住,都觉得相当不错。
价值也在这,到时候分家的时候让几个儿子抽签,买房钱抵扣了就是。
“菜我也拿不走,想着嫂子你们要接手房子,之后稍稍整理一下就可以住人,算是给嫂子你们添喜了。”
为了让房子好出手,况叶之前就没把地荒着,如今这不正好让陈繁开夫妻两满意的不得了吗。
“同喜同喜,况知青考上大学更是一件喜事!”听到况叶这么说,旁边的陈繁开也笑着说道。
之后几人又回到小院中。
“满意吧?况知青这屋子收拾的可是相当不错的!”之前没有跟着的大队长见三人出来,不由的笑着问道。
“满意!满意!”陈繁开夫妻两自然是频频点头。
“那就好,你们看看这交接书,如果没问题的话,事情就这么定了!”见此,陈庆国直接拿出三份纸张,给况叶和陈繁开夫妻两个递了一张后,就等他们先看看。
这是陈庆国昨天晚上回去就准备的,相关的价格倒是刚刚况叶他们商量好后才填的。
况叶拿着交接书看了一眼,大致内容其实相当于一个简单的买卖合同,除了他和陈繁开夫妻俩,还有第三方。
这第三方倒不是陈庆国,而是以九大队集体的名义,到时候也会盖上公章。
“我没什么问题,叔我这就把字签好?”况叶最先看完,然后就问了一句。
“等会儿吧,让繁开他们看完。”见此,陈庆国笑着提醒一下,这况知青多少有些急性子。
“好。”况叶有些悻悻的摸了摸鼻头,是他着急了。
不过陈繁开夫妻两没让他等多久,看完之后也没有意见,之后双方把字签好。
大队长这边也同样把字签好,同时也盖上了队里的公章。
“况知青,这是买房的钱,你数数。”签完之后,陈繁开夫妻两也很干脆,直接从兜里掏出一个由手绢包着的小包,打开全是十元的钞票。
“好,这是这间房屋的产权证书,就麻烦叔你们后边再跑一趟了。”结果钱的同时,况叶也把准备好产权证书掏出来。
当年从大队正手里接过的证书,保养的相当不错,因为没太接触空气,就连纸张都没怎么褪色,如今再次交到了大队长的手上。
“繁开,到时候你有时间的话,就跟我去趟公社。”接过证书,大队长也没看到,直接递给了旁边的陈繁开。
和况叶当时不一样,这次办理的话,陈繁开要是跟着去,办理相关的手续更简单。
“好,叔什么时候有空档,招呼我一声就成。”拿到证书,陈繁开夫妻两心里更加的踏实了。
“繁开哥,我差不多十一号左右走,到时候我把钥匙给你送过来。”况叶收捡好盖章的交接书,也说了一下房屋交接的事。
“行,你随时过来都行,或者直接放个地儿,到时候给我们说一声。”
房子的事情敲定后,陈繁开这边的随况叶的便利。
之后况叶和夫妻俩再聊了一会儿,商定好粮食交易的事情,夫妻两准备今天傍晚的时候,招呼家里的几个小子来办这事。
虽然粮食交易这事能行,但为了规避些风险,还是尽量避开众人的目光比较好。
等到大队长和夫妻两离开,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九点出头。
况叶取出昨天晚上准备的几分礼物,骑着车就往丰水场镇那边去了。
趁着这个空档,他这边正好去拜访一下乔书记等人和卫生院的徐医生等人,同时也是和他们道个别。
七号这天是闲日,场镇上的人不多。况叶先去了公社办公处一趟,没找到乔叔,只好和夏办事员聊了会,送上一份小礼物算是感谢这些年他对自己的照顾。
之后就离开公社办公处,去卫生院那边。
第199章
九点多从九大队出发, 骑车到丰水场镇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十点,之后再在公社办公处和夏办事员聊了一会儿。
况叶来到卫生院的时候,才不多也就十点半左右了。
卫生院和场镇上的其它地方不一样,哪怕是闲日人也是不少的。
不过这个时候, 来的早的老乡差不多都已经看完病, 剩余看病的老乡也没剩多少。
稍显空闲的蒋卫生员看到况叶, 连忙招呼一声。
“况知青, 好久不见, 听说你收到通知书了,恭喜啊!”
“蒋哥, 好久不见,你咋知道这事的?”
况叶跨过卫生院的门槛,也笑着回应一声。
从去年年底开始,他逐渐减少了制药,后续也陆续降低给卫生院和医疗站的供货。
等到卫生院和医疗站, 增加药品的采购申请下来之后,他这边也彻底的停下制药的工作。
时间也差不多是上个月月初的时候。
不过蒋卫生员见面就恭喜他这事,显然是知道他得到录取通知书了,这让况叶有些好奇。
“哈哈,整个丰水公社就出了你们几个大学生, 这消息想知道不难!”蒋卫生员笑着道。
昨天况叶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往公社跑了一趟,之后在邮局忙活了好一会儿,这事就很快在场镇上传开了。
加上况叶这些年在丰水多少有些名气, 社员们都知道有这么个人,这消息就传得更快了。
“蒋哥, 我今天来也是因为这事,过几天就得去报道了, 离开前来和你们道个别,这些年多亏你们的照顾。”听完这话,况叶笑了笑。
他知道消息瞒不住,但没想到穿得这么的快,算是低估了这个时代一个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这么急吗?”知道况叶过几天就走,蒋卫生员还是有些惊讶的。
提了一根凳子,招呼况叶坐下聊。
“现在已经是三月,好多学校都已经开学了,我这边已经算是晚的了,学校那边要求十八号之前去报道。”
况叶也没推辞,坐下来之后就稍稍解释一番。
“听说学校是京市的,那确实有些赶,车票这些有订没?”蒋卫生员点头,昨天消息传开的时候,况叶被哪里的学校录取他也大致知道。
他虽然没有去过京市,但也听人说过。
光是从观市到京市的火车,都要坐三天左右,这还是在不晚点的情况下。
提前些时间,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道。
“我找人帮忙订了,蒋哥待会儿你们午休,我请你们吃顿饭,也算正式道个别。”况叶点头,同时也说起今天中午的安排。
“行,待会儿我和徐医生他们说说。”蒋卫生员笑着应下。
之后况叶和蒋卫生员再闲聊了一会儿,卫生院这边又有事,蒋卫生员这边也就不招待他了。
他也在卫生院这边没坐多久,和暂时闲下来的伍卫生员招呼了一声,就往邮局那边去了一趟。
昨天他给张志为打电话,让人帮忙订车票,也同时说了有准信的时候让张志为发个电报过来。
趁着这个空闲的时间,他正好去邮局那边问问。
到邮局一问,张志为那边的电报还真的发过来了,也就半个小时不到。
要是况叶不来问,邮局这边正准备下午让人把电报给他送到九大队呢。
电报的内容也很简单。
张志为通知他,车票已经定好,时间也按照况叶的意思,定在了十一号,乘车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左右。
车票的事有了准信,况叶的心算是落下来一半。
能这么快的定下车票,张志为这边应该也费了心思,要知道这个时候买车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在他只需要把在九大队的事处理好,就可以去报道了。
邮局这边得到准信,况叶又继续往饭店走去,他今天准备请卫生院的徐医生等人吃饭,早点去打点一番,让大师傅做几个好菜。
忙活完这些,时间也差不多快到中午。
之后他就在卫生院等着,看病的老乡都离开后,徐医生等人也终于闲了下来。
“小况,恭喜!”
“恭喜恭喜!”
徐医生他们自然也知道况叶被录取的事,见面的第一时间就为他道喜。
一番道贺之后,况叶也带着徐医生一行人来到了饭店。
这个时候饭店的大师傅也准备好了饭菜,他们坐到桌上就开始上菜。
徐医生他们一上午的时间,歇息的时间不多,忙了一上午早就饥肠辘辘,在况叶的招呼下也没客气,先把肚子填饱了再说其它。
饱餐之后,几人也没再饭店久留,而是回了卫生院闲谈。
抬手看了一眼时间,徐医生他们的午休时间差不多快要结束,况叶也提出了告辞,当然给几人准备的礼物,他也交给了几人。
离开卫生院,他再去了一趟公社办公处,想要看看能不能遇到乔书记。
但显然他运气不怎么好,乔书记外出办事,这个时候还没回来。
如此,他也只能作罢。
今天来场镇的事也差不多办完,他也就回了九大队。
到家的时间也还早,陈繁开一家约定傍晚来弄粮食的事,还有一段时间。
他趁着这个时间,把准备要处理的粮食整理了一番。
年初的时候,分得的口粮有近四百斤。
经过两个月的消耗,剩余的还有一大半。
清点一番后,除开红薯,玉米、小麦、稻谷以及豌豆等杂粮,还有近两百斤。
红薯的话,这两个月他也没消耗多少,现在地窖中还剩近四百斤。
至于他自己留用的一部分,况叶表面上弄了些,这些年他空间中的存粮不少。
外面这些粮食全部处理给陈繁开家,也不怕没有东西吃。
更何况,到时候他去学校报道后,粮食关系也会转到城镇,到时候口粮的问题就有学校那边解决了。
整理这些粮食没有花费多少时间,看了看时间,傍晚还有一段时间。
趁着这个时候,况叶再除了一趟门。
一小队有好几户人家,他这些年和人相处的不错,趁着这个时间去拜访一番。
不过时间有限,等到傍晚的时候,他也就来得及走了两家。
一家是小队长陈繁荣、一家是陈繁勋。
回到家中,刚刚准备做晚饭的时候,陈繁开带着他家的几个小子来了。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下。
九大队如今还没有通电,陈繁开他们到时候运送粮食也方便。
“繁开哥,我今天收拾了一下,这些就是准备出手的粮食,你先看看。”
领着人进屋,况叶打开了装粮食的口袋,先让陈繁开他们看看成色。
“这些?好好好!”看到不小一摞的粮食,陈繁开心下就欢喜起来。
差不多十来个袋子,虚虚估算一下,大致的数量也有了底。
陈繁开也没客气,每袋粮食都打开来看了看。
干燥与否、有没有掺杂杂物、有没有变质等,一圈检查下来,他心里也相当的满意。
“况知青,你这粮食保存的不错,我们现在称一下重量吧。”粮食没有任何问题,量还不少,陈繁开自然不会错过。
虽然去年有了杂交水稻,但粮食在这时代还是金贵的都西,队里的大部分人家还是都得省着吃才行。
想要买到大量的粮食,得靠运气才行。
“行。”况叶点头。
十来袋粮食称重,也没花多少时间,倒是算账的时间花了些。
早前就说好了按照市价给,陈繁开这边也守信,每种粮食都按照不同的价格来给的。
玉米目前市价一毛,小麦一毛八,稻谷一毛四,豌豆一毛七,胡豆一毛五,黄豆两毛,高粱一毛,红薯最低只有三分。
仔细盘算了一番,近四百斤的红薯,加上近两百斤的其它粮食,加起来的总价不到四十五块钱。
陈繁开这边算好,再和况叶对了一番,双方都确认无误后,也很快的就把钱款结清楚了。
钱款结完,陈繁开和他的几个儿子也很快的挑着粮食往家里走。
送父子几人离开,直到几人的背影远去,况叶才把堂屋的大门关上。
回到堂屋中,他摸了摸刚刚放钱的口袋,心中不由的感慨。
好几百斤的粮食,按照市价都只卖上不到四十五块钱。
这些粮食勉强都够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了,但却不值多少钱,这也可以想象,农民在这个时代有多难。
在制作晚饭的时候,况叶也收拾好心情,他自己的事还不少,没多少时间多想其他。
晚饭结束后,他从空间中拿出不少书本,都是他之前高考复习用到的东西。
离开之前,他准备整理一下之前用的东西,打算把整理好的东西留给知青点的知青和队里准备参加高考的队员,也算是一份香火情。
直到夜深,这份资料还没弄完,况叶只得暂时放下休息,后面还有两三天的时间也来得及。
第二天一早,他再去了一趟公社,这次终于遇上了乔书记。
“乔叔。”
“小况,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不错!”见到况叶,乔书记也笑着拍拍他的臂膀。
知道况叶参加高考,乔书记这边对他有信心,但通知书一直没来,也让人心焦。事情终还是如人意的,来的晚不一定是坏事,京市的大学,可是他们这的独一份!
“嘿嘿。”况叶也笑开来,紧接着道明来意。
“乔叔,报道的时间紧十一号我就要走了,所以过来道声别,也麻烦你转交些东西给刘医生。”
“好好学,刘医生那边还惦记着你呢。”今天已经八号了,十一号也就三天的事,乔书记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
“嗯,乔叔这些年受你照顾颇多,这是晚辈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得收下。”见气氛有些沉默,况叶把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
比起昨天给徐医生等人的礼物,也就多了一样东西。
那就是有一小瓶五粒装的回生丸。
这些年,他给刘医生那边提供的回生丸,都是由乔书记这边帮忙转手的。
乔书记知道云芝草的事,自然也就不用避忌这些。
这些年,要不是有乔书记这边的庇护,况叶的日子必然会有更多的波澜。
“行,我就收下了。”见到熟悉的小瓷瓶,乔书记就知道自己拒绝不了。
早在最初的时候,他就知道回生丸的效用有多好,武装队的季同志当年还是靠着它才保住一条命的。
后面他帮忙转交回生丸,也从刘医生那边大致知道这药有多抢手。
保命的东西产量有限,抢手是自然的。
“你这边要我转交给刘师那边的是?”收下东西,乔书记就问起况叶来的另外一个目的。
“我之前种植的云芝草结了些种荚,现在也没地方种,正好交给刘医生那边;还有这段时间,制作了些符牌,也麻烦乔叔转交一下。”况叶掏出一个木匣,打开后推给乔书记。
云芝草的种荚,是他之前种植在小菜园边的灵植结出来的。这是过了明路的东西,他也就不打算收回空间,正好趁着这次给刘医生那边。
至于符牌,这些年他制作了不少。主要是符牌的质地,就限制了它的使用时间,用上半年之后,基本上就会裂开,效用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况叶这边会定期的提供符牌。
“行,到时候报酬我转告刘医生那边直接给你寄到京市。”看到木匣中的东西,乔书记谨慎的收捡好。
况叶这些年提供的回生丸和符牌,自然不是白给的,每次的报酬之前都是由乔书记这边转交。
如今况叶要去京市上学,报酬的事他这边就不经手了。
而且后续的符牌如何提供,还需要刘医生那边和况叶商量才行。
“好,谢谢乔叔。”
况叶自然也知道这点,也点头应下。
交代往这件事,之后再聊了一会儿,乔书记这边也有事,况叶也就没再久留。
乔书记这边拜访的事搞定,后续两天况叶有把九大队相熟的人家都拜访了一遍。
期间自然也和龚振江他们的聚了聚。
上次参加高考的知青和队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且还想再战高考的,都早早的开始了复习之路。
这几天况叶忙着自己的事,也没他多时间和龚振江他们聚一聚,几人专门来恭贺一番后,也没多来打扰他。
空出时间后,况叶干脆招待了几人一顿,而就在这顿饭就要开始的时候,又一个喜讯传来。
那就是,陈繁仪这边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
因为这个喜讯,等到后面开饭的时候,气氛又热闹了几分。
况叶自然也从陈繁仪的口中知道了她被哪所学校录取了,是海市的一所军医大学。
听到军医大学,他也算明白了陈繁仪这边为何这么晚才收到录取通知书。
龚振江等人虽然羡慕不已,但都是品性不错的人,有况叶他们这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在眼前,更激起了他们的斗志。
“之前复习的时候用的东西,我这几天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算是给你们的临别赠礼,希望能对你们有些帮助。”见龚振江他们仿佛再次被打鸡血,况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递给他们。
“叶子哥这太感谢你了!”厚厚的一摞书册和试卷习题,龚振江几人拿到手上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沉重。
书册上有些毛边,但里面却有工整的笔记,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一时间,几人甚至有几分哽咽。
“加油,我等你们给我写信报喜!”见几人的表情,况叶拍拍离他最近的严国胜的肩膀鼓励到。
他在九大队这么些年,因为知青这一相同的身份结识了几人,之后又一起复习参加高考。
几人的品性都不错,他自然也愿意和他们继续相交下去。
聚完一场,时间也来到十一号这天。
这天一大早,况叶起了个大早,吃完在这所房屋中的最后一顿早饭,再把早就准备好的行李背起来,就准备离开。
锁门之前,看了一眼居住了十几年的屋子,再看了一眼几天前就被他放到空间中的豆豆,不再留恋。
推着自行车把钥匙送到陈繁开家,况叶再走了一段距离,就看到在路口等他的陈祥富。
“况老师。”
“祥富早,走吧。”
离开九大队的时候,并不是况叶一个人,而是和陈祥富约好,一起去丰水场镇。
他这辆骑了多年的二手自行车,也准备处理给和他关系不错的陈祥富。
今天陈祥富送他之余,正好也把车给骑回来。
经过二小队仓库前的晒坝时,知青点的龚振江等人和去年参加高考的队员竟然都在这等着。
见到一行人,况叶也是有些意外的。
不过也知道是他们的情谊,也就留着说了一些话。
“叶子哥,这些东西麻烦你帮忙交给志为。”况叶准备和陈祥富离开的时候,张志为的妻子胡月拿出一个小包裹交给他。
“胡月妹子你放心,我肯定交到志为手上。”见到这个小包裹,况叶笑着应道。
小两口感情不错,张志为这边虽然去上学了,但两人也没断了联系,胡月这边也在积极的准备高考,准备明年也到观市上大学。
知道况叶要和张志为见面,胡月这边也早早准备东西,委托他带过去。
别看这包裹小,就过来的时候,况叶稍稍一摸轮廓和嗅闻一下,就知道里面是什么。
这是张志为那小子爱吃的东西。
往公社去的这段路程,况叶这次就偷了个闲,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免了骑行的辛苦。
“先去邮局一趟。”抵达场镇之后,况叶让陈祥富把车骑到邮局。
他收拾的行李不少,但不准备全部自己带去京市,毕竟一个人带着这么多东西坐火车不方便。
一些衣物等物品,他准备寄过去。只留一套被褥和换洗的一套衣物,再加这些天的干粮就够了。
寄完这些东西,陈祥富把他送到场镇的另一个出口等待过路的班车。
半个小时不到,况叶乘上了班车,和陈祥富挥手道别。
班车这些年的变化不大,就是车轮下的道路也还是一样的颠簸,抵达县城的时候,时间也还不到中午。
先把去观市的车票订好,况叶才有心情再去县城的其它地方逛一逛。
十几年的时间,县城还是有了些变化,和他当初来的时候有了许多的不同。
动荡的十年间,也有很多物是人非。
当初在陈繁兰在县城的医药公司,如今也随着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了他乡。
况叶记忆中的那本以她为主角的书的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模糊,就是他自己也感觉恍若隔世。
趁着发车的还有一段时间,他在车站附近逛了一圈。
当初他私底下售卖辣椒的人家,如今也早已不在原处,当初桥头的市场,这两年也逐渐恢复了些人气。
至于当初为红薯翻阅的围墙,因为太远他没有再去看一眼,也不知是否有了另一番模样。
看着或熟悉或陌生的景象,车辆出发的时间也快到了。
在车站附近的饭店打包了简单的食物作为午饭,况叶就乘上了去往观市的班车,离开了他待了十几年的地方。
两个小时的车程不长,半下午的时间况叶就到了观市。
“叶子哥!”下车后刚刚走近汽车站的出站口,就看到张志为站在不远处招手。
“志为。”快走几步,两人会面。
“喏,你媳妇儿给你的。”况叶拿出早就单独拎出来的小包裹递给张志为,这东西他可是应下了的。
“谢谢叶子哥!”听说是胡月给的,张志为脸上更是笑开了花。
接过包裹过后,就打开看了一眼,见里面装的事两罐小酥鱼和一封信件,笑得眼睛更是都眯起来了。
“叶子哥,这是车票,你拿好。还有现在时间还早,去我学校一趟怎么样?”不过他也没忘了旁边的人,看一眼包裹后就收好,把准备好的车票递给况叶。
“谢了,不过你学校就不去了,还有这车票钱你拿着。”接过车票,况叶看了一眼。
乘车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十八分,现在距离这个点还早,但去张志为的学校这一来一回还是算了。
不过这车票可真贵,全票价格竟然快到六十。买票的钱得补给张志为才行,也不知道之前他怎么拿出这笔钱的,怕是胡月给他的钱差不多都掏出来了。
“我们学校不远,坐公交车也就十几分钟的事,叶子哥你也可以休息一下,要是在候车室等怕是有些难捱。”张志为利落的把钱收下,为了买这张票,他手上的钱的确拿出了大半,不过也不忘继续邀请况叶去他学校看看。
“我们先去车站看看,去你学校的事之后再说。”见此,况叶还是准备先去火车站看看再说。
“好吧。”张志为只能跟着况叶先去了火车站。
好在火车站就在汽车站的对面,两人也没走几步路就到了。
这个时候候车的人不算多,况叶走进去逛了一圈,找到他乘坐的这趟火车的班次表,仔细的看了看。
“叶子哥,观市这边去京市就这么一趟车,你要是没提前订的话,今天怕是没有票。”在况叶看班次表的时候,张志为在旁边解释到。
六号那天,他接到委托,下课就往火车站这边赶。
好在来之前他就和知道情况的同学打探了一番,带足了票钱,才在当天把车票定了下来。
当时在和售票员询问车次的时候,就听其说去京市的只有这一趟,车票这段时间也相当的紧俏。
“车是从锦城那边出发的啊,我之前还打算要是买不到直达的,转去锦城换乘呢。”况叶拍拍张志为的肩膀表示感谢,同时也感叹一番。
这个时代出门并不像后世那么方便。
除非有熟人帮忙,否者就只能人到了车站临时买票。
而且火车的线路没有乘坐过的人一般也不熟悉,只有现场问售票员才行。
当初况叶委托张志为买票的时候,就做了心里准备,要是没有观市到京市的直达车,到时候只能转车。
这也是他要买十一号左右的票的原因。
万一要转乘,时间上也有盈余。
看完班次表,况叶再找了一下车站的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他这趟车晚点的频率。
现在的火车,很多时候都容易晚点,他晚上十一点出头的乘车,要是晚点就得再等,那么后续就得好好准备一下。
三月份的观市,晚上的气温可不高。
好在打听到的消息还不错,始发站锦城和观市是紧邻的两个站,再怎么晚点也晚不了多少时间。
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况叶也接受张志为的邀请,准备去他的学校看看。
张志为的学校的确如他所说离得不远,两人乘坐公交车也就十几分钟就抵达了。
站在学校门口,况叶看着这一所比他原本时空的高中还要小的学校,再听着张志为一路上的介绍,心中有些感叹。
虽然高考恢复了,但现在的大学生却也是不多的,就观市这所师范院校,总人数只有几百人。
不过尽管人数不多,况叶走进校园之后,还是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
今天是星期六,但在校的学生非常的多。
况叶经过教学楼的时候,就看见有不少人捧着书在教室中自习。
抵达张志为的寝室时,也没见到一个其他成员。
“宿舍里的人都去自习了,好不容易能上大学,大家都有些忘我。”见况叶有些惊讶,张志为稍稍解释了一下。
他来到这其实和其他的室友也差不多。
原本以为考上大学,他们已经是天之骄子,但在进来的那一刻,在听着老教授讲课的那一刻,张志为就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老师上课的时候,好多东西他们听着都一脸茫然。
上课的老师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课堂上不可能只讲最基础的知识。
为此,一份书单就被列出来了。
张志为他们这段时间,都在忙着给自己补课呢。
“难怪!你这眼圈黑的,我都想问问你干啥了。”听到张志为的这番解释,况叶笑着调侃到。
在车站外见到人的那一刻,张志为那浓重的黑眼圈就非常的显眼。
况叶这些年也读了些医书,虽然不通医术,但凭着敏锐的感知也知道张志为应该是休息不足。
这也是他一开始拒接来学校这边的原因,还得让人费心招待。
“这不是没办法嘛。”摸摸已经有些乌青的眼下,张志为无奈道。
在如此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很难不参与其中,今天去接况叶,对他来说也算是难得的放松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怎么好学也要注意休息。别的我不多说,你要是再这么熬下去,变丑了你媳妇儿还喜欢不?”况叶进入这里之后,就知道这里的学习氛围之浓,但也想劝说几分。
不是说好学不好,但因为这个熬坏身体的也不是没听说过,最近的就是他们参加高考这次。
况叶他们之前在六中参加初试的时候,教室里面有几个空位。
当时这些考生没来,他猜测是出了什么意外,事实也果然如他所想的那般。
为了准备高考,有些考生不顾身体,极力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结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都没坚持住,就病倒了,直接连初试都没能参加。
至于后面那句话,虽然是玩笑,却也是提醒。
“我尽量吧,话说真的变丑了吗?”听着况叶的话,张志为呐呐的应了一声,之后摸了摸脸,有些担心的问了一句。
当初能追到自己媳妇儿,他这张脸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这一个来月,和同寝室的一群男同志住在一起,就是生活都变糙了几分,就更别说关注容貌问题了。
要是真变丑了,媳妇儿不喜欢了,那日子可就难了。
“有一点点,养养还是能变回原样的。”张志为的举动,让况叶忍不住笑开,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人有活宝的潜质呢。
“看来得好好养养了。”况叶的回答,让张志为表情愣,随之又有些丧气的摸摸自己的脸喃喃到。
“哈哈哈!”见此,况叶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唉!”听到况叶的笑声,张志为叹了口气,之后自己也笑开了来,况叶这是和他闹着玩了。
笑闹一番后,况叶把行李暂时放到张志为的寝室内,两人在到校园内去逛了逛。
不过学校不大,最终况叶还是陪着张志为来到了学校的图书室,这里也看书的学生也不少。
两人的到来,也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图书室除了翻书的声音,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况叶两人进来后,自然也不会打破这番安静。
张志为拿着他之前借阅的书籍,小声的和况叶说了一声就翻看起书来。
见此,况叶在书架中浏览一遍,取出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读了起来。
下午的时间就这么一晃而过,外面的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图书馆的人才逐渐的离开,况叶两人也跟着一行离开。
张志为极力拉着况叶去学校的食堂吃了一顿晚饭,期间也遇到了他寝室的另外五个室友。
见面的时候,况叶看了看张志为寝室成员的情况。
这一届入学的年龄差别,在他们寝室体现的淋漓尽致。
寝室最小的,况叶稍稍一问,果然是之前在读的应届高中生,年龄也就十七岁。
而年龄最大,和况叶差不多大,已经三十出头。
中间的,和张志为相差几岁。
趁着吃饭的时间,双方也算认识了,之后回寝室的时候,况叶再在这待了一会儿,才提出告辞。
“志为,你就不送我了,回去吧。”在上公交车的时候,张志为打算跟上来,况叶把人拦住了。
他晚上上车的时间已经是半夜了,这个时候张志为回学校也不方便了,而且这个时候学校都是有门禁的,到点根本就进不去。
要是真陪着他候车,这人到时候怕不是要在候车室待一晚。
“叶子哥再见,到了京市写封信啊!”张志为推脱不过,之后没能上车,看着公交车启动只能朝着况叶挥手道别。
“再见,到地儿就给你来信!”况叶也挥手应道。
之后公交车摇摇晃晃的抵达了火车站,况叶找了个位置坐下,就开启漫长的候车时间。
这个点还不到八点,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也得给自己找点事来打发。
但这个时代的娱乐匮乏,手机什么就别想了,候车室连电视都没有一台。
候车的人打发时间的方法就俩,一是睡觉,二是找人聊天。
但单独出行的人很少有睡觉的,稍不注意行李可能就没了;更多的是找身边的人聊天。
所以不大的候车室中,还是相当热闹的。
况叶一开始听着旁边的人聊天,后面也偶尔插一两句,后续融入到闲聊的队伍中。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不同车次的旅客上车,候车室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夜也越来越深,周围也就逐渐变得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况叶看了一眼手表,离他等待的列车到来,还有四十多分钟,却也找不到聊天的人。
无奈,他只能从斜跨的背包中取出提前准备的小说,打发起时间来。
之前他就知道,这一趟车程时间比较长,所以就准备了些打发时间的东西,斜跨包中的小说就是。
小说是近期才买的,还没有翻阅,正好有些新鲜感,所以这四十分钟的时间也不难熬。
他乘坐的列车,这次也基本没有晚点,差不多的时间就进站了。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挥,他和同车次的乘客有序的上车。
因为是始发站临近的第二站,此时火车上还不怎么拥挤,上车的时候非常的顺利。
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况叶才坐好等待火车再次启动。
这个时间点,火车上的其它乘客还有不少没睡,加上新上来的乘客,车厢一时间也热闹了起来。
况叶的座位是两人坐,旁边还有一位乘客,当然对面也还有两个位置。
不过这个时候,车厢中还有空位,对面的座位此时正好还空着。
“嚯,小伙子长得够高啊!”看到况叶第一眼,旁边的乘客就有些惊叹的开口。
“这位大哥你好,你这是到哪去啊?”
对此,况叶只是笑笑,他这个子在这里,陌生人见到后都要惊叹一番,早就已经习惯了。
“去汉市,小伙子去哪?”这位大哥也应了一句,再反问况叶去哪。
“京市。”况叶回了句。
之后两人就闲聊起来。
当然除了问了目的地,更多隐私性的问题两人也有分寸没有透露,后面都是天南地北的侃大山。
但这份闲聊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火车启动,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就在山间穿梭起来。
这个时候车窗外也陷入了一片黑暗中,随着穿山过洞的呼啸声,车厢中也逐渐安静下来。
见此,况叶也闭眼开始休息起来。
不过因为在火车上,他睡得并不踏实,随着火车抵达下一个站口,又一批乘客上车,他睁眼观察了一会儿,就继续闭眼休息了。
之后再经过一站,车窗外面也已经亮开。
随着白天的到来,车厢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他对面的两个位置也等来了乘客。
火车坐在一起算是一种缘分,新来的两名乘客,一男一女应该是夫妻,性格也是开朗的那一挂,见到况叶和旁边的大哥也都打声招呼。
后面也逐渐聊了起来。
况叶也时不时的加入话题中,但更多是看看窗外的景色。
火车外面的景色,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有些单调,离开城镇之后,大部分都是山川河流,以及一些乡村景色。
况叶却十分喜欢窗外流转的景色,随着山间的起伏,植被的变化,他大致判断出火车行事到了那个地方。
一趟由南向北的火车,这一路上的景色变换,几乎让他目不暇接。
傍晚的时候,旁边大哥要去的汉市已经抵达,随着他的下车,后续上来的乘客很快补齐了空出来位置。
这次是一个年轻的小伙,看着把他送到火车上一对父子,况叶就大致判断出小伙的身份。
“你好,小兄弟是去哪?”
随着火车的再次启动,小伙和亲人挥别,正陷入有些茫然的情绪时,况况叶问了一句。
“你好,我去京市。”小伙看了一眼况叶,见他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却面容和善,倒也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那正巧,我也是到京市。我是况叶,不知道小兄弟如何称呼?”听到小伙的回答,况叶心底也有些意外,虽然有些猜测,没想到这么巧,就交换了姓名。
“我叫田双成,况大哥你也是去京市的,是在那工作吗?”听到况叶也是去京市,叫田双成的小伙眼睛一亮,不由的问出声。
他一个人第一次去京市,正有些茫然呢,要是有人指路那就方便许多。
“不是,我也第一次去京市。”况叶摇头,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的确是第一次去京市。
“这样么,那况大哥你去京市是?”见况叶摇头,田双成有些失落,但很快就打起精神问起其他的事。
“你多大了?我看着比你大些,就叫你小田怎么样?”听到小伙的问话,就知道这小子应该第一次出远门,问话毫无顾忌,自己也没有什么防人之心。
“成年了,叫我小田就成。”田双成见况叶二十多岁的模样,也知道自己年龄肯定比不过,叫他小田他没意见。
成年了?听到这样的回答,况叶笑着看了一眼田双成。
不说具体的年龄,却说自己成年,细想一下就知道这话有些水分。这小子应该还没满十八,不过算虚岁的话也的确成年了。
“小田,我去京市上学。”大致知道田双成的情况,况叶也没瞒着,他正好有相交的打算,透露些情况也没事。
“哎!那更巧了,我也是去上学!”田双成听完一乐,拍手说道。
这之后,况叶就和田双成聊了起来。
小伙子还真是第一次出门,没有什么警惕心,几乎很快和况叶交代了自己的身家。
就差家里有几口人还没说了。
幸好他遇上的事况叶,不是什么歹人,要不然被人卖了还自顾自的乐呢。
通过聊天,况叶也算清楚了田双成的去京市的哪个学校上课。
就他这傻白甜的性子,还真让人想不到他竟然是被法学专业录取的。
这个时候,真应了一句“人不可貌相”。
之后的车程,一路上乘客上上下下,唯有田双成和况叶一直坐到了终点站。
而这时候已经是十四号的下午四点左右。
按照火车正常的抵达时间算,他们这趟火车晚点了差不多五个小时。
但在下车的时候,听着旁边熟悉的这趟火车的乘客说,晚点五个小时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
有的时候情况比这趟更严重,原本应该中午抵达的火车,可能深夜才能抵达。
听到这,况叶和同行的田成双心中也只剩下了庆幸。
要是真的深夜才抵达,两人怕是得在车站过一夜了。
而京市的温度,就是一个难题了。
刚刚小火车的那一刻,迎面而来的寒风,就让况叶坐了快三天三夜车的脑子清醒了过来。
三月中旬的天,京市却还是非常的冷。
非要形容的话,对于一般的南方人来说,可以说是寒风刺骨,还特别的干燥。
况叶因为早有准备,且体质异于常人的原因,倒也还受得住。
不过这样的温度,可就苦了旁边的田双成。来自汉市的他,虽然也经历过寒冷的冬天,但这个时候汉市也逐渐转暖起来。
因此说穿的衣物相对不那么厚实,就算况叶提醒他一番,也没翻出多厚的衣物。
和况叶一样,他有大部分行李都是让邮局寄到京市的,而其中厚实些的衣物,考虑到冬天才用得着,就大多数寄走了。
因此,走出车厢不久,田双成就真切的感受到了寒风的威力。
“叶子哥,我们往哪走啊?”出了车站,望着人流交织的前方,田双成有些茫然。
他虽然知道自己学校的名字,但学校具体在哪,还真找不到方向。
“我们先去看看有没有接待的学长。”听到这句问话,况叶就知道田双成的脑子被冻的有些懵了。
他就算不知道有没有接待的学长,但公交车总应该知道的,但这个时候就是没想起来。
“哦。”田双成真的有些懵,此时只能跟着况叶后边走。
见此,况叶只能把人看紧点。
人都已经到京市了,这要是临门一脚出了问题,就太糟心了。
走出车站,仗着个子高的优势,况叶扫视了一圈周围的情况,放下了一处立着学校牌子的地点。
这应该就是各个高效接待新生驻点。
确定好了方向,况叶领着人就朝那边走,在人群中穿梭了一会儿,很快就来到这些驻点。
一一的扫视一番,况叶很快确定了田双成学校的位置,便领着人过去了。
“你好。”
“你好,学弟们是京大哪个系的?欢迎欢迎。”闲极无聊的接待人员,见到况叶两人终于有了精神,望着两人笑着招呼到。
“学长你好,这位是京大法律系的田双成,我是送他过来的。”况叶把跟在他后边的田双成拉出来,道明了情况。
“法律系的田双成?我看看。”只有一人接待的学长也不失望,连忙把名册翻出来,找到法律系的新生名单,果然在上面找到田双成。
之后田双成拿出录取通知书对照了一下,这人基本上就确定了,更多的就要去学校再说了。
把人交到了学校接待人的手中,况叶也算放心下来。
集中的接待驻点,还有具体的名单,这接待人员基本上也就能确认了,田双成后边也能全乎的到校报道。
况叶的现在的年龄几乎快大了田双成的一倍,虽然是以同辈相交,但田双成这性子况叶几乎把人当成小辈看,怎么也得确认了安全。
“小田,你后边就跟你这位学长去学校,后边有时间也可以到我学校来找我。”
把人安顿好,况叶也准备去京市中医药大学报道。
“叶子哥,我陪你去找吧,反正都在这一片。宁学长,麻烦你帮忙看一会儿行李可以吗?”见况叶要走,田双成连忙把一部分行李放下,准备也陪况叶去找学校的接待驻点。
“去吧,我们还有一会儿才走呢。”宁学长见状,也笑着摆手,让田双成放心。
反正驻点都离得近,耽误不了什么时间,再说他们还要再等一会儿,看还有没有新生来报道。
就这样,况叶继续领着田双成去京市中医药大学的接待驻点。
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了具体的位置,也根本不用再找,直接就朝着目的地去了。
“学长你好,我是今年的新生况叶,中药制药专业。”见到接待处的人,况叶直接道明身份和来意。
“欢迎欢迎!我看看,况叶是吧。”接待的学长翻看了下名册,很快就确定了况叶的身份。
和京大不一样,京市中医药大学是专业设立不多,招生数量自然也不多。
接待处的名册也比较薄。
找到了地方,况叶和田双成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分开了,约定之后有时间再约。
田双成离开之后,况叶也和接待他的学长闲聊起来。
接待他的学长,姓张,年龄其实不算多大。
这些年高考没有恢复,但一部分高校其实也没有停止招生。
就况叶下乡所在的省,在七一年的时候也逐渐恢复的招生,不过那个时候的大学生,都叫做工农兵大学生。
张学长也是一名工农兵大学生。
交流一番后,况叶知道他是七五年被招收的,再过一年也要毕业了。
了解完张学长的情况,况叶也聊起今年新生的事。
主要是他看了一眼接待处驻点的情况,他们这的新生竟然只有他一人。
“咳咳,时间还早嘛,学校规定十八号之前报道,今天才十四号呢。”对于况叶的疑问,张学长也稍显尴尬的解释了一下。
见此,况叶也没再讨论这个话题,而是和张学长打听起学校里的事项。
毕竟他之后至少要在学校待四年,有前边的学长领路,也能减少一些摸索时间。
张学长此时也闲极无聊,就和况叶说起学校中的注意事项。
甚至聊起食堂哪个师傅的手艺最好,洗澡堂里的哪个水龙头有问题。
听着这些琐事,况叶也没有不耐烦。
事情虽小,却也是实实在在影响着之后的生活舒适度。
不过聊天却没有持续多久,五点钟的时候,另外一位学长来换班,况叶就和张学长乘坐公交车去了学校报道。
坐在公交车上,况叶在和张学长交谈的同时,也观察这窗外的一切。
这个时候的京市,和他原本时空的首都简直就是两座城市。
繁华街道,高耸林立的大楼,这里通通见不到。
京市的房屋,如今基本上都不高,高层建筑也最多是六七层的楼房。
至于街道,繁华的商业门店没有,因为这个时间,私营还没有兴起。
况叶将要就读的学校倒是很好找,坐在公交车上,他观察了一下,几乎是沿着火车站朝北直走,半个多小时后就抵达了学校的大门。
站在学校门口,况叶大致看了一眼,和张志为就读的观市师范学院差不了多少。
虽然面积大了些,但随着张学长带着他在学校办理相关的手续,学校的全貌也况叶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学校不大,能容纳的人有限,也难怪今天下午看到的名册比较薄。
“这就是你的寝室了,还好你带了被褥,今天晚上也不用愁了。”一些手续今天已经办不了,张学长带着他把能办理的手续处理完,就直接领着况叶到了宿舍楼。
况叶分到的宿舍就在一楼,进入宿舍楼的小院跨步就到。
推开宿舍的大门,此时里面一个人也没有,空置的床铺更添了几分萧索。
这样的场景,况叶倒没有什么意外。
检查了一下门窗,发现是修整过的,就放下心来。
寝室里看着空荡荡的没什么关系,等入住的人一到起,到时候还可能显得拥挤。
只要门窗完好,就不怕晚上睡觉的时候漏风,也能保障不被冻着。
“床我等会儿回来铺,张学长这个时候肚子应该饿了吧,今天麻烦你了,晚饭就由我来请吧。”把东西放下,况叶也不准备在寝室里待多久,拉着张学长就准备出门找些吃的。
“哎哎哎!我们去食堂吃吧,我请客。”被况叶拉着走的张学长有些反应不过来,只能跟着走。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况叶刚到京市,吃饭还是一件麻烦事,还是去食堂吃比较方便。
“没事,能用的粮票我有,学长跟我说说附近的饭店在哪?”况叶没松手,直接拉着张学长朝校门口走,同时问起路来。
在来京市之前,他就做了些准备。
粮票的事,他早在高考结束的时候,就找乔书记那边帮忙兑换了些全国粮票。
所以他想要请客吃饭,完全没有问题。
“行吧,出了校门往西走,不远处就有家饭店。”张学长抵不过况叶的力气,再听况叶有能用的粮票,也就随他去了。
走出校门后,直接领着况叶往他说的那家饭店走去。
走了差不多五六分钟,两人也终于到了饭店。
虽然是况叶请客,张学长却没有让他破费,两人最终各自吃了一大碗炸酱面。
填饱肚子,外面的天早已黑尽。
况叶和张学长顶着冷风,也没敢在外面多待,很快便回了宿舍。
一个人把床铺收拾好,再整理了剩余的行李,况叶准备洗漱一番后就躺倒床上休息。
目前况叶手上的热水壶没过明路,也就不准备外出打热水了。
锁好门窗,拉好帘布,他干脆进入空间中收拾自己一番。
汪汪汪~
几天未见主人,况叶在进入空间的第一时间,豆豆就跑了过了,围着他的腿边打转,亲热的不得了。
“后边带你出去玩。”和豆豆玩闹了一会儿,况叶搓着豆豆的狗头说道。
他养豆豆已经近七年了,这次离开九大队也就直接把豆豆带到京市。
不过乘车不便,豆豆只能放到空间中。
后面他的找个机会让豆豆过下明路,当然这期间有机会,他也会放豆豆出来放风。
乘坐火车的三天三夜,况叶都没怎么休息好,他今天进入空间也不打算久待。
和豆豆玩耍一会儿后,就烧了些热水洗漱了一番。
空间中适宜的温度,和外面的寒冷比起还无疑要舒服很多,但洗漱过后他还是回到了宿舍中。
后面只要还在宿舍,他进入空间次数应该不多了,必须的谨慎起来。
集体的生活,要是稍不注意很容易暴露。
能在这个时候考上大学的人,都不是瞎子,况叶自然也会小心点。
要想避开耳目,只能等他有单独的空间才行。
躺到刚刚铺好没多久的床上,沾上枕头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一点不适应都没有。
寒风凛冽的深夜,让周围显得一片寂寥。
一夜好眠后,况叶再次醒来的时候,乘车三天的疲劳尽去。
起床收拾一番,不久后况叶的宿舍门就被敲响,张学长这边一早就过来了。
今早的早饭,张学长说什么都得让他请,况叶也就跟着他在学校的食堂吃了顿味道还不错的早餐。
早饭过后,张学长就带着况叶把昨天没有办下来的手续全部弄完。
处理完这一些手续过后,时间也才半上午。
主要是况叶来的早,这个时候办事基本上不用排队,到地儿就给马上解决了,效率不可谓不快。
“况学弟,校门外的公交车可以直达最近得把百货商店,你有什么东西要添置就去那边看看,我这边还有事,就先去忙了。”
这些事都处理好,张学长才提出了告辞。
“麻烦张学长了,你先去忙吧。”对于张学长从昨天傍晚带着自己忙上忙下,况叶十分的感谢。
这些事,其实接待的学长不亲力亲为也是可以的。也是张学长人不错,才这番帮忙,他这边有事,况叶自然不能再耽搁人。
送学长离开之后,况叶就来到校门外不远处的公交站台。
找到刚刚张学长交代的公交车路线,确认一下具体的站点,就开始等待来车。
他的确有不少东西需要添置。
就说热水壶,空间中的那个已经是十年前的款式了,这个时候就算过了明路也有些显眼。
他这边也不缺票和钱,干脆去买一个新的也不错。
而且京市的温度比先预想的要低,有些东西也要添置,虽然他体质不错,但也经不住糟蹋。
等了好一会儿,终于等到了他要乘坐的那辆公交车。
上车,找了一个临窗的位置坐下,这一路上正好再观察观察京市的街道和布局。
这个他十分陌生的城市,得好好熟悉一番才行。
第200章
公交车虽然是在学校门口附近坐的, 但这里的其实算不上繁华。
昨天傍晚过来的时候,况叶跟着张学长一路忙着办理手续,之后虽然出门吃了顿晚饭。
但周围的环境,却是今天上午才看得真切些。
京市中医药大学, 所处的位置处于已经是紧挨着郊区, 后边一望大片的田野映入眼帘。
坐在车窗边, 随着车辆的前进, 街道边的景象也逐渐变换起来。
三月的京市气温不高, 但却也是有太阳的。比起昨天傍晚行人归家的景象,此时街道却要热闹许多。
况叶要添置些日用品, 其实学校附近就有一个商场。
不过他今天也不忙,就准备走远一点,去安定门内街那边看看。
之所以决定去着,还是他和张学长打听一番的结果。
京市,他也是第一次来, 想要摸清楚方向,和当初在安琼县可不一样。
安琼县城就那么大点,他光是靠脚步就能丈量出来,最多花半天的时间就能搞定。
但京市作为全国的首府,虽然现在还不及后世那把繁华, 但却也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据他所知,就目前市区的常驻人口约有五百万左右。
可以容纳这么多人的城市,用当初的笨办法显然已经不可行, 这个时候买一张地图册才是正经。
由此,他向张学长打听了一下附近的书店, 一是方便去买地图册,二是去看看书店里面其他的物品。
最终, 张学长给他推荐了一个附近的新华书店,地址就在安定门的内街。
这处书店门市比较大,去这里找东西,也不用东奔西跑。
在公交车上摇摇晃晃了一段时间,况叶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走下车之后,他想看了一样临街的一条人工河,才把目光望向书店。
过了马路,走进书店,况叶就随着书店内的指示牌找到拜访地图册的书架。
映入眼帘的正好有一份折起地图册,一看封面竟然就是今年才出版的。
这赶巧,正好合用。
找到地图册之后,他继续在书店中逛了起来。
书册很多,不愧是京市的大书店,但一圈下来他却一本书都没买,走出书店的时候,除了一份地图册,就多了笔记本、钢笔和墨水。
琳琅满目的书籍,况叶当然是喜欢的。
但目前他不准备添置太多,他现在的宿舍不大,看床位却是要住八人,之后的空间必然拥挤,个人物品不能太多。
至于书册,想看也不会缺。
先不说学校内的阅览室,就是他刚刚光顾的这家书店旁边,就有一家图书馆,之后要是有需要可以在这些地方借阅。
离开书店,况叶直接步行。
他刚刚坐车过来的时候,已经把前来的路线记住了,安定门这边离学校那边其实也没多远,走回去的同时还可以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
京市的道路横平竖直的,只要沿着大道走,不进小胡同的话,也不至于迷路什么的。
一路走走停停,街边的景色让况叶看了个稀奇。
当然也不是说这景色有多好,主要无论是他原来的时空,还是来到这个时代,周围的环境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的模样。
到了京市这边,街边的树却都是光秃秃的模样,加上街道和房屋也大都不是鲜艳的颜色,就让这一切看起来有些灰蒙蒙的。
不过这些也掩盖不了,街上行人眼中的亮光。
十年的阴霾尽去,随之而来的新政策,以及去年末的高考更是让这片大地换发新生,那股精气神让况叶侧目。
不过三月的天,哪怕是太阳出来,迎面吹来的风还是有些让人难受。
况叶身体不错,但装备没有当地人齐全,走了这么一会儿,还是有些遭不住。
来到百货商场的商场后,添置的东西又增添了几样。
防风保暖的雷锋帽、一条能捂紧脖领甚至可以当防风口罩的围巾,再加一双皮手套。
当然厚实且防水的靴子也来一双,他以前的鞋,在京市这边完全不够用。
至于棉袄这类的衣物,倒不用现在添。
一是他现在的棉袄足够御寒,二是三月一过,京市的天也将逐渐暖和起来,暂时用不上。
空间还堆着不少棉花,下半年的时候找个机会,用这些再做两件厚实些的。
除了这些,他还有另外一个考虑。
添新衣固然可喜,但全身上下都是,却有些太过显眼。
除了防寒保暖的衣物,他最初打算买的热水壶也买了一个新的,然后就是一些洗漱用品。
至于饭盒、茶缸、脸盆这类的物件,倒也不用买。
他带的行李中就有这些,这一路上还得用。
这些东西买下来,也没占多大的地儿,况叶斜挎的布包装满,两手都还能空下来。
“同志,这火炉子要不带一个,这可是取暖烧水的好东西。”况叶把一些东西买齐,准备离开的商场的时候,路过了一个摆着火炉的门市,多看了一样就被招呼了一声。
看着摆着整整齐齐的火炉子,况叶也停下了脚步。
想到宿舍里的情况,这火炉子添一个也不错,不说取暖的问题,就是平时烧个热水,或者其他需要烘烤的时候也方便。
和后世已经实现大面积集体供暖的情况不同,如今京市的供暖还不全乎。
虽然已经有部分公共设施和住房有了统一的供暖,但还有不少地方没有。
而况叶所在的学校目前就没有,所以这宿舍一到冬天还得靠其他的方式取暖。
昨天和张学长聊天的时候,他也提到宿舍中取暖有个火炉子方便许多。
当然经济情况可以的话,也可以买电褥子。
不过火炉子更加经济实惠,且用处也更多。
况叶考虑到已经三月了,原本不打算买的,但被人叫住了,也正好看看。
和招呼他的工作人员聊了聊,大致了解了下火炉子的价格,以及煤球的价格,况叶干脆入手了一个小一点的火炉子。
别看这火炉子不大,还没小腿高,分量却不轻。
况叶倒也能轻松的提回宿舍,但店里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煤炉子和煤球可以一起送到宿舍,他也就省了那个力气。
但让之所以能送,也是百货商场这边离学校不算远,骑着三轮车几分钟的事。
后边他还顺便搭了趟顺风车,在中午边点的时候回到了学校。
“麻烦同志了,这是钱款你点点。”等待煤球卸下堆放在宿舍的外墙根,况叶也干脆的接了货款,客气的送走送货的师傅。
煤球没放宿舍内,里面的空间本来就不大,放在外面还能晾晾。
今天早上出门后,就锁着的寝室门,在况叶回来之前就一直没有被人动过。
他出去的这一上午,还是没有一个新的的舍友来报道。
回到宿舍,况叶把买回来的东西整理了一番,期间还从空间中偷渡出些他常用的小东西,才算把平时要用的东西添置好。
等清理完这些,他才发现些问题。
上午匆匆忙忙,有东西漏买了,打扫卫生的扫帚簸箕没有,火炉子上的烧水壶没有,给火炉子引火的东西也没有。
虽然他空间中也有,但这些东西最好还是明面上采买比较好。
如此,他今天下午还得去趟百货商场才行。
不过他现在得先去解决一下午饭问题,在外面逛了一上午,早上的那点东西早就消化完了。
学校的食堂他暂时去不了,虽然办理了入学手续,但生活补助费和粮票,以及学校食堂要用到的饭票和菜票,暂时还不能到位。
走出校门,往今天上午路过的一家饭店走去,半个小时后他填饱肚子从饭店走出来。
这个时代的物资匮乏,后世千变万化的美食,一般家庭难得享受,就算况叶有空间,手上也不缺钱,但弄点好吃的,还真没后世那么容易。
南北饮食有差异,但对况叶来说还好。无论是面食还是米饭,口味清淡与否,只要是好吃,那就是顶顶的。
京市如今能够营业的饭店,掌厨的师傅大多有一手好厨艺,饭店中的菜色味道自然不差。
一顿饱餐之后,他也没急着回学校,商场那边也没急着去,而是慢悠悠的逛了起来。
上午买的地图册,他也看了一遍,就在安定门往北再走一段路,就是地坛。
这地儿也近,他正好去逛逛,看看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的遗产。
一下午的时间就这么消磨掉,况叶拎着采买的扫帚等物,再次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跨进宿舍小院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了不同。
有新的舍友来了!
此时宿舍的灯光已亮,门也是虚掩着的,里面还传出聊天的声音。
扣扣!吱~
“你们好,我是况叶,昨天到的。”敲门提醒一下宿舍内的人后,况叶轻轻推开门,就看到里面陌生的两个面孔。
“你好,我是苏继军。”见到况叶进来,其中明显年龄要大的男子开口道。
“我是田宜。”另外一名看着二十多岁的男子也紧接着介绍自己一番。
“苏同学、田同学你们好,我老家是潇省的,后面下乡十来年,不知道你们老家是哪的?”认识了两人,况叶把手上的东西放下,笑呵呵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就打听起两位舍友的情况。
“我老家鲁省的,也下乡了近十年。”苏继军开口道,那有些特殊的口音,况叶一听就知道大致是来自哪个地方。
“我是冀省的,之前也下乡了两年。况同学和苏大哥你们都下乡了十来年,那岂不是都是老三届?”田宜也笑着开口,后边又有些惊奇的问道。
苏继军看着三十出头,手上的老茧和眼角的风霜,不会让人怀疑他的年龄。
但况叶看着却有些不一样,整个人的精气神和苏继军一比较,年轻太多。
在田宜看来,况叶应该和他年龄差不多,但他却说自己下乡已经十来年。
“我的确是,六八年冬去插的队,想想都是这么久的事了~”说起老三届,苏继军想到下乡这些年,心中感叹不已。
“我比老三届还早点,六三年就下了乡,算起来差不多有十四年多了。”对于这个问题,况叶倒是笑着摇摇头。
他是知青中比较早的那一批,当初六六年的时候,很多知青都自行回城了,最后再回来的人不多。
“六三年!?”田宜有些不敢相信。
六三年下乡的知青,他下乡的时候,基本上就没见到过,现在竟然有一个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
而且,六三年就下乡了,年龄到现在怎么也三十岁了,况叶的模样也不符合啊。
“况况大哥你今年多大了?”旁边的苏继军也有些惊讶,他还以为况叶比自己要小,但事实可能和他的猜测有出入。
“快三十二了,我当年下乡的时候正好十七岁。”被问起年龄,况叶心下还愣了一下,主要是这些年他自己一个人过,再加上原身的年龄实际要比他小些,这一时间还在心中细算了一下,才把年龄对上。
“三十二,况大哥你这看着和我差不多啊,我今年才二十三呢。”知道况叶的年龄后,田宜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三人站在一起,况叶的个子最高,苏继军稍矮一些,田宜更矮些只有一米七出头。
田宜为此还稍稍退后了一步,才更加方便且仔细的打量况叶。
一圈看下来,虽然皮肤有些黝黑,但怎么看都没三十二岁,这让田宜都有些好奇这些年况叶下乡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了。
下乡插队的生活他自己深有体会,哪怕是在每年口粮不下四百斤的村子,下乡生活的汉子这么看都比实际年龄要大些。
繁重的农活和物资的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
“叫你声大哥还这没错,我今年二十九,况大哥你这是怎么保养的?”一旁的苏继军也一脸感慨的说道,当然也想问问况叶这个年龄看着还像二十多岁小伙的原因。
“我懂点制药的手艺,算是懂点医,应该是这个原因吧。”况叶没做过多的解释,而是稍稍提了一下自己有手艺傍身。
其实在后世,比实际年龄年轻是非常常见的事,但那是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而这个时代能有这个条件的显然很少。
况叶之所以能有现在的状态,有不缺物资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修炼的原因,这两样都不是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东西。
“是这样啊,看来况大哥的手艺应该相当不错。”苏继军听完也没有再追问太多,况叶的解释其实也算是解答他的一些疑惑。
下乡知青中,有特长的,插队生活都基本上不错。特别是想况叶这种会制药的,在农村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他下乡这些年,见过不少缺医少药造成的悲剧。
哪怕是后面有赤脚医生,药品依然是紧缺的东西,一些赤脚医生走乡治病,药箱中也就那么几样药,远远满足不了治病救人的需求。
不过况叶能有如今的状态,不是一句生活不错能解释的,想来其制药的手艺应该相当不错,甚至可能有保养的方子。
这也难怪他会报考京市中医药大学。
“况大哥你会制药,那专业是制药专业的吗?”田宜听完解释,到也信了,不过很快就想到况叶的专业。
刚刚他和苏继军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虽然是一个寝室的,但专业却不一样。
田宜自己是药学类的药理学专业,而苏继军是预防医学类的卫生检验专业。
“我是中药制药专业,你们是?”况叶点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专业,就问起田宜两人的专业。
他知道一个寝室内,不一定都是本专业的学生。
田宜和苏继军道出自己的专业后,况叶心下道了声果然。
现在到的三人,还真都不是一个专业的,也不知道后面来的新舍友有几人和他是同专业的。
继续和两人聊了会儿天,相互间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苏继军已经结婚,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不过他考上大学和亲人暂时分别。
但从他的言语中,知道他和伴侣感情不错,准备好好奋斗一番,以后一家人团聚。
田宜倒没有结婚,下乡两年的他,其实之前已经通过招工离开了农村,有了固定的工作。
但高考的消息传来,他自己也想拼一把,结果还真成了,所以干脆离岗来京市上学。
聊天间,田宜和苏继军把床铺和行李收拾好了,况叶也趁着这个时候把火炉子生了起来。
下午去回收站买了些引火的废纸和木柴,上午送过来的煤球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烧得,这火倒是不难生。
第一个煤球燃起来之后,况叶拎着新买的烧水壶,向苏继军和田宜问了问。
“我去打些水,你们要不要一起去?”
火炉子是升起来了,但水还是得打些才行。
“一起去。”两人倒没拒绝,他们也需要打些热水洗漱,虽然现在没有热水壶,脸盆却是有的。
洗漱的同时,也正好把厕所上了。
如今的宿舍可是没有单独的厕所的,一个楼层的厕所这些都是共用的。
一番忙活,三人回到宿舍,外面已经是完全黑下来了。
况叶看了看火炉子中的煤球,感觉状态可以了,就再用火钳填了两块,然后把烧水壶放上去,最后把底部的阀门扣上留一个小眼通气。
烧水壶中的水慢慢的烧,这样的小火一晚上基本不用担心水壶烧干,想用热水的时候又随时能有。
随着夜幕的降临,宿舍外的风仿佛越刮越大,况叶和苏继军两人闲聊的时候,火炉子也渐渐的带来了一些温度。
第一次见面,三人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最后还是况叶看两人神情疲惫提议休息,宿舍中才渐渐安静下来。
苏继军两人也的确很疲惫,没一会儿况叶就听见两人均匀的呼吸声。
两人入睡后,况叶也躺倒了自己的床上,先用意识查看了一下里面的情况,知道豆豆的情况不错就不再关注空间。
此时的时间已经不早,他也很快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刚亮起,况叶就从睡梦中醒来。
收拾一番,看了一眼炉子上的烧水壶,里面的水已经少半,剩下的却已经足够他使用。
一番动作闹出的动静,让寝室内的另外两人也醒来。
都是这个时间点起惯了的人,两人醒来后也没有耽误,迅速的收拾一番。
况叶重新换了一壶水的同时,苏继军两人也已经收拾整齐。
抬手看表,时间也才堪堪七点。
三人如今都还不能在学校的食堂吃饭,只能往学校外面走。
由况叶领路,在附近解决了早饭,再转道他昨天去的百货商场,周继军和田宜各自添置了些东西,回到学校的时候也才八点半左右。
之后况叶带着两人,和昨天张学长一样,把报道相关的手续都办妥,三人才歇了下来。
虽说是歇了下来,但三人也不是没事干。
况叶前天到的京市,一圈忙活下来,还没给亲友报信呢。
简修文他们、张志为等人、况家父母和兄弟姐妹,这些加起来要写的信件可不少。
宿舍经过如今已经收拾干净,书桌上的灰尘早已擦干净,况叶和苏继军、田宜都拿出纸笔刷刷的写起来。
三人都一样,得给亲友保平安。
就在三人写信的时候,宿舍的门被敲响,新的室友到了。
一名不认识的学长,领着三人过来。
经过介绍,三人分被是石文,二十六岁,来自云省,中医学专业;赵中华,二十三岁,来自桂省,中药制药专业;王保,二十二岁,来自闽省,药理学专业。
见到三人,况叶三人自然是热情的欢迎。
不过没有交谈多久,三人行李放好之后,学长带着三人去把报道的相关手续办理了。
等到傍晚的时候,三人才回到宿舍。
现在宿舍六人,都来自不同地方,口音各不相同,一聊起天倒是热闹非常。
三人来的晚,况叶和苏继军、田宜也领着三人一起行动起来,目前相处还算愉快。
十六号就这么一晃而过,通知书上报道的最后一天也来临。
十七号上午,况叶和宿舍的另外五人在外面逛了一圈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剩余的两位室友已经到了。
最后来的两人,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叫陈阅的小伙儿,十九岁,就来自隔壁市,专业是中医学;另外一个更小,只有十八岁,叫周卫方,本地人,专业是药理学。
这下整个宿舍满员,年龄差别很大,就是专业也有四个,和况叶同专业的也就赵中华。
相互认识后,大家性子都还不错,相处起来也比较融洽。
除了况叶他们这个宿舍,其他宿舍也逐渐热闹起来,随着报道的新生逐渐到位,整个学校也更加的热闹起来。
下午的时候,况叶一行人就受到了通知,晚上的时候各个专业的辅导员要开班会。
晚饭过后,况叶就和赵中华一起前往他们专业开班会的教室。
尽管两人提前到的,但已经有人比他们更早的来。
此时教室里面以及熙熙攘攘的坐着近十人,两人进入教室后,被热情的同学拉过去,之后就相互介绍了各自的姓名。
在和新同学聊天的时候,又有人陆续的到来。
“咳,同学们好,我姓蔡,蔡云生,是你们这四年的辅导员,你们可以叫我蔡老师。”随着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辅导员也来到教室。
等到通知的时间一到,辅导员就走上了讲台。
蔡云生应该四十出头,一脸笑容让人生不出恶感。
随着他开始讲话,教室里也逐渐安静下来。
之后就是班会的时间,先是同学们各自起身自我介绍一番。况叶也在这个时候,数了一下他们专业的人数有多少。
二十三人,男十三人,女十人。年龄也个不相同,小的十七岁,大的甚至比况叶还要大一岁。
之后就是班干部的选拔,以方便之后的大学生活。
这个时代的人都很积极,对于参选班干部这事,都积极参与选拔,况叶却没去凑这个热闹。
尽管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几年,但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还是没多少改变,比如对于某些事的疲懒。
确定了班干部之后,蔡老师就讲解了一下后面一些事情的安排。
特别是同学们关注的粮食关系这件事,这可关乎到他们的吃饭问题。
报道结束前的这几天,大多数人还能勉强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但却坚持不了太久。
这个时代上大学,待遇相当的不错。
就拿况叶他们学校来说,本科生的每个月的生活补贴一般是二十元;口粮供应二十七斤细粮,蔬菜保证每人每天一斤供应。
而学校的食堂一毛钱的主食加一份菜基本上能让人吃饱,而食堂的菜便宜的素菜一份五分钱,贵点的荤菜一份两毛钱。
只要不是顿顿都是荤菜,这二十元足够一个月的饭食花销。
甚至节省些的,还能省下来几块钱。
这个随后会由选出来的班干部办好,尽可能快的让每个人拿到生活补助和票证。
除了这,就是课程的安排。
十八号之后,况叶他们第一时间不会开课,还得经过半个月的军训,才会正式开课。
对于这个安排,整个班上的人都不意外。
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军事训练的项目,大部人都接触过。
这些年在九大队每年民兵团会组织相关的训练,况叶自然也是参加过的。
原身在上学的时候,学校也是组织过相关的训练的。
班会结束之后,况叶和赵中华回到宿舍,洗漱忙活一番后,就收拾起东西来。
他们军训的地点不在学校,而是要去另外的场所,为此得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
第二天中午,学校门口就来了几年军绿色的汽车,况叶和宿舍的另外七人,提着打包好的被褥等物坐了上去。
军训的生活,自是不用说。
半个月的时间,不仅让况叶和同班的同学熟悉了起来,更让整个专业的学生精气神都挺拔了些。
离开半个月,再次回到校园不久,况叶他们也正式开课。
况叶看了看自己专业的课表,上面的课程,诸如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这类的专业课程,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知识。
想要学好他这门专业,就算是他也不能大意。
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有限,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在课外查阅相关的书籍,随着教授们列出来的一份份书单,况叶也陷入了和张志为差不多的情况。
每天空闲的时间非常的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阅览室,吃饭都只能匆匆忙忙。
就在他忙得像个陀螺的时候,几封信件寄到了他的手上。
这其中除了亲友的回信,还有一份来自刘医生的信件。
亲友的回信中,简修文等人讲述了他们这段时间大学的生活,也恭喜况叶考入理想的大学。
况家那边的来信,倒是有一件事让况叶比较注意。
况家小弟、小妹都参加了去年年底的高考,之前况家小妹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况家小弟却一直没有消息。
上次给况家父母寄信的时候,他隐晦的问了问,这次况家父母这边也给说了相关的消息。
到目前为止,况家小弟还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如今已经四月中旬,差不多已经能彻底死心。
况家小弟目前的情况到底如何,况家父母没有明确的给他讲,但况家小弟的回信正好也一起到了。
况家小弟给他的信件中,倒是仔细的讲了讲他之后的打算。
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况家小弟这边的确是相当的不好受,但他也不是毛头小伙,难过的情绪一过,也很快的重振起心情。
况家小弟准备今年再战一次高考,要是这次还没有考上,那他就准备放弃。
毕竟他的年龄也不算小了,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爹。要是一心在这上面死磕,家里人的日子还过不过。
知道况家小弟的打算,况叶的担心也放下。
既然况家小弟准备再战一次,他这边也可以出一份力。
京市作为全国的首府,相关的书册资料自然是最丰富的,正好可以给况家小弟寄一些过去。
有了这个打算,况叶准备抽个时间,在去安定门内街那边一趟。
亲友的信件看完,就是刘医生寄过来的信件。
信件的内容,除了恭喜他之外,也给了他一些学习上的建议。除了私事,信件中还聊到上次况叶托乔书记转交的云芝草种荚,以及符牌的事。
相关的报酬,况叶当初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一次直接是一张三百元的汇款单。
不过刘医生在信件中言明,他要是有其他的要求,可以在回信上说,毕竟之后符牌还得靠况叶这边持续提供。
把汇款单收好,况叶给刘医生写回信的时候,到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现在他京市,粮食关系也转过来了,物资方面的话比起在九大队那边要好解决得多。
写完回信,趁着周末的空档,况叶出了一趟校门。
先去书店中采买了一大份资料,之后才转到邮局,把他要寄的信件和包裹寄走,最后才把三百元的汇款但兑换了。
取出来的三百块,他没有全部留在手上,而是把三分之二存进了银行。
从他开始制售药品开始,每个月的收入都不少。
随着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哪怕是放到空间中,况叶也还是觉得有些不方便。
总不能之后他和人有大款项的交易时,直接把零碎的现金提溜过去吧。
对于把钱存银行,后世来的他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因此早些年间就办理一份存折。
如今他存折上的存款,已经快接近一万。
售卖成品药,每年的收入在七八百左右,再加上回生丸每年也有些收入,十几年他的每年的花销并不大,最终手上就存下了这么些钱。
看了一下存折上的数字,况叶计划起理财的事。
这钱在现在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是他这钱到后面会越来越贬值。
现在又在上学,每天都忙个不停,每个月的花销学校的生活补助基本上就够用。
但制售成品药这事却也停下来了,也就是说每个月也基本上没有了进账。
就这点老本,他看着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的。
这个时代也正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伊始,要是不把握好这个机会,况叶自己都会觉得亏得慌。
但他现在又的确空不出手来,如今能想到的一个比较好的理财方式就是购房了。
房屋在后世的增值速度,可是有目共睹的。
但哪怕他有这个打算,现在买房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且不说现在京市的房屋大多都是公房,就算是私人所有的房屋,交易起来却也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
要找到靠谱的卖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他现在的忙碌程度,这事急不得。
不过既然有了这个打算,他也准备找人打听打听。
他们宿舍最小的周卫方就是京市本地人,正好可以找他问问。
计划好这些,况叶又在外面逛了一圈,在外吃了一顿午饭后,才提着一些零嘴回到学校。
这个时候宿舍基本上见不到人,事实也正如况叶所料,回到宿舍后其余的室友一个都不在。
想来这个时候,他们大多数都在阅览室。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了况叶,趁着独处的时候,他正好去空间中看看。
这段时间,因为独处的时间太少,他进入空间的次数也非常的少。
好在之前他就考虑到这一点,田地中种植的都是便于打理的药材等物,像是蔬菜粮食这样的农作物,如今都已经没有种植。
每次进入空空间,很快就能把田地中的事料理清楚,还能为豆豆准备些狗粮。
豆豆如今已经在空间在待了一个多月,虽然六亩大的地方足够豆豆活动,况叶还是觉得有些不好。
这段时间,他都没能找到机会放豆豆出来兜风。
看来这找房子的事情要尽快了,这样至少晚上的时间能够独处,他能处理一下空间中的事,豆豆也能过明路。
处理完空间中的事,况叶也没有在宿舍中久待,收拾好纸笔,也来到了阅览室读书。
晚上他和周卫方碰面的时候,也找到他说起帮忙看房的事。
“卫方,找你说个事。”
“况大哥,你说。”这个时候,宿舍里的人还没回来齐,但也不止况叶和周卫方两人。
但况叶也没准备瞒着人,之后他要搬出宿舍的话,找房子的事情是瞒不住的。
“我想找一处小院,你是本地人,家里面应该比较熟悉,能不能托你家人帮忙打听一番。”
“小院?况大哥你这是?”听到这,周卫方有些好奇,况叶这是打算搬出去住?
“来京市这么久,宿舍在上学的时候可以住,但总归不如自己有个窝,我就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小院。”况叶虽然没直接说要买房,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况大哥,小院怕是不好找,京市这边好多人家,一家人住的地儿也就十来平米呢,你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不?”听到这,周卫方已经明白了况叶的意思,但况叶开口就是小院,这可不怎么好找。
如今京市的住房其实相当的紧张,各处的筒子楼一家挤着一家,很多人的生活区域都是公共的。
胡同巷子里面也更是拥挤,一个小院被隔成一间间房屋,同时挤着好几户人家的不少。
“这个我知道,我不要求小院在市区,郊区边自建的小院也是可以的,唯一的要求就是小院是单独的一户,面积小点也没事;当然最好能离我们学校这边不远。”对于京市现在的住房情况,况叶也是清楚的。
对于市区的房屋,他也并没有指望。
他手上的钱也看着是不少,但想要拿下市区单独的小院,花费却太大了,他手上怎么也得留些钱才行。
郊区的位置他也不嫌弃,虽然现在看着荒凉了些,但再往后发展,这些地方也是繁华的地段。
“行吧,后面我和家里人说说,或者你们见个面详细的谈谈。”知道况叶的具体要求后,周卫方应下了此事。
应下此事除了他和况叶是室友,当然还有另外的原因。
这算是为家里另外挣得一笔收入。
周卫方虽然是京市本地人,却也不是什么有钱的人家,他家几乎是三代人挤在胡同里,家里的有正式工作的人不多,每月挣得的工资养活家人之余,剩下的并不多。
他如今上了大学倒是不用愁了,但想到家中为他和几个兄弟姐妹愁白了头的父母,他也没有推掉这份委托。
家里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这些年也零碎的接些中人的活,帮人找房看房这事倒真的能做。
和周卫方谈好这件事后,况叶就把买房的事放到了一边,继续埋头学习。
没想到周卫方这边的效率相当的不错,第二个周末的时候,就找到他约着见一面。
周末的时间,况叶还是空的出来的,自然也没有推辞。
因为是去周家拜访且托人办事,自然不能空着手去,况叶提着一包茶叶和点心,和周卫方一起来到城东的一处胡同。
这就是周卫方家所在的胡同,走进去之后,胡同的小路因为摆放的一些杂物略显拥挤。
走了一段距离之后,来到一处窄门,经过周卫方的介绍,这就是他家了。
听着周卫方朗声呼喊,门内很快就传来脚步声。
“哎,这就是况叶同学吧,多谢你对卫方平时的照顾。”很快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就出现在况叶面前,和周卫方有些相似的面容,也显示这来人的身份。
显然就是周母。
“阿姨你好,上门打扰了。”见面就能叫出况叶的名字,显然周母是特意在家等着的,况叶礼貌的叫人。
之后就被周母领进门。
进门之后,况叶也简单的打量了一下周家的住处。
之前只听周卫方简单的讲过,具体是什么样的还真不清楚,如今看到了,况叶心中还是有些感叹的。
周家的房屋,显然也是一个小院中隔出来的,唯一比较好的一点,是有一个单独可出入的窄门。面积这些并不大,加起来还只有四十来个平方。
这四十多个平方,却是周家三代人居住的地方。
但听周卫方说,他们家这已经算的上不错的。
就从这方面看,也可以看出现在京市住房方面的紧张。
周母相当的热情,招呼况叶进屋后,瓜子零嘴就摆上了桌,一开始闲聊也都是长辈般的叙话。
显然这么热情招待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周卫方。
不过况叶也没有忘了正事,这次和周母约好,并不是看房子,而是具体交代一下他想要找什么样的房屋,方便周母更精准的给他找房子。
在聊天的时候,他也从周母口中知道,之前他想得还是简单了。
这个时候,在市场流通房屋并不多。
市区的房屋,周母是建议况叶如今不要买,因为市区的房屋在购买中存在很多问题。
举个例子,就比如周家现在居住的这地儿,买卖的时候其中扯皮的事情太多。
一个小院中,好几户人家,首先就要意见统一才行。
就算把这是搞定了,也不意味这松了一口气,因为房屋的产权不明,后续想要合法合理的拿到相关的证书很难。
听到周母说的这些,况叶心里庆幸一番,好在他最开始就没有想过买市区的房子。
不过郊区的房子也不是那么好买的,特别是况叶想要一个单独的小院。
“小况,按照里的要求找,可能要花些时间,有的时候这样的房子要靠运气,就是不知道你这边急不急?”了解清楚况叶的需求后,周母就先和况叶说明了现有的情况。
要是况叶这边不急的话,她可以按照要求找,但要是急的话,条件怕是要放开些。
“黄阿姨,这事我不急,你慢慢找就是。”对此,况叶到不太急。
买房虽然是他计划中的一环,但这两年都可以慢慢看。现在还没进入八十年代呢,手上的钱不会贬值的那么快。
“那就好。”周母听到这,心底也松了口气,既然况叶这边不急,她保证按照要求找一处好地儿!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