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
次日。
裴清一大早起来, 他还记得裴穆说的事,赶紧找了个没人的时候,问道:“爹, 娘是什么反应啊?”
裴清一提这件事,裴穆就想起昨天的尴尬, 神情有些微妙, 这就让一直关注他的裴清有些忐忑,脸上不由得表现出来。
“娘是不高兴了吗?”裴清忐忑道。
裴穆听到裴清的声音, 瞬间回过神来, 注意到裴清的不安,赶紧摇摇头道:“没有,你娘说这事只要你开心就好。”
“而且,这事你娘早就猜到了。”裴穆说着就将昨天裴夫人的话又复述了一遍,裴清听得目瞪口呆。
裴清发誓, 他虽然是有不当官的想法,但是自觉以往给裴家人写信的时候没有透露出来,可听裴穆这么一说,裴夫人那是老早就知道了。
小爱同学专注模式不是, 他的想法就有这么明显吗?
裴清忽然感觉自己不愿意当官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心思太容易暴露了, 而当官不光是要掩盖自己的心思, 还要揣摩其他人的心思, 但是对他来说,与其在这上面耗费心力, 还不如做点其他的实事。
裴清其实没打算这么早就说出这个想法的, 这次也是凑巧,但是很快, 裴清就庆幸这次凑巧将不愿为官的事说了出来,不然麻烦更多。
因为随着裴穆回京都后,和一些亲友增强联系后,就收到了一些人暗示,示意让他去和裴清说说,也不能老闲着,该有个正经官职了。
要是裴清没有和他说不想当官的事,裴穆不会多想,甚至还会觉得有些骄傲,毕竟谁家子孙能有才华到被人催着当官呢,可得知裴清的真实想法后,再看看同僚好友的催促,裴穆有些怀疑对方是不是猜到了裴清的想法。
可能是自己劝不动,所以找他这个当爹来劝劝裴清。
可问题是他也没有劝裴清啊,甚至都不用裴清给出太多理由,他就自己说服自己了。
只是面对同僚好友,裴穆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放弃这事了,只能不断地给裴清找理由,比如什么年纪还小,能自在一会是一会,什么太久没有和裴清亲近,想让裴清多点时间和家人亲近……
前一个理由,同僚亲友还能再劝劝,可后一个理由实在是没有办法劝说,毕竟他们也清楚裴家人和裴清分开了多久,裴家会有这个想法实属正常。
要是裴清没有瑞国公的爵位也就罢了,可有了爵位,入朝为官根本不需要多担心,那推迟一段时间也不算什么。
最主要的是,裴清哪怕不当官,可还是会做事的,那他们也不用太焦急。
只是其他人可以糊弄过去,邓元却糊弄不了,虽说裴穆给出的理由都还算正当,可是态度却有些太过坚决了,这绝对是得到了裴清的意思,不然裴穆态度怎么可能这么坚定。
邓元关注了一阵裴穆的回应,寻了个机会问裴清:“你是不是不愿当官?”
裴清没想到邓元居然问得这么干脆了,愣了一下,犹豫着要怎么回复。
邓元一看裴清的反应就明白过来了,深吸口气道:“你不必说,我知道了。”
邓元反应得太快了,裴清瞥了眼邓元,有些心虚地垂下头,邓元之前一直都想着让他去户部的,只是他一直拖着,现在看样子是暴露了。
裴清以为邓元会对他表示失望,正纠结要说些什么宽慰对方的时候,就见邓元似乎是想起了什么,脸色微变,继而看向他的目光又宽和了一些。
又发生了什么?
裴清总感觉这一幕似曾相识,忽地想到,这不是和他爹的反应差不多,裴清有些好奇邓元到底是想到了什么才会转换这个态度,只是好奇归好奇,也不敢多问,怕邓元这头说服了自己,他这一问又激起了对方的怒气。
邓元想到的事很简单,那就是裴清之前做的一系列事,导致其他官员加班加点地干活,甚至有些大事也是裴清搞出来的,这得亏其他官员不知道主谋是裴清,不然裴清还不知道要得罪多少人。
可这些事能瞒得住一时,想要瞒一辈子那是有点难,这要是暴露出去,裴清只有个国公的爵位倒还好办,可要是入朝为官了,那可太容易被人抓把柄,没有把柄都要给你制造一个把柄出来。
况且邓元还忽然想到一点,就他知道的,裴清都搞出反贪这种大事来,那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裴清有没有搞事呢?
邓元想起这些年朝廷出的一些政略,以前是没有往这方面想,可现在一想,却发现一些事的出现确实有些突然,尽管给出的理由很充分,但是以前怎么一直没有提出呢,反而是在裴清在宫中出入时才提出呢?
这事一细想就让邓元惊出一身冷汗,要不是定力深厚,脸色当场就要大变,只是再定力深厚,看向裴清的神情也不免有些微的扭曲。
你小子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要是让其他人知道你提出的那些事……
不对,现在还是没有什么人知道,就算是有些人有些猜测,但也绝对猜不到他这么深。邓元清楚,如果不是他看到了一点真相,也很难往裴清这边猜,其他人怕是更难这般猜测。
至于调查,邓元相信皇帝那边也是护着裴清的,不然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泄露不出来。
不过这件事情要真是如他猜想的那般,那裴清不当官才是真的好。
邓元看着裴清长叹了口气,无言地拍了拍裴清的脑袋,没有再说什么。
第172章 第 172 章
本来只靠裴穆一个人的话, 即便能说服一些人,可还是有些人觉得裴穆的行为不妥,想用别的办法说服对方。
可谁也没有料到, 邓元在他们出声之前站了出来,其他人都以为邓元是向着他们这边的, 谁知道邓元居然是支持裴穆的说法, 甚至还隐隐有种裴清休息一阵有何不可的意味。
裴穆是裴清血缘上的长辈,而邓元虽然还没有正式表明裴清是他的弟子, 可京都内的人谁不知道, 裴清时不时就去邓家听邓元授课,和邓元关系亲厚,算是妥妥的师长了,亲爹和师父都态度一致,就算其他人还有不同的意见, 这时候也不好开口。
他们再要说的话,那就只能去找裴清,可裴清的态度也很明显,对入朝为官并不是很热衷。
更何况他们去说也起不了作用, 要是能起作用的话,他们何必拐弯抹角地找裴穆呢。
况且就算他们不开口了, 可有一个人一旦开口, 那不管是裴穆还是裴清, 都是不能拒绝的。
眼看着同僚好友都放弃了说裴清的事,裴穆松了一口气, 但是心还没有彻底放下, 因为只要皇帝想要让裴清入朝为官,那裴清也不好拒绝。
虽说一些隐士狂生是可以拒官的, 但裴清可和他们不一样,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了朝堂,做不了拒官的事。
虽然裴穆还没有去和皇帝说,但是他的行动太过明显,尤其是加上邓元,就更加显眼了,皇帝想不知道都不难。
其他人或许会以为这是裴穆自己的想法,和裴清无关,可是皇帝这些天和裴穆接触不少,自然是看出了裴穆的真实态度,怕不是裴穆想让裴清休息,而是裴清自己想休息。
如果这真是皇帝头一次知道裴清的想法,他可能会不满,但要说起来,皇帝可比谁都早知道裴清不想当官的事,而裴清不愿当官却也不影响他为朝廷出力,这就减轻了皇帝的不满。
尤其是裴清做的事多了,搞出来的事大了,皇帝的想法也渐渐地和邓元一般,觉得裴清不入朝为官也算不得什么坏事。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皇帝知道,他真开口要让裴清入朝为官,对方还是会答应下来,只是会不太开心,现在既然不是非要裴清这样做不可,那何不就让裴清高兴高兴。
这么些年的相处下来,皇帝已经把裴清看作是自己喜爱的小辈,还是难得不是那么怕他,和他亲近的小辈,所以在一些事情上,皇帝还是愿意宽容点对裴清。
官场上的人哪个不聪明,就算一时半会看不透皇帝的意思,听身边人一解释也就明白了,得知皇帝的意思后,不少想着让裴清入朝干活的官员是遗憾的,而更多的人则是羡慕嫉妒。
这事足以证明裴清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裴穆本来还没有看懂皇帝的态度,正纠结呢,就被邓元点醒,裴穆愣了好一会喃喃道:“怪不得清儿会……”
这完全是被皇帝溺爱的啊,不然怎么敢这么放松自己。
不过裴穆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邓元的咳嗽声给打断了,面对邓元提醒的眼神,裴穆一下反应过来,有些事知道归知道,但最好不要说出来。
谢云煜自从裴家人回京都,就做好了应对的心理准备,尽管裴家人在信里已经接受了他的存在,可信归信,回到京都后,裴穆裴夫人和裴峻真的看到他和裴清在一起,说不定就会看不惯,产生别的想法呢。
而在京都城外迎接三人时,从裴峻身上,谢云煜就感受到了一种预感。
只是还没有等谢云煜实施化解办法,就发现他和裴清的感情似乎没有阻碍了,因为裴家人的关注先是被封爵的事所吸引,等到确定爵位后,又被裴清不愿入朝为官的事牵扯,都没有什么闲心来注意他。
本来裴峻还是有点空闲的,只是在得知裴清的想法后,裴峻就更加努力地上进了,大概是想让自己更强,才好让裴清随心所欲地休息,而这一努力上进,就更没有时间去找谢云煜。
如果不是清楚裴清不愿入朝为官的想法很早就有,谢云煜都要以为这是裴清为了给他解围而弄出来的。
“想什么呢?”进宫的路上,裴清发现谢云煜正出神,有点好奇。
谢云煜回过神,将他刚才的思考小声说了出来。
“这说明你运气好啊!”裴清挑眉,“而且这事我觉得不光是我的影响,爹娘大哥他们应该也是喜欢你的,才借着这个机会顺坡下驴,真想给你挑刺哪里会找不出时间呢。”
就裴清他看小说的经验来看,真想找麻烦的话,那随时都能找麻烦,忙根本就不是理由,更别提谢云煜这段时间可是在裴家吃饭,都不用找机会,直接就可以在饭桌上找麻烦了。
当然,裴清会说得这么直白,也是因为他发现了谢云煜的性格问题,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谢云煜总有一些不自信,甚至是自厌。
只是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谢云煜不会表现出来,可他对裴清太在意了,哪怕想控制这种情绪不被裴清发现,最后还是被裴清看出来了。
虽然不管谢云煜是什么样的,裴清都喜欢,可这种性格很容易伤到谢云煜自己,裴清一直试图给谢云煜一些自信,让他明白他就是最好的。
听着裴清的解释,谢云煜一愣,他之前一直没敢往这方面想,可现在听裴清一说,似乎还真是这样的。
第173章 第 173 章
尽管知道裴清这样说或许是在宽慰自己, 可这样的宽慰也让谢云煜心头的焦虑去了不少,脸上的笑容也越发地柔和。
以至于等谢云煜进入大理寺时,下属一抬头就看到上官浑身散发着幸福的气息, 突然有种被人往嘴里塞了一大把蜜糖,甜到齁的错觉。
好在在谢云煜送走裴清后, 脸上的笑容就恢复了以往的和煦, 也让下属莫名松了口气。
虽然刚才的谢云煜可能更好相处,但是他们实在是不太能习惯。
要说起裴清和谢云煜的关系, 可以说大理寺的人算是除裴家人以外最早知道的, 因为裴清和谢云煜在一起后压根就不避人。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看出来,因为裴清和谢云煜之前就很亲密,现在只是更亲密一点,只是情.人之间的亲密还是不一样,加之大理寺的官员总是会注意到各种细节, 然后不自觉地分析,这一分析就把两人的关系给看出来了。
只是发现归发现,却没有人多说什么,反而一些人猜到这点后恍然大悟, 怪不得谢大人不肯成亲,原来是和裴小公子在一起了。
虽说这龙阳之好有些特殊, 但是和他们也没有关系, 大理寺的人知道后惊讶了一阵, 也就平静下来,不过还是将消息瞒得死死的, 不敢泄露出去。
虽说谢云煜看着没有隐瞒的依偎, 对方真要隐瞒他们也不可能看出来,可这事终归是不好大剌剌说出来的, 谢云煜不隐瞒是他的事,可消息要是从他们这边泄露出去,万一有问题那就麻烦了。
谢云煜一开始不敢太大张旗鼓的,毕竟没有得到裴家人的同意,所以没说什么,而等他得到裴家人的同意后,也不好为了这事特意说一句。
而到现在,谢云煜对他和裴清的感情有了信心,也不在乎其他人知不知道,反正裴清和他都不会受到其他人影响。
况且谢云煜也清楚外人会怎么看待他和裴清的感情,哪怕知道他们在一起,肯定还是会觉得他们需要成亲,不知道他和裴清关系的话反而会忽略这点。
毕竟他这么多年都没有考虑成亲的事,相熟的人也已经差不多放弃,可裴清还年轻,不提还好,一提起来,来试探亲事的人怕是多得很,尤其是裴清如今又是国公,有这个爵位在更是吸引人了。
进宫的路上,裴清掀开帘子朝外看去,发现路上似乎多了不少人,神情也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兴奋中带着丝丝的忐忑。
如果只是一个人这样就罢了,很多人都是这个神情,这就让裴清有些好奇,忍不住问了车夫一句:“今日是有什么大事吗?”
“公子,您忘了,今日是科举考试开始的日子。”车夫诧异回道。
车夫这话一下子提醒了裴清,因着裴家人回来,皇帝那边也没有什么事,就干脆让他好好在家陪陪家里人,所以这些天裴清过得比较悠闲,今天是什么日子自然也没有记住。
看着路上或是穿着旧衣袍的学子,或是衣着华贵的富家子弟,又或是年纪略大手脚粗糙的中年人,裴清安静了下来,让马车在路边停停,静静地看着他们朝着考试院走去。
等这一批人走了,裴清才让车夫继续往前走。
车夫见裴清对这些学子感兴趣,也笑着说了一些关于学子的事,让裴清听得津津有味,倒不觉得路上无聊了。
要说起来,京都来了这么一批学子后确实热闹了不少,不说别的,能有自信来京都,并且在考试中通过考核的都是人才,对自己的才华也是非常的自信,因此一旦开始讨论,就很容易吵起来。
而这次科举考试的科目又很多,考古文经典的科目虽然普通人了解不多,但是京都的百姓也都知道古文经典重要,都会认真地听。
尤其是学子双方吵起来后,那个个都是引经据典,互相甩史料,大大丰富了围观群众的知识面。
如果只是这种吵闹,会吸引一些百姓,但是更多的百姓听一会儿就不愿意听了,毕竟经典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哪怕知道这些知识重要,可也没有办法多抽时间听听。
更何况这些知识在没有基础的时候听也只觉得枯燥,普通百姓记忆力也一般,听着后面可能就把前面的给忘了,听到后面越听迷糊。
但是除了古文经典外,科举考试的科目还有一些非常实用的科目,比如在普通百姓看来是考核工匠的工科,考验算学的算术科,甚至还有农学科目,每一样都非常的吸引老百姓。
不过最开始是农学科和工科比较受百姓关注,而算术科不少人都觉得没有必要了解太深,只要能算点算术就够了,结果算学学子看到其他学家备受百姓的关注,算学无人问津,硬是靠着和工科合作给争取到了吸引力。
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农家学子,本来一些农家学子家资不丰,只能住在京郊朝廷修建的宿舍内,但是京都附近的农户得知这些人都是来参加农学考试的,一个个的都招呼对方去他们村子里看看,包吃包住,还给额外的银钱做报酬。
只是还没有等这些农家学子同意,农学研究院的人就来了,直接将这些农家学子全部打包带走,不过就在附近农户失望的时候,这些学子又带着任务出来,到他们村子里亲自实践研究了。
“马上就是科举考试,他们不会觉得耽误时间吗?”裴清忍不住问。
“公子,您忘了,就算他们通过考试,那最后最好的去处也是农学研究院,这能提前去还不好吗?”车夫说道。
裴清眨眨眼,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这点,要是别的学子,这确实有点耽误功夫,可对农学来说,反而是个助力。
“那其他学子有异议吗?”裴清问。
“听说倒是有人提起过,不过大部分学子都是羡慕农家在京都有这么个根基在。”车夫回道。
最主要还是科举分科,哪怕农家学子在实践中得到了进步,但是并不会影响其他人,所以才没有闹出什么事。
第174章 第 174 章
季鹏以为自己参加过朝廷安排的考核, 有了一些经验后,再参加科举考试就不会紧张,直到昨日睡下, 季鹏都是这样想的。
然而等他真的踏上了前往科举考试院的路时,却发现他以为的不紧张只是他的错觉, 真正的考场和模拟考场还是不一样的, 拿到考题时季鹏只感觉头脑一片空白。
好在之前的模拟考试确实是起到了锻炼作用,季鹏稳住心神后, 脑子也清醒了一些, 知道这场科举考试有多重要,这才开始认真作答。
而随着作答逐渐深入,季鹏越发体会到了模拟考试的好处,若他是头一遭遇到这样的考试题目,哪怕之前自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怕也是会打个措手不及,而现在就轻松了一些。
不过轻松归轻松,季鹏也没敢太放松,因为他觉得答题轻松, 其他学子说不定也觉得轻松呢,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小心谨慎, 万一就因为放松疏忽了而落榜, 那他不知道会多懊恼。
考场内的不少学子的想法和季鹏相似, 答起题来都谨慎无比,生怕疏忽导致落榜。
其实这些学子都想岔了, 这次的科举看似只有两个结果, 上榜或者落榜,可实际上只要科举成绩达标, 或者某一部分极为突出的话,也是会被朝廷征召的,只是和上榜的学子相比待遇就要差些。
上榜的学子或是进入官署实习,或是成为某个学科的研究人员,而这些成绩达标的落榜学子则是助手,只不过这样他们就不能算官身,但是和落榜后什么都没有比,结果还是好了不少。
而对朝廷来说,普通官吏多了算不上什么好事,尤其是科举确定了三年一次,这么一轮轮地来,官吏就太多了。可看着裴清出成果这么些年,不管是谁都不得不承认,能做研究的人还是稀缺的,要是能长期稳定地提供研究人员,这绝对是大好事。
至于说研究人员给实职不太行,那还可以给虚职啊,虚职加上去就是多给点俸禄,地位也高些,倒是不会太过干涉朝廷运转。
不过这件事学子们并不知道,朝廷也只有寥寥几人才知道这个消息,就是想通过这次科举挑出人才来,也借着科举的压力逼一逼他们。
三天的科举考试几乎是眨眼就过去了,负责阅卷的官员很快就开始干活了。
负责阅卷的官员都是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既要考察对方的品性,又还要对方精通阅卷的科目。
裴清也在其中,不过他负责的不是某一科的阅卷,而是全部都可以看,甚至一些主观意识比较强的题目还要他亲自过目,原因很简单,皇帝认为裴清在梦中见识的事物多了,一些他们不太能理解或者预见的内容,裴清或许可以看出其中的价值。
就算这次没有这样的人,那让裴清看看这些内容,说不定能触发裴清的灵感呢。
裴清本来不觉得自己任务重,毕竟有这么多阅卷官在,他压根没有什么压力,可被皇帝这么一说,裴清就生怕自己错失人才。
虽然一般的人才不至于在科举考试中遗漏,但万一有多跨出几步的天才呢,天才的想法光怪陆离,奇异非凡,普通人看着怕是不太能理解,万一就这么遗漏了,那大盛的损失就大了。
裴清很清楚,他这些年做出来的东西算是建立在大盛科学基础上的,如果没有那些工匠在,哪怕他有想法,恐怕也做不好,或者说成品的制作时间肯定是要拉长的。
可也就这样了,如果他想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蒸汽机什么的,靠他一个人是不行的,哪怕依靠现在的工匠强行堆科技树,或许最后会出现一两台的成品,但是绝对形成不了产业链,甚至对大盛也没有什么好处,只能算是奇观了。
等到他去世,打造机器的工匠也去世,用不了多久这些机器就会成为稀罕的古董,根本起不到提高生产力的作用。
来到大盛这么久,裴清也将大盛视作自己的家乡,自然希望大盛可以越来越好,如果他能将他记忆中的知识变现,不管是国家还是百姓都会越来越好,而这知识的变现就需要更多的人才。
因为裴清的存在,一些阅卷官在看到自己不太能理解,不太能接受的答卷时也没有直接罢黜,而是放到了裴清这边,让裴清再把把关。
裴清虽然是来找人才,但也不觉得古代人的想法会奇特地让他震惊,然后这答卷一看,裴清发现自己是低估了天下人,有些学子的脑洞甚至让他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可再回忆下现代的记忆,又发现对方开脑洞的方向居然还挺对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把科研时间想得太少了。
不过裴清觉得这很正常,说到底,大盛现如今时不时地出点成果,对方又不知道真正的科研是怎么一回事,自然会觉得科研不用耗费太多时间,等对方真正开始做实验才会明白吧。
裴清在答卷上画了一个金色的小星星,然后小心地把答卷放到一边,这算是他对最高级人才的一个标注。
而旁边阅卷的官员注意到裴清的动作,阅卷也越发小心,刚才这份卷子他们都看过,都是不太能理解,可看裴清的动作,这个学子绝对不普通。
在场的官员都是对裴清很是信服,尽管不甚了解,可接下来的阅卷中,哪怕看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也小心判断,或者拿给裴清看。
第175章 第 175 章
被这份答卷惊到了, 裴清接下来就更加慎重,毕竟觉得有人才是一回事,真发现人才了又是一回事。
而这次科举考试又是大盛头一次考试, 敢来能来的都是人才,没有自知之明的少之又少, 接下来倒是真让裴清又找到了一些人才, 只不过适用的领域各不相同。
而其他的阅卷官也都将试卷批阅完毕,正在统计具体的分数。
到了这个时候, 官员们发现这考试中能有具体的分数着实不错, 有些学子的答卷要是以他们之前的评判标准来判,那是不分伯仲,不好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来,而现在只要按照分数来排,若是分数一样, 还能有理有据的并列,不至于为了一个前后排名争得不可开交。
将科举名次排好,终于可以拆卷登记名字了,在榜上的那些学子名字阅卷官们都牢记在心, 尤其是一些被上官安排了任务的,更是将名字牢牢记住, 毕竟这一批学子能上榜, 才华都不差的, 只要好生调.教一番,那都是他们官署的得力干将。
他们官署这些年的任务量是越来越重, 可人才却不太好找, 难得有这么多对门的人才在,当然是要赶紧捞到自己锅里, 不然被别人窥觊怎么办,毕竟有时候人才是通用的,对方在他们这里能干好,在别的地方也能干好。
除了这些上榜的学子名字,那些及格的学子也被阅卷官们记了下来,成绩越好,记得就越牢,这些也算是后备力量了,或许质量不如上 榜的学子,可数量多啊。
况且其中一些学子虽然如今考得不算很好,可阅卷官看得出来,主要还是这些学子之前的求学条件不行,如今朝廷会让他们好好学,以后未必不能超过那些上榜的学子。
裴清其实一直在偷偷地关注其他阅卷官的动向,想看看他们对这些马上要去他们官署实习的学子是什么态度,万一有排斥态度的,他还要多注意一下。
这不是裴清多心,而是事实,如果裴清没有搞出这么多事来,没有大大地增加大盛官员的工作量,科举出现不光是让世家大族不满,还会让一些官员心生排斥,觉得他们是来和他们抢官位的。
而现在,官员们负担重,压力大,靠着以往的一些选官方式选出来的人才数量少,质量可能还不太行。
以往朝廷给的工作量低,来些浑水摸鱼的人其他官员也不觉得有什么,可现在工作量高起来,自己忙得不行,就看不下去其他人悠闲了,有些不作为的官员甚至已经被弄走了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是自己实在是吃不消主动走人的。
可不干事的人走了不代表干事的人就多了,能做事的还是那些,哪怕有些进官署的人是有才华,可架不住工作量越来越多,所以这次看到这么多人才能进入朝廷帮忙,不管后面会是什么想法,起码此时此刻,阅卷官们都是高兴的。
科举结束了,等待放榜的时间并不算长,可在参考的学子眼中,这段时间真是无比的漫长。
不过一些学子考完就彻底放松了,选择在京都四处游玩,采购一些稀罕物,虽说这些东西在京都可能算不上多稀罕,可是在他们家那边就比较少见了,毕竟一些商户南来北往贩卖的都是赚头大的货物,自然不太会将京都里所有稀罕货都卖出去。
而这次这么难得来一趟京都,不管最后能不能留下,先买些喜欢的送回去也不错。
其实这些学子之所以这么放松,其实也是心里隐隐觉得自己或许会落榜,只能用一些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不过还有一些学子虽然也觉得自己会落榜,却选择了待在学舍内,没有四处走动,原因无他,一是不甘心就这么走了,二是京都物价高,真要出去走走,身上带的银子都不够花了,还不如安心在学舍住着,还能和同窗探讨一二,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这要是回家了,想找到学识水平和同窗一般的学子就难了,而现在提高得多了,说不定下次科举就考上了呢。
抱着这个想法,不少学子都互相探讨起来,让学舍内又重新热闹了不少,而其他觉得自己有把握的学子心绪也是漂浮不定的,看到他们讨论也忍不住参与进来,毕竟不讨论,他们也有点静不下心来。
再说有把握归有把握,可万一呢,而且其他人都表现出了好学上进的样子,自己独处一旁,还显得有些孤傲不合群,这也就罢了,万一没有上榜,再回想此时的样子,岂不尴尬。
人都是会随众的,一个群体中有一群人做了同一件事,其他人自然也会被影响,一时间,来参加科举的学子们间学习风气浓郁,让一些想趁着这段时间和他们打好关系的人硬是找不到机会。
京都的消息都灵通,不少人家都知道这些学子前途不可限量,若是能趁着他们放松的时候拉拉关系,虽不敢说一定能得到什么好处,可起码不会有什么坏处,之前他们是不敢上门,怕万一影响到对方的成绩,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况且这时候这些学子放松下来也都更好接近了,可谁知道还没等这些人使出富贵来迷惑这些学子的眼睛,学习的气氛先将他们包裹起来。
而这时候,再有些富贵人家上门邀约,哪怕有些人心动了,可顶多出去一趟,回来时看到其他学子的状态,也都脑子一下清醒了不少。
第176章 第 176 章
住在这里的学子有哪个脑子不聪明, 只是大多家境贫寒,一时被富贵迷了眼睛,没有反应过来, 可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凭什么能让对方高看一眼呢。
不是他们看不起自己, 而是这就是事实, 要说是看上了他们的才华,他们相信对方的态度是会好, 但绝对不是如今这般的热情。
想明白这点后, 再接受富贵人家邀约的人就少了很多,尽管有些人还是想接受邀约,可他也要顾忌这事的影响,毕竟其他人都拒绝了,就你去, 那心思就表现得太明显了,万一被其他学子疏远,那就得不偿失。
万一真能当官,那在场的学子都是自己的同僚, 和同僚关系不好,必然是会对前途有所影响。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丝顾忌, 这学舍内的事朝廷知道吗?若是知道, 看到他们的行为会不会有别的想法。
考虑到这点, 即便一些人被外面的富贵荣华迷花了眼,却也不敢表现得有丝毫动心。
被拒绝了几次之后, 尤其是大面积的被拒后, 邀约的富贵人家也知道他们的意思了,如果这些学子是在别的地方, 一些激进点的人还能用点别的手段,搞点事,然后以正面形象出现施恩,这么做只要不被发现,好处极多。
只是在学舍,他们既找不到机会,又找不到人手帮忙,万一被朝廷注意到了,更加危险,也只能作罢。
当然,最主要还是利益不够大,如果够大,他们的胆子也会大起来。
学舍内的情况自然汇报了上去,裴清听完整个经过,松了口气。
虽然这一波富贵攻势他早有预料,也让人做好了应对准备,但是在荣华富贵面前,这些学子最后能不能抵挡,还是个未知数。
而现在看来,结果还算比较好。
虽然这只是第一波攻击,等这些学子真正进入官场,手中的权柄重了,诱.惑会更多,可那时候他们见识得也多了,面对诱.惑的抵抗力也更高,那时候若还是被诱.惑着堕.落,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裴清也做不了什么。
可现在,这些学子还是稚嫩的幼苗,就让他们去直面风雨,裴清做不到。
不过现在的这些准备还不够,哪怕这些学子此时主观上是不想被诱.惑,可诱.惑是会改变自己模样的,裴清还记得自己看一些官员贪腐的例子时,代入一下,都觉得自己很难逃脱,而等他意识到这是陷阱时,也为时已晚。
这要是换成这批学子,指不定多少人被坑进去。
而作为第一批科举的学子,这要是没有带好头,那后面就麻烦了。
尽管那时候可能和裴清没有关系了,但是裴清还是希望科举能开个好头,让后人走得更加轻松一些。
将自己的想法想好,裴清上了奏折,他身上现在还挂着一个科举阅卷官的官身在,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是也可以在这件事上掺一脚。
虽然以他国公的身份也可以上奏折,但是在这件事上,总有点不名正言顺的感觉,所以裴清还是选择以临时官身上奏折。
得知裴清为了科举的事上了奏折,皇帝有些好奇,让内侍将裴清的奏折拿来让他看看。
虽然裴清是以小官的身份将奏折送过来,可内侍哪里会不认识他,早早地就将裴清的奏折放在上面,皇帝一说,很快就呈了上去。
这还是皇帝头一次看裴清正式上的折子,粗略地看了下,皇帝脸上笑意加深,以往他就听说裴清在崇文馆念书时,对写字多的功课可谓是深恶痛绝,如今居然也没怎么变。
不说这奏折内容具体怎么样,遣词用字就简洁了许多,也不说废话,直入主题。
虽说让裴清节省了笔墨,却也让他看得更加轻松,起码不用像看一些奏折那样,从一大段文字中提炼出主要事情,那样的奏折当文章看自然有意思,可一旦急着做事,看着就太累了,像裴清这样就不错。
只不过,也确实过于直白简洁了,这要是被其他人看到,怕都是要怀疑他在崇文馆是怎么学的了?
皇帝笑着摇摇头,内侍看到皇帝的笑脸,对裴清好感更增,皇帝刚才还为了朝廷上的事有些不高兴,而皇帝一不开心,他们这些贴身服侍的人就要小心了,哪怕皇帝是个明君,可他们也是要战战兢兢的。
而现在,他们就能稍微放松一下了。
甚至如果裴清上的奏折里的事麻烦,他们接下来都会更轻松,因为事一麻烦,皇帝要做的事就多了,也更好伺候了。
不得不说皇帝身边内侍对裴清有好感不是没有原因的,谁不喜欢一个能让自己工作环境变好的人呢,更别说双方还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皇帝将奏折看完,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许,裴清能知道的事他也是知道的,对这些行动的人有些不喜,可他也不能做什么,毕竟只是邀约学子宴饮,并没有犯错。
只是要如何应对这些事,皇帝这边也是没有个章程,而裴清这一封奏折,倒是为皇帝解决了一桩麻烦。
而且皇帝越看越感觉裴清出的主意不错,将以往那些官员贪污受贿的事迹总结起来,在这些学子还没有当官前先看看,给予一定的震慑,也让他们警醒点,不要轻易地被人拉下水。
而看着这个奏折,皇帝也冒出了一个想法,按照裴清的意思,以后每次科举都要给学子们上这堂反腐课,可这么多官员的贪腐例子都是要挑选的。
不如加一个条件,若是科举学子贪腐的事迹,按照时间和事迹大小排序,依次给这些学子看,一方面让他们引以为戒,一方面也给这些考上的学子压力,这要是贪墨腐败了,除了前途尽毁,名声也要丢尽了。
第177章 第 177 章
不过皇帝考虑的还要更多一些, 比如说,如果这事只是让住在学舍的学子上这防贪墨的课,多少显得有些歧视这些学子, 也不利于科举之后的发展,干脆就将这堂课变成整个科举学子都必上的一堂课。
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如今科举已经结束, 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留在京都, 只能尽量让所有人都来上这堂课,好在学舍那边上课的地方是够的。
得到皇帝的答复后, 仔细看了一遍后, 裴清忍俊不禁,他的方案是会让学子提高警惕,而皇帝新加的方法则是让学子压力巨大啊。
这要是贪墨被抓,然后作为例子成了后续学子的反面题材,那画面简直不敢想象了。
裴清有点好奇这些学子得知这事的反应, 干脆就在宣旨那天凑过去围观了一下。
学子们接到圣旨时,惊讶中带着一丝惊喜,也有点好奇这旨意是要做什么,结果听着内侍的话, 不少人都陷入了震撼中。
季鹏头脑灵活,听着圣旨的内容就明白这是为何而来, 除了感慨朝廷对他们的看重, 反应之快外, 心底也是十分的感动。
这些天,他能感受到学舍内的暗流涌动, 尽管也算是压下去了, 可出了学舍,这些同窗会怎么样, 季鹏并不是特别看好,甚至连自己会如何,季鹏都不知道。
毕竟富贵迷人眼,不是他此时觉得可以抵抗,就真的能抵抗的。
况且季鹏也听人说过一些事,那些试图讨好官吏的人,手段多着,软硬兼施,总有一种办法让你中招,防不胜防的。
季鹏也仔细地打听过,想知道具体是什么招数,也好提高警惕,可他能打听到这种事就是他交际广了,也只是知道一点浅薄的消息,再具体点的,对方也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将这种私密事说给外人听。
而现在听,听朝廷的旨意,似乎是要教他们如何防范,这如何让季鹏不激动。
其他学子有的明白这点,有的自认为头脑清醒,不至于上当受骗,可真等他们上了反贪墨的课,了解到那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后,才明白朝廷这堂课的功劳有多大。
至于裴清很期待的场景反而没有发生,因为在听到旨意时,学子们尽管有些忐忑,却也没觉得自己真能堕.落到被朝廷抓住,成为反面教材的例子。
直到上完课,再在内心代入一下,对比下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才意识到这点,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要真成了反面例子,遗臭万年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更别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怕都是要背着一个臭名声了。
别说朝廷抓不住,这些例子他们看下来,发现不少官吏也算是小心谨慎了,结果还是被朝廷给逮住,足见朝廷的能耐。
裴清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成效,得知学子们的反应后,嘴角微抽。他倒是没有想到居然还能有震慑作用,要说朝廷的能耐,那确实是有,不过这次抓贪官污吏那也是不惜血本,平时是很难这样费工夫地抓,不过能让这些学子警醒点,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等到放榜时,京都就热闹起来了,不只是参考的学子都挤着去张贴处看自己是否考上,一些百姓也忍不住去凑了这个热闹,毕竟这科举当官还是头一次呢。
而且他们心里头也有点想法,这些学子中他们也接触过一些人,自然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也是普通百姓,如果他们能靠着自己的才华通过考试,当上官吏,那自家孩子有没有这个可能?
虽然他们也知道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很难,但终归是有这个可能的,换作以前,就算自家孩儿如何地聪慧,想要翻身也找不到门路。
而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哪怕需要很努力才可能够到,那好歹也是一条路啊。
季鹏挤在人群中,踮起脚朝前方看去,倒不是他不想再往前看,实在是人太多了,他压根就挤不过去。
好在榜单张贴得高高的,字体也大,哪怕离得远也能看清楚。
季鹏从后往前依次看过去,一个个名字从他眼前划过,然而看了好一会,季鹏都看到好几个眼熟的名字了,可他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上面。
季鹏不自觉握紧拳头,心头失落和紧张交织,可毕竟整个榜单还没有看完,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只是季鹏也了解同窗们的实力,实在是不觉得自己能排在前面。
一个又一个名字看过去,季鹏心也沉了下去,直到看到最后一个名字,季鹏彻底死心了,他这次没有上榜。
尽管这科举考试并不是失败一次就不能再来,可满怀期待地来,季鹏自觉才华也够了,可怎么就是没有上榜呢。
季鹏失魂落魄地看着眼前的榜单,忽地被人拍了一下,对方惊喜地说:“季兄,你上榜了。”
上榜了?
季鹏一个激灵,心情激动,下意识以为自己是看漏了,尽管觉得不太可能,还是飞快地又将榜单重新看了一遍,可还是没有看到他的名字。
“诶,你怎么看这份榜单,这是农科的,你的在这边。”刚才说话的学子提醒了一句。
季鹏定睛一看,脸皮迅速泛红,他刚才因为太过紧张了,居然一时间看错了榜单,如果不是对方提醒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发现这事。
季鹏扭头道了声谢,然后对着算科看了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他的名字,排名算不得多前,正巧落到中间的位置,可季鹏不在意名次前后,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他考上了。
第178章 第 178 章
看榜的学子们有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的,自然也有失魂落魄的,毕竟榜单上的位置固然多, 可和参考的学子数目一对比,落榜的人数却是多数。
哪怕三年后还可以继续考, 可他们当中不少人年纪都不算轻, 晚三年对他们影响已经很大。更何况这第一次科举,指不定有些人学问和他们差不多, 只是没有来, 或者说此时比他们差点,但得知科举的重要性后,也是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
他们这次落榜,万一下次继续落榜呢。
而人生又能有几个三年,家里又能支持他们多久, 要知道学习不进则退,如果在家中忙其他杂事,以至于没有什么充足的时间提高学识,他们的成绩不一定会有现在好。
就算是家中支持他们专注学业, 可这三年来得花多少银钱,家中真能支撑吗?甚至就算可以支撑, 他们真的能厚着脸皮, 让家中亲人这般的付出吗?
家境稍微贫寒点的学子很清楚地想到这点, 看向四周熟悉的同窗,注意到对方脸上同样的失落, 神情有些怅然。这或许是他们仅有的聚在一起的时光了, 如今科举成绩已经出来,有些人能留在京都, 可他们也该各奔东西。
以后再相见的机会就少了,除非下次科举他们也来参加,或许其中的一些人还有再见面的机会,若是不参加的话,怕是今生再也不会相逢了。
相处了这么些天,不少人都交上了朋友,不少人可以算是头一次交上志同道合的好友,意识到分别在即,不少人脸上又添了一些离愁。
季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将剩下的榜单名字一一看完,然后下意识地看向身边有些年长的友人,对方似乎不在榜单之上。
可怎么会没中呢,季鹏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他这些天和罗长风探讨算学,深知对方实力,甚至他最近算学提高都是多亏了罗长风,他这个当学生的都考上了,罗长风都算是他的老师了,怎么就没有考上呢。
如果不是很信任朝廷,季鹏都要怀疑其中是否有什么冤屈了。
季鹏明明上榜了,想到罗长风的情况却笑不太出来,脸上愁绪深重,反倒是罗长风作为落榜者,神情淡然。
罗长风也预料到了自己会落榜,毕竟前面的题他虽然答得还算好,可最后一道题答得就有些离经叛道了,甚至将他猜测的一些算学内容也写了上去。
一般的阅卷官看到后很难看懂,就算看懂了一点也会觉得他狂妄自大,黜落他很正常。
而他之所以这般冒险,还是因为想要借机和裴清探讨一番算学,他听过裴清不少事,自然也能看出他的算学水平很高,因此来京都也是抱着这个想法来的,只是他找不到什么机会见裴清,更别提和对方探讨算学了。
而科举考试则让他看到了机会,裴清对科举极为关注,又为算科出了些力,应该会关注这次的算科答卷,若是他能被裴清注意到,也算达成目的了。
至于说会不会落榜,罗长风其实并不打算通过科举为官,之所以来京都也只是单纯想和各地精通算学的学子多交流一番,在老家可找不到这样的机会,所以哪怕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导致自己落榜,罗长风也没太放在心上。
只是能不能奏效,罗长风也不确定,此时就是看看之后几天,裴清会不会找上门。
若是能,也不枉费他的一番心意了。
罗长风正思索着,就听到季鹏有些结巴的声音。
“罗兄,你,你上榜了!”
罗长风下意识抬头一瞧,就看到一张崭新的榜单贴了出来,和其他榜单相比要大了许多,而上面书写名字的笔墨甚至透着金光,显得华贵异常。
而和其他榜单相比,上面的名字寥寥,但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科魁首,而算科魁首上正写着罗长风三个大字。
季鹏喜悦地看着罗长风,就发现罗长风愣在原地,比起惊喜,更像是震惊。
罗长风确实震惊,尽管他也参加过朝廷组织的模拟考试,但是成绩具体如何评判,他还是没有多注意的,而按照他了解到的规则,像他这样的行为其实可以说是在考试中捣乱了,不落榜就不错了,如何还能成为魁首。
罗长风不知道,他的这个魁首得到也有些巧合。
一来是这次算科考试题目极难,哪怕去掉最后一题,只算前面的题,都没有人分数和他一般,若是有人分数和他一样的,那他肯定是拿不到这个魁首。
二来就是裴清力挺,再加上他写的一些算学知识恰好和裴清之前拿出来的算学题材对上了,这些题材都是没有流传出去的,罗长风能自己推理出来,足见他的才华了,才华足够时狂一点,大家的容忍度也高一些,再加上这是头一次科举,也没什么旧例,就这么让罗长风成了魁首。
远处的酒楼上,有人正说着话。
“他看着像是很想见你,你就不过去见一面?”邓元对罗长风很是喜欢,没别的,这样的人才户部急需,只是裴清又表示如罗长风这般的人才进了户部是杀鸡用牛刀,可偏偏给出理由说服力极强,最后只能让他忍痛割爱了。
不过他以为裴清也欣赏罗长风,应该会过去见面的,却不承想裴清居然只远远地看着。
“他想要见的并不是我,而是那些算学教材,等算学研究院也设立好了,他自然会见到的。”裴清轻声道,对于罗长风这样的天才,他还是很钦佩的。
可就是如此,他反而不能靠得太近了,起码此时是这样,毕竟他靠过去了,说不定就让对方沾染了政治的阴影,而算学染上政治并不好。
其他的天才也同理,他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一定不能让对方离他太近,因为一旦太近,哪怕他能避开一些政治漩涡,可这些人却很容易因为他被牵连。
第179章 第 179 章
落榜的学子们眼看着榜单都快张贴完了, 也都准备离开,只是他们才刚要转身,就看到又有小吏出来。
小吏出来学子们不是很在乎, 可小吏手上还拿着几张白纸要张贴,这一下就吸引住他们的目光, 原本掉头要走的人都顿住了, 哪怕是上榜的学子也都停了下来,有些好奇榜单上写了什么。
白纸一张张贴上, 不少学子都有些震惊, 因为这数量太多了,而且榜单上的名字写得更是密密麻麻,这得多少人上榜。
原本一些学子还以为这也是上榜的名单,可一看这白纸上的名字数量,顿时就清楚自己猜错了。
这科举就算再放宽, 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都上吧,毕竟一旦上榜那就是官吏了。如果只举办一次科举那还有可能,可是这科举定好是三年一次,怎么可能一次性录取这么多人。
不过这白榜既然能张贴出来, 应该也是有点用处的吧。
学子们都好奇地看过去,然后就看到了白榜上的说明, 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 不少脸上带着失落的学子又重新振奋了起来。他们本以为落榜就彻底完了, 不承想若是成绩合格了,朝廷竟然也给了一条路。
对于一些只想为官的学子来说, 这条路不算什么, 他们情愿等三年后再考过,可对于一些要求不高的学子来说, 能当上助理,已经让他们很满足了。
“周兄,我看到你了,你可找到我了?”
“还没……找到了,找到了,你在第三张。”
“曾兄,你看一半,我看一半,我们一起找找吧。”
……
因为白榜的名字实在是太多了,一个人看还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看完,最主要是也怕名字太多了,一个人看就看漏了,不少学子都凑一起互相分着看,节省时间,加快效率。
这一下,上榜的学子笑逐颜开,落榜的学子也没有太过失落,因为这白榜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给了他们一些心理安慰。
而且看上榜的要求也只是让他们考试合格,这次还没有上去,那还是他们的实力不够,也不用再多想什么,安心回去,要么放弃,要么备考。
放榜之后,京都很是热闹了一阵。
热闹主要是放榜后,来京都的学子们都没有什么负担了,到处游玩的人更多了,哪怕是一些准备回乡的人,只要身上带着些钱,都会选择采买一些东西。
原本一些家境不好的学子是不打算买什么,可是裴清打探到消息后,出手帮了一把,给他们找了一些临时的工作,毕竟这些学子虽然落榜,但那也要看看和他们竞争的对象都是些什么人啊。和其他人比的话,实力还是很不错的,这些临时工作虽然不能让他们在京都久待,但是多少可以赚些钱。
若是还想多赚的,那还可以从京都采购一些热销商品回乡,转手就能赚一些钱,哪怕以他们的本钱和能力可能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多多少少还是可以让家里好过一些。
不过这种热闹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又恢复了之前的状态,不过这只是从整体来看,而从小处来看,京都附近的孩子都发现学习压力大起来了,一些人原本并不打算让孩子多念书的,可看到科举的盛况,也觉得多读些书还是有好处的。
而科举上榜的消息很快就从京都传遍了整个大盛,得知这次上榜的学子可以为官,甚至合格的都能入官署做事,哪怕这不是当官,可在一些人眼中已经算是一步登天了,不少人羡慕又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去试一试,万一他们也考上了。
哪怕他们明知道自己之前没去是没有信心,可也不妨碍他们产生一些幻想。
还有一些没有去的学子和回来的人打听了一番京都的情况后也后悔了,他们遗憾的是错过和那么多学子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这次敢去的都是学识深厚的,平时很少能接触到这么多人,这次错过,就算下次科举也有人,可质量和数目肯定也不如第一次。
第一次的人才那都是大盛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人才,才能一口气出现这么多,这第二次恐怕就要差点了。
想到这点,这些打探的学子更加后悔了,转而就是缠着这些去过的学子问东问西,没办法,一手消息听不上,只能听听二手了。再说对方这时候回来,对那些事还记得清楚些,现在问也不容易出错,要是过一阵子,记忆消退,再问效果就差了。
而其他人看他们这样的问,觉得对方是在打探消息,意识到打探消息的好处,也都热情地问了起来,利诱什么的手段都用上了,回来的学子根本招架不住,将探讨过的一些内容都说了出来。
等到避开了这些问话,回来的学子不禁叹气,他清楚这些人询问的原因,只是对方给出的好处实在是拒绝不了,只是这么一来,下一次的科举考试,竞争难度怕是也相当的高。
唯一庆幸的是,若是不能上榜,可只要考试合格,还是有出路,只不过这出路和上榜比要差一些了。
……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近两年过去了,裴清一直以为裴穆过不了多久可能就要离开京都了,谁知道皇帝居然一直没有让裴穆离开,要不是皇帝给裴穆按照了官职,其他朝臣都要怀疑皇帝是不是对裴穆不放心。
毕竟以裴穆如今的年纪来说,镇守边关是最好的情况,留在京都多少有些浪费了。
别看大盛开国不久,朝中武将众多,可像裴穆这样的武将还是珍稀的,怎么能浪费呢。
裴清一开始没感觉,后来反而看出了一点点情况,皇帝似乎是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裴穆去做,只是现在还没到时机,才让裴穆一直留在京都,等时机一到,裴穆还不知道会被派到哪里。
而随着这两年,海外贸易的利润不断流入,海外的消息不断传回来,裴清怀疑,皇帝大概是对大盛之外的国土有了心思。
若是心动了,那裴穆作为年富力强的武将,这段时间也确实不好随便派出去,毕竟武将到边关镇守,待的时间太短还不如不待。时间太短了,两边刚磨合好,武将就要调走,之前的精力都白费了。
不过裴清觉得,皇帝之所以心动,除了本身的扩张欲.望外,皇子们越来越浓的夺嫡气氛也是一个原因。
厉王本身是没有什么夺嫡的想法,可是他没有,身边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想法,哪怕厉王表现得很明显,这些人也没有什么行动,可裴清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这些人指不定就敢有行动,只是现在被厉王压着,动不了了。
而周王则是被身边的人包围,哪怕皇帝几番安排,可也驱散不了这些人,毕竟皇帝也不可能真就让周王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手段也不好太过激,过激是能清除掉一些人,可也是在打周王的脸。
剩下的一些皇子,裴清关注得并不算多,可从谢云煜那里也了解到一些消息,自然知道也不平静。
可现在显然还不是最激烈的时候,因为太子这两年依旧很稳定,厉王作为最大的皇子,实力也是除太子之外最强的,也没有什么行动,局面看着也还算稳定,可这种稳定显然只是一时的,局面随时可能会被打破。
太子,厉王,皇帝……都可能成为打破平静的这个人。
而皇帝此时,怕就是想要破局了。
第180章 第 180 章
两年时间, 足够皇帝对海外有一定的了解了,而知道得越多,皇帝也越发意识到海外的富饶。
不说别的, 这几年的海贸生意就让皇帝赚了个盆满钵满,要不是事先定好的政策不能更改, 皇帝都想再多做几年生意。海贸的赚钱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范围, 这才几年功夫,私库都要被堆满了, 这要是再多做几年, 怕是又能多赚不少。
只是皇帝想到朝廷的岁入情况,还是咬咬牙放弃了,毕竟维持现状便是私库得利,可朝廷得利的地方却少了,若是朝廷能在海贸上收取税银, 那做什么事都不用太担心国库不丰。
这两年国库和以前比也算是丰厚了一些,可朝廷却也没有太轻松,因为岁入多了,可朝廷的开支也大了, 官员的福利支出,新增的吏目, 各种研究上的开销, 林林总总加一起也不少。
想要增加岁入, 如果在原有的税收上加税显然不妥,那就只能开源了, 而海贸的税银显然就是开源的大头, 由不得皇帝有小心思。
而除去富饶外,海外的土地丰饶, 作物繁多,也是让皇帝心动的一点。
原本以为只有中原大地才是真正的丰硕,可不承想往外走一圈,海外的土地也不差,甚至一些土地上都没有国家,只有一些所谓的部族在,实在是让人动心。
只是和大盛多少有一些距离,若是大盛吞并这些地方,又多少麻烦了些,况且土地也不是越大越好,若是朝廷治理不过来,土地太多也容易成为累赘。
皇帝一开始还是想着让大盛从边疆慢慢地试探过去,能收服附近一些地方也不错,若是后人将远处那些土地收复,也算是天意了,可前段时间发现的东西让他不敢这么做了。
对于裴清的梦境,皇帝一直都觉得对方大概是梦到了后世的事物,不过这种零散的梦境也很难让人了解后世是什么样的,所以皇帝一直也没有多想。
可是裴清之前拿出来的一些教学资料,里面的一些字眼就让皇帝发现不对劲,若是后世的发展是以中原为主,那那些字词就算再多变,和如今也是一脉相承,可很多字词分明和汉字的解读不一样,倒像是外邦人的话音译过来。
如果只是一点内容的话,皇帝倒也不介意,大盛包容各地的文化,可一些皇帝以前不甚在意,如今却很重视的科目,上面的用词外邦话占了多数,这就不得不让皇帝深思了,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
皇帝不觉得这些资料是裴清胡编乱造的,一个人再天才也是有限度了,何况编造这么多资料,裴清不注意也会遗忘混淆的,可皇帝几次试探,发现裴清几乎就是下意识地回答出来,并没有过多思考,显然脑中没有另一个答案。
那这个情况就值得人深思了。
皇帝和一些大臣闲聊时不经意提过类似的情况,而得到的猜测则是让他脸色发冷,会这样只能说明大盛在这些科目落后了,只有这样才会让国人跟着国外学习。
若是不曾了解过这些科目的重要性,皇帝也不会在意,可就是知道这些科目的学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皇帝几乎能推断出一个结果,大盛后来,或者是大盛之后的朝代,怕是有落后国外的经历。
而如大盛这般的大国一旦落后,会面临什么局面,可想而知,尤其是皇帝仔细了解了一番海外诸国的情况,更是脸色难看。
虽然他的猜测不一定准确,可万一是他猜测得这般,皇帝都不敢继续想下去。
因为焦虑,皇帝这段时间还加大了对研究院的扶持。
只是光扶持,还是不能缓解皇帝的焦虑,以他了解到的消息,大盛如今和海外诸国比,还是很先进,可那之后怎么就又落后了呢,显然光是研究院还是不够稳,尤其是看到一些学子是无法做官后才进入研究院,更是让皇帝明悟到一些原因。
而这时皇子间为了封地的事闹起来,以往皇帝看在眼里只觉得心烦,更是深恨那些让皇子内斗的人,这时却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若是让皇子都去海外分封呢?
这个想法固然突然,却在冒出之后就在皇帝的脑子中挥之不去。
不光是皇子封地的事,封地固然会影响朝廷,可自己的孩子,皇帝还是愿意多宠几分,主要是皇子之间的争斗已经让皇帝感觉到风雨欲来的气息。
皇帝对当年的事记忆太深刻了,若不是身边人怂恿的,当年大哥也不会和他闹到那步田地,要不是太上皇最后选了他当太子,怕是最后会闹到兄弟相残的地步,而如今诸皇子虽然还没有到这步田地,但持续下去显然也很危险。
若是能将诸多皇子分封海外,那就没什么矛盾了,毕竟就算想闹事,在大盛国内更好闹事,而去了海外,光是路上的距离就会让他们平息下来。
二来,若是皇子分封海外,对大盛也有好处,尽管到时候可能不能算一个国了,可同根同源,和海外诸国还是不一样的,况且国土小的话,对于那些研究反而会更加看重。
皇帝仔细思考过大盛可能研究落后的原因,发现或许是因为大盛过于地大物博了,以至于没有什么动力前进,尤其是国内对这些研究重视也不算太够,哪怕如今有科举在,可皇帝也不敢说之后会如何。
可要是去了皇子封地那就不一样了,为了过得舒服,为了向外开拓,必须不断研究,不然就维持不了封地了。
到时候由外促进大盛内的进步,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算这步失效,那大盛周围有一圈同根同源的国家在,万一有劲敌,这些国家也能作为消耗,帮大盛挽回一些时间,或者说作为帮手。
皇帝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大臣和皇子或许不会愿意,而这一步对于皇子来说也过于残酷,毕竟海外看着好,可和大盛比还是要差不少,就这么分封出去,那就是受苦。
可皇帝又很清楚,如果在他这一代没有将皇子分封出去,那下一任皇帝基本不太可能再做这样的事了,阻力太大,人力或许也不如现在。
皇帝清楚,现如今的文臣武将进取心还是很大,尤其是武将,看到裴穆封国公后,不少武将勋贵也是想更进一步,按照他先前的计划只是能让一部分人满意,而他现在的计划,则是让很多人都满意。
可要是等到下一代去,那些勋贵子弟有这种进取心的就少了,所以如今选择分封海外,算是最合适的时间了。
第181章 第 181 章
只是要分封海外, 年纪尚小的皇子就算了,那些年纪大了些的皇子怕都是要封出去,厉王周王肯定是其中之一的。
思及此, 皇帝就有些不舍,厉王周王算是除去太子外, 他最是心爱的皇子了, 而这分封海外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厉王还好, 上过战场, 多少能适应一些,可周王擅文不擅武,出去怕是要吃一番苦头。
可若是不让他们去,让别的皇子去,那这一场分封就成了表面文章, 其他臣子看到这个动静也不觉得他是有意开拓海外,怕是会敷衍了事,他想要的目的无法达到。
更别说要是其他年纪合适的皇子走了,皇帝觉得那些想趁机在夺嫡中牟利的人怕是动作更大, 毕竟那时候他的选择更少,太子和这些皇子之间的争斗也会更狠。
为了朝政稳定, 为了开拓海外, 为了以后, 厉王和周王怕是要第一个去海外占地了。
这个决定做起来很艰难,可是深思熟虑后, 皇帝还是不得不迈出了第一步。
皇帝的行动很快就见效了, 尤其是当裴清那边的商船回来,在新设立的市舶司交税过后, 看到这次海贸的利润竟然是平时做生意的近百倍之高,所有听到消息的人都眼红了。
平时做什么生意才能赚如此多啊,而且大部分生意就算有单品能赚很多,可买的人却不会太多,算下来收益也不会太高,可裴家这种又卖高价又卖得多,甚至还供不应求的生意,他们可是从来都没有看过。
一下子,市井之中关于海外的讨论多了起来,哪怕平时再保守的人,提到出海赚到的利润都羡慕得很,有些心动,只是还是不敢行动。
而一些有心的人听到消息后,都开始盘算着要不要也在这里面掺一脚,只是苦于没有出海的人手和经验。
邓元看着裴清送过来的分红深吸口气,裴清之前给过几次分红,虽说给的银子也不少,但是那个赚头他还是可以理解的,可如今这赚头……
“外面说你这次出海的利润高达百倍,你是寻着了去往西方的航线?”邓元眼神有些涣散,盯着裴清送来的银钱,声音都有些虚幻了。
作为户部尚书,银钱邓元看过太多,可那些都是朝廷的银子,而眼前这些,那都是自家的。
“师傅你猜到了,其实这次也算是运气好,刚好碰到了,也就这次能赚这么多,消息传到外头去,想做这趟生意的人就会多起来,下次就不太可能赚这么多了。”裴清笑道。
“能赚这一次,老夫也满足了,这么一趟赚来的银钱怕是一辈子都花不完。”邓元有些感叹了几句,然后问起裴清税银的事来。
一般来说交税会比较隐晦,不太可能闹得像现在这般人尽皆知的,就算邓元不出门,都能听到身边仆从讨论起这事,足以见得这事的动静有多大了。
“陛下说是动静大一些,也好给其他人提个醒。”毕竟以前没有市舶司,这官署新设立,总要闹出一些动静来,也是借着裴家的名头给其他人提个醒,裴家出海行商都要交税,其他人最好也老老实实地交税。
这个理由倒是说得过去,邓元可清楚,这市舶司虽说建立起来了,可要收税却不容易,毕竟这些做海贸生意的家族多少年都没有交过这种税,要被朝廷抽取一部分利润,绝对会有很多人试图反抗。
尽管朝廷肯定会在这方面下死手,可反抗的人少些总是省些心力。至于说朝廷放这些人一马,邓元很清楚,不可能。
朝廷这几年的开支变大,可这些开支都是不得不花的银子,若是不从市舶司收,那想要维持下去,就只能在别的地方加税。
在邓元心中,这无疑是对百姓的一种压榨,哪怕朝廷加的不多,可这么多年不曾加税赋,突然一加,下面的官吏会不会借机捞一笔也未尝得知,可若是从市舶司开源,这能出海行商的商户赚的银子可不少,交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况且朝廷收海贸税也不是看这生意太赚钱乱收的,也是有相关的政策制定,也算是约束了海贸的乱象,而且有朝廷监控,出海做生意比之前也有了些保障。
这些好处其他人也不是看不到,但是钱财动人心,邓元觉得不少人恐怕还是想要逃过这交税的事。
市舶司如今是在户部名下,邓元觉得之后他还是要多多注意市舶司的消息,而这市舶司的官员也要多加注意,毕竟手上掌握着这样的权力,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拖下水,而这些官员出事那就是大大损伤了朝廷的利益。
邓元仔细思考着,没有注意到裴清表情微微的不自然,因为裴清说的这个理由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点,还有另外一点,他有所猜测,但是不好和邓元说。
还是过一阵子再说吧,裴清心底决定道。
只是还不等裴清开口,邓元就先从皇帝口中得到了消息。
看着皇帝嘴巴在他眼前一张一合,邓元却感觉自己已经听不到声音了,过了好一阵才回过神来,听到一句:“邓卿可有异议?”
邓元沉默了好一会,皇帝并没有对邓元此时的态度不满,他很理解邓元为什么会这样,说实话,在他想到分封皇子去海外时,就预料到了臣子会是什么态度。
而皇帝之所以第一个和邓元说,那也是因为皇帝仔细地算过,这要分封皇子去海外,人力物力的,算来算去都是银钱,户部不出钱,这事就做不成。
“陛下,老臣年老体弱,未曾听清楚陛下刚才的言语,还望陛下恕罪,可否再说一遍。”邓元哑着嗓子道。
皇帝挥手表示不在意,然后重新说了一遍,邓元悬着的心这下彻底沉了下去。
明明这事和裴清扯不上干系,但是不知道为何,邓元莫名有种感觉,这事肯定和裴清有关。
而皇帝接下来的话也验证了邓元的猜测,皇帝很清楚,如果不将缘由说清楚,邓元肯定是不会支持皇子分封海外这事的,毕竟如果皇子们分封在大盛,哪怕对朝廷岁入有些微影响,可少的银钱也不会太多。
可要让皇子分封海外,还要让他们实打实地在海外建国,那掏出去的可都是真金白银,不给钱是做不到,甚至还有可能打水漂。
如果皇帝给出的理由只是不愿意让皇子争斗,邓元是不会接受,在他看来,让皇子争斗造成的损失可能都没有让皇子分封海外大,可皇帝给出了他对未来的猜测,而这个猜测则让邓元再次沉默下来。
第182章 第 182 章
对于皇帝的这个猜测, 邓元很想否定,可否定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
他可以找出这个猜测当中的漏洞,未来并不一定会向皇帝猜测的这般发展, 可万一呢,万一这样的未来是真实存在的, 那现在他们通过裴清的梦窥到了未来的情况, 还不做出改变,那岂不是成了整个大盛的罪人。
尽管其他人可能不知道这事, 可内心的自责愧疚就足以压垮他了。
只是皇子分封海外这事实在是太大了, 仅仅凭借一个猜测,而且大量的证据还只是由裴清提供,邓元很清楚,就算这事能说服自己,想要说服其他朝臣, 难度也是很高的,除非还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同样似裴清这样的梦中寻宝者是找不到了,就算有人这么声称了,邓元也不敢信, 之所以对裴清如此信任也是因为裴清这些年给出的好东西太多,也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力, 必然不可能是胡编乱造, 可其他人就没有办法用这么长时间来验证了。
那么验证的办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海外的书籍,知识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现, 就算是很多年之后的事, 那现在应该已经有痕迹,他要找到这些痕迹, 然后和裴清给出的资料对比,这样才能找到切实的证据来说服其他人。
邓元将他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皇帝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邓元要过好一阵才会接受这个猜测,不曾想对方这么快就接受了,甚至还开始找佐证的证据。
皇帝有些欣慰,不枉他第一个就告诉邓元,而对方的应对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
因着这些年对出海寻找新作物的热衷,出海多了,从海外收到的东西也多了,其中就包括一些书籍,尽管这些书籍暂时还没看到什么用处,可收集这些书籍人的想法也很简单,以前海外作物也只是当个稀罕看,不觉得有什么珍惜的,可如今还不是变了。
那蔡家凭借找到红薯得的封赏简直是羡煞旁人,如今不知道多少家出海时都盯着当地的作物不放,可惜这么几年下来也没有找到下一个高产作物,足以证明这作物难找,说不定只能再走远点,或者碰碰运气。
而这书籍现在看着没有用处,可之后说不定也变珍贵了呢。
有这个想法的人还挺多的,反正都是要出海,碰到书就收集几本,此时大盛民间海外书籍还真藏了不少。
于是当朝廷表态要收集这些书,尽管重视程度不如之前的农作物,可还是让不少人欢欣鼓舞,觉得自己的行动不算白费。
不过朝廷这个态度倒是让不少人对着海外书籍有些好奇起来,毕竟在不少人看来,大盛才是世界的中心,文化自然也是如此,这海外的学识能有什么好的,以往这些书在手上,都没有什么人愿意看,如今想看的人倒是多了起来。
只是以往不想看的时候没感觉,现在想看了,不少人才发现这海外的文字和大盛相差甚远,不找个译员翻译一遍还看不懂。
好在因为这些年出海的多,而来大盛讨生活的外邦人也多,从事译员这门行业的人也多了,翻译起来才不是那么的难,只不过这种快速翻译出来的文字都比较粗略,自然也看不出什么好来。
以至于一些人看完后都想不通朝廷为什么会收集这些书籍,看着远不如大盛的书啊。
倒是各科研究院的人看出了一些端倪,他们发现这些书籍上的一些内容似乎和他们学过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尽管内容相较他们学过的教材要浅显一些,但似乎出处语言相似。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多想,可皇帝和邓元看着翻译出来的内容,已经快要确定自己的猜测了,这下他们的猜测不单单是从裴清那边分析出来的,还有了实际证据。
皇帝深深叹了口气,如果可以的话,他倒是希望这不是真的,可现在已经容不得他不多想了。
邓元从书中抬头,对上皇帝的目光,深吸口气,知道该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朝中重臣被喊过来的时候都有些不明所以,见到邓元在时还以为是户部有什么问题,然后就被皇帝丢下的炸弹炸得一脸懵,过了好一会都没能回过神来。
不是,他们这不是普普通通地来见皇帝,怎么就一下知道了一个不得了的消息呢。
在场大臣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觉得皇帝和邓元猜错了,然后就被事先准备好的证据砸了一脸,砸得晕头转向了。
皇帝也不要求他们现在就做决定,知道大臣们此时心思杂乱,让他们都回去好好想想再做决定,不过这事要保密,不能和其他人说,毕竟这事关大盛的未来。
大臣们都应了下来,然后一脸恍惚地离开了。
不是他们这时候不做表情管理,实在是太震惊了,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住,好在皇宫的路够长,等他们回到官署,表情已经有所恢复,虽然还没有完全缓和下来,但也掩饰了个七八分。
不过这点掩饰在其他官员眼中也很明显了,让不少官员都好奇起来是发生了什么事,才能让他们这般模样。
接下来几天,不少人都注意到朝中重臣的状态似乎不太对,说话做事的反应都慢一拍,就像是这边做着事,那边脑子还在想些别的东西,而且他们对海外书籍也分外热衷,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重臣之所以会有这般的变化,怕不是和海外的事有关。
只是不管这些人怎么猜,都猜不到真正的原因。
邓元在这几天里,经过一番思考,找上了裴清,然后试探着问了裴清关于梦境中的事。
对于这个问题,裴清有点犹豫,难以回答,因为他穿越前所在世界的历史和如今大盛所处的历史不一样,他那边发生的事,大盛不一定会发生,可让他说一切安好,裴清又说不出来,因为他并不能确定真的会没事。
只是裴清没说话,对于邓元来说就已经是回答了。
邓元看着裴清的犹豫的神态就已经有了答案,心先是沉了沉,很快就又坚定了内心的决定,他不能让这样的未来成为现实。
于是等到下一次皇帝召集重臣过来,邓元将他从裴清这边得来的消息说了出来,刚才还纠结吵闹的大臣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哪怕他们此时各自利益不一致,可对于未来,他们还是关心,也就越发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没有人怀疑裴清是不是在撒谎,没有理由,况且就算是皇帝这边的态度裴清猜到了,可他们对裴清还是了解的,为了太子撒这种谎,裴清做不到。
更别说还有证据摆在面前,这些东西也不是裴清能控制更改的,毕竟这些书籍都是从各种渠道送来的,要是裴清能控制,那他也不需要撒这种谎,太子的位置早就稳如泰山,还要担心其他的皇子和他争吗?
若他们的猜测就是未来的话,那他们此时要改吗?
在场的大臣们对视一眼,谁都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所谓的未来,哪怕只是有可能的未来,那就改吧。
皇帝看人的眼光很好,挑选来的重臣都是对大盛忠心耿耿,哪怕有私心,却也不会越过这条线去,在仔细的讨论过后,重臣们都同意了皇帝的建议,开始想着如何将整个计划推进实施。
而这么一想,重臣们就意识到这个计划到底有多花银子,幸而这些年海贸生意扩大,而朝廷新设立的市舶司能收取的税银也不少,尽管还不够,但是压力却是小了不少。
意识到皇帝并不是拍脑袋就想出这个主意,而是做了种种铺垫,在场的臣子们都安心了不少。
面对大臣信任的目光,皇帝很想说他之前并没有想那么长远,这一切都算得上是巧合了,不过这些巧合也确实让朝廷的行动会顺利不少,只是想着臣子们刚才的焦虑不安,皇帝还是将解释的话咽了回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朝中不少官员发现皇帝和一些大臣似乎是有了小秘密,经常召见他们,然后一召就是好几个时辰不见人,让不少大臣都好奇万分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才这样。
只是他们再好奇,也打探不出什么,皇帝那边是不好打探,而其他大臣嘴巴也严实得很,问起来就将话题转移开,根本问不出什么。
经过近一个月的讨论,皇帝和诸位重臣总算是稍微讨论出了一个方案来,只是这也只是初设方案,等计划真正实施起来,还不知道要改变多少。
看着新鲜出炉的计划,诸位大臣不自觉地叹了口气,他们这才几个人,都达成共识了,这事都不好办,这计划拿到朝堂上去,还不知道会引起多少波澜。
他们忽然有些明悟为什么皇帝会只找上他们,不让他们先联合起来,这事一放到朝堂上说,怕就成不了了。
而如今,在场的人对视一眼,都明了对方心中的信念有多坚定。
看着臣子们走远,皇帝无声地叹了口气,看向桌上的书籍,那是裴清拿出来的资料。
其实这么些天讨论下来,他不是没有感觉到,裴清或许在这件事上也出过力,只是皇帝并不想去深思什么,因为说到底决定是他自己做的,裴清的行为也只是让他看到了未来的隐患。
若是他不在乎这些隐患,裴清也不可能逼着他做什么,而除去这件事,裴清的行为都是对大盛有利的。
况且,若是他真的能完成这件事,那后世史书对他的评价……
皇帝下意识捏紧手掌,当了这么些年的皇帝,皇帝对于朝政早已得心应手,和之前比也少了些激情,前些年因为裴清弄出来的那些事,激情是多了一些,可到此刻才真让他激动的像是刚登上皇位时,心潮澎湃。
第183章 第 183 章
朝中不少大臣对于皇帝最近忙的事都有点好奇, 对那些被皇帝召见的重臣都羡慕异常,觉得对方不愧是皇帝的心腹,他们何时能被皇帝这样信任就好了。
而等到皇帝在早朝上将皇子分封海外的事提了出来, 几位重臣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后,殿堂上安静得可怕, 不少人下意识抬头看向几位重臣, 然后又看看皇帝,表情一片空白。
不少人莫名想到之前的事, 真相大白, 怪不得那些重臣瞒得这么严实,就这事,嘴巴不紧一点不行。
一些官员想到自己之前对这些臣子的羡慕,脸皮抽搐,身体也忍不住抖了下, 要是得到皇帝的信任是要做这样的事,那还不如没有信任,这事太大了,他担待不起。
太子和厉王周王也都要参加早朝, 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和其他官员相差无几,都是大脑一片空白。
周王第一个回过神来, 看向太子的表情有些微妙, 然后下意识抬头看向皇帝, 神情中带着点委屈,在周王看来, 不管皇帝制定这个计划时到底是在考虑什么, 可归根结底,这个计划对太子是最好的, 因为这样一来,太子就没有什么竞争者了。
起码,将他这个竞争者给排除在外了。
至于说其他皇子走,他能留下,周王觉得不可能,除非这个计划实施不下去,不然皇帝是不可能让他留下的。
而厉王,过了一会回过神来,脸上的表情忽然有些放松,这些年身边人的反应他也是看在眼里的,可他和太子就算有些矛盾,可也不愿意被人当枪使,如果可以离开这个环境,哪怕是去海外,他就算没有那么情愿,也还是愿意走的。
至于太子,脑海中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事莫非是皇帝为了他而做的,但是很快,太子就反应过来,就算皇子再疼爱他,可其他皇子皇帝也是宠爱的,不可能为了他一个就赶走其他皇子,这里面应该是有别的事。
只是具体是什么事,他暂时还不得而知,而皇帝之前召见的那些重臣应该是知道的,只是他现在也不能去问,或者说他这段时间都不好接触这些大臣,一旦接触,指不定就要背锅了。
等到一些官员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第一个反应就是反对这个计划,哪怕皇帝已经表态,可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空耗国力,哪怕皇帝给出的明面上的理由也说得过去,但还是坚决反对。
皇子分封海外这事太大了,皇帝提出来也做好了被人反对的心理准备,要真他一提出来,满朝文武都兴高采烈地答应,他才会觉得不对劲。
和文官的反应不同,武将勋贵们听到皇帝的计划,愣了一会之后,眼睛都放光了。
要知道大盛近些年也是肉眼可见的安稳下来了,朝中的武将又多得很,可爵位宝贵,想要赚个军功那都是要争着抢着才能去打仗的。
虽然太平日子也很好,可武将们哪个不想让自己的军功更多一些,就算他们自己爵位够了,可家里的孩子,嫡长子倒是可以继承爵位,可其他孩子呢,就算不指望爵位,可没有拿军功的渠道,在家中无所事事也就罢了,更让他们这些长辈忧虑的是百年后的事。
如今他们还能在府上过活,可等当长辈的去世后,他们还能继续安稳地待在府上吗,就算他们可以,孩子还能吗。
若是皇子分封海外,那开疆拓土要的人可就多了,若是能多拿一些军功,他们以后的日子也好过多了。
实在不行,就算跟去海外,也终归算是一条出路了,毕竟他们就算留在大盛那也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了,顶多就是海外苦一些,但是能为自己挣一个前程,这也够了。
若是错过了这次的机会,之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就难了,况且如果只是在大盛边疆有战事,顶多只能塞一些勋贵子弟进去,想所有人都过去,那都没有那么大的战事。
思及此,武将们看向反对的文官们眼神都不对了,这要是让文官们反对成功了,那这机会就没有了。
甚至可以说,就算等过些年又有机会了,可他们的子嗣年纪大了,再上战场也难,至于说更后一代,谁也没有信心这些生长在富贵窝中的小辈都能有出息,都愿意去战场。
文官在朝中的势力是不小,但是此时武将勋贵的势力也不弱,两方争吵起来,加上一些大臣考虑过后也站在了皇帝这边,文官一时也不敌。
只是这一时的言语胜负交锋并不能就此作出决定,皇帝也清楚,一时半会是没有办法将事情定下来的,便打断了双方的争吵,处理起其他的政务。
不过因为这件事占据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其他政务处理起来倒是飞快,以往可能会跳出来反对的人都不见了,毕竟和皇子分封海外比,这些都是小事,现在不值得占据他们的精力。
下朝后,皇帝决定将皇子分封海外的事如狂风一般席卷整个京都,同时也向四周飞快传播,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震惊了一番。
太子手下一些没有资格去早朝的官员得知这个消息后,都不太敢相信,向太子询问过后,得知消息是真实后,愣了一会之后就是狂喜。
毕竟这个消息对于其他想要争夺皇位的皇子来说不是好事,可对于太子,那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若是按照以往,皇子分封的大盛各地,万一有谋反之心,那乱起来就是损害大盛的国力,更别说这些皇子留在大盛国内,和太子争起来也容易,可要是去了海外,那离得远远的,还能争个什么。
第184章 第 184 章
太子手下的属官之所以如此开心, 不光是为太子高兴,也是为他们自己高兴,如果那些皇子真要被派去海外, 那他们一下子少了不少竞争对手。
要知道朝廷上的官职都是有数的,而他们这些围在皇子身边的人会去竞争的官职也就那些, 若是计划成了, 这些人当中不少都要跟着皇子们去海外,而不去的, 落到皇帝眼中, 那就是这些人都是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么一来,和他们竞争必然也会失败。
这么算下来,岂不就是少了很多竞争者。
太子手下的属官们脸上都带上丝丝喜色, 显然为这事很是开心。
只是太子看着他们流露出来的喜意,反而有些不舒服。
属官们注意到太子的脸色,反而误以为太子是担心他们太过喜形于色,到时候被人看到会多事, 赶紧收敛了笑意。
太子哪里看不出他们在想什么,挥挥手示意他们先离开吧, 他要一个人静静。
在东宫待了一阵, 太子只感觉越待越烦躁, 便想出宫放松一下。
只是到了宫外,太子却依旧不觉得轻松, 走到定国公府, 下意识地想要进去找裴清,只是催马向前, 太子又有些犹豫。
只不过还没等太子犹豫出一个结果,远处传来清脆的马蹄声和低声说话的声音,声音还有些耳熟,太子回头就看到裴清和谢云煜两人骑马过来。
“殿下?”裴清抬头看见太子站在府前,惊讶出声。
谢云煜看出太子是有什么话想和裴清说,主动避开了,毕竟太子和裴清熟悉,可和他却不算多么熟悉,最主要是双方也不好关系太紧密了。
裴清固然没有谢云煜那么的察言观色,但是因为对太子的熟悉,他也很快看出太子的情绪有些不对,哪怕此时天色有点晚了,可还是主动邀请太子和他一起去城外跑马逛一逛,大不了就在庄子上住一晚。
至于说会不会有危险,可以说住在庄子上,除非有人调兵来攻打,不然不可能出事,毕竟在庄子上待着的都是多年老兵,而且这么长时间地住下来,庄子的护卫也很是森严。
出城跑了一圈,远离了嘈杂的人群,见到广阔的天地,太子的心情不知不觉就好了很多,当然,最主要还是身边有个自己信赖的人在。
太子侧头看向一旁的裴清,见裴清懒洋洋地吹着风,一派闲适的样子,忽然有些理解对方为什么那么不爱当官了,真当官了,怕就没办法这么悠闲了。
看着裴清这悠闲的模样,倒是让他都有些羡慕,觉得平时辛苦了,只是真让他这么悠闲下来,恐怕他又不适应了,他已经习惯待在太子这个忙碌又辛苦的位置上了,若真不是太子了,怕是反而更不习惯了。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子心情又沉了下来,脸上也带了几分。
“殿下?”裴清有点担心太子,对方心里堆积的事显然是有点多了,只是太子不开口,他怎么宽慰对方都没用。
“你说,我是不是很虚伪?”太子沉默了很久开口道,这话直接让裴清有点懵圈。
太子似乎是想要快速地倾吐他此时的感受,不等裴清反应过来,就继续说下去:“此次父皇的提议,当我知道的那一刻,我异常欢喜,觉得从此之后便轻松了,只是连自己都不敢继续这么想下去,立刻就将欢喜变成了替兄弟们担心,连属官在我眼前笑都嫌碍眼,可……”
太子说到这里就说不下去,裴清无声叹了口气。
裴清可以理解太子此时的心理,其实太子和其他皇子的关系还算可以的,因为皇帝是真心宠着他,太子的性情也温和,在其他人没有被撺掇着生起夺嫡之心时,一些皇子和太子的兄弟感情还是有一些的,尽管和兄弟情深差些事,但是也算是皇室中难得一见的感情了。
明明有感情,关系还不错,可是面对皇位的诱.惑,不得不成了惨烈的竞争者。
而其他皇子若是竞争失败或许还有活路,可太子不同,一旦太子被废,结局会比任何皇子夺嫡失败的下场都惨,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乍然发现自己可能不战而胜时,哪怕知道其他人或许会因为这事受伤,可因为压力减轻高兴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太子此时的道德负担沉重也很正常,毕竟真要按照皇帝的计划来,这些皇子都去了国外,那几乎是终生都可能见不到面了,这个结果给太子的压力就很大。
哪怕皇帝这个计划主要不是帮太子,可事实上是给太子减轻了负担,太子要真得了便宜还卖乖,那反而不是他认识的太子了。
裴清没有含糊着安慰太子,而是将他想到的一条条分析出来,告诉太子,他的所有想法都是有迹可循,并且常人都会如此,而非他心性虚伪。
不过只说这些的话也是有些治标不治本,因为说到底,太子还是得到了很多的好处,而其他皇子真出去了,日子也是有些苦的。
“殿下还记得之前曾经说过的小冰河期吗?”裴清说道。
太子愣了一下,小冰河期这事他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得知这消息时,知情.人都很是焦虑慌乱,哪怕知道在几十年内或许都没有什么事,可还是会焦虑。
只是这几年过去,似乎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因为天时的变化真的太慢了,虽然他还记着,可裴清不提,一时间还真没有那么在意。
不过裴清提这个是做什么?
第185章 第 185 章
“殿下可知如今的海贸运输发展如何吗?”裴清问道。
太子虽然不懂裴清为什么这么问, 仔细思考片刻后犹豫道:“听说发展得还不错,运输货物比在陆地上要快不少,而且货运量也很大。”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这几年因为海贸的热度,不少人都将银子砸在造船上, 可以说这几年造出来的船比之前几十年还要多, 这还是受限于原材料不足,如果原材料充足, 造的船会更多。
因为造的船够多, 为了让船能走得更远,可以承载更多的货物,大盛的造船技术也是在不断提高。
“那殿下可知从四处运粮进京的路线,哪条损耗最大?”裴清继续问。
这个太子当然清楚,要说运粮损害最厉害的自然就是陆路, 一来靠着运粮车送粮,本来就承载不了多少,更别说路上运粮的人马还要吃用,最后能送到京都的粮食少得可怜, 所以除非京都附近农田歉收得实在厉害,不然一般都不会从陆路运粮, 一般都是走水路。
水路运输, 海船运输, 这两者联系起来,就让太子感觉似乎摸索到了什么, 深思起来。
“殿下, 小冰河期时,大盛的粮食怕是会有一定的减产, 若是得不到补充,百姓不会白白等死,必然会起来反抗,直到他们可以吃饱,可大盛的粮食不够,那能怎么办?”裴清问。
“要么想办法得到新粮食,要么就只能等多出的那部分人口死亡才能平息战乱。”太子想起裴清曾经说过的关于前朝小冰河期的事迹,脸色惨白。
可那时候的大盛没有粮食,能从哪里得到新粮食,那就只有后一个选择,而大盛也注定会在这样的选择中走向灭亡,太子恍惚间都能看到这一幕是如何发生的了。
不过太子很快就清醒过来,裴清这么问肯定不是想说这个,那……
电光石火间,太子猛地反应过来,海贸发展得如此快,若是用海船来装粮食,其实耗费并不大,因为海船确实能装,而大盛若是可以从海外获得粮食,不管是不是杯水车薪,终归是条路。
而这海外的粮食从何而来,如果是向别国购置,太子相信对方是绝对不会给的,可要是换成是大盛一脉的皇子分封出去的国家,那给粮还是可以的。
至于说能给多少,太子此时也控制不了,不过总比外人好些。
至于说要让大盛去占据那些地方,太子仔细想了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大盛如今虽然还算繁荣,可毕竟才结束乱世二十年左右,百姓还在休养生息吧,若是无端挑起大战,怕是会生出大乱子来,而只是支援皇子去海外分封虽然也有压力,可和挑起战事的压力比还是小些的。
“不光如此,若是到那时,大盛实在是负担不了如此多的百姓,到时候也可以将百姓通过海船送到这些地方去,那些地方和大盛比也算是地广人稀,加之气候湿热,作物生长迅速,百姓过去还是能好好活着。况且就算其他殿下们怎么发展,带过去的百姓应该也不会太多,还是当地土人会多些,那这些百姓过去也可以增加殿下们后代的底气,毕竟作为大盛百姓,他们天然就更加支持大盛的皇族后代。”裴清说道。
太子还没有想到这一步,对把百姓送到海外去的办法皱了皱眉。
可很快,太子神情又有些无奈,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大盛养不了这么多百姓,让这些百姓去海外讨出路总比继续留在大盛好,留下来会丢命,出去说不定还能活下来。
太子看过不少史书,自然知道朝代末期的发展,田地被瓜分,百姓无立锥之地,加上苛捐杂税,百姓吃不饱饭快要饿死了,那就只能起义造反,而朝廷就要镇压造反的起义军,这一镇压朝廷就没有钱,只能再加税,一加税,百姓更加活不下去,起义的人又多了,朝廷又要镇压。
这么些事来来回回,朝廷财政就更加吃不消,最后的结果就是轰然倒塌。
而且按照裴清的说法,这样做,对百姓而言,多出了一条生路,毕竟百姓实在是只有活不下去才会反抗,而有了海外这一条路,反抗的人自然就少了;而对朝廷来说,这样做还能尽量地缓解大盛国内的矛盾,将时间线拉长,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这一系列办法的开始都要求大盛的皇子去海外分封,让他们去吃些苦头。
太子此时心中还是有些忧愁,但这忧愁又和之前不一样,起码心中的道德负担没有那么重了。
对于他的这种忧愁,裴清就没有再说什么,这种忧愁和之前不同,之前的忧愁容易压坏太子,而现在的忧愁则是督促太子进步。
倒是跟着过来的护卫见裴清陪着太子待了一会,居然没有让太子开怀,都有些惊讶,毕竟在以前,太子有什么烦心事,和裴清聊一聊都会消减不少的,如今裴清居然也没法让太子开心了。
护卫看向太子的眼神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
……
太子这边和裴清闲聊着,而其他皇子身边则是炸开了锅,有些人对皇帝的这个政策愤愤不平,纷纷表示要商讨一下如何让皇帝打消这个念头,而有人却是觉得皇帝竟然提出来了,甚至一些心腹重臣都同意了,那他们的阻拦说不定起不了作用。
与其阻拦,不如想想殿下若是分封海外,他们要怎么办,是继续留在殿下身边为对方出谋划策,还是想办法尽快脱身,毕竟真要跟着去海外了,那他们在家族中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哪怕如今海贸发达,可他们远在他乡,根本没办法在家族中占据多少位置,更别说获得什么利益了,说不定到时候都要从主支变旁支了。
只是要脱身的话,有心思的人左右看看,撞上其他人的眼神后有些心虚,连忙低下头,心中也有些懊恼,早知道就不这么早早地站队了。
本想早早地投奔皇子,显得自己慧眼识人,也更容易拉近双方感情,可现在的情况,他们就不好下船了。
不光是脸面过不去,皇帝既然提出这个计划,那他们这些知道计划后却试图逃离的人,自然会被皇帝看在眼里,皇子都要去海外吃苦,他们这些人还想着留在大盛享福,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皇帝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况且他们怀疑,皇帝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是不是也看出了他们的投机心思,借此让他们跟着皇子一起走。
他们要是老实跟着走还好,若是中途想逃跑,那结果必然不怎么美好,毕竟皇帝想要整治他们这些人都不用亲自动手,只需要表个态,自然会有人来对付他们。
更何况对方将他们整治走的话,对自己也更有利,比如说太子手下那帮人。
意识到这一点,不少人脸色发青,同时也有些后悔,若当年选的是太子该有多好,虽然选太子是锦上添花,体现不出的重要性,可好歹不会面临如今的局面呀。
几位皇子还在想着要怎么办让皇帝收回成命,怎么让臣子们帮着反对,都没有想到他们手下的人不少都没有想着帮忙,甚至已经开始想着要怎么安全下船了。
不过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没有办法,因为是这些人选择的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的这些人。不过这些皇子没有办法对付他们,可皇帝还在上头死死压着,他们如今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真敢不管不顾下船的,那就要做好前途无亮的准备。
因为投资的世家大族实在是多,哪怕知道反对这个计划的可能性不高,可是为了不让家族子弟真就这么被一波带去海外,不少世家大族还是决定联合起来反对皇帝的这个计划。
虽然这些人的行动很是隐晦,可匆忙之下要联合这么多家族,加上皇帝一直紧紧地盯着他们,也没有隐蔽到哪里去,一举一动都被皇帝派出来的人打探得一清二楚,甚至连一些家族比较隐晦的关系都被探查了出来。
皇帝看着打探来的消息,看着这些世家慌乱不已,生怕自家子弟被大批带去海外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让皇子分封海外居然还有这么个好处,皇帝之前都没有想到这回事,反而是世家的行动提醒了他。
皇帝不是不能对付世家,但是总得有个由头,除非他想当个暴君,否则毫无理由地针对世家也是对皇帝权威的一种伤害,而如今则算是有了借口。
可以说,不管世家是选择让子弟跟着皇子们去海外,还是说趁机离开皇子身边,都会对世家造成损害,前者是直接自伤,后者则是让皇帝找到了动手的借口。
想到他们之前各种投机,撺掇着皇子起了夺嫡的心思,看着世家如今焦急的样子,皇帝分外舒爽,也更加坚定了让皇子分封海外的念头。
当然,太子和裴清说的内容也是坚定皇帝念头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来皇帝是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是太子回宫后,主动和他说起这事,皇帝才发现让皇子分封海外的重要性不单单是他之前想的那些事。
如果说研究发展落后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未来可能,那小冰河期距离的就近多了,而且皇帝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个理由会带来的好处,让百姓无缘无故地离开故土自然是难的,可若是给出一个未来可能的危难,那再让百姓离开就容易些了。
而且现在告诉的百姓越早,之后这事的真实性也就越高,不至于让百姓觉得朝廷是想要放弃他们,故意编出个理由来骗他们。
若是百姓都觉得该让皇子分封海外,那臣子们的反对就不那么重要了。
太子其实一开始也不想说这件事,但是他找人打探了下,发现皇帝似乎是没有想到这点,考虑了很久还是将这事说了出来,毕竟计划现在刚刚开始,稍微做出一点改动还是容易的,可要等计划彻底铺开再改变那就难了。
至于为什么告诉皇帝,那理由也很简单,和皇帝说,通过皇帝之口传达出去,他的那些兄弟不至于想太多,可要是被人知道这是他说的,那还不知道会搞出什么阴谋论来了,别到时候好事变坏事。
而皇帝从太子这里知道这个理由后,立刻又告知了朝臣,这下原本一些摇摆的朝臣也朝着皇帝这边倒了过来,尤其是一些宗室,也是坚定地站了过来。
毕竟只有大盛存在,他们才有好日子过,而这一招说不定能让大盛延寿,他们怎么能不支持呢。
第186章 第 186 章
厉王对于朝堂上的这些纷争无感, 他已经做好了去海外的准备,因为这,平素不爱看书的他都特意让人拿了些海外的书籍来看, 想从书中看出自己在海外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尽管他到了海外也会带足生活用品,可厉王还是希望自己能早日习惯那边的生活。
只不过具体要去哪里, 厉王还不清楚, 不过以他打听到的消息,那些地域应该都比较炎热, 或许需要带上一些轻薄的衣物过去。
因为厉王的态度, 他手下那些真心对他的人见此情形,倒没有怎么反对皇帝的安排,自然也没有考虑和其他世家大族联合,至于其他不甘心的人,厉王劝了几句, 就当是这些年相处的感情,只是对方听不听那就是对方的事了。
只不过厉王的一番好意并没有被对方领会,一些人还是伺机和其他人联系到一块了,甚至还想着若是能成功反对皇帝的计划, 那他们就干脆跳到别的皇子这边来,毕竟在厉王这边也是浪费时间。
一些人都有些后悔来到厉王这边, 明明有夺嫡的本钱, 却一直不曾有行动, 现在看来,他们真是看错人了。
而周王手下的人则是对联合最活跃的一拨, 他们也得知了厉王的态度, 若是能留下,除掉太子后, 周王就是最有可能荣登大位的人了,他们怎么能接受周王就这么失败的结果。
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不少世家大多都以为和皇帝那边的人相比,他们才是大多数,然而当真正站到了朝堂上,他们才发现朝堂上支持皇帝的势力已经超过了他们,他们成了少数派。
不少被他们拉拢过去的投机分子也意识到了这点,纷纷心底暗骂出声,有些身段柔软的立刻也转变了态度。
否管这么做脸皮挂不挂得住,起码他们此时不这么做的话,那可能都没什么之后的前途了。
不少世家官员都被这些人的嘴脸给气到了,尤其是有这些人带头,一些小世家的官员见状也硬不下去,虽然此时软下去会损失家族子弟,可此时再硬也无济于事了,还不如服个软,好歹让站在朝堂上的人没事,家族子弟大不了就再培养。
毕竟子弟培养出来,成材的概率也就那样,还是站在朝堂上的人更重要。
有了这些小世家的服软,一些还硬着头皮反对的官员就显得格外扎眼,而这时候他们再怎么头铁也无济于事了。
从朝堂离开后,世家们聚集在一起,脸色黑沉,不光是这次的失败,更多的还是因为发现他们的势力在朝堂上居然不占上风。
若是能占上风,就算有人支持皇帝,他们也能让事情做不成,可现在……
“不如,将这事告诉百姓,让他们来反抗。”有人小声说道。
这算是他们一贯的手法了,皇帝可以处理官员,但是民意沸腾,朝廷不能不管吧。
“不行。”有人断然否决。
提议的人不解。
否决的人将他得到的消息说了出来,主要的理由便是裴清和太子说过的那些话,而这个理由一出,则是让在场人的脸又黑了起来,有裴清这个理由在,就算是百姓也不会反对。
毕竟百姓也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过得好,而皇帝的这个计划则是让他们多出了一条出路,小冰河期虽然现在看着没有什么人说了,但是只要天气一天天地变下去,百姓也都在意的,怎么都不可能放弃这条生路。
“那就这么放弃了吗?”有人不甘心。
沉默了许久,终于有人开口道:“不然呢,就这么继续跳下去,好给皇帝整治你的机会?”
这下更加是没有人说话了,毕竟说到底,这次吃亏的是家族子弟,大不了就狠狠心放弃,让他们出去闯荡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结果,继续犟下去倒霉的可是他们。
聚会讨论不出个结果,就这么散了。
皇帝一直让人紧盯着世家这边的动向,得知世家就这样放弃了这些家族子弟,倒也不意外。
在皇帝看来,世家联合起来只是偶然的事,一旦达不到目标,或者发现目标需要他们牺牲太多,就会选择放弃,而这次他们放弃的也算是家族中的一些未来了。
尽管这个损失并不算特别大,但是在皇帝看来也是个好消息了。
皇帝最开始时是很想一口气就将世家给解决掉的,只是当了这么些年的皇帝,皇帝意识到他的想法还是很难实现,而且过于强硬的手段反而会激起世家的强烈反抗,而像如今这样时不时地给世家放放血,持续个几代,世家之患或许就解决了。
哪怕皇族也是世家出身,可越是这样,皇帝越了解世家的本质,也就越发地想要清理掉世家。
在皇帝看来,世家的存在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犹如吸血蛀虫,在王朝兴盛时虽然也会做些实事,可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而等到王朝有一定衰亡的气象,对方不但不会帮助王朝脱困,还会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甚至伺机投资新人。
皇帝还记得自己曾听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千年的世家,哪有千年的王朝,世家哪怕有机会都不会去争夺天下。
尽管这话有点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在,可也足以证明世家高傲的态度了。
裴清一直关注着朝堂上的事,本来以为这事需要多折腾一段时间才能尘埃落定,却不承想在皇帝的安排下,计划居然这么快就在朝堂上通过了。
只要朝廷中枢彻底通过,那皇子分封海外的事就不会轻易再有更改了。
而皇子们去了海外,那……
裴清忽然想到自己刚穿来时担忧的一些事,现在再看,似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虽然太子还不说是百分百的胜利者,可有了海外这条路,哪怕太子最后还不是获胜者,也有了新的出路了。
至于之后如何,那也不是裴清可以再多管的了,他如今能做的就是尽量让研究的环境好一些,再多给研究院开开脑洞,让他们尽量顺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要走太多的弯路。
到如今,裴清最在意的还是百姓们,让皇子们分封海外,给百姓一条新路,这些对于国家来说只能算是治标的办法,治本的办法之一还是要提高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研究。
让皇子分封海外的政策定下,可朝堂还没有安静下来,毕竟这是大事,就算做出了决定,计划的实行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比如说皇子去海外,能去哪里,地盘怎么选择呢,这么多皇子,而地点不一样,必然会有好点的地方和差点的地方,而定下去哪里后又怎么去,带多少人马,带多少物资过去,朝廷之后会给予什么样的资助,持续多久……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更是让朝廷忙得不可开交,邓元更加焦头烂额,毕竟户部是负责给钱的,皇子们在海外的生活如何,银钱就算不占全部,那也是占了大部分。
妃嫔们也知道没有办法阻拦皇子们离开这事,所以为了让他们日后日子好过一些,哪怕自己不方便和邓元接触,也让母族派人过来和邓元商讨,尽量给自家孩子讨要好处。
如果皇帝态度强硬,那还好办一些,偏偏皇帝因为这件事对皇子们有诸多愧疚,让邓元尽量多给皇子们些方便,有了这个前提在,邓元也不好太强硬。
毕竟他也清楚,皇子们分封海外,对大盛有好处,可对这些皇子来说那就是从一个好地方赶到穷乡僻壤去,哪怕这些地方之后会变好,可对于现在的皇子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朝廷能给的银钱物资本就不够多,想让皇子们够用都很勉强,更别说让他们满意了。就算之后市舶司的税银交上来了,总量够了,可皇子们谁给多谁给少,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邓元为此很是发愁。
说到市舶司,原本市舶司的税法出台,本来是该掀起一阵风波的,可有皇子分封海外的消息在前,几乎没有什么人去关注这件事了。
因为一些纯商户就算关注,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在意,而一些高门大户家本该是关注这事的,毕竟这对海贸收益的影响还是挺大的,因为按照新出的税法来说,他们要交的税额还不少,只是钱和权比起来还是权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等阻挡皇帝分封皇子去海外失败后,这些人再次回过头看市舶司,市舶司也已经立起来了,加之他们刚刚联合失败过,也不好再联合起来反对市舶司,只能想办法如何逃税。
只是不想还好,一想,不少人就发现了问题,以往他们要是想避开官府的目光是容易的,只是这些年海贸越发的发达,就算能避开官府的目光,也很难避开旁人的目光,据说那市舶司还有举报偷税漏税的条例,说不得就有人会去举报。
而且皇子们要分封海外,按照朝廷的计划,估计时不时地就要出海去探访一番,送些物资过去资助一番,那他们的船想不被碰到就有点难了。
就算想方设法得到了对方的行进路线,可朝廷走的海路必然是最好的路线,若他们要避开这些路线,海贸必然更加地折腾费事了,到时候说不定税是少交了一些,可生意也要亏损不少。
如果只是一时的亏损也就罢了,可其他人都在那条海路上做生意,就你家不做,贸易时间也不确定,慢慢地就很难和其他人做生意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至于说让其他人也跟着他们一起避开朝廷的商船,开辟新航路……
刚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就被对方视作蠢货,新航路要有这么好开拓,那之前的海商怎么会将海图当成宝贝看待呢,至于说联合其他商船那更是无稽之谈,说不定他们这头刚刚商议着要怎么避开朝廷,下一刻就被人给举报了。
要知道朝廷对逃税的海贸商船惩罚极高,但同样的,给举报人的回报也很高,要是他们发现有谁逃税,被他们抓住了把柄,他们也要去举报的,由己推人,对方会怎么做也很好猜了。
尽管有些人还是不甘心就这么交税,毕竟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交税啊,朝廷这突然让他们交税,这不是在欺压百姓,只是大部分人考虑过后还是决定老实点,至于老实多久则是要看朝廷的收税力度,以及他们有没有想到新的逃税办法。
第187章 第 187 章
邓元忧愁着给皇子们的东西, 而皇帝则是在愁这些皇子去了海外能不能顺顺利利地在当地站稳脚跟,延续下去。
对于厉王,皇帝是最不担心的, 甚至还有点担心厉王过于厉害,把周边的小国都揍一圈, 战事是胜了, 但是把带去的银钱物资给用光了。
而周王,皇帝对他的文治不担心, 担忧的主要是周边的小国会不会趁着立国还不稳的时候欺负他, 如果两人关系好,皇帝都想要将他们安排在一处,只是他试探性地问过,厉王显然对周王不是很喜欢,而周王虽说回应温和, 但显然对厉王这位兄长的态度也有些敬而远之。
虽然皇帝强行要将两人放到一起,也不是不行,可就这样的态度,就算将他们放到一块, 指不定不会互相帮助,只会冷眼旁观。
而且就两人这在大盛都不乐意勉强一下的样子, 去了海外就更别提了。
周王身边的人对周王的态度有些不理解, 毕竟放以前, 周王虽然对厉王冷淡,可在皇帝面前好歹还保持了一些兄友弟恭的姿态, 如今这表现和之前差得也太远了。
对于身边人的困惑, 周王没有解释什么,以往为了在皇帝面前的形象, 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要稍微伪装一番,而现在,这都要被送去海外了,还伪装个什么。
尽管一些人还是不死心,觉得皇帝对他宠爱异常,说不定能留下来,可周王却不抱什么期待,他对父皇很了解,父皇固然宠爱他们这些皇子,可心中还是大盛更重要一些。
而且父皇好不容易促成这件事,若是让他留下来,岂不是会功亏一篑,周王可不相信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这么高。
既然都要走了,那还不如放纵一些。
对于厉王周王,皇帝不担心,可再往下数一数,皇帝就发愁了。
皇帝以往对这些皇子的关注度并不算多高,毕竟有了太子,厉王和周王能文能武的,再小些的皇子在他眼中就不算太重要,也不需要他们多厉害,教育的也就散漫不少。
可如今他们要去海外,哪怕管理的地方或许算不得多大,可那也是海外,在大盛封地有人帮他们治理,甚至都不用治理,只负责收钱就好了,可到了海外,封地治理的如何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生死了。
如果治理得糟糕,民众激愤,加之那海外土人武德充沛,说不得命都要丢在那里,就算大盛之后知道事情经过为他们报仇,可人死不能复生,再报复又能如何。
皇帝考虑到这些,给这些皇子找了一些老师,来教导他们如何治理封地,管理百姓,只是这些皇子一个个地都散漫惯了,哪怕明知道这些学习对他们有利,可也不乐意多学。
皇帝想要严厉教训他们一番,可教训完也找不到什么手段来压着他们学,这些皇子们都觉得自己要去海外了,对皇帝的态度都不是那么的畏惧,甚至振振有词,只要身边的手下人会治理就好了,他们何必学太多。
殊不知,皇帝担心的事也有这点,若是这些皇子什么都不会,就这么去了海外,哪怕封地都被打下来,看着大盛的面上,手下人或许会老实一阵,可随着时间推移,大盛的威慑力会逐渐降低,若是他们自己有本事还好,要没有本事,会不会有人试图取而代之。
这样的事皇帝在史书上见过太多了,周边小国时不时就出了一个权臣,然后借机架空皇族,甚至取而代之的。
尽管看在大盛的面子上,不会在明面上取而代之,可只是暗中取代这些皇子的地位,那这些皇子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至于后代就更别提。
毕竟离得远,在他们这一代,因为这一些亲情等原因,还会去帮忙,可到了后面,只要对方能稳定地给大盛给予帮助,指不定大盛后世的君主不会多在乎这些所谓的同宗。
不要说这样做是不是有伤大盛的脸面,正因为自己也是皇帝,皇帝才更加明了一些皇帝的心思,脸面这些可以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而其他人也不一定愿意为了一点脸面劳民伤财。
皇帝想不到出逼着他们学习的办法,忽然就想到了裴清,裴清的主意一向多,不如干脆问问他。
裴清被喊过来的时候还有点蒙,而得知皇帝的要求后,明白了,这不就是要鸡娃嘛。
要鸡娃,那自然是要有奖励的,没有奖励,那些皇子怎么可能有动力学习,哪怕这学习是为了自己学的,可学习的苦也是要自己吃啊,不找到足够有诱.惑力的奖励,他们怕是吃上几天苦就会选择躺平放弃。
只是能刺激普通学生的奖励,裴清很熟悉,但是这些皇子他了解并不多,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奖励也不容易。
“怎么?想出什么主意了?”见裴清似乎是想要说什么,皇帝兴致勃勃道。
面对皇帝对他的信任,裴清一时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心底无奈地叹了口气,正色道:“陛下,若是想要让诸位皇子有动力学习,也学得下去,臣想知道他们的一些喜好,比如说是畏寒还是畏热,和其他皇子谁的关系要好些……”
裴清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皇帝听着虽然不解,但还是让人去调查了一番。
裴清一下子就收获了一大堆的皇子信息资料,可以说这些皇子自己都没有这些资料这么了解自己,裴清也有点感受到了皇帝对宫廷的掌控力,略微惊了一下,不过很快又平复了心态,他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必要太担心这个。
通过这些资料,裴清对宫中的皇子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而这时候,他也想好要用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来诱.惑对方了。
裴清很快就将鸡娃计划制定好了,然后呈给皇帝。
皇帝对裴清的计划还是很好奇,打开看了看,神情逐渐变得微妙了起来,皇帝着实没有想到,裴清居然还能出这样的主意,换成是他,怕也是要中计的。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