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眠春山 > 第157章 正文完
    第157章 正文完

    自从这天起, 姜青禾忽然闲了下来,她之前有多忙呢,大概就是可以天天鸡叫一声起床, 蔓蔓托给虎妮送去童学。

    她自己赶车去镇上,囫囵吃两顿, 给过路商客填报单, 回来还得算账, 有时候还要赶到草场去, 在那睡一个晚上再出门。

    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有太多要办的事情, 高强度的赶路和行程安排, 让蒙医给的药丸也失去了效用。

    可现在她也不习惯啊,忽然就没有那么多的事做了。

    地里的油菜、甜菜割了,油菜籽等着晾干后,拿去到湾里油坊榨油。甜菜熬糖,徐祯会熬啊,还有一部分宋大花拿去说给她在镇上糠房里做成糖瓜。

    她想着干点啥,家里没啥好干的,徐祯全都包揽了,他的手脚实在很勤快,能边兼顾灶上炖煮的东西, 还能顺带洗个衣裳扫个地。

    镇上双喜铺子如今也不用她天天去, 她前头找了个掌柜, 在官道歇店那认识的,挺有手段为人还实诚, 叫她帮忙管着了, 也不用歇业那么久了。

    收那些高粱杆、芨芨草、苞谷皮这些事, 也由其他人负责,渐渐走上了正轨。她们那些婶子编久了,都能自己翻新出花样来了,连钩针、织羊毛也是,速度又快又好,颜色搭配得丰富,如何更省毛线,哪种编法更好看,她们比她更厉害。

    反正姜青禾自愧不如,有些花样连她看了都要楞一会儿,因为那么繁杂的纹样不知道她们咋编出来的。

    这些她不用上心后,草场的就更管不着了,地里的活计前头也忙的差不多了,只等着拆掉蒙古包转到冬窝子那去。

    其他的想想都各自有人忙着,她眼下是真的没啥可做了。

    姜青禾最后准备出门,坐在凳子上换皮靴,她低头塞鞋子的时候喊,“徐祯,我出去一趟,晚点回来。”

    “早点回,炖了你爱吃的卤鸡,”徐祯在灶房里回她。

    “嗯昂,我出去瞅瞅。”

    姜青禾实在闲不住,以前她从地里下工回来,只想在炕上躺一整天,这会儿让她躺一天,她做不到。

    她准备出门溜达一圈,正巧碰上宋大花出来给她家门前的沙枣树浇水,看到她还稀奇极了,“咋的,今天没出门呐?平常连个影都瞅不到。”

    “这不是今年忙的差不多了,收拾收拾就过冬了嘛,”姜青禾手揣在袖子里,走过去跟她唠一唠。

    宋大花瞅她,“瘦格支支的,再不歇你瞅你那脸,都瘦脱相了,你说你,挣个钱死拼做啥,该歇就歇呗。像俺们出门的,挣的差不多了就收手了,钱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够花就成呗。”

    姜青禾欲言又止,她想抬头看看天,她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从宋大花嘴里听见这句话。

    要知道以前挣钱,她们三,她、虎妮和宋大花,谁有宋大花拼啊,那真是的一天天脚不沾地,哪头的活都搂着做,大伙还说这人真是把肚肠都吊在钱串子上了。

    眼下有了钱可真是不得了。

    姜青禾感慨,“看你没少挣啊,这话都能说出口了。”

    “托恁的福,挣得可不少嘞,都把俺挣累了,”宋大花幸福而痛苦地抱怨着,她这个一天割个五六亩地都不喊一个累字的人,在办喜事的路上那是身累心累,从早忙到晚没带歇口气的时候。

    生生把她这个嘴巴活络的人,逼得回家都懒得讲话了。

    可他们这行的名声传出去了,找他们吹吹打打的也多,钱当然不愁挣,可宋大花却早早歇了,实在是她懂了,命比较紧要。

    “俺连肉都没那么想吃了,你说说这给闹的,俺还真就没有享福的命,”宋大花拍拍自己的脸,今年宴席上没少吃肉,脸都圆乎了不少,面相年轻不知道多少,富态了起来。

    姜青禾笑她,“以前你还说顿顿吃肉的日子想也不敢想,这会儿给你过上了,咋又觉得闹心了。”

    “馋呗,以前没吃的时候馋那肉,这眼下吃多了谁还馋呐,”宋大花把手上那水全都浇在树根上,伸手在围布上擦了擦,“俺趁着不办喜事,准备干回老本行了。”

    “啥?”姜青禾有点没反应过来,随即啊了声,“腌菜啊?”

    “昂,你还记着俺刚来这会儿的时候不,你去挖萝卜,俺告诉你那萝卜缨子咋腌好吃,那会儿俺是没打算再干这个了,俺没钱,这里盐又难买还贵,”宋大花回忆着以前,一晃好多年了,她还记得刚到这里,全仰仗着姜青禾。

    没想到这会她也能走回头路,宋大花笑得真切,“有点钱也不想忘本,那就腌呗,他们镇上那卖的花花菜俺也能腌。”

    人真的难得有喜欢的东西,有钱以后也割舍不下,宋大花就放不下她家祖传的腌菜手艺。还带着姜青禾看了她那屋里一排的腌菜缸子,一皮口袋的红盐,堆了半屋子的萝卜、大蒜、大白菜等等杂七杂八的。

    她很高兴地对姜青禾说:“这缸俺腌点糖蒜,你不是爱吃俺腌的吗,去年忙也顾不上,今年多给你腌点,这都是俺一个个挑来的。”

    “这缸腌点萝卜干,泡点萝卜缨子,这些小的罐子,俺腌点辣椒,老下饭了,”宋大花说到兴头上,还不忘嘱咐一句,“你家今年别腌了,送到俺这来,俺帮你一起腌了,那酸菜俺弄的也好吃。”

    宋大花毕竟在关中干过那么多年,她除了腌菜旁的也会不少,可穷的时候能填饱肚子都不错了,哪顾得上吃啥好的。

    可现在有点钱了,她是真舍得,不管对孩子还是对旁人,她拉着姜青禾说:“到时候俺给你送只腌鸡和腊鸭来啊,再给四婆和虎妮也送只去,俺今年也养了不少鸡鸭嘞,得亏王贵还晓得喂。”

    “得嘞,你就甭送这送那的了,别把家底都给掏空了,有钱也得省着花啊,”姜青禾说出口都愣了,她笑出了声,还能有她跟宋大花讲这个的时候。

    “多得很,你只管吃呗,”宋大花回她,挑拣了一兜的长把梨塞给她,“吃吧,俺家王贵之前摘的,窝熟了脆甜,你家那软儿梨记得放放再吃啊。”

    “上年还说种了梨树赚钱嘞,可真能赚几个,”宋大花笑道,“湾里去年种的没几株梨子,俺家今年的好了后,大伙都买了些,不是有冬果梨嘛,两个钱一个湾里都舍得买了。”

    “大伙都说腰包鼓了,这会儿俺瞧着是真的鼓囊了。”

    姜青禾也笑,“这一年从头忙到尾,再赚不到钱让不让人活了。”

    宋大花笑她这张嘴,又说了几句,还要拉她在这里吃炖肘子,二妞子和虎子馋这吃了。

    姜青禾往外走,“我可不来,你们吃吧,别送来,我上外头瞅瞅去,忙去吧,那菜坛子都够你腌的。”

    “给你送两块啊,”宋大花追出门来。

    而姜青禾摆摆手,绕旁边的小道走了,抱着一捧梨去了染坊,里头正忙着呢。

    苗阿婆教旁边汉子搅布,瞅见她来忙笑道:“今儿个咋有空这会儿来了,平常时候都是瞥着天都没光了,才看见你家屋里亮着灯。”

    “忙歇了来瞅瞅,吃个梨啊,大花姐家里拿的,”姜青禾一家吃不完这么多梨,正走到这了干脆一人拿一个。

    眼下染坊已经不止苗阿婆和虎妮在强撑着了,又添了八个帮手一起忙活,还有个专门管算账的。明年还说商量在这旁边搭个灶房,请个烧饭婆子来,忙起来的时候真的吃口饭也顾不上。

    虎妮放下搅棍走过来,伸手掏了个梨,在袖子上擦擦就咬了一大口,“还得是这个味。”

    她边吃边炫耀,“俺们接了镇上的大单子,染一百匹蓝布,给一两银子!”

    “哦呦,谁谈的?”姜青禾也啃了口梨,转头看向了苗阿婆,“婶你去谈的?”

    苗阿婆点头,“这会儿不是有人能顶上,俺就去镇里跑了几趟,跟以前染坊的东家拿了些布来,要是这批染的好,以后他们忙不过来都让俺们染。”

    屋里其他染坊里帮工的听到这话就脸上带笑,谁不想自己的活计更稳点,又能多赚些,染色哪有下地累。

    大家吃着梨也不干活了,七嘴八舌地聊着,说到当时作为流民过来的染匠庄婆子和她女儿身上。

    这可是连苗阿婆都忍不住惊叹,“她们两个想多赚些,早点在这起个砖房,走村去了。”

    “啥?”姜青禾没听懂。

    虎妮抹抹自己沾了梨汁的嘴巴,“她们拿着炉子和染料桶,请了个老把式送她们去有棉花的庄子,边走边喊,去招揽人来染。”

    苗阿婆说得更详细,她们只染蓝和红,小布匹就当场烧了炉子架铁桶来,投入布匹。用两根木头削的长筷子捞,明矾固色后,过三遍水不再退,就算染好了。

    大布头就反押在人家那两个钱,收回来后拿到湾里来,在大桶里染好了再拿回去,如此反复,也给染坊招揽不少外来的生意。

    姜青禾笑着听完,内心有些许复杂,她是看着这个染坊起来的,当初还有接手过它的念头。

    她还给想了很多办法拉生意,其中就包括扎染,但其实她们这里的土布太厚重,一点不轻薄,是做不成扎染的。

    可如今看着它在大伙的努力中越来越好,她那股复杂的感情渐渐变成欣慰,她觉得染坊以后说不定还能出更好的布来。

    吃完了梨,苗阿婆出来跟她走了一段路,“眼下这湾里是越来越好了,前些天土长还说给俺们工钱再提点上去,里头几个娃听了直乐呵。”

    “你们光是染色就够吃力的,以后种红花、蓝草的就再请个人来,分出去做,也好叫他们有个出路,”姜青禾还说,“叫庄婶去走村的时候也说说,要是哪村种了蓝草、红花想要换钱换粮食的也能拿过来嘛,不方便走就去收点来,叫大家都有个活计可以做。”

    “还是你这心眼好,”苗阿婆慈爱地看她,又问道,“不回家去?”

    “再往前头瞅瞅去,婶你要回去的话,跟我给徐祯捎个话,叫他先吃,我再转转。”

    姜青禾跟苗阿婆辞别,又继续往前,童学给这原先空旷寂静的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孩子的欢呼吵闹声远远地都能听闻。

    这段路也是湾里人最爱走的,下地干活宁肯绕远路也要走到这来,即使那院墙高的已经看不到了,还扒在那门缝边看自家娃。

    要是听见他/她的笑声,心里别提多熨帖了,以前那些不情不愿的人,眼下恨不得这童学长长久久地开下去。娃在里头每天都高高兴兴,还养的白白胖胖,可比在自家里好太多。

    姜青禾碰见几个扛着锄头贴着门缝傻乐的大婶,她也没叫,自己走在童学这种满沙枣树的路上,远远地看见那座很气派的房子。

    二层鞍间房,中间高而两边低,用的青砖大瓦停停改改,造了小半年,那是王盛的杂货铺。

    她走过去,王盛正在里头围着火炉烤红薯,听见动静后看过来,他楞楞地举起红薯,“姐你吃不?”

    “吃啥,生意做得咋样?”姜青禾推开他那间门,看着门口平放的架子上有各色糖块、奶制品,酥饼小吃。屋内有着酱油桶、醋坛子、酒、盐,还有架子上挂了一排的针线散货,另一个屋盘子、锅、铲、缸子啥都有。

    王盛嘚瑟,“生意肯定还成,俺们这是小本买卖,也就赚个养家糊口的钱呗。”

    “不拉你那货车了?”姜青禾接过王盛给的南瓜子,打趣道。

    “害,给俺弟拉了,俺守着这也挺好,等俺守累了,就再换换呗,”王盛说着,又殷勤地给姜青禾塞饼,“姐你吃这个饼,镇上来的,可好了。”

    “别了,我不吃,你留着自个卖吧,”姜青禾也挺八卦,她笑眯眯问,“听说你有好事了?”

    王盛大大方方地承认,“有了,就是小花姐的娘家妹子,下湾村那的,说俺们湾里好,俺之前不是又常去她那边,人家也不嫌俺磕碜和岁数大,那就过日子呗。”

    姜青禾理了理,也就是她们第一回在湾里办喜事,二牛娶进来的媳妇搭了这个线,她那个娘还一直夸湾里好来着。

    “啥时候办啊?”

    王盛摸了摸脸,露出点笑来,“明年办,师婆说那时候不冲撞。”

    “也是给你小子碰上了,好好过日子吧,”姜青禾看到他日子也起来了后,没过多久就离开了。

    她闻见不远处油坊的传来的油味,好些人搬着油菜籽进进出出,另一边有汉子牵着牛过来,妇人们挎着篮子成群过来到杂货铺买东西。

    姜青禾避开了她们,大伙看见她实在太热情,总要递点东西给她,哪怕家里啥吃的也没买,硬要跑回屋里拿一袋土豆和红薯给她。

    她们总念着她的好,而她愧不敢当,更怕自己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当然,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不过进了湾里后,真的很难绕开大家的屋子,所以只要看见她的,就得追出来拉她过来吃点东西,她还拒绝不了,筷子都塞到手里,堵着门不让走。

    她只能美滋滋地吃起来,一边在心里请徐祯原谅她,人家这炒鸡也好吃啊。

    不过后面她真怕了,不再慢悠悠走,直接在大伙还没反应过来时,飞跑过去,一路跑到了土长家里,大喘气个不停。

    土长听了后笑趴在桌子上,抹了抹眼泪,“你真是苕的。”

    笑够了后才说,“你来瞅瞅,俺瞧钱除了明年的花销外,还剩不少,俺想着给那些刚来的湾里的孩子大人做件厚棉袄和棉靴,你瞅瞅咋样。”

    姜青禾顺顺气,凑过去看了眼账,盘算了下,“今年棉花价格比去年高了十个钱,不划算,还是买羊毛吧,我那边还有批牧民的羊毛要接手,正好换粮食嘛。”

    “那听你的。”

    姜青禾可没忘记藏族和其他几个小部落要把羊毛给她,相比于去年准备不足以外,她今年准备的相当充分,粮食只多不少,连干草都备下不少给他们。

    所以当宁布带着人拿了成群的羊毛和牛羊粪来换时,他们都被这么多粮食,还有很多的必备用品给惊到了。

    姜青禾让霍尔查装车,自己跳下来拍拍脏污的手说:“这才哪到哪啊,等明年就不要来这里换了,去上次碰见你们那个湖泊旁,我在那里会有歇店,什么都有卖。正好你们从秋牧场转冬窝子来时能碰上,反正转哪个场都从那过,只管来找我就是了。”

    她跟大伙打包票,“到时候那里会有兽医和郎中,要是你们自己或者是牲畜病了别拖着,记得到那里来,不用多少钱,羊毛、皮子、牛羊粪或者羊羔啥的都能抵,不要硬扛着。”

    “要是没车实在不好走的话,明年那还会有马匹、牦牛和勒勒车,可以借给你们,就是带它出去放牧,到冬窝子时那再还回来带些草料就行,这样你们路上还好走些。”

    宁布都听愣了,他转头看看跟他一起来的牧民,发现大伙都是一样的茫然,跟在听天书一样。

    要知道他们还不如蒙人,他们的转场真的就全靠自己走,一走走上一个月的都有,期间最难的就是粮食和所需生活用品,还有看病,不管是人还是牲畜,有些就瞎治或是硬扛,抗到最后也走了。

    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

    可现在歇家给了他们希望,确实犹如他们信奉的佛教那样,像佛灯照下来,让光透进来。

    宁布走时眼睛发红,脸上却又带着笑容,他无比盼望着明年的到来啊。

    而今年的冬天才刚到来,草场的牧民们已经搬到了冬窝子里,开始准备幸福的猫冬。

    当严寒和霜雪到达这片土地时,今年驼队却迟迟没来,直到进入腊月,姜青禾收到了一车驼队送来的东西,那是他们之前说好的。

    送东西来的骆驼客说:“今年骆驼回来得晚,就没赶得及来这,大当家惦记着,叫俺把东西给你送来,钱就算了,也不值几个钱。”

    他不好意思地开口,“大当家说,要是不麻烦的话,给他些吃的让俺带回去就成。”

    姜青禾答应了,她让徐祯做,自己卸货,除了她要的几口袋棉线外,还有个关中印布的方子。

    剩下的基本全是书,当然她翻遍全部的书籍后,也没有她要的技术类书籍,只有些史记,从汉以后歪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根本没有重叠的历史走向,也没有任何参考的意义。

    她终于彻底放下了。

    这些书她也时常翻阅,闲下来就写关于牧草册子,她当初说要写一本书,现在就在整理查阅。

    日子转眼到了腊月末,哪怕大雪封路,年味也前所未有的热烈。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起了对联,小娃穿着红棉袄坐在爬犁上玩,还有去溜冰的。

    大伙渐渐又开始走起亲戚来,先从湾里亲戚间送点自己有的年礼开始,热闹不曾间断。

    大年三十那天,土长还叫大伙一起去湾里看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木头架子上,上面的唱着戏,下面雪地里乌泱泱坐满了一堆人,时不时拍手叫好。

    蔓蔓坐在姜青禾跟徐祯中间,另一边是四婆一家,宋大花他们坐后面,大家都穿上了红彤彤的袄子,乐呵呵听戏,欢闹声不绝于耳。

    晌午回去的路上,有的人家早早打起了炮仗,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路过的人没有不感叹的,“这年过得真有滋味啊。”

    而明年又会是什么样子?

    他们不知道,却明白也坚信,明年会比今年还要好。

    那时贫瘠的土地不再贫瘠,富裕的风会遍布每个角落里。

    带来粮食满仓,人畜两旺。

    ——正文完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