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03章 破题
    赵云安留了金管家下来,带着他满漳州的溜达,上至玉璋美景,下至乡俗风土,倒像是招待一位贵宾。


    金管家一开始心生惶恐,过了几日却琢磨过味儿来。


    这日赵云安又拉着他城外溜达,其实这会儿天气冷,这一日还下着濛濛细雨,哪里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了一段路倒是把人冻得够呛。


    “舅少爷,金家的生意还得老爷说了算,我一个下人,帮忙跑腿自然可以,别的实在是说不上话。”金管家苦笑道。


    若是能帮上忙,金管家恨不得上赶着,可惜这事儿他真的没办法。


    赵云安却说:“金管家不必妄自菲薄,您跟在我舅舅身边多年,对商贾一道也十分精通。”


    金管家自然是懂一些的:“大人若是有什么想问的,小人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然是舅家人,赵云安也不客气。


    “这几日走下来,金管家可见着漳州上下,可有一样能拿得出手。”


    金管家叹了口气:“不瞒舅少爷,漳州多山多水,气候与青州极为相似,只是更温暖几分,漳州有的,青州大多也有,漳州没有的,青州那边也有。”


    “青州水路畅通,商人们自然更愿意去。”


    相比起来,再往漳州这边来路费更多,更加费事儿,商人追逐利益,自然不愿意费事儿。


    好处青州都占了,漳州便显得不尴不尬,这些年来又因为豪族与两任知府的缘故,每况愈下,好好的繁华之所都没落了。


    赵云安也跟着叹气。


    他倒是想让漳州的水运也畅通起来,奈何淤积的问题难以解决。


    金管家想起金大舅疼外甥的劲儿,又说道:“不过舅少爷若是开口,金家定是愿意费这个功夫的。”


    赵云安一听,却摇头道:“若是没有长远利益,只靠舅舅补贴,这不是做生意的样子。”


    他是想让金家帮忙,但可没想让金大舅做亏本买卖,那样跟掏自己腰包来填朝廷的窟窿有什么不同,赵云安自问还没有这样的高雅情操。


    金管家说了几样土产:“这些东西,金家原本也是要进货的,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多走几日路,赚到的银子也是一样。”


    即使如此,赵云安心底却明白,要不是他这个大人摆着,金家那里犯得着舍近求远。


    赵云安叹气道:“土产买卖薄利多销,漳州原本也是有的。”


    金管家又道:“漳州也很适合种桑养蚕,蚕丝总是不愁卖的。”


    赵云安也曾想过这个办法,但考虑之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一则成效太慢,桑叶也不是一日能养成的,养蚕也需要手艺,二则近几年大魏天灾人祸不断,我不能让百姓弃田养桑。”


    最重要的是,朝堂不稳,皇帝年老,太子年少,赵云安总觉得心惊肉跳。


    金管家听完也发愁了。


    “不如舅少爷写一封信给老爷,老爷比小的见识多,指不定能帮忙上。”


    “再说吧。”


    赵云安叹气,如果他开了口,金大舅肯定会鼎力相助,可赵云安心底明白,想要扶持漳州府的生意,可不是能靠金大舅一个人撑起来的。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着,漳州的雨也不像京城,下起来没完没了,淅淅沥沥的很不痛快。


    虽然打着伞,走了一会儿身上便湿漉漉的一层,赵云安还好一些,因为常顺那把伞一半都在他头上。


    可惜再走也解决不了问题。


    “罢了,今天先回去吧。”赵云安叹气道。


    正要转头,忽然旁边田地里传来声音。


    “知府大人?”


    赵云安定睛一看,倒是个熟面孔:“老人家,今日下着雨,你怎么还下地了?”


    金管家见状,退后一步,摆出随从的架势来。


    地里头的正是张老汉,他有些狼狈的擦了擦手,憨笑着说:“这连这几日都下雨,我怕地里头的菜被淹着,就过来看看。”


    他没打伞,只带着一个斗笠。


    赵云安看了一眼,发现附近的地里头种的多是一些蔬菜。


    张老汉解释道:“谷子早就收起来了,我想着地空着也是空着,便种上了一些菜,冬日里收成不好,但也能卖几个钱补贴家用。”


    这倒是漳州的一个好处,气候够暖和,冬天地里头还能种菜。


    赵云安点了点头:“快要过年了,家里头日子可还好?”


    张老汉忙不迭道:“都好都好,大家伙儿都知道曹家倒了,等统计完人头,明年良田就能分到手里,一个个都憋着劲呢。”


    即使这良田不是白给的,可好歹种满三年就是自家的,跟之前不一样。


    一提起这事儿,张老汉满脸喜气:“有盼头的难都不难,以前那日子才难,一年到头眼前都是黑的。”


    “这都是托了大人的福。”


    赵云安笑着谦虚了两句:“是陛下治国有方,本官只是尽了应尽职责。。”


    张老汉瞧他们身上的衣裳都湿了,便道:“大人,您几个要不要往小老儿家里头去烤烤火。”


    赵云安原本不打算打扰,但不知想到什么又点了点头。


    “那就叨扰了。”


    张老汉没料到他居然真的答应,连声笑道:“大人能来,小老儿家那,那就是屋子都亮堂了,就是读书人说的那个,那个什么……”


    “蓬荜生辉。”金管家觉得这小老头很是好玩。


    “就是蓬荜生辉,祖坟都冒青烟了。”张老汉乐呵呵的说。


    “大人往这边走,我家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村里头的路还不如官道,下了雨,踩上去就是泥脚印。


    赵云安脚上的皮靴都沾满了泥巴,常顺见了,便闷声道:“大人,我背着你走。”


    “不用。”


    赵云安可没那个脸让人背着走,他又不是残废。


    张老汉家就在村口,老汉还未进门,就大声喊道:“有贵客来了,快把火炉子点上,再把点心果子拿出来招待。”


    里头一阵声响,露出几双怯生生的眼睛来。


    “愣着做什么,这是知府大人,还不跪下磕头。”


    赵云安忙道不用,可惜对面的几个大人小孩都已经跪下来,噗通一个个磕了头。


    见状,赵云安倒是有些后悔过来打扰了。


    屋子里已经点上了火炉,大概是刚生的火还不够旺,家里头唯一一把椅子也被擦干净放好了。


    “大人您坐下歇一歇,烤烤火。”


    张老汉说着,又骂儿子不够机灵,亲自进厨房端了吃的出来。


    “老人家,不必忙活了,我们坐一坐就走。”


    张老汉却已经忙起来:“大人能来,那是别人家盼都盼不来的福分,怎么能不好好招待。”


    等他拿了东西出来一看,里头最上好的点心,还是赵云安之前给的点心匣子里的。


    老汉也笑:“乡下人家没啥好东西,还请大人别介意。”


    “去去去,别都堵在这里。”说着又赶孙子孙女走,怕他们年纪小闹腾,到时候惹怒了大老爷。


    赵云安笑着招了招手:“过来。”


    张老汉点了点头,几个孩子才敢上前。


    张家条件在村里头还算可以,但这几年收成差,孩子也没做新衣裳,这会儿看起来每一个都灰扑扑的,人也痩,不过气色还好。


    “你们喜欢吃点心?”


    大孙子抿了抿嘴角不说话,最小的那个已经拼命点头:“点心可好吃啦。”


    赵云安笑道:“今日出来的匆忙,也没带上拜礼。”


    想了想,他便拿出随身的荷包来。


    那是在永昌伯府的时候,金氏总给他带上,免得他不趁手的。


    等来到漳州,赵云安已经是入朝为官的人了,但金氏已经把他当孩子,每日总给他挂上一个荷包以防万一。


    里头是一颗一颗做工精巧的金银裸子,做成了花生米的模样,这会儿倒是派上了用场。


    “拿着,这是叔叔给的见面礼。”


    张老汉忙道:“大人,这可使不得。”


    赵云安笑着放到他们手心,又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快过年了,理应给的。”


    见他执意,张老汉忙让孩子们叩头谢恩,一屋子的大人小孩看着越发拘谨了。


    “让孩子们去玩吧,老先生陪我说说话。”赵云安笑道。


    张家人连忙拉着孩子进屋,连胆儿最大的张家老大,这会儿也成了鹌鹑,不敢多说一句话。


    一进屋,回头却见小儿子正拿着花生米磕牙呢。


    张家老大连忙抢过来,又拍了他一个屁股:“去跟你哥玩,别捣乱。”


    张家媳妇也忍不住问:“他爹,这是真金的吗?”


    “嘘!”


    外头的气氛倒是没这么紧张,张老汉是去过两次衙门的,知道这位赵大人看着年纪小,面皮嫩,虽说是个雷厉风行的,但其实脾气很好。


    他连忙请了四个人都坐下,又去厨房提了一壶开水,拿出家里头最好的白瓷碗泡茶。


    “几位老爷都喝杯热茶暖暖身体吧,漳州一下雨就冷的要命。”


    赵云安烤着火,倒是觉得身体都舒展不少。


    他看着张老汉泡茶,笑着问道:“年前丈量的事儿都差不离了,也辛苦老人家了。”


    张老汉笑道:“哪里辛苦,这样的好事儿,老汉我求之不得。”


    乡下泡茶也不讲究,老汉哗啦啦的泡好,就推到了赵云安面前。


    赵云安下意识的接过去一看,却是一愣。


    张老汉还以为他嫌弃茶叶粗陋,忙解释道:“乡下没什么好茶叶,这是春天那会儿,我家姑娘亲自上山采的,挑了最嫩的那一批,虽然有些苦,但味道还行。”


    “我们村的赤脚大夫瞧了,还说这茶汤对身体好嘞。”


    赵云安笑了笑,先喝了一口,品了品茶汤的味道。


    才又道:“老人家,这茶汤为何是紫色的?”


    这话一说,金管家也看了眼茶碗,果然,茶汤不是寻常可见的金黄色,而是紫色,白色的瓷碗虽然磕破了一个口子,瞧着却也十分不错。


    “这倒是稀奇。”


    张老汉见他们不是不满,只是好奇,倒是松了口气。


    “大人有所不知,这紫叶茶不是寻常的茶树,而是一种通体紫色的茶树。”


    张老汉指了指他们后面那座山:“我们这一带的山头上地太贫,果树长不好,偏偏这种紫叶茶长得好,不管他也能一长一大片。”


    赵云安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外头的小雨渐渐停歇了,似乎看到的山头也是紫色的。


    张老汉继续道:“这茶树叶片叶柄茎秆都是紫色的,春天那会儿摘了嫩芽炒好了泡茶,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紫色的。”


    赵云安听了他的话,低头再去看那碗茶汤。


    也许是泡的时间长了,茶汤的颜色更深了一些。


    大魏朝多喜欢绿茶,以龙井之类茶汤金黄的为最佳,红色次之,紫色对比起来便略显浑浊。


    赵云安低头又喝了一口,这次仔细的品了品,觉得这茶汤苦涩的味道重了一些,实在是算不得上品。


    张老汉见他神色认真,不明所以,又说道:“这茶叶上不得台面,多是附近的老百姓自家喝喝的,实在是委屈了大人。”


    “不委屈。”


    赵云安又喝了一口,才问:“老人家,这茶叶的产量怎么样?”


    张老汉不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但还是回答:“漫山遍野都是,除了村里人,旁人也不去采来喝,城里头的贵人老爷们都喝南方那边的好茶叶。”


    金管家倒是明白了一些。


    他认真的品了品,但还是摇头道:“却是滋味一般,香气倒还算纯正,但味道不够清润,回味也不够甘甜。”


    金家也有一部分茶叶生意,所以金管家很有心得,这茶叶比起西湖龙井之类的名茶可差远了。


    他这一番话,也是想提醒自家舅少爷别打茶叶的主意。


    赵云安却又问:“这茶叶是如何炮制的?”


    “就是学着别人炒茶,小老儿手艺差,炒茶的手艺一般。”


    赵云安却说:“本官听闻有些茶叶直接炮制味道苦涩,但若是经过特殊的工序,便能杀去苦味,只留回甘。”


    张老汉发愣道:“这,小老儿也不会啊。”


    “自家喝的茶叶,能提神就够了,平日里忙着种地,大家也没这个功夫。”


    赵云安低头去看茶汤,心底却闪过好几个主意。


    他忽然想起还在云州的时候,曾与云州知府林志海一块儿喝过云雾茶。


    那也是独产于云州的好茶,味道甘甜,林志海曾想过打出名号来,作为云州的一项增收利器,只可惜运作了几年还是平平无奇。


    因为云雾茶好也好,却没有特色,味道不如成名已久的名品。


    赵云安看着那紫色的茶汤,心底却想到一个法子。


    “雨停了。”


    赵云安起身道:“老人家,不如带我去看看这红色的茶山。”


    张老汉一时为难:“这才刚下过雨,雨天路滑,上山的路也难走,大人您……”


    “不碍事的,本官伸手矫健。”赵云安哈哈笑道。


    张老汉没法子,只得让两个儿子都跟上,又从村里喊来了两个壮年的汉子一块儿去。


    这几个知道要陪着知府老爷这会儿上山,虽然心底奇怪,面上都是恭恭敬敬的。


    到了山脚下,刚下过雨的山路果然湿滑难走。


    赵云安索性留下了金管家,他可不想舅舅派了左膀右臂过来,回头给摔断了胳膊腿。


    上山之前,张老汉一直提心吊胆的,毕竟读书人的模样他也知道,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就他们村那个秀才,连山路在哪儿都不知道。


    哪知道到了山上,他才知道自己太小看人了。


    小知府身手矫健,要不是不熟悉山路,走路的速度比他们还要更快。


    漳州一带多山,但山普遍不高,爬了半个时辰左右便到了山顶。


    “大人,紫叶茶就在这边,往东边看一大片都是,山坳里全是。”


    赵云安顺势爬上了大石头,站在高处往下看,果然周围都是雾蒙蒙的一片紫色,新雨过后,显得冬天的茶树都分外的水灵。


    果然是好大一片,附近几个山头上几乎都是。


    赵云安一跃而下,吓得常顺连忙过去搀扶。


    他却哈哈一笑,低头去看:“老人家,你过来看看近日可能采摘冬茶?”


    大约是漳州多雨湿润,天气也还算暖和,紫叶茶树并未完全进入休眠期,偶尔还能瞧见一些心急的嫩芽冒出头。


    赵云安说要喝冬茶,张老汉自然是满口答应:“大人为咱们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喝一口冬茶有什么。”


    “无需太多,只需一斤左右。”


    但一斤的茶叶,也许好多斤的嫩芽才能制成,赵云安张张口,张老汉几个人都忙不过来,又下山喊了人过来一起采摘。


    到底是寻了一个难得的太阳天,赵云安亲自过来盯着他们采摘。


    冬天根本不是采摘茶叶的季节,嫩芽极少,这会儿采摘了对茶树的生长也有害无利。


    不过紫叶茶树多,赵云安为了自己心中的计划,还是提出了这个奇怪的要求。


    等采摘完足够的茶叶,已经到了晌午时分。


    这一次甭管张老汉多客气,赵云安也直接带着茶叶离开了,并未多做停留。


    他人一走,后头便有人抱怨:“这知府大人也是奇怪,大冬天的让我们采茶叶。”


    张老汉瞥了他一眼:“我早说人够了,你自己偏要来,来了干活又不实在。”


    “张叔,我,我就是觉得古怪。”


    张老汉冷哼道:“明年良田就分下来了,人喝你一口茶叶怎么了?”


    “天生地养的东西,也没花用你一毛钱,怕耽误了咱功夫,大人还送了不少年货上门。”


    “你们若还不满足,在背地里说大人的坏话,以后就别叫我叔。”


    年轻的连忙求饶:“张叔,我知道错了,是我嘴贱不会说话,知府大人的大恩大德我都记着呢。”


    张老汉哼了一声,没搭理他。


    他人老见识也多,这些当官的谁个真把平头老百姓放在眼里,可这一次的小知府不同,那是真客气,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


    这样的好官,他恨不得能留在漳州一辈子。


    赵云安已经亲自带着茶叶回到了府中。


    马贵叹气道:“大人,这样的小事儿小的盯着就好,哪里要你亲自走一趟。”


    赵云安却笑道:“这可不是小事儿,而是事关漳州的大事儿。”


    马贵不明白:“难不成这茶叶还能变成金子?”


    “现在自然不能,但只要有好办法,点石成金也不是不可能。”


    茶叶带回来,自然不可能真的变成金子,还得经过复杂的工序炮制才行。


    赵云安将茶叶分成三分,分别按照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的炮制工艺,请了府中心细手巧的丫鬟来制茶。


    一路的过程,他都要自己盯着才放心。


    金管家在这边耽误的时间久了,这会儿也心急回去,忍不住劝道:“舅少爷,这紫叶茶汤水是紫色的,确实是稀奇,但口感一般,实在是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赵云安却说:“金管家,你尽管再等等。”


    “舅舅那边我会写信回去告知,你且放心。”


    他都这么说了,金管家叹了口气,只能留下打算过年了。


    金氏那边听说了消息,带着赵妤也过来看热闹。


    眼瞧着大相径庭的制茶工艺,金氏忍不住咋舌:“原来一道茶,倒是有这么多不同的门道。”


    赵妤也跟着点头:“我也想学,将来亲手做给二奶奶喝。”


    金氏抱着她亲了一口,又说:“想喝就直接买,我可舍不得妤儿太累。”


    这般却瞪着儿子:“没见你这么想一出是一出的,哪有大冬天的制茶,漳州三天两头下雨,到时候还得用炉火烘干,这味道就差远了。”


    赵云安只笑:“差也差不离,我只试试看口感有什么不同。”


    他要寻一个最好的,最适合紫叶茶的炮制过程。


    金氏拿他没办法,又说:“你要炮制就炮制,可再过两天就过年了,总不能蹲在这茶坊里头了,平日里也没见你爱喝茶,怎么这紫叶茶就迷上了?”


    见儿子喜欢,金氏也买来一些紫叶茶尝过,觉得味道一般,并不如以前常喝的口感好。


    赵云安答应了,但依旧我行我素。


    按照绿茶炒制工艺出来的紫叶茶,味道果然还是极为一般,苦味过重,干涩的口感不讨人喜欢。


    白茶的略好一些,但口感也只能说一般般,想要卖出名头难上加难。


    红茶的发酵需要时间,这会儿还没出结果,赵云安怕自己空欢喜一场,对外只说喜欢紫色,所以才做尝试,并未多提其他。


    紫叶茶的炮制还未出结果,大年三十这一日,漳州知府衙门却来了一队不速之客。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