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跃龙门(科举) > 第54章 谦让否
    回到斋室,沈长林沈玉寿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天色很快就暗了。


    贺青山和孙舒阳捧着几个食盒从食堂回来:“知道你俩还没吃饭,我和舒阳多买了两份,我们一起吃。”


    说话间门沈玉寿已经将书桌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并点上了蜡烛,四人各坐一角,开始享受晚餐。


    今晚有糯米藕夹、杂粮馒头、蘑菇汤和鸡蛋羹,不是大鱼大肉,但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


    沈长林沈玉寿马上要搬去甲班的二人寝,四人同住的日子即将结束。


    “人间门别久不成悲呀。”吃完晚饭,贺青山有点难过,在旁念了一句诗。


    沈长林笑了笑:“青山,我们就算搬了斋室,课后还是会一起练武讨论课业的,悲什么呀。”


    沈玉寿也道:“青山兄,一日为友,终身为友。”


    “嘿嘿,我知道,就是想掉掉书袋。”


    贺青山生性豁达,嘻嘻哈哈笑闹一阵,四人洗漱就寝。


    临睡之前,沈长林想到钱氏他们,嘀咕一句:“不知奶奶他们现在怎么样了,能不能适应。”


    但明日要上许先生的课,只能课后抽空去槐花巷看看了。


    沈玉寿轻声道:“先睡吧。”


    -


    第二日兄弟俩起了个大早,穿上干净整洁的衣裳,互相帮忙用发带扎好头发,然后背上书袋,背着课本和笔墨纸砚,精神满满的往夫子殿走去。


    夫子殿在府学入门处,殿后有几间门僻静的讲堂,这讲堂专为甲班学子所用,沈长林他们还是第一次去。


    “排队,莫喧哗。”守讲堂的门房维持着秩序。


    他们来到夫子殿的时候,那儿已有几名学子在等待,不一会太阳东升,霞光初照,又来了几位。


    沈长林数了数,加上他和玉寿这儿共有二十二人,而不出意外的话,许先生只收五人做亲授弟子。


    因此,他们站在这儿,既是同窗,也是竞争对手。


    “在下姓林名天逸,字飞羽,是新入学的甲一班学子,兄台怎么称呼?”


    不远处,一位穿淡蓝色华服的少年公子正笑盈盈的同诸位学子逐一寒暄。


    林天逸今年十七岁,年前便中了秀才,有入府学的资格,不过他一直未曾就读,而是读林家族学,今年突然入学,多半是冲许先生来的。


    “鄙人姓万名永珺,字璞如,飞羽兄也姓林,和月贤兄同姓呢。”


    林天逸微微一笑:“我林家祖上是从京师迁来的,和月贤是同宗,挂着亲的。”


    “原来是一家人。”万永珺急忙拱手,“林家实在人才辈出,儿孙个个钟灵毓秀,佩服。”


    “哈哈,哪里哪里……”


    沈长林和沈玉寿默默对视一眼,他们和林月贤同吃同行数月,从没听他提起在景安城还有什么同宗亲戚。


    果然,富在深山有远亲,古话说得没错。


    很快,林天逸就晃到了沈长林他们面前,又是一番自我介绍和寒暄。


    沈长林和沈玉寿介绍了自己,林天逸惊讶的挑了挑眉:“二位兄台还未取字?”


    “男子二十而冠,有问题吗?”沈长林回答的毫不客气。


    “哦,没问题。”林天逸耸耸肩,不着痕迹的打量了沈长林二人的衣着后,很快换了下一个寒暄对象。


    男子二十而冠没错,但在现实生活中,二十岁前冠字的人很多,字主要在社交场合使用,而世家子年幼时便会出席各色社交场,因此提前取字的多为社会上层。


    林天逸内心一哂,所以刚才那二位是除了读书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没什么结交的必要。


    沈玉寿低声对沈长林道:“别理他,我们安心等先生来。”


    “嗯,不过有点瞧不上他鼻孔看人的姿态。”沈长林说完,冲小兄眨眨眼,“你放心,我没忘记今日的正经事情。”


    太阳逐渐升高,阳光照在诸位学子身上,带来一丝丝燥热,许先生还未露面,学子渐渐的有些焦躁不安。


    “许先生不会不来了吧?”


    “我们为了来此,放弃了其他先生的课,若许先生爽约,岂不叫我等赔了夫人又折兵?”


    于是几位学子一齐去问门房老头,得到一句:“爱等等,不等请便。”


    两刻钟后,有人实在待不住了,走了四人,只余十八人。


    这时终于来了个小书童,小书童问诸位学子:“我家先生这此只收五人,现在却有十八人想拜师,先生让我问你们,有没有愿意自动放弃资格,将机会让给别人的,你们可以将答案写在纸上,我交给先生看,两刻钟内写好。”


    到这儿,稍微聪慧点的学子都明白过来,许先生是故意不露面予学子们考验的,而小书童的这个问题,也是考试的一部分。


    “小书童,劳烦你说说,许先生平日是什么性子?”


    “或者,你跟我们说说,先生最爱读什么书,喜欢什么文章?”


    如此,便能窥得许先生的秉性喜好,拿捏着分寸写答案。


    但小书童一抬下巴,只道:“无可奉告,诸位快写,两刻钟后我准时走。”


    沈长林和沈玉寿没有多加思考,他们来这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拜师,沈长林蘸墨写到。


    【鸟欲高飞必先振翅,人求上进必要读书,长林立学为先,不肯错失良机,不愿将机会拱手于人。】


    他是一个交答案的,沈玉寿第二个,兄弟俩都没长篇大论,引经据典粉饰太平,非常直白的表达了自己。


    小书童到点收了答案便走了,片刻后去而复返:“方才十八人中,有十人愿意放弃资格,圆同窗求学之梦,先生说,很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此十人心怀博爱,有美德。”


    那十人听了,不由自主的挺直胸膛,面带微笑的听小书童转述着许先生的夸赞。


    但下一刻,小书童道:“先生说,你们有如此胸襟很难得,你们回去吧,剩下八人随我到学堂里去见先生。”


    “什么?!”那十人大惑不解,“许先生不是夸我们了吗?”


    小书童点头:“对呀,夸了呀,你们自己说放弃这个机会的,难道说的是违心话?”


    那十人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小书童的话没毛病,但是,刚才那份答案上所写放弃机会助同窗圆梦云云,只是场面话呀,谁知许先生当真!


    -


    沈长林沈玉寿随小童进了讲堂,终于见到了许晋蓓先生。


    他穿了一件玄色深衣,头戴木簪,脚着木屐,这副打扮很有先贤风骨,加上炯炯有神的目光,有一瞬间门,沈长林觉得他很像从古画像上走出来的人物。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许晋蓓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微笑着伫立在学子前面,目光和善却有力,叫人心生亲近。


    “我听说,你们八人中,还有没冠字的?”


    此话一出,林天逸的脸色瞬间门发白。


    沈长林了然,从他们踏入夫子殿那刻,许先生的考核就展开了。


    细想有理,昨日凤学谕特别提醒许先生严谨厌恶失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生自己定然也是守诺重诺之人。


    沈长林和沈玉寿往前跨了一步:“先生,我二人未曾冠字。”


    许先生捋了捋胡子:“那我今日,为你们取一字,如何?”


    “太好啦,多谢先生。”


    冠字一般是由长辈或老师来进行,许先生完全有这份资格。


    “古语有云,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门,冠字若云,愿你淡泊名利,守住本心,忌急燥。”


    “玉为尊,寿为长,玉寿亦是传说中的仙山,冠字宣琼,愿前程朗朗,大展经纶,忌自哀。”


    沈长林在心里默念了一遍,沈宣琼,沈若云,读起来很顺口,又是针对他们的秉性而起的:“先生,很好听,谢谢您。”


    许先生微微一笑,点点头:“坐吧。”


    说着自己也坐于蒲团之上,而八位小学子则围坐在他身旁,许先生的前面,有一架古琴,他说道:“君子有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兴于周,衰于科举起,这六艺目前于科考全无益处,但我,第一课,便要教你们六艺,古礼不可废。”


    说着,许先生弹奏起古曲《大武》来,琴声铿锵有力,情绪饱满,无奈沈长林前世今生加一起也没学过音乐,他听不懂,只是不明觉厉。


    一曲毕,许先生简单讲了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学古琴、练书法、学算数、学驾车……


    没有一项和科考有关的课程:“你们愿留下来的,明日便来上课,今日散了吧。”


    -


    没想到许先生的课结束的这般早,从夫子殿出来后,他们便离了府学前去槐花巷。


    一进院子,就见钱氏抱着个小婴儿,正和邻居老奶奶闲话,见孙儿来了,忙笑着同邻居介绍宝贝孙子,并对沈长林他们道:“闲着也是闲着,帮他们带会儿孩子,瞧瞧这小丫头,多可爱。”


    同邻人打了招呼,二人进入屋子,只见屋里收拾的比昨日更干净更整洁了,桌上还有些瓜子烤饼一类的小食,钱氏跟进来说:“这儿的人好客,我送了他们菜干,就回了这么多礼,有来有往,挺好相处的。”


    住大杂院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规矩不多,排场不大,尤其是听钱氏说她有两个中秀才的小孙儿后,对她特别客气。


    士农工商,读书人在这时代走到哪都是要被高看一眼的。


    回到屋子里,钱氏说了接下来的计划,说准备在城里四处走走,找合适的地方支小摊:“我听说商人家的孩子是不能读书考科举的,我们出去做小买卖,不会影响你们考试吧?”


    沈长林笑着答:“不会,律法有规定,豪商之子才不能科考,家里有数十间门商铺以上者,才可称之为豪,做些小买卖不碍事。”


    “那就好。”钱氏放下心来,“晌午在家吃饭吧?”


    “在的,我们下午再回去。”


    钱氏他们初来乍到,沈长林和沈玉寿自然要多匀出时间门来陪伴家人,等他们适应了,恐怕只能四日来一回,不过,这样也很好了,不必像以前一样,经年累月见不着面,受尽思念之苦。


    “顾先生他们住在哪儿?这些年他的恩情我都记着呢,想做些家乡小食送给先生尝尝。”


    顾北安不是永清县人,只在永清本地待过五六年,但他是永清县的女婿,在钱氏眼中,亦算半个同乡。


    “顾先生和白师娘住在春水巷,离咱们这挺远的,这样吧,我和玉寿晚上再回府学,我们申时过去,等到了地方,估计先生和师娘也都回去了。”


    钱氏满意的点点头:“这样最好了。”


    说话间门,外出熟悉环境的沈如康和罗氏也回来了,见到孩子们很高兴,一家子吃过午饭,钱氏就张罗做糖酥饼和腊肉糯米团子,这是永清县人过节爱吃的,其实在景安城也有类似的食品,但做法有差别,因此滋味也有些微不同。


    很多时候,人们怀念家乡的食物,并不是食物本身的滋味有多美妙,只是味蕾中储藏了关于故乡的美好回忆,吃一口熟悉的食物,慰藉的是异乡游子漂泊的心。


    “你们白师娘还没……”钱氏一边做小食,一边随口扯闲话,因沈长林一向稳重老成,钱氏将他当大人看待惯了,话说了半截才想起不对,急忙住口,她想问,成亲这么多年了,白雪的肚子怎么还没动静。


    沈长林从没想过这些,他没懂钱氏的意思:“什么?”


    “哦,没事,没啥。”


    太阳很快就西斜了,眼瞅着时辰差不多了,沈长林站起来,把食物放到竹篮子里:“我们去春水巷吧,送完东西我们早些回来,我和玉寿顺便带你们逛一逛景安的夜景,很网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