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游戏侵入现实 > 160-180
    第161章 桂榜(上)

    点点的灯火在夜色中犹如长龙,汇聚在贡院前。考生云集。声浪喧哗。北直隶乡试首场就在今天!

    三年一次的大比,京师上下瞩目。

    国朝科举如明朝旧制,分南北两榜。全国科举实力最强的几个地区分别是:南北两直隶,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北直隶的乡试向来很受士林关注。

    况且,本场乡试大总裁、文学宗师方望方凤九已经放话:将以才学论高低,不以年龄为界。届时,国朝的举人最低年龄线极有可能会刷新。

    这是改革科举录取潜规则的大事。皇周自定鼎以来,就没有褒扬神童的风气。科场之中遇到神童,历来都要仿明朝顾璘、张居正旧事压一科。

    然而,皇周享国一百五十六年后,终于有文坛大宗师站出来,意欲改革旧制,引导科场风气。

    浅淡的晨光在天际边出现,浅浅的鱼白色。高大的龙门前,一排五十名士子经过搜检后,各自重新整理衣衫,提着考篮准备入场。

    贾环、罗向阳两人同为京师宛平县人,一起从龙门内四个入口之一的“虞”门入场。

    罗君子换了一身蓝衫,微凸着小肚子,小胖,深吸一口气,自信地笑道:“子玉,请!”

    贾环瘦小的身影在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士子几位显眼,穿着普通的直裰,脚蹬平底布鞋,点头笑道:“长文,请!”

    罗君子的表字长文,是山长张安博给取的。他在试卷的卷头填写业师时可以写山长的名字。

    谦让后,贾环洒然一笑,当先一步,走进考场中,心潮起伏。

    自雍治八年学文来,历经寒暑春秋,时已两载。苦读艰辛之处不必叙说。再赴科场,如将军入战场。心中有百战之志,将欲登桂榜。

    两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心有不平事!

    ……

    ……

    晨曦中,一拨拨的士子依次入场。有俊美的儒衫少年卫神童入场,有丰神俊朗,脸色平静的大师兄公孙亮入场,有性格厚道、容貌平实的乔如松入场,有容貌丑陋、大鼻子的庞泽入场,有性格活泼、当今翰林之子许英朗入场……

    考场中,公堂内,乡试考官:总裁官方凤九、乡试提调官、乡试内外监试官、京中七品御史、巡按御史、外帘四所官: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监门官、巡绰官、督牌官等考务官在公堂中已经祭拜至圣先师毕,各自就位。

    随着贡院的大门关闭,贡院外,漫漫的人潮缓缓的平息,各种嘈杂的声音瞬间消失。

    所有考生入场后,云板声响起,考试开始。

    ……

    ……

    乡试期间,朝廷继续运转,照常作息。二十六日下午,贾政在工部官衙中自己的官舍中坐衙,百无聊奈的翻看朝廷邸报、公文。

    贾政是荫官出身,与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员不和群,加之性格迂腐,在工部中当着闲官。

    一名三十多岁的吏员从官舍外进来,将一叠公文放在贾政案头。见贾政情绪不错,笑着恭维道:“政老爹如何还能安坐的住?乡试头场早就考完,令公子只怕已经给大总裁点中。”

    今科北直隶乡试总裁官方凤九早就放话出来。而今科年纪最小的考生就是政老爹的三公子贾环。

    贾政脸色一僵,几秒后,将邸报放下,谦虚道:“望溪先生,天下文宗。犬子才疏学浅,如何能得蒙总裁官青眼?”

    吏员哪里知道贾政和贾环的父子关系已经破裂?只有傅试那种和贾政关系亲近的门生才有些耳闻。吏员又笑呵呵的恭维几句,拿了贾政画押的一叠公文出去。

    贾政喝着茶,看着案几上的公文,心里头有些难言的滋味。那个孽子名满京城,获得乡试资格的事情他如何不知道?

    他自幼酷爱读书,然而读书一场,却是没有下过科场,最终是以荫官出仕。这是他内心中深深的遗憾。

    他现在可能要面临一个让他烦躁的问题:若是那个孽子中举,贾府要如何对他?

    一个十一岁不到的举人,意味着什么样的前途,他能不清楚?

    前明的史书他又不是没有读过。

    ……

    ……

    午后时分,秋风凉爽,菊花飘香。贾母在内宅一处花厅中和薛姨妈、凤姐、邢夫人抹着骨牌。鸳鸯穿着淡蓝色的对襟褂子在一旁出主意。另有一群丫鬟、婆子在厅中陪着。

    打出一张三六,贾母悠悠的叹口气。方才说笑的花厅中立即安静下来。

    凤姐是明白人,笑孜孜的拍手道:“完了,老祖宗输了钱心里不高兴,要请我们吃顿板子。我说大家赶紧输几场,老祖宗赢回来高兴一场,请我们吃酒。”

    “你这个猴儿!”贾母一身富贵老太太的装束,没好气的笑骂王熙凤一句,扭头问鸳鸯:“第几天啦?”

    鸳鸯很清楚老太太问的是什么事情,答道:“第四天了。今天考五经、诏、判、表、诰。”

    鸳鸯话音刚落,薛姨妈就心中一动。而邢夫人演技不过关,脸色露出诧异的神色。她们即使是内宅的妇人,也知道京城中现在正在乡试。外面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偏偏今年贾府里还有哥儿在参加考试。而思及贾府和贾环的关系,这心中的想法只怕有些微妙。

    王熙凤早知道怎么回事,不动神色的喝茶。若是贾环不中,一切都好说。他肯定还得回他那什么捞子的书院读书。若是贾环中了,事情可有点麻烦咯。

    贾母点点头,“且再看看。”她这辈子见了不少事啊。

    在座的几人顿时明白贾母的态度。

    鸳鸯利索的道:“老祖宗放心,我关注着呢。”

    ……

    ……

    夜色渐渐的笼罩下来。将贾府壮丽的园林、屋舍笼罩。夜色之下,涌动着一股因贾环考试带来的焦躁的情绪。

    贾府上上下下都明白,若环三爷中举,府里对他的态度、立场恐怕是有些问题的。只是不知道上面的主子怎么想的。

    因为抹骨牌的缘故,王熙凤留在贾母处吃饭。恰巧宝玉、黛玉过来吃饭。夜晚时分,灯火点点,厅中忙碌的摆饭。

    鸳鸯、平儿、袭人三人在花厅隔壁精雅的小间遇着。她们都是一块进贾府张大的。见了面,三人都是笑着说话。若以容貌论,自是以平儿为最。容貌清俊,体面模样。若以年龄、权势论,则是鸳鸯为首。

    平儿穿着花色的裙子,有一股俊俏、明媚的气质,笑吟吟的问袭人,“今儿怎么是你跟着二爷啊?”

    这是一句玩笑话。之前袭人在宝玉面前失宠,现在自是重新成为宝二爷房里的首席大丫鬟。这个位置往往是通房大丫鬟。

    袭人细长身姿,白白净净,穿着粉色的掐牙背心,就笑着道:“就你做怪,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呀。”她和宝二爷的关系还没到那一步。媚人才是。

    鸳鸯笑着隔开两人,“别闹,里面等着呢。”鸳鸯打发了一个婆子送菜进去。她留下来和姐妹们说话。

    袭人想事情想的比较多,低声问鸳鸯,“怎么回事,我听人说你最近在打听外面考试的事情?”说着看一眼里面灯火通明的花厅。

    平儿竖起耳朵。

    鸳鸯轻笑道:“想什么呢。三爷要是中了,外面报子来报喜,府里不得给赏钱啊?总不能让人看了府里的笑话,落了脸面。我这才关注着。”

    老太太的心思,她知道些。但有些话,她不大好说。她心里其实是盼着三爷中了。她是觉得三爷吃那么大的苦头,不中,有些不公平。

    平儿心里也希望环三爷能中。三爷一旦中举回府,琏二爷和奶奶估计就不会再吵架了。这些天她又受了些夹板气。据说琏二爷要在外面养粉头,给奶奶臭骂了一顿。

    袭人心里同样是希望环三爷能中举。因为三爷中举,宝二爷肯定不会再去招惹他,省好多事呢。

    ……

    ……

    深夜时分,东跨院隔壁的小院,赵姨娘在屋里偷偷的大笑。环哥儿争气啊!一定要中。小鹊和小吉祥两个丫鬟无奈的笑着。三爷真要中了,姨奶奶怕是要喜的发疯啊。她们俩得防着。

    同一时间,东跨院里,王夫人面无表情的念佛。贾政夜宿周姨娘处。

    ……

    ……

    三十日上午,云淡天高。秋意绵绵。贾宝玉早上给老太太、父母请安后,又到黛玉房里玩耍。而姐姐妹妹们此时都在三妹妹探春屋里下棋顽。

    黛玉一袭青衫,做在窗边的椅子上,吟哦着唐诗中的名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乡之意从那质感、清箫般悦耳动听的声音中流泻出来。

    宝玉看得心中痒痒的,极想和黛玉亲近,凑过去,说道:“妹妹,你可是想家了?我日后求老太太将这院子改一遍,保管和你家里一模一样。”

    黛玉禁不住噗嗤一笑。年龄虽小,自有一股妩媚婉约的神韵,如江南山水酝酿出的灵秀。娇嗔宝玉一眼,掩嘴笑道:“你胡说什么,你又没去过扬州我家里。喂,有人要中举,你这哥哥可没法当呢。”

    宝玉讪讪的笑一笑,随即又郁闷的道:“妹妹是知道的,我和他到底是隔着母亲。哼,我可当不起他的哥哥。”

    黛玉轻笑。她父亲是三鼎甲探花出身。她知道科考有多么难。心里对环哥儿有些好奇。才不到十一岁,他怎么做到这一步呢。

    似乎,府里大部分人都觉得他能中,有一点盲目的迷信他的感觉。连她的大丫鬟紫鹃都觉得他能中,可是乡试的难度很高的呢。

    第162章 桂榜(下)

    距离黛玉屋子不远处的探春房中,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在一起下着围棋,说着话。莺儿、司棋、侍书、翠墨、入画、彩屏等大丫鬟候着。

    探春和迎春下棋,宝钗和惜春两人在一旁看着。刚经历过哥哥丧礼的惜春,话有些少。她和贾珍的关系很淡,但死亡,让她在她这样小的年龄明白一些事情。

    围棋有点费时间。秋日斜照在窗外的秋菊绽放的花朵上时,探春认输。她本来下得好好的,结果出了个大勺子,给迎春赢了一局。

    一贯木头人般的迎春美丽的鹅蛋脸上禁不住绽放出笑容,温柔可亲,“三妹妹承让了。”

    探春输了,亦是心情极好。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场了。按照她知道的消息,乡试最重首场的四书五经题。这后面两场都是走过场。再过两天,三弟弟的成绩就要出来了。

    宝钗在一旁抿嘴轻笑。

    探春输了棋,让给惜春来下,和宝钗到她屋子尽头的窗边说几句悄悄话。

    宝钗穿着一袭素雅的白底淡水粉色长衫,梳着刘海,圆脸杏眼,肌肤雪白,姿容丰美,娴雅地笑道:“三妹妹太高兴了!”

    探春怡然轻笑,并不否认,反问道:“宝姐姐呢?”之前,东府的珍大哥刚死时,阖府上下可没人敢提三弟弟的名字。老太太着实给气着了。而现在,她即便是笑的给人看见也无妨。不过,三弟弟一定要中啊。

    宝钗笑一笑,没说话。心中浮起一抹难言的轻愁。她应该欣赏什么样的男子呢?

    有两年未见环兄弟。东府珍大哥的事情,让她感觉他身上笼罩着一层难言的迷雾。令她的欣赏徘徊、犹豫。而上次,环兄弟当着姨妈的面拿哥哥夺香菱的事情当把柄,则让她有些心伤、郁结。

    种种难言的情绪汇聚在一起,是豆蔻年华的女孩在清秋时节,泛在心头,一抹抹淡淡的,不可诉说的忧愁。

    ……

    ……

    三十日下午,已经袭爵的贾蓉在宁国府中宴请贾蔷、贾琼,贾琛,贾璘吃酒。几名新买入府中的美貌歌姬作陪。都是十四五岁的美貌少女。

    都是贾府子弟,这种场面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很放的开。一边吃酒,一边和身边的歌姬们调笑。

    贾蓉不时的欢笑。他与贾赦、贾环合作查赖升等管家、管事,得了不少银子的好处。除去塞给宗人令汉王3千两银子以便与迅速袭爵外,他还有富余。

    贾蔷和贾蓉关系最相亲厚,问道:“蓉哥,你应该知道吧?今天是北直隶乡试的最后一天。西府的那位参加考试了。现在就住在内城东的一间客栈中。哼,我看他……”

    贾蓉摆摆手,制止贾蔷。他知道贾蔷要说什么,无非是说贾环和西府里关系不好的事情。这没有用。贾环中或者不中,现在都不是西府能影响得到的。

    “兄弟,我们喝一杯。”贾蓉此时已经略微有些酒意,拍拍胸口,说道:“哥哥我心里苦啊。”他那晚亲眼看见贾环把可卿给抱着,他心里能不苦?十万头草泥马在心中咆哮啊!

    贾蔷也有点动感情,和贾蓉喝了一杯,安慰他。

    贾蓉道:“兄弟,说句实话,我是不想贾环中举的。他不中举,都是我们府里的大爷,中了举哪还了得?还有没有我们的好日子过?”

    贾蔷、贾琼,贾琛,贾璘都是齐齐点头。这话是正理!贾环那个人很古板、无趣。真要回到贾府里,他要管宁国府这边的事,谁敢说个“不”字?

    最好是不中。

    ……

    ……

    夜色如墨,秋意凛然。

    宁国府东边正房中,秦可卿坐在榻椅中安静的休憩、沉思。她穿着绸缎水粉色外衫,身姿纤巧、婀娜,神情温柔平和。在室内明亮的烛光中,俏丽白皙的脸蛋美丽无双,妩媚无端,自有一股浸润透的少妇风情。

    宝珠从外面进来,悄声道:“奶奶,我下午去外面探听了。府里的人都说三爷中不了。”

    西府那边都说三爷肯定中。独独东府这边却众口一词的说三爷肯定中不了。真真个奇怪。

    秦可卿喝口茶,想了一会,柔声说道:“府里那些人就是乱嚼舌头。怕环叔回来管他们。环叔这样的好人,中不了岂不是没有天理?”

    宝珠就笑,“怪不得呢。”不过,心里对奶奶的理由是在有点无语。

    秦可卿吩咐道:“你留意着呢。环叔中了之后,肯定要回祠堂磕头……”话说了一半,又截住。

    她现在和丈夫贾蓉的感情破裂。贾蓉设计、欺骗她,害宝珠的事情,她都打算过些时间就不再计较。但贾蓉却怀疑她和环叔有染。其实没有。

    她此时很想见环叔问问主意。然而,此时和环叔相见只怕又给贾蓉多些指责她的口实。而且,夫妻间的事情问环叔怕也不是很妥呢。

    ……

    ……

    八月三十日考完之后,贾环、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等十名士子回到内城东的客栈休息。这是咸亨商行花大价钱预定的客栈。距离贡院不是很远,方便考试。

    乡试极其的摧残人的脑力、体力。三场考完之后,贾环在客栈中休息了两天才算是恢复过来。

    乡试的成绩按规定是要在八月底之前出来,具体哪一天要看具体情况,还要参照良辰吉日。但今年的乡试时间定的比较晚。预估着会在七天至十天之内出来。

    等待成绩的这些天时间,京城中的青楼、茶铺、酒楼生意极好,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士子。

    贾环年纪还小,去酒楼、青楼都没什么意思,整天和乔如松一起在京城中到处闲逛,参加文会。罗君子都在这段时间放浪形骸、诗酒风流。乔如松是因为家有悍妻,家仆跟着。青楼他是不敢去的,花酒也是不敢吃的。

    在第五天晚上大师兄带回一叠教坊司花魁的名帖给贾环,其中包括苏诗诗、成琪儿、洛檀等名妓。众人都是哄笑。贾环的诗名足以让教坊司的花魁们忽略他的年龄、相貌、口袋。

    九月六日过后,在京城中参加乡试的士子们不约而同的每日聚集在贡院附近的青云街上,焦急的等待着第一手的消息。贾环、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庞泽都在青云街的一家酒楼中等候。回家的许英朗,参加考试的卫阳都过来相聚。

    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氛。所有人都明白,成绩快要出来了。

    九月八日,上午十点许,贾环几人在酒楼二楼中等候着。贾环随行的长随钱槐、胡小四跟着乔如松、卫阳、许英朗随行的长随在贡院窝着,准备帮忙看成绩。

    不时的有士子上楼来等候,互相打着招呼。闻道书院的众人都认识些其他的士子。相互攀谈着。这时上来一位国字脸的英俊士子,二十多岁的年纪,剑眉星目,一身白色儒衫,很是出众。这是国朝标准的帅哥模版。

    打了一圈招呼后,上官昶转到贾环等人这一桌面前,拱手一礼,笑着道:“久闻闻道书院众位同学的大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

    公孙亮和在京城中颇有文名的上官昶认识。士子中公认此人有争夺乡试前五名的实力。公孙亮笑着拍拍上官昶的肩膀,“子旭,不要再说鬼话了。我们这里,就贾师弟你还没见过吧。”

    众人微微一笑。

    公孙亮问道:“感觉如何?”他问的是考试成绩。

    上官昶答道:“文约兄,累啊。考完之后我累的连小兄弟都竖不起来。”

    这一次整个酒楼二楼的士子都是爆笑。

    这时,左侧临窗的一名肥头大耳的锦袍士子站起来骂道:“什么玩意儿?相互吹捧的一群斯文败类。”

    两边的士子立即对骂起来。都憋着火。贾环跟着骂了两句泄火。考前他很有信心。但考完之后,他现在也没底。再好的心理素质等成绩等了七八天也不行啊。

    骂了一会儿,贾环打听明白对方是汝阳侯的儿子,赵星辰。心里倒是微微一动。他早听说贾家和汝阳侯不对付。

    正吵着,贡院大门打开,照壁前开始贴成绩。在一瞬间,整个青云街中就像火山爆发了,声浪沸腾,仿佛在天空中形成声潮。然后人潮汹涌,争先恐后的冲向照壁前。

    贾环禁不住捏紧了拳头,深深的吸着气。

    酒楼二楼这边都有小厮、长随在帮忙看成绩,但是庞泽一撸衣袖,“靠,忍不了啦。我去看成绩。”许英朗、两名书院的同学跟着庞泽,随人流往酒楼下跑。很多人事到临头都忍不住要亲自在第一时间体会喜悦或者悲伤。

    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都是对视着苦笑。他们也想去。但人在二楼,等下楼挤进去,那边等着看榜的小厮早把成绩送过出来了。

    青云街不远处的一处茶铺中,刚才还满满的都是人,瞬间就没剩几个。贾琏拿着折扇,在茶铺着焦急的等着消息。他距离贾环等人所在的酒楼不远。他是给他老子贾赦逼着来看贾环的成绩。

    心腹小厮隆儿第一时间从人群中挤出来,跑回来叫道:“爷,出来了,出来了。成绩出来了。”

    贾琏敲着折扇骂道:“蠢货,挤进去看名字啊!”一边骂着隆儿,一边吩咐心腹昭儿快马回城西的贾府报信:成绩出来了。

    说话间,有穿红衣戴红帽,喜气洋洋的向外面狂奔的职业看榜人出了青云街,往中举的家中报喜讨喜钱去。

    ……

    ……

    贾府中,贾母上房处,阳光洒落在花园中。昭儿的消息传递进来。

    很快,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尤氏、秦可卿、李纨、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齐聚在花厅中一起说着话。

    另有婆子、陪房、仆妇、丫鬟们陪着。气氛微微有些沉闷。

    王熙凤卖力的说着笑话活跃气氛。但没有人关注她的笑话。所有人都在等待贾环的成绩传进来。

    贾政早已经给贾府内宅的妇人科普过十岁的举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能在这个年纪中举,意味着极其的聪慧,有着极高的读书天份。

    只要贾环能在礼部会试中取的好名次进入翰林院,熬年纪都能熬出一个大学士出来。这对贾府来说意味着什么?

    而明朝取得功名的神童,日后不乏权势显赫一时的宰辅,比如:杨廷和、严嵩、张居正等人。这对贾府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举人和童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

    酒楼中,消息逐步的传来。有士子高举双手,大笑着道:“我中了。我中了。”剩下的人恭喜后,心中敲鼓。

    六千多人参加乡试,录取135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堪比刮彩票的几率。

    贾环已经预期到将要见证人生的悲喜剧合集,不同的人情世态。而他,也将是其中的一员。

    小小的童生算什么鬼?别人见面都是称呼一声“小友”。读书读到六十岁还是小友。秀才算什么?秀才只是预备士子。举人才是统治阶级。见面要称呼一声“老爷”。

    中举之后,才算是身份彻底的转变,从被统治阶级变成统治阶级。举人即便中不了进士,也可以一夜暴富,成为衣食无忧的地方名流,还可以以举人的身份去选官。

    金举人、银进士。乡试是三十取一的概率,而会试是十取一。科举三道关卡中,最难的就是乡试。特别是科举强省中,很多人一辈子都卡在乡试上。

    比如:明朝三大才子徐渭,书画双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才华横溢。但他终生只有秀才功名。他考了八次,未能中举。

    对于需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来说,中秀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中举人是一件值得疯狂的事情。大名鼎鼎的范进兄中举之后都喜欢的疯了。

    贾环用力的抿了下嘴唇。

    消息一个个的传来。罗向阳,北直隶壬子年乡试第一百零八名。书院的同学纷纷恭喜,有几人心中黯然。罗君子的文章水平,他们是比不过的。

    公孙亮,北直隶壬子年乡试第九十五名。公孙亮双手高举,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哈!”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下来。他的科场魔咒啊!他终于证明自己。

    众人都看着尽情宣泄情绪的大师兄,同时勉强的笑了下。大师兄,每次书院的考试都是第一名,他都只考了第九十五名,其余人还有希望?

    贾环心中一个磕碜,吸了口气,定定神。他的文章水平是不如大师兄的。

    在此时,从贡院前,到青云街上,到酒楼中,到茶铺里,所有参与考试的士子,都在演绎着狂喜、欢喜、悲伤、流泪,失魂落魄种种情绪。

    这时,卫阳的长随挤到楼下,大喊:“贾环贾老爷,高中乡试第八十六名。”

    贾环的心情仿佛是从谷底冲到汹涌澎湃的海浪的潮头,然后无声的笑着,笑着,一直笑着。耳边所有的声音都仿佛被隔绝。罗向阳、公孙亮、乔如松、卫阳等人说的话仿佛在天边飘着,很近,又远着。

    我中了!

    你大爷的。

    ……

    ……

    贾府内宅的花厅中,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在等着。突然间听到二门外传来一阵雀跃的欢呼声,声浪震天。连内宅里都听到。

    花厅中的众人相互说着话。居中而坐的贾母扶着鸳鸯的手臂站起来,“快去问问,怎么回事?”

    鸳鸯还没出去,就见王夫人房里的大丫鬟彩霞匆匆的跑进来,气喘吁吁,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流光溢彩,汇报道:“回老祖宗、太太,三爷中了。高中乡试八十六名。报子已经到府里。”

    顿时,满屋子里寂静无声。彩霞脸上的笑容也僵住,喘着气。仿佛有人给花厅中众人的表情给按了暂停。

    贾环真中了啊。

    这就尴尬了。

    但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大笑声打破花厅中的沉寂、尴尬。

    “哈哈!哈哈!环哥儿,好样的!哈哈!”只见赵姨娘大笑着,手舞足蹈的从王夫人身侧走出来,旁若无人的大笑往花厅外走去,声音甚至有点尖锐,刺耳。过门槛时,还差点摔倒。

    但无一人敢出声笑她,这个从家生子奴才抬举起来的、地位低下、没有脸面的姨娘。因为,她儿子中举了。

    王夫人挑挑眉。

    贾母摇摇头,叹道:“随她去吧。”

    第三卷 贾府新贵

    第163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上)

    贾环中举的消息是在九月八日午饭前后传进荣国府中。第二天,就是重阳节。

    这则消息就是仿佛一道巨大的冲击波,强劲的冲击着贾府中上下人等的心灵:有贾母的无奈,有赵姨娘的癫狂大喜,有探春的欣喜,有宝玉的郁闷等等。世情百态,不一而足。

    贾环此时还不知道贾府里的情况。

    四更天许,二月客栈一间上房中,光线微弱,月华寂静如水的落在二楼的木板上。

    床榻上,贾环头疼欲裂的醒过来。中举后,心中狂潮般的喜悦此时略微消退。脑海中回想起醉酒前的片段。

    “今日中与不中者,高兴或者不高兴,都无须作伪。只求一个痛快。诸位同学,喝!”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考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喝!”

    贾环休息一会,翻身坐起来,起身去点了灯,看着略显精雅的房间,苦笑着揉揉眉心。这是他来到红楼世界后第一次纵酒寻醉。

    闻道书院今科共有十人参加乡试,中举者三人:他,公孙亮,罗向阳。乔如松、庞泽、许英朗等七人落榜。

    卫阳等中了秀才后就离开书院的八人中,有一人中举。原内舍甲班生纪鸣,二十四岁,字德信,商籍,祖籍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人。

    中午成绩公布后,众人陆续的回到客栈内,聚在客栈一楼的大厅里喝酒。店小二忙碌的加座位、筷子,添酒加菜。中举了心情好要喝酒,没中举心情不好还是要喝酒。只是脸上的表情不相同。

    闻道书院的同学都是谈的来的朋友。交情到这个地步,是什么心情就是什么心情,不用太虚伪。

    卫阳、纪鸣和另外一位落榜的秀才跟着同学一起过来喝酒,说话,抒发抑郁之情。

    贾环十多岁的年纪,醉的比较快。还没到傍晚就已经醉的不省人事。给同学扶到屋里休息。

    贾环从壶里倒杯冷茶,喝了几口,走到窗户边,打开窗户,眺望中凌晨黑夜中的街道,安静无声。冷风与明月同时入户而来,令他精神一振。

    中举了啊!

    贾环感慨的轻拍着木质的窗沿,沉浸在微微眩晕、喜悦的情绪中,思绪飘飞。

    ……

    ……

    按照惯例,乡试放榜的次日,要在府学明伦堂中举行鹿鸣宴。这是官方的宴会。而中举之后,私人的宴请更是不可胜数。新科举人们会忙的不可开交。

    天亮后,睡了个回笼觉起来的贾环洗漱完毕,正在房间里吃早饭时,长随钱槐一身青衣小帽,眼睛贼亮,满脸笑容的进来,行礼道:“小的给三爷请安。”

    “嗯。”贾环应了一声,笑着摇头。他昨天是昏了头,让钱槐和胡小四这两个家伙帮他守着看榜。他俩都不识字。结果还是卫阳的长随来通知消息。

    钱槐昨天晚上回到贾府里,打听了府里的消息,将情况和贾环说了一遍,“姨奶奶欢喜的差点得了癔症,幸好小鹊姑娘有准备。晚上吃饭时,姨奶奶就恢复正常。”

    贾环沉吟着点点头,随即失笑一声。他到没想到赵姨娘会高兴的和范进一样。人没事就好。

    钱槐笑嘻嘻的道:“三爷,现在府里上上下下都等着你回府呢。我今早出门,林管家还我问三爷一声,说是好提前做准备。”

    贾环微微一笑,慢条斯理的喝着稀粥,“不着急。”

    他现在并不急着回贾府。毕竟,思想上的弯不好转。得给贾府里的某些人留一点调整思想的时间嘛!

    ……

    ……

    吃过早饭,贾环汇合了大师兄公孙亮、罗向阳,一起前往城北的顺天府府学参加鹿鸣宴。

    钱槐跟在三人身侧。挺胸收腹,走路有点像大公鸡,得意洋洋。三爷中举,他作为三爷亲近的长随,与有荣焉。

    公孙亮看得好笑。他换了一身蓝色儒衫,人才出众,感慨的拍拍贾环的肩膀,“贾师弟昨天晚上睡的如何?”他昨天也是醉的给人扶进房间中。

    贾环笑着点头,“还行。”

    罗向阳微微一笑。子玉和大师兄两人昨晚都是烂醉如泥。就他还清醒着。只是,在自己得意时,和失意的朋友一起喝酒,的确是件比较痛苦的事。

    三人一边说笑一边走着,抵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府学中。再过甬道、庭院到正中的明伦堂前。约上午十点半许,秋风送爽。

    此时,明伦堂前已经聚集不少新科举人,穿着各色的儒衫,聚在一起聊天、攀谈,高谈阔论,欢声笑语。不时的可听到相互恭维的祝福声。

    鹿鸣宴是官方举办的酒宴,但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宴会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吃喝,而是让新进的举人们相互认同年、同门、师生。这样的场合,每个人都是笑的意气风发,令人如沐春风。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一出现在明伦堂前立即就有被团团的围住,许多人过来打招呼。

    中了举人就是统治阶级,成为缙绅。同年是重要的关系网、人脉资源。而贾环今年十岁,公孙亮今年二十岁,罗向阳今年十七岁,这在一大群年龄二三十岁的举人非常的显眼,潜力巨大。

    一名熟悉典故的三十多岁举人恭贺道:“贾同年天资聪颖,十岁中举,乃是我皇周开国以来最小年龄的举人,足以名传天下。与前明诸位前辈相论。大涨吾辈脸面。”

    有人就问起典故。话题转到明朝的科举神童上。

    明成化七年四川乡试,十二岁的杨廷和中举。同年湖广乡试,杨一清中举,时年十四岁。明成化十三年广西乡试,蒋冕十五岁得中解元。明成化二十年,费宏十六岁中江西解元。

    成化年间是大明朝神童辈出的黄金时代,再加上李东阳、谢迁、梁储,除了名臣杨一清以外,其余所有人都担任过首辅,都是主导过明帝国风云的政治强人。

    而明朝唯一的宰相,张居正要不是时任湖广巡抚顾璘压了三年,十三岁就要中举。但即便如此,他也在十六岁于嘉靖二十六年通过湖广乡试。

    大明朝的神童阵容,无比的豪华!

    贾环忙谦虚道:“诸位前辈谬赞。在下受之有愧。”他脸皮还没厚到自比宰辅、名臣的程度,看看周朝的名臣齐驰,那是相当有水平的官僚。但,这种被人热捧的感觉很赞啊!

    第164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下)

    北直隶乡试共录取135名。而随着鹿鸣宴时间的临近,新科举人们陆陆续续到来。明伦堂前,贾环身边的圈子越来越来大。

    十岁的举人意味着什么,他们这些身在科场内的人岂能不知道?

    就算贾环押后三年中进士,进入官场时也才十三四岁。这个年纪进入官场,只要不出事,日后做到六部侍郎、尚书轻轻松松。

    而如果贾环会试成绩足够好,进入翰林院,绝对有望跻身宰辅之列,熬都熬到一个大学士出来。有着这样前程的同年,现在自然是要结交一番。

    稍晚时候来到明伦堂前的纪鸣看着人群中备受追捧,谈笑风生的贾环,眼中闪过继续羡慕,又有些自豪。他也曾是闻道书院的一员,是自己人。

    ……

    ……

    不远处,看着贾环身边聚拢、谈笑的人群,汝阳侯之子肥头大耳的赵星辰冷哼一声,“国朝和前明的规矩可不一样!”此时,他正和朋友聚在亚元石赋身边说话。周边聚拢约二十多人。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到第五名为五经魁。解元和亚元当然也是经魁。第六名叫亚魁。

    亚元石赋今年十八岁,容貌俊逸,神情略显狂傲,讥讽的笑了笑。心中很有些不舒服。

    ……

    ……

    昨天出成绩前还和公孙亮等人打过招呼的上官昶正在和年龄已经三十六岁的今科北直隶乡试解元许轩等人聚在一起闲聊。这里,可要冷清的多。

    上官昶在考前就被公认有五经魁的实力。他这次考了北直隶乡试第二十四名。

    一名士子扫了贾环、石赋两个圈子一眼,笑着道:“二十岁中举,放眼天下都是可以称道的事情。贾同年十岁即名登桂榜。看来如齐总宪所言:闻名天下之日不远。”

    上官昶打趣道:“贾同年大出风头,就怕某亚元心中不满啊。我等今科同年,实力以许兄为最。潜力以贾子玉为最。而石同年以可兑现的潜力为最。”

    这话说的!众人哄笑。

    闻道书院的贾子玉潜力虽然大,但名次太低,不免让一些人有些说道,怀疑他的文章实力。而亚元石赋年方十八岁,乡试高中第二名亚元。说不定,明年春闺大比就能得中进士,所以叫做:可兑现潜力最大。

    这是一句玩笑话。

    三十七岁的许轩笑了笑。他是老成持重的性格,不愿意表露心中的想法。

    按理说,乡试解元才应该是所有同年恭贺的对象,聚拢的焦点。意气风发,领袖群伦的人物。但他这里可冷清的很。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以他的年纪,等中了进士最快也是三十七八岁,进入仕途难有作为。

    然而,南北直隶作为科举强区,解元含金量十足。作为北直隶解元,天下瞩目。他有在明年春闺进入三鼎甲的信心。

    不过,他这一科的神(妖)童(孽)真多啊!

    许轩看了看右边人群正中谈笑风生、瘦弱的少年。

    ……

    ……

    正被同年们的赞誉、溢美之词包围的贾环无暇去想:他此刻抢了今科乡试同年中最具实力的解元、亚元风头的事情。

    当然,就算有暇,贾环也不会去想这种无聊的事。做人,无需畏首畏尾!一个人,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认可你?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一众举人在明伦堂前谈笑。到鹿鸣宴时间后,赞礼官出来。众人依次进入明伦堂内。

    随后,乡试的考官们从后堂出来。总裁官、乡试提调官、乡试内外监试官、京中七品御史、巡按御史、外帘四所官: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监门官、巡绰官、督牌官等考官一个不落。

    计有:总裁官方望、新任顺天府府尹孙嘉、北直隶提学副使沙胜、巡按御史宇文锐、宛平县县令赵俊博等人。

    少顷,在优雅的礼乐中,雍治十年北直隶乡试鹿鸣宴开始。新科举人合唱《鹿鸣》诗、跳魁星舞,再向主考官,闻名天下的大文豪方望见礼,定下师生关系。

    而后,由五经魁赋诗,表达自己中举的喜悦之情。这是135名举人中五经魁独有的荣耀。五经魁赋诗之后,再饮上几杯酒,鹿鸣宴就算结束。

    贾环坐在堂中的酒案中,与身边的诸位同年相互致意、饮酒。鹿鸣宴算是官方酒宴,并非肆意痛饮的地方。酒菜也不行。但即便如此,酒宴中的气氛也是极好、微熏。

    等第五名、治尚书的保定府唐县举子邢正吟诵完他的诗文,坐在明伦堂上首的乡试总裁方望笑着问身边的同僚,“诸位以为如何?”

    看着满座年轻的士子,其中不乏少年,他很有些得意。这是他锐意打破以年龄作为录取标准之一的成果。

    顺天府府尹孙嘉笑着道:“望溪先生可是有天下神童尽入嗀中的感叹?”

    方望捻须大笑道:“当日我在金陵听闻京城贾青松之名,就曾有言,科举当以才学、文章为先,不应以年龄为界。”说着扬声问道:“宛平贾环何在?”

    喧闹的明伦堂中逐渐的安静下来。

    贾环起身离开座位,上前至堂中,向座师方望行礼,“学生见过老师。”刚才见礼献上金银绸缎时,他已经和天下文宗方望叙过座师和门生的关系。

    方望五十多岁,容貌清瘦,一身蓝袍,看着堂中气质沉静、稳重的少年,赞许的点点头,道:“沙叔治夸赞你:英资少年,雏凤清声。齐伯圭称赞你的才干,说你闻名天下之日不远。十岁中举,是国朝以来第一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少年得志,不可矜持自傲,须踏实做学问,努力上进。不可自误。”

    贾环被单独拎出来给总裁官训话,这是极其看重他的表现。否则,谁耐烦和你细说?一众同年看着贾环的身影,都是羡慕无比。天下瞩目的北直隶解元都没这个待遇啊!

    贾环答道:“是,老师。”

    这时,坐在方望左手侧的北直隶提学副使沙胜将手中的酒杯一丢,长叹一声,“唉。吾恨不能为此子之师。望溪先生,在下先行告退。”说着,郁郁的离开明伦堂。

    按照常规来说,大宗师沙胜是可以成为贾环的老师。然而,偏偏贾环并没有参加去年的院试。他即便想要朱衣点额,也无从点起。这让他心中很遗憾。

    贾环心中有些感叹。他自是听得出来山长的这位好友是真的很欣赏他。只是,去年他病倒了,无法参加沙提学主持的院试。否则的话,他在官场伦理上,也算是沙胜的门生。

    底下的举人们都是一阵惊叹!贾子玉这下可真要名声大噪了。他以十岁的年纪中举,本来就是大事、趣闻。但凡士林中人不可能不议论他。而沙提学这声“恨不能为此子之师”感叹,只怕还要让他身上多几分传奇的色彩。

    估计时人的笔记要这样写:壬子年秋,北直隶乡试鹿鸣宴,时任总裁官方凤九唤环至堂中,温言嘉许、告诫之。提学沙胜慨然长叹:恨不能为此子之师。举座惊异。少几,环名传天下。

    方望笑一笑,顺势宣布鹿鸣宴结束。

    ……

    ……

    鹿鸣宴之后,乡试的官方程序就算全部结束。下面就是考生们的私人时间。

    当天下午,主考官方望的驻所门庭若市,新科举人纷纷以私人身份登门拜访座师。贾环、罗向阳、公孙亮亦不例外。贾环很得大总裁方望看中,多说了三五句话。

    随后,三人各自去拜访各自的房师。同出一个房师门下的叫做同门。比同榜同年的关系更亲密一层。

    等到傍晚时分回到内城东的二月客栈里时,邀请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赴宴的帖子已经来了二十多份。见三人回来,店小二殷勤的来问:“三位老爷晚饭要吃点什么?”

    中了举人,就是老爷。

    贾环笑着将店里的伙计打发走。他们三个现在不是要吃什么,而是要问去哪里吃饭?

    拜访完座师、房师之后,剩下的就是中举之后的狂欢、庆祝。整个九月都将是举人们的狂欢月。互相邀宴,还有寓居京师的同乡凑趣。名目繁多。

    此时,鹿鸣宴上的一幕,已经传开。仿佛浪潮,通过书信、口信、传言向京城四名八方、向北直隶、向天下十三布政使司扩散。这道浪潮所过之处,贾环留名!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

    银月如钩,梧桐清秋。九月九日夜,闻道书院中,欢声阵阵。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中举的消息已经传回闻道书院中。

    叶鸿云、吴讲郎、何经业、方讲师、罗讲师等人置酒庆祝。为贾环他们庆祝,为书院高兴。这三人都是书院的核心、精英。

    特别是贾环,十岁的举人啊!国朝第一份,必定是青史留名。他比前明的首辅、三朝元老、决定皇帝人选的杨廷和还要早两岁中举。前途不可限量。

    同学中,都弘、姚纬、柳逸尘、张四水、秦弘图、易俊杰、纪澄等人聚在书生食府酒楼摆酒,为贾院首、大师兄、罗君子庆贺。

    东庄镇北前坊49号的院落中,晴雯和如意两人正在欢快的收拾着衣物,不时笑闹。三爷中举了啊!三爷派了胡小四来通知,让她们明天找咸亨商行雇马车回贾府。

    晴雯看着卧室的陈设,突然有些伤感。在这里住了有大半年呢。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回来。

    ……

    ……

    胡小四早上坐马车出城到东庄镇通知三爷的丫鬟晴雯、如意两位姑娘,再回到京城中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替换了钱槐跟着三爷到灯市口的同福酒楼。

    钱槐则是回到贾府里,给二管家林之孝回话。回了贾府,在府里的库房中见着林之孝,笑嘻嘻的道:“林管家,三爷说:回府的事不着急。”

    林之孝一贯是不言语的人,这时禁不住苦笑着摇头,叹道:“我的三爷啊!这还‘不着急’?”老太太、老爷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如何能不知道上头主子的心思?他浑家就是府里的内官家。现在,府里上上下下都等着三爷回府。

    这是贾府当前的头等大事。

    “钱槐,你小子再去给三爷说说。”林之孝和颜悦色的将小厮钱槐打发走,想了想,去给贾府里管外事的贾琏说这事。

    第165章 值得、抢手

    重阳佳节,夜色深深。

    贾府西路凤姐院中,贾琏听小厮传了林之孝的话进来,在房中沉思,抿着温茶。

    王熙凤洗漱之后,换了身家居的衣裳,和平儿从房后转进来,见贾琏坐在圆桌边思考,笑吟吟的嘲讽道:“哟,琏二爷又在想哪个相好?我也不是不能容人的,你说出来,我明儿做主替你聘进来。”

    贾琏不想和王熙凤吵架,说:“凤姐儿,你别贫了。林之孝让环哥儿的长随钱槐问了他的意思,环哥儿说:不着急回来。嘿,这事头疼的很。”

    十岁的举人,前途无量。通俗点说,是抢手货。现在是贾府希望贾环回府来住。只是,有些弯不太好转,有些话不太好圆。

    贾环和贾府的“恩怨”,他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王熙凤挑了挑她漂亮的柳叶眉,哂笑道:“环哥儿心里对以前的事还是有点想法的。凭他什么想法,他终究是姓贾。”

    平儿插了一句,“奶奶,你和环三爷还有旧怨呢。”

    凤姐顿时哑口无言。这正是她这几天心里头烦躁的事情。以她对贾环的了解,贾环回来后,必定会“炮制”她,报仇雪恨。以贾环的手段,她躲是躲不过去的。

    凤姐郁闷的骂平儿,“你个死蹄子,偏喜欢说让我心情不好的话。我倒霉了,你好的了?”

    贾琏笑着摇头。凤辣子也是有怕的人。他估计得有环哥儿那样凌厉的手段,才能驾驭得了凤姐儿。

    三人正说着话,外面小厮来回话,“琏二爷,大老爷让你过去。”

    王熙凤一边令平儿去拿衣服,一边抱怨道:“都什么时候了?晚上才见过又打发人来请。”她和贾琏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她也不是傻子,一味的要强。她想多留贾琏一会。

    贾琏换了衣服,从西边的角门出去,从仪门的甬道绕到东路,再进入垂花门内见他父亲贾赦。

    贾赦最近又买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当小妾,唤做桃儿。今晚夜宿在她那里。这已经是他八月份以来的娶到屋里的第三个小妾。

    贾琏进了小院的前厅。灯火明亮。一名身姿丰润,容貌出色的少女带着两个丫鬟候在一旁侍候。贾赦正在塌椅上闭目养神。一身锦袍,神情阴沉。

    见贾琏进来,贾赦睁开眼睛,问道:“我听人说,环哥儿说他不着急回府?”

    贾琏懒得问缘由,环哥儿现在是府里上下关注的焦点,有点消息自然传的飞快,“是的,父亲。”

    贾赦道:“你明天去请他回来。”

    贾琏讪讪的笑了下。别看他说贾母、王夫人、贾政的弯不好转,但要他去贾环面前伏低做小,他的弯也不好转!他比贾环大好多岁呢。

    贾赦哼了一声,“你别在我这儿笑。我们府里好不容易出个读书人,难道眼看着给人逼走?你去将他请回来。这是我们贾府未来的顶梁柱。做不到,你别回来见我。”

    贾琏无奈的道:“是,父亲。”他再犟嘴估计就要给他父亲打了。但他心里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他父亲的话。他父亲真要对贾环有那么爱护,他把名字倒过来写。

    贾琏走后,贾赦“嘿”的笑了一声。这些年,有人偏心,有人假正经,有人仗着娘家的势在贾府内跋扈。他在贾府里没什么存在感。现在,他要用贾环来落一落这些人的脸面。扬眉吐气!

    贾赦搂着小妾桃儿往卧室里走。

    ……

    ……

    京城内城大时雍坊,卫府中。精致的一间小厅中,卫家父子在说着话。

    卫阳的爷爷卫弘是山西布政使,但其父卫康是户部主事,六品京官。一家子与祖母住在京城中。

    卫康是名三十多岁的美男子,容貌清朗、俊逸。从容貌上看,俊美的卫阳绝对是遗传了他的基因。卫康问了卫阳关于贾环的事情,沉吟了一会,说道:“阳儿,有时间可以邀请他来家里坐坐。”

    卫阳没有中举,情绪不佳,“哦”了一声,道:“父亲,他们新科举人现在忙着。我看要等到十月份才有机会。”以他和贾环的关系,邀请贾环来家里做客并不难。

    卫康笑道:“多晚都行。到时候记得提前和我说一声。我要见见他。”

    卫阳意兴阑珊的“嗯”了一声。拉拢的套路嘛!

    他的那位院首,确实值得京城大小豪门、文官武勋的拉拢。

    ……

    ……

    同一时间,城西,许翰林府中。

    重阳佳节,登高望远,变插茱萸,吃重阳糕,喝菊花酒。官居詹事府左中允,兼职军机章京,前途无量的许澄结束和同僚的饮宴,回到家中,在美妾的服侍下拿热水敷脸,舒服的呻吟了一声,派人将大儿子许英朗找进来。

    许澄扫了儿子脸上的郁结的神情,摆摆手让美妾先下去,说道:“这点挫折都受不起?”说话有浑厚、磁性的韵律感,很有说服力。他时年三十八岁,身处中枢要地,很得首揆军机处谢大学士的看中。

    许英朗苦笑一声,“儿子和父亲比不了。”

    许澄就点头,“恩。为父当年乡试一考即过,高中福建乡试第四名。春秋经魁,确实比你强。”

    许英朗性子或怕,但此时只能无语的看着他父亲。因为,他父亲说的太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许澄拿掉毛巾,说道:“改天沐休之日,请你们书院的少年神童贾子玉来家里吃酒。”

    许英朗诧异的道:“父亲,这不是符合你往日的做派啊。不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吗?最近朝政纷争,你还有心思笼络贾环?他虽说不是山长张安博的弟子,但和弟子没多大区别。你就别想拉拢他了。我记得山长与何大学士交好。何大学士和谢大学士……嘿嘿!”

    许澄摆摆手,“你不懂。”

    许英朗叹道:“好吧!”

    贾子玉名传天下,他父亲想要见见、笼络,实属在人之常情。十岁的举人。十岁啊!太骇人,太惊悚,太牛逼!不服不行。

    ……

    ……

    京城中有几个大的闹市:棋盘街、灯市、城隍庙市、内市和崇文门。位于灯市口的同福酒楼的生意在北直隶乡试张榜后的第二天极其的火爆。

    酒楼二楼的一间包厢中,二十几名新科举人把酒言欢,每人身边有一位美人相陪。连贾环都不例外。坐中有贾环、公孙亮、罗向阳、纪鸣、邢正等人。

    众人高谈阔论,抒发中举后的快意。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正所谓,人生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国朝风气已经开放。士子中举之后纵酒狂欢,日日娱乐都是常事。前些年金陵还有士子醉酒后落水的笑谈发生。

    贾环并不招惹身边的美人,倒不是装正经。人生能有几回得意时?实在是以他的年纪,招惹身边陪酒的美女,纯属自找苦吃。他和美人,谁吃谁都是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因而,贾环与同年把酒言欢,听着各地的消息。全国各地士林中的趣谈、轶事、名人入耳,令人眼界大开。心中的感慨如明月从海面上浮起。

    中举之后才知道中举的好啊!

    ……

    ……

    第二天上午,贾环醉酒醒得早,从二月客栈出发,独自前往沙提学的府上拜访、致谢。

    沙提学在京城中不遗余力的帮他扬名,昨天鹿鸣宴上的感慨让他有些触动。之前因为要参加考试需要避讳。现在自是不用。他对名气并无追求,但心里还是很有些感激沙提学的提携。

    贾环前脚出门,只半炷香左右的光景,贾琏骑马带着几个心腹小厮到了二月客栈的门口。

    第166章 回府!回府!

    沙提学家在外城南城的正东坊。贾环从崇文门出了内城,到正东坊沙提学家中拜访。在门房处递了贴子进去。很快就在外书房见着沙提学。

    书房布置的精雅、通透。字画、书橱、书桌陈列,充满了儒家文士的气息。

    北直隶提学沙胜今年五十多岁,穿一身浅灰色的儒衫,气度不凡。见着贾环,让他落座,笑着道:“子玉应当在和同年狂欢之时,怎么却来看我?”他当年也是中过举,知道中举后狂欢的情形。

    贾环说是十多岁,但他的心里年龄都三十多,起身向沙提学行礼,说道:“学生来谢先生赞誉。”用词讲究。

    沙胜轻笑着点头,明白贾环的来意,欣慰的道:“子玉有心了。”又直白的道:“老夫在鹿鸣宴上的感叹七分真心,三分功利。子玉十岁中举,势必将名留青史。若是我点你为秀才,史书定要记我一笔,慧眼识珠之名就没方凤九什么事。”

    贾环莞尔一笑。

    心里,对沙提学倒是有些新的认识。沙老先生在救灾时去过书院。他在书院时相当有派头。提学大宗师啊。倒没想到他说话会如此耿直、直爽。自有他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很高的做人境界。

    沙胜和贾环谈了大半个时辰,得知他并不打算参加明年的礼部会试,极为赞许,满意的让贾环离开。

    贾环心里多少有点哭笑不得。沙提学是不知道他那个隐蔽的愿望啊!他去考进士干什么?而且,考个举人都掉尾巴,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他明年要能考中进士,那简直是认为天下读书人都是白痴。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

    出了沙府,贾环一路琢磨着沙提学的告诫:近日不要和韩秀才来往,一路往崇文门内的醉仙楼而去。

    今天中午,醉仙楼有同年设宴。

    ……

    ……

    内城东,二月客栈中,贾琏带着心腹小厮昭儿、兴儿、隆儿、旺儿在客栈一楼大厅里眼巴巴的等着,心浮气躁。

    出面招待贾琏的是在咸亨商行里做事的朱宸。他原是书院的外舍生。这几天帮着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在二月客栈中收请帖。

    贾琏一直等到下午四点许,才见到钱槐扶着醉醺醺、一身酒气的贾环从一辆抵达客栈门口的马车中下来。

    看到贾环醉酒的样子,贾琏无奈的叹口气:得,今天算白跑一趟。贾环都醉成这样还怎么谈事情?

    就在贾琏准备离开时,扶着贾环到二楼的上房中的钱槐下来,笑着道:“琏二爷,三爷请你去房里说话。”

    贾琏惊讶“哦”了一声,跟着钱槐上楼,进了房间,就见贾环斜倚在椅子上,只是微醺的模样,顿时哭笑不得,“环哥儿,你这是装醉躲酒啊!”

    贾环呼出酒气,揉揉脸,道:“还是很喝了几杯。有点晕眩。不能见礼,请琏二哥见谅。”他才十岁的年纪,当然不会和大师兄、罗君子两人一样,每顿酒都是沉醉不知归路。他留了点余力。毕竟,醉酒对身体也不好。

    好在周朝也没有高烈度的白酒。否则,他三杯就倒,也不用提什么留有余地的话了。

    贾琏摆摆手,“你坐你的。环哥儿,府里让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回去?府里好做准备。”

    贾环就笑,看着富贵公子装束的贾琏,问道:“是谁的意见呢?”

    贾琏很有点无语,贾环这醉酒了脑子反倒越发的清醒,斟酌了下,决定说实话,“是我父亲的意思。”顿了顿,劝道:“但以我看来,老太太、老爷、太太都是希望你回府的。”

    贾环十岁中举。这是国朝瞩目的大事。贾府上下,不管心里有什么想法,都得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贾珍的死,他心中对贾环很忌惮。但他其实和贾环并没有什么大的过节。他已经想清楚:等贾环回府,好好和贾环结交一番,化解往事。

    贾环轻笑了一声,“琏二哥不用拿好话蒙我。我心里有数。这样吧,四天后,九月十五上午我会回贾府。”

    贾琏心里松口气,有些兴奋地笑道:“好,好。”刚才听贾环的口气他还以为贾环要拿捏下架子,倒没想到贾环同意的这么爽快。

    贾环笑了笑。贾府,他肯定是要去一趟的。大丈夫,恩怨分明!即便要走,绝不能累累如丧家之犬般的离开,而是要昂首挺胸,飘然离去。

    ……

    ……

    贾环要回贾府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贾府内外。

    清秋的夜色,冷辉遍洒。夜色之中,贾府各处都在讨论贾环回府的事宜。

    贾府中路的东跨院中,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周姨娘等人;

    贾府西路凤姐院、李纨院、贾母上房处,贾母、宝玉、黛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凤姐、贾琏、李纨、贾兰等人;

    贾府东路的贾赦院中,贾赦、邢夫人等人;东北角的梨香院薛姨妈、薛宝钗、薛蟠等人。

    贾府的主子们在讨论。

    贾府的管事处、库房、随侍处、回事处、听事处、执灯处、巡更处、鞍库、煤炭库、银库、米库、饭房、厨房、神房、书房、浆洗房、水房、各门房、各更房、马圈、粮仓。

    所有的管家、管事、仆人、小厮、丫鬟、婆子、仆妇都在议论。

    贾府外的宁荣街,所有住在外面的家生奴仆、贾家的近支、旁支在议论。

    宁国府内,尤氏、贾蓉、秦可卿等人在议论,大管家李华等人在议论。

    对这件事,不管是无奈,羞恼,郁闷,欣喜,兴奋,期待,期盼,好奇,感叹,发愁,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时间节点的到来:九月十五日上午。

    九月十一日,贾府内宅中开始讨论一个问题:贾环回来后住在哪里?早先贾环居住的位于赵姨娘小院旁边的三间屋子,对于贾环来说太小、太委屈了。

    如果还让贾环住在那里,那就不是欢迎他回家,而是羞辱。以环三爷此时的地位、前途,谁敢?

    九月十二日,贾府内宅中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下人们要如何称呼贾环?中了举人,即便是十岁,照样要叫一声“老爷”。这是举人应有的社会地位。

    但贾环叫老爷,贾赦、贾政等长辈要如何称呼?宝玉、贾琏、贾兰等同辈兄弟又该称呼?

    时间在躁动、不安的情绪中缓缓的走过。

    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韩奇、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等和贾府交好的勋贵、王孙公子的请帖下到贾府,希望邀请贾环去府上喝酒。

    贾琏忙的脚不沾地,天天在家忙着接待,处理这些事宜。

    而贾环此时住在京城内城东面的二月客栈,与公孙亮、罗向阳一起参与同年们的酒会。许轩、上官昶、石赋等人都是会过。苏诗诗、成琪儿、洛檀、晓雪、秋兰等京师名妓亦是见过。期间有贾环的两首咏花词流传。

    135名举人,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组合,足够在九月剩下的时间都排满。贾环三人经常一起出席酒会,被同年们起了个雅号,叫做:“闻道书院三杰”。

    九月十四上午,三人在城外长亭,送别了离开京城准备返回家乡小住的乔如松。他是最后一位离开京城、失意的同学。庞泽早在乡试放榜第二天就背着行李前往遵化,继续去给山长当幕僚。

    与好友洒泪而别,三人从朝阳门进入内城。中午时分,他们需要前往龙江先生的府邸宴饮,晚上则是在醉仙楼宴请诸位同年。

    因为,明天贾环要回贾府;大师兄公孙亮回书院,再去遵化见山长,接着回密云县;罗向阳则是回乡。

    ……

    ……

    秋日融融。九月十五日上午十时许,贾环乘坐贾府派来的马车抵达内城西,四时坊,宁荣街。

    街口,贾琏骑着骏马,带着贾府子弟: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等人等候多时。

    亲自给贾环赶车的荣国府的二管家林之孝从车辕下来,给贾琏等人弯腰行礼,“见过琏二爷,见过诸位哥儿。”

    贾环掀起车帘,贾琏下马,微笑着抱拳,“环兄弟,欢迎回来。”身后,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等人齐齐躬身行礼,道:“见过环三叔。”名字里面带草之头的都是子侄辈。

    贾琮是贾环的兄弟辈,往日泥猴般的小孩换了一身新衣,打扮一新,崇敬地喊道:“三哥,你真厉害。”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目光看向小大人般的贾兰。这是他当日在贾府里的同学。然后,贾环看向贾琏。贾琏笑呵呵的道:“环兄弟且安坐在车上,到角门处再下来。”

    贾环放下车帘。贾琏上马,一行人二十多人继续前行,通过荣宁街,过贾府正大门前,绕至角门处。

    荣国府的角门处,荣国府的管家赖大,单大良、吴新登、张才带着贾府所有有头脸的管事等候多时。算上小厮,约200多人,从角门外,延伸至角门内。

    贾琏下马并贾府子弟站在一旁。林之孝、钱槐先于贾环下了马车。贾环挑起门帘,走下马车,他头还有点醉酒后的晕眩感,抬头看了眼天空:云淡天高。

    赖大,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张才等200多人齐齐跪在地上,低头齐声道:“奴才等恭迎三爷回府!”放眼望去,全是跪在地上的奴仆,青衣一片。

    众奴仆喊完之后,鸦雀无声。秋风拂过,地面无尘。

    这阵仗让贾琮、贾兰等人在贾环身侧,看得目眩神迷,心中羡艳难言。环(三)叔(哥)真厉害!

    贾环嘴角逸出一抹笑意,轻声道:“起来吧。”

    “谢三爷!”又是一阵整齐的喊声。众管家、管事、奴仆、小厮们纷纷起身,分开两列站在道路旁。

    贾琏笑一笑,伸手道:“环兄弟,请!”

    贾环微微一笑,当仁不让,当先一步,走进贾府内。

    两年前的冬至,他在大雪中独自出府。发誓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两年后,他回府!

    以国朝最年轻的举人的身份,以天下闻名的神童的身份,以贾三爷这个身份,回府!

    第167章 贾府众生相(一)

    贾府内,西路贾母上房处,正房的明厅中,贾府内眷齐聚。

    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尤氏、秦可卿、李纨、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各自华冠丽服。

    另有姨娘、陪房、内管家、内管事、仆妇们若干,陪侍候在厅中。

    丫鬟们有:鸳鸯,琥珀、翡翠、杏儿、金钏儿、玉钏儿、彩霞、彩云、香菱、平儿、丰儿、银蝶儿、宝珠、素云、碧月、袭人、媚人、茜雪、麝月、紫鹃、莺儿、翠缕、司棋、侍书、翠墨、晴雯、如意、入画等人。

    所有人一大早,纷纷聚在这里等候。贾环回府,是贾府目前的大事。

    时间缓缓的走过。一道又一道的消息如流水般从垂花门外传进来,仿佛浪潮般,一波接着一波,助推着厅中期盼、喜庆的气氛。

    “三爷到了荣宁街口。琏二爷接着了。”

    “三爷到了西侧门外,赖管家、林管家他们跪迎。”

    “三爷进了府中。”

    贾母坐在明厅正上首的位置,看着厅中相互攀谈的丫鬟、婆子们,感受着这热闹、喜悦、欢乐的氛围,心里无奈的叹口气。

    这就是大势!

    一个十岁的举人对贾府意味着什么,贾府上上下下都明白。而贾环,姓贾!贾府、贾家,没有人会拒绝他返回贾府。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逼他走!

    她内心里对贾环这个庶孙还是有些意见。她肯定是疼宝玉多些。但不喜欢,在这个大势下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她心里也没有太多的不高兴。这些天,四王八公府上的各太妃、诰命夫人、甄家的管事娘子等人轮番在她面前恭喜、祝贺。好话说了一箩筐。她现在就算想板着脸,也难。

    贾环中举,的的确确是贾府的一件大事,喻示未来的贾府重新恢复两国公时期辉煌、荣耀的希望。

    厅外阳光明媚,鸟鸣啾啾。厅内热闹非凡。站在探春身后的晴雯、如意、侍书、翠墨四个丫鬟叽叽喳喳兴奋的说着话。她们都在期待着三爷到来的那一刻!

    亲自守在厅门口的鸳鸯,穿着浅绿色的对襟褂子,鹅蛋脸带着笑容,几点雀斑在白腻的香腮上,俏丽明媚的女孩。得了外面小跑着来传话丫鬟的话,走到厅中,笑吟吟的道:“回老祖宗,三爷前往中路外书房见老爷。”

    刚才小丫鬟气喘吁吁的说着的话,声音很大,厅中的贾府女眷都听到了。但众人还是想听鸳鸯再说一遍。

    贾母点点头,“嗯。”脸上有不自觉溢出来的喜气。

    “哦……”众女眷、陪房、丫鬟们期盼的心情稍微压了压。贾环回府,第一站去见等在外书房中的贾政是题中应有之意。只是,她们这里得再等等。

    坐在贾母下首的贾赦穿着锦袍,微笑的喝着茶。眼神飘了一眼正对面,一直板着脸,不说话的王夫人,心中快意至极。你的宝玉好?你的宝玉聪明?哈哈!

    他这位弟妹大概还在担心贾环抢了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鼠目寸光的货色!宝玉拿什么和国朝最年轻的举人比?比功名、比文采、比聪明?

    难道就凭脖子上的那块玉?

    可惜啊,他那个假正经的弟弟不肯等在这里,非要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等着。不然,脸上的表情怕是很精彩吧!

    ……

    ……

    贾环走在熟悉又陌生的甬道上。贾府内的道路、树木、屋舍明显都是打扫、清理过。

    贾琏、贾兰、贾琮、贾菌、贾菖、贾菱、钱槐、胡小四等人簇拥着贾环。赖大,林之孝,单大良、吴新登、张才等人则是跟在身后,小厮们则是各司其职。

    贾府中路,贾政的外书房前,长随李十儿带着四名跟着贾政的小厮等候多时,见贾环、贾琏、贾兰等人过来,忙上前迎了两步,弯腰行礼道:“小的见过三爷。老爷一早就在书房里等着。”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做个手势。

    李十儿当即在前面带路,引着贾环等人进了充满书香气息、宽敞、明亮、雅致的外书房中。

    长随、管家、管事、小厮等都留在门外,只有贾琏、贾兰、贾琮、赖大,林之孝几人跟着贾环进入书房中。

    书房中此时正充满各种大笑声。九名请客轮番恭贺着坐在书案后的贾政。

    “老世翁家学渊源,环三爷这次一举中式,开国朝未有之先例。非常人可为。”

    “世兄名登桂榜,固然是天资聪颖,还是老世翁言传身教的好。”

    “大总裁青眼有加,世兄不日即可名传天下。我等今日与会,三生有幸,与有荣焉。”

    贾政约四五十岁,穿着一袭珍珠白的便服,头戴进贤冠,长须飘然,气度儒雅,面对众清客的恭维,坐在书案后,脸色清冷,默然不语。

    他心里很有点不是滋味。他读一辈子书,连个童生功名都没有,而他不喜欢的儿子,却是皇周定鼎以来最年轻的举人。这……让他情何以堪?

    五月初在东府里,他虽说给母亲逼着收回成命,但心里没再拿贾环当儿子看。他和那个孽子关系破裂。然而,值此之刻,国朝最年轻的举人,是贾府的,是贾族的。他的亲戚、朋友、同僚、上下级、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儿子。

    他难道能说一句“我不是他老子”?

    不管贾环是否不尊重他,拿他不当父亲,和贾环断绝父子关系这种话,现在就不要提了。贾府、所有和贾府有关的势力、力量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一个十岁的举人意味着锦绣前程,将来的宰辅,意味着权势、富贵的保障。

    贾政心里悠悠的叹口气,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这个庶子。

    清客们只当政老爹在这当口表现的矜持、谦逊,其实心里暗爽。因而卖力的恭维着,但他们哪里知道政老爹心中抑郁、烦躁、尴尬。

    ……

    ……

    贾环进来时,正好看到一众清客换着花样恭维贾政。对这样的场景,贾环有些眼熟,和都市剧里面的场景很像嘛!

    贾环还没来得及给贾政行礼,九名清客纷纷起身向贾环弯腰行礼,“我等见过贾世兄。”有个年老的清客很直接道:“见过小贾老爷。”贾环中了举人,叫老爷是没错的。

    贾环知道贾政的清客是怎么回事。阿谀奉承的人居多。别人养的是幕僚、人才,用来做事。比如曾国藩曾文正公。而贾政养的是清客,用来清谈。由此可见贾政的水平和本性。

    贾环客气的回了一礼:“见过诸位。”然后,再向贾政躬身行礼,“儿子见过父亲。”

    贾环要和贾政说话,书房中顿时安静下来。清客、贾琏、管家等人都是安静的看着。父与子,成为场中的焦点。

    在见到贾环时,贾政在那么一瞬间或许多少有点渴望:这个出色的儿子能跪下来,恭敬的叫他一声父亲。他心里未必不能原谅他。只是看到贾环这个做派,就知道贾环在敷衍了事。

    贾政顿时有点灰心,懒得骂他,神情淡淡的道:“免了。你如今回府,就安生住在家里。你忙你的去吧。”

    贾环原则是:能不跪就不跪,最终是不用跪。答道:“是,父亲。我过两日打算去江南游学。今日和父亲说一声。”

    贾政微微皱眉,才回府就要外出游学?他本来想训贾环几句,话到嘴边又缩回去。他这个儿子根本不怕他。训也是白训,指不定还要给反喷几句。

    他可是知道贾环骂族老贾代儒的话:敢问老先生是哪一年的皇榜?把贾代儒气的跳脚又黯然神伤。当即,道:“嗯。”

    贾政说完,发现和贾环无话可说,挥手道:“你去吧。府里后面等着你的。”

    贾环点点头,便告退离开,准备进后宅内。

    他回贾府,要做的事情,要算的账,和贾政不相干。贾政这个人,为人清廉孝顺,但迂腐守旧,迟钝糊涂。手腕、能力、才情都是下下之选。

    因而,贾政在整部红楼中显得非常有缺失感。按照贾政在贾府里的地位,实际上可以大有作为,但却一事无成。还因为糊涂,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

    比如:帮忙起复贾雨村那个二五仔。贾雨村帮着贾赦夺了石呆子的扇子,后面抄贾府时,反戈一击。政老爹这办的叫什么事?

    比如:彩霞给王熙凤强配给来旺儿子。赵姨娘求贾政了,他推脱了。倒不是说贾政乐于看到好的人儿被糟蹋。他大约是根本不知道缘由,懒得管俗务。但从彩霞、赵姨娘的角度,岂能无怨?泥菩萨啊。求都没有反应。

    如果简单的将红楼中的人分为好人、坏人。贾政大约算是个中性人。他不是贾赦、贾珍那样的坏人。纵观整部红楼,贾政没干坏事,只干糊涂事。黑材料是没有的。

    但贾政也不能算好人。纵观整部红楼,他同样没有做过好事。大约,唯一的闪光点是他对贾母的孝顺。贾母叫他往东,他绝不往西。

    这样的人,不要说孺慕之情,贾环连亲近他,都觉得有点困难。如果,贾府要算猪队友的话。贾政是要算一个的。

    因为,贾政在贾府的地位太重要,而他的糊涂,实际上,对贾府的衰落是要负责的。通俗点说:不作为,失职。

    贾元春贾贵妃的父亲啊!贵妃在皇帝后宫里是地位?只比皇后的位置低。受宠的贵妃,如成化朝的万贵妃,万历朝的郑贵妃,那都是不虚皇后的存在。

    贾政不说要像隋文帝杨坚那么牛逼,改朝换代,至少保贾家两府平安是不应该有问题的。结果……

    贾府的结局,绝非高鹗续书的大团圆。而是第五回的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的描叙。里面写的很明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

    ……

    贾环脑海里想着这些事,先离开贾政的书房。他和贾政的关系就这样了。

    贾琏看完贾环和贾政的对话,心里很有点无语。这完全不是儿子见老子的做派。都差不离是平等的关系了。

    然后,他其实很有点羡慕。要是,他能在他父亲贾赦面前有这个待遇就好了。看这架势,老爷也不大想管环兄弟,管也管不了。这日子逍遥的!

    贾政见贾琏、赖大、林之孝还等着,道:“我没什么吩咐。你们去吧!”他也懒得去问府里对贾环什么待遇。没有必要问。

    府里谁会,谁敢怠慢他这个庶子?

    贾琏、赖大、林之孝三人退出来。贾琏、贾兰、贾琮陪着贾环进内宅去见贾母。

    第168章 贾府众生相(二)

    贾环、贾琏、贾兰、贾琮四人从中路的垂花门进入贾府内宅。

    里面早得了风声。贾府内管家林之孝家的带着四个婆子、四个丫鬟等在大路边,齐齐跪地行礼,道:“恭喜三爷中举回府。”

    贾琏笑着看贾环一眼,今天府里上下可是把礼节做足了,给足脸面。林之孝家的是贾府里的内管家,宝玉犯错她都可以说几句。平日见到他,都只是行个礼就行。

    贾环微笑着点点头,“起来吧。林大娘,请你带路。”

    林之孝家的性格沉默寡言,与丈夫林之孝被府里人称作天聋地哑,笑了笑,起身带着贾环往贾府西路的贾母上房处走去。

    ……

    ……

    贾府西路贾母上房,正房的明厅中,轻笑声着不时的响起。预估着还等一会儿,凤姐在逗趣、说笑。说的当然是和贾环无关的话题。她又不傻。

    这时,门口的一名小丫鬟跑进来,“三爷来了。”接着,院落里的大丫鬟往台阶、屋檐处传,再传到鸳鸯这里。鸳鸯回道:“老祖宗,三爷往这里来了。”

    贾母嗯了一声,顿了下拐杖,看向门口,等待着贾环进来,想着她应该是什么态度,怎么和贾环说话。

    王熙凤便不再挑起话题,笑孜孜拿起茶杯喝茶。平儿刚给她换了温茶。心里思忖着等会怎么不丢脸面的当众向贾环服个软。

    厅中的众人都有些期待的看向门口。算算时间,三爷离府差不多两年了。只是,有一点点奇怪。三爷来的好快。

    贾赦捻须轻笑,喝着茶。来了。他倒是很想看看母亲、弟媳怎么圆这个场?

    王夫人眼眸闪了下,面无表情。她大致能猜得出来情况。

    鸳鸯给贾母回过话,又等在明厅的门口处,片刻后就见贾环、贾琏、贾兰、贾琮四人在林之孝的带领下走进院落里,嘴角不自觉的逸出一抹笑意,“恭喜三爷中举回府。”她心里是希望三爷能中举。

    贾环停下脚步,注目着个子高挑、白皙俏丽的金鸳鸯,笑道:“谢谢鸳鸯姐姐。好久不见!”

    他内心里一直都是很欣赏鸳鸯。这是个锦口绣心,有公正立场的女孩。但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秘书,最为忠心。因而,他和鸳鸯的关系、立场一直都变化。直到现在类似于普通朋友。

    这话说的,好像很期待见面似的啊。鸳鸯禁不住轻笑,眼睛弯着如月牙,打起帘子,让贾环进入。

    贾琏跟在贾环身后,忙笑道:“可不敢让姐姐给我打帘子。姐姐先请。”贾环的待遇,他可享受不了。

    他其实比鸳鸯的年纪要大。但鸳鸯是贾母的大丫鬟。贾母的一应事务都要她提点着。叫一声姐姐是应该。

    鸳鸯就笑,“琏二爷和我客气呢。”说着,让身边的小丫鬟打了门帘,让贾琏、贾兰、贾琮先行,这才和林之孝家的一起进去。

    ……

    ……

    贾环沉着、从容的步入到明厅中,在一瞬间数十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然后一阵哗然、喧闹的声音响起。除了贾环的长辈,所有的人都站起来,先向贾环行礼,“恭喜三爷中举。”

    因为辈分、关系远近的缘故,每个人的称呼都不相同。贾府、宁国府的陪房、内管家、内管事、仆妇、丫鬟们自是叫三爷。

    东府的尤氏、佩凤、偕鸾喊的是环哥儿。秦可卿自是叫环叔。李纨、黛玉、宝钗、史湘云、迎春都是喊环兄弟。惜春喊环三哥。

    宝玉嘴皮动了下,根本没发声,也没有行礼,但无人关注他的小动作。

    而穿着水粉色长衫,俊眉修眼,见之忘俗的三姑娘贾探春自是站着不动。她是贾环的亲姐姐,同父同母。自然无需向胞弟先行礼。

    探春嘴角含笑,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无限感慨,眼睛有点发红。她的弟弟回来了啊!她在府中无须再小心翼翼。她的处境将会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探春身后的晴雯、如意两人都是激动的俏脸微红。因为,贾环此刻享受的是大老爷贾赦这个级别的“待遇”。显然,这是贾府上下对三爷地位的承认。

    贾母、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坐着不动。王熙凤站了起来,但她当然不会和众人一起行礼。凤姐儿是个很骄傲的人。

    几个姨娘等本来就是站着的,她们属于长辈,并没有主动向贾环行礼。站在王夫人身后的赵姨娘想笑,只是差一点就哭起来。此时,是苦尽甘来时。她身前半米处,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已经谦恭的将腰弯下去,向贾环行礼,形成鲜明的对比。

    贾环回礼,“见过诸位嫂子、姐姐、妹妹。”宝二哥自然是给他忽略。按照逻辑,贾宝玉是要在二门外和他见面的。只是大脸宝一贯是混在胭脂堆的“好汉”。

    贾环说完,稳步走到厅中。步履稳健,气度从容。头戴黑色四方平定巾,身穿白色直裰,脚踩布鞋,气质沉静。

    贾环面向贾母。

    其实,鸳鸯今天站在门口,令他明白贾母此时对他的态度。对贾母而言,前几个月还厉声喝着要贾政痛打他,现在将大秘书派到门口来迎接他。这有点唾面自干,自己打自己脸的意思。

    但想想也觉得正常。贾母难道还要再呵斥贾政打他不成?他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小男孩了!

    他之前就有过预估:秀才功名足以让他在贾府内自保。而举人功名则可以让他取得贾府内的部分主导权。他要的就是以这种碾压的姿态返回贾府,了结恩怨,再飘然离开。

    贾母今天穿着浅金色的华服,头戴凤簪,金色抹额,身形微胖,富贵之气铺面而来。坐在黄梨木椅上,等待着贾环的动作。再决定她自己的行止、语言。活了这么些年,这种场面,她稳的住!

    贾环并不知道贾母的打算,按照他自己的节奏,跪在地上磕头行礼,朗声道:“孙儿今日回府,给祖母、母亲请安。”

    贾母脸上顿时笑起来,点着头,感慨的道:“好,好,好。快起来!”她这个脸面算是圆回来啦。

    贾环先是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我去!

    贾府后宅里都是一帮宅斗达人。技术水平很高的。比如: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这都是好手。按照礼法来说,他两年不回府,回来之后,确实要给贾母、贾政、王夫人直系长辈磕头请安。

    他刚才在外面,估着贾政不会跟他算这个帐,就把磕头免了。但贾母、王夫人这里,他是防着一手,不能给她们攻击的口实。即便鸳鸯都在门口迎着。越是风光之时,越是要谨慎。多少人都是阴沟里翻船。

    但看现在这个情况,贾母貌似误会他想和贾府和解。对此,贾环其实很想说一句:老太太,你想多了。

    他回来是算账来的。算完帐,了结了恩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当然,要带着晴雯和如意两个大丫鬟。

    至于,和解什么的,他并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和贾府的猪队友们一起混。

    贾环起身。

    贾母神情感慨的看着他,道:“哥儿是个有本事的,中了举,阖府上下都为你感到高兴。之前的事情,府里对不住你的地方。可你终究是姓贾。”

    贾环心里吐糟道:我他喵的还姓福呢!

    贾母将之前的打压、设计等事情都一语带过,轻描淡写,显示出极高的语言技巧。长辈的优势就在这里,只要道个歉,他作为晚辈,在明面上确实应该一笔勾销,不能再拿出来说事。

    但心里怎么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贾母接着道:“自古有云,家和万事兴。环哥儿你既然回府,在府里的用度、待遇我都会安排好。不会亏待你。你是我贾府的希望。不过,祖母有一件事求你,宝玉是个好孩子,身子骨比较弱,你不要再拿他的小事去烦你老子。”

    贾环嘴角抽了一下。贾母这一套词儿,倚老卖老,将长辈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他要真是个小孩,指不定就给混弄过去了,继续给贾府卖命。可惜,他不是。

    不过,他回贾府里来,并没有要找宝玉的麻烦的计划。他和大脸宝之前的恩怨随着贾政怒抽的宝玉一个月下不了地已经了结。当然,他心里依旧鄙视、不喜宝玉。

    当即,贾环干净利落地答道:“兄友弟恭。”宝玉不来惹他,他也没有兴趣去找宝玉的麻烦。

    贾母满意的点头,挥手道:“鸳鸯,把我给环哥儿的贺礼的礼单拿出来。”

    鸳鸯脸上绽放着笑容,从衣袖子里拿礼单,她早带在身上。

    贾母趁着间隙,感叹对贾环道:“哥儿是要做大事的,晨昏定省可免了。有空隙的时候,就来看看我这老太婆。”她知道贾环不喜欢什么,索性免了。

    贾环也不客气,耿直的道:“谢老太太!”他现在有耿直、直白的底气、资本。

    鸳鸯将礼单拿出来,等贾环说完话,念道:“老祖宗贺环三爷中举。计有:徽州产的笔墨纸砚一套、紫金笔锭如意锞四锭,秋香色金钱蟒锦缎两匹、状蟒绣堆两匹、玻璃碗两只,官窑茶具一套,成窑鸡缸杯一对。”

    鸳鸯每念一样贺礼,厅中的众人几乎都跟着发出一声惊呼。轮换着使用“啊”、“哦”、“嚯”、“呀”等语气感叹词。不是贾府的人眼皮浅,是贺礼确实很重。

    徽州的徽墨、宣纸、紫毫笔、徽砚,这是文化范畴的奢侈品。置办一套,价值不菲。接下来的紫金如意锞要轻一些,但是讨的好口彩:笔(必)锭(定)如意。四锭金子,差不多要值200两银子。

    秋香色金钱蟒锦缎、状蟒绣堆这都是产自江南的精美绸缎,在京师贵族中极受欢迎。

    而接下来的玻璃碗,官窑、成窑一个个都是名贵非常。玻璃碗是用来陈列当摆设的。官窑烧制的茶具名贵异常。明成化年间烧制的成窑更贵重。《豫章陶志》记载: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名贵异常。数千两银子未必能买的到。

    简而言之,贾母给贾环的贺礼很重。价值在5千两银子左右。只是,贾府是公侯门第,贺礼不会直接拿银子出来,而是用瓷器,这种古董兼奢侈品。

    王熙凤心里啧啧两声。成窑鸡缸杯一对啊,老太太这是为拉拢环哥儿下了血本。

    贾环笑一笑,却之不恭,说道:“谢祖母的贺礼!”5千两银子折算一下,就是500万人民币。这仅仅只是个中举人的贺礼啊!贾母真有钱,真是神豪。

    贾环要说他没有触动,那太就装逼了。可以想想,他要是留在贾府里,考进士,当官,贾母还得给他多少贺(银)礼(子)?

    但要说他被砸晕了,那倒不至于。他的意志力没那么弱。他此时依旧保持着冷静、理智,洞悉贾母的意图。

    在这份贺礼中,贾环很敏锐的觉察到,贾母并没有将贾府权力分配给他的意图,给的都是浮利。换句话说,贾府这家公司,现在没有他的股份。

    贾母大约是想将他留在贾府,让他享受贾府的供给却不干涉贾府的权力运作,然后直到他当官、步入仕途。在她活着的时候,贾府依旧是她的贾府。

    贾环心里很有些感慨:所以,这就是贾母!

    很多人都说贾母是个有智慧的老太太。这一点,贾环并不否认。看看红楼原书中第三十三回,因宝玉挨打,贾母骂贾政,言辞凛冽,句句如刀,把贾政骂的跪下。很有权贵妇人的风采。

    再回顾她在贾府里的权谋手段:已经荣养,将内宅交给王夫人管理,然而,她依旧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王夫人、王熙凤等人每天都要围着她转。这种权谋、手段说不高明是假话。

    宅斗技能,满值。

    但是,贾环有一点他的看法。首先,贾母的智慧,权谋,够不上政治家、政客这个层级。男政治家不用举例。称帝的武则天是女子在这个行当的翘楚。前段时间热播的芈月传里的芈月也算。我大清的孝庄太后可以算一个。

    贾母够不上这个层级。

    其次,贾母并无多大的远见。在科举盛世中,贾府自宁国府的贾敬中了进士,贾珠中了秀才之后就再无一个读书人。直到多年以后,李纨精心培养的贾兰中举。贾母竟然不培养贾府的读书人。

    这是相当短视的行为。即便如贾赦所说,我们这样的人家要读什么书?但,贾府当官的人也不多吧?明显的后继无人。整个贾家十二房里那么多贾家子弟,难道培养不出人才来?

    再次,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请王熙凤购买祭田,谋取退路。连贾探春在搜检大观园时都能发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感慨,预见到贾家的衰败。贾母为什么不谋退路?

    这种既无远见为家族谋划进取之路,又不思退路保留家族东山再起可能的行为,实在是太不可思议。贾母这个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当的是不合格的。

    贾母在宅斗这个行当里是霸主,技能满值,但是要放眼看去,她不过是比一般人精明、聪明、喜欢享乐的一个贵族老太太而已。视野、格局很小。

    贾环心里讥讽的笑了一声。

    贾母哪里知道贾环的想法,脸上露出笑容,见贾环收了鸳鸯递过去的礼单,笑着道:“环哥儿,问问你母亲给你准备了什么贺礼。”

    贾环依言向王夫人行礼,“儿子见过母亲。”他刚才的头是磕双份的。现场是贾母最大。他不用再给王夫人另外磕头。

    王夫人看着贾环,冷哼一声。

    第169章 贾府众生相(三)

    王夫人冷哼表达不满,但贾环根本不为所动,行过礼后就站直腰板,等着王夫人给他送贺礼!

    他并不畏惧王夫人。以他此时的地位,身份,是有资本和王夫人扳扳手腕的。王夫人对他的主要约束,是嫡母的身份。国朝以孝治天下,这方面看的比较重。

    但他可不是政老爹那样的孝子贤孙!

    贾母能把贾政骂的跪下,除了贾母的语言水平外,还因为贾政对贾母很孝顺。怎么不见贾母把贾赦骂的跪下来呢?贾赦甚至还敢在家宴上讲笑话讽刺贾母偏心。

    孝与不孝的问题,这里面是有操作空间的。他现在有举人的功名,而且是国朝最年轻的举人,王夫人要扣一个“不孝”的帽子到他头上,没那么容易。

    雍治8年冬至,他出府前的大雪的下午,王夫人就试图扣一个不孝的帽子给他,那时,他还只是个8岁的少年,对此毫无还手之力。但,现在,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

    王夫人一看贾环挺直的站姿,就知道这个庶子没法摆弄,板着脸道:“环哥儿,你如今翅膀硬了,你老子管不了你,我也是管不了。晨昏定省,你随意吧。金钏儿,把我给环哥儿的贺礼报一遍。”

    金钏儿穿着浅粉色的衣衫,梳着小辫,留海,是个大脸丫鬟。贾环离府之前经常去王夫人的东跨院里和金钏儿、玉钏儿、彩霞、彩云等人玩耍。关系熟络。

    但此时,金钏儿可不敢给贾环笑脸,太太在生气了,嘴里报道:“太太贺三爷中举:上等文房四宝一套,吉祥有余银锞4锭。”

    金钏儿念完,满屋子人都收敛了笑声。

    之前,太太不满环三爷,摆脸色什么的,贾府的众人其实不在意。谁环三爷唆使、诬告让老爷打了宝玉呢。太太心里恨着。她是母亲,说环三爷几句,天经地义。但此刻,一干人等的脸色都变了。

    王夫人的贺礼太轻,近似于羞辱!

    而且,王夫人是贾母之下的贾府当家人。她只给贾环不足100两银子的贺礼,接下来,贾府众人的贺礼,谁敢超越这个界限啊?

    贾环心里哂笑。王夫人啊,叫我说你什么好呢?

    王夫人出身金陵王家,言语不多。整天吃斋念佛,装做一副好人、善人的模样。但,所有读过红楼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心黑手毒的主儿。黑材料很多。绝非什么厚道人,菩萨。

    金钏儿、晴雯的死,她都脱不干系。林黛玉在葬花吟里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如果这句话是控诉的话,十有八九的是在说王夫人。

    这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假面人、双面人。

    贾环对王夫人要羞辱他,并不奇怪。其一,王夫人很讨厌他。他现在表现的越出色,将来对贾宝玉继承贾政的家产、政治资产的威胁就越大。王夫人就越不喜欢。

    其二,王夫人的内宅管理、权谋斗争都是一流水准,上逼贾母,下压王凤姐。但说到底还是个内宅妇人。做事情,逼格比王熙凤高些,但还是脱不宅斗那些套路。作出这样类似泄愤的举动,不足为奇。

    说到底,王夫人现在拿他没办法嘛!

    贾环没有理会一脸淡然的王夫人。100银子的贺礼,这是当面打他的脸,他当然不会道谢,侧身向贾赦行礼,“侄儿见过大伯!”

    贾赦一身锦袍,捻须微笑,频频的点头,“好,好!环哥儿,好样的!真不愧是我贾府读书的种子。你的业师说你:贾家日后高中者,必由贾环起!真没有说错。桃儿,将我和大太太给环哥儿的贺礼念出来。”

    贾赦一大串话,说的有点装模作样,表演的痕迹有点重。屋内贾府的众人都看得出来,他这番话其实是针对王夫人的。他越夸贾环,岂不是越说明王夫人做事欠妥?

    站在贾赦身后的小妾桃儿,拿出礼单,念了一大串礼物,合计有800两银子。桃儿念一句,王夫人脸上的神情就淡一分,直到最后完全阴沉下来。

    她给贾赦打脸了。嫡母的贺礼比大伯要少几倍,这叫人怎么看她?

    贾琏站在一旁,心里倒是有些好奇。他父亲一贯的贪婪,怎么给环兄弟送这么重的礼?照他的估计,应该是500两银子左右才对。这怕是早就预谋在这里等着太太的。

    贾琏心中一动,感叹道:环兄弟好敏捷的心思。

    看着贾赦得意、邢夫人快意、王夫人恼怒的神情,贾环微微一笑。他早就知道会是这么回事。王子腾位居高位,贾赦不敢侵夺王夫人的利益,但落王夫人脸面的事情,贾赦肯定敢做。

    贾环对贾赦道:“谢大伯!”

    照理说,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王夫人意图羞辱贾环,被贾环借力打脸。接下来应该是尤氏或者薛姨妈圆场,把事情揭过去。如今,贾环身份不同了。和稀泥才是最佳选择。而不是帮腔。

    但是,贾环并没有打算结束。还以为我是那个八岁大的少年么?可以随意的给你欺负?

    贾环再次侧身,向王夫人身后的赵姨娘行礼,说道:“见过姨娘。姨娘近日身体可好些?”在人前,贾环是不可能叫赵姨娘“娘”、“母亲”的。这是属于贾政正妻王夫人的称呼。封建礼法,就是这么操蛋。

    贾环行礼的时候,当在赵姨娘面前的周瑞家的、玉钏儿、彩霞等人都纷纷的避开。她们当不起贾环的礼。

    周瑞家的更是一脸谄媚的笑着对贾环。环三爷中举回府,这要是记着以前的仇,她就惨了。指望着太太护着她不大现实。太太想护着她当家的(周瑞),不也没护住?

    赵姨娘一身盛装,遍身绫罗,穿金戴银,显是刻意装扮过的。见儿子在眼前问好,顿时眼泪就留下来,抹着眼泪道:“好。好着呢。我……”

    贾环和赵姨娘说了几句保养身体的话,劝她保重身体。明厅的众人都是安静的听着,无人插话。至于,各自心里怎么想的,那自有自己知道。

    贾环和赵姨娘关系融洽,实际上几乎是在指着王夫人的鼻子骂:别装,你不是我母亲!

    薛姨妈喝着茶,心里叹口气:这个哥儿哟!当真厉害的很!别看环哥儿叫赵姨娘“姨娘”,谁不知道他是赵姨娘的儿子?这母子相得的画面,真是让她姐姐难堪。

    而环哥儿当众来这么一出,这几乎是当着贾府所有人的面宣告:赵姨娘是他母亲。估计贾府里从此没那个不开眼的再敢欺负、偷骂、顶撞赵姨娘。

    她姐姐也是,前些时候不是才和大哥(王子腾)见过面吗?怎么会有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敲打贾环的心思?这么年轻的举人,要拉拢啊!

    ……

    ……

    王夫人脸色沉的要滴水,贾环连续两巴掌打她有点疼。心中大怒,冷哼一声,站起身道:“老太太,我身子有点不舒服,先回去了。”

    贾母准备出言挽留时,贾赦笑呵呵的讥讽道:“到底不是我贾家的人,见不得我贾家出个读书人。二弟治的好家。”

    王夫人“嚯”转身的看向贾赦,气恼的质问道:“他大伯这话是意思?”

    贾赦好整以暇的喝着茶,并不搭理王夫人。真病假病谁不知道?

    贾母打着圆场,先瞪贾赦一眼,再慈祥的对贾环说道:“好了。环哥儿,回头再和你姨娘说话。还有正事。太太身子不适,且再忍一会儿,吃了酒再去。凤哥儿……”

    贾母这么说,薛姨妈、邢夫人、尤氏等人就劝,给了她一个台阶。王夫人气咻咻的重新坐下来。此时,她感觉到贾府里的大势:是向着贾环的。

    这很正常。王子腾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姓王。王家的利益优先于贾家。而贾环是姓贾的。

    王熙凤这时才应着贾母的话,笑盈盈的对贾环道:“环兄弟,嫂子恭喜你中举。”

    王熙凤今天穿着浅蓝色的褂子。身姿修长。凤眼、柳眉,精致如画,真是个艳若桃李、体格风流的俏少妇。

    贾环想起雍治7年除夕宴上偷瞄王熙凤、李纨、平儿时的情景。王凤姐除开手段阴毒、贪财等因素外,从容貌、性格、才情来看,确实是个九十分的大美人,不负金陵十二钗之名。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的地位提升之后,看人、看事的角度、观点、看法就不一样了。

    贾环现在就是。他此时再看贾政、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的时候,与两三年前的看法是有些变化的。怎么说呢,有些事情看得更为透彻些。

    贾环笑了笑,答道:“谢凤嫂子。”王熙凤漂亮归漂亮,但他和王凤姐的帐是要好好的算算了,不过,算账的日子不是在今天。

    见贾环无发飙的迹象,王熙凤心里松口气,笑道:“环兄弟中了举人,按理说,府里上下是要叫老爷的。只是琏二爷、宝兄弟和你一辈,反倒不好称呼了。府里决定还是让下人们喊你三爷。”

    贾环点点头。称呼这种事,他并不大在乎。比如皇帝,大臣们天天喊万岁,难道皇帝就真的能一万岁?

    王熙凤垫完话,见贾环不生气,这才抛出待遇来:“环兄弟你原来的住处太小了。我是想封存着。东北角有一处所幽静房舍,挨着梨香院,有前庭后院,共十五间。有门通着北街,方便和朋友、同学交往。往南,过一个角门,过夹道直通府内。方便你近来。我已经命人打扫、布置干净,再添床褥、摆设就可以住进去。你看这住处如何?”

    贾环听了一会就明白过来。王熙凤给他安排的住处应该是大观园修建成后,薛姨妈、宝钗将居住的梨香院让给戏班子,另外住进去的那处地方。

    和宝姐姐当邻居啊!

    第170章 三姐姐

    和薛宝钗做邻居,贾环心里在一瞬间多少有些欣喜之情。

    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天质聪慧,博学宏览。这样的颜值、品性、气质,放在现代社会,妥妥的女神一流的人物。

    红楼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薛宝钗抽中她的花签:牡丹花。注解是:艳冠群芳。

    贾环心里有些欣喜是正常男人都会有的想法:这样美丽的女子,谁会不想亲近呢?但,他知道他和宝钗不会发生什么。

    第一,宝钗是一位冷美人,有着“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风采。他要追求她,怕是很有难度。

    第二,他现在对宝钗并没到爱慕她的程度。只是,有一些如看天边美丽的白云般的感慨。

    第三:他过段时间就要去江南。留在贾府的时间并不会太长。

    王熙凤是什么人?察言观色的水平一流,一看贾环没有立即拒绝,就知道和他的心意,接着道:“府里回头会给你再调拨两个大丫鬟。洒扫丫鬟十名。”

    贾环沉吟几秒,轻笑道:“凤嫂子费心了。大丫鬟就不用了。我有晴雯、如意两个大丫鬟就行了。另外,我原来的小院子也不用封存,府里用起来吧。”

    王熙凤娇笑道:“也行。”又打趣道:“琏二爷,轮到你给环兄弟说说外面的待遇。”

    屋里的丫鬟、陪房、仆妇、姨娘、姑娘们都是笑起来。琏二奶奶这张嘴唷。

    贾琏苦笑几声,凤姐儿在府里有个“凤辣子”的混号,当即道:“外头,当然是要给环兄弟配齐四个长随、出行的马车,另有若干小厮候着跑腿。”

    贾环又谢了一声。

    贾母见事情处理完,笑着吩咐道:“鸳鸯,摆酒!”

    当即,明厅内的气氛达到高潮。婆子、丫鬟、姬妾们都是忙碌起来。摆桌子,布位置。厨房那边早就候着。片刻,就有精美的菜肴开始往里面送。笑声鼎沸,喜气洋洋。

    大抵就是“钟鸣鼎食之家”的派头!

    ……

    ……

    酒宴开席,贾母并没有派人去叫贾政。贾环和贾政的关系,她心知肚明。王夫人吃了一杯酒,给了贾母面子,就找借口离开。她在强硬的表达她的不满。

    剩下的人则是陪着贾母尽兴,欢迎贾环回府。

    酒宴是八仙桌各列。薛姨妈坐在贾母一桌的位置,喝着鸡汤,眼角余光看着正在和贾琮、贾兰说话的贾环,心里悠悠一叹。

    她姐姐生气了,但是贾府里有多少下人肯去得罪贾环?她其实蛮看好贾环的。以贾环现在的潜力,她哥哥王子腾指不定都要见见他。好像,环哥儿行过冠礼,可以婚配了啊。

    薛姨妈心中沉吟。

    贾环并没有坐到首席去。其实从贾母将他安排在梨香院隔壁的院落,他还是能品出点味道来。他和贾府并不大合拍、合群。所以,既然是欢迎酒宴,大吃一顿就好。

    贾环和同桌的贾琮、贾兰、迎春、探春、惜春说着话时,鸳鸯拿着酒杯过来代贾母敬酒。这已经是第二轮。

    鸳鸯白腻的鹅蛋脸上透着酒后的轻红,身姿高挑。她的肌肤很白,红楼原书中,贾宝玉就曾想吃她嘴唇上的胭脂。此时酒后的模样,有着无端的俏丽、妩媚。

    贾环笑着喝了酒。果然是很出色的女孩啊!

    鸳鸯笑吟吟的道:“三爷,老祖宗的贺礼我一会带人送到你屋子里去。现在就别惦记呢。”

    一屋子人都笑起来。

    贾环歉然地笑道:“我回的仓促,没有带礼物给老祖宗、长辈们、姐姐妹妹们。请见谅。我明日一一补上。”

    薛姨妈笑着插话道:“环哥儿,那可要补双份。”

    贾环就笑着点头。

    隔壁桌上陪着尤氏、秦可卿一起吃酒的李纨心中叹口气。看着意气风发的贾环,再看看儿子贾兰。心里多少有点后悔。环兄弟中了举人,在府里说话会很有份量。而她没有提前打好关系。

    李纨今天穿着素雅的浅蓝色长衫,容颜秀美,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婉柔的少妇韵味。心中想了一回,才慢慢的释然。

    毕竟,当时谁又能想到贾环能中举呢?接下来,她要考虑怎么在不得罪太太的前提下,和贾环搞好关系。贾环的学问,怕是可以教兰儿的。

    身姿纤巧,国色天资的秦可卿很雅致的吃着饭食。目光偶尔落在贾环身上。她很想去和环叔聊几句,恭喜他。可惜没借口过去说话呢。她是侄儿媳妇呀。不过,环叔过两天要去祠堂祭祖,她可以略尽心意。

    尤氏盘着牡丹发髻,三十多岁的美妇,她是知道秦氏和贾环关系好。心里轻叹口气。贾环这是让两府里几乎所有人都看走了眼,一举翻盘。从今而后,两府里有他一席之地。

    ……

    ……

    欢迎的酒宴到下午两点多才散。贾环这些天酒喝得多,在贾府中只喝了几杯,就有些高了。

    晴雯、如意两人提前在东北角的院子里候着。被褥、床单等用度,林之孝家的已经让人送过来。十名洒扫的小丫鬟到位,很快就整理好屋舍。

    贾环在卧室中一觉睡到晚上才起来。听着晴雯在外面的暖阁中兴奋的说着将小火炉给提过来了,心里就好笑,如意候在贾环床边,见他醒来,关心地问道:“三爷,渴不渴啊?”

    夜色清浅,明烛高照。

    贾环躺在精美的床榻上,看着眼前清秀小姑娘的面庞,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起雍治7年冬,他初到红楼世界被她照顾的一幕。只是她张开的容颜,提醒他,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

    贾环笑了笑,温声道:“那就喝口水啊!”

    如意给贾环化杯蜂蜜水,叽叽喳喳的在贾环耳边说着话,“三爷,这里好大啊。比我们在东庄镇的屋子还大。我和晴雯姐姐单独住一间屋子。我害怕怎么办?”

    “三爷,姨奶奶让小吉祥等在这里的。说等你酒醒了后去见她。三姑娘也派翠墨来问了一次。”

    “三爷,鸳鸯姐姐带人将贺礼都送过来了。大老爷的、太太的、薛姨妈的、琏二奶奶、姑娘们的、宝二爷的、东府珍大奶奶,蓉大奶奶的贺礼都送到。”

    贾环倚坐在床榻上喝着蜂蜜水,听着小姑娘明显很兴奋的说话,莞尔一笑。别看晴雯和如意两人跟着他在东庄镇上自由自在的住了大半年,但她们俩还是喜欢贾府这里。

    贾环看着布置的精雅的卧室,轻轻的感叹一声:回府了啊!

    ……

    ……

    贾环洗过澡,换了衣衫,带着晴雯、如意去贾府中路东跨院旁的赵姨娘小院,和赵姨娘见面。再次相见,赵姨娘喜欢的哭起来。一直聊到了很晚。

    第二天清晨,贾环带着钱槐、胡小四、蒋兴、归趣出四时坊,往城南的崇文门外大街而去,选购了礼物,返回贾府一处处的回礼。在贾母处略坐了一会儿。

    然后出门来给住在此处的贾宝玉、黛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送回礼。

    贾环的第一站自是他的三姐姐贾探春处。昨天晚上,他和赵姨娘说了很久的话,近乎子夜时才回住处。贾母上房的院落中,探春的住处偏东。

    贾环带着晴雯,在鸳鸯、翡翠两人的目送下穿过院落、园林、回廊抵达探春住处。探春的丫鬟翠墨早早的等在廊檐处,笑吟吟的给贾环行礼,“恭喜三爷中举。”

    贾环就笑起来,“都来这一句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翠墨笑着将贾环、晴雯往里让,说:“三爷,我这不是才第一次给你说啊?昨天都没轮到我呢。”其实,熟悉三爷的人都知道,他性子很随和,不令人畏惧。

    贾环就笑,踏进探春的明亮通透的屋中。探春穿着一袭浅白色的长衫,俊眼修眉,文采精华。手拿着手帕,正在屋中轻步徘徊。她的屋子,前后都是打通,视野开阔,通透。

    贾环看着美丽、出众的探春,轻声道:“三姐姐,我来了。”探春对他是极为不错的。

    探春转过身,见到贾环,“三弟弟。”略有些激动的喊了一声,快步过来,将贾环抱在怀里,眼泪禁不住就流出来,轻声啜泣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心中委屈、难受、小心、抑郁、欣喜、高兴、释然、期待,种种情绪如同洪水般,汹涌的宣泄出来。

    贾环也有些动感情。探春和赵姨娘的关系依旧糟糕,她有些缺点。但作为长姐,探春对他很不错,苦心造诣的帮他运筹在府里的局面,还因为和他的血缘关系受了牵连。

    他现在多少有些理解探春。原书中,赵姨娘和小贾环对她,很难说有亲情。而她,才自清明志自高,选择和王夫人、贾宝玉亲近,未尝没有自保的意思。

    贾宝玉是个渣男不假,但在贾府之中,可算是个有人味儿的人。探春和他能交往的来。但宝玉心里对探春,其实还是当她是隔母的,不当她亲妹妹。宝二哥这事做的是很不地道的。探春可是将他当亲哥哥。

    这就是探春的悲剧所在。她试图超越嫡庶之分,但终究是超越不了的。她所想依靠的人,最终并不足以依靠。她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远嫁他乡。这其实不就是贾府为了利益,把她给卖了?

    王夫人是不管她的死活的。

    探春哭了一会儿,和贾环在窗边的椅子上坐下来,说着话。昨天酒宴上,很多话都不能说的。这时,翠墨过来上茶。侍书端着温水、毛巾过来。

    探春洗过脸,净了手,看到晴雯站在贾环身边,愈发的出色,就笑道:“晴雯,在我这儿睡的舒服,还是在你家三爷屋子里睡的踏实?”

    晴雯咯咯笑道:“三姑娘这话问的我不知道怎么答呢。”她和如意自东庄镇回府就给三姑娘接到屋子里来住下。她和三姑娘很熟。说话并不拘束。去年三姑娘、宝姑娘还教她和如意识字。

    贾环却是猛然觉察到不对,问道:“晴雯,你和如意回府后一直住在三姐姐这里?”

    “是啊!”

    贾环脑海中却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愣愣的看探春。我的三姐姐啊!

    第171章 初谈去留

    探春莫名其妙的看着贾环。不知道她弟弟为何这么大的反应?她将晴雯、如意接到她这里住下不是很正常吗?这两个大丫鬟日后估计都会是贾环的屋里人。

    贾环苦笑一声,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探春犯了一个不能叫做错误的错误啊。

    值此他中举之时,贾府上下瞩目,探春让他的贴身大丫鬟晴雯、如意住在她这里,无异于是公开站队。

    在他崛起之前,探春一直是努力向宝玉、王夫人靠拢。赵姨娘都骂她:恨不得托生在那屋里。而这两年,探春对他的支持,很多都可以拿话圆过去,在许可、容忍的范围内。

    这一次,则不同了。

    从逻辑上来说,他现在确实可以算做是贾府里的一个山头,大腿。探春宣布站在他这一边,没有任何问题。姐弟同心,外人会视作理所当然。

    但他过段时间就准备离开贾府的。届时,失去他这个强有力的支点,探春在贾府中怎么办?王夫人会不会恨屋及乌?贾宝玉还会接纳、维护她吗?

    以贾环预计,答案是:王夫人会恨屋及乌,贾宝玉不会再帮探春。

    王夫人那个德性就不说了。贾宝玉这个人,顺着他的意思,千好百好。不顺他的意思,他管你是谁!

    原书中:宝玉屋里的大丫鬟茜雪,因为一杯茶不顺意的事情,日后被贾宝玉找由头撵出去。茜雪服侍了他多久?这不能不说刻薄。根据脂砚斋的批注,茜雪日后还会去狱神庙救他。

    而宝钗因劝宝玉要仕途经济,他听了就走,根本不管宝钗的脸面。宝钗对他如何?应该算不错的吧!原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宝钗亲自送药,探望他,话都差点说错。

    由此,可见宝玉的品性。

    探春犯错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和探春提起过他要离开贾府的事情。否则,以探春的精明,若是知道他的计划,绝对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机事不密则害成。他怎么可能事先和探春说。

    这……

    贾环很郁闷的叹口气。他让晴雯、如意提前回府,是因为他中举后肯定要回贾府一趟的。本来是预计着她们会住在赵姨娘处。谁曾想是这样的局面?

    探春诧异地问道:“三弟弟,怎么了?”

    贾环抿了下嘴唇,道:“晴雯、侍书、翠墨,我和三姐姐单独说会话。不要让人进来。”

    晴雯、侍书、翠墨对视一眼,迷惑的一起离开。

    窗外庭院里的鸟鸣声传来。窗边的座椅、桌几边,探春美丽的眼眸关注的看着贾环,她感觉事情有点不同寻常。

    贾环轻声道:“三姐姐,我过段时间准备去江南游学。这件事我已经给老爷当面说过。这一去,可能会有几年都不回来。”

    探春不解的看着贾环。游学和她让晴雯、如意住在她这里有什么关联?

    贾环接着问了一个问题,“三姐姐,以为贾家的前途会如何?”

    探春微微沉吟。这……她很难说。

    贾环轻叹道:“我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探春睁大眼睛,震惊至极的看着贾环。在一瞬间,她明白贾环的意思,意图。再接着就明白过来,为何贾环一听她将晴雯、如意接到她屋里住下会是这样的表情。

    面对探春探询的目光,贾环点了下头,给了探春一个确定的答复。探春,是他可以信任的人。

    “呼——”探春长长的吐出一口气,靠在垫着坐褥的梨花木椅子上,久久的说不出话来。这个消息太突然,令她感到难以接受。

    作为贾府下一代最有潜力的人,她的弟弟,贾环竟然不看好贾家的未来,准备前往江南游学,甚至计划一去不复返。

    可现在除了东府里的珍大哥死去外,贾家的前景并没有任何问题啊。

    “三弟弟,你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

    贾环微怔,苦笑着道:“原因我不能和三姐姐说。三姐姐,你愿不愿意跟着我去江南?”说了就成了预言家。他总不能说贾元春会封贵妃,然后贾家会在政治斗争中落败,从而被抄家。

    他已经预见探春未来在贾府里的艰难。如果按照原计划离开,留她一个人在贾府中,他于心不安。探春对他很好。最好的结果是能说服探春,带她一起离开。等离开贾府抵达江南后,还需要种种谋划,才能让探春从贾家这个巨坑里脱身。

    探春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姨娘呢?”她知道贾环对赵姨娘很好。

    贾环摇摇头,“我两年前就问过姨娘的意思,她不会走。老爷在府里。”赵姨娘和探春的情况不同。赵姨娘在贾府内立足的根本是贾政的宠爱。她是贾政的宠妾。

    探春惊讶的看了贾环一眼。两年前?三弟弟早就有计划?当即,喝着茶,沉默着,心里在推敲、衡量。

    她固然是愿意信贾环。贾环不可能害她。但贾环透出来的信息太少。主观上,她还是倾向于留在贾府。贾府、江南,对她而言没有多大区别。她是女子,不可能抛头露面去做一番事业。倒是,贾环有望开创新的天地、局面。

    贾环等待着探春的决定,并不催促。这是决定将来人生的大事,探春需要慎重考虑。

    这时,门外传来史湘云开朗的笑声,“咯咯,他们姐弟在一起说什么悄悄话啊?翠墨,快去回你家姑娘呢,看看能不能让我旁听。”

    探春和贾环对视一眼,知道今天的密谈要到此为止了,“三弟弟,我要好好的想想。”她在贾府里也不是孤身一人。说着,扬声道:“翠墨,请云妹妹进来。我和三弟弟说完了。”

    一会儿,就见身姿高挑的史湘云穿着红色的薄袄,笑兮兮的走进来。肌肤雪腻,身姿优美,笑语晏晏,活力十足。身后跟着晴雯、侍书、翠墨、翠缕四个丫鬟。

    贾环昨天回府才和史湘云见过。两年的时间过去,这姑娘长的越发出挑,美丽。87版的红楼的史湘云没有他眼前的这姑娘漂亮。

    史湘云目光在探春和贾环的脸上一扫,打趣地笑道:“到底是亲姐弟呢。环哥儿回来就先来三姐姐这里说话,我在林姐姐那里都等的心焦,等着听某新科举人说科场趣闻呢。”

    贾环禁不住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史湘云坐,“云妹妹要听什么?”史湘云有这样的魅力:所到之处,笑语连连,令人心情开朗。正所谓: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卫若兰的事情,他回头再找机会和她谈谈。

    贾环、探春、史湘云在窗边说笑,那边丫鬟们早过来奉茶。片刻后,屋里就充满笑声。

    ……

    ……

    接下来几天,贾环都是在送回礼。当天下午,还去了林黛玉、宝玉、迎春、惜春屋里。和黛玉、迎春、惜春都坐着聊了一回。两年不见的隔阂稍减。

    至于去宝玉屋里,宝玉在黛玉房里没回。袭人带着他屋里的几个大丫鬟恭敬的迎着。贾环也没兴趣和宝玉演什么兄友弟恭的戏码,送了礼物,喝口茶就离开。

    第二天一早,贾环给临近的薛姨妈、宝钗送了回礼。正巧宝钗病着,并没有见到她。宝钗有热症,要吃冷香丸压制热毒。贾环和薛姨妈说了回话,告辞离开。

    呆霸王薛蟠并不在家中。否则见面,只怕要生点事端。贾环当日是拿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威胁王夫人。他早听说薛蟠对他有意见。这事情,薛姨妈,宝钗心中未必没有些隔阂。这个小隔阂,他怕是没有时间去化解。

    贾环离开梨香院,再去见贾府东边见贾赦。贾赦外出吃酒,他没碰到。然后,挑了个王夫人不在的时候,去东跨院回了礼。

    再去了李纨院回礼,李纨在贾母跟前伺候着,贾兰去了族学中读书。屋里的丫鬟收着礼品。接着是给贾琏、王熙凤回礼。王熙凤正好在家,热情的问了贾环还缺什么。

    贾环心里只是好笑,聊了几句,就离开。接下来,就是等两天后的吉日,去宁国府祠堂中祭祖。小祭。到时候,他还要拜访尤氏、贾蓉、秦可卿。这一圈走下来,回贾府的事情算是尘埃落定。

    ……

    ……

    下午四五点许,夕阳斜照在苍黄的林木上,光影映在南北宽夹道。提醒着人们,此时是清秋时节。

    贾府西路的议事厅中,宽敞、通透的厅中,王熙凤居高临下的坐在桌子后,心神不宁的处理着贾府内务。平儿、丰儿、彩明、来喜家的随伺在左右。

    她在想昨天下午时和贾环见面的场景。贾环对她的态度很客气,换言之,就是冷淡。她依旧预感到贾环要找她的麻烦。

    平儿看得心疼,去外面倒杯热茶进来,奉给凤姐,轻声劝道:“奶奶,以三爷现在的地位,给他认个错,不丢人。”

    王熙凤斜着丹凤眼,烦躁的骂平儿,“你懂个屁!”贾环是认错就能糊弄过去的主?要付出代价的。她可是知道贾环黑了蓉哥儿多少银子。

    平儿无语。

    王熙凤骂了一句就收口。心中,还是下定决心,考虑平儿的办法。真等贾环找上门来,以贾环的手段,估计她只有往坑里跳的份。得主动。

    第172章 再谈、延期

    贾环回府后,九月中旬的日子瞬间即过。京城中秋闱大比的热潮逐渐的消退。旅店、酒楼、书店、街头中士子们的身影、比例明显减少。虽然新科举人们的狂欢还没有结束。但每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事情。

    士林关注中文坛宗师方望的举动,近日京师中已经举办一场文会。方宗师有意改革士林文章陋习。普通人的生活在平静、艰辛中继续,关心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工匠们、商人们忙碌的秋收时节的货物、贸易。崇文门外,天下货物汇聚。东庄镇砖窑的建筑队同时小小的打出名气。书院们的弟子们在努力学习。准备明年癸卯年雍治十一年的童子试。

    朝堂上则是在关注一件大事。都察院御史宇文锐在秋闱之后,向朝廷上书,南书房大学士李高澹纵容家奴操纵粮价,致使粮价在秋收前后下跌,损害小民生计。

    这封奏章写的很华丽。大意有两点,第一,小民种田一年无所收获,必然损害皇帝的名声。第二,李大学士人品、道德很有问题,建议朝廷严查。

    此事朝野瞩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件事中内幕重重。七品御史敢弹劾大学士,宰辅重臣,必定有所依仗,绝不是简单的刷名望。

    ……

    ……

    遵化,顺天巡抚官衙后,张安博欣喜的在书房中招待自京城而来的新科举人,他的弟子公孙亮。庞泽、原书院的几名讲郎作陪。笑声阵阵。

    下午时分,窗明几亮。众人各自随意的坐在椅子中。坐在下首的庞泽看着意气风发的大师兄,心里多少有点伤感。他和大师兄同时参加乡试,却没能中举。

    张安博六十多岁,宽厚的长者,穿着一身常服,捻须而笑,为弟子们在科场中有所斩获感到高兴,问道:“子玉和长文什么打算?”

    公孙亮一身精神的蓝衫,将贾环回府和罗向阳回家的事情说了说,“恩师,长文在家乡呆一段时日后,会回到书院教书、读书。他有意参加明年春闱。我亦有这个想法。不过,子玉不打算参加春闱大比。他说他想要去江南游学。见识江南的风土人情。那日,庞士元也在。他祖籍金陵,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庞泽点点头。七月份闻道书院的同学一起去百花山秋游,在山上龙王庙中,说起这个话题。

    一名原书院的讲郎,三十多岁的幕僚微笑着道:“山长,金陵知府贾雨村和贾府连了支。子玉去金陵,也有人照看他。”

    张安博摆摆手,道:“去江南游学是乱弹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北直的学问水平不比南直差。我会给子玉写封信。子玉不参加明年的春闱是对的。他年纪太小,等三年压一科最好。但时间不能虚度。”

    ……

    ……

    九月十八日,在宁国府祭祖后,贾环在贾府东北角的住处住了些日子,轻松而惬意。

    这是他自读书之后少有的放松的时间。每天和给丫鬟画画,下下棋。吃饭,锻炼身体,看会闲书,连字。

    这天下午,秋雨绵绵。院落、甬道、园林、屋舍、回廊都浸润在秋雨中。探春带着她的大丫鬟侍书、翠墨过来看贾环。

    湿漉漉的油纸扇给丫鬟们接过去,放在廊檐中。探春将沾了秋雨的斗篷解开,跟着迎出来的如意,进到明亮的房间里,就见贾环和晴雯正坐在软榻上笑说着话。软榻前摆着瓜子、果盘、茶水。

    晴雯穿着浅粉色的衣衫,梳着少女髻,俏丽妩媚,笑的大眼睛都眯起缝,倚在抱枕上,“三爷,我才不怕呢。你还是讲那个背后拍肩膀的故事吧。”

    贾环正在给晴雯讲鬼故事吓她。像鬼吹灯、盗墓笔记里面还是很有些吓人的桥段。比聊斋吓人多了。不过,大白天的讲鬼故事也不会吓人,就是逗着晴雯玩。

    探春禁不住笑着摇头。她这些天可是反复思考、推敲,而始作俑者的三弟弟却是还有心情、空闲和丫鬟顽。她是从贾府里过来,进来是贾环这边的后院。

    贾环见探春来了,起身招呼,“三姐姐来了。”晴雯和探春见过礼,去帮如意端茶倒水。外面的小厅中听到侍书和翠墨打趣晴雯的笑声。

    探春穿着一袭薄荷色的薄袄,姿容美丽,笑着点头,“下雨呢,过来和你说会话。”

    贾环一听就懂,闲话几句,要请探春到他书房里说话。贾环的书房中布置的很雅致。正中的书桌上,笔墨纸砚一应齐全。墨砚盖着墨盒,可以随时使用墨汁。

    两人在窗边的高几边相对着坐下。贾环手指轻敲着高几桌面,问道:“三姐姐,你拿定主意了?”

    探春点点头,美丽、有着神采的双眼看着贾环,“嗯。我决定了。不离开府里。”

    “唉。”贾环长叹口气。他有思想准备的。江南包括南直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地区很大。他只说去江南。江南那边,他没有任何的根基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探春不答应跟着他离开才是正常的。

    但,他还是想劝劝探春。留在贾府里,一旦他的“死讯”传回来,她在贾府的处境就会直落而下。

    贾环还没开口,贾探春竖起手掌,阻止贾环,坚定的道:“三弟弟,你不要劝我。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我能应付的来。贾府、江南对我一个女子而言,并无区别。重要的是你要好。你去江南从头开始,少我,也少个累赘。”

    贾环手扶着额头,纠结的叹口气。

    探春不走,他走不走?他还是想走的。贾府是个“天坑”。有贾府这帮猪队友在,手里拿着再好的牌,都会一塌糊涂。除非,他能成为出牌的人,成为代表贾府进行权力博弈的棋手。

    但他一个举人,在贾府里攫取部分权力是可能的。要成为贾府的旗手,相当困难。贾府在外面顶梁的是贾政和贾赦。

    然而,他走了之后,探春怎么办?赵姨娘他是不担心的。好歹有贾政依靠。王夫人不会拿她怎么样。探春在贾府里最大的威胁,其实是她的婚姻。

    以王夫人对他的憎恶,估计远嫁都算是好事。就怕王夫人故意将探春嫁给类似于孙绍组那种人渣啊。

    见贾环一脸的纠结,探春笑了笑,鼓励道:“三弟弟,你不要担心我。等你在外面做出一番事业后,再回来自有你的一番道理。我和姨娘自然没事。”

    贾环苦笑着摇摇头。探春还是不大相信贾府会是个“楼塌了”的结局。现在是雍治十年秋,确实也看不出来。贾府现在只是有衰败的迹象。但要说面临抄家杀头这种事,谁都不会去想。

    姐弟俩说了一会儿话,外面如意来汇报,“三爷,外头的小厮说有遵化的信送来。”

    贾环道:“我知道了。”和探春说了一声,去前面院子里接待信使。信使是跟着山长的一位长随。贾环在书院读书时就见过,问明了没有口信后,当即让蒋兴带他好好去休息。

    贾环则是回到外书房中,裁开信封,取出山长张安博的书信读起来。

    “……书到今生读已迟。汝年仅十岁即名登桂榜,岂可懈怠。不宜矜持自骄……”

    读完信,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山长以为他少年得志,骄傲自满,想去江南游玩。而这是荒废时间,建议他前往遵化,在身边学习春秋,巩固知识、文章水平。

    但,他真的是不想再科举了啊。

    他现在的问题是:留在贾府里,还是离开?这是当前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决定着他的前途、命运。但山长却是来信要他去遵化聆听教诲,这让他怎么办?山长对他,和对待入室弟子没区别,待遇和大师兄公孙亮等同。

    人情啊,就像一张网。两年多的时间、生活,让这张网变得厚实,将他束缚着。他有撕开的决心,但却要顾忌着亲姐、师长的心情、想法。

    贾环长叹一声,坐在书桌边,提笔给山长张安博回信:弟子非自傲之人,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意欲在近期离开京师前往江南游学。望山长见谅……

    贾环没有在信里给山长说贾府的前景。山长是个宽厚的长者,不会问他这些细节。而是强调了去江南的必要性。请山长原谅他不能前往遵化继续学习《春秋》等等。

    贾环封好信封之后,将信交给了山长张安博的长随。这名长随在离开贾府之后,并没有立即启程返回遵化,而是去了一趟权贵云集的小时雍坊一趟。

    小时雍坊因为挨着皇城,距离权力中枢很近,所以倍受权贵青睐。自明朝营建北京城起,这里一直都是宰辅们所青睐的居住地。

    第四天的下午,贾环收到山长自遵化写来的回信。信中说,如果他不愿意前往遵化学习的话,去江南游学,也不急于一时。请他在京城里耐心等一到两个月。届时,山长会返京,当面和他谈一谈学业的事情。

    都写到这份上,贾环还能如何?只能等两个月。两个月后就是十一月底,接着就是腊月、过年。没有人会在腊月外出。太不正常。那他预估要前往江南得年后。

    贾环禁不住无奈的一笑。

    他有点奇怪,山长张安博作为顺天巡抚,没有旨意要进京城肯定不行。但巡视顺天府完全没问题。可为什么会给出一个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期限呢?

    第173章 调整、从容、通透

    初冬时节,贾府里中关于环三爷回府的话题热度慢慢的消散。此时环三爷已经回府十二天。而他并没有如贾府奴仆界的预测那般,干预贾府的运作、管理。这让提心吊胆的贾府奴仆们都松懈下来。

    清晨时分,贾府西路凤姐院中,王熙凤帮丈夫贾琏整理着衣衫,一边叮嘱道:“中午可要记得回来,别给谁家的混账老婆勾住。中午请环哥儿吃酒的事要紧。”

    贾琏满面春风,笑道:“说哪里去了。我记得。上午不过是去缮国府里送份礼,石光珠留我吃酒,我不吃总行了吧!”缮国公之孙石光珠袭的爵位是三等伯。和他父亲是一辈人。爵位比他父亲高一级。两家时常有来往。

    缮国府就在西城,他去一趟能花多少时间?凤姐儿是太紧张了。照他看,贾环虽然手黑,但府里给他的吃穿用度,和大老爷一样。他和凤姐儿这些日子也是奉承着。贾环还要追究往日不敬的事情?

    王凤姐就瞪丈夫一眼,“你别在外面坏我的名声。”

    贾琏哈哈大笑。他的朋友谁不知道他家里有个母老虎?不然他外室都养好几个了。当即,从平儿手中拿了折扇,潇洒的出了门。

    王熙凤没好气的啐一口。心里琢磨着中午吃酒的事情。她有一点担心。

    平儿摇摇头。她家这位爷咯。

    ……

    ……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贾环在他的住处望月居,招待前来邀请他去府上喝酒的冯紫英。

    外书房中,冯紫英喝着茶,笑呵呵的打量着贾环的书房,“子玉,到底是读书人,这书房里书籍都比别人多。”

    贾环刚刚答应他会在十月初二前往他家中赴宴。这让他很有面子。到目前为止,贾环就去锦乡伯府上吃过一顿酒。

    贾环微笑道:“冯兄过奖了。很多书都是在装门面。”

    他中举后,贾府交好的勋贵们如四王八公等府邸早都给他下了贴子请他去府上吃酒。他回府后,贾琏悉数将请柬交给他。但他并没有去。别人下个帖子,你就巴巴的贴上去,这会降低自己的身(逼)份(格)。完全没有必要。

    去锦乡伯府上吃酒,是因为锦乡伯韩靖把儿子韩奇派过来请他。现在京营参将、神武将军冯唐派了儿子冯紫英来请。他自是答应下来。

    冯紫英道:“哈哈,子玉过谦了。望月居这个名字可有什么来讲究。我进来时看到门匾。”

    冯紫英果然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很会说话。贾环笑一笑,解释道:“冯兄好眼力。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因而取名:望月。”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名句。

    冯紫英恭维道:“子玉文才天授,又得大总裁青眼,日后定是文宗。”贾环天下闻名,潜力十足,并且权谋出众(杀贾珍)。他父亲、他都认为可以提前投资,和他交好。

    贾环笑呵呵的喝茶。冯紫英到底不是读书人,没有听出来他是引用。

    冯紫英略坐了一会,告辞离开。

    贾环回到书房中,给书院的同学老师写了几封信,他打算过段时间回书院、东庄镇看看。

    中午时分,冬日和熙。寒风吹拂着贾府里轩峻的园林。贾环带着如意并两个小丫鬟从望月居南边出了角门,进入贾府中路的甬道,去往西路的凤姐院。

    贾琏早早的给他下了请柬,约他吃酒。说是凤姐有事和他谈。贾环前两天因为去留问题,心绪不宁,还没有布局对付王熙凤。不过,现在他已经想明白,心思通透。

    三姐姐探春在贾府里站队,算是突发事件。而山长来信反对他去江南游学,更是他所没有想到。

    正所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他需要调整他之前的计划。他的原计划是中举后,解决贾府的琐事,立即以游学的名义离开。但现在计划需要改变。

    第一,需要延期前往江南。估计得年后才能走。他对说服山长同意他去江南游学还是有些把握。

    第二,说服三姐姐探春不能只靠嘴皮子,要靠事实。他去江南把局面打开,再来说服探春,应该会容易的多。他心里将探春当做他的亲姐。

    江南,他肯定是要去一趟的。预估还要回贾府一趟,而不是之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想到这儿,贾环心中禁不住苦笑:从想走到延期,这计划变的!好在他向来是信奉“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即便调整了计划,还是比较从容。

    他现在有举人功名,手中又有大量的银子,在贾府中安如磐石。即便延期,依旧从容。

    逃离贾府是一个大工程,是他定下的初期目标。中间肯定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他的名气太大等等。他希望能克服。说心里话,他是真不愿意跟着贾府的猪队友们混。

    这些人太坑!

    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是:四大家族的旗标人物贾元春、王子腾在政治博弈中失败。但其他原因同样不可忽视。

    第一,贾赦结交平安州节度使。贾赦经常派贾琏去平安州办事。京中的勋贵结交外地节度使,你想干什么?

    第二,帮江南甄家转移财产。

    第三,贾赦、王熙凤等人在外面搞出的人命案子(石呆子)、恃强凌弱(弄权铁槛寺)等事。这些事妥妥的是给政治对手攻击的把柄。

    根本原因和其他原因虽然分主次,但同时又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天,贾环也大致的推敲过:若是留下来,他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抄家杀头。

    第一,取得贾府内的主导权,限制猪队友搞事。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弄死猪队友。就像他对付贾珍那样。当然,这种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但预估限制是可能的。

    第二,成为贾府的旗标人物,代表贾府与各种政治势力交往、博弈。结交平安州节度使这种事绝不能做。也不能让贾赦去做。

    第三,要取代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扛鼎人物。贾元春和王子腾参与的政治博弈,很有可能是利益回报最大的一种:皇权继承。所以,失败后,两个人的结局也惨。

    王子腾是贾元春在外朝的奥援。若能取代王子腾,从而说服贾元春,不要搀和皇权继承的博弈,预估至此,整个贾府才有保全的可能。

    逃离贾府是大工程,留在贾府则是个更大的工程。

    贾环自嘲的笑一笑。这世上,投胎投的不好的人多的是。他这叫穿越穿的不好。要是穿着不姓贾的人身上就没这些问题啊。

    ……

    ……

    贾环一路想着,抵达凤姐院。门口几名青衣小厮见贾环过来,连忙躬身行礼,“给三爷问安。”

    贾环笑着点下头,带着如意,两个小丫鬟往里头走。模样清秀的小姑娘如意微微扁着嘴。三爷没让她打赏呢。她白拿了一吊铜钱在身上。好重的哦。

    平儿早等门口,忙笑着走下台阶,在院子里将贾环迎着,“三爷,琏二爷和奶奶已经等着了”。前些日子,她和鸳鸯、袭人一起在老太太屋里说笑,她是希望三爷中举的。现在果然是中了。

    贾环微笑着打着招呼,“平儿姑娘辛苦了。”若说贾府这里有几个有人情味的人,平儿肯定是要算一个的。他对平儿一贯很欣赏、尊重。俏平儿。

    这是一个让人敬重、欣赏的好姑娘。按照很多红学观点的结论:平儿带着巧姐逃出贾府,躲过劫难,最终被贾琏扶正,算是有一个好结局。

    平儿轻轻的笑了笑。她自是感觉到贾环对她和善的态度。心里有些感慨,有些轻快。三爷现在的地位不同啊!

    平儿走在贾环前面半步引路,回头注目身姿瘦小的贾环,轻声道:“三爷,我们奶奶要向你认错,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追究……”她知道贾环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并不说漂亮话来糊弄他。只是恳求。

    贾环哑然失笑,摆摆手,直言道:“平儿姑娘,你知道这不可能。”他的处事原则是:欣赏归欣赏,但立场不同的话,不会留手。他不可能因为平儿求情,就放弃和王熙凤算总账。这里头还牵扯着一个小姑娘的终身幸福:彩霞。

    平儿幽幽的叹口气,她知道会是这样。这就是三爷啊。当前一步,打起门帘。

    贾环迈步进入正房的客厅中,贾琏、王熙凤带着几个丫鬟早等着的。穿着鲜艳的衣衫,显然是贵客临门的做派。

    王熙凤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身姿修长、丰盈,凤眼明丽、柳眉如画。妩媚多姿。正所谓: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说的就是她那股妩媚风流的人妻媚态。

    寒暄后,丫鬟们退下,去端食盒,送酒菜上来。只留王熙凤、平儿在。贾琏邀请贾环落座,笑着道:“你嫂子早闹着我请你来家里坐坐,吃酒。总算将你请来。”

    贾环微微一笑,他中举之后,贾琏对他很客气呀,“琏二哥客气。”王熙凤为什么要请他吃饭,刚才平儿透露了点。他虽然还没开始布局,但想来摸摸王熙凤的底。

    王凤姐做事,同样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他不会掉以轻心。主席教导我们: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精致可口的菜肴很快就上来,满满的摆在圆桌上。都是贾府里的名菜,计有:酒酿清蒸鸭子、炸鹌鹑、鸽子蛋、茄鰲,火腿炖肘子、糟鹅掌,建莲红枣汤。

    另有青菜时蔬、瓜果若干。酒是贾府里收藏的贡品:惠泉酒。

    贾环、贾琏、王熙凤三人入席,闲聊吃饭。平儿、丰儿在一旁侍候。吃了小会,王熙凤拿起酒杯给贾环敬酒,“环兄弟,嫂子往日孟浪,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你见谅。”

    贾环笑了笑,将酒杯放在桌面上。他不喝。

    第174章 算账、踏平

    客厅内的气氛顿时就有点沉默,尴尬。

    贾琏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退,贾环还真不给他和凤姐儿面子啊!平儿刚才在外面就知道答案,心里再叹口气。丰儿看着情况不妙,忙屏住呼吸。

    王熙凤到底不是非常人,脸色的笑容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再盛了三分,笑盈盈的道:“环兄弟心里对我有气,我知道。我先干为敬。”说着仰头,豪爽的将酒杯中的酒喝光。

    贾环讥讽的微笑着。道歉有用,还要法律干什么?之前他在贾府里,王熙凤是怎么打压他的?仅仅是因为王夫人的授意?不见得吧?

    王熙凤本身就对他充满了恶意。甚至让来旺媳妇盯着,要厨房给他吃馊掉的饭菜。最开始的宝玉摔玉事件,她是怎么坑他的?一环接一环。才子佳人话本事件,她又是如何穷追不舍的?

    要不是彩霞报信在先、晴雯机敏、探春力挺,他就完了。

    现在,不过是因为他的实力上来了,足以报复、毁掉她的生活、人生,她才低头认输。种种往事、屈辱,喝一杯酒就算了?世界上会有这么好的事情?

    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见贾环无动于衷,王熙凤脸色微变,心里大骂,脸色笑容再盛三分,重新给自己的酒杯倒满酒,仰头再喝一杯,接着又满上,举杯道:“环兄弟,嫂子有对不住你的地方,这三杯酒只是聊表心意,日后你但有差遣,嫂子绝不推辞。”

    说完之后,再喝一杯。三杯白酒下肚,脸色泛起红晕,妩媚的颜色再胜三分。王熙凤的酒量并不大好,三杯酒让她头有点晕,差点没站稳。平儿忙上前扶住凤姐。

    贾环讥笑的翘起嘴角,“凤嫂子当我是小孩啊!子曰,以直报直,以德报德!”

    王熙凤瞪着丹凤眼,想要辩驳几句,但贾环来一句“子曰”,她不敢接口。贾环的嘴炮功夫她是领教过的,能骂得她吐血。

    贾琏看得有点心疼。凤姐儿是个骄傲的人,在他面前都压他一头。在府里又是何等风采。可是在贾环面前竟然连认输都不能够。这让他有些难受。

    贾琏拿起酒杯赔笑道:“环兄弟,你嫂子有错的地方,我代她向你赔罪。你有什么吩咐、要求,她做不到的,我帮她做到。”说着将酒喝了。

    贾环嗤之以鼻,笑了一声。贾琏这个人呢,好色但确实很有可取之处。也能说几句公道话。总体上算是个不错的人。

    但,一遇到大事。贾琏就指望不上。一则是因为能力问题,二则是,他自身的问题。

    比如,在贾珍侵夺他的砖窑事情上,贾琏只是帮他谈了下价格,并不阻止贾珍。而冯紫英这个外人当时都打算帮他分辨几句的。

    第二件事,林黛玉的家产问题。林如海在扬州是干什么的?巡盐御史。扬州的盐商有多么富,举世皆知。林如海留了多少遗产给林黛玉?为何林黛玉没有拿到手呢?

    原书第七十二回,贾琏向王熙凤感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红学观点基本认为,这就是林如海留给林黛玉的遗产,被贾府私吞。银子都拿去修了大观园。贾府上下人等都发了财。

    林黛玉要是有两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她的故事绝不会是悲剧的结局。你看贾府里还有几个人会阻止她和宝玉在一起?两三百万两银子啊!能把反对的人砸趴下。

    所以,贾琏在大事上根本靠不住。他本质上还是个富家公子哥。

    贾环对贾琏现在的说法、承诺,一点都不感冒,完全就是屁话。神情淡淡的吃着菜。将王熙凤、贾琏晾着。

    贾琏脸色微变,讪讪的放下酒杯。他拿贾环没什么办法。

    贾环现在是举人,见官不跪。上头有座师:天下闻名的文学宗师方望,身边有乡试的同年,后面还有书院同学以及老师:顺天巡抚张安博。

    他现在就算拿着贾府的帖子去县衙、去都察院,想要找贾环的麻烦都难。贾环已经不是今年二月份时,珍大哥可以任意揉捏的时候了。

    更关键的问题,他没胆子找贾环的麻烦。珍大哥的死,内幕他一清二楚。惹恼了眼前这个十多岁的少年,结果会很不妙。

    王熙凤见贾环这个态度,一咬牙,心一横,推开椅子,跪在地上,“环兄弟,嫂子往日对你多有得罪,要打要骂,都随你。要责罚,请你说出来,嫂子自己领。只求给嫂子一条活路。”

    平儿一看,也跪在地上,哀求道:“三爷……”

    王熙凤的另外一名丫鬟丰儿那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连“给条活路的话”都说出来,偷看贾环一眼,没觉得三爷有这么可怕啊。当即,跟着跪下来。

    这样的场面,贾琏看得心里发苦。但他无计可施。他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娇妻、美妾都跪在贾环面前求饶。这成什么了?

    漂亮、妩媚的王熙凤跪在地上求饶,贾环心中很有些快意。这很能满足一个男人的虚荣心啊。就差再唱一首征服。

    但他并无以此来羞辱王熙凤的意图。算账归算账,用体罚来羞辱人则没有必要。太没格调。

    贾环视线从菜肴挪到跪在他面前的王熙凤的妩媚俏脸上,“凤嫂子,你们起来说话。你说的是真话?”

    平儿扶着王熙凤站起来。丰儿跟着站起来。王熙凤肯定的道:“恩。”

    贾环就点点头,“好。赔偿无过于道歉、赔款、刑罚几种。凤嫂子管家这么些年,想必积攒了些体己。分我2万两银子作为赔罪,这事就算揭过去。”

    王熙凤瞬间目瞪口呆。这条件开的怎么让她现在想和贾环拼命呢?好一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贾环哂笑,看着王熙凤。他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王熙凤是有着奥斯卡影后的实力的,演技一流。她说的话要是能信,母猪都会上树。尤二姐就是信了王熙凤的鬼话,结局惨淡。

    王熙凤叫苦道:“环兄弟,我纵然当家,可真没那么多银子。当年发印子钱的事情,你知道。我一年就赚1千多两。我如何拿的出来。”

    贾环笑着喝汤。他很清楚的记得,贾府抄家时王熙凤的体己钱都攒了六七万两。此时的话,两万两王熙凤拿的出来,不过肯定要把家底掏空。他没有打算将王熙凤逼的和他拼命。

    “凤嫂子说的有点道理。那这样吧。一万两现银,外加,安一个罪名,将你的陪房来旺一家赶到金陵的庄子里去种地。”

    王熙凤心里权衡了一会儿,肉疼的道:“我只有八千两现银。再多就拿不出来。”

    贾环微笑着点头。王凤姐是个很爱财的人。卖掉来旺是意料之中。他要的就是干掉来旺。这样,彩霞那姑娘未来就没有被来旺儿子强霸的可能。

    这年头,当农民种地是个苦差事。一年忙到头,基本都是食不果腹,还要欠债。相信来旺一家会爱上这个工作。

    贾琏一听这话,向贾环求饶道:“好兄弟,旺儿跟着我多年,不知道他怎么得罪你,你就饶他这一糟吧!我让他来给你磕头。”

    贾环摇摇头,拒绝道:“这没得通融。他儿子生的不好!就这样吧。凤嫂子,事情揭过去了。你以后要是还坑我,那就别怪我新账旧账一起算。”说完,贾环将杯中的酒喝完,站起身来。

    王熙凤讪笑一声,“不会。我再和环兄弟为敌,是自讨苦吃。”她是真不敢。八千两银子啊。她心里都快郁闷死。

    贾琏和王熙凤送走贾环出门。目送他带着丫鬟消失在冬日的甬道尽头。贾琏还是没明白贾环那句话:他儿子生的不好。这什么意思?

    而王熙凤则是心里苦的像吃了黄连一样。主动道歉,请他吃酒,最终还是个贾环砍了一刀。8千两银子啊!这一刻,她欲哭无泪。她再惹贾环,她是和银子过不去啊。

    平儿心里松了口气。这事总算是完了。三爷发怒,确实蛮恐怖的。这是他在贾府里斗争出来的威名。

    ……

    ……

    冬日午后,贾环带着如意行走在贾府的园林、院落中。刚刚他吃饭时,如意带着小丫鬟在厢房里吃,有其他丫鬟招呼她。

    贾环和王熙凤算完帐,彩霞的事情也解决,心情不错。

    怎么要赔偿,他有分寸、经验。王熙凤这8千两银子,他拿的心安理得。嗯,要分些给赵姨娘。这些年赵姨娘给王熙凤欺负的惨了。算精神损失费!

    至于,王熙凤日后还敢不敢再来惹他?就他看来,王凤姐最多落井下石,绝对不敢再当前锋,和他正面对抗。而吩咐她办事,占她点便宜,她估计都得忍着。

    两个月前,他在百花山上对大师兄、罗君子他们说:踏遍青山人未老。贾府内,王熙凤这个山头,算是被他踏平了。

    其实,贾府猪队友的名单里面,王熙凤绝对是要算一个。王熙凤美则美矣,但是性格中的贪婪、毒辣、卖弄、权欲、虚荣都是问题。但只要她还是贾琏的妻子,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她还是会做。一个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

    就贾环的看法,真要是他来主持贾府的内务,一定是想办法要让贾琏休妻。这样王熙凤才没法继续为加贾府倒闭,做出巨大的贡献。

    第175章 闲居贾府二三事(上)

    两天后的下午,申时一刻,王熙凤带着平儿亲自去贾府东北角的望月居给贾环送了3千两的银票。剩下的5千两银子尾款,她需要慢慢的筹措。

    贾环刚参加完同年在教坊司设下的酒宴回来,倚在软榻上,让晴雯将王熙凤带来的天青色软烟罗和银票给收下。王熙凤送软烟罗来自是掩人耳目。

    王熙凤略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出了望月居,进贾府中路的角门。一名小丫鬟过来找,说是王夫人找凤姐。王熙凤带着平儿等人顺路往东跨院而来。

    东跨院正房的偏厅中,王夫人念完佛经,坐在塌椅中喝茶小憩,让凤姐坐了,将房中侍候的丫鬟们都打发出去。淡淡的神情微微沉下来,问道:“你最近怎么回事?”

    王熙凤心中一紧,低头不语。贾府里向来没什么新鲜事,要瞒住人很难。要是她与贾环和解的事情给太太知道,会有点麻烦。因为,太太不喜欢贾环。

    王夫人看王熙凤一眼,道:“我听说你两口子请环哥儿吃饭?今儿又巴巴的送了两匹上好的纱给他。”这么着急着换山头?

    王熙凤一听,心里立即松口气,知道她姑妈搞错了,叫苦道:“太太,环哥儿现在是举人,阖府上下谁不让着他。我往日里和他仇怨大着,不得不奉承着他。怕他给我捣乱。”

    王夫人冷哼一声,说道:“没点出息。你还姓王呢!你叔叔如今在京里当官,你怕什么?”

    王熙凤俏脸上浮起羞愧的神情,低着头。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她姑妈知道什么?贾环手黑着呢。

    不说珍大哥的事,就说她屋里的那个爷,自贾环给他个赚钱蜂窝煤生意,天天在外面鬼混,搞女人。她现在都快要头疼死。只这一条,她就吃不消贾环的手段。她叔叔官当得再大,还能管得了她的家事不成?

    王夫人见王熙凤并无改换山头的意思,心里舒畅了些,淡淡的道:“你去吧。”心里琢磨着过两天要去娘家见见她哥哥。她这个庶子是她的一块心病。

    ……

    ……

    十月二日,中午时分,初冬的阳光洒落在明轩外,池塘中几尾锦鲤甩动着尾巴。对面的亭子中,几名美丽的歌姬弹琴吹箫,丝竹之声悦耳。

    明轩中,案几陈列,美酒飘香。冯唐、冯紫英、贾环三人相对而坐,说着闲话。

    冯唐约四十多岁,冯紫英的容貌和他肖似,只是脸上颇多风霜之色,有着军中高官的气度。微笑着举杯邀饮,“子玉将这里当家中,随意些就好。”

    贾环笑着点头,举杯抿了一口,“小子年幼,不能陪世叔尽兴,还请见谅。”他在观察着冯唐,相信冯唐也在观察着他。

    冯唐是京营参将,正四品。散阶:神武将军。

    周朝军队分京营、卫所、九边、团练四个部分。京营历经一百多年的变化,如今分为十二营,号:毅勇、奋武、振威等。各营设参将、游击、千总等职位。

    十二营上设京营节度使、监军、提督。京营节度使由勋贵担任,战时则罢,另设总兵官。监军由太监担任。提督由文官担任:以兵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任。三个职位中,以文官担任的提督,权职最重。

    宁国府的第二代人物,贾蓉的曾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就曾担任过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也担任过此职。

    冯唐担任的奋武营参将,手下有一营的人马,在京城中属于实权派。所以,冯紫英在京城中有资格和众多勋贵子弟来往。

    冯唐笑道:“哈哈,世侄客气。请!”

    冯紫英也是笑着劝酒,打量着少年模样的贾环。心里感叹:人和人的际遇不同啊。以贾环的年纪,只要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日后至少是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

    一顿酒吃的宾主尽欢。日落时分,贾环沉醉的给一名貌美的侍女扶着去冯府客房休息。

    第二天上午,贾环才给冯府派马车送回来。马车中有冯家送的礼物:一把价值一千两银子的宝剑。

    ……

    ……

    贾环从冯紫英家里回来,一觉睡到中午才缓过劲来。在卧室里洗过澡,自己在镜子边整理着衣裳。

    如意穿着青色的掐牙背心,梳着丫鬟髻,身姿玲珑,容颜清秀。小姑娘收拾着残局,扁着嘴抱怨道:“三爷,你又喝醉了。对身体不好呢。”

    贾环看着镜子的自己,莞尔道:“我也不想啊。冯将军太客气了,我有什么办法。”和冯唐那种酒桌上的老油条喝酒,他不醉才怪。

    正说着话,晴雯推开门进来,故意双手捂着眼睛,笑嘻嘻的道:“三爷,你们洗完没有啊?三姑娘、史大姑娘她们来看你啦。在偏厅里等着的。”

    贾环好笑的道:“晴雯,把你手指的缝隙再张大点。”在贾府里,貌似洗澡洗长的点,就会有风声传主子和丫鬟有染的事情。他是喜欢泡澡,每次都让如意给他加热水。

    当然,无风不起浪。红楼原书中,就有描写贾宝玉和丫鬟们洗澡洗的满地水的事情,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晴雯咯咯的欢笑。她当然看清楚三爷已经洗完。

    如意道:“晴雯姐姐,帮我抬水呢。”她倒不怕传言。她早就当她是三爷的屋里人。

    晴雯笑着给如意搭把手。

    贾环笑着摇头,整理好头发,出门去见探春、史湘云等人。偏厅中来玩的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四人正在说话。丫鬟环绕。笑语阵阵。

    冬日午后,奢华、内敛的客厅中光线明亮,带着清寒。

    贾环笑着和四人打招呼,“三姐姐,云妹妹,二姐姐、四妹妹,你们怎么有空来我这儿玩?”

    探春今天穿着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身姿修长,明眸如月,神采飞扬,微笑道:“听说你喝醉了,正好我们在宝姐姐那里玩,顺路来看看你。”

    虽然贾环告诉她将来贾府要败亡,但想过之后,还是从心里放下来。她将信将疑。而贾环要去江南,她虽然不舍,但毕竟,男儿的功业在外面。

    此刻,她依然是沉浸在她的弟弟中举这件喜事中。

    贾环恍然,又微微有些奇怪,宝钗怎么不来呢?说笑着,将前些天去锦乡伯府上吃酒时,锦乡伯韩靖送给他的一副白玉围棋拿出来给姐妹们玩。

    将棋坪摆放在竹案上,探春和迎春两人坐下来准备下棋。大家围着说话。

    自贾珍死后,一贯少言寡语的贾惜春捻起棋盒中晶莹温润的棋子,禁不住开口问道:“环三哥,这副棋得值多少银子啊?”

    贾惜春年纪还小,七八岁小姑娘的模样。但继承着贾府的基因,穿着浅紫色的褂子,梳着一双小辫,容貌精致,明眸酷齿,很出众的小美人。

    贾环随意地笑道:“一千多两银子吧。四妹妹要是喜欢的话就送给你。”

    贾惜春有些惊讶的看着贾环,她虽然不大爱说话,但心里还是清楚、明白。她这位三哥并非“散尽千金”的做派、性子。对谁好,给多少报酬,心中都有着很准确的衡量。

    贾惜春拒绝道:“太贵重。我不要。”

    贾环就笑一笑,并不强劝。这些别人送的礼物,他又带不走,终究还是要送人的。所以很慷慨。

    惜春的大丫鬟入画在一旁笑说道:“三爷要送我们姑娘礼物,送一卷精美的佛经是极好的呢。”

    探春奇怪的道:“四妹妹好好的看什么佛经?”

    提起佛经,贾环脑海中瞬间闪过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出家,对她而言,实在是一种悲剧。只是躲避现实的方式且不成功。出家,不是那么好玩的事情。人,终究是要吃五谷杂粮。进寺庙,或者在江湖上飘,吃不饱饭都是常事。

    贾环道:“行。闻道书院那边正在和仁和书店谈木字印书的事情,届时让他们帮忙印一本佛经。回头四妹妹把想要的佛经名字给我。”

    贾惜春微微偏头,想了想,这次没有拒绝,脆声道:“谢环三哥。”

    贾环笑着点点头,问一旁微笑不语的迎春,“二姐姐,有什么想要的礼物吗?”他上次回礼,只是按照当前习俗固定的习惯回了礼物,并没有用心。不过,今天竟然提起来,对迎春和惜春自是一视同仁。

    其实,真要论关系,原书中,小贾环和迎春的关系比探春、惜春要近的多。他时常去迎春屋里玩。大概,被人鄙视、瞧不起、受了委屈的小贾环,也只有在二木头的屋里能找到些平等、尊重。

    这是个性子超级软弱、怕事,但温柔可亲的好姑娘。

    贾迎春年龄最长,身量长开,美丽无端。穿着菱白色的衣衫,肌肤微丰,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迎春稍微犹豫了下,温声道:“环兄弟方便的话,我想看看你之前写的《射雕英雄传》。很精彩的故事哩。”

    贾环道:“这个容易。东庄镇那边应该有手抄本。我让人取一本来。”又想了想,对迎春身后的大丫鬟司棋道:“司棋,二姐姐屋里有什么事情,可以来给我说一声。”

    司棋是个个子高大的丫鬟,听到贾环这句话,当即就欢喜的蹲身给贾环行礼,大声道:“谢三爷!”以三爷如今在府里的地位,虽说不管事,但三爷说句话,府里的下人谁敢不听?

    贾环微微笑了笑,伸手虚扶,“起来吧。不用那么正式。”心中颇有些感慨。

    想当初,他初来贾府,见见十二钗都觉得是新奇事。十二钗在贾府小聚,他能去见识,还是因为王熙凤要找他的麻烦,贾母叫人把他给拎过去。

    后来,和三姐姐探春,史湘云、宝钗、黛玉、迎春、惜春见面也不多。他很快就出府了。两年多,他和宝钗说话的次数,除了前些天十五日回府当天的那一次,统共就两次。由此可见一般。

    现在,他中举回府,要去见十二钗,除了在皇宫里的贾元春,自是畅通无阻。说话,聊天都不会有问题。他已经获得超越她们的社会地位。比如现在,他就有资格,关心迎春和惜春。

    世事无常啊!

    ……

    ……

    贾环内心里感叹着,探春和迎春两人已经开始下棋。惜春在一旁观棋。

    史湘云笑抿着嘴,拉着贾环的衣袖到窗边,笑着轻声道:“环哥儿,宝姐姐是不是在生你的气啊?她听着说我们要来看你,就没跟着来。我听宝二哥说你之前在太太面前说薛蟠大哥的不是?”

    第176章 闲居贾府二三事(下)

    贾环看着史湘云明丽的容颜,雪肤玉貌。史湘云年龄比他要小,身高却是和他平齐。

    贾环感觉有点晃眼睛,将视线从史湘云美丽的脸蛋上挪开,微微沉吟着。

    他知道在王夫人面前说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宝钗可能会对他有些隔阂,但以宝钗的性情,不大可能严重到不见他这种地步吧?因为,以宝钗的智商、情商,很容易明白他只是说说。属于恐吓和威胁的范畴。

    史湘云见贾环不说话,轻笑着建议道:“宝姐姐的病已经好了。你改天去看看她。把话说开不就好了。”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史湘云还是天真烂漫啊!有些事情,错过了合适的时机,根本没法解释的。他当年对此深有体会。

    以宝钗说话必定有一番正确道理的套路、模式。他去说这事,没准就给宝钗拿话堵回来。

    贾环想了想,道:“行吧,我明天去见见宝姐姐,把事情说开。”又道:“云妹妹,我有几句话要说给你听。”

    史湘云噗嗤一笑,眨眨眼睛,“环哥儿什么事啊?这么正式。”

    贾环就笑,“不正式点,你未必会认真听啊。是这样的,我前两天和朋友吃酒,有位王孙公子叫卫若兰,我看他是个短命相。可惜啊。”

    他推测:以史家侯府的地位,虽然没落,但是要嫁史湘云的话,应该会提供给她几个选择。而不是卫若兰一人。

    当然,如果仅此一个选择,那他这个提醒就是白搭。

    以他此时举人的身份,如果住在贾府里,要庇护迎春、探春、惜春,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他刚才让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有事来找他。但要解决史湘云的婚姻问题,凭借着举人的身份还远远不够的。他现在也只能是提醒史湘云。

    史湘云咯咯笑道:“环哥儿,你几时学会的看相啊!”她心里有点莫名其妙。

    贾环笑着将话题转移开。

    ……

    ……

    望月居里一片闲居、说笑气氛之时,贾政从工部衙门散衙回来,刚在外书房里和清客相公们谈了几句,门生傅试来访。

    贾政和清客们交代一句,到小书房梦坡斋中接见傅试。

    梦坡斋陈列精雅。字画、笔墨、香炉等一件件的小物件都处处透着豪门贵族的气派,浸润着百年世族的底蕴。冬日余辉洒落在书房中。

    贾政笑着让傅试落座,“你今日怎么有空来找我。不是近日国子监监生要闹事吗?”

    傅试笑着解释道:“国子监监生们的事情,礼部和都察院于御史已经接手。顺天府府衙不用管。”

    贾政微笑着捻须,点点头,感叹道:“国子监往日还好。自去年便动荡,这不是好事。”

    傅试就笑,将话点透,“老师是不知道,主要闹事的就是东林党的韩秀才韩谨。他自去年参加京西闻道书院的救灾后,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很能闹事。国子监的胡祭酒、王司业都对这人头疼的很。他的一些话说的也很古怪。像‘我们要为监生的利益出声,急监生之所急……’。这大白话说的那像个秀才。”

    贾政的脸色顿时就有点不好看。他一听闻道书院四个字,就想到他的庶子贾环。京城中流传的那首“恰同学少年”就是贾环所做,文采飞扬,流传甚广。顺带着,人人皆知,贾环是闻道书院救灾的实际负责人。

    换言之,韩秀才那一身搞事的本事,极有可能是跟着贾环学的。

    贾政在一瞬间就有想抽贾环的冲动。这传出去简直是有辱祖宗。但一转念想着如今和那个庶子也没什么话好说,何苦费力气去管他?

    傅试心里大概明白他的座师的想法,政老爹是忠臣,笑着道:“老师,说起闻道书院,我倒是想起件事来。环世兄如今已行冠礼,不知可曾婚配?”

    他有个妹妹,年逾二十,才貌俱全,一直还没有许人。原本是想许给宝玉的。但总是不得门道。而许给贾环则未必没有可能,毕竟他是贾府庶子。但凡知道贾环年纪的官场中人,都知道此子的潜力。

    但,傅试哪知道贾环行冠礼的事情是贾政异常恼火的事。贾政当即黑着脸,摆摆手,“此事改日再说。”

    傅试一阵愕然,连忙闭嘴。

    他是依附于贾府才有顺天府通判这个官职,如何敢触贾政的霉头?

    ……

    ……

    晚间时分,薛姨妈在贾母处吃过晚饭,带着香菱,跟着姐姐王夫人到东跨院小坐。宝钗则是去探望偶感风寒的黛玉。

    正房中烧着炭盆,将寒风隔绝,温暖如春。

    王夫人换了身浅粉色的家居常服,带着白色抹额,坐在座几边和薛姨妈喝茶说话。

    薛姨妈笑吟吟的道:“姐姐,今儿听老太太的口气,京里许多人家想把女儿许配给环哥儿?”刚才吃饭时,听话风,老太太是不管这事,决定权在她姐姐手中。

    王夫人点点头,“金陵那边都有信来。”

    薛姨妈笑道:“哎哟,这能耐的。照我说,环哥儿得来好好的求姐姐做主啊……”

    这句话说到王夫人心坎中,禁不住微笑,道:“婚姻大事,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即,又意味深长地问道:“妹妹怎么对这事上心?”

    薛姨妈精明的一笑,“姐姐厉害。我这里是有人托过来。原是一个世交。家里有个女儿,才十岁,生的如花似玉,人又聪明……”她得试探下她姐姐的口风。

    薛姨妈和王夫人说话,一个坑接着一个坑,一个套接着一个套。两人都聊得很有感觉时,窗外,夜色渐深。

    ……

    ……

    十月初四,天晴微风。贾环吃过早饭,前往百米开外的梨香院去见宝钗。昨天史湘云提醒过他,他现在在贾府里闲居,确实也该去见见宝钗了。

    梨香院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贾环出了院门往东走过一条石板甬道就是梨香院的右厢房。台阶上的几名丫鬟看到贾环从半圆门进来,都是行礼,“给三爷请安。”

    贾环随和的点点头,问道:“宝姐姐可在?”

    一名小丫鬟道:“姑娘正准备出门去府里和三爷、姑娘们顽呢。”领着贾环穿过回廊到正房,穿过一间明厅,就到宝钗的闺房门口,正好遇着宝钗穿戴整齐要出门。

    香菱跟在宝钗身后,拿着件褐色的披风,眉心间点着一点红,别有韵味。

    薛宝钗穿着淡紫色的棉袄,梳着刘海,圆脸杏眼,端庄明雅,姿容绝美。她看到贾环,微怔了下。自十几天前她在贾环回府的酒宴上见过他,便再也没见过。

    贾环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升起来,问道:“宝姐姐这是要出门?我听云妹妹说宝姐姐病好了,特来探望。”

    宝钗娴雅的笑了笑,“谢环兄弟!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听闻珠大嫂病了,准备去看她。”说着话,引着贾环往偏厅里走,在偏厅里分宾主坐下。莺儿送茶上来。

    “哦。我还不知道。秋冬换季,确实容易得风寒。”贾环感叹一句,品着茶,并不将话题往薛蟠身上引,那件事解释不清楚的,沉吟几秒,“宝姐姐,我有几句话想单独和你说。”

    他和宝钗没说过几句话,但并非没有交往。宝钗曾经帮着探春为他谋划在府里的局面。而他拿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当过把柄。真要从人情上论起来,他要亏欠宝钗几分。

    姿容绝美的冷美人当面,贾环心里固然有些异样的情绪,但依旧是冷静的状态,并没有被她的容光所摄。他想把那份人情还上。他并非一个操蛋的人。当即,直接将话题带过去。

    薛宝钗白皙的脸蛋上闪过一丝轻红,心里微微有些羞恼,清声道:“环兄弟有话直说。事无不可对人言。”

    贾环尴尬的揉揉眉心。宝钗品格端方。她说话很令人头疼的。不是林黛玉那种犀利的嘲讽,而是占着道理的一些话。贾府上下没人敢轻易的讥讽、招惹她。

    原书第三十回,宝钗因宝玉将她比作杨贵妃,视作轻薄之语,很是恼怒,丫鬟靓儿和她笑闹,被她说了一回。林黛玉借机讥讽,被宝钗连消带打,说的宝玉、黛玉脸上发红。

    语言造诣相当有水平。

    贾环没搞明白他那句话惹着宝钗了,但这个局面明显不适合明着劝宝钗不要嫁给宝玉,免得日后是个悲剧结局。贾环斟酌了下用词,道:“宝姐姐,我并无恶意,是想和宝姐姐说说选秀女的事情。”

    宝钗脸色缓了几分。她来京城中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贾府上下皆知。她早几年前就落选了。倒是没想到贾环此时提起。

    贾环道:“我是想对宝姐姐说:不要以个人的婚姻幸福换取薛家的前途、富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命如此。天下之大,不要局限于当前,应寻求敬重、喜欢你的人白头偕老。”

    宝钗怀里带着金锁。以贾环看来,“金玉良缘”多半是薛姨妈造的谣言。宝钗嫁入贾府,薛家的富贵才有保证。

    至于,宝钗是不是喜欢宝玉,从原书看,应该是喜欢的。但宝钗从头到尾,大抵就见过宝玉这一个比四大家族其他人略显的出色的青年吧?

    贾环说完,薛宝钗已经是满脸绯红,深深的吸了口气,站起来,径直道:“环兄弟,以后不要再和我说这种话!请你自重。”说着,转身就往她闺房里走。

    贾环一头雾水,有点发懵,这什么情况?

    他今天是打算来还人情的。但这状况不大对头,看宝姐姐的意思,都不打算再见他了。

    这……

    贾环又哪里知道薛姨妈早就隐晦的给宝钗透过口风。他这番话在宝钗听来,跟表白没多大区别。而且还是毛遂自荐式的表白。很唐突、毛躁。

    ……

    ……

    十月初四的下午,贾环带着满腹疑窦,按计划前往东庄镇闻道书院。他早写信和叶先生以及同学约好。

    这是他中举之后,第一次回书院。此时,大师兄、罗君子还在各自的家乡中,享受衣锦还乡、属于举人的荣耀。

    第177章 衣锦岂能不还乡

    初冬之时,农忙结束。四里八乡的农民汇聚到东庄镇中赶集、务工、谋生、娱乐。东庄镇的午后,颇为繁华,阳光落在整洁的街道上。

    咸亨商行的负责人都弘感慨的欣赏着镇中的繁华盛景,步入位于镇中十字路口的书生食府。这是东庄镇中唯一的一座酒楼,垄断经营,生意红火。

    在柜台后面的张掌柜认识都弘这个执掌整个东庄镇商贸大权的白脸书生,笑呵呵的从柜台后迎出来,“都掌柜近来可好?”

    都弘一身读书人的直裰,白脸,身形消瘦,笑道:“还行。张掌柜,我来定位置。晚上二楼的雅座留四五十人的位置给我。明天中午酒楼二楼我要包下来。”

    张掌柜应着,麻烦归麻烦,但咸亨商行就是书生食府的东家,他一个掌柜能说什么?好奇地问道:“都掌柜这是要大宴宾客?”

    都弘就笑,“贾院首今天傍晚回镇中。我们同学为他接风洗尘。”

    张掌柜恍然的笑起来,“原来如此。贾副使要回来。应该的,应该的。”

    都弘心情不错,笑着道:“张掌柜,你这话可不对咯。赈灾副使这个职位朝廷早撤了。如今我们院首中举,你们都要改口叫老爷。”

    张掌柜心里觉得古怪,叫个十一岁的少年“老爷”真古怪。但风俗规矩确实如此。圆滑的改口,“理当如此。”

    送走都弘,张掌柜琢磨了下,给管着酒楼的东家林姑娘送信:小贾老爷要回东庄镇了。

    这则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东庄镇。

    ……

    ……

    东庄镇横一街两层楼高的林家茶楼后台中,林心远和班主说书人罗先生说着话,谈论着贾环即将要回来的消息。

    林心远穿着一身锦袍,留着胡须,十八九岁的年纪,容貌英俊。看起来有些历练后的稳重,焦急的道:“罗先生,你说我见了面应该怎么称呼他呢?”

    贾兄、小贾老爷、子玉等等称呼显然都是不合适的。贾环中了举人,身份已经不同。

    说书人罗先生一身蓝色大褂,刚从台上说了一段《射雕英雄传》下来,正拿着茶缸咕咚咕咚喝水,失笑道:“东家何必失了方寸。你和小贾老爷相识于微末之时,又是同窗、舍友,你只需按照原有的称呼即可。”

    林心远琢磨了下,点点头,“嗯。”至于,去不去迎接这种问题是不用考虑,贾环算的上是他的先生。

    ……

    ……

    咸亨商行中关于贾院首要在今天下午回来的消息早就传开,而闻道书院中的消息相对要闭塞些。此时已经是十月初,明年二月份的县试即将到来,风景秀丽、幽静的书院中都是学习的氛围。

    新校区的内舍讲堂下课,纪澄拿着书包,跟着易俊杰、姚纬等八人往书生食府走去。

    纪澄有些兴奋地问道:“易兄,还赶得及吧?”

    易俊杰一脸络腮胡子,打趣地笑道:“小纪,你要真想去迎接贾兄,就该和张四水、秦弘图、柳逸尘他们那样逃课去书院大街的路口等着。”他知道这个小师弟很有崇拜贾环。

    纪澄苦着脸道:“上次院首还告诫我说要认真读书,他要是知道我逃课,肯定会不高兴的。院首真是厉害,名登桂榜。这下他可是名副其实的书院弟子第一人。”

    易俊杰、姚纬几人都是大笑。贾环中举,不仅仅是为他正名,为书院之首。更重要的是,贾环、大师兄、罗君子三人的举人功名,足以稳定书院的根基,维持这大好的局面。

    君不见,三里长街道路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朗月寒星披明瓦,疏风密雨裹周风。

    ……

    ……

    贾环的马车在金红的夕阳浸染着天边的白云时抵达东庄镇。

    闻道书院、咸亨商行的都弘、柳逸尘、姚纬、易俊杰、张四水、秦弘图、纪澄、林心远等四十多人在镇中的十字路口迎接着,蔚为壮观。镇中不少人都在围观。

    贾环下了马车,笑着和诸位同学打招呼。随即,贺喜他中举的祝福如潮而来。

    “子玉,恭喜你中举。”

    “贾兄,恭喜你高中。”

    “祝贺院首名登桂榜,京报连登黄甲。”

    贾环得体的一一回应,和众人一起前往就在路口边的书生食府。稍显年轻的纪澄看着人群簇拥的贾环,心情激荡。读书成功的喜悦、荣耀,不比做事差。

    冬夜徐徐的拉开帷幕。书生食府的二楼中灯火明亮,歌声与叫好声四起。有同学以铁板琵琶、北地腔韵,高歌诗仙李太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贾兄,祝贺你高中!”林心远上前来给贾环敬酒。心中敬服。

    “林兄客气。坐。”贾环笑一笑,喝了酒。在酒桌前,微笑看着眼前热闹的一幕,看着同学、朋友。心中被温暖、惬意、明快的情绪包裹着。

    他只给几名好友写了信,但对出现眼前的这一幕:四十多人来迎接他,并不意外。他在闻道书院、咸亨商行中有这样的威望,影响、号召力。心中也有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在沉浮。

    大师兄的故乡在密云县,罗君子的故乡在宛平县赵老乡,而他的故乡在这里!自雍治八年冬来到这里,已经历时近两年。不管他的前途、将来如何,这里将是他的魂牵梦绕之地。

    这是他在中举后,第一次回来。值此之时,欢快的情绪如黄河奔涌,咆哮而来。

    夜色中,酒宴的气氛炽热。

    ……

    ……

    贾环回到东庄镇的第一个夜晚就醉倒。

    第二天,冬日初升,屋舍、商铺、良田、树林、山丘、书院沉浸在朝阳中时,贾环到闻道书院讲师宿舍区拜访书院第二任山长叶鸿云叶先生。

    院落中的书房明亮,茶香袅袅。院外大路的梧桐树上,有麻雀唧唧的叫声传来。

    书童上了茶退下去。案几边,叶鸿云和贾环相对而坐。

    叶鸿云三十多岁,一身青衫,性情温和,喝着茶笑道:“子玉,感觉如何?衣锦岂能不还乡?”之前和贾环通信,他就让贾环尽早回东庄镇、书院。

    贾环揉着头,嘴角泛起苦笑,“回先生,感觉很好,只是现在还有宿醉的头疼。”

    叶鸿云捻须大笑,“哈哈!等会中午,我约了教授、讲师们在小餐厅里给你庆贺。”

    贾环亦是一笑,点点头。

    聊一会,叶鸿云温和的笑问道:“子玉,你接下来是什么打算?是接收书院的聘书,继续在书院里读书,还是回你们贾府里住着?书院这边的条件怕是比不上贾府里。”

    以贾环举人的身份,不可限量的前途、前程,即便是庶子,住在荣国府中,想必应该不会再受到他那位嫡母的刁难。

    换句话说,贾环读书的动力已经消失。而他也完成了好友林高和托付的事情。摆在他和贾环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需要的是重新启程。

    他内心里是,希望贾环住在东庄镇这里,帮他来完成书院的改制,以及之前提出的三大构想:第一,扩建藏书阁;第二,编撰字典;第三,编写教材。

    贾环和叶鸿云的关系亦师亦友,笑一笑,坦率的道:“先生,书院这边的条件确实比不上贾府。不过,要我选的话,我肯定是乐意住在书院这里。明年的春闱我不打算参加。因而,我想去江南游学一段时间再回来。山长给我来信,希望和我面谈一次,说说学业的事情。我在考虑要不要先去一趟遵化。”

    叶鸿云并不意外,贾环要去江南游学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伸手虚点贾环,笑道:“你啊,少年性情,书生意气!南直隶的繁华虽说胜过北直隶,是经济、文化中心。但国朝的中心在京师。山长给我写信了,问起你的情况、萌发去江南游学的缘故。他对你的学业要求很严格。照你现在的学习进度,三年后想要金榜题名很有难度。你这一科名次比文约(公孙亮)高,是方宗师赏识你。你回京城后要多去方宗师府上走动。其实,照我看,年轻时去外地多走走,并无坏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贾环心里汗一个,道:“谢先生理解。”

    叶鸿云看着贾环,失笑着摇摇头,“你啊……年纪不大,想法不少。”他知道肯定别有内情,但他是个性情温和的君子,不会窥探弟子的隐私。

    贾环歉然的一笑,喝着茶。

    叶鸿云道:“遵化不必去了。山长既然给你回信,以他长者的性子,必然不会拦你。不过,你去江南也没那么急。你这两天留在我这里给我帮忙。”

    贾环只犹豫了一霎那,就点头同意,“好的,先生。”他是书院同学们的领袖、核心、领头人。这既是荣耀,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

    ……

    贾环住在闻道书院时,贾府中又热闹起来。贾环虽说只有十一岁的年纪,但他已经行过冠礼的消息不胫而走。京师豪门、勋贵外戚、文臣名士中多有结亲之意。

    贾政、王夫人、贾母三人每天都会收到一些请托,大致都和贾环的婚事有关。风声随即传到贾府的少爷、姑娘们、丫鬟们耳中。

    十月上旬,贾母上房林黛玉房中。因换季而病倒的黛玉前日病好,今天李纨、宝玉、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几人过来探望,说话。

    宝玉一身绣花箭袖,容貌俊逸,和林妹妹说了回话,喝口茶,转身和肌肤雪白,姿容丰美的宝钗说话,笑着道:“宝姐姐,听说前儿,环哥儿唐突你了?”

    宝钗神情淡然的点头,品着茶,很有“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神韵。

    一旁坐着的探春就摇头,她都不知道她的三弟弟怎么得罪宝姐姐了。知道一点端倪的史湘云更是无语。环哥儿说话很有水平的人,怎么会惹怒宝姐姐呢?

    宝玉就笑,有些幸灾乐祸,“我这儿有桩事儿,说出来保管宝姐姐高兴。我听老爷的小厮说,傅试想要把他二十多岁的妹子傅秋芳嫁给环哥儿。哈哈,大了快十岁呢。想着就觉得恐怖。可怜环哥儿还不知情。老爷今早派人去将在西郊闻道书院的环哥儿叫回来,准备问问他对婚事的意见。”

    探春脸色就变了。她还不知道这件事。哪有这样的,大快了十岁还要嫁给她弟弟的?

    惜春个子娇小,穿着修身精美的蓝色棉袄,小美人模样,冷哼道:“宝二哥,那傅试真不要脸呢。”她已经收到贾环派长随从东庄镇寄来的佛经。二姐姐也收到手抄本的射雕英雄传。

    宝玉还没来得及回惜春的话,宝钗却是脸色微变,语气有点急促地问道:“宝兄弟,你是说环兄弟不知道他的婚事?”

    宝玉惊奇的道:“宝姐姐,他初四就出门去闻道书院,怎么可能知道?府里这几天才有消息流传出来。老爷今天早上才派人去叫他回来问呢。”

    说着话,他眼睛看向黛玉。婚姻大事是父母之鸣,媒妁之言。他很乐意看到贾环娶个丑的老婆。但他想他可能已经喜欢上林妹妹了。这话就不说出来了。

    宝钗半晌无语,心里苦笑。她误会环兄弟了!

    如果环兄弟根本不知道长辈在商量他的婚事,而只是单纯的来和她说那番话,那真的就只是劝她。而不是来轻薄她,隐晦的表达喜欢她的意思。

    她想多了。她妈隐晦的和她透过口风,她一听就懂。所以那些天都是避着环兄弟。她以为环兄弟已经听到风声,跑到她面前胡说八道。哪里想到竟然是这样的情况。

    这脸可是丢大了。她……

    第178章 夜雨夜话,我心去留(一)

    闻道书院自雍治十年初改制以来,已经获得极大的成功。原京城西郊三大专课童生的书院现在只剩下闻道书院一家。

    白檀书院毁于雍治九年七月的洪灾,至今未能重建。现在连其山长何经业都在闻道书院教书。

    双鹤书院在洪灾中毁损严重,重建艰难,而随着南书房大臣,章大学士倒台,终于撑不下去,于九月份时,几名讲郎来到闻道书院授业。

    叶先生留贾环帮忙,实际上是需要统一改制的思想,而不是让那些守旧的秀才讲师们阻扰书院的改制进度。而以贾环举人的功名,足以碾压。

    事实上,贾环、公孙亮、罗向阳三人中举,闻道书院内部就安稳如山。贾环回到书院,顺理成章的将反对声音都压下去。

    十月十二日,下午时分,天下着小雨。贾环拜访完林姑娘,吃了晚饭回来,刚回到东庄镇的住处,就看到跟着贾政的一名小厮和钱槐两人在小院的前厅里候着。

    他这间小院,由都弘在帮他看着工程进度,已经修了五分之三。五间四合小院组成的院落中,有三间已经建好屋舍,计有九间。

    小厮弯腰道:“小的见过三爷。老爷有事,请三爷回府里商量。”

    贾环微怔,政老爹有什么事情需要和他商量?有些奇怪。当即,点点头,“嗯,我知道了。吃晚饭没有?没吃的话,让李大娘给你做一点。”

    钱槐笑呵呵的道:“回三爷,我们已经吃过了。”

    贾环笑一笑,“那就行。你们在镇上歇一晚,我们明天回府。”钱槐很机灵,但他很难说完全信任。若是离开的话,密码联络,他嘱意交给探春。以探春的才智,足以胜任。

    贾环回屋里换了身干衣服,撑着油纸伞,出北前坊从南门进入闻道书院的新校区。

    天知道贾政找他商量什么事情,他得去和叶先生说一声,另外,他有点事情想要问问叶先生。

    到讲师的宿舍区,贾环推开1号院落的门,书童将贾环迎着,领到书房中。

    明亮的灯光中,叶鸿云穿着一身丝绢儒生道袍,正奋笔疾书。炭盆中几块木炭燃烧的通红,驱散冬夜的寒意。

    叶鸿云抬头见是贾环进来,道:“子玉,自己坐。我把这段写完。”他正在写书院的规划。这是从贾环处学来的习惯,确实很有用。

    贾环微笑着应了一声,安静的坐在贴墙的椅子上,微微沉思。时间在夜色中缓缓的流逝。

    一盏茶的功夫后,叶鸿云搁下毛笔,从书桌后走出来,坐到高几边的椅中,温和地问道:“子玉,你怎么这么晚还来我这里?”

    贾环道:“我父亲找我回府。我来和先生说一声。不知道回京城要呆几天,木字印书的事情,先生恐怕要让张四水他们帮着弄下。”

    叶鸿云愣了下,有点可惜,“唉。”贾环的做事很让他放心。书院其他几员大将都不在,其他人做事,他总觉的要差些水准。

    贾环道:“另外,我有件事情想要问问先生。先生是浙江杭州府人,我想问问先生,江南的秀才们交游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的脱身计划是到江南后要换个身份再考取秀才,而后经商。周朝这个制度下,没有功名,他即便能赚下万贯家产,也不过是砧板上的肥肉。那还谈什么享受生活?

    但很明显,他现在闻名天下的名声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困扰。他想问问叶先生,江南那边秀才的朋友圈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叶先生有秀才功名。

    叶鸿云禁不住一笑,“子玉,你都是举人了,还关心秀才的事情干什么?”端着茶杯,微微沉吟几秒,露出回忆的神色,缓缓的道:“国朝如前明,但凡生员必在学校:县学、州学、南北国子监。所以,你问我生员的交游是什么人。首先是和同学结交。其次,是和名妓交往。读书人嘛,风流轶事更添名气。你到南直就知道了。秦淮河上才子佳人的故事数不胜数。生员在一县之中,都是有名有号的人物,虽然比不得举人、致仕回乡的官员,但见县官不拜,免徭役、免钱粮若干。禀生、增生都有钱粮可领。宗老、乡绅、小吏、衙役不敢难。若是有些家资,日子很是逍遥。当然没有家资,不会生聚,自然就是穷秀才。”

    这话说的贾环笑起来,又有些体会。他以举人的身份回府,贾府的族老,谁冒头了?他们没资格为难他的。这就是读书人啊!属于特权阶层。

    贾环道:“和刘国山一样?”他还清楚的记得刘国山在醉仙楼请同学吃饭,邀请名妓踏青,很阔气。种种做派,如叶先生所说。据说刘国山家中颇有钱财。

    叶鸿云笑着点头,“差不多。”

    贾环再问道:“先生,若是秀才想要经商,在江南如何?”叶先生前面说的情况,他是知道的。这与他了解的情况相符。

    叶鸿云对贾环知无不言,喝着茶,道:“江南风气开放,读书人经商不会受到鄙视。但都是以家人、族人的名义进行。如果只是生员的话,想要经商,少不得要和官府打交道。事实上,江南虽然繁华,但在一县之中,经商难有作为。基本都在府城、省城之中。而在府城和省城之中,生员的功名是不够的。这倒是让我想起来你刚才的问题。生员并非都在学校读书,有出来游学的生员,大多都会在府城和省城之中,与官员、名儒、名士、名妓、士子交游。有的人求名,有的人求学问,有的人求上进的门路,还有的人结社。当年,我在杭州城中……”

    贾环听的一阵沉默,叶先生后面说的话他都没听进去。很明显,以秀才的身份想要经商,做大做强根本是不要想。

    闻道书院这里的咸亨商行生意红火,后面就是山长张安博在撑着的。四品的巡抚要是撑不起一个商行,那就是个笑话。

    但他若是去了江南该怎么办?

    当个小秀才,在一个县城里窝着?憋屈、安逸的生活个几十年?这个安全。但这种没有质量的生活,他真的想要?不会冬天连个绿叶蔬菜都没得吃吧?

    按照叶先生的意思,越是繁华的地方,商贸越是兴盛,越是需要功名护身,小秀才不顶用。而荒凉、偏远的地区,秀才功名好使,但商贸层次不够,发展不起来,不适合经商。

    这还不说,在繁华的地区和官府打交道,他被认出来的几率。

    贾环发现,貌似他的想法很有点一厢情愿!现在审视起来,似乎有点“愚蠢”。

    他制定了离去的目标。也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事情都安排好。可以离开了。然而,在此时,他却发现前面的路,根本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

    窗外的夜色渐渐的深沉,小雨淅沥,渐渐的变得大起来,点点滴滴落在梧桐上。

    叶鸿云一看贾环走神,笑一笑,就没再说话,品着茶。

    贾环坐在椅中,心烦意燥。他曾以为:离开是一个大工程,留下来改造贾府是一个更大的工程,但是现在看来呢?

    他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以至于制定计划时没有考虑周全?没有仔细推敲?

    他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第179章 今时不同往日

    冬雨从晚上下到天明。

    贾环都不知道他怎么从叶先生处回到北前坊的家中,一直到天明雄鸡报晓时,他恍然发现他一夜未曾合眼。

    雨中的清晨,巷子中安静、悠然。李大娘早早的过来煮了早饭:稀饭,馒头,鸡蛋。贾环吃过后,红着眼睛,坐进钱槐从镇中车马行雇来的马车返回京城。

    钱槐和贾政的小厮秋儿坐了另外一辆马车。贾环一个人清净着,躺在马车中,迷迷糊糊的睡过去。

    他已经觉察到他的计划恐怕需要大修改、大调整。而事关身家性命,他打算回贾府一趟后,立即去遵化见山长,谈一谈这件事。

    山长是宦海多年,经验丰富。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相当于后世的中央监察机构的四五把手,副省部级干部。

    ……

    ……

    入值南书房的大学士李高澹因被御史宇文锐弹劾操纵米价有损圣德,闭门谢客。至十月中旬已有近十天。

    十二日上午,几辆小轿从侧门进入小时雍坊的李府中。片刻后,众人齐聚在李府中的静室。几名仆人上了案几、美酒、小食、瓜果,而后出去。

    坐在上首的李高澹是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峨冠博带,脸色平静,似乎于此时的困境全然不在意。

    为李大学士说话的是东林党的中坚人物,户部主事柳安宜。坐中的四名宾客各自听着。与贾环有书信往来的韩秀才韩谨置身其中。

    韩谨喝着案前的美酒,心中感慨。

    想当初,他不过是一名生贡,穷秀才,虽然名满京城,但只有一腔热血,而如今他已经可以置身于东林党的核心小圈子中。

    这都要拜贾环所赐。若非他从贾环那里学得“屠龙之术”,也不会又今日。听说贾环已然中举,他最近事忙,还没来得及去祝贺贾环。

    韩谨走神时,柳安宜开场白已经说过,“……如今,礼部、都察院盯着国子监,韩子桓无法纠合监生鼓动舆论。为今之计,只有转移朝野视线。听闻,今科乡试时,闻道书院的秀才、童生共有七人是通过录遗考试入场。此事极为反常。概因北直隶提学沙胜和顺天巡抚张安博是至交好友。内中必有阴私之事。”

    一名中年文士沉吟着道:“叔时欲行祸水东引、一箭双雕之策?”

    柳安宜点点头,脸色严肃,“正是。”

    弹劾党魁的御史宇文锐素来和贾府交好,此次弹劾预计和王子腾有关。再往深里想,或许与勋贵势力针对东林党有关。

    而壬子年北直隶乡试录遗考试,正好涉及贾府中人:此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少年神童,贾环。方大宗师点贾环北直隶乡试第八十六名,士林中颇有争议。

    这是其一。

    其二:顺天巡抚张伯玉是军机处何大学士何新泰交好。但张伯玉并不被当今圣上所喜。王子腾与朝廷首揆谢福清交好。何新泰与谢福清关系微妙。

    他想要引爆录遗舞弊案,让谢福清“追击”何新泰,甚至让圣上起追查张伯玉的心思。从而搅乱政局,浑水摸鱼,以求为党魁脱身。此为祸水东引。

    静室中另一名四十多岁的文士拍案道:“此事可行!”

    ……

    ……

    小雨飘洒在空中,带着冬日的清幽、寒冷。

    贾府西路,李纨院中。东府的秦可卿刚从凤姐那儿说了体己话出来,顺路进来探望病愈的李纨。素云、碧月、宝珠几个丫鬟在屋中侍候着。

    闲聊着,话题就转到贾府内的热点话题:贾环的婚事上。秦可卿端着茶杯,好奇的道:“婶娘,怎么府里突然有这样的风声?”

    李纨穿着素雅的水白色衣衫,带着白色抹额,清素精雅的少妇,轻笑着道:“你原是不知道。环兄弟在书院行过冠礼,按理说可以婚配。京城里那些人都来打探。前几朝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俗。”

    她父亲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她对读书的事情比贾府内宅的妇人理解的要深刻些。环兄弟现在前途无量。就是个超级香饽饽。有人来结亲,太正常不过。

    秦可卿恍然的点头,喝着茶,心里有些淡淡的忧愁。

    前些日子环叔去东府里祭祖,她置酒招待,恭喜环叔中举,略尽她的心意。环叔说话随和,看问题一语中的。和他聊天很舒服、惬意。

    但环叔若是成亲了,她想要再和环叔面对面说会话,估计就不行了。传出去,对环叔,对她的影响不好。

    秦可卿想了一回,打听道:“婶娘,那谁家的姑娘最有可能?”

    说起这事,李纨就笑起来,道:“环兄弟年纪才不过十一岁,女方也不会十岁就嫁过来,多半是想订婚。现在府里传的最凶的是老爷的门生傅试他的妹妹。闺名唤作:秋芳。据说人漂亮又聪明,只是年纪已经二十多。”

    秦可卿亦是抿嘴轻笑,细声道:“谁的嘴这么促狭?真真个要打板子!哦,环叔早就去书院怕是还不知道呢。”

    李纨的消息比秦可卿灵通,她还想着让贾环教授儿子贾兰的学问。举人的学问,可比族学里的贾代儒强太多。笑道:“环兄弟中午时就回来了。老爷下午回来就要见他。”

    秦可卿螓首微点。心中有些担忧。环叔娶个大他快十岁的妻子,那日子怎么过啊?

    ……

    ……

    贾环上午从东庄镇出发,中午时就抵达贾府。派了长随钱槐前去问消息,得知贾政中午在外应酬,不曾回来。今天是朝廷沐休之日。贾环吃了些午饭,在望月居的卧室里补觉。他现在头还有昏沉沉的。

    午后时分,屋中檀香袅袅。

    贾环盖着棉被,正睡的迷迷糊糊时,耳边传来晴雯和如意两人的窃窃私语声,时远时近,听的不是很真切。

    真实情况是,如意在卧室里守着纱帐里的贾环在床榻边打瞌睡,给进来的晴雯推醒,两人坐在矮几上,床沿边,说着近日贾府里流传的事情。

    如意今年十一二岁,留了头,但还是喜欢梳丫鬟双髻,最外面套着精美的青色掐牙背心,清秀的丫鬟装扮,扁着嘴嘀咕道:“晴雯姐姐,来个老姑娘作主母,我们俩怎么办啊?”

    晴雯掩嘴轻笑,“你别扯我哦。我只是三爷的丫鬟,可不算是屋里人呢。”

    如意鼻子里“哼”一声,她才不信呢。她又不是三岁小孩。直接过滤掉晴雯的话,说道:“府里有风声说宝姑娘和三爷挺配的……”

    说起三爷的婚事,晴雯也很有兴趣,道:“我知道啊。前些年不还传说宝姑娘要嫁个带玉的吗?宝姑娘是极好的啊。况且还算是我们的老师……莺儿和我们也合的来……”

    如意心里偷笑。看,这不是说“我们”吗?我的好姐姐哟!

    贾环睡到三四点左右醒来,穿了衣服,坐在梨木椅中,沉吟着喝茶,就见他的两个大丫鬟来回在他面前晃,便问道:“晴雯、如意,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如意很干脆的道:“三爷,我们在发愁主母是谁呢!府里都说要把那个傅秋芳配给你。”

    贾环听得微怔,随即摇摇头,“你们啊……瞎操心。”他中午回来就知道贾政要找他谈他的婚事。但他依旧很淡定的午睡,且能睡着。为什么?

    今时不同往日!

    以他现在的身份,贾政肯定要征求他的意见。他早已经证明,他不可以随意被摆弄的人。

    晴雯还没来得及问,恰巧这时贾政派人来传话,让贾环去小书房梦坡斋中见他。贾环拿了伞,在晴雯、如意迷惑的目光中前往梦坡斋。

    梦坡斋中,陈列精致,浸润中百年世族的富贵之气。

    贾政独自一人在软塌中半倚着,有些酒后的模样,见贾环进来,开门见山的道:“顺天府傅通判是我的门生,他想要将他妹妹嫁给你,你什么想法?”

    贾环先给贾政行礼,然后回绝道:“儿子年纪尚幼,婚姻大事且等几年再由父亲做主。”

    贾政看了贾环一眼,这个孽子今天话倒是说的很入耳,又道:“金陵甄家与家是世交。他府上的大姑娘、二姑娘如今都嫁在京中。三姑娘年纪与你相仿。结亲的意思已经传到老太太那里。”

    金陵甄家的大名贾环当然知道,推道:“他家里都是皇室指婚,府里何必搀和?”

    贾政有些惊讶,倒没想到贾环知道这些事,再道:“湖广左参政纪参政进士出身,昔年与我有旧,他膝下有一个女儿,年龄比你小一岁,容貌出众,想与你订亲。”

    贾环一听贾政的评语就知道贾政的真实想法,很显然,政老爹中意这位纪小姐,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盲婚哑嫁没兴趣,道:“儿子暂时无意于儿女情长,请父亲过三五年再定夺。”

    贾政看了贾环一会,挥手道:“你去吧!”

    贾环作揖行礼,转身离开梦坡斋。轻松过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根本没有晴雯、如意她们想的那么复杂!他的婚姻主导权在贾政、王夫人手中不假。但他自己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是他的地位、手段使然。

    他只要不傻的呛贾政说:我的婚姻我做主!政老爹肯定不会为难他。虽然他心里是这么想的。至于,王夫人想要折腾他,概率不大。因为,他的婚姻已经成为贾家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

    王夫人搞些宅斗的手段:落他的面子,拿捏下,恶心下他,都是可以,但绝不敢乱来。贾家上下都盯着。他的婚姻这件事上,贾政的意见会起决定性作用。

    ……

    ……

    贾环下午和贾政谈完之后,坐马车独自前往数百里外的遵化县,去见山长,询问他的意见。

    而关于贾环婚事的结果很快就在贾府内传开:年纪太小,过三五年再说。

    风波随即平息。

    贾宝玉心中暗搓搓的想法自是不消说,很是在林妹妹面前感慨了一番。贾环告状害得他被打的一个月下不了床,他当然愿意看贾环吃瘪,走霉运。

    当晚,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几人知道消息时都为贾环松口气,娶大了快十岁的妻子很要命的。而宝钗的想法,无人可知。

    东府中,秦可卿得到宝珠送来的消息,妙目流波,会心的一笑。

    这可不是环叔的处事风格么?她的事情就是拖了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转机的啊!环叔暂时不结婚,她心里那点淡淡的忧愁可以抛却了。

    ……

    ……

    第二天上午,李纨、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宝玉一行人去贾环的望月居找他顽时,才知道贾环昨天下午离府。

    李纨心里感叹:“环兄弟这手段哦。轻描淡写的就处理好。”虽说还要顾忌太太的想法,但她心中越发的想将贾兰托付给贾环教授。

    很明显,贾环是贾府的新山头,地位相当的稳固。而且是科场前辈,有他提点贾兰,不知道要省多少事。

    第180章 夜雨夜话,我心去留(二)

    中午时分,张安博在顺天巡抚衙门的官舍中小憩后,整理衣冠到公房中处理公务。他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精力有所不济,需要午休。

    公房中,几名幕僚和来往办事的书办都是起身见礼。

    张安博宽厚的笑一笑,示意六名幕僚和长子自便,坐到上首,笑问道:“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何幕僚回道:“东翁,昌平州回复冬日清理河道调民夫500人不能克日完成。”

    张安博沉吟几秒,“再催。”

    他治理顺天府、永平府主要依赖从书院里带来的强力的幕僚班子。原讲郎三名,新进学生员五名,他的故旧推荐来的两名师爷,侍奉在他身边的长子张承剑。

    只是,乡试之后,五名秀才只有庞泽庞士元一人返回遵化,其余乔如松四人都将返回书院一边担任讲师,一边苦读。

    书院那边在的待遇非常好。讲师的薪资一年有三十两银子。京城中坐馆的行情价格秀才大约在二十两银子向上浮动。

    幕僚的减少,让他现在都感觉处理事情有些吃力,想要去信给书院,招募几名弟子前来效力。实在是经由贾环一手教出来的书院弟子非常能做事。

    处理了一会文案后,一名亲信长随从侧门进来,径直上前低声道:“老爷,贾举人来了。”

    张安博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顿时开怀大笑,将手中的公文丢在公案上,“诸位,且将手中的事情放一放。子玉来了。今晚设宴招待他。伯苗,你先去安排。”

    张承剑起身道:“是,父亲。”随即,巡抚衙门的小吏们便忙碌起来。遵化比不得京师,要置办酒席,还是需要预先筹备一二。好在有上次公孙亮来的经验。

    公房之中立时一阵喧哗。庞泽惊喜的站起来,请命道:“山长,我去带子玉过来。”

    张安博捻须笑道:“嗯。领他到后面的花厅。”

    此时,等在巡抚衙门一处偏厅中的贾环还不知道他的到来让顺天巡抚衙门停摆半日。

    ……

    ……

    贾环从京城中出发时下着小雨,但进入遵化县境内时便是晴天。然而,晚上参加完山长的酒宴后,天空中纷纷扬扬的下起小雨。

    下午之时,贾环已经和庞泽、何讲郎、张承剑几人见过面,聊的很尽兴。京城、书院、文章、巡抚衙门的事,无所不谈。

    酒宴后,贾环到山长的书房和他私下里交谈。

    山长的大儿子张承剑是名四十多岁的儒生,有秀才功名,为人谦和,体态显胖,进来上了茶,便退出去。

    书房中,炭盆燃烧,温暖舒适。夜雨滴落在窗檐、台阶上,叮咚传来。

    张安博坐在梨木椅中,捻须轻笑道:“子玉,你到底是想通了!去江南游学是浪费光阴。”贾环到他这里来,应该是要跟着他学习春秋。

    贾环一阵苦笑,想起去年山长离开书院前,还特意将他叫到住处,面对面的叮嘱他,“山长,弟子过来,并非为学习春秋,是有事请教山长。”

    张安博微微有些奇怪,“你都成了举人,在荣国府里境遇还没有改善吗?”这不可能。贾环可是国朝最年轻的举人,他的前途,勋贵世家怎么会看不到?

    他知道贾环的事情。雍治九年的县试,叶文台特意给他说过,请他破例一次,允许当时还是外舍生的贾环参加县试。

    贾环道:“没有。府里给我的待遇很不错。”想了一会,道:“山长,在本朝的背景下,若是一个家族因罪要被抄家流放,我如果身处其中,该如何破局?”

    江南的事情无须去问了,叶先生不可能骗他。秀才经商潜力有限。这大概跟后世官商是一个道理:有多大的后台做多大的生意。

    张安博沉吟了一会,贾环明显是在说他自己的情况,难道是回贾府后发现贾府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贾府这种勋贵世家,历来不缺黑历史。他向来是比较反感。

    文官集团历来有压制勋贵的传统。

    张安博反问道:“若是子玉身在居中,你想怎么破局?”

    贾环嘴角泛起苦笑,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道:“若是我的话,当择机远逸,脱离家族身份、痕迹。国朝之大,足可另觅良所,逍遥快活。”

    他都攒了一万五千两银子,找个小县城,日子过的飞起。就是很憋屈。物质生活无法取代精神生活。况且,就周朝的情况,县城里的物质生活预估有限的很。

    再往南走一点,如广州,交趾、南洋之地,或许还可以当个豪绅、岛主之类的。不过,终究是不如中原之地繁华。

    张安博瞪着贾环,半晌无语。这话真是太没志气了!放着大好的锦绣前程不要,去找个地方躲着逍遥快活?天下能有这样的地方?你《诗经》是怎么学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山长到底是宽厚的长者,并没有将心中的情绪表露出来,问道:“子玉在洪灾中生死不惧,意志坚定,带着书院闯出生路,为何害怕抄家流放?”

    贾环默然无语。他总不能说:我不想带着贾府那帮人玩!打过游戏对局的人都懂: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贾府里,二师兄太多。他真怕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坑了。

    主持书院救灾,是以他为核心,所有的物资、人力、武力、智力都在可以调配,众志成城。再大的风浪,他都有信心闯过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但贾府,他能取得主导权?能掌握贾府的政治资源、人脉?他只是一个庶子,谁认得他啊?

    另外,他能保证在“团战”正酣的时候,不被队友卖掉?这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他到红楼世界的第一反应、选择是逃离。然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将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始调查江南秀才的朋友圈时,才发现他美好的设想只是一场空。

    这就让他非常的尴尬。

    是走,还是留?从他多年的生活阅历来看,明显是留下来更合适。未知,往往就喻示着风险。但他不知道留下来,能不能破局成功?政治上,他想要问问山长这位省部级高官的意见。

    山长张安博见贾环沉默,便不再问这个问题,而是给出他的答案,“子玉读过三国志吧?哪些世家如何在乱世中生存的?早期中原争霸,颍川世家荀家,荀彧、荀攸效忠于曹操,荀谌效忠于袁绍。中期赤壁之战前后,荆州世家,诸葛亮效忠于刘备,诸葛瑾效忠于孙权。”

    贾环都能改写三国演义的版本,当然知道这些历史。但时间、朝代的变化,两头下注这种手法在国朝是否有效呢?“山长,国朝有这样的先例吗?”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