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调回

    ◎想要将韩彻调遣回京。◎

    因着西瓜子的名声传开, 柏州各乡镇的百姓栽种西瓜的热情也跟着高涨起来。

    开春后,他们便按照官府教授的,择选合适的土地栽种了西瓜。当然官府也都做了特意告知,言道这次的西瓜栽种是完全比不得棉花和孜然这般高效益的。

    西瓜现阶段虽然是稀罕物, 但瓜果还达不到甘甜水润。以水果去售卖, 这样的品质是很难售卖出个好价钱的。

    至于西瓜子,倒是能比果肉更有市场, 能受人喜爱和欢迎。奈何它到底不是专门生长瓜子的打瓜, 产量这块没办法跟上。

    这便也是很多后世非常出名的外来农作物, 在最开始传过来时,没办法快速推广的最主要原因。

    种子未优化, 栽种技术也不到位,给农户带来的价值太低,甚至还比不上原来本土的那些农作物,他们自然便不愿意去种植。

    现如今柏州的百姓也挣得不少的银钱, 官府这边又依旧是免费给予的种子, 便是西瓜栽种不赚钱,大家也想着留着自家吃食也是不差的。

    说到种植, 柏州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

    “今年我家准备再多请几个人来家里干活, 孜然价钱好,可以多种植些。”

    “我家也是, 不过还有棉花……棉花今年也想再多种植些吧,这价钱一直都很不错的。”

    “我家今年打算多养殖些白羊, 羊皮羊毛值钱, 如今这羊肉的价钱也很不错。”

    “……”

    这段时间, 柏州这边的百姓就时常凑在一起, 兴奋的谈论着今年自家的耕种和养殖计划。

    那些外来务工者都是懂种地的农户, 舍得下力气在地里干活,工钱对比本地人种地能带来的效益,简直不要太划算。

    又有官府帮他们做初步户籍筛查,安全这一块能有基本的保障,大家便也都愿意花钱请他们来做活。

    如此一来,柏州的土地开垦便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

    百姓耕种的土地越多,这在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便也意味着官府能征缴到的税银大幅度提高。

    府库得以充实,韩彻计划的各项基础设施便也能顺利开展。

    *

    跟柏州这边的政事通达,百姓生活一片积极向上相对比,京城这边的世家大族们自开春后,整个形势便越来越紧张。

    起因便是在去年年底,朝臣们果然集体给老皇帝施加压力,请求他赶紧设立新太子。

    实在是老皇帝年事已高,前不久还大病一场。便是至今,老皇帝的身体还时常传出不适。朝廷便越发迫切需要确定将来的继承者,以达到稳定朝政,安定民心的效果。

    此时朝堂上呼声最高的有老皇帝的长子——颖王,其母为早逝徐氏。

    还有第七子——昌王,其母为宠妃杨氏。

    而就在众朝臣们正为着新太子的人选做这般激烈的争讨下时,这日朝堂上,老皇帝突然提起了棉花推广一事。

    随着柏州纺织大市场的开办,棉织物更为广泛的传播,也让朝廷越发感觉到这种新织物的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老皇帝的意思便想要将韩彻调遣回京。

    这十年来,韩彻在民生经济上的能力可谓是有目共睹的。把他调遣回来,棉花做全国推广一事便有了专人负责。

    如今放眼整个朝廷看去,也很难择选出比韩彻更为适合这事的人选了。

    再者,朝廷去年还派遣专人去了裕州,按照韩彻呈上来的文书里所描写的栽种技术,择选合适的地方栽种胡椒。

    虽说已经栽种成功,但谁也不保准后续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届时指不定还有要用得上韩彻的时候。

    把人调拨回京,将来要用起来也能更方便些。

    于是这一次,朝臣们倒是没像过去那般反对,反而很快便一致同意。

    说到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太子都已经亡故,旧臣又才刚纷纷便贬谪,对他们所追随的下一任继承者的威胁已经所剩无几。

    不过具体给韩彻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还是引起了一番讨论。

    宰相杨升便提议道:“不若将韩彻调去户部司为郎中。”

    户部司归属户部四司之一,官职虽只有从五品上,比之韩彻现在的刺史官职品阶低,但却是正经的京官,而且还是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

    于是这提议一出来,便引起不少人震惊。

    然而还没等朝臣们对此提出异议,老皇帝那边便很干脆的同意了。

    “便是要将韩彻调拨回京,也可先给他其他的官职啊!”朝会散去后,很快便有人来到宰相府,对杨升这般言道。

    怎能这么轻易的,便把这么重要的职务给了那到底是太子旧臣的韩彻,而且还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

    “无妨。”杨升摆摆手。

    那韩彻虽为太子旧臣,可这十年来,却愣是未曾跟太子一党有任何的联系往来。若说过去韩彻是怕再被牵扯连累,那么前不久圣上将那群旧臣赦免回京,并予以重任。正是太子一党难得的春风得意之时,韩家也依旧没有与那些人恢复往来。

    这只能说明,要么便是韩彻经过过去那些事,真正的大彻大悟,再也不想掺和党派之争。要么便是他足够聪明,把政/治/局势看得很透,早就发觉太子一党并无胜算。

    不过不管是哪种原因,起码都说明了韩彻即便回京,对他们基本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了。在杨升来看,他们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针对打压韩彻。

    尤其是老皇帝这次对韩彻调拨回京一事态度也显得很坚决,就算他们不同意,只怕也不一定改变结果。

    杨升便道:“韩彻的事无需太过在意,眼下咱们最为要紧的,还是得尽快让圣上能册立昌王为太子。”

    时下宗法继承虽没有像以前那般严格的去讲究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但一般情况下,在有嫡子时,为了更好的稳定社会统治秩序,各世家大族都还是会去选择嫡子里面年纪最大的来作为家产的继承者。

    比如太子,其实在才华和能力上,他都不是老皇帝的这些儿子里面最出色的。当初只是因为他唯一的嫡子身份,才得以被册立。

    所以在太子亡故后,他的嫡长子也就是老皇帝的嫡长孙,在继承资格上,也会比太子的其他兄弟都更占据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周安等人会在才被赦免回京这么短的时间里,便遭到众朝臣们极力弹劾打压的根本原因。

    直到老皇帝将周安等人再度贬谪后,其他党派方才大松了口气。要知晓老皇帝若真有意,再加上占据继承礼法的嫡长孙,所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

    然即便是明确老皇帝对立皇太孙无意,杨升他们想要拥立的昌王,在继承法身份上,也还是输给老皇帝的长子——颖王。

    *

    柏州这边,韩彻收到朝廷下发的调拨文书时,已经是农历的七月末。

    “大人,咱们这次回京后,是不是就不用再被外放去其他府州了啊?”待到使臣一走,韩老三便一脸欣喜又期待的问道。

    “是说要让我任职户部司。”韩彻说道。

    “那这可太好了!大人总算是可以回京,一家人团聚了。”得到了韩彻肯定回复后,韩老三便更兴奋了起来:“夫人后面也不用辛苦的再来柏州了。”

    过去每次捎来的信件里,柳氏都有催促韩彻,还多次言道待到她把三娘的婚事定下,便要亲自来柏州操持韩彻的婚事。

    若说柳氏目前最看重的,并不是韩彻的官职又做到了多高,他的政绩有多么的好,韩家能变得多么的显赫,而是家里韩彻三兄妹的婚事。

    韩老三对韩家的归属感还极强,这会更是已经万分激动的在那里计划着回京前的各种准备了。

    “大人,回京城之前咱们多带些孜然回去吧。京城那边孜然的作价肯定要昂贵的多,咱们带回去便不用再花钱购置了。”

    “嗯,那就多带些。”韩彻应下。

    “棉布什么的也多带些,京城那边天气也不知晓能不能种植得出来棉花。”韩老三又道。

    “能种的。”韩彻便说。

    “好吧,那咱们还带吗?”韩老三便问。

    “不带棉布这些了,多带些白羊皮和提花羊毛毯吧。”韩彻道。

    早前,除了第一年只有职田种植棉花时,韩彻担忧太过打眼,便没有给家里人寄棉织物外,后面每一年都会寄回去一大批。

    这次韩彻被调遣回京,虽是任职的户部司,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因为外放的缘故,有职田作为俸禄贴补。但韩彻回去后,主要便是负责全国棉花推广的相关政令。

    “那好吧,西瓜子呢?咱们这个多带些回去吧。”韩老三又问道。

    “带吧!种子也带些回去,到时候咱们在京城也能种。”韩彻说道。

    “嘿嘿。”已经对磕西瓜子迷恋的韩老三,瞬间就高兴起来了。

    接着韩老三又问了韩彻好些,比如羊油面茶和牛肉干这些要不要带。这几年在柏州生活,韩老三从最开始的不怎么习惯,到现在已经变得喜欢本地的一些特色吃食了。

    这些也耗费不了多少银钱,韩彻索性便让韩老三自己去看着准备。

    对比起韩老三这份纯粹的兴奋和迫不及待,韩彻想到的事情便多了不少。

    如今正是太子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老皇帝却突然把他调拨回去。哪怕韩彻有心想避开这些事,只怕到时候也未必能事事如他愿。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09 21:08:19~2023-07-10 23:28:3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蓝风信子 15瓶;温此 10瓶;芙芙子 6瓶;christine 5瓶;猫薄荷、kell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2  ☪ 询问

    ◎其种能遍布于天下,人无贫富皆服之。◎

    京城这边, 朝廷刚决定要把韩彻调拨回京时,就柏州新刺史的人选,也很是引起了一番争议。

    柏州原来是个最为贫瘠落后的下等府州,但凡有门路有能力的, 都不愿意去。

    韩彻在柏州任职的这几年, 户籍造册上的人口数量也依旧未能得到大的发展。这对刺史的政绩考核来说,也确实特别的重要。

    不过人口增长的最终目的, 说到底都是为了增长税收。

    每年年终的时候, 朝廷对地方主官的政绩考核, 也是以税收的多少来做主要的评判。

    府城纺织大市场的这种集约经营模式,使得百姓种地积极性被强烈激发, 便也促使柏州这几年的耕地面积增长惊人。而土地作为时下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当地官府府库税银的最主要来源。

    柏州这两年还形成了棉花主产区,白羊主养殖区。更是从最开始的需要由官府安排组织,以村为集体, 发展出许多的小型纺织作坊。

    其中棉纺织品, “其利殆百倍于丝,臬。”

    在大型建设工程上, 柏州的坎儿井和防渗水窖的水利修建, 可以说现阶段的人口日常用水和农作物灌溉所需,已经得到全面解决。

    官道也从原来的三等远小, 修建扩充至一等二级。

    再有柏州的气候还极为适宜孜然这类具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栽种,哪怕柏州人口户数不多, 每年所能征缴到的税收却已经开始能追赶一些上等府州了。

    税收多, 意味着上任后的政绩不用担忧, 同时也意味着俸钱丰厚。

    “荒地无人耕, 耕起有人争”, 柏州目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

    待到八月中旬,柏州新上任的刘刺史终于携带家眷抵达,韩彻跟他快速交接完公务,便也要赶紧带着韩老三返回京城任职。

    刘刺史对韩彻的态度显得十分的热情,出发京城的这天早上,他和府衙的一干人等还亲自送韩彻出的城门。

    这次韩彻乃是回京任职,就职部门还是户部四司中的户部司,所以他的品阶虽降,但实际却是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自是跟当初孙刺史因病离职不同。

    “韩大人,一路顺风。”城门口,刘刺史和冯长史等人拱手道别。

    “多谢刘大人,冯大人。”韩彻也拱手还礼。

    到了这一刻,韩彻心中也难免生出几分不舍之情。毕竟他在柏州这一待,就足足待了近四年。

    乘坐在马车上,瞧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柏州府城,之前一直处于激动兴奋状态下的韩老三,不免也生出几分伤感。

    “唉!以后还不知晓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再来柏州一次了。”

    “以后再看吧。”韩彻也叹了口气。

    安静了会后,韩老三突然问道:“大人,你要磕西瓜子么?”

    “我不磕。”韩彻摇头。

    “好吧。”韩老三解开马车上装着炒好的西瓜子布袋,然后挪动靠着车窗去坐着,一边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一边磕着西瓜子。

    他们这次返回京城,一共随行了四辆马车。韩彻和韩老三乘坐一辆,另外三辆装置的都是行李和要捎带回去的东西。

    柏州纺织行业的大发展,吸引了众多商队的到来,也终于将平州那边的货品运输队吸引了过来。

    为了方便,也为了路途中的安全,韩彻便花费不少银钱在柏州府城专门雇佣了一支运输队伍。

    这个季节正值秋高气爽,马车行驶的速度也比那年上任途中要快的多。

    于是也就赶了不到二十天的路,他们便已经进入到归属京城所管辖的地界。

    若非在入宿这块,韩彻为着安全,一路上都择选驿站去入住的话,他们行走的速度还能再快上一些。

    农历九月初八这日,韩彻他们终于抵达京城。

    早前韩彻和韩老三还有些伤感不舍,在见着越来越接近京城时,心情也在朝着即将和家人重逢的期待和高兴去转移了。

    对比起四年前,京城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作为时下政治和经济的双中心地区,城门口处依旧是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在顺利通过城门的盘查后,韩彻一行人更为快速的往记忆中的韩家赶去。

    “二郎!”柳氏瞧见韩彻,惊喜到不能自已。

    “二兄!”三娘和四娘也是欢喜到一路奔跑而来的。

    家里虽早就知晓韩彻要被调回京城,柳氏和三娘她们每日更是在家中掐算着他们归来的大概时日,盘算着到时候好提前安排人去城门口迎接。却怎么也没想到,韩彻和韩老三竟能提前早回来这么多天。

    “快!去齐家告知大娘子他们!”柳氏对此自是高兴坏了,难得她这时候还没忘记大娘和齐五郎。

    韩彻和韩老三也都高兴的很,一家人分隔差不多四年才终于相聚,坐在一块自然便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

    但显然在这方面,韩彻和韩老三都比不得柳氏她们,于是基本上,便都是柳氏和三娘四娘在问,韩彻和韩老三作答。

    “二郎,你瞧着怎么瘦了啊!”

    “这四年你在柏州任职,指不定吃了多少苦头呢!”

    “信里还老是哄骗我们,说在柏州多好多好……”

    “阿母,是很好!”

    “很好能瘦成这样?”

    “……”

    这下子,弄得韩彻都开始有些招架不住柳氏的眼泪了。好在这时,收到消息的齐五郎和大娘终于带着两个孩子匆忙赶了过来。

    “阿姐,姐夫!”韩彻笑着唤道,目光不由之主的便看向了跟在二人身边的两个小儿。

    当初他去柏州上任时,还被大娘抱在怀里的小丫头,如今已长成了四年前齐愈那般的个头。已经八岁的齐愈,个头已经到齐五郎到腰部。

    “阿愈,阿悦,快拜见舅父。”齐五郎和大娘笑着说道。

    “拜见舅父!”齐愈冲着韩彻行礼作揖。

    “拜,拜见舅父!”齐悦眨巴着好奇的眼睛,一面看着韩彻,一面也有模有样的学着他兄长在那作揖。

    有时候血缘真的是很神奇,韩彻此时只是看着这两个小孩,就觉得他们是这世上,他所见过的最招人喜爱的孩子了。

    这几年,大娘和齐五郎也没少跟两个孩子说韩彻这个舅父,每次韩彻寄回来什么东西,他们也会跟两个孩子说,这是你们舅父寄给你们的……便也使得齐愈和齐悦在渡过短暂的陌生感后,很快便跟韩彻亲近起来。

    之后,一群人笑着进屋坐下后,齐五郎和大娘也如柳氏和三娘她们一般,关切的询问了韩彻好一番。

    “你这次可算是回京任职,这终身大事便不能再耽搁了。”说着,柳氏便转到了催婚这事上。

    “二郎年纪确实不小了,需得加紧时间办了。”大娘这时候也说道。

    对于时下的婚姻市场来说,韩彻这年纪何止是柳氏和大娘口中的“不小”,简直都能称得上一句“大龄剩男”。

    柳氏和大娘她们的意思便是,不去寻求什么高门贵女。只要是良人,女方品性好,跟韩彻能合得来就行。

    时下的律法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官人,良人,贱人。

    韩家有做官的,便是官人这一等级,在某些方面是拥有特权的。普通的老百姓,则归属为良人,没有特权。在贱人这里还又分为两个等级,官贱和私贱,地位最低,更是被时人视作财产。

    如之前在柏州时被抵押出去的那批孩童,一旦售卖便属于私贱,也就是私人的奴婢或者是奴隶的意思。

    在时下的《户婚律》里,还有明确规定良人及良人以上者,不得与贱人通婚,违者徒一年半。主家若知情,也一样会受到责罚。

    当然,贱人也是有机会变成良人的。

    官贱一般是靠熬,熬到七十岁之后,准令免为良人,或者是等待朝廷的恩赦。(1)

    私贱则靠钱财赎身,或者是主家放免。

    比如韩彻让官府出面将那群抵押的孩童赎回,便属于官府代赎法。

    至于让韩老三恢复为良人,便属于主家放免。

    以上这些,都是能够得到时下法律所认可的。

    也可见柳氏和大娘现在是有多么着急韩彻的婚事了,只要律法允许,她们便没什么要求。

    在韩彻的婚事上,目前让柳氏和大娘唯一能感到高兴的便是,韩彻这次是真的能够留在京城了。

    韩彻回京的第三天,也就是去吏部报道的隔日,家中便迎来内侍传召。

    时隔四年,还在殿门外等候时,韩彻便闻到了从殿内飘散出来的中药味。待到听见内侍传唤,他见到的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皇帝。

    然老虽老,皇帝终究是皇帝,威严尤在。

    老皇帝先是对于韩彻在柏州这几年的任职,做了一番简单的夸赞,接着便切入到正题,询问韩彻对于全国推广棉花一事的看法和计划。

    全国大范围推广棉花是必要,但在这之前,还是应当择选最为合适的地方先进行栽种,之后再逐步推广。

    韩彻早在将棉花栽种技术呈送给朝廷那会,就已经开始仔细研究各地区的气候环境:“臣认为可先择选区域,定点推广……”

    对于哪些区域可以作为棉花首批推广低,韩彻也做了大致的列举。

    韩彻还言道:“衣被民生,利赖莫大。望我国朝,其种能遍布于天下,人无贫富皆服之。”(2)

    除了表达希望全天下的老百姓以后都能穿得起棉花御寒,韩彻也举例了柏州纺织大市场这两年的经济高度发展,以及棉织品对胡商的强大吸引力。

    “胡商皆争相抢之……”

    老皇帝便坐在那,听着韩彻滔滔不绝的描述。

    作者有话说:

    推荐基友的文——《从女太医穿成赤脚医生[七零年代]》

    作者——大河东流     ID:5013286

    文案:简蓁蓁任职大盛太医院,医术精湛,被皇帝赐字为大盛第一女医。

    只是遭遇乱世,她在火海中丧了命。

    一朝醒来,她借尸还魂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在遥远的未来,建立不到三十年的华国。

    她是一位刚下乡不久的女知青,十七岁。

    还来不及为捡回一条命重回少女时代高兴,就遭遇了下乡的种种困境——凹凸不平的黄泥路、漏水的茅草房、噎嗓子的野菜杂粮饭……

    简蓁蓁:捡起老本行行医吧。

    治疗感冒咳嗽发烧、小儿孕妇、缓解老人风湿疼痛……全都不在话下。

    一到卫生站当赤脚医生,不仅不用下地了,还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她的柴垛木柴永远不缺,她的水缸一直有水,乡亲们送的青菜堆满柜子,日子美滋滋。

    突然,有个男人出现了,一来就抓住她的手,口吐狂言,她下意识的一巴掌甩过去,只是抬眼一看,一惊,这不是她那镇守边疆的未婚夫——镇北大将军吗?!

    *

    曲胜伯生平有一大恨,恨自己在带兵平反的时候迟了一步,京城大乱,皇室凋零,只剩三皇子力挽狂澜,只可惜他的家、未婚妻都没有等到他归来。

    这迟来一步,就是阴阳两隔。

    他守着未婚妻的牌位发誓,若是能重来,不会再让遗憾再现。

    来到新时代,曲胜伯本以为自己早就心如止水,直到看到熟悉的身影、看到那熟悉的小动作,他激动的冲了过去,拉住她的手吐露真言:“这次我会护你一世。”

    结果迎来的却是未婚妻受到惊吓反手一巴掌:“啪!”

    曲胜伯:“……”

    【前将军·现司机·后豪横富一代·男主vs前太医·现知青·后仁心国手·女主】

    注1:出自《唐六典》曾规定“老免法”:“凡官属奴婢年满六十岁及废疾者,得免为番户;七十岁者,准令免为良人”。

    注2:出自丘浚:“至我国朝,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服之,其利视丝、臬盖百倍矣。”

    感谢在2023-07-10 23:28:39~2023-07-11 23:50: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枕星河梦 30瓶;R热热 10瓶;芙芙子 6瓶;桃桃乌龙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3  ☪ 养民

    ◎政在养民,而后民富国强◎

    老皇帝下定决心推广种植棉花, 最开始也是因为韩彻曾经在文书上所陈述的,棉花在纺织原料上的优越性。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苎, 免绩缉之功, 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 不茧而絮。”(1)

    然此时韩彻所提及的棉花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这一块, 是老皇帝暂时还未曾想过的方向。也不得不说, 韩彻所描绘的胡商们在柏州纺织大市场争相抢购棉织物的场景,很是吸引了老皇帝。

    看着眼前的韩彻, 老皇帝也不由得在心中赞叹。如这般善民生经济者,若能好生加以任用,国库何愁不富?

    “善,此时便交予你全权负责。”老皇帝说道。

    “臣定全力以赴。”韩彻忙道。

    老皇帝的身体到底已经大不如从前, 也就才这么一会功夫, 精力就出现不足,便只能让韩彻先回去做完整的计划。

    ……

    下午, 齐五郎下职后, 回到家换了身衣裳,便带着正好也下学的齐愈匆匆出门。

    因着韩彻才刚被调回京城, 大娘这几天都带着齐悦住在韩家这边。

    “姐夫!阿愈!”韩彻瞧见齐五郎和齐愈过来了,很高兴的打招呼。

    “瞧见二郎这样, 想来今日面圣定是非常的顺利。”齐五郎也是一脸的笑容。

    看出他们有正事要说, 大娘走过来把齐愈带走, 让他跟齐悦一起去玩。

    韩彻便和齐五郎去了书房, 简单的把跟老皇帝的交谈说了一遍, 也提到了老皇帝的身体状况。

    “太子亡故之前,圣上便曾大病一场。之后圣体方才初愈,却又遭逢噩耗。”齐五郎叹气:“如今太子之争越发激烈,你正逢此时回京,应当多注意。”

    原身当初正值大好前程时,正是因为跟先太子亲信周安往来过于密接,犯了老皇帝的忌讳,惨遭流放发配安南。

    齐五郎虽知晓韩彻历经这十年外放,心性早已得到磨炼,必不会如过去那般行事。但也担忧他方才回京,看不懂京城目前的局势,就还跟他仔细讲解了一番。

    昌王母妃杨氏受老皇帝喜爱,其外祖父为吏部尚书,更有宰相杨升一党的拥护。

    颖王母妃徐氏早逝,出生也非常低微。不过颖王为长子,其王妃之母还是义川公主,拥护者也众多。这个义川公主又是老皇帝的姑姑,按照亲属关系来说,颖王妃跟老皇帝是表兄妹。

    也就是说,颖王娶了自己的表姑。

    当然皇家关系混乱也不止这一点两点,便是老皇帝的第三子昭王的母妃,曾经还是他父亲后宫的一位才人。

    这门婚事对颖王来说,更是有极大好处的。

    颖王妃的贵重身份,其父祖家里的世代功勋,完美的补足了颖王母族身份低微的劣势。便是老皇帝,一直以来对颖王妃,还有颖王妃所生的两个儿子都非常的看重。

    ……

    “姐夫放心,我必不会重蹈覆辙。”韩彻笑着说道。

    参与立太子的争斗,胜利自然是有天大的好处。

    不过韩彻并不眼馋这份天大的好处,在时下这种动辄牵连全家的社会背景下,他更不能不替柳氏和三娘四娘还有大娘她们这些家人考虑。

    也是自穿越后,韩彻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家人荣辱全系一身。

    原身出事,全家被牵连一起流放发配京城。

    韩彻此次刚要被调遣回京时,就连带着三娘和四娘在婚姻市场上,都变得比以往更为受欢迎了些。

    回京的这几日,柳氏也跟韩彻提过几次三娘和四娘的相看了。

    家中三兄妹,目前婚姻市场最受欢迎的便是四娘。

    韩彻是娶妻回来,柳氏也没想着要什么高门贵女,要求放宽后,可择选的范围便也大了许多。

    也就是韩彻现阶段才刚回京,还要忙棉花推广种植的事,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去相看。

    现在最让柳氏着急的,便还是三娘的婚事。

    按道理来说,韩家虽然官职不算很高,可从来就没有过要利用三娘的婚事去攀什么高枝。给三娘择选相看对象时,都是往家风和人品去考虑。每次柳氏安排相看,三娘也都是很积极的去配合和参与。奈何不知怎地回事,总有意外发生。

    在跟齐五郎交谈完毕后,柳氏见着他们终于从书房出来,便又提起了三娘相看的事。

    韩彻就发现,三娘对此已经明显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在柳氏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三娘神色都出现了异常。

    他便连忙打断柳氏的话,对三娘说道:“家里皆爱重你,择选夫婿也是为了你将来考虑。若不得你心意者,家人亦不忍逼你嫁之。”

    柳氏虽确实是很着急三娘的婚事,但也是很疼爱三娘的。初时只是因着急而忽略了三娘的感触,好在这会及时被韩彻所点醒。

    “你二兄说得对,给你择选的夫婿,定要如你的心意。”柳氏也连忙说道。

    “咱们大不了多找寻,多看看。”大娘这时也说道:“如今你二兄也回来了,有你二兄和你姐夫一起寻摸,总能给你找到合适的。”

    “我知晓的。”三娘点头。

    感受到压力是一回事,但显然,三娘也不是那种愿意将就的人。

    待到这事说完,天色瞧着开始变暗起来,此时厨娘也按照吩咐,把做好的餔食逐一摆放到桌上来。

    韩彻接到朝廷公文时,正好是孜然大面积成熟的季节,这次回来便携带了不少他在职田种植的孜然。

    今日这餐桌上,便做了有孜然羊肉,孜然鸡丁,孜然猪排等好几道放了孜然的菜。

    说起来,韩彻虽然早就给家里寄回来了不少孜然,但因着孜然昂贵的身价,京城还不比柏州,能生产孜然。孜然经过商队一运输,本就昂贵的作价便还要昂贵数倍。

    家里一直就没舍得拿出来做吃食用,除了祭祀时,祭品里面放上些许,延长祭品的摆放时间,其余都是用作人际往来。

    朝廷现如今也把孜然列为柏州每年都要呈贡给皇室的贡品之一,老皇帝时常还拿来嘉赏大臣。

    韩家用孜然为礼品往来,既能拿得出手,也不会遭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那会京中这些世家大族都知晓,韩彻任职柏州刺史,这孜然还是他先在当地带头栽种,再做的推广种植。

    孜然做出来的菜特别香,但吃多也容易上火,家里便没敢给齐愈和齐悦吃太多,只让他们尝下味道。

    不过大人在这方面便没那么多忌讳,一家子吃得甚为满足。

    韩彻还感叹道:“待过几年,胡椒便也能如孜然这般作为调味料去吃食了。”

    “也不知晓这胡椒是何滋味。”齐五郎便道。

    韩彻想了下:“辛辣味更重些。”

    孜然跟胡椒虽然同属调味料,但气味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孜然的侧重点是在香,所以用做炒菜或者是烧烤,油炸上最能发挥其气味。

    胡椒的侧重点则是在辛辣,功能性上比起孜然更广。

    *

    对棉花推广种植一事,老皇帝是非常上心的。韩彻才将棉花推广的计划文书刚呈上去,第二天他便在朝堂上提起这事。

    早在柏州栽种棉花的盛名传播出去后,有人眼馋这其中的高效益,于是便纷纷在其他地方试着栽种,结果引种效果非常不理想。

    因此朝堂上,有大臣便不是很看好棉花的推广一事,当时还曾言道:“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2)

    就是说有些作物它就只适合在故土生长,离了这块土地,就会因为“风土不宜”,发生异变,或是产量低下,或是根本栽种不活。

    但老皇帝显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棉花原就是藩国外来的新作物,柏州属实还算不得它的故土。

    于是这才有了去年时,朝廷让韩彻对棉花的栽种做了详细的陈述。

    事实也确实证明,之前棉花在各地引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种植技术上,并不是纯粹的风土问题。

    然而棉花想要顺利推广,除了栽种问题,百姓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尤其是朝廷做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让棉花取代葛麻等织物,成为新的税收征收对象。

    韩彻便提议在择选好的种植区域,可先实施鼓励百姓自主参与种植,而非朝廷直接下发种植任务。

    “凡择选区域的民田,每户分发五亩棉种,随官府教导栽种。此五亩棉地,也暂且定为官府与民租佃,并雇佣其栽种。”

    “待棉花成熟收获后,再让百姓自主选择是要官府租佃的银钱,亦或是自己缴纳棉地的税收。”

    这就相当于把风险全都转嫁到朝廷,百姓栽种棉花若是失败,至少能拿到田租和栽种时的劳作报酬。若是栽种成功,百姓觉得棉花获利更多,又能选择按照官府要求,缴纳对应的税收便可。

    所以等到韩彻一说完,马上便有大臣站出来言道,韩彻此举若是失败,便是朝廷来承担这其中的损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韩彻便道:“政在养民,而后民富国强。”

    如今确实有很多的人都知晓棉花高效益,但更多的百姓别说未曾种植过棉花,以时下这种极为不便利的交通,闭塞的信息传播,他们甚至都不知晓棉花是什么东西。

    若朝廷不能打消百姓因无知而产生的顾虑和担忧,那么明明本来是一项好的政策,最后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韩彻道:“臣虽不才,但愿接下此事。”

    最难的棉花种植技术,已经彻底解决。初期还是择选出最合适的区域去种植推广,基本上是很难出现失败的可能。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王桢《农书·农器图谱集之十九·木棉序》

    注2:出自《周礼·考工记序》

    感谢在2023-07-11 23:50:13~2023-07-12 23:52: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二少 5瓶;猫薄荷、虞兮、收藏加一、桃桃乌龙、rgmau、vera、天天向上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4  ☪ 期待

    ◎官府这一次的政令实在是诱人的很。◎

    朝堂上下如今也都知晓韩彻在民生经济上的能力, 当初安南和柏州是何等的贫穷,历来更是作为犯事官员流放的首选地,都被他在短短几年内, 就治理成一方富庶之地。

    韩彻对治下百姓的大方程度, 也让他因此得了个“财神爷”的名号。

    这次让韩彻来负责棉花推广一事,他提出把风险全都转嫁到朝廷上的这种建议。说实话, 也都是在朝臣们的意料当中。

    像这些大道理, 此刻能站到这朝堂上来的众人,也没有一人不会说。

    但说和做,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有大臣要考虑其中的风险,对此仍旧提出反对意见。他所提出来需要顾虑的地方,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为了能顺利把这项政令实施下去,韩彻这次还就自己任职柏州和安南两地时的税收变化, 做了详细的数据。

    若说安南那会还有编户流民和山间土著, 使得人口大量增长, 赋税得以增加。那么柏州真就全靠官府引导百姓价值创造,以新增财富达到的府库充实。

    像这次棉花推广, 乍一看确实是朝廷在承担全部的风险, 最后赚取到的利益, 大部分却还落到了百姓身上。

    毕竟棉花的高作价,在推广初期的这几年里定然还能再维持住,那么只要最后能栽种成功, 百姓也不是傻子,肯定都会去选择缴纳税收。

    但账并不是这么算的。

    首先, 百姓栽种多少棉花, 这部分田地所能产生的税收, 朝廷最终也全数征缴到了。百姓能得到的利益, 其实是来自于朝廷新政策引导后多出来的创造价值。

    其次,百姓在新政策中没了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激出他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便也随之增长。

    当然,棉花想要推广成功,百姓得到利益,朝廷也没有在其中有所损失,首选的种植地区便十分重要。

    韩彻当场就还提议道,可先划拨出南北两个主要栽种区域。

    北方区域包含北直隶,平州,柏州等地。柏州自是不必多说,平州虽不如柏州,但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栽种规模。北直隶指的是天子脚下,也就是京城所直接管辖的一些州,县。这部分区域日照和热量条件都较为不错,降水量也适中,也是比较适宜棉花栽种的地区。

    南方区域则是以江南等地区为主,不过这片区域虽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也容易受到梅雨季和连阴雨的影响,应从中先择选合适的地带去推广种植。

    老皇帝听完后,便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有那大臣便也站出来言道,他也觉得此事能行。

    毕竟韩彻都把安南和柏州两地详细的税收数据摆出来了,也确实是很好的达到了民不加赋,百姓还能和政府一同富足。

    “既如此,便按你说的去办。”见着朝臣们再无人提出异议,老皇帝想了一下也觉得此事可行,便点头准许。

    “臣定全力以赴,不负圣望。”韩彻终于高兴起来。

    老皇帝看了一眼高兴劲的韩彻,又看向朝臣:“诸位可还有事要奏?”

    “臣还有事要奏。”一大臣站了出来。

    “你有何事?”老皇帝一见着他,神色便不愉了起来。

    果然,这大臣一开口,便是再一次恳请老皇帝设立新太子。

    算起来,韩彻穿越过来十年,这官也做了十年,还是第一次站到这朝上来议事。结果就瞧见了一出,朝臣们为太子之位争斗激烈的场景。

    哪怕老皇帝已经表露出明显的不高兴,可依旧还是又站出来好几位大臣,都做这般的恳求。

    这些大臣们为逼迫老皇帝尽快设立出新的太子,那口齿可比刚才对韩彻提出的政令表达反对意见时,要来得厉害多了。

    说到底,就棉花推广一事来说,朝廷其实早就已经商议完毕,问题就只在于推广时的具体操作。再者这事也早就商议好交由韩彻负责,他所提出来的政令也确实不错,朝臣们也就没必要多争议。

    但太子之位不同,这干系到整个家族将来的利益荣辱,还有朝堂将来的政/治/局面,必然是凶残又激烈的。

    这些朝臣们可谓是从传承礼法,再到朝堂和百姓,逐一列举了设立新太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双方为各自拥护的对象,是全力以赴的在举荐。对另一党派所提议的人选,也是极力提出反对意见。

    昌王一党秉持着“贱妨贵”的观点,认为出生低贱的妨害出生高贵的是会发生祸乱。因为若是“唯才是举”,那么岂非是在鼓励子嗣争夺相残?(1)

    尤其是在一国之君的择选上,一旦出现争夺便会更为凶残。

    时下一直便很是讲究子以母贵,昌王生母身份比颖王生母高贵,所以就应该立昌王。

    颖王一党便从“长子论”去反驳,在二人都不是嫡子的情况下,作为长子的颖王在继承制度上,排列本就是在昌王的前面。

    太子亡故这么久,还迟迟不肯立新太子的老皇帝,就注定要一直被朝臣们折腾烦扰。

    最后这场朝会,还是以老皇帝身体不适为由才解散。

    相比较老皇帝和这些为着巨大利益在激烈争执的朝臣们,韩彻就整得好似一个看客一般。毕竟太子一党基本已经没了希望,对于颖王和昌王这两党,韩彻跟哪派又都未曾交往过。

    为了让来年棉花推广不出意外,韩彻接下来也投入到忙碌的公务当中去。

    好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和参与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本就是韩彻作为曾经的农科技术人员最擅长的部分。这几年安南和柏州的任职,也让韩彻对时下的政府管理和民生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期间,韩彻还把棉花种植技术做成劝农种棉的书籍。书籍里面还针对棉花的各个生长周期还有相关技术要点,附上相对应的图画描述。

    这本劝棉书一出来,就在户部司这边共同参与棉花推广一事的官员里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书里面的图画描述之详细,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户,参考上面的图画,再借助自己多年的种地经验,基本就能按部就班的独自完成整个棉花的种植。

    除了劝棉书,韩彻还就棉花的整个加工步骤,做了一本相关技术的书籍。里面从最开始的轧棉,再到纺纱,以及织造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且还附赠上了相对应的机器详细制作图。

    比如说轧棉,也就是给棉花脱籽。书中就有小家庭可用的搅车,在轧棉时,可一人手足并用完成整个操作,适合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独立生产时使用。(2)

    柏州目前家家户户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三足搅车。

    ……

    这下子户部司众人皆都欢喜起来,争相抢着传阅。要知晓只需把这两本书籍扩印,再交由当地官府去对百姓做教导,便等于棉花推广一事中最为艰难的部分得以解决大半。

    棉花最终推广的越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于是相对的,众人对韩彻的态度也变得热情多了。

    在农历的十一月初,北直隶各地的官府,最先下发出朝廷推广棉花种植的政令。

    不消数日,消息便彻底传播了出去。

    “官府当真要给我们发棉花种子?”

    听闻到这一消息的京郊百姓们,俱是为之欢喜,又只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靠近京城,对于棉花这种新型的织物原料,附近这一片的百姓早就有所听闻,更是有不少人曾动心。奈何棉花作价昂贵,使得棉籽价钱也不便宜,又哪里是他们这种寻常百姓想种植,就能轻易种植得起的作物。

    “是呢!听说这事就是那位韩状元郎在负责的。官府还言道若是栽种不成,就付给我们田租和劳酬。若是栽种成功,我们还能选择按葛麻去缴纳赋税。”

    这十年里,韩彻虽然一直被朝廷外放。中途更是只有四年前刚从安南调回时,在京城短暂的待过一段时间。

    但因着白糖,藕粉,棉花等作物在全国的广泛推广,使得他的名声也被传播了出去。

    “还有那什么轧棉机,纺纱车就跟之前的飞梭织布机一样,都会一并教授于我们。对了,这两样机子也是那位韩状元郎找工匠研制出来的,听说柏州那边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在用。那纺纱机速度也可快了,纺出来的丝线还能更结实紧密……”

    布匹织物关系到民生大事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当初对于飞梭织布机可谓是全力做的推广。现如今不说家家户户必有,也已经达到了大范围的普及。

    所以哪怕对于轧棉机,京郊这边的百姓因为还从未种植过棉花,全然不曾了解过,也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对这两样机子一视同仁的认可和向往。

    可以说,官府这一次的政令也实在是诱人的很。因为就像韩彻之前在朝堂上言道的那样,时下普通百姓家底薄,有些甚至根本无力去承担任何的风险,对于新作物的栽种必然就会产生诸多顾虑。

    但有官府来兜底,哪怕是未曾听闻过棉花的百姓,对这事也不会生出忧患,从而产生排斥心理。

    那些对棉花有所了解的百姓就更不用说,在消息传出来之后,他们现在只要一想到自家地里马上也能栽种棉花,心就开始激动的期待起来……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春秋左氏》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

    注2:《农书》木棉搅车,是在辗轴即铁杖或铁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轧棉机械。

    感谢在2023-07-12 23:52:11~2023-07-13 23:44: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tues 20瓶;你说的都对、千灯 10瓶;大猫 3瓶;摆烂的铲屎官 2瓶;猫薄荷、kelly、小四是北凉柿子、等更大魔王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5  ☪ 危害

    ◎就少有不在意这方面的!◎

    户部司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 事务历来众多。

    韩彻又是才刚接任户部司郎中,还要负责棉花推广一事,自回京后便一直忙得脚不沾地, 每日带着韩老三早出晚归的, 弄得柳氏想给他安排相看一事,迟迟找寻不到合适的机会。

    三娘和四娘最近倒是随柳氏没少出去, 韩彻这一回京任职京官, 还被朝廷重用,两姐妹自然也就跟着受欢迎了起来。

    比如再过两日,两姐妹便又要随柳氏和大娘一起,参加一场比较重要的宴会。

    “听闻圣上前几日又病重了,朝会都连着罢免了好几日了。”柳氏见着仆从带了齐愈和齐悦都出去玩了后,对大娘她们说道。

    韩彻官职为从五品上, 放在时下京官里面, 也已经勉强能算得上是高阶品行列, 属于每有朝会,都需得去参朝的。

    老皇帝病重, 朝会罢免, 韩彻也就不用早起去参加朝会。于是哪怕不找韩彻询问, 柳氏她们这些家人便能通过韩彻的朝会情况知晓。

    “听闻昌王和颖王近来都时常进宫探望,坊间多有赞二者孝心者。”大娘就说道。

    “孝心真假还未可知呢!”三娘突然说道。

    太子当初是如何遭受老皇帝彻底厌恶打击的?不就是因为在老皇帝病重时,只顾朝堂, 全然没将心思放在老皇帝身上么?

    如此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剩下的这些皇子岂能还学不会教训?

    “管他们是真是假, 总归与咱家没有什么干系。”柳氏就来说三娘:“这次给你找的相看对象, 不论是人品还有才华, 皆无可挑剔……你定要好生考虑。”

    “阿母, 你放心吧,我都知晓的。”三娘说道。

    “唉,你二兄也是让我好生着急。”柳氏突然叹气道。

    但韩彻最近公务确实特别的繁忙,柳氏就是再如何着急也没用。

    北直隶这边才刚下发政令的时候,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棉花栽种地也已经按照朝廷的要求,将征收来的棉花种子送达至户部司。

    在分发下去之前,韩彻还先要带人对这批棉花种子进行筛选。

    朝廷为接下来的棉花推广,其实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今年年初,就先择选一些地区育种。其中柏州作为现阶段棉花产量最为富足的府州,官府除了按照朝廷要求扩大官田栽种,对百姓家自种的棉花种子也做了征收。

    “韩大人,柏州的棉花种子和其他地方的,是有何不同之处吗?”在筛选时,有官员便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确实有所不同。”韩彻笑着说道。

    二人说话的功夫,旁边的几个官员便也围了过来,站到韩彻身边做仔细聆听状。

    “棉花其实是有很多个品种的……”韩彻说着,拿起柏州的棉花种子,又拿了另一地的棉花种子,摆放到一起:“柏州最初栽种时,这二者皆有。”

    最开始,韩彻在胡货铺子里确实只找到了非洲棉,也就是草棉。

    这是因为柏州属于西北区域,在地形上最靠近的地方,也就相当于韩彻穿越前世界的西域。

    非洲棉最开始就是通过新疆,传播进来的。

    但因为韩彻当时要的棉花种子很多,胡货店家为了吃下这桩大买卖,就借助自己的人脉关系到处搜罗棉花种子,于是便也混进来了另一个品种——亚洲棉,也叫中棉。

    亚洲棉也是最古老的棉花种植品种之一,同样具有生长周期短,成熟早,且它的抗逆性强,更为适应亚洲的气候和土壤。

    虽说在穿越前的社会,亚洲棉跟非洲棉一样,也都被更为优越的其他棉花品种所取代,栽种面积所剩不多。不过在寻不到更好的棉花品种之前,亚洲棉一直便成为了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主要栽种品种。

    对于这些东西,韩彻也没法说太多,便只言道:“这二者虽同为棉花,但却是从不同蕃地传入,品种有异。”

    “原来如此。”与韩彻提问的官员点头,说道:“其余府州棉花种植产量远不如柏州,虽有种植技艺不佳和地气不同缘故,但不得其种也有之。”

    他们一直就有听闻柏州的棉花品质好,产量高。之前朝廷在从韩彻那里得到了棉花的种植技术时,对于棉花有两个品种的问题,韩彻当时就已经在文书里做了讲述。只是棉花作为蕃地来的新作物,他们连基本的种植也都才刚知晓,对于棉花品种的具体区分,又哪能这么快就熟练分辨。

    直到眼下这会,韩彻教授他们从各地征收来的棉花种子做筛选,才让户部司的这群人对这两个不同蕃地传播过来的棉花品种,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

    大致懂得如何分辨二者后,接下来众官员们的兴致也变高了许多。

    以他们的品阶,棉花筛选一事其实也是用不上这群官员亲自来的,甚至比起上手后的熟练操作,他们也是远不如小吏们。

    只是这会大家才刚被棉花勾起了几分兴趣,他们又是分配过来随韩彻一道负责棉花推广一事的,对棉花做多些了解,对他们办这份差事总归也是有所好处的。

    话说也难怪这位韩状元郎仅靠一些农作物,就能从最初的“戴罪”身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品阶,更是被朝廷开始重用起来。只看他对棉花这么一个作物,便能做到这般深入的了解,就远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只听这时候韩彻又说道:“其实棉花种子也能榨油,所榨之油脂,人亦能食用。”

    “此言当真?”那些官员听闻这话,顿时变得更为兴奋起来。

    棉花在絮衬和纺织原料上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已经让朝廷这般重视起来。若棉籽还能榨油,供人食用的话,那棉花的价值岂不是就更大了!

    “自是能吃的,不过需得精炼。若粗制榨油,就拿来直接食用的话,对人身体会产生一些毒性。”韩彻说着,还又重点补充了一句:“尤其是对男人。”

    “何种毒性?”当即便有官员问了出来。

    其他官员们也全都朝着韩彻看了过来,神情很是专注。

    “少量时,可使人修心养性,自此清净无为。”韩彻于是就说了。

    起初,在场官员并没有听明白韩彻这话的意思,俱都一脸茫然的站在那。

    “量大后,可使人远离世俗子嗣烦恼。”韩彻接着便又这般说道。

    他这话说完后,在场官员们俱都安静了下来。之后众官员再对着那些棉花籽,便莫名有了一种想要退避三舍的感觉。

    韩彻刚刚这么说,也确实是有意吓一吓这些人。

    在之前外放的十年里,韩彻哪怕是流放发配去安南做县令那会,地方再差,官职再低,也是当地的主官。

    地方政务全都由韩彻一人说了算,他一心忙在公务上,衙门里的人便也都跟着他的步伐走。

    可在京城做官到底不同,这边还讲究交际往来。韩彻其实对这些虽不是多喜欢,但也不排斥,更清楚交际往来的必要。

    只是交际的多了,难免便让韩彻发觉一些官员身上不好的地方。比如举办宴会招来妓乐陪侍,与官妓狎昵等。

    朝廷虽通过官箴和律法禁止官员宿娼,也曾严厉处罚过一些官员,但实际情况却是屡禁不止。

    如今韩彻任职户部司,负责棉花推广一事进展顺利,跟同僚们相处时,所展现出来的性格也随和近人,于是便也有官员来邀请韩彻去参加这样的宴会。

    韩彻不喜这些,但既然已经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不好为这事直接跟他们翻脸,便只以才刚上任,公务繁忙婉拒。

    这次也是恰好棉花在做推广时,需得将棉籽油的危害宣传出去,以免将来百姓偶然发现棉籽油可食用一事,却不知其危害。

    要知晓在韩彻穿越前,便曾有产棉区的农民因为长期食用简易压榨棉籽油,而导致男性/精/子/消亡,女性月经不调,子宫缩小的不孕不育症。

    棉籽油又是作为油脂去食用的,每次食用的量相对少,一般情况下,需要食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发作的。

    但真要等到身体开始出现问题时,以时下的医疗技术,莫说是穷苦百姓,便是不差银钱的贵族阶级也无济于事。

    为此,韩彻还书写了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用以警醒众人。

    时间也很快就进入到了来年的农历的十二月下旬,从各地征收来的棉花种子在经过户部司着人筛选完毕后,此时也陆续发放到了从江南区域所择选出来的一些,适宜种植棉花的高阜地带。

    因为纺织业远超于其他地区的发达,江南区域就形成了丝绸主产区,百姓的生计一直以来便很是依赖桑蚕。

    在官府按照户部司下发出来的政令和指导办法,去给棉花做宣传后,江南区域原本以桑蚕为生计的百姓,果然也就不再排斥种棉,还欣然接受。

    于是韩彻所书写的棉花籽油对人身体危害的小故事,便也很快传播开了。

    “话说某地有一群百姓,生来便无欲无求,便是那外来者若在此地常住,待过上一段时间后便也如此……故有传言,皆是因当地曾受佛光照耀,常住这地的人,便会超然脱俗。”

    故事的开头带了那么点悬疑,勾起人的好奇心。

    然正当听众真以为这地方是受了什么佛光的笼罩,让这里的人从此变得脱离世俗的时候,故事忽然就来了一个大反转。

    “直到这一日,有一神医游历此地。见当地百姓食用之油脂后,面色大惊。”

    “神医言,超凡脱俗?”

    “神医目光缓缓挪向对方腹/部某处,对方唰的一下,夹紧了某处已经萎缩了的地方”

    “嘶!”听闻这故事的人群里的男人们,便不由得皆倒吸了一口冷气。

    男人嘛,就少有不在意这方面的!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13 23:44:01~2023-07-14 23:56: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蒙蒙哒 10瓶;芙芙子 6瓶;56654515 5瓶;猫薄荷、rgmau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6  ☪ 欢喜

    ◎要能如此,可真就是享福了!◎

    在江南的一些区域, 有不少百姓世代都是以种桑养蚕,生产丝绸为主要生计。

    没办法,他们这些区域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 一向来人口密度较大, 田地亩数却是有限。

    时下农业技术落后,种子未优化, 产量还低。以这少量的田地里的产出, 想要满足一家人的吃食和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就显得有些艰难。

    可结果却是,人均可耕种土地远不如其他地方的江南区域,不仅养活了人口众多的百姓,还成为了南方少有的富庶之地。

    这全是因为,当地的蚕桑业从副业, 变成了农户们的主业。

    在松州的南部, 这里的大多数农家就是通过丝和丝织品赚取银钱, 再用银钱购置一家子所需的吃食和其他生活物件,这般勉强度日。

    江南虽富庶, 但其实贫富差距也大。

    真正富足的是那些贵族阶级, 或者是经营丝织品的商户们。普通的老百姓, 日子其实过的也就那样。

    然后就在去岁年底时,朝廷突然下达政令,规定他们这片区域的百姓, 每户需栽种五亩棉地。

    普通百姓对于朝廷下发的政令自来都是无从反抗的,好在这一次朝廷虽然要求他们种棉, 但却也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

    若棉地栽种不成功, 或收获惨淡, 百姓可以选择拿去官府下发的田租和劳酬。

    而且在田租和劳酬这块, 也基本跟往年他们地里产出的收计相差不大。

    当地农户也因此大为松了口气,然后这时候大家又听闻到一个消息,言道这棉花可是极好的纺织原料,作价还不低。今年大家要是好生跟着官府的教导去种植,定能挣来一大笔银钱。

    对于这消息,一些地方较为偏远,又对棉花从未有过了解的百姓其实心中是不怎么相信的。

    棉花或许真是个作价高昂的作物,但其中肯定还有不为人知的地方。比如说棉花的栽种很难,属于投入多,产量极低的作物,只怕最后真正到手的银钱也不多。

    这棉花栽种也怪麻烦的,前期居然还要专门整理一块肥地来育苗。待到苗株长成后,再移植到土地里栽种。

    之后,好不容易等到它栽种成果瞧着挺喜人的时候,还要对它进行打顶。对这事,村民们没少有人觉得怪可惜的。

    不过对于官府的这些栽种教导,又不需要承担最终结果的百姓们,便也都听话的按要求逐一去做了。

    这么一番忙碌下来,棉花终于开始进入到成熟期。亲自从棉株上方摘取到如白云一般,蓬松又柔软的棉絮后,整个村的百姓都因此被震撼了。

    在他们这个村子,因为历来都是靠纺织业为生。女孩长到七八岁的年纪,便已经能开始踩那织布机了。

    便是男子,每十人里也有四五人懂纺织。

    棉花在絮衬和纺织原料上的优越性,他们此刻哪怕还不能全都了解到,也能看出几分了。

    村民们每日就都要来自家的棉地里一趟,把长成了的棉絮小心翼翼的摘取下来。按照官府之前教导的采收之法,先放置太阳底下晒干,再细心收起来。

    之后更是还有不少百姓跑去里正家里,没少反复询问:“官大人们是曾说过,可以让我们自己选择的吧?”

    都是他们没见识,之前不肯信棉花真有这般好。如今棉花栽种得这般成功,瞧着收成定是不错。所以哪怕作价不高,光冲着这棉花的保暖和舒适,自家留着穿用那也是极好的啊!

    “不是都已经反复告诉过你们了,只要正常缴纳田税,这棉花便可自行留下。”瞧见又有村民跑家中来询问这事,里正只得不厌其烦的说道。

    “那官府什么时候来征收税收啊?”村民又问道。

    “这不跟往年一样的么!快了,快了,也就这半个月内要来了。”同样的问题,里正被烦次数太多,此时都有些想笑了。

    要知晓,往年村里的人可是最怕官府来征缴税收的。今年倒好,大家竟还惦记起官府来人了。

    “哦,好吧,那我先回去了。”村民说道。

    “回吧。”里正冲对方摆摆手。

    村民这边方才心满意足的离去了,里正的媳妇又走了进来。

    “官府到时候真不会把棉花要走吧?”里正媳妇一开口,就也是这么问道。

    “你就放心吧!不会的。”里正说道:“今年官府可是在咱们江南,择选了好多地方栽种棉花呢!听说京城那边,也择选了一些地方栽种呢!”

    “你不知晓,村里这些日子有好些个人都试着用棉花纺纱过了……这棉花纺织出来的纱线可好了。”里正媳妇就对他说道。

    ……

    一如里正所预算的那样,农历九月初,官府派遣了衙役来征收秋税。

    对于早前按照朝廷要求领取了五亩棉花种子的地,果真是由村民们自己选择要田租和劳酬,亦或者是留下棉花。

    不用说,村民们皆选择留下棉花。

    税收一事自此尘埃落定,村民们终于也能对家里的棉花进行纺织。

    朝廷所下发的这批棉花种子,都是韩彻带领人特意筛选过的,目前能找到的,最为适宜江南这边区域所栽种的亚洲棉。

    今年江南这边的棉花亩产量,相对应养殖桑蚕来说,就显得十分的喜人。

    于是在将棉花纺织成一匹匹的棉布后,村里就开始有几家农户将其拿到了往日的丝和丝织品的交易市场,试着售卖。

    早上一早去的,因着路途较远,中午方才回来的。

    不过这一回家,汉子们俱是一脸兴奋的拿出一袋子的银钱。

    “怎么有这么多的银钱!”家中其余人大惊。

    “你们不知晓,这棉布好生受欢迎呢!价钱高不说,那些个商户还言道,有多少他们要多少!”汉子难掩激动的说道。

    “竟有这般好卖?”听见这话,家里人是既感到非常的高兴,又有点难以置信。

    “正是呢!”汉子咧着嘴笑道。

    这一日,有关于棉花作价又极为受欢迎的消息就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第二天一早,不少村民们便也把家中这些时日织造好的棉布拿到交易市场去售卖。

    结果棉花比大家所听闻到的还要受欢迎,几乎是他们的棉布几乎是刚一拿出来,就马上被人抢购走了。

    比起消息闭塞的普通百姓,商户们的消息显然就要来得灵通多了。对于棉花的价值,他们更是清楚的很。

    所以朝廷在南北两地择选地方推广种植一事,商户们早从刚知晓消息的那会起,就已经惦记上了。只是他们跟那些百姓一样,也担忧朝廷到时候会不会把棉花收回。

    这若是朝廷打算收回,那他们之前跟那些百姓购置棉花,难保不会因此惹来不必要的大/麻烦。

    于是这些商户便一直都是在暗地里对棉花翘首以盼。

    眼下见着棉花真的高价售卖了出去,那些栽种棉花的百姓便皆喜不自胜。本以为棉花比桑蚕在种植上更为轻省,产量也更多。比之葛麻等织物也更为舒适,就已经是让他们欢喜到不行的事情了,未曾想棉花竟还这般值钱又畅销!

    这下子,家家户户投入到棉花纺织的活计当中去了。

    时下的大多数百姓们目不识丁,连县城也都难得去上一次的,也无从知晓外面的许多消息,是很难有多少商业头脑的。他们大多就都是在地里刨食,只能通过双手的勤劳创造出价值而生存。

    此刻棉花如此好卖又价高,这些百姓就抓紧时间织造,尽可能的把家里的棉花都换成银钱回来。

    在赚取到这么多出乎预料的银钱后,不少农户家中就开始在伙食上舍得有所改善了。比如米饭比往日多煮了些,再买上一块肉,或是杀上一只鸡。

    一家子吃得那叫一个分外香甜。

    待到晚上,家里其他的人都去自己房间里睡觉了后,还有那么几家农户的当家人,就把门窗全都关紧,然后夫妻两个坐在一起,偷偷摸摸的数着这段时间售卖棉织品赚取回来的那堆银钱……

    当家的还一脸惋惜的对媳妇说道:“可惜了,咱家棉花售卖的太早,听闻最近天气变冷,好些地方都要大量的棉服和棉被来保暖呢!”

    “这棉花做絮衬确实又舒适又暖和,咱们明年多种植些吧!”

    “是要多种植些,这般好的价钱呢!”

    “就是不知明年的价钱,还有没有这么好……”

    “没有也比种桑麻划算……咱们到时候要是收获得多了,给自家也弹床棉芯做的重衾,再给家里人一人做件棉服也好啊!”

    “要能如此,可真就是享福了!”

    话说到这时,夫妻俩都带着几分满足的叹息。

    毕竟如他们这种寻常百姓,终其一生所求也不过是吃饱和穿暖。

    ……

    于是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就从最开始需要朝廷规定百姓种植,变成各地百姓口口相传,那些先一步种植区域的百姓更是主动谋划起来年要多种植棉花。

    朝廷不仅如数征缴到了足够的田税,那些推广种植的区域因为棉织品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一些经济。

    韩彻回京后任职户部司的第一个主要负责的公务,完成的就很是不错。

    按例朝廷要给予韩彻嘉赏,奈何老皇帝不久前又病重。且这一次病的还十分严重,已经多日未醒。

    眼见着老皇帝这次是真要不行了后,以宰相杨升为首的党派就在此时,直接提出拥立昌王为太子,暂行代理朝政一事。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14 23:56:19~2023-07-15 23:36: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素湫 10瓶;匆忘初心 8瓶;芙芙子 6瓶;Mayjean 5瓶;摆烂的铲屎官、rgmau 2瓶;鱼禄叁言心、网娃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7  ☪ 利用

    ◎只怕才是中了对方的计谋。◎

    对于拥立昌王为太子一事, 自是引起了颖王一党的激烈反对。

    但是老皇帝已经病重到昏迷多日未醒,朝堂上,宰相杨升和吏部尚书杨光奇团结了好几位重要大臣, 再联合了后宫昌王生母杨妃。

    因为外朝官是没办法进入到皇帝内宫里来的, 昌王一党便是牢牢利用杨妃受宠,掌控住后宫, 展开行政关系, 最后终于将昌王成功拥立为了太子。

    昌王被拥立为太子后,其首要任务就是再抓牢财政大权。因为钱财和粮食掌控好后,既可以通过军费掌控各军队,又能以赋税操纵市场和士人。

    于是在昌王上台后,他便立即任命表兄杨宇为度支司郎中兼盐铁转运副使。

    度支司掌管天下租赋,物产调配和水路运输等, 就相当于财政部部长。同时还抓牢了盐铁专卖, 因为杨宇虽为副使, 势大的他才是实际掌权人。

    接着昌王一党就是要尽快把持住京城的禁军军权。

    只是这一步进展并不怎么顺利,因为目前掌控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的节度使魏朝, 乃是颖王妃的堂兄。

    颖王一党之前就能跟昌王一党分庭抗礼, 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

    这日下午, 齐五郎下职后,又过来韩家接大娘和齐悦。

    然而这才刚一走到大门口,齐五郎就瞧见韩彻也刚带着韩老三乘坐马车回来。最要紧的是, 他们所乘坐的马车还带有宰相府的标记。

    “二郎,这是发生何事了?”

    最近这段时间, 朝堂上两派争斗得那叫一个激烈又凶残。只是韩彻虽为户部司郎中, 也勉强算得上京官里的高官行列, 不过他入职时间还这般的短, 相交往来友好的官员也没几个。

    最关键的是,韩彻到底身负着太子旧人的身份,难免遭人忌讳警惕。

    “也没什么多大的要事,就是找我去府上说了会话。”进入到书房后,韩彻方才言道。

    “若无大事,怎的专门找你过去?”齐五郎一脸忧心。

    “……”韩彻叹了口气。

    杨升作为宰相,说要见他,正常情况下,韩彻是没办法能拒绝的。

    事实上,韩彻被叫过去之后,杨升也没说多要紧的事。不过是就今年棉花推广种植成功,对韩彻大力夸赞了几句,然后还又说了一些勉力他的话。

    实属纯粹的职场上,上司见下属时的正常谈话。

    唯一有忌讳的点,则在于眼前处于这么一个关键时间。

    “姐夫,你观昌王如何?”韩彻就问道。

    齐五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想了许久,方才言道:“昌王虽为太子,但到底还未行册封之礼。”

    是的,昌王虽被杨升他们成功拥立为了太子,把持了不少朝政大事,但却也因老皇帝昏迷不醒,颖王一党以此为由,使得昌王迟迟未能行册封太子的大礼。

    大礼一日未行,昌王这太子之位便一日未能真正被朝臣和百姓全面认可。

    “是啊,名正才能言顺。”韩彻说道。

    听闻这话后,齐五郎的眉头皱得就更紧了。

    昌王这个太子的身份到底来得不够名正言顺,宰相杨升等人为了能够集中权力,尽快全面掌控朝政,难免便开始到处拉拢百官。

    然齐五郎并不知晓的是,真正让韩彻担忧的是另一桩事。

    *

    没几日,宰相杨升等人还在朝堂上,对韩彻的才干大力夸赞了好一番。然后昌王还以太子的身份,对韩彻进行了嘉赏。

    甚至连带韩彻的家人,柳氏和三娘四娘等,都得到了许多名贵布帛和珠宝首饰等奖赏。

    之后拥护昌王的那些世家大族们还时常宴请韩彻,其家眷们也宴请柳氏大娘她们。更有不少青年才俊,表露出愿意与韩家结亲的意愿。

    韩彻做官这许多年,也并非傻子,

    “二兄,对外说我和四娘都感染了风寒,近日不宜出门吧。”这对这一情况,三娘就过来跟韩彻如此说道。

    “好。”韩彻感叹的看着三娘。

    说实话,他历来是知晓三娘聪慧的,可却未曾想过三娘这么一个小姑娘,在政治上还能看得如此清楚。

    “二兄,你最近也要多加小心。” 三娘还不放心的又叮嘱道。

    “嗯,我都知晓的。”韩彻笑着点点头。

    ……

    一如韩彻之前所担忧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尽管韩彻已经尽可能的在全面保持中立,不参与到两派的争斗当中去,但终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在对方这么一番操作下,所展现出来的便难免给人一种韩彻和户部司一干人等,都归属了昌王一派的感觉。

    哪怕实际上,韩彻跟昌王从头到尾都未曾相交过。便是整个党派里的官员,除了公务上的必要,韩彻也从未私下交往过。

    当然,被这么对待的也不止韩彻一人。只要不是明确拥护颖王一党的一干官员们,都先后受到了昌王一党的拉拢。

    颖王一党里的人,又如何能看不明白这些操作的真正目的。对昌王一党行这般的事,他们自是十分愤怒的。也对其中示好最为厉害的韩彻,开始心生忌讳和警惕。

    “听闻那韩彻前些时日,还曾去往杨升府上。他与我等,倒从未有过入府往来。”

    “韩彻历来就极为擅长民生经济,回京后担任棉花推广一事,完成的也这般出色,杨升他们想将人拉拢过去也并不稀奇。”

    “听闻韩彻在安南和柏州任职时,政绩斐然,百姓口碑爆表。此次棉花推广一事,更使得他在北直隶和江南等地名声也颇佳。”

    韩彻官职确实还没达到让哪一派都需要多重视的地步,可他这十年来的为官生涯,在百姓里面创造出一定的好名望,已经到不容人轻视的程度。

    政/治斗争又历来凶残激烈,尤其是在眼下这么关键的时刻。真正是一步走错,很可能就是满盘皆输。

    颖王一党的人就这么商议着,便逐渐有将韩彻列入敌对阵营的意思了。

    “说起韩彻,我这边倒是想起了过去的一桩往事。”就在这时,颖王的嫡次子突然开口说到。

    颖王一党能得这许多拥护,颖王妃父祖的功勋占据不少功劳,颖王妃所生的两个嫡子也很是重要。

    颖王对两个嫡子也很是重视,见着嫡次子一开口,他便专注的看了过去,温声问道:“是何往事?”

    “诸位可还记得,早些年的时候,也就是韩彻曾被流放发配至安南时,曾收到过昔日好友周安的来信。”

    众官员们沉默下来,这件事他们当然还有印象。

    当年太子还在世,两党派都对太子一党诸多攻击打压。就连周安给韩彻捎带过去的那封信,其中便还有他们的手笔。

    “我观那韩彻心中定是个有谋划的,若他真已经被杨升等人拉拢了过去,又怎会这般被推到面前来?”

    虽说两党派的争斗已经摆在了明面上来,但若真是自己阵营里的人,以昌王一党如今的局面,还正是需名声的关键时刻,又岂会不彻底利用好那韩彻?

    同理,韩彻的那两个妹妹,更不可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称病不外出。

    “若我们真就因此针对打压韩彻,只怕才是中了对方的计谋。”

    此举看似对韩彻诸多夸赞,但何尝不是把他推到对阵当中的战场上,树立成了鲜明的靶子。

    韩彻的官职是不高,他所任职的也不是什么能对两个党派的继位有什么实质性影响的部门官职,奈何他在民间的名声好,传播的也甚是广啊!

    颖王一党若真在这时候选择对韩彻动点什么,只怕要不了多久,在昌王他们的有意操作下,民间就会传出他们迫害良臣的消息。

    这时代的人很是看重品德,一旦颖王落下这么一个名声,难免便会失去不少百姓和士人的爱戴拥护。

    政/治斗争就是如此的残酷又现实,往往是一环套一环。至于所谓的政/治见解,政/治举措是否一致,在政/治立场面前,都是可以被退居其次,甚至是忽略掉。

    就更别说韩彻这么一个,对他们来说,只是有些民生经济能力方面的才干。

    再者昌王一党现在也不过是把韩彻拎出来让他受点委屈,待到大事一成,他们随时都能再重新重用韩彻。

    等到那时候,过去一直在遭受各种针对和打压的韩彻,只怕还会对昌王和杨升等人感恩戴德。

    ……

    这场议事完后,在面对昌王一党对韩彻乃至韩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嘉赏优待时,颖王一党便处于无动于衷状态。

    再加上三娘和四娘一早就都以身体不适,连门都不肯出。韩彻这边呢,正全力计划着来年增大棉花推广种植一事。好尽快达成让棉花取代一些地区原来所种植的葛麻,作为新的夏税征收实物。

    这也是老皇帝病之前下发给户部司和韩彻的任务,此时也正好给了韩彻借口和理由。

    于是这事便就这么过去了,韩家终于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实际上,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这段时间还在越发的激烈。

    而就在年底时,杨升和杨光奇等党派的人,终于开始对京城禁军等兵权动手。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15 23:36:42~2023-07-16 23:49: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花 8瓶;摆烂的铲屎官 2瓶;小四是北凉柿子、rgmau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8  ☪ 反抗

    ◎彻底起了反抗之心。◎

    韩彻的不站位, 让户部司这段时间的行政运行也多有凝滞。

    显然在这种关键时刻,没能明确表态站立到昌王一党阵营里来的,杨升等人都会加以提防和警惕。

    事实上, 若非韩彻身上还肩负着老皇帝病前下发的任命, 和今年棉花推广才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档口上,或许他也跟那位盐铁转运正使一样, 被闲置起来了。

    不过凝滞便凝滞吧, 好歹北直隶最为适宜栽种棉花的地区,还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江南区域的棉花推广第一步已经成功完成。致使棉花全面取代葛麻,成为各地百姓主要栽种的纺织原料作物,也不过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式下,韩彻心态其实一直还算保持的挺不错的。

    腊月十六这日,韩家还办了一件喜事。是替韩老三办的, 娶的是京郊附近一个叫钱家村里的一位农家女。

    这位农家女今年已满二十, 手脚勤快, 模样也端正。

    寻常农家很少会将闺女养到这么大还未出嫁,钱家闺女就是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好, 顾虑下面三个弟妹无人照应, 才因此被拖累的。

    不过这也是以前的事了, 钱家下面的三个弟妹已经陆续长大,家里负担大大减少。今年京郊附近的百姓还在朝廷的规定下,每户也栽种了五亩棉花, 从而赚取了一笔还算不错的银钱。

    因着韩彻和三娘四娘的婚事不得不暂时停歇,柳氏就把心思放到了韩老三身上。

    韩老三小时候虽一开始是被韩家买成家仆, 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 韩家上下早把他当半个自家人看待。

    韩彻又是官身, 早些年就给韩老三放免, 让他成为了良人,还落户在了韩家祖籍所在的地方。

    成为良人并成功落户后的韩老三,名下也是有田地和房子的。只是韩老三一直跟在韩彻身边做事,他名下的田地一直是租佃出去给人栽种。

    京郊这一片的人口历来就密集,好点的田地都是很好租佃出去的。韩老三在扣除完要缴纳给朝廷的赋税,田租总还能剩余一些。再加上韩老三在跟随韩彻身边做事时,工钱还几乎全都能存储下来的。

    普通百姓赚钱本就不容易,地里辛苦劳作,一年到头也不过是挣得一个全家吃饱穿暖。如韩老三这样的,便算得上是农户们眼中有出息又有能力的汉子了。

    唯一让人诟病的地方,也就是韩老三的年纪,实在已经算是眼下的大龄剩男。

    跟钱家女相看之前,韩彻来询问韩老三时,韩老三便有些羞赫的言道,他这般大的年纪,总不能娶个年纪太小的。

    韩老三在跟钱家女成婚后,连带着钱家女也来到韩家做事。毕竟韩老三自小被拐,父母亲人全无,主仆关系历来又亲厚,韩家就相当于他的家了。

    ……

    而就在韩老三相看到成婚的这段时间里,朝堂上也是在接连发生大事。

    首要的第一桩大事,便是已经被杨升等人拥立成为了太子的昌王,在这一日的朝堂上,下旨任命吴跃文,取代魏朝成为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的节度使。

    “二郎,此事可是真的?”下午,齐五郎刚一下职,第一时间就跑来韩家询问。

    “是真的。”韩彻回道。

    “竟就这么直接下旨了?”齐五郎震惊到有些难以置信。

    “我刚听闻时,也着实吓了一大跳。”韩彻说道。

    此事实在是出乎韩彻的预料,毕竟谁能想得到昌王一党会以直接下旨的方式,去剥夺拥护颖王一党的魏朝手中的兵权。

    但不得不说,这一出也打了颖王一党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晓昌王即便是还未能行太子册封大礼,但他毕竟已经被杨升和杨光奇等人推到了太子这个位置上,实行代理朝政。

    那么在老皇帝未能清醒,处理朝政的这段时间,昌王确实是有这个权利的。

    颖王一党若是不愿意服从,就等于明面上抗旨。

    “颖王他们能甘愿就这么把兵权交出来?”齐五郎又问道。

    他今天在当职时,同僚们私底下谈论这事已经飞起。虽然这事属于非常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的,怎奈这事实在是发生的太过突然和让人震惊了。

    “又怎会甘愿?只怕不久便要有大事发生了。”韩彻一脸凝重道。

    “二郎,你这段时间去朝会议事,定要多加注意。”齐五郎不由得担忧起来。

    “我知晓的。”韩彻点头道。

    然而事情如今发展到眼下这一地步,一场动乱已经无法再避免。这并不是说韩彻当不当心,就能躲避得开的。

    *

    不多久,新被任命的吴跃文开始前往驻地任职。

    而在昌王任命下发后,再到吴跃文前去任职的这段较为短暂的时间里,颖王一党表现的非常平静,完全出乎了众人的预料。

    若说颖王一党就这么甘心把兵权让出来,谁也不会相信的。要知晓这兵权一旦让出去,颖王一党便等于失去了最大的底牌。

    现如今这般反常的平静,不禁让正等着的杨升和杨光奇等人大为不安。

    果然,吴跃文这边才刚到驻地任职,就被等候他多时的魏朝带领将士当场就抓了起来。

    被抓后的吴跃文又惊又怒,大声喝道:“魏朝,你大胆!”

    魏朝也大声说道:“哼!谁大胆?圣上将守卫京都安全之重责交付与我,尔等却趁圣上病重未醒,勾结党羽,树置心腹于高位。赏罚任情,堕纪紊纲……我此行不过是在拨乱反正,肃清朝堂!”

    那边吴跃文马上急道:“你放屁!我乃奉太子之名……”

    “圣上昏迷未醒至今,何曾册封过太子?”魏朝直接打断了他的话。

    “你!你们岂敢”吴跃文心中越发惊惶起来,事发到如今,他哪里还能看不明白魏朝何止是不打算交出兵权,甚至很可能颖王一党已经有了推翻昌王这太子之位的打算。

    从参与到党派之争的那一刻起,吴跃文也很清楚,这种事情是只能允许成功,从此带着家族一起飞黄腾达。一旦失败,那真就是全家都得被牵连获罪。

    吴跃文此时也不再去与魏朝做什么无谓的争执了,那魏朝本就掌控兵权许久,在军队里,比他这个才刚上任肯定更有威信。此时魏朝还选择在自己刚上任的第一天就动手,吴跃文就更能确定将士们怕是全都只肯听命于他。

    这可怎么办才好?吴跃文脑子飞快转动,想要找寻出应对的好办法来。只是此时他和他所带来的那些人全都被捆绑住,已经是连最基本的脱身都做不到。

    “把人都给我绑严实了,关进牢狱,切勿让他们跑了。”魏朝这边又开口下令道。

    “魏朝,我乃朝廷重臣,你岂能随意关押我!”眼见着还要把关到牢狱去,吴跃文激烈的反抗起来。

    “速把人全都带下去!”到了此时此刻,魏朝已经没心情,也没必要再跟他多费口舌。

    “魏朝,你!唔唔唔……”显然,这是吴跃文的嘴也被堵住了。

    实际上,魏朝既然都敢这般对待吴跃文了,便也说明颖王一党已经不再如过去那般手段温和的去与昌王一党争斗,而是彻底起了反抗之心。

    将吴跃文等人桎梏住只是他们计划里的一步,而在这之前,魏朝就已经在颖王的任命下,大量集合禁军……

    *

    韩彻感知到情况不对劲时,已经是当天深夜。原本已经入睡了的他,半夜忽然被一阵阵声响惊动。

    意识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家里其他的人也都陆续被惊醒了过来。

    “二郎……”柳氏神色难掩慌乱。

    也莫怪柳氏如此,实在是原身当初站立太子一党,遭受老皇帝厌恶被流放发配去安南的经历,让她至今心有余悸。

    “阿母,你不用担忧。这事不论结果如何,跟咱们都没什么关系的。”韩彻赶忙出声安抚。

    本来也是如此。

    韩彻这些时日虽然因为保持中立,先是被昌王一党竖立成了靶子,也不得两个党派的信任,乃至于这段时间户部司的政务也多遭阻挠,公务办理得也并不顺畅。

    但也正因此,不论这两个党派谁获得了最终的利益,基本上也牵连不到韩家来。

    韩彻也虽得不到所谓的“从龙”大功劳,但在争斗彻底停歇又清算了一大批对方党派的官员后,朝廷总还是需要一些办实事的官员。

    “阿母,二兄说的对,此事跟咱家牵扯不上的。”这时,三娘也开口这般对柳氏说道。

    四娘对朝政上的这些事情一直就不如三娘看的那么明白透彻,此时便安静的坐在柳氏旁边,用一种守护的姿势。

    被三个子女这么齐齐维护安抚后的柳氏,心绪也终于渐渐安宁起来。

    韩老三和钱氏这时也默默的去厨房端了壶安神茶过来,喝完后,大家渐渐的也有了几分困意。

    柳氏就在三娘和四娘的陪同下,回房间继续睡觉。

    只是韩彻这边,到底知晓外面正在发生着什么大事,也就未去喝那安神茶。

    韩老三见状,便让钱氏先回房间里睡觉,他来继续陪着韩彻。

    “阿三,你也回去睡觉吧。”韩彻却没让他陪伴。

    其实事情真发展到这一步,韩彻心里反而是松了口气。

    自从老皇帝一病不起后,两个党派之争越来越激烈,也使得整个朝堂的行政运行程序难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时间一久,势必就会从朝堂蔓延到影响整个国家。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16 23:49:00~2023-07-17 23:31: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Thea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天边有朵雨做的云 20瓶;R热热 10瓶;鱼禄叁言心、酵母菌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09  ☪ 缺粮

    ◎等着其他地区尽快将粮食运输过来。◎

    这一场动乱, 持续了将近两天方才逐渐平息。

    随着颖王一党取得了最终胜利,朝堂也列举了昌王一党的众多罪责。

    作为失败者的昌王,许是知晓自身罪过深厚, 在那将近两天的动乱中就已经选择了自尽而亡。

    除昌王外, 就主要以宰相杨升和吏部尚书杨光奇的罪过最深。言道二人身受老皇帝信重,方才将朝政大权托付给他们。二人却起谋害之心, 又散国库之积以赂权门, 危及江山社稷,祸及天下百姓。

    也幸得颖王及时斥逐群小,收回权柄,拨乱反正,肃清朝堂。

    事实上,韩彻曾经还想过老皇帝这次是不是在装病, 又或者他病的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厉害。

    结果老皇帝这次一开始确实是真病重, 只不过韩彻也是最近才知晓, 后来也有昌王一党在其中添加了些手笔。他们让老皇帝维持昏迷不醒,借以顺利掌控朝政。

    当时昌王一党前朝有宰相杨升和吏部尚书杨光奇为首的权臣把持大半, 后宫又有受宠生母杨妃全面掌控, 照理来说, 胜算是真的很大。

    只是建朝以来,朝堂上下一直都秉持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不免让昌王一党在对待军权态度上造成了些许的忽视。显然这一点忽视, 又成为这场党派之争最为关键的地方。

    颖王一党更深知,一旦京城兵权交出去, 无论老皇帝最终还能不能醒来, 迎接他们的都极大可能会是彻底的失败, 可不就开始实施全力反击。

    早前两个党派之争的凶残激烈, 就连京城百姓都有所感知。不过具体情形如何,他们还是无从得知的。自是朝廷这会怎么说,大家便信什么。

    数日后,被一大批朝臣们集体拥护,行使代理朝政大权的颖王,也开始对朝堂进行大清理。

    时下对于官员在政/治上的刑事处罚,历来便多以流放发配为主。于是对于拥护昌王一党的诸多官员,一如早年太子一党出事时那般,择选偏僻穷苦之地用以发配安置他们。

    杨升和杨光奇二人先有谋害君王之重罪,又在之前趁老皇帝病重不醒时紧抓财政大权,还涉嫌贪污之罪,便先实施抄家后再处死。最后还将二人全家刺配流放至极北苦寒之地,服苦役刑罚。

    这可跟其他官员的流放发配所大不同,属于时下罪大恶极者才会有的刑罚。光是流放路上的艰辛,就很可能要了一部分人的性命。便是顺利活到发配地,被刺配的他们只怕也承受不了多长时间的苦役刑罚。

    作为执掌多年朝政大权的宰相和吏部尚书,也毫不出意外的就在二人府州搜查到大量的金银和珍奇珠宝。

    天下百姓在得知抄家结果后,自是纷纷拍手称快,也很是为颖王的上位刷了一把民间的好感度。

    世家大族们也在这次动乱中经历了一场清理,毕竟当初党派之争时,他们各家族中也有不少人站位。站位胜利者那方的,这段时间自然是春风得意。至于失败者在被流放发配时,还先一步遭受了来自自己家族的舍弃。

    这也并不是所谓的大义灭亲,而是事关整个家族利害关系下的不得不取舍。

    在这些世家大族及时做出举措表态后,除了杨升和杨光奇为首的主要几人外,朝廷对剩下的那些人的家族就也几乎没有再进行什么太大的牵连处罚了。

    ……

    “圣上还未曾醒来吗?”事情基本就此尘埃落定,这一日齐五郎也终于忍不住对韩彻询问道。

    韩彻摇了摇头:“未曾。”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昌王一党彻底落败,颖王一党开始全面把控朝政和军权。那么即便老皇帝此时能够醒来,病重的他别说是重新掌控整个朝政,只怕连处理政务都是有心无力。

    说到这里,作为之前能够把持前朝朝政的昌王一党,自然有不少身居高位乃至于肩负具体职务,负责具体执行各项措施的官员都在这次的大清理中落马。

    这些官员尽管站位失败,但本身都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反观这些新接任的官员先是未必能各个都达到一来就熟练各项事务,掌控全局,再有之前就因两个党派争斗时所造成的一些政务被暂时搁置,如今却都需要及时作出决策,处理完毕。

    韩彻这段时间在处理户部司的一些公务时,也就并未比之前两个党派做激烈争斗时顺畅多少。

    不过这是党派争斗结束过后,新的执政人上台,朝堂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过渡期。只需渡过这段时间,基本适应下来后,朝堂的行政运行程序就能逐渐走上稳定。

    能对韩家造成的忧患如今也已经解除,三娘四娘也终于不用再装病困在家里。柳氏近来就也逐渐恢复往日的交际,继续忙碌着韩彻,三娘还有四娘的相看一事。

    只是户部司的许多事务,最近受影响再度凝滞,让韩彻又恢复去年刚被调回京城,负责棉花推广一事时的那般忙碌。

    每每让柳氏既越发着急韩彻这越来越“大龄剩男”的婚事,又因他这份早出晚归的忙碌而心疼。

    说起来,韩彻之所以这么忙,还有党派争斗结束之后,朝廷之前就存在的一些弊端全都突显了出来。

    其中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缺钱和缺粮。

    户部作为掌管全国财政和天下土地,户口,钱谷和贡赋等的部门,韩彻任职的首先是户部四司之一的户部司主官郎中,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还又肩负着要将棉花推广成为农业税新征收对象事务,自然便也躲不开。

    所以别看在这次党派争斗中,终于成为了最终胜利者的颖王,最近的日子远没有原来所想象的那般春风得意。

    当然,所谓的缺钱并不是说户部如今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的那种程度,只是国库存量出现严重不足。

    颖王如今刚执掌朝政,各处百废待兴,又是哪哪都离不得银钱。

    除了户部缺钱,缺粮的问题也显得很严重。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只是到了这会逐渐变得严重起来,严重程度甚至早就已经影响到了京城的粮食物价。实际上,京城因地处北方,以时下农业上的发展程度,产量一直都远远不如南方一些区域。

    可作为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北直隶这片区域甚至比起江南那些区域,更显得地狭人稠。

    尤其是京城这一片,人口增多就导致周边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本就减少。再有大量权贵集中,占据一大片良田美地,普通百姓可分得的耕种面积所产的粮食便远远不足以供整个京城民食所需。

    于是光是供京城人口每年日常所需的粮食,都需要从南方等一些主要产粮区大量运输过来。

    虽说早在十年前,韩彻刚被流放发配到安南任职县令时,就已经把两季稻的栽种和水稻的增产技术传授了出去,使得裕州和周边一些区域的粮食产量从那以后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奈何以时下这种极为不便利的交通运输,想要从两三千公里外的裕州等地方,把稻谷运输到京城,其中的耗费和艰难可想而知。

    便是从比裕州更为近处的一些地方给京城运粮,也从来都不是什么轻省的事。这也就造成了,京城这边区域的粮价不仅一直都贵于南方等区域,甚至自从建朝以来,已经先后出现了三次严重缺粮的情况。

    只是前面这三次的严重缺粮,都是因为一些主要产量区域出现严重旱灾,或洪水洪灾等大型自然天灾导致。

    而这一次的缺粮,说到底还是因为之前的党派争斗所导致。昌王一党倒是知晓要抓牢财政大权,奈何昌王所任命的表兄杨宇能力不够,本就是新手直接空降上任,还又恰逢最为要紧的秋税粮食征收时期去接任度支司,让他来掌管全天下的租赋和物产调配,以及水路运输等。

    于是就导致仓部司上下虽然将全国今年的粮食税收顺利完成,可却让这批粮食卡在了杨宇所管辖下的度支司去负责的物产调配和水路运输上。

    这事如果要细算的话,还真不能让颖王一党去担负主要责任。但谁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颖王要背负的责任。

    *

    尽管颖王已经安排人去就近的产量区,尽快调拨粮食来京城。但以时下的这种交通,和整个京城人口所需的缺粮数量,这显然也不是马上就能得到解决的事情。

    “二兄,最近这粮食作价又贵了两成。”三娘这天带着四娘在一起核算完府中的各项开销后,便过来跟韩彻说道。

    以韩家的家底还有韩彻如今的俸禄,即便京中最近缺粮导致粮食作价接连涨起来,也是不可能存在说什么吃不起的。

    但对于京中大多数的底层普通百姓来说,粮食这一涨价,他们还真就可能出现吃不起的情况。

    比如家境状况因那五亩棉花种植才刚好转过来的韩老三媳妇钱氏的娘家,因着这次京城出现严重缺粮,前几日还寻到韩家来找他们借了些银钱。

    可想而知,如钱家这样的百姓,京城指不定还有多少。钱家起码还能找得到地方借钱度日,更多的百姓就真的只能苦苦煎熬度日了。

    时日一长,势必就会使得民怨沸腾。

    实际上,这段时间,就京城因为缺粮严重导致粮食作价接连上涨一事,众官员几乎也是日日都在朝堂上商讨解决办法。

    只是这商讨来商讨去,结果还是只有一个——等!

    等着其他地区尽快将粮食运输过来。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7-17 23:31:43~2023-07-18 23:38: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0817700 54瓶;枫梓 10瓶;拖延症晚期 3瓶;vera、酵母菌、猫薄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10  ☪ 运输

    ◎改直运为段运◎

    从最近的含州粮仓将粮食转运到京城, 大约四百多公里。若放在现代,也不过是开车几个小时的时间。

    但古代的粮食运输,几乎全靠人力和畜力。

    于是才会在历史上频频留下“运粮不但多费, 而势难行远。”(1)以及“百里之内, 供二万人食,运粮者需三千六百人。”之类的记载。(2)

    过去含州粮仓往京城运粮平均每年是在三十万石左右, 光是中间的转运费用就需要耗费十五万两银子。

    朝廷本来就缺钱, 这时户部上下更是不得不感叹幸亏之前对杨升和杨光奇二人抄家。这其它的事情都能缓一缓,延后再想办法去办。可这粮食再不能及时运来京城的话,可是要激起民愤民怨,会出大乱子的!

    在这般望眼欲穿下,第一批三万石粮食这日顺利抵达京城。朝廷再火速命相关部门放出,城中接连暴涨多时的粮价终于稳住。

    但稳住是稳住, 此时粮食作价依然比往常要来得高昂许多。奈何这般昂贵的作价, 百姓还在争相抢购。

    不仅如此, 京城一些不差钱的人家,也一样派遣仆从去抢粮。

    因为按照往年京城缺粮的数量, 这次运粮才解决了十分之一, 显然这就不是短期内能彻底解决的事。再者这次的缺粮, 并非是没有粮食,而是杨宇任职度支司期间导致的运输上出的问题。所以受影响的除了京城,北直隶辖下的一些同样每年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拨粮食过来的城镇, 都一起受到了影响。

    户部做过估算统计,要想满足接下来这部分区域一年都不再出现缺粮, 整个粮食缺口高达八十多万石。

    于是颖王取得胜利上位后, 都还没来得及享受成果, 就一直忙着解决京城以及北直隶严重缺粮的困局。

    颖王的日子不好过, 朝堂上下众官员们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如此一来,京中的奢靡风气倒是得到了很大的收敛。毕竟谁家要是在这档口还跑出来显眼,岂不是在自找死路?

    就连柳氏这边,给三娘四娘准备的相看活动也跟着减少许多。

    好在党派之争彻底结束,朝堂的行政运行程序得以恢复正常,开始有序进行,这些困境说到底都只是一时的。

    在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磨合后,韩彻最近在户部司的日子也在逐渐变轻松中。

    恢复正常运行后,全国棉花推广一事也再度提上日程。

    年初,朝廷正式下令将棉花和葛麻桑一起同为农业税征收对象。不过今年暂时只在去年推广过棉花种植的北直隶,平州,柏州等地,以及江南区域执行。

    朝廷还规定这些地区的百姓凡栽种葛麻桑之田地,棉花栽种需占其中半数。

    也就是说,这些区域的百姓如果家中本来栽种的是十亩地的葛麻桑等纺织原料作物,那么今年就得至少让其中的一半变成棉花地。

    去年棉花推广地区都是韩彻仔细筛选过的,本就是全国最为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棉花目前的高作价让最先接受推广的百姓赚取到了银钱,再加上棉花对比葛麻丝等在织物上所展现出来的优越性能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对朝廷这项政令生出排斥之心。

    听闻靠近这些区域的其他地方的百姓,今年也并不在朝廷规定的范畴内,也开始主动试着种植起棉花来。

    棉花推广政令推行的尤为顺利,这日,已经举行过太子册封大礼的颖王在朝堂上就这事也给予了韩彻嘉赏。

    说起来,老皇帝在今年正月下旬,经太医院众人的救治终于得以顺利清醒。

    只是虽然恢复了意识,人却基本离不得床。

    老皇帝这种状况,朝政肯定是没办法再处理的。颖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立为的新太子。

    说起来,颖王这位新太子取得胜利后的这段时间过的日子也实在是艰难。先是受困京城缺粮,待到好不容易将京城和北直隶的粮食缺口问题暂时解决,结果马上又因运粮导致原本就缺钱的户部,如今情况更糟。

    朝廷今年就决定将棉花作为农业税的征收对象,就也有户部很是缺钱的原因在。

    棉花除了事关衣被民生大事,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商品。

    更别说在时下这种农业技术落后的社会里,掌握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技术,又有着大片适宜种植的土地的情况下,是真能给朝廷带来外贸经济大发展。

    但远水是解决不了近渴的,纵使棉花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再高,那起码也得是秋收之后的事情了。

    “殿下,户部实在是没钱了。”此时朝堂上,听闻又要有哪处需要划拨银钱后,户部那位潘尚书立即就在那叫穷起来。

    知晓户部确实没钱,才刚上任的新太子只得看向朝臣:“诸位爱卿,可有解决之法?”

    “……”朝臣们俱是一片沉默。

    朝廷缺钱从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们若有能力,也不至于等到现在还不说出来。

    坐在上方的新太子,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直到他目光扫向韩彻,忽地开口点名:“韩爱卿,你可有办法?”

    实在是在眼下站着的这群朝臣里面,韩彻一直以来都是以擅民生经济出名。

    面对新太子,还有朝臣们的集体注视,韩彻站了出来。言道他近日一直在思考一法子,若能顺利实施,或可每年至少能给朝廷节省数十万两银钱。

    “是何法子?”新太子瞬间来了精神。

    “现如今朝廷每每从各地运输物资时,都是由官府直运……此法不仅耗费居多,期间运输路程太长,也易造成事故多发和物资折损等情况。”韩彻就说道。

    好比这次京城缺粮,前期是从最近的含州粮仓调拨运输而来,还稍微好些。但含州粮仓的那部分储备粮,是远远不足以满足京城以及北直隶合计到一起的一年所需八十多万石粮食的缺口。

    使得朝廷就还需要从更远的产量大区,将剩余的粮食运来。

    运输路途越长,其中的耗费肯定就越大。最要紧的是,这样运输的效率实在太低,运输途中难免有各种意外事故发生。

    韩彻顿了顿,接着又说到了另一点:“臣在安南任职时,安南稻谷作价竟不足京城平价时的四成。”

    也正因此,若非朝廷一直主张的是实物作为税收征缴对象。且对百姓在粮食和纺织原料这两大类的主要民生作物上有强制栽种要求。只怕安南那里的百姓,早就会有人弃种稻谷,将水田改种莲藕这类经济效益高昂许多的作物了。

    “安南气候温暖,又雨水众多,本就十分适宜种植水稻。这些年更是一年可栽种两季稻谷,作价如此便宜也是应当。”马上便有大臣站出来说道。

    京城在气候上本就不比安南常年温暖,也莫说是两季稻了,京城这边历来还以小麦栽种居多。再者京城有这么多的人口,安南又才多少人口?

    人均可耕种的土地面积相差甚大不说,京城的物价本来就十分昂贵。

    所以别说是水稻这点差价比,甚至还有如桂圆干这类特产的数十倍差额都有。韩彻刚说的比喻,难免就有些显得不足一提。

    “然,这正是我想要说的地方。”韩彻也立即回道。

    要知晓民以食为天,水稻可是作为人类最为主要的饱腹作物之一,可不是其他普通的作物。

    在韩彻看来,京城和安南的这份差额,自然就不能这般平常对待。

    “丰地谷贱,伤农。歉地粮贵,伤民。如此一来,必然损国。”韩彻就说道:“臣认为朝廷应当解决运输上的问题……或可将直法改为段运法,再择选转运交界处,设置粮仓贮藏,以达到减少运输耗费,提高运粮效率,节省途中损耗和及时调节各地物价,将丰地物资及时转运歉地等诸多效果。”

    “这样一来,丰地的粮食可运往歉地售卖,农户不再需要贱价卖粮,耕种的积极性就能提高,粮食也会越来越多。歉地百姓得以及时救灾,朝廷也不会因此损伤国用。”

    新太子听到这,神色越来越凝重,人也陷入了思考中。

    户部的几位官员,尤其是度支司的人开始交头接耳,就韩彻刚刚所说的话,与身边的同僚做小声讨论。

    因为真要按照韩彻刚刚所说的去办,那么这事务必然是要落在度支司头上的。

    所以作为户部司郎中,首要是负责户部司辖内公务的韩彻虽早就想到了这办法,却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说。如果真要说的话,又该怎么去说。

    也因着这事并非小事,所以直到今日的朝会结束,新太子也没有做出决策。

    朝会结束回到家里来的韩彻,想到这些事情便不由得叹了口气。

    “二兄,为何叹气?”三娘见状,便问道:“可是为公务烦心?”

    “是有些小事。”韩彻说道。

    其实今日在朝堂上,对于新太子的提问,韩彻其实还有一生财之法。若真采用的话,朝廷现阶段所面临的那些财政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

    只是这生财之法牵扯实在是太大,真要实施起来的话,势必会给整个朝堂和天下百姓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思来想去后,韩彻到底还是憋了回去。

    “二兄,勿要过于烦心。”三娘虽不知晓韩彻具体是在为什么公务烦恼,此时却说道:“若是现在不行,咱们就静待时机,总有一日能行!”

    “没错!你说的对。”韩彻听闻,终于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注1:出自《梦溪笔谈》

    注2:出自《新元史·董抟霄传》之百里一日运粮术。

    感谢在2023-07-18 23:38:47~2023-07-19 23:54: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a 2瓶;vera、猫薄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