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吃软不吃硬

    霍去病随他抱怨, 主打一个左耳进右耳出。

    太子见他表兄跟滚刀肉似的,而他又不好意思撒泼打滚哭闹,只能按部就班处理政务。

    霍去病令他无事也得在宣室殿并非故意刁难他, 而是怕公卿找不到他。虽然刘彻此番带走一些官吏,可御史大夫和丞相以及宗正、典客、少府等人还在京师。

    立冬过后冬至也就不远了,今年冬至是不是跟往年一样放三天假, 冬至祭拜等等,都得太子定夺。

    天越冷杂事越多, 有一日先打发走丞相, 来了廷尉, 请他看案件罪证, 盖因即将斩首的人乃世家子弟。廷尉刚走少府来了。少府走后, 昭平君送来一盒奏表。太子留他喝茶, 霍去病抬头轻咳一声,昭平君躬身告退。

    太子气得毛笔一扔, 到殿外席地而坐。此时不巧雪花飞舞,北风呼啸。霍去病好笑:“干嘛呢这是?”

    “思过!”

    霍去病拽着他的手臂:“别闹。再过几日你父皇就回来了。”

    “你七日前也是这样说的。父皇就不怕等他回来江山易主?”太子瞪着眼睛问。

    霍去病慌忙捂住他的嘴:“什么话都说!”

    太子憋得不舒服赶忙摇头。

    霍去病松手:“进去?”

    太子:“你给父皇去信叫他快点回来。”

    “我又不知道他此时在何处。你知道?”

    太子殿下也不知道, 只能干熬。

    十一月底, 长安迎来一场大雪,刘彻终于舍得回来了。刘彻想给儿子个惊喜, 没有提前告诉他。到宣室殿一看儿子不在, 刘彻面色沉下来, 令春望把人找来。

    春望吓呆了, 陛下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春望!”刘彻拔高声音。

    春望惊醒:“陛下, 您可算回来了。再不回来殿下就要去找你了。”

    “他怎么了?”刘彻忙问。

    春望不知从何说起。刘彻一瞪眼, 春望赶紧从头解释,冠军侯日日来盯着太子, 殿下比牢里的犯人还苦。犯人白天还能出去干干活放放风。太子殿下只能在屋檐下,或者绕着宣室殿透透气。

    昨日太子殿下明确告诉冠军侯,他今日必须休息。没成想下雪了,哪都不能去。

    刘彻震惊:“他这么乖?”

    “冠军侯管得严。”

    刘彻顿时不好意气儿子偷懒:“朕去看看。”

    太子以为霍去病又来了,朝外面吼:“韩子仁,吴琢,不许他进来。”

    “不许谁进来?”刘彻进来。

    太子震惊:“父皇?”

    刘彻脱掉鞋步入寝室,把他从榻上拽起来:“怎么了这是?”

    “腰疼。”太子上次这么累还是前世。前世还是几百年前的事。

    刘彻朝儿子脑门上敲一下:“睡觉睡的?”

    “孩儿想静静。”太子殿下这些日子被杂事烦得要命。霍去病叫他停一停再处理,太子又不能学老父亲去后宫饮酒作乐,霍去病也不许他出去,停下也是发呆。

    期间倒是跟霍去病下过棋。可好几次才把棋盘拿出来就被公卿士大夫打断了。有一次还被东方朔撞上,东方朔唠唠叨叨说一堆,就差跪地求他好好处理政务。

    东方朔跟刘彻年龄相仿,去边关以前两人看起来也是同龄人。而今东方朔跟刘彻像两辈人,看起来比卫青大十七八岁。其实他只比卫青大七八岁。

    太子见他头发花白,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很是可怜,只能令人把棋盘收起来,认认真真当他的储君。

    刘彻把儿子的脑袋移到腿上,给儿子揉揉额角。太子惊得抬头:“父皇?”

    “你可以帮父皇捶肩捶背,父皇不能伺候你?”

    太子点头,指着肩膀:“难受。”

    “身上难受怎么不告诉去病?”

    “告诉他有什么用?他又不能帮我批阅奏章。”

    刘彻:“可以跟他出去玩儿会。”

    “白天出去玩,晚上裹着棉被批阅奏章吗?”

    刘彻停下,失笑:“这倒也是。”顿了顿,“你也是没习惯。平时上课最多一炷香。练字也是一炷香。看书就躺下。坐习惯了就好了。”

    太子哼一声:“一次一个时辰怪难习惯。”

    刘彻:“父皇这样几十年了,跟谁抱怨过?”

    “父皇喜欢处理天下事,孩儿不喜欢不行?”

    刘彻反手朝他脑袋上敲一下,“除夕前这些天你上午想去哪儿去哪儿,下午随太傅读书。年后再随朕听政。可以吗?”

    太子猛地起身:“当真?”

    刘彻捏捏儿子肉嘟嘟的小脸:“怎么还一团孩子气?”

    “我才十四岁零九个月!”太子殿下大声提醒。

    刘彻被他震得耳朵疼:“行行行,你还小。父皇给你带了不少礼物,一会叫人给你送来。”

    “吃的用的?”

    外面吃的用的哪能跟宫里比。刘彻收集一些摆件和玩的。

    太子殿下令人收起来,等东宫北边的太子宫装修的时jsg候送过去。

    翌日雪停,正好也是休沐,太子殿下早早起来用早饭,宫门打开就往外跑。刘彻听到马蹄声从宣室殿出来,看着儿子打马前往东边城门,无奈地摇头。

    霍去病移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眼睛看去:“没想到他能忍这么久。”

    “你以为他最多忍十天半月?”

    霍去病点头:“看他烦得扔奏章,我差点没忍住说您十一月底回来。”

    “那你怎么说的?”太子年幼,又是头一次监国,刘彻不可能不告诉霍去病行走路线,以及回来日期。

    霍去病:“我告诉他过几日。据儿说,几日又几日,你的几日其实是泛指吧。”

    刘彻笑了:“这次真令朕意外。公卿看到他批阅奏章有没有说什么?”

    霍去病颔首:“担心他不懂。后来他们每次来找据儿的时候见我都在,又以为我会指点他。倒是东方朔相信我只是监工。说起来,据儿真吃软不吃硬。”接着说有一次下棋被东方朔撞见,东方朔请太子先处理政事的时候差点哭了,“据儿难得没有反唇相讥。”

    “他一向吃软不吃硬。不过也分什么事。比如隆虑侯府的事,就算隆虑公主还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为隆虑侯求情也没用。”说到儿子这点,刘彻也想不通,“他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理智?就算生气发火也知道见好就收。”

    霍去病:“您和姨母的儿子。”

    刘彻不由得想起这些年从来没听说过皇后为什么事红过脸,跟什么人起过争执。

    “这倒也是。”刘彻进去,“这些天辛苦了。回家歇几日吧。”

    天很冷,霍去病也想在府里猫冬。闻言,霍去病直接回家。

    太子到东市长叹一声:“我王孙又自由了!”

    路人不禁侧目,这小公子长得俊秀,身着斗篷腰配暖玉,怎么偏偏是个傻子。

    太子见状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随他出来的宦官赶忙跳下来扶着他:“公子,小心。”

    太子深吸气,不计较,不计较,他是出来玩的。

    虽然休沐日霍去病不管他,但小太子知道冬天冷,下大雪压塌房屋砸死人,地方上会请求朝廷赈灾。这种情况很少,不是没有。太子担心他前脚出来,后脚北方六百里加急过来,所以休沐日也在太子宫呆着。

    粗粗算下来,他有两个半月没见过外面的天了。

    东市跟去年冬天相差无几,可他看到什么都新鲜,眼睛跟不够使的似的。

    “公子小心!”

    太子脚步一顿,前面突然多出一名女子,他差点撞到对方身上。太子吓得后退:“姑娘,有没有撞到你?”

    女子回头,太子眼神闪了闪,好美的女子。随即身后传来几声轻微的吸气声。太子收回直视对方的视线。女子像是才发现身后有人,下意识后退。太子此时才看到女子面前有个小推车,看样子是卖豆腐的。难怪她会突然停下来。

    太子冲她抱歉地笑笑,绕过推车往路中间走。然而今日乃休沐,大雪过后太阳很好,老弱妇孺都忍不住出来透透气。

    太子几乎每走十步就得停下一下,给老人让路,扶一下身怀六甲的女子。

    “公子,那名女子还往这边看呢。”太子身后的宦官道。

    太子回头,他差点撞到的那名女子飞快别过脸,低头指豆腐。

    “我以前见过她?”

    这几年常随他出来的宦官摇头:“那样好看的女子要是见过小人肯定记得。”

    “那她看我做什么?”太子想不通,“天还早,我们从这边直接去西市。”

    西市并非在城西。西市和东市都在皇城东北角,只是一个在西边一个在东边。从东市到西市的路上人来人往,无法乘车骑马,就算把马牵过来也得走着过去。

    卖豆腐的老翁见他面前的姑娘还往西看,“姑娘,别看了,这样的人家咱们攀不起。”

    “老人家认识那位公子?”

    除了下雨天,老翁几乎天天都来东市卖豆腐,“见过几次。太后侄孙。王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单名一个孙。哪次出来都跟一群护卫。早年昭平君的人都没法跟他比。”

    “隆虑公主的儿子?”

    老翁点头:“是的。这小公子待人有礼。听说如今已在太学大学那边读书。不出意外他这两年就会被陛下调入宣室殿。”

    第202章 少女怀春

    太子一众转身之际, 侍卫扭头看到远处的女子:“公子,那位姑娘怎么还往这儿看?是不是认出您了?”

    “不可能!”太子回头看一眼,低头打量一番自己, “我像纨绔?”

    随太子出来的宦官像他自己被侮辱了似的,很是激动的问:“哪里像了?”

    太子今日着黑色斗篷,他虽年少但身量修长并不显得臃肿, 街上没有遮挡物,因为暖阳高照太子就没戴斗篷帽, 头戴玉簪, 仪态端方, 分明是位清俊的贵公子。

    “依小人之见她看上公子了还差不多。”

    太子好笑:“我才几岁?”

    “十六岁。奴婢的父亲十六岁都定亲了。”小黄门回头看一下, “那女子看起来十四五岁, 观其发饰以及发型也不像已婚女子, 应该还未定亲。”

    太子很是意外:“匆匆一眼你看到这么多?”

    “殿下身边多少好看的人,您见着那样的女子自然不会盯着她打量。”小黄门此言并非恭维太子, 事实便是如此。

    卫家没有丑人。卫子夫温柔娴静,卫少儿性子外向, 卫孺看起来木讷平凡, 但也比她的妯娌们亮眼。卫青以前俊美,长开了五官刚毅, 霍去病像舅舅。舅甥二人娶妻不看家世, 可选的多, 自然挑秀外慧中之人。再说卫步和卫广, 卫家为奴的时候他们年幼, 尚不懂得自卑。如今身为皇后和大将军的弟弟, 皇帝的姊妹见着他们也会礼让三分,而他们底气十足, 腰板笔直,哪怕长相不如兄姊,气质也非常人。

    刘彻和卫子夫疼儿子,给他挑的宫女宦官也都是才貌双全之人。无论在太子宫还是去舅舅表兄家见到的都是这些人,太子自然不认为他相貌仪态惊人,值得女子一见钟情。

    比起相貌,太子更在意是个人才能。好比东方朔,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因为爱喝酒又上了年纪身上已有老人气。太子倘若更注重容貌,也不会被他“求”的心虚理亏。

    太子瞪他:“休要胡说。传扬出去那位姑娘还要不要嫁人?”

    小黄门不服气:“公子怕不是忘了因为您冠军侯收了一车姑娘家的香囊发饰。那些姑娘哪个不希望被冠军侯记住?后来在公孙公子和昭平君铺子门外义卖的时候那些女子也不怕别人知道。”

    先前说话侍卫不禁附和:“殿下多虑了。少女怀春,少年慕艾,乃人之常情。”

    太子双拳难敌四手,干脆闭嘴。

    小黄门和侍卫以为他害羞了。另一个小黄门转移话题,问太子饿不饿。

    太子顺嘴说:“到西市先去茶肆歇歇脚。”

    难得出来一次,申时左右玩够了他才起驾回宫。但不是回未央宫,而是去长乐宫跟太后告状,他这些日子可辛苦了,父皇太过分,一走就是两个月。

    太后也很意外大孙子这些日子哪都没去。太子肉乎乎的脸上布满委屈可把太后心疼坏了,令人备吃的喝的,又令人把藩王秋觐时孝敬她的东西搬出来由孙儿挑。

    太子傻眼了。

    太后明知故问:“都不喜欢?”

    “喜欢,喜欢!”太子连忙点头,端的怕她把库房搬出来。

    太子随便挑两样他宫里没有的,太后让他再挑几样,还一脸嫌弃地表示两样够干什么的。太子只能又挑几样。太后令人给他找个盒子,而她一见盒子没装满,又亲自给孙儿挑几样。每一样都价值不菲,却被太后像塞零食一样塞得满满的。

    太子不想惹她不快,只能表示很喜欢。

    其实太后也知道孙儿什么都不缺,但她就是想给。盒子塞满她很满足,孙儿笑了她也开心。

    太子也不好收了东西就走,就亲自煮茶,为她斟茶。太后跟孙儿念叨孙女这些日子也不来了,也不知道忙什么呢。

    “阿姊忙着装修石邑侯府呢。”太子解释。

    太后:“还要她装修?”

    “阿姊以后住一辈子的地方,自然想收拾的哪儿哪儿都合心意。”

    闻言太后可以理解:“张家那边不出钱也不出力?”

    “听说张汤和他夫人天天过去盯着。他夫人恐怕委屈了阿姊,jsg时常进宫告诉母后,哪儿哪儿收拾好了,还缺什么什么。”

    太后心腹宫女知道太子和善,也知道她好奇的事太后也想知道,闻言就直接问:“张家真像外头传的那么穷?”

    太后盯着孙儿,不许他胡扯。

    太子:“廷尉的手段想必皇祖母有所耳闻,在长安地界上他们想查点什么就没有他们查不到的。孙儿也叫韩子仁试过张贺,他家存钱不足六百金。这些日子张家也帮阿姊添了一些小物件。如今存钱只会更少。”

    掌事宫女诧异:“他不是十几岁就,就领了差事?”

    太后附和:“位列三公啊。”

    “张汤家中的钱财除了俸禄就是父皇赏的。”太子停顿一下,“张贺十年如一日衣着寻常就是最好的证明。”

    太后真真没有想到那么贪权的一个人竟然这般清廉。

    “难得啊。”太后感慨。

    太子点头:“孙儿和父皇也很意外。丞相府三长史敢诬陷张汤把朝廷大计透露给商人,同商人囤货牟利,大体也认为张汤家财万贯,钱财就算不是商人分给他的,张汤也解释不清。”

    太后眉头微蹙:“不是丞相当廷弹劾张汤?”

    “那是最后一次。他俩那大半年几乎日日想着如何弄死对方。若非如此父皇也不会气得把他俩撵回家。”

    太后明白了:“哀家之前很是想不通。若是谋逆之类的大事,你父皇定然把他二人交给廷尉议罪。张汤一向对你父皇忠心耿耿,也干不出那等大逆不道之事。若是小事,他又小题大做了。”

    “父皇也是杀一儆百。让他二人得逞的话以后地方官吏还不得有样学样。”

    太后深以为然,端起茶杯,注意到室内暗下来,她令宫女掌灯。随即想到太子宫离这边可不近,又叫他早点回去。

    回到太子宫,太子就去库房。枇杷等宫女心细,金玉珠宝都分开放。御制和来自民间的也分开放。太子指着父皇母后赏给他的东西,令韩子仁把箱子搬下来。

    韩子仁疑惑不解:“天快黑了,殿下,明日再看。”

    “你打开我看看。”

    韩子仁打开箱就后退。太子过去随便拿一件,隐隐记得得有七八年了,“枇杷,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

    “很多年了。婢子也记不清了。”

    太子又叫韩子仁搬一箱,然后叫枇杷看看。枇杷盯着宝物拧眉思索片刻:“有八九年了吧。”

    “明日一早把这些东西给三公主送去,就说帮她装扮新家。”

    韩子仁禁不住提醒:“这些都是旧物啊。”

    “阿姊的厅堂书房寝室自然是放上林苑匠人为她打造的物品。这些东西可以用来送人,也可以赏给张家晚辈。”

    韩子仁懂了:“奴婢明白。”

    太子伸个懒腰:“这一天过的真充实。在宣室殿那些天我晚上都没睡好。”

    “出什么事了吗?”韩子仁忙问。

    太子摇头:“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孤不累也不困啊。奏表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也影响休息。哪像今日这般清静。”

    韩子仁无语又想笑:“殿下所言极是。下次休沐还出去吗?”

    “没有雨雪就出去。”

    长安的冬天雨少雪也不多,这才下大雪,自然不会那么快又下。除非天气反常。然而今年入冬以来该冷的时候冷,该下雪的时候下雪,是以接下来几日阳光极好,甚至连风都小了。

    腊月十二上午,太子再次带人出宫。这次没叫刘彻碰见,盖因他发现一个琴艺很好的阉人宦官,他此时正在永巷跟那位宦官以及宫中乐师讴者聊音乐。

    该宦官此前一直在狗舍养狗。刘彻闲着无事去狗舍,结果没有听到汪汪汪,反而听到了琴声。刘彻大为意外,令狗监把抚琴之人找来,刘彻同他对答一番,确定此人并非故意卖弄,就令其跟宫中乐师研讨音乐。

    话又说回来,公孙敬声和昭平君铺子里的管事认识太子,二人去铺子里查账的时候掌柜的就告诉他俩,他看见殿下了。

    公孙敬声和昭平君知道表弟憋的厉害,这次休沐一定也会出来,就早早在东市车马行附近等他。

    果然,一炷香左右太子就到了。

    太子疑惑:“你俩在这儿作甚?”

    “等你!”昭平君伸出手,太子撑着他的手跳下来。

    公孙敬声提醒:“慢点!”

    “无事。”太子浑不在意,“去哪儿玩?”

    昭平君:“看百戏?”

    “可。我好久没看过了。”太子不说没感觉,一说才发现得有两三年了,“还是以前那地儿?”

    昭平君点头:“不过扩建了。”

    “走吧。”太子一马当先。

    “公子!”

    太子停顿一下,扭头看两位表兄。

    二人摇头,没人叫他。

    太子继续往前走。

    “王公子!王公子!”

    “等等!”公孙敬声一把拉住表弟,“好像找你的。”

    太子疑惑,怀疑他年纪轻轻就耳背,人家喊王公子,他姓刘,以前也只是被人叫过“卫公子”。公孙敬声示意他看斜前方。太子看过去,一丈外有几名妙龄女子,其中一人好像在哪儿见过:“找我?”

    四名女子一起点头。

    “不知姑娘有何指教?”

    两位女子掩嘴轻笑,一名女子推一名女子,嘴里嘀咕着:“快去,快去。”

    那名女子面如傅粉,低着头疾步到太子跟前,太子下意识后退:“姑娘——”手里一重,太子低头,手里多出一个荷包。太子奇怪,她这是做什么:“姑娘——”

    “快走!”两名女子架着那名貌美的女子,推她过来的女子转身推她:“走走走。”

    太子张了张口,转向两位表兄:“她们跑什么?”

    第203章 太子无意

    原谅公孙敬声和昭平君无法回答, 他们惊呆了。

    造孽啊!

    表弟还这么小!

    二人回过神不禁大声惊呼,好在热闹的街道令二人意识到不妥,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回去。

    公孙敬声一副难以言喻的样子看着太子表弟。

    昭平君欲言又止。

    太子奇怪:“你俩怎么了?说话!”

    两人看了看明显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太子表弟, 又互相看看,你说还是我说。

    来自太子宫的小黄门先开口:“公子,这是那位姑娘的荷包。”

    太子淡淡地瞥他一眼, 用你提醒!

    小黄门无语又想笑,殿下不是一向聪慧过人啊。

    公孙敬声看不下去:“还记得你捉弄表兄那次吗?表兄差点被姑娘家的荷包手绢金钗玉簪埋了。”

    太子自然记得, 终于反应过来, 不可置信的睁大眼睛。

    公孙敬声颔首。

    太子顿时觉着荷包烫手, 往他怀里扔。公孙敬声本能接过去, 脂粉香提醒他干了什么又慌忙还给他:“这是给你的, 往哪儿扔?”

    “可是——”太子转向昭平君, 昭平君后退,一副怕被轻薄的模样, “你嫂子虽然不敢管我,可我也并非来者不拒。”

    公孙敬声:“那姑娘也看不上他。”

    昭平君瞪眼:“说得好像能看上你一样。”

    “我没说能看上我。虽然匆匆一瞥, 但我敢说长安城中二十到十三岁之间的女子有一个算一个, 无出其右。”

    此话令太子想起什么,他转向这几年每次都随他出来的两位小黄门。

    二人一起点头:“是她!”

    昭平君惊呼:“你认识?”

    太子不禁皱眉, 耳朵疼, “小点声。”

    公孙敬声移到他身侧, 低声问:“怎么回事?”

    太子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 算起来得有两千年了, 那时他还不是修真界第一人, 偶尔还得奉师命跟人切磋,或陪师弟师妹们出去历练, 而每当那个时候他都能收到女修的示好

    来到此间当了多年小孩,太子一时不习惯,也不知该怎么解释。以前可以说他一心修炼,如今总不能是他一心当太子吧。再说了,他一个毛头小子,那女子又不知道他是太子,看上他什么了啊。

    太子犹豫片刻:“好像心悦我。”

    “这一点不用你说,我们有眼睛。我是问,你俩怎么认识的?”公孙敬声盯着他,不容他狡辩。

    太子朝身后看去。

    小黄门忍着笑解释:“此事还得从上次休沐说起。那日东市人多,公子一时没有注意到前面有个豆腐筐子,走在公子前面的人突然停下来买豆腐,公子差点撞到她。那人就是方才那位姑娘。公孙公子,奴婢可以发誓,公子跟她总共没说三句话。”

    太子点头证明,是这样。

    “太肤浅了。”太子很是无语,“她都不知道我姓氏名谁,家在何方,祖籍何处jsg。也不怕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

    昭平君:“人家知道你姓王,太后侄孙。仅此一点就够了。”

    公孙敬声颔首:“能找个身份高贵的,合眼缘的,谁想找歪瓜裂枣?不要说婚姻大事,养只猫猫狗狗我们也想挑好看的。”扫一眼侍卫,“你们说是不是?”

    侍卫不约而同地点头。

    太子:“可是我——”

    “你还小。”公孙敬声打断,“我们知道。不过长安女子虽多,像她那副相貌的很少。你若有意可以先定下,过两年再说。她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过两年也才十七八岁。”

    昭平君点头:“虽然我也不赞同你现在娶妻,可你早晚得娶妻。倘若那女子家世清白,可以先封——”

    “等等,等等!”太子赶忙打断,“谁说我有意?谁说我要娶妻?”

    昭平君被问住了。

    公孙敬声低声问:“你不娶妻以后谁继承皇位?这话跟我们说说就算了。万不可叫陛下听见。”

    “我——”太子头疼,“反正我才十六。二舅说了,他二十一才定亲。还有五年,早呢。走,看百戏去!”说完就走。众人愣住,面面相觑,这就完了吗。

    太子退回来,荷包往小黄门怀里一塞:“改日还给她。”

    小黄门疾步追上去:“奴婢也不知道她姓氏名谁啊。”

    昭平君跟公孙敬声使个眼色,两人大步追上去。

    太子脚步一顿,二人不得不停一下,互相看了看,小黄门说的上次休沐应该就像现在这样差点撞上去。

    “你们说,下次休沐她有没有可能还在这里等我?”太子回头问。

    二人愣了一瞬,反应过来连连点头。

    太子转向小黄门:“知道该怎么做了?”

    小黄门不知。

    随太子出来的两位小黄门皆商人之子,多是跟父辈做买卖,很难进太学,所以很多人十六七岁定亲,过一两年成婚。太子如今已有十六,也该考虑人生大事了。只要那位姑娘愿意,她不能为太子妃也可以当庶妃。

    “怎么做?”

    太子一俩无奈,真笨!

    “我年少,还在太学读书,暂时不考虑这些事。”

    公孙敬声差点被口水呛着。

    太子看向他:“不行吗?表兄当年就是这么说的。”

    公孙敬声:“战场上刀剑无眼,寻常人家也不敢把女儿嫁给他。他又那样说,自然没人上门求亲。后来他一战封侯,再这么说还有用吗?”

    “那时他都十八九岁了。我才十六!”太子提醒。

    公孙敬声:“不信邪?那你等着。”

    “等着就等着!”太子殿下一甩马尾,气哼哼朝百戏楼走去。

    公孙敬声摇头失笑,低声问:“下次休沐还来吗?”

    昭平君点头。

    可惜休沐那日早上天空飘起小雨,太子殿下哪都不想去,窝在书房听雨画画。太子还没给他祖母画过,所以不许任何人打扰他。

    太子殿下一气呵成,韩子仁端着茶点进来,给即将熄灭的火盆加炭。

    除夕节前的最后一个休沐,三公主想去看看她的府邸。刘彻不同意,三公主就找她弟。太子答应跟着他小阿姊,刘彻才勉强同意。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三公主女扮男装。

    三公主很早以前去过东西市,她还有印象,马车从东市附近穿过她又要去东市。太子白了她一眼。三公主揪住他的耳朵:“去不去?”

    “等过几个月嫁到张家你还不是想去哪儿去哪儿?”

    三公主仔细想想,很有道理。

    “别掀车帘。”太子见她想把整个车帘掀开,慌忙抬手按下去。

    三公主瞪他:“我是你阿姊!”

    “你这么厉害怎么不自己求父皇?”太子问。

    三公主蔫了。

    休沐日人多行路难,太子闭目养神好一会马车才到石邑侯府。

    这宅子原是现成的。刘彻给二女儿选府邸的时候叫人一并买的。盖因吴蛮子无依无靠,单凭军功得到的封赏并不能够令他拿下有花园池塘的大宅子。

    休沐日,张汤的几个儿子都回去了,一家人团聚,所以宅子里只有匠人。随太子出来的小黄门过去敲门,递出他的出行令牌匠人就知道看起来十五六岁的少年是当今太子。至于另一个,太子有很多表兄,是他表兄吧。

    匠人不敢好奇,打开门就去做事。太子随三公主前前后后看一圈,三公主感觉累了,太子才说:“可以回去了吧?”

    三公主满意地颔首。

    到车上她跟太子弟弟感慨:“嫁到张家也挺好。要是嫁给襄表兄或者昭表兄,姑母定然不许我自己装修宅子。”

    “这是自然。姑母会认为你还没嫁过去就想同她分家,亦或者看不起她置办的东西。”

    三公主点头:“张汤夫人肯定不敢过问我的事。”

    “张汤犯了事,张安世纵然聪慧也别想娶个门当户对的女子。这种情况下能跟皇家结亲张家可谓求之不得。还有一点,你嫁到张家至少可以确保一点,张汤百年之后张汤以前得罪的那些人不敢整治他儿子。”

    三公主:“他太过了。连颜异那样的人都差点被他害死。”

    此事她是听皇后说的。

    卫子夫看起来从不过问朝政,但她手里有兵权,她接触不到外面的人,她的人可以。她是位极其聪慧的女子,偶尔把她的人叫到椒房殿问几句,也能推测出大概。

    兴许夫妻二人早年一起抱头痛哭的缘故,也许跟两人都担心太子随仙人修仙,反正只要跟太子有关的事,夫妻二人甚少瞒着彼此。

    “以后切莫在张安世面前说这些话。即便他的父亲没有一点优点,也是抚养他长大的父亲。全天下人都可以骂张汤,唯独身为儿媳的你不可以。”

    三公主禁不住打量弟弟:“你怎么连这事都懂?”

    “将心比心。”太子白了她一眼。

    刘彻有很多缺点,太子本人也烦,比如他坐山观虎斗,比如他一段时间不提打仗就心痒痒。太子可以跟亲人一起打趣老父亲。可谁要认真了,太子定会反唇相讥。

    太子前世就有这个毛病。他若真冷的跟一把剑似的,心里眼里只有自己,他师兄师姐才懒得拽着他出去历练。

    三公主朝他额头上戳一下:“就你懂!”

    太子移到马车另一角,离她远远的。

    姊弟二人一到宫里就变天了。

    太子本想去椒房殿用午饭,看到天空黑压压的,未央宫空旷,北风跟狼吼似的,瞬间决定回太子宫。

    刘彻体谅儿子监国辛苦,虽然缺了几个月课,也没叫他跟朝臣一天放假。

    翌日清晨没下雪,太子想着下午不必跟太傅读书,可以玩到傍晚再回来,就令人备马,去长平侯府找卫伉。

    卫青夫人纳闷:“据儿,不冷吗?”

    “身上热了就不冷了。”昨日若非三公主要出去,他昨日就来找卫伉了。

    卫不疑拉着母亲的手撒娇。

    卫青夫人一脸无奈:“穿厚点。中午还回来吗?”

    太子微微摇头:“听陈家表兄说西市新开了一家南越风味的食肆,我们过去常常。”

    “不许点鱼脍!”卫青夫人提醒。

    太子想也没想就应下来。一行人从东边城门出去就往南去——打猎。

    虽然天寒地冻很多凶兽都躲进洞了,但野地里依然能打到猎物。其实也是地广人稀,这个时节富人不出来,穷人没有弓箭,没人打猎的缘故。

    午时三刻左右,一行人弄到许多东西。太子把东西一分为二,一半送去长平侯府,一半给他父皇母后送去。他两手空空,潇潇洒洒去西市。

    太子领着两个表弟到食肆门外,正准备进去,听到一声“王公子”。太子头皮发麻,令两个表弟先进去。卫伉循声看去,惊得睁大眼睛,接着想起什么,用手肘捅一下表兄,冲他挤眉弄眼。

    太子朝表弟脑袋上一巴掌。也想调侃他的卫不疑见状立刻朝屋里跑。太子瞪一眼大表弟,卫伉不敢看热闹。

    太子找身后的小黄门,小黄门一脸无奈,谁能想到来西市还能遇到她。再说了,谁出来跑马打猎带女子的荷包啊。

    太子无奈地微微叹一口气,硬着头皮迎上去两步:“姑娘的荷包我忘记带了。”

    女子闻言肉眼可见的失望,但她不想接受,明知故问:“公子此话何意jsg?”

    “姑娘有所不知。我虽然看起来高,实则才十六。不,过几个月才满十五周岁。不久前才去大学读书。父母不可能同意我这么早定亲。我知道女子十三岁便可议亲,十五岁还未定亲就要交税。在下不敢耽误姑娘。”

    女子莞尔一笑,仿佛乌云散去,百花绽放。

    绕是太子见多了貌美的女子,见状也忍不住暗暗感慨一句,好美的女子。

    “姑娘,您就是再等在下两年,家中父母也很难同意。”

    那女子问:“公子问过家中长辈?”

    太子下意识说:“还没——问不问都一样。”

    “公子不妨问问家中长辈。”那姑娘见太子眉头微蹙,像是很不耐烦,“婚姻大事应当听父母的。公子父母倘若不同意,公子可当从来没有见过我。”

    太子点头:“家里事多,年后很忙,我会叫小奴告诉你。”

    那女子顿时笑颜如花。她还想说什么,忽然转过身,又转过来福了福身朝西边走去。

    侍卫和宦官靠近,顺着女子的背影看去,那边有两名男子从铺子里出来,左右张望,像是等什么人,等那名女子过去,二人笑着迎上去。观其年龄和相貌,应该是她的兄长和弟弟。

    小黄门好奇:“公子,你们说什么了?那位姑娘怎么一会儿难过一会儿笑啊。”

    太子真想直接说她不配。

    可论家世,世间没人比卫家出身更低。那女子气质远不如皇后,但比二十年前的皇后美。这点是公孙敬声和昭平君说的。那女子看家世应该比以前的卫家好一点。她只是跟寻常女子一样送个荷包,没犯法,也没逼太子娶她,太子真说不出那么刻薄的话。

    太子瞪他一眼,转身进去。

    卫伉拍拍他身边的位子:“表兄,这里,这里。”

    太子到他身边坐下:“点菜了?”

    “匈奴牛肉炒米饭?”卫伉指着伙计,“他说今早宰杀的公牛,很是新鲜。点炒饭还送牛肉汤。表兄,我好久没喝过牛肉汤了。”

    太子转向伙计:“据我所知,匈奴牛肉很稀有,几乎都被城中贵人包了。你们用的不是耕牛吧?”

    “公子,就是给咱们个脑袋我们也不敢宰杀耕牛。真是匈奴牛。公子一吃便知。”

    太子点头:“有牛肉炖菜吗?”

    “有,但一份只有几块肉。”

    太子要三份。卫不疑要吃鱼脍。伙计立刻告诉他还有油炸大虾,大虾来自东海,接着转向太子,“公子,这一份很多,要不要尝尝看?”

    太子点头。随即又点几个菜和一个猪肉丸子汤就令伙计下去。

    卫不疑一边回想一边数:“这才几个菜啊?够我们吃的吗。”

    “吃完再说。”太子心情不好。

    卫伉见状也不敢问那位姑娘怎么走了。

    鱼脍和大虾送过来,卫不疑傻眼了。盘跟脸盆那么大。卫不疑吃过鱼脍,他看一下肉的分量就知道是一整条鱼,没有缺斤短两。大虾不多,二十多个,可是虾很大,虾身也有卫伉中指那么长。

    牛肉确实不多,一份四五块肉,还是用盛饭的小碗装的。三份加一起不够卫伉塞牙的。炒米饭不少,每人可分两碗。猪肉丸子汤的猪肉味道很好,是吃干粮青草青菜长大的。丸子汤用盆装的。只是米饭、鱼脍、牛肉以及汤就够三人用的了。

    太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弟弟:“吃吧。”

    卫不疑咽口口水:“这家掌柜的能赚到钱吗?”

    太子:“这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知道你吃不完。”

    卫不疑端起饭碗,准备鸡蛋里面挑骨头,隔壁传来开门声。他怎么忘了,左边是他和兄长的随从以及小黄门,右边是一些侍卫。

    卫不疑端着两盘在家时常可以吃到的菜就往外走。卫伉就要喊他,太子给他夹一只大虾:“用饭。”

    “表兄!”卫伉吃不下去,“哪有给人送回去的道理。他也太胡闹了。”

    太子差点呛着,慌忙别过脸,指着左右。

    卫伉不明白,想问什么,眼角余光看到弟弟进来,“菜呢?”

    “给他们了。”卫不疑朝左右看看,“跟父亲学的。”

    卫伉愣了愣:“父亲教你这样做的?”

    “父亲行军打仗途中经常同兵卒同吃同住。你忘了?”

    卫伉终于明白过来:“给他们了?”

    “对啊。这么冷的天陪我们打猎,我们总要有所表示吧。”卫不疑嫌弃,“连这点都不懂。”

    卫伉想打弟弟。

    太子拦住:“天冷,再不用一会就凉了。”

    天冷昼短夜长,他们用过饭歇片刻太阳就偏西了,明显感觉冷。

    太子请食肆厨子给他们煮一个锅姜汤,一人一碗喝得身上暖暖的才回去。

    翌日,卫家兄弟没生病,太子也没生病。

    除夕将至,刘彻不许儿子往外跑。

    太子也怕再遇到那名跟他很是“有缘”的女子,暂时也不想往外跑。

    正月十二,太子令认识那名女子的小黄门去东市。小黄门到东市牲口行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那名女子就跟几名女子一道过来了。

    小黄门把荷包还给女子。女子拿到手看一下,很是失望。小黄门怕她哭了,慌慌张张说:“夫人叫公子好好读书。”

    那女子点头:“王公子还说什么了吗?”

    “公子不敢耽误姑娘。”

    “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吗?”

    小黄门下意识摇头:“这,公子没说。公子,公子应该也不在乎家世。我们家几位姑娘都是下嫁。”

    “多谢这位公子告诉我这些。”

    小黄门总觉着误会了:“我——我们家姑娘十八九岁才定亲,公子只会更晚。姑娘,您还是别等了。”

    “等不等是我的事。哪天在街上碰到王公子携妻同游,我也是无怨的。”

    小黄门不禁挠头。

    随女子同来的几个女子连连点头。

    可真固执啊!小黄门见状终于明白太子殿下为何头疼不想提。

    “该说的我都说了。姑娘,后会无期!”小黄门拱手道。

    女子的几位同伴轻笑出声。小黄门朝寄马处跑去,随后牵着马往城外去。那几名女子倍感奇怪,随即转向她们的好姊妹,“王公子家不是在北边皇宫附近吗?”

    送给刘据荷包的女子沉思片刻:“他回茂陵吧。”

    “茂陵也该往西啊。那边是秦岭方向。那王公子难道不是太后侄孙?”一名女子担忧道。

    看起来较为机灵的女子摇头:“谁敢冒充太后侄孙?要冒充也是冒充大将军的儿子。大将军之子不比太后侄孙高贵?他还是冠军侯弟弟,皇后的亲外甥。”

    很是担忧的女子想想此话:“有道理。自打太子殿下冒充“卫大公子”,如今谁还敢用假身份?”

    那名女子打开荷包,拿出里面绣着姓名的手帕。另外三名女子见状不敢相信,手帕还是好姊妹叠的那样。这说明那位王公子自始至终就没打开过。

    她们当中唯一一位定亲的女子道:“这样你还等?”

    第204章 人傻钱多

    刘据见小黄门苦着一张脸进来, 顿时有个不好的预感:“那女子怎么说?”

    小黄门真说不出口:“她的意思她心悦殿下是,是她自己的事。”

    韩子仁不禁问:“此话何意?”

    “就是这个意思啊。”小黄门偷偷瞄一眼太子殿下,太子眉头微蹙, 小黄门心里打鼓,小心翼翼地说:“那女子好像听不懂人话。”

    太子收回思绪,转向他:“不必管她。孤已经仁至义尽了。”

    小黄门惴惴不安地看了看韩子仁和吴琢, 殿下当真不在意吗。

    刘据懂得如何拒绝女修,却不知如何拒绝凡尘女子。是以他才显得格外在意。而他从来不是优柔寡断之人, 说完他就起身回寝室换衣裳。

    吴琢和韩子仁跟进去伺候他更衣。

    韩子仁忍不住多嘴:“殿下, 以后这样的事怕是会时有发生。”

    刘据扭头瞪他, 眼神示意他再说一遍。

    “您先别恼。奴婢在民间生活多年, 很是清楚在温饱面前情爱不值一提。您对外的身份虽是太后侄孙, 但也是皇亲。从贫穷的母家嫁到富裕的农家也不如在你身边当个婢女。贫民自愿进上林苑为奴为的什么?正是进去至少可以有房住有衣穿。就算吃不饱也不至于饿死。变成奴隶还不用交税。陛下身为天子不会随意打杀奴仆。公卿世家可说不准。”

    吴琢接道:“比如小霍公子的前未婚妻。她的婢女不就被打死了jsg吗。上林苑有了主事水衡都尉, 无论谁犯错都会由他交给廷尉。廷尉自当依法判罚。如果是手脚不干净,也就进去蹲几年。赶上大赦可能几日就出来了。平民虽然斗大的字不识半口袋, 可不等于他们蠢。”

    韩子仁赞同:“你是皇亲,她兴许只求入府为妾。倘若猜到您是太子, 她们真不介意只当个小宫女。去年陛下要把宫中无用之人放出去的时候, 您问过枇杷、樱桃等人。她们不像奴婢和吴琢出去没活路。她们几个这些年存了不少钱,还会织布做衣, 出去以后可以到蓝田或别的地方买几亩地, 置办一处宅子, 还能买两个奴仆。为何不想出去?”

    刘据:“樱桃以前的月钱都给她父母了。”

    韩子仁好笑, 殿下也说以前啊。

    “樱桃出去以后得交税, 赶上天灾颗粒无收, 她轻则为人洗衣,自己织布拿去卖, 重则还得自卖为奴。她们无依无靠不敢赌。家里因为得了她们的钱做点小买卖赚到一些钱的女子去年几乎全出去了。”

    刘据眉头紧皱:“你是说随着我长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我示好,不止是对我颇有好感?”

    韩子仁点头:“有人为了衣食无忧,有人是为了给父兄族人谋条出路。您虽然不能插手朝政,可把他们安排到博望苑也足以令他们家衣食无忧。”

    吴琢:“还有一点,在外人人都敢折辱他们。到了博望苑,即便是个看门的也没人敢动他的家人。因为他可以求您为他主持公道。在外虽然可以上告廷尉,可要是对方跟郭解一个德行呢?”

    早年刘彻令豪强前往茂陵,有小吏认为郭解当迁,郭解就想请卫青为他求情。卫青没管这事,郭解不得不迁,他的侄子因为这点就把那名小吏杀了。

    纵然小吏公报私仇,可他也罪不至死。

    小吏家人上书状告郭家,甚至没等朝廷官吏徇私舞弊,告状之人半道上又被杀了。

    虽然后来郭解被处死,可如今关中依然有很多游侠。朝廷管一管,他们安分几年。朝廷不管,刘据明显感觉到他们又开始惹事生非。

    早几年东西市一派祥和,这一年来刘据每次出去都能遇到流氓或一走三晃扛着剑的浪荡子。

    “孤变成香饽饽了?”太子皱眉。

    韩子仁:“您一直是香饽饽。以前您年少,没人敢直接找你,怕被陛下责罚。以前您年少,向您示好也是陪你赛马踢球。如今可以给您送伺候的人,也可以请您喝酒看百戏,甚至听歌看舞。”

    太子好烦啊。

    “以后我还能出去吗?”

    韩子仁:“出去自然可以出去。只是不能跟以前一样,隔三差五去东西市。”

    刘据本想换一身利落的衣袍出去,闻言示意韩子仁扣上腰带。

    “不换了?”韩子仁问。

    刘据摇头:“不换了。去茶室。”

    公孙敬声和昭平君联袂而来。

    刘据听到脚步声,扭头看去,二人脱掉鞋步入茶室。小宫女送上线毯。天气冷,二人也没拒绝,盖上腿脚,接过太子递来的茶水。

    太子好奇地问:“休沐不回家来我这里做甚?”

    昭平君:“你跟那名女子说清楚了吗?”

    太子点头:“怎么了?”

    “说清楚了就好。”昭平君放心下来,“那名女子虽然身段相貌都很出挑,但她可不像在你面前表现的那么容易害羞。”

    太子不禁问:“何出此言?”

    公孙敬声:“他们一家皆能歌善舞。”

    太子脱口而出:“倡门?”

    昭平君点头:“时常抛头露面,不怪她如此大胆。”

    太子摇头:“胆识跟出身并无关系。你以前眼界也不高。招猫逗狗就觉着自己不得了,多带几个奴仆就觉着自己风光无二。”

    昭平君张了张口,一时竟发现无法反驳:“……我就不该来!”

    公孙敬声按住他的肩膀:“消消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真话向来不中听——”

    昭平君抬手甩开他的手臂:“幸灾乐祸?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七八岁大的时候什么德行。”

    “我现在也很缺德。”公孙敬声此言一出,昭平君差点噎死。公孙敬声笑着说:“我伯父伯母说的。”

    昭平君瞪他一眼,捏一块点心当成公孙敬声咔擦咔擦恶狠狠吃下去。吃完不解气,嘴里嘀咕,“早知道我自己来了。”

    “我跟你过来可不是因为这事。据儿,我觉着得跟你说一声。听你嫂子说,老宅那边的人隔三差五去找我母亲叙旧。你也知道他们什么德行。虽然暂时只是闲聊,但那个女子的事让我觉着她们在打你的主意。”

    倘若没有吴琢和韩子仁先前那番话,太子会问,关我何事。

    “你堂妹不是都成婚了吗?”

    昭平君:“还有一个,今年十三岁,正好议亲。”

    公孙敬声点头:“不过我觉着不一定是给你送女人。”

    昭平君惊呼:“送男人?!”

    公孙敬声顿时想把他的嘴堵上:“你脑袋里就不能有点别的?”

    “你说,你说!”

    卫孺碎嘴,上午聊东家,下午聊西家。也许不知跟儿子儿媳聊什么。她识字不多,儿媳懂得诗书她不懂。儿子懂得朝中大事她也不懂。卫孺也怕儿子生气,公孙敬声一怒,六亲不认。所以就说些他们可能感兴趣又不至于发生口角的事。

    托了她的福,公孙敬声知道,张贺时常从博望苑往家拿东西。那些东西公孙敬声也知道,比如博望苑杀猪,给他一个猪耳朵,或者两个猪蹄,亦或者一块猪肝,一盆猪血等等。

    张贺做事尽心,这几年帮太子赚了不少钱,这些都是太子赏他的。好比果子熟了,张贺挑最大最好的给太子送去,太子就会让他挑出一些不好卖的赏给博望苑诸人,他自己也可以挑两斤慢慢吃。

    虽然很让人羡慕,但他一个月得的东西也没有以前博望苑主事一次拿得多。

    张汤被贬后,张家次子还能尚公主,有些人就认为不止张汤以前对天子忠心耿耿,还因为张贺是太子心腹。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姊妹自然要嫁给自己人。

    公孙敬声:“我有几个堂兄弟一直嫌官职低,俸禄只够喝酒吃菜的。我觉着伯父婶娘也希望他们去博望苑当差。一早一晚给你送吃的用的,你见他们尽心,只会把他们调到身边。”

    昭平君不禁说:“你伯父叔父倒是好打算。等他们到了据儿身边,以后再想把女儿送进来甚至不需要经过你或公孙太仆。”

    公孙敬声看向刘据:“此事你怎么看?这跟你娶妻一样。你不可能不娶妻。以后身边也不可能只有现在这几个人。”朝外看去,“那两个经常随你出去的小黄门,出身商贾,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舒坦吗?听说他们家长辈托了好些人,又是修桥又是铺路才把人送到你身边。为的不就是以后入仕。”

    这一点昭平君赞同:“仔细办差很有可能官至九卿。舅舅还是太子时的侍从官,就我知道就有两人官至九卿。”

    其中一人正是公孙敬声的父亲。

    也不怪公孙家其他人不求到天子跟前,而是盯上太子殿下。

    刘据朝外看一眼:“他们很是尽心。在我身边这些年不曾惹过事。知道我不喜欢底下人嚣张,他们应当也提醒过家人。我常去食肆茶馆也没听有人仗着太子的势欺负老幼。”

    公孙敬声:“那俩也不够。韩子仁和吴琢不错,但他们是阉人。”

    “以后再说。”太子安慰他,“不必担心。以前他们可以托人花钱到我身边,那是我年幼,日日在宫里读书习武,除了照顾我无事可做。以后孤忙了,自然不许他们这样运作。”

    公孙敬声:“你待下宽厚,他们也有可能利用你这一点。”

    太子:“我又不是他,人傻钱多,谁都敢哄他。”淡淡地瞥一眼昭平君。

    昭平君气炸了:“我又怎么了?谁人傻钱多?!”

    太子眉头一挑:“以前你经常带一群人出入酒肆茶馆,哪次不是你出钱?”

    第205章 仁至义尽

    昭平君很想说“我有钱”。好在他如今稳重多了, 所以忍住了。只是脸色憋得有些jsg让人不忍直视。

    公孙敬声见状又想幸灾乐祸。然而他还没笑出声就收到了死亡凝视。

    太子真怕他二人打起来:“开个玩笑。”

    昭平君转头瞪他:“不好笑!”

    “不说这事。”自家亲表兄,太子不介意退一步,“我身边的人我自有分寸。再说了, 虽然母后好脾气,无论大姨母说什么她都不生气,但不等于她任人唯亲。”

    公孙敬声:“伉弟不小了。”

    太子抿一口茶, 微微摇头:“自家亲戚都在我身边以后我想知道点什么事都得托外人打听。”

    公孙敬声点头:“这倒也是。我不跟着少府做事,你想知道少府的情况就得找外人。外人哪有自己人可靠。咱们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昭平君不禁说:“原来是这个意思啊。”他又认真琢磨琢磨, “有道理。我随霍光处理奏章, 虽然地方上的奏报都是封好送来的, 我们看不见里面的内容, 可京城的奏章没上封印。你一向聪慧, 仅凭一份奏章也能见微知著。你三舅和小舅随大农令做事, 国库有多少存钱你一清二楚。”

    公孙敬声按住他的肩膀:“昭平君,几日不见, 刮目相看啊。”

    “滚!”昭平君移开他的爪子,“卫伉擅长什么?”

    太子愣了愣, 干他何事啊。

    “不好说?”

    太子能说不知道吗。

    “你该知道无论写辞赋还是行军打仗, 极有天赋的人都寥寥无几。”

    昭平君不知道:“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文不成武不就?”

    “父皇身边有多少郎官?不说别人,只说你的同僚, 你觉着谁以后有机会官至公卿?”

    昭平君挨个过一遍:“霍光!”

    “朝中不能只有霍光一人?认真办差, 能把父皇或上峰吩咐的事做好就好了。”

    公孙敬声:“能做好也不易。他要懂得辨是非, 知人善用。”

    太子:“所以我也不知道卫伉擅长什么。毕竟他还是一名太学生。”

    昭平君明白了:“倒是我心急了。”

    “伉弟看起来不善领兵, 但也不能说他平庸。朝中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军, 可是除了舅舅和表兄哪个不是一到草原就迷路?百步穿杨有什么用。又不是个人比武!就算不懂兵法, 只是不迷路一点也比他们强。”太子觉着无趣,“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不说也罢。”

    公孙敬声:“确实,现在不等于以后。他十几岁的时候隆虑公主还要给他买命呢。当年谁不说陈家上梁不正下梁歪。”

    此话昭平君无法反驳。

    太子令人把他的围棋拿过来。公孙敬声给昭平君使眼色,昭平君苦着脸把茶几上的点心移到一旁。太子好笑:“又不是叫你上阵杀敌。”

    “棋盘如战场!”昭平君真不想看着他苦思冥想的一步棋被太子不假思索的封死。

    太子一心二用,昭平君还是输了。昭平君起身叫公孙敬声陪他下棋,他喝茶吃点心看热闹。

    二人到时已经临近午时,两局结束庖厨飘来肉香,昭平君顿时觉着他手里的点心不香了,令小宫女撤下去。他把六博棋翻出来跟太子堵运气。

    太子今日运气不佳,他又用左手掷点,以至于连输三盘。昭平君扬眉吐气,挽起衣袖:“再来!”

    公孙敬声没眼看,逗孩子一般的玩法也能叫他兴奋。公孙敬声微微摇头,出去透透气。

    两人难得跟家人一聚,饭毕也没在太子宫停留,回家逗孩子或陪夫人品茶。

    太子午睡醒来就令人带上他的大作前往东宫。

    早在年前太子就把他给太后准备的画装裱好了。天冷东宫远,太子不想去,还有那位女子的事横亘于心,他也没心思哄长辈开心。

    今日荷包还回去了,偏偏平阳公主和南宫公主都在东宫。太子不禁后悔出门忘了看黄历。

    太后不知道孙儿不想见到她们,一直认为年幼的太子跟年长的公主无话可说。公主的夫君跟太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太子不喜欢去公主府也实属正常。

    太后笑着喊:“据儿来了?快进来。”

    太子会装,精明如平阳公主也不知道太子烦她。也许是因为曹襄爱找霍去病玩,这点让平阳公主认为她家跟卫家关系甚好。是以每年太子的生辰礼物都由她亲自过问。

    平阳公主笑着问:“太子今日休息?”

    太子颔首:“姑母。”转向南宫公主喊一声“姑母”,随即问:“您二位上午来的?”

    平阳公主微微点头:“在府里也没有什么事。”

    太后看到太子身后的韩子仁抱着一个东西,“据儿,你的人拿的什么?”

    太子转身拿过来,韩子仁躬身退到殿外。太子没有急着过去:“祖母要不要猜猜看?”

    “你那么多鬼主意,哀家可不敢猜。省得你嘲笑哀家。”太后睨着他埋怨。

    太子笑着递过去,太后吓一跳,拿到手里禁不住眨了眨眼睛,又摸摸自己的脸。两位公主很是好奇,出什么事了吗。

    二人相视一眼,移到太后身边也吓一跳,木板上铺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人头像,跟太后一模一样。平生头回看到这种画作,饶是平阳公主八面玲珑此时此刻也词穷了。

    太后回过神来很是激动,一手搂着画一手拉太子。南宫公主退后,太子过去,太后搂着他夸:“好孩子,怎么什么都会啊。”

    “祖母,好看吗?”

    铜镜模糊,水面清透,无论用镜还是用水都很难看清自己的面容。太后此生第一次清楚地知道她原来长这样。

    太后想点头,可当她看到画上的皱纹:“好看什么,老了。”

    太子见她满眼笑意的抱怨就知道她很满意:“其实年前孙儿就画好了。可是给您一张纸,总觉着过于寒酸。如今这样祖母可以放在榻侧,也可以放在梳妆台前。”

    “好,好,祖母明日,不,今日就放在榻侧。”太后又忍不住看看她的自画像。

    太子起身到一旁坐下。两位公主一左一右到太后身边,夸这幅画传神。虽然有些夸张,但赞叹的语气是发自内心的。

    太后看尽兴了令掌事女官送去她寝室,两位公主又忍不住夸“母后好福气,有个这么了不得的孙儿。”

    “羡慕吗?”太后很是得意。

    那副画远不如金簪玉镯贵重,用的纸甚至只是寻常竹纸。可谁能想到这样画啊。寻常人也不敢这样画。盖因如今官府捉拿犯人皆是把犯人的长相画在纸上发往各地。画画的人如果不是太子,无论谁收到这样一幅画都会忍不住怀疑,他是不是诅咒我出事,亦或者被认为晦气。

    官府通缉犯人往往寥寥几笔画出犯人的特征。太子不一样,他用胭脂,还有彩色宝石磨成的粉点缀,甚至连太后喜欢的发簪耳坠都画出来了,太后自是只有欢喜。两位公主自然真心羡慕。

    平阳公主看着太子说:“羡慕啊。可惜襄儿什么都不会。”

    太子端起抿一口茶,慢悠悠说:“襄表兄孝顺。不像我,父皇时常骂我逆子。母后没少埋怨我不懂事。”

    刘彻也在老母亲面前表示过逆子想气死他。太后权当没听见。她真顺着儿子的话数落孙儿,儿子又得反过来埋怨她待孙儿严苛。

    这一点刘彻的姊妹们也一清二楚。所以这些年没人敢主动招惹太子。刘彻处死不懂事的亲外甥以后,本分如曹襄也被母亲叮嘱不可惹太子不快。

    南宫公主笑道:“陛下说笑呢。”

    太子一脸满不在乎:“管他是不是说笑。父皇有再多不满也得忍着。谁叫他只有我一个儿子呢。”

    这话两位公主可不敢接,

    太后虚点点他:“这话莫要被你父皇听见。否则别看你十六岁了,他照样敢拎着鞋底揍你!”

    平阳公主重拾笑脸:“陛下可不舍得。”

    太后同她分享大汉太子真真挨过揍。闻言,太子起身:“祖母,孙儿先行告退。”

    “这就生气了?”太后不信。

    太子一脸无奈:“天色不早了。”

    太后朝外看去,不见一丝阳光,“这么快啊。那哀家不留你了。外面有风,带斗篷了吗?”

    “带了。”太子到殿外,东宫宦官为他披上斗篷。太后盯着孙儿的背影,突然说:“据儿长大了。”

    平阳公主:“十六岁了。陛下——”不敢提去世多年的先帝,端的怕太后觉着她自己时日无多,再难受的寝食不安,“快有陛下高了。”

    南宫公主附和:“是的。母后,像太子jsg这么大该有个伺候的人了。也没听说皇后和陛下给他安排什么人。莫不是忘了?”

    这事太后还真知道。前些日子刘彻外出回来太后跟他提过。刘彻表示他和皇后自有分寸。太后也不敢说“你有什么分寸”。盖因她为刘彻选的皇后没能给刘彻诞下一儿半女,帝后二人还时常起争执。刘彻自己选的皇后看起来懦弱无能,事事顺着皇帝,可她也没干过蠢事。未央宫无人不赞她贤惠。

    皇后又不必上阵杀敌,她能为皇帝生儿育女,还能打理好后宫不就够了吗。更何况皇后的弟弟和外甥乃天生的将才。

    在别的事情上太后敢发表意见,唯独这件事她底气不足,还不止一次怀疑过自己的眼光。

    “皇帝心里已有人选。”太后不希望她瞎出主意。

    南宫公主:“哪家姑娘?”

    太后的呼吸一顿,她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

    平阳公主笑着说:“哪家姑娘能叫我们知道啊。”

    “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宝物。”南宫公主觉着她的话好笑。

    平阳公主不想理她:“太子才十六。跟陛下当年比起来不小了。可陛下只有他一个儿子,哪怕只是庶妃也得千挑万选。找个不懂礼数的教坏据儿,陛下还不得跳过太子立太孙。陛下心里的人选定然不止一个。你叫母后怎么说?谁为妃谁为良娣?”

    南宫公主还是觉得她的这番解释牵强。眼角余光看到老母亲面露不快,南宫公主点头:“言之有理。”

    平阳公主起身:“母后,我们也该回去了。”

    太后抬抬手,平阳公主拽着妹妹走人。

    南宫公主到殿外就问:“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我知道什么?”平阳公主瞪他,“你少打太子的主意。那是陛下和皇后的心头肉。他身后还有卫家。卫青此人我了解,仁厚,低调不惹事。大司马冠军侯可不像他。叫他知道你给太子添堵,他敢把你家那几个小子的腿打折。”

    南宫公主嗤笑:“反了他了!”

    “不信你大可试试。”平阳公主往下走,“我敢说母后也会说打得好!”

    南宫公主不信,等她走到马车旁却不得不信。

    卫青立功自有皇帝封赏。太后想见一见“直捣龙城”的卫青是他的福气。可太后不止见了,还赏了黄金。满朝武将因军功得太后赏金的仅此一人。

    太后如此看重卫青,定然也很看重霍去病。盖因他也是位少年英才。这位还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长大的。

    半道上两位公主一阵懊恼,被太子一顿插科打诨糊弄过去了。

    正月底,平阳公主前往椒房殿探望皇后。

    二人聊家常的时候提到太子送给太后一副画,画得很是用心。卫子夫听话听音,一脸羡慕地表示,“还有这回事啊。他都没给我画过。”

    平阳公主八面玲珑,闻言宽慰她,太后乃长者,自然得先紧着太后。

    卫子夫送走平阳公主就令人把太子三日前送来的画收起来。以防以后被公主看见。

    掌事女官不禁说:“看见又如何?”

    卫子夫:“她不会因此打趣我。但她可以顺势说,她也想要一副活灵活现的自画像。”

    椒房殿诸人恍然大悟。

    是她们狭隘了。

    太子上午听政下午读书,除了早晚哪有空为公主画自画像。虽然早已立春,可早晚还得穿棉衣。她们早晚都嫌冷,何况尊贵的太子殿下。

    卫子夫令人画收起来并非担心儿子遭罪,而是知道儿子不喜欢几位公主。刘彻跟卫子夫提过一句。

    刘彻这几年不常去椒房殿,不过看在儿子的份上,偶尔也确实有事同皇后商议,夫妻二人一个月总能见两三次。卫子夫不关心朝政,刘彻也不想下了朝还谈朝政,夫妻俩也不能大眼瞪小眼,聊着家常很难避开太子。

    刘彻没提姊妹们爱引荐美人,只说儿子烦她们总是惹太后不快,时常哪壶不开提哪壶。

    以免儿子没有心理准备,让公主“得逞”。休沐日下午太子去椒房殿,卫子夫不忘给他提个醒。

    太子点头表示知道了,没说他给太后送画那日平阳公主就想叫他给她画一幅自画像。

    话说回来,经公孙敬声和昭平君提醒,整个二月太子都没敢去东西市瞎转悠。

    二月底,春暖花开,卫伉去太学前来找他,邀他去春游。

    太子也在宫里待够了,三月的第一个休沐日,太子一早醒来就令厨子准备吃的用的。巳时左右,太子在西边城门下等到表兄弟们。

    太子看着公孙敬声和昭平君很是意外:“你们怎么来了?”

    卫伉一副“快夸夸我”的样子:“我告诉他们的啊。人多热闹。”

    太子顿时想打他:“给我个惊喜?”

    卫伉连连点头。

    太子气得放下车帘。卫伉转向身边人:“表兄怎么了?”

    公孙敬声:“你太子表兄没有准备我俩的饭菜。”

    “就这事?”卫伉拿起他身后的食盒,“我准备了。”

    昭平君想打开看看,马车动了。

    长安城直西渭水河畔春日人很多。太子令马车往南拐。沿着河畔往长安城东南人少,河边小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太子就叫表兄弟们下来,驭手拉着车慢慢过去。

    往南一里左右挑个平坦地方,太子停下。昭平君铺上地毯,五人先坐下歇歇。

    卫不疑头回出来玩儿很是兴奋,早上天没亮就起了,拎着水壶走一段路累得身上隐隐冒汗,以至于甫一坐下又乏又渴,抱着水壶就喝。

    公孙敬声按住他的手腕:“热水冷水?”

    卫伉:“母亲准备的温水。”

    公孙敬声松手。昭平君打开卫伉的食盒,看到里头的东西差点笑喷,盖因全是茶点。

    卫伉不明所以:“怎么了?”

    昭平君把食盒给公孙敬声,公孙敬声看到米糕、胡麻饼,豆沙糕等等,他头疼:“伉弟,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就吃这些?”

    “不然吃什么?”卫伉不懂。

    公孙敬声转向太子:“叫咱弟长长见识。”

    “来了!”太子朝车马看去。

    公孙敬声令他的随从把太子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这次公孙敬声和昭平君什么也没准备,盖因卫伉大包大揽地表示他会准备。

    卫不疑好奇,盖上水壶盖,跪在地毯上伸手:“给我看看!”

    头一个食盒是炊饼米饭以及碗杯刀叉,第二个食盒全是肉。第三个是糕点。除了这些还有酒酿蛋以及干净的山泉水和煮水的炉子茶壶。

    卫不疑惊得张大嘴巴:“表兄,你把庖厨搬来了?”

    “不然出来做甚?”太子反问,“你家又不是没有莲池观景亭。”

    卫家两兄弟无言以对。

    “除了茶点这些只够我们仨吃的。”太子看一下昭平君和公孙敬声。

    卫伉期期艾艾地问:“那,你们能不能给我俩留一点?你们多喝点茶。”

    太子朝他脑门上一巴掌,起身朝马车走去。

    卫伉下意识跟着起来,公孙敬声拽着他:“别急!”

    “能不急吗。”卫伉拨开他的手,“太子表兄生气了。”

    公孙敬声想说没有,身着常服的禁卫递给太子一根鱼竿和一盒鱼食。卫伉不挣扎了:“钓鱼?”

    昭平君应一声“是的”,他又在旁边铺个毯子,躺下晒太阳。

    卫不疑好奇地问:“你昨晚没有休息好啊?”

    “你不觉着这样很舒服吗?”昭平君拍拍身侧的位子,卫不疑躺下,望着湛蓝的天空,听着微风拂过,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他开始犯困,“舒服的想睡。”

    卫伉想嘲讽弟弟,宦官拿着蹴鞠过来问他踢不踢球。卫伉震惊,公孙敬声推他一下,卫伉爬起来跑过去。

    公孙敬声帮太子上鱼饵:“伉弟一定认为出来春游就是踏青,累了就坐下吃点点心喝点水。”

    卫不疑举手表示正是如此。

    太子:“回家用午饭?”

    卫不疑晃悠晃悠膝盖,太子表兄又猜对了。

    太子:“所以你的随从也没准备吃的?”

    卫不疑坐起来,一副还得给他们准备吃的的模样。公孙敬声揉揉额角,“你们还真打算玩一会就回去?”

    “那,叫他们先回去?”卫不疑试探地问。

    太子点头:“只能这样。回头叫表兄送你们。凭你们几个都没给随从准备吃的,我就算一杆子下去一条鱼也钓不够他们吃的。何况你俩。”

    “我们吃糕点。”

    昭平君:“不吃烤肉吃糕点?”

    卫不疑迟疑了。

    太子揉揉他的毛脑袋:“点心是留着回去之前吃的。我们午时三刻烤肉,等到未时就吃好了。申时左右用了茶点,歇息片刻再回去,这一日春游才称得上jsg完美。”

    卫不疑心说,太子表兄好讲究啊。

    “表兄,我陪你钓鱼。”卫不疑不睡了。

    然而对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而言,钓鱼很是枯燥。他在太子身边一盏茶的时间就坐不住了。他左看看右瞧瞧,趁着太子专注河面的时候回到公孙敬声身边喝点水。随后他顺势躺下,跟昭平君一起晒太阳。

    昭平君昏昏欲睡,卫不疑呼呼大睡。公孙敬声见状从太子车里拿个线毯给两人搭上。昭平君因此睁开眼,把盖在他身上的那半也搭在卫不疑身上,他起来帮太子盯着鱼竿,叫他起来松快松快。

    侍卫宦官在远处踢球,太子这边无人说话很是安静,公孙敬声不必操心公事,也不必忧心家事,闭上眼感受微风拂面,轻声感慨:“舒服!”

    昭平君望着平静的河面也觉着内心很是安静,他听到这话无意识地点点头:“一年当中只有这时候最舒服。”

    太子倒一杯公孙敬声才烧的水:“秋日不舒服?”

    “秋日风凉风大。”昭平君摇头,“风一吹满地落叶。”

    公孙敬声睁开眼:“下次休沐还来吗?”

    太子:“下次休沐柳絮飞满天。”

    昭平君回头:“所以我才说只有这时候最舒服。”

    “看着鱼!”太子瞪他。

    什么都没准备的人不敢反驳,一看水里动了连忙甩上来。然而他顾前不顾后,差点甩太子脸上。公孙敬声吓一跳,慌忙起身拽住鱼线。

    昭平君一阵后怕,不敢再碰鱼竿。

    太子无奈:“把鱼扔桶里,钓多了再收拾。”

    昭平君不敢不从。

    收拾好鱼,又帮他装上鱼饵,昭平君一脸嫌弃地到河边洗手。拿着手绢擦擦手,准备再次躺回去,听到一阵马蹄声。昭平君朝北看去,一众人停下,牵着马朝这边来。

    昭平君拧眉:“卫伉的随从又回来了?”

    “他六个随从。这是多少人?”公孙敬声数一下,“十几人。看起来二十岁左右。应该是世家子弟。寻常人家养不起马。期门侍卫,或城中护卫难得休息一天只想从早睡到晚。”

    几名看踢球的侍卫一见有人过来就来保护太子。到跟前听到这句话,其中一人附和,“若非知道殿下不用我等伺候,反而是殿下钓鱼给我们吃,我们回家发呆也不想出来玩。”

    那些人走路很快,几人说话间他们就到十丈之外。昭平君见有个人眼熟,他转向公孙敬声:“好像有我们太学同窗。”

    公孙敬声颔首:“如果我没看错,走在中间的那个是李广的孙子,关内侯李敢之子李禹。”

    第206章 发生争执

    昭平君奇怪:“他们来做什么?”

    公孙敬声朝岿然不动的太子看一眼:“你该问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

    昭平君移到太子身边:“他们当中一定有人认识你。”

    太子盯着微风拨动的河面, 漫不经心地说:“认识就认识呗。孤还能藏一辈子。”

    “这倒也是。”如今大多数黎民百姓对太子的印象只有聪慧宽厚。这两点其实很虚,不傻都可以称为聪慧,待人不严苛就可以归为宽厚。

    至于太子这些年做过什么, 百姓一无所知。

    少数长安百姓知道太子赌术极高,也知道他与人赛马。可这两件事一旦传出去极有可能被认为太子放荡不羁。

    昭平君回到卫不疑身边躺下,翘着二郎腿, 枕着双手等那伙人靠近。

    公孙敬声同窗最先看到他。他乃皇后和大将军外甥,是以他同窗越过其他人上前见礼:“公孙兄也出来踏青?”

    “你也是?”公孙敬声拱手回一礼。

    那人颔首, 朝他身边看去:“这几位?”

    公孙敬声眼神示意几位身着常服的侍卫不必担心:“随从。你们玩儿去吧。”

    几人点点头, 继续去卫伉那边看他们踢球。

    公孙敬声的同窗朝躺在地上的人看去:“这位想必就是昭平君吧?”

    昭平君伸出一只手冲他挥挥手:“是我。”

    长安百姓都知道昭平君一向任性妄为, 也没指望他起来。这些人也不敢怪他不懂礼数, 谁不知道因为他无父无母, 太后很是疼他, 甚至不惜逼陛下升其为御史。

    有人嫌他太磨叽,移到他身边:“公孙公子, 这位钓鱼的又是哪家公子?”

    太子回头,其中几人脸色大变, 挤开友人疾步向前:“不知殿下在此, 请殿下恕罪。”

    李禹以及公孙敬声同窗等人愣住,显然没有想到太子殿下亲自钓鱼。众人回过神慌忙躬身行礼。太子抬抬手:“不必多礼。”随即转向河面盯着浮标。

    昭平君晃悠着腿晒太阳, 公孙敬声把壶里的热水灌入卫不疑的水囊中, 接着往烧水罐里倒一些山泉水开始煮茶。卫伉等人继续踢球。李禹一行见状互相看看, 难得见到太子本人走不舍得走坐也没地方坐, 一时间很是尴尬。

    有人给李禹使眼色。

    李禹胆大, 移到太子身边蹲下:“殿下, 小人也会钓鱼,您要不要歇息, 小人帮您钓鱼?”

    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

    刘据回头,见他很是面生:“你是何人?”

    “小人李广之孙,李禹。”

    刘据点点头表示知道:“不必。孤钓鱼的目的非鱼,而是享受钓鱼的过程。”

    李禹没话找话:“殿下知道小人的祖父?”

    “知道。”刘据猛然起身,李禹吓一跳,接着眼前一花,公孙敬声起来抓住鱼线,很是熟练的拿掉鱼往桶里一扔,接着上鱼饵。

    一切发生的太快,众人此时才反应过来,不是夸鱼大,就是夸太子殿下很会钓鱼。

    刘据笑笑接受他们的恭维,接着盘腿坐在地上继续钓鱼。

    公孙敬声到河边洗洗手,回来继续盯着炉火,水开了下茶以及太子爱吃的果仁等物。他同窗到他身边:“公孙兄准备的齐全啊。”

    公孙敬声微微摇头:“我什么也没准备。这些是太子宫诸人准备的。我沾了太子的光。”

    他同窗接着夸太子殿下考虑周到。

    昭平君替他们尴尬:“你找敬声老弟有事?”

    公孙敬声的同窗下意识说:“无事。”

    “那就是找我太子表弟?”

    众人不知太子在此,只是见这边人多寻思着闲着也是闲着就过来看看热闹。

    公孙敬声同窗转向友人们。

    李禹问:“我们是不是打扰殿下了?”

    太子怕公孙敬不知如何应对,也怕昭平君不会说话:“这倒没有。你们请便。”

    这些人跟霍去病等人一样出来只带匕首或防身的宝剑以及水囊和钱。春天乃牲畜繁衍的季节,不能打猎,所以他们都没带弓箭。这些人除了跑马就是比剑术、角抵,亦或者牵着马喝水闲聊。哪像公孙敬声等人,有球有茶点,还有可以躺下的地毯以及鱼竿。

    一行人的计划跟他们比起来堪称无趣。再说了,公孙敬声在一旁煮茶,茶壶旁边还放着点心,这些人也不敢在此切磋——尘土飞扬点心还怎么食用。

    公孙敬声同窗问:“好了吗?我帮你。”拿起倒扣的杯子。公孙敬声夺走,“多谢,不必了。太子殿下不渴。”随即倒在早已准备好的茶壶里。他同窗又要帮他洗煮茶的壶。公孙敬声摇头拒绝,理由河水太脏,他们带来的山泉水只够喝的。烧水罐放在一旁,等茶壶里的茶喝完了直接再煮。

    李禹身侧的友人低声问:“太子殿下和公孙敬声是不是厌恶我等?”

    “不会吧?”李禹不信,他乃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啊。

    几位郎官移到太子身侧,不敢提出帮他钓鱼,跟他感慨,今日很是暖和,很多人都出来春游。

    太子以前不了解李广就不喜欢他,全军覆没他还敢请求领兵。后来了解到他身为边关守将时抓到十几个匈奴俘虏,他还把人杀人,越发不喜欢他。太子并非同情匈奴人,也不怪他草菅人命,也可以理解李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他应该仔细审问过后,弄清匈奴喜欢在哪些地方活动,匈奴生活习性,匈奴单于王是谁等等,把人榨干再处死也不迟。

    前世渡劫失败大概就是因为他还有七情六欲,还有喜好厌恶。太子殿下不必讨好任何人,他又不喜欢自诩高贵又排外的世家子弟,自然对这些人爱答不理。

    太子颔首应一声:“是的。”

    郎官又问:“殿下喜欢春游?”

    “不冷不热也没有风,出来透透气而已。”太子道。

    郎官没话了。

    昭平君忍着笑起来叫公孙敬声给他倒杯茶。公孙敬声瞪他:“自己倒。”jsg

    在太子另一侧的郎官道:“今年风调雨顺,一定是个好年景。”

    太子朝河对面看一眼:“小麦郁郁青青,确实长得不错。”

    昭平君抿一口茶,看向李禹等人,“诸位要不要坐下?”

    李禹等人朝他看去。

    昭平君:“我们只有这两张地毯。”

    公孙敬声和昭平君坐的地毯上面有茶点茶杯等物,他们不好挤过去。另一张地毯上睡着一个少年,他们也不好打扰。李禹看到那位少年心思活泛了,“那位小公子睡着了?”

    公孙敬声:“头回出来太兴奋,一晚上没怎么睡。”

    “大将军之子吗?”在太子身边的郎官回头问。

    公孙敬声颔首:“大将军次子。”

    “会不会热?”那郎官又问。

    昭平君接道:“不必管他。叫他上车睡他非要睡那儿。”

    话音落下,太子起来。公孙敬声见状放下茶杯帮他拿鱼。李禹一行朝桶里看去,见已有四条鱼,很是意外,“钓这么多了?”

    公孙敬声点头:“整个冬天无人下河打鱼,鱼以为很安全,什么东西都敢吃。”

    卫伉跑过来。

    公孙敬声:“不踢了?”

    “喝点茶歇一会。”卫伉去河边洗洗手,就一手端着茶杯一手吃点心。李禹一行傻傻地蹲在四周越发尴尬。其中几人受不了这种尴尬氛围,互相看了看想走。

    有人见太子要歇一会,就过去为他倒茶。太子接过去:“不必伺候。你们想玩就玩儿去吧。”

    “我们也是出来散散心。在哪里都一样。”给他倒水的郎官道。

    李禹身边的人好奇地问:“听说殿下骑射得了大将军和冠军侯真传?”

    太子摇头:“孤哪能跟他们比。”

    “殿下过谦了。殿下何时想赛马尽管叫上我等。”说完又补一句,“人多热闹。”

    太子:“父皇叫嫌孤贪玩不稳重,短时间之内怕是不能了。”

    李禹好奇地问:“不知殿下可曾习过剑术?”

    公孙敬声瞥他一眼,他想干嘛?发现讨好无用,打算用真才实学令太子表弟另眼相看吗。

    太子:“练过几年。”

    “不知殿下能否赐教一二?”李禹又问。

    太子挑眉:“孤没带剑。”

    “殿下可以用我的。”

    昭平君忍不住说:“你的剑能跟殿下的比吗?”

    李禹看不上昭平君,闻言忍不住说:“此剑乃祖父的佩剑。杀的人比昭平君认识的人还要多。”

    昭平君嗤一声:“是哟。杀过俘虏的匈奴人,杀过守城士兵,杀过——”

    “你胡说什么?”李禹打断他,怒上心头,“谁杀过守城士兵?你把话说清楚。”

    昭平君揉揉太阳穴:“难道我记错了?时间一到关城门,除了有紧急军务,任何人不得私开城门。当年李将军出去回来晚了,守城士兵不开门,他后来有机会上战场,把人调到他麾下杀了。这些只是杜撰?”

    “你——”李禹听说过这事,他不认为祖父有错。

    昭平君:“无言以对?这样的宝剑也配跟太子比!”

    李禹气得一下站起来。

    昭平君跟着起来:“想打我?”

    李禹的友人慌忙拉住他,劝他消消气。

    公孙敬声推一下太子,示意他管管。

    太子:“自己惹出的事自己解决。”

    此言一出,李禹胆子上来,指着一旁的空地:“有能耐去那边,别打扰殿下喝茶吃点心。”

    “去就去,谁怕你。”昭平君朝卫伉那边去,盖因那边空地大。卫伉等人也不踢球了,昭平君的两个随从过来:“公子,出什么事了?”

    昭平君:“他要跟我切磋。你俩上!”

    李禹不敢信:“你让他们替你?”

    “我有人何必还自己动手?”昭平君一脸欠揍的样子,“你也可以叫你的这些友人帮你。”

    第207章 厚颜无耻

    李禹气得口不择言:“你无赖!”

    “你才知道我无赖?”昭平君凉凉道, “我以为这事早已人尽皆知。”

    李禹不敢相信:“你还很得意?”

    昭平君挑眉:“不用我亲自动手,我为何不能得意?”

    “你你——”李禹气无语了。

    以前跟昭平君来往的那些人也多是世家子弟,但是是不成器的世家子弟。最有出息有前途的张安世、霍光这类很得刘彻看中, 休沐日也没空出来。

    李禹一行正好不上不下,宛如半桶水。这些人不如张安世等人聪慧谨慎,可他们又比昭平君懂礼数知进退。李禹一行加一起也没有昭平君无赖。他们平日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混不吝的人物。以至于所有人都一副开了眼了的样子。

    昭平君双手抱胸, 斜着身体扬起下巴打量李禹,“哑了?”

    李禹气得抡起拳头招呼他。昭平君的随从可不是吃素的。因为昭平君以前爱惹事, 他的随从不得不学几招。单打独斗或许打不过李禹, 二人同时上去, 一人抱住他一条手臂, 李禹被困。

    公孙敬声同窗忙说:“有话好好说, 有话好好说。昭平君, 他同您开玩笑呢。”

    “我看不像。”昭平君下巴示意他看李禹的神色,“脸红脖子粗, 恨不得杀了我啊。我好怕啊。”

    李禹气得伸腿踹他,昭平君的随从把他往后拽。有人见太子当真不管, 很怕昭平君犯浑:“主要是您不该提李老将军。”

    昭平君摇头:“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

    “事实怎样谁知道?只有李老将军清楚不是吗?”劝架的人道, “李老将军为了江山社稷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昭平君微微摇头:“这么说你就错了。他当郎中令的时候没拿俸禄?他受伤立功陛下亏着他了?他首次出征匈奴几乎全军覆没, 按律当斩。陛下念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允许他拿钱恕罪, 这一点是真的吧?后来他和张骞延期不到险些害得冠军侯部全军覆没, 陛下有降罪于他?”冲李禹抬抬下巴, “你父亲关内侯哪来的?是不是大司马指挥得当, 封狼居胥山?你说他要是上一次没能回来,你父亲还能获封关内侯吗?”

    劝架的人语塞。

    有人忍不住说:“这不一定。”

    昭平君点头:“是不一定, 不一定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那人噎住。

    昭平君:“真以为行军打仗谁上谁行?不要说跟匈奴较量,”指着鱼竿,“钓两条鱼试试。可别说太子运气好,或他乃储君,鱼儿畏惧他,不敢不上勾。”

    好几个人脸色微变,像是被说中了心事。

    昭平君见李禹不挣扎了,嗤一声:“你说你是李敢的儿子,这把剑是李敢的佩剑,念在李敢杀敌有功的份上我都不说你。飞将军?迷路将军还差不多。”

    “你——”李禹暴怒。

    昭平君的随从险些没拦住他。不过也是险些。所以昭平君一动没动:“我说错了?”指着其他人,“是不是觉着我说话难听?那是因为因主将指挥不当而全军覆没死的人中没有你们的父兄族人。肉不割到自己身上不觉得疼!”

    公孙敬声同窗张了张口:“这,战场上哪有一定的事。”

    “是吗?”昭平君问。

    那人不由得想到卫青和霍去病。

    昭平君:“自己能力不足就承认,没什么。我就跟人说,我文不成武不就,只能当个监察百官的御史。叫我上阵杀敌,我得被血腥味吓死。”

    李禹脱口道:“谁跟你一样厚颜无耻!”

    “我是小人,你是君子?”昭平君以前就很厚颜无耻,比如明知馆陶公主差点害死卫青,他跟卫青的外甥公孙敬声不熟,敢直接去公孙家找人。但以前碰到李禹这样的他只会耍无赖或耍横。这几年太子和公孙敬声偶尔提醒他一二,又跟着霍光恶补知识,他如今堪称无赖中的大将军。

    李禹反唇相讥:“我不是君子也不是你可比的。”

    “去年腊月下大雪你捐了多少财物?”昭平君问,“你说你人品好,帮助过贫民还是老弱妇孺?我是小人,给很多人提供谋生的机会,你干过什么?”

    李禹张口结舌:“谁谁,谁跟你说这些?”

    “那比什么?比辞赋?擅长辞赋的人就是君子?死者为大,其实我不应该提。司马相如叫卓文君同他私奔,到了长安得陛下看重又要纳妾,这是君子所为?司马相如非君子,但他是大汉第一文豪。可见辞赋跟人品没有任何关系。不能比辞赋那说骑射,jsg你学骑射除了打打猎还干过什么?”

    李禹脱口道:“我没机会!”

    昭平君冲禁卫招招手:“过来,跟他切磋切磋。”

    宫中禁卫多是世家子弟,看在李广和李敢的份上可能跟他打个平手。怎奈今日随太子出来的这些人乃守城侍卫。京师守卫骑射功夫等等仅次于宫中禁卫和期门侍卫,他们当中虽然只有少数人上过战场见过血,但不等于他们没有实战经验。没少在街上处理闹事的游侠,醉酒的莽汉。守城侍卫辛苦,十个当中难有一个出身名门。他们恨不得趁机把目无下尘的世家子弟踩在脚下。

    纵然李禹一行不懂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能随太子出来的人一定身手不凡。李禹友人劝道:“出来玩何必呢。”

    昭平君:“合着没说你品行不端?”

    “我——”劝架的人噎住。

    昭平君嗤一声:“你们瞧不上我,觉着我运气好,是陛下的外甥,太后的外孙。我还瞧不上你们呢。至少我有自知之明!”

    不少人憋得脸通红,被“自知之明”堵得有口难言。

    昭平君:“就你们还向太子讨教?知道太子为何不跟你切磋?因为他怕把你打哭了。”

    李禹双臂被困,气得跳脚。

    昭平君转向刘据:“他们是冲你来的。迟迟不滚也是因为你,别想装聋作哑!”

    太子无奈起身:“欠你们的。多好的天气,睡觉钓鱼不好吗?跟斗鸡似的。”冲他的侍卫使个眼色。侍卫跑去把马背上的宝剑拿过来。

    太子朝蹴鞠场地看去:“去那边。会剑术的一起上。”

    李禹一行惊呆了。

    太子:“没听见?”

    “小人不敢。”有人躬身说。

    太子好笑:“说得好像你们能伤到我似的。”

    这些人还指着以后有机会出将入仕呢。要是下一任帝王认为他们文不成武不就,那他们以后哪还有出头之日。听闻此话,李禹一行不再迟疑。

    一共十三个人,其中七人自认为剑术高超。他们七人当中缺剑的就借用侍卫的宝剑。随后七人相互使个眼色把太子围在中间。太子二话不说直冲一人面门。那人没有想到太子那么快,一时猝不及防,同手同脚被太子踹倒在地。太子转身朝其中一人脖子上敲一下,那人吃痛,身体踉跄,太子伸腿一勾,对方倒在落叶之上。其他五人心下大骇,不得不认真起来。

    太子不恋战不逞强,转身绕到其中一人身后,朝起屁股上踹一脚。转眼间七人倒了三个,很难再包围太子,太子没有心慈手软,朝离他最近的人脑袋上一下,把人敲蒙了。

    有人爬起来,太子再次直冲他面门,杀气扑面而来,没等太子靠近他先退了。太子看出李禹身体强壮,他不跟李禹硬碰硬,利用自身灵活,像后背有眼睛一样吓退李禹,接着收拾其他人。七人或趴或跪在地上,一时间无法站起来,太子后退:“承让!”

    七人朝他看去,顿时一阵后怕,盖因剑未出鞘。否则他们就是不死也得见血。

    太子喊一声那名侍卫的名,抬手把剑扔给他。随后他拿起鱼竿继续钓鱼。

    卫不疑迷迷瞪瞪坐起来看完整个过程,直到太子坐回河边他才清醒。卫不疑惊叫一声跳到太子背上:“表兄,教教我,教教我!”

    太子反手朝他背上一巴掌:“先打赢你大兄再说。”

    “表兄教我我才能赢他啊。”卫不疑趴在他肩上嘤嘤嘤装可怜。

    太子:“你给我起来!”

    卫不疑不起:“你教外人都不教我,究竟谁才是你亲表弟?”

    太子回头,像看大傻子一样看他。

    “我说错?”卫不疑大声反问。

    公孙敬声想笑:“有一对七教学的吗?”

    卫不疑糊涂了,转向李禹一行:“不是吗?”

    李禹等人脸色很是难看,偏偏还不能怪他,盖因他一直在睡觉。

    卫不疑越发好奇:“大兄,不是吗?”

    卫伉:“睡饱了?”

    卫不疑乖乖点头。公孙敬声:“那过来吃点点心。等一会烤肉的时候少吃点。”

    “你是表兄,不能你少吃点啊?”卫不疑一脸不快地过去,“太子表兄准备的肉,你是表兄,我是表弟,都是兄弟,凭什么要我少吃点?”

    公孙敬声:“你烤?”

    卫不疑酱醋不分,他会烤什么。此言一出,卫二公子消停了。公孙敬声问他同窗:“你们还有事?”

    公孙敬声同窗不敢再装傻:“太子殿下,我等先行告退。”

    太子颔首,站起来,一条鱼上钩。

    李禹一行不敢信,那些鱼真不知道他是太子吗。

    钓鱼可以说他只是运气好,一对七总不能还是他运气好了吧。

    李禹一行牵着马灰溜溜离开,昭平君嗤笑:“真以为谁都得给他们面子。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卫不疑转向他兄长,怎么回事啊。

    卫伉从李禹跟昭平君起争执说起,一直说到太子跟他们切磋。卫不疑埋怨兄长怎么不叫他,害得他没能看到昭平君耍无赖。

    昭平君转向他:“你说什么?”

    卫不疑躲到兄长身后。

    公孙敬声:“你俩先别闹。据儿,你说他们回去会不会告诉亲友太子殿下剑法高超?”

    准备拎着桶去河边杀鱼的侍卫停下:“我不会。太丢脸了。”

    公孙敬声想象一下:“我大概会认命。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这是羡慕不来的。”

    卫不疑摇头:“勤学苦练可以。好比我大兄,虽然打不过太子表兄,但一定比他们那些人强。”朝李禹等人看去。李禹等人像是有所察觉,回头看到太子依然坐在河边钓鱼,公孙敬声喝茶,卫伉吃什么东西,他们的目光停在昭平君身上。

    有人扯一把李禹:“别看了。我们早该想到太子骑射能得大将军和大司马真传,怎么可能不懂剑术。”

    “他不是赌术高超吗?”有人问,“难道传言有误。”

    其中一郎官试探地问:“有没有可能太子殿下真如陛下所言聪慧过人,君子六艺样样精通?”

    没人想过这种可能。

    李禹摇头:“你们以前听说过太子殿下样样精通吗?”

    “你听说过他剑法高超,足矣以一抵七吗?”郎官问。

    李禹没听说过,“昭平君,不要让我看到他!”

    这郎官问:“你敢动他?隆虑公主不在了,平阳公主和南宫公主以及太后还活着呢。”

    李禹顿时蔫了。

    突然有人惊呼一声,其他人吓一跳,随即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冠军侯、长平侯,还有两位公主夫君以及张家兄弟,从宽阔的马路上呼啸而过,直奔西边城门。

    李禹问:“他们没看到太子殿下?”

    “兴许看见了。听说他们很少一起玩。”

    李禹:“嫌昭平君无赖?”

    几人点头,几人假装没听见,几人一脸无奈,神色各异很是精彩。

    公孙敬声见李禹一行停下:“昭平君,那些人不会在商讨怎么收拾你吧?能跟李禹一块玩的人,一定也跟他一样认为李广配得上‘飞将军’这个名号。说不定很崇拜他,以时常能见着他为荣。”

    太子见水里迟迟没有动静,拉起鱼竿一看,果然鱼饵被鱼精吃了。太子把鱼竿转向公孙敬声:“李广还活着?”

    坐在附近歇息的侍卫接道:“听家父说他身体很好,一餐可以吃四个炊饼,一大碗肉以及一碗汤。”

    昭平君:“他还想着随军出征不成?”

    那侍卫不清楚,摇了摇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事不好说。”

    昭平君嗤一声:“尚能饭否?可别侮辱人战功赫赫的老将军了。何况赵国那时候没什么人。大汉可是有两位大将军!”顿了顿,“要说校尉,赵破奴、公孙敖、吴蛮子、韩说,还有任安,等等这些还用不过来呢。何况还有一些熟悉地形的匈奴小王。比如那个什么赵信。”

    侍卫想想这些人好像都比李敢小,确实没必要用老将。

    市井传言陛下不想用他。看来此事真不怪陛下。

    卫不疑趴在兄长背上打量昭平君。昭平君奇怪:“看什么呢?”

    “你不是长安第一纨绔吗?”卫不疑奇怪,他怎么说起朝中将士信手拈来啊。

    昭平君想打他:“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确实很多年了。可这些年除了你,也就你表兄敢横于京师。你表兄还被陛下处死了。”卫不疑怕挨揍,“敬声表兄,你说!”

    太子:“你叫jsg他怎么说?他俩以前半斤八两。甚至你敬声表兄有时候比昭平君还不讲理。”回头笑看着敬声,“后一句可不是我说的。”

    公孙敬声瞪他。

    太子收回视线继续钓鱼。随太子过来的侍卫们很是好奇,公孙敬声比昭平君还野蛮?没看出来。其中一个侍卫随太子出来过好几次,跟公孙敬声较为熟稔,叫他说来听听。

    家丑不外扬。

    要搁以往,公孙敬声不好意思提。

    如今他知道有时候藏着掖着只会叫公孙家那些人有恃无恐。公孙敬声就从他伯父叔父俸禄低,但开销极大说起。一直说到他父亲要收藏白鹿皮币的时候没钱,他叫家人掏钱。没提十万钱的东西被他卖二十五万,他白白得十五万贯钱。

    侍卫们瞳孔地震,晕头脑胀做梦似的。

    公孙敬声见状不以为意地笑笑:“人善被人欺。”

    有个侍卫家世虽不如李禹,但也是自幼习君子六艺。像公孙敬声这等忤逆长辈之人,要在他们家得被逐出家门。那名侍卫问他怎么敢向长辈挥鞭子。公孙敬声朝太子看一下。侍卫陡然意识到他乃皇后和大将军的外甥。

    那名侍卫一脸若有所思。

    公孙敬声:“日后你出人头地,就算不是族长族中大小事也得先问问你的意见。”朝昭平君瞥一眼,“他父亲和伯父虽然不在了,堂兄弟以及远房兄弟还在。你问他陈家有什么红白事是不是先邀请他,甚至请他拿主意。”

    昭平君点头:“因为我如今乃御史。职位不高却是天子近臣。以后有机会位列公卿。”

    太子又钓上来一条鱼,叫他俩生火烤肉。

    昭平君不擅长烤肉,他给公孙敬声打下手。太子把鱼竿给会钓鱼的侍卫,令杀鱼的侍卫给他留两条。

    不是第一次出来春游,侍卫们回去也会跟同僚交流,所以这次没等太子安排侍卫就去捡木柴,或者帮着杀鱼,亦或者把太子车里的东西拿出来。

    卫不疑闻到鸡腿肉香不禁咽口口水:“好了吗?”

    厨子把鸡腿上的骨头去掉了,厚厚的鸡胸肉也被切成薄片,所以熟的快。卫不疑话音落下,公孙敬声叉一块鸡胸肉:“尝尝。”

    “塞牙,不吃!”卫不疑嫌弃。

    太子瞪他。卫不疑吓得接过去。鸡是清晨杀的,公孙敬声又烤的刚刚好,是以嫩的像鸡腿肉。只是不如鸡腿肉香。但这也令卫不疑很是意外,直呼跟他母亲做的一样美味。

    太子:“那你还说塞牙?”

    “我以为敬声表兄烤的肉塞牙。”卫不疑一脸讨好地笑笑。

    公孙敬声白了他一眼,把烤好的肉放入盘中,接着烤鱼。

    卫伉吃一口鸡腿肉,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微风拂过带走熏烤出来的燥热,禁不住感慨:“难怪表兄爱春游。不疑,下次休沐表兄不出来我们就去莲池边烤肉?”

    卫不疑:“父亲和母亲叫我们烤吗?”

    “我们烤他们静等着吃还不行?”

    卫不疑连连点头,可行!

    公孙敬声懒得提醒他,你们会吗。

    兄弟二人不会,差点把长平侯府的花园点着。卫青指着卫伉的额头问他几岁了。

    卫伉十四,其实未满十三岁。卫不疑就更小了。他俩哪知道火的厉害。尤其柳絮纷飞季,一个火星子也能引起大火。

    卫不疑嘀咕陛下都准太子表兄在宫里沧池边烧烤。父亲太小心眼了。卫青耳尖,顿时想把他揣进莲池里冷静冷静,“你以为陛下没数落他?”

    卫不疑眨了眨眼睛,此话何意啊。

    “陛下恨不得给他一巴掌。他说过吗?”卫青瞪他,“你只看到他潇洒快活,有没有看到他被罚站?”

    兄弟二人一起摇头。

    卫家最小的卫登不知出什么事了,认为跟着认错准没错,也摇头晃脑一脸无辜。

    卫青气结:“一边去!”

    兄弟二人转向他们准备的食材满眼不舍。卫青令奴仆去喊厨子。

    与此同时,太子没有出去,也没祸害宫里的一草一木,盖因三公主快出嫁了,他在陪他的小阿姊。

    三月的第三个休沐日,三公主嫁到石邑侯府。

    这一日张家门庭若市,张汤仿佛又是那位不把丞相放在眼里的御史大夫。宾客散尽,张汤和夫人回家,家中比以往还少了一个人,夫妻二人面面相觑叹了口气。

    许久,张汤夫人劝他休息。

    张汤躺下就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你还说陛下不管你们怎么闹?三公互相陷害还不管,以后底下人还不得上天?”张汤夫人不止一次劝他“做人留一线”。

    张汤拍拍额头:“不说也罢,不说也罢。”停顿一下又忍不住,“我今日才知道以前有人告我跟商人牟利。廷尉说的。幸好,幸好夫人和母亲时常提醒我不可与民争利。”

    张汤夫人一阵后怕,慌得坐起来:“什么时候的事?”

    “我算计庄青翟之后没多久就有人诬告我。”张汤拉一下她,“陛下当初没有追究,以后也不会追究。陛下圣明啊。”

    张汤夫人点头:“是呀。不然你坟头上都长草了。”

    第208章 宝刀未老

    韩子仁提着灯轻手轻脚步入书房:“殿下, 时辰不早了,该就寝了。”

    太子放下画笔,看着纸板上的璧人, 满意地点点头:“改日给公主送去。”

    韩子仁知道太子殿下用过晚饭就去书房画画,还不许任何人打扰。他一直认为太子殿下给陛下或皇后画自画像,虽然以前给二位画过, 但天家夫妻从来不嫌少。没有想到是给三公主画的,还是身着嫁衣的三公主。

    韩子仁令宫人准备洗脚水:“殿下怎么想到画三公主?”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太子看到他提的油灯, “近日柳絮遍地飞, 你们睡前把灯都灭了。”

    往常太子宫有些地方夜里依然灯火通明, 比如正堂, 比如门下。柳絮细软易燃, 即便门窗紧闭也有可能飘进来。韩子仁点头:“奴婢省得。殿下, 快到亥时了。”

    太子有感觉,头晕眼乏, “孤洗漱后就睡。”

    翌日,太子跟往常一样卯时起来。一人练剑乏味, 也不想折腾一天到晚得伺候他的宦官们, 太子提着宝剑前往大将军府。大将军府离太子宫可不近,太子疾步到那边身上隐隐冒汗, 此时正好跟舅舅切磋。

    卫青不想同他切磋。

    身为公主的舅舅公主大婚他自然得出席。即便跟花瓶似的站半天也辛苦。何况他还不是当花瓶。卫青昨日傍晚到大将军府随便用点面汤就睡下了。一觉到卯时他才歇过乏。

    “舅舅老了。”卫青摇头叹息, “不中用了。”

    太子盯着他:“所以呢?”

    “提不动剑了。”

    太子眉头一挑, 大将军直觉不好, 随即就看到太子扔下剑鞘, 宝剑直冲他面门。卫青认为太子外甥吓唬他, 而本能反应让他很是利落的闪身躲开。

    “大将军,这叫什么?宝刀未老吗?”小太子似笑非笑地问。

    卫青尴尬地挠挠鼻梁, “舅舅以为男人年近不惑就不行了。”

    “大将军切勿妄自菲薄啊。”太子笑吟吟道。

    卫青头疼,长得像陛下和阿姊,他这个性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啊。

    伸手不打笑脸人。太子一直笑眯眯的,卫青也不好疾言厉色:“真是怕了你了。”随即令人把他的剑拿来。

    卫青的剑法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一招一式皆可要人命。因此除了杀敌如切菜的霍去病没人敢同他认真切磋。

    太子艺高人胆大,跟卫青切磋的时候步步紧逼,卫青不得不认真应对,他还杀气腾腾的,纵然卫青知道外甥不会伤他也不敢心存侥幸。你来我往一炷香,仿佛棋逢对手,卫青满头大汗,但也痛快淋漓。

    卫青接过奴仆递来的面巾擦擦脸,很是欣慰把太子好一番夸赞。

    太子全盘接受:“舅舅,我这身功夫能随您上战场吧?”

    卫青:“这事你就别想了。”

    “不想就不想。不能杀敌还不能擒贼吗。”

    卫青心中一凛:“不许胡闹!”

    “逗您玩呢。今日有廷议吗?”

    卫青很少参与廷议,“不清楚。就是没有你也得去宣室殿批阅奏章。”

    太子无奈地撇一下嘴:“我又不是皇帝。父皇真是见不得人清闲。”

    “回去吧。”卫青身上黏糊糊的,打算令宫人烧水沐浴。

    天冷不出汗,日日沐浴易生病,太子宫厨子不会为太子准备热水。春暖花开,厨子每日清晨步入庖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开水。jsg滚烫的热水倒入浴室的缸里,盖上木盖,等太子练好剑正好沐浴,水不凉也不烫。

    今日也不例外。

    太子穿戴齐整从浴室出来,太阳才出来,“孤今日起早了。”

    “殿下昨日睡得沉睡得好吧?”吴琢问。

    太子想想:“一觉到卯时。因为太清醒孤还以为睡过了。”看着从庖厨飘出的白雾,“何时用饭?”

    吴琢:“还得一炷香。”

    太子颔首:“孤去书房。”

    昨晚太子画画铺开的涂料纸张等等,早已被韩子仁收拾干净。太子看看书架上的书总觉得都看过。他随便挑一本,令韩子仁笔墨伺候,他抄书。

    韩子仁:“殿下,您的字已成型,恐怕不能再放在铺子里卖。”

    “不卖。”太子摇头,“孤长大了,兄弟姊妹都有孩子了,有人还不止一个,这留着送给他们。”

    韩子仁:“二公主家的是位小翁主啊。”

    “翁主就不必读书识字吗?韩子仁,你不该这样想。你的家人也不能这样认为。母亲识字,通情达理,方能教好儿女。不能指望当父亲的。孤不说别人,公孙贺,五日一休,到家还得沐浴洗头,哪有时间指点敬声。也不能全指望夫子。东方朔文采如何?”

    韩子仁斟酌道:“比朝中很多人都好。”

    “可他的儿子呢?求父皇赏他儿子个郎官。东方朔自幼家贫,他很清楚寒门之子唯二的出路便是从军和读书。刀剑无情,容易战死沙场。他不舍得。所以只剩读书一条路。东方朔不希望儿子跟他一样仅凭一份自荐步入朝堂?”

    韩子仁不由得想起他自己,平日里很难见到父亲,而好不容易全家聚到一起,父亲不是考校他和兄弟们的功课,就是长篇大论一番,或说他的不易,或嫌他们兄弟不够聪慧。久而久之,韩子仁就不想见到父亲。再后来父亲不叫他做什么,他偏偏做什么,结果惹出事,不得不进宫当差。

    倘若母亲明事理,盯着他们学文习武,父亲打骂他们兄弟几人的时候母亲敢据理力争,或许他也有机会出将入仕。可惜他的外祖不是殿下,外祖家中也有些钱财,却不舍得给母亲请夫子。其实也不用特意给母亲请夫子,舅舅们识字,每日抽半个时辰教母亲几个字,三年下来也足够母亲读懂史书。

    “奴婢无知了。”

    太子:“希望女儿在婆家过的好,以后生的女儿乖巧,儿子懂事孝顺,却只教她品茶装扮,甚至夫人之间的交际手段,她如何能教好儿女?将来孤的太子妃可以不懂吃穿,甚至不懂打扮,分不清金银,乃至相貌平平,但她必须满腹诗书。”

    韩子仁:“殿下所言极是。女子不识字即便长得极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太子点点头,继续抄书。

    由于两人聊好一会,太子才写三张纸小宫女就进来禀报,早饭好了。

    饭毕,太子跟往常一样去宣室殿。

    刘彻不开口,太子就托着下巴发呆。刘彻见儿子神游天外气笑了,他可真是属木头的,戳一下动一下。刘彻随便抓几份奏表扔过去,太子吓一跳。

    刘彻好气又好笑:“看!”

    太子点头:“父皇,孩儿觉着——”

    “直接说你又想作甚。”刘彻一听到他觉着,直觉儿子想给他下套。

    太子:“前几日陈家表兄差点跟李广的孙子打起来。”

    “李陵?他俩有过节?”

    太子眉头微蹙:“李陵?李广几个孙子?”

    刘彻也不甚清楚,转向春望。春望无奈地摇头,他快五十岁了,过几年就可以出宫安度晚年了,哪有心思关心不知名的世家子弟。

    刘彻又转向另一边,跪坐在御案一旁伺候笔墨的小黄门点头:“奴婢知道一点。但不甚清楚。据说李陵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跟公孙公子以及小霍公子年龄相仿。殿下既然不认识李陵,那能跟昭平君打起来的想必是跟殿下年龄相仿的李禹。他乃李敢之子。好像比殿下大一两岁,如今十七八岁的样子。”

    太子点头:“他确实说他叫李禹,李敢之子。父皇认识李陵?”

    “李陵擅骑射,如今好像是建章监。”刘彻身边人多事多,他也记不清了,“听说很有乃祖之风。”

    太子不敢信:“您只是听说就令其为建章监?”

    “以前随朕打过猎。擅骑射还不够?”刘彻打量一番儿子,“你还指望他是个文武全才?太子殿下,不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学棋一日入门,十日就敢同朕对弈。”

    太子敷衍地点点头:“知道了。孩儿只说一句,您看您,多少句话等着孩儿。”

    “那你说李禹。”刘彻想知道到底怎么回事,有没有伤到他,也懒得同他掰扯。

    太子先说李禹一行过去的时候他正在钓鱼。

    这点刘彻清楚,他不止一次听到身边宦官禀报,太子殿下又去祸害他的莲池了。

    刘彻专心批阅奏章的时候也不喜被人打扰,听到儿子不想理李禹一行并不意外。儿子不认识他们,他们也没干过什么值得儿子另眼相待的事。

    “然后呢?”

    太子:“他向孩儿请教剑术,还说他的宝剑是祖父的佩剑,口气听起来没有一丝炫耀,但从他介绍自己乃李广之孙就能看出他确实想炫耀。孩儿的剑术您了解,我跟他打不是欺负人吗。

    “昭表兄不惯着他,他就要跟昭表兄切磋。昭表兄的剑术您也了解,比他小十来岁的不疑都能赢他。他耍无赖,叫两个随从替他,然后又说了几句,两人差点打起来。后来还是孩儿同他们几人切磋一番,把他们打服了此事才算善了。”

    刘彻嗤笑一声:“李广的佩剑?李广真舍得让出佩剑也是给李陵。”

    “孩儿当时又不知道他还有个孙子。应当是李广以前用的剑。比如‘七国之乱’的时候用的剑。也许是他驻守边关,斩杀来袭的匈奴人用的剑。”

    刘彻:“有可能。你想说什么?”

    “孩儿觉着这些世家子弟好像知道不需要努力早晚能入朝当差。”太子看着老父亲问,“不是吗?”

    刘彻不答反问:“你究竟想说什么?”

    第209章 修考场

    朝中只有那么多官职, 寒门子弟上来,世家子弟自然只能在家混吃等死。

    太子往两侧看看,没有郎官也没有侍中, 只有黄门和小黄门。

    刘彻无语:“知道你一贯口无遮拦,朕令他们不必伺候。想说什么直说便是。”

    “父皇炼铁冶金需要能工巧匠,改进造纸技术也需要能工巧匠, 打造兵器也需要是不是?”太子问。

    刘彻拿起朱笔继续批阅奏章。

    太子按住他的手臂:“说说说,我说!孩儿记得父皇以前曾下旨征召过天下贤良方正以及有才能的人。那次多是儒生, 擅辞赋。父皇这次可以加上匠人以及擅骑射之人。”

    “上林苑用不了那么多人。”

    太子:“您不必骗我, 我知道如今很多地方都有炼铁的高炉。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您完全可以根据匠人籍贯就近安置。”朝外面看去, “宫中侍卫也该换了。您没见过泰山的巍峨, 没有登上华山之巅, 时间久了便会认为名山大川都跟秦岭一样。你认为李陵善骑射,有没有可能只是您身边善骑射的人少了?”

    刘彻拿起奏章朝他脑袋上一下:“教训起老子来了?”

    “你就说是不是?”

    刘彻瞪他:“朕还没老糊涂!”

    “我知道朝廷每年都会在陇西、天水等地选良家子, 民间称其为‘六郡骑士’。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父皇自己算算这些年废除了多少封国?大汉之大何指六郡?长江以南人矮,黄河两岸人高大, 可河北也不是人人高大, 南越也不是人人矮小。南方多山,他们不擅长骑马, 可大汉边患也不止匈奴。您之前不是令人在什么地方练水兵?南方多雨水, 靠海靠河而生, 水兵多用南方人何须辛苦训练?”

    刘彻打量他:“谁说太子不关心朝政?这不是挺关心的吗。”

    “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太子瞪他。

    刘彻伸手撸一把儿子的脑袋。

    “我都十六岁了!”太子气得拍案。

    刘彻敛起笑容:“你也说大汉不止六郡。这些人到了长安如何安置?”

    “一股脑儿涌入长安?父皇傻——”太子把余下的话咽回去, “匠人这个时节选拔。骑射功夫八月比试。三月到八月文章辞赋随时可以送jsg往驿站, 由驿站送往长安。”

    刘彻:“你替朕看?”

    “也可以。”太子点头, “上午看文章,下午跟太傅读书?”

    刘彻反问:“你说呢?”

    “孩儿才十六, 书还是要读的。”

    刘彻勉强满意:“朕没空考校什么匠人,看什么骑射比拼。”

    “孩儿愿替父效劳?”

    刘彻:“那就这么定了。”儿子应的干脆,以至于他总有种不好的预感,“你不会到那时嫌累撂挑子不不干了吧?”

    太子殿下二话不说,同他击掌。

    刘彻转向春望:“回头告诉百官,明日高门殿廷议。”

    “父皇不愧是大汉英主!”

    刘彻瞥他一眼:“你的这些迷魂汤还是省省吧。”

    “父皇,三年选一次如何?”太子试探地问。

    刘彻嘲讽:“你是真会顺杆爬啊。你哪是太子,猴儿还差不多。”

    “寒门子弟没有别的出路,唯有文和武。朝廷三年选一次,有点钱的人家都会叫儿子学文习武甚至送去匠人家当学徒。一百个人中难出一个校尉,可要有万人可选,父皇还用得着担心朝中无将可用?朝廷一时选出很多人才,世家子弟还敢混吃等死,四处惹事生非?”

    在宫里当宦官的人就算不是阉人也是商人之子。世家看不起贫民,更鄙视商人。太子问左右:“你们觉着此举如何?”

    小黄门和黄门下意识看天子。

    刘彻:“朕恕你们无罪!”

    研磨的小黄门道:“此举甚好。”

    春望:“陛下乃盛世明君!”

    “你把朕架这么高,也不怕朕摔死?”刘彻瞪一眼春望,“朕可不想当什么明君!”

    太子:“明君不是父皇想当就能当的。这是黎民百姓给的。”

    “你消停点吧。”刘彻瞪一眼惯会给他找事的儿子,“看你的奏章!”

    太子拿起毛笔,“孩儿批了啊?”

    刘彻颔首。

    “父皇,有些人不擅堆砌辞藻,不等于腹中空空。”

    刘彻:“朕加一条征集治国良策。”

    “父皇,有没有人跟您说过——”

    刘彻打断:“你闭嘴!”

    太子把迷魂汤咽下去,禁不住轻哼一声。

    刘彻权当耳背。

    翌日清晨,太子殿下很是兴奋,盖因老父亲叫他参加廷议。太子的提议很得罪人,至少部分世家会忍不住骂刘彻,甚至咒他早日投胎。刘彻绝口不提儿子,一看太子欲言又止就瞪他。

    近几年刘彻越发武断。很多官吏这样认为。出自世家的公卿虽然很想反对,一想御史大夫和丞相同日被贬,就把话咽回去。无法附和就装聋作哑。

    无人反对刘彻就当百官赞同。令大将军、大司马,水衡都尉以及公卿拟定选拔章程。百官一出高门殿就禁不住交头接耳。寒门上来的东方朔自是认为圣上英明。此次选才不论出身,士农工商以及奴隶皆可参加,奴隶出身的卫青自然也十分赞同。

    石庆知道他嘴笨反应慢,很少跟同僚交流。今日他却忍不住感慨:“要变天了。”

    短短四个字令热热闹闹的高门殿外安静下来。

    百官离开,刘彻亲自拟定圣旨昭告天下。一炷香左右,此事传遍八街九陌。许多来长安做生意的人也不做生意了,回住所给亲友写信,告诉他们好好准备,明年来长安参选。

    商人是不会炼铁冶金,甚至不会骑射,但他们精于算计。如今的大农丞桑弘羊正是出身商贾之家,十三岁就因精于计算被召入宫中。

    有人欢喜有人愁。农、工、商欢欣鼓舞,世家的茶杯茶几换了一批又一批。

    正如刘彻所言,很多人涌入长安如何安置。太子相信长安乡民有法子。果然,不过十几日,昭平君和公孙敬声一起来告诉他,近日很多平民修缮房屋,准备租给明年来长安参选的人。

    两人之所以知道这事还是听平日里给他们送鸡鱼肉蛋瓜果蔬菜的奴仆说的。

    他俩买的那些奴隶农闲的时候无事可做就挖坑,挖田地周围的坑。一来可以防野猪下山祸害庄稼,二来可养鱼虾。以前这些奴隶闲着睡觉也不干。公孙敬声和昭平君不要他们卖鸡蛋鸭蛋的钱,奴隶们认为他们也不会要卖鱼卖虾的钱。

    两人确实没要这笔钱,但也没给奴隶,而是买许多果树种在沟边、田地另一侧。去年结的果子卖的钱两人没要,叫奴仆买农具或置办一些夏天穿的衣裳。

    奴隶们得了衣裳干劲十足。他们下地薅草听到周边村民商量拾掇房屋,而他们一想他们住的大院里头还有不少空房间,也要拾掇出来租出去。

    两人这次没同意,简直给他俩丢人!

    城中也有不少人家修房子。家道中落只有一处宅子的人家甚至把花拔了盖房子,留着租给来参加比试的人。

    昭平君和公孙敬声岳家没有多少余钱。除了逢年过节二人也没接济过岳家,公孙敬声担心养出一群跟公孙老宅那些人一样的蠹虫。昭平君这么“吝啬”是跟公孙敬声学的。

    两人的夫人告诉两人,她们母家也打算收拾几间屋子租出去。怕空忙一场,求两人问问太子朝廷有没有可能朝令夕改。

    刘彻干过不少朝令夕改的事。

    太子:“不会。我过几日就找父皇要一块地盖考场。”

    昭平君:“我就说不可能一天一个主意,你嫂子还不信。这又不是小事。”

    公孙敬声点头:“举国大事。”

    太子点头:“想不想跟我历练两年?”

    二人没听懂。

    太子:“父皇令我负责此事。”

    昭平君:“不是公卿和大将军以及大司马吗?”

    “他们拟定比什么怎么比。上林苑负责给匠人出题。届时他们有可能担任考官。但在哪里考,何时开考,父皇一律不管,孤说了算。”

    昭平君兴奋地抱住他:“表弟,你是我亲表弟,给我个主考官当当。”

    太子拨开他的手:“上林苑那么多能工巧匠,朝中那么多士大夫,军中那么多弓马娴熟熟读兵法的将军,轮得到你?”

    昭平君蔫了。但他一想此乃国之大事:“那要我们做什么?”

    太子看向公孙敬声:“修考场总要有监工。”

    昭平君点头:“对,对,他盯着匠人修建,我盯着他们买砖瓦材料。不能考场没修好就爆出贪污。”

    “还得再找几个人。”太子沉吟片刻,“除了匠人用的考场,还有比武场。你俩忙不过来。”

    昭平君:“我那几个好友还在家混吃等死呢。你看他们如何?”

    公孙敬声不禁说:“还没开始你就想着安排自己人?你可是个大聪明!”

    “不要工钱。”昭平君摆摆手示意他闭嘴,“他们坐不住,比我还不爱读书,就是陛下给他们机会他们也只能当一辈子侍中或郎官。他们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不敢入仕。我跟他们说过张汤和前丞相干的事。”

    太子:“他们家是做什么的?”

    “官宦世家。他们多是家中次子。父母看重长子疼幼子,他们不大不小没人理,就等着父母去后分出去单过。”

    太子沉思片刻:“那算朝廷请的人。匠人拿多少钱他们拿多少钱。考场盖好他们还得混吃等死。别想因此入仕。这样干吗?”

    昭平君:“出来长长见识总好过在家斗蛐蛐。指不定人跟窑厂熟了,以后也能弄个铺子令奴仆打理。”

    “先不要告诉他们。”太子宫不能办公,太子还得找老父亲要一处办公室。

    说干就干!

    翌日上午,下朝后太子被刘彻留下,他趁机告诉老父亲,长安乡民已经收拾好房屋,就等着租给考生。

    刘彻诧异:“好快!”

    “父皇,他们只是不识字,不是傻。小民也有小民的生存之道。”

    刘彻没好气道:“你是父亲朕是父亲?”

    “您是,您是。说正事?”太子见他点头,“皇城西边有很大一片空地,孩儿觉着很适合建考场和比武场。父皇,您觉着呢?”

    春望猛地转向太子殿下,陛下随口一提的事殿下怎么也知道。

    刘彻放下奏章,盯着儿子:“太子殿下,朕发现你越发擅长一举两得了啊。”

    “父皇此话何意?”

    刘彻哼笑一声:“东方朔有你一半机灵劲,他也不至于在边关待那么多年。”

    “不是您叫他去的吗?”

    刘彻板起脸:“少耍滑头。你是不是知道朕想在西边修宫殿?”

    “您要修宫殿?什么时候的事?”

    刘彻认认真真打量他一番,面露狐疑:“你真不知道?”

    “孩儿又没有顺风耳。”

    刘彻扫一眼他宫里的人:“他们不是你的耳朵?”

    “他们是您的jsg人。”太子当真不知。

    他早该想到老父亲闲不下来。

    “父皇,上林苑已有那么多亭台楼阁,有必要再修一处宫殿吗?未央宫这么多宫殿,您在宣室殿住够了,可以去别的地方啊。还有甘泉宫。您修这么多宫殿做什么?”

    刘彻:“未央宫太旧。”

    上林苑新,也么见您一年到头去几次。

    太子点头:“孩儿可以去南边挑一块空地盖考场。但您得答应——”

    “就西边那块地吧。”刘彻打断儿子。

    太子越大越精明,不要地指不定要什么。刘彻虽然没有读心术,但经验告诉他,要么答应要么拒绝,千万不能跟他谈条件。

    太子笑了。

    刘彻抄起奏章朝他脑袋上一下:“继续!”

    “您给孩儿挑几个术士,再挑几个匠人,先把图纸弄出来。再叫大农令给孩儿拨钱,术士和匠人画修建图的时候,孩儿叫人买木材砖瓦。”

    刘彻拧眉:“买什么?”

    “木材砖瓦。”

    刘彻确定没听错:“你要砖做什么?”

    “用砖快啊。用夯土得何年何月?”

    未央宫宫殿地基以及墙壁全是木料和夯土,几乎没有一块砖。刘彻茂陵的地宫用了不少砖。是以刘彻听到“砖”差点以为儿子要修阴间考场。

    “用砖修考场?”刘彻无语又想笑。

    太子:“孩儿知道很少有人用砖修屋子。可三年用一次的地方,修那么好作甚?国库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何况您还没钱。”

    刘彻不置可否。

    “孩儿知道您这几年攒了不少钱。父皇可曾想过,新官上任三把火。匈奴单于王也一样。孩儿感觉用不了几年匈奴又会侵扰边关。也许为了震慑匈奴部落,也许只是为父报仇,也许太穷入关抢钱抢粮掠人。”

    刘彻:“也许一举三得?”

    “是的。”

    刘彻好笑:“你这能省几个钱?”

    太子静静地看着他。

    刘彻无奈地说:“听你的。但你还是得给朕留一片地。朕准备在那边盖一处学堂,收养战死沙场的将士的孩子。名字朕都想好了,建章宫没了,就叫建章学堂。跟太学蒙学差不多。不过所学内容偏骑射兵法。长大后或从军或担任侍卫,皆由他们自己选。据儿,你觉着父皇的主意如何?”

    太子震惊。

    刘彻:“惊呆了?”

    “父皇不愧是孩儿的父皇!”太子佩服。

    刘彻气笑了:“夸你自己呢?需要什么人自己挑。这事朕不管。”

    太子:“孩儿这就去了?”

    刘彻颔首。

    太子立刻出去叫人备车。

    春望试探地问:“陛下,建章宫就这么没了?”

    “朕就不该选在上林苑。”皇城西边和南边有一部分地早已被划进上林苑。刘彻要修建章宫的那块地正好属于上林苑。若是荒地或私人用地,太子也不会找他老父亲。

    春望:“您要修的建章宫跟未央宫挨着,殿下自然很难赞同。您再往南或西二三十里,说不定殿下就同意了。”

    “往南或往西那么远,朕还用再修?”刘彻瞪他。

    太子先去找懂风水的术士,接着出宫去上林苑找东方朔,令其帮他挑修建房屋的匠人以及无事可做的农奴。再然后太子去找大农令,告诉他近日需要一笔钱。这样一圈下来,也该用午饭了。

    午睡醒来,太子只能把事情放一放,盖因他答应老父亲下午跟太傅读书。

    翌日上午大农令使人过来问他钱送到何处,需要多少。太子令其先回去,他找老父亲要一处宫殿。太子令太子宫诸人打扫布置,以后他白天在那边,晚上再回太子宫。他的教室也移到那边。

    宫人打扫宫殿的时候太子也没闲着,向为他修太子宫的众人请教修房子需要多少人。太子把人数名录记下来,又添五人,正是公孙敬声和昭平君以及昭平君的三位友人。

    翌日清晨,太子又加一人——卫伉。大农令试探地问要不要卫步和卫广帮他管账,太子断然拒绝。两个舅舅做事谨慎,这几年被大将军叮嘱的越发低调,太子不想把他们推到人前。

    卫家已经很显眼了。

    太子去太学给卫伉请假,令卫伉在他身边担任刀笔吏。也算朝廷请的人,月钱跟昭平君的三位友人一样。

    三月底,太子在未央宫西南角召见公孙敬声等人。

    当天上午,太子令昭平君的三位友人分别去买木材、瓦以及砖。由于考场不是宫殿,不必用太好的木柴,太子此次就没找皇商和水衡都尉,而是亲自带人去东西市打听,货比三家。

    此时瓦厂砖厂以及木材商人还不知道他们被当朝太子挑中。昭平君的友人找到他们他们险些以为遇到骗子。

    一车一车砖送到皇宫西边拿到钱,他们才敢相信是真的。

    卫伉头回给别人发钱很是兴奋,几人走后他跟个孩子似的跟太子比划,那些人多么好笑,居然认为遇上骗子了。

    “他们没有父兄撑腰,只能靠自己,自然无比谨慎。”

    卫伉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太子:“你的事韩子仁和吴琢也能做。可知我为何叫你管钱?”

    “昭平君说了,叫我长长见识。”

    太子颔首:“多听多看少说。我可不想考场修好长安百姓都知道大将军的长子傻的可爱。”

    “知道了。”卫伉有点不耐,但只有一点。大体因为太子没比他大几岁,却比他稳重聪慧,他不好意思怪他管得多。

    没几日,长安百姓都知道太子殿下用砖盖房子。一时间议论纷纷,连很少出门的公孙夫人和陈夫人都听说了。

    有些言论不好听,认为太子年幼无知胡闹。

    昭平君从他夫人口中听说到这些话很是担心,问太子如何应对。众口铄金必须得管。太子令人在建章学堂那边竖一块牌子——书院!问就是盖藏书楼。以后藏书楼盖好谁都可以来借书。外带付钱,在里头看或自备笔墨不需要。

    这一点虽是太子临时起意,但他并非无知乱来。前世宗门就有一个很大的藏书阁。太子没少过去借阅,知道如何管理。

    此举利民,长安学子没话了。纵然世家子弟不以为然也不敢公开质疑太子。

    公孙敬声一日跟太子聊起此事,忍不住说:“既然是楼就不能只有几本书吧。”

    太子:“可以去太学问问,叫大学学生捐蒙学书。公卿看到学生捐书自然也会跟着捐。孤叫人抄几本,再买一点,差不多了。”

    卫伉不禁说:“怎么什么事到太子表兄嘴里就格外简单?”

    “因为孤是太子。孤叫他们捐书谁敢不捐?此事换成你,办不成。”太子说完还微微摇头。

    公孙敬声把茶喝完,起身拍拍表弟的小脑袋:“卫公子,你还有的学呢。”

    卫伉:“要是有人不捐呢?”

    “孤可以说他自私啊。如此自私之人谁敢用?”

    卫伉恍然大悟。

    与此同时,刘彻也在跟金日磾等人聊这事。刘彻其实想炫耀:“春望,有没有想过太子只用‘书院’二字就令所有质疑他的人哑口无言?”

    春望摇头:“殿下真要修书楼?”

    “大农令不知道墙壁不用夯土和木材,不但省时还省钱,大农令拨给他的钱足够他再修一处藏书楼。”刘彻也是近日才知道大农令根据建筑图拨钱,而非造价单。

    刘彻怀疑儿子故意的。可惜没有证据。

    第210章 邀功

    多了一处书楼考场这边的风水格局就变了。太子只能再次召见他父皇养的术士。

    比武场、考场和书楼不一样, 前两处不常用,书楼日日对外开放,倘若周围光秃秃的, 实在难以令人流连忘返。恰好地基挖出的土没处放,太子打算用来造景,令术士在考场和比武场不变的前提下改规划图。

    书院盖的雅不雅致, 美不美观倒是其次,重点防火。术士建议在书院前挖池塘。太子赞同, 池塘附近修凉亭游廊, 文人墨客可以在凉亭下看书, 在游廊下交流。

    既然要做就要一次做好。挖出的土填到低洼处, 种花种树。

    太子受够了年年柳絮漫天飞, 不想种柳树, 于是询问术士的意见。

    太子召见的几位术士曾协助过匠人修博望苑,他们不由得想起博望苑的果林。春天桃花杏花吹满头, 百花落尽是果香,从初春到深秋, 每每经过博望苑都能闻到淡淡的香味。

    术士不止一次向友人炫耀, 炫耀博望苑满院飘香是他们的功劳,炫耀太子同意他们的规划等等。

    术士先表示只是种花太过单调, 随后提醒他上林苑最不缺果树苗, 可以移到这边jsg, 也省得买树苗。这一日不巧公孙敬声也在, 他强烈反对。

    太子奇怪:“为何不能种果树?”

    “果树种在外面附近乡民得天天来。春日摘花, 夏天和秋天摘果子。这里是书院, 不是乱糟糟的菜市场。”公孙敬声提醒他。

    术士忘了,慌忙请罪。

    太子抬抬手:“敬声, 你是不是忘了书院谁都可以进?无论公卿大夫,还是贩夫走卒。就是不看书也可以进来躲躲雨乘乘凉。老弱妇孺日日过来岂不更好,孩童可以跟学子识字,老弱妇人在学子的潜移默化之下也能变得知礼数明是非?”

    公孙敬声摇头:“你太想当然了。女人去果林里摘花,孩童在凉亭下嬉闹,哪个学子有心思在这边看书交流?”

    术士点头:“殿下,确实是我等疏忽。”

    太子再次抬抬手,示意他们先别着急请罪,“世家子弟藏书万卷确实不屑来书院。可城中权贵以及世家子弟总共才多少人?多的是买不起笔墨的平民。平民子弟可以一边牧羊一边看书,也可以在鸡鸣狗吠中练字。还在乎几个嬉闹的小孩?”

    公孙敬声沉默片刻,叹气道:“是我忘了。”

    太子:“孤潜意识里也没指望世家子弟来此看书。”

    世家长辈可不许家族子弟学风水装鬼神,所以宫里养的这些术士多出身市井。他们很清楚市井小民识字难。比如他们自己,没少磕头拜师。听闻这话他们大为感动,互相看了看,躬身替乡野小民道谢。

    太子不以为意地笑笑:“敬声,还有何高见?”

    “你就别挤兑我了。”公孙敬声瞪他。

    太子转向几位术士,“种些桃、杏、枣、柿这类高产不必费心打理的果树吧。石榴也可。孤记得很小的石榴树都能结几十斤石榴。石榴花好像也挺好看的。”

    术士懂了。

    “敬声,你去告诉东方朔,叫他给孤留些树苗和花苗。”

    公孙敬声:“现在还能种吗?”

    术士:“有些晚了。不过有些花应该可以。”

    闻言太子令术士尽快把规划图弄出来,赶在仲夏来临前把一部分花移过来。

    因为上林苑匠人和有空建房的农奴有限,所以太子令昭平君对外招人,两百多人齐动手,一日就把考场和比武场外墙地基挖好了。太子想想前世宗门选才不单单是比武,还有面试,在术士提到得再加一处房屋的时候他就决定以后用那处房屋面试。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卫青找到太子,询问他考场有没有面见的地方。太子告诉他有单独面试的地方,就设在练武场和考场前。卫青不禁夸他办事周到。

    太子得意地抬起下巴:“孤可是当朝太子!”

    卫青朝他脑袋一下,把太子的头按下去:“看把你得意的。还缺不缺人?缺人告诉舅舅,舅舅帮你解决。”

    “让长平侯府的奴仆都来帮忙?”

    卫青好笑:“想得美!期门侍卫可以过来帮几天。”

    “几天啊?那等上梁上瓦的时候再说吧。”

    卫青:“秋后?”

    “不!”小太子摇头,“考场房子不用建太高,一丈二就可以上梁。我觉着再过十来天就能上瓦。”

    卫青诧异:“怎么这么快?”

    “就这还有包括下水道、恭房,以及主考官的休息室、庖厨。倘若只是单单建考场,五日就够了。”

    卫青不信,但见他信心满满也不好泼冷水,毕竟这是外甥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事。

    百官五日一休,休沐日清晨,卫青从西边城门出来,这边离他家近,他顺道看看考场修建的怎么样。当他看到马路另一侧的墙壁有他高,明日就能上梁,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镜,仿佛这些房屋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殊不知今日就能上梁。

    怎奈梁木还没做好。

    匠人乡民干活期间太子从未出现,他有什么想法都是叫卫伉传达。卫伉听到干活的乡民提到,木头上盖几层草席再途泥盖瓦,六年之内不用修葺。卫伉把此事告诉太子,太子想想他的太子宫房梁上也铺了几层席,就令昭平君的几位好友找乡民买草席。

    用砖建房很快,以至于现在不止缺来梁木,还缺草席。太子就令匠人修书院和面试处。书院和面试处的墙盖有五尺高,考场和比武场的梁木草席才凑齐。

    上梁那日,爆竹喧天,戍守宫门的侍卫都忍不住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看热闹。

    虽然考场以及书院跟皇宫中间隔有五十丈,但这些房屋正门都面朝东。虽说没敢正对皇宫城门,守门侍卫也能看清考场外的情况。

    太子这日也没过去,盖因他知道他一过去匠人就不敢拿着炮竹到处跑,附近乡民也不敢过来看热闹。

    考场、面试场,比武场以及书院盖好,仲夏的脚步也近了。外面热屋里阴凉,正好铺地砖。考场、比武场以及面试场人行道用砖。夯土太耗时。比箭法以及角抵的场地用夯土。夯土平整,不像砖一下雨就有可能起来,比试的时候很容易把人绊倒。

    书院为了防火防盗,房屋外墙足足有三尺厚,地面也铺了两层砖。通往亭台游廊的人行道用的是建房剩的碎砖头。石磙压几次,乍一看跟鹅卵石似的。

    中午天热易中暑,太子允许工人们休一个半时辰。外面空无一人,太子和昭平君以及公孙敬声等人饭后出来消食,就顺便过来看看进度。昭平君看到书院楼外的小路很是意外,一向节俭的表弟怎么用起鹅卵石。

    公孙敬声嫌他眼瞎,叫他再看看。昭平君蹲下,轻呼一声,起来就夸太子:“你可一点也不浪费。真不像陛下的儿子。”

    卫伉:“民间说太子表兄像文皇帝。”

    昭平君点头:“我看也像。这碎砖头可以用来铺地,那修梁木锯掉木头块,你打算做什么?”

    太子:“自然是做坐着看书的木墩和抄书的案几。”

    五月底,四处房屋以及凉亭游廊装修完毕,太子听卫伉说还剩不少钱,他做主给每人加一个月月钱。包括不从太子这里拿俸禄的匠人和术士,以及没有月钱的上林苑农奴。

    乡野小民或许不懂礼数,举止粗俗,但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干两个月活得三个月月钱,他们很感激太子。太子其实不必出这些钱,但他出了。

    听说太子三伏天过后挖池塘,由于术士把挖池塘的地圈出来了,他们清晨和傍晚无事就来帮挖池塘。等太子听说这事他们都快挖出水了。

    他们听上林苑的匠人提过,路边堆的那些土都留着来年种果树种花,他们就把土堆到种花种果树的地方,亦或者墙根底下。墙根底下高了,下雨天瓦上的滴水才不会把墙根沤烂。

    太子站在皇宫城楼上看到农夫们忙碌,令公孙敬声去找东方朔摘成熟却不美观的果子赏给这些人。又红又大的果子自然得孝敬老父亲。这一点太子可没忘。

    房屋修好不等于太子没事了。他得叫人准备比试用的兵器,以及匠人考试用的工具,还得令学子捐书等等。

    太子身为人子,再忙也得去东宫、宣室殿以及椒房殿。

    卫子夫心疼儿子,跟他说几句话就叫他回去歇息。翌日,太子前往东宫。太后见他瘦了很是难受,搂着他念叨:“听你襄表兄说考场建好了?这次多久?看把哀家的孙子累的。”

    “祖母,三伏天只能清晨和傍晚做事。不然来一个晕一个,来两个中暑一双,有些人又该骂孙儿草菅人命。所以孙儿宁愿多请些人,赶在三伏天到来前建好。”

    太后:“秋天不能建?”

    “秋日短啊。八月初还有秋老虎。等到八月底天就冷了。九月底有可能下雪。再说了,八月不得秋收种地吗?还得拾棉花收胡麻。五月虽然也得收庄稼,可是只有小麦,不用犁地就可以种豆子了。很忙也就忙个十来天。”

    以前太后也下过地:“你说的也对。哀家的大孙子越来越能干了。哀家听说那些事全是你一个人忙活的?你父皇没管过?”

    太子点头:“父皇好像还不知道那几处已经建好了。”

    先前有官员向刘彻禀报考场上梁了,书院的门安好了等等。刘彻叫他向太子禀报,这事他不管。打那以后没人敢用太子办的事讨好天子。

    刘彻其实听到考场上梁的时候很震惊,这才几日啊。后来一想砖是现成的,不用去河边拉土,挖地基挖出的土可以和成泥砌墙jsg,甚至不必把挖出的土往外运能不快吗。

    刘彻虽然很想出去看看,但他想看到竣工后的书院、考场、比武场以及面试场,所以一直忍着,等儿子来找他“邀功”。

    刘彻得知儿子前日去椒房殿,昨日去东宫,他忍不住问春望:“太子该来了吧?”

    “除非殿下不是去探望皇后和太后。”春望话音落下,听到脚步声,朝外看去,一袭红色劲装的太子蹬蹬瞪进来,头上的马尾跟着他一蹦一跳。

    刘彻笑了:“你可真不禁念叨。”

    “父皇想孩儿了?”太子疾步过来,带来一阵香味。刘彻眉头一皱,叫他走近点,看看他是不是长高了。

    太子点头:“长高了。父皇,孩儿有你高了。”

    刘彻确定没闻错:“据儿这是涂的什么?怎么这么香?”

    “没有啊。”太子举起衣袖,淡淡的香味飘入鼻孔,“这个啊。几个小宫女弄的熏香。孩儿前些日子不是忙吗,她们不敢打扰孩儿,自作主张熏的。很难闻吗?”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