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女官难撩 > 30-40
    第31章 过往

    他说这句话时就凑在她的耳边, 将话音咬得又低又缠绵,带着撩拨,还掺着几分少年不甘的心气。

    猝不及防地听见这么一句话, 元蘅耳根一热,抬眼时映入他毫不遮掩的热烈情绪里。

    离得近了, 能瞧见他如星子般的眸色忽然沉下去, 不知涵了多少深切难解的情绪。就在炙热的呼吸将要落在她的唇线上时,元蘅骤然惊醒, 一把将他推开了。

    他伤口被撕扯, 痛得面色发白。

    “你好狠的心啊。”

    闻澈的眼神看起来有几分可怜。

    元蘅却冷声道:“现在什么处境你还胡闹?”

    闻澈轻笑:“那回去我就可以胡闹?”

    “你!”

    “你也有哑口无言的时候?”闻澈凑近她, 看着她生气时眸间的怒意。

    元蘅不想理他。

    论脸皮厚, 论无理取闹, 她确实是该甘拜下风的。

    落雨了。

    他们躲在不大的石壁之下, 雨流如注, 能溅湿他们的衣摆。林中雨打树叶之声四起,更听不清那些人的动静了。

    “我来纪央城是临时起意, 他们怎么会知晓的?”

    元蘅将衣摆拧干,往更里面躲了些。

    他们?

    元蘅没说他们是谁。

    但是想也猜得到。自然是担心她会查出来什么而心虚的人。痛下杀手, 只能说明元蘅查对了。

    闻澈气息轻浅:“我都能知道且追上来, 他们知道也不奇怪。你一直在明处。”

    是了。从她登科入仕开始, 她便一直在明处了。暗地里想要置她于死地的人不在少数。

    皇帝给了女子为官的机会,却是有私心的。他要的就是所有人把目光移向这位女官, 他好借此后退一步,与朝中权贵布这一场棋局。

    闻澈忽然道:“我父皇不是真心要用你。有太后身边女官的前车之鉴, 他不可能真正接纳你的。”

    谁知元蘅分外冷静, 回头看他,淡然一声:“我知道。”

    “你知道?你不怕死?”

    这话他早就想问了。但是看她对前途那般期待, 他好几次都没有能忍心问出口。毕竟这太残忍了。

    君心难测,她只是被当做随时能弃的棋子。

    元蘅道:“我不管他们的用意,也不管明暗之处都有谁。我只需要有这个机会,我就能做好。至于生死,我若在意,此时已然是越王妃了,不必涉朝堂这个险。”

    闻澈叹了气,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石壁上,眼神还停在她身上:“你出身名门,本就不必涉这个险。”

    “名门弃我,我还要处处提及么?我今日登科,凭的是我自己,跟我的姓氏没有半点干系。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事,我有我要做的事。”

    湿沥沥的衣衫已经拧不干了,元蘅索性不管,阖上眼休息。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纪央城有秘密,徐融便是带着这个秘密死的。或许锦衣卫也被牵扯其中,或许跟衍州也分不开干系。

    看似平静的宣宁二十一年,兴许早就因某个伤口而溃烂开来了。

    两人对坐无声许久,才听见元蘅开口:“你上回,说你去衍州时坠过崖?怎么回事?”

    这是那日对他剖白心意之时说的事,但后来元蘅一直不想提当日的事,便也没有来得及问。

    闻澈将没有受伤的一只手臂枕在脑后,看着昏沉晦暗的天色,缓声道:“不记得了。我醒来那日,也下了这么大的雨。”

    他当时是被雨水淋醒的,呛咳出许多的血,身上的衣裳已经破烂不堪,许久才一个人颤巍巍地起了身,扶着崖壁连爬也爬不动,最后又结结实实地摔了下去。

    再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俞州的军帐中了。

    听徐舒说,他见闻澈许久没有回到约好的地方见面,便自作主张去寻了。谁知便在燕云山脚发现了昏迷不醒的他。军中的郎中看伤诊脉过后,只说他是坠了崖才致此。若非是被崖间的枯树拦了下,只怕此时他已没命。

    治伤,服药,针灸,调养了有三个月,闻澈才堪堪恢复过来。

    “后来……后来怎么也想不起,我怎么会在那里。我记得是去见谁的……”

    元蘅睁开眼看过去:“徐舒也不知道你去见谁么?”

    闻澈笑了:“他说我没让他跟着去过,应当就是去见褚阁老吧,他与老师于我有恩,我说来是我不争气,对不住他们。”

    两人沉默许久,闻澈才轻轻用手肘碰了她,道:“徐融这案子是查不了了,今日刺杀这事回去倒是可以声情并茂地哭给我父皇听。”

    这人净想些无赖的法子。虽然无赖,但听起来还挺好用。

    “你哭。”

    元蘅眼皮都没睁。

    闻澈道:“为什么?”

    元蘅态度很硬:“我不会哭。”

    两人又不说话了。

    闻澈的肩似有若无地碰到了元蘅的肩,他的声息很淡,眼尾的笑却很烫。

    “我觉得你会啊。”

    他果真没两句正经的。

    还有完没完了?

    元蘅睁开眼看向他:“若是凌王殿下因伤身故,我可以回去跪在朝云殿前,哭够三天,为你求得公道。可好啊?”

    闻澈噤声,捂好自己的伤处,闭上眼装睡了。

    ***

    辉和堂中很是清静,案几上镂空褐釉的香炉燃着。淡淡的烟岚蒸腾而起,杳霭流玉。

    陆从渊手畔的宣纸刚用镇尺铺好,紫豪笔尖蘸墨欲写,房门便被直接推开了。

    陆从渊没抬眼。

    能直接闯进他书房的人不多。

    那人一身黑色披风,撩开遮面的薄纱,露出苍白的一副容颜。

    “你今日怎么舍得出宫了?”

    陆从渊搁下笔,唇边的笑意浅淡,根本毫无温度。

    明锦两步走过来,扯住陆从渊的衣襟:“我跟你说过!你做什么都行,我不管你,但你不能伤了阿澈!”

    陆从渊并不恼,手中微微用力,便将自己的衣襟扯回来抚好,看向明锦:“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难得来一次我这里,若就为了耍疯气,下回陆府你就进不来了。”

    明锦苦笑:“你当我愿意来么?你说我疯?我之前疯么?你骗了我,还要伤我最亲的人,我还要冷眼旁观么!”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陆从渊不再理她,再度提笔。

    可是明锦却一把夺过他的笔,扔向了一旁,墨汁溅洒在洁净的宣纸上,赫然一道裂痕。

    就像是经年爱慕与后来污浊无情的分割。

    他面色沉了下来,起身将明锦抱进自己的怀里:“好了,别闹了。”

    明锦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濡湿了他肩头的布料。她恨自己不争气,明知道面前这人谎话连篇,还是会心软。可她也知道,这人就是拿捏她的心软。

    “明锦,你又不是梁皇后的亲生女儿,若是她知道你与我有私情,她还会容你么?对他们,不必太用心。我才是你最亲近的人,我不害你。你明白么?”

    明锦不愿意被他抱着,便想要挣开。可是陆从渊却惯知她的脾性,将她抱得更紧。

    “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薄情寡义么?”

    陆从渊道:“我薄情寡义?我若薄情寡义,也不会留你的。”

    论心计,明锦真的觉得自己玩不过陆从渊。这人为了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手段,连自己也舍得进去。

    那年梁皇后病重,她出宫去佛寺祈福半月,她的车辇刚驶出热闹繁盛的北街,便逢上了细雪,寒风吹衣。

    她掀帘往外探,却瞧见有人在自己跟前落了轿,递来一把油纸伞。

    这位香客的眼角有一颗小痣,不大显眼,但又随着他温煦的笑而动人起来。

    远山寺庄严肃穆,禅音缥缈,黛瓦凝雪,天际唯余一抹残青。

    明锦后来再没忘了那日,只需稍稍抬眼,便能看见他锋利清俊的侧颜,以及仿若含星的双眸。

    他好像什么都懂,诗书经义谈论起来滔滔不绝,面对她时又很有分寸守礼。

    直到一次宫宴,她遥遥看见那个不苟言笑的陆从渊受人敬拜时,明锦才明白自己有多糊涂。

    那段在远山寺的日子足够令她陷进去。那个许诺会对她好的富商公子,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陆从渊。

    可叹,可笑,可怜。

    这人原来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谁,所有的情话和亲密,都是他计划的一折。用情至深的傻子只有明锦一个。

    只有她。

    她鲜少出宫,也只那一回在宫外久居半月。可为何那日遇上的香客就是他呢?为何他偏生就姓陆,是害了自己母后和皇兄的陆从渊……

    陆从渊轻拍了她的后背,想伸手去抚她眼角的泪痕,却被她偏头避过去了。

    明锦笑了:“陆从渊,你应该庆幸今日阿澈和那个元姑娘没事。否则,我与你同死。”

    她摔门离开后,门外的陆钧安才敢进来。

    “兄,兄长,公主她……”

    陆钧安不敢乱说。

    陆从渊心中闷着气,冷淡地坐了回去,重新换了一张纸,研墨。

    陆钧安又问:“他说凌王有事,有什么事?”

    听完这里,陆从渊才停下手中的动作,微微蹙眉:“不知道今日发什么疯,不必管她。”

    第32章 诬陷

    翰林院的值房中闷热, 元蘅翻阅经卷时手心都浸出了汗来。

    房门本就没关,有人叩门之时,元蘅望过去, 瞧见是已经多日没见过的沈钦。

    他褪了官袍,身上穿了一件青色薄衣, 站在门槛外时, 还不忘将自己的巾帽给摘了下来,露出了额前一缕被汗水淋湿了的发丝, 如水洗过一般。

    他还微微喘着气, 似是一路小跑赶来的。

    沈钦在殿试中夺了一甲第一名, 成了今科最被人称赞的状元郎。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将名次排在了元蘅的前面,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的文章没抵过元蘅的。

    他虽任了翰林修撰, 但却只是成了皇帝提防元蘅的一柄刀。

    皇帝要用元蘅, 却未想过她在科举中出色得过分。若让她一路夺魁,生怕助长了她的傲气。百般忖度过后, 皇帝还是压了她的名次,点了她做探花。

    帝王, 终究是用人也要疑人。

    “明生兄, 有事么?”

    见他这般急, 元蘅还以为他是有什么要紧的事吩咐。

    沈钦轻手轻脚地跨了进来,看向她所拟写的东西。片刻后他才表露了来意:“这些日子忙碌, 一直没顾上与你说话,好像我们谈经论诗已经是好久之前的事了。实在是……对不住了。”

    原来是道歉的。

    元蘅笑了下:“太忙了, 哪里如在文徽院中自在呢。各自做好各自的事, 就已经很好了。”

    过往元蘅不会与他这般说话。

    他认识的元蘅通透得如一面镜子。你待她如何,她便待你如何。

    看她这副淡然疏离的模样, 沈钦也知道杏榜揭榜那日,他自己浅淡的嫉妒心,将两人的距离推远了。

    想到此处,他觉得羞愧。

    沈钦在空座上落了座,抿了抿干裂的唇,道:“听闻你受伤了?”

    元蘅的笔尖一顿,一滴墨汁落在了桌面上。

    漱玉那日回启都替她告假,用的是生病的由头。毕竟启都官员无诏不得擅自离都。

    虽说这都是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不少官员探亲回乡,也都没什么忌讳。皇帝不可能不知晓,也都由着他们去了。

    可她毕竟去的是纪央城,传出去不知又会如何,便没有宣扬。

    沈钦怎会知道她受伤?

    见她犹疑不答,沈钦忙解释:“哦,是听越王殿下提起的。今日殿下来了翰林院翻查典籍,顺口与侍读大人提起,说凌王殿下受了伤,也说了你们一同,还问侍读大人你状况如何。”

    元蘅这才用粗布吸走了桌案上的墨汁,搁了笔,客气一笑:“原来如此。那就谢越王殿下和明生兄的好意,我并未受伤。”

    她答得滴水不漏,一句多余的都不提。

    沈钦心里不是滋味,问道:“你与凌王殿下……”

    “今日该我誊抄的已经全部完成了。”元蘅不接他的话,将自己面前的厚实的一摞案卷推给沈钦,“劳烦明生兄送去了。”

    “你与凌王殿下交情很好么?”

    沈钦还是执意要问。

    元蘅不觉得沈钦是这般没有分寸的人,既然他要问,她也乐得问回去。

    “明生兄想问的,是元编修与殿下的交情,还是元蘅与殿下的交情?”

    似乎是心里那点隐秘的东西被忽然挑破,沈钦有点坐不住了。他用力搓了自己的拇指,答非所问:“不管哪个,都不好,不是么?”

    元蘅唇角扬了下,神色从容:“元编修与朝中的哪位殿下,交情都是一样的。甚至元家与梁家有隙,凌王殿下不给我下绊子,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至于元蘅与谁交情如何……”

    “就不关你的事了。”

    元蘅不是迟钝如木头的人,沈钦的心思她自然也能猜出几分。

    这人虽出身低微,待人接物都很谦和,但实际却有一把矜傲的骨。他即便是想将自己的真心给出去几分,也显得不够大方。

    既要旁人与他亲近,还要旁人不如他。

    “是我没分寸了,对不住。”

    沈钦道了歉,依言将那一摞案卷抱走了。

    见沈钦头也不回地走了,元蘅将擦过墨汁的粗布叠了起来放在一旁,回想方才沈钦所问。

    她与闻澈是什么交情……

    想到这里她就头痛。

    不仅头痛,她手臂间还未消下去的咬痕也很痛。

    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如今这样了。她向来做事游刃有余,却唯独在与人的情分上弄不明白。

    写错了字,元蘅略显烦躁地揉皱了纸,团成一团丢了。

    纸团飞向门口,落在了将要进来的那一人脚边。

    闻澈捡了纸团,随手展开看着上面被抹掉的墨痕:“谁惹你生气了?”

    元蘅执笔的手一顿,眼皮也不抬地又铺了一张纸。

    也不理他。

    闻澈了然,撩起袍子坐到离她不远不近的位子:“哦,是在生本王的气。”

    他声音没有平常清越,尾音落得轻,带了些不能轻易为外人察觉的憔悴虚弱。

    想来是那日替她挡的箭伤的缘故。

    “没有。”

    元蘅顿时没心情写了,搁笔,看向闻澈:“殿下来此有何要事么?下官一个小小的编修,恐怕许多事都帮不上忙,还是劳烦您移步,去与其他几位大人相谈。”

    以往闻澈听到她这种口气就不悦,可今日却眼中含笑。

    他拎着画了山水画的折扇轻摇了两下,发丝被拂得微动,好不慵懒惬意。

    “与旁人谈不了,只能与你谈。”

    元蘅冷笑:“那谈啊,谈什么?”

    闻澈收了折扇,凑近了去看元蘅:“来讨名分。”

    元蘅没说话,但是指尖却已经变成了轻淡的粉。

    比她的嘴诚实些。

    闻澈知道她要说什么,反正不会是自己乐意听的。他轻叹一声将两人的距离拉远,道:“不逗你了,我是来跟你说正事的。大理寺将徐融的死因查出来了。”

    “中毒。和柳全的死因一样,毒针刺入后颈,四肢百骸僵硬而亡。”

    闻澈挑眉。

    元蘅在这一瞬愣了神。

    柳全是死于她手,毒药也是她在府中偷偷备下的。

    徐融怎会与他死因一样?

    若是如此也说得通了。

    怪不得那日徐融浑身上下无一伤口。原以为是毒酒,可当日的酒食都勘验无误。原来竟是与她杀柳全一模一样的做法么?

    见她震惊,闻澈才继续道:“以你现在的官阶,做什么都不方便。你若信得过我,便将那日柳全的死因仔细告知我,我兴许能帮你。如若不然,等人查出那日谁去了兴荣桥后面的破庙,并不难。”

    那人刻意模仿元蘅所做的,定不是一时兴起。虽不知他想做什么,但元蘅一定是不适合再露面的。

    若说柳全是罪臣死有余辜。

    那徐融可是刚解了国库燃眉之急的从五品知州,若与元蘅牵扯上,事情就闹大了。

    元蘅在心里思虑,默不作声许久,倏然抬眸:“若是同样的死法,你为何不怀疑我?我知道,那日在破庙里,我话编得不圆,你也没信。”

    那日她说了谎。

    闻澈竟淡然地接了她的谎,没有追究。就算是大理寺查出柳全死因有异,他也没让脏水溅到元蘅身上半点。

    “元蘅,说你没良心呢,你还真是切切实实的没良心。”

    闻澈有一下没一下地抚着扇骨上的纹路,继续道,“以你我之间的交情,还谈这些虚的做什么?我信你啊……”

    他尾音很轻。

    如同落叶入水,堪堪一道水痕。

    元蘅的呼吸促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这人定是早就在房门外,将她与沈钦的话听了个完全。

    如若不然,他不会说什么交情不交情的。

    像是被人撞破了隐秘的东西,元蘅只觉得想发怒:“偷听可不是君子所为。”

    闻澈笑得停不下来,握着折扇,轻敲了她的发顶:“恰巧路过罢了,见你会客,没好当即进来打扰你。”

    元蘅微微偏过头去:“不想理你。”

    他收了笑意,正经了些:“真不是专门逗你来的。徐融之死定是另有缘由,但是可以确定,有人想嫁祸给你。”

    “嗯。”

    元蘅疲倦地揉了自己的手腕,忽然问道:“徐融的尸身还在刑部衙门么?”

    闻澈点了头。

    徐融之事还没有往外传,就算是启都中人,除了在场的官员也鲜少有人知道的。莫名其妙封了晖春楼之后确实众说纷纭,但是也没有人往人命上来想。锦衣卫和各衙门将此事捂得严实,连徐融的妻女都没有惊动。

    见元蘅起身,闻澈拦了下:“做什么去?”

    元蘅无奈道:“我不去刑部。殿下愿意与我一同去晖春楼看看么?你想知道的那些关于柳全的事,我讲与你听。”

    第33章 探查

    烟雨朦胧间, 石桥上卖花的小姑娘已经离开了,只余了两支残花落在地上,花枝上还沾染了泥渍。

    沈钦俯身将其中一枝捡了起来, 用手搓着上面的泥渍。

    搓不掉,这污泥像是黏在了上面。

    无论他怎么尽力都搓不掉。

    他正欲伸手去捡另一支, 却见一只穿了锦靴的脚伸了过来, 重重地踩在了花枝上,甚至还挑衅地碾了两圈。

    沈钦的唇色发白, 单薄的肩微不可查地抖了。

    但他仍保持着读书人的体面:“在下给陆公子让路。”

    陆钧安笑得很坏, 眼底的狠没消下去:“春风得意的状元郎怎么这般低声下气?当初杏榜第二名, 你不还是一副恃才傲物的清高模样么?”

    沈钦没答。

    “我早就说过了, 你就算高中了也没什么用。文徽院给不了你庇佑, 杜庭誉也给不了。我若让你死, 你就活不了。”

    陆钧安这般挑衅的口气, 压根没将沈钦放在眼中。

    沈钦轻叹一声:“陆公子何必跟我过不去……”

    陆钧安往他跟前走了一步,他身后的仆从忙撑着伞也挪了过来。

    “当初我妹妹对你一见倾心, 你是怎么做的?你一个穷书生,竟瞧不上她。你不看看自己这副穷酸模样, 有什么能耐?你知道为什么榜下捉婿, 就独独没有人找上你么?”

    “因为, 没有人敢得罪我们陆氏。你无法立足朝堂,便是你当年心高气傲的报应。”

    他手中的纸伞被陆钧安一巴掌打掉了。

    绵密的雨丝很快沾湿了沈钦的衣物, 将他浑身浇得湿透,显得他更加单薄。

    沈钦淡笑:“陆姑娘金枝玉叶, 沈某如何能相配。”

    陆钧安冷哼一声:“我妹妹你自然是配不上。但是你以为, 你就能配上那位了么?”

    他的笑中带了狠绝,似乎是早已能洞察沈钦心中所想, 并借机施力。陆钧安自知没读过几本圣贤书,但是诛心之道却是熟稔。

    陆钧安没说“那位”是谁。

    但是沈钦听明白了。

    陆钧安走后,沈钦站在雨中久久未动,直到他手中的花枝忽然被他用力折断了。

    ***

    在快到晖春楼时,徐舒的快马赶了过来,说是皇帝传召闻澈,要他即刻进宫。

    闻澈才下了马车,一步还未来得及踏进去,便不得已听从折返。

    他头一回觉得留在启都没什么好的,这位皇帝爹没给他留什么恩义,每回遇上什么苦差事,倒是第一个想起自己这个儿子。

    “我须得去了,你自己可以么?”

    闻澈有些犹豫地看向也才下了马车,正低着头整理自己皱了的袖口的元蘅。

    元蘅抬眸笑了下:“来都来了,怎么说我也得进去看看。又不是稚子,有什么可不可以的?”

    闻澈点头,只得接过了徐舒递过来的缰绳,朝徐舒交代了句什么,便上马走了。

    徐舒听他的吩咐留了下来。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元蘅已经快步往晖春楼中去了,只朗声道:“将军歇着便是,不必同行。”

    听了这句话,徐舒方如蒙大赦。

    他身为俞州军副将兼凌王贴身侍卫,在官阶上是高过元蘅的。但是徐舒又隐约明白,自家殿下对这位女官不一般的心思。

    若让他一直跟着元蘅,他反而不知该如何自处。

    “蕙质兰心,好人呐!”

    徐舒擦了把额间的汗,悠哉地在晖春楼对面的茶馆落座了。

    自从出了徐融之事,晖春楼有几日是没人能进的。是刑部派了人手来看管,在勘验死因结果出来之前没有丝毫懈怠。也正是今日,查明了毒杀之因,他们又没有在晖春楼搜查到什么毒物,才将人撤了。

    晖春楼出了事,被官府的人封了不少日子,虽然百姓不知具体情由,但还是避讳了许多。

    今日本是吃茶听雨的好时候,楼中却空无一人。

    因着是阴雨天,廊庑中又没有点烛,难免更显晦暗。元蘅的手搭在木梯栏上,觉得它因为没有人打理,隐隐间有些泛潮了。

    当日宴饮的地方是临着汝河的,宽阔敞亮,透过薄薄的绸面屏风,能看到被烟雨所笼罩的汝河,除了雨落河中的簌簌声,只余下一派静谧。

    元蘅没在此处多作停留,便往徐融当日所在的房中去了。

    推开房门,里面依旧是当日的原样。桌案上的酒杯是翻倒的,但是里面的酒查出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既然已经明了是毒针所为,元蘅的目光便也没有在酒杯上多作停留。

    那日的窗子是开着的,今日已经被合上了。

    元蘅忽然快步走了过去,将窗子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果不其然,这里已经被人清扫干净了,半片灰都没有残留。

    这里本就是无人顾及的角落,平素打扫得再勤快,也不会像如今一般洁净无尘。

    有人下手,有人善后。

    这些人便在刑部和锦衣卫的人中。

    好不讽刺,来查案的人便是做下这桩案子的人。此时她更加笃定自己要找到孟聿的想法。可这人若是不再回启都了呢?从他向皇帝撒下回乡看望母亲的谎时,他还打算再回来么?

    元蘅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多宝格,上面放置的玉器晃了两下,她忙伸手去扶,却听见了人的呼吸。

    还有旁人在么……

    多宝格旁的木施上,悬着一件暗青色衣袍,几乎将里面都遮了个严实。

    元蘅不知道是谁,谨慎起见便悄然握了桌案上的一块砚台。这砚台四四方方,边角处很是尖利,用来防身已经足够了。

    元蘅假意推开门走了出去,实则便在门口没有动,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架木施。

    里面那人也谨慎,并未直接出来,而是欲侧身从缝隙中往外看。

    元蘅竟从缝隙中瞧见了发钗珠翠。

    是女子。

    “出来。”

    元蘅背靠着木门,神色淡淡地看向她。

    里面之人似乎受了惊,犹豫许久,明白自己已经藏不下去了,便走了出来。

    看清她的容貌,元蘅怔了一下,紧握着砚台的手还是松了。

    “公主?”

    是明锦。

    明锦的面色已经可以称得上苍白了。若是仔细看,甚至能看出她的指节还因为过度的紧张而轻微地颤抖着。

    元蘅见她身上穿得单薄,便将自己肩上的披风解了下来,披给了她,还关切地问:“公主既然在此,为何要避着下官?”

    明锦没想到元蘅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她为何在此,而是为何会避着她。

    她轻舒了一口气,终于似如释重负一般,将元蘅裹在她身上的披风拢紧了,哑声道:“我……”

    见她犹疑不肯答,元蘅也不逼问,只道:“受了凉?公主的面色看着不好。正好,徐舒在外面,可以让他带您回宫,我去唤他……”

    “别!”

    明锦抓住了元蘅的手腕.

    见没有办法糊弄过去,明锦只得答了:“那日宴饮,本宫在此,当时就在这间房的隔墙。”

    “然后呢?公主是听到什么动静了么?”

    过往明锦听到些关于元蘅的传闻,或好或坏,她终究不了解,也不好下定论。如今几句对谈,她便已经全然明白了为何元蘅能独自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来。

    元蘅太有分寸了,多余的不关己的话,她是一句都不会问。她像是全然不关心那日百官宴饮,明锦身为一个公主,为何会出现在此。

    或许这种心性可以称为淡漠,但是这种淡漠又能给足明锦喘息的机会。

    明锦稍稍放松一些,道:“是。有人跳窗逃了。”

    “有人跳窗逃,为何门口守着的小厮说房内没有任何动静?”

    明锦叹道:“那是他们的人。当日我不好露面,但是现在去问,那个小厮已经死了。用过就扔,好不冷漠绝情。”

    明锦显然话中有话。

    元蘅颔首,道:“那今日公主来,是想找出些什么证据,揭发他们,对么?”

    明锦没答。

    “所以公主找出什么了?”

    许久,明锦缓慢又疲倦地坐了下来,伸手抚着青色冰纹瓷杯。忽地,她捏紧了杯盏,像是在自然自语:“这些事原本与本宫无关的。”

    这正是元蘅困惑的。

    无论明锦当日看到了什么,这些事都是与她无关的。此事背后的牵连必然深广。明锦身为梁皇后宫中的养公主,就算是看到了什么,也没必要牵扯进来,更不必偷偷地往晖春楼中来。

    明锦沉默了半晌,道:“可是阿澈受伤了,不是么?你难道还要哄骗我,说他受伤与徐融案没有任何干系么?太医为他清理箭伤的时候,他疼得要命却咬着牙不出声,我看着好生难过。这些事与我无关,可若是牵扯到我母后,或者皇兄皇弟,那便与我有关了。”

    元蘅愣了下,像是没有想到明锦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在衍州的时候,她与沈如春所生的一双儿女,关系都淡而疏离。说来元媗还算与她亲近,但是因着沈如春的命令,也不常来寻她。

    元蘅对这种兄妹之间的情义明白得并不多。

    她放轻了声音,道:“是我的错,这些事原本也不该牵扯到凌王殿下的。是我执意要查,连累了他。”

    明锦却摇了摇头,笑道:“元蘅,这不是一回事。我虽不知这桩案子背后关乎着什么,但是我知道……”

    “嗯?”

    “我心疼阿澈,和阿澈在意你,是不冲突的。”

    第34章 心意

    这句话如同一片软毛, 轻轻地落下,在元蘅的心间刮了一下。

    她原本觉得闻澈的爱意是一时兴起,后来在那夜出了那样的出格之事, 元蘅这些天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

    可是在她听到明锦的这句话之后,她心底那块才沉寂了许久的巨石, 竟出乎意料地松动了一瞬。

    她向来冷静自持。

    可就是这个瞬息, 她有些慌乱。

    每次回想起关于闻澈的一切,元蘅最多的想法就是这人真的很烦。他总是专捡她不爱听的说, 总是会取笑她, 或者说些不明所以的话。

    但是他在身边的时候, 她都是轻松的。

    不用防备的那种轻松。

    所谓人心隔肚皮, 元蘅尚且在衍州的时候便很懂得提防他人了。她向来懂得与人保持最适宜的距离。但是这一切提防, 好像在闻澈身旁就不复存在了。

    就好像不用闻澈开口说什么, 她也会明白, 闻澈不会骗她。

    “你说他……在意我?”

    元蘅的手是冰凉的。

    闻澈说过那么多话,认真的不认真的。即使是他多次的剖白, 她也只当是他一时兴起的胡闹。

    但是真要由旁人点破,元蘅还是心中一颤。

    明锦原本只是随口说, 但是看着元蘅这神态, 却笑了:“元姑娘不会一点都不知道吧?”

    那倒没有, 还是知道一些的。

    元蘅后知后觉的有些难堪,不想谈论这些了。

    明锦却似没有察觉元蘅的神态一般, 道:“那不然他一天好几次地往侯府跑,你真以为是去找宋景下棋?”

    “他……”

    还有这桩事?

    明锦笑起来眸中涵着许多柔意:“想来春闱前, 元姑娘闭门不出是为了为春闱做准备。但是我们阿澈可不知道。”

    元蘅:“?”

    “他见不着你, 回王府就不爱说话,闷闷的不知道在想什么。闻泓倒是常去哄他, 但就是哄不高兴。那时我还以为他是遇上什么事了,直到……”

    元蘅有些哑了。

    “直到你春闱后,他又见着你,才明显可见不同了。”

    明锦起身走过来,伸过手来握了元蘅的手:“他比我大了两岁,但是许多时候脾性跟小孩子没什么差别。虽说在俞州这么久,他早已学会喜怒不形于色,可没有人告诉他,遇上喜欢的姑娘,怎么将喜怒藏一藏。”

    窗外的的风大了,原本连绵细长的雨线忽然被疾风吹断,细碎的水珠溅进来,落在了元蘅的手腕上。

    元蘅的陡然清醒回来,收回了自己还在细微发抖的手,道:“公主……别说这些了。”

    这时明锦才道:“怪我,不小心就说多了。”

    “说正事吧,你知道的,这些事与我无关,但是牵扯到阿澈,我就不能袖手旁观了。那日我就在隔墙,听到了有人跃下窗子的声音,甚至不小心打碎了瓦片。”

    起初明锦以为是哪里来的狸猫,便没有在意。但是没过多久便听见有人尖叫出声。那时明锦才知道是真的出事了,就在她并不在意的时候。

    当时的晖春楼中尽是官员,明锦并不好直接露面,便在房中一直待着,直到人都散了才悄然回了宫去。

    “所以公主今日折回来,是又想到什么了么?”

    明锦答:“我猜他那夜并没有走。”

    元蘅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

    这间屋子不算高,但是窗下便是高墙,墙上攀附着刺人的荆棘,寻常人根本就没有办法离开。再加之这人下手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露馅了,也不会急于逃开。

    “那夜下了大雨。”

    明锦盯着窗沿下的泥地,道:“他没有立即走,又去了哪呢……”

    元蘅将窗子合上了,道:“当日那么多锦衣卫的人,他换身衣裳便能走。”

    她说这话时是那般的轻描淡写,就好像只是说些跟这案子全然无关的事。明锦听罢怔了一瞬。

    没有顾及明锦在想什么,元蘅继续道:“是孟聿。只有是他,这些一连串的事才能解释得通。”

    那夜刚出了这桩事,元蘅便猜出十有八九是孟聿做的。可是真正到了现在,她才又想通另一桩事——为何陆从渊当时会那般淡定从容,还会有条不紊地让人去传锦衣卫。

    过往听闻澈说惹了小人轻则受些皮肉之苦,重则不堪设想。今日元蘅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陆从渊的心思何其缜密。

    既除掉了徐融,用元蘅用过的毒意图栽赃给她,又没让自己沾手,还一副主持大局的模样,正义凛然地将孟聿送出了晖春楼。

    想到这里,元蘅才明白自己被蒙骗了。

    当日她不该走得那么早的。

    但是陆从渊又是怎么知道她去了纪央城的?

    明锦道:“若是他,你切记不要冲动行事。”

    元蘅笑了笑:“我一个七品小官,自然明白不能与锦衣卫指挥使抗衡。但是脏水都泼到脸前了,总不能坐而不动,就这么认了罢?”

    ***

    “你怎么才回来?”

    清冽的声音打断了元蘅的思绪。

    她眸中的宁静在这一声中起了波澜,良久,才酝酿出一个不怎么好看的笑来:“你在这里做什么?”

    背靠在侯府后墙处的闻澈神色慵懒,额角有一缕发丝没有被收束进去,就这么散漫地垂下来。

    他两步走了过来,将臂弯处的一件外衫抖开,裹在了元蘅的肩上。他的手没有立即收回,而是在衣料上摩挲揉捻了下。这种无意识的亲近,在她眼中是那么不合时宜。

    若是她抬眼瞧他,就能明白明锦所说的,他眼中那些从未遮掩过的东西。

    他想要她,每时每刻。

    这种在他梦中如万蚁噬心,一朝得偿所愿又开始不满,不满着想要更多。

    闻澈道:“徐舒说你从晖春楼走了。但是我等你好久,你都没回来。”

    “等我做什么?”

    “今日天凉,特意候在这里,给元大人披衣裳。怎么,唯独本王不可以?”

    元蘅将衣裳拢紧,缓慢地觉出,这人是在与她算些个久远的账。

    “谢过殿下,但是侯府不缺衣裳,日后不必再送来……”

    闻澈往她跟前走了一步,将她整个人拢在阴影之下:“是不缺衣裳,还是不愿见我?你就对我这么绝情?”

    元蘅静默许久,答:“我这人薄情寡义,向来无情。”

    可是闻澈却抬手拢了她鬓前的发丝,温热的指腹抚过她的眉心:“大人既说自己向来无情,那便应当一视同仁。不许我来,为何却容许沈明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来寻你?”

    元蘅叹道:“我与他只是同僚。”

    她原本没必要跟闻澈解释这些,但一想到不说清楚这人就没完没了,还不如说开。

    元蘅此时才抬眼看他,看他眸中的神色暧昧不清,氤氲着那些最直白的东西。她不想理会,准备拨开他的手,却被他反手握住手腕整个人抵在了侯府的后墙上。

    “今日沈公子,明日王公子,你这侯府的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吧?元蘅,独独我不能来?”

    闻澈这话带着酸味。

    今日他来侯府时,那沈钦正侯在此处等元蘅回来,说是有事要谈。

    能有什么要紧事须在侯府谈?

    同为怀着心思之人,闻澈一眼便能看破沈钦对她的不同寻常。若说过往不够明显,今日沈钦瞧见门口站着他时的模样,带着几分惊愕和敌意,便已经证实了这些。

    过往闻澈不喜欢以威势压人,可今日实在是不高兴,便借着自己的身份将沈钦赶回去了。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闻澈却笑了:“名动北成的第一位女探花,仰慕者都能从此处候到衍州去了。你敢说你都不知道?”

    自然知道。

    但元蘅对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没有兴趣,拜礼也鲜少有收下的。

    闻澈的手施力,攥得元蘅腕骨疼,他却道“你上回说起元梁之间的过往,是在给我摆选择么?要我知趣,要我退避,将清静还与你?”

    “元蘅,我不选。”

    他没笑,语气郑重又带着狠。

    元蘅出乎意料地平静:“松开我。”

    闻澈却道:“不松。”

    无赖。

    元蘅出身将门,虽功夫不精通,但自然也不会柔弱。她趁腕骨间的力道稍松,抬手一挣,反将闻澈的手拧在了他的腰后。

    只这一瞬,两人的处境便截然相反。

    闻澈被她按在了墙上。

    闻澈初时一愣,旋即认输了,散漫地倚墙笑着:“你竟还有功夫傍身?”

    元蘅松开手,淡声道:“以前觉得没必要,现下觉得还是挺有必要的。”

    闻澈忽然就觉出些什么来,他半点都不了解元蘅。他所看到的都是此人表现出来给他的,只有那夜余出些坦诚来,可是转瞬即逝,此人只需清醒后便重新冰冷回来,半点不许人靠近。

    “要你坦诚些,简直难如登天。”

    闻澈这话像是调侃,掩在笑意间的,是似有若无的落寞。

    元蘅道:“我孑然一身,什么都没有。倒是背了不少父亲做下的债。你要我坦诚,你填得平那些债么?”

    “我不在意。”

    “不在意就没有么?殿下小孩子心性,又可知我元氏,与纪央城陆家有多少旧时交情呢?你得明白,我若想害死你,无比容易……”

    闻澈的眸色沉下去,伸手叩住她的脖颈:“你会害死我么?”

    她没答。

    他又问了一遍:“你会么?”

    他想看她这向来无情无欲的双眼为他而湿润,想看这个他在梦中都不敢过多触碰的人,陷入无端的情动。想看这一潭清净水中只有他的倒影。他想看她不醉酒的时候,是否还会用那样的眼神看他。

    元蘅没说完的话梗在喉间,久久没有回话。

    闻澈扳过她的薄肩,宽厚的大手轻而易举地抚了她莹润而脆弱的耳后,炙热的呼吸倏然凑近,落在她的唇角。

    他收紧了手,欺吻上来。

    轻而密的吻在她没有推开他之后,陡然变重。

    这个吻他已经卑劣地想过很久了。或许是从纪央城的客栈之后,或许能早到在衍州初见那日。他说不准,此刻也没心思去想。

    直到被这人重重地抵在墙面上,元蘅才与他分开些许,呼吸都不平稳:“你不如杀我。”

    她唇角疼极了。

    闻澈抵着她的额,没松开分毫:“谁舍得杀你。”

    话音才落,元蘅轻而狠地笑了:“我想杀你。”

    闻澈身量高,此时俯首看她竭力不起波澜的神色,眸中的心满意足是遮掩不住的。他撩起她落在肩上的一缕发丝,别至她的耳后:“这么烫的耳垂,看起来不大像要杀我。”

    望向他这双眼睛时,元蘅想过就这么沉下去也好。

    太累了,这么些年她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而这个同容与相似到极致的人,或能给她一丝半点的慰藉。所以方才有那么一瞬,她不想挣扎。

    但是如今清醒,她却又觉得荒唐。

    闻澈就是闻澈,他不欠自己什么,亦不该被她当作旁人。

    不该被当作那个早就音信全无的薄情人。

    “我再问你,若我真的想与你成亲,你愿么?”

    闻澈的声音极轻,风再稍大一些便听不清楚了。但就是这么轻的声音,元蘅能听出他的紧张。

    “不愿。”

    简单的吐息,她回答得利落干脆,却让人浑身都冷。

    闻澈尚且捏着她的手腕,此时也不由得更紧了些。他带着轻浅而不知情绪的笑,几乎艰难地问:“要元大人给个名分,就那么难?”

    元蘅从他怀中额空隙中分离出来,将闻澈方才裹她肩上的衣物解开脱了下来,重新递回闻澈的手中,淡声道:“这侯府的后门直通的是雪苑,不通劝知堂。日后殿下再来寻我表哥,还是去走正门吧。”

    沉默了良久,闻澈觉得自己呼吸的每一口都是冰凉的。他知道元蘅向来清冷难近人,却没想到她会在不拒绝自己的吻之后,紧接着就说出这样划清界限的话来。

    “我若执意缠着你呢?”

    元蘅离开的脚步微顿,没有转身:“若是我住在侯府扰了殿下,那我搬走就是了。我元氏在启都也是有旧宅的,不算麻烦。”

    第35章 疯子

    去内阁的路上, 裴江知一路没有抬头,只是步履匆匆。

    刚迈出两步路,迎面便见一女子身影, 他不由得放慢下来,停在她的跟前。

    元蘅大老远便瞧见他了, 直到走到跟前, 才端端正正作揖:“中堂大人。”

    裴江知身为内阁首辅,对翰林院的事还算上心, 那些进士翰林的大错小错, 无一不是要经过他手处理的。但是自从元蘅入了翰林院, 却如绿叶落水, 半点声息都没有听到过。只有偶尔能听那几位翰林提及, 说此女慧极, 做事稳妥, 可堪大用。

    他原本以为元蘅也算识相安分,没有惹出什么麻烦。

    谁知今日便出了桩大事。

    裴江知咳了声, 道:“元大将军的长女,老夫可受不起你的礼。”

    元蘅并不知他这莫名的敌意是何处来的, 只好淡笑一声:“科举入仕, 便是翰林院的人, 与其他身份,没什么干系。”

    “好, 你既称我一声中堂大人,那老夫便应了。老夫与褚清连曾是旧交, 今日便代他管教门生。你跪在此处, 天黑再起。”

    元蘅尚有一堆文集要修,现下正赶着回值房。因为工部要整修亭台, 必经的路上堆积了许多木料,不能通人。若非如此,她也不会与裴江知碰上。

    元蘅没跪,而是本分道:“下官并未犯错,为何要跪?”

    前阵子的倒春寒过去,如今恍惚间便要入夏,日光从郁郁葱葱的树枝缝隙中倾洒下来,照在地面上,落得一地斑驳。

    而元蘅就站在光影之间,态度不轻慢,但也不卑从。

    裴江知鬓间已见白丝,但是说话时又中气十足。他与褚清连截然不同,他很有首辅的派头。

    “今日大理寺上呈的折子被老夫扣下了,尚未呈给陛下看。你做的错事,休要连累整个翰林院。”

    听到大理寺,元蘅便明白了缘故。

    徐融的死因与柳全相同,如今定是查到了柳全之死与自己有关。这件事终究还是牵扯到了她的头上。

    不过当日破庙中除了宋景没有旁人,想来大理寺也没有实据。否则也不会只是上一封随时可能被扣下的折子,定会亲自面圣禀报了。

    元蘅道:“恕下官愚钝……没听懂。”

    她没做的事,自然不会认。

    裴江知哪知她是这种“油盐不进”,不堪教化之人,一时间气得语塞。

    “元蘅,话已经点到这个份上了,你懂与不懂并不重要。老夫暂时扣下折子,只是给你机会。若你把握不好,过几日你就得被大理寺和刑部传召了。”

    元蘅轻笑了下,再度躬身行礼。

    见裴江知甩袖离去,她的笑意才消了。无论裴江知此举是否真的是为了护她,还是另有私心,但这桩事是拖不得了。有人想拉她下水,她就得顺藤摸瓜。

    拉回来。

    ***

    洪山脚下林木成荫,绿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宋景勒马,抬起弓箭对准了树荫后的一头鹿。许久之后,他终于放出了箭,谁知却刺向了一旁的树干。鹿受了惊,登时就要跑开。

    只一刹那,另一支箭迅疾如风,直直地射了过去。那鹿哀鸣一声,倒下了。

    宋景回头,瞧见了骑于马上正举着弓箭的漱玉。

    漱玉的身旁正是元蘅。

    收了弓,宋景气恼:“你们两个怎么回事!叫了不来,好不容易来了就抢我的鹿!”

    元蘅笑而不语。

    漱玉下马,调侃道:“景公子这话就不对了,狩猎之事凭的是本事,自然是谁猎到,这鹿便算谁的。”

    宋景摆了摆手:“是本公子有气度,不与你计较。诶?殿下呢?”

    今日是宋景想要狩猎,特意邀了闻澈一同。谁知这人刚来,就说自己伤口还没好全,实在不能挽弓,便找了树荫歇着去了。可是这一晃眼,周围也都没他的身影。

    漱玉皱眉:“景公子叫我们来,还喊了别人?早知如此,我们姑娘好不容易休沐,还不如在府中歇息。”

    树荫下一阵响动。

    有人懒洋洋地打了个呵欠,缓步从树后走了出来:“说谁是旁人呢?若早知你们在,本王便不来了。”

    他身着宝蓝色窄袖圆领武服,走来时目光只轻轻地滑过了元蘅,只一瞬便移开了。他走向了宋景身旁的马,接过了缰绳之后轻身上马。

    光影落在他的身上,衬得他身形颀长又漂亮。他一拉缰绳,懒散地对宋景道:“这里蚊虫多,咬得我难受。猎场外等你。”

    闻澈似乎将她那日说的话听进心里去了,就真的不再缠着她。

    这段时日也算清静。

    当元蘅回眸看他离去的背影时,又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声,混在林间的鸟鸣里,谁也没听见。

    也好。

    元蘅虽会些骑射的皮毛本领,但因为心中还压着事,此时也提不起兴趣,便在一旁看着宋景与漱玉比试。宋景为人亲和,从未将漱玉看作下人,两人一同吵闹着,也很有趣。

    山间的清溪流水潺潺,漫过碎石,声若击玉。

    她闲着无事,便顺着溪流漫无目的地走。刚准备伸了手去碰水,她便听得身后有什么动静。沉默片刻,她掂了水中的一颗圆润的小石子丢向身后。旋即便听到一阵往后退的脚步声。

    回头,她看见躲了石子的闻澈。

    闻澈无奈地摇头:“下回别偷袭。”

    元蘅毫不留情地答:“下回别偷偷摸摸站人身后。”

    闻澈不理会,迈着腿过了水,散漫又随意地坐在了岸边的石头上,靠着石头旁的树木,后脑还枕着自己的右臂,合上了眼。

    林间枝叶被风卷得沙沙作响,虫鸟啁啾,衬得此地像是与世隔绝的桃源。

    与元蘅几度梦回时的燕云山脚一般无二。

    元蘅也没再搭话,只是将浸湿了的衣摆拧干,起身便要走。刚走出两步,她便听到闻澈悠然开了口。

    “昨日去面圣了?”

    元蘅驻足,回头看着他被风吹乱的墨发,轻笑:“殿下是生了飞耳不成?”

    “飞耳不敢当,但很佩服你的本事。明目张胆开罪陆从渊,你怎么想的?”闻澈坐不住了,收了手臂起身,直视着不远处尚未离去的元蘅,“闹得沸沸扬扬,牵扯了都察院,朝中多人跪在朝云殿外要求我父皇惩处你,免得你‘祸乱朝纲’,你竟还有心思陪着宋景狩猎?”

    “殿下不是也有心思狩猎?”

    闻澈被噎得无话可说,只道:“你的事,与我何干?我为何没有心思狩猎?”

    他自然是没有心思的。

    此次来洪山猎场,也是他撺掇着宋景邀的元蘅。元蘅不愿意见他,可是有些事,他是一定要当面听她说明白的。

    昨日说起来是元蘅去面圣,实则是被皇帝传召。去之前她便猜到是因为徐融之事。柳全之事认不认不重要,皇帝也不想多听,皇帝在意的是徐融之死。

    去之前,元蘅便已经做好了打算。

    她将那夜自己去了纪央城之事坦白了,并且将闻澈受伤一事也连同着说了,并且奉上了羽箭。

    因着早年叛乱之事,皇帝便下令,各世家制作箭杆,须得有特殊的记号可供辨认。元蘅奉上的羽箭自然是假的,是她命人仿的陆氏的。

    仿记号泼脏水是常有的事,这项政令本来就是治标不治本没什么大用处的,众人也不会因这一件证物就信了她的话。

    但是如此以来,就变成了陆从渊需要自证清白。

    皇帝信谁不重要,至少她反击了。

    依照她所说,她发现不对要去查案,查到了纪央城,结果却在纪央城遭了人截杀,还害了凌王受伤。诸如此类的事,陆从渊想从中摘干净,可是不容易。

    元蘅用帕子擦拭着手上的水渍,缓声道:“开罪人也是门讲究的学问。殿下当街羞辱陆从渊是一种,下官在朝云殿开罪,是另一种。谈不上谁高明,毕竟是各凭本事。”

    闻澈道:“你可知后果?”

    听了此言,元蘅将帕子塞回袖袋,终于与他对视:“后果就是,如果我不这么做,今日你就得在诏狱里见着我。陆从渊此举想害我,我自然要以牙还牙,原封不动奉还。至于谁真谁假……那得由陛下裁夺。”

    没人说的是真的。

    陆从渊设计栽赃她,她便依样设计栽赃陆从渊。

    “这叫礼尚往来。”

    在当下这个境况中,谁显得更轻松自如,谁便有更大的赢面。

    所以当宋景邀她来狩猎,虽然她没多大兴趣,但还是一同来了。

    闻澈本也不是来指责她的,此时抱臂倚在一棵树上,轻笑:“疯了。”

    清风过林,一片嫩绿的叶子入水,漾起一圈波纹。因着被水中乱石阻住,它只能在一隅狭隘中起伏。

    元蘅俯身触了那片叶子,轻手拨开阻碍,任它顺着急促的溪流而下。片刻后,她回眸看向闻澈:“疯子对疯子,那就看谁更疯一些了。”

    第36章 侍读

    “朝中清流现下还跪求惩处你, 你打算怎么办?”

    元蘅像是毫不入心般随手折了绿枝,拨弄着溪流中的波纹,道:“站在陆从渊那边还自诩清流, 我凭什么信?陛下凭什么信?眼下已经如此了,解围的法子, 殿下不是替我想了么?”

    闻澈怔住了。

    他忽然明白, 根本不是元蘅被他算计着来了洪山,而是元蘅一早就猜到这场狩猎是他安排的。

    她只是赴约……

    元蘅永远这般游刃有余, 闻澈不由得有些闷气。

    他似漫不经心般提起:“你上回不是说不想再见我了, 怎么明知是我的邀约你还要来?以你的心思, 有的是办法解围, 用不着我的吧?”

    “那是其一。”

    元蘅将枝条丢入了水, “最重要的是, 这件事是我利用了殿下的伤。还是要来解释清楚的。那伤是为护我受下的, 我却用它反击陆从渊。对不住……”

    她没抬头,也不知晓闻澈听了这话是什么神态。

    许久之后, 她才听到了声微弱的笑。

    “你笑什么?”

    “你对不住我的,不止这一件事。”

    这回换元蘅说不出话了。

    下一刻, 闻澈伸手过来不轻不重地敲了她的额头, 眉眼间是少年的清朗俊逸:“这回原谅你了。下回行事, 不可莽撞。”

    若说之前的剖白能撬动她的心隙,此时晴日下的纵容和无条件的信任, 便是重击。她垂下眼睫,避开了闻澈毫不遮掩的目光。

    而闻澈似乎察觉到她的变化, 微扬了唇角。

    原来她也有不敢看人的时候。

    闻澈道:“你这招不错, 但岂不是杀敌一千自折八百?认下柳全之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日是我带府兵前去的。我父皇不会越过我而直接惩处你。但是, 你私自去纪央城,这事怎么说了?”

    “罚俸半年。”

    元蘅抿了抿干燥的唇。

    听到这里,闻澈一个没忍住笑得前仰后合,道:“掰着手指头都能数清楚的俸禄,现下还没了。”

    元蘅:“……”

    “诶,你不是说要搬去旧宅么?若是穷得揭不开锅了,本王不介意收留你。”

    闻澈止了笑,抬手将鬓前的碎发往后撇了些,不自知地靠近元蘅,尾音也咬得又轻又惑人。

    闻澈生了副好模样,整个启都也鲜少再能找到如此容貌昳丽之人。就连向来被誉姿容出尘的闻临都比之不及。

    元蘅也一直觉得他长得不错。但很可惜,她向来不吃美人计。

    她淡笑,轻推开他挡路的手腕:“谢殿下,但尚不至于。”

    如春雪般白的指尖落在他的袖口,虽是义正辞严的推拒,但却是以无辜的姿态,将所有的慌乱和情动奉还给了闻澈。

    见她推开自己朝宋景漱玉的方向走了,闻澈还在原地,腕间似乎还留有她的余温。

    ***

    入了夏,烈日如火,烤得树上的叶子都蔫了。

    才在翰林院应了卯,沈钦连椅子都没坐热乎,便听得外面有人吵嚷起来了。原本就天热,听得嘈杂的人声,他心里生了一阵厌烦。

    起身去关了窗,便将人声隔绝了大半。

    “明生兄,不去听听?”

    同为编修的欧阳朔看着沈钦关窗子,将笔搁下,兴致盎然地问。

    沈钦笔没停:“你我只管做好分内的事。”

    欧阳朔像是瞧不起他这般假正经的模样,嘁笑一声,重新拾笔:“你知道他们在闹什么吧?”

    沈钦的笔顿住了。

    他自然听说了。

    欧阳朔懒散地翻着厚实的典籍,随口道:“这段时日朝中众说纷纭,大抵都离不开我们那位同僚元蘅。她与陆氏怎么样与我等也无关,但是现下这种局势,却听闻陛下有意提她做侍读。”

    沈钦不语。

    欧阳朔道:“你说说咱们,辛辛苦苦准备科举,夺了一甲进士,却要在这翰林院清苦三年才能授官。而有的人,凭着自己有个好师父,却能一跃千阶。”

    听到这里,沈钦终于忍无可忍,将笔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道:“欧阳兄,说话还是注意些吧。入翰林院这几个月,元蘅所做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没有哪里不妥当吧?背地里非议同僚,非君子所为。”

    “行!你君子,我小人行吧。”

    欧阳朔不想再与他谈话,起身将窗子打开了,“那沈君子不妨听一听他们是如何议的。闭目塞听,便能当什么都没发生么?”

    过去的一个月,朝中围着元蘅之事吵嚷不休。大抵不过是猜疑她杀了徐融,然后借此说女官误国,奏请皇帝罢免她的官职,再依律惩处。但皇帝却以没有实据为由迟迟没有发落。

    约摸前阵子,元蘅所修平乐集有所完善,呈于皇帝之后,龙颜大悦。之后便有风声传出来,说皇帝意欲提她的官阶。

    若真的是平乐集修补有功,只是个侍读,不算什么大的嘉赏。北成历来也有入了翰林不足一年便升迁的。但是此时众人议的却是——元蘅或用了什么手段,得了这看似不公正的升迁。

    沈钦并不顺着欧阳朔的话答,而是转而道:“建永年间,首辅孙正,入翰林不足一年便升任学士。淳和年间的霍大人,只四个月便转迁大理寺……”

    “打住!”

    欧阳朔厌恶极了沈钦这般死板的模样,也不想听这些陈年旧例。

    沈钦并没有因此住口,而是道:“有功夫与他们一同非议女官,不若将心思放在典籍国史上。还是那句话,做好分内之事。”

    说罢,沈钦也不愿再与欧阳朔同处一屋檐下,便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抱好之后另寻屋子去了。

    刚出了门,他便瞧见了廊檐下的元蘅。

    不知她在这里站了多久了,一边听着院中人的吵嚷,一边听着屋内两人的争执。而她却神色淡淡,看不出任何情绪。

    直到侧目看见沈钦出来了,她才拱手行礼:“明生兄。”

    沈钦先是紧了口气,担心她会心中不快。可是一想到自己方才所言或许被她听到,又缓出了一口气。

    “不是老师找你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沈钦试图说些别的话。

    元蘅听着聒噪的蝉鸣,冲他笑了下:“是了,这天太热了,司业身体受不住,便让他小憩片刻,我早些回来了。”

    说罢,她竟往房中走去了,坦然地坐回位子上,瞧着欧阳朔。

    欧阳朔被她盯得受不了,天大的怨气此时都不敢冒头。兴许是心有愧疚,匆匆收拾了书卷便走了。

    沈钦倚在门框上看着这出无声的戏,终于笑了:“你吓他做什么?”

    元蘅却道:“他言下之意不是说我厉害,有手段么?既然说了,那我便当夸赞。他若心中无愧,跑什么啊?”

    既然说她厉害,那她也不介意真的厉害给他们看。

    沈钦又踏进房中来,坐在她跟前,略有些担忧地看着她。

    “他们那般说你,你真的不生气?”

    元蘅道:“他说的还算委婉,比这话难听的,我也听到过。若每句都生气都解释,我岂不是要累死?恶人之名,担就担了。你瞧方才,不是挺有用么!”

    这倒是元蘅的脾气了。从沈钦认识她到如今,就没见她因旁人的流言而伤神的。

    但沈钦好事放心不下,道:“虽说如此,闲言碎语还是伤人。徐融案已经过去这么久了,看样子陛下并没有打算追究下去,难不成就任凭你担着不明不白的名声么?”

    元蘅却笑了:“不提这些了,你忙你的,我坐坐就走。”

    自打元蘅反手将陆从渊拖下水之后,这件事解决起来简直是立竿见影。陆氏吃了哑巴亏,明知是脏水却毫无办法摆脱,只得是将这件事模糊过去。起初三法司还想尽法子查证,但是见皇帝也没有再说什么,也不愿再多事,这件事便搁下了。

    虽说搁下之后便不会再给元蘅造成什么烦扰,但是这件事必须要扯个水落石出。

    如若不将陷害她的人揪到明面上来,只怕这样的事还会层出不穷,元蘅便再没安生日子过了。再加之徐融之死绝非偶然,那册记录琅州丝帛的册子也尚不知踪影,背后牵扯着什么又岂能任由遮盖下去?

    正此时,听着房外有人在抬什么东西,元蘅便出去看,正好瞧见是院中的侍从正在将消暑的冰抬来。因着实在是太多,毒辣的日光晒着,冰块已经化了一部分了。

    酷暑的天气,值房中若是没有冰,实在是难熬。

    元蘅见状便要过去帮忙。

    那人却忙摆手:“这点小事,不敢劳烦大人,大人还是歇着罢。”

    元蘅却道:“这么几筐的冰,怎么就你一人送?”

    她边说边接了一筐过来。

    他停下擦了把额间的汗,道:“这几日宫中要整修泽兰宫,人手不够,能用的人都给遣去了。”

    泽兰宫已经那般气派了,竟然还要大肆整修。

    如今虽然琅州丝帛解了些紧忧,但要用银子的地方还是不少的,再如何也不该在这种时候兴修葺之事。

    但这毕竟是后宫之事,元蘅并不好说什么,只得笑了笑,提着冰准备分放到各房中去。

    还没等她怎么走,便有一名庶吉士迎面走了过来。

    元蘅认得此人,他是兵部尚书的小儿子,名唤苏呈。

    他因着过往犯了些错事,没有能保举官职,便只得与其他学子一同参与科考。好在他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这回中了二甲,入翰林授了庶吉士。

    虽然他们同在翰林,但是平素也没有什么交集。

    苏呈手中摇着扇子,微微眯着眼睛看了元蘅片刻,面上挂着笑意踱步过来,道:“呦,元姑娘。”

    元蘅只得腾出手来回礼,旋即又去提那筐冰。

    但是苏呈却显得没有什么敬意,反而神色轻薄:“不是要升侍读了?这奴才不长眼,竟还要你做这种事?真是没有规矩。”

    送冰的这人闻声就跪下认错了。

    元蘅将这人扶了起来,道:“与他无干,是我见他辛苦,自己要来帮忙的。”

    苏呈笑了声,便凑过来:“是么?是我不够近人情了。我也来帮忙罢!”

    他这哪里是帮忙。

    苏呈不去接其余的几筐,反而将手伸向了元蘅方才提起的那筐。

    因着元蘅的衣袂覆在木柄上。苏呈去接的时候,去有意无意地碰了那片雪白的衣袂,握木柄的时候,顺势将那她的衣角也压在了手心。

    元蘅蹙眉,欲将衣角抽回来,却被此人握得更紧。

    苏呈唇角微扬,压低了声音:“那日晖春楼夜宴,鄙人初次得见姑娘芳容,实在是……心生爱慕。”

    当着旁人的面扯她衣角,还好意思说什么爱慕。元蘅心中冷笑,只觉得此人若是见着自己杀.人的模样,想必定会更“爱慕”罢。轻薄到她的头上,实在是胆子不小。

    她意图强行抽回衣角,结果被苏呈拽得更紧,就在那只手就要顺着探过来时,却见一柄玉骨扇重重地落在了苏呈的手背上。

    他的手背登时被打出一道红痕,痛得苏呈慌促松了手。

    他正欲破口大骂,一抬眼却瞧见了闻澈带着寒色的眸光。

    第37章 威压

    在炙热的日光之下, 闻澈的模样却像是被冰给浸透了,冷意霎时包裹了苏呈。

    苏呈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见闻澈朝他走来, 玄色织锦的袍角映入他眼时,苏呈细微地战栗了, 始终不敢开口说话。

    他不畏惧元蘅, 是因为知晓就算是自己行了轻薄之事,元蘅也多半不会宣扬出去。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了一个凌王。

    闻澈今日只是顺路经过翰林院, 本没指望这能瞧见元蘅。谁知他经过之时却正看见此人拽着元蘅的衣角不松手。他一时忍无可忍便冲了过来。

    “你当翰林院是什么地方?你当陛下钦点的正七品编修是什么?”

    闻澈半蹲了下来, 用扇骨抵住苏呈的手, 似打量一般, “方才是那只手碰的?”

    苏呈不知他为何会如此, 但听着看似玩味实则如浸寒冰的声音, 他的后背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不敢答, 只又叩头:“是误会,殿下, 是误会。不小心压着了。”

    “不小心?”

    “是了是了,是不小心。”

    闻澈点点头, 轻叹着将冰凉的玉扇压在他的指节上, 重重地按下去:“哪只手不小心的?”

    苏呈哪里敢答。

    只一瞬, 剧烈的疼痛便顺着骨节炸开来了,他哀求:“殿下, 看在我爹的面子上,您饶我一回, 饶我一回!”

    “你爹哪位?”

    苏呈根本没想到闻澈是不认识他的。但眼下这扇子还重重地按在他的手指上, 他根本计较不了别的,慌忙答是兵部尚书苏瞿。

    苏瞿……

    蕙妃的兄长, 闻临的舅父。那确实是该给点面子。

    听罢,闻澈的扇子便抵得更重,苏呈的手背已经一片乌青:“可惜宫中不能佩刀,你这手生得好看,真想砍了供我日夜观赏,也算你的荣幸。”

    好一阵惋叹后,闻澈道:“罢了,没刀也行,拿这扇子,不见得砍不下来。”

    苏呈这下连剧痛也顾不得了,泣涕涟涟:“饶了我吧殿下,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没等闻澈再施力,一旁看了许久的元蘅便走了过来,轻轻从闻澈手中拿走了玉扇。苏呈如蒙大赦,跪在地上一个劲地落泪。

    闻澈不解:“怎么?”

    元蘅只是轻笑走近,看着苏呈。苏呈心惊如擂鼓。因为玉扇按得用力,他此时的手已经红肿一片,但他顾不得痛,整个人抖得像是一个筛糠。

    元蘅将自己的袖角递过去。

    这下苏呈连看也不敢看,一个劲求饶。

    “你怕什么?我总不能也扯你的衣裳报复回来罢?你方才还没有这般恐惧,莫不是欺软怕硬,觉得我元蘅好欺负罢?你若要谈身份家世,我便与你论上一论。平叛之后,我元氏如日中天,燕云军严阵以待,没有人再能破这扇门。启都的十二卫亲军,如今调遣权尽归安远侯。我是陛下亲点的今科探花,入翰林修国史,得陛下之旨意整理昔日首辅遗作。究竟是我做了什么,让你觉得,我的衣袖,你是碰得的?”

    过往元蘅不愿提及,但出身世家在此时也算有几分用处。苏瞿是兵部尚书,元成晖却是衍州主帅有实权在手。苏瞿在启都有权,安远侯却掌启都亲军。无论怎么算,都不该被这登徒子轻慢。

    元蘅道:“姑且不论这些。难不成苏大人教养儿子,便教的是让他随意羞辱女子么?圣贤书,被你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么?翰林院若能再容你,便是滑天下之大稽。”

    苏呈觉得她这话听着骇人,她话中的笑意也骇人。

    元蘅起身,面上的笑全消了,化成冰色垂眸看着苏呈:“今日之事……”

    苏呈忙道:“我知错了,还望殿下与编修,饶我一回。”

    “行。”

    元蘅道:“此事我会告知令尊和中堂大人。翰林院留不留你,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苏呈震惊地仰面看她。

    谁知元蘅下一句竟是:“将这些冰全部分到各房中去,若是化了太多……”

    闻澈接了她的话,方才故作玩味的语气没了,转而成了遮掩不住的怒气,道:“若是化了太多,本王今日就将你砍.死在这里!还不滚!”

    听完这话,苏呈不敢多说半句,慌促地从地上爬起来,颇为费力地扛起冰筐便落荒而逃了。

    人是走了,但闻澈的火气却看着更盛了。他深深地看了元蘅一眼,转身就要往外走。

    元蘅两步跟了上去,瞧着他冷若冰霜的侧脸,竟觉得想笑。

    “这种人惩处了就是,何必惹殿下生气?”

    “何必?”

    闻澈停住步子,将折扇合上,转身看着她的眼睛,只觉得她装傻装无辜的本事是愈发精炼了。一时气不打一处来,他道:“你还替他说话?”

    元蘅轻叹:“这就是替他说话么?这是在替你做打算。一个无赖扯了下衣袖。今日就算殿下不在,我也不会轻易饶了他。但是你若砍了他,事可就大了。”

    “能怎么着!”

    闻澈不想听这些话。

    元蘅知晓他是为自己好,不愿她平白受这等欺辱。她声音放轻了些,像是在哄稚子一般:“我与他翻脸没什么不成的,但他是苏尚书的儿子,殿下何必跟兵部的人闹不愉快?梁晋将军现在处境还不算艰难么?何况此人的姑母是蕙妃,你就当替梁将军想一想,少出面得罪人。”

    就算有天大的火气,在听完这段话后,也合该发泄不出来了。

    没成想在这种时候,她心里还考虑这般多。

    还是为他考虑的。

    元蘅朝着苏呈离去的背影望了一眼,笑道:“对付这种人,打一顿还是废了手都是没用的。平白得罪了兵部,得不偿失。日后无论是梁将军还是我祖父,都受其掣肘。他不要脸面,他爹还得要啊……所以,不如做把柄。”

    “你拿这种事做把柄?”

    “对付人就得用对法子。让他身败名裂是轻的,身败名裂的同时永不敢再张牙舞爪,才是目的所在。”

    闻澈欲言又止,正想说什么,张口却被元蘅打断了。

    “知道殿下是为我好,元蘅记在心里。人也罚了,殿下就别恼了……”

    元蘅大概是不怎么会哄人的,但是又偏是这种不熟练的柔和,能将闻澈的心抚得熨帖。

    轻如尾羽,重若千钧。

    前些日子还说着若是他纠缠,就一定要搬宅子的人,今日便说了软话,闻澈是无论如何都心软了。

    闻澈终于无奈妥协:“好……”

    两人并肩往堂中去,沈钦不知忙什么去了,案上的卷轴也一同不见了。

    闻澈落座,看向元蘅淡定自若的模样,反倒觉得安心。

    她总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任何时候都是游刃有余的样子。

    他忽地想起了衍州百姓撤离的那日。

    有叛徒提前泄露了消息,城门才开,便有叛军杀了来。就算是元蘅提前安排了兵力护送百姓,也防不住大批敌军的偷袭。

    那时他一人骑马而来,是他第一次见着元蘅。

    身形瘦削的女子,在那等乱况里,仍旧是冷静的。

    真的是冷静的么?大概没有人瞧见她发抖的手,可是她除了镇定别无他法。

    百姓往反方向逃,背后是欲涌入衍州城门的柳全军马。一路的血腥味浓重得令人作呕。有个小孩子摔伤了,坐在原地再也跑不动。

    闻澈还没来得及做反应,便看见了一抹迅疾的身影,快速地翻身下马,冲向了那个孩童,将他抱了走。

    连孩子的父母都不敢停下,她却这般不怕死。

    “发什么呆呢?”

    元蘅正翻着一页书,一抬眸,便瞧见他望着自己出神,不知在想什么。

    闻澈却笑了。

    他专注地望着她时,目若灿星,方才训人时凌厉的眉目此刻也尽数化作温煦。

    春风化雨,不过如此。

    “一见美人,可不就出神?”

    油嘴滑舌。

    元蘅转而问道:“孟聿是告了多久的假?陛下难不成真的等着他回来?等他告的假结束再下令通缉,人都没影了。”

    闻澈叹道:“已经没影了。依照律例,他是正经的告假,况且又没有实据证明是他做的,好歹是朝廷正三品的大员,如何下令通缉?放着正三品的前途不要,偏要与人做狗。”

    为谁做的狗,已经再显而易见不过了。

    如今世家门阀割据朝堂,即便知道对方是敌,亦轻易奈何不得。自从太后谋逆案之后,陆氏已经最为皇帝忌惮了。可是这些年过去了,陆氏依旧是这般荣耀,正是因为他们世代手握兵权,在纪央城的兵力就是他们耀武扬威的底气。

    虽说梁晋亦有兵权在手,安远侯手中也握了一支精骑,但是这些兵力都不在启都附近。而纪央城的兵力,却是直指向皇城的。若是任由兵权旁落,北成的律法就只会形同虚设,连皇帝处决一个犯了错的锦衣卫,都会引起一场叛乱。

    权力分散可以相护牵制,但是这些分散在北成苍穹的“风筝”,是没有线的。或者皇帝手中所谓的“风筝线”,也只是极易断裂的虚设。

    就连苏呈,一个小小的庶吉士,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元蘅不敬,说到底是不怎么将燕云军和元氏放在眼中,大抵是觉得衍州与启都相距千里,许多事都是鞭长莫及,而他自己的父亲又在兵部任高位。

    所以元蘅才说,这样的人,单是打一顿根本就起不到效果。

    他的底气足,只会将受到的恶意加倍还回来。因为一时的气愤而不顾大局,反而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这样的人依旧不会尊你敬你。

    兵部,兵权,绕不开一个“兵”字。朝堂势力的划分,终究也是围绕着这个字转开了。得益者,失意者,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在努力得到这样东西。

    元蘅道:“殿下,如今你该信我当初说的话了吧?”

    “嗯?”

    “你问我,这‘无痛无痒’的北成,病在何处?你如今瞧清楚了么?”

    闻澈了然,笑了:“你还挺记仇。你听不出我当初是逗你的么?我一直都信你啊。”

    前半句话他还是玩笑着说的,但是最后一句却忽地正经了起来,语声那般清缓,却又带着他惯有的坦诚。

    元蘅会与很多人打交道,旁人跟她玩心机,她亦会同样回报回去。她从来不会让自己落于下风。可是唯独面对忽然真诚起来的人,她毫无办法,甚至哑口无言。

    袖间半隐着的手摩挲了下衣角,她头一回知道局促是什么滋味。不单单是局促,还颇感坐立难安。

    见她这般模样,闻澈心中有些隐秘的雀跃。从始至终他都颇喜欢说话逗元蘅,喜欢看这向来严肃清冷的湖水,因着他的话泛一丝波澜。

    他支着鬓角看她,悠然道:“昨日有人上了折子给我父皇,催我就藩。”

    果然,元蘅停了笔,抬眸看过来:“就藩?”

    “对,就方才那欺负你的那个混账的爹,兵部苏大人。”

    元蘅道:“他是越王殿下的舅父,想来是近日陛下收了越王的治政之权,他急了。”

    “是了,就藩也没什么不可的。凌州可比俞州舒坦多了,江南富庶之地待着也不错……但是父皇驳回了。”

    元蘅道:“怎么说?”

    闻澈忽然凑近她,声音压低了些:“因为我虽及冠但是尚未成亲啊。只有娶了凌王妃,才能去封地不是?怎么样元大人,愿意与本王同去么?”

    方才元蘅就觉得闻澈不会无缘无故跟她提这些事,果然,这人是做了坑在此处等她呢。

    元蘅忽然笑了声,起身抱了书卷,道:“我在翰林院前途大好,不日便升侍读,作何要外放凌州做州官?赔本买卖,可骗不着我。不去!”

    说罢,她推开门走了。

    第38章 有意

    启都入了夏之后便一直多雨, 不少旧亭台殿宇都年久失修,加上雨一浸泡就发潮泛着霉味,更甚者还开始漏雨。

    检修殿宇也是工部的职责范围之内, 但是却因着重新整修泽兰宫,导致腾不出人手去。皇后的庆安宫便一直被推诿着没有修缮。

    宫中多的是看人下菜碟的, 大抵是瞧着这么些年过去了, 这位中宫皇后虽未被废,但却也与住在冷宫没有什么差别了, 于是他们怠慢起来也都心安理得, 满心都是上赶着讨好蕙妃。

    明锦报了许多回, 说皇后有腿疾, 这样又潮又热的天气实在是太消磨人。

    可是那些人却只是来看过两回, 找了一堆借口说人手不足, 要么就是说眼下账上实在是没有太多的银子, 要皇后再等上一等,只消过了这阵勒紧裤腰带的局促日子再行修缮。

    实在是没有了办法, 梁晋将军尚在为北成戍守边境,若知晓自己的亲妹妹在后宫的日子比尚未出阁时还凄惨, 不知会有多寒心。

    明锦心里不舒坦, 但是又不敢将这些事告知闻澈。

    同在启都, 母子不得相见,谁也不比谁好过。她不想让这些事去让闻澈烦心, 便只得自己出面去与负责宫殿修缮的人去谈。

    谈不拢,这些人只是一味答允, 一味拖延, 最后被明锦说得没了办法,才说监工的官员现下都在泽兰宫, 要明锦自己去找他们。

    到了泽兰宫的门外,明锦才说了来意,监工的那人便皱了眉。

    若说是哪个后妃的宫殿要修就罢了,他们抽出功夫去一趟也是应该的。可是偏偏是皇后的宫中。

    皇后如今已经禁足多年,除了裁量制衣和负责膳食的女官,几乎再没有旁人靠近过了。谁此时与皇后沾上关系,得不到什么好处事小,万一与之前的谋逆案牵扯上才是大事。

    听到监工的推辞之后,明锦面色平静地没有说话,仿佛只是意料之中。

    无论如何,她不想再此时争吵失了身为公主的体面,那样也只会显得皇后可怜。

    明锦身旁的贴身宫女却当即急了,道:“庆安宫还住着我们公主和六殿下。六殿下年幼,还在长身体,若是因着漏雨落了伤,你们担待得起么!你们如此轻慢,难道如今庆安宫不是中宫皇后的住处了么!”

    监工见宫女说了狠话,而泽兰宫那边的人手又催得紧,一时心中郁烦:“我等也是奉命整修泽兰宫,若是耽搁了进程,陛下才是要降罪于我们的!公主不如直接去请示陛下,得了陛下的旨意,我们立刻就去!”

    明锦仍旧沉默。

    如何去请示皇帝?皇帝如今哪里还当庆安宫住的是他的结发妻子呢?

    吵嚷的声音大,隔墙路过的元蘅听的一清二楚。

    虽说议政的前朝与后宫不在一处,但泽兰宫与朝云殿甚近,她折回翰林院时也常从隔墙经过。朱红的高墙被雨淋得斑驳,而那边监工的话又听得甚为刺耳。

    因着官员无诏不得擅入后宫,元蘅便只在朱门下停着。果不其然,没隔多久便见明锦从里面走了出来。

    明锦的容色显然比过往都憔悴。

    “臣拜见公主。”

    元蘅规规矩矩地朝她行礼。

    明锦一愣,这才看见还有人在这里站着。她勉强地笑了一声:“元大人。”

    “不敢,公主直呼臣的名字就好,元蘅。”

    明锦“嗯”了一声,道:“天色不早了,你辛苦一日,该趁着落锁前回府休息了。”

    雨后的风甚是清凉,将明锦的薄衫吹得拂动,能看出她比之前还要瘦了。身为公主养在皇后宫中本该是无比的尊荣,可是元蘅却能明白,被所有人无视和轻慢感受究竟是何种滋味,这个公主身份就只能是枷锁。

    一种房屋漏雨无人修的“枷锁”。

    见元蘅没动,明锦才明白什么:“方才的争吵让你听见了?真是见笑了。”

    元蘅却道:“这些人都是躲懒怠工,我这就去回禀陛下!”

    说罢她转身就要走,可是刚走出两步就被明锦被拽住了袖角。

    明锦的眼角忽然就湿了,冲她摇了摇头:“母后生性倔强,这些年的事都不许说给父皇听的。再想旁的办法吧。”

    元蘅这才停下来,思虑许久,才道:“凌王殿下知道么?”

    明锦摇了摇头:“他好不易才回了启都安定下来,与父皇的关系也有所和缓。你知道阿澈的性子,但凡说了,他若再闹可怎么办?”

    元蘅沉默片刻,道:“公主和娘娘为他筹谋思虑这么多,不惜在宫中忍气吞声。若是他什么都不知道,就枉为人子,更愧对凌王的身份。少年时他难免会做事随心冲动,但我相信如今他不会那么做了,公主不信么?”

    听罢明锦哑了声。

    母子不得相见是真,但是梁皇后却从未放弃关心自己这个儿子。梁晋常托人将书信送进宫中,信中皆是闻澈在俞州时所立的功绩。她只盼闻澈平安,甚至没指望自己宫殿漏雨,闻澈是否能帮上忙。

    明锦回头望了望泽兰宫处忙碌的人影,忽然就叹息了一声。

    宫闱中的这些事,之间的牵扯绝非表面上看着的那么简单,元蘅并不好再多说下去,只是委婉告知明锦,这些细碎的小事不必担心会给闻澈惹来什么麻烦。

    她正欲告退,却被明锦叫住了。

    明锦方才面上的愁云散了些,道:“有件事不知当不当问。”

    “公主请说。”

    “本宫知晓你现下即将升任侍读,在朝中前途一片大好,这句话问起来显得冒昧又不合时宜,但是我还是想知道,你对阿澈真的无意么?”

    这不知是多少次她在元蘅面前提起这个问题了。

    元蘅有些不大好的猜想,但是不知该如何问起。许久的沉默之后,她终于反问:“公主想问的,是元氏的意,还是臣的意?”

    元蘅也不知今日自己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在意这个问题。若换成以前,无论如何她也不会这么冒昧。可是现在她就是心中不上不下的,如同笼了层浓雾,需要人拨开,从而窥得一丝亮色。

    过往明锦就知道元蘅不单是生了一副美人模样,为人更是冰雪通透。现在听了这句话,她更加笃定心中的想法了。

    明锦不喜欢拐弯抹角,反而格外坦诚:“你知道的,本宫在意元氏的意,阿澈在意的是你的意。”

    明锦从不觉得自私是一种错。在她认为,只要不伤天害理,尽力地谋划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天理所应当的。她的确是很喜欢元蘅这样脾性的女子,但她终究不是闻澈,不能抛除元蘅的身份来单纯地亲近她。

    闻临当初求娶元蘅,就是因为元氏的兵权,这件事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而闻澈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梁晋手握的重兵足够闻澈永远没有后顾之忧。

    可是明锦不愿意让梁晋出现掣肘。

    衍州毗邻俞州,只需要一点点关系的贴近,便会彻底与其余州府划开,成为北成一道坚硬的防线。那也会是闻澈和梁氏的防线。

    陆氏的兵对着启都虎视眈眈,而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便是俞州军和衍州燕云军。既然元成晖已经不愿意与陆从渊携手,明锦更想看到衍州的燕云军成为梁氏值得信任的兵力。

    届时就算闻澈不愿争储君之位,也不用担心门阀世家策反,将自己逼得无路可退。

    明锦的话一出口,元蘅倒是会心一笑。

    元蘅喜欢与坦诚的人讲话。所有人都有野心,没有谁是圣人,为自己谋划出路不是什么罪不可恕之事。

    元蘅道:“可是公主,我父亲尚在,他有心将家业尽数传于我那幼弟,我做不了元氏的主。至于元氏的意,他恐怕也不会属意梁氏。”

    元成晖就算是再怎么选择,也不会选择梁氏。虽说盟友之间讲究的利益,但之前的旧怨又岂能一笔勾销?即使真的销了,又怎么保证梁氏心中不会记恨?元成晖是个主帅,他不会做这种看起来就赔本的事。

    听完元蘅的话,明锦已经明白她是在婉拒自己了。

    她并不放弃:“那你的意呢?在何处?”

    元蘅有短暂的怔滞。

    她只简单道:“我的意又不值钱。”

    元蘅拜过她后离开,身后的明锦却忽然提高了声音:“可是那对他来说就足够了不是么?本宫出宫不便,庆安宫修缮之事,还要拜托大人亲自去告知阿澈,多谢!”

    元蘅的步子迟缓了一瞬,终究没回话,继续走了。

    ***

    依旧是贡院对门的茶楼,还在之前的位置,陆从渊手中拎了只铜铸鸟笼,他正散漫地逗着笼中的鹦鹉。

    礼部侍郎林延之缓步挪了过来,行了拜礼之后,便落座了。

    因着陆从渊没开口说话,他也不知是何意,便将目光落在了鹦鹉身上,夸赞道:“这只毛色漂亮啊,与朝云殿中的不差什么!”

    才说完,见陆从渊的手停住,林延之才知晓自己又说错话了。

    陆从渊倒是没计较,反而将鸟笼搁在了桌案上,让林延之仔细瞧:“是不差什么,因为就是同一只。”

    同一只?

    林延之此时凑近去看,才发觉真的是同一只鹦鹉,是朝云殿上皇帝最爱的那只鹦鹉,如今竟赫然在陆从渊的手中。

    林延之不解:“那怎会……”

    陆从渊冷笑一声:“陛下赏我了。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

    一只鹦鹉还能有什么意思?

    林延之不敢乱说话,也不敢多加揣测,不知哪句话说的不对,又要惹得这位陆大人不高兴。

    陆从渊抬手示意身旁的侍从都下去了,道:“你近日与那元蘅关系还算密切?”

    林延之道:“平素没什么牵扯。因上回在晖春楼夜宴之时,我好言几句,她对我没有之前那般防备,见了面倒也算恭敬。”

    陆从渊颔首:“她那般巧舌如簧,能让她恭敬以待的人着实不多。”

    他掀开了香炉的盖子,轻舀了勺香屑进去,点燃,看着香雾升腾起来,萦绕在周围,才缓缓叹了气:“是我小瞧她了,本以为不是什么难缠的人物。谁知被她咬一口,能疼上多日不消。你猜这鹦鹉是陛下赏的还是罚的?”

    因着元蘅依样学样将脏水泼回给了陆家,还将此事上升至谋害王爷的程度,皇帝简直是震怒。如今刺杀的案子没查明白是谁做的,徐融的事倒是快要败露了。

    如今皇帝已经下了搜捕孟聿的命令,锦衣卫的指挥使也换了新人。

    肃清锦衣卫的事虽然闻澈没有领命,但是他暗地里倒是也没少从中协助。如今锦衣卫重新被控制在皇帝手中,是比过往任何时候都要尖利的刀,要切的就是启都中的诸多权贵。

    只要仔细地查,不难发觉孟聿曾受过陆家恩惠之事。

    皇帝最爱的鹦鹉,丢给陆从渊,这哪是赏赐?这是警示。

    林延之小心问道:“当日孟指挥使为何执意要亲自杀徐融?派个谁偷偷送上一杯毒酒,神不知鬼不觉,也不会落得如今被搜捕的程度。半生的劳苦才走到如今这个位置,他何至于想不开?”

    陆从渊道:“孟聿此人啊,生了副至情至性的忠义骨。走到如今的地步,全是这位逼的!”

    说罢,他将逗弄鹦鹉的小勺子砸向了鹦鹉,笼中的鹦鹉吃了痛,扑棱着乱飞,许久才安定下来。

    当年,柳全的儿子柳辞与孟聿同入锦衣卫,是吃穿都一道的好兄弟。

    因着孟聿少时受继父毒打,生了不爱说话的性子。但是柳辞又是个纨绔的性子,平素便总是与他一道吃酒玩乐。孟聿家中穷苦,柳辞便常给他些衣食银两接济。

    直到有日柳辞当值,因吃酒误事致锦衣卫折损。

    皇帝大怒,赐死了柳辞。

    这件事或许错在柳辞,但着实罪不至死。当时不少人替柳辞求情,其中就有孟聿。

    可是皇帝在气头上,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甚至还将求情之人各打了五十杖。也是因为这五十重杖,孟聿落了腿疾,一到天凉落雨便会剧痛难忍。

    之后孟聿上书请辞,又被皇帝给驳回痛斥了一顿。

    兴许孟聿心中还夹杂着对陆氏的亲近之心,在那之后便与皇帝离了心,不止一次对陆从渊提及自己想要回纪央城做一个普通的督军,不想留在启都了。陆从渊初时并不想放弃在锦衣卫安插的这个得力人手,便会好言劝上几句。

    再然后陆从渊对孟聿说,徐融知道的事太多,必须除掉。

    可是陆从渊万万没想到,会是孟聿亲自动的手。

    孟聿想要离开锦衣卫,既然不能体面地走,他宁愿玉石俱焚。最后陆从渊替他铺了路,将他藏匿在了纪央城中。

    此事做的顺畅,但也令人惋惜。

    陆从渊轻饮了一口茶水:“孟聿性子直,觉得皇帝对锦衣卫太过于薄情,想要离开也无可厚非。”

    林延之还是不懂:“想要离开可以称病,体体面面不是比什么都强?”

    陆从渊道:“起初我也不明白,可是前几日忽然想通了。孟聿腿疾那般严重,你猜他为何却死活辞不掉指挥使之职?陛下总说着要整顿锦衣卫,你猜是要整顿谁?陛下留孟聿在身边,就是知道他是我们的人,想要顺势摸出些什么。当断则断,直接离开,是保全我们所有人的最好方式。孟聿,可不傻。”

    听此,林延之才倒抽了一口冷气。

    原来皇帝并不是信任孟聿才坚持留着他,而是要用他做饵,钓出他背后的人。而孟聿坚持自己亲手杀了徐融,便是找一个好时机直接与启都划开关系,顺便报了元蘅杀柳全的仇,用相同的手法杀徐融,从而栽赃在元蘅身上。

    林延之竟不知道,自己这位同僚孟聿竟心思缜密到如此程度。

    亲自动手杀徐融,既是与启都割开的绝佳方式,又是给陆氏表忠心的投名状。

    投名状一递,谁还在意锦衣卫那傀儡般的虚职呢。

    再看向那只鹦鹉的时候,林延之打了个寒颤。半晌,他还是亲手斟了杯清茶,缓缓递给了陆从渊。

    ***

    听见有人叩门时,徐舒正在百无聊赖地啃着西瓜。

    他堂堂俞州军副将,在启都的富贵乡里歇软了一身钢筋铁骨,竟沦落至给凌王府守门。

    他边慢悠悠地踱至门口边骂:“早就让他多留些仆从了,这下好,门房病了,我就得给他看门!”

    刚开了门,他立刻将手中的半拉瓜往身后藏,擦了擦嘴,得体一笑:“元,元,元姑娘啊。”

    真是稀客……

    徐舒起初甚至怀疑自己看错了。这么久以来,向来都是自家殿下巴巴地凑上去,如今竟能见她叩一回凌王府的门。

    元蘅瞧着徐舒没藏严实的瓜,笑了下:“劳烦将军通禀,说元蘅有事拜见殿下。”

    徐舒忙道:“不必!不必通禀!”

    “啊?”

    元蘅没明白。

    徐舒解释道:“如果是元姑娘,直接进去就好了。您来过,就不需要我引路了吧?顺着游廊走到尽头,就是我们殿下的住处!”

    他觉得这是他办的最得力的事,搞不好闻澈还要奖他,将扣掉的月银都还回来。

    元蘅没推辞,便照着他说的去了。

    府中比上回来时漂亮许多。

    那时是秋日,万物凋谢,看着四处光秃秃的一片落寞。而如今时值盛夏,元蘅才知道,府中原来栽了这么些花树,风一吹,花瓣便纷纷扬扬地落。

    府中的花树看起来像是被人精心侍弄过的,湖面上连片的荷,风一吹便迎风微动,荷香四溢、碧色连天。

    府中就这几个人,想来是闻澈平日里侍弄的次数多些。但是元蘅怎么也设想不出,当日那个在衍州帅帐中,脸色难看成冰的凌王殿下,侍弄起来花草是什么模样。

    斑斑花影之下,隐没着一袭月白宽袍。此人枕着自己的右臂,靠在廊下红柱上小憩,一条长而有力的腿微屈着,另一条腿则垂下,漫不经心地轻微晃荡着。

    上回在纪央城客栈的清晨,元蘅几乎是逃似的离开,哪里仔细看过他的模样。

    他是真的生了一副好皮囊,疏淡的眉眼,高挺漂亮的鼻梁,唇色也是轻淡的。听闻梁皇后便是名满启都的佳人,从闻澈的样貌上也能窥得一二。他安静睡觉时眉间没有了故作的笑意,反而带着什么化不开的愁绪,像是在睡梦中也要提防什么,总之不大高兴。

    似乎有蝴蝶虫鸟扰了他,他抬手扑了两下,继续睡着。

    乍起了玩心,元蘅刻意没出声,而是蹑手蹑脚地靠近,摘了片叶子轻触他的眉心。

    闻澈压根没睁眼,皱了皱眉便将脸偏向一旁,不耐烦道:“徐舒,你再烦!”

    元蘅:“……”

    她压下唇边漫起的笑意,继续用叶子挠他。

    闻澈终于忍无可忍,睁开眼就要上手,结果在看到元蘅的那一瞬哑了声,手也僵在了半空中。

    他一时没开口,还以为是自己睡糊涂了。

    此时元蘅才笑道:“瞧瞧什么时辰了,日头都要落了,殿下还能睡得着。”

    闻澈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是真的元蘅。他欲言又止片刻,说出口的却是:“你来了徐舒也不通禀,他近来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第39章 回应

    闻澈还没从睁开眼就瞧见元蘅的惊异中回过神, 起身揉了揉被枕酸了的手臂,给她腾了位置坐。

    见元蘅的目光落在了他手心的草蜻蜓上,他不好意思地迅疾将它收回袖中, 道:“没事编着玩的,方才忘了扔。对了, 你怎么忽然就来王府了?”

    没等元蘅答, 他便眨了眨眼,又坐回方才的廊下, 重新枕了手, 眉间带着惫懒:“哦, 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闻澈没答, 但面上的笑意更浓, 微微抬了下巴, 在她面前点了下:“想我了?”

    这人说浑话时, 总是带着似有若无的认真,让人无法从中辨出真假, 活像个在风月里滚惯了的脾性。

    但是元蘅又知道,只要稍微主动一些, 哪怕只碰他一下, 他都会从手指颤到头发丝, 慌促地收手,再不敢在她面前露半点不正经。

    看破他的秉性, 元蘅反倒顺着他的话答:“你觉得呢?”

    “你这样答,我会当真。”

    他惯不喜欢遮掩。

    元蘅也不再拐弯抹角, 将自己拎过来的一个包袱搁在他手畔。

    闻澈不解, 但拆了,是一件大内宦官常穿的衣裳, 整整齐齐的一整套,从头到脚,安排得格外妥帖。

    “你这是做什么?”

    元蘅道:“今日越王生辰,蕙妃娘娘于泽兰宫设宴,届时陛下也会在。其余地方,宫禁不严。”

    “宫禁不严,与我何干?”

    闻澈将衣裳丢在一旁,不做理会。

    元蘅道:“晚间明锦公主会召我入宫……庆安宫,你不想去么?”

    庆安宫……

    闻澈明显恍神。

    没等他开口问,元蘅又道:“连日阴雨,皇后娘娘久病不愈,公主怕你担心又不能相见,便不敢告知你。你真的不去见见么?”

    直到今日,闻澈更看不透元蘅了。她看似对周围不关己的一切都不热衷,却又冰雪通透,能一眼洞察旁人的心境。

    闻澈说不上这种滋味,百感交集。

    闻澈愣了许久,才道:“被发现,是死罪。”

    元蘅却道:“殿下怕死?”

    闻澈被气笑了,良久,又咂摸出一丝感伤来:“我死不了,我怕连累你。你不必管这些事的。朝中人怎么想我的,你想必也听说过。他们避我如瘟疫蛇蝎,生怕跟我走近了惹上半点麻烦。你又何必?”

    他还絮絮地说着:“平日逗你归逗你,那日终归是我的错。你想离我远一点,我也可以理解,也愿意接受。你不用搬宅子,我不会缠着你的……”

    向来玩世不恭不羁世俗的凌王殿下,旁人看着何等恣意潇洒。可是如今在这花影里,眼睫却拢出一抹失落郁色。

    他问过元蘅很多次,在衍州受到父亲的不公正对待,会难过么?会恨么?

    可他,会恨么……

    他今日啰里啰嗦地说个没完,装成一副看淡一切的释然模样,还冲她笑。

    笑什么笑,这人怎么总是在笑?分明看起来半点也不高兴。

    对人纠缠不休的时候如此,说着以后不缠人的时候也是如此。分不清哪个是真心的,哪个是假意的。但模棱两可最令人心软。

    元蘅不知道怎么说这种心绪,就觉得心之一隅塌了一角,再找不到半点防备。

    闻澈鬓角没有被收束起来的一缕发丝被风掀起,飘飘然融进了这片艳阳中。元蘅看了他许久,在思量什么,却又被各种繁杂的东西缠得思量不清。

    思量不清,就从心。

    将衣裳包袱推到一边,还没等闻澈反应过来,她的手便滑进了他的指缝,细腻的指腹摩挲在他的手背。

    霎时间,天地失音。

    日光晃眼,闻澈没来得及看清她的眸色,便感受到自己喉间落上一吻,轻得像是被风吹落的一片花瓣,温温凉凉,如脂玉。

    蜻蜓点水般的轻触,却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让他紧张。

    思绪炸开,四分五裂。

    神智回笼时,元蘅如鸦羽般的眼睫还近在咫尺,树影泻下碎金在此处跳跃。距离近到只需他轻动,便能摄住这人的唇,从此占为己有。

    可他想回握这手时,她却像一尾鱼般退回了原来的位置,将衣裳丢进他怀里,轻声道:“早些换了,与我进宫。”

    ***

    “这个时辰了,你还在宫中做什么?”

    陆从渊缓步走向元蘅,看着她身上未换的官袍。

    想来闻临生辰设宴,也不会邀她这个没成的“越王妃”,眼下宫门又即将下锁,陆从渊从朝云殿出来都得快步赶回去,却只见元蘅仍在宫道上踱步。

    元蘅施礼:“回禀大人,是公主相邀。”

    陆从渊问:“公主相邀你不去庆安宫,在这里做什么?”

    对于他的究根问底,元蘅并不想理会。整个朝中的人都知晓陆从渊吃了元蘅一记哑巴亏,关系糟糕到了极致。

    但面子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好。

    元蘅道:“随身的镯子掉了,折回来寻。没寻着,正要回去了。”

    这种话陆从渊自然不信,但也知趣地不多问。

    面前此女心思之缜密他是见识了的,就算是追问,她也未必会说。

    既遇见了,两人便同行。

    明面上的礼数元蘅是向来不缺的,她虽与陆从渊同行,但始终落后一两步,态度瞧起来相当恭敬。

    着实恭敬。

    恭敬到在朝云殿,她落着泪奉上仿制的陆氏箭矢,求皇帝给个公道。

    陆从渊不想拐弯抹角,在最后一行宫人端着东西从旁过去之后,他开了口:“诬陷陆氏,知道什么后果么?”

    元蘅闻声轻笑:“大人说的哪里话,殿下与下官才是被人刺杀的,半条命差些没保住。谁且拿这种事诬陷人?”

    果真不是好相与的。

    他都直言了,元蘅却仍旧说话留有余地。

    “元蘅,是我小看你了。你和你爹还真是像,看着老实勤谨,可咬人的时候,却疼啊。”

    元蘅顺势答:“那下官就当大人是在称赞了。但是陆大人这话却叫下官害怕,分明是实话实说,大人怎么不说是旁人想要我的命,特意构陷陆氏呢?此案是查不清了,还望别伤了大人与衍州的和气。”

    陆从渊嘴角平直地扯了下,缓慢地瞥了她一眼,眸色沉郁难言。

    平素鲜少有让他说不下去的时候,可如今,他却每回都被元蘅的伶牙俐齿给堵得无话可说。

    “和气……”

    他嘲讽地笑了,停下步子,两手揣在身前,只露出笏板,“你早些嫁人了,这和气就还能有。”

    “做越王妃么?”

    元蘅是真的会气人,也知道陆氏在意的地方是何处。

    陆氏既不想让她成越王妃,也不想让她凭借自己立足朝堂。世上哪有那么多衬人心意的事?

    元蘅又偏不喜欢衬他的意。

    那一行宫人细碎的脚步声已经渐趋远去,宫墙上有一只白猫轻跃过,将两人之间冰封般的沉默打碎。

    陆从渊朝着她走近一步:“元蘅,日子还长,愿你在翰林院,步步高升。”

    他将“日子还长”四字咬得清晰。

    不难听出威胁之意。

    元蘅拱手拜别:“下官谢过大人的祝愿。”

    陆从渊的眉微挑,阔步离开了。

    元蘅微舒出一口气,扬了扬手,那只白猫便轻盈地跃进了她的怀抱里,乖顺地蜷缩起来。

    她认得这白猫,是庆安宫中的。

    它的颈子上缠着一圈红绳,编织的法子很是精巧,想必平日里明锦对它很是爱护。她正抚着红绳的纹路,却想起方才陆从渊腰间佩戴的香囊。

    女子送情郎的样式。

    这位陆大人可不是个能让女子近身的人,也没听说有什么心仪之人。否则以他的权柄,看上谁都能娶回来。

    早些年皇帝倒是给陆从渊赐过婚,是大理寺秦大人的独女。

    这位秦大人寒门出身,在朝中虽位高,但没有什么根基,也没收过什么门生。日后他若是致仕,这秦家也就随之没落。

    按理来说,是这位秦家千金高嫁。

    听闻陆家人那边不是很满意,陆从渊多次推拒,也没退掉。

    结果就在成婚前夜,这位秦姑娘忽然得了急病,等太医赶去的时候,人已经不成了。

    秦大人也一夜白头,卧床不起,没多久也离世了。

    世人众说纷纭,猜什么的都有。其实用不着猜,偏偏在成婚前夜离世,个中缘由已经显而易见了。只不过陆氏家大业大,秦大人招惹不起,咽了这苦果,随女儿一同去了。

    白猫很亲近元蘅,在怀里相当温顺。元蘅抚摸着它颈子上的红绳,忽然间就明白了些什么。

    她将白猫放开:“回去吧,回庆安宫叫那人快些出来,宫宴要歇了。”

    白猫自然听不懂,但仍旧飞快地跑开了。

    ***

    升迁侍读的调令还是下来了,元蘅一下子就成了翰林院的众矢之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瞧着。毕竟北成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过编修只半年就能任其他要职的。

    那些闲言碎语元蘅倒是没空听,毕竟要做的事骤然多了起来,她每日忙得脚不沾地。

    实在劳碌的时候,不好再回侯府搅扰,她便命漱玉收拾了元氏的旧宅,偶然会在那里歇上一夜。

    闻澈也没有平日那般玩世不恭了,在从庆安宫回来之后,竟很是勤勉地担起了皇子的职责,对皇帝吩咐的琐事也都做得极好。

    自从那日被元蘅轻吻了之后,闻澈便再没寻到机会见面。

    甚至连问清缘由的机会都没有。

    不上不下的,他心里有些慌。

    倒是也遥遥见过一回。

    那日是他交还锦衣卫调令,入朝云殿前,见着了元蘅一面。

    深色的官袍很衬她,薄暮之下,她颈如白瓷,目若流光。青丝松松挽起,落一身灿然宝辉。

    她身旁跟着一个进士,那人不知说了句什么,元蘅抿唇轻笑,声音遥遥地传过来,却引得闻澈的耳朵轻微轰鸣。

    好听,好看。

    元蘅抬眼的时候看到闻澈了,眼神简单地相接了下,她便很快地移开了视线。但是因为距离太远,她并未朝闻澈走过来,而是与身旁那人并肩走了。

    就这么走了。

    闻澈不知在原地看了多久,直到被徐舒唤了一声:“殿下,还看呢?”

    “她怎么不理我?”

    闻澈看着不大高兴。

    他知道她最近太忙,便自认为很贴心地不去打扰她。好些日子没见了,那日的事也不清不楚地搁置下来了。

    可是元蘅今日见他,却像没看见。

    烦他了?

    不能吧……

    这下换成闻澈陷入了烦闷和自省中。难不成是那日他从庆安宫出来得太迟,没赶上与她同回,她不高兴了?

    应当也不是……

    她身旁那人又是谁?

    她竟然对那人笑得这般好看,闻澈自认为元蘅对自己鲜少有这般好脸色。

    向来不羁的凌王殿下,竟为着一人的好脸色觉得不公平。

    徐舒笑了:“殿下追上去问啊。”

    闻澈:“……”

    他不太敢。

    那日太像一个好梦,他不敢上前去问,生怕元蘅又反悔,说出什么凉薄的话。

    但她……

    分明主动亲他了……

    是彼此都清醒的时候,她的吻那般轻,那般谨慎,连眼睫的轻颤都像是深思熟虑过的。

    定不可能是假的。

    失落的情绪只有一瞬,他回想那日的亲密还是雀跃起来。

    他叹气,拍了徐舒的肩:“元大人连背影都好看……”

    徐舒被他拍得疼,下意识就想翻白眼。此时若有纸笔,只怕这位能挥就不少真心实意“千古词句”,再描几幅余辉倩影图来。

    痴心得叫人发笑。

    但徐舒一想到,这位是掌管他月银的衣食主子,还是无奈敷衍道:“好看好看,要看多久啊?陛下等急了又要罚你。”

    闻澈还算听劝,终于收回目光,往朝云殿去了。

    第40章 陷害

    泽兰宫宴上, 皇帝虽在,但却甚少与闻临对谈,即便是闻临主动开口奉承, 皇帝也只是淡淡地不出声,颔首一笑。

    直到这生辰宴结束后好几日, 闻临都没有揣度出圣意。

    如今皇帝收回他的治政权, 着手拿了孟聿在锦衣卫中的党羽,几乎上将锦衣卫重洗, 这桩事是交给了闻澈的。

    就是因为此事, 闻临食不下咽。

    他自认为没有做错过什么, 也不知道向来对皇帝不亲厚的闻澈, 如今为何又得了圣心。

    越王府——

    月色皎洁, 亭榭中一派清凉。

    闻临端坐正中, 面前正是哭诉的苏呈。

    大概是听这人哭烦了, 闻临支着额角别过脸去不看他。可是苏呈却换了位子继续挑唆:“殿下,我的手是废了, 多日拿不得笔。这不算什么,可他凌王就是听了我姑母是蕙妃娘娘, 才下手这般重的。他就是一朝得势, 根本不将您这个皇兄放在眼中了!想我苏家, 世代望族,被人这般轻视……”

    这话翻来覆去已经被苏呈说了多日了, 左不过是今日,郎中说他的手可能还需个把月才能养好, 他心中那点愤懑不平又溢了出来, 跑来越王府吹风。

    见闻临没什么反应,苏呈又道:“他本就是嫡子, 若是陛下心中属意于他,被他即了储君位,这启都哪还有殿下您的位置啊。估摸着封地都不好去,他能容忍你逍遥自在么?”

    “住口!”

    一道冷硬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了。

    是兵部尚书苏瞿。

    见自己的舅父来了,闻临才起身迎了。

    苏瞿眉间愁云紧锁,冰冷的目光扫过苏呈,怒斥:“废物东西,殿下事忙,岂能容许你胡搅蛮缠?”

    “爹,这口气咽不下去……”

    苏呈哀戚地坐在一旁,抚着不能屈伸的手,“我只是不慎碰了元蘅的袖子,就被凌王用玉扇按裂了骨节……”

    不止是闻临被他哭烦了,苏瞿也无比厌倦,抬手一挥:“丢人现眼的东西,滚回府去……”

    苏呈知道苏瞿就是嘴上强硬,心里还是疼他的,便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得摸着疼痛的手离开了。

    亭中夜风拂来,遮挡的薄纱微晃,晃得闻临愈加头痛,当即吩咐人将这薄纱扯了收走。

    苏瞿将煎好的茶斟出,碧绿的茶汤落进玉盏,晶莹剔透。

    递给闻临后,苏瞿道:“殿下得想对策。”

    闻临接了玉盏,却没饮,握在手中轻摇着,看茶汤泛起波纹。

    “那日纪央城刺杀,是殿下冲动了。”

    闻临终于开口:“那不然如何?然,虽未刺杀成功,但因着那地界是陆氏的,也挑了陆家与元蘅的争端不是么?舅舅,静坐着看戏,不比登台要有趣?”

    苏瞿轻叹:“何苦对元蘅动手?结果不慎伤了那凌王,倒平白让他警惕起来了。”

    闻临道:“我哪知闻澈也在纪央城?我只是想要元蘅的命。她令我颜面尽失,我得不到,也得毁了。”

    苏瞿明白闻临就是这般沉不住气的心性,不然皇帝根本用不着犹豫就会册立他为储君。

    “舅舅,我就是想不通!都说圣心莫测,那也不至于跟现在一样,让人全然摸不清楚!父皇忌惮陆氏,我就另辟蹊径转而求娶元氏女。如今父皇却又让元氏女入仕,这不是等同于当众打我的脸?那叫我如何做?我及冠三年有余却未婚配,父皇只是催促,却不知他属意于谁!若娶的王妃不合他的心意,储君之位就更与我无干了。”

    按理说,皇子婚配都该由皇帝下旨赐婚。可是如今皇帝却一副坐而观戏的模样。

    苏瞿道:“陛下这是想两全。”

    “何意?”

    “北成皇子正妃历来都姓陆,可陛下又分外忌惮陆家,这赐婚旨意你叫他如何下?”

    苏瞿自己也斟了茶,轻品一口,“所以得罪陆氏的事,叫你们来做了。他也好静观你们如何做。”

    闻临气愤:“我做的还不妥当么?我不惜与陆家人闹难堪,也去求娶元蘅。那父皇现在是什么意思?元氏女也不行么?”

    苏瞿道:“当初殿下要娶元蘅,陛下虽未发话,但态度倒是默许。只是,越王妃和经世才,陛下选了后者。不一定是对殿下有什么意见。北成望族又岂是只有这两姓?元氏女不行,换一个也成。”

    闻临自然知道换一个也成,但他就是气不过。

    北成望族众多,但处于中立,又手握重兵的,却并不多。没有比元氏更合适的。

    “我换一个没什么不成,但舅舅,元蘅与闻澈之间却亲近得过了头!那日若不是闻澈也出现在了纪央城,此刻元蘅便已死了。我娶不到元氏女,又岂能让闻澈……那可是燕云军!”

    那可是燕云军。

    燕云军加上梁晋的俞州军,以及江朔兵力,还有安远侯手中的精骑……

    若是全落进闻澈手中,即便闻临日后做了皇帝,也绝对睡不安稳。

    苏瞿笑答:“这容易。听闻裴江知的女儿心仪凌王许久了?让她嫁进凌王府,万事可解。如今朝中人还是倾向于殿下您的。凌王参与锦衣卫诸事,已经不少人说他包藏祸心了。届时他娶了王妃,众臣便可奏请他就藩。”

    闻临不明白:“裴江知女儿的事确实算不得秘闻,但若闻澈不肯呢?”

    苏瞿笑而不语,舀了一勺茶汤添给闻临,意有所指地轻挑了眉。

    只片刻,闻临便意会了。

    两人相视而笑。

    ***

    雪苑入了夜便清闲,只有一两仆从生火烧了热水,往房中送了,便没有别的差事了。

    元蘅只着了薄丝寝衣还觉得闷热,一手作扇状扇凉,另一手还执笔未停。

    近几日朝中的大事确实与她称不上有干系,但皇帝偏就有意无意地问了她的看法。

    不出梁晋所料,赤柘部没有等到秋收便有了异动,边境两城遭了夜袭。

    满朝文武都在为派遣谁前去而争论不休。

    梁晋确实是北成悍将,但悍将可惜不能分身,如今也实在忙不过来。一旦逢上用人之际,那些平日里吵吵嚷嚷的望族世家便如乌龟般缩了脑袋。

    元蘅正欲荐人,皇帝却问她:“你觉得凌王前去如何?”

    一贯吵闹话多的鹦鹉被皇帝赏了陆从渊,殿中便格外空寂,元蘅的思绪比平常缓慢些,试图明白皇帝此话说给她听的用意。

    仍旧没明白。

    皇帝却不轻不重地笑了声:“你觉得储君之位给谁最好?”

    这种话又岂是她一个翰林侍读可以议的。

    就算是私底下谈两句,若被人听去都是杀头的重罪。

    皇帝大概是病久了,元蘅倏然抬眼看过去的时候,正看到他一脸疲倦地阖上眼,手中揉着一串佛珠。

    殿中的安神香,浓到无论谁来都会浸染一身。元蘅才明白,他是真的年迈了,没有太多的时日去思考和折腾。

    这北成的国祚,最耗人心。

    元蘅如实答:“臣浅薄,储君之位不该由臣多言,但江朔……凌王殿下是可选之才。”

    皇帝闻声抬眼:“朕以为你会向着他。”

    元蘅反问:“臣愚钝,何为向着谁?”

    皇帝没答,只是重新闭上了眼睛,心中却想元蘅果真慧极,这一句话以退为进,她像是什么都说了,又将所有的选择抛回给了他。

    他冲他摆了手:“明白了,退下吧。”

    退出朝云殿后,司礼监秉笔宋祥安两步追上了元蘅,要她留步。

    盛夏天热极,宋祥安这一路过来,额间汗渍已经来不及擦净了。元蘅虽不明白他为何追上自己,但还是依礼拜了。

    方才在殿中,元蘅与皇帝的哑谜,宋祥安都听了个清楚。他一边用衣袖擦着汗,一边开了口:“你岂不糊涂,如今入翰林院不足几月便升了侍读,日后登阁拜相或贵不可言,何苦今日逆着陛下心意呢?”

    元蘅愣神,旋即笑答:“那大人觉得,如何答才算没有逆着陛下心意呢?”

    “凌王一回启都,陛下便撤了越王的权。这等偏心已经搁在明面上了,你且顺着就好了!”

    宋祥安一副恨她听不懂话的样子,“朝中人都想将凌王放去江朔,左不过是在站越王的队。凌王一走,储君之位可不就是越王的?陛下不愿如此做,且听你劝上一句,此事就还有转圜!谁知……”

    谁知她非但没替闻澈转圜,反而还顺手推了一把。

    在宋祥安面前,元蘅终究是没有多言。人心隔肚皮,许多时候分不清旁人是否真的是好意。

    储君之位毕竟是虚的,若能调遣江朔兵权,安北成边境,才是让朝中那些越王党羽刮目相看的机会,也就不会有众多“凌王祸乱朝纲”的虚言了。

    元蘅只是明白,这两者并非对立。

    而她的回答,未尝不是顺了皇帝的意。

    夜很深了。

    漱玉将茶汤端了进来。以露凝成的冷茶入口冰滑,将燥意驱散不少。

    搁下茶盏,元蘅瞧见了漱玉带进来的一封请帖。

    漱玉答道:“裴大人的长子明日成婚,特给启都官员都下了请帖。启都清冷这么久,可算有喜事要热闹热闹了。”

    元蘅“嗯”了一声,默不作声地将请帖收了起来。尽管她不是很情愿凑到裴江知跟前去,但当朝首辅的帖子,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推的。

    “听闻还请了凌王殿下。”

    漱玉继续说这着自己白日里的见闻,“今日听府中人说,裴江知与凌王并不亲近,如今竟也舍得下请帖,可知越王是真的末路了。”

    元蘅蹙眉,神色认真:“漱玉,平素里不要与人议论这些,免得惹祸上身。”

    漱玉笑道:“姑娘,你还不知道我,除了在你跟前,我何时与人说过没分寸的话?对了,明日你打算赴宴么?”

    听罢,元蘅竟然笑了一声。那笑格外地轻,落进聒噪的蝉鸣中,那么不清晰,却又带着些许由衷的期许。

    “去啊,好久没见他了。”

    漱玉没明白,好久没见裴江知?这个迂腐难言的首辅有什么好见的。

    直到她看见元蘅当即起身去选了明日的衣裳,才恍然明白了什么不该明白的。

    ***

    裴府就在汝河畔,一入夜便格外喧嚣热闹。石桥边有摆台子唱百戏的,还有许多稚子围着一个捏糖人的,吵着要看糖麒麟。

    启都婚丧嫁娶都有规矩,须得入夜时分迎新妇入府,撒五谷入青庐。一直到礼成,才是真正宴宾客的时候。

    元蘅来时已经迟了许久,入府时只来得及瞧见新妇一眼。

    随即她便找了个不打眼的角落落座了。

    来往的人交错着酒盏,灯烛高燃,与月辉相映。元蘅盛名在外,有厌恶嫉妒避之不及的,自然也有想要凑近讨个亲近的。虽然她已经刻意避开,亦有不少人前来敬酒。

    元蘅称不胜酒力推掉不少,但还是饮了一两盏,此刻侧颊氤氲着红烫,撑着手臂阖眼小憩。而漱玉就在跟前守着,不让旁人扰了她。

    “闻澈呢……”

    闻澈?

    漱玉险些以为自己耳朵听岔了。即便是没旁人在的时候,元蘅也几乎从未直呼过闻澈的名字,就像是时刻将距离和本分牢记于心,丝毫不会越界。

    而她沾了些酒意,竟与平素截然不同了。

    说起闻澈,确实从元蘅来迟后,便没瞧见这人。他身旁跟着的徐舒倒是在此,与那些上前敬酒的官员一来一回地说着场面话。

    漱玉无奈道:“你好生歇着,一会儿忙完了裴大人会来说话,你别失态了。我去问问旁人,将凌王殿下找来,可好?”

    “嗯——”

    应了声,元蘅扶着胀痛的额角,轻微地揉着。

    堂中太闷热了。

    元蘅强撑着虚浮的步子朝外走,想要去园子里透口气,也好醒醒酒意。

    外面起了风,清凉的夜风灌来,确实将元蘅的醉意拂散不少。沿着府中池塘没走多久,元蘅发觉自己随身的玉佩不知掉在何处了。

    她只得顺着来时路往回走,一边拨开丛生的花草去寻。

    途径后院廊下的时候,她忽然听得一声声女子的低泣,像是被雨打落的海棠,柔弱又无助。

    元蘅不明所以,也不敢多听,正欲加快了步子离开,却听到了男子尽力抑低了的话语。

    “你别哭……”

    熟悉的声音落进元蘅的耳中,她的酒意霎时醒了大半,像是有人重重地给了一拳,心口闷痛异常。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