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接上一回说道, 贺夫人请了药婆开过药丸子,心中欢喜,命彩云将药送去。彩玉捧着白瓷瓶子,手上全是汗, 她才被吓了遭, 心里百个不乐意, 说道:“二奶奶怕也不吃这玩意儿。”

    这话说得贺夫人浑身不得劲, 她辖制不住人, 觉得没颜面, 淡淡道:“你只管送去,与她说, 她不生,便让别个生。”

    彩云只得退出屋。一路过了穿堂, 沿着后廊向西去, 径直到一荷塘岸边上, 因着心里装着事,彩云脚步踌躇, 不时歇下脚四处望望。行至半路,不想前头有个丫头手里拿着彩线, 正对着水面发呆。

    彩云定睛一看,却是二奶奶身边的梅儿, 便出声问:“在想什么?”梅儿正发呆想着心事,不妨被这一问, 匆匆低下头道:“没想什么。”手里又忙活起来。

    彩云走上前,见梅儿手里头是半个石青色装扇子的络子, 心思一动,挨着她坐下来, 笑问:“这柳叶样式倒新巧。”这话一出,梅儿双手将那物件儿拢在手心遮住,说道:“随意打的。”

    彩云问:“给二爷打的?”梅儿不知为何羞红了脸,道:“别胡说,给我哥打的。”彩云笑道:“给你哥打络子你遮掩什么?又脸红什么?”

    梅儿听罢起身要走。彩云忙拉住她,笑说:“别急着走,咋两人虽说只远远见过几面,但好歹是一个府上的,今儿又遇着了,说说话先?”

    梅儿冷笑道:“又什么好说的?”这么说着,倒也老实坐下。彩云道:“你不想说你的,那听听我的?你可晓得我手上拿的是什么?”

    梅儿瞧了眼,说道:“白瓷瓶,指不定是替太太给哪位主子送药去了。”彩云道:“是了,你再猜猜给哪位主子的?”梅儿道:“老太太?”

    彩云哈哈一笑,道:“错了错了,给二奶奶的。你再猜猜是哪样药?”梅儿翻了个白眼:“爱说不说!”彩云四下看了看,凑到梅儿跟前将这药来历,有甚用处说了。

    梅儿听了脸红红的,冷道:“那太太可打错算盘了,且不说姑娘不会吃,就吃了,我瞧着和没吃没甚两样。”这话说出口,梅儿忙急急地止住嘴。

    彩云眼一转,已然明白大半,心说:太太要我送药,我可不敢惹那活阎王,要她不高兴,似那小厮一样令人打我板子,又拖到太太跟前,太太可不会说什么。遂生出个主意来,说道:“我也这般想。”但梅儿因说漏了话,已不想多呆,道:“我走了。”

    彩云笑着说:“我这有正事都不急,你急慌慌的哪里去?”说着,又眼撇了眼梅儿手心捏着的络子,笑道:“我将这般机密事说与你,你好歹与我说说这扇套子来历才能走。“

    梅儿抗拒说:“非是我要听的。”彩云笑道:“你便不说,我也猜得出。这府里统共两个男主子,你不给大的那个打络子,难不成给小的那个大不成?”

    说罢,不等梅儿说话,又接着道:“寻常丫头给主子打个络子也是常有的事,只一来你不在院子打,偏偏要躲开人在外头打,二来又支支吾吾地不明说,可见——”彩云拉长声调,拿眼望她,直把梅儿望得双颊飞红,才道:“你是想当姨娘了!”

    梅儿心思被戳破,咬牙道:“不晓得你胡说什么!”说罢,匆匆起身,低头遁走。彩云也忙站起,随在她后头,缓了口气,道:“不光是你,不光我!府里丫头谁没这般想过?有什么害臊的?”

    梅儿听了放慢步子,侧头问:“当真?”彩云道:“当真!府里统共就这么大点地界儿,统共的就这几个男主子,除开二爷,哪个是能上眼的?”

    梅儿冷笑问:“那些小厮、管事都不是男人了?”彩云道:“这话又怎地说的?你我是何等身份?比不上太太、奶奶、小姐,也不是寻常洒扫丫头能比的?底下丫头婆子哪个不敬着?嫁个下人?我们合该一辈子伺候人不成?”

    这句话说中了梅儿心思,她愣了半响,道:“是了!我合该一辈子伺候人不成?”彩云见状拉她到一处山石坐下,笑道:“我两不曾说过话,你心里如何想我不知,只我心里是拿你当好姐妹来的。如今遇着你也是天意,我就直说了。

    太太如今正为着子嗣一事着急,先是贺家两姊妹,后头又是有颜色的丫头,没一个能成事的。你道是为何?一来不是奶奶跟前人,奶奶信不过,二来奶奶也身子康健,指不定日后能开花结果。可事与愿违,不止太太急,怕是二爷,奶奶都急了。

    梅儿若有所思。彩云道:“前几日才听太太说,要买几个身家清白的放二爷屋里,我瞧着,不出几月,你们房里也要添人了。”

    梅儿道:“府里这么多丫头,何须从外头买?”彩云忍不住笑道:“真是这个理儿!太太也正发愁!太太跟前人奶奶瞧不上,奶奶又菩萨心肠,不忍心自个儿丫头做小,可不得从外头买。”

    梅儿道:“奶奶怕不是这般想。”彩云道:“奶奶如何想的我不知,我只晓得,哪个要能诞下子嗣便是大功一件!”

    梅儿摸了摸肚子。彩云拉起她手,将白瓷瓶放她手上,道:“说了这般多,你是聪明人也该明白我的心思,你若愿意就来太太院里寻我,给太太请个安,太太定会抬举你。奶奶如何想的我不知,只是有了子嗣,应大抵是高兴的。”说罢走了,留着梅儿在原地呆呆站着。

    彩云空着手回了屋,贺夫人见了问她:“药给出去了?”彩云不敢隐瞒,将她如何遇着梅儿,又如何与梅儿说一一说了,彩云道:“我想着,到底比不上在二爷屋里放上个人。奶奶待身边几个丫头极好,若梅儿应允,怕也是不会多说什么。”

    贺夫人听罢,想也是这个理儿,比求神拜佛强出十倍来,给了彩云不少赏钱。不在话下。

    却说老太太因着偏头痛,在屋中吃药保养,贺夫人也因彩云一番话歇了心力,只待梅儿点头,李婠忙着坊子、商会诸事,等闲不去招惹二人,府中难得清净下来。转眼一两月,便到了年关。

    这日午间,老太太吃了午饭,正在房中歇着,迷迷糊糊间到了处神仙宫殿,祥云缭绕,佛光漫天,梵音萦耳,正坐的菩萨正在讲经,她立足听了些时候,醒后头疼竟好了不少。

    晚间她便叫了陈昌来,将这梦说了,道:“外头天寒地冻,虽说是天子脚下也不免有穷苦百姓,过几日便是法宝节,不如施些腊八粥,以示我家仁德?”

    陈昌应下,回了院子与李婠商议。李婠自是怜贫惜老的,问:“是怎地个章程?”陈昌道:“我已派人在宝兰寺寻了空地,往年也在梁州施过粥,依例罢了。”李婠思忖半响,道:“我在这粥棚旁添个旁的可好?”

    陈昌道:“若要添米粮,不若并成一处?”李婠道:“前些日子我看邸报,南边糟了水灾,不少灾民要北上,我那坊子平日积压不少次货,也卖不出个好价,索性赠给灾民,也是大善了。”

    陈昌道:“我将棚子搭了,你命人将货送来就成。”于是命人采买了上千斤白米、黄米、瓜子、花生、棚布,碗筷等物。

    至腊月初八当日,众人从库房抬出货,李婠亦命人从坊中调来货物,一径用十几个大车拉了往宝兰寺去。府里十几个小厮将棚子搭起,支起七八口大锅,施粥送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厢府上厨娘早早熬了腊八粥供各院丫头来取,春慧因着李婠喜食甜粥,早早来了厨下,见粥在灶上,问:“今年又是怎么熬的?”

    厨娘袖手立在一旁,忙道:“是个古方,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两个时辰,又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红糖、琐琐葡萄作点染。”【1】

    春慧道:“多加些糖。”又命厨娘取了七八样小菜来,并着粥放到食盒中,提了要走。谁知才掀帘子,一未留头的小丫头满头大汗来找她:“春慧姐,菊生来找,说在茶房候着,有故人来。”

    春慧心中奇怪:他不在宝兰寺施粥,怎回了府上?又是哪门子故人?于是拿了十几个大钱给那丫头,命她送到院子,道:“提稳,别撒了。”那丫头拿了钱一溜烟走了。

    春慧到了茶坊,一面掀帘子进去,一面笑问:“寻我哪样事?”谁知菊生不在屋内,只一个老妇人与一个小丫头在里头坐着,那两人一见她,站起身来。

    春慧站住脚,看向两人:那年老面黄肌瘦的,杵着个树枝,右脚拉耸,那小丫头蓬乱着头发,瘦骨嶙峋,麻布挂在身上,空空荡荡的,两人穿得少,冷得打颤,若她们要不在府中,春慧指不定当成是那儿来的乞丐。她认了半日,上前问:“是秋灵母亲?”

    秋灵妈点头。春慧急问:“秋灵?秋灵又去哪儿了?”秋灵妈摇摇头,没说话,止不住地擦眼泪。

    这时菊生掀开帘子进屋来,手上端了几样吃食,说:“今儿我在宝兰寺,两人蓬头盖脸来讨粥,问了她好几声,才认出来。”又对春慧说:“你先别急,两个怕是饿狠了,等吃了饭再说。”

    两人狼吞虎咽吃着饭,春慧拢了火盆,回身取了两身袄子,道:“大娘,这是我往年穿的袄子,你两先穿着,这大冷天,别冻坏了。”

    秋灵妈便拉着那丫头要跪地上给两人磕头。春慧菊生忙将人扶起来,春慧道:“磕我两作甚?你先吃喝着,换了衣裳我领你见姑娘去,有什么委屈,向姑娘说,姑娘定会为你做主。”

    秋灵妈硬跪地上,哭道:“这般就够了,已经是大恩大德了。秋灵本就是姑娘开恩放出府的,又给了银子,怎好又去讨姑娘怜悯?”春慧哽咽道:“这是什么糊涂话?随我去见姑娘就是。”

    第92章

    却说正逢年关, 陈府诸位管事、庄头送来年礼,陈昌拿着禀帖与单子,随意撂在桌上,冷笑道:“都销核过, 又送来作甚?”

    因着陈家二老爷回了梁州主持洒扫、祭祖、上供诸事, 底下管事庄头早将单子与货送到梁州, 陈家二老爷看过, 才令人送到京里边儿来, 如此有了陈昌这么一说。

    底下一管事忙道:“二爷, 京里儿的单子老爷只抄了份走,便命我等送了来。”陈昌这才缓了缓脸色, 验看后,令人将各物归置, 送到各院中。

    其中有对金珠耳坠做得精巧, 陈昌留了下来。打发人摆了酒席, 款待众人。陈昌在席上略吃了杯酒,便起身走了。

    回了院中, 一径到屋里。李婠正吃着粥,见他来后停住了手, 陈昌脱了衣裳,道:“你吃着。”命丫头新上一副碗筷, 与李婠一道吃。

    饭毕,陈昌自袖中取出装耳坠的盒子, 道:“给你带着玩。”李婠接过,打开一看, 道:“这珍珠倒少见。”余下没说旁的。

    陈昌见李婠反应平平,心中不自在, 把脸沉着,又不好发作,显得自己气量小,他一贯不吭声,只将茶碗放下,起身状似要走。

    李婠问他:“打哪儿去?”陈昌回道:“我衙门去了。”李婠道:“今儿腊八休沐,去做甚?”陈昌一时想不出由头,又回身坐下。

    李婠见此便笑,笑得陈昌脸越发黑了,笑够了,李婠道:“看这儿。”陈昌不理人。李婠拉了拉他衣角,陈昌便转过头,只见这妇人将耳坠取下,在他眼前晃了晃,笑道:“哪天没带你给的你再气。”

    陈昌气一下便消了,他拨了拨李婠耳坠,凑上去笑捏了捏人耳垂,道:“倒成我小心眼了,送礼我送错了。”

    两人正说着,有人报:“春慧姐带人来了。”李婠问:“带了哪个来?”那报信的小丫头道:“春慧姐说,是秋灵家人。”

    李婠大喜,与陈昌说:“去年我寄信去,信差只说找不着人,正愁不知如何了,难为她能寻到这处。”又命那丫头:“快将人请进来。”

    陈昌一向不理会这些,道:“我去园子逛逛。”说罢走了。春慧也领着秋灵家两个进了屋。

    李婠见这两人一老一小,形容枯槁,心下就是一沉,待两人要跪下时,忙上前扶着人,道:“大娘何需多礼。”一旁的丫头忙拿来两个矮凳。

    李婠令二人坐下,命小丫头倒了茶来,捧上些时令瓜果。小的那个双眼直勾勾望着果子,李婠忙道:“且吃着。”春慧上前拿了果子塞人手里,快言快语将菊生如何遇着二人,如何带回府上说了。

    两方问了好。李婠见二人如此境遇,旁的没细问,只问秋灵如今在何处。秋灵妈听这么一问,大哭不止,众人劝了几回,方回道:“姑娘,我儿去了。”

    李婠听罢,惊的缓不过神,只余一行行泪从两颊落下。半响,李婠惊醒,厉声问她:“怎么没的?为何不来与我说?”秋灵妈哭道:“去岁六月间生孩子难产没的。秋灵临终前说,对不住姑娘,来生再给姑娘当丫头使,望姑娘莫要嫌弃。”

    李婠心中大恸,哽咽不语。半响,李婠擦了眼泪,问:“听你这般说,秋灵嫁了原先那姓胡的书生?”秋灵妈点头,李婠又问:“那书生如今又在何处?”

    秋灵妈道:“姑娘已仁至义尽,那等是是非非,说出来也怕污了姑娘耳朵。”一通话半句没提那书生,李婠心下猜疑,口内道:“大娘,只管说与我听,我自有分晓。”

    秋灵妈哭道:“去岁系大比之期,因着那书生要上京赶考,我家卖了田地,凑足银两一道入了京里。我儿有了身孕,怕误了那书生,忍着没说。

    我一家人雇了马车入京,半道驿丞家升官,要往京里住去,他家马车坏了,便上前帮扶了把,此后也不知那官小姐和书生如何勾搭成奸的。

    那日我儿去灵山寺,求菩萨保佑他高中,谁知竟见那书生与她抱在一处,失脚跌了跤,待请来大夫时,已无力回天,血流而尽去了,腹中胎儿也未保全!”

    不出两月,胡景便与那人成了亲!我怎能叫两人得了意?只我年老体弱,斗不过那两个,反倒左脚被二人打折了。”

    秋灵妈将身旁丫头推上前,与李婠说:“这丫头是我半道捡的,本要被人伢子卖到妓院去,半道逃了出来,我见她可怜留她与我作伴,只求姑娘收在府中做个丫头使唤,也是她福气了。”竟半句不提自个儿。

    李婠隐约听出其玉石俱焚之意,强令二人在府中歇下,命春慧道:“请大夫来给看看。”春慧亦哭了场,领命退下了。

    这厢陈昌回了房,见静悄悄的,只留一两个小丫头立着,又见李婠面上郁郁,眼红红的。陈昌抬抬眼,一丫头便机灵地秋灵一事一一说了。

    陈昌听这妇人的丫头去了,心说:怪道妇人之仁,只个丫头没了,还哭得这般伤心,道:“明日叫牙婆上门,再采买两个丫头来供你使唤。”

    李婠道:“我自幼无父无母,同她几个一同长大,同吃同睡,与亲生姐妹有甚差别?别个如何比得了她。”

    陈昌问道:“那驿丞姓甚?”李婠道:“才遣了人去打听。”陈昌道:“不若打听了,你回头告诉我,我替你张罗此事。”李婠回道:“你别动,我自有打算。”陈昌问她是哪样打算。李婠回道:“有仇抱仇,有怨抱怨罢了。”

    陈昌听此,心笑道:这妇人倒是护短,只不晓得要使什么手段,也不多说,随她去了。一夜无话。

    次日,李婠命人拿了帖子往老内相府中送去,又看了回秋灵家二人,一径到了老内相府上。

    老内相在宫中侍奉圣人,那姓刘的小内监接见出来,领李婠到内厅坐下。二人吃了茶,小内监因笑问:“‘无事不登三宝殿’,李当家来是做什么?”

    李婠道:“我有一丫头被人害了性命,求告无门,只得来请老内相主持公道。”小内监道:“李当家来错地儿了,往衙门去才对。”

    李婠早有主意,将事修枝减叶的说了,道:“此事在法理外,不能将之定罪,但在人情中,我是万万不能放了他。”说罢,取出厚厚一叠金钞放于桌上。

    小内监眼撇着金钞,口内问:“烦李当家与我细细说说。”李婠道:“那驿丞姓夏,年前在吏部考课,不知寻了哪儿的路子,入了京来成了通判知事。”

    小内监一听是不入流的驿丞,现今也只是个末等官,心头一松,将金钞翻了翻,道:“听着是个上进的,只为人糊涂。”李婠道:“他家中只一个独女儿,偏疼了些。”

    小内监道:“你若是求官,我实属不能应你。只不过小小驿丞,此事又有何难?你只管回去等着,此等奸邪之辈,待我回禀了老内相,定叫他人头落地!”

    李婠感激不尽,说:“公公大义!不若收了家财,流放岭南去罢。”小内监道:“也罢,李当家仁义,听你的罢了。”

    当晚,小内监便入宫将此事与老内相禀明,将厚厚一叠金钞拿出,老内相道:“这巧了,这票盖了章,还未发还吏部。”于是命人将票拟翻出,提笔将‘夏东敬’三字划去,又命小内监送到吏部去。

    那小内监拿了票拟要走,老内相唤住他,说:“慢着,带上我的帖子,叫吏部监察去夏家一趟,把东西抄了,人收押着,选个日子送岭南去。”小内监问:“不知定个什么罪好?”老内相道:“贪赃枉法。”小内监躬身走了。

    却说这边,自自家女儿出嫁后,夏驿丞便整日哀声叹气,直说家门不幸,将女婿与女儿撵了出去。

    夏太太暗地取了银两将女儿女婿安置在外,劝夏驿丞道:“我两只得这么一个女儿,那女婿人品方正,招他上门我两养老,你气些什么?”

    夏驿丞气道:“那胡景若人品方正,能和你养的好女儿搅合在一处?还把人原配气死?”夏太太一听就哭:“女婿原先那个不是我儿害的,她自己失脚流产去了,又与我儿何干?”

    夏驿丞悔叹道:“‘慈母多败儿’。”夏太太道:“如今生米煮成熟饭,难不成还不认她?顶多多多给那原配烧些纸钱罢,让她在黄泉路上安稳些。”

    夏太太劝了又劝,夏驿丞心中也不会真不认自己亲女儿,便松口令人明日抬小轿子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

    谁知次日,小轿刚出门,十几个衙役当头将门敲开,还不等门房问话,一径冲进房内,开柜破箱,闹得天翻地覆。夏驿丞在一旁又急又怒,与几个小厮三拉四拦,被人一脚踹到地上。夏太太哭得肝肠寸断,扑上前将夏驿丞扶起。

    夏驿丞道:“你们是何人?这是天子脚下,还有没有王法?”领头的监察史官听了,道:“我等特奉上级之令将夏家一干人等收押,即日流放岭南。”

    夏驿丞听了,骇得面无血色,急道:“你们血口喷人!上官是哪个?因何拿我?证据又何来?”

    监察史见地上落了个金钗,脚踢了踢道:“你贪赃枉法,此乃铁证!容不得你狡辩!来人啊,还不速速将夏家人捆了,送牢里去。”话音刚落,三五个衙役堵嘴的堵嘴,将夏家一干人捆了压下。

    清点人数时,一衙役来报:“少了夏家女儿女婿。”问监察史可要派人去寻,因是个冤假错案,监察史心中不想闹大了去,道:“派三两个细细寻摸,切勿扰民。”衙役得令退下。

    这边,夏驿丞独女见家人打发轿子来接,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忙收拾了行李,与胡景回了家中。行至门前,却见门上贴了黄纸封条,二人不知出了何事,心下又慌又惊,忙向四邻打听,才晓得了前后因果。

    二人回了住处,夏驿丞独女夏玉哭道:“老爷怎会贪钱?他为人再方正不过。”胡景左右转了两圈,安慰道:“玉娘,你别急,肚中孩儿要紧。我定会还岳父公道。”说罢,胡景拿了家中钱财四处打听。

    只这世道“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胡景在外奔波,左右打听,才闻得此事与‘和合社’大东家,陈家二少奶奶有联系。

    胡景与夏玉说:“只怕她给孟娘报仇来了。”夏玉摸着小腹慌道:“这如何是好?老爷太太还在牢中,不知吃了多少苦。都怪我,若不是我,姐姐也不会去了,也没有这天大的祸事了。”说罢,呜呜哭了起来。

    胡景忙拉住她手,道:“几年前我见过那陈当家,人再好心不过,她与孟娘情同姐妹,怕是有人说了什么,才误会了。我明日便往陈家去求见,说清缘由,定不会为难夏家。”

    夏玉听此一说,才抚着肚子睡下,次日胡景出门,她说:“姐姐失脚流产,也有我的不是,我也一道去。”胡景阻拦不过,与她一道行至陈家府上。

    这厢李婠听二人求见,面色不变,一面命人寻了衙役来,一面命人道:“领进来。”又着人看坐。胡景二人见李婠如此行事,自以为事有转机,忙道谢坐下。

    李婠命:“端些茶来。”春慧便端了茶碗来给二人,故意将水烧得烫烫的,让二人捧不住。

    胡景见状,将自己手中的茶吃了,又接过夏玉那盏,也吃了,方哑着嗓子道:“李姑娘,我二人前来,只为求姑娘放过夏家。”李婠道:“这话我怎么听不明白。”

    胡景叹道:“姑娘,我知你心头有恨,我亦哀痛不绝。昔年我遵循母命,娶了孟娘,心想她愿随我这身无长物之人回乡,定不能负她。

    可情之一字,为之奈何?我遇着玉娘,才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再回首,我与玉娘已分不开了。姑娘容禀,我与玉娘并无苟且,且玉娘已应下当平妻,择日过门。

    在寒山寺中,亦实属难以自主。谁能想又遇在一处?孟娘失了孩儿,我心中亦哀痛。此事非我所想,我悔不当初,应当早早叫她晓得才是。”

    说到此处,胡景落了下泪,夏玉悄悄拉住他手,低声唤他一声。胡景亦反手相握,与李婠道:“孟娘去后,左邻右房谣言纷纷,我实属无奈,才未过三月,取了玉娘过门来。

    于孟家岳母,我两亦问心无愧。当日玉娘抬进府中,一时照看不及,她便抄了刀来,小厮没个轻重,将她推到在地,不想摔了她腿,孟家岳母亦无踪迹可寻。若她能改过,我亦能接她回家,延医请药,为她养老送终。”

    夏玉亦道:“我亦会敬孟家大娘如我亲生母亲,贴身侍奉。”胡景道:“如今玉娘亦怀有身孕,夏家二老亦年老体弱,岭南是瘴癘之地,他三人一去,焉有命在?还请姑娘放过夏家,我认打认罚,绝无二话。”说罢,胡景起身叩首。

    李婠面上瞧不出喜怒,亦未搭理二人,问春慧:“人可来了?”春慧出屋一问,回道:“在路上。”李婠道:“去催催。”

    言罢,李婠与胡景说:“你读孔孟,有古人遗风,一诺千金,我当你是个好的。如今听你说了番道理,深觉你做得合乎情理,我又如何挑得出你的毛病来?只可惜我是个恶人,做事只随心,你便留着这番道理去岭南讲罢。”

    胡景听罢,心蓦地慌了,他满头大汗,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夏玉起身伏在地上,哭道:“李姑娘,你也是女子,也知情不知其所其,一往而深。我绝无害人之心,姐姐去了,实属意外。我愿供姐姐长生牌,日日念经,求姐姐谅解。饶过我家罢。”

    李婠道:“有句古话叫情感天地,若你两真心,上苍定不亏待与你二人,自能感动岭南之地,叫你家人活下来。”

    玉娘听她如此说,心中害怕,哭道:“此去岭南五千里外,那地苦寒,瘴气横生,我父母年老体弱,我又有生育,一去焉有命在,求姑娘开恩,饶了我家罢。”

    李婠叹道:“养不教,父母之过。二老与你腹中胎儿令我心中着实不忍。我听你也是孝顺之人,下辈子莫再投身夏家,也是你的孝道了。”

    玉娘跌坐在地上,道:“姑娘,祸不及家人。我愿一死!请姑娘放过我父母与胡郎罢。”说罢,她起身往李婠身前桌角撞去。

    此番举动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众人反应不及,独春慧上前一步,二话不多揪住她头发,把她拉得一个趔趄,还不等夏玉叫疼,春慧啪啪扇了人两耳光,直把人打翻在地。

    春慧骂道:“没皮没脸的小皮娘,勾着有妇之夫还说什么情?还当你是正经人家的小姐,只怕连窑里的姐儿都不如,人家再不行也不会立贞节牌坊!

    天天情情爱爱,哭哭啼啼,情再大也敌不过你的脸皮大!你如今满门为你的情荣耀了?且叫你爹妈看看,看他们养地什么害人东西!害死人还没皮没脸的!”

    夏玉捂着脸呜呜地哭:“我没勾引!我没害人!”正闹着,有人来报:“衙役上门来了。”李婠命:“领去前厅,好生招待。”又与胡景、夏玉二人说:“诸位,上路罢。”

    这话说得二人浑身打冷颤,不住磕头求饶。李婠叫了几个婆子将两人绑去了前厅。

    待二人走了,春慧哭道:“这是什么世道?该死的没死,不该死的到走了。”李婠道:“当初我不该说那胡景是好人的,若不然,秋灵也不会去了。”春慧道:“又关姑娘什么事?他是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哪个能看出来?”

    不过半炷香时间,却有一婆子衣领上全是血匆匆跑来。春慧喝住人,那婆子慌张道:“半道我几个押了两人去前厅,秋灵大娘从旁拿着把菜刀飞出,砍了那书生一只耳朵。”

    春慧拍手笑道:“好啊!可见苍天有眼!”那婆子道:“来请示怎么个章程?”李婠道:“将人止住血,一应送去前厅罢。莫忘了好生招待衙役。”那婆子领命退下。

    那几个衙役虽见胡景血糊了一头,但收了陈家银子,只当看不见,将二人收押了,一径送至岭南去了。

    第93章

    却说过了年关, 陈昌一日下衙,行至半路,见罗家一小厮早早在街口候着,望着他来, 忙上前牵住缰绳, 道:“罗公请二爷吃酒。”陈昌不敢怠慢, 随小厮入到了罗家。

    只见罗文鸿穿了身常服, 在凉亭点了炉子温酒吃, 只一两个小童远远立着。

    陈昌拱手拜见, 罗文鸿令他坐下,亲自斟酒与他。陈昌谢过, 吃了酒。罗文鸿问:“才下衙?”陈昌回道:“方才下衙。”罗文鸿点点头,方才问他:“夏驿丞一案民间不少闲言碎语, 你怎么看?”

    陈昌听此话有因, 只装作不知, 道:“夏家贪赃枉法,如今据都伏法, 此乃大善。”

    罗文鸿一听便冷了脸,道:“好个贪赃枉法!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此案分明有人勾结宦官, 残害无辜,致夏家一家流放岭南!”

    陈昌说道:“罗公此言差矣。此案有监察亲办, 证据确凿,若有人不信, 大可上堂击鼓鸣冤!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惑而不明, 才至谣言四起。”

    罗文鸿冷道:“证据确凿?当日监察史只搜出一金钗便定了罪,还敢说没有猫腻?”

    陈昌道:“那夏东敬在百里外做个不入品的驿丞, 不到五年,便连升三品回京来做七品通判知事,他非富贵人家,远近又没门路,若不贪污受贿,哪有钱上下打点?”

    罗文鸿一拍桌子道:“满口胡言!无凭无据?如何空口污人?”

    陈昌见罗文鸿如此恼怒,才后知后觉,心说:那夏东敬难不成寻的是罗家的门路?正想着,又听罗文鸿道:“莫在我跟前耍这些。做下如此祸事的便是你后宅中人,你是作何打算的?”

    陈昌听罗文鸿如此说,心中便不得劲,面上笑道:“都是些子虚乌有之事,罗公切莫听信一面之词。”

    罗文鸿冷道:“前头她攀着福寿安乐公主占人商会,后头又勾结宦官残害朝廷命官,如此蛇蝎妇人,肆意揽权,挑动朝廷,残害忠良,你要狼狈为奸?”陈昌道:“她不过一妇道人家,如何又是罗公说得这般了?”

    罗文鸿气了个仰倒,脱口道:“我言尽于此,你若执迷不悟,也没甚好说头,日后被那妇人带累了前程,也休怪我没提醒。昔年你祖父与我有恩,如今了了,日后你好自为之罢!”

    陈昌一听,也不慌忙,只躬身道:“罗公如此,我不敢不听。只罗公待我恩重如山,万望保重。”说罢,躬身走了。

    行至半路,有一未留头的丫头匆匆从后头叫住陈昌:“陈家二爷,二太太叫你。”陈昌挑眉道:“姑母说什么事没有?”那丫头道:“二太太没说。”

    陈昌思忖片刻,到底随那丫头行至院子内,才掀帘子进屋去,便见自家姑母与表妹正坐着,陈昌见状忙退出屋,二太太忙道:“不妨事,都是自家亲兄妹。”陈昌这才进屋。

    罗英妙福了福身,陈昌侧开身,受了半礼,回道:“表妹多礼了。”行礼毕,三人吃了回茶。

    二太太道:“这年过得匆忙,没去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可好?头可还疼?你妈可好?”陈昌道:“老太太年前请了回太医,吃了药好些了,我妈也好。”二太太念了几句佛,道:“你闲暇时多来逛逛,都是一家人莫生分了。”

    陈昌点头应是。二太太问:“今儿老太爷叫你是?”陈昌道:“有些公事要谈。”二太太心中想陈昌同府上亲近些,叹道:“我听人说你走后,老太爷将炉子掀了,有什么事好生说才是。”

    陈昌含糊对付了几句。二太太叹道:“我是个妇道人家也不懂,你莫不要拉不下脸,老太爷看重你,你也晓得。”

    罗英妙瞧出陈昌神色敷衍,又见二太太怎地也说不到正题上,给她妈使了使眼色。二太太见了,道:“你大了,我也不多说。”说罢,便留他吃饭。

    陈昌见外头昏昏,天色已晚,推拒了,二太太说:“平日也不见你来,今日一道吃了再走。”说罢,令底下丫头摆桌端菜。

    三人吃了回酒,陈昌起身出屋更衣,行至一游廊下,一阵风吹来,将廊角的羊角灯吹灭了一盏,四下昏昏,陈昌一抬头,便见前头有个人影。

    到灯火下,罗英妙缓缓走来。罗英妙半福了福身,陈昌还了礼。罗英妙悄悄抬眼,暗自将他相貌身形打量一番,心中满意,扶了扶金钗笑道:“酒凉了,太太命我来迎迎表哥。”

    陈昌家中豪富,又生得好,示好的丫头不知见过多少。见罗英妙姿态忸怩,目含春情,心里头回过味来,只一来他本无意,二来怕李婠伤心,三来又想与罗家分割开来,于是只点点头,不轻易搭话。

    罗英妙见前头十几步外便到了屋内,立住脚道:“屋里闷得慌,不如在外头透气?”陈昌回道:“风吹得紧,我先进了。”

    罗英妙见此,恼他不识趣,开口道:“我有话同你说。”陈昌步履不停,罗英妙急道:“事关嫂嫂,表哥怎不听听?”

    陈昌一听立住脚,罗英妙缓了缓神色,道:“日前去侯府老太太做生,那说书的正说一桩案子,说京里有个一丫头嫁给了个书生,二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日子也过得,只那书生后头遇着个小姐,二人两情相悦,恰巧那丫头也去了,便成了亲。只不巧,那丫头是个有权有势家的丫头,那丫头的主子晓得了,勾结宦官,将那家人流放至岭南一带。”

    罗英妙还当陈昌不知道此事,誓要在其面前揭穿李婠恶行,道:“我从别处听来,表哥莫怪我多嘴,外头人都说那勾结宦官,残害无辜的正是嫂嫂。”

    罗英妙说罢,便拿眼瞧陈昌脸色,谁知陈昌神色淡淡说:“此案我听说过,只那书生和小姐二人成婚在十一月间,如今不过二月,那小姐已怀胎五月,也算不得无辜。”

    罗英妙见他不气不怒,心头纳罕,叹道:“世间男子哪个不三妻四妾,作女子的也得为家中香火考量。”罗英妙意有所指道:“且那书生原先那个出身不好,也该退位让贤才是。”

    陈昌上下打量她一眼,笑道:“表妹想做后头那个小姐,但我不是那个书生,我家妇人也不是那小小丫头,表妹慎言。”

    罗英妙变了脸色,冷道:“我不过在外头听了那奸妇恶行,不想表哥蒙在鼓中,才将此事说与你听,何苦如此羞辱我。况且,嫂嫂只因这般小事,便将人全家发配岭南,如此为人,表哥日后当心了。”

    陈昌嗤笑一声,道:“我才入京时,也听说书先生说了一个案子,容我说给你听。却说京中有一罗姓人家,本是高门大户,底下子嗣众多,只大都不成器,终日游手好闲,拈花惹草。

    一日这罗姓少爷见一妇人貌美,强占了人家,养在外头。那妇人丈夫闹上门来,那少爷使着小厮将人打死了,那妇人公婆来寻二人,又将人打死了。后头那妇人爹妈将人告上衙门,罗姓公子又勾结衙门,也将人打死了。满门十多口,都丢在了乱葬岗。”

    罗英妙一听,落下笑来。陈昌又笑说:“我从别处听来,表妹莫怪我多嘴,外头人都说这勾结,滥杀无辜的正是你家兄弟。只为区区小事,便灭人满门,表妹日后当心了。”

    罗英妙只觉浑身皮都被扒下,难堪至极,强笑道:“都是外头人乱传。”这时,绿儿掀帘子捧着根蜡烛出屋,见了两人道:“太太见二爷、姑娘久不见回,叫我来迎迎。”陈昌便往屋里去了。

    留得罗英妙将气洒在绿儿头上,骂道:“烂了手脚的小蹄子,怎不早些来,留我在这儿吃冷风!”气犹不平,狠打了人几下。

    却说未出三月,上司便令陈昌去南河道考补,令他即日起身,陈昌早有所料,面无半点怒色,只令三七先回府知会一声。

    黄谦因着早些陈昌避而不见,认定他瞧不起人,见他失了势,心中高兴,假模假样地道:“陈给事如今要往南河去,不如我做东,请陈给事吃酒践行?院里茹姐儿昨日还在问起你。”见陈昌又寻由头拒了,也不似往常生气,下了衙一径往勾栏去了。

    不一会儿到了门首,随从的小厮叫了两声门,一妈妈匆匆开了门将黄谦迎入屋内。二人见毕礼数,那妈妈一面让黄谦上首坐,一面唤了晏茹出屋,自己到厨下收拾酒菜去。

    原是数月前,陈昌包了晏茹一月,只他因着李婠将其抛在脑后,这妈妈怕人砸到手上,便将晏茹给了黄谦。

    晏茹本痴痴等着陈昌,等了两月也左右等不来,加上她年纪大了,便半推半旧应下。黄谦得了晏茹,接连几个月都宿在院子中,也不归家,每下衙便往这处来。

    这厢晏茹正屋里小睡,听人来了,匆忙起身描眉画脸,打点妥当出了屋,陪坐一旁,问:“今儿怎下衙这般晚?”黄谦自是不能细说,含糊几句过去了。

    晏茹见此对有些气,小声嘟囔了道:“谁稀罕听了,这次不讲,下回我还不问了。”黄谦笑道:“这般小事就气了?”伸手拉她。晏茹撇开身,瞟了他一眼,说道:“我也不是你家正经娘子,只是你寻欢作乐的戏子,有甚好事能与我说?”

    但见这一眼半嗔半酸,黄谦酥了一边身子,伸手拉过她要亲嘴。不妨厨下的妈妈端了酒菜进屋,晏茹见了,红着脸推开他。那妈妈见了,忙退下去。

    晏茹端了盅酒给他,道:“吃盅酒,去去邪火。”黄谦一面就着她手吃了,将人按倒在榻上,晏茹推他,黄谦道:“小蹄子,吃你才去爷邪火。”说着,将人外衣扯开。

    正待动作间,不妨块玉样的掉了出来。黄谦停下动作,捡在手中一看,竟是一快蟠龙玉佩,这玉佩半个巴掌大,看制式定非女子佩戴之物,顿时,邪火消去大半,怒火窜上心头,厉声问:“哪个杂种的玉佩?”

    这玉佩晏茹一直佩戴在身上,只接客时才取下身,今日茹姐儿起身匆忙,竟忘了取下,一径带到了身上,此时玉佩被黄谦见着,茹姐儿心头一慌,笑道:“妈妈买来给我把玩的,怎如此大惊小怪的?”

    黄谦一把揪住茹姐儿头发的,将人按在几上,冷道:“还说谎!是哪个客人留下的?我当你菩萨,你当我是绿王八!”茹姐儿头发被揪得生疼,哭道:“黄爷饶命,如今我是你的人,怎敢私接外客?”

    这里妈妈早歇下,又听屋里哭喊闹腾,忙起身进屋来,见黄谦一脸怒色,唬了一跳,忙劝道:“黄爷,有话好生说。”

    黄谦将那玉佩怼到那妈妈跟前:“是你买给茹姐儿把玩的?”那妈妈不知如何作答,小心拿眼瞅了瞅茹姐儿才说道:“自是,自是如此。”

    黄谦一听,一面将几子掀了,怒道:“还在我面前调嘴弄舌!这玉佩怕卖了十个你也买不起!如何会在茹姐儿这儿,她还接了哪个客?”一面跳下榻踢了那妈妈几脚。

    那妈妈蜷在地上,口中哎哎叫疼,道:“黄爷饶命,一行有一行规矩,我怎会如此行事?”那妈妈又朝茹姐儿道:“茹姐儿,这玉佩从何而来,你好生说了罢。”

    茹姐儿缩在榻上不敢动弹,不吭声。黄谦见此气得火冒三丈高,劈头盖脸打了茹姐儿几下,那茹姐儿受不住,翻白眼一下厥了过去。

    吓得那妈妈哭天抢地,见黄谦抽身要走,慌道:“黄爷如何不信?此事定有隐情。自黄爷梳笼茹姐儿,日日下榻,又哪儿能藏住人?茹姐儿定是被吓住,说不出话来。”

    黄谦一听,稍信了些,且他心中于茹姐儿也有三分情,便命小厮寻了个大夫来。那妈妈道:“不敢劳烦黄爷,这一代有个药婆,姓云,与我交好,寻常都给高门大户女子的看病,茹姐儿几个有什么病痛,也找她看,我去寻她来。”也不等黄谦说话,转身出去了。

    黄谦可有可无点头,出屋寻了处干净地儿坐下吃酒。少顷,那云药婆跟在那妈妈后头进来,三人见过,一道进屋,云药婆给茹姐儿把过脉,又看过舌苔,眼白,拍手笑道:“老姐姐,大喜大喜!”

    黄谦心头不悦,拉着脸问:“喜从何来?”那云药婆道:“茹姐儿有孕三月了!看脉象是个男胎!”黄谦冷道:“不晓得是哪个的杂种!”

    此时茹姐儿悠悠转醒,听了此话,即高兴又心寒,哭道:“腹中是你子嗣也不认?”黄谦道:“那玉佩哪儿来的?不说清楚,哪个龟孙子喜当爹!”

    那妈妈也在一旁劝,茹姐儿哭道:“那日陈家大爷来,落了这玉佩在屋里,我见着便收了起来,没往外说。”又泪眼朦胧地朝黄谦道:“自破身后,我便跟着你,再没旁人,若你不信,我也没了活路,只能一头碰死在这儿。”

    黄谦一听是陈昌的玉佩,只觉一盆冷水当头淋下。初时陈昌看他不起,让黄谦恼怒不已,而后陈昌失了靠山,还不等他高兴片刻,包的一个婊子又爱慕陈昌。黄谦百感在心,又是怒,又是妒,后头茹姐儿说的话也没听进去。

    那妈妈小心打量黄谦脸色,问:“黄爷哪日方便抬我家茹姐儿过门?”黄谦冷笑一声,道:“去叫陈家抬她过门罢。”说罢,转身要走。

    不妨茹姐儿死死拉住他,哭道:“你怎如此狠心?腹中当真是你孩儿!你当真忍心自己孩儿出生在窑子中?”

    黄谦立住脚,面露难色,一面他不忍心自家子嗣生在这窑子里,一面他又因茹姐儿心里头有陈昌,不想当个绿王八喜当爹。

    突地,计上心头,黄谦与茹姐儿说道:“你既有陈家玉佩,又被陈昌包占过一月,不如求上陈家,让陈家抬你过门。”越说,黄谦越觉得此计可成,又说:“如今陈昌又在京外,府上全是女人,你一上门去,她们不敢亏待你,且陈家豪富,若成了,你后半辈子也尽够了。”

    黄谦心说:我自家五儿两女,也够够的了,不如将孩子送给陈昌,叫他来帮我养孩子!若不成,恶心他一回也解我心头气!

    茹姐儿一听,如天塌了下来般,哭道:“你还是不肯认这孩儿!”黄谦自袖中取出五十两银票来,道:“你若不愿,拿这银子将孩子流了罢。”说罢,任由茹姐儿又拉又拽也不松口。

    一旁云药婆给那妈妈使了个眼色,那妈妈忙接过银票,眼一转,笑道:“黄爷,待我与我姐姐劝劝她。”说罢,与云药婆一同将茹姐儿搀进侧房中,将门掩上。

    茹姐儿坐榻上直哭,道:“妈妈好糊涂,不去求黄大爷将我抬进门,反而接了银钱作甚?难不成真要我将娃娃流了?”

    那妈妈拍拍她手,叹道:“傻姑娘,那黄大爷摆明对那玉佩隔阂颇深,就算抬你进府,失了宠也难过日子。”那妈妈心头说:况且,就算将茹姐儿出手给黄谦,也赚不了多少银两。

    茹姐儿闻言道:“那将银子给我,我将娃娃流了,妈妈再给我物色个好人家罢。”那妈妈一听,拿胳膊肘捅了捅站半边的云药婆。

    云药婆道:“茹姐儿,我瞧去陈家使得。”茹姐儿道:“云妈妈常在高门大户走动,怎么也说出这等不着四六的话来。要那陈大人回来,奴家焉有命在?”

    云药婆道:“你晓不得,前些日子我往陈家去过,后宅中那太太不喜二奶奶,二奶奶进府多年也没开花结果,上回在我这儿开了药吃,你若进府去,府上老太太、太太不得将你捧上天去,那家爷虽只是个小官,身家着实不凡,你入了府,也不必求恩客赏新衣首饰,端的有人来伺候,也是脱离苦海了。所谓富贵险中求,你再好生想想?”

    茹姐儿面色有松动,但仍旧说道:“可要是那位爷回了,我该如何自处?”那妈妈道:“那陈家二爷一瞧见你便包了你一月,只后头睡下,你只对他说那夜成了事,那府上没个受孕的,他心头急,定将信将疑,要你生下来滴血验亲,云药婆自有法子助你。

    若是不成,你寻个借口将孩子流了,哪个晓得是哪个的?再退一万步,那陈大爷对你有意,你温柔小意些,哄他回心转意又是什么难事?最后还是不成,你着实害怕,将陈府上金银细软收拾了,寻个由头咱逃去外城去买卖岂不更好?”

    那妈妈话说了一大筐,将法子说尽了,终于看到了茹姐儿点头,喜得那妈妈不知如何是好。

    第94章

    却说这边, 自夏家一案后,李婠便令秋灵妈二人住在府上,划了两间正屋给二人住,拨了两个小丫头去伺候。秋大娘自是万分不肯, 道:“不做活光在府上白吃白住已叫人心头难安了, 怎还要人伺候?”

    李婠见她强硬非常, 也不好多说, 只令二人安心住下, 叫院中人当寻常客人敬着。过了半月, 秋大娘脚大好了,寻着空闲便去给丫头婆子帮闲, 吃的也不叫人送去,自己领着捡来的丫头到厨下去吃, 正经在陈府上过起日子来。

    一日, 李婠从外头理事回来, 秋大娘带了那丫头求见李婠,道:“自捡了这丫头, 总大丫大丫的叫,还没个名字, 还请姑娘给她取个正经名儿,也算立住脚了。”

    李婠闻言, 细细打量起这丫头。不过半月光景,原先细细瘦瘦的小丫头脸变得敦敦实实的, 脸又黑又圆,穿了身红袄子, 头上扎了两个丸子,也不怕人, 直盯着李婠瞧。

    李婠见了心头喜爱,招手命她上前来,笑问:“几岁了?”那丫头大声道:“六岁。”

    李婠摸了摸她头,问秋大娘:“怎地晒得这般黑?”秋大娘道:“她皮实,成天坐不住在外头瞎捣蛋。”春慧忙笑道:“可不是捣蛋,前儿我去茶坊拿水,这丫头还咚咚咚跑来说要给我担水。”

    李婠问秋大娘:“大娘要这丫头姓什么?”秋大娘道:“我半道捡的她,但没姑娘怕也养不活,若姑娘不嫌弃,让她随姑娘姓。”

    李婠沉思片刻后,道:“‘真’字,有反璞无邪之意,我瞧她本质天然,不若取这个真字?”秋大娘自是欢喜,连叫了几声“真姐儿”。

    李婠笑道:“取名也是大事,我那儿还有几匹蜀锦,取来给真姐儿做套衣裳穿。”说罢,命春慧取来。春慧道:“我那儿也有件没穿过的,大娘莫嫌弃,回去改改给真姐儿罢。”秋大娘谢了又谢。

    正说着,有人来报:三七来了。李婠命他进来,问他:“怎么你回了,你主子不见动静?”三七道:“二爷即日要往南河一带考补,命我先回府打点,这儿怕还在衙门交代公事。”李婠有些奇怪:“才出二月间,吏部怎会派人考补?”三七看了看秋大娘二人,支吾着不说。

    春慧见了道:“瞧我才说去开仓楼取东西,一打岔又忘了,大娘不若一道去?免得我来回跑了。”秋大娘连连点头,领着真姐儿跟着出去。三七这才将陈昌与罗家生分,被上司派去南河一带的事儿说了。

    李婠问:“罗家素与陈家亲厚,如何会这般?”三七摇摇头,只说不知,又见李婠没旁的要问,磕了头出去了。又贺夫人那边去,把方才一夕话又说与贺夫人听了。

    贺夫人心中惊骇,与三七说:“老太太那处我去说。”一面往老太太那边去。

    这厢老太太因往日梦中菩萨,佐之汤药,头疼好了大半,自此深信神佛,在京外添了不知多少灯油钱,又在侧房的碧纱厨中设了个小佛堂,请了个不知哪儿来的师太和底下几个小尼姑进府,日渐不出佛堂了。

    贺夫人慌慌张张寻来,几个丫头与两个小尼姑坐在廊外,等着唤呼。几个丫头见了贺夫人,忙请安。贺夫人与丫头们说:“我这儿有急事找老太太,谁去问一声?”

    几个丫头暗地里推三阻四都说:“老太太正听经,不叫人进屋。”贺夫人冷冷看着她们推诿不说话,终地一个丫头起身去了。

    不多时,屋里头念经声没了,那丫头肿着脸掀帘子出来。贺夫人只当瞧不见,进房去了。

    只见一师太正将隔开佛堂的帘子放下,从那缝隙看去,正中桌上摆了状如罗刹的佛母,三头六臂,赤发红眼,头上蒙了块红布,不像是正经菩萨,贺夫人被骇了一跳,不敢再四处张望。

    老太太歪坐榻上,手里拨弄佛珠,见贺夫人慌慌张张进来,心中不悦,问:“这般慌张进来作甚?”贺夫人忙将罗家一事说了,道:“本不该扰了老太太,只是我左右也晓不得这怎么是好,还要请老太太拿主意。”

    老太太道:“到底经历少,昌哥儿下了衙将人领过来问问。他如今大了,在朝中给圣人做事,如何行事,自有他的道理。”说着又令了婆子去仪门候着。

    陈昌下了衙门,掀帘子进来,先给二人请安。老太太命他起身,送了茶来与他吃了,问:“你家太太才与我说你要往南河去?”陈昌不敢隐瞒,将事一五一十说了,略过李婠不谈,将夏家一案说成二人政见不合。

    贺夫人一面怕陈昌没了靠山受欺负,一面又忧心罗家反目给陈昌使绊子,迟疑道:“外头都说罗公清正,这案子怕有些误会。罗公在朝中多年,有人帮扶你总是好的,况且你祖父当年相助罗公,也有与罗家交好之意——”

    陈昌当头冷笑一声,道:“劳什子‘清正’,又什么‘报恩’,说得比唱得好听,没有祖父当年相助,焉有他今日?若要报恩,何必要我鞍前马后地伺候?每年送他的银子堆成山,怕都能砸出个万户侯来,况如今罗府看似鲜花着锦,实则烈火烹油,他家子弟不少背着人命官司,早寻退路为好。”

    老太太道:“既然如此,莫要忘了给你家老爷去封信。”陈昌应是。老太太问:“大约几月能回?”陈昌道:“怕要七月往后了。”老太太点点头,道:“你一出门就小半年,也没个人伺候,在外头置一房罢。”

    陈昌皱眉,刚要说话,老太太道:“昨日我求了签,签文上说,今年有孩子落到我家,你可不许拒了,这府上几年都没人怀胎,好不容易有两个通房,也被你媳妇磋磨没了。置在外头,也省得惹你媳妇生厌,生了孩子我也不要你养,带出来我来照顾,难不成你要陈家香火断在你那儿?”

    陈昌不耐烦听这些,他早知他和李婠与孩子无缘,只打定主意收养个孝顺的日后继承香火,任凭别个怎地说,也不当回事,别人说多了,他反而会恼起来。因而口内说:“老太太说的,我自有思量。”也不等老太太再说,寻了个由头走。

    老太太见陈昌掀帘子出去,嘴角拉下,很是不悦。贺夫人陪笑道:“老太太,昌哥儿大了,怎么行事,他晓得的。”老太太轻飘飘地说:“该提点的做长辈的还是要提点。”说罢,她头一时又疼起来了,道:“他这一去,小半年都见不着,你去与他说说话罢,这儿也不要你伺候。”

    贺夫人退出院子,便见陈昌还立在院门口没走,问他怎地立在这儿,陈昌道:“明日我便要启程,因想着怕有小半年见不着太太,太太有话要同我说,便候着了。”

    贺夫人听了这话,又是高心,又是伤心,拉着他吃饭。陈昌躬身道:“家里头老的老,小的小,还请太太多看顾才是。”贺夫人一听便晓得他言下之意,叹道:“我和你媳妇儿合不来,只你喜欢,我也不去招惹她。我冷眼瞧着,她自己能立起来。只你自个儿,‘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你只管保重自身才是。”而后诸多叮嘱之语,不肖细说。

    陈昌拜别贺夫人,一径回了院子。李婠正检抄行李,不想被人从后头一下搂住,心下一惊,又笑道:“哪儿来的登徒子?”陈昌不应声,低头就亲。

    正巧一丫头掀帘子进屋来请示,说:“三七说,二爷常用纸笔、章子都收拢在箱子里头了,请奶奶去检看。”李婠忙将陈昌推开,一面理了理领子,一面应道:“就来。”说着要走。

    陈昌拉住人,将她散了鬓发理了理,亦步亦趋地跟着去。二人看过,又回了屋子。李婠见他默不作声地挨着人,问他:“可吃过了?”陈昌回:“在太太那儿吃过了。”陈昌顿了顿,将要去南河考补之事说了。

    李婠说:“小半年见不着,你可有什么要说的?”陈昌回道:“小半年见不着我,你可有什么要说的?”李婠扑哧一声笑开来,道:“可不许去外头窑子里吃酒,要惹了什么不干不净的人——”

    陈昌忙道:“上回你说了,我哪儿敢?”心说:如此看,这妇人心里头是有我的。他心头热热的,又亲又哄,将人抱在榻上,一番恩爱缠绵。次日,挥泪拜别亲长,装了几箱金银,带了三七八角二丑几个,往南河去了。

    却说这边,如姐儿的妈妈眼馋陈家富贵,着意使了几十个钱给城门口的乞丐儿,叫人见陈昌离了京便来知会,次日果真见陈昌出了城门。那妈妈略等了几天,叫茹姐儿收拾爽利些,雇了顶小轿子一径往陈家去。

    到了陈家角门前,那妈妈理了理衣裳,向几个门房道:“敢问府上二爷可在?我又要事找。”

    这日,菊生几个不当值,一门房挥手嫌道:“去——去——哪儿来的老鸨,回窑子自做生意去,莫来此处撒野。”

    那妈妈从袖中拿出银钱献上,道:“还请几位爷通融通融,去府上和陈二爷说声。”那门房颠了颠钱,将钱揣怀里,道:“回吧——你寻的人这会儿不在府里,等我几个有空再去给你家姑娘开脸。”

    那妈妈见门房拿了钱不干事儿,一阵羞恼,她冷道:“陈家二爷包了我家姑娘,如今姑娘有孕,他人却跑了,天下哪有这般好事——”

    说罢,她扯起嗓子朝四方喊:“快来人阿——陈家爷们儿嫖了人不给嫖资,如今姑娘怀了孕又不认账——”一面说,一面撒泼打滚。

    话不到一半,那门房忙上前将她嘴捂住,慌道:“诶哟,妈妈,有话好说,我领你见能做主的去,要嚷嚷开了,你我都没好果子吃。”

    那妈妈住了嘴,道:“府上二奶奶可在?”门房道:“她是大忙人,你轻易见不着,不如求见太太。”那妈妈松了口气,道:“见不着正正好。我家茹姐儿进了门再给她奉茶。”

    那门房抬了轿进门,安置二人在园子里,忙跑去仪门,令一个小丫头问太太身边的彩云一声,彩云只道:“口头谁都会说,怕是来打秋风的,直接撵出去。”不一会儿,那门房又传话:“有个二爷常带身边的蟠龙玉佩,她们不叫人瞧,怕我们贪了去。”

    彩云道:“这玉佩听着耳熟,似是哪个说起过。”那丫头道:“八角几月前在四处打听这玉佩。”彩云一听,也想起这回事来,心中惊疑不定,道:“难不成竟是真的?”慌忙将此事报给了贺夫人。

    贺夫人听了,并未多想,喜道:“昨儿老太太令他在外头置一房他还含糊,如今外头的倒自己上门了。”即命人来见。

    那妈妈与茹姐儿一路瞧着满府金奴银婢,豪奢富贵,心砰砰直跳,待见了贺夫人,二人脸红红的,跪倒在地,口呼太太不止。

    贺夫人叫彩云搬了个小凳子给她坐下,细看她一回,本有十分的高兴冲淡了三分,嫌这妇人一脸风尘气,出身不好,但因着她腹中胎儿缘故,面上不显,问了她:“叫什么名儿?”

    晏茹低头道:“姓晏,单名儿个茹字。”贺夫人淡淡说了句:“好名字。”又问:“有几个月了?”茹姐儿摸了摸肚子,道:“三个月。”

    那妈妈见贺夫人态度和蔼,心落下大半,忙拿出蟠龙佩出来,道:“陈二爷同我家姑娘是十一月遇着的。”

    贺夫人看了眼,道:“这玉佩我依稀见昌儿带过几回。”那妈妈大喜,问:“太太,不知何时抬茹姐儿入门?”

    贺夫人微微皱眉,道:“等见过老太太,再定吉日。”说着,又命彩云:“老太太近日在佛堂中,你先去知会声来。”而后一径带着人往老太太处去。

    这里老太太闭着眼歪坐在榻上,两个小丫头捶腿,边上一尼姑静静立着。贺夫人领着人进了屋,将事一一说了,指着两人道:“昨儿老太太才说,今年有孩儿落在我家,今日倒是应验了。”

    老太太抬眼瞧了瞧茹姐儿肚子,面上不见喜怒,先令人请了大夫,又问茹姐儿:“昌哥儿一直养着你在外头?”

    茹姐儿自思:陈家二爷怕府上二奶奶,没抬过人进府,我若说一直包在外头,怕是取信不了人,于是似真似假地说:“未曾如此。十一月间黄司务带陈二爷来吃酒,后头也时来时不来。”

    老太太道:“也说得过去。”又问:“如今几月了?”茹姐儿道:“三月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说:“日子倒是对得上。”

    茹姐儿又道:“不瞒老太太、太太,二爷没说过要抬我进门的话,我亦不敢多问,只腹中孩儿,实在不忍心他日后落到窑子里去,才求上门,只求老太太、太太开恩,给孩子条生路。”说着,一面哭,一面行了个大礼。

    贺夫人将她扶起身,拍了拍她的手,道:“好孩子。”一旁的尼姑听到此处心内松了口气,这尼姑法号空观,本住在宁西一尼姑庵里头,只因贪墨香油钱被赶了出来,一路挂单到了京里,平生最是会看人眼色,又能说会道,很得老太太看重。

    因老太太求子心切,前后不知给了不知多少银钱,空观心中也甚急,只含糊地说今年怕有孩子落到府上,如今茹姐儿怀孕上门,心中怎能不喜,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道:“阿弥陀佛,‘心诚则灵’,老太太近来正愁子嗣之事,怕是应在了此处。”

    老太太本有五六分疑惑,听如姐儿哭诉时,去了两分,又听空观这么一说,又去了两分,正迟疑间,一丫头来报,大夫来了。

    老太太道:“请进来。”又命人扶茹姐儿到了偏房中。不多时,那大夫诊了脉细,过正房来,老太太一问,果真怀了三月,且思虑重,胎像隐隐有不稳,又开了几副安胎药才告辞退下。

    老太太瞧了眼底下垂着头的茹姐儿,思忖后,命底下媳妇:“先将我东边三间屋子收拾出来给茹姐儿住。吃穿同我一样分例,生了下来再说。”又命人打头面,做新衣,拨了两个丫头,四个婆子照顾。

    茹姐儿听着,心咚咚直跳,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当即跪下磕了头,千谢万谢。老太太道:“这胎也险,你也莫要多想,好生养着,若生了下来,日后你想要什么都会有。”说罢,命人将茹姐儿扶下去吃药歇息。

    转眼万事定了,那妈妈脸上挂着笑,见老太太捏了捏额角,有些累了,便问:“不知抬茹姐儿给多少聘礼?”

    老太太一顿,道:“你养了茹姐儿这般大,你说个数罢。”那妈妈小心一只手伸出来比了比。贺夫人见了,有些不悦。

    老太太道:“去账房取去。只拿了银子,茹姐儿与你便没甚瓜葛,日后不许登门。”那妈妈自是连连点头,慌不迭地退下了,待银钱到了手,将包袱收拾齐备,出京去往外地了。

    第95章

    却说这边, 茹姐儿随人到了东边,见是正正堂堂的三间大屋,里头雪洞样的白,铺设精巧华丽, 妆匣中俱都是金银首饰, 她左右转了转, 一一拿起看了好几遍才歇手。

    待用了饭, 老太太、太太命人送了衣裳来。那婆子捧着衣裳行了个大礼, 道:“老太太、太太说, 姨娘来得匆忙,没换洗衣衫, 送了几身衣裳来。”茹姐儿忙谢了。

    晚间,茹姐儿睡在床上, 一整宿都未合眼, 直到天色渐亮, 才模模糊糊睡去,次日早, 妆扮齐全,要领着两个丫头去给老太太、太太请安。

    谁知两丫头不动弹。一丫头上前劝道:“姨娘, 瞧这日头也迟了,改日再去罢。”另一丫头也道:“是了是了, 怕这会儿老太太正在佛堂,也没空闲。老太太心善, 晓得姨娘有了身孕,不会怪罪。”

    晏茹见了, 有些拿不定主意,笑着拉着她两手道:“我初来府上, 不懂规矩,不想起来迟了,还请两位姐姐提点我,明日到点叫我才好。”

    两个丫头忙跪道地上:“姨娘,折煞我二人了。”晏茹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只在屋里打发时日。

    又一日,晏茹早早醒了,令丫头打水来梳洗,又提了嘴得要去请安。两个丫头又劝,话里话外都不叫人劝人别出屋,晏茹儿心头隐隐觉得不对,正要质问,一媳妇带了个婆子来。茹姐儿忙迎出屋,让坐,亲自捧了茶水。

    那媳妇连连道谢,道:“烦姨娘让人量量。”量了回。那媳妇道:“姨娘稍等等,过三日将衣服给送来。”说着,与那婆子告了退。

    晏茹儿忙拉住人,道:“我正要去拜访老太太,不知老太太在哪处?”那媳妇似笑非笑地道:“老太太发话,免了姨娘晨昏定醒,姨娘安心养胎才是。”说罢走了。

    晏茹儿无趣地在屋中转了转。待得烦闷了,问那丫头:“府上可有花园子?”那丫头劝道:“园子里头风大,二奶奶又养了头黑豹子,要吓着姨娘就不好了。”

    晏茹儿一听,歇了心思,做了回针线睡下。如此过了五日,每每晏茹要出屋,都被丫头劝回来,如此她可算晓得了,不知是哪个将她关在了屋子里!

    晏茹儿一时又惊又怕,心说:莫不是事情败露了?想要出屋见自己妈妈讨主意,硬往外走。那几个丫头见劝不住,又慌又急,又不敢拉扯,生怕肚子孩子出了意外。

    正闹着,太太身边的彩云捧着个盒子走上前,笑道:“你们这是玩什么?”几个丫头忙七嘴八舌地道:“老太太、太太命姨娘好生在屋中养胎,姨娘非要出屋去,要磕着碰着我们可担待不起,正在劝呢。”

    这话将晏茹气得半死,道:“分明将人关在屋里不让出门,抬人进门没半个喜字不说,回趟娘家也不成?莫不是卖给了你家?”

    彩云心说:可不是卖给了我家。她拉了晏茹进屋,捧了茶给她道:“姨娘莫气。老太太、太太眼瞧着这孙子,望了不晓得多少年。你一来,可不得将你当金娃娃?老太太也是怕出了差错,才不叫你出门。今儿太太还叫我送了人参来。”说着将手中的盒子打开,可不正是一只老参。

    晏茹缓了缓气,道:“老太太苦心我亦晓得。只是如今我初来府上,一个人也见不着的,孤零零的,二爷没在,心里也空落落的,想见见我妈妈,还请姑娘通传一声。”

    彩云道:“如今好不容易进了府,又去搅合那泥潭作甚?叫老太太、太太听了也不美。你只管安心养胎才是,生了孩子便是府上大功臣。”

    晏茹道:“在屋里与在牢房有甚分别?我心里也烦,如何能养好胎?姑娘可能求求太太,叫我去园子坐坐?”

    彩云左右看看,见没人才小声道:“我与你实话说了,老太太、太太提防是这个。”她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接着道:“你若遇着了她,怕有十条命都不够。年前,老太太命几个小厮拦着她出府,那几个小厮被打得烂烂的,抬回了屋里,把老太太气了个半死。二爷宠着她,府上等闲没人敢惹。你若不凑巧遇着,即便有老太太、太太保你,也凶多吉少。”

    晏茹被吓住,颤声问:“二奶奶竟是如此性子?”彩云见她安分了些,道:“你只管养胎儿,日后孩子生了下来,母凭子贵,要什么没有?”说罢,出了屋,一径往贺夫人院里走。

    路过荷花塘边儿时,又见梅儿在做针线。彩云叫了她一声,梅儿回头看了看她,面上不应声。

    彩云凑到她边上坐下,问:“这回又绣个什么?”梅儿道:“随手绣着玩,怎么又是你?”彩云眼一转,道:“刚太太命我去给姨娘送人参,才回转。”

    梅儿听了,心里奇怪,问:“哪个姨娘?府里何时又有姨娘了?”彩云道:“不怪你晓不得,几天前,二爷包的一个妓子怀了孕找上门来,老太太、太太叫人收拾了三间屋子给人住着,等闲不叫她出来。”

    梅儿一惊,不小心拿针刺破了手,冒出一个血珠儿来。她面上不自在,低头将血抹在刺绣上,道:“这事儿倒瞒得好,一个家住着,二爷抬了人我们院子都没人晓得。”

    彩云笑道:“哪儿敢让二奶奶晓得,二奶奶打人眼也不眨,要是她晓得了,怕那妓子十条命也没了。”梅儿冷道:“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早晚的事。”

    彩云道:“也是。不过都是主子们的事儿,做奴才也管不着。那妓子倒是有福缘的,一朝翻了身,也不用伺候人了。罢,我也不多说了,你绣着,我走了。”说着,起身走了。

    梅儿直愣愣地彩云越走越远,手里针戳着绣面,心中犹豫不定,半响,她蓦然站起来,追上前问:“上回你说的可算数?”

    彩云笑道:“那是自然。”梅儿咬咬牙,道:“我明日就去给太太请安。”彩云拉着她的手,笑说:“古话说,‘择日不如撞日’,今儿太太左右也无事,不如现在与我一道去?”梅儿脚步踌躇,被彩云拉着一道回了贺夫人院子。

    这厢,贺夫人午睡刚醒,丫鬟进来报:“彩云姑娘领着一个姑娘来了。”贺夫人一面拿帕子擦了脸,一面问:“是哪个姑娘?”那丫鬟道:“二奶奶房里的梅儿姑娘。”

    贺夫人大喜,忙命人进屋来。彩云领着梅儿朝贺夫人请了安,贺夫人命二人起身,细细打量起梅儿来,笑道:“瞧着是个有福气的。”

    又取下个镯头,戴在梅儿手上,道:“我前边儿那小院子空着,你今日便搬进去罢。日后月例子提一等,你待如何?”梅儿紧紧捏着镯子,口内道:“多谢太太。”

    贺夫人道:“至于喜事。”这里贺夫人迟疑了下,她本想着大操大办,挫一挫李婠锐气,又想起陈昌临行前的嘱咐,接着道:“等昌哥儿回了府再办。”梅儿磕了头退下。

    贺夫人吩咐彩云:“叫个婆子去给老太太说声,明儿我带梅儿去给老太太请安。”彩云应下。

    二人出了屋,彩云见梅儿苦着一张脸,笑问:“还没恭喜你苦尽甘来,怎么愁眉苦脸的?”梅儿道:“我心里头一直咚咚跳,总是不安稳,要是姑娘晓得了……”

    彩云一听李婠的就打了个冷战,支吾着说:“晓得了又如何,生米都煮成白饭了。再说也是喜事一桩,等会儿我回了太太,给挑些喜字蜡烛给你送过去。”说罢,匆匆将梅儿送到院子中走了。

    次日,贺夫人一干人等都绷紧着脸,等着李婠发作,谁知到晚间也不见来,贺夫人一边松了口气,一边领着梅儿去见了老夫人,期间种种,不肖细说。

    又一日,贺夫人正与两个执事媳妇说话,一丫头慌慌张张来报:“二奶奶来了。”贺夫人心中又是惊慌,又是恼怒,骂那小丫头:“作死的小蹄子,慌慌张张的是有鬼怎地?”又命人道:“将院门锁了。左右我这个婆婆来了多少天也不见她来拜见,今儿来了我便要见?她是什么尊贵人物不成?”

    不多时,一婆子掀帘子进屋来,道:“太太,二奶奶说,‘自己一个叫梅儿的丫头,前儿找不见了,有人瞧见前天儿随彩云姑娘往这边来了,特地来寻。’”

    贺夫人听罢,心中一时痛快,心说:待那妖孽晓得自己丫头背主成了姨娘,不知会有多精彩,可惜不能见。又吩咐彩云领着李婠去见梅儿。

    彩云出了屋,忍着惧意命两个婆子将院门打开,瞧着李婠只带了春慧并两个丫头,心头松了口气,先请了安,才道:“二奶奶,梅儿在前头院子里头。”

    李婠冷笑道:“倒是奇了,我的丫头,怎么到了太太这儿了?她若做错了事,太太知会我,我自会打罚,太太何苦动手。”

    近来李婠大多心神在坊子的账目上,早出晚归,没理会府上杂事,加之老太太、贺夫人瞒得紧,更一无所知。今日春慧匆匆来说梅儿不见了,李婠又命人打探,才晓得梅儿往贺夫人处来了。

    彩云不敢言语,闷头在前面带路。只见一院子坐南朝北,有三间大屋,廊下种了些花草,窗上贴了个喜字。一丫头端了个铜盆往屋檐下来,见了李婠诸人,心中惊骇,失手将铜盆打翻在地。

    李婠上前看了那喜字一回,面上不见喜怒。这里李婠心里也还当贺夫人强让梅儿与旁人成了亲,并未多想。

    谁知,屋里一丫头听了外头动静,一面掀帘子出屋,一面道:“梅姨娘正等着水洗脸,怎么把水打翻了?”待出了屋,一抬眼看见李婠,顿时吓得飞去三魂七魄,跪地上不作声。

    李婠道:“梅姨娘?”众人不敢言语。李婠令众人在屋外候着,自己进屋去。

    只见梅儿梳了个妇人簪端坐在圆桌边上,房正中贴了个“囍”字,一对大红蜡烛燃了一半。

    梅儿低着头,倒了碗茶捧上,跪在地上道:“见过奶奶。昨儿本该给奶奶见礼的,奶奶不要见怪。”

    李婠听罢,踉跄一步,扶着门栏,只觉得头忽地疼得厉害,问她:“这又是做什么?太太逼你的?”梅儿摇摇头,道:“我自个儿求的太太。”李婠不明白了,问她:“那又是为何?你心悦陈昌?”

    梅儿苦笑道:“二爷生得好,人品中正,哪个又不喜欢?只我心中欢喜二爷,二爷怕是连我叫什么名字都记不住。二爷亦没与我说过半句话,喜欢的是那副皮囊家世,还是里头那个人,我心里头也晓不得。”

    李婠问:“那又是为何?”梅儿哽咽道:“姑娘,我只是想不通,为何你生下来穿着华服锦衣,我生下来披着破布麻衣?为何你吃的是珍馐,我吃的是残杯冷炙?为何你住着大屋,我只能和别人挤小床,为何姑娘能嫁才貌双全的夫君,我只能配个无才无貌的小厮?为何我一辈子要跪在地上伺候姑娘?为何、我不是姑娘你?”

    说罢,梅儿将茶举过头顶,道:“姑娘,成全我罢。我不敢同姑娘争,只是想过次好日子。”

    李婠久久无言,她盯着梅儿发顶,只觉心里头压了块大石头,说不出话来,只余两行泪从她两颊流下。李婠说:“随你罢。”

    第96章

    却说四月里来, 正是春光好景,万物生盛。偏偏李婠因着梅儿一席话,时而仲怔不言,常心中郁郁, 加之春风料峭, 一时不查便病了场。

    春慧伺候李婠汤药, 见她着实伤心狠了, 心里头又是气, 又是恨, 又骂了梅儿一回。李婠道:“昨儿你才去指人跟前骂了通,日后不准再去了, 只当没这个人罢。”如此罢了。

    春慧也不好再说,想着法逗李婠顽笑, 因瞧着往日李婠对真姐儿有几分喜爱, 便时不时将人带到跟前陪李婠说话, 如此又过了半月。

    只李婠的病大半是因“思虑太过”而起,药只治表症, 不医心病,加之李婠又管着外头的商行、坊子, 少不得操心劳力,正应了那句古语:“病来如山倒, 病去如抽丝”,待大好已是六月间了。

    期间, 陈昌寄了封信回,说在八月归家, 其余皆是二人私话,不必细说。

    一日, 李婠叫厨房做了‘白玉糕’,要请真姐儿吃糕,令春慧去将人叫来。春慧四处没寻见人,便去找了秋大娘问。

    秋大娘正在厨房洗菜,见春慧来问,说道:“难为姑娘记着真姐儿。今儿早吃了饭,我打发她外头玩去了,我找找她去。”一面说,一面搽手要动身。

    春慧忙道:“大娘莫劳动,也不是大事儿,我自个儿寻去。”于是又到园子里寻了几个平日里和真姐儿一处耍的小丫头,问:“你们可晓得真姐儿哪处去了?”几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说:“这几天真姐儿没和我们一道耍,不晓得哪儿去了。”春慧无法,如此回了李婠。

    因真姐儿好动,半天不见人影也是有的,李婠也没上心,只使了个小丫头将白玉糕拿盒子装了给真姐儿送去。

    到了掌灯时分,李婠正梳洗,忽听外头院门作响,不多时,一小丫头来报:“秋大娘来求见姑娘。”春慧道:“大晚上来,怕是遇着事了。”李婠令人进来。

    秋大娘匆匆进了屋,还不待看茶,便扑通跪到地上,急道:“姑娘,真姐儿那丫头不知哪了去,往日到了吃饭时辰,自个儿就回了,今儿门都落锁了,也不见人,我去找,也没找着人。”

    春慧道:“她人小贪玩,怕不晓得躲哪儿去了。”李婠也说:“大娘莫急,府里头地方大,一时寻不着也是有的,我令人与你一道找去找。”于是院中一众丫头、婆子俱都起身,点了灯笼聚在院子中。

    李婠先令春慧每人发了几百大钱,道:“若谁找着人,赏十两。”众人听了,纷纷往四处去寻,只过了两个时辰,也没寻见人。

    李婠怕真姐儿人小,跌到了塘子里头,又命小厮燃起火把,拿着长杆去捞。众人一直寻到天色渐亮。李婠、春慧等都聚在荷塘边上,秋大娘跌坐在塘边也不动弹,面上灰蒙蒙的,宛如死了般。

    忽而塘边一块山石后头,一小丫头探头探脑地冒出来,李婠见是平日里与真姐儿耍在一处的小丫头,忙将人唤上前。

    那丫头凑过来小声说:“前几天我见真姐儿正在园子里和三爷一处玩了,要不去问问三爷。”李婠听了,赏了这小丫头二两银子,道:“一事不烦二主,不若你去替我去叫永哥儿来?”那小丫头欢喜地接了银子,一溜烟去了。

    不多时,永哥儿领着自家奶妈子并三四个丫头扭扭捏捏地走上前,似模似样地请了安,问:“嫂嫂叫我来是为着什么事?”

    自他入京来,李婠与他见面不多,寻常也只远远见过。这里李婠打量他一回,见他抽条长了不少,眉眼间还是一团孩子气,只嘴角青紫了一大块,问他:“昨日你和真姐儿一道耍的?”

    永哥儿慌张地摇摇头,道:“我、一直在屋里头读书。”李婠问:“那你这伤哪儿?”永哥儿捂着脸,支吾着:“不小心碰的。”

    李婠瞧出永哥儿说谎,又去问那个奶妈子, “真姐儿去哪处了?”那奶妈子慌手慌脚地说:“二奶奶,哪儿个真姐儿?我不大认得。”

    春慧见了,没好气道:“你这妈妈,真是张口就来!有丫头瞧见这几天真姐儿和永哥儿玩在一处,你又时时跟着永哥儿,说不大认得人哪个信?怕不是你将人藏了,撒谎骗我家姑娘。”

    李婠亦佯装恼怒,道:“原来是哄我的。”说着,就要命人拉下去打嘴巴子。

    这一唱一和唬得那奶妈子趴俯在地上,求饶道:“昨儿是见了真姐儿一回。”于是把怎地一回事说了。

    原是到了京里,老太太说:“永哥儿年岁渐长,字到没习得几篇,白耗了时光。”便寻了个先生教永哥儿读书,等闲不叫他出屋。

    那先生乃前朝落第秀才,年七十,满口是之乎者也,永哥儿年纪小,听了一耳朵便晕晕欲睡。每每熬到下学,便如囚鸟出笼般到园子里找耍处。

    一日,永哥儿放了学,恰好见着真姐儿也在园子里头拿铲子在小地上挖东西,左右也看不出门道来,便出声问:“你挖土作甚?”

    真姐儿回:“我挖在土龙。”说着从地上揪起一条来凑到永哥儿跟前。永哥儿哪儿见过这等腌臜物,当即捂嘴干呕两声,道:“这是劳什子东西?”

    真姐儿道:“我家姑娘病了,我瞧着荷塘里头有鱼,我钓几条来熬汤。”永哥儿不说话了,只瞧着她动作。

    真姐儿将土龙挂一鱼线上,又将鱼线栓一树枝上,投到塘里,不过一炷香,竟真的钓了条鱼上来。

    永哥儿奇道:“竟真能钓起鱼。”真姐儿见他跃跃欲试,将鱼竿给他,二人钓了一回子。

    永哥儿也钓了一条,喜得他将鱼看了又看,问:“你叫什么名儿?”真姐儿回道:“李真,院里人唤我真姐儿。”永哥儿道:“你是哪个院里的丫头?我等会儿求了老太太,将你要过来我两一道玩可好?”

    真姐儿道:“我忙着,你自玩去罢。要再遇着了,再一道耍。”说罢,提着鱼走了。

    二人年纪相仿,一来二去到玩在一处。昨日,永哥人闲着无事要去找真姐儿,半路脚累了,便在园子里叫一婆子趴地上给他当马骑。

    待寻了真姐儿,他问:“走路累脚,你要不要上来?我昨儿叫人作了个美人风筝,一道去放风筝。”真姐儿看了看趴地上的婆子,这人早上还给过她一个馒头,便说:“我今天不想放风筝,你先下来,我带你去看个好去处。”

    永哥儿一听是个好去处,下了马,问:“什么地儿?”真姐儿道:“只得我两人去。”永哥儿便命跟着的丫头婆子退下。

    二人走了小半个时辰,到了一处空地上,真姐儿站住脚不走了,说:“我累得走不动了。”永哥儿也有些累,发脾气道:“都是你不骑马的,要骑着马早到了。”

    真姐儿回说:“不若这般,你给我当马骑罢,你驮我去,就在前头了。”永哥儿心里不愿意,皱眉道:“我也累了,怎么不是你给我当马骑。”

    真姐儿立在原地,想了想道:“不如这样,我比你累些,你先给我当马骑,我歇好了,我再给你当马骑?”

    永哥儿千百个不愿意,只又想不出借口来,点了点头。只过了会儿,也不见他动作。真姐儿催他,他便不情愿地单膝跪到地上,又匆匆站起来。

    真姐儿歪了歪脑袋,问:“你不愿意?”永哥儿皱眉不言语。真姐儿道:“姑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跪到地上给人当马骑,那个妈妈又何尝愿意?以后你不要再这样了。”

    听了这话,永哥儿脸涨得通红,恼道:“我不是不愿意,只我比你还累,你先当马,我才当。”

    真姐儿盯着永哥儿瞧了一会儿,说:“好罢。”说罢,就趴在地上。永哥儿坐上去,真姐儿驮着人走了会儿,道:“到你了。”

    永哥儿跳脚道:“我还没骑够呢。”真姐儿道:“该你当马了。”永哥儿道:“我是少爷,你是丫头,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今儿不当马,你当马。”这话没说话,只听嗖地一声,真姐儿扑上前一拳打在永哥儿脸上。

    永哥儿先愣了愣,后头嚎哭:“你、你竟敢打我!我要告诉我妈。”转身要跑。真姐儿猛地揪住他衣后领,问:“你当不当?”永哥儿哭道:“我不当、我不当——你放开我——”

    真姐儿一听,骑到他身上,一拳打到他脸上,问:“当不当?”永哥儿哭得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不当——”如此三次,终地抵不过身上痛楚,哭哭啼啼趴在地上。

    真姐儿坐他背上,叫他来回爬了几圈,手脚也磨出皮来。真姐儿问:“以后还敢不敢要人给你当马骑?”永哥儿哭道:“不敢了。”

    这边永哥儿奶妈子久久不见人回来,就往丫头说的方向去寻,哪知正巧看着真姐儿坐永哥儿背上,永哥儿哭得涕泗横流。

    那奶妈子奶大永哥儿,将他当半个儿,此时见了又是气,又是怒,不由分说要上前抓真姐儿。

    真姐儿年纪小,没躲过去。那奶妈子劈头盖脸地扇了人两巴掌,骂道:“作死的小蹄子!让爷们儿给你当马骑,你也想得出!”

    真姐儿道不服气,一嘴咬在那奶妈子手上,满口是血,她呸了两声:“我也给他当过!”。

    那奶妈子捂着手疼得嗷嗷叫,气道:"小贱种,没法没天了——那是主子,你该给他当!"真姐儿挣开来,转身要跑。

    岂料又有几个丫头婆子听了动静往这边赶来,真姐儿一头撞进人怀里。奶妈子道:“快将人拦住,别叫她跑了——”

    那婆子被撞得哎哟了声,听这话赶忙将人辖制住,真姐儿道:“放开我——”只挣扎不开。

    奶妈子见状,松了一口气,她将永哥儿抱在怀里,上下验看一番,见他脸上一大快青紫着,手和膝盖磨出皮,心疼得替他吹了吹。永哥儿爬在奶妈子怀里直哭:“妈妈,我好疼——”

    那奶妈子慌地又吹了吹,道:“我这就替三爷找大夫去。”又道:“将那小蹄子捆了,一应送老太太跟前去。”

    第97章

    接上一回说道, 真姐儿不见人影,却问出是永哥儿奶妈子将她扭送到老太太跟前。秋大娘本愣愣坐在塘子边上,听罢庆幸大哭,众人见了忙劝:“找着人就好了。”

    春慧即忧心真姐儿, 又忧心她家姑娘, 心中皱眉说:这可如何是好?少不得又要和老太太对上, 便怨那奶妈子, 冷道:“不过两小孩子家家闹着玩, 何苦惹到老太太跟前。真是吃饱饭闲嗑牙了 ——没事找事。”

    那奶妈子不愤, 道:“她一个丫头,打了少爷, 又让少爷当马骑,眼里没半点尊卑, 难不成不该教训?”秋大娘哭道:“真姐儿人小, 晓不得尊卑, 我日后定好好说她,我这便去求老太太, 什么打罚我都受着。”

    李婠亦忧心真姐儿,劝道:“大娘安心, 此事我自有章程,你先回屋歇息。”说罢, 命春慧将人扶回屋中,令众人散了, 领着几个丫头婆子一径往老太太院内去。

    到了正门,院门紧闭着, 命人叩门也没人应声。李婠心中奇怪,命:“往后房门去。”一妈妈忙在前头引路, 几人由院门往西,过了一条南北甬道,转到后门檐下。只见后房门开着,两个丫头正在旁躲懒。

    李婠问:“老太太可在屋里?”两丫头忙迎上前,道:“老太太在屋内礼佛,不如奶奶回头再来。”李婠道:“我这儿事急,耽误不得。”丫头忙为难道:“老太太将我等遣了出来,不许旁人进屋去。”

    李婠冷笑声,一步步上了台阶。二人既怕李婠命人将她们打得烂烂的,又怕老太太将她们赶出去,拦又不敢拦,任由李婠进了门里。

    待穿过游廊厢房,廊上空无一人,余些画眉鸟雀叽叽喳喳叫着,行至窗下,只听侧屋中有念经声。

    李婠凑近,里头一个姑子正念着:“……有恶人李氏在家,十恶五逆,犯邪见,惹是非,挑拨离间,不安于室,只求她轮转到下三道,受果报,下地狱,变畜牲,变饿鬼道众生,受三百六十种疾病障碍、七七四十九种魔障业孽……”又听老太太念了声‘阿弥陀佛’。

    李婠一听里头人咒她,气得手抖,脸色由红变青,而后姑子又念了些什么的经文,已听不入耳了,她一脚踢开门进屋,不由分说,扬手将那尼姑扇到地上。

    那姑子正点香烧蜡烛地咒人,忽而听‘嘭——’的一声,正主儿踢开门走进来,又被打了一巴掌,登时宛如见了青面鬼般,缩在一旁不敢作声。

    老太太亦是心头一惊,她佯装镇定,喝道:“你这是做什么!越发没有规矩了,还不滚出去——”

    李婠冷笑一声,往四周一望。只见正中桌上供着个红布蒙脸的佛母煞神,周围是些泥塑的罗刹魔王,还有个身上扎满针的草人,点了香蜡等物。底下一个蒲团,左侧置着把圈椅。

    李婠径直拿起那个纸人,翻过一看,果真是自己生辰八字。李婠怒极反笑,一手将那纸人砸那姑子脸上,纸人上全是针,那姑子又是一声惨叫。

    李婠气极,问:“我二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值得你点香烧蜡的咒我?”老太太心慌,索性不言语,一面闭目,一面拨手里的佛珠。

    李婠见状,冷冷看了她回,而后环视一圈,指着这那尊盖了红布的佛母问那姑子:“这是劳什子东西?”那姑子已是三魂去了七魄,不敢作声。

    李婠回身给了她两巴掌,道:“说。”那姑子捂着脸,慌忙道:“是石佛母。”李婠冷看了看,抬手要将红布撤下,那姑子忙制止:“不可——”话音未落,李婠却已抬手将红布扯下。

    那姑子满头冷汗,道:“石佛母需红布盖头蒙住她眼睛,要她看了人,只怕大祸临头——”说罢,低头念起经来,心中后悔接了这府上供奉。

    李婠冷笑道:“大祸领头?它可不就大祸临头了么?”说罢,一手将这尊邪佛掀翻在地。那姑子见满地碎片,怕得瑟瑟发抖。

    李婠又拿起一尊青面獠牙的煞神,问:“这又叫什么?”那姑子道:“摩妲尼天,包有人加官进爵的。”只是要吸人运势。

    李婠问:“府上有人加官进爵了么?”那姑子忙摇摇头,李婠听罢便将手里佛像砸在地上:“如此无用!供它作甚!”又拿起个婴儿还在肚中,面如肉色的佛像来,问:“这是求子嗣的?”那姑子点点头。李婠扬手又将它砸在地上:“如此不灵!供它做甚!”

    又拿起瞧不用处的煞神来,问:“这又是什么用处?”那姑子支吾着不敢说,李婠冷笑道:“一点用处也无,供它作甚!”

    一转眼,桌上所供十几个邪佛煞神,一一都被李婠寻由头,砸了个遍地开花。那姑子伏在地上呜呜地求饶。

    李婠踏着碎片,走到一直闭目念经的老太太旁边,垂眼道:“怎不供些送子观音,福禄寿三仙,供这些邪魔外道作甚?它们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与其求他们,还不如来求我,老东西。”

    老太太额角青筋直跳,她蓦地睁开眼:“你——”李婠道:“我什么?”老太太已气得头昏眼花:“你个丧尽天良的畜生——我要休了你。”她大口喘着气,眼一黑,眼=身子就歪到了圈椅上。李婠冷冷看了她一眼,道:“求之不得。”

    这边丫头婆子们早听了动静聚在屋外守着,又不敢进去。李婠出门来,一丫头给了她打帘子,顺着帘子一瞧,却见老太太歪在圈椅上,惊呼一声:“老太太——”

    而后众人据都唬慌了,一面抬人入房中,一面延医请药,一面知会贺夫人等,如乱麻一般。

    一旁跟着李婠的丫头婆子拥着李婠,小心问:“奶奶,这如何是好?”李婠道:“找了真姐儿出府。”

    却说这边,晏茹一直呆在三间屋子中,虽吃穿较往日好了十倍不止,但不免心头郁郁,整日懒懒躺在床上不动弹。这日,她听院子外头吵吵闹闹,问丫头:“外头生了什么事儿?”

    丫头回道:“二奶奶院子一个小丫头不见了,正满府地找。”因着外头吵囔了一夜,晏茹睡得晚,次日醒来,叫了几遍都没人进屋伺候,只得自个儿起身。她披了件外衣,朝门外看了看,忽听两个小丫头在廊下抱怨。

    一人嘟囔说:“外头正热闹,二奶奶说找着人给十两银子。他们都去了,只留我两个伺候,整日关在这院子里,都闷死了。”另一人说:“你小声些,叫屋里那个听了,可了不得。”

    一人又说:“怕什么?她是个窑子头的,肚子里是不是二爷的都不晓得就将人接进府,老太太好糊涂。”另一人回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我瞧老太太自有打算。”

    一人又说:“什么打算?我瞧着是疾病乱投医,府上一个怀胎的都没,这会儿来了个,可不得当个宝。”

    另一个道:“只这几月罢了,我两忍忍便过了。我听人说,她妈妈将人卖了钱,早卷包袱跑了,应是留着生下来滴血验亲罢,要不是二爷的,那可就好玩了。”二人嘻嘻笑笑地又说起其他来。

    晏茹听罢,只觉浑身入了冰窖,她靠在门上,扶着肚子,此时被富贵冲昏的脑子才清醒过来,她忙回屋收拾了细软,跌跌撞撞往外头跑。

    因着院子丫头去的看热闹去了,两个丫头又躲闲,一时让她出了门去。

    晏茹挑着偏僻的地儿走,只她大着肚子,也走不快,又整日没进食水,饿得她手脚发软,在山石旁歇脚。

    歇了回。忽而听一丫头喊:“你是谁?在这儿作甚?”晏茹回身望去,只见众婆子小厮抬着各色箱笼匆匆往外走,几个丫头婆子远远地簇拥着个人来。

    晏茹的料想是府上二奶奶,又想起彩云所说的一番话,脑子空空的,手忙将包袱掩了。

    李婠见这大着肚子的人也十分意外,她总觉有几分面熟,又想不起人来。一旁的丫头又问了遍,晏茹道:“我是二爷的姨娘。”

    李婠愣在当地,问:“肚里的是?”晏茹道:“自是二爷的儿子。”李婠忽而想起这人,问:“什么日子有的?”晏茹说了个日子,回:“莫约是那日子有的。”

    李婠一听,一时只觉分外可笑,她抑制不住地笑起来,眼中含泪,拍手道:“瞒得好、瞒得好、不愧是你陈子兴、不愧是陈家——”说罢走了。

    晏茹见她脸上似悲似怒,状若癫狂,忙退到山石后缩头缩脑地看了半响,心内说:不若混在他们中间出府,只又怕被人识破,正犹豫间,人已走了。

    忽而远远地又听见有人叫她,晏茹认出是那两个背着她嚼舌根的丫头来寻,慌忙跑开,半响后,东西南北都听着不少人声。

    晏茹去无可去,心说:这胎儿不能留了。于是爬到山石上,眼一闭就跳了下去。

    待丫头找着她时,只见血哗哗地从两腿间流出,晏茹倒地上不醒人事。那丫头吓得三魂去了七魄,一面哭,一面扶着人叫大夫。

    晏茹只觉腹内如刀绞,疼得她生死不知,面色惨白,道:“肚子、好疼——”

    这面贺妇人听李婠砸了老太太佛堂,匆匆去看视,伺候汤药。还不待歇脚,又有彩云急匆匆进屋来道:“不好了,晏姨娘中途遇见二奶奶,孩子没了。”

    贺夫人闻言一惊,手一个不稳,将药碗摔了一地,恨道:“这个孽障——真要绝了我陈家血脉不成——”

    老太太被这声响惊醒,眼睛半闭,问:“孩子?什么孩子——”贺夫人哭道:“老祖宗,茹姐儿怀的孩子没了。”老太太猛地抓住贺夫人手臂,大张着眼,问:“你、说什么?”

    彩云道:“晏姨娘半道遇着二奶奶,不知怎地,孩子没了。”话音刚落,只见老太太气得一下厥了过去,道:“毒妇——这个毒妇——”

    第98章

    却说这边, 李婠刚出府,便有一众商人等送来帖子,言语恳切,邀李婠入府歇脚。李婠婉拒了, 在外头赁了个的院子协暂住了几日, 又寻中人买了个宅子安置, 这宅子系前朝官员的家宅, 因小辈中已无人在朝, 因而举家回乡去, 因而挂在了中人处,前后邻家都是读书人, 到也清净。

    如此过了七八日,期间有公主、老内相命小侍来看视, 其余接待之事不必多说。这日, 李婠洗了手脸, 披了外衣,来至廊下瞧丫头婆子收拾。春慧见李婠眼下青黑, 道:“才恰恰将屋子收拾出来,厨房那边还冷锅冷灶的。”

    李婠点头, 抬头又见风和日丽,说:“寻本书来, 我在外头歇歇。”于是春慧去库房寻了本书,又令两个婆子抬了椅子来。而后又见李婠半响也没翻动一页, 也多说,只捧了茶来。李婠道:“我瞧着西边园子寥落得厉害, 百宝柜里头拿五十两请了匠人去修修。”春慧领命去了。

    看了一回书,忽而有婆子来报:“太太叫了两个妈妈来。”于是两个执事媳妇进了院子来, 给李婠磕了个头,唤道:“请二奶奶安。”李婠一听,冷笑一声,将书合上置在一旁,冷笑道:“我是你们哪门子奶奶?”

    一人劝道:“奶奶这是何苦来?老太太纵有不对,也不该赌气出府来,叫外头人笑话。”一人又道:“太太命我二人接奶奶回府去。”李婠问:“倒奇了,贺夫人叫你们来的?”

    两个妈妈互相望了望,道:“二老爷听老太太病了,从青州转道,昨日进了京里,听二奶奶与老太太起了口角离府,即命我二人请奶奶回府去给老太太磕头认错,这事便过了。”

    李婠心中火气尤盛,当即问:“认什么错?我又何错之有?”那两妈妈呐呐不敢言语,见李婠如此只得回府,次日,两执事媳妇捧了封休书来,也不多呆,将休书给了李婠,匆匆走了。李婠展开一看,觑见上头‘无子’‘善妒’几字,冷笑一声,命春慧收了。

    这厢,老太太自那日气得连日卧病在床,终日大哭大骂,一会子叫着要把李婠拉出去打死,一会子又叫着要将人休了,好容易消停,又犯起头疼来,没个歇的时候,贺夫人在侧伺候汤药,整日点灯烧蜡地熬着,连带院子一众丫头婆子也不能歇。

    二老爷叹了不知几回,又劝了不知几回,这日见老太太精神好些,能起身吃些粥饭了,道:“母亲,婠姐儿那日出了府,在外头也徒惹人笑话,我遣人叫她回来给你磕头认错。”

    话音刚落,老太太便砸了粥碗,骂道:“哪个都不许去!那毒妇砸了我佛堂,又害了我曾孙儿,若在我跟前我定叫人拉出去打死,快快休了她——”

    正巧,那两个执事媳妇又来回话,将李婠言行说了,二老爷见两面劝不住,叹了声:“终究无缘。”顺了老太太的意。

    却说这边,陈昌在南河办了差事,半路打听到广亲王宝架回京,便转道豫西寻了门路投在了广亲王名下。

    如今宣平太子故去多年,圣人圣体欠安,即命众亲王入京听遣。这广亲王乃圣上第三子,封地在正在豫西一带,多有举善荐贤之举。亲王见其人品才学不凡,如此将人收至羽下,令其一道回京。

    即进了京,听人报,二老爷回了。因而还不及接风洗尘,陈昌一路先去给二老爷请了安,又往老太太处来。

    老太太久不见陈昌,还不待陈昌说话,便招人上前细看了番,又问一路行事,陈昌一一回了。老太太忙命人摆饭,道:“这儿天也黑尽了,先用饭。”

    陈昌忙道:“这时辰老祖宗怕吃过,不好劳动,我回屋吃。”老太太知他想早早回屋去看望那妇人,拉下脸,嗫嚅了下嘴,只道:“也罢,你妈早早盼你回,一早候在我这儿,只见着时辰晚了才回去,先去和你妈说说话。”陈昌自是领命。他退出屋,径直给贺夫人请安。

    贺夫人见了人,又是一阵看,一阵问,话毕,贺夫人道:“可用膳了?”陈昌道:“路上赶,吃了几个胡饼糕子,太太歇下罢,我回屋吃。”

    贺夫人一听这话,猛地变了脸色,心内说:好阿,那老太婆好算盘,那院里早人去楼空,平白让我戳破担事儿。

    心思几转,只得将前头李婠如何砸了佛堂,惹老太太生气的事掐头去尾的说了,又道:“中间两人生了什么事,外人也晓不得,余下一个在家的姑子从头看到尾。只怕还是那姑子进了谗言。”

    陈昌勃然大怒,因说:“打哪儿冒出来的老秃子!终日在家挑唆,待我明日拿了,直接送衙门去刮了她!”说着,呼喝丫头拿来衣裳,匆匆要走。

    贺夫人忙唤住他:“你要往哪儿去!”陈昌道:“接她回来。”贺夫人又急又气,道:“老爷早给那妇人送了休书去,如今你是你,她是她,两不相干,你去了做甚!”

    陈昌只觉自个儿在梦中,一时醒来,暴跳如雷,他额角青筋冒起,道:“荒唐!我屋里女人被休了,我到最后一个晓得!当真可笑!我没说话,哪个能越过我去休她!”说罢,一掀帘子,出屋去了。

    贺夫人亦来至廊下,拉住他,哭道:“你往哪儿去?要离了这家不成?为个妇人不要父母了?”

    陈昌道:“她一个妇人在外头,没男人撑着门户,让我如何安心?”贺夫人一听,心灰了半边道:“我在这府里头明里暗里受了老太太多少嫌弃,就为着你,你又如何安心?”

    陈昌顿住脚,问道:“何不随父亲一道离得远远的?”贺夫人道:“你在这儿,我又能去哪儿?”陈昌道:“我往后也不在这儿了,你也离了这儿罢。”这话一出,贺夫人直跌脚坐地上,哭得肝肠寸断。

    陈昌一面走,一面唤人牵马,一面命三七去打听李婠落脚处。还未至仪门,穿堂前头一女子娇娇柔柔、眉眼低顺绕过屏风来,浑身抖着,颤巍巍趴地上一拜:“二爷。”

    陈昌皱眉,只当瞧不见,脚步不停,忽而远远有人问了声:“你要往哪里去?”陈昌抬头,只见一大群丫头婆子提了灯笼,将门拦了,拥着老太太立在台阶上。

    老太太沉着脸道:“她是我给抬的一房妾,我叫她来给你磕个头,今儿开脸伺候你,你还不叫她起来?”陈昌听了心烦,弄这些没头没尾、乱七八糟的事儿,怕那妇人知了心里乱想,喝命:“撵出去!”几个婆子忙要将人拖走。

    老太太问:“你不问是哪个?”陈昌道:“管她哪个!还不拖走?”晏茹自知大祸临头,怕得瑟瑟发抖,拉住他袍脚,抬头唤道:“二爷饶命——”

    陈昌就着灯火一看,才见着是晏茹,心中又是惊,又是怒,一脚将人踢开,冷笑道:“倒是好!别家抬人都寻良家子,我家倒反过来抬了个婊子来。”

    老太太捶胸顿足:“她被那毒妇推到在地,才流了你孩儿,你要如此狠心?为那妇人爹妈不要,孩子也不要?”说罢,又哭那没见过面的孩儿,老太太真伤心起来了,无论真假,那孩儿总是个想头,如今也没了。

    陈昌冷笑道:“这又哪儿冒出来的孩子,叫我喜当爹?你们是生怕我头上不长绿草,不做那乌龟王八!”

    晏茹尖叫一声,膝行到老太太脚下,咚咚往地上磕头,哭道:“老太太救我、如今孩子没了,二爷连自个儿孩子也不认了,二爷好狠的心——”

    老太太一听,心中犹豫,只一面是她金孙子,一面是个婊子,听哪个的想也不用想,遂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回手打在晏茹脸上,骂道:“作死的娼妇!安敢骗我!”只命人将晏茹一尽首饰衣裳扒了,一面要请衙役上门,治她个诈欺取财之罪。

    晏茹又是哭,又是尖叫,老太太一面命人道:“还不快快将她嘴堵咯——”一面叫住陈昌:“你莫恼!她生的不是你孩儿,抬个能生的还不简单,那妖孽不能生,你就不怕日后没个人给你继承香火,到阴间做孤魂野鬼?”

    陈昌道:“什劳子香火?生前哪管得了身后事。”提脚又要走。老太太一听,气得头疼起来,又叫人去拦,众丫头婆子慌慌张张,一会儿请大夫,一会儿拦人。

    正闹着,二老爷气吁吁疾步过来,见乱糟糟一团,脑子生疼,还不待说话。老太太弓着腰,喉间嗬嗬,脸上落下泪来,道:“你养的好儿子,为个女人,什么都不要了,爹妈不要了,孩子不要了,功名前程都不要了——”

    二老爷便喝道:“孽子孽子!还不快快向你祖母认错!”陈昌半跪地上,道:“等我接了她回来,定给老祖宗赔罪!”

    二老爷见了,一面骂,一面要打陈昌。不妨一直哭着的贺夫人怪叫了声:“哪个敢打我儿子——”爬起要拦。丫头婆子忙又拉又劝,老太太哭道:“你要去找她回来,我只当没你这个孙儿。”陈昌跪下地上,面朝下,听着贺夫人维护之语,老太太伤心之语,亦流出泪来,一语未发,磕了三个头出了仪门。

    这厢三七打听到李婠住处,忙来回。陈昌行至厅下,陈昌打马来了巷子里,令三七叫门,不多时一小厮出来,见了人,只说:“二爷回罢,奶奶下了死令,陈家人一概不准放进去。”三七一听,上前和他歪扯一番,软话硬话都说了,那小厮只摇头。

    三七道:“二爷,天色也晚了,要不明日再来?”陈昌打马绕了宅子一圈,忽见宅子左面墙下长着颗榆树,便道:“你将马牵回去,明儿早来接。”说罢,攀着树过了墙头。

    第99章

    接上一回说道, 陈昌翻墙过去,进了处花园。此时黑灯瞎火,只余树荫重重。陈昌转了几圈也才寻着正屋,他打开门, 挨身进去。

    陈昌脚步不轻不重, 值夜的丫头没醒, 正呼呼大睡, 他径直往床边走, 轻轻掀了床幔, 只见暖被半掀开,里头没人。

    俄而四周亮起。陈昌回身一看, 却见李婠点了灯火,乌发乱挽着, 面上还没散去惊慌。陈昌一见, 便知她把自个儿当贼人, 被吓着了,忙道:“我今儿才回京, 来接你回府。”

    李婠冷冷看着他,不应声。值夜的丫头听了动静醒来, 点了盏灯来看查,李婠命她回去, 只当没瞧见陈昌这人,照旧回床睡下。

    陈昌忙不迭地上前, 将话一一说了,又道:“我来接你回府。”李婠不应声。

    陈昌摸不透她是如何想的, 说:“你心里如何想的,你对我说。”也不应声。陈昌把她抱将起来, 正待再问,不妨察觉胸襟湿了小块儿,低头一看,却见这妇人把脸扭着,不呜咽,光见双眼止不住流泪珠儿。

    慌得陈昌又问:“莫哭,你心里如何想的,对我说。”半响后,李婠道:“你我如今两不相干,你是我什么人,我要同你说。”

    陈昌一听此言就变了脸,又发作不得,半响闷声道:“你别拿话刺我。“李婠道:“那面有你父母长辈,有你娇儿美妾,来这儿寻什么刺?”

    陈昌道:“哪儿有什么娇儿美妾,那窑姐眼贪着富贵胡乱掰扯的,指望我当个绿王八!”李婠侧过身不看他,冷笑:“横竖都你说的罢。”

    陈昌心里后悔,道:“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又道:“你信也好,不信也罢,自打娶了你,我就只你一个人了。”

    李婠不听,赶他走,陈昌自是不去,正歪缠着,只听陈昌腹中饥鸣一声。陈昌因说:“早赶晚赶进京里,又在府里闹了场,还没点东西下肚。”向外唤了声,吩咐:”备些酒饭。”那丫头犹犹豫豫,眼瞧着李婠,立住脚。

    陈昌当场黑了脸,道:“难不成使唤不动你。”那丫头忙往外走。李婠见了,道:“逞威风别处去,在这儿显什么能耐。”陈昌一听,那股气又散了,瘪瘪地坐了会儿。李婠赶他走,他也不吱声。

    不多时,丫头端了饭菜来,他坐在外头吃了。又命了端了水,洗过手脸,往床上去。李婠只觉这人“打不动,骂不走,说不通。”又见他往床上去。问:“你做甚么?”

    陈昌回身脱了衣裳,和李婠求欢。李婠气笑了,推他:“你又闹甚么?”闷不吭声的。陈昌整个伏在她身上,亲她脖子,说:“五十步笑百步,谁也别说谁。你不高兴了,也是个闷油瓶儿,半点不带响的。”

    李婠又道:“你家一纸休书休了我。我两不过是陌路生人,我又能和个生人说什么。”陈昌抵执不认,说:“那休书不算数。”

    过了会儿,陈昌又问:“我这次不来,是不是你也不会去找我?”李婠叹道:“你想着我两还是夫妻,但在我看来,我两真真已是陌路了。”陈昌听罢,心中大恸,又不想李婠瞧出来。

    次日,陈昌早起了去衙门,李婠正睡着,忽而听有人惊呼:“家里进贼了?”李婠起身绕过屏风一看,才见屋里箱柜都被打开,里头衣物乱乱的,李婠起身往书案一瞧,果真不见了那休书,一时啼笑皆非。

    如此过了几日,这天陈昌下了衙,打从正午大街走过,一小厮上前报:“广清王遣使者送了几盆芍药来,老爷叫二爷速速回去。”陈昌一听,当即命三七给李婠递话,调转头回了府。

    陈昌在大厅接见了使者,才送那使者出了府,回身便见二老爷立在芍药旁细细看着。陈昌上前行了礼,二老爷道:“到真以为你为个女人要将陈家抛下了。”

    陈昌道:“老爷何出此言,这陈家里里外外本就是我的,哪有抛下一说?”二老爷一听,便骂:“大言不惭!”想训他,也不知从何说起,这话是自个儿和贺夫人打小与陈昌说的。

    二老爷叹了声,说起旁的来:“昨儿你妈说,你那罗家的姑母才来过,她家英妙是个好的,罗公也有意将妙姐儿许配给你,如今你院子也没个人伺候,不如抬了她进府来?”

    陈昌笑了两声,说道:“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罗公官位虽高,只底下子嗣大都穷奢极恶,往日有我家赶着送金送银的,到过得去,这会子‘由奢入俭难',要反过来要吸血,想也不用想!”

    二老爷背着手左右走了两回,又看了看那芍药,叹道:“朝廷之事我不说你,陈家几代独你在官场闯出些名头,你只管行事罢。你那后院是如何想的?总不能没个人伺候。”

    陈昌道:“她与祖母、太太合不来,我想着老爷此去将母亲带上,送老太太回梁州去。”

    二老爷一听,气得吹鼓子瞪眼,道:“你倒是个‘孝顺儿’!为个女人连亲妈也不要了!”而后思忖半响,妥协道:“老太太与你妈那面我会与她们说,去看看你妈和老太太去。”

    陈昌拱了拱手,先看过贺夫人。贺夫人一见人就哭,骂了一回,陈昌听过,径直往老太太院子去,不妨永哥儿也带了几个婆子往这边来。

    永哥儿老远见着陈昌,匆匆来行了个礼:“二哥。”陈昌点点头,侧开身,眼瞧着他掀帘子进了屋。

    陈昌立在窗下,不多时,听得永哥儿背了段论语,老太太连说了几个好字,只把永哥儿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半响又道:“日后莫学你二哥,为了个女人把偌大家业都丢了。”永哥儿卖乖道:“日后我都听祖母的。”

    陈昌顿住脚,思忖半响,转角寻了个丫头问:“永哥儿近日都来老太太这边?”

    那丫头道:“自二爷离了府,老太太便叫三爷过来,又寻了个大儒教三爷读书,闲来无事便叫三爷到跟前写字温书。”陈昌一听,也不说看望老太太了,抬脚走了。

    待行至仪门时,忽而又有个一叫小玉的丫头畏畏缩缩地上前道:“二爷,梅姨娘置了酒席,请你去坐坐。”陈昌奇问:“这梅姨娘又从哪儿冒出来?”

    小玉回道:“二奶奶身边的丫头梅儿,太太命人抬了身份,正住在前边儿小院里。”

    陈昌问:“你家奶奶点头了?”小玉老实说了,道:“奶奶还当是太太强绑了梅姨娘,闹了场,后头姨娘不知与奶奶说了什么,奶奶也没再管了。”

    陈昌听出这话言下之意,冷笑道:“好个白眼狼!你回去与她说,她主子不是我,叫她别找错了人!”说罢走了。

    如此过了一月。却说自菊生打从晓得梅儿成了姨娘后,便心头惴惴,这日寻了个空闲往陈府去看望。先递话到了贺夫人跟前,贺夫人正烦心,亦未将梅儿放在心上,骂道:“如今笼络不住自家爷们儿回府上,白白供她吃穿,瞎了我银钱。她要见亲哥哥,亲母亲都好,只别报再我面前来。”

    菊生听罢,一声不吭往梅儿院里去。只见这院子杂草丛丛,水池浑浑,檐下灰扑扑的,一派寥落。三两个丫头坐在廊下,见了他来,只瞧了眼,也不搭话。

    菊生入了屋,见梅儿恹恹地卧在榻上,闭着眼。菊生唤了她一声,梅儿才睁开眼。

    一瞧见菊生,梅儿便落下泪,一面问:“哥,你怎来了?”一面急急起身给菊生倒茶,却没有茶水。

    菊生忙道:“不妨事,我坐坐就走。”梅儿不听,往外头唤了几声“小玉”,小玉初时还只当听不见,实在梅儿叫得紧了才掀帘子进屋来,脸拉长着:“什么事?”梅儿道:“没茶水了,你去茶房泡壶茶来。”

    自梅儿住进这院子,初时有贺夫人垂问,到也过得去,后头陈昌一番话传到了院子,加上贺夫人示她如无物,众人不免捧高踩低,丫头们也懒散起来,十问九不应。

    这里小玉又是给脸色,又摔茶壶,嘟囔着走了。梅儿见了也拉下脸,菊生忙劝道:“莫麻烦,我不渴。”

    梅儿苦笑道:“我想着再也不当人奴才受气了,没成想当个主子也受气,连带哥哥给被我带累。”菊生叹道:“自你当了姑娘身边人,又哪个给你气受了?”

    梅儿想了想,一面哭一面笑,摇头道:“这到真没人给我气受,那日子早就是几千个人都求不得的了。”

    菊生眼红红的,问她:“那你现今又是在作什么?”沉默了会儿,梅儿道:“我兄妹才将进李府时,你给府里头少爷当脚蹬,我在厨房洗菜倒泔水,厨娘一个不高兴,就拿火钳子打人,后头我见姑娘不打骂人,还时不时还给赏银,想着要是进姑娘院里就好了。

    如愿进了,我又想着扫院子的活儿不如送水来得轻松,等接了送水的活儿,又觉着春慧姐几个管着院子,好威风。后头如愿伺候起姑娘了,到了年纪——”后头,梅儿没再说。

    菊生道:“你从小心气高,到了年纪,不想嫁个小厮管事,我醒得。你又怎么晓得姑娘不会给你寻个好人家?”

    梅儿冷道:“什么是好人家?偏得我就该去那小门小户里刨食?我享不得富贵?求不得好夫君?”

    菊生叹了声,从怀里拿出百两银票来,道:“你心甘情愿便罢了,好好过。”说着起身要走,梅儿见他要走,慌忙拉住他,哭着问:“哥、哥,别人都说我忘恩负义,你是不是也怪我不该当二爷的妾,我没想和姑娘争,我只想过次不当奴才的日子罢了。”

    菊生红着眼,说道:“不怪你——怪我没本事,没让自家妹妹过上好日子。”说罢走了。

    独留梅儿眼空空地,一面哭、一面念:“我不是白眼狼、也没忘恩负义。”

    过了几月,有陈家小厮来寻菊生,说:“梅姨娘吊死了。”菊生听了,惊得立在当场,手眼都僵直了。那小厮道:“是昨儿午夜吊死的,今儿太太已命人请了仵作收殓,晓得梅姨娘还有个哥哥,命我来请去一道打点身后事。”说着,又催菊生。

    菊生已是手脚发软,眼前发黑,被那小厮拉着,走了几步便跌坐地上。那小厮又催。正拉扯着,只见春慧红着眼匆匆来扶着菊生。

    菊生这才有些回过神来,他手紧紧拉着春慧,眼泪鼻涕一道流下,抖着声问:“你怎来了?”春慧道:“姑娘命我一道去打点。”

    陈家已让人将小院隔了出来,停灵发丧。院里搭了灵棚,桌上摆了祭品,两个丫头围着火盆烧纸,见了菊生来,都躲到一边。菊生踉跄走到后边儿,见自己妹妹睡在棺材中,搂着她放声大哭:“你不是要富贵、要过好日子么,这又是做甚么——”春慧亦大哭不止。

    第100章

    却说李婠晓得梅儿去了后, 也心头闷闷,只坊子商会两处事杂,不免要分出心神打点,只命了春慧去帮着收殓。

    这日李婠才回宅子换了衣裳, 冬清便牵着真姐儿来了, 真姐儿手上拿着自己写的几篇大字, 见了李婠, 眼巴巴的递给她。近一月, 真姐儿一直在跟着李婠读书。李婠一面笑, 一面接过,问:“你两怎地一块儿来了。”

    冬清回说:“一小丫头说梁州家里寄了信, 我给带过来。”李婠瞧了瞧这信,面上不见喜怒, 只说:“先放案上。”

    说完, 又唤冬清拿个果子给真姐儿, 自己细看起真姐儿写好的大字,道:“这字长短、粗细匀称不少。”又拿朱砂将圈了几个字, 赞道:“这几个‘寸’‘心’‘田’也出彩。”真姐儿将竖起耳朵听,听李婠夸她, 挺了挺小胸脯。

    李婠评了一回,找出副字帖, 命她在小几上临摹,自己拆开信看了回。原是陈家寄了休书那回, 也命人往凉州知会了声,说得委婉隐晦, 只道陈昌李婠二人“二心不同,难归一意, 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1】

    陈家老太太自是又气又怒,命人给李婠写了信,道“家中已另寻良配,令速速归家别嫁。”

    自李婠上次忤逆祖母后,李家再没有音信,只当没李婠这个孙女儿,如今寄过来这信,李婠不知她祖母是丢脸多些,还是懊恼多些。期间有没有心疼?李婠想了想,应是没有。

    正看着,忽而有人报,“菊生回了,在外厅候着姑娘。”李婠便收了信,往外厅去。菊生忙乱了七日,将丧事打点完毕,已是眼底青黑,面色惨白,他见了李婠来,跪下先问了安。

    李婠便让他坐下。菊生摇头,流着眼泪道:“都说‘养不教,父之过’,又说‘长兄如父’,我与梅儿早年父母去了,合该我这个做兄长的教她才是。她有负姑娘恩德,如今去了,只剩我这做兄长的替她给姑娘磕头了。谢姑娘提拔之恩,还请姑娘宽恕她忘恩之举。”说着磕了几个头。

    李婠叹了声,回道:“‘死者为大’。梅儿去了,莫要再说这些了。”说罢,宽慰了几句,让他回去歇息,勿要哀毁自神。

    菊生低着头,跪着不走。李婠见状问:“可是还有甚么要同我说?”

    菊生面色犹豫,后从袖中捧出二十两银子来,咬牙说道:“一直伺候梅儿的丫头小玉说,梅儿去世前一直念着回乡。我如今将梅儿火化了,求姑娘恩准我带梅儿尸骨回梁州去。”

    昔年,菊生与梅儿兄妹自卖己身到了陈家,卖身价正是二十两银子。

    李婠慕然变了脸色,问:“你当真想走?”菊生奉她命暗地做了不少事,远的不提,单论近的扮贼人截掠公主府一事,便是菊生奉她之命所为,如今郊外那庄子还关着那奶娘及其驸马亲子。

    菊生磕了几个头,垂泪道:“请姑娘开恩。”

    李婠思忖半响,终究还是点了头。她想,想走的人强留下反倒徒生怨怼,再则菊生梅儿二人与她主仆十多年情分,若要二人一道折在京里,她又于心何忍?

    李婠心说:若是后头有个万一,也是我误信他们自找的,后道:“你兄妹二人与我自小一块儿长大,如今要走,我不强留。你先回身打点去罢。至于庄子里那二人……”

    李婠想了想,道:“日后三月叫那庄子的仆人不必再给那奶娘吃喝,给她半月口粮,一块儿地,叫她下地去干活换钱,三月一过,也不必关着她,随她去罢。”

    菊生似是还想说什么,后头又咽了下去,只顾磕头,流泪说:“多谢姑娘。”

    李婠回屋拿钥匙开了匣子,取出菊生梅儿的身契,顿了顿,又将春慧的身契拿出来,归作一处。

    唤了春慧来,说:“菊生带梅儿尸骨归乡,你若有意,便随他去罢。昔年秋灵那个,我当他是个好的,没成想后头竟然是那样一个结果。如今我是既不敢留你,也不敢让你走,只把身契还你,你是自由身了,好生思量。”

    李婠面上任由春慧去留,心里一面怕她走了,日后同秋灵般没相见的时候,一面又怕她不走,错过了心悦之人,日后没个着落。将身契留下,自己匆匆出了屋。

    春慧帮忙打点梅儿丧事,也有几日不合眼,如今当头又遇着李婠一番话砸下,又是气,又是笑。一气既气李婠看低了她,又恨菊生瞒将此事,她将那三张契子收在袖中,一语未发地寻了菊生。

    菊生正在园子候着,远远见春慧来,忙不迭地要走,春慧叫他,他又立住脚,只把头低着。

    春慧将两张身契递给他,菊生死命捏着那身契,垂头说:“慧姐儿,是我该死。”

    春慧一听,哽咽道:“你可不是该死吗。为什么要走?若你打量着要我离了姑娘随你去,可打错算盘了。”

    菊生抬头,红着眼道:“我、我怎会这么想,你随我去外头吃苦算什么。只不知怎地,梅儿去前一直念着不想一辈子不想当奴才,我原本也打算着输了身契烧给她罢了。只后头我也糊涂了。我从明白事儿后,在府里做奴才,你说是在富贵人家当奴才好,还是外头当个自在人好?”

    菊生顿住,摸了把脸,一面笑,一面哭:“慧姐儿,你等等我,等我富贵了来娶你。”

    却说李婠行至园中,寻了一小亭坐下,但见满园空荡,草木零落,冷风潇潇,又想着如今家中姐妹四散,伯叔不亲,祖母不喜,春慧、夏菱、秋灵、梅儿、菊生等人,或走或亡,所嫁那家也视她如敌寇,一时心中郁郁,难以宽怀。

    忽而冬清从一块山石后冒了出来,问:“姑娘在哭什么?”李婠拿帕子抹了抹眼下,不见帕子上泪痕,笑骂:“乱说,我哪儿哭了?”冬清指了指耳朵,回道:“我听着姑娘心里伤心了。”

    李婠招手唤她过来,二人并排坐下,李婠见她一手拿着个果子吃得满手都是,拿帕子给她擦干汁水,问:“你打哪儿来?”

    冬清笑着说:“刚我去找真姐儿玩,真姐儿给我果子吃。”李婠问:“那你怎么回来了?”冬清道:”真姐儿找隔壁小郎君玩去了。“

    李婠记起来隔壁宅子似是有人家。也不细问,笑说:”到头来,只剩你我二人了。”

    正说着,后头一个人冒出来说:”就你两个?我不是人?“李婠寻声望去,却是春慧,一时又惊又喜,问:”你怎么回来了?“春慧哼哼两声:“说什么,只剩我两人,姑娘,这可不像你,你叫我去留随心,我留下难不成不行?“

    李婠眼红红的,春慧也红着眼睛坐在李婠身边,她没多说,只从袖中拿出一封信来,道:“才将我送菊生出门,守门的小厮说梁州那边儿送来一封信,我想着怕是梁州家里送来的。”

    冬清摇摇头,说:“家里的信我送过了。”李婠也觉得奇怪,她将信取出,只有薄薄一张,张开来,上头写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春慧和冬清都伸头看,冬清笑说:“这诗我跟姑娘学过哩。”春慧道:“奇怪,是哪个写的?没头没脑的。”李婠倒有几分猜测,她将信叠起,笑道:“我倒晓得了。”她伏在耳边将名字与二人说了。

    春慧、冬清都道:“这都是哪辈子的事了,况且只见过姑娘一回。”

    却说陈家二老爷早早带了贺夫人回梁州去时,老夫人一直不肯回,只骂二老爷:“要我走?我碍着哪个眼了?难不成我不能住在天子脚下?”劝了又劝,说尽了利弊也没让老夫人挪窝,因而过了几月,陈昌也没与李婠说回府之事,与李婠一道住在了外头宅子中。

    一日陈昌忽而到了晚间人也没来,春慧瞧着天色,正要找人去问问。李婠道:“又什么好寻的?巴巴求他来?到上赶着似的。”说罢,叫春慧铺了床被,洗了手脸睡下。

    春慧转念一想,如今菊生去了,也没几个机灵小厮能打听个一二三出来,亦回了屋。不妨到了半夜,一小丫头来说:“三七在外头敲门,说二爷今儿不回宅子。”春慧隔着窗户问:“二爷怎么不回?”

    那丫头支吾了两声:“三七说二爷怕姑娘担心。”春慧皱眉,披了件外衣起身打开门:“你先回去,记着下回问清楚了。”说着,往院门去。

    三七已被请入右侧厢房吃茶,见春慧来了,忙起身说:“姑娘可算来了,半道那小丫头也不回来知会声,二奶奶怎么个说法。”

    春慧问:“二爷怎没来?”三七道:“府里头老太太病了,二爷才将下衙门就被叫走了,到现在还不得闲。”春慧问:“病了?什么病?”三七哎哟一声,道:“我在二门外伺候,老太太有什么病,我怎地晓得?”

    春慧啐了他一声道:“你是‘鼻子里插葱,装象’,你不晓得,府上还有哪个晓得?”三七嘿嘿笑了声,左右看看:“不瞒姑娘你,老太太怕是中风,瘫了。”说罢,匆匆走了。

    三七回了府上,老远便见着院里灯火大亮着,嘈嘈杂杂,忙忙乱乱,他进了二门,寻了个未留头的丫头道:“你去找二爷,就说我说的,‘二奶奶睡下了。’”又塞了她几个大钱。

    那丫头拿了钱,左窜右窜猫悄地进了正屋,只见这屋里几十盏灯点着,老太太躺在床上,歪口斜眼,半身摊着,二爷陈昌半侧立在床头,一个山羊胡子大夫正把脉,底下立着一众婆子媳妇,均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两侧。那丫头便立在了后头。

    半响,诊毕,大夫收了诊帕。陈昌道:“我们外头坐罢。”大夫便与陈昌到了外厅。陈昌问:“我祖母如何了?何时能动弹?”

    那大夫道:“老夫人因气急攻心,才致风阳上扰、痰火蒙神、气血逆乱,让老太太放宽心为上,再佐之以汤药,怕是能再动弹。”陈昌听罢,命了个丫头领大夫开方施药。

    那未留头丫头眼尖瞧着陈昌出了屋,忙跟过去将话说了。陈昌正要应答,一媳妇匆匆掀帘子出屋来,道:“二爷!老太太似有话要说。”

    陈昌只得又进去,来至床边。床上老太太口里留着涎水,手脚不能动弹,拿眼瞧着陈昌,一面用手指众人,一面口里含糊说:“滚、滚、出去——”

    陈昌摆了摆手,除了个心腹婆子外,其余人都出了屋。老太太吃力地要起身坐起,无奈不能动弹,一旁的婆子忙扶了她起身,在后头塞了几个大迎枕,让她靠坐着。

    老太太斜着嘴,问:“大、夫?”陈昌便依着大夫说了说通,后又道:“我认得个医术高绝的太医,明日叫他来为祖母看看。”老太太眼睛亮了亮,似是要拉住陈昌,含糊道:“乖、孙孙。”

    陈昌瞧着老太太手抬起,想着昔日老太太对永哥儿说的甚‘只有你一个孙子’‘陈家你继承’的话,心里怄气,只当没瞧见。

    老太太又问:“那、孽种?”陈昌回道:“正在侧屋,几个婆子看着人。”老太太眼里冒恨来,喘了几口气,道:“打、死——”说着,又抽搐起来。一旁的婆子忙上前扶胸拍背,又拿帕子将老太太嘴角的口涎擦了擦。

    陈昌去了侧屋,一只手将永哥儿提留起来,拖到正屋里头,冷道:“你做了什么,好生给祖母认错。”那永哥儿见了老太太便发抖,缩在一桌脚边,只哭喊:“妈、妈,救我——”,其余一声不说。

    老太太见了永哥儿便大怒,眼里能冒出毒针来,她不能动,歪着嘴道:“打、打死——”陈昌皱眉,他本以为是这永哥儿惹了什么事儿叫老太太不快,如今看着又不像这般。

    一旁的婆子忙哭道:“二爷容禀,快快将这孽种提出去罢。”说着,将事一一说了。原是老太太认定陈昌为着个女人忤逆不孝,心灰意冷,转头亲近起永哥儿来。

    这永哥儿虽于学问上懒散,但为人嘴甜,哄得老太太直把他当成命根子。私房中金玉器物搬了不少在永哥儿屋里,平日也纵着宠着。

    过了些时日,却有永哥儿奶娘来告状:“这日子屋里金银摆件被屋里奴才偷去卖了不少。”

    老太太听罢大怒,命人将永哥儿身边大小丫头小厮的屋里都搜查了番,没查获赃物,又将永哥儿小厮丫头又打又罚,偏偏个个都指天发誓没拿。

    老太太无法,只得叫人看着些。忽有一日,有个丫头来报,说是永哥儿没去学堂,却拿衣裳包着些金银匆匆出府去了。

    老太太一听,觉得事有蹊跷,忙叫了几个小厮跟着。几个小厮见永哥儿将金银给个乞丐儿,只当永哥儿被勒索,将那乞丐儿一并拿了回府。

    老太太拿住二人,逼问他如何勒索永哥儿。那乞丐只哼哼不说,后头打了二三十板子,那人才招。

    说到此处,这婆子停住,又哭了哭。陈昌问:“那小厮招了什么气病了祖母?”那心腹婆子哭道:“那乞丐说,三爷是他的亲子,陈家阖府上下都在给他养儿子。”

    陈昌一听,冷道:“荒唐!一个乞丐,说什么就是什么?置陈家于何地?”那心腹婆子道:“我们如何不是这般想。便如此问了。那乞丐吐了口带血的唾沫,说原先在陈家当差,也能讲老家种种说得一清二楚。

    我瞧着他也眼熟,才想起是在梁州时在园子里侍弄花草的小厮,那小厮早年手脚不干净,被撵出府了。那乞丐说,他正是那时与大老爷屋里的沈姨娘勾搭成奸的,他说,那沈姨娘先勾搭了大爷,叫大太太以为是自己亲子,实则……“”

    陈昌冷声问:”实则什么?“那婆子道:”实则是陈府上下在给他养儿子。“陈昌一听就怒,他将凳子踹翻在地,问:”那杂种在那儿?“

    那婆子瞧了瞧老太太,道:”老太太后头叫人滴血验亲,真是那人亲子。便将人打得烂烂的,丢出府去,如此怕已经在地府了。“

    陈昌听了,瞧了眼一面留着口水,一面叫嚣着将永哥儿打死的老太太,又瞧了瞧抖如筛糠的永哥儿,道:“祖母安心养病,此事交由我来料理。”

    老太太含糊道:“打死——”陈昌点点头,又将永哥儿拖了出去。永哥儿一出屋便尿了裤子,他攀着陈昌道:“妈,二哥,我要我妈。”

    陈昌晓得滴血验亲也有不准的,又看他相貌大约有两三成像大老爷,道:“按理说,你不是我家血脉,合该把你打死,只我不想脏了手,我命人送你回梁州去,你有什么结果,看你罢。”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