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笔记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东汉]我有母后 > 第 91 章
    第一代平原王是刘隆的大兄刘胜,刘胜夭折后,邓绥立了乐安王刘宠之子刘得作为刘胜的嗣子,继承平原王位,供奉香火。


    然而,没想到刘得竟然也夭折了,而且也没有留下子嗣。


    听完寺人禀告,邓绥道:“派太仆主持平原王丧事,并赐给东园秘器。”


    刘得作为名义上与刘隆关系最亲近的宗室,邓绥于情于理都得让人郑重地处理他的后事。


    只是……平原王又绝嗣了,要何人继承?邓绥心中思索起来。


    刘隆对刘得的印象不深。因刘得年幼留在京师,在宫中与其他宗室子弟一起上学。刘隆仅在宗庙祭祀时见过其几面,隐约记得是一位瘦怯的少年。


    平原国属于青州,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乃是一块肥封。


    当年,邓绥舍长立幼,但也没有薄待刘胜,分封给他一块膏腴之地享受衣食租税。


    刘胜寿夭后,先帝血脉仅余尚且年幼的刘隆,为了延续先帝一脉的祭祀,邓绥为刘胜选立嗣子。


    如今嗣子刘得无子,刘隆业已长大,是不是可以趁着这次机会除国,将编户重新纳入大汉的管辖下?刘隆想到此处,觉得十分可行。


    平原王的丧事在邓绥的重视下,有条不紊地主持完毕。


    次日,邓绥叫来刘隆,与他商议再为平原王选立嗣子一事。


    “啊?”刘隆听完,满脸惊讶,道:“母后还要为平原王选立嗣子?”


    邓绥点一点头,问:“你觉得都乡侯刘翼如何?”


    刘翼是河间王的儿子,不是嫡长子,继承不了王爵,按照礼法封为都乡侯。


    孝和帝的男嗣仅余刘隆一人,但孝和帝的兄弟们却子孙繁茂。


    刘隆心中并不觉得如何,他觉得将平原国改为平原郡,重新归入中央最好。


    邓绥见刘隆迟疑,问:“刘翼是你的伴读,我观你神色似有不决之意,难道刘翼不德不贤?”


    邓绥对刘翼的印象极好,气度翩翩,容貌俊逸,当得起天潢贵胄。隆儿一向宽仁,若他觉得刘翼不好,邓绥可要考虑孝章帝其他子孙。


    刘隆闻言忙道:“刘翼品性温厚,聪颖好学,很好。只是……只是……”


    刘隆说着就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作为同学兼亲戚,刘隆当然希望刘翼有个光明的未来。但若这光明要让刘隆割肉,他就有些犹豫了。


    平原国位于鲁西北平原,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是雒阳粮食重要的供应来源之一。


    现在大汉水旱蝗灾不断,朝廷多一个赋税来源,也能更好地赈济百姓。


    而且,刘胜已经立过一次嗣子,再立别人,刘隆就犹豫起来。


    邓绥心中不解,抬眸注视着刘隆,只看得他满脸通红,十分羞愧。


    朝臣中推财让兄弟十分常见,朝野都在赞叹这些人兄弟友悌,品德高妙。


    然而,刘隆却不想着为唯一的兄长立后,这立后的候


    选人还是他视为同学兼朋友的刘翼。


    刘隆此举在时人看来,为弟则不悌,为友则不睦。因此,他在视为偶像的母后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但是,大汉的国家利益要高于私人感情。而且,在刘隆的心里,所谓的兄长和嗣子侄子,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罢了。


    刘隆艰难地组织语言,缓缓道:“母后,如今内帑空乏,大兄……大兄嗣子已去,不如改国为郡,租税填充府库。”


    邓绥听完,突然叹了一声,问他道:“隆儿,你若将平原王除国,其他诸侯王当何以自处?”


    刘隆回道:“不过支脉旁系。”不值得一提。


    说实在话,大汉对诸侯王的控制很严格,不过是衣食租税,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刘隆当然不怕这些人弄出乱子。


    再说了,他这一脉才是大宗。无论从权力还是宗法上,刘隆都能轻松拿捏这些诸侯王。


    邓绥又道:“若无平原王,先帝一脉只剩下隆儿一人。”


    刘隆回道:“阿父为大汉皇帝,享受后世子孙供奉。”只要有人认大汉的国号,就不会断了对大汉皇帝的供奉。


    邓绥听了,揉揉额头,突然发觉皇帝想得对……个头啊。


    光武帝是在世家支持的基础上光复大汉。


    光武帝为啥嘴上嚷嚷着“娶妻当娶阴丽华”,结果娶了阴丽华后,又娶了郭圣通,最后还是郭圣通先为皇后。光武帝他就是馋郭圣通背后的势力。


    皇家刘氏就是一众世家中,最大的世家头子。别看现在宗室唯唯诺诺,但宗室背后却与世家大族世代联姻,关系错综复杂。


    樊、郭、阴、马、邓、窦、阎、梁、耿、宋……这些曾在后宫出现过的姓氏,也都是宗室联姻的上选,而且还是世代联姻。


    宗室除了与这些大族联姻,还会与封国内的豪族名士联姻。


    啊这……


    刘隆的脑海中蓦地浮现一张蜘蛛网,最中心的是刘氏,节络处为世家大族。这张网将大汉百姓牢牢黏在上面,吮血食肉。


    想到此处,刘隆心中阵阵发寒,他就是卧在中央最大个的那只蜘蛛啊。


    “母后……我……”受过现代教育的刘隆彻底蔫起来。


    原来他与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邓绥安慰他道:“隆儿一心为百姓,有尧舜之遗风。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终于一天隆儿会成为尧舜那般的君王,天下也会大同。”


    邓绥说着说着,脸上流露出心驰神往的表情来。


    天下大同是每个有为的执政者追求的至高境界。


    她能做到吗?


    隆儿能做到吗?


    华夏有人能做到吗?


    邓绥不知,但她目前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刘隆听到这话,有气无力道:“天下大同要几千年才能达到哩。”先不说天下大同,就是小康之世,至少还需要一两千年。


    邓绥闻言笑道:“路


    是人走出来的。总不能眼一睁一闭,几千年后世界就大同了。这几千年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5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隆儿就是其中的一人呢。”


    刘隆无精打采地叹了一声,想明白了,道:“就让堂兄刘翼继承平原王的爵位。”


    秦桧还有三朋友,将来他要削藩国削侯国,势必要拉拢一部分人,打压一部分人。


    他看刘翼就不错。刘翼继承平原王后,从宗法上来说就是他这一脉的人。


    邓绥笑起来道:“想通了?”


    刘隆蔫头蔫脑,道:“人总不能做寡王啊。”


    邓绥笑道:“始皇帝以前,君王称寡道孤,你怎么说不能做寡王?”


    刘隆抹了把脸,他今天算是看明白了,目前的情况下,世家不能大动。若是动了,从朝廷到乡野,从家里到家外,全部都是阻力。


    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才是正确的过渡办法。不然,若采取极端的措施,满天下都是敌人了,做任何事情也都一事无成。


    “君王不能没有支撑者。”刘隆回道,而心在滴血。


    那可是肥沃的大平原啊,在江南还未开发的情况下,封一块就少一块。


    邓绥与刘隆商议妥当后,就下了圣旨。刘翼几乎惊呆了,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


    他这样的支脉的支脉再传几世,就与普通富室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富室。富室能以官显贵,光耀于世,宗室则不然。


    皇帝猜忌宗室,很少有宗室子弟能担任高官,即便担任高官也多是宗室疏属,与皇位沾不上半点关系。


    虽然改认其他祖宗,但刘翼从小呆在京师,与父亲关系生疏,能继承平原王王位,刘翼心中十分欣喜。


    为此,刘翼还私下里谢过皇帝为他在太后面前美言。


    刘隆一顿,拍拍他的肩膀,默默领了这份功劳,道:“母后与朕都说你宽仁贤明,堪为王爵。你以后不忘初心,勤勉做事,为那些宗室做个好榜样。”


    刘翼千恩万谢,郑重道:“下臣一定不会辜负圣上与陛下所望。”


    看到刘翼一脸要为自己打生打死的表情,刘隆的心结稍解。既然以后要干事,那么提前给予报酬,也不是不能理解。


    唉……


    刘翼从河间王在京师的府邸搬到了平原王府,地位身份家资都得了极大的跃迁。


    不同于新任平原王的欣喜,刘隆最近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


    大臣上书请掖庭采选后宫嫔妃,绵延子嗣,而母后也正有此意。


    刘隆的心中烦躁不安,为什么接一连三发生与自己意愿相违背的事情?


    保留平原王,是刘隆对大汉现实政治情况的妥协。


    但为什么大臣要管到他的后院来,而且母后还持赞同的态度。


    刘隆的桌案上放着一摞大臣的奏表,母后让他看完还要发表感想和看法。


    刘隆一目十行地看完。此时临近晚膳,女史都出去用膳,殿内只有邓绥、陆离和江平几个长辈。


    刘隆抬头看着母后,期期艾艾道:“母后,我还小,大臣说的这些为时尚早,先不用考虑此事。”


    邓绥转头凝视着刘隆,少年身量抽条,即便坐下也看得出他个头高挑,声音也不复孩童的稚嫩爽脆,剑眉星目,气度不凡。


    邓绥心中十分欣慰,当年那个猫一样娇弱的婴儿终于长大成人,可以去娶漂亮的女娘,拱人家水灵灵的白菜了。


    “先帝像你这么大年纪,阴废后就入宫为贵人了。”邓绥道。


    刘隆还是咬牙坚持,道:“我还小呢,能不能晚些?”


    邓绥道:“民间也是这番年纪结婚,隆儿你……你……后宫还是要进人的。”


    邓绥见刘隆这般坚持,真的要怀疑皇帝的身体和性向了。前汉皇帝大部分养了男宠,但光武帝的后代没有这样的,而且太医令按时为皇帝的诊脉。


    想到这里,邓绥稍稍心安,想起之前江平的传话,问道:“隆儿,你之前说年幼成亲,不利子嗣?”


    刘隆连忙点头,道:“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少年沉迷女色,对寿数不利。


    邓绥以手支着额头,叹息一声,道:“隆儿,你知道民间为什么成亲这么早吗?”


    刘隆脱口而出道:“想要抱大孙子呗。”


    邓绥没有直接回复,而是沉吟一下,娓娓道起其他的事情:“我阿父终年五十三岁,算得上高寿。阿父在时,大姊病逝留下一女,是阿父亲自出面接回甥女。”


    刘隆知道这件事,还知道这个女孩由刚过十一岁的母后抚养。


    “阿父不久去世,大兄尚未建功立业,我只有十一岁,三妹和阊弟年纪更小,阿母为我们兄妹操碎了心,若非有后来的际遇,就阿兄……咳,我们一房怕是沦为邓氏旁支,仰人鼻息。”


    “邓氏宗族对待族人尚是好的,各郡国奏表常有亲族欺凌孤弱,侵吞资产。若长子在父母壮年站稳脚跟,护庇弟妹,这种不公之事要少上很多。”


    “但是子嗣站稳脚跟,须得心智成熟,最好要成家立业,又要有父亲扶植。但如今大汉诸人,像阿父那样已是长寿,如三兄、四兄、阊弟英年早逝的人数不胜数。”


    邓绥的脸上萦绕着一股悲戚。


    刘隆闻言怔愣了一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的周围都是年老重臣,杨震五十入仕,照样干得热火朝天。三公九卿的年龄基本上都超过五十岁。


    然而当他回首看自家的老祖宗,突然发现其实大家的寿命好像都不是他以为的那么长。


    平原王刘胜只活了十六,孝和帝活了一十七,孝章帝活了三十三岁,孝明帝活了四十八。


    民间贤者传美名,要么是孝顺母亲,要么是抚养兄弟姐妹的子女并且爱逾亲子。


    孝顺母亲,那父亲多半是早逝;抚养同产子女,那同产多半是不在了。


    他以为“变态”的寿夭,或许是常态,至少是大汉时人眼中的常态。


    或许是为了尽早延续血脉,或许是让父母在时能


    更好帮助子女在人世间立足,时人下意识地选择早婚早育??[]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并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促使女子过早地孕育子嗣。


    刘隆想明白后,低头沉吟。邓绥没有说话,只在一边静静地等待皇帝的答复。


    邓绥知道皇帝会想明白的。


    良久,刘隆抬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母后,道:“母后你给我一些时间,我会给你一个你能接受的答复。”


    邓绥闻言,眉头一挑,笑起来道:“好,我等你的答复,不要让我久等。”


    刘隆道:“我这可是正正经经地做事,绝非推脱之词。”


    刘隆与母后说完这个事情,又用了晚膳,就告辞回到殿中,思考接下来的举措。


    刚才母后所言大汉成亲早,确实有现实的道理,但这不应该是让那些妙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生育的理由。


    刘隆回到德阳殿,挥退众人,坐在榻上,突然抬头问江平道:“我阿母生的时候多大啊?”


    江平一愣,随即低下头,道:“十六岁。”殿中弥漫一股沉闷的气息。


    刘隆闻言,双眼放空,那个花一样的女子凋谢在产床上,不知道还有少女像她一样呢。


    “你去请太医令过来。”刘隆收拾好神情吩咐道。


    “圣上,你哪里不舒服?”江平闻言急道。


    刘隆摇摇头,对他温声解释道:“我找太医令有些事情。”


    江平这才放心出去让小寺人请太医令,转身回了殿内,看见皇帝,禁不住心中迷茫起来。


    江平对皇帝拒绝成亲的原因有些不理解,朝臣催促,太后有意,又非男子忍受生育之苦,且少年慕艾,皇帝何必大费周章?


    何不淈(音古)泥扬波,与世推移?


    太医令匆匆过来,朝拜皇帝。刘隆对他道:“自光武帝到先帝,寿数渐短,而且宫中子嗣渐少,后妃死于产育渐多。”


    太医令听到这些诚惶诚恐,连忙跪下请罪。


    刘隆抬手让他起来,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怀疑这些与早婚早育有关。”


    “因此,我欲令你将建武以来宫中和宗室孕育子嗣的后妃、主君以及子嗣的信息统计一下,子嗣包括男女、流产的和早夭的。”


    太医令闻言,心中一震,沉吟半响,良久道:“小臣倒是可以做,只是年长日久,一些资料不是那么好找,需要花费时间。”


    刘隆想到大汉立国将近百年,宗室繁衍,恐怕有逾万人,于是道:“先宫中,次近支,最后疏属。时间上由近及远。”


    太医令又问:“统计的信息可有小臣注意的内容?”


    刘隆道:“你先出个调查纲目,朕观后无异议,再去调查。”


    太医令领了命,回去之后招来同僚下属,集思广益出了一本调查的要素,次日直接上奏给皇帝。


    现在朝中事务都有皇太后执掌,刘隆不去崇德殿就不用批阅奏表。难得他自己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无论是太医令还是刘隆都十分用力


    。


    邓绥听闻后,对刘隆所提的调查十分期待。她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但却经历过先帝后宫的情形。


    刘胜与刘隆并非先帝唯一的男嗣,先帝还有十数个早夭的皇子。阴废后在时,虽然跋扈,但不敢做出戕害皇嗣之举,更何况她无子。


    至于自己登临后位,更是精心照顾怀孕妃嫔和皇子,但无奈宫中就是站不住皇子,就连生育过的嫔妃也都接一连三地去世。


    想想嫔妃生育的年龄,邓绥突然觉得隆儿所言确实有些道理。


    原本带有旖旎气息或者夹带权力争夺的遴选后妃一事,变成了关于早婚早育的科学探讨,能做出这样的事情除了隆儿也没谁了。邓绥想毕,又感慨万千。


    刘隆放手让太医去查,自己则回到崇德殿后殿,跟着母后听证批阅奏表。


    夏日晚上燥热,即使有冰盆,刘隆也出了一身汗,与母后说了一声,他就跑到外面乘凉吹风。


    夏日的风就像温热的轻纱吹到人脸上,刘隆摇着折扇,身后跟着宫女寺人。


    天际尚留有几抹残霞,余光落在大地上。


    刘隆一边走一边和江平闲聊,转过假山,突然看到有人在荡秋千,欢声笑语不断。


    江平低声提醒道:“听声音像樊女史。”


    刘隆身上的皇帝包袱挺重的,尽管眼馋秋千,但却没有想着去坐下,让江平推着自己荡起来。


    樊嫽和小宫女看见人来,忙起身过来拜见。这寺人宫女的阵仗也只有皇帝能有。


    刘隆与樊嫽经常见面,相处之间多了几抹熟稔。


    “樊女史,什么时候出来的,热不热?”刘隆在一人朝拜后,笑问道。


    樊嫽被皇帝的笑容感染,心中轻松几分,前些日子被吓到后,她慢慢自我恢复了正常。


    皇帝也是人,不会无缘无故杀人伤人。樊嫽与其说相信皇帝的人品,不如说信任培养出皇帝的皇太后。太后仁慈,皇帝必定宽仁。


    她笑着回道:“这两日不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等天暗下来,室外更加凉爽了。”


    刘隆闻言点头,道:“是啊,现在是室外比室内凉快。你今日不当值?”


    樊嫽点头,突然想起宫中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纳妃事件,心生好奇问:“圣上……那个……”


    “嗯?”刘隆微微低头看向樊嫽。


    樊嫽抬眸,咬牙道:“那个女子结婚早真的不利于健康吗?我见过很多年过花甲的女君。”


    刘隆问她道:“那你见过年轻而逝的女子吗?”


    樊嫽听了,想起族中的姐妹和新妇,沉默不语。刘隆道:“再等几日,太医的报告就出来了。”


    皇家享受到的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要远高于寻常人家,若这样的人家都因早育出现问题,更何况普通人家。


    樊嫽突然问道:“前汉有女医义妁,我大汉为何没有女医?”


    刘隆闻言一愣,随即眼睛发亮,道:“对啊,我大汉为何没有女医?”


    安排培养,必须安排上。


    刘隆想起母后的身体,立马想要张榜寻求像义妁那样的名医为母后调理身体。!


图片    【旧笔记小说网】JIUB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