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在皇帝赐下馔食后, 宫中以少府令为首的旧内官派系,确实接受到了天子希望新旧两派和解的讯号,不管这些人内心有什么想法, 至少在表面上, 对待池张两人的态度也热络了起来。

    如今的少府令名为侯锁,他是厉帝时期留下的老人, 颇擅曲承天子之意, 早有讨好天子的打算, 只是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饱食之后, 侯锁分别拉着池张两人, 与他们商议讨好天子的方案。

    若换了以前还是普通宫人的时候,不管是谁来问,池仪跟张络都决计不能向外透露有关天子的任何事情, 但两人现在都有一个谒者的职衔在身上,所谓谒者,本职就是对外传达帝王的旨意,让旁人明白天子在某些事情上面的态度, 就稍稍透露了一些讯息。

    侯锁选择分开询问两人, 当然有借此对比他们所言内容的意思在里头, 结果也不知道是这两人平素就很有默契,还是确确实实已经据实相告,侯锁这边获得的讯息都是“陛下好读书”。

    “……”

    对于依靠讨好皇帝而活的内官而言,一位勤勉自制的君王还不如一个喜好玩乐的君王容易伺候, 不过考虑到先帝刚登基那会也是一副打算励精图治的贤德模样, 以及温晏然在继位前久居桐台, 基本没怎么体会过玩耍的快乐, 侯锁觉得, 少府这边还是大有可为之处的。

    过了两日,少府令果然往西雍宫跑了一趟,请求拜见天子。

    温晏然当时正好见完朝臣,就把人宣了进来。

    侯锁拜见过天子后,呵呵笑道:“现下离过年已经不远,少府这边按制该为陛下呈上一些新鲜用器,陛下若不嫌弃,可以赏玩一二,也是少府上下的孝心。”

    他借着禁中新旧两派宫人关系缓和的时机,请求天子给自己一个效忠的机会,等池仪也开口劝说后,温晏然才点了头:“也罢,那就去瞧瞧看,权当松散松散筋骨。”

    按照侯锁本来的想法,天子最好是摆驾瑶宫或者桂宫,那两处都是先帝花大力气营造的宫室,居住舒适度非太启宫可比,更适合少府大展身手。

    侯锁的理由很充分,却没能劝动温晏然,她对节约宫廷经费并没有什么兴趣,主要是觉得天气冷,所以不愿意挪动。

    好在太启宫内也有适合赏景的地方。

    栖雁宫后面那片地方经过数位皇帝的营造,矗立了一大片适合赏景的建筑,其中有地名为璇台与观星池,而观星池的边上植有一片梅林,不管是在夏日还是在冬日,都有可赏之景。

    温晏然乘辇而来的时候,观星池上立着不少扎着红绸的雪狮雪虎,望之栩栩如生,显然是少府的作品。

    少府令仔细观察着天子的神色——正常情况下,一个常年闷在桐台里的小姑娘,性格再怎么少年老成,瞧见新鲜事物时也该多看两眼,但现在温晏然明明瞧见了雪狮,神色却跟看见空气差不太多,把不在意展现得明明白白。

    今天少府的人铆足心思讨皇帝欢心,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堆雪狮的技艺上绝对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少府令思考了一会,觉得最可能的解释是皇帝对用白雪堆制成的动物不感兴趣。

    出师不利没有影响少府令接下来的行动,等温晏然入座后,一群演练杂耍的伶人纷纷走上高台,他们穿着色彩鲜明的服饰,开始为天子表演。

    温晏然靠在凭几上,本来还有点期待的情绪经过了伶人们的卖力表演,迅速变得心如止水,考虑到少府今天讨好自己的行为可以被归纳到佞臣一类,才耐着性子等人展示完第一波后,才道:“少府辛苦。”扫一眼伶人,“天气冷,带他们下去喝点热汤。”顿了下,补充,“赐帛十匹。”

    按照大周的物价,一帛的价格大约在五六百钱左右,质量上佳的还会更贵,而普通宫人每年的薪水折合成铜币的话,约莫能有六万钱,所以温晏然方才的赏赐,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宫人一两个的收益,但她不是每人赏赐十帛,而是统共赏赐十帛,均摊下来,也就聊胜于无。

    这种情况只能代表一件事,就是天子不止对少府堆的那些雪狮雪虎不感兴趣,对伶人的表演同样兴趣平平,纯粹是照顾内官们的颜面,才勉励了几句。

    少府令微觉忧虑,不过想到天子毕竟年纪还小,对伶人不感兴趣也是常事,就让内官们将准备好的有趣器物呈上。

    “……”

    温晏然看着托盘上的东西,忍不住陷入沉默。

    一个小黄门战战兢兢道:“陛下,此物名为风车,可以迎风而动,幻化图形。”

    温晏然默默地看了那位小黄门一眼,让对方把东西拿下去。

    她难道还能不认得风车是什么吗?!

    接受过信息时代娱乐方式洗礼的温晏然忧郁地靠在身后的软垫上,觉得自己可能高估了少府人员的业务水平……

    天子固然一派沉稳,但面上的无趣之色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发明显,身为少府令,侯锁的一身荣辱俱都绾系在圣心之上,必定不会刻意用随处可见的大路货糊弄皇帝,在这个时代,玩具风车还没流行开来,在风车上涂上鲜艳的色彩,一旦转动起来就会显示出大大小小的圆圈更是少见,温晏然瞄了两眼,也承认对方东西做得挺用心,看起来已经达到了她幼儿园玩具的水准。

    在风车之后,少府那边还呈上羽毛艳丽姿态轩昂,但温晏然只能联想到鸡公煲的斗鸡,还有蜡制的漂亮偶人,玉雕的能发出清脆声响小球,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木船,以及等比缩小的精致小金车等等。

    少府为了逗皇帝开心,还特地将小狗扮作车夫跟坐车人的样子,一只狗在前头拉车,另一只狗就蹲在车子上,等车子跑动起来时,蹲在车子上的那条狗会人立而起,朝四周团团作揖。

    温晏然:“…………”

    看着这一幕,温晏然想,很多穿越前辈虽然有着较低的职业起点,却依靠自己的能力,为古代带来了娱乐方式跟科学技术的全面革新,唯独自己,虽然职业起点高,奈何职业目标受限严重,不得不经受着当前落后文娱水平的反复背刺……

    看见天子面色有从礼仪性的微笑向漠然转变的趋势,少府令擦了下额头上急出来的汗,咬咬牙,又让手下人呈上了一件玩器。

    一名内官:“这是少府做的新风筝。”

    本来少府是不想把春天才能玩的玩器呈给天子,只是见皇帝似乎对哪件玩器都不满意,才不得不拿出了压箱底的东西。

    这些风筝每只都不是单独的一个,而是一大串彼此相连,而且造型各异,大雁,鱼,狮子,熊都有,温晏然琢磨,对方应该尽力了,毕竟她学前班那会第一次看见类似造型的风筝时,也确实挺激动……

    少府令靠近天子,低声:“百珍园中养着各地进贡的异兽,其中有一对黑色的熊罴,素来凶狠好斗,要不要微臣使人将它们提来园中,让陛下观赏?”

    这件事虽然很具有娱乐性,但说起来不太像君子所为,要不是真的无法可想,少府令也不打算现在就提出这个建议。

    “……”

    她对看熊打架的兴趣并不比放风筝要高多少。

    温晏然摆了摆手,决定放过熊也放过自己——作为一个昏君,她显然是希望近侍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来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放低标准,反过去哄那些内侍们。

    随着天子的态度格外明确地展示在众人之前,当下以少府令为首的内官们,面上俱都一片惨淡之色,立在璇台四周,彼此相顾,不知该如何是好。

    少府令到底是侍奉过厉帝的旧人,做了最后一次努力,他让几个太官园那边的小黄门抱着暖房中培植出的异时花草,来给温晏然赏玩。

    ——少府令这么做,倒不是病急乱投医,主要是知晓温晏然有一回外出时,曾夸过宫内的绿梅好看,思来想去,觉得天子说不定是个喜欢奇珍异草的人,才让人尽力一试。

    温晏然看内官们如此沮丧,想到对方今天这么做,其目的终究也是为了谄媚君王,算是她败光家业的重要助力,决定等人把花草送上来时,稍稍假以颜色。

    而且温晏然对花草虽然也没有额外的偏好,但在看见植物的时候,至少不会有像看见玩具时那样过于强烈的时代落差感,再加上购置珍奇花草,营造暖房,都是耗费颇多的行为,也算是值得鼓励。

    被呈上的花草各具妍态,在雪天中显得格外夺目,温晏然稍稍露了个笑脸,又随手点了个捧着花盆的内官站近一些,好让她细看。

    这盆花似乎是木槿一类,可能是因为季节不对的缘故,基本都结果了,只有一朵紫红色的花还蔫蔫地开着。

    温晏然伸手折断了一截青枝,持于手中玩赏了一会,笑道:“倒是照料得很用心……赐太官中人万钱。”

    她说话的同时,也轻轻抬起左臂,示意身边女官扶自己起身。

    万钱仅仅相当于普通宫人两个月的工钱,对于有品秩的少府官员而言,更算不上厚赐,但有了之前的情况做对比,已经是相对满意了。

    少府这边准备的玩器委实过于无聊,与这些相比,读书理政都能算得上有趣,在璇台这边消磨了大半个上午的温晏然没有继续逗留下去的意思,直接摆驾西雍宫,只留心如死灰并对自己职业能力产生严重怀疑的侯锁等人,在原地收拾善后。

    大约两刻之后,有八位内侍抬着两个装着铜钱的竹筐过来,每筐中各放了两万钱——不是发放财货的人弄错了数额,这多出来的三万钱,是给少府这边宫人的赏赐。

    少府令喃喃:“池左丞他们果然是不曾瞒我。”

    他从池仪跟张络那打听过消息,两人都说天子好读书,侯锁本来以为池张二人这样说,是不想泄禁中语,今天相处后才发现,那果然是一位好读书的圣明天子,如此多的精巧玩器摆在面前,居然分毫不曾动心。

    有人不解:“陛下怎么看中了那盆打蔫的花?”

    少府令长叹一声:“换做之前我也不明白,现在确实有些明白了。”又道,“陛下特地挑了盆花色不鲜明的,是以此暗示求取芳草之意!”

    芳草有贤德忠良之士的寓意,在少府令看来,温晏然这么做,显然是寄托了对于选贤举能的期待。

    ——对方一言一行都以家国为念,不愧是身负天命的帝王。

    少府令问那位内官:“这是什么花草?”

    内官躬身:“回少府,此物名为‘棉’。”

    少府令凑近,细细看了一番,有些吃惊:“这就是织布的棉吗?”

    内官:“正是。”

    如今普通百姓用的主要还是麻布,至于棉,才刚刚兴起,因为产量少,而且官宦人家更偏爱绸缎一类,目前还没得到广泛的运用。

    少府令对天子有多少植物相关的知识储备缺乏了解,但对对方的圣明却有着远超实际的揣测,当下一脸恍然大悟之色:“原来是能避寒的芳草……天子寓意何其深也!”嘱咐那位内官,“旁的花草都无妨,这盆棉千万要好生照料!”

    内官昂其头颅,当下应声称是,表示自己一定不负上官所托。

    另一位少府内官带着些忧虑之意地走过来,低声道:“请问少府,事已至此,咱们是否还要继续讨陛下欢心?”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讨天子开心是绝对不可以放弃的主要路线, 毕竟对于少府官吏而言,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然而具体应该怎么行动,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按照温晏然的预期, 少府中人肯定会加大投入,继续研究各色玩器, 争取早日制作出真正让她感兴趣的物品。

    但在少府令的想法里, 目前天子对国事的兴趣,远大于对各类娱乐项目的兴趣,他们若是继续之前的研究, 显然是得不偿失。

    一位内官试探道:“既然陛下是喜静不喜动的性格, 少府或许可以奉些安静的玩意上去。”

    少府令闻言,先是皱了皱眉, 然后似乎回想起了什么往事, 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大周的皇帝靠血脉传承, 彼此间的性格爱好也有挺多共同之处,少府令回想着先帝当年的喜好, 很快就有了头绪, 隔了几日, 专门送了一批志怪类的闲书到西雍宫中。

    温晏然饶有兴趣地看着被呈上来的书, 拿起来翻开——

    “……”

    简单浏览过大致内容的温晏然默默把书页重新合上——竖排无标点尚且属于能够靠意志力克服的缺陷, 然而比大周各色玩器娱乐性更差的,是大周的小说。

    而且以温晏然的判断标准, 这些其实还算不上小说, 可能是受当前发展的限制, 类似的志怪读物在写作风格与《山海经》很有共通之处, 偏向于说明文, 大多都是对异物与环境的描述, 真正的剧情很少,概括起来就是某某人到了某某地,然后看到了某种异象或者吃到了某种神物,有些直接结束,有些白日飞升,总体来说都没什么让她感兴趣的剧情发展。

    继认为穿越者靠一手好厨艺获得帝王欢心的剧情很合理后,温晏然又觉得,那些穿越到古代靠写小说出人头地的经历,也是有合理性的……

    池仪看出天子有些失望,劝解道:“等回暖之后,陛下就能出宫春狩。”

    大周对皇帝的狩猎技术没有硬性要求,考虑到宫内生活的单调程度,温晏然想,历代天子之所以保持着去郊外狩猎的传统,其主要目的很可能是出门放风。

    温晏然笑:“眼前年关尚且未过,阿仪已经在想着春猎了吗?”微微摇了摇头,将书本放下。

    池仪:“此书不合陛下的心意么?”

    温晏然未置可否,缓缓道:“世人多言神怪之事……”

    她的话刚刚说到一半,又忽然打住。

    池仪闭口不言——能在天子身边服侍的人没有鲁莽之辈,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接话,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

    两名宫人走过来,打算将天子已经不打算再看的书收拾起来,只她们才刚刚将书拿起,就被温晏然按住。

    宫人们意识到领悟错了皇帝的意思后,连忙拜倒请罪。

    温晏然摆了摆手,示意无妨,她拿起书,又翻过了几页,目光一转不转地停留了半晌,忽然笑了笑:“现在收起来罢。”

    她方才只关注其中的内容,没太留意书籍本身的样子。

    这些志怪读物显然不是才出的新书,但保存的很好,内页中有樟脑跟芸香的气息——这些都是宫中用来防虫的香料。

    除了樟脑跟芸香外,温晏然还看到了一些零陵香的碎末,那些碎末已经跟书页彻底压合在了一起,明显是放了很久。

    她的第一反应,是这本书应当是宫内的藏书,但书籍上却没有代表藏书的明确标志。

    既然如此,那这本书多半是先帝留下的私物,如今被存放在少府那边。

    温晏然起身,笑:“难得今天天气不错,你们随朕出去走走。”

    太启宫占地广阔,有不少适合宴饮的场所,比如知迩阁,就是皇帝常用来跟大臣们一起饮酒的地方,周围种了许多绿竹跟松柏。

    自从先帝选择长期待在瑶宫跟桂宫那边后,知迩阁就保持着闲置的状态,负责维护此地的內监跟宫人在看到天子仪仗时,几乎骇得魂飞魄散,他们想要铺展些配得上对方身份的陈设,却被皇帝止住。

    温晏然:“不必忙,就是寻常的样子才好。”

    她站在阁前,看了一会庭中那棵最大的古木,向身侧近侍道:“松柏乃长青之树,这棵树在这里,也不知经历了几代帝王。”忽然笑了起来,慢悠悠地感慨,“说有长青之树的,多半自己曾经见过,说有长生之人的,多半只是听旁人说过。”

    *

    身为辅政大臣,袁太傅对宫内的情况一直格外留心。

    然而随着天子手腕的日渐强硬,西雍宫已经被管得犹如铁桶一般,袁太傅只能从其他地方打听消息。

    他日前风闻少府有意讨好皇帝,已经准备好上折子劝一劝天子,不要沉迷在各种娱乐活动当中,结果温晏然那天基本只是给少府令面子走了个过场就直接离开,完全没有耽溺其中的意思。

    很多大臣知晓此事后,当即自我审视了一番,然后不自禁地心生惭愧——别说十三四岁这等淘气贪玩的年纪,就算是现在,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未必有天子的自制力强……

    袁太傅不想被人发现自己蓄意邀名的本质,只好将原来的劝谏折子改成了赞美天子的折子,让看过折子内容的温晏然愈发坚定了迟早让这个大周最忠心的辅政大臣退休的决心。

    “太傅,出了事了!”

    作为朝中重臣,下班时间被人因为工作的事情找上门来,对袁言时而言属于正常情况,这也是他能保持消息灵通的原因之一。

    今天这位大臣带来的消息让袁言时忍不住皱眉——董氏打算向宫里推荐一位道士。

    董氏也是建州大族,董氏子曾为悼帝,也就是厉帝的母亲,温晏然的祖母的第二任中宫,虽然那位董氏子没多久便夭亡了,不过也因此成为了有爵位的正经外戚。

    大臣:“若是旁的道士,也容易拦下来,然而这次董氏找到的是玄阳上师。”

    袁言时听到“玄阳上师”四个字时,也不自禁地有些肃然。

    倘若董氏打算推荐的是旁人,袁言时或许会觉得那是骗子一流,然而玄阳子此人常年出入贵人之所,许多人赞扬过他方术灵验,甚至有不少正经官吏,在见过玄阳子一面后,就抛家弃职跟随对方而去,用弟子的礼仪来侍奉此人。

    众所周知,大周唯一受到朝廷认证的正经国师只有温惊梅一个,但若是不看头衔,只问百姓更相信谁的方术的话,玄阳子才是最受尊崇的那一位。

    这位被无数人视作神仙的道士,目前就住在董氏的府上。

    许多朝中大臣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不是劝告董氏,而是想亲眼见一见这位神仙,从玄阳子入京到现在,不过短短几日,董氏的门槛就被踏破了两块。

    大臣:“我亲眼见过,玄阳上师今年已到花甲之龄,望之却如二十许人,果然是一位有道行的高人。”

    化名赵矩的田东阳今年其实才三十岁,但作为一个能搞定假身份的骗子,糊弄完姓名后再糊弄一下年龄也不是什么难事,他对外一向宣传自己已经年满七十岁,只是因为修炼虔诚的缘故,所以看起来才显得年轻。

    袁太傅道:“此人果然有神异之处吗?”

    那位大臣点头:“若非亲眼目睹,在下也不能相信这世上有能与神语,并点铁成金的人物。”

    田东阳生得身材高大,容貌俊美,说的一口好官话,而且擅于辞令,一步步成为了许多达官贵人们的座上宾,加上十分善于把控人心,连许多一开始不信他的人,最后也能被忽悠地心服口服。

    他本来是觉得温谨明有可能登基,所以凑过去想混个国师当当,等温晏然继位后,却不得不调整了之前的计划,开始两头下注。

    董侯的府邸内。

    董氏的当家人态度殷勤,亲自为对方倒酒:“若是上师得宠于天子,切莫忘了在下!”

    田东阳的回答也是一派神棍风范:“足下诚心修持,自会有所得。”

    两人正在说话时,有人进来通传:“令君,有谒者上门了!

    董氏当家人闻言,一脸按耐不住的狂喜之色。

    自己的决定没错,董氏兴复有望!

    他亲自去迎接谒者进门,对方的来意不出所料,就是宣玄阳子进宫,为此还特地赐下了金帛,昭示天子求贤之渴。

    这个结果也证明了之前从少府那边传出来的消息是真的,当今的天子虽然年纪还小,但可能是曾生过重病的缘故,竟然也起了求仙之念。

    田东阳心中同样异常喜悦,但他的城府之深,还要胜过董氏,面上不但不露喜意,反倒一脸漠然,在接过金帛后,直接当着宫中谒者的面将财物遗弃于地。

    谒者:“不知上师何意?”

    田东阳负着手,厉声:“因为天子心意不诚,既然陛下赐物如赐泥尘,某待之亦如泥尘!”

    他最开始骗人的时候,还不敢对上位者表现得那么傲慢,但田东阳逐渐发现,他越是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反倒越是能获得那些贵人们的信任,胆子就一天大过了一天。

    *

    三个时辰前。

    董氏家中有真人驾临的消息不止传到了建平官宦人家的耳中,也传到了西雍宫内。

    在天子身边侍奉的不止有池仪那些新人,更多的是资历深厚的旧人,虽然温晏然平日约束得当,近侍们不敢泄露宫中情状,但也愿意帮着少府那边带几句话。

    因为担任了市监左右丞的缘故,池张两人能在天子身边侍奉的时间必定会因此减少,一位女官趁着温晏然与左右之人闲谈时,小心地将田东阳的事情当做奇闻异事说与了天子。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温晏然听到后, 似乎有些感兴趣,直接喊了张络过来,又拨了一队禁军随从, 令他去外头探听一二。

    ——她此前猜测温谨明会从少府下手,既然这个消息是从女官口中传出, 说不定就跟那位泉陵侯有关。

    一个时辰后。

    张络的工作效率极高,他了解天子的工作习惯, 先把大致的情况整合出来, 送入禁中, 同时着手下小黄门去细细探听, 准备稍后梳理出一份详细情报。

    西雍宫内, 温晏然靠在凭几上, 念着手中条陈上的内容:“许多有爵之家争相上门拜访,以亲睹真人一面为荣……”

    她略过建平中的贵人对当事人的追捧, 仔细看了看那位玄阳上师的“神迹”。

    玄阳子游历各地, 按照现在人们的乡土观念,对外来者会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但此人不管去哪都很受当地大户的欢迎, 常有神异之事流传,据传言, 其人双目可以视鬼。

    张络心细,特地对“视鬼”这一点做了详细说明——玄阳子此人声称,有些恶鬼会依附在活人的躯体上,吸收活人生气,需要他这种有道行的高人进行鞭挞驱赶。

    鞭挞后的结果有好也有坏, 但或许是因为玄阳子此人特别擅长忽悠, 也可能是因为大周土著没有经过现代反诈骗的教育洗礼, 反正人们将好的结果归功于上师法力高强,坏的则归咎于当事人被恶鬼附身时间太长,已然无药可救,只能早点解脱。

    除此之外,玄阳子还能与神仙交谈,有些富户不信,在他的要求下准备了静室,玄阳子沐浴焚香后,一个人在静室中待着,明明什么东西也没带,但静室内却传出了音乐声,不同年龄的人语声,而且男女俱有,一时间引为神异。

    在当前时代,天人感应属于主流思想,道士的地位是相对超然的,而根源也在皇室这边——大周先祖为了表示自己天命所归,特地设立了天桴宫,历代皇帝也有不少求仙访道之士,朝廷中也会给道官按品阶发放俸禄,普通人面对这些,自然是宁可信其有。

    温晏然笑了一下:“既然是这样一位厉害的真人,那朕也见一见好了。”嘱咐左右,“去少府那边,拿上一对玉器,十金,还有二十匹帛,赐给那位玄阳上师,再召他进宫里来。”

    作为一个刚刚点开了评论区,还没有仔细体会作品细节的读者,温晏然没听过赵矩这个名字,不过她曾经在看剧透的时候,了解到有个挺厉害的骗子道士叫做“田东阳”,此人因为善于蛊惑人心,在颠覆大周政权上,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虽然没能遇到田东阳有些遗憾,但小骗子也是骗子,从玄阳子此人往日的行事风格上看,应该多少能起到点效果。

    温晏然一边看奏疏一边等着骗子上门忽悠自己,结果半个时辰后,之前派去的那名谒者两手空空地返回西雍宫,向皇帝告罪。

    去召玄阳子的那名谒者不知天子的心意,没敢难为这位董氏的座上宾,只能把玄阳子的话语原样传达给温晏然。

    西雍宫内。

    “……”

    温晏然放下手中书卷,向左右笑道:“那位上师倒是一位狂傲之人。”

    注意到皇帝听了消息后似乎并不太生气,就有近侍想赔笑几句,却被池仪一个眼风止住。

    天子对池左丞的偏爱与倚重众所周知,他们看池仪的面色已经开始微微发白,也都心下惊惧,各自垂首肃然。

    温晏然左手搭在凭几上,右手支颐,唇角笑意不变,目中却泛起一丝森然之色。

    大周的天下摇摇欲坠,二十一州群魔乱舞,有心为恶者层出不穷,难道还少这赵矩一个奸佞不成!

    作为昏君,是她要驱使奸佞,又岂能反过来为奸佞所制。

    温晏然微微闭目,再睁眼时,所有的凛冽之意都已被收起,对身侧近侍笑道:“去唤燕卿入内。”

    *

    燕小楼出身建州燕氏,虽然门第比原来的季氏要低,也是武官世家,正常来说,以他的家世跟资历,等新帝登基后,绝对能轻而易举地由副职转正,可惜现在受禁军内乱事件的连累,依旧只能顶着一个副将的名号暂管禁军。

    但他对于自己官阶上的停滞不前却没有丝毫不满之意。

    燕小楼想,没能意识到禁军有叛乱的意图,的确是他的过失,而在当日太傅避嫌不语,文官一力要求皇帝将自己免职立威的情况下,天子却硬是扛住了所有压力,依旧令自己统领外卫,还让身边近侍出言宽慰自己,可见信重。

    他每每思及此事,都感觉心中有热血沸腾,天子如此恩德,燕小楼甘愿为之效死,只是一直苦于缺乏合适的机会。

    今天宫中突然来人,召燕小楼面圣,这位禁军外卫副将大喜过望,立刻跟了那位谒者过去。

    西雍宫充当书房的侧殿内。

    温晏然正坐在榻上读书,看燕小楼过来,朝他笑了一笑,温言道:“燕卿来得好快。”

    燕小楼肃容立于殿下,朝着前方大礼参拜。

    温晏然放下书卷,含笑受了对方这一礼。

    今日燕小楼不止是作为臣子,向大周天子表达忠诚之意,更是他本人在向温晏然展示忠诚。

    温晏然令燕小楼起身,道:“有一位自号为玄阳子的道士入京,现下就住在董侯府上。”她的语气十分舒缓,但每个字都像是蕴含着奇异的力量,“朕本想喊他来宫里见见,可惜威德不够,召不动他,燕卿你且带上禁军,把那些人从董侯府上带出来。”

    燕小楼应声称是,又问:“是将那道士带到宫中么?”

    温晏然失笑:“拿这人来宫中……”说到这里,忽然顿住,向面前的臣子缓缓颔首,“燕卿说得是,就带来宫中罢,斜狱也是空置许久了。”目光一霎不霎地凝视着燕小楼,“卿家速速动身,朕许你便宜行事。”

    她本来是想把骗子团伙扔进大理寺里,不过按照当前时代很多大族子弟的行事习惯,赵矩就算被关到大理寺里,也有被信众偷偷放跑的可能,而且事后交待起来也不难,只要当事人说自己曾受过玄阳子的恩德就可以,世人对报恩行为的赞赏,是要超过对私放囚犯的指责的,而玄阳子本人事后也可以编一个大发神通依靠方术金蝉脱壳的谎话,来自抬身价。

    温晏然想,倘若真被此人成功溜走,那自己只怕就要为人所笑了。

    在确认过任务细节后,极具武人干脆果断风范的燕小楼当即领命告退。

    温晏然:“送一送燕卿。”她看一眼池仪,并向后者轻轻点了点头。

    池仪微微躬身,跟燕小楼一道退出侧殿,亲自送这位禁军副将出宫。

    “燕副将。”

    一直走到中门附近,池仪才将燕小楼喊住,轻声叮嘱:“下官听过一句俗语,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赵矩此贼已经轻慢过陛下,难道将军还要留着他,再轻慢陛下第二回吗?”

    燕小楼面上先闪过一丝针对赵矩的怒意,随即露出恍然之色,恭恭敬敬地向面前的女官行了半礼:“多谢池左丞提点。”

    *

    在温晏然宣召燕小楼的同时,化名赵矩的田东阳正在与董氏当家人饮酒。

    董氏当家人本来因为玄阳子不应诏这件事有些忐忑,如今看对方一派悠然之态,也渐渐放心。

    ——玄阳上师是有道行的真神仙,有窥探天机之能,既然他不着急,那就一定不会有事。

    就在此时,临街的方向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响。

    燕小楼是武将,刚出宫就拉了一队人马过来拿人,他粗中有细,担心玄阳子偷偷溜走,让禁军显然绕着宅院散开,把董氏的府邸围了个严严实实,然后才上来喊门。

    董氏有子弟出面询问来意,燕小楼昂然回应:“燕某是奉天子之命,过来捉拿赵矩。”

    那位董氏子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对方口中的赵矩是谁,皱眉道:“玄阳上师是我董府的贵客,还请燕副将以礼相待。”

    燕小楼道:“董侯门第高贵,燕某也不敢冒犯,不若董君直接将那赵矩带出来让在下交差,如此也是两相便宜。”

    ——因为皇帝是大臣的主君,而大臣又是治下百姓的主君,所以大周习惯,会将官员称为某君,后来哪怕是还没做官的官宦人家子女,也会被人如此称呼,到了现在,已经演化成一种常见的敬称了。

    武官一向处于官员鄙视链的底层,董氏子当即面露怒容,一甩袖子:“燕副将莫要说笑!”

    燕小楼本已下马,这下又重新坐了回去,下令:“既然如此,那燕某便得罪了!”居然直接下令冲锋。

    董氏子没有准备,愣愣地站在原地,直接被禁军冲进了大门,期间有人想要阻拦,却哪里拦得住训练有素的骑兵?

    等燕小楼冲入内苑时,田东阳已经收到了消息。

    他不愧是从地方一路行骗到京城的道士,看着禁军气势汹汹地向自己而来,居然端坐不动,自顾饮酒,一派高人风度。

    燕小楼下令:“将此人给我绑了!”

    董侯犹豫着站起身,似乎想要阻拦,燕小楼看他一眼,直接拔刀出鞘,厉声道:“陛下有令,抗命者立斩不赦!”

    本来作为武将,燕小楼不敢对有爵人家如此无礼,但他如今受天子恩德,该肝脑涂地相报——既然陛下用人不疑,他又岂能顾惜己身?

    直到此时,田东阳才一派悠然地放下酒杯,又掸了掸衣袖,然后抬眼睨了燕小楼一眼,嗤笑一声,冷冷道:“无知莽夫!你以为自己体察圣意,今后必有前途,其实已经大难临头,若再不醒悟,怕是悔之晚矣!”

    他能行骗多年一直不翻车,固然有当前时代信息闭塞民智未开的缘故在,更是因为其人擅长体察旁人内心的想法。

    田东阳知道燕小楼敢这么做,多半是得到了皇帝本人或者那位袁太傅的授意,但他相信,自己这么个在贵人中都极有威望的道士,皇帝若是想当明君,就不可能因为自己拒绝了一次她的宣召,就对自己动手,所以此次派人前来,纯粹是攻心之计,主要目的多半是为了威吓,他若是当真心生恐惧,告罪求饶,那落在时人眼中,只怕就大大地跌份了。

    倘若将眼前情状视为一场赌局,那么一旦赌赢了,自己就能成为比肩温惊梅的道官,说不定还能进一步操控禁中那位年幼的天子,取代太傅袁言时的地位,又怎么能在这里折戟?

    燕小楼眯着眼睛,高踞马背上,看着那位道士,忽然将手中长刀高高举起,然后霹雳般砍向对方的脖子。

    禁军副将之刀何其锋利,田东阳面上笑意未收,那颗带着高人气质的头颅就离颈而去,刹那间,颈腔中的热血泉涌而出,泼了边上的董侯一身。

    两下响声同时响起——第一声是田东阳人头落地,第二声是董侯被吓得踉跄后退,不小心打翻了桌面上的酒壶。

    燕小楼随手甩了甩刀刃上的血,吩咐下属:“此贼道还有弟子随从,将他们全都拿下,不许一人走脱。”说完后方才翻身下马,朝着已经被吓呆的董侯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了一声叨扰,这才拎着田东阳的头颅扬长而去。

    董侯府中,有一位宾客打扮的年轻人站在高楼上头,将这一幕尽收眼底,目中闪过了一丝异色,等包围府邸的禁军散去后,无人注意的后门出,有一位家仆悄悄离开。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冬天的夜晚一向来得早, 刚过了申时,宫中各处便已经点上灯烛。

    燕小楼冲进董侯的府邸中砍掉玄阳子脑袋的事情已经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飞快地传遍了建平,以袁太傅为首的官员们震惊之余, 也无法在家中安坐,趁着还没到宵禁的时刻, 一齐进宫求见天子。

    西雍宫殿门大开,殿内灯火通明, 两侧宫人垂首侍立,内外肃然。

    温晏然一边看白天的条陈,一边随意问道:“太傅他们来了没有?”

    张络回禀:“已到中门。”

    温晏然手不释卷,目光停在条陈上, 只嘱咐了一句:“夜间风凉, 不要把老人家冻着。”

    张络躬身,呵呵笑道:“池左丞已去接人,她心细如发,必定不会怠慢各位重臣。”

    内官们对宫禁情况掌握得很到位,此时此刻,那些朝臣们确实刚到中门, 打头的是袁太傅,跟他一块来的, 除了王齐师等人之外,还包括卢沅光贺停云郑引川等一向更亲近皇帝的朝臣。

    卢沅光目中带有三分忧虑,却有七分不解。

    在她看来, 天子既然有见微知著之能,又怎么会突然间表现得如此暴戾?

    以温晏然的能为, 若是对玄阳子心怀什么不善之意, 一定能轻而易举地让对方死无葬身之地, 没必要如此兴师动众,惹得大臣们纷纷赶赴皇城。

    而且无论如何,天子此番行径,的确过于违背当前的主流道德观了,但凡是对自身清名有所顾忌的官员,都不得不过来劝诫一二。

    他们面见皇帝的要求没有受到任何阻拦,那位池左丞一副早有准备的模样,直接将袁太傅等人引向西雍宫。

    此刻虽是傍晚,但一路上灯火通明,竟明亮到了堪称刺目的地步。

    袁太傅看见这一幕,步伐不自觉地滞缓了一瞬——他时常进宫,如何看不出,宫中今日特地加设了石灯?

    等走到殿门前的时候,贺停云忽然站定了脚步,她注意到,西雍宫前殿的大门竟然是敞开的,而天子已经坐在殿上,面色也不似往日那般和气。

    双方之间终究有君臣大义存在,不能刚进门就冲着皇帝发难,朝臣们依礼拜见过天子后,才能开始劝诫,一名侍中率先出列,也不多废话,十分干脆地摘下头上官帽,请天子就今日的事情给朝臣们一个说法。

    温晏然不敢说现在能把自己在建平城内所有有资格上朝的下属给认全,但重要人物还是有印象的,比如眼前这位侍中,就是出身于建州大族宋氏,世代显要,一言一行都颇具分量。

    在宋侍中之后,不少官员跟着摘冠叩首,要不是温晏然目前多少算是建立了一些威望,此刻的情景恐怕还要更加严峻。

    温晏然的目光在那位侍中身上停留片刻,随即缓缓移开,落在其他朝臣身上,半晌后忽然一笑,问道:“在各位卿家看来,那个玄阳子是什么人?”

    宋侍中昂然:“纵然只是一黔首,也不可因为对方不应诏而擅杀!”

    一名御史跟着开口,措辞相对缓和:“请问陛下,今日燕副将破门杀人,是他擅自动手,还是陛下曾下过明旨?”

    池仪微微抬头,看了那说话的御史一眼。

    温晏然并不理会朝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她直接承认是自己想砍玄阳子,堪比火上浇油,要是说是燕小楼自发的行为,那等于是把对方推出来背锅。

    那名御史也算是想给皇帝搭个台阶,然而这样一来,就算燕小楼本人并不介意,事后也愿意继续为天子效命,旁人看见这位外卫副将的下场后,再执行天子的命令时,便免不了有些犹疑。

    温晏然开口:“贺卿。”

    贺停云听到皇帝点名,立刻出列:“臣在。”

    温晏然缓缓道:“按《周律》所言,厌魅不道者当处以何刑?”

    ——厌魅不道是一个跟怪力乱神有关的罪名,在大周,诅咒害人一类罪名,就会统一被归置到这里面,具体执行的时候比较灵活,要是皇帝本人有求仙之念,那朝廷这边多半也是不会把声称自己怀有异术的道士们捉拿下狱。

    贺停云回答:“当斩,罪在不赦。”

    温晏然微微颔首,下一刻,市监右丞张络捧着一个托盘走上殿来,立于阶前。

    “这是赵矩弟子的供状。”

    因为时间有限,斜狱那边得到的口供还比较笼统,只是确定了玄阳子此人并非什么有道行的高人,而是一个四处行骗的恶棍。

    跪在地上的宋侍中:“……既然赵矩此人冒神仙之名,行不法之事,陛下最初为何赐金宣召?”

    不怪朝臣们质疑,实在是此情此景,太像是天子因为不小心做出了难以收尾的事情,才硬是给人栽赃个罪名,来为自己挽尊。

    按大周的习俗,皇帝的服饰多为深色,温晏然一身玄衣坐于殿上,明明身量并不高大,却莫名给人一种夜下险峰的巍峨之感。

    许是冬夜严寒,烛光照在天子的侧脸上,映照出了一种森然的冷意,温晏然环视殿中朝臣,缓缓开口:“他若受金而至,那不过是谋财谋权之小贼,自恃身份不肯应召,便是想做窃国之大盗了。”

    她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晰,落在宋侍中耳里,他一时间竟觉得似有惊雷在身侧炸响。

    其实玄阳子一介道士,再有多少神异传闻在身上,与天子相比也是也是无足轻重,今天大臣们过来,只是想让天子就禁军破侯爵之门杀其宾客这件事给一个说法。

    现在天子按照他们的意图,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朝臣们却只觉心跳如鼓。

    “……”

    温晏然忽然笑了一下,不紧不慢道:“出入公侯家,结交膏粱子,赵矩此人若当真不想入宫,自然不必千里迢迢远来建平,既然来了,又不肯应召,不过是觉得派来请他的架势匹配不上玄阳上师的名声——一个骗子,想以神仙的身份入宫,与百官共立于朝堂之上,其所求究竟为何?”看着殿中朝臣,唇边笑意愈发明显,“各位卿家可有教朕?”

    “……”

    朝臣们再度沉默下来,半晌后,之前的侍中:“陛下为何不派人将之缉拿于大理寺内,细细审问,按律办事,也免得损伤天子清名。”

    温晏然笑了笑:“此人能骗得官吏弃职相从,口称上师,以弟子礼侍奉,证明其有蛊惑人心之能。”又道,“那玄阳子自入建平以来,交游无数,一为造势,二为谋求退路,区区一大理寺,只怕不在此人眼中。”又道,“燕副将性情忠直,做事不惜己身,不会为言语所动摇,任凭那骗子舌灿莲花,也不会心生顾忌。”

    宋侍中陷入沉默,他也是老资历的臣子,明白皇帝所言无误。

    大周立国已久,世家大族的人数一朝比一朝多,而这些人占据了全天下最顶级的资源,又有很大的概率获得官职,也就导致了朝堂官员的上限固然很高,但下限也超乎想象的低,在加上当前的社会风气,以玄阳子如今的受追捧程度,倘若是大理寺负责拿人的话,此人极很可能事前收到风声,悄悄溜走,而对于地方上的豪强大族来说,藏匿罪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倘若真的因此被玄阳子走脱,等于是踩着皇帝,让赵矩自己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如此一来,派不惜己身的禁军以雷霆之势过去拿人,居然成了最合适的方法。

    大理寺卿陶素此时也在前殿内,他本来一直老老实实地装背景板,但因为所管辖的机构比较关键,话里话外总是被扫到,只得站出来,跟着摘冠俯首请罪。

    温晏然靠在椅背上,笑:“陶卿起身罢,是朕威德不如人,与卿家无干。”

    陶素感觉自己背上渗出了一层冷汗——皇帝叫他起身,他实在不敢不起身,但皇帝自言“威德不如人”,又难免让他觉得站在此地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作为一个个人品行非常符合时代标准的朝臣,宋侍中心中恐惧之意不如陶素等人浓郁,但震动之感却同样明显,他本来一直默默思忖,此刻忽然开口道:“臣明白了!”转过身,看向其他大臣,“若是朝中官员人人都能谨守法度,天子还如此行事,是天子的过错,如今朝中官吏多有为小人所惑者,天子不得已使禁军越矩行事,那是大臣的疏失!”

    作为一个道德之士,他的话语极有力道,连袁言时听了之后都不能继续安坐,不得不站起来,向天子俯身,准备谢罪。

    对着先帝钦点的辅政大臣,温晏然语气转为柔和:“太傅不必如此,冰冻三尺,又岂是一日之寒?”接着道,“改元在即,还请太傅为朕明训百官,以为后来者戒。”

    袁言时心中微惊。

    天子的话,等于是在要求他帮着弹压朝臣——因为先帝本人拉仇恨能力过于强悍的缘故,袁言时虽然是重臣,却一向没怎么结仇,反倒与人为善的多。

    然而随着新领导的上任,袁言时已经无法把往日的工作习惯继续维持下去,从温晏然登基后的种种行事作风看,小皇帝性情多有锋锐之处,但却并不显得莽撞,又有鉴贤识德之能,绝非可以轻易操控之辈。

    众位重臣都在殿中眼睁睁看着,袁言时只得应声称是。

    正常情况下,今天的事情要么皇帝本人背锅,要么禁军替她背锅,但温晏然却硬生生开辟出了第三条路线——朝臣们把黑锅背在了自己头上,而且还心甘情愿。

    就在此刻,斜狱那边又派了内官过来,呈上了数份更详细的口供。

    温晏然笑:“众卿都坐下罢,且跟朕一块看看,那玄阳上师是什么来路。”

    她随手拿起供纸,没人留意到,本来一派悠然自若的天子,在看见纸上某行字时,目光产生了一瞬间的凝滞。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殿中的朝臣们都在认真阅读刚刚呈上来的供状。

    供状上历数了玄阳子往昔的恶行, 这位声名显赫,被许多人视为神仙的“高人”有着非常不堪的真面目,兼具豪强与盗贼两者的劣处, 谋财害命,夺人产业等等,不一而足。

    除此之外,上头还写明了玄阳子欺瞒世人的手法, 他并不会什么点石成金的法术,用来糊弄人的所谓金子,其实都只是黄铜,只是赵矩手法巧妙, 在旁人检查之前, 悄悄将黄铜换做了大小相似的黄金,借此瞒天过海。至于跟神仙说话, 只是用了些发声技巧而已, 旁人进不到屋子里来, 只听声音, 就以为里面当真有神仙降临。

    在供状的最后, 还额外点出, 玄阳子其实不叫赵矩,跟徐州赵氏也根本没有半点关系,他本名叫做田东阳, 是个混迹于市井中的小民。

    温晏然:“……”

    相比于一听玄阳子其实是小民就觉得这人绝对没什么了不起的大臣来说,温晏然此刻的心情堪称翻江倒海。

    原来这货就是田东阳啊?!

    可这货怎么就是田东阳呢?!

    温晏然郁郁地想,明明评论区的读者已经贴心地替自己剧透过了关键内容, 她却一不小心提前将后期能起到重要作用的坏蛋胚子给直接砍翻, 简直对不起那些被辛苦写出来的评论……

    果然, 穿越目标没那么容易达成,未来的道路上充满了各类难以预料的陷阱,她不能因为自己看过剧透,对某些重要人物有着准确的了解,就因此小看了颠覆大周的任务难度。

    不过作为一个以昏君为己任的穿越者,温晏然多少也磨练出了一点心理素质,觉得这黑锅不能自己背,大部分还得放在田东阳自己身上——对方会有现在的合适遭遇,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缺乏作为有价值坏蛋的综合素养,选择了在根基尚浅并且不了解天子性格时,就直接甩脸色的不恰当途径。

    温晏然平静地放下供状,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殿中的朝臣。

    不少大臣们都觉得,天子说话时固然能让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如今沉默不语,那种压力却并未减弱,反倒在持续增强。

    之前那位宋侍中想,在今日的君臣对峙中,天子其实是占据了上风的,如今面上却为何没有一丝喜色?

    他略略一想便明白过来——天子并非是为了将权力收拢到手中,才想法子拿捏住臣子的错处,而是希望大臣们能反思己过,更好地辅佐于她,对方既然是一个真正的明君,又怎么会因为大臣犯错而感到喜悦呢?

    在一片沉默当中,卢沅光主动出列。

    她是户部侍郎,如今说的果然是当事犯人的户籍问题。

    田东阳本是小民,却能冒充大家子弟,并借着这个身份,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到建平才终于翻车,也算体现了地方吏治的糟糕程度。

    然而此事虽然严重,但追索起来千头万绪,以朝廷现在一堆缺员的状况,实在不便派人细查,目前只能先将对方进建平的门路厘清,按律处置。

    除此之外,田东阳的信众数量太多,而且大部分只是被蛊惑的无论百姓,这些人自然不能以罪论,所以朝廷这边需要张贴告示,再派使者深入乡里,将玄阳子的底细分说清楚,以此教化民众。

    在场的大臣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确定了玄阳子相关事件的本质后,迅速议定了善后的细则,眼看已经快到宫门落锁的时辰,袁太傅等人不好继续滞留禁中,出言告退,温晏然批了几份宵禁时的通行文书,让朝臣们各自回家。

    *

    大臣们离开后,西雍宫前殿迅速变得空旷起来。

    温晏然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地倚靠在凭几上,默默反思今天的工作成果。

    张络等人本来只是安静候立,发现天子一直没睁眼的意思,担忧对方就此睡过去,不得不小声道:“陛下,天色已晚,该就寝了。”

    温晏然闭着眼睛点了点头,也不起身,女官过来在天子身上盖了一层披风,身边近侍们则将桌案轻轻挪开,用两根横杆直接穿过椅子两侧的木扣,将椅子直接抬起。

    ——这是椅辇,外表看起来跟正常的椅子没什么两样,但在制作的时候,特地留了安放横栏跟伞盖的机括,大周传承至今,宫中多有类似的方便贵人偷懒的设备。

    行至廊上的时候,温晏然伸手轻轻扣了扣辇侧。

    “停一会。”

    宫人们依言止步,温晏然稍稍坐正,抬头远眺廊外的月色。

    天上聚积了那么厚的层云难得散去了一些,露出了云后的明月。

    雪停风静,但积雪覆盖在宫苑中的屋瓦、林木、道路上头,一望无际,起伏如浪,月下的雪,就像是一片素白的海水。

    温晏然注视着面前的景色,心中忽然想起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盖着狐裘披风的少年天子微微笑了笑,轻声自语:“快过年了。”

    *

    池仪之前一直在斜狱那边督管玄阳子一事,知晓大臣们都离开后,又马不停蹄地赶了回来,候立于寝殿当中。

    她也是忙了一天,瞧上去却比时不时就能休息一会的温晏然还要生龙活虎。

    温晏然想,池仪不愧是评论区剧透过的未来权臣,精力果真格外旺盛……

    池仪侍奉天子梳洗,同时汇报道:“玄阳子的弟子们与京中有爵人家来往颇多,明日或许会有人过来,向陛下哭诉。”

    温晏然听完,随意问了一句:“董侯在京中风评如何?”

    池仪:“虽是侯爵之家,但董氏如今在朝中已无显要之职,平常颇为安静,听说是不大惹事。”

    ——像这样的侯爵之家,近支子女真要当官,多少还是能混上一个职位的,但想要高官显位,就需要足够的实力跟不拖后腿的运气。

    温晏然笑:“不大惹事么?”又问,“那董侯多大了?”

    池仪:“已过而立之年。”

    温晏然点了点头。

    池仪出身寻常,如今又在禁中任职,外面的许多事情也难传到她耳中,能做到有问必答,显然是提前做足了功课。

    温晏然随口叮嘱:“今天跟着朕的宫人们在走廊上站得太久,你去跟阿络说,待会煮些热汤分下去。”

    池仪垂首,应声称是。

    温晏然正坐在床榻上,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又忽然顿住,看着池仪笑了笑:“明日事多,阿仪也早些去歇着罢。”

    *

    池仪身为有品阶的内官,在少府那边当然是有住处的,如今大部分时间都挤在西雍宫的小间中,自然是为了便于在御前侍奉。

    张络借着灯烛,细看了两眼同僚的面色,递上姜汤:“仪姊这是怎么了?”

    池仪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润过喉,才真心实意道:“陛下圣烛高照,故而心中惶惶。”

    张络也是心思绸缪之辈,他在某些支线剧情中能成权宦,当然善于笼络羽翼爪牙,今晚既然知道天子赏月时在廊上多站了一会,又怎么会忘了煮热汤给宫人们分发。

    池仪当然晓得同僚已经遣人去煮姜汤,但皇帝吩咐的时候,总不能说张络已经提前做了这件事——皇帝与近侍不是普通的上官与下属,其中一方掌握着另一方生杀大权,让皇帝觉得身边近侍比自己想得更周到,总不是什么好事。

    她不敢多言,天子却自行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不仅想到了张络的所为,也想到了自己保持沉默的缘故。

    池仪一拉张络的袖子,低声:“你今后照看宫人们时,切记不要忘了提醒,那是天子的恩德。”

    张络一听之下,几乎是立刻就领悟了对方话中的关键处,他也是干脆之人,当下深施一礼:“多谢仪姊教我。”

    *

    昨天雪本来已经停了,今天一早又纷纷然然地飘洒了起来。

    身为温晏然身边近臣,池仪早就习惯了天子每言必中,所以在起身后瞧见少府令已经跪在西雍宫门口请罪的时候,完全不感到意外。

    当日天子在知迩阁中曾说了句跟长生有关的话,玄阳子随机便开始在京中疯狂造势……两相一对照,问题显然是出在身边近侍身上。

    西雍宫这边有池张两人管束,总体来说还算内外肃然,但少府那边就相对松散许多。

    少府令摘了帽子,穿着素色的衣裳,跪在雪地上,瑟瑟发抖。

    他此刻已然醒悟,当日自己有打压池张两人之念,是其一也,如今借方士行媚上之举,是其再也。

    那天天子赐下肴馔,算是恕了他们第一回。

    已经一而再,岂可再而三。

    他往昔实在是不知收敛,也不知皇帝还会不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有西雍宫中的内侍因为承过少府的恩情,想替少府令去天子身边说几句好话,却被少府令自己止住。

    经历过连番打击的少府令总算清醒过来,这时候让皇帝觉得自己在宫中人脉广阔,只会起到火上浇油的反作用,对方听了求情的话语后,不肯饶恕还好,万一当真开恩让他回去休息,那多半不是就此算了,而是记下来找机会算一算总账。

    池仪在廊下远远看了少府几眼,自去约束左右宫人,然后到寝殿处侍奉。

    此时温晏然刚刚苏醒,正在跟床榻依依不舍地进行最后的告别。

    池仪:“少府令在殿外请罪。”

    她心知天子必定清楚少府令的所为,以池仪的性格,换做之前,不一定会多言,但经过昨夜的事后,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从古至今,欺上瞒下的事情层出不穷,但有时并不是下属有意相欺,只是因为种种下意识的顾虑,最终选择了沉默不语,导致上位者无法获得最准确的讯息。

    池仪知道,天子其实基本没有怎么敲打过他们这群身侧近侍,但温晏然本身的存在,就足以让靠近这位天下至尊的人不断自省。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温晏然正在梳头, 听到此事也只是嗯了一声,并没给出进一步的指示。

    自己身边这些内官由于工作内容主要都围绕着她展开,所以行为脉络并不难把控, 不管是昨日池仪谨慎的沉默,还是今早少府诚惶诚恐的请罪,都是比较容易猜到的事情。

    最初在看见那本志怪类书籍的时候,温晏然就对少府那边准备的讨好手段大致有数, 后面也算是故意卖了点破绽给对方,以便向潜伏到建平内的奸佞预备份子提供一个合适的机会,可以向自己这个昏君靠拢。

    她觉得自己的计划还算合理,没想到最终居然折戟沉沙在了田东阳专业素养不够上头——温晏然每每思及此事, 都忍不住心生感慨, 对方一个靠骗取权贵信任来获取钱财权势的坏蛋,居然敢对宫中使者甩脸色, 显然是对昏君的忍耐能力跟自身的血条厚度都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判断。

    经过一天的自我调节, 温晏然已经接受了奸佞势力遭受打击的事实, 决定发掘出这件事情积极的一面。

    在她浅薄的历史知识中,奸臣这种生物从来只有除不干净的,还没有不够用的,面对这样一个大范围的群体,使用前当然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筛选。

    温晏然想,对田东阳的处置,也算是为所有潜在危险份子立一个标杆出来, 告诫天下所有怀抱着“皇帝得听我的”想法的坏蛋, 得抓紧时间尽快向“我什么都听皇帝的”坏蛋开始转型, 否则她可诛杀田东阳, 自然也可诛杀旁的奸佞。

    至于少府那边, 既然事情已经被定位成了一个错误,温晏然敢肯定,她要是表示无妨,少府那边绝对会顶着一脸“微臣明白了”的表情麻溜地跑去给先帝打工,而且身为天子,温晏然需要让旁人觉得她的行事有着一定的规范,既然如此,就需要就少府的问题给出所有人都觉得事情可以被揭过的惩处。

    宫人刚刚帮天子把头发束上,又有一名内官及时前来禀报——方才前朝那边就传来消息,当日遭到禁军破门拿人待遇的董氏一族今天少见地向天子上了一回书,不过不是指责禁军暴虐无礼,也不是哭诉自己委屈,而是董侯的姨母以长辈的名义,姿态严肃地请求朝廷收回家族爵位。

    池仪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顿时闪过一个念头——原来如此!

    以董侯请玄阳子进门的作风就可以看出来,对方是不太能稳得住的性格,再结合上董侯的年龄,想也知道,董氏在建州的风评之所以如此正常,多半是身边有说得上话的长辈加以约束。

    朝臣上书的时候,奏折将会被封装起来,一直送到禁中,由天子自行开启,如今温晏然折子还未到手,这件事情就开始在前朝那边大肆传播,显然是董氏自己主动宣扬的结果。

    这个结果自然也在温晏然预料当中。

    如果说昨日跟朝中重臣的角力结果,多少还跟事情的是非曲直有关的话,那么跟董氏的角力,就只跟双方的实力强弱有关。

    哪怕朝臣们一齐过来批评皇帝,也不代表他们时候会放过引发纷争的董氏一族。

    这世道的风气就是尽可能把天子的形象往圣明上靠拢,如果皇帝不圣明,肯定得找个合适的背锅对象,来承担一下蛊惑君王的责任。

    董氏也是官宦士族,当然明白那些跑去批评皇帝无德的大臣,在面对旁人时,反倒是死保建平内这个小天子的中坚力量,如果自家不主动的话,等朝廷那边讨论出了惩治的法子,基本就没有转圜的余地,倒不如先自行请罪,这样一来,天子或许会看在他们姿态足够谦卑的份上,稍加宽宥,哪怕不宽宥,至少也不能让天子心中不快。

    在近侍说话时,董氏的请罪折也紧跟着被送至西雍宫,温晏然打开扫了两眼,便又放了回去,笑了下:“暂且搁置罢。”

    池仪将奏折收好——爵位的保留与否对董氏这种官宦世家而言,也能称得上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天子来说,这甚至不是一个值得多加关注的问题。

    毕竟与今日要处置的其它事情相比,董氏的请罪只算一个小插曲。

    早朝一开始,太傅袁言时就率先上书,他一改往日温厚重德与人为善的姿态,以玄阳子一事为引,在奏折中严厉地申斥了百官,抨击了一下当世的浮躁之风,算是为之前的事件公开定下了一个罪责在大臣这一方的基调,最后自请去位,不再担任太傅一职。

    温晏然按照官场礼仪走了一番挽留的流程,才同意了袁言时的请求,将其降位为光禄大夫——其实以袁言时的资历,在他本人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类似的降职都是暂时性的,等过年改元的时候,肯定还会给人升回来。

    上一次季跃的事情,主要是禁军内乱,而且天子属于苦主,做到哪一步,朝臣们都难以置喙,但这一回温晏然本人依靠禁军的武力,在外朝态度强横地肆意妄为了一番,结果居然也是占尽了上风,让许多人在心中再次更新了对新君的评价。

    知人于任,察祸于微,锐意于事,当今天子虽然登基未久,已经显示出了令人心折的人君之姿。

    大臣们奏事不绝,本来待在殿中侍奉的池仪走出来,她看了下天色,派人去尚食那边传话,让他们今日多备一些膳食。

    北风其凉,冬雪霏霏。

    宫人们已经换了数次炭盆,但合庆殿这边却一点散会的意思都没有。

    炭火可以添加,内官可以轮班,但皇帝却没法脱岗摸鱼,御座上的温晏然调整了下坐姿,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之前那些同行们会选择在身前摆几架屏风来挡一挡脸,估计营造天威莫测的氛围感还在其次,主要是能趁着旁人看不见,站起来松散松散筋骨。

    御座下方,一位侍中正在回禀:“徐州皋宜郡,禹州襄青郡,皆派郡长史前来,请求朝廷帮忙赈灾,如今正在台中听候宣召。”

    ——在刺史的权力受限的情况下,郡守可以视作地方上的最高管理者,如今郡长史作为郡守的使者前来,建平这边自然也不敢轻忽。

    温晏然的视线在那位侍中身上停了一瞬,笑:“既然如此,就宣他们上殿。”

    御座上话音方落,作为奉使谒者的张络便直接跪下:“外吏上殿,请陛下设云屏。”

    温晏然轻轻颔首。

    大臣们也没有异议——在召见地方官员的情况下设置屏风,多少有点防备刺客的意思。

    借着屏风的遮挡,温晏然总算有机会活动下肩膀,同时回忆着这段时间学习到的知识点——地方向中枢请求赈灾,这件事乍听上去十分合理,但按照大周的习惯,地方各郡遇见类似的问题时,多会选择自行解决问题。

    如今这些郡守借着雪灾的问题向中枢请求援助,在不少心向中枢的朝臣看来,根本就是欺负天子年幼且登基未久。

    两位郡长史都是面皮白净身材颀长的年轻人,衣饰也颇为整洁,一上殿便大礼参拜,然后也不起身,其中襄青郡的长史保持着跪姿,沉默不言,而皋宜郡的长史则直起上半身,向前膝行两步,一边垂泪,一边汇报郡中的情状。

    按照周制,各个地方都设有粮仓,遇到灾年时,可以从中取出物资用来赈济,不过据这位长史所言,因为近些年年景都不好的缘故,粮仓内的储备已经彻底消耗殆尽。

    皋宜郡长史呜咽道:“……郡中粮草已告罄,实在是无以为继,邻郡不肯支借,上峰亦不肯担责,太守实在无法可想,方才派微臣入京。”

    大臣们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这位郡长史的目的。除了各地的地方粮仓外,建平这边还有太仓,以及直属于州部的州仓,对方的意思,显然是想调用州仓的钱粮,但刺史拒了皋宜郡守强求调粮的文书,这才不得不上京求助。

    这个年轻人一边说,一边历数灾民的惨状:“……诸公明鉴,皋宜郡天寒地冻,大雪压塌房屋,百姓缺衣少食,实在是到了饥者盈路,饿殍相枕的地步!”

    温晏然斜身靠在软垫上,她微微垂首,隔着屏风注视跪在地上的两个郡长史,并不言语。

    不用天子示意,一位内官就靠近御座,递了张写了皋宜,襄青两郡太守履历的条陈上来。

    温晏然扫了一眼,微微扬眉——这两地的郡守在出身上颇有相似之处,虽然族中长辈也有读书做官的,不过都是地方小吏,这种家世搁在同等级的官员里面,处于绝对的底层,按照常理,他们能成为一任县官,都算是祖坟冒青烟级别的好事。

    如今却能双双成为郡守,显然是有贵人扶持。

    条陈中写道,这两位郡守分别受过褚氏跟崔氏的举荐,才能稳步升迁,他们所在的地方也是士族与豪强盘踞之地,要不是有崔褚两家暗中撑腰,估计刚到任就得因为种种原因或调任或免职或身死,遑论做出一番政绩。

    这样的职场人脉关联,等于是把泉陵侯一党的身份给写明在了脑门上。

    温晏然一面看条陈,一面听着那个郡长史讲述——对方口才委实出色,纵然许多朝臣都知道对方是泉陵侯一派,心中已经存了成见,听到此处也不禁有些动摇。

    赈灾跟民生息息相关,当然归于户部管辖,卢沅光一直认真听着,她早在听见两地郡守进京时便隐约明白,此前天子为什么格外关心地方上的雪灾问题。

    传言中那位泉陵侯是个善于因势借力之人,今年雪灾严重,对方自然会趁机做些文章。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等那位郡长史说完后, 卢沅光主动出列,先向天子躬身行了半礼,才道:“据臣所知, 皋宜郡位于徐州以南, 约有人口十七万,郡中多良田, 亩产约两石……”她回忆着此前整理的文书上的相关内容, 将皋宜郡的情况向其他朝臣细细说明, 末了又补充了一句,“况且此地郡守前年曾征发过徭役,使人开荒田、兴修水利, 而且去年跟今年的雪灾, 都集中在农闲时节, 既然春种秋收都不曾误, 纵然有灾,又何至于饥者盈路, 饿殍相枕?”

    听着卢沅光的话, 皋宜郡长史的面色慢慢难看起来。

    其他朝臣也逐渐醒悟, 方才那年轻人言辞虽然恳切, 但多是泛泛之谈,等卢沅光把数据切实地列出来后, 便显得格外站不住脚。

    王齐师笑:“卢侍郎果然博闻强识。”

    卢沅光微微欠身, 表示不敢当。

    她也是世家出身,此前多少有点不擅实务的毛病,原本就算能想到这些事, 思路也不至于那么清晰, 今天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出色, 主要还是受天子的影响。

    温晏然喜欢把不同年份的数据列出来对比了看,还常常提问,卢沅光一开始也不是都能答上来,幸好天子宽宏,没有因为她业务水平不够就加以责备。

    在卢沅光看来,与之前御前奏对的难度相比,今天那位郡长史的口才其实也就一般……

    皋宜郡的郡长史自然发现事情不妙,却还是没有改变口风,硬着头皮道:“世情复杂,令君不可只看纸面数字。”

    温晏然隔着屏风笑了下,觉得这倒算是一句真话,只是不太适合放在现在这种场合。

    卢沅光一甩袖子:“不以历年奏报为准,难道仅以你二人口中所言为准么?”

    皋宜郡的郡长史直起上身,昂然道:“令君若是不信,可请人卜之!”

    “……”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跟适应,温晏然已经不是刚来那会的两眼一抹黑状态,她知道对方提议用占卜来得出结果,不是小看朝中大臣的智力水平,而是因为这的的确确就是当前时代用来确定事情真相的常用手段。

    换在旁的时候,朝臣们不会多想,不过昨天才因为玄阳子的事情遭遇了天子的教育,今天一早又迎来了袁前太傅的批评,很难不因此发散思维。

    卢沅光也是蹙起了眉,冷冷地盯着那位郡长史,片刻后道:“足下所说的请人卜之,莫非是打算请国师为卜么?”

    皋宜郡长史:“天下皆知,若非国之重事,不可请卜于天桴宫,想来京中能人众多,不若择一贤者问卜。”

    卢沅光听到此处,心中更是明白,倘若事情真的发展到靠求神问卜来判断结果的地步,而那位玄阳子又还活着的话,那多半得被推荐上来帮忙占上一卦。

    “既然足下言之凿凿,那敢问皋宜郡中,共有多少灾民?”

    皋宜郡长史:“流离失所者,越有两万余。”

    屏风后的温晏然单手支颐。

    皋宜郡十七万人口,两万余灾民,单从数字上看已经很多,而且这个时代的人聚族而居,族群人数越多,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按照那郡长史的说法,假若有两万人流离失所的话,等于说大部分家境贫寒的小户人家都没能抗住此次灾难。

    卢沅光:“那今年秋收几何,赈灾支出几何?”

    说到这里,那位皋宜郡长史已经有些答不上来,只勉强说了两个数字。

    郡长史记不清楚,但卢沅光却记得很明白,她朗声道:“据你所言,皋宜郡今年秋收情状反而较往年为佳,纵使赈灾有所耗费,又如何会导致两万流民?”

    郡长史张口数次,却都没能发出声音。

    卢沅光向前躬身:“此人所言大有不尽不实之处,还望陛下明鉴。”

    皋宜郡长史面色一片灰败,在他身后,襄青郡长史索性用衣袖遮住头脸,身体微微颤抖,一副无颜见人的模样。

    就在此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御史大夫贺停云忽然快步上前,一把拉开对方的手臂,让所有朝臣看清此人现在的模样。

    视野被屏风打了物理马赛克的温晏然将目光投向身侧内官,后者也十分机灵地把殿中的情况小声告知给了天子。

    相比于一直侃侃而谈的皋宜郡长史,被大部分人当做背景板直接忽略掉的襄青郡长史,那张嘴其实也没闲着,他趁着同伴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的时候,悄悄将郡中的文书取出,撕碎了吞入腹中,用实际行动提醒了温晏然,现在约莫已经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

    贺停云:“按周律,伪写文书者,当罚为官隶。”又道,“此人于殿上公然损毁文书,当加重一等。”

    襄青郡长史先俯身一拜,然后才勉强道:“文,文书乃下臣所毁,一应处罚,下臣自受之,只望诸位令君莫要因此牵连太守。”

    王齐师拂袖:“做属吏的行径狂悖,自然是上官的过失,况且你将文书吞入腹中,旁人便不晓得你来京究竟所为何事么?”向前一礼,道,“陛下明鉴,襄青、皋宜两郡太守失德,臣请奏,派御史征诣二者刑部。”

    征诣刑部,就是将人拿入狱中审问的意思。

    王齐师是侍郎,职位清贵,平素也有人望,他一说话,许多朝臣都纷纷开口附议。

    大臣们看着面前的云母屏风,等待皇帝给出最终裁决,过了一会,后面才有声音传出来——

    “此二人御前无礼,压入幽台待审,至于皋宜、襄青两郡之事,等午后再议。”

    朝臣们在合庆殿中坐了一上午,骨头酸痛的大有人在,恨不得立刻就能下班,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因为精神短缺,早就有些昏昏欲睡,王齐师关注了下同僚的情况,虽然有些遗憾于没能立刻将对这两位郡长史的惩罚措施定下,但也只能耐着性子先去解决午饭问题。

    就在朝臣们还在成群结队地往部台走的时候,温晏然已经返回了西雍宫,她一面更衣,一面让内官逐字逐句读着唯一被保存下来的那份来自皋宜郡的文书。

    今天的天气虽然与往常一样冷,但雪倒不是很大。

    温晏然在合庆殿坐了一上午班,不大想挪动,贴心的内官直接把食案抬到天子的寝宫中,池仪看着着这会已经快到午睡的时辰,估计皇帝吃不下太多东西,便帮着布了一碟子鸡汤炖过的小青菜。

    ——在这个大棚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年代,大冬天的吃一点新鲜的绿色蔬菜,不但不是苛待,反倒是富贵人家才能有的待遇。

    温晏然吃了一点青菜,又喝了两口肉羹,便令内官把食案撤下,漱了漱口,忽然道:“少府还在外头跪着么?”

    池仪:“是。”

    温晏然颔首,笑:“今天肉羹不错,给少府也盛一碗,让他去侧殿候着。”又让其他宫人尽数退下,只留池仪在殿中侍奉。

    池仪走到天子背后,轻手轻脚地帮温晏然把发髻拆开,服侍对方躺下,然后把床榻前的纱帐放下。

    帐内没有声音传出,但池仪却直觉认为,天子现在并未睡着。

    温晏然道:“阿仪,你把皋宜郡那份文书拿过来。”

    池仪依言行事,又道:“陛下现在便要看么?”

    温晏然枕着自己的右臂,向着纱帐外的人轻声道:“这份文书上说,皋宜郡流民太多,若再不开州仓赈济,恐怕会引得地方动荡。”

    池仪心知,天子只是用叙述的方式来梳理事情逻辑,并非当真要与旁人对话,当下捧着文书,安静侍立。

    温晏然毕竟不是真的十三岁孩童,而是一个有着充分加班经验的成年人,她一面思忖,一面道:“此事要么为真,要么为假。”

    池仪记得,今日户部侍郎卢沅光已经批驳过皋宜郡文书上的内容荒诞不经,天子却为何提出了两种假设?

    她心跳忽然加快了一拍,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极其模糊的念头……

    温晏然看着帐顶,笑道:“泉陵侯素有贤德之名,她如今虽然滞留于外,却也在建平中待过相当一段时间,必定了解朝中公卿的能为。

    “今日卢卿说的不错,从秋收情景来看,皋宜郡那边的灾情不至于严重到有两万流民的地步,但凡户部官吏肯下功夫细细查验,那郡长史的谎话就瞒不过去,唯一的胜机只在那位玄阳上师身上,倘若对方顺利以当世神仙的身份入朝,朕又请他为卜,才会许他们调用两州的钱粮。

    “泉陵侯与朕这一局,若是她胜,自然能从容夺取得徐州跟禹州的州仓,借两州粮草起事。但若是失败了,皋宜与襄青郡岂不尽入朕釜中?”

    在温晏然继承皇位之后,天下君臣名分已定,纵然许多地方官吏心中原先更偏向于泉陵侯,现在也会逐渐倒向建平这边。

    温晏然的声音很轻,仿佛是一缕将要散去的薄雾:“这两地都是她嫡系人脉所在之处,如今将之拱手相让,又是所为何来?”

    池仪屏息凝气,一动不动的立在帐外,目光忍不住落在文书中的字句上。

    温晏然不紧不慢道:“如果玄阳子的事情也算一局的话,那么这便是朕与泉陵侯对弈的第二局了,上一局姑且算是朕小胜一筹,但如是朕因此小觑泉陵侯,以为她的能耐不过尔尔,便是给了她可乘之机。

    “泉陵侯有贤德之名,有世家追随,又愿意从寒门中拔擢人才,她名声如此之好,想来拔擢出的人才,也多有才德双全之士。”

    纱帐外的池仪听见天子笑了一声,然后慢悠悠道:“不过一位才德双全之人,当真会因为私人恩情就替温谨明效力奔走,谋夺州仓管控之权么?就算这些人人品受不住考验,也不至于觉得能用一些拙劣的谎话骗取州仓的调用权。”

    “……”

    池仪听见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

    倘若如天子所言,皋宜郡跟襄青郡的郡守虽然受过泉陵侯恩惠,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被视作其人一党,却没有做出过真正的谋逆之举,那整个事件,又该如何看待?

    温晏然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缓缓道:“皋宜郡守与襄青郡守之所以能镇压住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也多赖崔褚两家的扶持之力,特别是崔氏,更是从立朝初始便延绵至今的世家大族。

    “大周立国至今,民力凋敝,倘若崔氏因为泉陵侯的缘故,不肯继续扶持这两位郡守,或者这两位郡守眼见忠义无法两全,索性放任自流,皋宜襄青两地积攒多年的矛盾一朝爆发,也不是不可能出现数万流民。”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温晏然还有一句未曾言明的话——或许在那位泉陵侯的计划中, 襄青跟皋宜两郡的郡守,本来就是提拔上来整饬地方秩序,等目的达成后再甩出来让豪强泄愤的马前卒而已, 如果让温晏然判断的话,她会认为两位郡守还是心向中枢的多, 毕竟在泉陵侯安排的计划中,这两人多半会被征诣到建平, 遭到中枢这边非常冷酷无情的对待,而两人留下的权力真空会先由郡丞填上, 而温谨明之所以那么做, 肯定是认为在郡守缺失的情况下, 郡中大小事务由本地人负责的情况下, 自己的行动会更方便。

    遇到灾难时,不止官府会赈济灾民, 一些强势的管理者, 也会勒令当地的大户出钱出人, 本来崔氏一直都有表现出对两位郡守的强力支持, 那些大户自然不敢反抗,但如今两位郡守与士族间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当地的豪强大户当然也会有所行动。

    温晏然笑了一声,慢悠悠道:“倘若文书上的内容为真,建平这边却误判为伪,并且派人将两郡郡守捉拿入京, 之后情状怕是不难想象。”

    地方上明明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流民, 天子却因为忌惮泉陵侯, 非但不肯出钱粮赈灾, 反倒将一直在苦苦维系秩序的两郡郡守捉拿入京, 如此一来,地方与中枢之间的关系必定更加疏远,而本就被先帝折腾的苦不堪言的黎民,也会更加怨恨建平。

    温晏然此刻尚能言笑自若,侍立于帐外的池仪整颗心却如坠冰窟。

    身为天子身侧近侍,池仪并不愚蠢,当然能听得出整个计划的险恶之处。

    倘若方才的假设是真的,之前的玄阳上师不过是一个用来降低温谨明在建平中人心中评价的棋子而已,只要他们被误导成功,那天子就成了为一己私利不顾民生的昏君,所有拥护新帝的重臣的名声也得跟着遭受打击,至于地方上的混乱,虽然会动摇大周的统治根基,却也给了温谨明浑水摸鱼的机会。

    生物钟的力量是强大的,温晏然慢慢合上眼,声音里也带了明显的睡意:“泉陵侯这是想以小负,换大胜……”

    帐中的说话声慢慢变低,呼吸声也变得轻而均匀,天子已经睡了过去,帐外的池仪仍旧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很久之后,才发现自己捧着文书的手变得无比僵硬酸痛。

    *

    相比于近臣波动剧烈的心绪,温晏然的心态倒一直十分平稳,在一觉醒来后还去膳房那传了些点心过来做加餐。

    温晏然披着外袍坐在木榻上,让宫人给自己梳发,看池仪面色有点不大好,笑道:“你先去歇一歇罢,让阿络进来侍奉。”顿了下,又对另一名女官道,“去取一盒安神的香来给池左丞,再宣卢卿过来。”

    她显然不会睡不好——眼前的局面看似险恶,实则主动权全在自己手上,在这局棋中当真要有一个人辗转反侧的话,那也是迟迟不敢进京的温四。

    卢沅光是女子,加上天子现在又没有内眷,直接被召到了寝宫这边,她原本准备做一个不随意张望的恪守礼节型臣子,结果却正好碰见了在自家卧房中烧烤取乐的皇帝。

    “……”

    要换了别人家里,小孩子这么做显然容易遭到来自家人的斥责,不过现在把火炉搁在房间里的是温晏然本人,别说她是在床边烧烤,就算在床上烧烤,卢沅光都只能假装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活动。

    温晏然正在烤被切开的林檎——这是一种长得有些像苹果,但体型比苹果小的果实,在宫中主要是充当熏衣裳的香料。

    在卢沅光到来之前,温晏然的烧烤活动显然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连殿内的帐幔上都沾染了一些林檎汁水蒸腾时那种酸甜的果香气。

    温晏然看见卢沅光过来,把铁签放下,又给对方赐了座。

    卢沅光行完礼后,大部分宫人都步履轻盈地退出寝殿,并从外面合上殿门,只有张络等寥寥数人留在原地。

    看见这一幕,她心中泛起一种不太安定的感觉。

    宫人把被天子烤至半熟但明显已经不具有食用价值的果子给撤了下去,温晏然伸手烤了烤火,向来人笑道:“叫卢卿过来,是跟你商议一下皋宜跟襄青的问题。”

    张络走近,将之前那封来自皋宜郡的文书呈给卢沅光。

    温晏然倚靠在凭几上,不紧不慢道:“卢卿总管户部,依你看,那文书上写的事情,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殿内寂静无声,温晏然没有催促对方尽快给出答复,反而闭上眼,一副小憩模样。

    卢沅光在原地站立良久,她听见皇帝的问题,先是不解,然后是困惑,接着又觉得或许天子是想借此来布置些什么,过了好一会,脑海中仿佛有惊雷闪过,某种令她难以接受的答案浮现于眼前,一种寒恻恻的冷意随之从心底蔓延上来——殿内分明温暖如春,她却已经脸色煞白,满身是汗。

    早在朝议之时,她尚且满腔跃跃欲试,觉得自己多半能凭借驳斥两地郡长史的功劳,在改元的时候顺利成为户部尚书,此后前途一片光明,如今才意识到,只要文书上的内容有三成为真,她便算是贻误赈灾时机的罪魁祸首,等事情发作后,不但身死家败,只怕还要遗臭于史书!

    卢沅光再不敢安坐,当下站起身,向着天子恭恭敬敬地大礼参拜,以额触地:“多谢陛下!”

    她本来就十分服气天子的能为,如今这种服气里,还夹杂了深深的感激之意。

    ——如今天子已经不止是保全了她个人的清誉前途,还保全了她的家族,事已至此,实在是肝脑涂地都不足以报答,说句难听的话,哪怕天子忽然间倒行逆施,成为一代暴君,那跟着殉国的大臣里头,都得有她卢沅光一个。

    温晏然睁开眼,微微颔首。

    既然连卢沅光都认为文书上的内容有为真的可能,更加不能不把这种可能纳入考虑。

    卢沅光虽然被赐了座,却不敢坐——在另一种结果被皇帝点明后,她现在算是一只脚站在了被免官的危险线上,旁人还可以悬崖勒马,但卢沅光今天已经公开驳斥文书为伪,无论如何也脱不得干系。

    温晏然看她一眼,笑:“若是泉陵侯有心误导,文书上的内容怕也并非全真,而两郡长史无状,更是众目睽睽之事。”

    卢沅光摘下头上官帽,跪地请罪:“全是微臣无能。”

    温晏然伸手虚扶了对方一把,作为一个以败完家业为己任的未来昏君,显然不会在意下属拥有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能力,反而出言宽慰:“今日之所以唯有卢卿陷于险地,是因为只有卢卿出言与之相持——一个人若是什么都不做,旁人当然不容易捉住他的痛处,可天下之所以衰败至此,大半倒可算是彼辈之功,越是勤恳做事的人,反而越容易被捉住把柄。”

    卢沅光垂下头,要不是天子已经将她扶起,恨不得再拜上一拜。

    对常人来说,恩德威能只要具备其中一点,便可以御人,难得的是当今天子居然样样俱全,卢沅光本不理解长兴之乱后,继位的为何是皇九女,现在想来,今上简直是天生的君王,这皇位本就该由她来坐。

    温晏然缓缓道:“朝中公卿皆认为两郡长史有过,朕也不好拂了众意……”微微一顿,又笑了一下,“既然长史不好,皋宜跟襄青又情况危急,朕便帮换两个靠得住的长史过去。”

    卢沅光心中一动,当下应声称是。

    说是换长史,但换的肯定不止是长史,还会有随从属吏,天子提前告知她,是让她做好准备,从户部挑几个可信且能办事的人。

    ——天子担心流民过多,同样担心被泉陵侯那一伙人名正言顺地夺得了州仓,干脆从中枢派人过去,半是襄助,半是挟制。

    温晏然思忖道:“地方法制荒驰,多有隐田隐户,就算郡仓无粮,当地豪强家中也不会没有积蓄。”

    卢沅光理解了皇帝言下之意——对方显然不打算从州仓调粮,也不会对地方灾情视若无睹,而是打算从中枢派人马过去,勒令当地大户救灾,而那些地方豪强之所以如此富裕,也是因为钻了国家法规的空子,所以地方官员在遇见问题时,选择从这些人身上挤一些油水出来,是一件从道德跟法律上都很能说得过去的事情。

    温晏然笑了下:“事能至此,还是朕威德不够。”

    卢沅光低头——那些大户或许只是想待价而沽,但在天子心里,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因为天子已经登基,天下君臣名分早正!

    温晏然忽然轻声自语了一句:“罗统领已经就任了好些日子,郭卿也该到前营那边了罢?”

    她说的罗统领,是王齐师举荐的新任的禁军中卫统领罗越,而那位郭卿,是跟罗越一块被提名的郭兴道,被安排到了前营那边做。

    卢沅光想,天子这么说,大约已经把流民反叛的可能性纳入了考虑。

    温晏然又看向面前的年轻朝臣,笑:“两郡长史如今都在斜狱那边,宫中内官不解细务,卢卿在户部多年,可否帮朕去问一问当地详情?”

    卢沅光立即起身,向天子深施一礼,应下了这个差事——去斜狱讯问犯人绝不是户部侍郎的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像她这样标准士族出身,年纪轻轻且前途大好的官吏员,绝不可能愿意沾染这些内官的事务,但在今日之后,就算温晏然派她去把先帝的坟刨了,卢沅光也不会有二话。

    等人告退之后,温晏然才向左右近侍道:“少府令家中有几个孩子?”

    张络那张憨厚的圆脸上似乎永远不会出现任何负面的情绪,笑呵呵道:“少府籍贯就在建州,自己没有子嗣,从族中过继了一儿一女至膝下,长女年二十一,长子年十四,尚未束发,如今都在乡下读书。”

    温晏然微微颔首。

    作为皇帝近侍,张络自然知道天子想问的是什么,而温晏然也知道对方回答的是什么——少府令家里孩子的数量跟年纪只是基本讯息,整句话的重点反而在最后一句,在乡下读书,那就是都未出仕的意思。

    少府令虽然分属内官,但也是三品大员,想染手一些清贵要紧的官职有难度,但为家中小辈谋个出身绝对不难,想来对方会安排孩子在乡下读书,或许是因为子女才能不足,必须藏拙,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长兴末年朝局混乱,连许多士族重臣都人头落地,遑论缺乏根基的内官,侯锁怕殃及家人,才将孩子们远远送走。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温晏然:“叫少府进来。”

    少府令明明在外头生生捱了半天冻, 两条腿都跪得有离家出走的趋向,然而到进殿面圣的时候,除了面色有些苍白外, 反而不敢显出丝毫狼狈来。

    他换过了袍子,又把身上的雪水擦干,尽一切可能避免皇帝觉得自己有心卖惨。

    温晏然语气并不严峻,反而带着温和的笑意:“少府用过饭了么?”

    少府令侯锁颤巍巍地回禀道:“方才已愧领了陛下赐下的羹汤。”

    温晏然颔首, 与对方说了两句闲话, 忽然笑道:“快过年了,少府纵然用心公事,也叫家里人过来聚一聚。”扫一眼侯锁,“况且令爱跟令郎都读书多年, 该谋个出身。”

    少府令听到此言, 心中惊骇之意远大于喜悦,当今天子素来赏罚有度, 自己事情做得不好,还能活命就算对方宽仁,又怎么会因此加恩于子女?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种安排并不轻松,反倒藏有一定的危险。

    温晏然想了想,安排道:“令郎年纪尚小, 可以去太学中深造,交一交朋友,至于令爱么,不若先去地方上磨砺一些时日,等做出成绩后再回建平任职。”

    少府心中一动, 结合今□□议中的内容, 顿时明白了话中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再度俯身一拜,哑着嗓子道:“微臣,多谢陛下。”

    他方才有那么一瞬间,十分想要装一下傻,假装自己不知天子话里的“地方”指的是何处,借此表示自己早已昏聩老朽,耳目不明,没能从下属那里获得跟朝议有关的消息……然而等到了该做反应的时候,却无论如何不敢诓骗,老老实实地表示自己领会了天子的意图。

    内官子女,一方面自家富贵全系于皇帝身上,需要为天子节制官员,另一方面因为自身才德不足,倘若事情办得不好,又很容易被当做罪魁祸首。

    相比于先帝的喜怒不定,当今这位皇帝似乎温和的多,在宫人中向有宽仁之名,然而董氏是侯爵,说破门便破门,破门后还要自行上书请罪;那位赫赫有名,与贵胄交游,甚至少府令自己都在思考要不要提前讨好对方一番,以便借此邀宠的那位玄阳上师,如今身上的血差不多都流干了,用自己的性命让所有人都看见轻慢天子的下场;至于季氏一族,其先祖也是配享太庙的功臣,此时除了几个小孩子外全族尽覆,家产也被籍没;昔年的七皇子更是有世家支持的先帝亲子,在温晏然继位当日就被斩了立威……

    若非季节不对,这些人的坟上都该长草了。

    天子今年不过十三岁,身量并不高大,如今又坐在木榻上,然而少府令明明身高八尺有余,伏在地面上时,依旧只能看见对方玄色的衣裳下摆。

    西雍宫中温暖如春,少府令在俯身下拜的那一刻,却觉得自己仿佛又跪在了外头的雪地之中。

    温晏然瞥他一眼,微笑:“侯卿是宫中旧人,还望勿负朕意。”

    *

    虽然大周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作为皇帝,温晏然总算能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在需要讨论问题的时候,能够直接把与会人员召到自己面前,很有点居家办公的自由职业者的意思在里头。

    被点名的人并没有因为突发加班心生抱怨,毕竟对大部分朝臣来说,能够进西雍宫议事,就代表着一种身份上的认可。

    张络亲自为袁言时这位辅助大臣引路,全程异常恭敬小心,做足礼数——对方虽然在职位上被降低成了光禄大夫,但自身的政治资产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的损伤,依旧被视为百官之首。

    屋外的天气滴水成冰,檐下的铁马被冻在了冰棱里头,无法发出丝毫声响。

    今日的天子十分罕见地穿了身浅色的家常衣裳,神色与往常并无二致,等人都到了后,她点了卢沅光出来替自己说明之前的猜测,卢沅光也没辜负皇帝给的机会,抓紧时间重新梳理了一遍资料,表示文书上那些被认为是虚言哄骗的事件,在地方大族有意推波助澜的情况下,确实可能发生。

    西雍宫前殿内的朝臣们一时间面面相觑。

    他们都是至少历经了两朝的朝中重臣,在说得如此明白的情况下,不至于体会不到泉陵侯一党在图谋些什么,只是这件事情纵然被提前识破了,也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皋宜跟襄青两郡的情况,证明了中枢在地方上统治力的缺失。

    而且考虑到先帝的工作能力,这很可能不是个例。

    朝臣议论了一番,最后还是以天子的意思为主,准备派两位新长史以及随从属吏过去控制局势,又商议了一番面对地方上各类问题时的处置措施。

    按照温晏然的意思,少府令之女可以充当属吏,两位长史则从卢氏、宋氏、袁氏、郑氏等大族中选取,这些出身士族的年轻人,一旦当官,过去的不止是他们自己,族中必定还会派奴仆部曲相随,整体武德十分充沛。

    温晏然目前除了评论区里剧透的关键内容外,对大周年轻一代的俊才实在很缺乏了解,就令大臣们各自上书举荐。

    等此次政议到了尾声的时候,袁言时恰时咳了一声,向其他人道:“事关重大,还望诸位谨守秘密,纵然亲近如父母夫妻子女,亦不可言。”

    朝臣们闻言,皆俯首称是。

    袁言时看见这一幕,心中浮现出一种复杂的感受,他现在依旧具有辅政大臣的威望与能为,但情况已经从自己领着百官在辅佐皇帝,变成天子亲自统领群臣。

    所谓君王威信,便是这么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袁言时甚至都说不清,局势如何便到了现在这一步。

    毕竟天子才登基多久!

    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跟卢沅光依稀相仿的念头——这皇位,天生就该归于温晏然。

    *

    温晏然没有拉着下属浪费时间的习惯,事情议论完后就干脆地派内官送大臣或出宫或返回部台,她自己直接去寝宫更衣,同时吩咐左右:“申中宣钟统领,酉初宣罗统领。”

    池仪等人一一记下——这个点召人过来,按天子的意思,显然是要留两人用饭。

    温晏然除去外袍后坐在木榻上,身侧宫人替她换上更加舒适的寝鞋。

    如今普通的鞋履多以布,草,麻为原料,稍微昂贵一些的,也有用动物毛皮或者丝帛制作的,还有适合下雨天穿着的木屐等等。

    至于王孙贵胄之家则与外界更不相同,据说悼帝跟厉帝都曾给心爱的宫人内眷赐过玉石鞋,朝臣们讲史的时候还提及过此事,当然他们的意思主要是借此委婉地批评了一下那两位皇帝奢侈的生活,顺便劝诫当今天子,不过温晏然想象了一下玉鞋的硬度跟走起路来的感受,觉得当皇帝宠妃还真挺考验自身防御属性的……

    ——这些要么珍贵要么寻常的器物显然并不符合作为穿越者的温晏然的喜好,她曾把少府的官员召了过来,简单描述了现代拖鞋的样子,让对方制作了一批寝鞋,为了让天子满意,少府中人奉上了许多款式不同的样品,在发现温晏然果不其然地选择了其中没有添加珠玉作为饰品的那一批后,又坚定了心中“当今天子是个少见的明君”的看法。

    换了身松散些衣物的温晏然靠在凭几上,问池仪:“那罗统领就任后,你们觉得他如何?”

    池仪回答得很快:“据说其人十分恪尽职守,处事严明。”

    温晏然看了池仪一眼。

    作为内官,池仪现在主要人脉都在宫中,而且她行事一向缜密有度,天子不发话,不会轻易把手往禁军内部伸。

    但她既然说对方恪尽职守处事严明,那就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使得罗越能匹配得上这个评价。

    与禁军内卫主要负责皇帝本人极其眷属的安危不同,中卫的职责中,更多的是监管皇城内外通行问题,当然历代皇帝为了更好地掌控这些身侧的将士,两卫之间的责权也存在不少交错之处。

    温晏然想,内官常出宫采买物品,大约也就是在这个关卡上,跟中卫禁军产生了一些关联。

    而池仪方才那样说,很可能是罗越拿了几个夹带私物或者误了出入时刻的小内官来立威。

    新官上任,行事严峻一些也是常事,温晏然并不放在心上,了解后拿了些奏疏靠在窗边细看,一直到申时,听见钟知微过来才起身。

    温晏然定期召对方前来西雍宫,除了培养心腹外,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她还跟钟知微约好了等入春后,让对方教自己骑马。

    因为天气寒冷,加上殿内空间广阔,温晏然把锻炼场地改做了室内,她一面活动筋骨,一面与钟知微闲谈,问了一句:“钟卿与罗统领相处得和睦么?”

    钟知微想了一想,老实道:“罗统领到任以来,御下有德,两卫之间也相处得颇为和睦,还有不少内卫向臣请示,想要调入中卫。”

    温晏然点点头,微笑:“如此说来,罗卿不愧是王侍郎所举荐的忠直之士。”

    天子说话的声音语气与平时并无二致,池仪心中却是一动。

    以她对皇帝的了解,对方今日召见罗越,或许考虑到三卫统领中唯独此人没有立过功勋,有点想询问下对方,该举荐何人前往皋宜或者襄青,让他混一个举荐之功,这样一来,前往地方的队伍中就囊括了士族,内官,禁军三方面的势力,其中最受嫌忌的内官因为少府令刚刚做错了事的缘故,必定不敢气高,如此安排,三方反倒能相处和睦。

    但在方才的一瞬间,作为满分型揣度上意选手,池仪直觉认为,天子的想法产生了微妙的偏移。

    第30章 第三十章

    酉初, 罗越按时来到西雍宫,他身材高大,皮肤比建平的士人更黑一些,脸上还长着一把浓密的大胡子, 先在内官的引导下恭恭敬敬地拜过了天子, 才跟钟知微一样被赐座于殿内,留在西雍宫一道用晚膳。

    温晏然笑道:“罗卿初来乍到, 可还适应京中生活?”

    罗越垂首:“京中繁华, 微臣一介边鄙之辈, 实在诚惶诚恐。”

    温晏然点点头,因为之前调他入京到的理由跟禁军纪律荒驰有关,就问了几句如何管理兵将的问题。

    罗越回答得很含蓄:“禁军确有弊病, 微臣愿为陛下整肃。”

    不愿意在领导面前说下属跟同僚的坏话也是常事,温晏然喊人过来, 也不只是为了跟对方谈工作,略微勉励了几句后,就转而聊起了边郡生活,按照当前时代的风气, 士大夫多嫌弃边地粗鄙,但天子却反倒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罗越:“边地不比建平,十分苦寒。”

    “……”

    张络看着言简意赅到基本等于在说废话的罗越, 深深怀疑他们大周禁军中的武将是不是都特别不善言辞……

    温晏然看了对方一眼,微笑:“罗卿来自北地,冬日自然比建州更冷一些,不知边地下雪时, 当地百姓如何应对?”

    罗越垂下头——御前奏对确实是一件挺考验大臣心理素质的行为, 他说话时的流畅度还不如第一次见温晏然的钟知微:“每到冬日, 大族中人尚可彼此扶助,小族子女往往无依,每年冬季都有冻饿而死之人。”

    温晏然微微颔首:“朕听说边地不比中原安宁,常有异族犯边之事,罗卿以前在边营中为将,可曾与之交战?”

    罗越:“昔日也曾随同僚与之交手数次。”

    温晏然靠在凭几上,笑:“罗卿为朕整肃禁军,是有治兵之能,曾与边人作战,是有带兵之能——那也不知朕何时可以一观卿家之能?”

    罗越离席而拜:“待臣整肃禁军之后,陛下可慢慢观之。”

    温晏然的目光停在对方身上,片刻后道:“那朕便拭目以待。”

    因为温晏然今天还是第一次召见罗越,等人离开时,顺便赐了对方一些炭火皮裘口脂面药等过冬之物。在这个时代,口脂面药的主要作用不是美容,而是为了防止人的皮肤在冬季因为气候的原因干裂流血。

    *

    作为天子,温晏然确定工作的大方向后,具体细务都有朝臣负责,户部那边在决定派人前往两郡后,十分迅速地动员了起来。

    郡长史根据所在地不同,具体品级在七品到六品间浮动,算是一个比较正式的中层官职,一般会由郡守自己挑选,温晏然直接替两郡挑长史的行为之所以能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支持,大半原因还在那天的朝会的矛盾上头。

    此前袁言时就曾把朝中的缺员的要职拟出来呈给天子,温晏然斟酌至今,也才补上了六成,其中还有一大半属于“暂领”,为了让皇帝更加充分地了解朝廷内外的俊才,大臣们该上书的上书,该举荐的举荐,池张两人也一直在网罗各处消息,温晏然本人还时不时会往天桴宫那边跑一趟,跟自己那位远方堂兄聊聊家常。

    清甜的气息在殿中弥漫。

    西雍宫的近侍都知道,比起一些名贵的香料,天子更喜欢新鲜水果的香气,池仪亲自捧了一盘林檎放在炭炉边,然后倒了一杯热茶奉上。

    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温晏然索性以昏君的标准自我要求,窝在寝殿中谁也不见,让左右近侍把文书条陈等物从充当书房的侧殿那边搬了过来,又在床榻上放了一张矮脚的木案,直接在床上批阅。

    ——倘若这个时候温晏然注意了解身侧近侍的心理活动的话,就会意识到,池仪等人不是觉得天子连批奏折的时候都赖在床上,而是深刻钦佩陛下在床上的时候都不忘批奏折的勤政精神……

    天子的床榻下方摆着两只木筐,里面放的满满的全都是荐表,一只筐里放看过的,一只筐里放没看过的——哪怕是一个有着充足加班经验的社畜,温晏然在第一次看见荐表数量的时候都差点没能做好身为皇帝的表情管理,也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同行会把权力下放给自己的配偶或者近侍,大约不是权力欲不够强,而是精力实在跟不上,作为天子需要处理的奏疏数量足够把当事人内心“天下权利尽在朕手”的澎湃热情给迅速熄灭成“这工作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的哀叹。

    除了地上的那些,温晏然的木案上也放了一摞被挑拣出来的荐表,如无意外,这些人不久后都会在朝廷中获得一个职位。

    至于派往皋宜跟襄青两郡的郡长史,温晏然现在也已经选好了,其中去皋宜的长史出自郑氏,去襄青的是袁太傅的某位门生。

    这两位长史的家世都不错,而且他们上任的时候,不止可以带着家中的健仆跟护卫,温晏然这边也准备拨一个曲的禁军护送两人上任。

    一个曲包括两个屯,每个屯的兵力大约有五百人,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既然来自建平,所配置的铠甲兵械都是最顶尖的,除此之外,这一千人都是骑兵,具有较强的机动性。

    除了钟知微手下一名校尉外,温晏然没有让任何一个禁军的原始人员去带领这支队伍,而是从世家跟宗室中挑了几个年轻人出来。

    其中有一个人叫做温药师,是悼帝次妹第三子的第六子的第五女,谱系上充分展示了宗室人员之众,在辈分上算是温晏然的侄女,因为不是长房一脉,早已经没有爵位可以继承,虽然与天子血缘关系并不太远,但在厉帝的子女孙子女都有很多人幸存的情况下,基本不存在继承皇位的可能,而且据荐表所言,温药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老老实实地读书习剑,并不像一般宗室子女那样惹是生非,虽然她还不到该出仕的年纪,不过天生身量比常人高大,而且父母早早过世,家中入不敷出,亟需混一份俸禄糊口。

    温晏然记得宗室旁支中有几个出色人物,没有一个名叫“药师”的,准备将人召进来问问,如果问题不大,就跟着队伍去地方上出一趟差,积攒点工作经验。

    除了温药师之外,还有宋氏的宋南楼,师氏的师诸和。

    其中宋南楼跟那位宋侍中都出自建州宋氏,前者还是后者的侄子,算真真正正的高官士族子弟,至于师诸和,其人叔祖父倒是做过三品高官,但上一辈中,只有其年长的那位姨母在悼帝时期选入御史台,历经两朝,等致仕时也只是一位普通御史。

    这两人在一般人的看法里,都跟知兵事三字无缘,要不是温晏然曾在评论区中看到过他们的名字,多半也没法那么精准地选中。

    评论区中经常有关于剧情讨论的高楼,温晏然当时瞄过一眼有关萧西驰的评论,一些读者在探讨,倘若全盛时期的萧西驰带领乌流部那边的骑兵进攻中原的话,派谁去抵挡比较合适。

    萧西驰属于庆邑部,跟乌流部基本没有任何往来,不过评论区虽然给了一个没什么可能实现的设想,却也有不少人仔细地给出了说得过去的回复,其中就有不少人提名宋南楼,说可以试试看派这位去守城。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判断出,宋南楼纵然不是萧西驰那样的当世人杰、名将种子,至少也是一个有一定军事能力的人,而且读者对他的总结是“温柔随和宋南楼”——一个温柔随和的人,即使出身忠良之家,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也很符合温晏然对朝臣在听话方面的要求。

    至于师诸和,评论区对他的形容是“不会打仗师诸和”,温晏然想,能用不会打仗来形容,证明对方在出仕后,走的必定是武职路线,而且在部分支线剧情里一定出过纰漏,她也不需要这人立马就起到祸害江山的重要作用,只打算趁此机会把人派出去出个差,攒攒功勋,以便后续给对方安排更合适的工作。

    快到巳时,在床榻上待了大半个上午的温晏然到底也歇不下去,起身更衣,并吩咐左右道:“随朕出去走走。”又道,“把那个叫药师的孩子带过来。”

    这个时候去前朝各部台那边闲逛等同于加班,她要么在宫苑中走走,要么就去天桴,温晏然现在算是明白了建平中各重要建筑群落的布局内涵——怪不得国师所在的天桴宫一定要跟与太启宫相连,估计是因为自己以前那些同行们日常也有点去亲友家串门的需求。

    天桴宫中人员属于道官,虽然地位超然,但按理不能干涉朝务,日子一向过的挺清闲,奈何自从新帝登基后,温惊梅就感觉很难继续安心地研读道经,他颇为聪敏,又因为职位涉及皇位传承的关系,行事中有种格外明显的克制之意,分毫不敢逾越,且守口如瓶,察觉到这一点后,温晏然也明白对方究竟为什么能坐稳国师之位,倒格外喜欢跟对方闲谈。

    她随意提了几句打算选宋南楼等人为官的事情,温惊梅在听清名字的时候,目光不由微动,看他的神情,对这些人也有些印象。

    温晏然笑:“不知兄长可有教朕?”

    宫内宫外都有传言,说皇帝因为当日的拥立之功,以及季跃反叛时的救驾之功,对国师极为尊重,见面时言必称兄长,如此一来,就算温惊梅无心权势,朝廷上下重视天桴宫的人也一日多过一日,但在某些人眼中,这并非什么好事——言必称兄长又如何,昔日的七皇子温见恭还是天子的正经哥哥,如今早都化作了一具白骨。

    当皇帝的太过擅长捕捉旁人的神色变化,是一件很考验下属表情控制的事情,温惊梅心知对方已有所觉,不能隐瞒,斟酌了下词汇便道:“臣曾听闻,宋家四郎无心仕途,此前也以学业未成为由,拒绝过朝廷的征召。”

    以温惊梅的性格,倘若是宋氏长辈不愿宋南楼出仕,不会说他本人无心仕途,既然如此,此前对征召的拒绝,完全出于他本人的意愿。

    ——那位宋四的性情,与社会主流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听到这句话,温晏然目光似乎闪过了一丝奇异的神色,含笑道:“原来如此。不过这位宋四郎既然是宋侍中的侄子,那无论是出仕还是不出仕,朝廷总该试着征召一番,以示求贤若渴之心。”


图片    www.jiubiji.com 旧笔记小说网